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經銷商的快速發展以及客戶的不斷開拓使得另一個問題變得突出了:供應鏈。截止1998年,施耐德已在中國建立了8家工廠,產品線也延伸到了輸配電、工業自動化等領域。如果客戶需要多種產品,就需要向8個工廠分別下單,而8個工廠則需分別完成報價、確認訂單以及發貨等工作。因此,公司亟需建立起統一的物流體系以及信息化的管理系統。事後來看,施耐德在北京、上海和廣州都成立了物流中心,並且,SAP的信息管理系統也在98年上線。
除此之外,書中卻也提到了德力西的銷售和運營體系,由此窺正泰電器,可見一斑。「德力西產品的推銷員大都是溫州的本地人,不需要任何的抵押或擔保,只要簽上名字,就可以把產品賒走。農曆年初放貨,農曆的年末收款,很多人年末回家過年的時候把錢還清,第二年的初五又開始放貨。這些走南闖北的溫州人正是德力西早期的分銷體系。」
縱觀全書,施耐德電氣進入中國的發展史強調了兩個主要部分:一個是銷售體系的建立,即經銷商網絡;另一個是供應鏈體系,包括物流、倉儲以及信息化的管理系統。可以推測,這兩個部分即是在低壓電器行業內的關鍵競爭要素,技術因素在其中並沒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從這兩個角度出發比較施耐德與正泰電器,則可知二者競爭之優劣。
【題記】艾默生永遠處在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應付危機,第二個階段是準備應付危機。
能夠連續57年實現每股紅利增長的企業,在紐交所全部的上市公司中,不超過5家。2013財年營業收入247 億美元,位居《財富》世界500強第482位的艾默生電氣公司正是其中之一。
是什麼讓艾默生做到了持續增長呢?現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范大為(David N. Farr)曾指出,艾默生的核心是「利潤+現金流,一切都要圍繞這一點」。
「難道規模增長不重要嗎?」看慣了國內企業要爭取成為多少強,艾默生中國區總經理趙大東不禁問其董事長。范大為給他的回答是「規模重要,但沒有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利潤率和回報率。現金流則意味著危機時候的生存力,甚至在低谷時從容併購與研發。」
實際上,這是艾默生電氣100多年來所傳承的最重要的經驗。范大為的前任查爾斯·奈特(Charles Knight)曾經說:「艾默生永遠處在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應付危機,第二個階段是準備應付危機。」
要麼第一要麼賣掉
1999年,艾默生公司副總裁兼首席營銷官凱瑟琳·貝爾(Katherine Button Bell)想要更換公司使用了30年的LOGO。結果,一位高管發問:「那美國成立200多年了,是不是國旗也該改改了?」
儘管很多人對於換LOGO發出了質疑,但最終,艾默生還是啟用了更具有動態與活力的新標識。和很多大公司一樣,用改變來保持活力對艾默生來說,也並非易事。但是這家有著100多年歷史的老牌企業,在關鍵時刻總能做出改變。
2013年,艾默生與白金資產管理公司(Platinum Equity)達成協議,將嵌入式計算及電源業務出售給後者。在出售前的第三季度,該業務板塊的利潤率為8.1%,而艾默生其它各板塊的利潤率一般都在兩位數以上。
做出業務板塊剝離的決定並不是容易的一件事。更何況,當年正是范大為參與收購了這家公司,之後出任這家公司的總裁。現在范大為又親手將其剝離出艾默生。
這樣的事情並非是第一次發生。4年前,艾默生就將其1890年起家時的主營業務——電機業務剝離了出去。這對艾默生來說簡直就是「改弦更張」的事。但在討論了幾年之後,艾默生還是賣掉了電機業務。
實際上,在艾默生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一個產品或者業務板塊如果做不到第一第二,要麼把競爭對手買來,成為第一第二;要麼出售。事實上,艾默生公司起家的業務都已經出售,現有的五大平台板塊都是買來的。
一方面,果斷出售掉那些低利潤的業務;另一方面,艾默生也密切關注著可能的併購機會。2013年,艾默生電氣通過對 Virgo 和 Enardo 兩家公司的併購,增強了過程管理板塊的實力,以加大對戰略機遇的捕捉。財報顯示,得益於全球能源及化工市場的需求,過程管理在艾默生公司五個業務平台中增長最快,達到9%左右。
不斷地進行戰略剝離與併購,以保持在經濟波動的情況下,艾默生業績的穩定性,是其能夠創造持續57年每股紅利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
「100多年來,艾默生什麼風雨都經歷過了,特別是大大小小的經濟危機。它有這個基因,不斷地尋找機遇,不斷地想下一步是不是有問題。」趙大東如是說。
不能淪為「打工者」
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來,工業製造商的核心所在就是生產和銷售他們的產品以獲取利潤。但現在,客戶的需求已經不再那麼簡單。
無限貼近客戶需求,成為系統方案提供商,正在倒逼工業企業轉型升級。
