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馮鑫最新演講:暴風體育要用100天超越騰訊和樂視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16/160878.shtml

馮鑫最新演講:暴風體育要用100天超越騰訊和樂視
i黑馬 i黑馬

馮鑫最新演講:暴風體育要用100天超越騰訊和樂視

2017小目標:互聯網體育第一平臺

 i黑馬訊 暴風集團CEO馮鑫近期在媒體訓練營上發表演講,他表示,其個人去年最大的精力投入到體育公司,並稱暴風體育要做(或嘗試做)體育領域的今日頭條。

馮鑫認為今日頭條達到了“驚人”的成績。在仔細研究頭條之後,他在做體育公司的時候,深度借鑒了頭條的做法,並堅信“垂直領域存在著(做成)頭條的機會”。

此外,馮鑫也直言不諱,認為騰訊、樂視兩家企業在體育平臺里雖具有時間(成立早)、人數和資金優勢,但並非不可戰勝。他直言,下一階段(接下來100天時間)暴風體育有望通過正盛的增長勢頭,超過前兩者,成為互聯網體育第一平臺。

究竟未來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以下為馮鑫演講內容(經i黑馬編輯):

現在流行說小目標,首先定一個小目標,讓牽掛自己的事少一件,讓自己爽的事多一件,我覺得能做到“多一件、少一件”(就)已經很幸福了,希望2017年我們能完成這個目標。

“中國有1000萬個VR用戶”

這也是我第二次來這里演講,第一次是2015年1月份的時候,當時暴風還沒有上市,我講的主題是暴風魔鏡,其實那個時候魔鏡我已經幹了半年多。2016年VR經歷了很神奇的變化。我們最開始做VR的時候,還要跟大家解釋什麽叫VR。到2015年底、2016年上半年的時候,整個社會都在講VR了。

同時,我遇到的所有的投資公司,好像都投了一兩個跟VR相關的公司。媒體圈的朋友,過去一年都寫過不止一篇關於VR的稿子。那時候的VR,不僅傳統的互聯網和中國美元基金捧,中國的A股也捧,政府也捧,好像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在捧這個事,而且捧得很高。到了2016後半年,大家突然開始一起踩了。

817550144235314366

2016年全年,我們自己幹了200-300萬臺(暴風魔鏡),從去年10月份到現在每個月出貨30萬臺。華強北去年猛,為中國貢獻了1000萬個VR用戶,這個數字很驚人。比2015年有了十倍增速。

我猜測中國體驗過VR的已經接近2000萬人了,這個數字有可能占到全世界的50%甚至70%,在全世界我們肯定是領先的。魔鏡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做了六代產品,最近發布了一個相對被所謂IT和極客人士能理解的matrix一體機,你得讓這些人理解,否則都說你沒有技術含量。

“暴風體育學的是今日頭條”

2015年公司上市以後,去年我又找了一件事情做——體育。

一開始做體育的時候,我就在想,是否要學習今日頭條(以下簡稱頭條)。我覺得頭條絕對是每一個做內容的人的好的學習榜樣。我聽到關於它的很多驚人的數據,一開始我是不信的,後來還專門去問過頭條的老板,(他們的數據確實)很誇張。拿視頻來講,通常人均一天是6-8個,而一年前頭條的人均視頻是25-30個。據我了解,頭條視頻的時長已經超過了優酷、愛奇藝。

而且,頭條APP的人均打開次數,好像也是20-30次。我估計微信一天能貢獻50次左右,頭條能貢獻20次,第三名在哪里?(其他)沒有應用會超過10次。

傳統互聯網所有的資訊都是陳列和板塊的方式,放在手機上突然不靈了,直到最後頭條用一種非常簡單野蠻的方式沖進來。頭條核心武器是千人千面,沒完沒了。

79549102711062515

尤其是沒完沒了,現在已經成了“傳染病”。我是很少用APP的,但是我發現所有的APP幾乎都一模一樣,就是在頭半屏把自己應盡的任務做完之後,下面就是這種沒完沒了。

頭條為什麽會(每天)人均打開20多次,會消耗那麽多次數和文件數?我覺得,有個詞叫每時每刻,這個詞不一定準確,但是我最大的感受。你可能有時間打開頭條,動一下手,你就會得到完全不一樣的東西。這是過去大家做內容非常難以下決心的事,但是頭條真的這麽做的,你每次見它的時候,宛如初見。

