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鹹魚等物質致癌 世衛你是怎麽了
據中國日報報道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日發布研究報告稱,除了加工肉制品和紅肉外,其他115種物質也可以致癌。
包括“加工肉制品”在內,世界衛生組織這次發布的致癌物名單當中總共含有116種,給外界提供參考。這些致癌物包括:吸食煙草、飲酒、室內煤氣、含砷的飲用水、制鞋修鞋、打掃煙囪、制作家具、勘探鋼鐵等等。除此之外,生產鋁、金胺以及橡膠也會致癌。中式鹹魚也在致癌物名單當中。
中式鹹魚等物質致癌
香腸、培根、熏肉、漢堡包等加工肉制品可能使人患癌。每天食用50克——還不到半根香腸的量——就會使人罹患腸癌的風險驟增18%。世衛組織認定,紅肉“很可能致癌”,其風險評級比加工肉制品低一級。
學者呼籲公眾盡量避免食用加工肉制品,轉而食用豆子沙拉補充所需營養。
科普一下什麽是中式鹹魚
鹹魚是以鹽腌漬後,曬幹的魚。以前因為沒有低溫保鮮技術,魚很容易腐爛。因此世界各地沿海的漁民都有以此方法保存魚。在中國古代,鹹魚稱作“鮑魚”,並有“鮑魚之肆”此一成語(此非現在作為名貴海產的鮑魚)。廣東鹹魚中以馬友著名,是梅香鹹魚的一種,有濃烈而特別的氣味。廣東特色菜肴鹹魚雞粒炒飯便是以此制作。
鹹魚種類非常多,有以大條魚腌成的,也有以小魚腌的。以前中國的鹹魚是貧苦人家吃的食物(林子祥的歌曲《分分鐘需要你》一句──“鹹魚白菜也好好味”是貧窮生活的鮮活反映)。但是,現在某些名貴鹹魚的售價並不便宜。
鹹魚作為腌制食物,是導致鼻咽癌的主要原因。在廣東話(粵語)之中也有死人的意思在廣西(白話)也有人稱鹹魚是穿過的鞋子。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高血壓病人、高溫條件下工作人士忌食。
備註
少量食用問題不大,如果長期食用易患鼻咽癌。
腌魚的竅門
將魚塊、魚段或魚片放在牛奶中泡一下,在撒上一點幹面粉,或煎或炸,味道很好;
用精鹽塗抹魚肚除去腥味後,洗凈控幹,放入少量料酒,再放上3~5片姜片、蔥段,上下顛幾下,使魚均勻入味,然後將碗蓋上,腌半小時,魚燒熟後味道更鮮美。
鹹魚的種類
加工的鹹魚有“梅香”與“實肉”兩種。梅香鹹魚制作時須將鮮魚發酵一兩天,待其營養物質改變再加鹽腌制七八天,曬幹後產生一種奇特的香味,其肉質松軟,鹹中帶香;而實肉鹹魚則無須發酵,直接用鮮魚腌制曬幹,其肉質結實、成片,鹹而鮮。
用來曬的鮮魚主要有紅魚、馬鮫魚、海底雞、黃花筒、曹白魚、紅衫魚、帶魚、銀魚等。
用不同種類鮮魚制作出來的鹹魚,風味和口感各有不同,並且同種鮮魚制成出的“梅香”和“實肉”,風味和口感也各有不同。在選購時要因各人的喜好,在選擇“梅香”或“實肉”的同時也要選擇用來制作鹹魚的鮮魚種類,例如馬鮫魚、海底雞等。
變質鹹魚判別法
若魚肉表面、剖切面和魚體內有褐色薄膜,俗稱“油燒”或“黃銹”,這是魚肉脂肪產生氧化的結果。因此魚肉松散,產生異味,食時會有口苦舌麻的感覺;
在魚頭靠近鰓的部位呈現淡紅色暗斑,在肌肉內層也呈現暗斑,顯示魚已腐壞;
鹹魚出現紅斑點是“發紅”或稱“赤變”現象,這是“嗜鹽”或“桿菌類”在腌制過程中因為鹽漬作用,36~38℃時細菌在魚體內迅速繁殖而生成,此時魚體已變質。
|
||||||
從塑化劑案到頂新劣油案,如何舉證黑心食品對人體的危害,連食安專家都說難解;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所訂「不適合人類食用」,或可成為食品標準。 近年重大食安事件司法判決陸續出爐,其中頂新劣油案一審無罪判決,與社會期待有落差,再度引發「滅頂運動」。 彰化地方法院判決頂新無罪,其中一項理由為,依現存證據尚無從認定油品「確為有危害人體健康之虞」。由於之前塑化劑案民事一審判決,新北地方法院也認為, 無法舉證身體受損與塑化劑的因果關係,僅判商品損害一百二十萬元。甚至,台北地檢署偵辦茶飲店「英國藍」玫瑰花茶原料含殺蟲劑DDT案,也以劑量不足以引 起人體重大危害,對上游進口商不起訴處分。 無獨有偶,台糖告大統長基代工生產葡萄籽油違法添加禁用的銅葉綠素,彰化地方法院近日也以無法舉證有人食用後受害等理由,判決民事求償敗訴。 判決僅採驗成品 恐成漏洞「無法證明危害人體健康」,彷彿成為不肖廠商脫罪的「護身符」,但衛福部食藥署與第一線食安執法人員都無法接受。他們認為,《食品安全衛生管理 法》從食物的原料、製程到成品都管制,「過程中有一處不合法就是非法。」