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全球網路界喊水會結凍。 六月一日,有「網路女王」之稱的KPCB分析師米克(Mary Meeker)發表了二○一六年的網路趨勢報告,與她同台的講者有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還有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相較於其他明星講者大談產業趨勢,戴著金框眼鏡的米克,用不疾不徐的聲調念出一個個網路趨勢數字,當她談到「iPhone的銷量已在去年達到高峰,而亞馬遜Echo才正要起飛」時,當天亞馬遜股票收盤時漲了一.二%,蘋果跌了○.七五%。 米克每年發布的報告,都是網路界的聖經。《商業周刊》深入解讀這份長達二百一十三頁的報告,精選五個最不可錯過的關鍵觀點。 1.無人車產業準備好了!美國將重返汽車製造中心 米克雖是網路女王,但這次卻以相當篇幅討論汽車。原因很簡單,未來的汽車可能形同二口聯網的電腦。當汽車結合網路後,會自動駕駛的汽車將會再度改變產業邏輯。 報告直指:美國六十年前,汽車年產量曾占全球七五%,然而在?八年後,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汽車製造中心。如今,無人車崛起,美國可能有望重回全球汽車製造業中心,下表可見,其生態系統已經周延。 此外,汽車產業也必須準備好,當消費者不再傾向擁有,而是與人共享汽車時引發商業模式的改變。 其指出,十六歲到四十四歲世代,自擁駕照比率從一九八二年的九二%降到七七%。 2. 別管停止成長的iPhone,你該認識亞馬遜Echo別再注意停止成長的蘋果iPhone手機,你該注意的是,亞馬遜的家庭語音助理Echo。 ECho最大的特色是,極高的語音辨識度,就算使用者在房間的另一端,不用扯開喉嚨大叫,Echo就能回應使用者的需求,無論是查天氣、播音樂、叫車、叫披薩、訂購衛生紙……通通都可以搞定,Echo目前有超過九百多項技能。記者曾於西雅圖亞馬遜書店測試ECho,發現ECho的實際表現與亞馬遜網頁上所宣稱的相差不遠,即使一邊播音樂也能清楚接收到講話者的指令。 ECho單價二二百七十九美元。扮演的是提升亞馬遜電商銷售量的角色,毛利貢獻不高,即便台商想靠吃其訂單來彌補iPhone訂單的缺失,落差仍很大。 3. 百度比Google更聽得懂「人話」米克認為,科技界下一件大事是語音搜尋。因語音辨識技術越來越成熟。 報告中指出,有高達六成的人在雙手和雙眼必須專注在其他事情上時,會選擇啟動語音助理。 驚人的是,米克指出,中國網路公司百度,語音辨識精確度已經超越Google,而且百度用戶使用語音搜尋的比率比Google更高,因為在手機上用中文輸入的難度比英文更高。以此推演,後續百度在發展重視人機溝通介面的服務,甚至是機器人時,潛力不容輕?。 4. 線上影音很迷人,但不一定能賺錢臉書推出直播功能,以閱後即焚功能起家的影像即時通訊軟體Snapchat越來越紅。六月,後者每日活躍用戶數,正武超越以文字為主的社群媒體推特。米克預言,影像將會成為未來主要的溝通媒介。這或許也是推特最近開始考慮改變規則,不再規定每則訊息只能打一百四十字以內的原因。但米克同時指出,這並不代表廣告主該全力投入網路影音。根據統計,有八成的人會把線上影音廣告調成靜音,因此要透過數位影音廣告賺到消費者的錢,並不如想像中容易。 5. 零售新常態,靠大數據打造個人化商品零售業正出現定位大混亂。以前是 零售業推出商品,然後再根據銷量及 經驗決定未來要販售什麼商品。但未 來的新常態是:先提升交易額,再蒐 集和分析使用者數據,最後推出根據 消費者個人偏好打造的商品或品牌。 如大數據時尚電商Stitch Eix分析消費 者穿衣喜好,每月寄給消費者五件衣服,客戶喜歡就留,不喜歡可免費退還,去年預估營收達二億五千萬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床墊電商Casper、眼鏡電商Warby Parker等小公司沒有經濟規模,但靠精讀大數據,理解消消費者,也能從線上吃到線下市場。 撰文者李欣宜 | ||||
