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馬通訊社消息:9月12日晚上,上海海知公司正式發佈了V部落的新版本V部落2.0。V部落是一款高效的團隊分享和協作工具,怎麼才能讓用戶在協作中借助V部落提升執行力並降低溝通成本,V部落創始人謝殿俠的一番良苦用心全部體現在產品設計上了。
1從用戶痛點需求到產品定位
在剛開始推出V部落的時候,謝殿俠的團隊把它定位在知識分享和管理。然後,在運營過程中,他們發現在團隊協作中光有知識管理還不夠。他們開始轉型,把V部落定位在團隊分享和協作,在產品設計過程中,謝殿俠提出「以團隊為中心」的理念。V部落的用戶對象是團隊,團隊協作的痛點在於執行力不夠和溝通成本高,海知從三個方面發現了用戶痛點需求:
–自身經驗,謝殿俠自己的創業團隊在團隊管理協作方面經常遇到一些問題,不能按時完成目標、執行力差、團隊溝通不暢等。所以在設計V部落的過程中,他們會針對這些問題找到相應解決方案,然後集成在一起。
–反饋,根據海知早期運營微筆記收到的用戶反饋也會收集到一些用戶需求和問題,他們會與一些用戶一起研討協作中的問題。
–管理理念,謝殿俠對《失控》中對管理的闡述感觸頗多,團隊協作涉及到對知識的分享和管理,所以這些管理理念對產品設計很有幫助。
根據產品定位和用戶需求,他們在設計V部落時,把產品重心放在如何幫助用戶在團隊協作中根據按時完成任務和團隊信息溝通上,來打造一款團隊分享和協作工具。比如全程任務跟蹤,從任務目標、時間節點和責任人三個方面落實團隊執行力;團隊資料文檔默認可以多人協同編輯,通過版本和草稿機制解決衝突;團隊內部動態以微博或社交網絡的形式進行交流溝通,即時推送到Web以及手機端,有效降低內部溝通成本。
2從產品細節到用戶體驗
V部落2.0在很多方面做了優化。搜索技術優化,搜索框的自動完成功能包含更多板塊提示。操作流程扁平化,發佈文章的操作減少,保證了消息透明化;發佈後的文章支持多人同時編輯,想撤銷操作回歸歷史版本即可。安全方面,V部落使用https 256位傳輸加密和md5 密碼加密,比Email系統更安全。
這些細節能夠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V部落借鑑了微博的信息流,但沒有沒有140限制可以發一整篇文章評論最多可支持 2000 個字」。在文章處理上,用戶可以對文本做插入圖片、表格等高級的文檔編輯,讓複雜事務、說明的呈現更直觀。而文章可以根據需要 @ 相關同事、即時歸檔到不同的小組或公共知識庫上。消息中心會將與你有關的新消息用卡片式的方式呈現在一個版面內,用戶可直接將消息直接設為待辦。不同小組有權限設定,即使你沒有加入小組,你也 可以自由瀏覽公開小組裡的內容,這有助於公司信息的上通下達。
另外,V部落打通了pc端與移動端,在手機上實現移動辦公。
3工具也有盈利模式
V部落是一款團隊分享和協作工具。工具是用戶用的時候才會想起,找到盈利模式是一個挑戰。謝殿俠表示V部落已經找到了盈利模式:V部落通過免費使用來積累用戶,如果工具確確實實解決了用戶的問題,付費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階段。然後工具服務化,V部落對付費用戶提供企業服務和一些特權,包括服務器部署、人工客服、獨立域名等等。
目前V部落已經積累了5000左右的團隊用戶,新版本的推出會為用戶帶來更優的體驗。
| ||||||
八月三十日的一紙新聞稿,讓台灣至今在網路世界中最絢爛的一頁傳奇?然而止,「無名小站要終止服務了!」儘管這個消息在網路圈已經傳了大半年,被證實的那一刻,還是引發不少惆悵。消息傳到無名小站創辦人林弘全耳裡,即使他在三年前就選擇離開奇摩、自行創業,卻還是忍不住感傷,「無名小站的歷史意義,大於它賺了多少錢!」回首來時路,林弘全謙虛地說:「自始至終,我都不覺得無名小站做得有多好,只是剛好碰上了Web 2.0的潮流,跟著網友一起見證了台灣網路產業最初十年的光景。」就像他們當年草創之初,會取「無名小站」為名,就是因為單純想創造一個讓大家分享自己生活點滴的平台。 感性歸感性,林弘全還是從無名小站的收攤,理性分析了網路互動平台的未來。他認為,雖然這些年來,臉書、推特(Twitter)崛起,一四○字的微網誌取代了圖文並茂的部落格,於是人潮散了,戲也跟著落幕,讓無名小站熄燈看似成為不可改變的事實,「但若從基本功能來看,社群媒體和部落格其實是存在根本上的差異。」看在林弘全眼裡,「那些(社群媒體)只能稱之為溝通『工具』,但無名小站卻是一種『回憶』的書寫,功能是更完整的情緒抒發與分享。」根據市調機構Alexa統計全球網站流量排名,無名小站極盛時期,網站流量一度衝到全球第十六名,不僅狠甩當時的Flickr,就連臉書也望塵莫及。這個由六位交大資工所研究生「玩」出來的網站,在二○○七年被Yahoo!奇摩收購之後,註冊會員人數達到二七五萬人,○九年更進一步飆升至六五○萬人。 除了數字上的成績,結合網誌、網路相簿、留言板功能的無名小站,也掀起了許多風潮與現象,甚至一手催生了彎彎、女王等知名部落客,更讓豆花妹、大元等網路正妹,一路從虛擬世界紅到演藝圈,升格為全職藝人。 「說它(無名小站)是台灣奇蹟,一點也不為過!」或許是基於情感因素,也或許是看透了部落格與社群網站的本質差異,林弘全認為,人們「深度分享」的需求永遠都在,只是形式不斷更迭,「所以,部落格或許凋零,但永遠不會死。」那些年,他們都靠無名小站暴紅! 圖文作家 彎彎、熊寶、輔大猴、海豚男、馬克知名部落客 女王、貴婦奈奈正妹 袁艾菲、大元、豆花妹蔡黃汝、王心恬 資料來源:無名小站