如果大家細心觀察一下,你每動一次,它基本上會有1-2個(內容)命中你,而且它命中的很大原因,實際上是因為你剛剛點了(類似的內容)。在瞬間場景的關聯度上,它做的非常好。

頭條是一個大而全的東西,涵蓋了各種資訊的內容,那它適不適合垂直領域(垂直領域能否做頭條)?這是我做體育首先思考的問題。

暴風體育去年6、7月份成立,9月28日上了第一版,我們努力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我們要做整個看體育比賽(應用)里最高清、最流暢的一個。這是我們過去擅長的;

第二件事,我們要把看比賽這件事情變成玩比賽,一邊看一邊能拿瓶子把裁判拿出來“打一頓”。我們做了很多娛樂手段進去,而一定不是簡單地看比賽。

811260940788482365

第三件事,首頁要像今日頭條。我們大概做了100天的時間,在獵豹的排行榜上,我們沖到了第六名。

如果再看中國體育的平臺,其實看完以後,就是騰訊、樂視、暴風,我們是排到第三名。這個成績非常嚇人,遠超我們自己的想象,因為從產品正式上線到現在,我們只幹了三個月,而且也沒有花巨額的推廣費用。

我覺得一定要跪拜並努力學習今日頭條,你會發現你好像從手里拿著一個步槍,突然(變成)拿了一個核彈,突然擁有了一個威力不只是十倍可能是百倍的武器,這是我們的一個結果。

92878250157228651

2017小目標:互聯網體育第一平臺

這兒有一個數據,暴風體育APP從上線之後的留存是47%,我們當時都不相信,因為比如像暴風這種很老的、很成熟的APP,大概(也只是)在50%留存,而且是因為你有了非常成熟的應用和品牌,才達到這樣的結果。

我們其實主要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在我們做的時候,我們查了所有的新浪體育、騰訊體育,它每天更新資訊的量級,最高是400,平均是100、150左右。我們說一旦開始用頭條的方式做,發現根本滿足不了,我們大概做到兩三個月的時候,每天更新量會到一萬條,這是(想)做頭條的一個基本代價。

這里面真正難的實際上是要高手做算法全智,就跟調機器算法一樣,機器還是中心,但是你需要人去調。在這里面,尤其到垂直領域,我們覺得機器更重要了,在綜合領域的時候,可能機器的比重是99.9%,只有0.01%是給那些高級的架構師的,但是在垂直領域,至少在體育這個領域,我們發現,我們要留守5%到10%的空間。這至關重要,它實際上是幾倍的效應。所以第二件事情我們是在這上面做了嘗試。

第三件事(目前)還沒做。我覺得一旦往這個領域(深入)去做的話,一定要做自媒體內容矩陣,要跟自媒體發生關系,這點我們現在還沒開始,打算過完春節以後再動手。

再往下,我們發現在做產品推廣的時候,又跟傳統的推廣方式不太一樣。互聯網的流量我發現有一個新的機會點,這個機會點就是內容流量。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產品、內容和推廣這件事一起幹。而且這事最逗的地方在什麽呢?就是一旦你發現這事是全新的課程,你希望每天重新面對新媒體去解決新問題的時候,你就知道每解決一天問題,就又死掉90%的對手,又因為別人沒進來,所以你知道自己會領先。

我們把上一個階段一百天叫測試期,下一個階段我們叫量產期,大概在4月中旬,量產期流行說小目標,我們今年內部也定了一個小目標。

50482139384409036

如果做成了,不是我們暴風多牛,是我們做對了,我們掌握了一個核武器,我跟大家分享一下,騰訊體育2013年上線,樂視體育2013年4月份,我們是2016年9月份,非常不公平;樂視有1000多人,騰訊是300人,暴風體育現在100人還不到,這是人數;每年要買內容,大家都要買內容,騰訊NBA是每年一億美金獨家的,樂視據我了解,2016年版權里光中超就有20個億,我們融了兩個億,花了一半多,意味著我們花的錢,是別人的十到二十分之一。

但是我們覺得對手好像也不是太強大,好像沒有掌握核武器,而且我們前面跑得速度真的太驚人了。所以我們想下面的100個天,有沒有可能直接幹到第一,我覺得是有可能的。至少要接近並列第一,這是我們今年的小目標,不見得能完成,如果能完成,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互聯網嘗試,也許在新的垂直領域當中,真的有今日頭條這樣的機會。

