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沒有這13人 全民還在吃黑心油!

2013-11-11  TCW
 
 

 

食用油黑幕一路延燒,還好有一支黑心終結者軍團,讓黑心商人一一現形!

雖然這只是近一個月的追查,卻是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所帶領的食品科娘子軍團隊,以及彰化地檢署民生稽查小組,總共十三人,花費超過七百個日子,一路抱持著把中央官員眼中的「小案」當成「大案」來辦,才揭開國內食用油市場存在多年的黑心內幕。

揭發大統油摻假的彰化縣衛生局及彰化地檢署民生稽查小組,絕對沒想到一家位於彰化線西鄉大統油廠的摻假案,會引發「蝴蝶效應」,甚至連住在台北帝寶豪宅的頂新魏家都扯進風暴核心。

二○一○年,為了查緝網路販賣偽劣藥,彰化縣衛生局與地檢署首度成立溝通平台,兩個單位搭上線之後,兩年多來,包括連鎖火鍋店使用假干貝、釣蝦場蝦子使用禁藥、乖乖過期食品、全國第一起豬肉瘦肉精、塑化劑案等一連串食品安全事件,都是在這兩個單位攜手合作下獲得偵破。

以這次假油風暴為例,其實早在二○一一年,國科會委託台大農化系教授蘇南維的研究報告,就已指出市售七種麻油有四種摻混大豆油,國科會卻隱而不宣,甚至有人向衛生署(現為衛福部)檢舉,衛福部態度也不積極,同時間,檢調高層甚至還為政爭監聽、關說案爭執不休。

娘子軍團抽絲剝繭調閱報表,踢爆造假油

去年十月十六日,葉彥伯接獲檢舉得知「大統長基的橄欖油」有問題,之後幾次的檢驗油品及現場稽核都「找不到進一步的證據」,當整個事件進入膠著狀態時,今年六月,有多次辦理食安經驗的彰化縣衛生局食品科科長林毓芬在內部會議中突然提議,「為何不從大統橄欖油進口量以及出售量來查查看。」找到了第一個突破口,而進口量、銷售量彷彿是黑心油商的撈錢密碼,就在林毓芬等人不怕嘗試失敗後,終於被他們解開了。

於是,在林毓芬及彰化縣衛生局資深專員李淑齡的帶領下,由彰化縣衛生局食品科新進組員許婉貞隻身前往大統長基線西場區調閱大統橄欖油進口、銷售量的資料。

許婉貞先搞清楚大統大約每三個月進口一次橄欖油,因此她抓住今年三月到五月這段時間,橄欖油進口、庫存以及銷售量,從一大疊進口報單、庫存以及銷售的單據中,她一一核對整理統計之後得到「大統進口三萬噸橄欖油卻賣出五萬噸橄欖油」這個可疑的數字,這數字也成為之後檢調介入偵辦的重要關鍵。

其實不只是大統,富味鄉事件也一樣。在十月二十一日一早,當外界都還不知道富味鄉油品有摻雜棉籽油,甚至衛福部高官在立法院對著立委及媒體掛保證「富味鄉棉籽油全部都外銷」時,當天一大早李淑齡就到富味鄉芳苑廠現場稽查。

當時李淑齡請富味鄉交出近三年來棉籽油進出口的數量統計表,但是富味鄉一直以「資料在北部總公司」予以拖延,最後僅願意給今年一到十月棉籽油進出口數量。

李淑齡在現場馬上開始計算今年進出口、庫存以及生產過程耗損的數字,抽絲剝繭後發現,數字怎樣都「兜不攏」,且富味鄉一直不願意提供「去年」及「前年」的進出口資料。

最後李淑齡跟富味鄉管理階層下最後通牒說,「目前提供的數字不對,如果明天還是提不出資料,就要送檢調,」果然隔天中午過後,富味鄉董事長陳文南就自己到地檢署到案說明,富味鄉高價芝麻油摻廉價油出售事件,也一舉被揭發開來。

帶種公務員立功先抓「大尾」,從源頭杜絕

彰化縣衛生局這批娘子兵團「有勇有謀」,屢屢立下大功,證明葉彥伯帶兵確實有一套,而建中、陽明醫科畢業的他,做事確實相當講求效率及方法,是個最不像公務員的公務員。

如果這次假橄欖油檢舉案發生在其他縣市,少了葉彥伯把小案當成大案辦的態度,和娘子軍想盡辦法辦到底的精神,這些黑幕可能都無法顯現。地方官員辦案,最容易想東想西,可能擔心上面會怪罪下來,到時候立功不成反而變成有過,甚至將來影響升遷及官運,所以大多採取「能拖則拖」,「能吃案就吃案」的方式混過去。但葉彥伯要做就會「抓源頭,抓大尾的」,絕對不會只在意枝微末節,抓小尾來作秀。

衛生福利部給予全國各地方衛生局每年的業務評鑑考量(KPI),是觀察這一年內地方衛生局稽查了幾家廠商,稽查的家數越多、KPI就會越好,通常地方衛生局最喜歡查市場小攤販,因為一次出動就「大有斬獲」,但葉彥伯並不想為了KPI去查小攤販。

「以這次食用油事件來說,如果沒有去抓製造油的上游大統,而去抓下游上百、上千家的油品通路、飲食店、小吃店,這不是很奇怪嗎?」葉彥伯說。

葉彥伯認為,食品安全會出問題都是來自「源頭管理」出狀況,源頭就像是整個事件的「肉粽頭」一樣,一抓到源頭,整個供應體系就會現形。不只黑心油事件,塑化劑也一樣,如果不去查塑化劑的供應來源昱伸,而去查下游的食品及飲料業者,只會查不勝查,根本達不到杜絕的效果。

食安界福爾摩斯+華生「微服出巡」實地蒐證

這次揭發黑心油事件除了彰化衛生局居功至偉,與衛生局聯手出擊的彰化地檢署民生稽查小組也扮演臨門一腳關鍵的角色,其中推倒大統長基公司董事長高振利的彰化地檢署檢察官葉建成及鄭智文,絕對值得記上一筆。

葉建成及鄭智文,一個個性沉穩內斂、一個衝勁十足,他們兩人在民生稽查小組就如同福爾摩斯探案中的華生與福爾摩斯一樣,各自扮演運籌帷幄及衝鋒陷陣兩個雙引擎角色。

由於葉建成及鄭智文的家人都在彰化的市場從事海鮮及禽肉買賣生意,兩人求學時代都曾經在市場幫忙父母親「顧攤」,從小深諳各種攤販怎麼讓食材維持新鮮的方法,所以對於海鮮、肉類、食品等怎麼維持新鮮、好吃的「眉角」都相當了解。

因此兩人辦起案子來,不同於一般的檢察官走的是傳統法律系科班出身的學院派理論路線,而是貼近一般人生活的調查、實務路線。

其中學歷僅北港高中畢業,之後靠著自學一路考上書記官、檢察官的鄭智文,更是實務派最佳實踐者。

因為就在接到大統油案件後,鄭智文親自回到北港(南部產油重鎮)找老同學實地了解煉油的「眉角」到底在哪裡?甚至十月十六日檢方要採取行動前,鄭智文在一個月內還利用假日,帶著妻小三度到大統位於鹿港的觀光工廠做實地調查。

當天他到大統觀光工廠參觀,為了不引起注意,特別穿著短褲及涼鞋,還不時抽著菸,全身造型打扮甚至被太太笑說「很俗」,不過那幾次的「微服出巡」,加上與觀光工廠的員工深談後,他進一步了解到大統的產品相當多,老闆對員工很苛刻,這些都成為之後蒐證以及接下來偵辦時的重要線索。

