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毅行出哲學: Not Quite向下爬

1 : GS(14)@2012-03-24 16:53:4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1828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417

談財經 - 胡孟青 It’s not that OK (2012年06月28日)

1 : GS(14)@2012-06-28 23:11:18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0202&d=17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983

You are not alone 黑客Anonymous向港府宣戰

1 : GS(14)@2014-10-05 14:06:25

曾入侵不同國家政府網絡的國際黑客組織「匿名者(Anonymous)」昨向特區政府­「宣戰」!不滿香港警方用催淚彈對付手無寸鐵的示威者,決定與香港人並肩作戰爭取民主­,遂發動網絡戰入侵特區政府網站,主要襲擊目標據悉是包括警務處在內的近50個政府網­站及三間傳媒機構,若入侵成功更會把盜來的官員個人資料及政府機密公開。


2 : abbychau(1)@2014-10-05 14:09:59

smil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885

有些東西該是NOT FOR SALE 2014年12月05日

1 : GS(14)@2014-12-07 12:10:40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239613#

「我提住自己,拍戲有好多時間,慢慢來……」周柏豪憶起拍攝電影《販賣.愛》第一天的自我勸勉,「一定忍唔到。」坐在旁邊的陳嘉桓(Rose)忍不住插咀,她並非要扮演電台裡的車婉婉,為人家預測未來,只因感同身受,她跟柏豪都是天蠍座,「提住自己要冷靜,點知第一日就露了真身。電影化妝師說起初以為我好cool,點知原來是個低能仔。」低能仔很難跟柏豪多年來擺出來的歌手形象作聯想,低能仔所代表的不是智力,而是一種較直率性情的形容,戲中柏豪也是音樂熱血分子,不時拿著結他在街頭獻唱,「導演解釋,角色的不少對白,都是我曾經說過的話。」面對這樣的角色setting,柏豪很難不露底。
文:陳龍超 圖:莊振邦
Hair:Cliff Chan@Hair Corner (Pakho)
Make up:Kris Wong(Pakho)
Clothing:Initial(Pakho)、Cocktail(Rose)
場地:E-Max

「我們做事一係就零,一係就一百,凡事去到好盡。」他繼續用上天蠍座的特質解說,星座的功能不只是助人認識自己,更重要的是接受自己現在的模樣,讓人釋懷,改變不了也不需自責,性格天生不由人,柏豪刻意收起低能仔一面,不是欺騙大眾裝帥,只想避免一見面便嚇親別人,透過慢慢相處而了解,建立歌手形象乃是公關宣傳,市場部門聯手創作的大工程,歌手真性情跟形象常有落差,不一定要用上造假去形容,建立形象或多或少為了滿足大眾的需要,有其社會功能,處於青少年期的細路就是要detach父母,attach偶像派這類figure能夠提供其他選擇,讓家長從轄心圈子淡出,因此偶像設定都帶著正能量,而偶像自家也會注重一言一行,怕影響年輕一輩,形象跟真身存在著距離,對歌手其實也是好事一樁,賣的是唱功這類工藝,而自己最核心的性情乃屬私隱,留給自己最關愛的人,只可惜今天市場需求,要拿出真性情販賣,將之降格為商品,徹底把自己整個人推出市場,以為這才是對大眾的誠實,然而,當舞台佔據了整個生活,裡裡外外都是artist,自己便會流失,接著便是迷失,為了好好愛錫自己,有些東西該是not for sale。

一切都被扣上Price Tag
「齣戲的一大主題是談選擇。」Rose想了想才回答,這樣的答案,或許因內容較為敏感,「導演、編劇不是借此議題去賺錢。」她起初決定參演時,戰戰競競,這也難怪,拍攝時跟剪接後可以是兩碼子的事(即是導演賣橋和最後定案常有出入),一切完事後才能作準,而Rose看過試片後亦很安心,「電影帶出正能量。」該片乃根據公演了3次的舞台劇為藍本,而「選擇」其實是中外電影的熱門議題,像《飢餓遊戲》、《十月圍城》所說的就是面對極權下,社會持份者會否拿性命來交換自由,更多、更大的選擇,需要老百姓用血和汗來爭取。《星際啟示錄》、《潛行兇間》談的是主角願意相信甚麼,甚麼便構成了獨特時間、空間下的「現實」,「選擇」影響深遠,重力之大叫人敬而遠之;《販賣.愛》談的選擇來得落地、直接,平台就是已發展的城市,議題是「少女援交」,用較微觀角度看「選擇」這回事,為了金錢,持份者選擇用甚麼來交換,轉個角度,就是探問金錢的勢力今天大到甚麼程度,金錢在已發展地區代表遠不只生活保障,也是社經地位的量度指標,資本主義社會就是傾向資本當家立主,而後資本主義談的資本,已變成是赤裸裸的金錢(文化資本Culture Capital的兌換值亦不斷下滑),政府不加以介入「市場」,消費consumption便會逐步佔據了所有生活細節,把一切東西都扣上了一個Price Tag。

