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雲計算再立功 亞馬遜第二季度凈利潤同比增832%

在過去多年習慣通過保持零利潤甚至是負利潤的狀態把自己打造成一個超級巨無霸的亞馬遜突然不喜歡虧損了。接連幾個季度盈利的表現來看,這家公司似乎已經放棄了當初“不賺錢”的豪言壯誌。

北京時間7月29日淩晨消息,亞馬遜發布了2016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這個季度亞馬遜不出意料的又盈利了。

而最大的亮點是,相比之前一個季度幾千萬美金盈利的“小打小鬧”,亞馬遜第二季度凈利潤為8.5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凈利潤9200萬美元相比大幅增長832%。

此外,第二季度亞馬遜凈銷售額為30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32億美元增長31%。而亞馬遜第二季度每股收益和凈銷售額均超出華爾街分析師此前預期。據雅虎財經統計的數據顯示,分析師此前平均預期亞馬遜第二季度每股收益1.11美元,凈銷售額為295.5億美元。

當日,亞馬遜股價在納斯達常規交易中上漲15.94美元,報收於752.61美元,漲幅為2.16%。在隨後的盤後交易中,亞馬遜股價再度上漲15.64美元,至768.25美元,漲幅為2.08%。過去52周,亞馬遜的最高價為757.34美元,最低價為451.005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季度中,匯率變動給亞馬遜凈銷售額帶來了1.66億美元的正面影響。

從具體業務的貢獻來看,亞馬遜第二季度產品凈銷售額為211.16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171.04億美元;服務凈銷售額為92.88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60.81億美元。

按照地域劃分,亞馬遜北美部門(美國、加拿大)第二季度凈銷售額為176.7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37.96億美元增長28%;運營利潤為7.02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3.48億美元。亞馬遜國際部門(英國、德國、法國、日本和中國)第二季度凈銷售額為98.4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5.65億美元增長30%;運營虧損為1.35億美元,與於去年同期的運營虧損1.89億美元相比有所收窄。

而亞馬遜AWS雲服務第二季度凈銷售額為28.8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4.33億美元增長58%;運營利潤為7.18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3.05億美元。

在2015財年第一季度財報中,亞馬遜首次公布了旗下“亞馬遜雲服務”(AmazonWebServices,簡稱AWS)部門的業績數據,這是自該部門於2006年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受此影響,即使當季度亞馬遜依舊保持了虧損狀態,但2015財年第一季度財報當天亞馬遜股價一開盤就飆升14.33%,股價增至445.86美元。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如今的亞馬遜更像一個科技公司,而非傳統的電商企業,其中,亞馬遜的雲計算和平臺增值服務已經頗具體量。

此外,亞馬遜預計2016財年第三季度凈銷售額為310億美元到335億美元,同比增長22%到32%,其中值為322.5億美元,超出分析師此前預期;運營利潤為5000萬美元到6.5億美元,相比之下2016年同期運營利潤為4.06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696

亞馬遜第二季度凈利潤8.67億美元 同比增長近9倍

7月29日,亞馬遜發布了2016財年第二季度財報。報告顯示,亞馬遜第二季度凈利潤為8.5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凈利潤9200萬美元相比增長832%;凈銷售額為30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32億美元增長31%;該公司公布每股收益1.78美元,超過收益預期。

亞馬遜第二季度運營利潤為13億美元,遠高於去年同期的4.64億美元;凈銷售額為30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32億美元增長31%。在第二季度中,匯率變動給亞馬遜凈銷售額帶來了1.66億美元的正面影響。其中,產品凈銷售額為211.16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171.04億美元;服務凈銷售額為92.88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60.81億美元。

此外,亞馬遜公司預計2016財年第三季度凈銷售額310億美元和335億美元之間,目前公司估計要求預期目標為316.2億美元的收入。

雖然亞馬遜是在其零售業務提供很少或沒有利潤的商品交易,但是在過去的一年內實現的大幅增長,主要歸功於它擴展到視頻和新的交付服務、雲計算板塊以及亞馬遜網絡服務(AWS)。

當日,亞馬遜股價在納斯達常規交易中上漲15.94美元,報收於752.61美元,漲幅為2.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711

亞馬遜也售假? 德國百年老牌企業稱將停止向其供貨

據CNBC報道,因亞馬遜充斥仿冒的勃肯鞋和未經授權販售的勃肯商品,德國涼鞋與休閑鞋品牌勃肯(Birkenstock)宣布,自明年1月起,停 止供貨給這個全球最大網購平臺。此外,勃肯本月5日致信數千家零售夥伴,表示該公司不再授權第三方商家在亞馬遜網站上銷售勃肯產品。