除了大統案,假干貝案、過期乖乖以及瘦肉精案,也都是鄭智文利用自己對於食品食材供應體系多年觀察,透過進一步蒐證所破獲,堪稱比衛福部部長還要重視民眾食品安全的基層檢察官。

一連串恐怖的食安事件背後,民眾看到的不僅是黑心商人為了賺錢見利忘義,也看到了位居廟堂的高官們「打高空」,推諉塞責,當大家都覺得台灣的食品安全即將崩盤時,幸好還有彰化縣衛生局及地檢署這群來自基層的力量為大家健康把關,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台灣食品安全走出黑暗隧道的一絲光亮。

【延伸閱讀】塑化劑、毒澱粉到黑心油,一一現形!——彰化縣衛生局與地檢署捍衛食安成績單

時間:2010.11 事件:火鍋店假干貝案 破獲關鍵:透過經驗法則,辨識真假干貝口感不同 後續進展:緩起訴,造假火鍋店須宴請60位家扶中心小朋友吃火鍋

時間:2011.5 事件:塑化劑案 破獲關鍵:掌握第一時間搜索,查扣骷顱頭桶罐 後續進展:起訴塑化劑供應商昱伸負責人,一審判刑15年

時間:2011.12 事件:休閒食品變造日期案 破獲關鍵:發現零食售價怪異,揭發業者變造過期日期 後續進展:荷亞負責人陳政利依共同偽造文書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6個月

時間:2012.2 事件:臍帶密醫案 破獲關鍵:受害民眾舉報 後續進展:依違反《醫師法》起訴兩位密醫

時間:2013.4 事件:素食包裝產品、糖果批發商變造日期案 破獲關鍵:發現零食售價怪異,揭發業者變造過期日期 後續進展:偵辦中

時間:2013.5 事件:毒澱粉批發商查緝案 破獲關鍵:掌握第一時間,查扣6大毒澱粉盤商 後續進展:偵辦中,盤商被處以行政處分

時間:2013.8 事件:茶包中毒疑似千面人案 破獲關鍵:衛生局通報 後續進展:偵辦中

時間:2013.10 事件:大統長基、富味鄉油品摻偽假冒案 破獲關鍵:現場搜出關鍵造假配方 後續進展:起訴大統高振利、富味鄉陳文南,大統罰款18.5億元、富味鄉罰款4.6億元

資料來源:彰化縣衛生局、彰化地檢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28

董娘菜單大公開 黑心食品閃邊!

2013-11-25  TCW  
 

 

台灣食安問題,近來困擾社會大眾,但富邦集團大董蔡明忠夫人陳藹玲、旅美設計師吳季剛媽媽陳美雲,長期關心食安,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她們很了解,黑心食品事件爆發,對她們,影響不大。

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陳藹玲,很早就注意食安問題,因為台灣是亞洲癌症比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過去,她覺得有機食材很貴,甚至認為,一般食材只要洗乾淨就可以放心吃。但,食安問題越來越多,她才發現,選購有機食材是健康的必要投資,所以,現在都採購有機食品。

陳藹玲常年吃素,家人則是葷食,因此,她得為家人採購魚肉等葷食。採購時,她很注意產地、養殖方法,也會跟家人討論口感。有機食材哪裡買?陳藹玲說,她都在網路或有機店採買,而且,會經常輪替,不同品項、不同供應商輪流,不會一直吃同一種、同一家的食材。

了解食材也很重要,雖然最近黑心油事件頻傳,但陳藹玲對各種油的功能早有研究。一直以來,她都不只用一種油,像高溫油炸時用花生油、葡萄籽油;或者玄米油、苦茶油、橄欖油該用在何種料理?她都熟悉。她也建議,炒菜最好用油水炒,先放水,水滾了再放油、青菜進去,這樣可避免油煙,比較健康。

蔡明忠夫婦早餐多纖,愛地瓜、豆漿

選用醬油,她也很注意。通常她都上網查詢,最近,她在台南發現一家賣醬油、辣椒醬的柑仔店,她問老闆有沒有「沒有防腐劑」的醬油?老闆說有,但要貴十元。她認為,只要多花一點時間,安全食材不難找。

陳靄玲的菜單其實很簡單。早餐,蔡明忠吃水果、地瓜、燕麥;陳藹玲則喜歡用十幾種穀類打入豆漿來喝;中餐,如果沒應酬,蔡明忠就會帶便當,菜色中必有多種蔬菜搭配,陳藹玲自己則吃兩大盤青菜,像是高麗茶炒紅蘿蔔、綠色蔬菜等。至於晚餐,如果家人一起吃,就會有一、兩道葷菜,魚或紅燒肉,再搭配大量蔬菜。

然而,食物地雷不少、防不勝防,針對這點,她建議:多喝水、多運動。每天至少一、兩千cc的水,搭配運動,將體內毒素排出去,就可避免誤觸「地雷」。

最後,她認為:「大家太常外食了,要多多回家『呷自己』(台語),」在家吃,最健康。

吳季剛爸媽吃食物遠食品,喝水不喝茶

旅美設計師吳季剛媽媽陳美雲,是「良食究好」的廚藝總監。從年輕開始,她和另一半祥圃實業董事長吳昆民,就有一個原則:吃食物,不吃食品。

也就是,吃看得見原貌的食物,肉就是肉;菜,就是一盤菜,沒有過度加工。陳美雲說,看到食物,如果不知道是怎麼做出來的,就少吃。像紅豆湯,看得到食物樣子,就是好食物。

吳昆民學畜牧獸醫,從事動物營養品事業近四十年,非常重視健康飲食,他們夫妻,只喝開水,不喝茶、咖啡;甜點,也幾乎不碰,因為,裡面添加太多東西了。

三餐怎麼吃?他們飯前一定先吃水果。早餐,吳昆民不喜歡吃麵包,所以,陳美雲都做傳統的飯菜當早餐;中午如果沒應酬,都帶便當,除了乾淨衛生,還有「限量」,因為便當的量是固定的,不會吃太多;晚餐若沒飯局,也都在家裡吃。陳美雲兩個兒子吳季衡、吳季剛,從小到大都在家吃完早餐才出門。

因為不喜歡外食,包子、水餃、鍋貼,肉燥、蔥油餅,陳美雲統統自己做。有一次,她發現早餐店的蔥油餅比較酥脆,問老闆怎麼做的,老闆說,他也不知道,因為麵粉都是廠商混好。陳美雲說,麵粉就是麵粉,不該有混合的東西在裡面。

由於明白蔬果或多或少有用藥,所以她買菜有個特別習慣,不會固定向同一個攤商買菜,通常會分散兩、三家買,疏散風險。另外,她還堅持吃當季盛產的食物,她認為蔬果如果違反常態出現,可能是違反自然的熟成,極可能有添加物。

一年前,他們開了市集餐廳「良食究好」,強調少油、少鹽、少糖、不用人工調味料,且以蒸、煮、烤為主要烹調方式,剛開始,廚師不能接受,認為客人不會接受簡單的味道。

「我活到六十五歲都這樣吃,為什麼不能這樣吃?」陳美雲很堅持。剛開張,真的有客人覺得太清淡,掉頭就走。不過,現在餐廳常客滿,且常有年輕父母推著嬰兒車來用餐,店內甚至出現二十多輛嬰兒車的盛況,原以為年長者較重視健康,沒想到,年輕父母更重視健康。

食品安全掌握在自己手裡,消費者若了解食物、有健康概念,廠商就不會提供不健康的食物,大家才能放心吃。食安關鍵,在我們每個人身上。

【延伸閱讀】

陳藹玲.飲食4原則》同種食材,不向固定店家買1.喝豆漿,不喝牛奶2.吃有機蔬菜3.不固定採購同一品項、同一家店4.檢查食物的產地及種植、養殖方式

吳季剛媽媽.安心4堅持》數十年力行,飲料只喝開水1.飯前吃水果2.只喝水,不喝飲料3.少吃加工食品4.不吃「吃到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405

《無良企業》三十年前就有賣過期奶粉的不良紀錄 半年暴賺千萬 黑心油商家族揭祕

2014-09-15 TWM
 
 

 

讓全台食品業全面淪陷的強冠企業,半年就賣掉七百多噸餿水油提煉而成的「香豬油」,流入一千二百多家食品與餐飲業,強冠董事長葉文祥背後究竟有何不為人知的祕密?