能否選擇視乎手上籌碼
少女身體有別於規範化的性工業(如一樓一、三溫暖之類),所以有價有市,因為社會道德共識一直都認為這是not for sale,愈難買的東西,有能力的消費者便愈想擁有,好把對方降格為一件可供消費的貨品,《販賣.愛》問的是在金錢引力下,人可以賣到幾盡?「視乎自己能否孭得起,同時自己手裡又究竟有多少籌碼。」柏豪以此為原則,「有些品牌,我會藐,仲要做些古怪姿勢,簽約之前會考慮能否承受到自己不想做的壓力。」當手上籌碼愈多,拒絕空間也相對愈大,諷刺地,籌碼卻可能是一塊一塊「頂住」累積而來,分清甚麼東西其實是人工已包,其實很重要,「家人覺得我好辛苦,連食飯都要左選右選,但我ok,因為食得鹹魚就抵得渴。以前好憎做這類訪問,點解唔可以做圍訪?毋須不停重複講同一番說話,但我又不是王菲級數……」籌碼所限,改變不了環境,可以調節自己心態,「現在一天能夠有六、七個訪問去做,我真的覺得很開心,由互不相識到坐埋一齊傾偈,幾好玩呀,況且我又鍾意講嘢。街上人家偷影我,以前我會不高興,現在我會主動去跟他們合照。」柏豪認為,身為Artist,一出門口就要笑,因此保持開心是他現在工作的一大前提。

挑戰自己不等於僭越底線
柏豪自詡喜歡挑戰自己,有畏高,更會跳降傘,為唱片拍攝封面,演藝工作成了平台,讓他不斷超越,「我最近拍電影,需要背部全祼,一切視乎劇情需要。」Rose對此表示同意,「朋友說我有時穿得很性感,但如果出席大型場合,我認為這是合適的。」她今次的演出,有別於以往打女形象,既談援交,戲內有性感場口,也是自然不過的事,「你們怎樣看誘惑?是誘惑還是機會,有時很難分辨。」筆者問,「如做新人一樣,頭一、兩年會受注目,但三、四年後,就無人理,新人湧緊出來,我較硬淨,不會去夾新聞,爭取曝光,我是『密密做』那種。現在很多人都會先試試,搏下、睇下過唔過到骨。」柏豪喜歡超越限制,但不會僭越自己底線,這或許是分辨誘惑與機會的方法。

用錢去計,全因不知有其他選擇
柏豪在戲中飾演Rex,是位主張平權、擁抱公義的見習醫生,音樂人和醫生加起來,便是心靈治療師,而服務對象就是Rose飾演的Tiffany,「她是一位迷失的女孩,編劇曾經訪問過百名參與援交的女孩,她是這些女孩的一個縮影,遇到Rex後,讓她體會到生活除了追求金錢換來的物質,還可以幫助弱勢群體,有不同的選擇。」Rose解釋戲內角色得以成長的原因,女孩選擇用身體換取金錢,可能不知道、不明白生活其實還有不同選擇。「我試過做救生員、鋼琴導師等……」柏豪道出自己也曾經迷失,「很多人都全職教琴,收入不俗。」筆者回應,「但我不甘心這樣過,於是走去跟陳光榮學做音樂,當時是沒有收入的,也無法預知日後會認識到唱片公司和經理人公司,可以當上歌手。」柏豪分享自己的入行經歷。「我14歲做模特兒,後來經人介紹認識師傅,學了兩年功夫做打女,有時會想,一直做模特兒都很舒服,但回頭看,若沒有做過打女,也沒有今天的機會轉型拍這類電影。」Rose和柏豪的改變源於不甘心,敢於去冒險,試試可有另外的生活可能,不一定每次都會成功,只是不敢試、不願試,就一定不會成功。

迫良為娼一直默默進行中
柏豪和Rose能夠試、能夠搏,基於手上已有一定籌碼,可讓柏豪無經濟壓力下,不收酬勞去學做音樂,將自己愈賣愈盡,不一定只因為年輕人迷失而誤入歧途,也可能他們手上可供售賣的東西實在太少,社會資源愈加傾斜、聚集於一小撮人身上,愈年輕的便分得愈少,當沒有太多本錢,誘惑自然相對坐大,挑戰他們底線,別以為今天沒有迫良為娼,那種迫害不像以前般明刀明槍,其實交易仍在默默進行中,沒有明顯的行兇者,一切慢慢看成是理所當然,這才是社會至為可怕、悲哀的地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701

