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退市預警常態化 市場先生自語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28.html
上星期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 如果就業市場繼續改善, 並形成可持續勢頭, 聯儲局或會在未來數次議息會議上考慮減少買債, 也不排除在9月初美國勞動節前行動, 並且警告息口長期維持過低水平令到金融穩定存在風險. 此外, 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公布本月初息口會議紀錄, 顯示委員曾深入討論縮減買債規模的時間表, 有部份委員甚至認為最早可以在6月減少購債金額. 退市憂慮引發環球市場波動, 上星期四日股單日暴跌1143點, 恒生指數也大跌591.40點, 執筆之時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已經升至2.01%, 較去年底的1.78%上升23點子. 筆者相信美國遲早會退市, 並於今年一月二十九日刊登文章提醒投資者為退市提早做好心理準備. 筆者於美資行工作多年, 學懂一樣很實用的東西, 就是"預期管理"(Expectation Management). 因為很多時人對一件事情的反應, 最大的影響因素並非事情本身, 而是對事情的預期. 舉個例子, 如果有兩個員工同樣獲得加薪6%, 同事A覺得不滿意, 因為他預期會加10%, 同事B覺得很滿意, 因為他預期加幅只有3%. 現實工作環境當中, 如果筆者需要推行一個新的項目, 第一, 會預先通知受影響的同事, 避免last minute surprise, 第二, 會降低同事對新項目的期望, 避免不可能實現的要求. 2011年政府公佈每個合資格市民獲派6000元, 有些朋友未等到6000元到手已經用完預期會有的金錢. 股市有句名言是"buy on rumor, sell on fact", 一間公司的股價通常在出盈喜當日已經上升了, 等到業績公佈盈喜成為事實股價反而可能下跌.

筆者查看美聯儲五月份的資產負債表, 總資產高達3.317萬億美元, 當中, 55.71%持有美國公債, 33.83%則持有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券(MBS), 總負債有3.262萬億美元, 表示淨資本只有550億美元. 有言論認為一旦美國加息美聯儲便會破產, 但筆者絕不認同. 無疑利率向上會導致債券價格下跌, 但我們要明白債券價格下跌對債券持有者的意義和影響. 舉個非常極端的例子, 某日上午投資者A以100元買入公司A發行的一年期票面利率3%的債券, 表示一年後債券到期連本帶利會收回103元. 假設下午突然加息2%, 另一個投資者B以100元買入公司B發行一年期票面利率5%的債券, 表示一年後債券到期連本帶利會收回105元. 大家可以見到加息不會令到投資者A有損失, 加息只會令到投資者A的投資收益少於投資者B. 因此, 除非涉及出售債券, 否則加息的意義只表示舊的投資資產收益率相比加息後的投資資產收益率下降了. 事實上, 伯南克已經表明退市並非只有出售資產一個途徑, 可以一直持有債券到到期日. 因此, 加息不會令到美聯儲破產, 除非發生信用違約. 不過, 理論上經濟好才會加息, 而經濟好信用違約的概率只會更低. 筆者相信美國會有秩序退市, 美聯儲精於預期管理, 因此可以預期, 在退市真正發生之前, 久不久就會向市場釋出超低息和量化寬鬆措施不會永遠持續的訊息, 以提醒投資者對退市要有心理準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60

熔盛重工發佈盈利預警 稱已向政府求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9082

中國最大的民營造船企業中國熔盛重工週五發佈了盈利預警,與此同時,熔盛還宣佈已經向政府尋求援助。金融時報稱,熔盛重工可能不是唯一一個陷入這種遭遇的企業。

熔盛重工在盈利預警中指出:

相比截至2011年12月31日止年度已公佈淨溢利,集團預期截至2012年12月31日止年度將錄得淨虧損。公司認為,淨虧損主要因為截至2012年11月30日止11個月期間受造船市場下滑的影響,船舶訂單及價格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

在經過2008年金融危機前夕的快速擴張之後,造船行業的客戶需求開始疲軟下來,新輪船的市場十分不景氣。此外,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也是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中國造船協會秘書長王錦連在接受彭博採訪時表示,在未來5年內,約有1/3的中國造船廠將不得不關閉。

熔盛的客戶主要集中在運送大宗商品的領域,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使得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也跟隨走低,這就使得熔盛的業績表現越來越差。

依靠政府補貼勉強前行

市場普遍認為熔盛會得到政府的支持,儘管熔盛重工在近幾個月已經裁員8000多人,但目前熔盛仍有員工12000多人,且依然是當地的大型僱主之一。

熔盛重工公佈的財報顯示,其在2010年和2011年兩次獲得政府補貼一共20億元。此外,其在2012年上半年也曾獲得政府6.72億元的補貼。

自2010年起,全球造船市場逐漸陷入低谷,熔盛重工在依靠政府補貼的情況下勉強實現了盈利。每日經濟新聞網記者稱,銀行方面已經不願意為熔盛繼續提供貸款,這導致本月初連續兩次發生員工圍堵熔盛大門討薪的事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737

美股預警信號——市場廣度已降至新低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2994

市場上有非常多觀察股市廣度的方法,但有效的不多;其中一種有效的方法是,觀察有多少支股票的價格超過了既定移動平均線越來越少股票的價格低於移動平均線意味著,市場廣度在下降,這也是投資者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不幸的是,美國股市的市場廣度已經下降至記錄低位。

Oppenheimer的技術分析師Carter Worth一直看跌美國股市。Worth在最近的研究報告中稱,

追蹤標普500成分股價格走勢的投資者會發現,越來越少的股票處於各自150日均線上方,這顯示市場廣度急劇收縮。價格走勢良好的股票通常不會跌至其150日均線下方,只有價格走勢惡化的股票才會發生這種情況。

上圖顯示,5月22日,高於各自150日均線的標普500成分股佔93%;隨後該比例一直下降,即美股的市場寬度一直下降。現在,該比例已經下降至79.6%,刷新紀錄低位,這顯示市場動能也一直在下降。

因此,美股未來可能會出現3種情況:

1.美國股市即將出現實質性的價格修正。

2.美國股市繼續走高,但是越來越多的股票掉隊。這將導致美國股市未來出現更大的價格修正。

3.美國股市繼續走高,同時市場寬度逐漸好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321

德銀壞消息不斷,高管考慮發布業績預警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007

華爾街日報報道,德意誌銀行高管在考慮於未來幾日內發布業績預警,因為德銀將於1月29日公布的財務報告會大幅不及投資者預期。 知情人士透露,德銀高管在考慮是否需要發布業績預警,2013年四季度德銀因出售不受歡迎的資產帶來的損失比投資者想象的要大。 根據德國的法律,若上市公司很明確地知道其財務結果大幅低於市場預期,並可能因此對股價造成嚴重影響,公司需要發布業績警告。彭博社調查的結果顯示,分析師對德銀四季度的預測為盈利6.98億歐元。此前2012年四季度,德銀虧損22億歐元。 德銀發言人Ronald Weichert表示,公司對市場揣測不做評論。 周五下午,華爾街日報報道了德銀可能發布業績預警後,德銀在美國市場交易的部分股價一度下挫超4%。截至收盤,德銀下跌3.04%,收於52.27美元。 與歐洲其它銀行一樣,德銀拋售了非核心資產以提高資本充足水平。知情人士稱,由於德銀低價出售這部分資產,導致四季度產生巨額虧損。此前,德銀表示計劃於2013年出售800億歐元資產,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德銀已經出售了660億歐元資產。 這位知情人士還稱,其它原因也打擊了德銀四季度盈利情況。德銀依然掙紮於疲軟的行業大環境下,特別是其債券交易部門。此外,實施新的衍生品會計準則,將給德銀帶來大額賬面虧損。本周早些時候,新的衍生品會計準則給摩根大通帶來了15億美元虧損。 德銀還面臨監管機構的調查,可能要為此支付罰款。去年12月,德銀因利率操縱,被歐盟處罰了近10億美元。目前,德銀也在接受匯率操縱案調查。 2012年四季度,德銀也發布了業績預警。去年9月,德銀聯席行政總裁Anshu Jain警告稱,預計固定收益、外匯和商品部門(FICC)的收入會大幅下挫。德銀的這些問題,稍後其它許多銀行可能也會公布出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164

預警餘額寶類基金

http://www.eeo.com.cn/2014/0222/256507.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趙娟 史堯堯 2月19日,基金業協會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底,貨幣基金總淨值為9532.42億元。這較去年底日均增長66.25億元,以此計算,目前國內貨幣基金真正規模已經過萬億。這佔到了基金業總規模的三分之一。

就在這一數據公佈的第三天,2月21日,證監會召集了貨幣基金規模居前的十餘家基金公司一把手開會,專門提示風險問題。而近期這樣的會議已經開了不只一次。

證監會即將下發一項關於貨幣基金風險提示的文件,貨幣基金或迎來史上最嚴格的一次監管規定,對於各類「寶「的風險管理將令這些橫空出世的貨幣基金,付出不菲的代價。

與往年不同的是,現在貨幣基金的主角無疑是天弘餘額寶、華夏活期通、匯添富全額寶為代表的一系列互聯網貨幣基金。餘額寶一隻基金幾乎讓貨幣基金整個市場規模較正常水平翻倍,並帶來了巨大的示範效應。

一位參會基金公司人士稱,監管層頻繁召集開會,主要是提示貨幣基金規模增長過快可能帶來的流動性風險和投資風險,倒不是意味著短期會有風險爆發。

目前餘額寶等互聯網貨幣基金的90%以上資產投資於協議存款,極大依賴性已經使得其投資越來越被動。協議存款屬於銀行同業存款,不派生貸款,是銀行發展表外業務調節自身流動性槓桿的工具。

互聯網金融發展帶來的「存款搬家」也已經引來了銀行業的「反擊「。證監會及基金業內都擔憂,貨幣基金投資協議存款提前支取不罰息的紅利一旦被銀監會叫停,或銀行出於自身風險而無法支付高額利息,嚴重依賴協議存款單一投資標的的貨幣基金的投資將何去何從。

上述即將出台文件的一項核心內容是,證監會要求基金公司就所投資銀行協議存款做出風險管理,用風險準備金做出保障。

協議存款依賴症

近期,投資者可以體驗到的是,無論是餘額寶還是微信理財通,收益率都從春節前的7%附近下降到6.2%左右,雖然仍然不低,但這個下降趨勢是否還會延續?

上海一位管理互聯網貨幣基金的基金經理透露,其投資的標的基本上40天就會換一個遍。

正是因為互聯網理財的短期性、便利性,這類產品流動性進出更為頻繁,其投資對象90%都是銀行超短期的協議存款。

以餘額寶為代表,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互聯網貨幣基金都是上述投資結構,作為銀行間市場的重要參與者,貨幣基金收益率隨短期資金面的寬鬆與否波動,近期其收益率下降背後的原因也就不難理解。

2月以來,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品種連續下跌,2月20日一舉跌破2%,創下近十個月以來的歷史最低紀錄。

相應地,貨幣基金目前賴以生存的最主要的投資對象短期協議存款的利率從春節前的7%大幅下降到4%左右。

一家基金公司固定收益總監分析,流動性的寬鬆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是規律性,年初通常都是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寬鬆的時點,去年從6月份一直到年底持續的緊張本是反規律的異常;第二,外匯佔款持續一個季度大量淨流入帶來了基礎貨幣的投放,是資金面寬鬆的大背景;第三,央行回籠資金的態度比預期中寬鬆,銀行短期頭寸寬裕。

不過,除了上述原因,一些銀行人士認為,銀行在經歷了半年降槓桿後,自身流動性最緊張的時期已經過去,未來銀行對表外業務的持續壓縮趨勢,都使得其對同業存款的需求出現下降。

中信銀行一位相關人士指出,短期協議存款對於銀行而言是負債端的自身流動性調節工具,近期銀行的部分同業業務的確有所收斂,因為業績的需要,銀行正在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擴大表內期限匹配的高收益資產規模上。

1月份的貨幣數據顯示,銀行貸款超預期增長,但企業活期存款增速大幅下降,銀行的攬儲壓力可見一斑。

一邊是悄然生變的銀行行為,一邊是貨幣基金的過度依賴。這正是監管部門對貨幣基金快速發展和所投資存款的擔憂所在。

其實在餘額寶出現後,作為協議存款資金供給方的貨幣基金業與資金需求方的銀行業之間的關係就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一位貨幣基金經理回憶,在餘額寶出現之前,協議存款的資金需求大於供給,那時候是貨幣基金「打劫」銀行的階段,基金可以喊高叫價抬高協議存款利率。

但是現在,尤其是春節前後,餘額寶、理財通的規模都在迅速增長,華夏基金和天弘基金反成為協議存款市場上的爭奪者。

銀行壓縮表外業務去槓桿化操作仍將繼續,協議存款市場雖然不至於演變成資金「供給大於需求「,但是餘額寶等互聯網貨幣基金規模的快速增長已經在邊際上改變著需求和供給的力量。

「互聯網貨幣基金對短期資產天然偏好,即使有債券可投,餘額寶也不願意去進行期限錯配,對於協議存款而言,他們不投收益就是0,這類貨幣基金過於依賴單一類資產的不均衡投資,其實很被動。」上述貨幣基金經理稱。

監管趨嚴

一位參與上述文件討論人士稱,除了對流動性管理的強調,證監會文件將嚴格要求基金公司將風險準備金與所投資協議存款的未支付利息掛鉤,前者必須對後者全額兩倍覆蓋;一旦出現銀行未能到期支付利息的情況,基金公司應大比例計提風險準備金。

其潛在擔憂是:貨幣基金目前享受著協議存款可提前支取不罰息的政策紅利,一旦該紅利被銀監會或銀行叫停,基金公司管理的貨幣基金已經按日將利息支付給投資者,但是如果因為提前支取等原因引發銀行未能按約定支付利息,貨幣基金資產最終可能只能收到活期利息。