撰文‧梁任瑋、賴若函

一個原料逐年飆升的產業,如何在吃緊的成本中「榨」出利潤?這個問題,在強冠董事長葉文祥心中顯然只有一個答案,就是犧牲消費者的健康,換取公司獲利連年成長。

今年,是豬隻減產導致提煉豬油成本增加的一年,在食用油脂廠商一片哀號聲中,強冠營收與利潤卻可以逆勢成長,從二○一二年到一三年,毛利率從一二%,一路攀升到一七%;每股稅後純益更從一.六六元,站上二.七五元,讓不少食品油脂廠自嘆弗如。

小公司起家 搭上烘焙業爆發潮賺飽飽「食用油脂廠商獲利率並不高,其獲利來源,主要來自廠商是否能有效降低加工精製過程的成本。」在強冠企業的年報中也坦承,食品油脂業有一定的設備投資門檻,且受原物料價格影響大,獲利率很低,所以想要維持穩定的獲利,必須透過製成技術改良。

然而,面對艱困的經營環境,葉文祥卻選擇用最惡劣的手法欺騙客戶。理論上,豬油應該是由廠商向屠宰場購買豬脂、組織,並委託炸油業者製成原料油,再進行精製、加工調和而成各式油品。不過,葉文祥卻大量收購低價的餿水油取代相對高價的豬油,以偷天換日的手法,讓強冠的獲利宛如坐上直升機。

究竟強冠利用低廉的餿水油製造香豬油已經多久尚不得而知,以這半年就賣掉七百多噸的數字估算,強冠賣愈多,賺愈大,至少獲利超過千萬元。

更可惡的是,強冠銷售給食品業者的桶裝豬油價格還比行情貴,從中賺取的價差更驚人;也難怪,從一九九八年即申請股票公開發行的強冠,這幾年營收扶搖直上,似乎有意朝上市櫃之路邁進,以近三年來說,強冠每年營收都有十五至十六億元,直到此次惡行被揭發,外界才發現,亮麗的財報是建立在黑心的基礎之上。

事實上,現年六十一歲的葉文祥,家族皆從事食品加工業,三十年前即前科累累,曾進口過期奶粉重新包裝,再販賣給消費者;後來東窗事發,葉文祥才接下堂哥的公司全統油脂廠,並改名為強冠,僅食用油部分沿用「全統」品牌。

強冠一九八八年成立時,資本額僅一百萬元,只是高雄鳥松一家小經銷商,從事油脂買賣;隔年葉文祥為了擴大規模,才轉到高雄大寮目前的生產基地,開始生產豬油、牛油、椰油、棕櫚油、人造奶油等。強冠搭上台灣烘焙產業加速發展,二十多年來規模愈做愈大,也陸續在大寮買下工廠當倉庫,去年中還買下一個占地一千九百坪的汽車回收廠,準備繼續擴廠,顯見葉文祥在油脂業賺進不少錢。

拿日商背書 優良商人蓄意用劣油混充強冠目前在台灣人造奶油及精製油脂製造領域的市場占有率高達二○%,資本額也擴充至五.三億元。為了增加下游餐飲業者的信任感,強冠也經常強調股東結構中包含日商三井物業株式會社與月島食品工業株式會社。除了拿日商背書,公司網站也宣稱通過ISO9001、ISO22000等食品安全管理系統認證,以及食品GMP良好作業規範認證。但強冠私底下卻混充餿水油為豬油販賣給食品業者狠賺暴利,黑心程度不輸給去年爆發假油風暴的大統、富味鄉。

高雄衛生局食品衛生科科長魏任廷表示,強冠是南部知名廠商,衛生局每年都會到廠內進行至少一次的稽查;但由於稽查只看工廠的製造流程,沒有針對油品檢測,因此無法得知油品有無問題。

在這次南部打擊犯罪中心破獲餿水油前,高雄市衛生單位過去一年來曾至強冠查廠六次,都未發現強冠生產劣質豬油。不過環保局從一一年開始,就因為強冠排放廢水累計裁罰四十八萬元,最近一年又因三次放流水不合格,被罰六十萬元、勒令停止食用油精煉程序,但強冠不知悔改,持續製造黑心豬油販售。

檢警近日公布證據透露,強冠採購部門早知道郭烈成的油品有問題,強冠副總經理戴啟川還多次與郭烈成議價,以每公斤二十至二十三元不等賣出,甚至還曾對郭說,「你的油品像警示股,賣別人也不好賣。」證實早知對方的油品不能食用。

一一年,憑藉食用油脂加工大廠的規模,葉文祥還獲得中華民國優良商人金商獎,對照如今賣黑心油的惡劣形象,這一切顯得格外諷刺。

葉文祥

出生:1953年

現職:強冠企業董事長

經歷:全統油脂廠廠長

學歷:聯合工專(現國立聯合大學)機械工程科家庭:已婚,育有一子一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69

《餿油風暴2》食安官員難覓 凸顯政府治理危機 一年連爆兩起黑心油 卻沒人下台

2014-09-22  TWM
 
 

 

一年內爆發兩起嚴重的黑心油品風暴,衛福部長邱文達與食藥署長葉明功卻仍居高位,未負政治責任,外傳與這兩個位子適任人選難找有關,但這樣合理嗎?

撰文‧郭淑媛

近來食品安全事件頻傳,民怨沸騰,政府部門首當其衝的,就是衛生福利部與轄下的食品藥物管理署。在這波餿水油事件中,衛福部長邱文達挨批神隱,食藥署長葉明功更因發言刻意淡化問題嚴重性引發爭議,近來鮮少親自主持記者會公開發言,但一年內爆發兩起嚴重的黑心油品風暴,兩人的政治責任是躲也躲不掉。

不過,即使邱文達任內發生包括塑化劑、毒澱粉、毒醬油、大統混油、肉品保水劑、餿水油等多起食安風暴;葉明功在大統混油事件中上台,近一年來,仍未做好油品管理工作,再度爆發餿水油事件,且又頻頻失言;兩人卻仍居高位,未被府院高層「棄車保帥」,部分原因與馬政府近年來閣員出缺找人不易有關,尤其要找到適任者進衛福部與食藥署這兩大火坑,更為困難。

火坑沒人跳

五人拒接食藥署長位子

據了解,葉明功就是邱文達找過五位學者與專家之後,第六位被徵詢的人選,儘管他很「阿莎力」地答應並走馬上任,但顯然「砸鍋」了。

食藥署係二○一三年七月隨衛福部升格,前身食品藥物管理局係一○年一月由衛生署整併食品衛生處、藥政處成立,負責食品和藥品的管理監督。

食藥局唯一一任局長康照洲任內,爆發多起大小食安風波,在改制前,康照洲以學校借調期滿為由辭職下台,由衛福部次長許銘能暫代。

當時食藥署長懸缺了三個月,沒人敢接是主因。據透露邱文達先後徵詢過的對象,包括曾任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局長的陳樹功、中國醫藥大學藥學院院長吳金濱、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前主任黃旭山,還有一位國營事業主管。

