📖 ZKIZ Archives


實際控制人被查原因成謎 東江環保稱業務正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4577.html

實際控制人被查原因成謎 東江環保稱業務正常

一財網 楊佼 2015-10-29 22:07:00

關於張維仰被查原因,東江環保並未披露。但有資料顯示,張維仰此前與中信證券過從甚密,而該公司獲得的不少項目,均屬地方政府、主管部門特許經營。

失聯消息流傳數日後,環保白馬股東江環保(002672.SZ)實際控制人張維仰被查的消息,終於得到證實——公司10月28晚公告稱,張維仰目前正在接受有關部門調查,目前仍未與其取得聯系。

10月29日,東江環保副總裁、董秘王恬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在此之前數天,其已與上市公司失去聯系,公司與張維仰最後一次聯系,還是在10月22日。

迄今為止,關於張維仰被查原因,東江環保並未披露。

實際控制人突遭調查

現年50歲的張維仰,早年從深圳城管局環衛處起步,於1999年一手創立了東江環保,並實現在A、H股兩地上市,目前其持有東江環保近28%的股份。

東江環保10月28日晚間公告稱,經公司多方聯系,接到張維仰屬通知,張維仰目前正在接受有關部門調查。截至目前,公司無法直接與張維仰取得聯系,也未收到任何涉及公司的調查通知,或被有關部門要求協助調查。

公開信息顯示,張維仰出生於1965年,現任東江環保董事長,並持有該公司2.42億股,持股比例為持股比例27.92%,為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

除了擔任東江環保董事長,張維仰還曾擔任過深圳市第五屆人大代表、民主建國會中央能源與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民建深圳第六屆委員會副主委、深圳市總商會副會長、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常務理事、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環境服務業商會副會長等社會職務。

而東江環保也堪稱環保白馬股。1999年從深圳起家,東江環保迄今已有16年歷史,2003年登陸香港,2012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是為數不多的A、H兩地上市的環保公司。

而張維仰此番被查,之前就已有先兆。起因則是三季報無法如期披露。10月26日午間收盤後,東江環保突然公告稱,該公司還在香港聯交所發布一則公告,內容包括該公司待發出一則關於該公司一名董事之內幕消息的公布。

按照此前安排,東江環保本應在10月26日披露三季報。當天晚間,東江環保公告稱,由於三季報相關文件尚需進一步完善,其公司股票及公司債券,自次日開市起停牌,直至披露三季報後複牌。而該公司在香港聯交所發布的延遲披露三季報的公告,也是由其總裁、執行董事陳曙生簽署。

隨後,張維仰被調查的消息就流傳開來,而東江環保上述公告也證實了這一說法。在10月26之前,張維仰此前就已失聯。公告顯示,其董事會原定於10月26日召開會議審批三季報,但在會議召開前,就已無法與張維仰取得聯系,導致三季報告無法簽署,該公司只能在27日停牌,並將三季報延期披露。

“上周四那天還聯系過,人也在深圳,情況也都是正常的。”東江環保副總裁、董秘王恬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其與張維仰最後一次聯系,是在10月22日。

因何出事

作為為數不多的同時在A、H兩地同時上市的公司,張維仰出事的傳言證實之後,受到市場廣泛關註。目前,東江環保A、H股均已停牌,但對於其出事的原因,外界至今仍然無從得知。

現年50歲的的張維仰,早年從深圳城管局環衛處起步,在危險廢物處理行業,具有一定的“江湖地位”。出生於1965年的張維仰,是廣東河源市和平縣東水鎮人,1985年20歲時來到深圳,進入深圳城管局環衛處,工作5年後於1990年離職。從1995年開始,開始擔任東江化工董事長,1999年創立東江環保並任董事長至今。

近年來,東江環保的業務發展頗為迅猛。目前,其業務已涉及工業、市政固廢,橫跨廢物收集運輸、資源化綜合處理、無害化處理處置,並於2014年進入醫療廢物、手機拆解等領域,並延伸至餐廚垃圾、電子廢棄物、土壤修複等新興領域。據王恬介紹,目前其危險廢物年處理能力已達130萬噸以上,而未來可達300萬噸。

迄今為止,東江環保並對張維仰被查的原因做出說明,上述公告中亦未提及。

“高管都正常在工作崗位上,沒有收到有關部門要求協助調查的通知。”王恬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目前沒有接到對任何涉及公司的調查通知,公司仍在正常經營運轉。

《第一財經日報》查閱資料發現,2012年東江環保在A股上市,中信證券擔任保薦人、主承銷商。2014年,東江環保發行公司債,亦由中信證券承銷。中信證券旗下的直投公司金石投資,亦曾投資東江環保。

招股書顯示,2010年,張維仰曾以5000萬元的價格,將所持東江環保3571.43萬股,轉讓給金石投資,轉讓價約為1.4元/股。轉讓完成後,金石投資持有東江環保2.85%的股權。

此外,作為具有一定特殊性的行業,而東江環保所經營的危險廢物處理業務中,不少項目都采取BOT的經營模式,項目經營權還涉及到主管部門、地方政府的特許經營權許可。

東江環保近年來獲得的不少項目,都屬於此類。公開信息顯示, 2012年以來,該公司獲得的深圳河道淤泥福永處理場二期汙泥填埋區工程、深圳市羅湖區餐廚垃圾收運處理項目、江西工業固廢處置中心項目無害化及資源化利用等項目,不但屬於地方政府BOT項目,而且需要取得當地環保、城管等部門的特許經營權許可。

“我們公司的業務里面,還是以工業固廢為主,而且各項業務和資質,都是按照正常的招投標程序進行的。”王恬說,按照該公司管理架構,張維仰只是負責戰略發展方向和政策,日常經營、業務拓展以總裁為首的經營團隊負責,與張維仰並無直接關系。

公司業務正常

東江環保公告顯示,張維仰被調查後,由於副董事長馮濤申請不履行董事長職務,經過半數以上董事共同推舉,該公司現任董事、總裁陳曙生,將在張維仰不能履行職務期間,代為履行董事長職責。

對於馮濤不願履職的原因,王恬解釋,主要是因為馮濤個人擔任職務較多,且非執行董事,平時也對公司經營過問較少,因此希望推舉一名熟悉公司經營的執行董事,履行董事長職責。

對於公司的內部情況,王恬稱,東江環保已緊急對內部員工、股東和投資人進行了溝通和安撫。

與此同時,東江環保也在安撫內部士氣。王恬說,此事發生後,東江環保也在內部向核心骨幹人員、高管進行了通報。從目前反饋的情況來看,員工並未受此影響,願意配合公司維持正常運轉。

“項目方面,該談的談,該建的建,”王恬稱,在建、在談項目,由陳曙生代行董事長職責後,仍然按程序正常審批,不會因此受到影響。而在未來業務拓展方面,由於該公司董事長、管理層之間有明確分工,日常經營、項目由總裁為首的團隊負責,短期內也不會受到影響。

“董事長出事,對我們公司和管理層來說,也算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客觀上對公司行業地位、形象肯定都會有一些影響,公司也不是某一個人的公司,不會因為哪個人出事,就會無法運轉,還是要對個人、公司有所區別。”王恬說。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79

前瞻COP21:法國要如何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度?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6646.html

前瞻COP21:法國要如何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度?