目前較為強勢的餘額寶在與銀行談判時的做法是:要求部分銀行每7天結算一次協議存款利息,而大多數貨幣基金只能在協議存款到期時收到利息。

毫無疑問,貨幣基金還在順風期,餘額寶等各類寶的示範效應還在發酵期,但大有要將天時地利人和用到極致的勢頭。

證監會和基金業內人士的擔憂更多是對或有風險防患於未然。

因為,快速膨脹的貨幣基金已經在「反作用「於銀行。央行最近披露的存款數據近日廣受關注:2014年1月份的人民幣存款罕見地減少9402億元,而去年同期該數據為淨增長7499億元。

而餘額寶最新的規模已經突破4000億元,一個月增長了1500億元,各類互聯網貨基無疑是存款搬家的重要去處之一。儘管貨幣基金的最終投向沒有流出銀行體系,但協議存款與活期存款相比使得銀行的負債成本上升,客戶流失。

市場也越來越關注銀行的「反擊」。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行銀行也與旗下中銀基金、工銀瑞信、建信基金進行了銀行版餘額寶的合作,發展旗下貨幣基金T+0業務。平安銀行選擇與南方基金合作,民生銀行選擇與匯添富等基金合作,還有一些中小銀行正在與非股權關係的基金公司探索合作。

多位曾參會基金公司人士透露,證監會近期已經不只一次提示貨幣基金快速發展的風險。一旦銀行表外資產難以承受高負債,協議存款利息難保,這將對貨幣基金、尤其是對短期資產依賴極高的餘額寶等互聯網貨幣基金的流動性管理帶來巨大挑戰。

屆時,餘額寶等將要配置大量資金進入債市,除非債市明顯好轉,否則流動性管理難度加大也可能帶來收益率下降。

「互聯網貨幣基金吸引了大量客戶,而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難度越來越大,一旦銀行對協議存款需求持續下降、利率下降,互聯網貨幣基金的遊戲如何繼續?「一家基金公司電商負責人不無擔憂。

其實貨幣基金投資協議存款30%的上限被打破、可提前支取不罰息都是從2011年那次貨幣基金流動性危機開始。當時城投債危機引發債券市場收益率飆升,貨幣基金也曾一度出現大面積負偏離,證監會放開協議存款的投資以解貨幣基金流動性之急。那時,越來越多銀行由於最近兩年日益上升的攬儲壓力和自身流動性壓力,願意支付高額的利息。

在美國貨幣基金發展40多年的歷史上,不止一次出現過貨幣基金清算的案例。美國對貨幣基金的監管標準曾多次提高,亦遠高於我國。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可以肯定的是,未來我國貨幣基金的監管將越來越嚴格,投資的約束也將是趨緊。

影響

從2006年起,證監會要求基金公司每月從基金管理費收入中計提風險準備金,計提比例不低於基金管理費收入的5%,風險準備金餘額達到基金資產淨值的1%時可以不再提取,後來計提比例提高到10%。

在風險準備金制度沒有建立之前,貨幣基金曾因銀行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產生過巨大損失,數家基金公司從自有資金中拿出了3億多元用於彌補貨幣基金的損失,這直接促使監管層設立基金風險準備金制度。

後來證監會亦曾對風險準備金要兩倍覆蓋貨幣基金所投存款利息做出過規定,但最近兩年的實行並不那麼嚴格。

一位監管部門人士稱,貨幣基金與其他基金性質不一樣,很大程度上要做到保本保息,因此證監會會對可能的風險損失嚴格監管,總體而言目前行業風險準備金還是可以覆蓋利息風險的。

但隨著貨幣基金規模近期的膨脹,是否有基金公司該指標已經不達標或是監管部門關心所在。

如果貨幣基金所投資協議存款未支付利息將嚴格與風險準備金掛鉤,這很可能影響一些公司貨幣基金規模的發展,天弘基金或首當其衝。

以天弘基金4000億的管理規模粗略計算,其管理費收入一年約13.2億元,其中10%計提為風險準備金也僅為1.3億元。

有業內人士計算,餘額寶4000億貨幣基金絕大部分投資於協議存款,按照6%的協議存款利息計算,其協議存款一年利息為240億元,按其過去組合的平均投資期限為40天計算,組合未支付利息約為26-28億元,再考慮到一些超短期存款,餘額寶未收到的存款利息均衡值大概應在13-14億元。

如果兩倍於此利息覆蓋,即26億元至28億元,天弘基金的1.3億元風險準備金甚至13.2億元管理費收入都是遠遠不夠的。其解決方法有二,或是增加註冊資本金轉入風險準備金,或是繼續和銀行談判,讓大量利息提前到賬。無論怎樣,都對其規模擴張加上了個緊箍咒。

接近天弘基金人士表示,天弘也在和監管層溝通,會逐步達標。

去年6月「錢荒」時天治基金旗下貨幣基金出現負偏離,該公司一紙公告將浮虧改為實虧由投資人承擔責任,一定程度上引發機構對貨幣基金大比例贖回。證監會還可能對貨幣基金出現負偏離即虧損的責任做出嚴格監管,由基金管理人風險準備金承擔責任和損失。

證監會也或將對貨幣基金市場是否過度競爭等做出監管規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496

鐵礦石預警

2014-05-05 NCW
 
 

 

銀監會希望快速摸清鐵礦石等大宗商品的融資規模,這不是好兆頭◎ 財新記者 吳紅毓然 文wuhongyuran.blog.caixin.com 4月18日,銀監會下發通知,要求開展進口鐵礦石貿易融資情況的快速調查,進行風險監測統計。圖為在山東青島港礦石碼頭裝運鐵礦石的車輛。

4月18日,銀監會給深圳、寧波、福建等15家銀監局下發通知,要求開展進口鐵礦石貿易融資情況的快速調查,進行風險監測統計,於4月30日截止上報。

各銀行統計接近尾聲時,該消息傳到市場,引發震動。受此影響,4月28 日(週一) ,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 i1409 盤中跌停,報760元 / 噸,較前日下跌36元/噸,跌幅高達4.52%。

商務部對外貿易司最新分析報告指出,鐵礦石港口庫存已連續六週在億噸以上徘徊,供給壓力較大。部分地區內 外礦價的價差高達近180元 /噸,國內高成本礦山面臨關停的風險,鐵礦石現貨、期貨都在虧損。

「從去年11月開始到今年1月的進口礦,浮虧大致為20美元 / 噸,都堆在港口。 」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付陽也指出,目前鋼廠、大型貿易商都在硬扛,低價拋貨意願增高。企業虧損,無法按時還 款,銀行違約風險升高。

銀行人士表示,未接到監管層要求提高保證金比例的通知。這一消息應為 市場人士的推測,並無依據。 「一旦提高保證金,很多鋼鐵企業及相關貿易商的資金鏈會被拉斷。 」中國聯合鋼鐵網首席分析師馬忠普表示。

業內人士向財新記者分析,鐵礦石貿易融資與此前大規模的銅融資、鋼貿融資有所不同,後者主要是套取資金投資房地產、民間借貸等行業獲取利差,而鐵礦石流動性差,標準化程度不高,較難變現,鐵礦石融資主要還是在本行業內循環。

鐵礦石融資的主要模式為,鋼廠或鋼貿商給國內銀行支付20%-30%的保證金,國內銀行給企業開具信用證,企業將信用證作為抵押憑證,獲得國外銀行授信;信用證還款期一般在90到180天,最長一年。目前鋼鐵企業全行業虧損,現金緊張,故而更加依賴信用證融資,相當於獲得四五倍槓桿,是維持自身運營的財務工具,也是以較低成本獲得短期融資的常見形式。

