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金磚銀行背後的鬥爭:中印爭奪總部 巴西做和事佬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679
昨天,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一紙《福塔萊薩宣言》,宣告了金磚銀行的成立。
這家銀行承載著新興市場國家挑戰現有國際秩序的重大使命,但其背後成立過程卻充滿了坎坷,大家在合作的同時對強勢的中國也不無提防之心。印度和中國昨天最後時刻都還對總部位置爭執不下,直到巴西將行長讓給印度才促成最終協議。
挑戰世界銀行和IMF
與源自布雷頓森林體系的IMF和世界銀行不同的是,金磚銀行擺脫了歐美發達國家主宰的等級森嚴的秩序,是由新興市場國家搭建的全新的援助機制。平等和民主是金磚銀行最大的特點。
最終的協議皆大歡喜,金磚銀行總部將設在中國上海,首任理事長來自俄羅斯,首任董事長來自巴西,首任行長來自印度,區域性中心設在南非。
巴西財長Guido Mantega表示,與歐美主宰的IMF和世界銀行不同的是,金磚銀行“非常民主”。這從初始資金的比例也可以看出,500億美元初始資金中,每個國家均出資100億美元,各占20%。
每個成員國都有權從1000億美元的應急儲備資金中支取相應的金額。中國雖然出資410億美元,但最多能從中支取205億美元。巴西、俄羅斯和印度可以從中支取180億美元,與其出資額一致。南非能夠支取100億美元,是其出資額的兩倍。
自2001年“金磚國家”的概念被高盛奧尼爾提出之後,金磚國家在全球的影響力與日俱增。2001年,金磚國家的出口占全球份額的8%,而2011年該份額已經增長至16%。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金磚五國是金磚發展銀行的發起國,但其成員可以繼續增加。而其貸款對象也不會只針對五個發起國, 可以包括所有發展中國家。金磚銀行很快便會迎來的新成員或包括墨西哥、印度尼西亞、阿根廷等國家。
中印爭總部 巴西做和事佬
雖然有著“一致對外”的目標,最終結果看起來也“皆大歡喜”,但金磚銀行的成立過程卻充滿了坎坷。這期間各國在多個問題上始終爭執不下,大家在合作的同時對相對強勢的中國也不無提防之心,一些問題直到最後時刻才達成一致。
首先,印度和中國在初始資金規模上就存在爭議。印度希望每個國家出資100億美元,銀行的初始資金的最大規模控制在500億美元。而中國希望初始資金達到1000億美元。中國還希望出資份額高於20%,這將給中國更大的控制權。
其次,正如上文提到,在應急儲備資金的使用上,雖然中國出資最多達到410億美元,但為了公平起見,最終中國只能支取出資額的一半。
最後,在銀行總部方面,四國均在競爭。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南非都曾提名各自國家的一座城市作為金磚國家發展銀行的總部。但最終,還是上海笑到了最後。
路透援引參與討論的高級官員消息稱,一直到本周二,金磚國家內部依然沒有對銀行總部歸屬達成一致,中國和印度在這一問題上一直爭執不下。最後時刻,巴西提出退出對行長的競爭,將首任行長讓給印度,才最終促成了協議。
西方顯然也看出了金磚國家內在的緊張關系。對於這個旨在挑戰他們主宰的國際秩序的新銀行,他們的心態頗為微妙。比如路透就不無醋意地說,金磚銀行最終要想成功,最大的挑戰就在於“老大哥中國”。
金磚銀行背後的大國博弈:中俄聯手挑戰美國制定的全球秩序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668
(普京、默克爾在德阿世界杯決賽上交談)
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不僅在挑戰了IMF-世行為骨架的金融體系,更意味著全球最大的新興國家將有實力挑戰冷戰結束後美國制定政治體系。
五個最重要發展中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在5年多的艱苦談判後,在巴西福塔萊薩發表聲明決定啟動金磚開發銀行,該行資本金為1000億美元,各成員國認繳的啟動資金額度為500億美元。
此外他們還同意設立1000億美元應急儲備基金來應對金融危機沖擊。
魔鬼在細節
亞洲時報評論稱,“福塔萊薩”的重要性,不只是在宣布金磚開發銀行。更為重要的在於該銀行的運作:未來金磚國家將能夠挑戰按照“華盛頓共識”制定全球地緣政治格局。
1989年陷於債務危機的拉美國家急需進行國內經濟改革,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約翰·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對拉美國家提出包括增強財政紀律,壓縮財政赤字,降低通貨膨脹率,穩定宏觀經濟形勢等10項改革措施。
由於這些思想秉承了亞當·斯密自由競爭的經濟思想,與西方自由主義傳統一脈相承。後來人們將這些觀點稱之為“新自由主義的政策宣言”,並此成為新興國家轉型的普遍方案。
