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有8月官方PMI重回50以上的利好消息,但9月第一個交易日A股還是未能實現“開門紅”,反而出現了破位下跌的征兆,這也再度印證了市場大趨勢不會被政策面所影響的規律,而投資者則應該放棄幻想,做好股指短期可能下行的準備。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滬深兩市股指早盤尚能維持周三收盤點位震蕩,但市場熱點不足未能調動人氣回升,使得尾盤時股指開始加速下行,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063.31點,下跌22.18點,跌幅0.72%,成交1771億元;深成指報收10669.51點,下跌88.37點,跌幅0.82%,成交2778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181.33點,下跌10.43點,跌幅0.48%,成交803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4549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小幅增加。
市場成交量的不斷萎縮,指數震幅的日益收窄,預示著股指變盤的時點將至,而9月1日的股指走勢則進一步指明了股指後市的方向大概率是下行。
其實,早在8月時股指走勢就已經出現了頹勢,只是當時監管層推出了“深港通”的利好消息,使得股指出現短期沖高走勢,但由於量能未能持續放大,這一政策利好最後演變成了股指的脈沖走勢,持續了兩周多的回調整理在最後仍將按股指原有的既定軌道運行。
與此同時,中報披露的結束,也使得市場人士對於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前景開始擔心起來。
東方證券策略分析師鄒慧通過研究發現,整體來看,上市公司2016年中報業績同比增長繼續下滑,增速為-3.59%;環比方面,二季度單季整體業績相對於一季度已經回暖,環比上升15.8%。其中主板2016年中報業績同比增速繼續為負,降幅擴大至-5.88%,而創業板、中小板繼續保持相對高增長。其中創業板2016年中報業績同比增速為48.85%,如果剔除溫氏股份等市值較大的三家上市公司,則創業板同比增速為34.03%,中小板同比增速為17.3%。
中小創中報業績增速基本符合預期,整體上延續了業績增長的好勢頭。以業績漲幅在90%的創業板通信行業為例,在業績增長為正的上市公司中,內生性業務增長驅動與外延並購式收入增長的上市公司比例大概為1:1,也就是說,創業板的通信板塊業績大約有一半是由並購式擴張驅動的。
東方證券認為,隨著監管層對於並購重組政策的縮緊,未來的好消息是更多的企業將走內生性增長的道路,但壞消息是可能之後創業板一些新興行業的業績增速會隨著外延式並購熱潮的褪去而出現明顯下降。隨著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的進一步增加,傳統產業的經營壓力會進一步加大,依舊處於去產能以及結構調整的周期之中。從業績上來看,這些行業在三、四季度仍會承壓。
不過,東海證券分析師應曉明認為,從A股來看,基金發行、融資凈買入以及滬港通累計額度均大幅增加,定向增發、IPO融資以及減持金額顯著下降,資金供需指標進一步轉好。目前國內市場流動性充分,目前位置市場下跌空間不大,如果市場持續向上,形成賺錢效應,將會吸引增量資金進場,維持之前中長期溫和看多觀點。但在目前增量資金前景不明的情況,市場繼續以存量博弈和結構化行情為主。
在美聯儲年內加息預期重燃及業內對於金價漲勢見頂擔憂的雙重影響下,金價的上漲動能似乎正在衰竭。在負利率當道的大環境下,“耀眼”的黃金能否繼續輝煌?
