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逃過一劫 大資管公司免於“系統重要性”標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2469

貝萊德和Fidelity等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可能暫時沒有被貼上“具有系統重要性”的標簽。監管機構取消了代價高昂的新監管。 財政部的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FSOC)表示,將繼續對該行業的活動和產品進行監控,以應對其可能給金融體系帶來風險。 倫敦《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稱,將資產管理公司作為系統性風險監控的條件並沒有消失,並可能被重提。但它不是FSOC當前的重點。 FSOC表示,將密切關註SEC 7月批準的新貨幣市場基金改革規定。其中包括潛在的臨時中止贖回、關口及相關費用。 美聯儲經濟學家說,這樣的關口和費用可能會加速危機。而委員會表示將監測這些規定的副作用。此舉可能會加劇其與SEC之間的緊張關系。 FSOC一直表示,正在對整個資產管理行業進行評估,而不只關註“系統性風險”。但是,由於大資管公司的利潤很可能會受到新監管的影響,資管行業集中力量對國會進行遊說,希望免於被貼上“具有系統性重要性”的標簽。 資產管理公司認為,他們不像銀行那樣對金融體系造成危險。因為他們只投資客戶的錢,並不使用大量杠桿。6月底,貝萊德管理資產達到4.6萬億美元。 資管行業敦促FSOC轉而關註這些公司所提供的特定產品或服務。關註特定產品是否會威脅金融穩定並需要額外監管。 Dodd-Frank金融改革法案表示,被指定為具有系統重要性的公司應持有更高的資本和流動性標準。這些規則將減少利潤。然而,針對這樣的規則是否適用於資管行業,尚存在爭論。 FSOC已經指出了三家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非銀行金融機構:GE Capital、 AIG 以及Prudential Financial。 FSOC將采取進一步措施,或將指定大都會人壽(Metlife)具有系統性重要性。 FSOC去年10月的報告指出,資產管理公司可能構成系統性風險。因為其擁有多個複雜的業務線。在市場恐慌時,交易對手不可能區分公司及其基金,而這可能放大市場壓力。 這份報告造成了監管機構之間的摩擦。如果這些公司被認為具有系統性風險,SEC將失去管理他們的權力。 SEC主席Mary Jo White公開表示,她不同意報告中部分內容。而其他SEC委員表示,SEC應繼續監管大資管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28

【專欄】手遊廠商:“偉大的產品”故事的重要性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9/148255.html

i黑馬註:反觀遊戲發行和渠道市場,做的突出的無非就是這麽幾家平臺:TAB、360、中手遊、豌豆莢等。那麽問題來了,在無限多的廠商,無限多的手遊,無限多的同類手遊當中如何讓自己精心設計的產品脫穎而出呢?又如何在僅有的幾家大的應用市場中保持住較好的位置排名呢?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郭海


雖然在各大平臺發表過一系列的文章,卻從未曾寫過甚至從未思考過手遊行業的現狀及未來發展,可能是由於筆者從未從事過遊戲行業的緣故吧,因此對這行業的市場情況,只是簡單的以獲取基本遊戲新聞資訊的形式來了解一些行業大方向的皮毛。直到日前和一手遊行業的朋友聊天,才算是真正的對遊戲行業的市場、遊戲的設計,等細化的遊戲行業有些了解和興趣,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手遊市場。也因此,讓筆者饒有興趣的去思考並研究了下手遊市場。當然,由於朋友是遊戲廠商,這里著重表述下筆者對手遊廠商的一些個人想法。至於發行、渠道、運營商這幾塊,以後有機會再好好研究下。
書歸正傳,目前遊戲行業有多少家手遊公司?市場上有多少款手遊?單就中國市場而言,每天有多少款新的手遊上線應用市場?同類的手遊又有多少?

······對不起,辜負各位看官了,不像正常邏輯推理小說一樣,說出這麽多疑問之後,然後一一列出很多數據來解答。筆者實在是沒能力統計出以上任何一個疑問,只能回答一個字,“多”!多的什麽程度了,這麽說吧,對我們單一的個人遊戲玩家來說,就是無限多。而反觀遊戲發行和渠道市場,做的突出的無非就是這麽幾家平臺:TAB、360、中手遊、豌豆莢等用十個手指頭能掰出來的幾個行家。諸位看官試想想,無限多的手遊廠商,無限多的手遊與僅有的幾家發行平臺一對比,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那麽問題來了(當然不是挖掘機哪家強,山東找藍翔,也不是超生哪家強,藍翔榮校長。)在無限多的廠商,無限多的手遊,無限多的同類手遊當中如何讓自己精心設計的產品脫穎而出呢?又如何在僅有的幾家大的應用市場中保持住較好的位置排名呢?往大了說,無非就是兩種方式:

一.燒錢

給發行商足夠多的錢,做各種鋪天蓋地的平臺及跨平臺合作,各種地推活動,各種有獎、送禮活動,各種營銷活動;

