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搶占區塊鏈機遇,廣東金融高新區突圍應用場景難題

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內,廣東金融高新區相關人士多次到北上廣深等區塊鏈項目的聚集地進行考察,並決定將“區塊鏈+”金融科技產業作為該區下一個十年的發展重點。

5月17日,在廣東金融高新區“區塊鏈+”金融科技產業啟動發布會上傳來消息,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將通過出臺扶持政策、搭建服務平臺、打造產業集聚地、設立產業發展基金,以及推動多項技術成果轉化和應用等五大舉措,將廣東金融高新區打造成為“區塊鏈+”金融科技創新與應用高地。

南海區委副書記、區長顧耀輝在會上講話

廣東金融高新區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是廣東金融強省戰略七大基礎性平臺之首。經過十年的積累,廣東金融高新區看到了區塊鏈帶來的巨大發展契機,南海區區長顧耀輝表示,圍繞商用、民用和政務領域的重大需求,廣東金融高新區將推動區塊鏈理論技術與應用場景的有效結合,爭取形成一批可複制推廣的應用模板。

南海有區塊鏈最缺乏的應用場景

在業內人士看來,區塊鏈目前技術本身並沒有問題,但最大的困難就在於應用場景。天使投資人朱嘯虎在談到區塊鏈的時候也表示:“區塊鏈最大的問題是目前看到一個必須使用這個技術的場景,而且整個鏈圈好像都對應用場景諱莫如深。”

而作為一個已經發展了十年的“金融後臺基地”和“產業金融中心”,南海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喬吉飛認為,廣東金融高新區擁有區塊鏈產業最為難得的場景應用。

據介紹,南海區擁有38個專業市場、2個國家級產業集群升級示範區、4個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5個省級產業集群示範區,形成了多個上下遊企業聚集、產業鏈條完善、知名企業眾多的產業集群,有色金屬、機械裝備、紡織服裝、小五金、建築陶瓷等產業在國內占據重要地位。

此外,廣東金融高新區在堅持“金融後臺基地”與“產業金融中心”雙定位發展戰略下,已經成為國內規模最大、功能最為完整的金融後臺產業園區,目前核心區已吸引387家金融機構及知名企業落戶,項目涵蓋銀行、保險、證券、服務外包、私募創投、融資租賃、互聯網金融等高端服務業態,資產管理規模約7100億元,匯集了5萬名金融及相關領域白領人才就業創業。

其實早在去年,廣東金融高新區已經在探索“區塊鏈+”金融科技產業的應用場景。

“南海區大量的中小企業成為了供應鏈金融最好的應用場景。”華南供應鏈金融CEO莊喆介紹道,作為一家由京東金融投資的進駐廣東金融高新區的區塊鏈企業,華南供應鏈金融致力於構建多方共贏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旨在通過解決貿易背景真實性問題,中小企業信用評價問題,貸後動態監控管理問題,以及信貸業務流程效率問題,降低企業與金融機構、信貸機構間的信息不對稱,促進中小微企業的信用體系建設及產融結合。

南海區大瀝鎮鎮長黃偉明非常看好“區塊鏈+”金融科技。大瀝鎮擁有38個專業市場,大量中小企業亟需通過一個新型的專業平臺實現產業的融合升級,而區塊鏈恰恰迎合了他們的發展需求。

目前,大瀝鎮打造的大瀝全球采購中心區塊鏈應用項目,通過提供采購供應鏈專業平臺服務,提升企業采購供應鏈管理水平,節省企業采購管理成本,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同時,運用區塊鏈技術的價值轉移和強信用機制,從垂直行業夥伴圈供應鏈金融入手,提供可靠可信的小微企業融資金融風險管控手段,解決小微企業因信用缺失和缺少融資抵押物帶來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促進本地制造業的轉型和發展。

黃偉明介紹道,大瀝全球采購交易中心計劃在未來24個月內發展1萬家企業進入管理系統,包括鎮內和鎮外的企業。

政策很優惠

為了將廣東金融高新區打造成為“區塊鏈+”金融科技創新與應用高地,南海區政府推出眾多舉措。

南海區副區長喬吉飛介紹道,南海區將推出十項措施,對經認定的新設立或新遷入的“區塊鏈+”金融科技企業或相關機構予以扶持。

“對經認定的新設立或新遷入的‘區塊鏈+’金融科技企業或相關機構一次性給予30萬元落戶獎勵。”喬吉飛介紹,除了一次性的落戶獎勵外,對實繳註冊資本200萬元以上的,按實繳註冊資本的10%自註冊之日起3年內給予註資獎勵,每家企業或機構累計最高註資獎勵100萬元。