864719999946585042

我想再分享兩個認識,不一定對。第一,你打開今日頭條以後,你會發現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大家只看第一頻道,只尊崇第一頻道,第二頻道、第三頻道基本上廢了,我也問過一些內容數據,差距非常驚人。換句話說頭條養不起一個體育頻道,養不起一個財經頻道,因為用戶沒有這樣的習慣。

第二,頭條本質上也不是一個資訊,它為什麽能被用戶打開這麽多次,它本質上是當年百度搜索的一個變體,過去在PC搜索時代,一個搜索框,長的基本一樣,導致的結果只有大搜索沒有小搜索。我基本上不太相信垂直搜索。但是當有一天,在無線時代,它換了一個樣子以後,你會發現真的可能是垂直搜索的機會。

馮鑫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509

暴風馮鑫:跟賈躍亭零交集 被說像樂視太冤枉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04/164959.shtml

暴風馮鑫:跟賈躍亭零交集 被說像樂視太冤枉
界面 界面

暴風馮鑫:跟賈躍亭零交集 被說像樂視太冤枉

暴風集團CEO馮鑫談這一輪樂視危機對自己的影響以及暴風的未來。

來源 | 界面(ID:wowjiemian)

文 | 楊陽

馮鑫最近壓力不小。

他要不停地對外解釋,暴風與樂視如何不同,他也不會是下一個賈躍亭。

1453694513538_140

在過去,暴風和樂視一樣創造了A股神話,相似的業務布局、財務並表、股權質押,甚至馮鑫和賈躍亭個人,都總被拿來做類比。但到現在,馮鑫越發覺得這給暴風帶來了極大的困擾,特別是在樂視發生危機之後。

兩個月前對暴風零星的質疑剛出來的時候,馮鑫還是毫不在意。因為他覺得這根本就不是問題:暴風與樂視的本質完全不一樣,資金體量也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但是最近,輿論的發酵已經對暴風引發了實質影響。

“整個合作環境變差了,不僅是資本方,是所有合作方,廣告客戶、供應商等都開始來問了。”馮鑫感受到了壓力,甚至一些供應商開始要求更嚴格的賬期。

馮鑫終於坐不住了。9月1日,他甚至直接拉著暴風集團CFO姜浩一起,向媒體做了一次大披露。姜浩公布了暴風的融資規模、投資去向、負債壓力,甚至馮鑫個人的財務情況等等。目的只有一個,證明暴風“很健康”。

姜浩說,他判斷公司和個人是不是有財務風險看三個方面:第一拿了多少錢,什麽結構拿的錢;第二看還款能力,是不是有能力按照規程去償還欠款;第三最核心的是拿錢做什麽,如果是做投資,這些標的發展狀況怎樣,是不是一個好標的。

根據他披露的數據,過去兩年,暴風系公司總共拿了16個億,11個億是股權類投資,布局121.4億的市值規模。

資產負債方面,各公司獨立融資發展,負債壓力小於3億,年銷售額大於30億,年現金回籠32億,總資產30億。

0

暴風上市公司對外投資數據

上市公司對暴風TV、暴風VR、暴風體育、風秀、金融等等的投資及回報率也都一一披露。

至於馮鑫個人,他已經質押股票69.98%,融資5.8億,未質押30.02%,質押用於幫助上市公司布局;另外他為雲帆基金優先級合夥人4億本金及固定收益承擔回購責任,雲帆基金到期日為2019年。

“有人說今年質押很多次,其實這是一個正常的行為。每一筆質押都有一個到期日,到期之後還要重新質押。今年本身股價也下跌,也有一定補倉的行為,很多筆是很小金額只是補倉性的。”姜浩說,“剩下的30%實際上就是安全的,友商質押99%,我們的情況可以做一個很明確的對比。”

“如果他(馮鑫)99%都質押了那可能就是在懸崖上跳舞了,原來他一開始質押不超過50%,後來因為各方面需求,包括股價持續下跌,需要補倉,所以現在變成70%,有安全墊就不可能(爆倉)。”姜浩強調。

相比於姜浩,馮鑫顯得更加不擔憂。

“真的不值一提,不到3個億(負債)能把這家公司拖到哪里呢?稍微理性一點,暴風所有融資不到16個億,如果今天樂視只花了150個億幹這事,樂視有風險嗎?”