著名學者諾姆·喬姆斯基稱:新自由主義的華盛頓共識是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一系列理論,它們由美國政府及其控制的國際經濟組織所制定,並由它們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實施”
《亞洲時報》認為,金磚開發銀行意義超越經濟和金融,其核心就是地緣政治:新興國家拿出了一個新的方案,替代正走向失敗的“華盛頓共識”。
《金融時報》認為金磚集團的目標已經遠不止建立一個反西方的陣地。金磚銀行使得金磚集團的合作上升至全新層次,其重要性也不可同日而語。金磚銀行不僅計劃扮演一個被迫切需要的角色,向快速增長的新興經濟體提供發展融資,它還意圖在這一過程中向世界呈現另一種發展願景:富裕國家宣揚自身價值觀的做法,以及世行對貸款附加條件的官僚做法,都將被摒棄。
猛打地緣政治牌
在福塔萊薩宣言公布之前,中國-俄羅斯聯盟顯著增強,普京在上海簽下了對中國的“世紀天然氣協議”。
習近平和普京都利用本次金磚國家峰會,加大對整個拉美國家的影響。
普京來巴西不只是為了看世界杯決賽,他除了會晤了巴西總統羅塞夫,還見到了德國總理默克爾,他們詳細討論了烏克蘭危機細節問題。
俄羅斯央行行長Elvira Nabiulin可能是普京巴西之行的最重要成員。正是她對南非施加的強大壓力,讓金磚國家決定一致挑戰美元的霸權地位。
而普京在拉美國家的一系列穿梭外交已經凸顯了俄羅斯的實力。
他會晤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後,慷慨的豁免古巴360億美元債務。
普京還與烏拉圭總統 Pepe Mujica討論了建設深海石油鉆井項目,並與委內瑞拉和玻利維亞元首討論了一系列經濟項目。
中國主席習近平同樣在展開拉美之行,他將訪問巴西、阿根廷、古巴和委內瑞拉。與俄羅斯的能源經濟一樣,“中國制造”同樣需要拉美這個巨大市場。
《亞洲時報》認為正陷入債務危機的阿根廷,很可能會成為金磚銀行的擴大影響力的試金石。
IMF和世行的重組方案沒能讓阿根廷走出債務危機的沖擊,現在阿根廷政府又面對美國禿鷲對沖基金新的索賠。
如果金磚銀行和應急儲備基金能夠讓阿根廷擺脫危機,那麽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伊朗和土耳其這些國家可能都將投向中俄主導的金磚國家新體系的懷抱。
金磚開發銀行總部落戶上海 印度提名首任行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557
金磚國家將金磚銀行總部設在上海,而印度將提名第一位銀行行長。金磚國家發表《福塔萊薩宣言》,並表示將同時在南非建立地區中心。宣言稱巴西將提名銀行董事長而俄羅斯將提名銀行理事長。
在銀行總部的問題上,中國完勝。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印度總理莫迪或將在本次峰會上,爭取將總部設在印度。然而,考慮到上海已經擁有建立開發銀行的相關基礎,莫迪或許很難如願以償。
巴西財長Guido Mantega表示,與歐洲人和美國人管理的IMF和世界銀行不同,金磚銀行比較民主。
最初認購資本為500億美元,由五個國家均攤。之後初始法定股本將達到1,000億美元。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中印的分歧格外明顯。印度希望每個國家出資100億美元,銀行的初始資金的最大規模控制在500億美元。而中國希望初始資金達到1000億美元。中國還希望出資份額高於20%,這將給中國更大的控制權。
金磚國家還同意設立1000億美元應急儲備基金,旨在打擊金融危機。中國將出資410億美元,南非50億美元,其他三國各出資180億美元。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金磚五國是金磚發展銀行的發起國,但其成員可以繼續增加。而其貸款對象也不會只針對五個發起國, 可以包括所有發展中國家。金磚銀行還需要金磚五國議會的通過,而這可能需要數年時間。
分析人士稱,中國成功爭取到金磚銀行落戶上海,是上海成為中國國際金融中心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最新里程碑。
巴西總統Dilma Rousseff稱,
金磚國家正在獲得更大的政治力量,在國際舞臺上展示他們的角色。
俄羅斯總統普京稱,
這將為預防全球金融危機提供強大的支持。建立金磚銀行還將為巨大宏觀經濟改變提供基礎。銀行將可以讓我們就發展進行聯合計劃。
金磚銀行和金磚應急儲備:你不可不知的細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906
本月15日,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五個“金磚國家”(BRICS)在巴西福塔萊薩簽署了關於建立金磚開發銀行和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的兩份文件。金磚開發銀行歷時兩年終於問世,上海險勝新德里,成為該行總部所在地。同時建立的應急儲備和這家銀行有什麽關系,它將怎樣運作?