二.產品口碑

產品的設計內涵,產品的體驗等一系列由產品本身的設計所造就的口碑,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來留住並帶來更多的忠實用戶。

燒錢的方式,在遊戲行業是人人都用且大部分人懂得如何用的,只是用多用少,用的好與不好的問題;燒錢直接帶來的是知名度,是關註與下載。但決定用戶留存的恰恰是產品口碑,是產品本身的體驗及設計內涵。而遊戲行業尤其是當下接近飽和的手遊行業,留存才是決定一款遊戲生死的關鍵所在。如今造就這泛濫的手遊市場,或許是由於很多廠商老總本身是技術出身,不懂市場,不懂用戶行為;也或許是很多廠商看透了每款手遊的壽命只有那麽短暫的幾個月,抱著賺點快錢的目的攪和一下就行了。總之,很多廠商在做產品設計的時候,都是極其粗糙,毫無邏輯的來一款,又或是一模一樣的抄一款。

筆者以為,一款好的手遊產品,除了有精美的美術設計、優美的音效以及流暢的體驗外,遊戲本身應該有一定的故事性與邏輯性,那樣才能最大程度上讓用戶留存率最高,讓遊戲生命周期更長。盛大的傳奇之所以做了十幾年依舊如此賺錢,其核心不是單純的打怪升級,而是傳奇本身設定了一個超強的故事,賦予了這個遊戲生命;去年微信5.0升級的時候,短暫的幾周內,全民都在打飛機,而一段時間之後又很快的落寞消逝了,微信作為移動互聯網入口的超級航母,為什麽也不能保證遊戲的生命周期?究其原因,其實就是這款打飛機遊戲,沒有生命體,不具備故事性,只是無休止的打同樣的飛機。當然,各位客官可能會說一款是網遊,一款是單機遊戲,沒可比性。筆者想說的是,本來就不存在比較,要知道故事是絕不會局限在任何一個小範圍當中的,只要故事合理,可以嵌入到任何事物當中。

又如日前和朋友聊到他們公司的新產品,同樣作為一款消除類的App遊戲,要想有別於經典消除遊戲【泡泡龍】,除了畫面與音效更加優美之外,必須要把產品故事化。而不是像【泡泡龍】一樣,每一關只是簡單的消除掉三個以上的泡泡,然後無休止的重複著疊加難度的消除模式。筆者的朋友對此就很有想法。

首先,在闖關的動畫模式上加入了創意,【泡泡龍】是過一關就點擊下一關,直接切換,而他則認為應該加入動態模式,比如加入一輛小火車,讓小火車在森林里,從標註著第一關的關卡開到第二關去;這樣,就增加了用戶的視覺體驗。

其次,【泡泡龍】原有的音效無非就是‘叮’、‘咚’、‘滴’之類的,而他覺得應該加入中國的特色,比如想到火車就能想到春運,耳邊就不由自主的想起那句‘花生啤酒方便面,前面的腿收一收’等比較趣味性的小故事;這種無形的聲效,能讓用戶感覺到親切,感覺到遊戲不是死的,而是活著的生命體。

最後,朋友說必須要有一個過關斬將的故事,為什麽要這麽打,打完有什麽好處,BOSS占領了火車站,該如何解救等等。這樣對用戶來說,就不是像【泡泡龍】一樣只是為了消除而消除,無休止的重複。而是能激發人們原始的好奇心,以及好勝心的原始動力。

當然,除了產品內容故事,朋友也想到了借助現有的品牌故事。比如:2015年是羊年,而有一種神獸叫“羊駝”,又名“草泥馬”,還有今年最火的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里面有個可愛的孩子叫“楊陽洋”。朋友覺得,或許三者可以結合在一起,嵌入到產品故事里面,把最後從BOSS手里解救出來的頭像就顯示為“羊駝”。這樣不就成了‘羊羊羊去哪兒’嗎,或者是‘尋找羊羊羊’之類的。借助這些已有品牌故事的優勢,直接的就拉近了與遊戲用戶之間的距離,讓用戶覺得親切無比。

聆聽著朋友的構思,也讓筆者聯想到很多遊戲都是如此。比如,往往我們熟知的做的好且生命周期長的遊戲都是很多小說與電影改版的。為何會如此呢?就是因為產品有邏輯,有設定故事!那麽產品故事設定的魅力在哪呢?我們不妨來分析下:

1.  產品故事具備引導性。就如同我們玩傳奇一樣,剛入門需要做各種任務,讓你熟知一個故事的開端介紹,並潛移默化的把故事植入到腦海里,引導著用戶去完成並探究下一個任務,而不是剛進去就相互廝殺。當用戶對一款遊戲的開端任務故事產生了興趣,才會有繼續玩下去的動力。