「我們變成了系統集成商,在我們的平台上匯聚和集成了其他各家產品與技術,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方案。甚至我們還向上游延伸,做了設計研究院的一部分工作。」趙大東說,傳統的製造商如果不向總包商轉型,就很可能淪為「打工者」。
轉型從改變那些阻礙更加貼近客戶的自身機制開始。眼下,艾默生正在著力把自身的血管打通——橫向打通五個業務平台,使各業務有了協同效應。以往,眾多品牌和子公司可能服務於同一個客戶,但是各跑各的業務。
事實上,自2002年以來,中國就成為了艾默生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而且所佔比重仍在快速上升。談及在中國的增長機會,趙大東說,看好核能、風能、太陽能、頁岩氣等有利於轉變能源消費結構的業務領域。同時亦對可高效製冷制熱技術、食物垃圾處理等領域感興趣。
124年企業的新挑戰
就像特斯拉的出現,顛覆了汽車巨頭們的玩法一樣。艾默生、通用電氣等百年的工業企業,都已經切實感受到了新技術、新模式的衝擊。
與客戶溝通是通過網絡,採購可以通過網絡競標,高效、直接,甚至殘酷。產品本身更要緊跟技術變革,無線物聯網技術日益成熟,所有節點都可以被監測與控制。一家企業可以通過物聯網,在一台終端上,對全球每個工廠、每台設備實時監控。
「你不知道明天競爭對手從哪兒冒出來的,也許就是個大學生;他冒出來的時候,帶來的東西往往是顛覆性的。」趙大東說,這是他最大的焦慮。
事實上,數字革命對傳統行業的重塑不過剛剛開始,這種影響到底以什麼形式出現、將來會發生什麼翻天覆地的變化,沒有人能看清楚。
「但是有一點大家都很清楚,誰跟不上,不要說20年,可能10年後就沒有了。柯達、諾基亞都是太好的例子,說不行就不行了,稍微一步跟不上就步步跟不上。」趙大東說。
與其說跨界競爭給行業帶來了不確定性,不如說它只是改變了市場競爭原本的對象、範圍、節奏和強度。面對此種,擯棄零和博弈、抱團取暖、在競爭中融合,就成為必然選擇。
數字革命通過消滅中間環節的方式,重構商業價值鏈。不參與重構的企業將可能面臨滅亡,而參與重構的企業,則需要致力於如何構建一個新常態。
一些企業正致力於行業內的重構。包括艾默生這種傳統的製造業供應商,也包括華為、中興等IT類公司都在做。「我們原本與他們交集很少,但現在有了競爭與合作。誰走在前面,誰就能做得比較成功。」趙大東說。
設備分類 | 主要設備 |
核島設備 | 蒸汽發生器,反應堆壓力容器,堆內構件/控制棒驅動裝置,主冷卻泵/屏蔽泵,穩壓器,硼注箱,安注箱,穩壓器等 |
常規島設備 | 汽輪機,發電機,汽水分離器 |
輔助系統設備 | 通暖空調設備,空冷設備,吊籃,閥門,泵,儀控系統,電源設備 |
佔總資金比重 | 上海電氣 | 東方電氣 | 哈爾濱電氣 | ||
核島設備 | 蒸汽發生器 | 5% | √ | √ | √ |
壓力容器 | 2% | √ | √ | √ | |
堆內構件 | 2% | √ | √ | ||
控制棒驅動裝置 | 2% | √ | |||
主冷卻泵/屏蔽泵 | 4% | √ | √ | ||
硼注箱/安注箱/穩壓器 | 1% | √ | √ | √ | |
常規島設備 | 汽輪機 | 5% | √ | √ | √ |
發電機 | 4% | √ | √ | √ | |
汽水分離器 | 2% | √ | √ | √ |
哈電1133 | 東電1072 | 上電2727 | |
P/E13 | 10.3580 | 11.6849 | 18.9147 |
P/(E14Q1*4) | 16.4247 | 16.8963 | |
P/S13 | 0.3555 | 0.6523 | 0.5712 |
P/(S14Q1*4) | 0.8371 | 0.7246 | |
P/B13 | 0.5115 | 1.4409 | 1.0361 |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1-25 11:22 編輯 上海電氣(2727):核電重啟將帶來更多機會 1-9 月份整體業績情況 高效清潔能源板塊銷售收入同比下降約23.4%,對毛利影響較大。雖然新能源板塊增長強勁,收入同比上升46.2%,但由於其基數還較小,對公司整體毛利拉動還不足。毛利率方面,除了高效清潔能源毛利率下降以外,其他板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風電增速可喜 上半年風電設備1-9 個月新增訂單為69.4 億元,同比增加約102%,超過年初的62 億元的新增訂單目標。風電前三季度風電銷售收入為31 億元,同比增加93%。在利潤方面,風電設備由於需要消化之前較低價格的訂單,所以去年同期還處於虧損狀態,但今年已經有比較好的改善,毛利率從-1.7%提升至上半年的9%,隨著公司風電設備價格回暖,未來毛利率水平還有一定上升空間。盡管上半年風電毛利率有了改善,但是由於公司和和西門子的合作,還會繼續產生虧損,這主要由於:1)公司引進了一些戰略性新產品,而這些進口部件價格較高2)前期費用攤銷(主要影響公司2MW 風機銷售的盈利),預計14 年風電設備業務還會略有虧損,到2015 年風電業務將實現盈利。未來目標毛利率是雙位數的水平。 核電重啟將帶來更多機會前9 個月核島方面,新增訂單23.4 億元,同比增加約89%,超過公司年產目標的129%。