一財網 馮迪凡 2015-11-03 17:04:00

在此次提交國家自主貢獻的過程中,包括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組織在內,對計劃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支持只字未提。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 UNFCCC)所發布的報告統計了截止2015年10月1日,146個國家的氣候目標的整體影響。

UNFCCC執行秘書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認為:“我們預測這146個國家自主貢獻能使全球升溫到2100年控制在2.7攝氏度,雖然這仍不夠,但是已經比各國沒有提交國家自主貢獻時,我們預測的升溫4度、5度或者更高要好得多了。”

不過,氣候變化談判長期以來對於總體控溫都有“確保實現將地球升溫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因而,此次操盤談判的主辦方法國也希望,在11月8日-10日將在巴黎召開的氣候大會預備會議上再次放手一搏,其關鍵點就在於對如何處理長期減排目標達成共識,以目前看來,中法都支持每五年一次的全盤盤點。

與此同時,要制定具有雄心的長期減排目標,也相應的應為發展中國家有力度的減緩和適應行動提供強化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 法國財長薩班在近期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也表示,同中國商談了,最為困難的也就是資金問題。

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COP21還不到1個月的時間里,法國又將如何解開氣候變化談判中的這一個死結呢?

每五年一次的全盤盤點

此次UNFCCC的報告,涵蓋了146個UNFCCC締約方的119個國家自主貢獻(其中包括歐盟了代表28個國家),這其中包括了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的所有發達國家,和四分之三的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排放了86%的全球溫室氣體,幾乎是世界上第一個要求工業化國家減排的國際減排條約——京都議定書第一個承諾期的四倍。

其中一個重要發現是,這些國家自主貢獻將使全球人均排放量到2025年減少8%,到2030年減少9%。除了人均排放,該UNFCCC報告還顯示,由於各國的國家自主貢獻,預計2010-2030年的排放增長相比1990-2010年將減少約三分之一,與前國家自主貢獻情景相比,各國的國家自主貢獻到2030年將幫助全球減排40億噸二氧化碳。

法國外交與國際發展部長、聯合國第二十一屆氣候變化大會主席法比尤斯對此表示,“這份報告顯示,各國的國家自主貢獻可改變局面,使我們避開最糟糕的狀況出現,即全球升溫4至5攝氏度,或者更高。”

根據該報告顯示,國家自主貢獻意味著用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實現大幅放緩排放量的增長,使得各國仍然有可能到2030年保持溫升低於2度。

法比尤斯也認為,為本世紀末將升溫控制在1.5-2攝氏度,需要我們在未來時間內加倍努力。

為此,在11月8日至10日,法比尤斯將在巴黎主持召開氣候大會預備會議,屆時將匯聚近80位部長就協議的所有重大內容進行討論。

而通往“2度”願景的密鑰又在何處呢? 實際上這將有賴於在繼續實施的目標和長期目標這些核心問題上取得進展。各國及地區目前計劃采取的行動力度尚不足以有效控制全球變暖。

要想使本世紀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的水平升高不超過2攝氏度,各國在2025年或2030年後的行動力度應進一步加強。法比尤斯也表示,有些評估顯示本世紀末全球升溫會在2.7-3攝氏度。這更說明在巴黎氣候大會上達成一項協議、制定一些規則、定期複審提高國家自主國家貢獻的重要性。

具體而言,就是在巴黎協議之後,定期對目前各國的自主國家貢獻目標進行更新和複審。

在11月2日法國總統奧朗德訪華期間所達成的《中法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指出,中法雙方同意巴黎協議應規定締約方制定、通報、實施並定期更新國家自主決定貢獻。

雙方支持每五年以全面的方式盤點實現經議定長期目標的總體進展,盤點的結果將為締約方以國家自主決定的方式定期加強行動提供信息。

同時,中法雙方還強調,有必要在巴黎通過一個關於2020年前加速落實減緩、適應和支持的工作計劃,並在2017年或2018年開展一個促進性的對話以盤點已有進展並探索進一步加強2020年前行動和支持的可能性。

老生重彈的資金問題

不過,要達成一份富有雄心、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巴黎協議,又要如何解決最關鍵的資金問題呢?

發達國家繼續選擇集體緘默。在此次提交國家自主貢獻的過程中,包括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組織在內,對計劃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支持只字未提。

在剛剛結束的波恩談判中,發達國家同發展中國家對於2020年之前以及之後,應如何落實資金,以及資金主體也繼續發生爭執。

首先,在綠色氣候基金註資問題上,發達國家不想確定每年的具體註資數字,且註資主題也不一定是公共部門,也可來自私營部門,發達國家還認為,註資不需要完全是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也可以承擔提供資金的義務。

發展中國家代表在談判中對此尤其憤怒,並提出,發達國家必須在2020年實現每年對綠色氣候基金註資1000億美元的承諾,同時在這一基礎之上,要定期提高支持發展中國家的資金規模,且出資主體需要是公共部門。

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看到的草案文本中,可以清晰的反映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這兩方面的意見相左。例如在第六條融資方面,在如何出資的第八小節,整個談判文本都被括號覆蓋。在談判中,括號越多意味著共識越少,留給未來談判的任務也就越重。

10月31日,在北京結束的“基礎四國”第21次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上,中國、巴西、印度、南非也再次一致要求,發達國家應盡快落實到2020年每年為發展中國提供1000億美元氣候資金的承諾,並在2020年後加大支持力度。

目前,法國承諾,到2020年將每年現有30億歐元資金支持提高到50億歐元以上。中國則重申拿出200億元人民幣建立“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018

前瞻COP21:法國要如何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度?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6646.html

前瞻COP21:法國要如何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度?

一財網 馮迪凡 2015-11-03 17:04:00

在此次提交國家自主貢獻的過程中,包括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組織在內,對計劃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支持只字未提。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 UNFCCC)所發布的報告統計了截止2015年10月1日,146個國家的氣候目標的整體影響。

UNFCCC執行秘書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認為:“我們預測這146個國家自主貢獻能使全球升溫到2100年控制在2.7攝氏度,雖然這仍不夠,但是已經比各國沒有提交國家自主貢獻時,我們預測的升溫4度、5度或者更高要好得多了。”

不過,氣候變化談判長期以來對於總體控溫都有“確保實現將地球升溫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因而,此次操盤談判的主辦方法國也希望,在11月8日-10日將在巴黎召開的氣候大會預備會議上再次放手一搏,其關鍵點就在於對如何處理長期減排目標達成共識,以目前看來,中法都支持每五年一次的全盤盤點。

與此同時,要制定具有雄心的長期減排目標,也相應的應為發展中國家有力度的減緩和適應行動提供強化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 法國財長薩班在近期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也表示,同中國商談了,最為困難的也就是資金問題。

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COP21還不到1個月的時間里,法國又將如何解開氣候變化談判中的這一個死結呢?