亞馬遜英國於當地時間6日宣布,在原計劃新增2500就業崗位的基礎上,今年繼續在英國新增1000就業崗位。亞馬遜英國負責人卡爾(Doug Carr)稱,英國“脫歐”的影響有待觀望,但目前一切業務照常進行。
計劃趕不上變化
“目前我們的銷售符合預期。”卡爾表示,“我們要告知亞馬遜團隊的是:目前不會有任何變化,我們現在仍然是歐盟的一部分,我們也將在此基礎上繼續前進。”但他沒有解釋亞馬遜的預期是什麽。
新增的就業崗位主要分布在倫敦、劍橋、愛丁堡,曼徹斯特和萊斯特郡。“我們將雇傭各種領域的員工,包括研發中心和總部的軟件工程師、電腦程序員,以及業務經理、工程師、技術服務人員,還有配送中心的配送人員。”卡爾稱,目前亞馬遜的發展速度令人滿意。
上月,亞馬遜在英國推出的食品配送服務“亞馬遜生鮮”的積極客戶反饋也促使亞馬遜擴大業務,但他沒有細談擴張計劃。
去年,亞馬遜在英國推出了“一小時送達”配送服務,覆蓋英國三分之一的人口。新推出的英國“亞馬遜生鮮”也從剛開始的69個郵區擴展到了上周的128個。
新政難預測
英國人公投決定脫離歐盟後幾日,該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大幅下滑。英國民調機構YouGov和英國經濟及商業研究中心(CEBR)的聯合調查顯示,脫歐公投後,英國商業信心指數急劇下滑,對英國經濟感到悲觀的企業從公投前的25%上升到了49%。而商業信心的下降很可能導致企業減少或撤回投資,縮減招聘規模等。
CEBR負責人考夫(Scott Corfe)認為,該數據是英國企業對英國脫歐公投結果的“嚴重沖擊所作出的反應”。對於銷售和出口,企業變得更加謹慎,同時也在重新考慮投資計劃。
5日,英國百貨公司約翰•路易斯(John Lewis)表示上周銷售增速放緩。同日,英國第二大連鎖超市塞恩斯伯里超市(Sainsbury's)則稱英國脫歐可能使自己陷入新一輪經濟衰退。
“企業顯然是被公投結果嚇到,從而減少投資支出意願。同時,對出口和國內銷售額增長的預期也有所降低。”考夫說,商業信心作為未來經濟走向的重要指標,出現下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英國經濟未來幾個月將出現放緩。
但卡爾表示,英國脫歐暫時不會對亞馬遜產生影響。“我們將繼續原有計劃,同時並沒有制定新的計劃。”他說,“我們還需要處理很多細節問題,很難預測新的政策環境會是什麽樣,也不知道此次‘脫歐’談判會達成哪些新條款。”
今年1月,亞馬遜已宣布在英國新增2500就業崗位,主要在總部、研發中心、客服中心、配發中心,網站服務和一個時尚攝影工作室。最新創造的1000個就業機會將在今年年底,屆時亞馬遜英國全職員工人數將達到1.55萬人。
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亞馬遜全球凈利潤達5.1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凈虧損5700萬美元實現扭虧,同期凈營收為29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8%。包括英國、德國、法國、日本和中國等的國際部門凈營收為95.66億美元,同比增長33%,在總營收中占比33%,低於去年同期的34%。
據國外媒體報道,在線零售商亞馬遜於美國當地時間周二淩晨推出自家購物節Prime Day,受此影響,周一亞馬遜市值再創歷史新高至3557億美元。
據悉,周一亞馬遜股票上漲1.1%,收於每股753.78美元,公司總市值達3557億美元。這使得公司市值超過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後者市值3549億美元,同時亞馬遜也躋身美國前五大公司。
要知道此前亞馬遜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直到去年才慢慢有了好轉。2015財年,亞馬遜的凈利潤也只有5.96億美元,而伯克希爾2015年凈利潤高達240億美元。按這個勢態,亞馬遜是無法“高攀”上伯克希爾的,沒想到卻在今年實現了大反轉:超越了伯克希爾。
這也是亞馬遜連續第二年在Prime Day購物節前市值創下新高。公司於2015年推出了自家購物節Prime Day,在用戶中反響強烈。