中國央行新聞發言人近日介紹,金磚開發銀行和金磚國家應急儲備是相互獨立的兩項成果。前者著眼於長期發展融資,資助金磚國家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基建和發展;後者側重金融穩定,如成員國面臨國際收支壓力可提供短期流動性支持。
關於金磚開發銀行,發言人稱:
· 其初始認繳資本、即啟動資金為500億美元,由五個金磚國家均攤;
· 成立後各成員要實際繳納一定比例的股本,用於日常運作,其股權和投票權也在成員之中平均分配。
對於金磚國家應急儲備,據發言人介紹和相關條約中譯本內容(華爾街見聞註:應急儲備安排的正本以英文文本為準):
· 其初始互換規模1000億美元,其中中國承諾出資410億美元,巴西、俄羅斯、印度各180億美元,南非50億美元;
· 其出資只是名義上的貨幣互換承諾,可起到預防的作用,只有在有關國家申請並滿足一定條件時,才通過貨幣互換提供資金;
· 五個成員均有5%的基本投票權,剩余95%按承諾出資額比例分配,所以中國投票權最高,為39.95%,巴西、俄羅斯、印度各為18.10%,南非為5.75%;
· 該應急儲備安排分流動性工具和預防性工具兩種,前者為短期國際收支壓力提供支持,後者為潛在的這類壓力承諾提供支持;
· 成員國可以最大借款額為限獲得資金,最大借款額等於一國承諾出資額的倍數,中國借款倍數為0.5,巴西、俄羅斯和印度均為1倍,南非為2倍;
· 緊急情況下,為保證互換資金快速撥付,允許符合條件的資金融入國在未有IMF貸款安排的情況下,利用金磚國家應急儲備融資,其融資額最高可達最大借款額度的30%;
· 對上述與IMF貸款安排脫鉤的這類預防性工具,其承諾額度期限為6個月,可全部或部分展期,最多展期3次,其提款期限也為6個月,一旦提款,不可展期。
點擊查看《關於建立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的條約》英文文本及其中譯本。
下圖來自新華網去年轉載證券時報報道時配圖。(IC/供圖)
金磚銀行“落滬”背後博弈:上海險勝新德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823
“其實對於上海作為總部,除了印度之外的其他國家均沒有太大異議,但印度希望借此作為籌碼來換一個比較體面的地位,在面對與中國的談判上,印度國內非常敏感……印度勢必要取得一定成果,至少總部和行長要有其一。”
昨天,華爾街見聞網站對金磚銀行成立過程中各國在總部、初始資金等問題的博弈做了初步勾勒。我們提到最後時刻在巴西的斡旋下,中印最後才就總部歸屬達成一致。《第一財經日報》今天對金磚銀行從籌備到談判的始末進行了梳理,並對上海和新德里爭奪總部的過程進行了更加完備的描述,重點摘錄如下:
籌備兩年 歷經7輪談判
從胎動到落地,金磚銀行的誕生歷時兩年,其中既有多邊合作,亦不乏雙邊博弈。
據《第一財經日報》,巴西貿易與投資促進局北京辦事處首席運營官於醒虎昨天表示,金磚銀行的籌備主要由各國的財政部門牽頭,外交部門也會參與。
根據公開資料,成立金磚銀行的想法是在2012年3月的第四屆金磚國家峰會上提出的。2012年12月,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首屆金磚國家經濟形勢研討會”上表示,金磚國家正在研究成立發展銀行的可行性。
2013年3月,剛接任財政部長的樓繼偉在南非德班金磚峰會後表示,金磚銀行的推進“需要整合各方利益,共同來完成”。樓繼偉還說,有的國家有需求,有的覺得跟自己關系不大,中國應該多發揮作用,“形成共識,不要試圖想說服誰,這是國家利益。”
財政部信息顯示,金磚國家財政部門自2013年8月正式啟動成立金磚開發銀行的談判,共舉行了7輪談判。發布這一信息的是財政部國際司,它被外界視為參與金磚銀行前期籌備的一線機構。
中印博弈 上海險勝新德里
從這一刻開始,關於中印博弈的報道開始見諸報端。有印度媒體報道稱,中國建議將總部設在上海,並有意以更高出資比例提高貢獻,由此對銀行的相關事務有更大掌控權,這使新銀行成為博弈焦點。