每五年一次的全盤盤點

此次UNFCCC的報告,涵蓋了146個UNFCCC締約方的119個國家自主貢獻(其中包括歐盟了代表28個國家),這其中包括了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的所有發達國家,和四分之三的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排放了86%的全球溫室氣體,幾乎是世界上第一個要求工業化國家減排的國際減排條約——京都議定書第一個承諾期的四倍。

其中一個重要發現是,這些國家自主貢獻將使全球人均排放量到2025年減少8%,到2030年減少9%。除了人均排放,該UNFCCC報告還顯示,由於各國的國家自主貢獻,預計2010-2030年的排放增長相比1990-2010年將減少約三分之一,與前國家自主貢獻情景相比,各國的國家自主貢獻到2030年將幫助全球減排40億噸二氧化碳。

法國外交與國際發展部長、聯合國第二十一屆氣候變化大會主席法比尤斯對此表示,“這份報告顯示,各國的國家自主貢獻可改變局面,使我們避開最糟糕的狀況出現,即全球升溫4至5攝氏度,或者更高。”

根據該報告顯示,國家自主貢獻意味著用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實現大幅放緩排放量的增長,使得各國仍然有可能到2030年保持溫升低於2度。

法比尤斯也認為,為本世紀末將升溫控制在1.5-2攝氏度,需要我們在未來時間內加倍努力。

為此,在11月8日至10日,法比尤斯將在巴黎主持召開氣候大會預備會議,屆時將匯聚近80位部長就協議的所有重大內容進行討論。

而通往“2度”願景的密鑰又在何處呢? 實際上這將有賴於在繼續實施的目標和長期目標這些核心問題上取得進展。各國及地區目前計劃采取的行動力度尚不足以有效控制全球變暖。

要想使本世紀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的水平升高不超過2攝氏度,各國在2025年或2030年後的行動力度應進一步加強。法比尤斯也表示,有些評估顯示本世紀末全球升溫會在2.7-3攝氏度。這更說明在巴黎氣候大會上達成一項協議、制定一些規則、定期複審提高國家自主國家貢獻的重要性。

具體而言,就是在巴黎協議之後,定期對目前各國的自主國家貢獻目標進行更新和複審。

在11月2日法國總統奧朗德訪華期間所達成的《中法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指出,中法雙方同意巴黎協議應規定締約方制定、通報、實施並定期更新國家自主決定貢獻。

雙方支持每五年以全面的方式盤點實現經議定長期目標的總體進展,盤點的結果將為締約方以國家自主決定的方式定期加強行動提供信息。

同時,中法雙方還強調,有必要在巴黎通過一個關於2020年前加速落實減緩、適應和支持的工作計劃,並在2017年或2018年開展一個促進性的對話以盤點已有進展並探索進一步加強2020年前行動和支持的可能性。

老生重彈的資金問題

不過,要達成一份富有雄心、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巴黎協議,又要如何解決最關鍵的資金問題呢?

發達國家繼續選擇集體緘默。在此次提交國家自主貢獻的過程中,包括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組織在內,對計劃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支持只字未提。

在剛剛結束的波恩談判中,發達國家同發展中國家對於2020年之前以及之後,應如何落實資金,以及資金主體也繼續發生爭執。

首先,在綠色氣候基金註資問題上,發達國家不想確定每年的具體註資數字,且註資主題也不一定是公共部門,也可來自私營部門,發達國家還認為,註資不需要完全是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也可以承擔提供資金的義務。

發展中國家代表在談判中對此尤其憤怒,並提出,發達國家必須在2020年實現每年對綠色氣候基金註資1000億美元的承諾,同時在這一基礎之上,要定期提高支持發展中國家的資金規模,且出資主體需要是公共部門。

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看到的草案文本中,可以清晰的反映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這兩方面的意見相左。例如在第六條融資方面,在如何出資的第八小節,整個談判文本都被括號覆蓋。在談判中,括號越多意味著共識越少,留給未來談判的任務也就越重。

10月31日,在北京結束的“基礎四國”第21次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上,中國、巴西、印度、南非也再次一致要求,發達國家應盡快落實到2020年每年為發展中國提供1000億美元氣候資金的承諾,並在2020年後加大支持力度。

目前,法國承諾,到2020年將每年現有30億歐元資金支持提高到50億歐元以上。中國則重申拿出200億元人民幣建立“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019

私募老大澤熙資本控制人徐翔被調查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687

(東方IC/圖)

11月1日,據新華社消息,澤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徐翔等人通過非法手段獲取股市內幕信息,從事內幕交易、操縱股票交易價格,其行為涉嫌違法犯罪,近日被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目前,相關案偵工作正在嚴格依法進行中。

京華時報消息,徐翔於1976年出生,人稱“寧波漲停板敢死隊”總舵主。1993年,年僅17歲的徐翔帶著父母給的幾萬元本錢進入股票市場,18歲放棄高考專心投資,擅長抄底,參與過重慶啤酒、雙匯發展和酒鬼酒的逆市抄底活動,很多突然連續漲停的股票都與他有關。而恒星科技、康得新、萊寶高科等定向增發概念股也讓他賺得盆滿缽滿。2009年,澤熙私募在上海成立,目前徐翔的個人資產已經達到40億元,而他管理的資產達數百億元。

徐翔一直保持低調,基本不接受任何媒體的采訪。

此外,據錢江晚報消息,2014年12月19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通報了包括中科雲網、百圓褲業、寧波聯合等在內的18只個股涉市場操縱違法違規行為的執法工作情況,並稱目前已對涉嫌機構和個人立案調查。

這18家公司中,徐翔在寧波聯合持股高達1554萬股,成為僅次於浙江榮盛的第二大流通股東。在2015年4月的股東會上,徐翔旗下澤熙系列信托產品曾提議寧波聯合實施高送轉,但最終被股東會否決。

現在看來,從重倉股寧波聯合被證監會點名到如今被徐翔調查,一切並非空穴來風。

作為資本市場曾經的投資風向標,徐翔被捕後,資本市場將何反應?

每日經濟新聞消息,中國七星控股今日早間臨時停牌,暫未公布原因。停牌前報1.29港元。資料顯示,徐翔是中國七星控股第二大股東。同時,有業內人士認為,徐翔重倉的概念股在此次事件中很大可能受到影響。

截至目前,澤熙在三季度持倉康強電子和華麗家族兩只個股。而二季度澤熙持倉個股主要包括:新興鑄管、風神股份、東方航空、德豪潤達、先鋒新材、粵電力A、江蘇有線、大連熱電、康強電子、東方金鈺等10只個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538

賬戶控制人發聲致歉 牛散沈付興“馬甲”身份曝光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2510.html

賬戶控制人發聲致歉 牛散沈付興“馬甲”身份曝光

一財網 楊佼 2015-11-16 20:43:00

近日,沈付興賬戶的實際控制人通過上市公司青海華鼎發出的致歉信,讓2015年以來在A股出盡風頭的牛散沈付興的真實身份暴露無遺

一度在市場呼風喚雨的超級牛散,真實身份卻是他人借用的馬甲。近日,沈付興賬戶的實際控制人通過上市公司青海華鼎發出的致歉信,讓2015年以來在A股出盡風頭的牛散沈付興的真實身份暴露無遺。

通過青海華鼎日前發出的致歉信稱,2015年3月曾大舉買入該公司超過1660萬股的沈付興證券賬戶,其實是由一名叫瞿明淑的人控制並操作。在持股比例已經超過5%的情況下,瞿明淑不但沒有告知上市公司進行披露,反而繼續悄然增持239萬股。,此舉已違反監管規定,其為此向青海華鼎致歉。

沈付興的“馬甲”身份由此敗露。2015年以來,“沈付興”在A股市場可謂出盡風頭,最多時持有28只股票,市值達到20億元左右。但在今年8月,因涉及異常交易,其賬戶被上交所限制交易3個月。目前,其曾經成為前十大流通股東的股票中,僅剩大橡塑和兔寶寶。

時至今日,沈付興、瞿明淑的真實身份,以及雙方的關系,外界仍然所知甚少。但值得註意的是,早在2008年,瞿明淑就活躍在A股市場,隨後於2010年前後消失。而沈付興曾經持有的大量股票,是否也是作為瞿明淑的“馬甲”,神秘面紗仍然有待揭開。