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即擔心,司法判決採用衛生檢驗成品是否合格來判定,不問過程 與來源,「給予黑心業者很大空間。」不過,食安專家坦言,看過成品檢驗數據,的確很難證明立即對人體有害。但是,民眾無法接受吃下由飼料廠生產、從餿水提 煉的油,或食品裡加了不該下肚的添加物。《食管法》七年來已經修了八次,還有什麼補救辦法?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劉靜怡建議,可以參考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作法,將「不宜供人食用」或「不適合人類食用」,明訂在《食管法》裡。 亦即,即使「無害健康」,但若從「社會文化心理」等層面上,依然是「不宜供人食用」的,就不該上市。 除了修法,台大公衛系教授吳焜裕建議,政府應比照歐盟,訂定食物的身分標準規範,將民眾常用的品項都定義,歐盟就列了兩百多個,才能將黑心商人繩之以法。他以頂新為例說明,在歐美,豬油是指從豬組織中取出才算,頂新精煉的油不是豬油,至少可以罰「標示不實」。 食品來源五花八門,行政與立法部門應盡速修法或明訂標準,讓民眾購買的食品是「適合人類食用」的,才可補目前的法律漏洞,以安民心。 撰文 / 林思宇 |
金龍魚母公司豐益國際與國際四大糧商之一邦吉在越南成立合資企業,合作生產糧油產品與飼料。
邦吉公司與豐益國際7月5日宣布,雙方將在越南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共同開拓越南市場。
邦吉將其越南壓榨工廠45%的股權出售給豐益國際。此項交易完成後,公司的股權架構變為邦吉、豐益國際各持有45%的股權,另一家公司越南公司Quang Dung持有剩余105的股份。Quang Dung的主要業務是銷售豆粕,在越南的市場份額位居前列,這家公司還控制了越南的一家飼料企業Green Feed的多數股權。
豐益國際稱,合資公司的成立可以使三家擁有各自優勢的企業建立起戰略合作的關系,充分挖掘越南食用油和飼料市場的增長機會。在越南市場,邦吉在產業鏈上遊擁有相當的油籽壓榨產能;豐益國際在食用油精煉、小包裝糧油業務上具有專長;Green Feed擅長飼料加工和市場推廣。三方合資企業打通了在越南市場從原料到銷售的產業鏈上下遊。
越南現在是亞洲增長最快的食用油市場,這也帶動了越南國內飼料加工業的發展。食用油和飼料用的豆粕等都是油籽壓榨的主要產品。以大豆為例,大豆壓榨後,一部分變成大豆油,主要產品是高蛋白的豆粕,是飼料的重要成分,豬、魚等動物養殖需要大量高蛋白成分。
豐益國際1991年在中國建廠,經歷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25年,中國從溫飽尚且不保的生活水平快速過渡到小康水平,在部分經濟活躍地區,民眾生活質量已經逼近發達國家水平。豐益國際抓住了中國經濟增長帶給糧油產品的機會,從一家不知名的公司成為世界五百強企業,金龍魚品牌連續十余年占據市場份額第一的寶座。
今日越南與往日中國快速發展的階段頗為相似。2012~2015年,中國實際GDP增長率逐年放緩,但是越南GDP增速加快,從2012年的5.2%,一路提高至2015年的6.5%(預期)。按照中國的情況,越南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眾可支配收入增加,也會需要更加安全、健康的糧油產品和肉類,對糧油加工和飼料業提供了發展機會。
目前豐益國際在越南是第一大食用油(小包裝食用油,食用油壓榨後需精煉,再分裝為小包裝食用油)生產商,在越南的業務包括食用油精煉、稻米油提取、特種油脂、面粉等業務。2015年,豐益國際還與越南最大的連鎖超市公司Saigon Union設立合資公司,生產調味品、醬料。
豐益國際主席郭孔豐說:“與邦吉合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邦吉是越南豆油的最大生產商,也是豐益國際主要的供應商。合資公司在豆粕銷售渠道上的實力,對於豐益國際越南的飼料業務形成互補。”
邦吉首席執行官Soren Schroder表示:“豐益國際是越南食用油下遊最大的企業,與豐益國際合作讓邦吉非常振奮。雙方的合作,將提升我們在越南市場食用油和豆粕生產運營、市場推廣和物流上的表現,使我們保持低成本優勢,將運營效率保持在最高水平。”