一位大行總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一直嚴控鋼鐵行業貸款,每年都在壓縮退出,但不會直接提高保證金比例。

受此調查影響,二季度銀行將更審慎,更強調貿易真實性,不排除放緩開具信用證的速度,排查資金用途,看客戶是否鎖定匯率等,以提高風控能力。

業內人士透露,今年一季度時明顯感到資金緊張,連國有大鋼企的信用證開出的都比以前慢了很多。

財新記者獲悉,除了鐵礦石,銀監會還要求統計大豆、食用油、銅礦、原油、成品油、煤、銅材等大宗商品貿易融資情況。銀行則需要上報截至今年3月末按五級分類的貸款餘額及逾期貸款餘額。

摸底規模

銀監會要求調查融資礦的地區分別為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大連、寧波、廈門、青島及深圳,這些地區也多為港口及鋼貿集中地區。

銀監會要求,這15家轄地銀監局,需上報區域內進口鐵礦石貿易融資的基本情況、風險情況、是否存在虛假貿易套利情況、已採取的風險防範措施等。

銀監會表示將擇機實地調研。

其中,銀行還需分別統計融資成本為3%、3%-6%、6% 以上的貸款餘額;以及扣除保證金的表內、表外業務餘額。

據財新記者瞭解,在這次快速調查中,其中一家大行統計結果為,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鐵礦石貿易融資餘額約500億元,其中未含保證金的融資餘額佔比40%;一家中型銀行的融資礦餘額逾150億元,其中未含保證金的融資餘額佔比60%。

多位銀行人士指出,在實際的調查統計中,由於維度較多,或存在操作上的不準確性。有的信息不能直接在信貸系統中得出,銀行需要通過找抵押品,找貿易融資證等方式,由人工跨系統比對填補。客戶的業務複雜程度,也加大了統計的困難。

「這是一筆糊塗賬,但監管機構想知道相關融資的盤子有多大。 」一位大宗商品分析師表示。我的鋼鐵網礦石部分析師周曉攬也指出,監管機構目前是希望銀行摸清規模。

4月29日,銀監會召開2014年第一季度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會上指出,梳理分析進口商品貿易融資基本情況,推動商品貿易融資健康發展。

銀行人士指出,三月鐵礦石價格暴跌,再加上人民幣貶值,企業急於拋空鐵礦石。但庫存過高,企業高位被套,信用證到期後無法按時還款,壞賬風險驟升。再加之2013年7月,鐵礦石進口資質放開,一些中小鋼廠通過自己註冊的貿易公司代理進口鐵礦石,加大了風險,或因此引起監管層關注。

我的鋼鐵網鐵礦石研究團隊指出,從2013年底開始,全國大部分鋼企與貿易商的新增額度申報困難,出現大貿易商申請信用證半年未批的情況 ;銀行對鋼廠的審核更嚴,審核信用證的流程也更複雜。今年開始,有部分銀行提高了承兌匯票保證金比例。

山西省運城市銀監局曾於2013年12 月發佈的《對運城鋼鐵行業銀行信貸風險情況的調查》指出,目前商業銀行爭攬國際結算類中間業務的衝動較強,由於礦石類進口具有批次大、金額高的特點,成為商業銀行營銷的重點,造成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爭相降低開證條件、弱化擔保要求辦理信用證業務,潛在風險較大。前述研究團隊指出,受海鑫事件影響,銀行對山西當地鋼企授信更緊,比如中國銀行已經暫停貸款,工商銀行一單一審等。因此,當地鋼廠基本通過代理運作開信用證。

2013年底,外管局也下發《關於完善銀行貿易融資業務外匯管理有關問 題的通知》 ,要求對於遠期(90天以上,包括展期)貿易融資業務,無論銀行是否收取足額或高比例保證金,只要轉口、轉賣等形式的,銀行都需加大審查力度,防止企業虛構貿易背景套取銀行融資。

融資礦秘密

「目前貿易礦佔整個礦石庫存的31.6%。 」商務部對外貿易司1月的調研報告指出,融資礦佔比約1/3。據大連商品交易所統計,截至4月25日,全國44個主要港口鐵礦石庫存量約1.1億噸,一週內新增了150萬噸。由此計算,融資礦庫存共近3500萬噸。

融資礦庫存壓港,價格仍在持續下跌。全球鐵礦石定價基礎普氏指數顯示,鐵礦石最新價為111美元 / 噸,較12月的128美元 / 噸下跌了13%。鋼企資金鏈持續承壓。

銀行人士介紹,信用證業務於2008 年前就存在,且當時受金融危機影響,違約風險達歷史峰值。在2010年,許多進口商預期鐵礦石價格進一步上漲,大量購進鐵礦石補充庫存,該業務發展迅猛。據財新記者瞭解,中國銀行北京分行曾創下一天之內開出國際及國內信用證等值8000萬美元的紀錄。

唐曉攬介紹,進口信用證具體模式為,國內銀行給鋼廠開90天信用證,鋼廠交付保證金,國內銀行與香港及境外銀行合作,代付貨款 ;境外銀行給予賣方授信,賣方把貨給鋼廠,鋼廠90天後再把錢還給國內銀行。

由此,國內銀行可以收穫保證金的存款收益和匯率套利部分。保證金比例不等,由銀行根據風險評級決定。唐曉攬指出,有的企業交不足10%的保證金,資質較差的企業要交40%。也有貿易商指出,部分央企甚至可以不交保證金。

銀行相關人士表示,一般是根據市場價格變化,要求客戶繳納保證金或提供足量的抵質押物,確保保證金或抵質押物價值能有效覆蓋融資風險敞口。

根據到貨時間長短,銀行給企業開具不同時限的信用證。鐵礦石從澳大利亞、巴西、南非及中東運往中國,所需時間分別為15天、45天、30天。一位大行國際部人士表示,該行曾排查過,幾乎所有鐵礦石融資都是遠期(即90天以上)信用證。企業通過遠期信用證可購買在途貨,只需一週,便有了長達三個月的時間窗口。

「企業都希望信用證時間越長越好。 」付陽指出,通過信用證,企業相當於獲得低息美元貸款,利率為2.5%- 3%,較國內貸款利率低三四百分點,可以套利息差 ;在人民幣升值時期,企業通過貿易途徑,實現資金流動及換回活動,套取匯差。

隨著經濟形勢轉變、供需矛盾突出,鐵礦石價格一再走低,套利空間萎縮。2014年2月下旬開始,人民幣匯率下跌,對一些企業雪上加霜,違約風險上升。前述大行人士表示,3月為信用證到期高峰,未鎖定匯率成本的企業損失3%-5%的收益。

中信期貨分析師林玲指出,鐵礦石作為大宗幹散貨,很多買賣都是雙方長期建立起來關係的延續,違約成本高。

銀行人士坦言,目前鐵礦石融資也有轉口貿易、轉賣的現象。 「違約損失信譽,不違約虧更多。 」他表示,企業簽的是長期協議,但是浮動計價,價格下跌就虧,所以做轉口貿易,相比之下,稍微虧一點尚能承受。