亞馬遜表示,去年在其Prime Day,商城每秒鐘商品出貨量398件,火爆程度超過了“黑色星期五”等線下傳統購物節。盡管如此,不少消費者還是在社交媒體上對公司當天推出的優惠產品進行了吐槽。今年,亞馬遜表示,力求促成交易10萬單。分析師普遍對Prime Day寄予厚望,市場研究機構MKM Partners指出,與去年相比,亞馬遜銷量翻番“是一個真實的假設”。
而這之前,亞馬遜其實已被諸方看好。今年5月,JPMorgan分析師Doug Anmuth的分析報告就曾指出,亞馬遜在美國的在線零售板塊所占份額為35%至40%,到2018年預計可以達到50%。而目前,在線零售(汽油、食品和汽車不計入內)在全美零售業所占比也只有11到12%,但它將在2018年達到14%,最終預計能超過30%。也就是說,亞馬遜將有望在一個發展前景樂觀且有著巨大潛力的行業板塊中占據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
亞馬遜一年一度的Prime Day(相當於中國的“雙十一”)舉辦第二年,銷售再創新高。全球銷量比去年大幅增加60%,光彩電就賣出超過9萬臺。
Prime對亞馬遜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吸引用戶去購買99美元的會員年卡。亞馬遜給出的優惠是會員能夠獲得兩天的免費配送以及免費的視頻和流媒體音樂服務。這是亞馬遜利用其整個生態圈,擴大用戶基礎的有一個重要嘗試。
盡管亞馬遜未透露今年Prime Day會員卡銷售數量,但是亞馬遜的自營貨品銷量創紀錄新高,包括平板電腦、Kindle,以及亞馬遜最新智能家居語音助手Echo。亞馬遜流媒體電視機Fire TV位於最佳銷量榜榜首,幫助亞馬遜自營商品銷量比去年翻三倍。
亞馬遜希望通過其自身的數字化生態系統平臺為用戶提供全新的購買體驗和服務,從而增加客戶對亞馬遜的依賴感。埃森哲大中華區數字服務銷售主管、董事總經理陳崇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電商的主要推動因素中,個性化服務越來越重要,能夠提升用戶的忠誠度。要讓人們習慣於在一個平臺上堅持購買,最好的方法是把購物的體驗融於生活的無形中。”
咨詢公司Monness Crespi Hardt分析師James Cakmak表示:“不管是視頻,電子閱讀器,還是餐廳配送服務,亞馬遜想要把這一切變成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它能夠創造的日常生活的觸點越多,越能夠讓它的會員變現。”
和所有的搶購日一樣,亞馬遜這次的Prime Day一開始也碰到了技術性問題,不過很快得到了解決。亞馬遜最大的市場美國今年的銷量比去年實現翻番。Prime是亞馬遜的會員專屬服務。Cakmak表示:“今年的數據非常亮眼,亞馬遜已經真正在電商服務業務上提速,讓會員享受到不一樣的體驗。”
根據CIRP(消費情報研究夥伴)的數據,目前Prime的會員每年在網上購物的支出約為1200美元,非會員的支出僅為500美元/年。去年Prime Day以來,亞馬遜在美國的Prime新增會員達到1900萬。截至今年6月30日,亞馬遜Prime會員總數為6300萬。彭博情報(Bloomberg Intelligence)分析師Poonam Goyal表示:“如果亞馬遜的會員越買越多,那麽其它商店的份額就會被慢慢侵蝕。不僅僅是沃爾瑪,Target,就連成衣銷售商的銷量也會下滑。”
當地時間周二晚,亞馬遜上的第三方平臺銷量已經同比增加30%,全球訂單激增。據亞馬遜方面透露,已經賣出的玩具超過200萬個,鞋子超過100萬雙,電視機超過9萬臺。
彭博的Poonam Goyal表示:“亞馬遜正在增加用戶粘性,其它電商要抓緊了。”線上線下聯手是一大趨勢。為零售商提供軟件的公司JDA亞太區零售戰略副總裁Patrick Viney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線上零售商(純電商企業)與實體零售商聯手合資,建立戰略聯盟,能為‘線上購買,線下提貨’服務創造便利的提貨點。同時,對傳統零售商來講,這一合作能拓展客戶群,也是一個‘贏’的決定。很顯然,當前的消費者期望零售商提供豐富多樣的購買和交貨選擇,中國的京東和沃爾瑪的聯合就一個很好的例子,能為國內消費者帶來非常給力的服務。