2.  產品故事具備很好的黏性。有了故事開端之後,就會有很多未知的故事在等待著用戶去挖掘,用戶會不由自主的想去探究未知的旅程。

3.  產品故事具備趣味性。重複一個單一的場景次數多了,難免會產生審美疲勞甚至厭惡,而同樣的場景下,當設定了一些故事,就會變得很有趣味了。對有趣味的東西,人性是很難拒絕的。

4.  產品故事具備目的性。絕大部分人性都是以結果為導向的,當我們在玩一款只為過關而無限重複著的遊戲,相信玩不了多久就得卸載,更別說遊戲生命周期的問題了。只有當有目的性的去玩,我們才能夠堅毅去克服每一關的困難,直至最後打倒最後的大BOSS。而這整個過程,實際是先設定了故事的目的性的。

5.  產品故事能滿足人性的正義感和成就感。一款好的遊戲,往往都是以打倒大BOSS,解救、尋找某人某事來作為故事的概述,這種故事的設定,能讓人在遊戲世界里找到並滿足自己的正義感與成就感。

當然,筆者必須強調的是,一款好的遊戲產品,必須要以精美的美術畫面、優質的音效、流暢的用戶體驗作為基礎,再結合一個優秀的遊戲故事方能大成。沒有這些產品基礎,設定再好的故事,也難以出頭。
 
最後,借用筆者曾經發表的文章里的一句話來總結:想要做一款5萬用戶的產品,只需把產品本身的功能體驗做好即可;要做一款10萬級別用戶的產品,需在做好產品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針對性宣傳;若要做成一款百萬級別甚至千萬級別的產品,那麽我們就必須把產品功能體驗做好,宣傳做好的同時,賦予該產品本身一個動人心弦的故事,讓它像空氣一樣自由傳播。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點擊鏈接,和作者交流:http://ask.iheima.com/?/people/郭海
 


曾健超在案中案的重要性

我一向支持及同情警察, 但不會盲撐, 七警暗角打人發生後, 我第一時間譴責他們, 不會像蔣麗芸那樣講: 咁多人唔畀人打點解你畀人打。在日常生活裏, 我相信有不少使人極厭惡的人你可能想打他一身, 或者希望他會被人打一身, 或者知道他被打而大叫活該。這無疑是發泄情緒的表現。到你真的要出手的時候, 絕大多數的人會受到理智所阻止, 因為法治社會是不容許做這種事, 做了便要負法律後果。出於惱怒而打人, 極其量是求情因素而非抗辯理由。出於惱怒而殺人, 也只可把謀殺的控罪判為誤殺, 無論如何都是非法行為。

不論是向警察潑液或警察打人, 在文明法治社會裏理應不受到認同, 香港人的分裂就徧徧出現這種聲嘶力竭盲目的支持。我對於法院門外及法庭內的互罵和對壘, 都極度反感。支持曾健超的人可有任何支持潑液的理據? 支持警察執法的人又是否認為執法就可以用私刑對付抵打的人? 時光不能倒流, 假若可以, 當曾健超潑液被拘捕後沒有被打一鑊, 現在心情忐忑、前途未卜的只有曾健超一個, 他會擔心上訴結果, 究竟這5星期的刑期命運如何。又如果曾健超當時只在參與佔領運動, 並沒有其他逾越法律限制的舉措, 今天他也不會是個帶罪在身的人。可惜就算時光可以倒流, 這件蠢事沒有發生, 別的蠢事一樣會發生, 源源不絕。

昨天立場新聞頗詳盡報導了曾健超在七警案的案中案的作供情況, 從問答來看, 他似乎招架不住兩位資深大律師連珠炮發的盤問。有人覺得曾健超在被盤問下給摧毀了, 七警面對那一條「有意圖而導致身體受嚴重傷害」罪脫罪機會甚大, 我對這看法極不同意。首先, 對曾健超的盤問暫時來說重要性不大, 現在只是呈堂影片的案中案, 影片能否呈堂, 主要的考慮不是曾健超的證供, 畢竟他只是被拍攝者, 而不是攝影師。案中案最大的考慮是法律的問題, 對曾健超的盤問只是lay foundation for the general issue. 在我看那些盤問只是劍花, 尚未有殺傷力。法官不是個看戲的普通市民, 他可以正確解讀曾健超看似矛盾的供詞。從盤問可見, 曾健超根本就不知道實際有幾多人打他和這些人是誰, 可見在建立被告涉案的身分方面, 控方是依靠影片的證供, 而並非曾健超。所以, 在現階段過份解讀曾健超在這方面的證供, 根本是對案情的錯誤理解。法官在裁決影片能否呈堂時主要是考慮案例的講法。

從現階段的證據來看, 自始至終, 在暗角打鑊方面, 控方根本沒有依賴曾健超可以認到人, 相反而言, 控方的講法是曾健超認不到人。律師不是法師, 有些小魔術只是掩眼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052

【守規矩的重要性】在美國開車開到被槍指是怎樣一種體驗

最近一則中國遊客在美國自駕違章遭到警方持槍包圍的新聞被港媒報道。

事情大致是,8月10日,一個中國三口之家在美國加州自駕度假,突然在高速公路中央停車,其後又加速行駛,險些釀成車禍。警方覺得異常後,開車閃燈鳴笛追捕。但中國遊客不知道警方閃燈鳴笛是要求停車,於是引發了一場公路追逐。

最後,警方逼停了中國遊客,但念開車人不熟悉當地交通法規,沒有處罰,還送了警局紀念貼紙,安慰了車上被嚇得大哭的男童。

這事情我也經歷過!