不過,馮鑫自己也慶幸自己去年及時“剎住了車”。做影業的事是他心態有點膨脹了,現在回想起來,馮鑫覺得證監會叫停稻草熊等並購案對暴風來說是好事。

要說後悔,馮鑫後悔沒有讓公司在股價高點做定增。暴風上市三年,錯過了股價最高的時機,導致其實公司和自己都沒有拿到錢。

以至於後來只能靠他一次次擴大自己的股票質押,來換取資金支持暴風旗下業務的發展。

“下回我們就沒有這麽笨了。”馮鑫在去年三季度的內部會上第一次對這件事做了檢討。“外因太多了,我們能控制的東西太少,這個事情有點拖大了。”

現在,馮鑫對暴風發展的邏輯是:聚焦核心業務進行業務布局,在合理的前提下全力發展。

他也沒有那麽大的野心,也從來沒想過成為BAT。“我從打工到今天,我覺得最該做的事我把它做好,至於它是多大我無所謂,多大是運氣問題,和我關系也不大。你不能說我就要成為那個,那憑什麽呢對吧?”

以下是馮鑫接受界面新聞專訪的問答實錄(有刪減)。

1、躺槍樂視危機

界面:你現在最大的壓力是什麽?

馮鑫:最大的壓力就是輿論環境的壓力。

因為暴風公司的負債真的不值一提,不到3個億能把這家公司拖到哪里呢?稍微理性一點,暴風所有融資下來才不到16個億,如果今天樂視只花了150個億幹這事,樂視有風險嗎?

暴風沒有風險。TV、魔鏡確實還沒有完成自己的最後那關,他們成了,我們大成,他們不成,暴風影音也沒有問題。我們也是一年一兩個億能保證的公司,挺好的。

界面:輿論環境有對暴風產生什麽實質影響嗎?

馮鑫:本來我覺得TV今年的業績去拿融資是一個很順利的事情,團隊表現是很被行業承認的,即便去年年底整個資本環境不好,我也覺得會順利進行。

但這一輪大概有兩個月時間,媒體開始說樂視、暴風。以前我也沒那麽關註,最近一個半月每周都有,這個的確給我們造成壓力了,寫多了,很多人就會來問。

所以我現在就把全部情況展現給大家看,本來一些數據,比如我本人拿了多少錢出來,到底欠了多少錢,是沒有義務對外公布開。但我還是盡可能的公開。

界面:你的意思是投資方更謹慎了?

馮鑫:不僅資本方,所有合作方,我都感受到了壓力。比如正常的合作夥伴,供應商等,看到就來問你一句。問你一句就代表開始關註整個事情了。

界面:對賬期會有實際影響嗎?

馮鑫:有,起碼大家開始變得謹慎了,這是一個特別不好的企業經營壞境。之前我們還覺得(樂視)和我們沒什麽關系,我們的經營情況我們自己知道,我們門口也沒有任何一個追債的,但是說的人多了,後來連家里人都來問,挺奇怪的事。

界面:你是從什麽時候開始聽到暴風是小樂視的說法?

馮鑫:就是一上市沒多久吧,上市幾個月以後。

界面:按你的理解,為什麽外界要說暴風是小樂視?

馮鑫:小樂視這個說法不準確,就是總拿樂視來說事。采訪的時候也老問樂視,說是都做視頻,然後也都做了電視,我們(馮鑫與賈躍亭)都是山西人。另外還有一個特別無聊的事。

界面:因為你和賈躍亭一樣唱了《野子》?

馮鑫:對,那個事我做錯了。真實的情況是,《野子》是我好朋友在我閉關結束後介紹給我的。我一聽特別喜歡,就循環反複聽了好長時間。

2015年7月6日宣布做電視的時候,我們請了蘇運瑩(野子原唱)來唱這首歌,我還跟她交流過,我們就用了這首歌。

在我們這個活動之後,後來賈躍亭在發布會上又唱了一遍,我媳婦和朋友就說不行,要唱回來,問我敢不敢唱。然後我們在卡拉OK唱了兩天就上臺唱了。就這麽個事,後來我想起來還是錯了,太玩鬧了。

界面:除了這些,大家還會覺得暴風在“財技”上像樂視?

馮鑫:我們哪有財技,說什麽關聯交易、TV虧損什麽輸送利潤,這事我們一點沒幹。暴風TV、VR都獨立公司,獨立創業者,要這麽幹他們(黃耀平、黃曉傑)也不會接受的,我們也不是上下級關系。

另外,我們每季度報告的時候都會把整個銷售數目並進來,所有虧損也都並進來;有個叫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只並了我們占比的那部分。

但A股已經很長時間都處於只看利潤,不看收入增長的狀態了。其實對暴風這樣的體量,並一個億、一個多億的虧損是壓力很大的,對我們有什麽好處呢?