但這些人選有的思考再三後婉拒,也有人因不符合公務人員任用資格而作罷,尤其,食藥署長是職等很高的事務官,符合條件的人選有限,最後第六位找到時任國防部軍醫局藥政管理處長、國防醫學院藥學系教授葉明功。

了解內情人士透露,葉明功一三年九月被徵詢時不但爽快答應,而且十月一日就向國防部辭職,十月接受媒體訪問時,也證實將出任新職,但直至十一月五日上任前一天,他的人事令才下來,令衛福部內部捏了一把冷汗。

在大統混油事件風頭上,葉明功一上任最受矚目的,是他自爆「全家十年來都不吃油、鹽和醬油。」馬上遭質疑管食品的首長這麼「不食人間煙火」,是否能掌握社會現實問題,替食安把關。

粉飾太平

官員不當發言惹眾怒

果然,今年爆發餿水油事件後,九月五日葉明功和邱文達召開記者會,不但將餿水油定調成劣質豬油,還強調「沒有想像中那麼傷身體」,甚至將食安燈號定位為「綠燈」。

如此粉飾太平的說法,立即引發各界撻伐,外傳因此惹惱高層,葉明功隨後即鮮少公開現身,讓副署長姜郁美接替開記者會對外說明稽查進度,官位難保的傳聞甚囂塵上,了解內情人士說:「他適不適任,早就看得出來。」葉明功的前任康照洲,今年獲馬英九總統提名出任監委,在立法院行使同意權時,也因食藥局長任內被監察院糾正十八次的紀錄,遭質疑是否適任監委而未過關,顯然食藥署長一職,真的是燙手山芋。

除了適任的食藥署長不好找,適任的衛福部長也難尋。由於健保、防疫、醫療等問題千頭萬緒,改制前的衛生署長,在扁政府與馬政府時期,任期大多不長,涂醒哲、林芳郁、葉金川更是不到一年就下台。據了解,前總統陳水扁曾問遍黨籍具醫界背景立委,但就是無人願意出任衛生署長。

如今,衛福部必須面對不可測的食安風暴、處理健保財務問題以及因應高齡社會建構長照體系,更是任重道遠。曾經投入政壇的醫界人士指出,今天擔任政府官員,如果高層不力挺,又受制於國會,不必然能發揮政策影響力,的確需要「跳火坑」的勇氣。

已當了三年多衛生署長與衛福部長的邱文達,創下扁政府與馬政府任期最長的衛生首長紀錄,他任內風波不斷,但仍不動如山,實屬異數。立委透露,過去幾次食安事件,邱文達不但絕口不提下台負責,還不只一次透過關係私下向立委「疏通」,而且不分藍綠;立委盧秀燕在立法院總質詢即自爆,邱文達找醫界人士說項,央求立委「高抬貴手」,企圖再度挺過風暴。

無論如何,繼任者再怎麼難找與現任者應負政治責任下台是兩回事,高雄氣爆事件發生,經濟部長張家祝下台負責,發生這麼大的食安風暴,卻遲遲無人負責,不符比例原則,馬政府必須盡速給「食在難安」的國人一個交代。而更深層的問題是,當國家領導者無法獲得﹁最適任﹂的人才加入團隊,恐怕更是一種國家治理危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75

三涉黑心油爆民憤 司法13路 追殺頂新

2014-10-16  TNM
 
 

 

黑心油事件延燒,越查越讓人心驚!被頂新集團入主9年的正義油品,陸續被中南部的地檢署查出,其所有的油品供應商,所提供的原料都是飼料油,多家廠商還涉嫌開假的食用油發票。正義把飼料油冒充食用油,高價賣給民眾,毒害國人。

更可怕的是,本刊調查,賣飼料油給正義的最大油品公司永成,同時也供應給國內另外3間上市食品大廠,目前檢調正加緊追查其用途。油品風暴讓台灣加工食品供應鏈面臨崩盤,美食天堂聲譽也徹底掃地,無良商人逐利忘義的後果,可比滅國。至截稿前,全台共有13個地檢署爭相偵辦黑心油相關案件。

上週頂新旗下的正義油品,先被台南地檢署查出,其供應商鑫好,涉嫌用香港進口飼料油混充食用油,接著嘉義、彰化、高雄等地檢署,紛紛搜索、約談其他供應商後,又意外發現這些供應商提供的原料中,還另有餿水油、越南飼料油。至截稿前,全台共有十三個地檢署爭相偵辦黑心油相關案件。

永成另供 三上市廠

各地檢署搶著偵辦的結果,揪出了一堆黑心油商,外界才驚覺原來天下烏鴉一般黑。一名參與辦案的人說:「這次發現的犯罪手法都雷同,就是大企業為了壓低成本,低價購買飼料油混充食用油,原料商為了滿足需求,四處蒐集餿水煉油或從國外進口飼料油後,再虛設行號開立或購買假食用油發票,應付海關和衛生單位查驗。」可怕的是,本刊調查發現,賣黑心油給頂新正義最大宗的廠商永成脂業,也是另外三家上市食品大廠的供應商,換句話說,除頂新外,國內還有三家上市食品大廠也固定向永成買飼料油。三家大廠會不會和頂新正義一樣,向永成買飼料油後,混充食用油使用?該名辦案人員透露:「這些大廠只願意花飼料油的價錢,向宣稱賣食用油,其實是賣飼料油,還願意配合買方開假食用油發票的供應商買油,憑良心說,這些油真的被用來做飼料的機率不高。」一旦這三家食品大廠也淪陷,台灣食品業將全面崩潰。

地方勢力 背後撐腰

正義豬油已被驗出有重金屬鉻,而且豬油內竟含有「雞」的成分。至於長期食用飼料油會有何風險?長庚醫院毒物科醫師顏宗海表示,飼料用油除了藏有許多致癌物,亦可能引發急性腸胃炎,或有黃麴毒素,鉛、砷、鉻等重金屬污染,非常危險。本刊調查,這次黑心油的關鍵禍首永成脂業,不僅從越南進口飼料油,還在雲林北港地區,長期收購夜市攤販的廢油。根據檢警掌握情資,永成公司最大的油料來源,是由夜市或攤販回收廢食用油,再進行加工,且該公司是透過地方勢力,把持北港溪流域所有廢食用油回收,規定攤販都必須將廢油交給他們下屬的「小蜜蜂」(地下清運業者俗稱),再由小蜜蜂送到地下工廠儲存與煉製。此次曾參與永成公司查緝行動的嘉義縣府官員,向本刊透露:「北港當地夜市攤販的廢食用油,都是被永成收走,而要有能耐在那裡收油,一定要與當地地方勢力有很好的關係,才有可能辦到,至於到底這個地方勢力是哪一掛的,我們還在追查,但至今還沒有攤商敢出面指認。」官員也說:「嘉義縣政府曾多次前往查廠,但永成的態度都非常強硬,似乎有很硬的後台。永成被查緝後,有數位民意代表出面關切此事,可見永成的地方人脈關係,確實紮根很深。」

以三行號 開假發票

永成登記在台北市松山區的一棟大樓內,連管理員都不知道,原來國內最大油脂原料商藏身其中。在頂新上游廠商名單中,有五間公司與永成負責人蔡鎮州有關。蔡也已於上週日被嘉義地檢署聲押獲准。上個月二十五日,高雄地檢署曾經指揮刑事局第八大隊去永成搜索,當時這間號稱國內最大油品原料工廠,態度強硬拒絕配合辦案,後又故意提供錯誤的來源單據,誤導辦案人員。檢調查出,永成賣油給頂新正義,都是利用有親戚關係的旭日友、加拾伊、元六亦等三家公司開假發票。蔡鎮州被收押的前一天,本刊記者前往嘉義六腳鄉查訪,只見永成物料工廠大門緊閉,一直按門鈴都無人回應,但從大門縫隙中能見到數台上有「動植物油非危險物品」標誌的油罐車,在廠區內作業,還有少數工人忙著工作,不理會記者的問題。