等等,這跟財經有什麽關系?不要急,聽我把故事說完。

某年的秋天,我在美國中西部,晚上跟友人Queen吃飯。回酒店的路上,我提出來我來開車。當時我在美國呆了一段時間了,帶著附英文的駕照,平時觀察發現美國的馬路上車少,也沒有人闖紅燈,感覺很好開,於是就想開了。而Queen不知道那是我第一次在美國開車,就把她車借給我了。

剛上路,我感覺很好,路上沒車,就是路燈少點,不過影響不大。從市郊出發快到市中心酒店的時候,有條路Queen不是很熟悉,她說可能可以左轉,但是不確定,於是我們等前後所有的車都走完了,才打左轉燈轉彎。

這時候,我們的後面出現了一部警車,閃著頂燈,沒鳴警笛。我一楞,慢了下來,問Queen是不是我們走錯單行,要停車?Queen說不像,我們繼續慢慢開。

接下來,猶如電影般的情節出現了,正前方出現一部警車,而且左前十點鐘方向也有一部警車,兩部警車打著大照燈迎面開來!這次肯定是我們了。

我停下車,就聽見大喇叭喊:“Turn off your engine(關掉你的引擎)!”“Get off the car! Put your hands on the car(下車,雙手放到車頂上)!”

我都照做了,警車也都停了下來,車門打開。至少兩個警察用槍指著我,另外一個女警舉著槍慢慢走了上來。
“Where is your license(駕照在哪里)?” 我剛想去口袋里掏,她說”Don’t Move. Tell me where is your license? I will get it(你不要動,告訴我證件在哪里,我來拿)!”我告訴她在口袋里,她就走過來從我衣服里掏出駕照。

看了駕照沒問題後,她又檢查了車子及後備箱,大概找酒或者毒品之類的,但什麽都沒發現,就問我剛才為什麽開那麽慢,而且不聽指揮停車。為什麽慢?我要找路啊!為什麽不停車?我跟上文中的中國遊客一樣,不知道要停車啊!“你不知道!全世界都知道警車在你後面閃燈就是要停車的意思!”警察說。

看到我一臉無辜,她和同伴收起了槍,關了探燈,讓我回到車里,幾個警察湊在那里研究怎麽處置我。大概一刻鐘後,他們商量好了,給了我一張罰單!讓我走了!我問警察罰多少?要現金嗎?她說兩星期後上州政府的網站就知道了。

他們走了,我才發現自己的手在發抖。Queen說她不好,沒給我指明道路,願意跟我分一半罰款。我說沒事,回了酒店,見到同事,說看到樓下的警車沒?那是剛才抓我的!同事跟本不相信!

兩星期後我在國內,打開網站,看到罰金150美國大洋,罪名是Do not yield to police car(沒有聽從警察指揮)!不服,還可以申訴!誰有空申訴啊!因為怕以後入境有問題,我痛快地交了罰款了事!

後來我在美國開車,就小心多了,學習了很多美國開車的規矩。比如:不按喇叭,按喇叭在美國相當於問候別人母親;看到停車牌Stop Sign,就全停,而不是像國內的司機師傅教的那樣慢慢溜過去;在沒有紅綠燈的路口,遵循先到先行的原則,而不是轉彎讓直行這樣的國內規矩。後來我沒有再招惹警察,但即使沒看到這則新聞報道,我也不會忘記自己頭被槍指著這檔子事。

那次昂貴的“學費”讓我從此學會一個簡單的道理,在什麽地方,就要學習什麽地方的規矩,否則,嚴重的就是有人用槍指著你!

這個道理不限於開車,公司經營也一樣。

說個大家都知道的公司,華為。華為的當家人任正非以前不接受媒體采訪,是出了名的。我去過國內知名報業集團的一家人物周刊的總部,該周刊十年接近500張封面人物,密密麻麻排在大樓一面墻上。但該刊物的負責人之一當年跟我說過,這里面沒有任正非。為了采訪他,什麽方法,什麽人脈都用過了,沒用。

不接受采訪不曾影響華為的生意。我認識的一名華為前員工告訴我,在國內,華為、中興兩家公司把外國在華競爭對手根本不放在眼里,“他們跟我們沒法玩!”