7月6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警方對6個長期制假售假的窩點進行了集中行動,共抓捕犯罪嫌疑人4名。而他們制售的假冒商品,竟然是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吃到的鹽。
警方搗毀制販假鹽團夥 造假原料300余噸
今年三月,哈爾濱警方接到群眾舉報,稱有人以工業鹽為原料制造假冒的中鹽品牌食用鹽,並在哈爾濱市某農貿市場內銷售。得到線索後,警方立即成立專案組。經過偵查,警方發現所有的假冒食用鹽均來自犯罪嫌疑人白某。
而跟白某關系密切的人員當中有一個司機,開著一輛白色廂式貨車,經常在哈爾濱市香坊區的光明屯、孫家屯、萬家屯三個村子之間遊走,因此警方判斷這個制造販賣假鹽團夥的窩點不止一個。
果然,經過進一步調查,警方確定在香坊區一共有六個生產加工車間及庫房。警方隨即采取行動,共抓獲犯罪嫌疑人4名,制假生產設備16臺,假鹽包裝袋174.9萬個,以及假冒“中鹽”品牌成品食鹽和工業、禽畜飼料用鹽等制假原料共計300余噸。
工業鹽、禽畜飼料用鹽冒充食用鹽 久食或致腎衰竭
鹽務稽查部門工作人員表示,制造販賣假鹽利潤巨大,目前市場上工業鹽每噸價格為400多元,而食用鹽每噸價格則為4000多元。正是這中間的巨大的利潤,讓不法分子鋌而走險。
此次查獲的假冒“中鹽”品牌食鹽中,有海藻碘鹽、巖鹽、粉碎洗滌鹽、精制碘鹽以及精制無碘鹽五個品種,其中,巖鹽和粉碎洗滌鹽是用工業鹽冒充,其它幾種食用鹽則用禽畜飼料用鹽來代替。這其中就包括中鹽品牌在黑龍江省內銷量最高的一款食用鹽——“海藻碘鹽”。
業內人士指出,工業鹽含有超量的重金屬元素,對人體有害,飼料添加劑中的氯化鈉多數不含碘,這樣的假鹽長期食用會讓人產生頭暈、惡心,甚至高血壓的癥狀,重者則可能導致腎衰竭。
部分假鹽流入市場 警方加緊追查
據犯罪嫌疑人供述,他們制售假鹽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期間已有部分假冒食鹽流入市場。目前,警方正在追查這部分假鹽的去向,案件也正在進一步審理當中。
購買食鹽時該如何辨別真假?
專業人員介紹說,要辯認真假食鹽,首先要看包裝袋。假鹽包裝袋制作粗糙,圖像模糊。而真鹽包裝袋的圖案上,鹽的顆粒特別清晰。另外,真鹽包裝袋封口呈細碎的小牙狀,假鹽包裝袋的牙狀邊緣則比較大。
其次看鹽的色澤和質地。真鹽沒有雜質,顆粒細膩均勻,呈透明或半透明狀,而假食鹽雜質較多,顏色發灰發暗,有的甚至是黃褐色。
最後,購買途徑也非常重要,在購買食鹽產品的時候,要選擇有食鹽零售許可證的門店。
為了使自家包子賣相好,口感松軟,浙江義烏一早餐店老板魯某往包子里添加了含鋁“泡打粉”,而長期食用這類包子或對人體造成記憶力喪失等危害。26日,中新網記者從浙江省義烏市公安局獲悉,魯某因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於日前被公安人員帶走。
今年以來,義烏市相關部門加大對早餐店食品安全的監管,開展了一系列專項整治行動,在之前的監督抽檢中,魯某所販賣的小籠包里被檢測出使用了含鋁“泡打粉”。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將這一情況告知,並警告不允許在包子、饅頭中添加含鋁“泡打粉”。
然而,魯某置若罔聞,在當地警方的抽檢中,魯某制作的包子里依然被檢測出使用了含鋁“泡打粉”。食藥環偵查大隊民警隨後還在儲物櫃里發現了還沒用完的一包含鋁泡打粉,同時在門口的垃圾桶里也找到了兩包廢棄的包裝袋。證據面前,魯某承認自己在小籠包里添加了含鋁“泡打粉”的違法事實。
據悉,加含鋁“泡打粉”會使饅頭、包子等面食變得蓬松。長期食用,其中的鋁成分能導致人的記憶力喪失,甚至患上“老年癡呆癥”。2014年5月14日,國家衛計委等五部門發布聯合公告稱,自當年7月1日起,小麥粉及其制品生產中不得使用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
據了解,今年以來,義烏市公安局聯合有關部門對早餐店違法添加含鋁“泡打粉”的行為予以查處,10多家小餐館、小作坊被檢出販售“鋁包子”,10余名經營者因制售“鋁包子”、“鋁饅頭”被刑拘。其中汪某和閔某已被判處有期徒刑7個月,並處罰金5000元。
對於此案,警方在進一步調查中。
中國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到底如何?