年初至今,金價累計漲幅一度超過28%,創下近40年來最好表現。然而,截至8月31日,這一漲幅已縮窄至不到24%。8月份國際現貨黃金價格下跌3%,這一月度跌幅即使在過去五年的黃金熊市中也非常少見。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認為,黃金漲勢已經見頂,建議下半年應該逢高拋售。
但與此同時,仍不乏業內人士看好黃金後市表現。“從長期來看,作為分散投資中重要組成部分,配置黃金的需求並未下降。”管理著3114億瑞郎的瑞士寶盛銀行亞洲區研究部主管馬修斯8月31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只要出於非商業利益而持有黃金的需求仍在,就會對金價提供良好支撐。”此外,馬修斯認為即使美聯儲年內加息一次,金價也不會出現暴跌,“事實上去年12月美聯儲首次加息後,金價不跌反升”。
利空因素頻出
本周以來,國際現貨黃金出現連續跌勢,今日(9月1日)雖有小幅反彈,但與7月6日創下的年內高位1377.5美元/盎司相比,已下跌4.7%。
本周二,現貨黃金盤中一度跌破1310重要關口,成為自6月24日英國退歐公投以來新低,當日金價最終收於1310.70美元/盎司,下跌12.65美元,跌幅0.96%。與此同時,美元指數則突破96關口,創三周新高。
周三,現貨黃金雖然最高反彈至1316.04美元/盎司,但仍收於1310下方,報1308.45美元/盎司,下跌2.24美元,跌幅0.17%。
(8月份以來黃金價格走勢)
連續多日的跌勢為8月的金價走勢畫下了一個並不圓滿的句號。8月份,金價累計下跌3%,成為近7年來金價首次在8月份不漲反跌。
通常,來自黃金需求最大國之一印度的商家,會在8月份為即將到來的10月至次年5月的印度婚禮旺季囤積黃金,進而推升金價。但從目前情況來看,近期市場上無論對於實物黃金或者黃金投資品的熱情都有所下降。世界黃金協會(WGC)分析稱,目前來自印度和中國的買家均處於觀望狀態。
8月31日,世界黃金協會發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全球央行黃金購買量同比大降40%,創2011年來的最低水平。眼下,全球央行已連續三個季度持續減少黃金購買量,為五年來首次出現。
具體數據顯示,全球央行對於黃金的購買量正在逐漸放緩。今年二季度全球各國央行新增購買黃金儲備77噸,較去年同期的127噸減少了40%。據悉,目前全球央行共持有約3.3萬噸的黃金儲備,創15年來新高。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央行對於黃金需求的爆發式增長,成為推動黃金價格走高的重要因素,促使黃金在2011年創出1923.3美元/盎司的歷史新高。
對於央行這一變化的原因,業內普遍認為,由於近年來全球貿易不斷走低,發展中國家央行的貿易盈余和外匯儲備明顯減少,造成對黃金購買的動力不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此前報告中指出,目前全球貿易量已創201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盡管如此,世界黃金協會稱,隨著全球多個主要國家的政府債券收益率跌入負值,這些國家的央行仍會將黃金作為對沖風險的首選,因此預計央行對於黃金的新增購買量雖然有下降趨勢,但仍將持續買進。
除央行減少黃金投資外,近期投向黃金ETF的資金也出現撤資現象。據統計,截至8月31日,全球最大的黃金上市交易基金SPDR Gold Trust的黃金持倉量較上一個交易日減少1.19噸至955.4噸,這與7月初的高點980余噸相比,減少近30噸。
美聯儲年內加息預期再度升溫,成為上周以來金價明顯承壓的主要因素。8月26日,在備受全球關註的傑克遜霍爾會議上,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再次發揮超強的市場預期管理能力,聲稱未來幾個月美國加息的概率大幅提升,其發言令美元再獲上漲動力,而充當避險資產的黃金則遭到冷遇。
RBC資本預計,2016年黃金平均價格在1258美元/盎司,2017年進一步下降至1241美元/盎司。
來自McClellan Market的分析師則提出,通常金價的一個完整周期走勢為8年,其中前3年上漲,後5年下跌。因此,由於金價自2011-2012年的頂部回落至今,還未滿5年,所以在2017年前,金價都將處於下跌周期中——但這也預示著2017-2019年,金價可能迎來新一輪的大漲。
“空翻多”機會仍在
盡管眼下看空未來黃金價格走勢的投資者似乎占大多數,但只要全球負利率仍然當道,黑天鵝事件再次出現,都有可能成為黃金“空翻多”的機會。