據第一財經日報,複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副教授朱傑表示,印度一直希望金磚銀行總部落戶到它那里,當時提了條件,包括平均分配股權,因為這直接涉及到話語權大小的問題,這個中方本來不同意,但最後讓步了,敲定五國均等出資。
事實上,就在本屆峰會的《福塔萊薩宣言》即將宣布前的沖刺階段,各方在一些技術性問題上仍然糾纏不休。
就在會議前一天,印度在銀行總部選址上還十分高調,希望將總部設在新德里。金磚五國印度理事會主席坎沃(Onkar Kanwar)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金磚銀行的建立能讓我們五個國家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個銀行中每個國家都應該有同樣的投票權。總部在新德里更合適。”
“我們知道本屆峰會必須要有關鍵性成果,但印度等國在一些技術性問題上糾纏不休,其實還是給參會者很大的壓力。”一位接近談判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當時甚至有人猜測新銀行可能要再等一年落地,不過最終中印雙方峰回路轉達成協議。”
北京時間7月16日面世的《福塔萊薩宣言》最終解決了上述兩個問題,規定新銀行總部落戶上海,新行長由印度人擔任。
“這是一種妥協,其實也在預料之中,印度新任總理在國內被冠以民族主義稱號,而且這是其在國際舞臺上的首秀,印度國內對金磚國家峰會上中國和印度的表現都非常看重,印度勢必要取得一定成果,至少總部和行長要有其一,其實對於上海作為總部,除了印度之外的其他國家均沒有太大異議,但印度希望借此作為籌碼來換一個比較體面的地位,在面對與中國的談判上,印度國內非常敏感。”上述接近談判人士表示。
對於最終成果,朱傑進對本報分析稱,根據協定英文版,現在這個銀行的名字叫新開發銀行(new development bank),“我對這個很驚訝。這個名字是印度人的主意,印度說這個錢不僅貸給我,還要貸給其他發展中國家。因為對我們來說,畢竟是金磚國家弄出來的,如果把金磚這個字眼拋開,就是一定要淡化金磚的色彩,只是強調這是個新的開發銀行”。他認為,這是除出資比例外,中方做出的另一個讓步。
金磚國家發展銀行和美元——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故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119
在看衰美國的人眼中,今年美國面臨的新威脅有兩個:金磚國家和去美元化。問題是,這是個真正的威脅嗎?(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毫無疑問,部分其他國家的崛起逐漸縮小了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差距。正如政治學者Ian Bremmer和David Gordon所描述的“G-Zero”一樣,美國已不再是霸權國家。而爭議較大的一點是,中國正排擠美元,並在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以試圖替代美國。近年來,中國在世界經濟舞臺上正在爭搶美國的風頭。
近期,頻頻登上各大主流媒體的金磚國家發展銀行似乎印證了美國即將退位的悲觀言論。然而,看看下圖就會明白為何這種觀點是杞人憂天了。
左圖:金磚國家發展銀行的認購資本,以及五大金磚成員國在世界銀行的貸款額——巴西和中國在世行的貸款共計有660億美元,這幾乎比金磚國家發展銀行500億美元的初始認購資本超出了1/3。
右圖:金磚國家發展銀行和世行實收資本的美元比重
此外,再來看看中國與一些國家的雙邊互換協議。宣布一項新的投資項目是一回事,並且本就不易,而真正付諸實施運營又是另外一回事,還要面臨很多細節問題。對於世界銀行來說,尋找合適的投資項目和創建恰當的激勵機制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怎麽能指望金磚國家發展銀行就有足夠的才智來做到這些呢?