核電核島在手訂單為156.7 億元,常規島設備為126.3 億元,但在前三季度,公司還沒拿到常規島的新訂單,主要由於14 年到現在常規島還沒有進行招投標。核島上半年收入同比微增1.5%至10 億元左右,主要由於公司采用的是完工百分比記賬方式,所以收入增長較為平穩,預計全年核島收入為21 億元,與去年基本持平。核電設備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6.6 個百分點至31.3%,主要由於:1)成本控制2)堆內構件和控制棒驅動機構這兩個產品的銷售比重較高,對整體毛利率有提升作用。因為這兩個產品公司一直是中國獨家生產供應商,直到前幾年才出現競爭對手(已經有訂單,但是目前還未交貨)。公司在這兩個產品國內的市占率依然保持約為92%,其毛利率接近50%。其他核島設備例如蒸汽發生器和壓力容器,由於市場參與者較多,競爭激烈,所以毛利率略低,約為20%。預計常規島設備收入14 年為10 億元左右,比去年少一半左右,主要由於采用的是交付方法記賬,所以在上半年沒有新增訂單和一些內陸核電項目繼續處於暫停的情況下,收入變化會較大。公司前三季度的新增核電核島訂單主要來自廣西白龍,湖北鹹寧,另外福建漳州一部分核島設備即將開始招投標,河北滄州短期內也將展開招投標,總共8 臺核電機組的招投標保證了公司未來訂單來源。公司在核島和常規島市占率分別為45%和33%,特別在核島優勢明顯,公司的核島設備覆蓋2代+,三代和四代技術路線,對未來核電重啟後的招投標充滿信心。預計公司今年底核電業務45-50 億元收入,而在未來3-4 年公司希望將核電收入提升到每年100億元的水平。
高效清潔能源板塊繼續表現疲軟 上半年高效清潔能源板塊銷售收入同比下降23.4%,其中火電業務的毛利貢獻在繼續減少,主要受到宏觀能源政策的影響。13 年火電設備新增訂單價格比12 年下降7%左右,但好消息是今年1-9 月份火電設備138 億元的新增訂單平均價格開始有所回升,比13 年的平均價格提升了約5%。
國家能源局對14 年的新增發電裝機容量目標為96GW,其中20GW 水電,18GW 風電,12-14GW 光伏以及8.6GW 核電,總共約60GW 新增裝機容量,剩下的約36GW還必須通過火電來彌補,若按照目前的趨勢,預計未來幾年火電新增裝機容量大概維持在30-40GW的水平,火電業務將維持穩定的增長。
電梯業務拉動工業設備板塊增長 電梯業務在13 年銷售收入增長約為30%,14 年上半年受到房地產增速減緩影響,電梯業務增速也回落至10%左右。截止14 年前三個季度電梯業務大約為130 億元收入,同比增加7.9%,毛利率略有提高。對於電梯制造業務的增速下降,公司希望通過電梯服務業的發展,加強了電梯的維修保養和改造(老房屋電梯)工程業務,來彌補收入的減少。上半年電梯服務業保持20%左右的增速,占比電梯銷售收入的16.5%。截止9 月底,公司電梯在手訂單約115 億元。隨著國內城鎮化持續推進,中長期將會繼續對房地產和電梯利好,預計未來電梯業務還能保持單位數的增速。
海外業務收入占比減少 公司海外收入比重最高超過23%,但是近幾年來在逐漸減少,主要因為海外電站工程的收入在減少(公司海外收入最大的一塊),原因是海外工程近年來的新增訂單在減少。(來自第一上海) |
東方電氣(1072)訪問要點 :去年新增核電訂單 30億 作者:侯捷 14 年 1-9 月份業績概覽 14 年 1-9 月份營業收入同比下降 6.3%至 285 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 11 億元,同比下降 42.3%,基本每股收益為 0.54 元。期內總資產同比增加 9.4%至 851 億元,經營現金流 9.4 億元,同比增加 50%。前三季度新增訂單為 255 億元, 同比下降 9.6%。整體毛利率同比下降 3.9 個百分點至 15.3%。 14 年火電和風電實現產品銷售收入的價格同比下降幅度較大,例如鍋爐價格下降 約40-50%,火電的電機20%下降。水電業務毛利率下降(同比下降約7.7%至14.8%) 主要由於產品結構不同造成,季度間出現差異是正常的。整體而言,風電和火電 的價格在逐步回升,下跌已經停止。 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設備國產化率需要達到標準 我們目前聽到的關於核電設備的國產化率至少要達到 85%,這主要是針對“華龍 一號”提出來的---根據國家能源局在複函中要求,充分利用我國目前的核電裝備 制造業體系,支持關鍵設備、零部件和材料的國產化工作,壓力容器、蒸汽發生 器、主泵、數字化儀控系統、堆內構件、控制棒驅動機構以及常規島等關鍵設備, 泵、閥等零部件,690U 型管、核級電纜、焊材等關鍵材料的國產化比例不能低於 85%。或者也可以這樣解釋,就是在建造一個核電機組的總成本里,國產化成本 占比不得少於 85%(包括材料、土建、設備等)。 核電設備招標需要提前至少一年 核電出口的招標流程還沒有確定。在國內一般是在 FCD(第一罐混凝土澆註日期) 一年以前開始招標重點設備,而國內一個核電機組的建造周期一般控制在 60 個月 內左右。主設備的質保為 3 年左右。像這種大鍛件和鑄件在我國主要由一重、二 重和上重供應,而海外供應商有兩家,分別來自法國和日本兩家公司。由於國家 鼓勵使用國內的大鍛件和鑄件,所以公司原則上是購買國產的產品。 