| ||||||
| ||||||
在台灣,有一個新職業類別,正在興起當中。 在這一行裡,有人一天的收入就超過二十二K,有人可以打扮美美的就月收入破百萬,也有人可以年營收破千萬。 更重要的是,從事這一行,你不用高學歷,也不用填履歷,但你卻能擁有比明星更大的影響力,就連全球搜尋引擎龍頭Google、消費性電子品牌大廠三星,都要來討好。 Google現場》對抗臉書,拉攏部落客加持:九月十三日中秋,夜幕低垂的台北文創大樓,兩百多人陸續進場參加一個聚會。這可不是什麼名媛貴婦的派對,而是Google和部落客們拉近距離的聚會。一位打扮入時的年輕女孩說:「Google每年按照三節,春節、端午及中秋,和部落客交心!」 插畫家部落客「人2」,整晚戴著招牌大眼頭套和新朋友拍照,重頭戲在Google行銷副總經理利啟正一身「吳剛」打扮出場,揭開序幕。隨後,利啟正身後投影片秀出Google+的市場現況與新功能,「照片會自動把人像擺在前面,很適合部落客需求。」原來,Google也想藉由部落客強大傳播能力,讓Google+能和臉書(Facebook)抗衡。 三星現場》新品代言,部落客跟明星同台:九月二十四日,三星在台灣秀出最新產品,發布會上,三星電子行動與資訊事業部總經理杜偉昱的左右,分別站著女藝人艾莉絲和作家褚士瑩,在艾莉絲身旁有個陌生臉孔,引起在場媒體不解,紛紛詢問「他是誰?」三星公關人員回答:「四小折,他很有名唷!」 四小折何許人也?他是個插畫部落客,每天有上萬人拜訪他的部落格,三星因為一款大螢幕手機主打觸控筆,因此,透過他的「畫」來凸顯產品特色。去年九月,三星也把四小折請到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IFA)現場,他第一時間就把當地的發表會化成圖片,放在部落格上,雙方合作已久。 這就是台灣的「第三百六十一行」:部落客。 他們影響網友喜好提供消費指南,廣告商加碼 部落客靠寫文章賺錢,不新鮮,早在「無名小站」二○○三年崛起,一直到二○○六年宣布被雅虎奇摩收購,短短三年,部落格寫手顛峰突破六百萬人,創造出彎彎、女王、貴婦奈奈等「明星級」的部落客。如今,單日人氣破萬的部落客,月收入百萬不是夢。 但部落客發揮的影響力,和以前相比已大不相同,「那時只有少數人可以淘到金,廣告主把預算放在部落客身上的金額不大,」一位任職國內前三大公關公司主管「馬克」,觀察部落格行銷趨勢七年。二○一○年開始,有越來越多客戶提出部落客行銷需求,剛開始只是產品交換,後來就是一篇文章出價上萬元,現在還要安排部落客參加產品發表會。 據統計,全台十二歲以上的上網人口,已有一千 六百四十五萬人,超過台灣總人口七成。對這七成以上的台灣人來說,部落客已是他們獲取訊息不可或缺的管道。光台灣第一大部落格平台「痞客邦」,一天就生產五十萬篇文章,每天創造二千八百萬次PV(pageview,頁面刷新次數)。根據網站流量監測公司Alexa統計,痞客邦和Google的流量數相當,分居全台第三和第四名。 只要會上網,你都可能遇到他們。煩惱明天和朋友聚餐吃什麼?新上市的智慧型手機評價不知好或壞?「上Google(搜尋)吧!」多數人第一時間一定這樣做,表面上是Google幫你搜尋,背後其實是部落客給你答案。 部落客掌控台灣七成以上人口的消費決策,嗅覺靈敏的廣告主因此捧著銀子找上他們。 業界與部落客最相關的預算叫作「社群口碑行銷預算」,據台北市數位行銷經營協會統計,今年這筆金額將首度突破新台幣十億元,來到十一億一千六百萬元,比四年前成長一三一%,今年的成長率也超過傳統的網路廣告和關鍵字廣告。 和二○○六年高峰相比,現在寫部落格的人大約少了一百萬人,但目前全台灣仍有約五百七十萬名部落客,也就是說,每五人就有一人擁有部落格、有機會吃到部落客經濟的大餅。 走入「達摩媒體」位在台北松山機場附近的辦公室,這裡有四十個員工,每天要和四十萬個部落客打交道,其中有五萬個是他們的黃金寫手,這是台灣網路圈最會靠部落客賺錢的公司。 達摩預估今年營收八千萬元,比起二○○六年草創當年只有五百萬元,等於七年翻出十五倍成長,靠的正是四十萬名網路隱形軍團。 達摩做的事情,就是幫部落客和廣告主媒介,成立七年來,有一千家客戶找上他們,利用部落客做行銷,「我不叫他們部落客,而是稱為『達人』,」三十七歲的執行長許景泰說,連豪宅都有建商登門要他們幫忙找部落客寫文。 他們收入包羅萬象萬元稿費、廣告、出書多頭賺 以痞客邦為例,全站共有二億三千萬篇文章、二億五千萬張照片。茫茫字海與圖海中,在這一行裡,你收入的多寡依據,就是人氣。 