而說起美元,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說歐元即將替代美元幾乎沒人相信。然而,進入到本世紀,很多經濟觀察家認為,2007年的次貸危機所引發的金融危機敲響了美元的喪鐘。然而,看看上圖中的右圖,金磚國家發展銀行那500億的初始認購資本全部為美元,而在世界銀行中,僅有10%的實收資本是美元。這恰恰反映出美元穩固的核心地位。
事實證明,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美元在世界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幾乎沒有改變。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從全球外匯交易、國際債務和官方儲備的角度,解釋了美元的核心地位為何不容易被撼動。
要保護環境,還是要發展基礎設施金磚銀行:千億美元投資何處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3928

當地時間2014年7月15日,巴西福塔萊薩,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舉行。金磚五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領導人已簽署協議,將成立新的開發銀行,並將建立應急儲備基金。 (東方IC/圖)
與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不同,金磚銀行更多扮演功能性銀行的角色,更聚焦於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領域。但優先投資哪個領域、如何應對西方對基礎設施建設破壞環境的質疑、如何平衡金磚五國的利益?
從7月15日“金磚五國”(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和南非)在巴西宣布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下稱金磚銀行)起,各界就對其1000億美元的初始核定資本的使用計劃產生極大興趣。
鏈接:金磚銀行
2014年7月15日至16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在巴西舉行。在這次峰會上,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簽署協議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設想是在2012年提出的,目的是為了美國金融危機以來,金磚國家為避免在下一輪金融危機中受到貨幣不穩定的影響,計劃構築的一個共同的金融安全網。
根據金磚國家15日發表的宣言,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總部將設在中國上海,首任理事長來自俄羅斯,首任董事長來自巴西,首任行長來自印度。該行初始授權資本將為1000億美元,初始認購資本將為500億美元,由5個創始成員國均攤。
金磚五國表示,金磚銀行的宗旨是為金磚國家及其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提供資金。這意味著,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對歷史文化、疾病救助和扶貧項目等領域的廣泛關註不同,金磚銀行更多扮演功能性銀行的角色,更聚焦於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領域。
“目前國內輿論的重心都在討論如何做基礎設施上,而忽略了後半句講的‘可持續’。”複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副教授朱傑進說,後者才是更應關註的問題。
由於具體的資金安排細節尚未出爐,金磚銀行將如何圍繞上述兩項宗旨進行投資就顯得越發神秘。
最近,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學教授斯蒂芬妮·格里菲斯-瓊斯(Stephany Griffith-Jones)對英國媒體表示,她剛剛為聯合國撰寫了一份金磚銀行討論稿,其中金磚銀行已經認定太陽能是他們的工作重點之一,盡管具體資金和項目安排還需時日,但金磚銀行對太陽能的發展“非常興奮”。