CNBC秘密獲得來自勃肯的美國首席執行官大衛-卡漢的備忘錄。在這封備忘錄中,卡漢寫道:“亞馬遜以‘開放式市場’形態經營,但我們在這樣的環境 中經歷了令人難以接受的商業行為,我們認為這會危害自家品牌。”報道稱,他為了保住勃肯這一招牌,決定與亞馬遜劃清界限。“在其內部維持活動的有序進行以 及和亞馬遜繼續維持合作關系已經被證明不可能。”他寫道。

報道稱,也許勃肯將會展示一個如果沒有亞馬遜這一全球最大的在線平臺依然能夠成功的範例。但是,甚至卡漢本人也清楚地知道,他們僅僅是離開了亞馬遜,並不意味著那些仿冒他們的產品就不複存在了。

卡漢在備忘錄內還指出,勃肯會警告消費者,最好只經由授權的零售商購買,在亞馬遜網站上陳列的勃肯商品可能有假不值得信賴。

隨後,勃肯公司的發言人證實了這封備忘錄的真實性,但是拒絕進一步發表評論。

勃肯鞋1774年問世,因為舒適度而備受時尚界和明星的寵愛。不過,勃肯這家創立超過240年的德國涼鞋品牌,就這樣成了亞馬遜假貨泛濫的受害者。勃肯發現,網站上不少賣家開出79.99美元的超低價,促銷勃肯經典鞋款Arizona,比官方零售價足足便宜20美元。

報道稱,無論是像勃肯這類歷史悠久的品牌或其他小品牌,都因為亞馬遜網站以假亂真的贗品日漸增多而倍感棘手。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亞馬遜多家店 鋪都在銷售一款MK簽名手提包,相對於198美元的零售價格,該產品在亞馬遜網站的最低售價僅為101美元。加拿大國寶級品牌“Canada Goose”一款流行羽絨服在官網的售價為1000美元,但是同款產品在亞馬遜網站的最低售價還不到650美元。該品牌的經銷商表示,這樣的價格很難買到 正品。

報道指出,販賣仿冒品的不良業者使出的伎倆包括,雇請寫手吹捧商品做不實評論,助其登上熱銷排行榜。此外,利用亞馬遜物流制度的漏洞,例如亞馬遜將所有經銷商的存貨清單全部集中在其訂單履行中心,這樣使得假貨與真品混雜在一起。

《商業內幕者報》則報道稱,亞馬遜薄弱的審查措施允許賣家“玩弄”系統,即便是在被發現非法行為後,依然可以重新以不同的名稱開啟賬戶。

對於CNBC的上述報道,亞馬遜發表聲明指出,亞馬遜不允許在其市場平臺銷售假冒產品,而出現假冒產品的情況是非常少見的。每一位在亞馬遜下單的消費者都得到亞馬遜方面的保障,如果他們接到了來自平臺賣家的假冒產品,亞馬遜將會進行退款或是重新換貨。

 

(綜合來源:法制晚報、business insid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813

雲計算市場競爭激烈 亞馬遜領頭羊地位或將不保

8月2日消息,據CNBC報道,最近亞馬遜在雲計算領域的領軍地位或將不保。

微軟CEO Satya Nadella表示,如果公司發展順利,到2018年底微軟在雲計算方面的年收益將達到200億美元,其中包括來自Azure以及Office 365的收益。這將是其競爭對手亞馬遜的3倍之多。

數據顯示,亞馬遜雲計算部門第二季度的收入激增了60%,總收益達到近30億美元。市場預期,該部門今年的財政收入將達到120億美元,這將占據整個雲計算市場收益的一半以上。

同時,谷歌母公司Alphabet其他類收益(雲服務等)第二季度累計上漲超過30%,也達到22億美元。分析師認為,谷歌公司在雲計算領域擁有絕對的優勢,因為他們擁有谷歌搜索和YouTube的核心基礎設施,而且他們還擁有最大的雲計算平臺,這些足夠與亞馬遜抗衡。

雖然亞馬遜在市場領域依然保持著比較明顯的優勢地位,但是微軟和谷歌可以指向更高的增長率,而IBM繼續功能強勁主要得益於其主持的私有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246

亞馬遜市值超越埃克森美孚 成美國第四大公司

8月2日消息,截至美股市場周一收盤,亞馬遜股價上漲1.18%,市值高達3622.41億美元;埃克森美孚股價下跌3.47%,市值縮水至3563.19億美元。亞馬遜市值超越埃克森美孚,成為美國第四大公司。

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前四位為:蘋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軟以及亞馬遜,均是科技企業,並在互聯網領域處於領軍地位。

亞馬遜上周四(7月28日)公布的財報顯示,第二季度凈營收為30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32億美元增長了31%;凈利潤為8.5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凈利潤9200萬美元大幅上漲832%。因亞馬遜業績節節攀升,CEO貝佐斯的個人財富已經達到653億美元,超過巴菲特躍居世界第三大富豪。