登記住址 親友民宅

至於旭日友則登記在一間民宅,陳姓屋主表示,三、四年前借籍給國中同學傅信榮(蔡鎮州表弟)開公司,不過很久沒聯絡;至於加拾伊,則登記在傅男妻子名下,是一間家庭美容院,這二家在高雄地檢署搜索蔡鎮州工廠隔天,居然辦理歇業,動機可疑。至於登記住址位於台中的元六亦,負責人蔡奇勳,就是蔡鎮州的哥哥。這間「油行」就位於公寓大樓內,沒有招牌,大樓管理員也不知道有這間公司。目前住址內有房客,房客告訴本刊說:「蔡先生早就搬走了,我們只是一間普通住家。」北港當地人表示,蔡鎮州會賣黑心油,一點都不讓人意外,因為他的師父,正是這次一起被查獲的另間黑心油行,久豐公司負責人邱飛龍,只不過蔡青出於藍,公司開得更大,害更多人。蔡家北港的親友說:「我們蔡家一直都是經營水果批發,只有蔡鎮州跟別人學賣油,大約十年前,他才拉著哥哥、表弟自行創業。」上週本刊至蔡鎮州彰化老家時,一女性親友應門說:「他不在這裡,一切和我們無關。」就把門甩上。

問題廠商 檢署暗查

檢方會發現頂新買飼料油當食用油原料,起因於八月底爆發的強冠餿水油事件,當時偵辦的環保警察就發現正義公司的油品來源與強冠重疊,本刊當時亦曾致電頂新,但對方卻堅稱所購買之飼料油未用在食用油中。環保警察那時告訴本刊,會繼續追查頂新正義,但至少要一個月才會有結果。九月二十三日,立委陳其邁揭露正義公司的上游供應商兼營飼料業,有可能魚目混珠,以飼料油混充食用油,當時他質詢立法院長江宜樺:「正義油品到底能不能吃?」江揆的回答是:「目前還可以。」其實在江揆回答陳其邁時,衛福部已經將正義公司有問題的上游廠商,移送各地檢署暗中追查,同時食藥署也會同各地衛生局,追查正義公司上游供貨商的出貨明細。其中,高雄市衛生局經過濾比對,初步鎖定供應商「鑫好」通知高雄地檢署,因此才在上個月二十五日發動搜索。該次搜索因為無法證明鑫好油品的來源,讓吳容合暫時逃過被收押的命運,但卻發現另一供應商林明忠,向禾鋐、泳宸公司二家購買食用油假發票後,出貨給正義,正準備向上追查來源時,台南地檢署出手了。

發票品項 改食用油

台南地檢署早在今年七、八月間,強冠餿油爆發前,就有民眾檢舉鑫好的小蜜蜂四處回收廢食用油,同時兜售一款「雖然沒有牌子,卻通過安全檢驗,價格比市價低很多」的食用油。食藥署的追查公文跟雄檢的搜索行動,剛好補足了南檢所缺的證據,十月八日,台南地檢署才會再度行動,並公布突破性的案情,直指鑫好賣飼料用油給正義,衛福部才下令正義的「維力清香油」等六十八項油品全面下架,不到一個月,全台再度陷入食安恐慌。偵辦此案的檢察官周盟翔說:「鑫好的吳容合面對我們到公司盤問時,說他們只有油庫,沒有工廠,若是正義公司或其他客戶下單,他們就讓上游廠商直接將油載到正義,好!那我們就追查出貨單據,並傳訊油槽車司機,還是讓我們抓到證據。」這次行動中,南檢發現許多購買飼料用油,發票卻載明買豬油的不符發票,同時在監聽過程中,也發現吳容合要求幾家賣他工業用油(不可食用動植物混合油脂)跟飼料用油的商家,將發票品項改為食用油,才揭開了這群不肖油商的犯罪手法,也同時讓其他地檢署有了偵辦的方向。令人氣憤的是,頂新正義用黑心油品爆發後,頂新正義高層還一再強調,自己不知買到飼料油,也是受害者。

製油起家 喊冤牽強

但本刊調查,頂新集團根本就是靠製工業油起家的。不可能不知道工業油的製程和危害。頂新的第一家油行,是魏家四兄弟的父親魏和德,於一九五八年所開設的鼎新油廠,當時所生產販售的正是工業用油。一九七四年長子魏應州接手後,才更名為頂新油廠,並開始生產食用油。二○○五年,已是植物性食用油大廠的頂新集團,併購口碑跟市占率皆佳的動物性食用油大廠正義油品,一舉成為國內食用油龍頭。正義老員工爆料,頂新併購正義之後,廠內過去用豬肉煉製豬油的場景跟著消失,替代的是將來路不明的臭油,送進後來花大錢蓋的除臭塔內煉製!是誰改變了正常的製油方式?在各地檢署搶著約談剛辭董事長的魏應充來看,就快要有答案了。黑心奸商為富不仁,毒害全民,除了頂新正義,是否還有其他食品大廠涉案?檢方應儘速查清,才能讓國人安心。

黑心商輕判

★大統長基公司負責人 高振利去年10月被查出,用低價的芥籽油、大豆油與棉籽油,混加銅葉綠素、香精,販售多款油品,被檢方起訴求處重刑,衛福部也處以18億5千萬元罰款。但今年7月彰化地院二審判決,僅判處12年有期徒刑,罰金3,800萬元,衛福部的高額罰款也主動予以撤銷。★強冠董事長 葉文祥上月初因向香港金寶運公司購買工業用豬油,混充在食用油內販售,被檢方聲押,本月6日法院裁定以950萬元交保,限制出境出海,每天需向派出所報到;至於賣混雜了皮革油、動物屍油等餿水油給強冠的郭烈成,則繼續收押,並被處以4,800萬元罰款,但他的財產經清算僅有46萬元,根本罰不到。

【頂新正義油品 受害下架名品】

★味全食品:味小寶肉酥系列、肉鬆系列、味全豬肉酥系列、豬肉鬆系列、味全辣味肉醬、味全珍味肉醬、味全瓜仔肉、味全辣味肉醬、蔥油乾拌麵★味丹企業:美味小舖炸醬乾麵、台灣好味炸醬乾麵、味味麵海鮮湯麵、味味麵精燉肉燥★乖乖公司:五香乖乖、孔雀香酥脆(香魚口味)★布列德麵包:家鄉鮮蔥麵包★味王公司:辣味燻雞風味拌麵油包、咖哩牛肉、雞肉、豬肉調理包★江醫師魚舖子:海苔芝麻豬肉酥、香醇豬肉鬆★奇華公司:老婆餅、叉燒酥、皮蛋酥★桂冠公司:卡好蔥油派、卡好蔥油捲餅、魚子球、鮭魚球、銀絲卷★義美公司:義美純肉鬆、7-SELECT肉絲蛋炒飯★美芝城:蛋餅皮★明新食品:蝦米肉酥大餅、綠豆椪大餅★舊振南:涼糕、芝麻花生糖、如意糖★台灣山頭火公司:鹽味、醬油、味噌、辣味噌、豪華、特製、泡菜、蔬菜、叉燒、海鮮、胡麻拉麵★義豐蔥油派:蔥油派5片裝、10片裝★長房老元香:牛舌餅★華膳空廚:黑胡椒酥餅、蘿蔔酥餅、蒜頭酥★屏東縣東港區漁會:魚鬆、肉鬆★乾杯一風堂:拉麵用淋醬★義大飲食公司:蔥花麵包、鮮奶土司、墨西哥麵包表皮★家會香食品:可口蛋捲、可口上賓蛋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190