德意誌銀行近期報告中提出,將全球四大央行(歐洲央行、美聯儲、日本央行和中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進行粗略比較後發現,自2005年以來,這四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擴張了300%,而據此展開一系列分析後,德意誌銀行認為,金價在1700美元/盎司水平較為合理,這意味著,對於目前徘徊在1300美元/盎司的金價仍有大幅上漲空間。
此外,有分析人士認為,在過去1月中,黃金處於“下降三角形”之間盤整不前,金價需要突破主要支撐位1309美元/盎司(7月低點)或1334美元/盎司(50日均線)和1355美元/盎司(兩個月下降趨勢線)才能回到頂部吸引買家的興趣。
隨著9月份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和日本央行利率決議的相繼召開,一旦這些重量級央行的寬松政策進一步放開,都將為黃金提供新的支撐。
此外,9月份最受關註的美聯儲利率決議也將於21日召開,此次會議是否會宣布加息成為本月最大的懸念。
馬修斯對第一財經記者稱,9月份加息幾率較小,而由於10月份美國將進行總統大選,因此11月份不會輕易加息,因此年內加息最大希望在12月份。
“預計12月份加息概率為40%,但即使加息,也只有25個基點水平”馬修斯說道。他分析稱,由於美國到目前為止通脹率仍然非常低,而且短期內也沒有明顯上升的趨勢,所以雖然耶倫和FOMC其他票委近期強調未來幾個月加息的可能,但他們並不是真的希望上調利率,但是由於市場預期不斷上升,屆時美聯儲不得不加息一次來增強市場信心。
隨著現金的大量流出,俄羅斯的“雨天基金”也難擋成災的“暴雨”。
近日,俄財政部數據顯示,“雨天基金”,也就是俄政府的應急備用金已經減少至322億美元(約合2147億人民幣)。
在2014年俄羅斯經濟尚未大幅暴跌之前,“雨天基金”的規模曾高達917億美元(約合6115億人民幣)。由於兩年來俄經濟持續衰退,“雨天基金”難以得到補充。同時該基金設計目的為填補石油與天然氣收入走低情況下的國家預算缺口,因此近兩年來,“雨天基金”的規模不斷萎縮。
有專家指出,以當前形勢來看,“雨天基金”將很快枯竭。俄政府則表示有可能不得不轉向福利基金。
“雨天基金”難擋大雨
事實上,2014年底時,俄羅斯財政部長就曾表示,如果不調整預算結構,俄羅斯將在3年內耗盡“雨天基金”。
自2014年初,盧布加速貶值,西方國家與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博弈進一步影響經濟局勢。再加上烏克蘭危機,歐美國家對俄進行多輪制裁,包括對俄重要官員的資產凍結、限制其國有銀行和企業進入歐盟資本市場以及特定商品的禁運等,使得俄羅斯經濟深陷內憂外患。而當年油價的暴跌更讓俄羅斯經濟雪上加霜。盡管俄羅斯政府一直表現強硬,但兩年來其經濟一直處於衰退狀態,大量資本外逃也使俄羅斯遭受重創。
直到今年,俄羅斯經濟狀況依然不如人意。
俄羅斯政府2016年的預算案是基於國際油價在每桶50美元的預期之上。然而今年前8個月的平均油價已經低於每桶43美元。石油收入目前在俄羅斯政府收入中所占比例僅為37%,而兩年前則曾高達50%。
俄政府因此不得不一再動用“雨天基金”。有分析者預測,在今年年底之前,這一基金將萎縮至150億美元(約合1000億人民幣)。
國際金融協會首席經濟學家施耐德(Ondrej Schneider)在報告中指出,“按照當前的速度,‘雨天基金’將在2017年年中,或者再遲幾個月後,耗盡。”
俄政府表示,一旦這一基金耗盡,將不得不依靠福利基金。據克里姆林宮消息,福利基金當前規模超過700億美元(約合4668億人民幣)。但福利基金並非為預算缺口問題而設計,這一基金主要是為未來的養老金以及大規模投資項目提供資金。
施耐德也指出,福利基金中資金流動性較小,因此從實際操作層面來看,政府基本上不可能從中大規模提現。
經濟衰退持續
俄政府此前曾表示,在上周末的第七屆國家杜馬(議會下議院)選舉之後公布明年的財政預算。
在杜馬選舉中,普京所在的統一俄羅斯黨獲勝,普京也表示這說明選民看到了統俄黨的努力並依然對他們保有信心。
但政府在經濟下行泥潭中仍然難以前行。
上周五俄羅斯央行宣布降息,從10.50%下調50個基點,至10.00%,意在促進消費,提振經濟。目前俄央行仍持有3950億美元(約合26342億人民幣)的國際儲備,而在2013年10月時,其國際儲備量曾達到5240億美元(約合34946億人民幣)。此前兩年間,俄央行為避免盧布暴跌已經耗費了超過1400億美元(約合99337億人民幣)的外匯儲備。在2014年,俄羅斯還曾經多次大幅加息,以挽回盧布貶值。