埃克森美孚二季度財報顯示,埃克森美孚當季營收跌22%至576.9億美元,低於分析師預計的606.4億美元,及去年同期的741.1億美元。凈利潤下跌60%至17億美元。

當然亞馬遜也不是毫無壓力,其身後的Facebook近年來也是勢頭強勁,前不久公布二季度財報後股價大漲,曾短暫地超越亞馬遜成為全球第五大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259

亞馬遜日本公司涉嫌壟斷 遭有關部門突襲檢查

8月8日消息,據外媒報道,知情人士透露,日本公平貿易委員會對亞馬遜日本的辦事處展開了突擊搜查,懷疑該公司通過不公平手段迫使零售商偏向該公司的電子商務網站,使其競爭對手處於劣勢。

委員會經過現場調查,稱該公司可能要求其平臺上的廠商在亞馬遜網站上設定低於其他網站的價格。事後委員發言人會拒絕證實該報道中所稱是否屬實,但他補充說:“我沒有說的不代表就是錯誤的”。

不只有日本,去年,歐盟的反壟斷機構也展開了對亞馬遜電子書業務的正式調查亞馬遜的正式調查。

據悉,去年亞馬遜日本網站上凈銷售額為83億美元,相當於亞馬遜全球凈銷售額的7.7%。相比之下,主要競爭對手樂天公司同期取得的收入為29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182

殺器!微信將付費閱讀?啟戰,亞馬遜雲服務入華| 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07/157970.shtml

殺器!微信將付費閱讀?啟戰,亞馬遜雲服務入華| 黑馬早報
張曉軍 張曉軍

殺器!微信將付費閱讀?啟戰,亞馬遜雲服務入華| 黑馬早報

巴鐵總設計師堅稱,明天將在秦皇島真正試運行?

p2.webp

——靜靜謹以此圖獻給探索不息的年輕人

昨天,靜靜參加了 一場4000位創始人參與的企業級服務展會——黑馬創交會,在黑馬創交會上,聆聽了創業黑馬董事長牛文文的演講,對其中一句話印象深刻:“矽谷有一個詞叫‘寬容失敗’。我們在斯坦福深刻感受到,矽谷的創業非常像是在實驗室的一個大膽嘗試。”

“這里的創業者無畏失敗,他們的創業面對很多的確定性,包括資源、環境、經驗、平臺等方面的成熟,所以當他們選擇創業時,實際上已經在成功的企業家和投資人的幫助下,按照有體系和有規律的方式,跨過了創業最難的一段。”

也許將寬容失敗的文化引進到中國來,植根於當下的創業土壤中,中國創業者也能像矽谷那樣,站在企業家的肩膀上成長。

1、微信公眾號或推出付費訂閱功能

c101f2827ce85c1ac8c09a6a85842172.png.690x10000.75.auto_副本

昨晚十一點,知名博主互聯網的那點事在朋友圈發文稱:微信公眾號又祭出大殺器!付費訂閱。就在昨晚,一張“思變華娛樂”的微信公眾號主頁截圖爆出,截圖最下端顯示有“付費訂閱”功能模塊。

@蒜頭:好吧,有營養的文章太少了

@圈圈:免費都沒看…

@大呆山人:內容好,收費沒問題

2、2016黑馬創交會開幕不到兩小時,意向交易額突破千萬

07.webp

昨天,第二屆黑馬創交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創業黑馬董事長牛文文、達晨創投創始合夥人劉晝、北極光創投合夥人鄧鋒、漢能投資集團董事長陳宏、六間房創始人劉巖、微播易創始人徐揚等企業級服務大咖參會。同時,現場聚集了300多家企業級服務商、4000多名中小企業創始人,雙方對接,實時交易。

本次創交會的數據,創交會開始半個小時,截止8月6日10點15分,累計成交95筆,意向交易額618萬元,一個小時之後,累計成交額即攀升到256筆,意向交易額1143萬元。本次黑馬創交會創下開幕不到倆小時,意向交易額即破千萬紀錄。

大會今天將繼續舉辦,今天會議上下午的主題分別是“人工智能與創新傳播”、“效率革命過冬方法論”,內容更加豐富。

@妖言美羽不能輸:中國未來在2領域、深度技術領域、企業級服務領域,這個風口是長期的、確定的、不可逆轉的。

@九三鄔玉良:滴滴收購優步,標誌著本輪互聯網投資泡沫落下帷幕,企業級應用正式上場升溫。

3、央行叫停二維碼支付後,首次承認二維碼支付地位

昨日,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二維碼支付的市場地位正在受到監管層的認可。根據央行的要求,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最近下發了《條碼支付業務規 範》(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指出,支付機構開展條碼業務需要遵循安全標準。這是央行自2014年3月份叫停二維碼支付之後,首次承認二維碼支付地位。

2014年3月,央行發函叫停支付寶和騰訊的虛擬信用卡產品,同時叫停條碼、二維碼等面對面支付服務。

@銘記444444 :要是沒利益的事你以為他們會管的這麽起勁??呵呵

@88一縷星光88:這臉打的,真好聽

@雨畫江南 :銀聯說:啊你們都去掃碼了,我的pos機咋辦啊!