咨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分析師帕拉蒙·迪伯(Pramod Dibble)評論說,南非、印度、巴西等國普遍面臨缺電危機,與其貸款耗費巨資改造升級當地輸電系統,還不如發展更多分布式的小型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而一旦金磚銀行確定小型分布式發電系統成為主要資助對象,那此舉對金磚國家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將是“極其重大的事件”。
巴西推動可再生能源的非營利組織Ideal Institute總裁莫羅·帕索斯(Mauro Passos)表示,金磚銀行優先發展清潔能源的舉措,正是其區別於其他開發銀行的差異。
在此之前,盡管私人資本對可再生能源投資已經有巨大增長,但由於可再生能源的高成本、低收益和風險性,推動其增長的資本主要來自公共部門。格里菲斯-瓊斯在一份名為《發展中國家可再生能源融資:機制和責任》報告中提出,歐盟不應該對私人資本和低收入國家投資可再生能源有過高期望和要求,而應該建立更豐富的融資機制,以解決可再生能源的推廣問題。
實際上,早在金磚銀行提出成立之初,新能源就是其重點方向之一。2012年3月,金磚五國第一次討論設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就提出該銀行可提供資金支持包括綠色技術等在內的多個領域。包括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和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在內的經濟學家就曾提出資金用於利用綠色技術應對氣候變化的建議。
在格里菲斯·瓊斯看來,可持續發展成為金磚銀行的重點內容,背後有著必然因素。首先,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均為碳排放大國,更為重要的是,從2010年起,金磚五國在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領域中已經悄然崛起。她發現,2010年之前,全球的可再生能源投資一直被發達國家主導,但2010年開始,這一現象已經被逆轉,發展中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猛增,其中絕大部分的投資都來自“金磚五國”。
但在朱傑進看來,投資方向傾向於綠色領域,還僅僅是金磚銀行強調“可持續”的一方面,更重要的背景來自金磚五國需要應對西方社會對新興經濟體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強烈質疑。
“西方價值觀一直認為,發展中國家做基礎設施建設,那就意味著破壞環境。”複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逸說,對於水電站等項目,在西方價值觀中則無疑是反對的,“水電、核電等基礎設施項目,也一直不被世界銀行支持”。
而如今,基礎設施建設無疑對金磚五國都有著重要意義。此前印度一直依賴世界銀行的貸款支持本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但由於印度從世界銀行獲得的資金越來越少,金磚銀行將會成為新的融資渠道;對中國來說,金磚銀行可以將巨額的外匯儲備投入到實體經濟當中,化解國內過剩的基礎設施建設產能,讓基礎設施建設“走出去”。
朱傑進表示,這樣的背景下,核電站、水電站等原來被世界銀行否定的貸款項目將可能被重新撿起,對環境保護而言到底是福音還是災難,就取決於金磚五國到底要堅持怎樣的發展理念。
“這實際就成為一場標準之爭。”朱認為,到底是遵循西方認為基礎設施建設破壞環境的價值觀,還是建立一套新的價值觀,成為急需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金磚五國必須解決的問題。
“那麽,能不能將對建設水電站的擔憂變成更為嚴格的審核和管理,將對發展中國家環境惡化的擔憂變成發達國家以更優惠的價格轉移環保技術?”沈逸認為,中國需要發出自己的主張,那便是將基礎設施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結合在一起。
反對者認為,由於缺乏具體的環境審核措施,借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重新拾起已經被西方拋棄的大壩建設,對新興經濟體而言,則可能是重蹈西方覆轍。
在金磚五國內部,聲音也並非完全一致。印度和中國希望擴大可再生能源規模,但俄羅斯卻希望向中國銷售更多油氣。西方媒體認為,如果中國大力發展太陽能,那麽對天然氣的需求則會下降,而俄羅斯毫無疑問將繼續堅持發展油氣。