超級牛散的“馬甲”身份

11月12日,一封通過青海華鼎發出的的道歉信,讓一直以超級牛散面目示人的沈付興的“馬甲”身份最終得以曝光。

由青海華鼎發出的公告顯示,2015年3月11日至3月17日,在短短7天時間內,瞿明淑利用實際控制的沈付證券興賬戶,累計大舉買入青海華鼎1424萬股、占該股總股本的6.01%的股票。隨後,在未告知證監會、上交所、青海華鼎持股的情況下,其又利用同一賬戶,繼續增持239萬股,交易金額2273萬元元,占青海華鼎總股本1.01%。

在道歉信中,瞿明淑聲稱,其上述行為違反了《證券法》第三十八條、第八十六條第一款的相關規定,並對違規增持行為深感自責,自願接受證監會處罰,並向青海華鼎其他投資者道歉。

實際上,瞿明淑的上述舉動並非良心發現,更非全部事實。在短時間大量買入後,瞿明淑又隨即瘋狂拋售。半年報顯示,截至2015年6月底,沈付興在青海華鼎的持股數量為385.9萬股,持股比例為1.63%,在前十大股東中位居第三。而在三季報中,沈付興已退出前十大流通股東。而在同期,青海華鼎第十大流通股東持股數量為151萬股。這意味著,在買入後短短幾個月時間里,瞿明淑已至少減持了1512萬股。

上述情形在證監會11月6日的例行發布會上亦得到確認。據證監會通報,在買入上述股票後,瞿明淑隨後又在六個月內賣出了部分所持“青海華鼎”,因此構成短線交易行為。為此,證監會決定給予瞿明淑等人警告,並處以10萬元至190萬元罰款。

在道歉信中,瞿明淑還稱,沈付證券興賬戶由其實際控制,並進行實際操作。經由此舉,今年以來在股市出盡風頭的“超級牛散”沈付興,真身也得以暴露。而其之所以被市場關註,則是因為今年8月份賬戶被交易所查封。

8月1日,因存在異常交易行為,上證所決定對沈付興、楊謙、唐漢若、彭旭4個交易賬戶采取限制交易措施,限制其從8月3日至11月2日,買賣在上證所掛牌交易的所有證券。

沈付興就為何人?與瞿明淑又是何種關系?在上述道歉公告中,青海華鼎、瞿明淑未有只字提及。縱橫捭闔多年之後,卻仍然無人知其真實身份。為此,《第一財經日報》向多名券商、私募人士了解沈付興的情況,但對方均表示,並未接觸過此人。

值得註意的是,雖然身份神秘,但沈付興並非小可之輩。《第一財經日報》查閱資料發現,在2007年的大牛市前後,沈付興就已出現在資本市場。此後,沈付興的名字曾出現在正虹科技、江西水泥、安凱客車、威爾泰、星河生物、元力股份、依米康、西南藥業、上海九百等多家公司的股東名單中。

2014年7月份以來,沈付興更是一路攻城略地,風格極為彪悍。截至2015年一季度,沈付興持有堅瑞消防、東風汽車、建新股份、東方日升、經緯電材、陽谷華泰、先鋒新材、蘭花科創、銅峰電子、錦州港等多達28家支股票。如果按市值計算,其所持股票市值已經達到20億元左右,堪比一家私募基金的管理規模。

而持有過的上述股票中,沈付興是否仍舊充當“馬甲”,還是自己持有,也是一個巨大的謎團。11月16日,記者以投資者名義致電數家上市公司,但對方稱,並未對沈付興進行過調查,不方便提供其身份信息,且沈付興、瞿明淑也從未在公司出現過,因此不了解其真實情況。

“避重就輕,欲蓋彌彰,對違規減持獲利個字不提,為什麽要假借別人的帳戶,與沈付興什麽關系,是否操控股價等都需要一一交待清楚。”對於瞿明淑的道歉,有投資者如此表示。

追問神秘操盤手

同“馬甲”沈付興一樣,瞿明淑不但行事低調、身份隱秘,而且同樣大有來頭。公開信息顯示,早在2008年前後,其身影已經活躍在資本市場。

迄今為止,沈付興、瞿明淑的唯一可知信息,就是其可能活躍於上海。根據上證所8月1日公告,沈付興的證券賬戶開在中信證券,位於中信證券上海世紀大道證券營業部,賬戶編號為E021351783。

《第一財經日報》查閱資料發現,對於青海華鼎,瞿明淑其實已是常客。資料顯示,早在2010年一季度,其就購買過青海華鼎股票,持股數量為94.5萬股,交易金額為956萬元。

幾乎在同一時期,瞿明淑的身影還在航天通信、南京中北、杭蕭鋼構、新鄉化纖、原國恒鐵路等五只股票出現過。公開信息顯示,瞿明淑購買南京中北、杭蕭鋼構、新鄉化纖、時間,均集中在2008年一、二季度,購買國恒鐵路、則在2008年三季度、2010年二季度,持股數量少則20余萬股,多則200多萬股。

頗為奇怪的事,自此之後,瞿明淑突然消失。在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中,再也沒有出現過其信息。而恰恰在此前後,沈付興開始活躍起來,而且持股數量也與瞿明淑不可同日而語。2015年一季報顯示,沈付興持股數量最多的黔輪胎、蘭花科創、東風汽車、錦州港等股票,持有數量均超過1000萬股。

在持股風格上,沈付興與瞿明淑也有所不同。根據公開信息,截至一季度末,其持有的近30只股票中,創業板、中小板合計13只,滬深主板則共計15只,數量上超過中小市值股票。

和在青海華鼎的交易一樣,沈付興的交易都是以短線為主。記者查閱三季報發現,在上述其曾經持有的股票中,截至9月底,沈付興幾乎已經全部消失在前十大流通股東當中。按照上證所公告,其被限制買賣的時間為8月3日至11月2日。這意味著,僅就其持有的滬市股票而言,在賬戶被限制交易前,其已減持了持有的絕大多數股票。

在三季報中,沈付興仍然持有的股票,僅剩兔寶寶、大橡塑兩只。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底,其持有大橡塑738萬股,持股比例為1.11%;兔寶寶持股數量則為252萬股,持股比例0.52%。

在經歷停牌、複牌之後,兔寶寶、大橡塑都有著極為搶眼的表現。今年6月1日,兔寶寶因籌劃重大事項停牌,躲過兩波猛烈下跌之後,10月19日複牌之後,其股價不但沒有下跌,反而在5個交易日內上漲60%以上,因而被稱為“妖股”。

值得註意的是,通過這種快進快出乃至違規操作,瞿明淑獲利頗豐。以青海華鼎為例,在其首次買入的3月11日~3月17日,青海華鼎股價徘徊於8.88元~9.47元之間,其買入成本總計約為1.4億元,加上後續買入的2273萬元,共計約為1.63億元,平均持股成本約為10元。此後,青海華鼎股價一路攀升到最高時的20.98元,6月30日又跌至14.53元。若以17元的中間價計算,瞿明淑在此期間減持,至少獲利約9000萬元,同收益相比,上述處罰可乎忽略不計。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61

歐盟出資30億 土耳其助其控制難民潮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8917.html

歐盟出資30億 土耳其助其控制難民潮

一財網 盛媛 2015-11-30 19:30:00

土耳其承諾幫助阻止難民潮湧入歐洲,作為交換,歐盟將為土提供30億歐元用以幫助難民安置,同時歐盟承諾未來放松土耳其人申根簽證的申請和審批,重啟土加入歐盟的談判。

土耳其承諾幫助阻止難民潮湧入歐洲,作為交換,歐盟將為土提供30億歐元用以幫助難民安置,同時歐盟承諾未來放松土耳其人申根簽證的申請和審批,重啟土加入歐盟的談判。這是外交官在布魯塞爾連續多天談判後達成協議,被土耳其總理達武特奧盧(Ahmet Davutoglu)稱為不安定鄰國的“新開端”。