4、蘋果2億美元收購人工智能創業公司Turi

外媒稱,蘋果已收購位於西雅圖的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創業公司Turi。該公司此前曾名為Dato和GraphLab。這筆收購表明,蘋果正大舉進軍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而蘋果在西雅圖的業務規模也將擴大。過去兩年,蘋果正在西雅圖建設工程中心。

@天天不回家-:巨頭收購才有搞頭。

@僚機一號:谷歌:開發人工智能 蘋果:收購人工智能

@狗把好名字占了:所以庫克還是要攢大招

5、阿里否認收購Netflix:沒準備對Netflix進行任何投資

近日有傳聞稱,阿里巴巴準備提出收購Netflix。阿里巴巴隨後對此表示否認。阿里巴巴一名發言人稱:“我們沒有準備對Netflix進行任何投資。”

@憂郁騎士2011:謠言謠言,遙遙領先的預言!

@Rozen去海邊:這個如果能收果斷收啊

@常易北_子高與菼執孰之類:別鬧了,大家都是怕背上內幕交易的鍋而已!

@Edward_Young:這是什麽鬼?全世界不是都看優酷愛奇藝愛奇藝騰訊嗎?

6、傳劉江峰出任酷派CEO,賈躍亭兩年要賣1億臺手機

近日賈躍亭正式接任酷派董事長一職,而今天賈躍亭就在自己的微博稱將會努力把自己的生態手機在兩年內銷售破一億臺。

之前樂視已經花巨資成功收購酷派手機成為酷派最大股東,“前華為榮耀手機總裁劉江峰加盟樂視並出任酷派CEO”一事或也將隨之確定。對此,樂視方面回應稱,還不確認該消息。

@思成2013:劉入主酷派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不知道為何樂視一直秘而不宣,甚至否認,等著被自己打臉吧

@老果子要跑快點:真是會圈錢啊,騙子真的可以成事,這個世界

@電影和尚:郭氏家族這算丟盔棄甲的逃跑吧?嘿嘿。

7、外媒:中國鼓勵使用車載北鬥,滿足國家安全需要

據彭博社報道,目前,中國正鼓勵汽車制造商安裝與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相似的本土導航系統,並推動自動駕駛技術。這屬於中國升級其交通運輸行業的更大計劃的一部分。

根據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交通部周五發布的一份計劃,政府將推動國家研發的北鬥導航衛星系統,成為車輛導航設備和智能手機的標準配置。該政策還鼓勵汽車廠商安裝防撞預警系統以及研制通過大數據和雲計算使用的自動駕駛所需的技術。

@醉言醉語:不是鼓勵,用詞不當呀…

@腦子要從小洗起:鼓勵?不裝不給年檢叫鼓勵?可以修改新華字典麽。

@孤雨獨天:又一個兩桶油出來了

@caoweijack:只要不收費,芯片價格接近GPS普及完全沒有問題,怕就怕收費而且芯片更貴。。。

8、每秒400T!中國刷新光纖傳輸世界紀錄 超高清電影秒傳

武漢郵科院在湖北省科技大會上透露,該院實驗室近日再次刷新光傳輸世界紀錄,達到每秒400T。一根頭發絲粗細的光纖,可容納全球48億人同時在線通話。這是郵科院3年來第五次成功沖擊世界紀錄。