痞客邦手上有一份名單,裡頭不只有各領域的人氣王,還有價碼行情表,在表中,部落格單日人氣(點閱人次)三千是個基本門檻,破萬更是廠商的最愛,只要破萬,不管接什麼案子,寫一篇文章都是萬元起跳。 每天都在和部落客交手的許景泰估計,全台灣五百多萬名部落客,大概只有一百人每日人氣會破萬,且集中在美妝穿搭類,可說是身價最高的部落客,「比以前擠進大學窄門還難一百倍!」 中游位置的部落客,其門檻則為平均單日人氣三千到一萬之間,許景泰預估,此區段人數約有一百萬人左右,往往是「劈腿」的兼職者,腳跨傳統職場與此新職場,投入下班後時間,荷包一個月可以多進帳數千到上萬元。 而人數最多的後段班部落客約有四百萬人,吃不到肥肉,但隨著廠商提供產品交換文章的意願提高,也可玩票性的用文章換得「體驗」。這四百萬個寫手,圖的是什麼?身為過來人,人氣部落客藥師吉米說:「成就感其實是寫部落格的初衷,」並非所有部落客都追求名利雙收。 隨著部落客經濟崛起,以部落客為核心,已經形成一個職業生態系統,賺錢的來源包羅萬象,你可以出書、演戲、演講、上電視、拍廣告,還有專業的經紀人、廣告主、公關公司、出版社及電視節目等著幫你賺錢。 他們代言比藝人有效信任度與專業,刺激商品銷量 為什麼廠商會開始捧著鈔票找部落客宣傳呢? 第一、「精準銷售」。馬克表示,當客戶花預算的目的是「增加銷售」,而非提升企業或產品「知名度」,部落客絕對比小模或通告藝人還有效。因為部落格就是「個人媒體」,每個部落客背後有上千、上萬個粉絲,還會增加流量。 身為公關人員,馬克幫客戶找大咖藝人出席產品發表會時,最怕的就是「模糊焦點」,因為當紅藝人很容易因私人問題凌駕產品之上,隔天打開報紙,講的都是明星本身私事,代言什麼產品都不知道。 第二、「信任度」。早年部落客寫商業文遮遮掩掩,現在則是大剌剌在標題旁邊註明「邀稿」,他們不怕讀者反彈嗎?曾出過專書談部落客賺錢術的網路專家于為暢表示,經營部落客長期下來就像篩子,留在篩子上的就是粉絲,就是要看你推薦的產品。 小資女小青每天晚上都要看完穿搭部落客「花猴」的最新文章後才上床睡覺,「她們就是一般人,不像麻豆(模特兒)又高又瘦,原來一百五十八公分穿起來是這樣子!」每當在購物網上看到心動的產品,小青就會先看過部落客推薦文再下手。 三、「專業」。部落客往往專攻特定領域,有人專寫美妝,有人專寫美食,有人專寫3C。長期下來,都知道產品的寫作「眉角」是什麼。譬如藥師吉米寫飯店文,一張床、一顆枕頭都描述得巨細靡遺;而有美食部落客專門在電視節目介紹美食後,立刻在部落格提供該餐廳或小攤販的地址和菜單。 因為這三個原因,靠部落客行銷,就很容易出現廣告主最樂見的「N倍奉還」。國內3C周邊商品代理商先創國際產品經理石秉鈞,舉其代理的一款智慧型健康手環為例,一次找十位部落客寫試用文,短短不到一個月就賣到缺貨。 在出版社工作的「電腦玩物」站長黃鍾毅,本身也是部落客,日前出版一本介紹萬能筆記軟體Evernote書籍,他辦了一場簽書會,會中邀請五位部落客座談,現場來了七百人,當中有五百人就是從這五位部落客的關係而來。此書已經五、六刷,總銷售上萬本,在3C類叢書成績亮眼。 部落客要賺錢,不是只能寫文章而已,根據本刊向各領域、各層級部落客明察暗訪,得出十六種收入來源(詳見上圖)。除了靠「手」寫文章外,部落客還可以用「腦」經營粉絲團或提供廣告連結,靠「演」幫產品代言,靠「說」演講授課。收入也可從寫文章以「篇」或「案」為計價單位,到依「小時」計價變成電視名嘴或授課講師。 他們改變市場規則傳統行銷式微,網路推文影響更大 深入來看,「部落客經濟」的崛起,背後有重要意義,那就是在產品種類越來越多、品質越來越難確定的今日,可靠的產品「訊息」變得越來越珍貴了。 消費者直接蒐集這些訊息,往往要付出極高代價,透過有「口碑」與「專業」的部落客,節省了消費者蒐集訊息時要付出的大量成本,只要看有口碑與專業的部落客鐵口直斷,就可大略判斷出產品質量。因此,部落客本身賺的,正是節省消費者蒐集訊息代價的「訊息財」。 部落客因為自己的興趣,而能賺到大錢,還改變了市場的遊戲規則。 對仍然仰賴傳統管道行銷產品的企業來說,所賣的產品如果仍要靠消費者花成本蒐集相關訊息,相對於其他對手透過部落客行銷,節省消費者的訊息費用,那麼以傳統管道行銷的效果就會打折扣,仰賴這種方法行銷的企業,就會被市場淘汰。 然而,部落客未來的影響力還會比現在更大嗎?經濟學有個理論叫「馬太效應」,出自聖經的〈馬太福音〉:「凡有的,還要加給他讓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這指的是一種正向回饋的過程,在部落客這個生態圈,正可看到這個效應:越來越多人依靠部落客獲得訊息,企業就捧著越來越多錢請部落客行銷,部落客影響力因此越來越大,又回過頭來使更多人依賴部落客獲得訊息,如此不斷循環下去。 部落客影響了台灣七成以上人口的消費與行銷決策,可以預見的是,部落客的影響力還會繼續擴散下去。 【延伸閱讀】完整揭露部落客生態》商機發威!