去年一些用戶對Prime Day表示失望,因為很多商品一上線就被搶空。今年亞馬遜加大了庫存。對此,Patrick Viney表示:“伴隨著零售行業的整合,以客戶為中心的供應鏈變得尤為重要。而隨著供應鏈複雜度的提升,對零售商來說,保持全網庫存可視性,實現更快的庫存周轉以滿足客戶期望值,成為不可或缺的能力。”
Prime Day後,分析師表示,繼續看好亞馬遜今年的假日購物季。“去年的Prime Day反響很好,所以我們今年就決定再搞一次。”亞馬遜Prime副總裁Greg Greeley表示。亞馬遜今年股價已經上漲超過10%。
去年沃爾瑪營收十五兆,全球最高,但成長率正在衰退,為還擊來勢洶洶的亞馬遜,它推手機下單、店面取貨,或優步送到府服務,這些,是對手還做不來的。 住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蘇 西,是每週要去附近沃爾瑪超市(Wal-Mart)採購三次的重度使用者。可是她不太滿意,因為店面太大,總是要花很多時間才能找到商品,不過最近沃爾瑪提供的新服務—店內自提服務(Pick up Service),終於可以減輕她購物的負擔。只要用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下單,店面準備奸商品後,就會發郵件通知她上門領貨。而且因為商品都已經包好了,只要到專用櫃台結帳即可,完全不浪費時間。 二〇一五年度沃爾瑪營收四千八百二十一億三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十五兆六個億元),幾乎等於日本的稅收收入,也是全球營收最高的企業。 這幾年來,沃爾瑪大力推動「無縫購物」服務,希望打破實體店面和網路的藩籬,提供消費者沒壓力的新購物環境。 至於領貨地點,除了店內,也可到特定地點領取。另外,沃爾瑪六月起與叫車服務商優步(Uber)及Lyft合作,提供生鮮食品送貨到家的服務。 實體店也為了提供無縫購物服務而做好準備。該公司開發了App「Walmarc Pay」,結帳時只要用手機掃描收據上的QR 碼,不用拿信用卡,就當場完成結帳。六月中旬後美國所有店鋪都會導入這種付款機制。 沃爾瑪市場,被亞馬遜侵蝕 為什麼沃爾瑪急著建構無縫購物的服務?因為電子商務巨人亞馬遜(Amazon)正持續侵蝕沃爾瑪的事業範疇。 以營收來看,沃爾瑪二〇一五年度減少〇.七%,成長動能明顯趨弱,對比亞馬遜這十年來營收成長率都在二〇%以上,兩者的差距顯而易見。 最近亞馬遜不只企業雲端服務快速成長,其事業範疇也不再局限於傳統的書籍、雜貨,還擴大戰線到服飾、食品、飲料等,提供全方位服務。 當然,亞馬遜有必須跨越的門檻,那就是提供宅配的「最後一哩路」。 勝負關鍵:最後一哩路誰快 美國宅配「最後一哩路」基礎建設尚未整頓完成。實際上二〇一三年耶誕旺季,宅配業者就因無法消化大量訂單,引發無法即時送達商品的大問題。 亞馬遜經過不斷嘗試錯誤,逐步增加提供即時宅配服務的城市,但要建構起全美生鮮食品和雜貨的配送網,還要一點時間。沃爾瑪如何利用這段有限時間,取得足以制衡亞馬遜的武器,將成為現有零售業者存活的關鍵。針對這點,沃爾瑪提出的解方,就是無縫購物。 美國的網購非常普及,但事實上即使人在家中等,商品也不見得會在消費者期望的時間送達。沃爾瑪在全美約有四千六百家店,美國有九〇%人口都居住在距離沃爾瑪門市約十六公里內的地點,既然如此,何不利用自家的店鋪網,做為交貨據點?用「省時」廣為宣傳,這就是沃爾瑪的想法。 經營階層已掌握到一些成效。沃爾瑪全球電子商務科技執行長阿什(Ncil Ashe)表示:「根據某門市的自動結帳實驗結果顯示,原本利用其他超市的消費者,轉而利用沃爾瑪網購的比率增加了。可見新服務很可能吸引到新顧客。」 該公司也加緊腳步投資數位化。自從二〇一一年收購矽谷的資料分析新創公司Kosmix,並將其改名為@WalmartLabs後,又積極尋找下一個標的。目前為止共收購十五家公司,也有超過三千人的工程師等技術人員。去年十月該公司更公開表示,兩年內預計投資二十億美元在電子商務相關領域。 六月初在沃爾瑪股東大會上,創業者家族的董事會主席潘納(Greg Penner)表示:「我們對沃爾瑪的未來慼到樂觀。」沃爾瑪已經逐步取得和亞馬遜正面作戰所需裝備,接下來就看它如何深入運用這些裝備。所剩時間已經不多了。 (Nikkei Business(C)2016 Nikkei Business Publications,Inc.) |