目前來看,這些策略都無法奏效,俄央行也逐漸放棄了這些措施。今年1月,盧布兌美元跌至歷史最低點,1美元可兌換82盧布。盡管目前1美元可兌換65盧布的情況較年初有所好轉,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這一兌換值早已超過俄政府曾經訂下的1美元兌50盧布的“生死線”。
時隔三年之余,神舟載人飛船再度“牽手”太空。10月17日7點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點火發射升空。而這一好消息能否拉漲一直處於熊市氛圍的軍工板成為市場關註的焦點。
《第一財經日報》多方采訪發現,雖然“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飛天讓國民集體亢奮,但在目前整體市場行情不佳以及市場對行業關註度低的背景之下,“神舟十一號”飛天難改國防軍工板塊整體頹勢。而賣方分析師則集體賣力”吆喝“國防軍工板塊前景,稱該板塊或迎戰略機遇期,看好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帶來的航天板塊投資機會。
短期行情冷淡 買方看空
據新華社消息,10月17日7點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點火發射升空。這次任務的主要目的:一是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二是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三是開展有人參與的航天醫學實驗、空間科學實驗、在軌維修等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於A股市場而言,部分上市公司的業務也涉及神舟載人飛船方面。據民生證券研報表示,航天電子的電子產品用於長征七號運載火箭,航天動力母公司擁有液體火箭發動機流體核心技術,火炬電子的特種陶瓷材料具有耐高溫和超耐磨,適用於航空航天發動機、火箭噴口等。
但從盤面實際情況來看,“神舟十一號”飛天並未能給上述個股及軍工板塊帶來拉升。航天電子、航天動力以及火炬電子10月17日表現並不佳,均處於跌勢,且10月份以來的漲跌幅分別為1.07%、-1.95%、-0.9%,均跑輸於同期上證綜指。
在一位華南的私募人士看來,雖然一些上市公司的業務會涉及神舟載人飛船方面,但這部分業務占上市公司整體業務比較小,主要是部件方面,上市公司行情所受到的影響也較小。
Wind數據顯示,10月17日,國防軍工(中信)指數跌去117點,版塊內僅有6支股票飄紅,在這6支股票中,僅烽火電子獲得超1%的漲幅,而航天動力、天河防務、高德紅外等大多數股票頹靡難改,集體下跌。
“從前期消息出來到現在,航空航天板塊行情並未受到較大影響”。深圳市世紀恒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宋曦表示,目前整體市場行情也不太好,且市場對航空航天行業預期不高,關註度較低,短期難以有較大機會。
一持續關註軍工板塊的公募基金人士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神舟十一號”發射這一消息或能讓部分資金獲得一兩天的超短期相對收益,但難以對冷淡的軍工板塊形成帶動。
“整體市場清淡,市場目前偏向選擇有業績保證估值相對合理的股票,但軍工股多數靠概念、政策預期,上市公司中不少缺乏核心技術,而在之前的炒作環境下估值已經偏高。”該人士認為,大部分軍工股頹勢難改,“神舟十一號”發射難以捂熱軍工板塊的冷板凳。
宋曦表示,其目前主要關註航空航天發電機方面,主要邏輯在於國內在這塊的技術存在瓶頸,重點關註技術突破帶來的投資機會。
賣方集體“吆喝”前景
實際上,今年以來,軍工股整體表現泛善可陳。今年以來國防軍工指數下挫超過20%。有投資人指出,雖然自去年11月軍工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但軍工股也沒有整體表現,即使9月份天宮二號發射後,軍工股股價也未有表現。不過,這並未阻止賣方分析師對軍工股推薦的熱情。
就整個行業而言,華金證券航天軍工行業分析師張仲傑在其研報中指出,航天戰略是國防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推進航天技術及裝備的發展是戰略落腳點,看好航天重大工程推進給航天科技集團及航天科工集團相關企業及民參軍標的帶來的投資機會。
據2016年6月美國航天基金會發布的《航天報告》數據,2015年全球航天經濟總量達到了3353億美元,其中,商業航天活動占全球航天經濟的76%,總計2460億美元,商業航天經濟規模較大。9月12日,在第二屆中國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航天科工發布了五大商業航天項目,預計投資超千億元,產出超千億元。