魏應充涉幕後操盤“黑心油”被羈押 飼料油對人或存致命危害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0/4029657.html

從檢方掌握的證據顯示,魏應充對旗下公司采購進口不法油品知情,並涉嫌毀滅證據。目前魏應充以“重要共犯”身份被臺灣檢方羈押禁見。
1

0月17日,頂新集團涉嫌采購“飼料油”混摻食用油終於有重大進展。據臺灣媒體消息,剛剛辭去味全、頂新制油、正義公司三家公司董事長職務的魏應充被臺灣檢方列為被告,從檢方掌握的證據顯示,魏應充對旗下公司采購進口不法油品知情,並涉嫌毀滅證據。目前魏應充以“重要共犯”身份被臺灣檢方羈押禁見。(更多獨家財經新聞,請加微信號cbn-yicai)

魏應充或知曉公司非法采購飼料油

彰化地檢署偵辦頂新制油公司涉嫌“以劣質進口動物飼料油制成食用豬油不法案”時,在提訊代董事長陳茂嘉等四名在押嫌犯後,案情取得重大突破,檢方從頂新員工意圖毀滅的資料中發現,魏應充對采購進口相關不法油品都有批閱、裁示或用印;根據涉案人員供述,頂新對不合格油品也照單全收,顯示魏應充早知進口的是“飼料油”等級。檢方指控魏就是“黑心油”的幕後操盤者。

臺灣檢方透露,在所有罪證齊全後才把魏應充與頂新屏東制油廠廠長曾啟明,以涉及違反“刑法”詐欺取財罪和“食安發”摻偽等罪嫌同列為被告,經連夜偵訊,魏應充在庭訊時失口否認犯行,並辯稱沒直接插手油品進口業務,所有油品都合法進口,經檢方提出大批罪證,仍以涉案情節重大、並有串供滅證之嫌,將兩人向彰化地院聲請羈押。聲押庭上,3名法官評議達成共識,認為魏應充、曾啟明涉嫌重大,且滅證事實明確,很快就做出“準押”裁定。

頂新制油公司產制不法油品案,在彰化地檢署積極偵辦下,已分別將代理董事長陳茂嘉、前總經理常梅峰、品管組長蔡俊勇、越南臺商楊振益等四人先行收押,加上魏應充和曾啟明共有六名重要嫌犯到案。

在檢方調查以及民眾抵制頂新集團的重壓下,臺灣頂新集團16日晚在臺北舉辦新聞發布會,會上魏應充宣布了三項措施,第一,頂新將全面退出臺灣的油品市場;第二,由尹衍梁出面成立食品安全革新委員會;第三,捐款30億元新臺幣成立食品安全基金,並由“臺灣食品相關部門”指定的社會人士組成基金委員會,重塑食品安全。

在這場發布會結束不久,彰化檢察機關就在16日晚傳喚了魏應充和頂新制油屏東廠廠長曾啟明。對於檢方訊問是否指示進口飼料油來混充食用油販售的事情,魏應充都一概否認,審訊持續到16日淩晨。檢方認為魏應充涉嫌重大,擔心其串供逃亡,將魏應充羈押。

飼料油潛在危害或致命 成本低於食用油50%

10月初,剛剛有旗下公司卷入臺灣地溝油事件的頂新集團,又被發現旗下制油公司涉嫌采購動物飼料油摻混到食用油中出售。由於動物飼料油價格遠低於食用油,不法商販不顧動物飼料油可能對人體產生的危害,鋌而走險將動物飼料油摻混入食用油。

飼料油就是動物飼料中所添加的油脂,主要混入飼料供牲畜食用,可提高牲畜食用的口感,達到增肉的目的。飼料油的原料是生產動物、植物油的副產物,以屠宰加工副產品為主,主要包括腸油、下腹肥膘、邊角肉等。食品專家董慶利告訴記者,一般來說,動物油的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於植物油,對人類健康的負面影響較大。我國在2005版食用動物油脂衛生國家標準中指出動物油脂一般指的是以獸醫衛生檢驗認可的生豬、牛、羊的板油、肉膘、網膜或附著於內臟器官的純脂肪組織,單一或多種混合煉制成的食用豬油、羊油、牛油。而動物飼料油應符合植物油料衛生標準中對農藥殘留、重金屬、黴菌毒素等限量的要求。

事實上,在我國,動物飼料油原料來源較為混亂,甚至有地溝油混入其中。山東曾破獲一起特大地溝油混制飼料油案件。雖然山東地溝油事件發生後,有關部門規定,禁止低品位動物油進入食品行業。相關專家指出,目前動物飼料油依舊面臨原料來源複雜,可溯性差,產品質量不穩定等問題,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因此,動物飼料油對動物尚存有一定安全風險,如果被人食用則安全風險更大。

在臺灣,豬油屬動物性油品,雖可用植物油取代,但不少食品下遊業者嫌植物油不夠香,不願改用植物油。業內人士指出,由於油脂提煉技術進步,廠商生產豬油時小比例混入飼料油,透過脫酸、脫色與脫臭,可達到檢測食用豬油的標準。用飼料油混入豬油的現象在臺灣存在,大陸食用油以植物油為主,動物油很少,將飼料油摻混入食用油的事件還未曾被發現過。

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朱毅對比了臺灣飼料用油與食用油標準發現,食用油有很多更詳盡、更為嚴格的標準,其中最主要的差別就是在原料的差別,食用油原料必須要有健康的沒有病的豬肉熬制,而且不能用某些器官諸如皮、尾部、骨頭等熬制,對熬制采用的豬肉部位來源有清晰的界定,飼料用油就沒有這麽嚴格的規定限制,此外,飼料用油對重金屬檢測也沒有標準。從危害角度來說,如果只是少量摻入,量就微乎其微,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危害,如果食用得過多會產生危害。雖然這個危害是潛在的,並且對身體的危害風險還是很低,但是政府以及消費者對於這個做法必須是零容忍的。

雖然一般而言動物飼料油對人體危害風險較低,但由於動物飼料油存在諸多潛在的危害,並且管控上相對食用油不夠嚴格,長期食用對人可能產生致命的危害。臨床毒物科專家顏宗海表示,飼料用油與食用豬油的檢驗與衛生標準不盡相同,食用豬油若混摻飼料用油,可能有微生物、黃麯毒素、赭麯毒素等危害,甚至可能有重金屬或其它未知毒素。尤其若受到黃麯毒素汙染,長期食用可能會傷肝、肝硬化,尤其B肝患者會有肝癌風險;若有重金屬鉛,可能對大腦及周邊神經產生神經毒性,甚至傷腎、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編輯:羅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476

頂新集團三陷“黑心油”事件 旗下多品牌在臺遭抵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0/4026974.html

隨著眾多消費者對頂新集團失去信心,在臺灣已經發起了一場抵制頂新集團的運動,頂新集團旗下味全、康師傅等多個品牌恐將遭受重大沖擊。

灣頂新集團三陷“黑心油”事件並未因為頂新集團控制人魏氏四兄弟之一魏應充的辭職而平息。隨著眾多消費者對頂新集團失去信心,在臺灣已經發起了一場抵制頂新集團的運動,頂新集團旗下味全、德克士、康師傅等多個品牌恐將遭受重大沖擊。不僅臺灣,目前內地、香港等地也對頂新集團相關產品進行封殺。