交換

隨著難民潮湧入歐洲問題的發酵和恐怖主義威脅的升高,歐盟迫切需要加強合作。經過約一個月的艱苦談判,歐洲各國外交官苦心制定出上述協議,29日歐盟領導人和土耳其總理達武特奧盧在布魯塞爾會晤最終敲定該協議。

該協議的一項關鍵要素是歐盟初始將為如今在土耳其的220萬敘利亞難民提供30億歐元的援助,用以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讓他們留在那里而非通過希臘冒險進入歐洲。

據外媒報道,最終的30億歐元是歐盟和希臘妥協的結果,歐盟原本提出兩年提供30億歐元,而土耳其則希望每年30億歐元。法國總統奧朗德稱,現在這筆錢將隨著條件的滿足,一點一點支付,最終支付的總額尚不清楚。“土耳其努力吸收難民,因此接受來自歐洲的幫助安置難民也很合理。”奧朗德說,該協議也有利於幫助核查移民,阻止那些造成威脅的人入境。

除了資金上的支持,為了確保土耳其在難民問題上和歐盟長期合作,歐盟表示將重啟土耳其入盟談判。此外,歐盟還提出每年固定召開兩次土歐峰會,配以一系列高級別對話機制和多項重要領域的戰略合作。

早在2005年,土耳其就曾和歐盟開始了加入歐盟的談判,但談判進行了僅一年,歐方就中止了多項關鍵議題談判,土申請入盟的努力在耗時十年後仍陷於僵局。目前,土面臨中東地區動蕩以及同俄羅斯關系的緊張局面,加強和歐盟關系,重啟入盟談判無疑是土耳其希望看到的。達烏特奧盧29日在結束峰會後感慨稱這是土耳其申請加入歐盟進程中歷史性的一天。

“今天是我們申請加入歐盟進程中歷史性的一天。”他說,“我為這個新開始感謝所有歐洲領導人。”

此外,根據協議,如果土耳其加緊東部邊境管控,阻止阿富汗人和其他亞洲移民借道土耳其進入歐洲,歐盟未來將放松對土耳其人申根簽證的申請和批準。

通道

有歐洲媒體評論稱,在意識到歐洲充滿急於解決當前這場危機的絕望感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竭力討價還價。

“必須取得成果,尤其是在制止非法移民湧入上。”一份聯合聲明稱,“雙方同意並立即生效,就阻止那些不需要國際保護的移民進入土耳其和歐盟,加強積極合作……並即刻遣返那些不需要國際保護的移民回到他們的國家。” 預計今年一年湧入歐盟的難民將達到150萬人。

峰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強調,此次會議主要是關於移民,而非改善和土耳其關系。有國際問題觀察家稱,近年來隨著土耳其加入歐盟談判停滯、埃爾多安利用選舉加強自己的權力等,歐盟和土耳其的關系日趨緊張。“我們的目標是阻止移民流動。”圖斯克說,“這不是簡單的、不重要的交易。”

目前,歐洲人面臨著自從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潮,其中大部分都流向德國。德國總理默克爾堅持對難民實施門戶開放政策,令她在國內外招致激烈的批評。她主張在歐洲範圍內制定合理的難民配合,不過她認為在減少難民數量方面,土耳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默克爾此前就曾表示德國願意為土耳其提供財政援助。

此外,俄羅斯總統普京11月28日簽署了對土耳其特別經濟制裁,報複土在敘利亞邊界擊落俄戰機,制裁措施包括禁止進口某些土產品,限制土耳其企業在俄羅斯的活動,以及限制俄企業雇用土耳其人等。制裁將從明年1月開始正式生效。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692

風險金被凍結,老板被控制,e租寶接連遭打擊|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10/153179.shtml

導讀 : 調查不斷!國內,e租寶涉嫌違法經營接受調查,風險金已被凍結,董事長也遭控制;國外,高通遇麻煩了。

行業新聞:

1,e租寶關聯方風險備用金遭警方凍結,董事長丁寧已被警方控制

12月9日訊 繼昨晚網易財經報道e租寶稱其在中信銀行有11億元風險備用金後,今日,中信銀行獨家回應網易財經,e租寶在中信銀行並無風險備用金賬戶,僅開立活期賬戶余額0元,不過其關聯方有風險備用金10.71億元已被警方凍結。

昨晚,新華社發布了“e租寶”網站以及關聯公司涉嫌違法經營接受調查的消息後,e租寶官網、APP亦無法正常打開,一度引發了投資人的恐慌。實際上,e租寶目前待收金額仍是謎團,

此外,有消息透露,33歲的e租寶實際控制人、鈺誠集團董事長丁寧目前已被警方控制,警方還帶走了一批高業績員工。

2. 傳雅虎不再尋求剝離所持阿里股票

12月9日消息,據CNBC報道,有消息人士稱,雅虎將不再推進剝離所持阿里股票的方案,轉而考慮與公司核心業務有關的交易。

激進投資者Starboard Value此前曾要求雅虎放棄剝離所持阿里股票的做法,稱公司應該尋求出售其核心業務。雅虎董事會在上周的會議上曾考慮處理核心業務的方式,於是坊間傳聞四起。

雅虎目前市值超過300億美元,但一些觀察人士認為其核心業務一文不值。在消息傳出後的盤後交易時段,雅虎股價上漲超過2%。

3. 360奇酷開啟全員持股 員工持股達60%

12月9日消息,360奇酷手機CEO周鴻祎昨日通過郵件向內部員工正式宣布360奇酷員工股權激勵計劃正式啟動!據360奇酷手機內部員工透露,此次首次授予力度較大,員工無需出資購買,授予後分五年歸屬。

據相關人士透露,此次股權激勵授予首授比例較大,授予員工總股權的60%作為本次首次授予的比例。同時預留40%做為對業績優秀員工再次授予的資源池,360奇酷公司希望通過該政策鼓勵員工積極投身工作,成為360奇酷的合夥人,與360奇酷共同成長、共赴未來、共享收益。

4. 螞蟻金服將入股郵儲銀行 未透露占股比例

12月9日,螞蟻金服對外宣布,已經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達成戰略合作——螞蟻金服將投資入股郵儲銀行,雙方還將展開戰略合作。

螞蟻金服CEO彭蕾表示,螞蟻金服希望通過與郵儲銀行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更好地發揮互聯網推進器的作用,充分發揮雙方各自的優勢,共同探索農村金融和普惠金融的發展之路。

5. 齊向東擬3億美元收購360企業安全業務

12月9日消息,360私有化動作最近備受關註。繼爆料360最快可能在12月中旬簽署90億美元規模私有化最終協議後,騰訊科技日前又獲悉,360擬將旗下企業安全業務進行MBO(管理層收購)。

一位知情人士日前對騰訊科技透露,主導360企業安全業務MBO的是360總裁齊向東,360企業安全業務MBO價格為3億多美元。

6. 歐盟對高通展開反壟斷調查 稱其擠壓對手

12月9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高通在歐盟也遇麻煩了。歐盟反壟斷機構日前表示,該部門目前正在就高通是否在銷售策略上存在惡意擠壓競爭對手的行為展開調查。

歐盟對高通展開反壟斷調查,使其正在接受調查的美國企業的名單又增添了一位。目前,包括Alphabet旗下的谷歌、微軟以及英特爾等都正在接受歐盟調查。

根據法律,如果企業拒絕向歐盟認罪,可能會被處以最高全球全年營收額10%的罰金,然而如果企業認罪,並提出修改,則可避免被歐盟處罰。

7. Pinterest收購兩家初創企業改進圖片搜索技術

12月9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圖片社交網站Pinterest周二宣布收購兩家初創公司,以幫助其更好地向用戶顯示他們可能感興趣的圖片,這些圖片被稱為“pins”。