此外,南海區還將投入不少於3000萬元對佛山民間金融街及周邊環境進行升級改造,將其打造成為“區塊鏈+”金融科技產業集聚基地。首批8個“區塊鏈+”項目也正式簽約進駐佛山民間金融街內的“區塊鏈+”金融科技產業孵化中心。

廣東金融高新區“區塊鏈+”金融科技產業集聚基地及孵化中心正式啟動

同時,南海區還發布了規模4億元的南海區創新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二期,將重點持區塊鏈產業領域。

“從全國的角度來看,南海區對區塊鏈的扶持政策可謂是相當優惠的。”蟻米控股負責人張錦喜對記者表示,蟻米控股擬在金融高新區註冊成立獨立法人公司,負責管理和運營孵化中心,設立募集規模人民幣2億元以上的區塊鏈應用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首批8個項目正式簽約進駐孵化中心

喬吉飛說,“區塊鏈+”金融科技產業對南海區正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將有效助力強化金融、科技、產業融合創新等發展高品質金融產業,促使金融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助力南海區打造國家級金融創新平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72

成都高新區設立百億投資基金,打造中國獨角獸新搖籃

獨角獸企業成為當前投資界關註的焦點,為了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一些地方紛紛出臺扶持政策以及爭奪獨角獸企業。

5月18日,在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期間,成都高新區發布獨角獸梯度培育計劃,宣布將設立百億獨角獸投資基金,建立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打造中國獨角獸新搖籃,高質量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成都高新區獨角獸股權投資基金由國有資本聯合社會資本共同出資成立,總規模達100億元人民幣,由成都高新區新經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負責運營,將聚焦擁有創新技術、創新商業模式、高成長潛力的企業,全力培育獨角獸,通過投資融資、產業培育、資本整合,推動產業集聚和轉型升級。

高新區科技與新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成都高新區獨角獸股權投資基金將按照企業融資金額3%-9%的比例對企業進行投資,其中投資金額的1/3份額所購股權1-2年內按“投資額+8%收益”由企業核心團隊回購,幫助企業團隊鎖定股份。

為進一步幫助企業團隊獲得資金支持和穩定信貸,成都高新區還將設立“獨角獸培育貸”“獨角獸周轉金”;設立政府政策性風險資金池,銀行放大10倍授信,給予單戶企業最高貸款金額5000萬元信貸支持;聯合小貸公司為“獨角獸培育貸”支持的企業提供資金周轉服務,幫助企業穩定獲得銀行信貸資金。

“資本是激發創新活力、培育壯大獨角獸企業的重要推手。”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高新區以政府引導基金為重點積極構建股權融資產品鏈,已形成涵蓋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私募股權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等在內的股權投資服務體系,參與設立四川省創新創業股權投資基金等15支產業引導基金,發行全國首單銀行間市場“雙創債”,聚集各類股權投資機構521家,註冊資本規模逾千億元。“成都高新區將通過政策引導,促進投資機構對新經濟項目實施投資,通過金融活水培育、扶持獨角獸企業發展。”

當前,國家高新區已成為獨角獸企業成長的沃土。2017年,全國76.2%的獨角獸企業分布在國家高新區。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都高新區新經濟呈現強勁增長活力,湧現出新潮傳媒、新網銀行、鼎橋通信、藍光英諾、極米科技、醫雲科技等一大批獨角獸和潛在獨角獸企業。成都市公布的31家潛在獨角獸企業中,30家成都高新區企業躋身榜單。在成都市2018年度新經濟百家重點培育企業中,成都高新區企業有69家。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培育3家以上獨角獸企業;未來3年內培育種子企業1000家、瞪羚企業100家、獨角獸企業10家、行業龍頭企業3家;此外,還將建立獨角獸企業後備體系,打造中國獨角獸新搖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77

成都高新區設立百億獨角獸投資基金,建立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5月18日,成都高新區發布獨角獸梯度培育計劃:成都高新區將設立百億獨角獸投資基金,建立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打造中國獨角獸新搖籃,高質量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培育3家以上獨角獸企業;未來3年內培育種子企業1000家、瞪羚企業100家、獨角獸企業10家、行業龍頭企業3家;此外,還將建立獨角獸企業後備體系,打造中國獨角獸新搖籃。