近日,中國臺灣檢方發現,頂新旗下的正義公司以飼料用油混充食用豬油。根據調查,正義公司向鑫好公司采購動物飼料油混摻入食用豬油,制成“維力清香油”、“維力香豬油”、“正義香豬油”、15公斤桶裝豬油等產品,銷往下遊烘焙廠商、攤商及連鎖店等。

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朱毅對比了臺灣飼料用油與食用油標準發現,食用油有很多更詳盡、更為嚴格的標準,其中最主要的差別就是在原料的差別,食用油原料必須要由健康的沒有病的豬肉熬制,而且不能用某些器官諸如皮、尾部、骨頭等熬制,對熬制采用的豬肉部位來源有清晰的界定,飼料用油就沒有這麽嚴格的規定限制,此外,飼料用油對重金屬檢測也沒有標準。從危害角度來說,如果只是少量摻入,量就微乎其微,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危害,如果食用過多會產生危害。雖然這個危害是潛在的,並且對身體的危害風險還是很低,但是政府以及消費者對於這個做法必須是零容忍的。

事件發生後,頂新集團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措施。此次“飼料油”事件主要涉事者頂新集團旗下正義公司在官網上發布公告稱,已經停止使用問題原料生產相關產品,並對相關豬油產品預防性下架及回收。魏應充也辭去了味全公司、頂新制油公司、正義公司董事長職務。魏應充還表示,關閉頂新制油、正義油廠,直到改善食安為止。諷刺的是,臺灣檢方表示,檢方早已責令涉事工廠關停,而並非頂新集團主動關閉。

頂新集團的一系列措施並未獲得民眾同情,相反已經引發了臺灣乃至大陸其他地區對頂新集團的抵制。要知道,短短一年內,頂新集團已經連續三次爆發黑心油事件。在上個月曝光的強冠香豬油風波時,公司旗下味全卷入其中,但因主動通報並提前下架相關產品而免罰。而在去年年底,大統長基食品公司被查出多款產品添加銅葉綠素、假冒純油,而大統長基的客戶名單中,頂新赫然在列。

飼料油事件發生後最先在臺灣發生大規模抵制頂新產品運動。臺灣最大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機構臺灣消基會呼籲消費者抵制頂新集團所有產品及服務,給業者最嚴厲的警告。消基會董事長張智剛表示,頂新在大統油風波後,又在餿水油及這次的飼料油中淪陷,已經連續3次都榜上有名,毫無自省能力。

隨後,臺灣地區多次爆發罕見的集體抵制頂新集團相關產品的行動。目前,包括多地政府部門、政界人士及社會團體皆參與其中,對頂新集團旗下所有產品進行抵制。例如,10月10日,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林奕華發布聲明稱,鑒於頂新集團及味全公司屢發食品安全重大違法事件,自10月13日起,臺北市小學全面暫停供應味全乳品,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所屬學校、社教機構及學校合作社,均暫停販賣頂新、味全所有產品。

香港特區政府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日前表示,中心經風險評估後,已禁止臺灣生產的所有動物源性食油進口和在香港出售,持有相關產品的商戶應立即停用和停售。從8日至今,特區政府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已經封存自臺灣進口的動物源性食油共約200噸。

國家質檢總局11日也發布通知表示,2013年以來,大陸方面未從臺灣進口過食用豬油脂,質檢總局已暫停臺灣“正義公司”其他食用油進口。而在昨日,廈門海關也把一批貨物退運回臺灣。記者了解到,這批被退運的涉事企業產品總共有13個貨櫃,19750箱,一共重達256噸,全部是來自臺灣味全公司的飲料和醬油等產品。

頂新集團餐飲事業群開發本部副總經理谷尚武表示,據他所知,大陸地區所采用的油脂原料並不是來自臺灣,由於臺灣德克士涉嫌使用正義飼料油而給大陸門店帶來的沖擊尚不清楚。

頂新集團官網顯示,頂新集團旗下有德克士、味全、全家、康師傅等眾多公眾耳熟能詳的品牌,雖然出問題的主要是食用油企業,但在兄弟企業跟著遭殃也給食品企業特別是大型食品集團敲了一記警鐘。朱毅告訴記者:“雖然大陸海關退回的頂新集團產品並不是涉油產品,但是這些產品都是頂新集團下屬公司生產或者監制的,因此這種做法也是為了將食品安全風險降到最低。” 

 

相關報道

食品專家批頂新溯源管理落空

朱毅指出,本來臺灣是最早實施溯源制度的地區之一,食品溯源系統相對比較完整,屢出問題背後是溯源信息存在造假或者監管不嚴。


(編輯:李燕華)


各機關堅持不給立委資料 遭法務部打臉 《個資法》竟淪為黑心廠商保護傘?

2014-11-03  TWM
 

 

在食安風暴中,相關單位屢次拒絕提供資料給立委,但法務部認為,《個資法》並不適用於公司法人。在法務部發表意見後,未來衛福部、農委會恐不宜再阻礙立委調閱資料。

撰文‧何欣潔

接連幾次食安風暴後,台灣社會驚覺食品源頭追溯、海關稽查漏洞百出,亟須「補破網」的當下,政府竟又以《個人資料保護法》、《關稅法》為由,拒絕立委索取可疑廠商的相關資料,讓追查黑心廠商工作難上加難。

立委林淑芬調查黑心食品時,便曾經這樣被「卡住」。二○一三年底,富味鄉油品混摻棉籽油案中,農委會便以「個資保密問題」為由,拒絕提供資料;一四年十月的頂新工業用油、越南大幸福油品案中,衛福部食藥署也同樣搬出《個資法》,拒絕提供進口可疑油品貨號、清單。

對此,法務部在十月六日向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提出專案報告,對於農委會、食藥署的作法,顯有不同意見。

法務部認為,《個資法》規範僅保護個人,並不包含公司法人,只要將「進口人之個人資料」遮掩即可;立委索取相關資料,乃是「為落實民意機關之監督…符合為增進公共利益,並無違反《個資法》。」成立調閱委員會 門檻過高除了《個資法》之外,在頂新案中備受矚目的海關資訊揭露問題,關務署一貫的說法都是,「請立法院成立調閱委員會並經院會同意才能提供資料」。根據《關稅法》第十二條規定,海關人員對於進出口廠商資料負有保密義務,但若是「依法得向海關要求提供報關資料之機關」,便有權索取相關資料。法務部認為,立院委員會以決議方式,要求提供統計資料,而不洩漏納稅義務人、貨物輸出人之姓名或名稱,便不違反《關稅法》。

關務署在《今周刊》詢問也強調,可以提供資料給立法院調閱委員會;但若是個別委員索取資料,仍須依法拒絕。此一說法乍聽之下合理,實際上卻困難重重。

一四年九月,民進黨團一度要求立法院成立院級食安調閱委員會,國民黨團卻堅持須等朝野協商,故遲未成立;如此一來,在野黨立委於十月初追查頂新案時,便再度陷入困境中。未來《關稅法》該如何在廠商資料保護、食品安全稽查與海關保密義務之間取得平衡,還需須相關單位盡快研議,取得共識。

儘管《關稅法》部分還待討論,但《個資法》顯然就清楚多了。嫺熟政府法務的律師指出,《個資法》主管機關是法務部,相關行政單位應尊重法務部解釋,恐不宜再以此為由,拒絕提供相關廠商資料。

3大黑心油 追真相受阻——近1年官員拒絕提供資料的理由2014/10 越南大幸福油品案關務署:請立法院成立調閱委員會並經院會同意才能提供資料。

2014/10 頂新進口工業用油案食藥署:基於《個人資料保護法》與《關稅法》,不得提供。

2013/11 富味鄉進口棉籽油案農委會:個資保密問題不能提供。

關務署:請立法院成立調閱委員會並經院會同意才能提供資料。

整理:何欣潔


康師傅控股(322)業績點評:受黑心油事件影響,盈利遜預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28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24 15:33 編輯