武漢郵科院黨委書記、烽火科技集團總裁魯國慶介紹,這一重大科技成果的突破,在於攻克了特殊多芯單模光纖技術,它能支撐超大容量光傳輸。

據測算,一部普通高清電影數據大小約為2G,一部藍光高清電影約10G,以郵科院最新的光傳輸速度,1秒鐘可傳輸4萬部藍光高清電影。

@半生緣--鈴蘭:我覺得能不能普及最大的問題不是網速,而是網絡流量的價格,一秒鐘傳400T,以目前的三大中國網絡運營商的資費標準,1秒鐘後意味著你破產了。

@三:你們老是說網絡沒提速真假的?我這就提速了,以前1180一年他媽才4m現在1200一年100m

@milkysky:太棒啦,但是有什麽用,我們的家用寬帶還是電信的假獨立光纖,人一多卡的要命

@左岸Oo:看到這樣的新聞忍不住要吐槽,很開心中國這項技術的突出,但是有卵用,從來不知道用之於民。

9、亞馬遜雲服務正式入華:接受監管,數據留在中國

亞馬遜雲服務由光環新網運營,同微軟Azure由世紀互聯運營一樣,可以在中國監管環境下運營公有雲。

中國本土雲計算廠商的政策紅利期正在消逝,全球市場份額最大的雲計算廠商亞馬遜雲服務(AWS)結束兩年多的內測,在中國展開商用。

近日,A股上市公司光環新網(300383)發布了一則公告。公告稱,光環新網已跟亞馬遜在華全資子公司亞馬遜通技術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簽訂了關於 亞馬遜授權公司基於公司北京及周邊地區的基礎設施(指IDC數據中心等),在中國境內提供並運營北京區域的亞馬遜雲技術及相關服務。

此前AWS一直因為灰色身份而無法在中國大範圍拓張市場,只有小米、奇虎360、TCL、網秦、東方明珠等少量客戶嘗鮮。

來自中國雲計算產業聯盟的人士曾表示,在華提供公有雲服務要滿足兩點要求:1,所有中國的數據必須留在中國;2,所有技術服務,都由中國提供。

@s371100425:跪著把錢掙了。站著沒錢掙。等哪天站著可以掙錢了,鵝城就自由了

@子忌:這個徹底,舉起雙手表示良民了

@鼻涕蟲I2U6:不接受,就是下一個開放文明的谷歌。。。

10、巴鐵總設計師宋有洲:8月8日真正試運行

巴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力推的寬體高架電車“巴鐵”項目,正在感受冰火兩重天:一面是來自網絡鋪天蓋地的質疑聲,一面是多個地方政府拋來的繡球。

8月2日,“巴鐵1號”試驗車在河北秦皇島北戴河區啟動綜合實驗。試驗當天的圖片和視頻在網上曝光後,立即在網絡上引發關註。

有業內人士稱,巴鐵的設計構想有諸多不科學之處,而在秦皇島試驗車也被指貌似遊樂場模型。

巴鐵總設計師宋有洲表示,8月2日巴鐵1號在秦皇島的啟動實為調試,真正的試運行將在8月8日進行,將會對公眾公開。但他並未透露具體時間。

@水波天堂:吹上天了,平均票價8元誰會做。北京那麽大,地鐵最貴才七元。

@翔雨:集資,拿錢走人麽?讓人擔心

@彼岸花之舞:一句話,小學畢業的醫生給你看病你敢信嗎?小學畢業設計的車你敢坐嗎?

@門墩兒貓:有關部門說了這是個旅遊項目

11、奧運會獎牌哪家強?科學家預測:美中俄排前三

wxid_3tqb6rqelc9721_1470524083784_12

哪些國家將位居2016里約奧運會獎牌榜前列?不難想象,歷年的贏家,例如中國、美國和俄羅斯將依然出現在前三位。然而其他國家呢?我們是否可以預測出一些黑馬?

本月Significance雜誌刊登了一則趣文,從數學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索。為了預測今年各國的表現,顯然需要把各國歷年的得獎情況考慮在內。我們之所以認為中國、美國和俄羅斯將依然表現出色,是因為他們歷年如此。

如果可以在過去的表現中發現一種數學趨勢,你就能用它預測未來。比如,假設某國在每屆奧運會中都能比上屆多拿5%獎牌,而該國在2012年獲得80塊獎牌,不難猜測,2016年該國將獲得80 + 80 × 5% = 84塊獎牌。

@姚壯誌:磚家果乃神人也,小弟佩服之至!

@截拳道:俄羅斯百多人禁賽,去兩百人我預測進不了前三

@舉報恒陽:這次還是都給美國吧 我們不爭了 爭取平安回家 整個奧組委都是美國傀儡了

@銅梁龍.中華龍:還要科學家預測?我也知道是中美俄!這三國不僅是軍事強國,也是體育強國!

微信 亞馬遜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281

沃爾瑪收購電商Jet.com 後者誓言“顛覆亞馬遜”

沃爾瑪相信,如果有誰能夠打敗亞馬遜的貝索斯,那麽那個人一定是Jet.com的創始人Marc Lore。於是昨天,沃爾瑪宣布收購Marc Lore的公司Jet.com。

“這等於在向亞馬遜宣戰,亞馬遜應該要提高警惕了。”Telsey咨詢集團的分析師Joseph Feldman這樣評論。

昨日,沃爾瑪宣布以3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電商初創公司Jet.com。這是沃爾瑪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起收購。剛成立一年的Jet.com已經實現了10億美元的交易額,平均每天的訂單數超過2.5萬,並且用戶數量正在以每月40萬人的速度增長。