核電出口不得急於求成 公司認為核電市場競爭是國與國的競爭,我國核電出口的優勢在於:1)資金比較 充裕 2)政府積極主動推銷核電出口 3)核電設備的制造能力很強且富余,其產品 通過了投運的測試,能夠證明質量是可靠和安全的。而西方國家幾十年的在裝備 制造業並沒有去大力發展,所以借助我國在裝備制造業的優勢,實現了制造成本 的優勢。弱點是:自主知識產權方面還比較弱,盡管 CAP1400 和“華龍一號”具 有自主知識產權,例如“華龍一號”在研發過程中強調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 要性,通過各項專利認證,防止以後出現專利方面的糾紛。但是另一方面,我國 境內還沒有任何“華龍一號”或者 CAP1400 核電技術運營的示範項目,缺少運營 數據來證明我國三代核電“華龍一號”的安全可靠性,這對於出口核電是不利的。 所以公司認為,核電出口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培育過程,在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突 破。 三代核電的建造成本和優勢還難以驗證 核電的建造成本和堆型的類型相關,例如 AP1000,西方國家計劃是要控制在 3000 美金/千瓦以下,但目前實際情況是 EPR 和 AP1000 現在都在嚴重拖期,說明這樣的預算並不準。反觀二代+技術,平均成本在 2000 多美金/千瓦左右,百萬千瓦核 電機組整體造價大約為 120 億元人民幣。由於目前還沒有任何一臺三代核電機組 投運,所以其實際成本目前還無法得到驗證。 目前在國際市場上,韓國和俄羅斯的設備競爭力比較強,特別是福島核事故以後, 俄羅斯在國際市場拿的訂單很多(俄羅斯也是自己開發的技術)。而 AP1000 是一 個最新的技術,從研發到運行需要一個過程,可能是之前大家太過於樂觀,導致 目前出現的一些問題。就現階段而言,AP1000 技術的優勢從成本、國產化率、可 靠性方面,還需要去驗證。 未來主流核電技術仍不清晰,AP1000 被給予厚望 自從三代核電時期開始,我國第一個引進的就是來自美國西屋(Westinghouse)研 發設計的 AP1000(AP1000 核電技術是目前唯一一項通過美國核管理委員會最終 設計批準的第三代核電技術,有被譽為目前全球核電市場中最安全、最先進的商 業核電技術)。全球首臺 AP1000 核電機組於 2009 年 4 月 19 日在浙江三門正式開 工建設,由於受各種原因(福島核事故影響、關鍵設備供應延誤、施工設計延誤 等),進度一度受阻,原計劃在 2013 年並網發電,目前預計要推遲到 2016 年才能 建成並網。另外還有一個 AP1000 示範項目的 2 個核電機組在山東海陽,目前也 處於建造中。 之後我國在消化、吸收、全面掌握我國引進的第三代先進核電 AP1000 非能動技 術的基礎上也自主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CAP1400 三代核電技術,其示範項 目定在山東榮成石島灣,目前該項目還在研發過程中,還沒有得到批準建造。 EPR 是由法國阿海琺設計研發的第三代核電設計,由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公司於 2007 年年底引進,目前兩臺 175 萬千瓦機組 EPR 核電一期項目正在廣東臺山核電 站建設過程中,而二期建設開工目前還沒有定論。 除此以上三個堆型以外,我國還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其容量較小一 些,在 108 萬千瓦-120 萬千瓦之間,示範項目落地於廣西防城港的 3、4 號機組和 福建福清 5、6 號機組。這個由中廣核和中核聯合研發的“華龍一號”在技術上已 經通過設計認可(今年 8 月,“華龍一號”通過了國家能源局、國家核安全局牽頭 組織的權威評審),但上述的四臺機組的示範項目還沒有得到正式批準建設許可。 至於未來以上哪個核電技術會成為我國的最主流的技術,從國家引導層面來看, 是把 AP1000 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是國家未來發展的重點和主流機型。但是同時 也需要考慮市場的態度,所以未來核電技術花落誰家現在仍很難斷定。 核電收入隨著生產進度來逐步確認 核電屬於建造周期比較長的產品,所以公司是按照建造合同金額來逐步確認收入。 一般當生產成本達到 40%以上就開始進入銷售,按照百分比,生產多少就計入多 少收入。一般設備合同簽訂以後,大約三個月之內預付款就到了。核電設備生產 周期需要根據業主的實際建造周期來安排公司自己的排產情況,但一般情況下, 主設備基本上在 2 到 3 年左右實現銷售收入的確認。需要註意的是,核電設備銷 售收入的確認和 FCD 沒有太大關系,主要是根據制造進度來確認收入,而業主則 根據進度情況出資。但也有例外,例如海陽 3、4 號機組一直沒有開工或者內陸完 全停工的核電站,那麽銷售收入就會受到影響。 最新核電項目招標情況 目前二代+的設備制造已經接近尾聲,二代+的設備開始進入大量的安裝調試階段。 回顧 2014 年,共有 5 臺機組投入商運,分別為紅沿河 2 號機組、陽江的 1 號機組、 福建寧德的 2 號機組、福清 1 號機組和方家山 1 號機組。