創造11億廣告大餅 部落客:產出部落格文章,有的基於興趣,有的是商業邀稿全台約有570萬名部落客,每天產出70萬篇華文文章 第一層商機: 部落格平台包括痞客邦、Blogger、Xuite、udn、中時電子報等,提供免費網路空間給部落客.痞客邦全站有2.3億篇文章 廣告主企業透過代理商或平台,或直接找部落客替產品寫文.今年分配在部落客身上的金額預估至少有11億元 廣告代理商服務廣告主,找部落客進行社群口碑行銷,例如公關或網路行銷公司 經紀人協助部落客接案,或安排參加活動 第二層商機: 社群網站以臉書為主,和網友互動,粉絲數也成為人氣指標.全台有逾2.2萬個臉書粉絲團 購物網站網友看完部落格文章,點選連結直接購買.台灣今年預估網購產值7,600億元 內容網站新聞媒體網站轉載、編輯部落客文章,流量帶進廣告 App平台知名部落客推出個人App,多為免費下載 第三層商機: 出版社挖掘部落客出專書,部落客得到知名度 電視台邀請部落客上談話性節目或新聞評論 網友(讀者)上網搜尋食衣住行、吃喝玩樂資訊,遍及全球華文人口.全台有1,645萬上網人口,中國上網人口5.64億 資料來源:痞客邦、台灣網路資訊中心、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台北市數位行銷經營協會、likeboy、資策會MIC 【延伸閱讀】單日人氣破萬,錢撈更多!—部落客人氣行情 平均單日人氣:破萬 邀稿文╱篇:1萬~7000 電視通告╱次:7,000~5,000 商品銷售分紅╱月:5,000~3000 報章邀稿╱篇:3,000以下 平均單日人氣:2萬~7萬元 邀稿文╱篇:1.5萬~2.5萬元 電視通告╱次:1萬~1.5萬元 商品銷售分紅╱月:5,000~6,000元 報章邀稿╱篇:3,000~0元 平均單日人氣:5,000元以上 邀稿文╱篇:3,000元 電視通告╱次:1,000元 商品銷售分紅╱月:— 報章邀稿╱篇:— 平均單日人氣:1,500~2,000元 邀稿文╱篇:1,000~1,500元 電視通告╱次:1,000元以下 商品銷售分紅╱月:— 報章邀稿╱篇:— 平均單日人氣:3,000~5,000元 邀稿文╱篇:1,000~2,000元 電視通告╱次:1,000元以下 商品銷售分紅╱月:— 報章邀稿╱篇:— 資料來源:痞客邦 【延伸閱讀】美妝類稿費最高!—部落格文章價碼 美妝穿搭:1.5萬~4.5萬元生活綜合:1.5萬~4萬元旅遊:1.5萬~3萬元3C:1萬~2.5萬元美食:5千~1萬元 資料來源:痞客邦 【延伸閱讀】1篇文章,滾出16種賺錢機會!—部落客多元收入案例 賺稿費: 部落格商業文(核心)收稿費或以產品換文,多為開箱文、試用分享文萬元起跳╱篇 受邀寫稿報章雜誌露出,單篇或專欄約5千元╱篇 出書出版社邀請出書版稅收入,約是定價7%至10% 徵文比賽媒體、政府或業者針對部落客舉辦的徵文活動前3名獎金約上萬元 作品授權文章、照片或插畫,授權商業使用1張照片授權1次約3千~5千元 賺廣告費: 網路廣告網頁橫幅(banner)與側邊欄約5千~1萬元╱月 臉書粉絲團貼文發短文或圖片推薦商品1則計價約粉絲數1%~2% 臉書粉絲團代營幫業者經營臉書粉絲團按月收服務費 導購分紅在部落格寫試用文置入商品連結到購買頁面約5千~1萬元╱月 當名嘴: 電視通告上健康、科技談話性節目3千元╱小時 演講到校園或民間論壇約2千元╱小時 開課到企業或民間機構開課,通常是短期多堂課約3千元╱小時 評審當活動或競賽評審約3千~5千元╱小時 當商演咖: 站台到產品發表會分享使用經驗5千~1萬元╱場 出席活動出席產品發表會採訪,回頭寫文5千~1萬元╱場 拍廣告(個人品牌已建立)網路或電視廣告網路廣告約2萬~3萬元,電視廣告約3萬~4萬元 註:此以部落格單日人氣破萬者為例 【延伸閱讀】你適合當專職部落客嗎? 想轉行當部落客?先衡量自己是否具有潛力!如果你在以下選項中勾選超過10項以上,恭喜,你有機會成為專職部落客! 個人特質□ 夠愛!對一個領域能1年365天都泡在上面研究。□ 愛分享!願意讓私生活曝光,讓其他人分享,而且每天至少1次。□ 有耐心!即使網友相同問題反覆出現10次,還是能耐心回答。□ 能忍!出去玩時,能忍受吃喝玩樂的欲望,先拍到好照片再說。□ 若只想寫政治、社會評論等與消費產業無關的主題,最好抱著不營利的覺悟(因不會有廠商上門)。 自備能力□ 對拍照略有涉獵,熟悉Photoshop等修圖軟體。□ 習慣寫作,而且同件事,能寫出別人看不見的觀點。□ 能跟上時事脈動。□ 具企畫能力,例如寫穿搭,便能規畫出「1條裙子的10種穿搭法」「1,000元以下的穿搭術」等。□ 擁有實際社交能力,能打入部落客圈子,和同業、廠商維持良好關係。 工作模式□ 下班後,在沒有稿酬的情況下,1天仍至少願意花3~5小時寫文章。□ 1週最少可發表2~3篇以上文章,若為專職,1週至少5篇以上。□ 懂得經營粉絲,願意每天花1小時以上回覆留言,且內容最好客製化。 |
| ||||||