想象一下,有一天一架無人機載著你剛定的外賣向你飛來,放在窗外的平臺上,是不是有些小激動?現在你還不用擔心無人機沒電飛不遠,它可以隨時在附近的路燈或電線桿上休憩充電,快速恢複滿格電量。
最近,亞馬遜公司就為它的無人機送貨計劃“空中速遞”(Amazon Prime Air)的中轉平臺,即擴展塢(docking station)申請了專利。這一新技術可以在路燈或教堂等高層結構上搭建平臺,以供無人機充電和接送包裹。
為無人機做好“後勤保障”
“擴展塢會包含一些特殊設計,以便無人機飛得更遠、更精確,並能在極端條件下提供庇護。”亞馬遜美國專利與商標辦公室如此說明。
擴展塢將被安裝在信號發射站、教堂塔頂、辦公樓、電線桿和其他高層結構上,功能即為無人機做好“後勤保障”。無人機可以在這些平臺上降落,在極端天氣下尋求庇護、充電或填充燃料以及接送包裹。
亞馬遜概述了“中央控制系統”的構想。通過這一系統,管理者可以了解各個擴展塢的情況。系統會迅速計算出最短的路徑,然後結合風速、人流密集度等其他因素給出最優路徑。
由於飛行器的航程極易受到電量的限制,因此擴展塢的充電功能將發揮很大作用。
在運送包裹方面,當一個飛行器降落在中轉站後,會將包裹放在該平臺上,通過“真空管、升降機或傳送帶”送到地面上的快遞員手上,最終由快遞員送到客戶手中。
亞馬遜還表示,這些擴展塢可以發揮信號站和廣告宣傳的作用,在公共場所提供免費或有償的WiFi。
亞馬遜的這一“未來送貨系統”計劃在下單後30分鐘內使用小型無人飛行器將貨物安全送到消費者手中。“空中速遞”項目有望大幅提高亞馬遜所提供服務的質量以及總體快遞系統的安全性及效率。這一項目真正落地還需要一段時間,並且將在相關政策法規允許後才可推廣。
一年前,亞馬遜就獲得了另一項專利,使得無人機之間可以分享信息。這些構想以及亞馬遜空中速遞能否實現尚不得而知。除了“空中速遞”,最近幾年亞馬遜還不斷推廣“1小時送達”(Amazon Prime Now)配送服務及“亞馬遜生鮮”等新服務。
無人機快遞仍被嚴格管控
亞馬遜目前仍然在努力說服相關部門批準它的空中快遞項目。
今年6月21日,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發布了最新無人機的使用規則,基本扼殺了亞馬遜的項目。
規則包括:飛行器必須在駕駛員或目視觀測者視線範圍內,未說明飛行半徑限制;不得飛越無關的人員、封閉建築物上空;飛行重量低於55磅(25千克),高度低於400尺(約122米),速度低於100英里/時(約161公里/時);天氣可見度不得低於3英里(約4828米),飛行時段限於白天(當地官方日出時間前30分鐘到日落時間後30分鐘);無人機操控員需通過基礎航空知識考試並取得相關執照。
美國嚴格管制主要出於兩點考慮:首先,美國小型單引擎私人飛機較多,可能與無人機發生空中事故;其次,美國911事件發生後,出於對恐怖襲擊的擔憂,政府對於可能成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如生化武器)載體的小型單引擎飛機和無人機實行了更加嚴格的管制。隨著無人機越來越多地被應用,美國國會也督促聯邦航空局在無人機應用與監管上進行改革。
在中國,阿里巴巴於2015年2月就無人機送貨在北上廣三地進行了試驗,將盒裝姜茶用無人機送到快遞物流站點,隨後由快遞人員將貨物送到客戶手中。
但阿里巴巴同樣面臨著嚴格的空中管制。根據中國民用航空局飛行標準司2013年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重量小於等於7公斤的微型無人機,飛行範圍限定在目視視距內半徑500米、相對高度低於120米範圍內,無須證照管理;若超出此限定範圍駕駛員需納入行業協會甚至民航局的監管。
亞馬遜周一宣布,該公司已經獲得英國民航局和其他組織的許可,得以在該國測試無人機送貨業務。