而 2015 年預計將有 7 臺 機組投入商運,分別為方家山 2 號機組、福清 2 號機組以及中廣核旗下的遼寧紅 沿河 3 號、4 號機組、寧德 3 號機組、陽江 2 號機組和防城港 1 號機組。2015 年 將會成為是中國歷史上核電機組投運最多的一年。 AP1000 機組建設受阻以後,目前沒有新的 AP1000 項目在招標。估計沿海有些項 目會有些機會,具體哪些還不能確定。 公司新增核電訂單 預計公司 14 年全年核電新增合同金額超過 30 億元,其中核島設備 10 億元左右, 包括一些 AP1000 和 CAP1400 三代核電技術的主設備訂單。去年公司也第一次進 入核電站服務市場,中標了江蘇田灣核電站的改造項目(主要針對核電的汽輪機 改造)。 公司目前在手核電訂單總共 360 億元左右,其中常規島 200 億,核島主設備 160 億元。未來核電的排產還是比較滿的,預計 15 和 16 年核電收入保持上升趨勢。 去年公司和中核、中廣核和國核技在開拓海外市場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和中核 在關於小堆方面簽了排他性的協議,未來中核的小堆將由東方電氣承制;另外還 和中廣核關於羅馬尼亞和英國的項目進行了深度的合作;還有和中核在巴西項目 進行很好的合作,希望今明兩年會有些突破。 核電建造成本拆分 下面都是根據二代+情況而言:在造價 120 億元人民幣的百萬千瓦機組中,涉及到 設備的(廠房,土建)占比約 50%,然後涉及到主設備(例如 TG 包、蒸汽發生 器和穩壓器等)的接近 40 億元左右。也就是說,如果一臺 120 億元的核電機組造 價里面,如果公司把全部能夠能生產的都拿下,大約接近 40 億元。一般而言,常 規島設備(發電機、汽輪機、汽水分離再熱器等)總價值 10 多億元,剩下的 30 億元都是核島設備(壓力容器,蒸發器,穩壓器,主泵,堆內構件,安註箱,驅 動機構等),又以蒸汽發生器的價值最高。三代核電的成本構成會有些差異,具體 還需要等待有實際三代核電機組建成並網才能計算。 全覆蓋二代+和三代核島主設備 公司表示核島設備和堆型沒有太大關系,公司在核島設備制造方面,除了主管道 和閥門以外,其他核島設備都能參與制造。例如二代+所有的核島主設備都能自主 制造。三代核電技術里面,包括 EPR、AP1000、CAP1400 和華龍一號,公司基本 都能覆蓋所有核島主設備的制造,並且也獲取了設備訂單。公司去年在堆內構件 (在武漢生產)和控制板驅動機構(德陽事業部)得到突破的發展,並已有產出。 目前公司在積極爭取這一塊設備的市場份額。 公司認為在目前 AP1000 核電技術時期下,主設備市場供應商呈現三分天下的格 局。但在我國大力推行核電國產化自主知識產權大背景下,公司認為自己更具優 勢,希望在新一輪的三代核電發展過程中把握機會,提高市場占有率。 核島設備毛利率比較穩定 按照過往經驗來看,核島毛利率穩定在 30%左右。常規島毛利率會根據產品結構、 產量和產品成熟度等情況,出現些波動,但一般穩定在 12%左右。預計未來核島的毛利率能夠保持相對的穩定,而常規島若在市場價格不變和產量提高情況下, 可能會有所上升。另外自從福島核事故以後,國家加強了監管,提高了門檻,新 競爭者要進入核電制造領域非常不容易,預計未來競爭對手格局會比較穩定,因 此核電整體毛利率能維持穩定。 其他業務情況 火電產品價格這兩年下降很大,部分產品下降 40%多。但從去年下半年而言,火 電價格開始企穩,沒有看到繼續下探的跡象。因此 14 年-15 年火電毛利率都會是 在下降的趨勢,但預計 16 年會有所穩定。另外從火電 14-15 年的產出安排來看, 15 年火電收入還會有所下降。 風電今年有複蘇的跡象,去年成立風電事業部,整合了風電的資源。今年的風電 產量、新增訂單和銷售收入比去年都有所增加,排名也從第 9 名升到第 7 名。風 電價格雖然出現回升,但就公司而言,由於還有一些成本需要消化,加上原來風 電的機組訂單實現的毛利率較低,所以並沒有看到風電毛利率的提升。 整體而言,15 年生產經營依然壓力較大,火電的下降導致收入和盈利減少至少在 15 年無法彌補。 目前在手訂單中海外項目占比 18%,比計劃 25-30%的目標略少。目前南美,中東, 東南亞市場都有項目推進,如果未來“一路一帶”政策能夠從資金量或者稅收方 面帶來保證,這對於海外項目推進有直接利好和幫助,因為目前公司在海外雖然 是有很多項目在推進,但是局限於當地部門資金不足,而受到影響。 (來自第一上海金融)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24 15:41 編輯 南車時代電氣(3898):軌交業務表現好,高端設備業務見突破 分析師:李明 投資要點: 軌道交通設備發展進入鼎盛期: 2014年,公司錄得營業收入126.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3.1%。其中機車牽引變流器37.0億元,同比增長27.5%;動車電氣設備47.6億元,同比增長105.6%;城軌相關設備12.1億元,同比增長26.4%。期內毛利率水平為37.9%,同比提升2.2個百分點;歸母凈利潤為23.9億元,同比增長63.2%;EPS為2.04元;期末每股派息0.40元。