旅行業一哥雄獅旅遊在各家業者搶破頭的日本線殺出重圍,近期也積極開發頂級旅遊市場,甚至已有能力定期推出一套每人二十萬元的高單價日本行程,它有什麼祕密武器?答案就藏在社群的力量。 撰文‧梁任瑋 日本旅遊熱從去年持續延燒到今年,再度推升台灣赴日旅遊人次創新高。根據觀光局統計,今年一到七月台灣赴日人次達一七六.五萬,較去年同期大增二九.五%,在這波龐大商機中,市場最大贏家莫過旅行業一哥雄獅旅遊,東北亞旅遊線的業績比去年同期成長三一%。 在競爭激烈的旅遊市場中,東北亞線成為雄獅營收成長引擎。雄獅今年一到八月營收成長一一.七%,其中以日本旅遊商品貢獻四成最為顯著。更令人矚目的是,除了營收成長,毛利也同步上揚,今年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有二.七三元水準,較去年同期成長三%。 儘管雄獅已是台灣最大網路旅行社,但日本線是血流成河的紅海市場,雄獅要能進一步攻城掠地也不是容易的事。雄獅董事長王文傑坦言,除了依靠雄獅的品牌力,他認為過去幾年積極經營社群的數位影響力才是最關鍵的因素。 優勢:規模大、資源多 客製化行程,打進小眾市場「要在紅海市場中突圍,就必須經營分眾市場與主題旅遊差異化商品。」王文傑說,雄獅早在二○○七年開始訓練旗下領隊經營部落格,建立粉絲團,如今更轉化為與網路上知名部落客合作「揪團」,推出限量、高單價的旅遊行程。 在平均客單價二、三萬元的日本市場,雄獅竟能推出二十萬元的頂級產品,雖不是唯一提供高單價的旅行社,但一般一年一檔高端產品已是極限,雄獅卻能定期推出套裝產品,顯示其經營高價客戶的能耐。 為了經營精英客戶,雄獅第一步推出主題旅遊概念。由於日本是國人最喜歡旅行的國家,以單一主題為旅遊目的的行程需求也愈來愈大,即使主題旅遊團費較貴,還是供不應求。如馬拉松路跑、富士山自行車挑戰賽等,都能快速吸引客戶報名。今年十月底也將結合廣島與愛媛縣政府舉辦的「島波海道國際單車節」,透過單車達人帶團,以「限量」概念推出行程。 除此之外,雄獅特別篩選頂級、五星級供應商,客製化旅遊行程,服務挑剔的頂級客戶。 經營高價團很多人都想得到,但由於雄獅規模大、議價能力強,甚至可以透過部落客個人魅力開團,彈性組合行程,才能想到也做到。 日本旅遊經驗豐富的部落客Choyce,正是與雄獅配合不錯的領隊經典案例。 身兼作家與母親角色的Choyce,在網路上擁有五.五萬名粉絲,近一年半來她成功透過網路社群開了十幾團日本親子團,一人團費平均四.五萬元起,較一般團體貴三成,由於行程專為小孩、媽媽、家族設計,一團四十人很快就滿額,旅行社也樂於與她配合。 「在旅行團中,小孩通常被當作麻煩製造者,但在親子團完全沒這個問題。」Choyce說,客製化的主題旅遊很難成為市場主流,但像雄獅這類大型旅行社因商品類別多,掌握的旅遊元件如飲食、住宿也充足,有能力開拓這個市場,是一般小型旅行社無法切入的原因。 目標:社群粉絲 舉辦達人講座,快速吸客王文傑感受到社群驚人的力量,因此最近半年,他重新調整關係企業「欣傳媒」的組織架構,結束自製電視節目部門,專心經營平面、影音、網路、社群四大類別。為了整合內容,還特別建置「內容管理系統」(CMS),方便內部搜尋、管理。 「我最終的目的還是經營社群。」王文傑說,從旅遊業跨足媒體經營,他繳了很多學費,但他仍不放棄,因為社群網站已成為大家獲取資訊的主要來源。雄獅多年來累積龐大的旅遊內容,經過重組與分析,可以成為有價值的商品,例如透過舉辦旅遊講座,找達人分享雄獅資料庫內容,可快速聚集志同道合的人聽講,進而成為客戶。 王文傑表示,下個世代的旅遊,將結合「智慧旅遊」裝置,連結全球智慧旅遊的環境,讓旅人走到哪裡、查到哪裡、訂到哪裡、拍到哪裡、分享到哪裡,而他有信心可以成為「智慧旅遊」的領導品牌。 「你去哪裡找一個發一篇文章就有十五萬人回應的社群?」王文傑舉例,近日雄獅與公主郵輪合作包船推出三天兩夜石垣島之旅,其中一位部落客登船後發了一張她在郵輪上的照片,短短一小時就有十五萬人按讚,讓他非常驚訝,更讓他相信,懂得發揮數位影響力的意見領袖已經比以前的記者與編輯的影響力大多了,「媒體不會消失,達人將取代記者的角色,載具也打破傳統媒體的形式。」 利器:網路達人、論壇 將數位影響力,變成商機奧美公關社群行銷總監王俊人觀察,雄獅很早就跳脫傳統媒體,將影響力延伸至數位平台,善用論壇發言者或意見領袖在網路上的口碑轉換為商機,他們透過大量的部落客發揮雄獅在旅遊業的「數位影響力」,某一位達人在臉書分享的旅遊經驗,很可能讓一個行程成為熱銷商品。 王文傑說,旅遊業已從單純販售旅遊服務,轉型為複合經營,旅遊業必須掌握消費者需求,整合供應鏈資源,才能避免落入價格競爭的窠臼,一年前雄獅在資本市場掛牌上市,未來將結合更多資源展開購併,將雄獅打造為國際化的旅遊品牌。 |
讀書劄記141110
政治秩序的起源 (二) 部落社會、祖先崇拜 與 血親復仇
掌門執筆
〈部落社會〉
九千至一萬年前世上若幹地方出現農業. 採獵社會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0.1到1人; 農業社會則為40到60人. 常識直覺是新興的農業技術導致定居和人口繁密, Ester Boserup卻認為剛好相反,是定居和人口增長導致農業發生. 無論如何, 推手是冰河時期結束,氣侯改變.