民生證券國防軍工行業分析師也認為,受商業航天項目的推動,航天板塊或迎戰略機遇期,看好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帶來的航天板塊投資機會。
太平洋證券則分析稱,“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期間,航天科技集團每年承擔的宇航任務都將在20次以上,而且每年都有重大的宇航型號任務,進入高密度發射的常態化階段,建議關註相關個股。
東興證券表示,受益於“十三五”載人航天工程持續投入,航天科技、航天科工、電子科技等軍工集團相關業務仍將保持高速增長,也為其圍繞軍工核心業務開展資本運作奠定基礎,建議關註航天電子、航天電器、振華科技等載人航天工程產品供應商及航天工程、中國衛星、航天動力、航天科技等母公司資本運作預期強烈的“航天系”上市公司。
期貨午間收盤,菜籽漲逾6%,甲醇漲逾4%,鄭棉、橡膠漲逾2%;滬鋅跌超4%,滬鉛、動力煤跌超3%,鐵礦石、滬鋁、PVC跌超2%,滬錫、滬銅跌超1%。
中信建投在研報中指出,美聯儲年內加息預期影響, 美元再創 14 年新高,有色整體承壓。
另外,統計局數據顯示,10 月銅產量同比大增 7.1%至 73.7 萬噸, 供應端供應壓力依然較大, 此外銅現貨升水轉為貼水,短期銅繼續回調概率較大。鋅受昨日統計局公布 10 月鋅產量同比增加 4.5%至 55.50 萬噸, 引發市場對鋅供給是否趨緊的擔憂, 鋅價出現回落。鎳受菲律賓部分地區雨季影響,供應端有一定趨緊,鎳價受到一定支撐。國內方面,通脹預期依然存在,有色不宜過分看空, 此外, 由於近期市場不確定因素增多, 建議投資者註意風控。
高盛表示,未來三個月、 6 個月及 12 個月銅價預估分別為每噸 5,000 美元、 4,800 美元及 4,800 美元,此前預計為每噸 4,300 美元、 4,300 美元及 4,200 美元。高盛稱: “雖然強勁的需求促使我們調升對基本金屬價格的預估,但我們認為市場中一些金屬已經變得太利多太迅速,即銅,未來我們將繼續看到供應差異化。 ”
期貨內盤上午收市,雞蛋領漲,漲幅達1.41%;工業品繼續下跌,PVC領跌,跌幅達4.74%,焦煤跌4.71%,鄭煤跌逾3%,PP、橡膠、塑料跌逾2%,焦炭、鐵礦石跌逾1%,螺紋鋼下跌。
其他品種,澱粉漲逾1%,滬鋁、玉米、瀝青上漲;錳矽、滬錫跌逾2%,菜粕、鄭棉、滬金、滬鎳、滬銀、滬鋅、滬鉛跌逾1%,玻璃、豆粕下跌。
消息面上,11月17日,國家發改委官方網站披露,日前,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組織召開了推動簽訂中長期合同做好煤炭穩定供應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上指出,目前我國重點煤電央企已全部簽訂中長期合同,各地要加緊組織協調,引導更多企業簽訂中長期合同。昨日,國務院發布文件,確定根據每年國務院大督查和日常督查情況,對落實“超額完成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目標”等24項政策措施真抓實幹、取得明顯成效的地方,采取相應措施予以激勵支持。據不完全統計,自9月份開始,國家發改委就煤炭問題已召開7次相關會議,同時也推出了多項的政策。
國投安信期貨高級分析師高明宇認為,年度長協的簽署以及政策指引,令部分電廠采購心態發生變化,采購觀望、供需博弈出現。
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麥安哲認為,近期煤炭和鐵礦石價格強勁上漲的態勢可能很快降溫,中國經濟轉型給鐵礦石和煤炭市場帶來影響,在度過傳統的冬季需求旺季後,預計煤炭和鐵礦石價格漲勢將放緩。
繼去年100多億美元甩賣40余個美容品牌後,寶潔集團僅剩下兩個美容品牌——SK-II和玉蘭油。
前者一直以“日本殿堂級美容品”為營銷噱頭,最主要的消費群體位於亞洲。相對而言,玉蘭油是一個全球性的品牌,但壞消息是其目前在中國的狀況並不太妙。寶潔全球護膚部門總裁Alexandra Keith日前在一個分析師會議上透露,玉蘭油將在中國關閉約30%的專櫃,“會在產品包裝、美容顧問和櫃臺運營方面降低成本。”
第一財經記者就關閉專櫃一事向寶潔中國進行求證,對方稱:“我們決定精簡一部分不符合Olay品牌和零售商高標準的低效櫃臺,這部分專櫃的銷量其實只占中國Olay銷售總額的5%左右,而這一專櫃的優化工作目前也已基本完成。”