2014年底,南北車正式公布合並意向,對南車時代電氣形成重大利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南北車的合並標誌中國高鐵走向國際市場的步伐將迅速加快,公司作為核心零部件供應商有望從中受益;其次,南車時代電氣之前作為中國南車電氣系統的供應商,掌握了核心設備的領先技術,且具有非常強的成本優勢,合並後有望將中國北車相關業務實體進行整合,體量將擴大。因此,公司的軌道交通設備業務將進入發展快車道。 IGBT業務進展順利,有望提前實現盈利: 公司IGBT業務比預期進展要快,1700V和3300V的產品已經在裝車,配備地鐵的產品已經運行6萬公里,而配備機車及高鐵的6500V樣品已經出產。目前,IGBT市場需求旺盛,預計今年淺虧,明年正式扭虧。IGBT是公司進行業務突破的起點。其幫助公司實現了軌道交通領域核心零部件-IGBT模塊的國產化,並且借助其為載體,進入發電、智能電網、工業傳動、電動汽車等領域,是公司業務多元化、體系化的重要嘗試。 收購深海機器人,業務逐漸多元化: 公司於2月公布收購深海機器人業務,總代價12.7億港幣,包括9.9億港幣的股東貸款。收購之後,公司希望繼續專註電氣設備,將業務從軌交拓展到海洋,實現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預計SMD將於下個月並表,年內有望貢獻10億收入。 維持強烈推薦評級,提高目標價至60港元:預測公司2015-2017年EPS分別為2.40元、2.90元及3.63元,相應上調目標價至60港元,相當於2015年20倍PE,較現價有25.5%的增幅,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 ![]() ![]() ![]() 來源:國元證券(香港)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4-17 13:44 編輯 南車時代電氣:一只被低估的高鐵股 作者:榮令睿 1、中國南車主要子公司 ![]() 2、對於株洲所 ![]() 收入方面:株洲所全部為224億元 2014年南車時代新材120億元,時代新材60億元。其他全部子公司為45億元左右。 利潤方面:南車時代電氣自己就近24億元,而株洲所全面利潤也是這麽多。其他有些子公司是虧損的。 南車時代電氣是株洲所的核心。 動車組牽引系統、制動系統、控制系統是高鐵的最重要的核心。而株洲所是這領域的最領先的。 “南車時代電氣成立於2005年,是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行業處於領先地位的車載電氣系統集成商和供應商,擁有完全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電氣牽引和網絡控制技術標準和體系。目前在國內高鐵、大功率電力機車、城市軌道車輛市場的綜合占有率超過60%以上,世界上現有運營時速最快的380A高鐵動車組,就是由其提供牽引和控制兩大關鍵系統。該公司2006年12月在香港H股上市,2014年,年營業收入突破百億元。” 市場對南車時代電氣的估值目前低於中國南車。 (來自瑞道投資) |
上海電氣(02727)火電業務力爭穩定核電風電是新增動力 作者:李明 1、風電業務概況:2013年風電行業回暖,2014年態勢延續,公司抓住機遇,有不錯的進展。從訂單來看,14年風電承接了94億訂單,同比增加135.4%,單價提升7%。同時,毛利率從13年的-4.4%提升到14年的5.7%,平均單價提升是主要原因。公司的銷售和訂單的增長幅度都超出行業表現,可見公司市場份額增加。2013年公司市場占有率大概6.3%,14年提升到7.5%,排名第六。由於14年末在手訂單達68億,預計15年銷售能夠增長至少20%。公司在風電業務方面希望能夠在陸上風電做到前三,海上風電爭取做到第一,通過三年努力銷售突破100億規模,盈利能力提升,毛利率有提升的空間。2014年風電業務仍然是虧損的,希望15年能夠扭虧。 2、核島設備:2014年略有下降,降幅為16%。從訂單看,14年新增29.7億,同比增加28%,14年末在手訂單160億,規模較大。盈利能力方面,14年毛利率為26.1%,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主要受銷售結構的影響。公司的控制棒、驅動結構的毛利率高,大概為40%以上,市占率90%以上。當然,新增對手長遠會導致公司市場份額和單價的下降,但是短期影響不明顯。其他的蒸汽發生器、壓力容器等競爭對手可以生產,毛利率只有20%多。所以去年控制棒等銷售占比下降導致毛利率變化。未來預計在20%-30%之間浮動。 我們覺得國家在節能減排、大氣汙染方面壓力較大,還需要加快核電建設,國際核電占比為16%左右,法國占比為75%,中國要更快。有望每年平均做到6-8套的規模。短期由於核電建設周期較長,審批比原來想象的慢,所以目前增長不明顯。但是審批和新的規模出來的話,17年、18年核電收入增長反映到報表上會更加明顯。另外,核電走出去也會帶動業務增長。 3、常規島:14年沒有承接訂單,因為只有一個項目投標,公司沒有中標。14年末常規島在手訂單132億。公司期內銷售也很少,大概為6.9億銷售收入,13年為24億,下降明顯。盈利能力方面,正常的毛利率應該是20%多,但是之前陽江有6套設備是為了爭取百萬千瓦級常規島的業績,所以公司承接了一個虧損項目。目前還沒有交付完,交付了3-4臺,會影響後續的毛利率。 4、鑄鍛件:06、07年,由於國家核電建設規模大,需要一些超大型的鑄鍛件,當時中國生產不出來,廢品率高,產能不夠。