如此緊密的靠近和接觸,自然要求截然不同的社會組織形式.*** 「部落社會」應運而生,其組織特徵有二: A分支形式segmentary; B共同祖宗原則,合起來稱為「分支世系制」.
A由塗爾幹提出的「分支」觀念, 意指由小型單位自我複製而生成的社會組織,*** 如蚯蚓之分段,段段同質, 截為兩半,可獨自存活增生. 在分支社會中,每個支系都是自給自足的, 每個人只能屬於一個支系.**** 支系與支系之間沒有“有機關係”,即欠缺交換.
B「共同祖宗原則」指各支系由血統親屬所構成,****擁有一名共同祖先, 該祖先可以是父系的, 也可以是母系的. 父系社會透過外嫁女性保持血統純正; 反之亦然,此為「外婚制」. 父系是主流, 因為男人擁有更多後裔,部落更為強大.***
支系間可以透過追溯共同祖先之遠近而定親疏層級, 整個社會呈現為一棵分枝樹.*** 理論上各支系能在較高的層次總, 但是一旦聯合的原因解除,結連便迅速瓦解,恢復“一盤散沙”.*** 支系間沒有政治組織, 部落首領只是宗教儀式負責人,遇有糾紛則當仲裁者, 沒有甚麼實權.
〈祖先崇拜〉
相比族團, 部落人口數量遠為龐大,密度也高得多, 人民需要有共同意識形態才能一起生活,那便是「宗教」了. 但此時的宗教並非後世的人格神普世宗教.
所有人類社會都曾經歷過部落階段,因而必有宗教. 宗教起源於族團時代的自然崇拜,隨著農業發展而轉換為「祖先崇拜」.***** 其時未有國家,宗教的社會功能便是凝聚各支系共同應付外部挑戰, 無論其來自鄰族(ie戰爭,築城), 或是自然界(ie治水, 遷徙).***
既然社會由血緣人口在農耕定點聚居而構成, 最佳的組織動員手段便是訴諸血統的祖先崇拜了.*** 古希臘、羅馬和中國都留下最深刻的遺痕, 希臘家庭必設“家竈”供奉不滅的“聖火”, 羅馬供奉祖先頭像,中國則為神主牌.
「祖先」狹義指最近三四代的直系先人, 葬於附近, 仍存活人記憶之中者, 其人雖去逝而能力猶在. 祖先崇拜主要儀式是葬禮和祭禮, 藉由思念及相信先人對活人的作用力, 以召喚共同體情懷.
部落社會之內不存在“個人”, 成員不相信有選擇能力, 其角色在出生前經已預定, 一生的作為(如婚姻)均由親屬長者決定,Ernest Gellner稱之為“表親的專橫”. 個人是而且只是(延綿不絕的)“祖先鏈條”的臨時性尾端, 承先必須啓後,獨身或無後是原罪.****
祖先崇拜逐漸建制化, 影響甚至生成其他制度,*** 如首領權和財產權,使部落社會邁向酋邦國家.
以財產權為例. 族團社會沒有財產權觀念和制度, 進入農業生產的部落社會則必須確定土地為何人(其實是族群)所有,由何人耕種,*** 這種想法普及至其他生產資料便形成了財產權. 但這財產權卻非後世那樣由個人所私有, 而是一種近乎信託的性質, 家長代表家族, 更準確地說是某條祖先鏈, 擁有該項產業. 他不能將之出售,因為土地是世襲的, 如某條鏈子斷後,可以從分支樹上按世系找到產業繼承者.
〈血親復仇〉
農業使人口密集, 財產易起爭執,女人更甚,暴力無日無之.*** 在一個未有王權和法律的社會之中, 仲裁和救濟(法律用語, 指對受害者或其家屬的賠償,或對犯罪者的懲罰,以使公道恢復.)尚未制度化, 社會以習俗遏止侵淩和恢復平衡.***
部落社會的有關習俗是「血親復仇」, 意指承擔為受害者討回公道的責任落在整個支系身上, 而其追討手段則為暴力報復.**** 聖經雲“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對等報復”是也. 血親復仇屬於“自力救濟”,只能出於誌願性質, 如無強大的心理機制則不能成立. 這心理機制名為「義憤」, 一種熱情性質的社會正義, 鼓勵集體行動.
義憤來源於祖先宗拜, 受害的不是個人,祖先蒙羞於地下,不得安寧. 整個支系要對共同祖先負責,所以要採取復仇行動.*** 同理,報復的對象也是對方整個支系,殺傷其任一(男性)成員價值均等. 當然,最高級別的報復自然是掘其祖墳了.
當社會較為“文明進步”, 受害方可向部落長老會議申訴, 要求仲裁和取得物質賠償,*** 如此可以減低進一步的暴力. 但長老會議裁決之後,救濟方案仍要由當事方自力執行. 如為物質賠償,則支付方整個支系要共同承擔; 收取方的支系則可共同分享.***
血親復仇對於遏止較小型的個人性質衝突可能收效, 但對大型的支系間爭奪生存空間則適得其反, 助長“寃寃相報”之風,擴大了傷口. 到了國家之世,王法施行,血親復仇乃為犯禁.***
〈戰爭〉
農業也促使土地開發,灌溉平原成為居民密集的空間. 相鄰部落(有時是世系疏遠的大型分支集團)發生嚴重利益衝突(爭水奪地), 無法經由仲裁排解,便引發了戰爭. 現代意義的戰爭(定義為大規模,有組織,進而是專業或半專業化的集體武裝鬥爭.)是部落社會的產物.***
戰爭的普遍化和深化逐漸改變部落社會的性質, 擄得的人口成為「奴隸」, 善戰的人口分化為「貴族」. 部落變得臃腫, 稀釋了血統的純正. 首領以「擬血緣方式」(稱兄道弟, 收為養子.) 建立 “人身依附”關係, 發展成為「王權」.**** 部落向酋邦國家演進.