寶潔中國同時表示,“在過去一年里加大了Olay在中國市場的投入。Olay還會繼續加大創新力度,在未來一兩年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產品創新和不斷升級店內體驗。”
玉蘭油這一品牌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進入中國市場,彼時中國國內還沒有什麽國際品牌的化妝品。不少年輕人的母親都用過它粉色乳液的護膚品。
隨著時光的流逝,20年多前使用玉蘭油的女性逐漸老去,而如今的年輕女性對玉蘭油並不買賬。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越來越多的本土化妝品品牌崛起以及國外各種品牌的湧入,人們的選擇面變大;另一方面也許是玉蘭油本身的問題。
細心的消費者在逛街的時候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比如老式的百貨公司、賣場、超市中,產品有些寫著“玉蘭油”,另一些則寫著“Olay”。
官方是這麽來劃分眾多產品的:除了身體系列的,在護膚品上玉蘭油品牌分為三個系列,面向普通大眾消費者的會標明中文“玉蘭油”,售價在100元左右甚至更低,通常在超市開架的貨櫃上可以找到;第二個系列是“Olay”,在百貨商場會有專櫃,比如上海的新世界百貨,價格則在200~300元不等,這個系列是品牌方主推的系列,高圓圓、李易峰等明星代言的就是這個系列;最後一個則是更加高端的prox博研詩系列,官方售價多在300元以上。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prox博研詩系列進入國內市場已有幾年,加入了新科技的元素,更加接近藥妝。“我們其實沒有怎麽推廣這個系列,也沒有找代言。”一位寶潔中國品牌部的人士表示。
為什麽同一家公司同一個品牌要推那麽多的不同價格區間的產品?事情要從30年前說起。
1985年,寶潔集團收購理查森·維克斯公司時接手了玉蘭油品牌。當時的玉蘭油其實已經擁有穩固的勢力,比如在中國香港,其市場占有率穩居第二。現在,年輕女性會“嫌棄”玉蘭油是祖母、媽媽們用的老品牌,其實這個品牌在當時亦是如此。在業界,玉蘭油向來是以“成熟女性保養品”(Oil of old lady)聞名。
寶潔集團收購玉蘭油以後維持了一段時間的“靜態運營”,雖然在此後的幾年里也做了一些基本創新,包括在1990年推出清潔系列,1991年推出防曬系列,1993年推出了香皂,1994年又推出了沐浴露。但這個品牌卻發展緩慢。“我們已經好幾年想不出什麽構想了。”當時掌管寶潔美容用品事業的羅伯特·布蘭查德於1996年承認,玉蘭油的市場占有率大幅下降。
為了挽救市場,寶潔集團決定徹底改變玉蘭油的本質,為其開發了更多的系列產品同時也大幅擴增了玉蘭油的品牌資產。同時將玉蘭油擴大到規模更大的平臺進行銷售,橫跨了百貨公司專櫃、超市和藥店等零售大賣場。
這樣的改變在當時取得了成功。到2003年,玉蘭油的銷售額已經突破了10億美元,成為了寶潔的頂級品牌(Top brand)之一。
但十年後,玉蘭油又遇到了類似的問題。歐睿國際的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玉蘭油品牌在寶潔最大市場美國的銷售額逐年下降,拖累了寶潔化妝品部門的業績。
如何讓玉蘭油像20年前那樣重獲新生大放異彩?寶潔現在的做法是在北美市場精簡產品線,砍掉銷售不佳的SKU,在中國則是升級品牌形象。
能否取得成效還不得而知。單就中國市場而言,無論是消費者還是渠道,變化都前所未有地迅速。
不過,寶潔的營銷推廣重塑品牌的經驗高明過世界上大多數快消公司。SK-II是一個絕佳的案例。
早在十年前,大多數人會認為這是一個熟女用的保養品牌。但如今,SK-II通過各種辦法重新塑造了這個品牌,它試圖傳遞出這樣的信息:嘿,如果你在20歲的時候用了我們的東西,那麽到了30歲,你將比同齡人年輕很多!保養要趁早!
過去的五年里,SK-II品牌每年保持15%左右的銷售增長率。今年雙十一期間,SK-II在各種第三方統計版本的天貓美妝銷售排行榜上皆名列前茅,將其他的高端化妝品品牌甩在了後頭。
期貨夜盤開盤,黑色系領跌,螺紋鋼、熱軋卷板、鐵礦石分別跌4.2%、3.4%、3.4%,焦炭、焦煤、動力煤分別跌2.4%、2.2%、1.3%。
今日午後, 黑色系高位跳水,螺紋鋼收跌6.67%,鐵礦石收跌6.3%,焦煤跌5.5%,焦炭跌4.6%,熱卷跌4.3%,
昨日,三大期貨交易所聯手調控,上期所自11月29日起,對螺紋鋼實施交易限額制度。非期貨公司會員或者客戶在螺紋鋼RB1701合約和RB1705合約日內開倉交易的最大數量分別為8000手。大商所昨日公告,調整鐵礦石品種漲跌停板幅度至8%,調整鐵礦石品種最低交易保證金標準至10%。