亞馬遜在聲明中說,由英國民航局支持的跨部門團隊已經允許亞馬遜探索三大關鍵創新:在農村和近郊地區測試超出視線範圍的無人機運營;通過測試傳感器的性能來確保無人機能夠識別並躲避障礙物;讓一名操作人員同時操作多臺高度自動化的無人機。
這都是為了拓展亞馬遜的Prime Air無人機配送業務,這項業務希望在用戶下單後30分鐘內,通過無人機送貨上門。
亞馬遜2014年率先向美國監管者提交類似測試活動的監管審批。
事實上,不光亞馬遜能夠通過這些測試獲益,英國政府同樣如此。
“我們希望將無人機安全地整合到整個航空系統中,從而促進無人機技術的發展和創新。”英國民航局政策主管蒂姆·約翰遜(Tim Johnson)說,“亞馬遜的這些測試將為我們的政策和未來的落實方法提供信息。”
附亞馬遜官方聲明:
Amazon and UK Government Aim for the Sky with Partnership on Drones
New Program Will Explore the Safe Use of Drones for Delivery
SEATTLE--(BUSINESS WIRE)--Jul. 25, 2016-- (NASDAQ:AMZN) – Amazon has today announced a partnership with the UK Government to explore the steps needed to make the delivery of parcels by small drones a reality, allowing Amazon to trial new methods of testing its delivery systems.
A cross-Government team supported by the UK Civil Aviation Authority (CAA) has provided Amazon with permissions to explore three key innovations: beyond line of sight operations in rural and suburban areas, testing sensor performance to make sure the drones can identify and avoid obstacles, and flights where one person operates multiple highly-automated drones.
“The UK is a leader in enabling drone innovation – we’ve been investing in Prime Ai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ere for quite some time,” said Paul Misener, Amazon’s Vice President of Global Innovation Policy and Communications. “This announcement strengthens our partnership with the UK and brings Amazon closer to our goal of using drones to safely deliver parcels in 30 minutes to customers in the UK and elsewhere around the world.”
This ground-breaking work will help Amazon and the Government understand how drones can be used safely and reliably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t will also help identify what operating rules and safety regulations will be needed to help move the drone industry forward.