《政治秩序的起源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From Prehuman Times to The French Revolution》(2011) 福山Francis Fukuyama
| ||||||
全台房仲業從業人員逾五萬人,六十七年次的林信一,十年前是剛踏入這行的菜鳥;如今,搖身一變,他卻成了國內最年輕的醫美大亨。 二○一四年,他創立的星醫美學集團,旗下已有九家診所,一年上門顧客人次超過十五萬,排名國內連鎖醫美集團前三大。以不到七年,在群雄並起的醫美市場占一席之地,林信一憑藉的,是在房仲業磨練的樁腳生意經。 走進最新落成的診所,紅色電話亭牆面裝飾、米字英國國旗圖案長桌,英倫風設計主題,迎合的正是該集團鎖定二十五歲到三十歲的年輕女性客群。 「這個客層占來客六成,是我的主力顧客,」林信一說,接受大量網路資訊、網路評價主導消費行為,是醫美主力消費者的共同特質,八成以上客源更皆來自網路推薦。 把部落客變鐵粉陌生開發,走出門辦說明會 「不主打名醫牌,扎根社群行銷力,是他快速成長的關鍵!」無名小站共同創辦人林弘全在二○一○年,星醫美學尚處虧損階段,便出手奧援,成為主要股東。林弘全表示,上網鍵入「醫美」、「醫美診所」關鍵字,花錢也買不來的自然搜尋排行,第一名跳出來的便是該集團診所,證明其在網路社群經營的成績。 不過,房仲出身的林信一,一開始不但是醫美門外漢,更非成天在網路爬文的宅男,但他試著寄信給網路上所有能搜尋到的部落客,邀對方上門免費體驗,言明服務滿意才須發文,寄出一百封信只有三人回信,上門體驗後雖僅獲一位認同,成功率一%,但「這位部落客發文隔天,診間電話就響不停。」 過去七年來,林信一循此方法,擴大部落客代言陣容,更組建「醫美特攻隊」,走進各商圈與辦公大樓,以免費下午茶為號召,一年舉辦上百場小型說明會,開發不同領域的網路意見領袖。打開該集團「鐵粉」管理檔案,依粉絲數排名造冊列管的代言人,累積超過七百位,是帶進七萬名品牌會員的核心驅動力。 創立 Flying V 群眾募資平台、熟悉網路生態的林弘全認為,用時下流行用詞,即是把網路上有影響力的品牌使用者,轉換為「鐵粉」。 好口碑在網路發酵部落客認同推薦,帶動業績 林信一說,網路上流行的「粉絲經濟」,在他看來,和房仲業務員最擅長的,透過陌生拜訪開發樁腳,並無二致;方法則來自做房仲首月業績掛蛋,店長傳授他開發樁腳的步驟。 第一個月,他和所有房仲菜鳥一樣,騎著腳踏車逢人遞名片、彎腰打招呼,建立勤快認真的形象;第二個月,進入開發樁腳階段,便鎖定該區域內生意好的店家老闆,希望對方若知有人要賣房,可優先通報他,「但一位雜貨店老闆嗆我,你們仲介都說得很好聽,但成交之後就不見人影。」 這句話讓林信一回頭想,確實,如果不先給甜頭,如何能取信對方?於是,第三個月,當他成交第一筆交易,雖不是那位雜貨店老闆牽線的案子,但第一時間就大方致贈兩萬元紅包酬金給他,「只要壓準這群樁腳中,最有影響力的那位,他眼見為憑認同你,口碑很快就傳開了!」他說,這個紅包帶來的效應是,不到半年,他在當地就建立起二、三十人的樁腳部隊,不必出門案源自動上門。 「最困難的,是如何花下工夫,找到第一個願意認同你、又具影響力的部落客。」他分享,很多同業花錢買部落客寫推薦文,以為這就是網路行銷,但透明度才是網路特性,那樣做缺乏真實,只會造成日後負評。醫美同業利欣診所院長廖苑利也認同,該集團雖主攻網路行銷,但不耍花招、搞噱頭,是能滾出網路正面評價的關鍵。 提供獨特服務替樁腳法律諮詢,解決難題 「他做業務最特別的,是提供客戶法律諮詢服務,而不是只顧成交物件,」林信一當年的房仲業同事李江華說,因為他的背景是法律系,很多客戶和樁腳車禍事故、鬧離婚或上法院,都會來諮詢他,他總是樂於提供專業協助,自然更容易贏得對方認同。 同樣的,不只在發表新療程時,提供部落客上門免費體驗,舉凡這群鐵粉遇到網路文章遭侵權,或有圖案手稿要授權進行商品開發,林信一也必定本著做業務的服務精神,協助處理合約等疑難雜症。 林信一說,房仲的門檻,是讓客戶願意放心託付資產;醫美的挑戰,則是不能讓女孩們最重視的臉蛋有任何閃失,乍看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產業,但在特定社群建立好口碑,卻是相同的成功要素,「差別只在於,過去靠兩條腿開發樁腳,現在是手抓滑鼠鞏固粉絲!」 |
|
||||||