Pinterest收購的兩家初創企業包括社交購物服務The Hunt,以及一個將圖像與用戶生成的“模因(Memes)”相匹配的應用Pext。

Pinterest發言人拒絕透露這兩起交易的具體條款,這是該公司創立以來實施的第八起和第九起收購。

8. 澳大利亞警方今日突襲比特幣發明者住宅

12月9日,國外媒體報道,澳大利亞警方周三突襲了被媒體認定為比特幣發明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住宅和辦公室。

報道稱,澳大利亞10幾名警務人員今日突襲了克雷格·史蒂芬·萊特(Craig Steven Wright)的家中,房門由開鎖公司打開。萊特今年44歲,目前在澳大利亞的公開身份是企業家和學者,但美國《連線》(Wierd)雜誌此前宣稱經過調查已確定他就是比特幣發明者。

融資消息:

1. Lemonade獲Sequoia Capital(紅杉海外) 13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

2.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獲摩根大通、Temasek淡馬錫/蘭亭投資、螞蟻金服、騰訊產業共贏基金451億人民幣戰略投資

3. 杭州四達獲眾信旅遊戰略投資

4.沙米獲京東商城Pre-A輪融資

5. 遮遮獲聯基金數千萬人民幣Pre-A輪融資

6. 唯捷城配獲大海航資本1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

7. 蘭渡文化獲4000萬人民幣B輪融資

大佬聲音:

任誌強:很多在網上就業的人逃稅漏稅

我現在覺得遺憾的是個人所得稅不知道該怎麽征收,很多在網上就業的人逃稅漏稅。下一步我最希望看到的是,所有個人在網上進行交易時都能納稅,這個網也許就會培養出企業家精神。如果你連續偷稅的話,不會對實業產生額外的價值創造,也不會讓我們的良心更加純潔。

(在昨日創業黑馬集團舉辦的2015年創業社群大會上,任誌強出席活動並發表演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201

e租寶實際控制人丁寧被抓 起底700億級金融怪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10/153181.shtml

導讀 : 一家來自安徽蚌埠市的公司,如何培育出e租寶?這個“迷”一樣的公司集團,仿佛一只迅速崛起的金融怪獸,體型龐大,又暗藏危險。

i黑馬 王奕12月10日報道

12月3日,e租寶被曝出40人被調查,這一周,e租寶高調應對媒體轟炸,發公告,發律師函,發公關稿。

 

1449658053474

 

媒體與e租寶的關系劍拔弩張之時,昨日媒體又曝出,e租寶的實際控制人丁寧被抓,警方還帶走了一批高業績員工。e租寶母公司鈺誠集團甚至連名牌、logo均被拆除。

一個不為人知的細節是,年僅33歲的丁寧,原本簡歷被掛在中國政府網(中央政府門戶網站)上。昨日,丁寧的簡歷和發布的有關新聞,均被中國政府網刪除。

一切皆有塵埃落定之意。

火燒連營

12月8日晚,公安部進駐e租寶,正式開始對其調查。晚上7點左右,e租寶的網站和APP均無法打開。

突然襲擊來得猝不及防。就在兩個小時前,e租寶還在各大媒體上發布軟文,試圖以此來沖淡多日來濃烈的火藥味。

投資用戶全都慌了,他們集結多個QQ群,每個群都迅速達到2000人上線。

如果認為只是e租寶的問題,就想得過於簡單了。其實,e租寶的母公司鈺誠集團,旗下還有三家互聯網金融公司:芝麻金融(又稱玖鈺財富)、鈺申金融、惠仁財富等多家互聯網金融公司。

在e租寶網站關閉的同時,三家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網站都無法再打開。可見,火已燒到了鈺誠集團。

9日上午,鈺誠集團位於安徽蚌埠市的總部,開始拆除帶鈺誠集團字樣的標識和招牌。

上線505天,吸金747億,涉及89萬投資用戶,成為僅次於陸金所、網信理財、紅嶺創投,成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第四大player,e租寶跺跺腳,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都會為之震動。

一家來自安徽蚌埠市的公司,如何培育出e租寶?這個“迷”一樣的公司集團,仿佛一只迅速崛起的金融怪獸,體型龐大,又暗藏危險。

眼看他起高樓

丁寧在中國政府網上的簡歷是這樣的:

丁寧, 1982年7月生,漢族,民革黨員,企業家,應用化學專家,高級化學工程師,計算機工程師。丁寧2012年成立安徽鈺誠融資租賃有限公司, 2013年整合旗下參控股公司成立鈺誠集團,至今一直擔任鈺誠集團董事會執行局主席。

年僅33歲的丁寧,見諸報端的信息並不算多,為人低調。從他的過往經歷看,確實算是“屌絲逆襲”的創業人物。

184738nojltbf28f8jx41e

1999年,17歲的丁寧從安徽工貿職業學院休學,進入母親在蚌埠丁崗村建的一家鎖廠,當技術員和銷售員。

盡管起點不高,但此時丁寧大膽的行為方式,已初見端倪。他看廠子營收較少,就開通了網購業務,為廠子每年多創收近百萬。當時淘寶等購物平臺,才剛剛登上歷史舞臺。

6年後,他創立了自己第一家五金公司,文科出身的他,在看到化學行業一個新的技術風口後,居然親自研發,最終還獲得了成功。也因為他在化工方面有多項專利,享有了安徽省科技專項津貼,讓他如虎添翼。

丁寧非常擅長把握時事,4年前,他看到傳統五金行業進入瓶頸期,決計轉戰金融市場,換地掘金。

但在此之前,他完全是個金融門外漢。他每天抽出三四個小時,翻閱書籍,惡補金融知識,半年後,他相中了融資租賃。此時,e租寶的雛形已然形成,余額寶的成功,更給足了他信心。

他認為:“民間資金流入實體工業生產中,這是大勢所趨。而將實體經濟和金融有效結合的最佳方式就是融資租賃。”

2014年2月,他搭上了移動互聯網快車,創建e租寶。

截止到2015年6月份,鈺誠集團的存量業務400余億元人民幣。丁寧一手打造的金融大廈,已然形成。

眼看他宴賓客

e租寶從創立後,一路高歌猛進,勢頭逼人。

 

a

 

“一元起投”的普惠模式,確實吸引了不少用戶,但這不是吸金關鍵,鋪天蓋地的廣告,才是e租寶至勝法寶。

電視、地鐵、公交車,密布全國各地。據業內人士透露,e租寶今年上半年,僅電視渠道的投放體量在1.5億元左右。

央視投放廣告費是3102萬,北京衛視2454萬,江蘇衛視1440萬、東方衛視1479萬,天津衛視1440萬,總計就是9915萬,如果再加上湖南衛視、浙江衛視、安徽衛視,預估至少每家1500萬,河北衛視也有300-500萬。

事後反觀,在e租寶的投資人維權群里,很多人稱自己當時投資,是因為看到電視上的廣告,“央視都能上,還有什麽問題?”