按發展速度和規模,瓶頸需要突破。所以公司就投入了鑄鍛件企業,想把熱加工能力提高到極端加工能力,投入較大。福島事件之後,這部分受到比較大的影響。鑄鍛件不光可以應用於核電,也可以應用於造船、火電等。4萬億拉動內需之後,客戶產能過剩嚴重,對鑄鍛件的需求也有大幅度下降,影響了公司的銷售。這部分在過去比較艱難,虧損厲害。現在核電建設加快,會改善鑄鍛件業務的情況,價格可能會有所回升。重工部分14年已經減少虧損幾個億,間接幫助盈利的回升。 5、高效清潔能源:2014年燃煤銷售下降11%左右,新增訂單214億,同比下降15%。平均單價從過去一直往下走的趨勢,改為上升4個百分點,盈利能力有改善。燃煤發電連同電站工程占比高,中國雖然空氣汙染嚴重,聚焦新能源發展,但是燃煤發電還是有空間。數據顯示,14年國家新增104GW,其中水電22GW,太陽能10GW,風電23GW,核電5GW,加到一起還有30-40GW的缺口,由火電補充。未來幾年,雖然核電建設要加快,但是在建規模僅為20GW,建設周期廠,每年僅能新增幾個GW。而風電2015年目標為100GW,2020年200GW,一年大概新增20GW。太陽能14年目標沒有達到,估計今年15-17GW。水電估計會放緩,因為能夠建設的場所越來越少了。未來幾年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加在一起一年60GW,缺口還有30-40GW,假設中國GDP增長7%,基數越來越大,平均一年90多GW的裝機規模估計還能維持。燃氣發電的氣供應不夠,所以由燃煤來補充缺口,燃煤發電未來幾年還是有一定空間的,不用太悲觀。從盈利能力來看,13年燃煤的毛利率下降0.3個百分點,14年的毛利率為18.3%,下降幅度加大。15年公司會努力通過采購降本、技術降本等措施,希望能夠把燃煤毛利率下降幅度控制在2個點以內。 6、電梯業務情況:14年房地產增速下降,公司銷售垂直梯和房地產相關,導致當年下降;但是扶梯業務仍然有增長。15年還是維持去年的態勢,電梯略有下降,扶梯和服務這部分希望能夠增長,維持電梯整個業務的增長。14年服務占比20%,但是增長30%,通過加強這部分來改善電梯業務。另外,公司看好電梯改造工程。15年前建的房,電梯進入更新換代和改造周期,公司在香港、上海都承接過電梯改造工程。這部分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因為一般高級商務樓很難長時間關閉,只能通過假期快速處理。這需要很好的組織安排和設計能力。這塊未來在機組改造服務上有能力做的更好。電梯產業能繼續保持增長。中長期來看,中國城鎮化進程繼續,生活水平提高,將帶動電梯的需求。 來源:國元證券 |
上海電氣(2727)總體業績平穩,風電業務較佳 作者:魯衡軍 事件:我們於2015年4月27日參加了上海電氣(2727)一季度業績電話會議,公司吳總、李總等管理層就公司近期經營情與投資者做了溝通交流。 我們的觀點: 上海電氣(2727)是中國最大的綜合型裝備制造業集團之一,旗下有電站、輸配電、重工、軌道交通、機電一體化、機床、環保、電梯、印刷機械等多個產業集團。 2015年是上海電氣的“轉型發展關鍵年”,公司戰略性布局了一些新興產業,如環保節能、機器人、油氣、海工,高端醫療等領域。在國企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上海電氣母公司整體上市帶來資產註入上市公司的預期。 2015年第一季度業績平穩,毛利率因海外項目完成後計提撥備有所下降。伴隨著國內風電市場反轉,預計今年公司風電業務增速20%以上;國內核電重啟後,公司有望承接到新增訂單,但具體體現在業績上要3-4年的時間;電梯業務維持個位數增長。另外,公司積極處置業務持續虧損板塊,重工機械板塊和印包板塊有望減虧。 公司最新公告 2015年1季度業績:上海電氣(2727.HK)4月24日發布公告,2015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1.08億元,同比增長2.44%;毛利率19.5%,同比下降2個百分點,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於公司電站工程板塊海外某項目完工後,一次性計提部分風險準備;營業利潤12.05億元,同比下降5.85%,歸屬股東凈利潤6.51億元,同比下降2.77%,主要是營業利潤下降所致;每股收益為0.051元,同比下降2.68%。 會議要點如下: 1、2015年一季度各板塊的收入情況? 關於收入情況:2015年一季度風電設備收入9億元,核島設備4.55億元,燃煤發電設備23.8億元左右,核電常規島1.2億元,輸配電18.4億元,電梯34.8億元,機器人3.5億元,電站工程16.8億元,電站服務2.2億元。 2、2015年一季度各板塊毛利率情況? 2015年一季度主要板塊的毛利率情況:風電設備一季度毛利率15%,核島設備毛利率31%,燃煤發電、高效清潔能源設備板塊一季度毛利率16.8%,核電常規島毛利率17.6%,輸配電設備毛利率是22.2%,工業裝備最大的一塊電梯毛利率在21.7%,機器人毛利率38%(註:機器人業務公司股權只有50%),電站工程毛利率13.1%,電站服務毛利率24.9%,這是主要業務的情況。 3、2015年一季度新增訂單情況? 