但是任正非在2015年就改變了套路,主動走出來接受采訪了,還都是國際場合比如達沃斯論壇。為什麽?他自己說:“我見媒體,都是公共關系部逼的。我見國外媒體,是因為國外的商業生態環境需要!”原來華為在國內的玩法,到了國外沒人跟他們玩。華為要走向世界,必然要遵守國際的玩法了。

此前華為的不接受采訪,所謂保持低調,在國外人看來就是背景神秘。傳言中,華為被套上了很多帽子——說他紅頂商人也有,說他們軍方背景也有,導致美國商務部就曾要求華為提供過去五年向朝鮮、伊朗、敘利亞、古巴和蘇丹出口的全部信息,否則沒有生意做!

所以,當你想在家門口走街串巷做小商小販可以,但當走向全球舞臺時,必須保持一定的公開透明。商業機密可以不說,但是要像其他的五百強企業一樣,接受股東、社會和公眾的監督。這不是美國單邊的貿易壁壘那麽簡單。試想,如果你連一家企業做什麽,怎麽做都不知道,你願意他出現在你自己的家門口嗎?

這也是為什麽,任正非不僅接受采訪,今年6月,華為還在歐洲舉辦了創新日活動,宣布在法國設立數學研究中心,口號是“在歐洲,為歐洲!”

多麽熟悉的聲音!“根植中國,服務中國!”是不是無數外資五百強企業在國內也喊過?

沒辦法,華為學習國外企業融入中國的方法融入歐洲,不然就沒辦法做生意了。2015年,華為在歐洲的研發投入達3億美元,因為其2015年歐洲中東非洲銷售收入為197億美元,2016年,對歐洲采購的金額預計將達42億美元。

這麽多錢來來往往,如果不在歐洲投入,不遵循歐洲的體系,等到歐盟像美國那樣要求公司公布這樣那樣信息,就晚了。相當於在美國開車不知道交規,而被槍指著頭。美國警察可能偶爾法外開恩一次,但是幾十億上百億的生意,是沒人敢當兒戲的。

也許你說我的公司不大,跟世界玩法不搭界。我不認同。從1986年中國向關貿總協定遞交複關申請,到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花了十五年。這是開弓就沒有回頭的箭,到了今天,我們的經濟跟世界已經融為一體,全世界都在坐美國的飛機去看巴西的奧運村里睡的中國蚊帳!今天,我們無法再回頭閉關鎖國,也不能寄希望於獨善其身,只有像華為那樣,接收世界規則挑戰,直到有一天自己主導規則。

(作者為五百強公司管理人士,文章不代表本報觀點,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與作者交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368

專訪美國前副國務卿:希拉里了解中美合作重要性

30多年前,作為美國貿易副代表的羅伯特•霍馬茨(Robert Hormats)受時任阿肯色州州長比爾•克林頓的邀請訪問小石城,並就國際貿易及阿肯色州如何從中獲益的話題發表演講。那是他與希拉里的第一次碰面。

此後,霍馬茨“棄政從商”投入高盛。至2009年離職前,他已被提升至高盛集團副主席。2009年~2013年期間,希拉里擔任美國國務卿,霍馬茨作為其副手,是負責經濟增長、能源和環境事務的副國務卿。

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霍馬茨表示,希拉里與特朗普之間的選擇幾乎是毫無懸念的。回憶起與前任老板希拉里共事的情景時,他表示:“她行事井井有條、深思熟慮。她懂得傾聽別人的聲音、理解他人的處境,並在此基礎上找尋解決問題的實際辦法。”

相比之下,霍馬茨認為特朗普所謂“成功”的商業經驗不過局限於房地產領域。“他從未領導過像通用電氣、GE這樣的跨國企業,而且房地產領域根本無法全面反映美國經濟 。”霍馬茨說。

霍馬茨認為,在這場分裂的選舉之後,重新團結美國將是異常艱難的工程。敗選的一方勢必感到憤怒和沮喪,這種情緒將破壞跨黨派的合作環境。而美國目前面臨的移民、經濟、貿易和外交政策等方方面面的議題,都需要凝聚全國的力量。

1969年~1977年,作為亨利•基辛格的高級經濟顧問,霍馬茨曾協助尼克松總統開啟了與新中國的破冰外交。霍馬茨認為,從目前特朗普的競選團隊和幕僚來看,很難就其對華政策做出預判。但鑒於特朗普在競選過程中的強硬措辭,若他入主白宮,將為中美關系的本質帶來重大改變。

第一財經:在希拉里擔任國務卿的四年時間里,你作為副國務卿,與她共事時是怎樣的情景?

霍馬茨:她行事井井有條且深思熟慮。開會時準備充分。她也懂得傾聽別人的聲音、理解他人的處境,並在此基礎上找尋解決問題的實際方法。

第一財經:這屆總統大選中有非常多針對希拉里人品的攻擊。基於你與希拉里共事的經歷,你如何評價她的誠信問題?