設立百億獨角獸投資基金

成都高新區獨角獸股權投資基金由國有資本聯合社會資本共同出資成立,總規模達100億元,由成都高新區新經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負責運營,將聚焦擁有創新技術、創新商業模式、高成長潛力的企業,全力培育獨角獸,通過投資融資、產業培育、資本整合,推動產業集聚和轉型升級。

成都高新區科技與新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成都高新區獨角獸股權投資基金將按照企業融資金額3%~9%的比例對企業進行投資,其中投資金額的1/3份額所購股權1~2年內按“投資額+8%收益”由企業核心團隊回購,幫助企業團隊鎖定股份。

為進一步幫助企業團隊獲得資金支持和穩定信貸,成都高新區還將設立“獨角獸培育貸”“獨角獸周轉金”。設立政府政策性風險資金池,銀行放大10倍授信,給予單戶企業最高貸款金額5000萬元信貸支持;聯合小貸公司為“獨角獸培育貸”支持的企業提供資金周轉服務,幫助企業穩定獲得銀行信貸資金。

“資本是激發創新活力、培育壯大獨角獸企業的重要推手。”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高新區以政府引導基金為重點積極構建股權融資產品鏈,已形成涵蓋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私募股權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等在內的股權投資服務體系,參與設立四川省創新創業股權投資基金等15只產業引導基金,發行全國首單銀行間市場“雙創債”,聚集各類股權投資機構521家,註冊資本規模逾千億元。“成都高新區將通過政策引導,促進投資機構對新經濟項目實施投資,通過金融活水培育、扶持獨角獸企業發展。”

為了進一步加快培育壯大獨角獸企業,成都高新區將重點構建由種子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行業龍頭企業構成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四類企業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會呈現不同的階段性特點。”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說,根據企業不同發展階段需求制訂有針對性的培育措施,從企業認定和政策扶持、金融支撐、人才賦能、專業服務等方面著力,精準施策,真正破解企業發展難題。

國家高新區成獨角獸主陣地

國家高新區作為創新資源聚集地和創新主戰場,已成為獨角獸企業的主要聚集區。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共有164家獨角獸企業,總估值超過6284億美元。其中,125家分布在國家高新區,占比高達76.2%。

《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顯示,目前大量獨角獸企業尚處於創業階段(近1/3獨角獸企業成立於2014年之後),需要必要的政策環境支持,而國家高新區內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和豐富的創新創業資源,為獨角獸企業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成長支撐。

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都高新區不斷優化技術、人才、資本、信息等創新要素供給能力,為獨角獸企業發展提供了土壤。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成都高新區構建了由專業園區、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專業樓宇、專業公司等構成的孵化網絡體系,孵化載體總面積達430萬平方米。打造西南首家高新技術服務超市,完善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知識產權保護服務體系。各類人才總量超48.2萬人,柔性引進諾貝爾獎獲得者6名,吸引創新創業人才創辦企業1687家。

今年3月,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發布《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成都高新區企業新潮傳媒入選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在此前不久,創業家雜誌發布《2018年中國獨角獸100強》名單,成都高新區企業醫雲科技、極米科技上榜,被評為最有可能快速登陸A股的100強公司。此外,極米科技還作為唯一一家無屏電視/智能投影品牌,入選國內權威創業機構發布的“中國硬獨角獸TOP100”榜單。

成都高新區已成為成都新經濟發展最具活力和潛力的核心區域。在成都對外公布的2018年度新經濟百家重點培育企業名單中,成都高新區69家企業入選。而在去年成都市公布的31家潛在獨角獸企業中,30家成都高新區企業躋身榜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509

借力廣佛同城,佛山高新區打造廣佛副中心

在廣州佛山同城化的不斷推進下,到2020年,廣佛區域將建設成為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區和全國同城化發展示範區。作為廣佛同城版圖上的重要板塊之一,佛山高新區將打造高品質產城人融合的廣佛副中心。

8月2日-3日,2018第二屆專家調研佛山高新區活動在獅山鎮舉辦。專家表示,打造廣佛副中心需要以“人”為中心,整合佛山高新區的交通樞紐、創新資源、產業社區、人居環境等諸多要素,在提升本身實力的同時增強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倚仗雄厚的制造業基礎

畢業於臺灣東海大學的王心恕今年4月帶著整個創業團隊入駐了東軟華南IT創業園,他的快思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是智能動態規劃排程系統,也就是利用算法為制造業工廠提供準確的生產管理,以提高效率。

王心恕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選擇落戶在這里,除了有免費辦公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以外,更重要的是佛山高新區制造業發達,企業多,市場廣闊。