鄭商所將在11月30日結算時起,菜油期貨合約交易保證金標準由原比例調整至7%,漲跌停板幅度由原比例調整至5%;菜籽期貨合約交易保證金標準由原比例調整至20%,漲跌停板幅度由原比例調整至10%;白糖1701合約交易保證金標準由原比例調整至7%,漲跌停板幅度由原比例調整至5%。
此前,發改委也於11月23日重申,目前的基本面並不支持鋼鐵、煤炭的大幅度上漲。
近來,三板做市指數一改頹勢,連續7個交易日大漲,形成了本年度新三板市場最後一波上漲行情。
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年底行情”可能與市值管理有關,這是企業為了維護後續發行價格、券商和投資機構為了維護浮盈,共同努力的結果。
由於市場對創新層新政策預期下降,今年企業為沖擊創新層而增加做市商數量、擴大市值的動力明顯下降。分析人士認為,新三板估值已經達到底部,只有新三板政策清晰、定位明確之時,投資者才會放心的入場。
新三板遇“年底行情”
12月29日,三板做市指數微跌後午盤開始發力,收於1100點,上漲3.94點,是連續第七個交易日大漲,累計漲幅17點,形成了2016年度新三板市場最後一波上漲行情。
12月29日共有775只做市股票發生成交,其中25只股票漲幅超過10%,92只股票成交金額超過100萬元,致生聯發(830819.OC)成交金額最高,超過2800萬元。
另外,有398只協議股票成交,其中24只股票漲幅超過100%,135只股票成交金額超過100萬元,易建科技(831608.OC)、新媒誠品(834522.OC)、中投保(834777.OC)成交金額都超過1億元。
在2016年漫長的下跌中,三板做市指數有三波明顯的上漲行情較為搶眼,分別為年初的沖刺創新層行情、9月初政策預期行情和最近的年底行情。
開源證券做市業務負責人姚少卿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市值維護需求是出現年底行情的原因之一,一方面基金產品需要提升凈值,另一方面企業也有市值維護的動機。
南山投資創始合夥人周運南對記者表示,“近期做市指數每天尾盤拉升並翻紅,主要是少數做市股票為了市值管理的需要,通過收盤時的操作讓公司股價收到高位。這一般是公司為了定增或質押等自身要求和投資機構為了年底基金凈值的需求,所以近期的做市交易並沒有明顯放量。”
近來,新三板市場做市股票每日成交總金額停留在在5至7億元,而協議股票每日成交總金額一直在10億元左右。
據Wind資訊統計,過去一年1534個做市商持有掛牌公司庫存股案例中,做市商浮虧比例達到32%,虧損過半的有8%。另外據數庫科技統計,到今年10月底,參與掛牌公司定增最多的前20家非券商投資機構中,以定增成本看,浮虧的機構占比75%。
從全年看,三板做市指數先後經歷了1月暴跌和市場分層以來的持續近半年的漫長下跌,從年初1438點最深跌至1073點,目前指數在1090點附近震蕩。
周運南表示,近期新三板整體交易有放量跡象,這主要是臨近年底很多公司尤其是做市轉協議股票在進行大額的大宗交易。從二級市場投資的角度看,在目前沒有整體行情的情況下,可以把握這種大宗交易的機會,在大額交易時以合適價格進場搏取一定收益。
不以“政策市”看三板
盡管部分掛牌公司出於轉板、並購和大宗交易等考慮,將交易方式從做市更為協議,但是從做市商看,布局掛牌公司做市交易的步伐所有加快。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過去一個月里,做市商新增掛牌公司報價席位出現140多例,超過券商退出報價義務的兩倍。
有市場人士指出,券商加入掛牌公司做市報價可能與明年沖擊創新層有關,但是在經歷了失望情緒後,企業找做市商的熱情不如去年那樣強烈。
他表示“去年大家對創新層的政策利好有很多憧憬,但是今年看沒有明確的利好,現在大家還願意進入創新層,但是願望沒有那麽迫切。以前是一定要擠進去,現在有能力就進去,沒有能力得看看再說。”
創新層有三套獨立標準,其中第三套要求掛牌公司做市商家數不少於6家,最近有成交的60個做市轉讓日的平均市值不少於6億元,同時合格投資者股東不少於50人。
去年底到今年初,部分掛牌公司為了滿足第三套標準積極尋找做市商做市並提升市值,形成了所謂的“沖6”行情。此外,由於做市企業需要以較低的價格將庫存股轉讓給新加入做市商,因此報價會先人為壓低,待做市商全部進入後再拉升股價,因此給二級市場投資者帶來了“系統性”的投資機會。
不過,今年6月,市場分層正式實施後,創新層並沒有獲得政策紅利配套,融資、交易方面的差異化制度安排未能兌現。
12月27日,股轉公司副總經理隋強在蘇州講話時稱,單一的服務和監管無法滿足萬家掛牌公司的差異化需求,2017年將以市場分層為抓手,加大制度供給,為不同公司的不同發展階段提供與其相適應的制度供給,使新三板既能包容早期創業企業,又能滿足發展壯大的企業的需求。