這也是沃爾瑪迄今為止作出的最明顯的與亞馬遜競爭的姿態。此前,沃爾瑪已經在電商運營上耗資好幾十億,包括在矽谷開設兩家辦公室,雇傭幾千名員工,建立巨大的電商渠道中心,甚至還以更加優惠的價格推出了類似亞馬遜Prime的會員制。

盡管如此,沃爾瑪的網上銷售額還是無法和亞馬遜相提並論。去年沃爾瑪的線上總銷售額為140億美元,僅為亞馬遜的14%,亞馬遜去年銷售額超過990億美元。上個月,沃爾瑪CEO Doug McMillon表示:“沃爾瑪線上業務的增長過於緩慢。”

沃爾瑪寄望於Jet.com幫助其趕超亞馬遜,很重要的原因是Jet.com創始人Marc Lore曾效力亞馬遜旗下公司。今年45歲的Lore,在創立Jet.com前,曾擔任Diapers.com母公司Quidsi的首席財務官,該公司於2010年以5.5億美金的價格被亞馬遜收購。作為交易的一部分,Lore因此為亞馬遜工作了5年。直到去年,他創立了這家Jet.com,目標是“顛覆亞馬遜”。

Jet.com被稱作是美國版“返利網”,是一家會員制全品類電商,也被稱作線上版Costco。據福布斯報道,該網站已經獲得阿里的秘密融資,網站未上線前就已經獲得了來自包括貝恩資本等投資者2.2億美元投資。除了會員制,它的主要商業模式有兩個,其一是讓顧客多買以減少運費,其二是通過借記卡而非信用卡支付來節省交易傭金。

Jet.com稱其盈利主要來源於會員費而不是每筆交易的抽傭。90天的免費試用期後,用戶必須支付50美元一年的會員費才能繼續在Jet.com上購物。作為會員的回報,Jet.com的網站價格最終會比其他任何電商便宜10%—15%,消費者每年在Jet.com上節省的開支會在150美元左右。

此外,利用動態定價系統,Jet.com在選擇組合商品購買、選擇靈活物流配送以及支付方式方面,都會給消費者優惠價格。Jet.com沒有像亞馬遜那樣大規模建倉儲,所有零售商都會成為它的庫存分站,而Jet.com從零售商端的提成將返還給用戶,以保證網站商品低價。

而為了讓Jet.com的觸角伸到更多地方,它還推出了更輕的合作方式“Jet Anywhere”:用戶在其他電商網站購物,可以獲得相當於消費金額20%-30%的 JetCash,而JetCash能夠用來在Jet.com上買東西。

弗雷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Sucharita Mulpuru表示:“Lore是電商領域最聰明的人之一。他會給沃爾瑪帶來全新的思路,幫助其實現數字化轉型。”他還說,沃爾瑪至今還沒有想清楚如何建立第三方市場渠道,但是Lore的團隊在這方面已經非常成功了。

瓊斯愛德華公司(Edward Jones & Co.)分析師Brian Yarbrough表示:“Jet.com要做成規模還有待時日,就看沃爾瑪是否能夠容忍運營繼續虧損。相比而言,亞馬遜更像是一臺機器,很難被輕易打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361

亞馬遜的風華世代 寧靜中現優質公司:鈺邦、優群

2016-08-05  TWM

歷經景氣循環與無數黑天鵝後,全球電商巨擘亞馬遜,在年度會員日的銷售成績令人驚豔; 而台灣二家小型公司鈺邦、優群,同樣在產業逆境求生,後續成長值得追蹤。

全球電商龍頭亞馬遜(Amazon)正開啟電商購物風華,今年年度會員日(Prime Day)銷售的幾個品項成績,令人讚嘆:電視九萬台、鞋子一百萬雙、玩具二百萬組,單日總銷售金額高達五.二五億美元。

七月二十九日,亞馬遜(AMZN,市值超過三千五百億美元)股價創下歷史新高七五八.八一美元,不僅創辦人貝佐斯成為全球第三大富豪(僅次於比爾蓋茲與Zara創辦人奧蒂嘉),也為人類開啟了電商銷售新世代。

觀察美國電子商務銷售,今年第一季九百二十八億美元,連續二十九季季增;從整體零售銷售占比看,自一九九九年第四季數據統計開始,電子商務銷售由○.六%成長到今年第一季七.八%,翻升達十三倍,亞馬遜居功厥偉。據統計,目前美國每個月會有六○%的家庭在亞馬遜消費一次以上,已直逼傳統零售龍頭沃爾瑪(Walmart)的六二%。