【蘋果21周年】喬布斯的後遺:報紙檔的404 Not Found

1 : GS(14)@2016-06-21 07:39:11

未來,冇咗報攤,會唔會變成這樣:「404 Not Found」(設計圖片)


你多久沒有在書報攤買過一份報紙?有否忘記揭開報紙時那一陣紙張混着油墨的氣味?一份報章,由報館編採、印刷、發行之後,要交到讀者手中,就靠報攤。跟讀者最接近的,亦是報攤。今日你打開手機看這篇文章和動新聞的時候回想,手中拿着一份報紙的日子,是否像是十分遙遠的事?今日,紙媒被喻為步入寒冬期,最受影響的,除了報館,就是報販。



富哥(林長富,香港報販協會營運總監)將報攤的最好和最壞的時代一一細數

蘋果日報廿一周年

最近,報販協會更與本地藝術家團隊合作進行活化,在港九幾個報攤架設藝術裝置,大搞創意文化,吸引路人及遊客的眼球



我們借《蘋果日報》21周年的日子,也來探一探多年來每天「好天曬、落雨淋」,毫無怨言地,以最街頭、最貼地的方法,將資訊親手交給讀者手中的一群。與香港人共同經歷了多次高山低谷,富哥(林長富,香港報販協會營運總監)將香港報攤的最好和最壞的時代一一細數。九十年代,街頭持牌報檔約有一千二百個,以商業登記經營的書報社約三千間。今日,持牌報檔只剩下少於四百個,書報社只有六百多間。「90年代初,報紙檔可算是個興旺的年代。就我這一檔,一個早上可以賣幾百份報紙。」他說,1995年,《蘋果》面世,令整個傳媒帶來新景象。《蘋果》大膽創新的編採手法和印刷風格,帶來競爭,衝擊了整個報業市場。「可能是糖衣毒藥,吃完這份甜,就來了一份苦。」廿一年來,汰弱留強,多份報刊相繼結業。



活化報攤的裝置藝術

通常正正在報攤後面,就是便利店

在馬會前面,賣得最多的,當然是「馬紙」



多年來,報販經歷多個市場挑戰。例如連鎖便利店加入競爭,送膠袋、紙巾及減價戰等隨即展開。07年,免費報紙出現,變成付費與免費之間的直接殺戮。「免費報紙,全港人人都有份埋單。」富哥認為,免費報紙的出現既不環保,亦間接令傳統報紙銷量下跌。結果,傳統報紙的內容,也逐漸減少,受影響的最終都是讀者。香煙加價也令報攤出現經營困難。09年香煙賣29元一包,現在已經加價至57元,報販要用接近一倍的成本入貨,變相令營運資金倍數上升,但利潤,卻跟09年相差不遠。



《在變》另一款雕塑

中環的「標準」報攤

有冇留意路邊嘅一班每日日曬雨淋嘅報販



對報攤打擊最大的,富哥說,是智能手機的興起。「互聯網還未發達時,是讀者去找新聞看;智能手機發達之後,現在卻是新聞主動去找讀者。像你們《蘋果》,也有搞動新聞。落樓去買報紙的習慣,在年青人來說,是消失了。」不知道喬布斯當時又有沒有想到,iPhone的出現,對報攤帶來那麼大衝擊?生存,就要改變。09年政府加100%煙稅,報販賣香煙的收入大跌,於是他們向政府成功爭取在報攤兼售其他商品,例如:樽裝水、利是封、電話卡、小精品,及可以在報攤擺放相關廣告。誰知道,來到今天,有些報攤的主要盈利已經不是來自報刊,而是樽裝水和電話卡。後來,報販致力數碼化,更建議在報攤加裝WiFi熱點和數碼屏幕,以增加人流和廣告收入。最近,更與本地藝術家團隊合作進行活化,在港九幾個報攤架設藝術裝置,大搞創意文化,吸引路人及遊客的眼球。「希望將報紙檔修飾得更美觀,讓遊客和市民觀賞,也希望能做的生意也相對多些。」