一位大行人士表示, 從2011年開始,就開始禁止虛假貿易融資。他指出,在大宗商品貿易融資中,一直對中小企業有資質限制,大宗商品鐵礦石每單進口都是幾百萬美元, 「不是想進就進了」 。

銀行主要看是否有鐵礦石真實到港、儲備量多少 ;在資金用途上,查看是用到轉口貿易公司、下級關聯公司,還是港口囤貨套現上。

此外,自鐵礦石期貨於2013年10月於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後,雖體量較小,但眾多分析師都表示, 「市場越來越關注鐵礦石期貨,礦商天天都會看價格」 。

一些市場人士表示,雖長期看空鐵礦石,但懷疑此次提高保證金的信息或為故意做空。4月28日,大商所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 i1409的日持倉報告顯示,前20名空頭期貨公司席位共增持空單1.76萬手。其中,海通期貨增持空單1.15萬手,永安期貨、中信期貨均增持空單逾7000萬手,申銀萬國期貨、一德期貨均增持空單逾3000萬手。

多數分析師指出,融資礦在期貨市場參與套期保值的量很小。中信期貨分析師林玲指出,截至3月7日,大商所鐵礦石期貨指數空頭持倉約2500萬噸,再扣除部分投機的頭寸,套保規模很小。

「這意味著,在鐵礦石現貨價格不斷下跌時,融資的鐵礦石價值在不斷下降,沒有保值,必然逼迫融資方通過拋售鐵礦石減少損失。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一些鋼廠在訂貨的同時,先在期貨市場做多,以彌補現貨市場礦價下跌造成的損失。中行人士也指出,在武漢的鋼貿商群體中,仍有大部分人並不願放棄鋼貿這個巨大的市場,一手現貨一手期貨。據該行2013 年統計,武漢鋼材市場上,逾70% 的鋼貿商進入到鋼材期貨市場,試圖彌補現貨市場的損失。 「最後的贏家,只有不到萬分之一。 」該行內部人士表示。

自2010年長協定價機制崩潰後,目前國內企業現貨價格主要參考普氏指數。業內人士指出,普氏指數採取人工報價,而期貨市場更為公開透明。付陽指出,若要提高大商所的定價能力,需要外資礦商、礦山和貿易商、鋼廠都有積極性參與其中。

目前的鐵礦石期貨交易中,法人戶成交量佔20%-30%,其中貿易商佔30%,參與的鋼廠有41家。

誰的警鐘

多位業內資深人士認為,鐵礦石套現投機行為較少,真正的風險不在此。

一位銀行人士表示,相比於3月的鐵礦石行情,目前監管略有滯後。經濟下行效果明顯,今年銀行資產風險壓力較大,嚴防不良大面積爆發是大問題。

此前財新報導,2014年全銀行業前兩個月新增不良貸款為600億元,預計 二季度會湧現更多。

一位大行人士表示,截至2014年一季度,該行不良貸款近900億元。其中江蘇鋼貿風險仍在釋放,承兌匯票、保函、信用證墊款上百億元,至今未能有效處置。據接近大行高層人士表示,要對風險高發的信用證等表外產品進行專項排查,根據客戶的風險狀況真實分類,提高處置效果。

3月下旬,銀監會也下發防控不良的文件,要求不得通過表外業務轉移和掩蓋不良資產,但也要防止「一刀切」式的抽貸、停貸、壓貸造成企業資金鏈斷裂。

經過4月下旬的調查,部分銀行表示,遏制虛假貿易套利的主要困難在於:無法核實運輸單據簽發主體資質情況,無法核查轉口貿易項下單據重複利用的情形,無法準確判斷境外提單的真實性。

下一步,將從嚴審核單據,對轉口貿易項下授信客戶實行更嚴格准入。

高盛3月發佈研報估計,自2010年來,通過貿易融資活動流入的熱錢大概有810億 -1600億美元,佔中國外匯短期(少於一年)借款的約31%。在這些交易中,黃金、銅和鐵礦石是三種主要的融資商品。 「中國的大宗商品貿易融資交易將在未來一兩年逐步消失,對沖成本的上升,會緩慢侵蝕貿易融資的利潤,並最終扼殺利差的套利空間。 」高盛預期,為了管理熱錢的流入週期,中國政府將會繼續增加人民幣匯率的波動。

「鐵礦石融資是個偽命題」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指出,關鍵不是鐵礦石貿易融資本身,而是銀行自身的風險管理出了問題,對大量事實上已失去還款能力的鋼鐵、鋼貿企業,出於種種原因還在繼續借新換舊的「龐氏遊戲」 ,隨著市場情況持續惡化,把小問題拖成大問題。

他指出,監管機構對大宗商品的調查統計,最多對行業起到敲警鐘的作用。

財新見習記者王少傑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277

智能監測預警ISD:中國安芯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4/06/isd.html

世界盃開鑼,全城捱更抵夜睇波。這星期股市交投淡靜,恆指每天僅上落數十點。我病得合時,可在悶局中休養生息,並繼續在股市中尋寶。7月尾我和分析之師合作,舉辦《VIS科技股全攻略》,今次選股也是準備講座內容時發掘的。有興趣的讀者可到我的Facebook 專頁查閱詳情



中國安芯(1149) 自主研發和銷售ISD 系統,即Intelligent Surveillance Disaster alert and rescue coordiation (智能監測預警及應急救援指揮調度系統)。很長的名稱,細加說明業務性質前,讓我先列出吸引的數字:
  • 市值~$32.45億 (6月20日週五收市)
截至去年12月31日
  • 持有現金$22.5億
  • 沒有銀行貸款
  • 短期債務只有承兌票據8751萬
  • 淨利潤約$3.7億
  • 營業額~6.7億
  • 經營業務的淨現金流入~6.6億
一間正正經經營運業務的公司,持有現金(扣除承兌票據後) 約$21.6億,即市值的66% 有現金支持。單是這個數字已經很吸引。加上經營現金流充裕,沒有大額貸款,財務穩健。其VIS 達83分,現價市盈率8.36倍。

市場會否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

今年2月初公司公佈以現金$13億元收購兆誼科技。兆誼科技主要從事開發、生產和分銷安全監察及保安系統,主要用於中國樓宇內的升降機。它擁有以互聯網為基礎並即時收集、分類和分析數據,兼且進行面部識別的技術。另外,亦會從升降機的廣告產生收入。13億元現金收購價分四期支付:
  • 首期為5億,將在中國安芯信納兆誼科技的技術後支付
  • 第二期為2億,將在2015年收到2014年的核數報告後支付
  • 第三期為4億,將在2016年收到2015年的核數報告後支付
  • 第四期則是2016年實現安裝20萬個中國樓宇電梯監察器後支付
此收購協議有利潤保證 - 兆誼科技於2014和2015年的淨利潤合共超過1.2億元,否則需賠償差價的5倍金額予中國安芯。若扣除首期該付的5億元,公司持有現金16.6億,即市值50%有現金支持。

再看過往3年的股價圖,蠻嚇人的。2011年中至2013年中,股價橫行上上落落。但去年7月股價從$2.06飆升至$3.07,之後卻急速往下滑。股價下挫主因是2013年的全年業績倒退。

營業額
2010:3.4億
2011:6.0億 (+78%)
2012:8.5億 (+42%)
2013:6.7億 (-21%)

淨利潤
2010:2.4億
2011:4.0億 (+65%)
2012:5.5億 (+35%)
2013:3.7億 (-33%)

儘管公司截至2013年上半年的業績,營業額和淨利潤都較2012年同期增長約30%和42%,令市場對其業務的高增長保持信心。可是,2013年的全年業績卻嚴重倒退(見上述數字)。為甚麼?