新增訂單今年一季度總金額是166億元左右,分板塊如下: 新能源板塊:核島新增訂單3.21億元,2015年一季度末,核島設備在手146.3億元;鑄鍛件,一季度新增訂單1.9億元,一季度末在手訂單17億元;風電設備一季度新增36.8億元訂單,一季度末在手訂單94.5億元; 高效清潔能源設備板塊:核電常規島一季度沒有招標,沒有新增訂單,一季度末在手訂單123-124億元;火電燃煤發電設備一季度新增25.3億元,一季度末在手訂單887.8億元;燃氣發電設備一季度新增8.8億元,一季度末在手訂單81億元; 其他設備和重型機械:一季度新增10.8億元,一季度末在手訂單75億元左右。 服務業板塊:電站工程一季度新增訂單63.7億元,一季度末在手訂單1,140.5億元;電站服務一季度新增訂單15.4億元,一季度末在手訂單38.7億元。 4、2015年一季度毛利率下滑原因? 毛利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電站工程,電站工程去年一季度是28.6億元,今年是一季度是13.1億元,電站工程正常的毛利率水平在8%左右,電站工程今年一季度主要還海外一個項目完工後,一次性計提了很多的風險準備,造成毛利率水平下降,這是最主要的原因,其他都是很小的變化。 5、2015一季度有效所得稅稅率同比下降的原因? 公司15年一季度的稅率是16.6%,14年的一季度的稅率是26%左右相比之下比較低,但是14年全年稅率在15.9%。14年一季度由於母公司的利潤比較高,母公司的稅率在比較高的水平,25%左右,所以14年一季度的有效稅率比較高,15年一季度的稅率應該是比較正常的。 6、核電新增訂單的毛利率是多少?有多少產能? 核電毛利率會受到新增訂單的平均單價、實施過程成本的控制、采購材料的價格、進度等不同因素影響,所以有關承接訂單的毛利率現在比較難進行準確的判斷。關於產能方面,在福島事件之前,國家的建設規劃是宏偉的,當時產能估計在8-10套一年左右,現在的產能對標當時國家發展的需要,所以現階段產能是沒有問題的。 7、公司的核電產品訂單中有無巴基斯坦項目? 巴基斯坦說到的五個核電機組,這五個核電機組還沒有開始招投標,據我們了解中核集團用華龍一號,就是出口巴基斯坦的K2、K3同樣的技術路線,在核島、常規島主設備我們會具體的跟進。 8、核電產品的排產情況?近兩年的核電業績展望? 關於核電的排產,核電的周期比較長,整個建設一個核電要有5-7年,到我們這邊生產要3-4年,我們手上還有十幾個項目排產,新簽的合同真正排產要2-3年以後,具體排產難以講清楚,現在理清比較困難。今明兩年的情況,從宏觀的形勢來看,在今年在收入方面還是要爭取有所增長,這是我們的目標,從盈利目標來看,現在比較難以把握,各方面影響比較大,我們會爭取做好,為投資者做貢獻。 9、2015年一季度風機銷售,今年的風機銷售目標? 關於風機銷售,2015年一季度銷售9.03億,去年同期2億元,大幅度增加,今年的目標會有比較大的增長,應該有20%以上的增長速度。 10、電梯業務收入增長情況,全年預期在什麽水平? 電梯業務一季度收入34.77億元,同比增長3.5%,從全年來看,電梯業務的增長會在5%的水平,由於宏觀調控,電梯業務在量上大幅增長不可能,但是在維修保養業務,還會保持個位數增長。 11、輸配電業務的市場定位和增長情況? 輸配電業務一季度收入18.4億元,輸配電業務競爭格局在全國比較困難,業務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該業務比較平穩,要求增長幅度在10%左右,我們公司跟上海電力公司合作,對其一些業務進行了收購,輸配電業務增長比較平穩。 12、高效燃煤設備業務業績整體指引? 燃煤設備業務,由於價格下滑,需求量的變化,14年燃煤業務有所下降。從長遠看,燃煤在國內機組是最大的,中國用電需求量增加的話,燃煤整體發電量會減少,但是機組還是會保持一定的增長,新增及更新改造保持在4,000-4,500萬千瓦這個水平,跟14年的水平差不多,量上是按照這個數排產的,在全年能夠保持一個平穩的增長。訂單上全年目標爭取新增訂單140億,全年跟2014年保持同步,受毛利率的影響,我們采取進一步的措施,降本增效,降低毛利率的波動範圍。 13、重工板塊每月的虧損額? 重型機械廠虧損已經連續三年,今年采取了大量的措施,我們的目標是20-30%減虧,去年減虧了25%,今年繼續采取有力的措施減虧,現在還是有一個月4,000萬元左右的虧損,今年采取措施降低虧損。 14、印包板塊的資產處置情況? 關於印包的業務,我們在想辦法采取措施降低損失,國內三家印包的企業,我們作了很多工作、掛牌正在推進過程中,原計劃2014年應該完成,但是員工的處置是很難的,所以拖延了,兩家工廠已經完成,還有一家已經有了翻牌,我們正采取措施降低印包虧損。 15、與智慧能源的合作情況? 跟智慧能源的合作,我們是買了他的可轉債,可轉債之後,會有一些業務方面的合作,2014年已經完成了一個光伏項目的合作,接下來會有進一步的合作,光伏電站會由我們總包,主要基於業務合作。 16、上海電氣整體上市情況? 整體上市是上海國資委、上海市政府的要求,就是把有效資產整理以後,註入2727.HK,但是這也需要一個過程,需要2-3年進行計劃和推進,具體根據資產的合規性,一系列的進度後才能落實下去。 來源:興證香港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