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 Bank:淪為難民的健將
1 :
GS(14)@2016-08-09 07:31:14里約奧運已在本港時間上周六揭幕,奧運經濟學相信在過往幾屆奧運,已有不少人寫過,尤其是在08年北京奧運的時候,今次不如談談這屆奧運的新鮮事。剛過去三日賽事中,相信不少讀者已看到以科學方式訓練出來、為主國家榮譽出戰的運動員表現,但更吸引筆者的卻是一團只有10人的難民代表團,首次在奧運亮相。這批運動員在開幕式中,持奧運旗幟入場,看似是工作人員,但質實上卻是難民代表團,他們是由奧委會資助,雖各有出生地,但即使今次成功取得獎牌,亦不會計入出生地。這個10名運動員代表團由43名選手中選出,他們大多來自敘利亞、蘇丹以及剛果等,雖然各自有出生地,但在戰亂之下,要逃離家園成為難民。出戰項目分別為田徑、柔道及游泳。令人好奇的是在沒有國家背景,並且在今年初才陸續選拔的代表團是如何選出?其實,這些運動員中,有一部份在出生地已接受訓練,為重點培訓運動員,只是因為戰亂而逃亡後,未能代表國家出戰。當然亦有個別在難民營中發現有天賦,參與選拔時被選中,更有的已逃到其他國家,並已被安排接受訓練,待在獲得相關國籍後,出戰2020年東京奧運。今次組成的代表團可謂提早、甚至是給予有關運動員一個機會。不少運動員都知道,表現與個人的堅持有極大的關係,在沒有國家作後盾,以及國家榮譽推動之下,這些運動員成敗全是個人,期待這10位運動員於今屆奧運表現。散子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09/19728208
Can Bank:當超人也要轉行時
1 :
GS(14)@2016-08-16 06:24:30長和系剛在上周公佈業績,副主席李澤鉅在長實地產(1113)分析員會議表示,長實地產有意拓展至其他領域。「轉行」似乎事在必行,至於轉邊行,李澤鉅說:「未肯定嘅事情,不能透露。」以李氏財力做多一行並不困難,用上轉行是因為李澤鉅表明,除長江中心以外,所有物業都可以賣。同時又不看好本港地產市道,賣多買少是可以預期的,但「老本行」可以保留幾多?最極端情況,相信是只餘下長江中心了。套現後投資新業務,所以轉行準沒錯了。只餘下撤資問題,既然是生意人,認為一個行業生意不再值得投資,再尋求另一門生意,實屬無可口非。問題是既然已有洽談項目,為甚麼李澤鉅對新行業卻三緘其口?其一可能是「李氏要嘅嘢,通常都炒貴晒」。其二卻可能是這個行業,並非本港支柱產業,或會惹來撤資的口實。從本港產業而言,四大支柱產業,包括貿易及物流、專業及工商業支持服務、金融服務以及旅遊業,均面對不同挑戰,李氏家族早已在物流行業紥根,在長和系重組以來,根本無必要再將重組後的長實地產重新投入在物流業。至於金融業,根據立法會的研究簡報,金融服務業在2002至2007年實質增長為126%;由2008至2012年則大幅降至7%,加上對金融業監管越來越嚴,是全球大趨勢,現階段將長實地產轉做金融,似乎有點不切實際;眾所周知,旅遊業在四大支柱中比例最少,正進入下跌軌之餘,長和亦有零售業務。至於專業及工商業務分四個界別,包括建築及工程、法律、會計及核數、資訊科技及廣告,以及其他工商業支援。建築及工程活動正是長實要退出的行業、資訊科技及廣告則是長和業務之一,至於法律、會計及核數一向都是專業人士領域。政府在2009年確定的六項優勢產業,文化及創意及教育、創新科技、檢測及認證、醫療以及環保。個別的確前途無限,但卻以外國技術較佳,長實地產既然稱得上洽談,出錢買的機會較大,要買當然是最好的,在沽出本港物業的錢,可能就如是者流入新外國技術。若不是與這些產業有關,那麼去那裏買,大家就更加管不着了。所以今次是不是撤資,大家不妨拭目以待。散子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6/19737491
Can Bank:而他不知道丁蟹是誰
1 :