財技的目的是為了粉飾財報。但是我們的做法對我們來講並沒有占到便宜而是吃虧的。客觀來講,是這樣的。

界面:你很介意暴風是小樂視的說法。

馮鑫:我其實很不喜歡,但是沒有辦法。

界面:你跟賈躍亭有私交嗎?

馮鑫:一點都沒有,真的,所以我特別冤,零交往。見肯定見過,握手肯定握過,但坐下來談5分鐘話都沒有過。

2、沒撈到股價暴漲的好處,卻嘗到了下跌的悲傷

界面:你去年在公開場合說學習樂視?

馮鑫:有嗎,你查一查我哪個公開場合說的學習樂視,一次都沒有說過。

界面:原話是說學習樂視的生態與戰略。

馮鑫:曾經有個記者問我在做企業的時候主要學習誰,我說我學習阿里、馬雲的戰略思維。樂視作為參考體系也是看的,他做了什麽事,我們要去看這個事對不對,小米做什麽事,我們也看,360做的我們也看。

在這個行業中,誰做什麽事,這個東西有沒有可以參考的,如果真說學習,我真想學習的只有馬雲。

界面:學馬雲什麽?

馮鑫:學習他的戰略思維,馬雲的戰略思維簡單講是兩點。

第一點是他不會做沒有邏輯的事,他對未來的描述一定是有服務對象的,十年後,十五年後,一個人將怎麽進行購物,他需要什麽東西,所以我要建設什麽東西,一定是有服務對象和場景的,我們要學這個場景思維。

第二點是你具備的東西是跟你有關的,比如做了淘寶之後你發現大家交易不方便了,所以要做交易,交易之後發現物流也有不方便,所以做物流,是根據你今天服務用戶的環境和自身相關的東西。戰略離不開這兩點。

界面:這樣的戰略思維對應到暴風呢?

馮鑫:從暴風來說,暴風就是做視頻,視頻本身是個屏幕的問題,過去我們用軟件獲取,後來小米用硬件獲取,效率更高,那未來有哪些屏幕我們有機會做?所以上市前做了VR,做VR前,想做電視,也和極米談過投影。我們知道屏幕在這里,我們要做這個屏幕,電視不敢做的原因是資源不夠。

所以你看要這家公司做的事情,是上市之後亂膨脹做的呢,還是本身就想做。

界面:但暴風去年也做過一些這之外的,影視之類的業務。

馮鑫:我們從上市那天提的DT大娛樂,和後來的N421,現在講的AI+兩塊屏是一樣的,沒改變過,基礎平臺就是屏幕,在屏幕之上、之下,做商業多樣化,金融,電商、廣告平臺、遊戲發行,這些都是商業多樣化,為了把流量變現的效率更高,只是這個目的而已。

過去我們做視頻輸在內容上,內容上的王牌只有兩個,影視和體育。如果用資本的方式去獲取成本很高,所以我們想要參與到上遊。用暴風集團去收購稻草熊,做原創IP,在原創之前,做手遊頁遊的研發,然後做內容流量的分發,這個方向對不對,也是對的。

體育也是,未來會有一個大的體育觀看平臺,從過去的電視機移植到互聯網,現在綜合體育平臺,只有PPTV和樂視,其他都是垂直的,我們的基因是遠遠好於這兩家公司的,這是體育的機會點。

所以暴風戰略沒有改過。贏和輸就在於暴風TV、暴風魔鏡,他們贏,我們就贏,他們輸,我們就輸掉了,這是暴風集團最基礎的邏輯。

內容上有機會就去做,不去做也不會影響我們,商業多元化盡可能做,晚做一兩年也沒關系。

界面:現在想起來,稻草熊的交易被證監會叫停是好事還是壞事?

馮鑫:好事。

界面:好在讓暴風及時停住了激進擴張?

馮鑫:對,因為就算這個項目批了,我們想把這兩個遊戲公司和它聯動起來,還是非常難非常複雜的,而且投入期也會消耗極大的精力。

有壞的地方是讓我們上市三年了,到現在都沒有完成過一次定增(註:這類資本運作需要單獨過會,不能多項同時進行,定增和影業只能選擇一個)。耽誤了時機,在股價高的時候,沒有利用這個股價去給公司拿到錢,從資本角度來講是非常遺憾的,我們應該不做影業這個事,而是應該去做定增。

界面:其實股價暴漲的時候暴風自己沒撈到好處?