霍馬茨:我曾與她密切共事,她為人誠實、有原則。我非常有信心她將成為一名傑出的總統。

第一財經:你認為這次大選是否會對中美關系產生影響?

霍馬茨:對未來的美國總統而言,重要的是他(她)是否了解與中國合作的重要性。雖然,希拉里在擔任國務卿時曾有過一些強硬的言論並不討中國歡心。但她明白中國在當今世界的重要地位,並了解中美合作的必要性。我認為,如果希拉里當選,她會非常希望與習近平保持友好的關系,開展坦誠對話。她不是那種“為批判而批判”的人。我曾多次陪同希拉里訪問中國。對於中國在經濟上取得的成功表示尊重,並對中國的領導人、中國歷史和文化都非常了解。

而特朗普幾乎完全沒有和中國打交道的背景經驗。

第一財經:如果特朗普入主白宮,他會為中美關系帶來哪些改變?

霍馬茨:我想是會有不同的,中美關系的本質可能會發生重大改變。特朗普認為通過強硬的態度和措辭,例如威脅向中國商品征收45%的關稅和以人民幣匯率等問題相要挾,就可以讓中國按照他的思路行事。我認為,這是一種對中美相處之道的誤讀。

兩國之間有諸多需要討論的議題,其中當然存在分歧。但重要的是,兩方都願意通過建設性的合作來解決分歧。談判的過程有時很順利,有時會遇到阻礙。但自1970年代初以來,中美高層之間持續的、負責任的對話,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第一財經:你認為兩國在哪方面最需要盡快合作?

霍馬茨:在新總統產生後,如果要我列舉兩國間對話議題的清單,朝鮮問題應當居於首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782

奧巴馬強調:美中關系的重要性高於其他任何雙邊關系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16日說,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愈發重要的作用,美中關系的重要性高於其他任何雙邊關系。

當地時間16日,奧巴馬在白宮舉行年終記者會

奧巴馬當天在年終新聞發布會上說,美中關系對世界經濟和美國國家安全等有著重要影響。如果美中關系破裂或兩國陷入全面沖突,所有人的境況都會變差。

奧巴馬建議新當選總統在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領導人深入互動前,應該首先確保自己的執政班底人員全部就位,並且就往屆政府對外政策接受充分的吹風說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929

日媒:日菲首腦就與美國同盟的重要性達成一致

13日據共同社消息,安倍晉三13日在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島達沃市與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舉行了會談,雙方一致認為各自與美國締結的同盟關系很重要。

達沃是杜特爾特的家鄉,他擔任市長共計22年。報道稱,會談中安倍指出對亞太地區來說“美國的參與不可或缺”,杜特爾特也提及了美菲同盟的重要性,表現出將繼續合作的想法。

1月13日,菲律賓達沃,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攜夫人造訪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的家鄉。(圖:東方IC)

此前,安倍晉三12日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與杜特爾特舉行會談。安倍表示,今後5年包括政府開發援助(ODA)和民間投資將對菲提供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00億元)規模的援助。

據菲律賓方面介紹,安倍是杜特爾特就任總統以來首位訪問菲律賓的外國首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241

從創富到傳富 保險金信托的重要性正在凸顯

有數據顯示,中國高凈值人群正以每年接近GDP增速兩倍的增長率在成長。很多企業主和家庭開始從“創富”階段過渡到“守富”及“傳富”階段。

他們中有超過60%具有企業主背景,這些創富人群絕大多數已超過50歲。企業的接班人問題、創富一代自身的身體和婚姻狀況對企業未來走向的影響、財富的保值增值與分配;二代的婚姻風險、人身意外風險乃至接班、轉型與發展問題;更遠到三代的身心健康、教育、家族精神傳承等。如何穩妥有效地“傳富”,正成為其焦慮的並迫切需要找出答案的問題。

剩下超過三分之一的高凈值人群中則有一半是“金領”,雖然他們的收入來源與家庭/家族結構相對簡單很多,但這些人很多有境外學習或工作背景,乃至擁有境外居民身份,對於投資與稅收問題越來越敏感,從一個長遠的眼光,無論出自資產有序傳承、子女育成、贍養長輩、養老保障、消費規劃等角度,這群人也正積極尋求財富的有效節稅與合理分配的解決方案。

家族財富的管理與傳承,往往是線條豐富、結構複雜、極具個體化的解決方案。在這些方案之中,必定出現的部分是保險規劃乃至保險金信托的安排。中國市場的保險金信托是隨著家族信托的興起而產生的。