中國安芯主要稍售ISD(智慧檢測預警應急救援指揮調度系統),對多個類別的危險源進行監管,包括煤礦、儲罐區、加油站、建築工地等,銷售對象主要是政府部門。2013年下半年受政府的反貪腐政策影響,部分與政府部門的合約暫停和延期,以致下半年的營業額大落後。翻查年報,截至2013年12月,公司已與5個市/縣分別簽訂『平安城市』項目建設合同或中標通知書,涉及湖北、貴州、江蘇,和吉林省等,管理層預計具體收益在2014年顯現。

2013年下半年的倒退業績是否真的屬暫時性?公司是否真的擁有高技術?整個市場是否正發展中?

先說市場,中國家將安全生產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明確指出將於「十二五」期間投資近人民幣6250億元,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等九大工程。而中國安芯是中國最大的ISD系統方案提供商及運營服務商。現時已建設的監控點分佈於十一個省份,四十個市縣。而2012年中國安芯收購了以色列高新智能視頻分析技術,今年又收購兆誼科技,公司似乎蠻重視兼願意發展高新技術。至於業績倒退,我傾向相信這屬於暫時性,否則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業績不應該差距那麼遠。

現價$1.07 屬3年來的低位,市盈率8.3倍,加上財務穩健,而從圖表看現價有支持,似乎跌定了。若果業績倒退屬暫時性,2013年中標合約的收益在今年具體顯現,現價屬抵買。讀者可再自行觀察研究再決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112

“神算子”滬銀監局預警異地房地產授信:無錫、常州在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582

被視為“神算子”的上海銀監局最近兩次預警涉房地產類信貸,其稱,幾家大型銀行上海分行的異地房地產項目已經出現“去化周期明顯延長,銷售價格存在下行壓力,風險狀況不容樂觀”的現象。這其中便包括常州、無錫等靠近上海的二線城市。 《第一財經日報》報道稱,異地貸款之所以受到特別關註,是因為其有四大不利因素:較難全面了解客戶、企業有可能被過度授信、風險發生時不便協調、貸款集中度一般偏高。 而目前,上海銀監局在調研中已經發現了局部病竈。此外,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末,上海轄內銀行業異地企業(項目)表內外授信余額5782億元,已占轄內貸款總額的14%,其中敞口余額4338億元。 以下是一財網的全文: 因對鋼貿和銅融資的預警“兩發兩中”,上海銀監局的調研和預警一向被業內視作“神算子”,可以幫助銀行在風險全面爆發前嚴陣以待。也正是因此,其去年底和近期兩次風險提示均涉房地產類信貸,已讓業內“高度警惕、審慎新增”,某銀行上海分行管理層人士稱。   《第一財經日報》從接近監管層的消息人士處獲悉,上海銀監局近期已對異地房地產授信進行風險提示,“建議轄內商業銀行持續關註存量異地房地產項目的資金鏈狀況,加強風險監測和防範,並審慎介入新增異地房地產項目”。   該人士透露,上海銀監局的提示是鑒於其近期對常州、無錫等地的實地調研。據稱,幾家大型銀行上海分行的異地房地產項目已經出現“去化周期明顯延長,銷售價格存在下行壓力,風險狀況不容樂觀”的現象。   總體而言,上海銀監局調研發現,即便是靠近上海的二線城市,常州、無錫等地區房地產市場目前已進入慢速發展和項目分化階段。   同樣落腳在房地產類信貸,去年年底,上海銀監局則對轄內各商業銀行預警了商業地產融資風險。   地方銀監的風險監測縱然和轄區銀行的信貸余額、貸款集中度和操作風險等行業情況有關,但作為順周期的銀行業,較大面積風險往往和整體經濟運行趨勢高度相關。無獨有偶的同方向事件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日前表示房地產歷史性拐點到來,這被媒體解讀為官方智囊對“拐點”予以承認。   風險之困:還款資金或依賴母公司   房地產貸款會不會出風險,首先得看地產商有沒有銷售回款覆蓋貸款本息的能力。數據最能說明問題:國家統計局剛公布的6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創下自2011年1月開始統計以來下跌範圍最大紀錄,6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多達55個,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也增加到52個。   上海銀監局還註意到轄內銀行異地貸款較多的長三角地區情況,其稱:此前“長三角地區的部分城市集中出現在降幅榜中”。調研發現,雖然以無錫、常州為例目前情況仍屬於“較為平穩”,但地產商銷售的價格已“普遍低於前期評估”。   “轄內異地貸款尤其是異地房地產貸款存在較大風險隱患,應引起商業銀行充分關註。”上海銀監局稱。   風險隱患從何而來?從房地產開發貸本身來看,上海銀監局稱,若上述兩地房地產市場仍持續目前狀況,“銷售周期可能超過貸款期限,且銷售回款難以覆蓋項目貸款本息”。   從這些項目的還款資金安排來看,上海銀監局稱:“預計還貸資金將較大程度依賴母公司或股東支持,若股東方資金鏈緊張,銀行信貸資金將面臨風險。”   對此,上海銀監局建議銀行“謹慎評估當地房地產市場走勢,密切關註存量異地房地產貸款風險狀況,關註企業建設和銷售進度,監控企業資金流向,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業加速回籠銷售資金,做好異地貸款風險管理。”   “要結合自身發展戰略,建立針對地區、行業的持續風險評估、篩選體系,全面收集信息,鎖定營銷重點和方向,審慎開展異地授信業務,避免信貸投放的盲目性,有效防範區域性風險和行業性風險。”上海銀監局表示。   異地之難:個別項目建安成本存疑   除了房地產市場本身受宏觀經濟所帶來的貸款風險隱憂的影響外,當貸款去了“異地”,個別銀行還面臨著經營方面和操作帶來的另一重風險。   “異地貸款有四個不利因素:較難全面了解客戶、企業有可能被過度授信、風險發生時不便協調、貸款集中度一般偏高。”上述銀行上海分行管理層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因此銀行一般情況下不鼓勵異地授信。   先說“較難了解客戶”。上海銀監局調研發現,從貸前審查來說,“與本地貸款相比,異地貸款由於受地域等限制,貸款行與異地客戶之間建立的信用關系不穩定,往往難以有效了解異地企業真實的經營、財務、信譽等狀況”;而從貸後管理來看,“銀行的客戶經理也難以實施有效的貸後跟蹤管理,及時掌握企業的經營動態。”   “能被異地授信的很多是集團客戶,在現在形勢下,不少集團客戶都是‘兩張臉’,表面看規模大、賬面好、貸款又有擔保,給人以大而不倒的假象,內底里財務體系複雜、關聯公司走賬、關聯交易藏垢,讓銀行很難清晰跟蹤債務人的資金走向,其融資鏈拉得很長,投資和對外擔保又較多,在經濟下行周期有資金鏈告急的可能。”上述分行管理層人士稱,“異地銀行較容易被假象迷惑,比本地銀行較晚發現公司問題。”   值得引起註意的是,上海銀監局在調研中已經發現了局部病竈。接近監管層的消息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調研中有個別地產項目建安成本達6000元/㎡,大大高於其他項目,數據真實性存在明顯疑點。   此外,據上述分行管理層人士經驗,異地貸款企業往往還承受著其本地和異地的多頭授信,有時候多家銀行搶客戶,還有“過度授信”的風險,貸款集中度也一般比較高。而一旦風險真的爆發,本地銀行熟悉當地營商環境,往往更早察覺風吹草動,甚至收貸;異地銀行就會鞭長莫及顯得被動。   該分行管理層人士還遇到過一個問題,某異地貸款企業屬當地經濟龍頭性質單位,在其分行發覺對方財務出現問題並決定收回貸款時,甚至遭遇當地政府出面叫板,以該銀行其他當地業務開展為“要挾”。正常程序的貸款管理出現困擾,而異地銀行又缺乏當地協調人脈。    異地之貸:占轄內貸款總額的14%   上海的銀行究竟在外地放了多少錢?《第一財經日報》獲取的一份官方調研數據顯示,一季度末,上海轄內銀行業異地企業(項目)表內外授信余額5782億元,已占轄內貸款總額的14%,其中敞口余額4338億元。   更值得註意的是,上海轄內銀行業通過理財資金、代為推介信托、委托貸款、證券承銷等其他方式投向異地企業或項目的余額就高達1762億元。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上海銀監局的風險提示尚為一種主動掃除異地監管“盲區”的未雨綢繆。貸款質量方面,異地不良貸款還只有11億元,不良率僅0.26%;貸款投向方面,真正去往較多隱患的房地產行業的資金也不多,上海銀監局收集了一季度末四家大型銀行分行一億元以上異地貸款明細情況發現,四家行億元以上異地貸款合計654.62億元,其中房地產行業相關貸款145.14億元,占比22%,比重較全口徑貸款中房地產貸款占比略低。   從地域投向看,上海轄內銀行異地授信投向東部地區4754億元,占比82%,其中投向江浙地區2558億元,占比44%,這種集中度偏高並非好事。其余包括投向中部地區552億元,占比9.5%;投向西部地區475億元,占比8.2%。   既然異地貸款並不受鼓勵,為什麽還有14%的貸款“出滬”了呢?上述大行分行管理層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一方面,有些轄內銀行對接集團公司,需要對其散布在其他區域的主體提供綜合服務;另一方面,也有總行“下旨”或分行協調的“聯合授信”,類似於“行內銀團”,上海分行有管理義務;此外,也可能有一些中小銀行在江浙部分城市沒有分支機構,由上海分行輻射業務。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還獲悉幾樁極個別案例。此前鋼貿貸款逾期發酵時,有不止一家銀行為了遮掩壞賬,為鋼貿商或與其相關的外省市融資主體提供大額信貸(在滬鋼貿商不少產業鏈發展至江蘇省,且外省市承貸主體多為地產類企業),再用這些資金覆蓋實際已經發生的壞賬。   比如鋼貿企業A有1000萬貸款到期無法還款,而A企業本身已經上了黑名單無法獲得上級行的續貸批複,銀行就可能找一家在外地的地產企業B(與A暗地關聯或由A控制),給B提供2億授信並在利率上給予一定讓步,由B承諾還上A的所有壞賬。   對於難以探測清晰的異地授信,上海銀監局要求銀行總行制定較本地業務更為嚴格、更為細致的涵蓋貸前擔保調查、資金使用控制、財務監測和實地調查等方面的異地貸款風險控制辦法;對於采用“行內銀團”方式開展異地貸款業務,明確主辦行和協辦行之間具體的管理職責和相應的權利。   上海銀監局還要求銀行成立專門的信貸管理團隊對本行異地貸款進行管理,並建立大額異地融資信貸員定期實地跟蹤管理制度,加強動態監測和風險預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115