馮鑫:所以說我們還是不懂資本,股價在那麽高的時候,我們沒有行為啊。相當於是自己唱戲自己看戲,我們是唱戲的主角,但是我們沒有好處,無論我個人還是公司都沒有拿到錢。

但今天股價猛跌的悲傷倒是嘗受了一點點。下回我們就不會這麽笨了。

界面:一種說法是暴風沒成為樂視,很大的差別是及時剎了車。

馮鑫:這麽說也沒問題,做什麽不做什麽,手機、汽車實際都是最大的坑,為什麽恰好沒做呢,其實我覺得是必然的,本來我就不會做,我們會嚴格認為合理性是最重要的,充要條件要全部滿足,影業那事就是,有一點點要檢討。

為什麽會後悔影業的事情,就一個標準——如果我不上市的情況下,會不會做。如果是心態變化造成的我們去做的情,可能就是不對的,不合理的;資源到了我們就該做,像TV、魔鏡,上市第一時間我就找了劉耀平,還有體育什麽的,都是合理的,但是影業那件事心態有點擴大了。

去年三季度我就在內部會上,真的是第一次對這個事做了一個反省,我覺得這個事情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了,外因太多了,我們能控制的東西太少,這個事情有點拖大了。

hqpox5hy5ert5zzm

界面:VR的裁員是不是算覺得膨脹之後的縮緊。

馮鑫:不是,VR的裁員第一是外部環境、資本環境變冷,要做一些防範,第二是當時VR的內容都在自己做,我們還有拍攝團隊,還做過遊戲,但後來市場上有都有了,就不用我們自己做了,我們都解散掉了,不需要了,合作就好了。

界面:現在還會像之前那樣想拓展更多業務嗎?

馮鑫:擴充到這就完了,我們十年戰略就這點戰略,我們就挺好的,如果可能的話,我們再向全球化再努力努力, 把產品向一帶一路地區發展就完了,生意就這樣了,再往後機器人什麽都再說了。

3、TV和VR還沒有到拐點

界面:什麽時候開始決定布局VR的?

馮鑫:2013我還在主抓一個PC的項目,想改造現有的電腦桌面,鼠標滑過圖標直接變成內容,這需要把桌面的底層技術做一個突破。我們也做出來了,叫暴風看電影,這個產品我做了9個月時間,做了300萬的日活,但實際上做錯了,2013年對我影響很大,是拐點。

當年秋天,雷軍請我們幾個老人吃飯,很興奮的告訴我們說後來他宣布的的事,就是做下一百億美金的公司。才成立兩到三年,做了一百億美金的價值,是中國乃至全世界企業史里面最快的速度了,對我影響很大。

我問雷軍,到底我錯在哪里了?為什麽我們這麽努力,好像天資也不錯,卻做得不好。他說你要做未來的事,你做今天或者過去的事都是錯的。

我覺得他說的是對的,我的看電影做得再成功,也是在沒落的PC市場,所以我們忍痛砍掉了這個項目,砍掉之後我才開始尋求投影,尋求魔鏡。

界面:所以雷軍算是為你怎樣尋找方向提供了一個指導?

馮鑫:對,指導性的點,所以我覺得自己過去錯了,順勢而為這個詞雖然老掉牙,但是我沒懂。

做未來的事,和馬雲的戰略是一樣的,馬雲的戰略在這點上和雷軍是一致的。做未來一定會發生的事情,借的是整個社會的力量,所以我們做電視、做VR,我們後來的戰略全部是基於這個思想做的。

界面:那現在暴風現有的VR和TV等業務,還需要往里面投多少錢,多久後可以回報?

馮鑫:他們所需要的資源和條件你是具備的,比如暴風有足夠多的錢,我們就可以幹一些更大風險的事情,因為暴風知道我們不能完全不斷給這些公司輸血,只能給你第一棒或者第1.5棒,所以他們如果自身不具備在市場上找到錢的能力,或自身不具備賺錢的能力,暴風其實幫不到的。

界面:接下來是不會對他們進行輸血了嗎?

馮鑫:不會,只能他們自己造血,它的體量級都是我說只要交錢都不會少於五個億,甚至是十個億左右,但好處是他們都是有限的,所以他們到了我規定的數量級之內再拿一筆到兩筆,就基本上走上完全自己賺錢的道路。

TV在自己賺錢之前還需要再輸入一次血或者兩次血,目前來看我們還是覺得把握比較大的。

界面:TV現在具體的經營情況如何?