GS(14)@2016-09-06 22:45:13昨日立法會選舉中,政壇新星鄺俊宇大打保住議會否決權旗號,成為超級區議會中的票王。不過,本欄位處財經版,應該好好談談金融服務界功能組別成功連任的張華峰。先撇開政治立場,將焦點集中在他於選舉前出席選舉論壇,就「如果我是丁蟹」這個假設性問題上,表現出對丁蟹零認識。眾所周知,電視劇《大時代》在於92年首播,當時已引起社會討論,其後再引起所謂的「丁蟹效應」或者「秋官效應」,正如張華峰所言,曾有投行(里昂)亦就這個效應發表研究報告。說到底這套劇已經是90年代播出的劇集,新一輩未必知道丁蟹是誰,不過張華峰早在1980已創立恒豐證券,金融行業打滾數十年,或者早年過於集中發展事業未必有機會認識丁蟹。不過,這套神劇在去年重播,配合大市上升,再度成為城中佳話……再加上這效應每年均會被傳媒提起數次。但張華峰仍不清楚誰是丁蟹,可能性有兩個。其一,對身邊熱門話題毫無了解的意慾,即使知道「秋官效應」是界別內熱話亦會不去了解;其二,丁蟹即使是財經熱話,張華峰亦無參與其中。這個議員有多願意了解業界熱話,有多願意與業界討論,相信大家都可以略知一二。但選舉結果已定,只能希望「如果我是丁蟹」是個別事件。散子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06/19761122
Can Bank:你會住劏房盤嗎?
1 :
GS(14)@2016-09-27 08:01:17還記得……去年,港股大時代即將走到盡頭之時,筆者在健身室內的桑拿房中感受到師奶們對港股的熱情,對冧巴的鍾愛,對企業盈利前所未有的關注。筆者所見的不是個別師奶,而係成個桑拿房都係師奶股神,結果如何?大家都睇得到。呢個情況最近又出現,今次嘅場境比起桑拿房更加大眾化,因為只係響公眾交通工具上,話題亦都有所轉變,由股變樓,人物亦由一群師奶,變為一對男女。以下為談話內容:男:「而家啲樓都唔係一般人買嘅,搵唔到6萬至7萬銀都買唔起。」女:「搵到6萬至7萬銀先買得起,唔係人住啫。」唔使聽晒這對男女嘅談話內容,亦都可以想像到今時今日買樓嘅難度。以最近「熱爆」嘅加多利軒單位計吓數,以上個星期公佈嘅價單,最平單位375萬,181呎,九成按揭,息2.15厘,還款期25年,月供要14,553元。最貴單位809萬,390呎,最多只可以做六成按揭,月供要20,930元。揀得何文田新盤,除咗街坊之外,相信就係買佢校網,換言之,買家極有可能是上有老下有小,這樣除供樓之外,自然有不少供養開支,6萬至7萬銀的確又真係有啲緊緊地。不過,更重要的是,本報確曾報道該盤有個不能坐的馬桶,發展商亦不厭其煩地解釋廁所門嘅用途係用來隔水。但真心問一句:「你會住嗎?」散子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27/19782705
Can Bank:內地樓市將停滯不前
1 :
GS(14)@2016-10-11 08:10:52內地股市在國慶假期休足一星期,港股在沒有北水之下,雖然成交金額有所減少,但指數上仍有進賬,表現總算是不過不失。內地方面,股民可小休一星期,但置業人士卻可能在這短短一周內變得不知所措。近期內地樓市似乎活躍程度之高、天價地皮之多、樓價飛升之快,足以令中央政府憂慮。一如以往,在從官媒連環警告不果後,各地方政府終於出手了,在七天之內17個城市密集式推出調控政策,即使具體內容雖然不是甚麼新事物。限購、限價、限戶籍,甚麼調高首付、甚麼70/90等等,全面熟口熟面,但是強力程度卻不容忽視。今次調控程序之所以稱之為強,是因為這些舊策可說是內地近十年來樓市調控政策的總和,在短短這七天內一次過推出,相信今次各地政府不做出一點成果是不會收手,若這一輪調控不收效,不難想像會有新招,尤其是在房產稅已醞釀多時,還記得上次內地推出相關政策時,內房股表現衰足幾年。而在今輪調控之前,個別內房股在中期業績時才剛調高今年銷售目標。內地樓市就已經在政策推使之下,在可見將來即將再度進入膠着狀態。散子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11/19796703
Can Bank:樓價未回落 減租冇可能?