除了廣告,e租寶另一推廣手段,就是極為野蠻的地推方式。

e租寶有個特別的崗位,叫“理財師”,他們負責拉用戶購買,利潤頗豐。一e租寶的理財師告知i黑馬,如果拉來50萬,可提成3000元;拉來100萬,可提成5000元,除此外,還有給團隊和領導的提成,提成總額為1%。

另外,前來面試的理財師都會被告知——如果你自己也投資或能帶單入職,將優先錄取,因此很多理財師都會自己先購買,或者讓親朋購買。

e租寶承諾用戶是9%—14.6%的年化收益率,加上理財師提成1%,其理財產品成本將高達10%-15%以上。而目前行業來看,融資租賃債權收益為7%-8%,e租寶幾乎高出行業一倍。

明顯高於行業水平的收益率,是e租寶備受質疑的一點,但疑點不是僅此而已:

虛假標的?

在媒體劍指e租寶的討伐書中,提到最多的一條是虛假標的。

據盈燦咨詢統計,2015年10月,共有309個借款公司在e租寶平臺上發布借款標,這些借款公司中有292家企業,在借款之前發生過註冊資本變更,占比高達94.5%。註冊資本變更,距發布第一個借款標的時間平均為33天。變更前,這些企業的註冊資本平均只有154萬,變更後達2714萬。

其中,有302家公司在借款之前發生過法定代表人變更,占比達97.7%。變更後,有32人在2家以上的借款公司中任法定代表人,即這些標的中,一人法人同時控制兩到三個公司。

拋開數據,我們找一些形象的例子。有e租寶用戶公布自己投資的標的詳情,仔細核查後,發現疑點頗多。

其中一家山西公司,通過政府官方的企業信用信息網查詢,顯示公司只有5人,虧損狀況為2.19萬。

 

b

 

7月17日,該公司變動法人信息和註冊信息,註冊資金從110萬直接變為2810萬。

 

c

 

一個月後,這家公司在e租寶上發布融資信息,融資金額2千萬。e租寶官網上對該公司的介紹,是這麽寫的,該公司主營業務收入1個多億,經營風險較低。

 

d

 

這就是其中一個典型,i黑馬通過用戶標的中的信息核查,10家公司,情況完全雷同。根據盈燦咨詢統計的數據,e租寶發布的標的,90%以上皆是如此。

“這就是虛假標的,發標的都是皮包公司”,投資理財多年的某金融專家看到該數據後評價,“其實一般的投資理財者,都可以通過政府網站的公開信息,核查公司基本信息,發標前大幅度調整註冊資本、修改法人信息,都是高危預警信號,是虛假標的可能性極大。而且e租寶平臺幾乎全都是這樣的標的,天下哪有這樣的巧合?”

“讓人不可理解的是,為何如此明顯的問題,如此明目張膽的操作,卻一直沒有被人揭露?”該專家質問,這是監管的缺失?還是行業的浮躁?

緬甸銀行?

“我們在東南亞開了東南亞聯合銀行,資本雄厚”。這是e租寶的理財師最常用的宣傳語。但也有員工自曝,這是鈺誠集團和e租寶洗錢的地方。

這家緬甸銀行,確實存在。

據媒體報道,2015年初,鈺誠集團在緬甸第二特區佤邦開設了東南亞聯合銀行,並在佤邦首府邦康成立了邦康支行。

 

e

 

佤邦當地一華人告訴i黑馬,該地區屬於緬北,與中國接壤。“你經常能在大街上看到,扛著槍的佤邦軍,因為與緬甸政府關系緊張,準備隨時開戰”,該華人表示,因為地緣敏感,政治複雜,毒販橫行,導致邦康經濟十分落後,“本地銀行都不多,一個外國銀行,根本沒有錢可掙”。

一家開在隨時開火的戰區銀行,鈺誠集團的深意,的確值得揣摩。

行業地震

8日當晚,北京電視臺上e租寶廣告,還來不及撤下,一如既往地播放。

次日晚上,新聞聯播前,所有的互聯網金融廣告全部停播。

“互聯網金融行業將地震”的推測,甚囂塵上,又恰在國家即將頒布互聯網金融監管細則的關鍵節點。

某互聯網金融公司的CEO透露,昨日,行業協會給北京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召開了緊急會議,讓大家正常經營,不要過分恐慌。

但用戶卻變得越發敏感,並試圖將自己投資在其他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錢盡早提現——沒有任何一家互聯網金融平臺,可以承受如此的擠兌風險。行業一時間,風聲鶴唳。

一投資用戶稱:“排行第四的公司,說倒就倒,其他平臺如何保障?”

從余額寶出現至今,培養多年才形成用戶對互聯網金融的信任,如今卻面臨轟然倒塌的危機。

在e租寶投資用戶的兩千人群里,滾動消息從不間斷。一邊憂慮萬分,一邊又自我安慰,每出現一條e租寶新聞,群里就得解讀、揣摩、引申許久。

他們知道e租寶,大部分人是因為看了廣告,小部分是被理財師拉進來;他們有北上廣的,但大部分來自二線城市;900萬,500萬,270萬,或者幾千,每個用戶的名字後面,都註明他們的投資金額,有些人甚至傾其所有。

丁寧被抓的消息,在群里引發了軒然大波,大家的情緒從憤怒變成了絕望,很多人一夜無眠,坐等天亮。

就在上個月前,鈺誠集團剛獲得某媒體頒發的“2015最具責任感企業”獎,集團首席執行官在會上說:“互聯網+金融,核心是普惠,然後是安全和信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203

阿里影業談投資博納影業:並非競爭關系 無意取代控制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6295.html

阿里影業談投資博納影業:並非競爭關系 無意取代控制權

一財網 關健 2015-12-16 11:22:00

阿里影業方面對記者表示,阿里影業與博納影業等傳統影視公司之間並非競爭關系,也無意取代其控制權,而是嘗試用互聯網思維共同打造一個娛樂服務平臺,為影視生態鏈中的各角色提供服務。

繼今年4月以8.3億元人民幣收購粵科軟件,11月初以5.2億美元並入淘寶電影和娛樂寶後,號稱一年只拍三部大片的阿里影業又在資本層面打出一記重拳。

12月15日,阿里巴巴影業集團(HK:01060)刊發公告宣布,阿里影業將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加入買方財團,參與博納影業(NASDAQ:BONA)的私有化交易。阿里影業將投資約8600萬美元,待博納影業私有化交易完成後,持有博納影業約10%股份。

阿里影業方面對記者表示,阿里影業與博納影業等傳統影視公司之間並非競爭關系,也無意取代其控制權,而是嘗試用互聯網思維共同打造一個娛樂服務平臺,為影視生態鏈中的各角色提供服務。

阿里影業無意控股

先來看看阿里影業對此的官方表態,“博納影業是中國領先的影視集團之一,在中國以及全球電影市場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推動中國影視產業發展上,阿里影業與博納影業有著相同的使命和願景,阿里影業希望與博納影業攜手,打造一個覆蓋全產業鏈的平臺化影視生態體系。”

盡管同屬於影業公司,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阿里影業方面了解到,參與這次私有化並非為了取得博納影業的控制權,阿里影業的定位也不是影視公司,而是要和後者一起打造娛樂生態。

博納影業的私有化交易啟動於今年6月。6月12日,博納影業收到來自於冬、紅杉資本及複星國際提交無約束力的私有化交易要約,報價為13.7美元/股,距離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格12.86美元溢價約6.5%左右。

在博納影業6月份的公告中,參與私有化交易的各方並不包括阿里影業。博納影業引入阿里影業,不禁讓人聯想到於冬的“電影公司未來都將給BAT打工”觀點,不過博納影業未來不僅不會給BAT打工,反而是阿里影業有可能為博納影業的發展助力。

從博納影業的股權結構看,第一大股東是於冬,持股比例32.3%,第二大股東是複星集團,持股比例20.8%,而博納影業私有化交易如果完成,阿里影業投資入股的比例是10%,只是小股東。