倚靠新興市場迎戰西方制裁:俄羅斯購債瞄準金磚國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472

西方一波又一波限制融資的經濟制裁倒逼俄羅斯加快尋求新融資渠道,與新興市場國家抱團。俄羅斯財長Anton Siluanov稱,尋求債券投資多樣化,遠離對俄制裁的西方國家,目標轉移到其他金磚國家。
昨日出席黑海城鎮索契的年度投資論壇期間,Siluanov透露,俄財政部希望實現投資多樣化,尋求收益更高、同時風險沒那麽高的投資,考慮購買其他四個金磚國家巴西、中國、印度和南非發行的債券。Siluanov稱,
“投資各國債券方面,(我們願意)遠離那些對我們施加制裁的國家。”
Siluanov稱以上過程將循序漸進,但未說明可能何時開始購買金磚國家債券。他否認上述舉動是為了懲罰西方,說希望西方很快撤除制裁,但財政部應該為其他情形做準備。
Siluanov還透露,今年年底以前,俄羅斯最大石油生產商Rosneft和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商Novatek可能各自得到財政部下屬基金800-1500億盧布(約合20.8-39億美元)的援助。
除了動用本國政府資金,俄羅斯還會向金磚國家未來共同的銀行尋求支持。Siluanov稱,到2016年,金磚五國將成立一家開發銀行,該機構可以替代IMF支持五國的經濟。
據Siluanov介紹,未來七年,每個金磚國家都將為該開發銀行出資20億美元,同時五國還在考慮成立一只基金。他將該基金稱為“迷你IMF”,中國將投入410億美元,俄羅斯、巴西和印度各出180億美元,南非提供50億美元。
同在昨日,另一位俄羅斯高官再次向中國示好,表達了加強合作的意願。
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接受“俄羅斯24”電視臺采訪時稱,俄方打算發展與中國的戰略夥伴關系,不害怕來自中國的競爭,因為中俄合作是互利的。據俄新網援引梅德韋傑夫原話,當時他說:
“我們與中國的合作具有戰略性質,我們擁有出色、耀眼的政治聯系,我們擁有非常好的經濟關系。這是我們的戰略夥伴,因此我們希望合作規模增加。我們不害怕這種合作,我們相信,這將是所有領域的平等、友好和完全互利的合作。”
梅德韋傑夫還表示,俄羅斯經濟目前的問題不在於制裁,制裁產生的損失僅占5%,主要都是國內經濟結構限制。
今年7月底,歐美宣布對能源、金融和國防三大俄羅斯關鍵經濟領域施加制裁,上周歐美又加大制裁力度,歐盟將俄最大石油生產商Rosneft等15家企業列入制裁黑名單,將禁止俄羅斯企業在歐盟市場貸款融資的期限延長了30天。美國將俄最大銀行Sberbank、五大俄國防與科技企業和俄能源公司均列為制裁對象。
此前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Rosneft的CEO上月就向俄羅斯政府求助,希望得到1.5萬億盧布,因為西方制裁限制了該公司融資。梅德韋傑夫本月表示,即使這筆救助款為數不小,政府也可能出手相助,因為Rosneft是政府稅收的主要來源。
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提到,俄羅斯宣布成立約合90億美元的應急基金,扶持被歐盟制裁的本國企業。(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俄羅斯增持金磚國家債券有難度 西方不是想甩就能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52

面對西方嚴厲的經濟制裁,俄羅斯加快拓展新興市場,考慮增持中國等金磚國家債券。可俄羅斯4000多億美元的外儲規模龐大,金磚國家債券又體量尚小,且信用評級與歐美債券尚有差距,無法滿足俄方投資多樣化的需求,短期內俄羅斯投資還難以繞開西方。
上周末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俄羅斯財長Anton Siluanov表示,希望循序漸進地實現投資多樣化,遠離對俄制裁的西方國家,目標轉移到其他四個金磚國家巴西、中國、印度和南非,打算購買這四國發行的債券。
據彭博統計,俄羅斯兩大主權財富基金合計管理約1770億美元外儲,而上述金磚四國發行的歐元與美元債券約合470億美元。目前市面流通的美國國債共約12萬億美元,即便市場預計美聯儲將加息,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將因此開始上升,這類債券的流動性也是全球其他主權債券無可比擬的。
券商 Jefferies International Ltd.駐倫敦的國際信用策略負責人Richard Segal近日分析指出,