事實上,亞馬遜在全球的Prime會員人數已逾七千萬人,近半年就大增九百萬人。瞄準會員人數持續大幅成長且黏著度高,亞馬遜逐漸增加硬體與數位內容研發,將觸角滲透至生活各層面,成為民眾日常一部分,物聯網(IoT)裝置Echo搭配雲端語音助理Alexa是最成功的產品之一。

從亞馬遜榮景,我們看到強盛企業在歷經景氣循環,黑天鵝環伺下,仍能創造風華、奮力崛起,本文由工作夥伴施旭澤、陳克勤撰述,提出兩家小型公司,他們在產業逆境中穩步前行,生命力同樣令人感佩,值得一讀:

一、鈺邦(六四四九)

民國九十四年成立,股本七.三二億元,專業導電高分子固態電容製造廠。

產品比重:捲繞型與晶片型固態電容占比為九○%、一○%。產品應用以PC為主(MB六五、NB二五%),全球五大主機板廠、品牌廠華碩及聯想等皆為客戶。

董事長鄭敦仁(一九五九∼)與無錫廠總經理林清封(一九六一∼)兩位博士共同創立鈺邦,以技術為本,深耕導電高分子材料研發,帶領公司成為全球第二大固態電容製造商,市占超過二○%,技術及品質令人佩服。

自二○一五年以來,全球PC出貨量連六期衰退,鈺邦營收卻逆勢成長,今年累計營收七.○八億元、年增九.六三%,成長內容值得深究:1新世代產品推出,固態電容需求增一五年八月英特爾推出新世代處理器(Skylake),處理效率更快,固態電容因具耐高溫、長壽命等特性,能減少電容在大量功耗下,爆漿的風險,符合新款PC將搭載最新處理器趨勢,業績成長浮現。

2熟稔材料特性減少製造成本固態電容主要材料「導電高分子」關鍵技術在日與德系廠商手中,在同規格產品中,較一般電容貴五倍以上。鈺邦藉由深厚材料技術背景,專研替代材料與優化製程,毛利率自一一年一八.八一%拉升到一五年三二.○八%,優於同業水準。

鈺邦一三至一五年合併營收分別為十三.二四億元、十四.九七億元、十四.五二億元,稅後EPS(每股純益)一.八六元、三.○五元、二.八七元。第一季合併負債比四五%、流動比及速動比分別為一三一%與一○三%,一六年第一季毛利率仍維持在三○%,下半年PC產業旺季下,值得追蹤。

二、優群(三二一七)

民國七十六年成立,股本八.二一億元,專業連接器廠。

產品比重:DDR、PCI、RF等連接器分別為六○%、二五%、一二%, DDR全球市占率近三○%。產品應用以NB為主(八○%),全球知名品牌如HP、東芝等皆為客戶。

董事長王朝樑(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專精自動化及工廠垂直整合,產品自製率九○%,毛利率從一三年二四.七五%成長至一五年二九.九四%,效果顯著。

另外,國際DDR4晶片報價從一五年六月三.六二美元下跌至上周一.七五美元,目前已與DDR3(一.六八美元)相差無幾,可望帶動PC品牌廠轉換潮(據統計,下半年DDR4滲透率可望超過六○%,去年底時僅五%),優群將因此受惠。

優群一四至一五年合併營收為十二.八五億元、十二.四九億元,稅後EPS一.五三元、一.一一元,第一季合併負債比二○%、流動比及速動比分別為二四○%與一八一%,財務結構良好,今年第一季毛利率三三.○七%,累計至六月營收六.四億元、年增一四.五八%,轉換趨勢明確,應細追蹤。

呂宗耀的評語

亞馬遜正引領全球電商交易風潮,跟不上內容的,國家會衰敗,老百姓會弱化,電商風潮下,亞馬遜有多強?傳統百貨商有多弱?看這獲利數字:2015年第一季對比2016年第一季獲利,亞馬遜從-0.57億美元暴增到5.13億美元;高檔百貨NORDSTROM從1.28億美元衰退至0.46億美元,衰退64%;最大連鎖百貨梅西百貨(macy's)從1.93億美元衰退到1.15億美元,衰退40%,企業經營都應引以為鏡。

在成熟產業裡,鈺邦、優群各在PC、NB領域靜靜耕耘,分別在導電高分子固態電容、DDR連接器穿越「產業興衰」循環的宿命,以穩健財務結構,一步步從逆境走出,令人尊敬,他們不喧譁,不吹噓,值得追蹤。

撰文 / 呂宗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72

戰勝亞馬遜,他賣的不只是書

2016-07-25 TWM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便利文化公司董事長增田宗昭買下所有股份,然後讓股票下市, 他開設蔦屋書店,讓讀者除了看書同時享受生活品味,並利用網路擴大服務,逆風高飛。