“Using small drones for the delivery of parcels will improve customer experience, create new jobs in a rapidly growing industry, and pioneer new sustainable delivery methods to meet future demand,” said Misener. “The UK is charting a path forward for drone technology that will benefit consumers, industry and society.”
As the UK’s aviation safety regulator, the CAA will be fully involved in this work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for safe use of drones beyond line of sight. The outcomes of these tests will help inform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policy and regulation in this area.
“We want to enable the innovation that arise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drone technology by safely integrating drones into the overall aviation system,” said Tim Johnson, CAA Policy Director. “These tests by Amazon will help inform our policy and future approach.”
亞馬遜宣布已經與英國政府達成協議,擴大無人機送貨服務的測試,為無人機物流的商業應用鋪平道路。未來英國的千家萬戶有望享受到網購之後30分鐘內的無人機送貨服務。
30分鐘無人機配送
亞馬遜在官方網站上發表聲明稱,將與英國民航管理局合作運營無人機,同時還將改進無人機傳感器以及避障功能。這些無人機將由地面的控制人員操控,每位無人機飛行員負責多架半自動無人機的行駛。
這一項目標誌著亞馬遜早先推出的Prime Air計劃取得重要勝利,至少獲得了監管方面的認可。亞馬遜希望通過Prime Air無人機送貨來降低物流成本,同時展現自身前瞻的科技理念。
亞馬遜負責全球創新政策和傳播的副總裁Paul Misener在聲明中表示:“英國引領著無人機創新技術的發展,這是亞馬遜Prime Air始終堅持選擇在英國投入研發的原因。”他還表示,與英國民航局的合作將有助亞馬遜早日實現訂貨後30分鐘內使用無人機向英國以及全球的顧客配送的目標。
亞馬遜與歐洲監管部門合作推進Prime Air發展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公司還大量雇傭科技方面的頂尖人才。比如近期亞馬遜就聘請了視覺計算方面的專家在奧地利進行研發。與英國民航局合作測試,將進一步提升亞馬遜無人機送貨的技術。
美國批準首單無人機外賣
亞馬遜與英國政府合作的舉動向美國聯邦航天局施壓。在美國,無人機監管條例仍然過於嚴苛,這阻礙了無人機的商業運營和測試。根據亞馬遜的聲明,與英國政府的合作是開創性的舉措,將幫助亞馬遜進一步理解無人機如何能夠更加安全可靠地在物流行業使用。同時,也將幫助監管部門更好地去制定無人機運營政策和安全法規,從而推進整個無人機行業的發展。
就在上個月,美國聯邦航天局發布無人機商業運營新規。新規去除了對於無人機操作員的駕駛執照的要求,但是仍然要求無人機操作員把飛機控制在400英尺以下的航道。這限制了亞馬遜對於無人機的測試,也意味著英國人或將遠遠早於美國人,享受到亞馬遜商業無人機送貨服務。
盡管亞馬遜無人機測試在美國受阻,這並不妨礙其它公司在美國境內開展無人機送貨的業務。7月22日,美國最大的連鎖便利公司7-11宣布與Flirtey合作,在美國內華達州里諾市首次使用無人機將貨物送到訂購者家中,這是美國歷史上首次獲得官方批準的無人機送貨訂單。
Flirtey送出的第一份快遞是一個裝有雞肉三明治、熱咖啡和甜甜圈的航空快遞。這也是美國首單官方認可的商用無人機快遞,開創了美國在商用無人機快遞領域的新篇章。
據7-11介紹,店員將顧客所訂購的食品放進特制的兩個盒子里面,再啟動無人機把甜甜圈、冰沙、咖啡等食品送到了里諾市的一所私人住宅前。從商店到家庭的飛行過程當中,使用設備自帶的GPS系統進行定位,無人機一共飛行了大約1.6公里(一英里),只用了幾分鐘的時間就將食品送到了顧客手中。
到達時,每個盒子由繩索拴住緩慢降落到地面,交由顧客檢查後取走。訂購者邁克爾表示:“機器人幾分鐘內就能送達食物和飲料,全天候即時的無人機送貨真的是棒極了!”