日前,在首屆安全食品生態協同工程倡議大會上,江南大學食品安全風險治理研究院首席專家吳林海稱,梳理近幾年來的蔬菜、畜產品、水產品、水果、茶葉檢測數據發現,中國食用農產品的安全狀況是總體穩定、趨勢向好。
他說,全國蔬菜產品抽檢合格率自2008年以來,連續8年保持在96.0%以上的高位波動;畜禽產品的監測合格率自2009年起,已連續7年在99%以上的高位波動;我國水果合格率自2009年以來,檢測合格率一直處於95%以上的高位波動;目前,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定性不足;2009-2015年間我國茶葉例行監測合格率非常不穩定,質量提升也有較大的空間。
不過,對於這些數據,吳林海補充說,這些數據主要來源於對全國154個城市的監測,並不能代表全國的水平,而且這些檢測數據是如何抽樣,是否具有代表性,仍然有待於檢驗。
吳林海稱,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汙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工礦業、農業等人為活動以及土壤環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汙染或超標的主要原因。
此外,研究表明,現階段,相當一部分地區,已過量施用農藥,農藥殘留已經成為影響食用農產品安全的主要風險源。不過,他提到,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必須依靠農藥,不使用農藥顯然還不行,還不符合中國的國情,但問題是農藥的使用量不能過量。
至於病死豬流入市場,吳林海稱,這意味著中國農產品安全風險,很大一塊是來自農業生產者、食品生產者的不誠信、不道德,而且這個問題還非常嚴重。本來病死豬是生豬養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產物,但是考察2009-2014年間發生的101個病死豬流入市場的事件會發現,曝光數量逐年增加,曝光地區以生豬主產區與經濟發達地區為主,集中在廣東、福建、湖南、山東等省,而且跨區域犯罪可能成為常態。
在中國,食用農產品安全風險也是逐步累積形成的。
吳林海表示,一方面是長期以來實施的工業化戰略,由於對客觀規律認識不足,指導思想的偏差,快速的工業化發展對農業生產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甚至有些是難以逆轉的歷史性破壞。還有長期以來,農業生產過程中不當施用化肥、農藥、農膜等農業投入品。
他說,農產品安全風險不僅僅來源於農業生產環境汙染的直接傳導,而且通過間接傳導機制對農產品安全風險產生更具持久性、複雜性、隱蔽性和滯後性等特點的複雜影響。所以要改善農產品品質,必須是從農業生產者自身來促進。
除此以外,吳林海還提到,農產品安全風險跟國情是密切相關的,並且還跟人為因素產生的風險有關。
小規模、分散化的農業現實,小農戶普遍具有理性有限、文化程度低等特征,出於改善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不同程度且普遍存在不規範的農產品生產經營行為。尤其值得關註的是農產品生產經營“一家兩制”的情形。具體來說,就是農戶會將土地分為兩塊,地塊上種著銷往市場的農產品為了追求產量,會過量施肥施藥,而地塊上種著自家食用的農產品則會少打甚至不打農藥。
值得關註的是,安全食品生態協同工程倡議的發起旨在解決食品安全領域的多方協同問題,希望能通過倡議的發起集合各方力量共同打造公益管理平臺和安全食品平臺,實現“地凈、天藍、人健康”健康生態構建的願景,減少化學物投放,實現保護環境、保護人類的理念,倡導利他與利己的高度統一、擁抱關愛、拒絕自私和冷漠及契約精神與高效率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