馮鑫:TV今年的預期是兩百萬,基本上電視的銷量在下半年會占絕大多數比重。

今年4月份我們TV調了價,之前TV剛開始賣,虧損沒那麽嚴重,2016年上半年虧損也沒那麽多,我們是按那個百分比定的虧損。

但到今年第一季度或者去年第四季度,是虧損最狠的時候,一季度最嚴重。4月份,我們開始調價,雖然整體還是虧損,但每臺虧損數量變少了,所以其實對暴風本身是盈利的,所以到二季度變好了。

大家要看到調價之後,如果銷量在下滑就說明它有問題,如果銷量在上升,就說明我們這個價格還是用戶能接受的。這個規模能上升,我們就能整體做到盈利。所以這樣看,我認為三季度、四季度明顯會比以前表現的更好。

界面:對於VR的預期呢?現在很多VR公司都倒掉了。

馮鑫:暴風VR預計2018年會盈利,也可能會提前。

VR這個事情,需要整個產業群力往前跑,芯片、屏幕、硬件軟件、內容服務、遊戲一起幹,中間有很多公司倒掉了很正常。

為什麽行業一點冷一點熱,是媒體和資本猛地在說,10分的東西被說成50分,底下40分都是泡沫,有一天大家發現不對了,就變成沒分了,實際上,行業已經變成15分了。VR本身在增長是沒變的,只是沒有預想那麽熱。

2016年暴風魔鏡銷量是200多萬,第一個門檻已經過去了。魔鏡如果專門為了盈利,三到五個月就可以了,每賣一臺賺一點,然後不花廣告費,ARPU值再做一點,每年300萬臺的銷量,每臺做到30塊錢,六千萬出來了,養活一兩百人是沒有問題的。其實魔鏡更安全,TV壓力更大一些。

界面:你希望暴風在整個行業里處於怎樣的位置,是個怎樣的存在?

馮鑫:我從來沒有期望過我是BAT,我從來沒有想過。說實話很簡單,就是我從打工到今天,我覺得最該做的事我把它做好,至於它是多大我無所謂。

基本的思維是,做多大是運氣問題,和我關系也不大。老天爺賞你一次機會,沒抓住是你的問題,你不能說我就要成為那個,那憑什麽呢對吧?

界面:你現在心態其實挺好的。

馮鑫:我是挺好的 ,一直很好。

暴風集團 樂視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305

打破影音、魔鏡、TV“鐵三角”,暴風馮鑫稱未來三年只說電視

自2015年上市以來,暴風集團頻繁調整業務布局和戰略,由DT大娛樂戰略升級到N421,即依托4塊屏幕(PC、手機、VR、TV),再到通過AI+戰略聚焦於TV和VR兩個入口,而今年則暫緩VR,重點發展暴風TV。

在近日舉行的暴風TV發布會上,暴風集團董事長兼CEO馮鑫稱:“我們以後不談鐵三角(暴風電視、暴風影音、暴風魔鏡),2018年到2020年,我們內部和對外只說一件事情,就是暴風電視。”

馮鑫稱,暴風TV的主要競爭對手就是小米。對於盈利預期,他認為,2020年是盈利的重要節點,“2018年虧損,2019年會盈利,2020年會盈利很多。”

互聯網廠商做智能電視更有優勢

馮鑫對第一財經等記者表示,與傳統電視廠商相比,暴風、小米等互聯網電視廠商更有優勢,並認為彩電市場在近一兩年內將面臨重新洗牌。

他指出,傳統電視廠商把電視機硬件做好、賣好。而目前,無論是產品提升還是技術升級叠代、互聯網應用服務的連接,傳統電視廠商過去都沒有做過。馮鑫認為, “互聯網電視第一年、第二年的時候,傳統電視廠商的優勢更加明顯,把供應鏈管好,做好,賣好。但到今天,互聯網服務占比越來越重。所以我傾向於認為,我們在互聯網介入方面會比傳統電視廠商的優勢更明顯。”

對於包括樂視、小米、暴風等互聯網品牌而言,初期的普遍打法是低價獲取用戶,低價甚至虧損銷售。早年間馮鑫就曾透露, 2016年每賣出一臺電視要虧損300到400元。

針對互聯網電視仍舊偏向硬件補貼的模式,此前微鯨李懷宇曾對記者表示自己並不認同。他直言,有的互聯網電視品牌已在撤退,“低端、走量肯定持續不了”。

當天,馮鑫表示不會采取燒錢模式,“我們整體來講,硬件是不虧損”。但現在的暴風TV看上去仍在虧本賺吆喝。從利潤來看,2017年暴風集團營業利潤為-2.56億元,較上年的-3.86億元有所好轉。主要是暴風統帥的毛利率虧損收窄,當期利潤同比大幅增加。