冇留意依家好多報攤都有賣利是封

電話卡亦係報販重要嘅收入來源之一



數碼化,是傳統媒體的一大挑戰,亦可能是一大商機。報販協會也乘着這股浪潮,希望推出更便民的服務,例如所謂的「O2O」營銷模式(線上對應線下實體的銷售手法),善用全港十八區近千個報檔,提供網購後的物流提貨點。更建議將報攤轉型成為各區的線上與線下之間的旅遊大使或地區指南等。雖然建議「十劃都未有一撇」,但目的都只有一個,就是希望結合數碼資訊,將報販由傳統銷售印刷資訊的渠道,演變成為提供數碼資訊的在地服務熱點。「我想紙媒總有它的存在價值,可能需要結合電子媒體,與其唔夠佢打,倒不如同佢做朋友。」



「最重要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承傳。」富哥說,做那麽多,為的只是「活下去!」將多年心血保留下來,就是希望下一代仍然可以將這個街頭歷史文化承傳下去。無論是報販的下一代,還是讀者的下一代,留下的都是一份心意。當你每日在街頭等車,低着頭,看着手機上的面書和動新聞的時候,有沒有試過抬高一點點頭,看一眼,你身邊正在改變的一些本土文化?今日,你又會否在報攤,跟報販說句加油,然後坐下來,喝一杯咖啡或茶,揭開報紙,感受那一陣紙張混着油墨的氣味?旁白:Joanna採訪:Roy、Joyce撰文:Kaman協力:Cindy、Halen攝影:Teddy、Neo剪接後期:Roy編導:Kaman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621/196629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392

「HK is not China」小題大造倪匡:我都講過

1 : GS(14)@2016-11-29 00:03:45

青年新政游蕙禎和梁頌恆宣誓時一句「Refxxking of Shina」和展示「Hong Kong is not China」標語,觸動北京和親中派神經,特首梁振英不惜借律政司入稟司法覆核,阻止二人再宣誓,促褫奪二人議員資格,人大更主動釋法。近年甚少公開露面、有「香港四大才子」之稱的名作家倪匡,日前接受陶傑直播訪問時,坦言自己都講過「Hong Kong is not China」,惟有人扭曲此話意思,小題大做。片段獲近3,000讚好、逾千人轉載,網民紛讚81歲的倪匡睿智、心水清,一語道破。倪匡日前現身《CUP媒體》facebook直播,接受陶傑約14分鐘的訪問。倪匡自言「唔係幾識英文」,但同意「白馬非馬,香港一定唔係中國㗎嘛」,反問那標語「有咩問題?」直言梁游二人的宣誓被小題大做,標語字句被曲解,「話係香港不是中國『的』,你點能夠加個『的』字?」有網民留言表讚同:「春袋唔係人,好正常啊,春袋係人……嘅一部分咋嘛」。2006年從美國回港的倪匡憶述,當時想託運色情光碟來港,惟當地人拒絕,稱中國不准進口,倪匡解釋是寄往香港,而非中國,「我話Hong Kong is not China」,對方還跟他爭拗,堅稱「Hong Kong is China」,最終拒絕託運。倪匡不諱言「香港同中國到而家為止,都仲有好多唔同嘅地方吖嘛」。倪匡坦言中國「共產黨唔係嘢嚟」,但很多人寧以微小力量抵抗最強大的力量,強弱懸殊下,明知不可而為之,雖不會成功,仍努力掙扎,很不容易,堪稱偉人,而他坦言自己沒此勇氣,與中共對抗,「就算我年輕60年都冇呢啲勇氣」,唯有盡力用文字指出中共的惡劣。對於梁游二人最終失去議席,倪匡則指:「佢哋兩個人如果有志願革命,大把嘢可以做㗎嘛,做議員點革命喞?黃花崗72烈士,佢哋唔係去考秀才呀,去攻打總督府㗎嘛」。曾於少年時當解放軍及公安成員的倪匡,今年7月受訪時曾稱共產黨收回香港多年,最失敗是未做好思想教育,「連收返香港之後出世嘅後生仔都搞唔掂」,又笑言不再反中共,因中國已無共產黨,「點解啊?依家冇共產黨,邊度有共產黨?嗰啲共產黨個個都身家千萬億萬,仔女喺晒英國,自己周身名牌,出嚟個個都乜乜集團總經理,全部都變晒資本家啦。」當時他更說:「共產黨員咁光明正大,點解要故意避免?尤其是香港共產黨身份唔公開,好似梁振英嗰個都知係共產黨員啦。」【網民點睇】
Calven Ma:春袋唔係人,好正常啊,春袋係人……嘅一部分咋嘛
Brenda Heng:小題大做,中正紅心
Ted Luk:一語道破
Kaitian Chen:心水清
Dick Yan:倪先生對共產黨恨之入骨,充滿文人風骨
Kui Ma:悲劇回歸,現在看是預言書倪匡直播訪問:
http://bit.ly/2fBMRfI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28/198482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3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