不過,股轉公司監事長鄧映翎近期也表示,市場不應期盼新三板明年有大的政策變化,以“政策市”看新三板有違市場化導向的初衷,也不符合新三板的歷史地位和功能,只有搞清楚新三板的國家定位,投資才不會出現失誤。
目前,市場對降低投資者門檻、競價交易和轉板試點等政策的預期已經冷卻,預計明年私募做市將會正式啟動,公募基金入場的規則也將會出臺。
姚少卿告訴記者,公募入市、開放私募做市對新三板都是潛在利好,能夠帶來新量資金,但目前具體細則沒有清晰,所以這些資金在門外等候。由於明年市場面臨基金產品退出高峰,新政策落地要考量時機問題,如果在退出高峰前,市場就能平穩向上,否則可能導致一波結構化下跌。
他認為,目前新三板市場估值已經到達底部。他表示,“新三板股票在權益類資產里是被低估的,從並購角度看,新三板整體進入了15倍估值的區間,從pre-IPO階段來看,新三板估值已經比較靠近底部,但是行情要往上走仍取決於政策和新資金進入的情況。只有新三板政策清晰、定位明確,大家才會放心地進來。”
一度被資本市場熱捧的傳媒板塊在2016年卻出現了排名墊底的情況。
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申銀萬國28個子行業中,傳媒板塊全年下跌了9.86%,排名倒數第五名,表現僅僅好於休閑服務、公用事業、房地產和非銀金融,曾經被資金熱烈追捧的龍頭股萬達院線和華誼兄弟在這一年中價格跌去了一半左右。
那麽,從今年來看,傳媒板塊是否有可能改變頹勢,重拾輝煌呢?
跟隨創業板大跌
2016年,A股市場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創業板大跌,跌幅達到了27%。而其中,在創業板中頗具代表性的傳媒板塊更是跌幅不少。
萬達院線在這一年下跌了54.82%,華誼兄弟在這一年下跌了46.81%,華策影視也下跌了38.93%。
今年上市的影視行業的新股較多,而憑借著市場對於新股的熱愛,股價表現也還不錯,幸福藍海2016年上漲了238.62%,上海電影、中國電影的股價漲幅分別達到了170.1%和79.83%,不過總體來說,也未得到市場資金的爆炒。
而早在2015年,傳媒板塊就以179.6%的漲幅位居各大行業排行第一位,在2016年表現不振和行業基本面有關。
拿影視行業來看,去年12月31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公布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457.12億元,同比增長3.73%。可以說,連續5年增速都保持在40%以上的中國電影票房,突然在2016年踩了急剎車。
從目前來看,2017年開始,內地的票房似乎還沒有從2016年的萎靡中調整過來,內地元旦檔票房在意料中出現了下滑。由於幾乎沒有像樣的新片上映,2017年元旦檔三天的內地票房報收6.62億元,相比2016年的8.63億元同期成績下跌了約2億元,跌幅超過23%。
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新年開局遇冷,或許也會影響到接下來電影市場票房的走勢。有業內專家認為,票房成績不理想的背後,是整頓票房造假、規範電商票補、觀眾回歸理性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的,2017年的中國電影市場同樣面臨這些挑戰。
2017年何去何從
那麽,對於傳媒板塊而言,2017年又該何去何從呢?
“2016年開始傳媒行業整體面臨估值回調壓力,原因一方面是經濟環境的惡化導致居民消費增速降低,文化娛樂消費作為居民消費中彈性最高,波動性最大的一個分支,整體行業增速受影響較大,人們審美標準的主見在提高,還有就是同業並購,跨界並購監管趨嚴。因此,未來行業是否會重返高估值時代,取決於宏觀經濟或者說居民消費增速的回暖、創新優質產品的出現頻率和行業並購監管的邊際放松。”東興證券分析師楊若木認為。
目前來看,隨著估值的降低,機構對傳媒板塊開始樂觀起來。
中信證券則認為,隨著2017年大批優質影片的上線,票房表現有望呈現回暖。在國內電影市場長期增長空間仍然可期的背景下,2017年國產電影的質量回升和進口電影的引進,將有助於國內票房的回暖,中國電影市場將重新進入景氣周期。預計2017年國內電影市場有望超過500億元的市場規模。
該券商認為,股價和公司基本面相關程度將不斷提升,市場將逐步進入業績增速為主要驅動力的階段,理性時代將會有望到來。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之後,當前傳媒板塊整體估值較低,市場上出現了多支絕對估值較低或者超跌的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