“神算子”滬銀監局預警異地房地產授信:無錫、常州在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582

被視為“神算子”的上海銀監局最近兩次預警涉房地產類信貸,其稱,幾家大型銀行上海分行的異地房地產項目已經出現“去化周期明顯延長,銷售價格存在下行壓力,風險狀況不容樂觀”的現象。這其中便包括常州、無錫等靠近上海的二線城市。

《第一財經日報》報道稱,異地貸款之所以受到特別關註,是因為其有四大不利因素:較難全面了解客戶、企業有可能被過度授信、風險發生時不便協調、貸款集中度一般偏高。

而目前,上海銀監局在調研中已經發現了局部病竈。此外,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末,上海轄內銀行業異地企業(項目)表內外授信余額5782億元,已占轄內貸款總額的14%,其中敞口余額4338億元。

以下是一財網的全文:

因對鋼貿和銅融資的預警“兩發兩中”,上海銀監局的調研和預警一向被業內視作“神算子”,可以幫助銀行在風險全面爆發前嚴陣以待。也正是因此,其去年底和近期兩次風險提示均涉房地產類信貸,已讓業內“高度警惕、審慎新增”,某銀行上海分行管理層人士稱。

  《第一財經日報》從接近監管層的消息人士處獲悉,上海銀監局近期已對異地房地產授信進行風險提示,“建議轄內商業銀行持續關註存量異地房地產項目的資金鏈狀況,加強風險監測和防範,並審慎介入新增異地房地產項目”。

  該人士透露,上海銀監局的提示是鑒於其近期對常州、無錫等地的實地調研。據稱,幾家大型銀行上海分行的異地房地產項目已經出現“去化周期明顯延長,銷售價格存在下行壓力,風險狀況不容樂觀”的現象。

  總體而言,上海銀監局調研發現,即便是靠近上海的二線城市,常州、無錫等地區房地產市場目前已進入慢速發展和項目分化階段。

  同樣落腳在房地產類信貸,去年年底,上海銀監局則對轄內各商業銀行預警了商業地產融資風險。

  地方銀監的風險監測縱然和轄區銀行的信貸余額、貸款集中度和操作風險等行業情況有關,但作為順周期的銀行業,較大面積風險往往和整體經濟運行趨勢高度相關。無獨有偶的同方向事件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日前表示房地產歷史性拐點到來,這被媒體解讀為官方智囊對“拐點”予以承認。

  風險之困:還款資金或依賴母公司

  房地產貸款會不會出風險,首先得看地產商有沒有銷售回款覆蓋貸款本息的能力。數據最能說明問題:國家統計局剛公布的6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創下自2011年1月開始統計以來下跌範圍最大紀錄,6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多達55個,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也增加到52個。

  上海銀監局還註意到轄內銀行異地貸款較多的長三角地區情況,其稱:此前“長三角地區的部分城市集中出現在降幅榜中”。調研發現,雖然以無錫、常州為例目前情況仍屬於“較為平穩”,但地產商銷售的價格已“普遍低於前期評估”。