多的相反是少嗎?大的相反是小嗎?快的相反是慢嗎?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日本「便利文化公司」Culture Convenience Club(簡稱CCC)從股票市場下市。這代表營業出問題,公司慘敗倒地嗎?正好相反。

CCC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增田宗昭向銀行借了一兆日圓,買下所有股東的股份,然後從股票市場「下市」。他要用錢,跟只想賺錢的股東們說掰掰,開始逆風高飛。一一年十二月五日,CCC的「蔦屋書店」(TSUTAYA)在代官山開幕,展開美麗的翅膀,在大家仰頭驚嘆聲中,名利雙收,節節攀高。

店內開咖啡廳 創造新體驗蔦屋書店最早於一九八三年在大阪開幕,店名是為了向江戶時代的出版名人蔦屋重三郎致敬。當時書店的定位就不是純賣書,而是透過書籍、音樂和電影,為人創造新的生活方式。它與一般書店最明顯的差異就在區位配置,當時大型書店都是一層賣文學書、一層賣商業書、一層賣生活流行書、一層賣CD,一層賣影帶……,層層分門別類,然後有一層開咖啡廳。

蔦屋書店是每一層都有咖啡飲食區,標示書是生活的一部分,有文化背景的吃喝,更具深刻品味。同時,表示蔦屋擺書的貨架比別的店少一大半,它賣的書是有選擇的,這是它對你的生活「提案」。

蔦屋是日本第一家同步販賣書和影音書品的店,八○、九○年代,影音是流行商品,銷售力巨大,加上它有各種時髦的咖啡飲食區,更受年輕人喜愛。這時增田宗昭把店名改為羅馬拼音TSUTAYA,成為當時的潮店。

蔦屋的成功有沒有帶領日本書店轉型?沒有。

當時日本的書店都是比大,多則十層,少則四層,像一個個載書的航空母艦,生意也都很好,沒有走新路的需要。

一九九五年威力驚人的網路書店亞馬遜(Amazon),像雲端降落的超級黑船,在二十一世紀重擊日本的實體書店。亞馬遜的優勢是書多,上網有百萬本;資訊多,可以看到相關的書評、連結;方便,物流快速寄達;便宜,不只折扣大,還有活動累積點數。

日本書店的對應法,是把更多的書堆滿空間,推更多折扣促銷,結果讀者加速流失,書店變成亞馬遜的展示台,讀者在書店看到想買的書,然後在網路書店下單。這情況不只在日本發生,全世界都一樣。

網路帶來的不只亞馬遜,當音樂在網上以○.九九美元下載、影片免費看時,哪有人買CD和DVD?

增田宗昭不這樣想,他明白亞馬遜的成功,不是因為書種比別人多、價格比別人便宜,而是亞馬遜利用網路掌握讀者的偏好,所以要與亞馬遜競爭,關鍵不在科技,而是如何給讀者更好的消費體驗。

增田宗昭認為公司是建築在消費者、股東、員工、合作夥伴這四種人身上。其中最重要的人是消費者,他想要花大錢來嘗試新事物,為消費者創造新體驗。但股東要的是賺錢和成長,他們不了解生意有波動是正常的,他們怕創新如果失敗,會損失更多錢。

從會員卡資訊 找客戶偏好增田宗昭有夢想、有構想,但不管他怎麼解釋,人們在想法沒有實現前,都不敢也不會相信。多說無益,增田宗昭向銀行借了一兆日圓,把所有股東的股份買下來,讓股票下市,自己承擔所有風險,重新起跑,起飛升空。

蔦屋在代官山的書店,是在網路書店把實體書店打垮後,新開的「實體書店」。它鎖定五十到六十歲的「黃金年代」,因為他們比其他族群更願意為品味花錢。

蔦屋提供的不是商品,是提供生活品味的提案。它成功地從網路書店的「血海」中脫出,另尋一片大海,優雅的在海上垂釣。這份優雅讓CCC從一一年負債一兆日圓,還到現在只剩三百億日圓,CCC現在的稅前盈餘有兩百億日圓,很快就能還清所有負債。

真的是光靠蔦屋書店,就完成不可能的夢嗎?優雅就是浮在海面的八分之一,八分之七是海底的「T-CARD」。日本有五三○○萬用戶使用蔦屋的T-CARD,與T-CARD合作的店家有一千四百家。比如店家如果是餐廳,蔦屋會從T-CARD資料庫,找出與餐廳有關的客戶資料,他們知道「誰」想要吃低卡的食物,蔦屋就會建議餐廳推出低卡餐飲,向對的客人推對的餐飲。

蔦屋的成功,關鍵是人,是在乎客人。蔦屋利用網路新科技,擴大了這種親切的服務,所以它沒有被網路擊垮,反而征服了這匹怪獸。

撰文 / 郝廣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5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