“尤其是民營企業多、中小企業多,都是我們的目標客戶,而臺灣這塊的市場已經飽和了。我們針對這里中小企業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的情況,做了調適,而且考慮他們的承受力,系統以出租為主。”王心恕說。

被王心恕最看重的制造業基礎同時也為佛山高新區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撐。以佛山高新區的核心園區獅山鎮為例:2017年,獅山鎮位列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第二,也是廣東省首個“千億大鎮”。全鎮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0億元,同比增長8.8%;工業總產值3678億元,同比增長9.5%;稅收總收入163.8億元,同比增長18.7%。

獅山鎮內擁有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家電、光電、有色金屬、生命健康等主導產業,集聚了一汽-大眾等世界500強投資企業16家、上市及新三板掛牌企業20家、南海區首批制造業全國隱形冠軍企業2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30多家。

另一方面,獅山本身地處廣佛經濟圈的核心地帶,這也讓其打造廣佛副中心更有底氣。獅山鎮內的佛山西站是珠三角西南地區最重要的鐵路客運樞紐,也是廣佛都市圈面向西南地區輻射的重要節點。佛山西站的開通,使得廣州市中心與獅山基本實現了半小時經濟圈。

對此,中山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李立勛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廣佛副中心作為一個區域結構的概念,是相對於中心而言的,那麽這個“副”中心到底是綜合性的還是功能性的需要予以明確,此外,既然仍是“中心”,就不能光是自己強,要能夠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

借力廣佛同城的深層次發展

2017年9月,廣州和佛山兩市聯合印發的《廣佛同城化“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十三五”時期,要緊緊圍繞將廣佛區域建設成為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區和全國同城化發展示範區等重大目標,提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同城化水平,做好同城化各項工作。

《規劃》認為,“十三五”時期是廣佛同城化發展創新突破的關鍵時期,廣佛同城化已經進入深度融合轉型階段,呈現以交通網絡化為基礎,市場一體化為核心,產業錯位發展為突破,科技創新為動力,公共政策對接為保障,促進經濟要素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的新特征。

這被視為廣佛同城化進入“深水區”。根據《規劃》,到2020年,兩市基礎設施對接成網,其中,廣佛間將有9條地鐵銜接通道,兩地徹底連成一片。

可以預見的是,廣佛同城的重心也將沿著軌道交通由東向西移動,逐漸從廣佛交界地區向腹地擴展。

李立勛認為,同城並非合並,而是企業能在兩個城市內以最優方案組織生產鏈,老百姓也能夠在這個空間內有高品質的生活,生態環保能夠聯防聯治,即兩地的產業、科技、人才等能夠實現便捷流動和和優化配置。

仍以佛山高新區核心區獅山鎮為例。據統計,該鎮常住人口約81萬人,其中非戶籍常住約52萬人,也就是說,“新獅山人”遠多於本地戶籍人口。

另一項統計顯示,在獅山鎮81萬常住人口中,有超過40萬的產業工人。這意味著,若要保持產業競爭力,就必須想辦法讓他們留在此地安居樂業。

事實上,“產城人融合的廣佛副中心”戰略定位的提出,也正是考慮到這一點。佛高區管委會主任劉濤根當天表示,將大力完善教育、衛生等配套,改善人居環境,適度建設城市綜合體,建設一批高端居住小區、人才公寓和產業配套生活區,使工作、居住、休閑、交通、教育、醫療等有機銜接、便利快捷。

李立勛表示,高新區原本是產業區的概念,是促進產業發展的空間政策工具,利用土地、政策扶持等成本優勢來吸引、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如今,高新區雖然繼續承擔著產業發展的重任,但更重要的是轉向生產、生活、生態相融合的城市概念,強調營商環境和生活環境,要有城市的多功能,要能滿足家庭日益改善的甚至是享受的需求。

“為了建成宜居宜業的廣佛副中心,佛山高新區就要充分研究技術型藍領工人這個最主要的群體對生活的需求,並創造條件吸引、承載、凝聚他們。”李立勛說。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胥會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931

蘇州高新區前「地王」閒置7年成為菜地

1 : GS(14)@2012-07-30 14:53:23

http://photos.caixin.com/2012-06-28/100404986_1.html
江蘇蘇州高新區地塊「蘇地2005-B-62」從2006年出讓起閒置了將近7年,至今已淪為菜地。其間,這塊身價不菲的土地多次變更規劃,而且由於使用權所屬不明,身份成謎。據媒體報導,該地塊當前總價值很可能已經超過1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5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