與上述新興市場的美元債券相比,俄羅斯的外儲規模太大,所以俄羅斯難以中止購買美國、歐洲與日本的債券。
俄羅斯財政部規定,國內917億美元的“儲備基金”(Reserve Fund)可將50-100%的資金用於投資國外債券,另一主權財富基金“國家福利基金”(National Wellbeing Fund)規模853億美元,其投資外債比例範圍為0-100%。但金磚國家的債券並未列入這類基金可投資的外債之列,
這兩大基金只能購買英、美、法、加這類發達國家的債券,債券計價貨幣必須是美元、歐元或英鎊,且債券評級不得低於惠譽或標普評級的AA-級或穆迪評級的Aa3級。投資債券發行規模不得低於10億美元、10億歐元或5億英鎊。
彭博統計發現,金磚國家之中,巴西與南非的標普評級僅有BBB-,印度的穆迪評級為Baa3,中國的標普評級為AA-。因此符合上述俄羅斯財政部對投資外債評級要求的只有中國債券。
俄羅斯副財長Sergey Storchak本周表示,財政部計算今年年底以前明確兩大主權財富基金的金磚國家歐元債券投資規定。他透露,兩只基金正在尋找AAA級債券的替代品,“輿論不傾向持有傳統發債國的債券作為外儲。”
不過,花旗的中東歐、中東與非洲地區外匯與當地市場策略負責人Luis Costa認為,俄羅斯的債券多樣化計劃聽起來很像是擺擺姿態而已。畢竟,這些主權財富基金的規模是個大問題。
今年7月底,歐美宣布對能源、金融和國防三大俄羅斯關鍵經濟領域施加制裁,本月歐美又加大制裁力度,俄最大石油生產商Rosnef、俄最大銀行Sberbank、五大俄國防與科技企業和俄能源公司均被列入制裁黑名單。
此前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Rosneft的CEO上月就向俄羅斯政府求助,希望得到1.5萬億盧布,因為西方制裁限制了該公司融資。梅德韋傑夫本月表示,即使這筆救助款為數不小,政府也可能出手相助,因為Rosneft是政府稅收的主要來源。
上周末梅德韋傑夫表示,俄羅斯經濟目前的問題不在於制裁,制裁產生的損失僅占5%,主要都是國內經濟結構限制。(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金磚記事】巴西股市熊冠全球,貨幣六年新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28
巴西總統羅塞夫有多不受歡迎?看市場反應就可見一斑。
周一巴西市場大跌,主要股指Ibovespa周一收盤大跌4.5%,創下自2011年9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至此,本月巴西股指已重挫10.6%,領跌全球主要股指。巴西貨幣雷亞爾兌美元大跌至2008年以來新低。巴西掉期利率也飆升50個基點,債市一片狼藉。主要原因為上周五晚間公布的最新一輪民調結果的顯示,支持巴西現任總統羅塞夫連任的人數增加,並首次超過主要競爭對手。

巴西雷亞爾兌美元周一一度重挫2.54%,報2.478雷亞爾,為2008年底來最低,但之後縮減跌幅,尾盤跌約1.25%。
2014年巴西總統大選在即,第一輪投票和第二輪投票將分別於10月5日和26日舉行,總統之位的角逐已到了白熱化的階段,然而選情出現轉折。
巴西投資人對羅塞夫實施的政策怨聲載道,稱其實施一次性的刺激措施,而不是結構性改革。
據巴西權威調查機構Datafolha9月26日公布的對第二輪投票的模擬結果顯示,勞工黨候選人、現任總統迪爾瑪•羅塞夫民眾支持率達47%,首次超過其主要競爭對手、獲得43%支持率的社會黨候選人瑪麗娜•席爾瓦。
這項民調於9月25日至26日進行,調查對象為巴西402座大城市的11474名選民,誤差率為2%左右。Datafolha表示第二輪投票的模擬結果很接近,還很難下定論。
據此前媒體報道,自從8月16日席爾瓦接替因飛機失事已故的原總統候選人愛德華多•坎波斯,並代表巴西社會黨參加2014年總統大選以來,巴西兩大權威調查機構Datafolha和Ibope共進行了11次民意調查。其中有10次的民調結果顯示,席爾瓦將在第二輪投票模擬中領先羅塞夫。回顧以往的民調結果,席爾瓦曾憑借50%的得票率遙遙領先於羅塞夫40%的得票率。
市場上普遍存在新總統將會減少對經濟的幹預,從而促進經濟增長的預期。Ibovespa指數也隨著選情的走勢而波動。
今年三月至九月初,由於席爾瓦的支持率領先,Ibovespa領跑其他所有主要指數。然而,隨著羅塞夫的支持率上升,Ibovespa指數這個月已經累計下跌10個百分點。其中,國有石油企業Petroleo Brasileiro SA領跌,已下跌8.9%,國有巴西銀行下跌6.91%。
(實習生 戴博 編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