1 :
GS(14)@2016-10-18 08:14:16筆者雖然自問未夠班高攀高登Ching,但不時會去討論區看看近期社會或者是網上熱論的話題,根據筆者不全面的統計,除男女關係之外,樓市至今仍是主流,最近留意到其中一個話題,忍不住上網翻查資料。有關話題大體內容是一位業主,去年底以低市價15%租金將旗下物業出租,相信是經過一年,是時間檢討租約,租客要求減租,問其他網民點睇。在樓價未見有明顯回落之下,租金是否沒有減價空間?雖然近期樓價又再上升,但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與去年底比較,並非所有住宅租金都有上升,其中港島區40平方米(430平方呎)單位,去年12月每平方米租金為433元(呎租40.2元);而今年8月呎租為38.7元,呎租確實下跌3.7%,但九龍區面積相同呎租升0.6%;新界區更升8%。至於430至752呎港島區單位,呎租亦下跌0.7%,但九龍及新界區相同大小單位則上升5.6%及0.8%;至於753至1,075呎單位則有兩區呎租下跌,包括港島區及新界區,分別下跌1.4%及1.2%,九龍區則升5.2%;1,076呎至1,721呎單位中,新界區呎租下跌2.7%,其餘兩區均上升。雖然業主提到,去年底低市價15%出租物業,但不同物業會有不同折舊問題,同時亦會受到市場需求所影響,若業主有能力將物業以市價出租,為甚麼當初要以低市場15%出租?一年之後被要求減租,為甚麼要在拒絕租客要求後,又再上網求問其他人對事件的看法?散子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18/19803891
Can Bank:樓市調控無用要跌只能等爆
1 :
GS(14)@2016-11-08 05:40:53上周五,港府為抑壓樓價上升,將雙倍印花稅劃一15%,進一步透過增加交易成本,打擊炒家入市,計及上兩次包括2012年實施買家印花稅(BSD)及額外印花稅(SSD),以及2013年實施雙倍印花稅(DSD),政府今次已是第三次出招抑壓樓市升勢。事實上,這類行政措施,即使能抑壓樓價,亦只是暫時性,若閣下認為,過去4年3次出招並不足以證明樓價不能打壓的真理,可參考中國例子。中國房地產市場,在過去20多年共8次調控,最新一次在今年10月黃金周,每一次調控後,樓價只可以在調控政策出台後,稍為冷靜一下,持續上升態勢則無絲毫改變。在資本主義市場,要價格下跌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所謂的「炒爆」,全部人都對個市失去信心,無人夠膽入市,沒有承接就只有下跌之路。但在中國市場,因為有調控就令市場「炒唔爆」,結果只有一邊調一邊升。香港市場則有些不同,因某程度上仍是自由市場,起碼沒有限購,亦沒有戶籍限制,外來因素仍然有較大影響,換言之,樓價仍有炒爆的機會。不過,每一件事均有兩面,究竟樓市炒爆好定炒唔爆好,根本無人夠膽講,但令筆者覺得奇怪的是,為甚麼有人能將這些當作政績。散子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08/19825844
Can Bank:天生我軀必有用
1 :
GS(14)@2017-01-05 07:59:41一年之始,相信唔少人都會訂立新目標,除咗今年搵多啲錢,最緊要就係身體健康。今年炒股心法,相信友欄已有不少建議,所以趁唔少人啱啱放完假,仲有少少holiday mood嘅時候,講吓健身。作為一個經常運動嘅人,好多人問散子,究竟減肥係控制食量重要啲定運動重要啲?只可以講,你對自己情況最清楚,如果成日運動都減唔到肥的話,九成係食方面出現問題;如果根本唔係一個經常運動嘅人,你都知道答案。咁樣剩番一成係啲乜野,可能係身體出現問題,不妨問問醫生。至於做咩運動先可以有效減肥?