  “轄內異地貸款尤其是異地房地產貸款存在較大風險隱患,應引起商業銀行充分關註。”上海銀監局稱。

  風險隱患從何而來?從房地產開發貸本身來看,上海銀監局稱,若上述兩地房地產市場仍持續目前狀況,“銷售周期可能超過貸款期限,且銷售回款難以覆蓋項目貸款本息”。

  從這些項目的還款資金安排來看,上海銀監局稱:“預計還貸資金將較大程度依賴母公司或股東支持,若股東方資金鏈緊張,銀行信貸資金將面臨風險。”

  對此,上海銀監局建議銀行“謹慎評估當地房地產市場走勢,密切關註存量異地房地產貸款風險狀況,關註企業建設和銷售進度,監控企業資金流向,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業加速回籠銷售資金,做好異地貸款風險管理。”

  “要結合自身發展戰略,建立針對地區、行業的持續風險評估、篩選體系,全面收集信息,鎖定營銷重點和方向,審慎開展異地授信業務,避免信貸投放的盲目性,有效防範區域性風險和行業性風險。”上海銀監局表示。

  異地之難:個別項目建安成本存疑

  除了房地產市場本身受宏觀經濟所帶來的貸款風險隱憂的影響外,當貸款去了“異地”,個別銀行還面臨著經營方面和操作帶來的另一重風險。

  “異地貸款有四個不利因素:較難全面了解客戶、企業有可能被過度授信、風險發生時不便協調、貸款集中度一般偏高。”上述銀行上海分行管理層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因此銀行一般情況下不鼓勵異地授信。

  先說“較難了解客戶”。上海銀監局調研發現,從貸前審查來說,“與本地貸款相比,異地貸款由於受地域等限制,貸款行與異地客戶之間建立的信用關系不穩定,往往難以有效了解異地企業真實的經營、財務、信譽等狀況”;而從貸後管理來看,“銀行的客戶經理也難以實施有效的貸後跟蹤管理,及時掌握企業的經營動態。”

  “能被異地授信的很多是集團客戶,在現在形勢下,不少集團客戶都是‘兩張臉’,表面看規模大、賬面好、貸款又有擔保,給人以大而不倒的假象,內底里財務體系複雜、關聯公司走賬、關聯交易藏垢,讓銀行很難清晰跟蹤債務人的資金走向,其融資鏈拉得很長,投資和對外擔保又較多,在經濟下行周期有資金鏈告急的可能。”上述分行管理層人士稱,“異地銀行較容易被假象迷惑,比本地銀行較晚發現公司問題。”

  值得引起註意的是,上海銀監局在調研中已經發現了局部病竈。接近監管層的消息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調研中有個別地產項目建安成本達6000元/㎡,大大高於其他項目,數據真實性存在明顯疑點。

  此外,據上述分行管理層人士經驗,異地貸款企業往往還承受著其本地和異地的多頭授信,有時候多家銀行搶客戶,還有“過度授信”的風險,貸款集中度也一般比較高。而一旦風險真的爆發,本地銀行熟悉當地營商環境,往往更早察覺風吹草動,甚至收貸;異地銀行就會鞭長莫及顯得被動。

  該分行管理層人士還遇到過一個問題,某異地貸款企業屬當地經濟龍頭性質單位,在其分行發覺對方財務出現問題並決定收回貸款時,甚至遭遇當地政府出面叫板,以該銀行其他當地業務開展為“要挾”。正常程序的貸款管理出現困擾,而異地銀行又缺乏當地協調人脈。 

  異地之貸:占轄內貸款總額的14%

  上海的銀行究竟在外地放了多少錢?《第一財經日報》獲取的一份官方調研數據顯示,一季度末,上海轄內銀行業異地企業(項目)表內外授信余額5782億元,已占轄內貸款總額的14%,其中敞口余額4338億元。

  更值得註意的是,上海轄內銀行業通過理財資金、代為推介信托、委托貸款、證券承銷等其他方式投向異地企業或項目的余額就高達1762億元。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上海銀監局的風險提示尚為一種主動掃除異地監管“盲區”的未雨綢繆。貸款質量方面,異地不良貸款還只有11億元,不良率僅0.26%;貸款投向方面,真正去往較多隱患的房地產行業的資金也不多,上海銀監局收集了一季度末四家大型銀行分行一億元以上異地貸款明細情況發現,四家行億元以上異地貸款合計654.62億元,其中房地產行業相關貸款145.14億元,占比22%,比重較全口徑貸款中房地產貸款占比略低。

  從地域投向看,上海轄內銀行異地授信投向東部地區4754億元,占比82%,其中投向江浙地區2558億元,占比44%,這種集中度偏高並非好事。其余包括投向中部地區552億元,占比9.5%;投向西部地區475億元,占比8.2%。

  既然異地貸款並不受鼓勵,為什麽還有14%的貸款“出滬”了呢?上述大行分行管理層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一方面,有些轄內銀行對接集團公司,需要對其散布在其他區域的主體提供綜合服務;另一方面,也有總行“下旨”或分行協調的“聯合授信”,類似於“行內銀團”,上海分行有管理義務;此外,也可能有一些中小銀行在江浙部分城市沒有分支機構,由上海分行輻射業務。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還獲悉幾樁極個別案例。此前鋼貿貸款逾期發酵時,有不止一家銀行為了遮掩壞賬,為鋼貿商或與其相關的外省市融資主體提供大額信貸(在滬鋼貿商不少產業鏈發展至江蘇省,且外省市承貸主體多為地產類企業),再用這些資金覆蓋實際已經發生的壞賬。

  比如鋼貿企業A有1000萬貸款到期無法還款,而A企業本身已經上了黑名單無法獲得上級行的續貸批複,銀行就可能找一家在外地的地產企業B(與A暗地關聯或由A控制),給B提供2億授信並在利率上給予一定讓步,由B承諾還上A的所有壞賬。

  對於難以探測清晰的異地授信,上海銀監局要求銀行總行制定較本地業務更為嚴格、更為細致的涵蓋貸前擔保調查、資金使用控制、財務監測和實地調查等方面的異地貸款風險控制辦法;對於采用“行內銀團”方式開展異地貸款業務,明確主辦行和協辦行之間具體的管理職責和相應的權利。

  上海銀監局還要求銀行成立專門的信貸管理團隊對本行異地貸款進行管理,並建立大額異地融資信貸員定期實地跟蹤管理制度,加強動態監測和風險預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292

埃博拉病毒傳播預警1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424.html

埃博拉病毒傳播預警1

埃博拉病毒傳播預警1

埃博拉病毒傳播預警1

埃博拉病毒傳播預警1

埃博拉病毒傳播預警1

埃博拉病毒傳播預警1

埃博拉病毒傳播預警1

埃博拉病毒傳播預警1

由於西非到全球航線並非熱點,所以傳播緩慢,一旦突破邊境線蔓延到其他國家,整個病毒的蔓延速度會成基數遞增。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廣東境內有十數萬非洲居民。他們從事於非洲之間的貿易,許多人來自西非。所以,廣東是潛在的風險區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9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