康師傅控股(322)業績點評:受黑心油事件影響,盈利遜預期
作者:羅藝鑫

受到疲軟的宏觀經濟影響,康師傅2014年度盈利較市場預期低8%。我們看淡康師傅的短期財務表現,因為收入增長可能尚未觸底。此外,原材料價格下跌的利好將被用作產品組合升級的投資及向分銷商的賠償局部抵銷。我們認為短期估值昂貴。

2014年度業績回顧。2014年度康師傅收入同比下跌6.4%至102億美元,較市場預期少2%,其中第4季跌16%,跌幅較第3季的13%擴大,主要由於方便面業務受到去年10月黑心油事件影響。毛利率擴張0.2個百分點至30.5%,因受益原材料價格下跌及生產工藝的改善。不過2014年下半年利潤率收窄的幅度擴大(第4季跌1.7個百分點)。凈利潤率擴大0.2個百分點至3.9%,與毛利率的升幅一致,因為銷售、一般及行政費用上節省的成本被整合百事可樂的費用及財務費用增加抵銷。總括而言,凈利潤跌2%至4億美元,較市場預期少8%。公司宣派紅利2億美元,分紅比為50%。

管理層指引。康師傅於今年1月1日新上任的行政總裁韋俊賢先生在業績發布會上與媒體及分析員分享他對行業及公司的看法及提供相關指引:1)管理層預期康師傅今年市場份額應可保持穩定,預期收入有低單位數百分比的增長;2)雖然宏觀經濟環境不利及盈利遜預期,但公司繼續推動產品組合的升級以實現長遠可持續增長。管理層更著重投資生命周期較長的產品,而不是只在短時間受歡迎的產品;3)康師傅2015年資本開支預算介乎6至7億美元(2014年為15億美元);4)公司將繼續在非專長領域或品牌方面尋求合作或並購機會,像與百事可樂在果汁、星巴克在咖啡方面的合作;5)至今百事可樂已為康師傅帶來良好的協同效益,來年康師傅將加強與百事可樂的整合,這可能會增加整合成本及裁員。

我們的看法。我們看淡康師傅的短期財務表現,因為預期收入增長尚未觸底。此外,原材料價格下跌的利好將被用作產品組合升級的投資及向分銷商的賠償局部抵銷。長遠來看,康師傅可利用在方便面及飲品市場上的領導地位改善產品質量及管理效率以實現1.5倍GDP的年均增長速度。

估值。按彭博資訊上的市場盈利預測計算,康師傅未來12個月市盈率為22.6倍,較過往平均的26.8倍折讓15%,但較同業的16.5倍溢價。康師傅股價過去一個月跑輸國企指數8%,在一個月內跑輸國企指數5%。我們預期康師傅股價短期表現可能持續疲軟。








來源:工銀國際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黑心建商林明輝還有多少未爆彈? 停業換名再開公司 還經營過度假村

2016-02-22  TWM

台南震災受害最慘的維冠金龍大樓,由建商林明輝所建,他慣以「一案建商」方式,不斷更改公司名稱、轉移陣地推案,他還有多少未爆彈?

二月六日小年夜凌晨三時五十七分,南台灣發生芮氏規模六.四強震,台南市永康區維冠金龍大樓應聲倒塌,造成住戶一一四人不幸罹難。投資興建房屋的維冠建設負責人林明輝,疑似建築偷工減料,已被檢調以涉嫌業務過失致死收押;但上百個破碎家庭,卻難以重圓。

成為眾矢之的的建商林明輝,兩度改名為林家禧、林青庠,近年則化名林玄道。一九八三年就跨入建築業的他,至今尚未有代表作,但綜觀三十幾年的推案史,倒是將「不肖建商」的慣用手法發揮得淋漓盡致,最典型的作法,就是在一九九九年將一手創辦的維冠建設停業,其後以「一案建商」方式,不斷新設公司、轉移陣地推案。

模仿外觀起家

沒建築師執照 也敢推案

熟悉建築產業生態的建商大老表示,慣用「一案建商」推案的同業,最大目的在於將「後續責任終止於交屋」,「如果對自己的建案有信心、想要永續經營,為何要不斷換名字?」台南建築業者透露,一九五二年出生的林明輝,家境相當貧窮,初中畢業後就先到機械工廠打工賺錢,後來考上台南高工建築科夜間部,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完成學業。

「他雖然學歷不高,但模仿功力一流,講好聽一點,是觀摩學習;事實上是,只要看到外觀不錯的建築物,就會想辦法拷貝在未來要推的建案上,卻忽略最重要的施工品質。」一位認識林明輝多年的台南建商透露。

林明輝之所以踏入建築業,源於讀高中時白天在楊耀震建築師事務所當助理,由於經歷過一波房地產業多頭,讓他對房地產業產生濃厚興趣,因此出社會後,雖然未取得建築師執照,還是先成立藝峰造形設計公司,累積推案實力;之後才籌組維冠建設,在永康區推案。

跨足觀光業

以小搏大 多次財務危機

林明輝創業前十年,因為在永康區推案獲利頗豐,讓他的野心越來越大,旗下事業體含括建設、營造、保全、育樂、餐飲及文教基金會,甚至還想將維冠建設股票上市,從資本市場募集資金。

不為人知的是,九二年左右,林明輝從房地產業跨足到觀光業,在曾文水庫旁買地興建別墅、度假村,發展起休閒產業。

在台南市楠西區占地十甲,當地頗具知名度的老牌休閒農場「龍之嶺度假村」,就是由林明輝興建,當年曾因設有小木屋、三百六十度滑水道、露營烤肉區、KTV俱樂部、觀光果園等名噪一時;不過,經營不到五年即財務吃緊,導致營運不善,在二○○二年轉讓給尊龍客運前老闆徐明鉅經營。

行事作風大膽的林明輝,習慣操作財務槓桿以小搏大推案,九五年他被當時維冠總經理曾錦祥夫婦綁架勒贖,即是因為以空頭支票調借一千四百萬元投資馬來西亞,引發財務糾紛所致。

手法惡名昭彰

改名字兩次 還蓋爛尾樓

當年獲救後,林明輝曾說只能「自認倒楣」,還說「維冠建設已被曾錦祥搞得天翻地覆,只好結束營業」;但事後檢調查明,整起綁架案的案外案,是林明輝詐欺在先,他也因此被判刑十個月。此外,當年一名綁架案嫌犯在偵訊後被發現全身是傷,經事後調查,竟發現原來是被林明輝毆傷,林也因此被判拘役四十天。

在台南建築業,林明輝可用「惡名昭彰」形容,同業多半對他近而遠之,因此每個建案幕後的股東成員都不相同。

為了找機會繼續在建築業捲土重來,林明輝不但連名字都換了兩次,還在最近三年內,陸續成立天順建設、大豐開發機構,在柳營區、永康區推案,其中不乏蓋一半即停工的爛尾樓,顯見其財務狀況相當不穩定,對消費者權益毫無保障。

但根據台南市政府清查,林明輝在台北與台南,名下還有高達三十筆土地,為了防止其脫產,已遭強制扣押。然而,維冠金龍大樓倒塌的事證,凸顯台灣建築法規對黑心建商的約束力太過薄弱,一旦過了十五年保固期,即無法律效力;經過此次震撼全國的震災之後,勢必有重新檢討的必要,才能讓不肖建商的手法無所遁形。

林明輝

出生:1952年

現職:大道機構執行長

經歷:維冠建設董事長

學歷:台南高工建築科

家庭:已婚

撰文 / 梁任瑋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