大家都係都市人,出門有汽車代步,好多時會忘記咗「天生我軀必有用」,其實只要多郁動,咩運動都可以助你達成目標,包括行多啲路。咁樣又引申出要做幾耐運動嘅問題,理論上,頭十至廿分鐘係熱身,20至40分鐘消脂,40分鐘以上係體能鍛練,但你知自己情況,一個唔係成日運動嘅人,突然叫佢做40分鐘運動根本不切實際,只好借用李嘉誠嘅金句,量力而為先係最重要。近期市面吹着一輪健身熱,最多人問嘅問題,搵健身教練究竟有無用?散子只可以好行貨咁講,好視乎個人目標。健身教練會教你健身器材點用,至於用唔用,用到去咩程度完全係個人決定。鄭多燕定鄭秀文,甚至係鄭欣宜都係睇你點用又或者用唔用。至於有無呃人成份,呢個係銷售手法嘅問題,有機會再講。總之有無健身教練都好,最終都係睇個人能否持之以恒,最後,藉着新一年首編稿,祝各位新一年身、心、荷包都健康。散子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3/19884412
Can Bank:點解長實要變能源公司?
1 :
GS(14)@2017-01-18 08:02:51未入正題之前,先講一講歷史,長實地產(1113)由去年8月公開表示決定向非地產業務發展之後,響舊年12月向長和回購飛機租賃業務,使錢唔算多,只係76億元,事隔一個月,長實地產又有新業務。長實地產聯同長建(1038)及電能(006)共同收購澳洲能源公司DUET。與此同時,電能宣佈派5元特別息,以總股本21.34億計,派息就派咗106.7億元,但在今次收購DUET交易,電能佔比最少,只有20%。長實地產表示,長實即使獨資買DUET亦都唔使配股,但係以電能截至去年6月底仍有659億現金計,買DUET只需400多億元,單deal對電能嚟講,連錢都唔使借。作為一個初階投資者,響長實地產買飛機租賃公司之前,對於長和系幾間公司,只係分到長實係地產公司、長和係綜合企業、電能同長建業務已經唔係好分清楚。而家,除咗長和仍然係綜合企業之外,已經分唔清其他三間係做咩業務。事實上,中港地產前景,在中國政府不停調控,香港建築費越來越高之下,相對以前確實越多越難做,香港樓價地價高,風險亦相對加大。尋求其他投資項目亦無可口非,但長和系咁多個上市平台,市場又有咁多投資項目可以揀,點解要將長實變埋能源公司?散子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17/19899079
Can Bank:點解劏房盤咁多人買?
1 :
GS(14)@2017-01-26 07:42:51美國研究機構Demographia發表國際供樓負擔能力指數,香港樓價連續第七年成為全球「中收入人士」最難負擔,港人需要唔食唔住唔使錢18年先至供甩層樓,情況比舊年好咗……一年咁大把。根據呢個調查,對香港樓價中位數預設係542.2萬,每年家庭入息中位數係30萬;睇落好似都幾貼市,不過翻查差估署嘅統計,2016年第三季,70平方米(762.3呎)嘅樓,港島區平均樓價係981.65萬元、九龍區係824.44萬元,至於新界區係657.99萬元。由上述嘅數字睇,Demographia所謂的中收入人士,在香港要練仙18年先可以買到嘅樓,似乎並唔係大家所想嘅中型單位。再睇吓差估署去年第三季嘅數據,40平方米(435.6呎)單位,港島區樓價555.59萬元、九龍區係456.5萬元、至於新界區係415.2萬元。呢點亦變相解釋咗,點解近年劏房盤有價有市,因為中收入人士只有能力買細單位,中型或以上單位已經成為高收入人士而設嘅產物同時,是否亦代表着中等收入人士已逐漸向下流動?散子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24/19906639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