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14年7月15日,巴西福塔萊薩,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舉行。金磚五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領導人已簽署協議,將成立新的開發銀行,並將建立應急儲備基金。 (東方IC/圖)
與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不同,金磚銀行更多扮演功能性銀行的角色,更聚焦於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領域。但優先投資哪個領域、如何應對西方對基礎設施建設破壞環境的質疑、如何平衡金磚五國的利益?
從7月15日“金磚五國”(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和南非)在巴西宣布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下稱金磚銀行)起,各界就對其1000億美元的初始核定資本的使用計劃產生極大興趣。
鏈接:金磚銀行
2014年7月15日至16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在巴西舉行。在這次峰會上,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簽署協議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設想是在2012年提出的,目的是為了美國金融危機以來,金磚國家為避免在下一輪金融危機中受到貨幣不穩定的影響,計劃構築的一個共同的金融安全網。
根據金磚國家15日發表的宣言,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總部將設在中國上海,首任理事長來自俄羅斯,首任董事長來自巴西,首任行長來自印度。該行初始授權資本將為1000億美元,初始認購資本將為500億美元,由5個創始成員國均攤。
金磚五國表示,金磚銀行的宗旨是為金磚國家及其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提供資金。這意味著,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對歷史文化、疾病救助和扶貧項目等領域的廣泛關註不同,金磚銀行更多扮演功能性銀行的角色,更聚焦於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領域。
“目前國內輿論的重心都在討論如何做基礎設施上,而忽略了後半句講的‘可持續’。”複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副教授朱傑進說,後者才是更應關註的問題。
由於具體的資金安排細節尚未出爐,金磚銀行將如何圍繞上述兩項宗旨進行投資就顯得越發神秘。
最近,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學教授斯蒂芬妮·格里菲斯-瓊斯(Stephany Griffith-Jones)對英國媒體表示,她剛剛為聯合國撰寫了一份金磚銀行討論稿,其中金磚銀行已經認定太陽能是他們的工作重點之一,盡管具體資金和項目安排還需時日,但金磚銀行對太陽能的發展“非常興奮”。
咨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分析師帕拉蒙·迪伯(Pramod Dibble)評論說,南非、印度、巴西等國普遍面臨缺電危機,與其貸款耗費巨資改造升級當地輸電系統,還不如發展更多分布式的小型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而一旦金磚銀行確定小型分布式發電系統成為主要資助對象,那此舉對金磚國家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將是“極其重大的事件”。
巴西推動可再生能源的非營利組織Ideal Institute總裁莫羅·帕索斯(Mauro Passos)表示,金磚銀行優先發展清潔能源的舉措,正是其區別於其他開發銀行的差異。
在此之前,盡管私人資本對可再生能源投資已經有巨大增長,但由於可再生能源的高成本、低收益和風險性,推動其增長的資本主要來自公共部門。格里菲斯-瓊斯在一份名為《發展中國家可再生能源融資:機制和責任》報告中提出,歐盟不應該對私人資本和低收入國家投資可再生能源有過高期望和要求,而應該建立更豐富的融資機制,以解決可再生能源的推廣問題。
實際上,早在金磚銀行提出成立之初,新能源就是其重點方向之一。2012年3月,金磚五國第一次討論設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就提出該銀行可提供資金支持包括綠色技術等在內的多個領域。包括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和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在內的經濟學家就曾提出資金用於利用綠色技術應對氣候變化的建議。
在格里菲斯·瓊斯看來,可持續發展成為金磚銀行的重點內容,背後有著必然因素。首先,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均為碳排放大國,更為重要的是,從2010年起,金磚五國在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領域中已經悄然崛起。她發現,2010年之前,全球的可再生能源投資一直被發達國家主導,但2010年開始,這一現象已經被逆轉,發展中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猛增,其中絕大部分的投資都來自“金磚五國”。
但在朱傑進看來,投資方向傾向於綠色領域,還僅僅是金磚銀行強調“可持續”的一方面,更重要的背景來自金磚五國需要應對西方社會對新興經濟體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強烈質疑。
“西方價值觀一直認為,發展中國家做基礎設施建設,那就意味著破壞環境。”複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逸說,對於水電站等項目,在西方價值觀中則無疑是反對的,“水電、核電等基礎設施項目,也一直不被世界銀行支持”。
而如今,基礎設施建設無疑對金磚五國都有著重要意義。此前印度一直依賴世界銀行的貸款支持本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但由於印度從世界銀行獲得的資金越來越少,金磚銀行將會成為新的融資渠道;對中國來說,金磚銀行可以將巨額的外匯儲備投入到實體經濟當中,化解國內過剩的基礎設施建設產能,讓基礎設施建設“走出去”。
朱傑進表示,這樣的背景下,核電站、水電站等原來被世界銀行否定的貸款項目將可能被重新撿起,對環境保護而言到底是福音還是災難,就取決於金磚五國到底要堅持怎樣的發展理念。
“這實際就成為一場標準之爭。”朱認為,到底是遵循西方認為基礎設施建設破壞環境的價值觀,還是建立一套新的價值觀,成為急需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金磚五國必須解決的問題。
“那麽,能不能將對建設水電站的擔憂變成更為嚴格的審核和管理,將對發展中國家環境惡化的擔憂變成發達國家以更優惠的價格轉移環保技術?”沈逸認為,中國需要發出自己的主張,那便是將基礎設施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結合在一起。
反對者認為,由於缺乏具體的環境審核措施,借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重新拾起已經被西方拋棄的大壩建設,對新興經濟體而言,則可能是重蹈西方覆轍。
在金磚五國內部,聲音也並非完全一致。印度和中國希望擴大可再生能源規模,但俄羅斯卻希望向中國銷售更多油氣。西方媒體認為,如果中國大力發展太陽能,那麽對天然氣的需求則會下降,而俄羅斯毫無疑問將繼續堅持發展油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