保險金信托成為很多中國高凈值客戶試水建立完整家族信托的“敲門磚”,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保險+信托,比較簡單又有效地解決了“三權分立”問題。家族資產的所有權本來就是似是而非的,創富一代與兄弟姐妹乃至父母間的資產本身是很難分割的,這種模糊的心理和情感認定,很難經受住時間和家族不斷擴大的挑戰;在管理權方面,不僅涉及家族的資產由誰打理的問題,也涉及要傳承的資產是否與負債分割,不僅在意願分配的時候存在,且在實施的時候還有與當初期望同等的價值。所以,部分指定的資產由專業的第三方打理,不失為一個穩妥的方式。而保險+信托的方式,也體現了在相當長的時間(即國內家族信托與資產管理尚未達到國際水準的較長階段),事實上由獨立的兩家金融機構進行履約承諾與互相“監管”的事實。在受益權方面,保險金信托更體現了其直接、長期、明確,並且不受繼承權公證拖累的有效性。

其次,保險金信托本身的私密性和便捷性,令身故保險金或生存金的安排能更貼近投保人的意願,並無需提前(保險理賠未發生之前、信托資產未分配之前)公布或公證,其安排的更改也相對更私密與高效。近年來隨著一些著名遺產糾紛官司被八卦新聞傳播,國人們也逐漸清楚地認識到遺囑公證是不等於繼承權公證的,所以複雜關系下僅憑遺囑就順利傳富或分配遺產的情況很少見。而基於《信托法》保護的保險金信托,則避免了繼承權公證的繁雜手續乃至遺產披露的手續。這種安排更適合對家族信托有概念無實踐的高凈值人群。

第三,保險金信托的“門檻”通常要低於家族信托,同時具備高杠桿性。相比較動輒幾千萬元現金外加一定手續費的家族信托,保險金信托通常折合年保費甚至不足百萬元就可設立,通過每年不斷地投入而增長,同時,一些終身壽險或定期壽險也達到了數倍乃至數十倍的保障杠桿。

最後,雖然保險金信托的資產是非常簡單的(僅涉及與保險給付有關的現金資產,不涉及任何股權、房產、收藏等複雜的家庭或企業資產),但其分配與傳承的原則和思考路徑與家族信托並無二致。都涉及到分配給誰、何時分配、分配條件與金額等。通過這種長期規劃與指定受益人,解決了很多現實中面臨的問題,如:

1.在複雜的婚姻與子女狀況中分別指定身前、身後的分配份額與條件;

2.激勵二代努力學習與上進(根據考取的學校及獲得的成績,分配不同金額的教育金);

3.創造二代們追尋夢想、試錯的機會(若幹次的創業金);

4.為二代的婚姻風險提供事先的有條件的隔離與分配;

5.通過不同的分配方式對三代的價值觀與行為進行引導與約束,使家族精神得以延續;

6.通過約定方式、方法與標準,實現回饋相鄰或持續進行“心有余、力足夠、時不足”的公益項目。

高凈值人群在思考並設立保險金信托過程中,通常獲得的兩個最大的受益將是:

其一,保險保障是一個家庭保障的基石。盡管有些保險是不可能進保險金信托的(如重疾保險),但對保險金信托的梳理,也是對家庭保障結構的梳理與鞏固。沒有妥善進行企業與家庭資產隔離、尚未完美處理婚姻風險帶來的資產風險,從富貴到貧民可能只是一紙通知書的距離;

其二,當你真正開始思考傳承問題的時候,也是你真正面對家庭的責任、家族的發展、對下一代的期望乃至社會責任,而檢視豐富內心世界的時候。

(本文作者為信誠人壽副總經理、首席市場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645

央行:部分互聯網金融產品具系統重要性,將探索納入MPA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6517

(21世紀經濟報道/圖)

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持續開展,下一步監管走向何方?

8月4日晚,央行在《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7)》中表示,應以專項整治為契機,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完善金融監管機制,加強自律約束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建設,營造鼓勵創新、規範運作、有序競爭、服務實體的互聯網金融發展新局面,進一步發揮互聯網金融在支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值得註意的是,對於具體措施,央行提出,探索將規模較大、具有系統重要性特征的互聯網金融業務納入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對其進行宏觀審慎評估,防範系統性風險。

此前,從2016年起,央行對商業銀行將現有的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和合意貸款管理機制“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簡稱MPA),重點考慮資本和杠桿情況、資產負債情況、流動性、定價行為、資產質量、外債風險、信貸政策執行等七大方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這是央行首次提出探索將將規模較大、具有系統重要性特征的互聯網金融業務納入MPA。此前,“系統重要性”這一概念主要用於對大型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的監管。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金融監管反思“大而不倒”問題提出監管理念,金融穩定委員會(FSB)多次開展組織了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lobal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 G-SIBs)的評定。銀監會於2014年印發《商業銀行全球系統重要性評估指標披露指引》。

7月25日,央行在《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7)》中表示,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強化金融監管協調,統籌監管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統籌監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統籌負責金融業綜合統計,推動建立更為規範的資產管理產品標準規制,形成金融發展和監管強大合力,補齊監管短板,避免監管空白。