在此次送貨之前,Flirtey公司首先選定了一家7-11便利店開始運送,然後對距離這家商店一英里半徑範圍內的客戶進行了調查,看他們是否願意參加試點方案。
7-11首席市場部經理吉澤斯·德爾加多·詹金斯表示,無人機快遞對消費者來說是最方便的模式,這將重新定義便利的含義。未來使用無人機送貨的商家還將包括零售巨頭沃爾瑪等。
中國市場前景廣闊
不過中國市場仍然沒有放開商業無人機在物流方面的應用。國海證券無人機行業分析師馮勝對第一財經表示:“無人機通航的政策目前國內還沒有看到實質的進展。通航的關鍵在於低空開放以及機場的建設。這兩方面條件現在都還不具備,無人機行業主要還是依靠民間資本和企業投入。未來很可能是行業發展倒逼政策出臺。”
馮勝還表示,政策沒有建立完善的情況下,要想靠無人機降低物流成本幾乎不現實,因為把體系建立起來的成本就很高。而且目前的無人機在包括軟件通信、安全性和自動化等方面的技術還不夠完善,容易受到黑飛入侵。
此前順豐快遞和極飛無人機也企圖合作進行物流方面的嘗試,“但是發現全世界的無人機快遞都沒有發展起來。”極飛科技首席營銷官龔槚欽對第一財經表示。龔槚欽說,中國無人機監管層面仍然面臨很多問題目前無法解決。不過他承認,極飛科技仍然保留著對無人機在物流方面的研發實力,而且也在定期進行試飛。
“中國無人機行業盡管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監管體系,但這也意味著監管是相對較松的。”龔槚欽表示,“無人機有望成為中國強於其它國家的一個重要產業,因此政府留有很大一部分的空間供無人機公司發展。這也是我們所歡迎的。”據了解,極飛對物流無人機的研發投入是希望未來能與極飛農業業務相結合,通過為農村提供物流服務做儲備。
7月27日消息,據路透報道,亞馬遜宣布,超過100座印度城市的市民已能夠獲得並使用亞馬遜金牌會員服務,後者可提供免費兩日送達服務。
據悉,亞馬遜一直都認為印度是個重要市場,CEO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表示它是亞馬遜“最快速發展的地區”。這強調了亞馬遜周二一項宣布的重要性:它的金牌會員服務(Prime Membership)將在印度推出。
貝佐斯還宣布,亞馬遜將繼續追數十億投資,而現在某些投資已經有所成效。包括德里、孟買、班加羅爾和海得拉巴在內的二十個城市能夠被提供免費一日送達服務。此外,金牌會員客戶還能提前享受某些折扣優惠。
印度是最快速增長的電子商務市場之一,但它仍然被印度本土兩大電商Flipkart和Snapdeal所制約。亞馬遜想要獲得亞洲大量的市場份額,投資印度是它最好的選擇,因為中國市場已經被阿里巴巴所主宰。
與美國不同,印度的金牌會員最初無法訪問Prime video。為了鼓勵印度市民體驗這一服務,亞馬遜提供了免費的六十天試用期。
金牌會員是亞馬遜銷售和顧客忠誠度的一個重要推動因素。芝加哥市場調查機構估計,美國金牌會員有63000萬人,金牌會員每年平均消費1200美元,而非會員每年消費500美元。
附路透原文:
REUTERS - Amazon.com launched its popular Prime loyalty program in India on Tuesday, three years after its entry into the world's second-most populous country.
The world's biggest online retailer has been pumping billions of dollars into India as it seeks to win a bigger share of a market dominated by homegrown e-retailer Flipkart.
Prime members will get free one-day or two-day delivery service with no limit on order size, and early access to some deals.
Prime membership will cost 499 Indian rupees ($7.41) per year, rivaling Flipkart's own offering Flipkart First, which is priced at 500 Indian rupees per year.
Amazon said it was offering users a free trial period of 60 days for the Prime service.
($1 = 67.3603 Indian rupees)
(Reporting by Alan John Koshy in Bengaluru; Editing by Saumyadeb Chakraba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