馮鑫對暴風TV的盈利較為樂觀,“2018年虧損,2019年會盈利,2020年會盈利很多,一旦賺錢多了,利潤就來了,會越來越熱。”這是他公布的最新盈利時間表。

市場調研機構中怡康的報告《2018年彩電市場十大事件預測》則指出,2018年家電品牌將繼續洗牌,互聯網品牌將沒落,夏普、小米延續增長態勢。其統計的2013年到2017年中國彩電市場品牌零售份額數據顯示,海信、創維、TCL、長虹傳統廠商占比穩居前四。2017年,在彩電市場前十的排行榜上,小米是唯一的互聯網品牌,占彩電市場份額約為5%,樂視將近3%。

宣稱要做到行業前三的暴風TV表現怎樣?馮鑫並不願意談及此話題,“我們現在不想談份額,因為還是創維、海信老大,我估計今年年底就能講。”他認為,彩電市場將面臨重新洗牌,“可能一兩年就改了,而且一旦被改,根本攔不住的。”他給出的理由是,彩電市場總量並未有太大變化,“如果互聯網電視增長幅度大,一開始可能是吃掉雜牌的傳統電視,到後來就得吃名牌的傳統電視了,因為我(暴風TV)也好,小米也好,我們每年的計劃都至少翻番的。”

為何2020年是盈利的重要節點?馮鑫預計,到2020年,互聯網電視可以提供較好的增值服務,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值可以達到200元。“如果一臺電視一年增值服務到200元以上,收入就非常可觀。一千萬用戶,如果每臺100元利潤,就有10億利潤,200元則有20億利潤。”

與傳統電視廠商主要從賣硬件獲取收入不同,互聯網電視品牌則采用硬件不賺錢甚至免費、內容收費的模式,最典型的便是樂視。對於互聯網電視廠商而言,電視機硬件只是一個端口,更看重互聯網的增值服務。

在內容方面,暴風TV與愛奇藝合作。一方面,硬件不賺錢,另一方面,增值服務需要和內容提供商分成,互聯網電視廠商盈利能有多大?馮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們(賺的)不會少,互聯網電視機ARPU一旦超過200元,大夥都很垂涎這個市場。”

戰略不斷調整:放棄長視頻,VR 2020年後見

馮鑫坦言,在2013年年底到2014年年初的時候,已經暗下決心可能要遠離長視頻市場;而到了2014年和2015年,暴風正式確定了影音、魔鏡、TV“鐵三角”的布局,瞄準了未來兩塊屏幕,即VR和客廳里的大屏。

到2018年,“鐵三角”也成為過去,暴風提出了“All for TV”, 在2018到2020這三年里只做暴風電視,這也是暴風創業12年以來的最大戰略轉型。

雖然非常看好長視頻,但馮鑫認為,長視頻投入太大,暴風影音玩不起,只能遠離;對於暴風魔鏡(VR)也依然看好,但目前節奏不對,2020年之後再看。

3月底,愛奇藝在納斯達克正式上市,上市首日市值為110億美元。馮鑫稱,長視頻市場好,用戶需求真實,這兩年會比想象中發展更快,“收費成長非常快,愛奇藝再追兩三年,已經大於等於傳統的廣告收入了,未來的市場會更大更好。”但這樣的市場和暴風無關,馮鑫表示,“這個門檻每年是百億門檻,花上百億買版權,所以這個市場對暴風而言,只能夠遠離,很好的市場,但我們沒有資格再做很大的角逐。”

對於記者提及的VR問題,馮鑫並不願意多談。他表示,依然看好VR,但目前成熟資源不充分,會推後布局,“我們放棄長視頻,暴風影音就得想辦法,找對的方向+對的節奏+對的人+對的資源,VR這塊成熟資源還不夠充分,所以會推後。暴風影音也需要找創新的方法。我們現在找到的是暴風電視。”

讓馮鑫擱置VR業務最直接的原因是“嘗鮮用戶不重複使用,不重複購買,用戶跌得很厲害”。2016年VR和AR被炒得火熱,現如今發展前景並不理想。馮鑫認為,現在的節奏不對,包括硬件、軟件、內容服務各方面都存在很大問題,2020年5G大規模商用後將會助推VR發展,“但光5G也不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