事實上,阿里影業對於自身的定位並不是影視公司,而是“娛樂全產業鏈平臺”,未來方向是提高行業性服務能力,此次參與博納影業私有化交易也證明,阿里影業與影視公司並不存在競爭關系。通過一系列整合,阿里影業將成為一家以互聯網為核心驅動,擁有粉絲運營、投融資、內容生產制作、宣傳發行和院線服務能力的全產業鏈娛樂平臺。

博納影業引入阿里影業顯然不是出於財務方面的考慮,而是看中了阿里影業的平臺化運營能力。阿里影業旗下的娛樂寶、淘寶電影、粵科軟件都屬於平臺化業務,博納影業的強項是制作與發行,兩家公司在業務方面互補性非常強。背靠阿里巴巴生態系統,擁有海量的用戶基礎、豐富的運營經驗和傳統影視公司並不擅長的雲計算、大數據技術,這些都是博納影業未來在影視內容制作方面可以利用的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入股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和華數傳媒等均是馬雲個人投資或阿里創投,此次參與博納影業私有化是由阿里影業擔綱,這表明阿里影業作為阿里巴巴娛樂業務的旗艦,開始在馬雲布局娛樂生態的版圖中走向臺前挑大梁。

中國影視公司的華爾街撤退

在2015年中概股從華爾街退市重返A股的潮流中,先後有遊戲公司、分類信息網站等行業回歸,影視公司也在中外資本冷熱不均的背景下加入這一行列。

博納影業2010年12月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是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影視公司。赴美上市以來,博納影業一直保持了良好的業績表現。今年前三季度,博納影業集團營業總收入為2.68億美元,較2014年同期增長33%。

截至今年9月,博納影業共出品發行《澳門風雲2》、《智取威虎山3D》、《殺破狼2》等13部影片,累計獲得28億人民幣票房收入,占同期中國電影市場國產片票房總收入的14%,在中國民營電影公司中居領先地位。

博納影業認為,公司價值被華爾街投資者嚴重低估。按12月10日收盤價12.52美元計算,博納影業總市值約7.8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0.59億元),而在A股上市的華誼兄弟最新市值為535.43億元,光線傳媒為463.07億元,分別是博納影業的10倍多和9倍多。

“我問過王長田,也問過王中磊,你們覺得博納和華誼、光線的差距真的能有十幾倍嗎?”於冬曾對媒體表示,美股都是機構投資者,他們不懂中國電影公司的投資價值,這是博納影業下決心進行私有化,從美國退市的最大原因。

阿里影業與博納影業結緣,一個重要方向是國際化。截至目前,博納影業已成功投資《X戰警:天啟》、《猩球崛起:終極之戰》以及《火星救援》等好萊塢大片,11月份博納影業還向TSG娛樂金融有限公司投資2.35億美元,用於投資20世紀福克斯出品的6部主流商業大片。

阿里影業今年先後投資《碟中諜5》、《REAL》等海外大片,並且與迪士尼、派拉蒙等好萊塢電影巨頭陸續達成合作。阿里影業CEO張強近日表示,公司未來重要方向是國際化,阿里影業與博納影業聯手之後,未來必將在國際化方面開展合作。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308

控股股東大幅減持 永大集團控制權將易主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501.html

控股股東大幅減持 永大集團控制權將易主

一財網 林琴思 2016-01-18 18:36:00

近日,永大集團控股股東呂永祥將通過股份協議轉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公司控制權也將易主

在市場大幅下挫的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股東持股方向出現了分化,一批上市公司董監高主動增持公司股票,另一些上市公司卻掀起了減持潮。

永大集團恰巧符合了這兩項。此前,市場對於永大集團董事長李剛“前腳買股後腳公司股票停牌”還在質疑之中,近日,永大集團控股股東呂永祥將通過股份協議轉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公司控制權也將易主。

呂永祥家族不斷減持

1月17日晚間,永大集團公告稱,公司自然人股東呂永祥於2015年12月24日與廣州匯垠日豐投資合夥企業(下稱“匯垠日豐”)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本次股份協議轉讓的相關手續正在辦理,轉讓完成後,匯垠日豐將合計持有公司1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3.81%。

根據永大集團1月4日披露的權益變動報告書,呂永祥以每股21.5元轉讓1億股,轉讓價款合計21億元。本次權益變動後,匯垠日豐將成為永大集團第一大股東,並承諾股權轉讓協議簽訂之日起6個月內不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公司股份。

《第一財經日報》梳理發現,永大集團上市至2015年一季度末,其前五大股東排名從未變化,均為呂永祥家族。前五大股東分別為呂永祥、呂洋、呂蘭、蘭秀珍、吉林市君和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君和”),呂永凱也均在前十大股東之列。

公開資料顯示,呂蘭為呂永祥之女,呂洋為呂永祥之子,蘭秀珍為呂永祥之妻, 呂永凱為呂永祥之弟。另外,呂永祥持有吉林君和企業管理有限公司90%的股份,

記者註意到,呂永祥家族自2015年4月起不斷在減持。永大集團2015年一季報顯示,前五大股東仍為呂永祥、呂洋、呂蘭、蘭秀珍、君和。而在2015年4月21日,呂蘭開始減持股份,減持比例約3%;4月27日,呂永祥與呂蘭紛紛減持,呂永祥減持比例約1.57%,呂蘭減持比例約3.4%;5月5日,呂永祥、呂洋仍在減持。

永大集團2015年中報顯示,呂永祥、呂蘭持股方向均為減持,而呂洋、蘭秀珍、呂永凱、君和紛紛消失於前十大股東名冊中。此後,由於股災期間證監會出臺減持禁令,所以呂永祥家族無法繼續減持。隨著2016年減持禁令解除,呂永祥又按捺不住減持之心,通過股份協議轉讓方式減持23.81%的股份,而本次協議完成後,永大集團的控制權將易主。

3個月內7名高管辭職

值得註意的是,呂永祥為永大集團的前董事長、總經理,呂蘭為公司前副董事長、副總經理,但二人均於去年6月提交辭呈。

2015年6月2日,永大集團發布公告稱,董事長、總經理呂永祥和副董事長、副總經理、董秘呂蘭向公司提出辭職申請。在辭職後,兩人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對於辭職的原因,呂永祥表示是因為年齡及身體原因,而呂蘭則是因個人原因。

同時,永大集團公告稱收到獨立董事張茂、監事姜永光提交的辭職報告,辭職原因均為工作調動。而在今年3月26日,永大集團董事會同時收到王桂芹、劉忠民、董玉華三位副總經理的辭職報告,辭職原因均為年齡原因。

記者註意到,呂永祥1950年出生,系永大集團創始人,自1998年便開始擔任公司董事長。而據公司2014年4月18日公告,呂永祥被推舉為第三屆董事會董事長,任期一直到2017年4月18日。

永大集團前五大股東於2015年4月至6月密集減持,且身為高管的大股東紛紛於6月辭職,加之3月份離職的高管,公司三個月內已有7名高管離職,這也使市場出現了質疑聲。

記者註意到,2014年12月22日,呂永祥向董事會提議2014年度“每10股轉增15股派10元”的利潤分配預案,而呂永祥等持有的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5035.75萬股已於2014年10月20日解禁。此後,永大集團於2015年3月17日發布權益分派方案又將轉增股增加到18股,即每10股轉增18股派10元。

再看永大集團的股價,從2014年12月22日至6月15日的最高點,股價從8.17元漲至40.99元,漲幅達381.68%。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