8月4日,央行在《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7)》中表示,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風險點,除了證照不全、違規經營,風險管控不足,市場存在無序競爭等因素之外,部分互聯網金融產品已具有系統重要性影響,需要防範順周期波動和風險的跨市場傳染。

除了探索將規模較大、具有系統重要性特征的互聯網金融業務納入MPA,央行還提出其他四項意見。

一是加快完善互聯網金融安全等方面的政策體系,建立互聯網金融技術行業及國家標準,制定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金融數據安全使用管理辦法,構建維護互聯網金融安全的技術體系。

二是按照“分類控制,分照管理”原則,加強監管協調聯動,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的準入、退出機制和運行規範,為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充分發揮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與地方協會的作用,強化行業自律管理,搭建統一、公開的互聯網金融信息披露平臺。構建以商業銀行作為第三方資金托管的機制,進一步完善互聯網金融消費權益保護體系,切實加強互聯網金融投資者權益保護。

四是加快金融科技在金融服務中的應用,讓金融服務惠及更多領域,提升金融服務效率,推進普惠金融發展。

2015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2016年4月,全國各省市開展了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整治工作按照“打擊非法,保護合法;積極穩妥,有序化解;明確分工,強化協作;遠近結合,邊整邊改”的原則,重點對P2P網絡借貸和股權眾籌業務、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及跨界從事金融業務、第三方支付業務、互聯網金融領域廣告等四個大的方面開展重點專項集中整治。

央行表示,經過前一階段整治工作的有效推進,目前互聯網金融風險總體可控,行業規範發展逐步實現。在專項整治工作推動下,部分不規範平臺主動退出經營或停業整改,部分不合法平臺逐步被清理,尤其是《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關於實施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有關事項的通知》等政策逐步落地,監管工作有序開展,互聯網金融平臺運營的規範性、透明性有所提高,在歷經一輪行業“洗牌”之後,一些創新規範平臺將脫穎而出,逐步走上規範發展的道路。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684

中國投資者今年投資意向上升,保險類產品重要性提高

國際領先的金融服務集團宏利金融集團近日發布的最新“宏利投資者意向指數(MISI)”顯示,中國投資者的整體投資意向指數由 2017 年的33上升至2018年的40。同時,在中國投資者當前的投資組合中,保險類產品的重要性有所提升。

“宏利投資者意向指數”旨在衡量並追蹤區域內八個市場的投資者對於主要投資類別的投資意向。最新MISI調查顯示,中國投資者的整體投資意向指數由 2017 年的 33 上升至 2018 年的 40,投資者的樂觀情緒主要來自於中國經濟改革持續促生大量新機遇,同時投資者對全球經濟前景也持樂觀態度。

MISI調查還發現,在中國投資者當前的投資組合中,保險類產品的重要性有所提升,占其全部可投資資產的 11%,較 2017 年上漲 1%。同時,持有儲蓄型保險的投資者比例上升了5個百分點至 50%,持有個人健康和醫療保險的投資者比例上升了8個百分點至 46%。

宏利金融集團在華合資保險公司——中宏保險首席執行官張凱表示:“一方面,投資者逐漸重視保險在其整體投資規劃中的保障作用,加大了對保險產品的投資力度,投資更趨於理性化。另一方面,盡管投資者對未來持樂觀態度,但他們的投資資產占比依然偏低。同時,考慮到中國老齡化加劇的趨勢,建議投資者通過多元化配置,優化長期投資組合,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提高投資收益率。”

目前,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22 億,而這一數字到 2025年可能將增長至3億 。中國養老金市場正在經歷優化改革,更多與退休規劃相關的投資機遇值得關註。

就不同資產類別而言,MISI調查顯示,2018年,中國投資者對固定收益、現金和房地產的投資意向較前一年出現顯著提升,投資者對房地產的投資意向指數升至 32,較去年上升15個點,對現金持有意向指數升至38,較去年上升10個點,對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投資意向指數則升至54,較去年上升了6個點。由於今年初的股市波動,中國投資者對股票的投資意向僅出現小幅增長。此外,中國投資者的預期投資回報率從 2017 年的7.8%攀升至2018年的8.8%。

值得註意的是,上升10個點的現金持有意向指數反映了投資者手中的現金持有量依然偏高,宏利金融認為這將限制其資產的整體回報率,並建議中國投資者關註長期投資規劃,運用更多財務投資工具,以獲得未來更高收益。

就中國投資者面臨的投資前景,宏利金融在華合資基金管理公司——泰達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王彥傑表示:“考慮到中國強韌的經濟、穩健的增長及溫和通脹等因素,我們對中國股市的前景抱樂觀態度。同時,金融業為實現去杠桿、提升財務透明度而進行的積極改革將利好銀行業。然而,近期的貿易和地緣政治風險或將持續對市場造成波動,去杠桿仍將是中國固定收益市場的主題。金融體系對高質量增長和長期穩定性的重視,將為債券投資者創造有利的投資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3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