從北部城市踅入南部鄉鎮,再轉到東邊部落,我們深入台灣偏遠鄉鎮,實地走訪一個個「孩子的祕密基地」,看見許多孤單無依的弱勢孩子,在脆弱的家之外,找到另一種心靈依靠,在成長過程中,有人拉一把,或許他們的命運就不一樣了。 撰文•鄧麗萍、賴若函 距離花蓮瑞穗火車站約十五分鐘車程,來到山霧氤氳的萬榮鄉。六千多人的原住民鄉鎮,門前冷落車馬稀,顯得格外安寧,時間彷彿也靜止下來。 由於失業率高,青壯年長期在都市謀生,只剩下老人與小孩。孩子們在課餘時間,不是滿山跑,就是跟著阿公阿嬤採箭筍和文旦。 「看到他們,就像看到三十年前的自己。」萬榮鄉祕密基地負責人簡智隆(Kaliling Qalmutan),回想起小時候幫忙阿嬤剝花生的光景。由於父母在北部工作,他成了流浪小孩,有時住二姑姑家,有時住阿嬤家,居無定所。 三十年前的孩子早已長大成家,三十年前的紅葉楓樹也老了,然而三十年前的宿命卻還沒改變。 原本在外地結婚生子的簡智隆,二○一三年回到部落,看見過去熟悉的成長歷程,在新一代身上重複著:許多父母把孩子留在偏鄉,變成隔代教養;也有父母在外受挫回鄉,失業或打零工,沉淪酗酒、吸毒者日益增加,更造成孩子的價值觀偏差,學習意願低落。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現年三十八歲的他,對部落鄉親的窘境感到憂心,「我們為何不做點事情?」他認為,惟有教育才能改變這一切,於是萌生辦課輔班的念頭。 簡智隆自掏腰包開辦課輔班,獨自照顧三十多個小朋友,一個月要花掉約二萬元。做下去才發現,課輔班需要更多資源,包括經費、空間、人力、時間等,而且一做下去,就沒辦法停下來。 他們很少見到父母,阿嬤也無力管教數學和英文,原本的部落媽媽教不來,繁重的課輔工作也讓他捉襟見肘。幸好後來獲得博幼基金會提供師資培訓,加上快樂學習協會經費的支援,課輔班才順利運作起來。 簡智隆說,在地人做在地事,才能提供長期的陪伴。目前有三位課輔老師,包括兩位在地青年、一位部落媽媽,他們要照顧十八名小朋友。 「小朋友的共同背景,就是隔代教養,百分之百!」簡智隆無奈苦笑,細數著:「媽媽在外工作的、單親的、家暴的、爸爸工作很晚回來的,我都稱作隔代教養。」 這些孩子早上一起來,爸媽就不見了,他們很少見到父母,也沒人管。更糟的是,還多了上網咖、吸毒等許多誘惑。「我們試圖攔下來,即使父母成天在外,有我們 幫忙照顧,不會讓孩子餓肚子或在外遊蕩。」他把租來的舊房子改造成孩子們的祕密基地,外牆自行彩繪,充滿爛漫童趣。每天傍晚六點外頭天色已暗,但門前的燈 泡總是準時亮起,黑暗中有微光,迎接孩子們的到來。 這些孩子多半家境貧困,有的鞋底開口,有的穿著大人尺寸的寬鬆外套,但每張臉蛋盡是天真開朗的笑容。「孩子們以後會如何?不知道,但至少給他們創造好一點 的環境和條件。」除了輔導課業外,簡智隆也安排吉他、烏克麗麗以及烘焙等才藝課,鼓勵他們做喜歡的事。此外,周日下午他會帶小朋友「返服」,也就是返回部 落服務老人家。 「這兩年,小朋友進步很多,」簡智隆說,尤其是念小二的小瑋(化名),到課輔班半年多,無論是功課或品行,都有很大的變化。 小瑋原本是個髒兮兮的男生,「都小一了,上廁所不會擦屁股,身上老是散發出一股味道。」老師罵他、同學排擠他,小瑋天天被罰站、天天哭,還常動手打人。其 實,小瑋的身世就是原住民部落的縮影。他的父親因案入獄,由阿嬤帶大,但阿嬤不太會講國語、精神憂鬱,對小瑋疏於照顧。 點亮改變的花火,「窮一代就夠了」為了糾正他,簡智隆一對一教導他,要求他把功課寫完。小瑋怕了,不敢去課輔班,簡智隆也不放棄,主動去學校「堵」他。努力了半年之後,小瑋拿成績單給他看,原來他考了第一名,衛生習慣也改善,而同學也不再笑他。 「環境會塑造人。」停滯了三十年的原住民村落,簡智隆相信,惟有教育,能點亮改變的花火。教育是漫長之路,需要五到十年才會萌芽;事實上,會不會萌芽也不知道,但「窮一代就夠了,不要再窮下一代,至少能做到多少就做多少。」 萬隆的祕密基地 教室:出租舊房子改建 學生:18位 老師:3位 特色:6千多人的原住民部落,青壯年皆在外工作,剩下老人與小孩。課輔的孩子主要是國小生,有三分之二是低收入戶 |
伊爾勒說,Space Ape Games致力於成為手遊界的暴雪。
文|夜語 來源|遊戲研究社
時間回到2012年5月,在擔任EA Playfish倫敦工作室副總監一職2年之久後,資深遊戲人約翰·伊爾勒(John Earner)從EA離職,與同事,資深社交遊戲產品經理西蒙·哈德(Simon Hade)及Mind Candy工作室前首席技術官托比·摩爾(Toby Moore)三人一起開始創業。
從左至右:托比·摩爾、約翰·伊爾勒和西蒙·哈德
EA Playfish倫敦工作室的前身是社交遊戲公司Playfish,於2009年11月被EA以4億美金的巨資收購。在被EA收購之前,約翰·伊爾勒曾是Playfish舊金山工作室的第一任產品經理,也是Playfish的第15號員工。
在Playfish和EA工作期間,伊爾勒帶領團隊打造的三款facebook遊戲《寵物社會》(Pet Society)、《餐廳城市》(Restaurant City)和《模擬人生社交版》(The Sims Social)曾長期占據排行榜前三的位置,並創下了累計日活躍用戶數量DAU超2000萬的記錄。
到2012年1月的時候,這三款遊戲已經進入生命周期的後期,遊戲的活躍度下降,用戶人數和收入也直接下跌,這讓伊爾勒心生倦意。
伊爾勒是遊戲行業的老兵,有豐富的經驗以及深厚的資源,他看準了當時智能手機遊戲的發展趨勢,想成立一家手遊工作室,於是找到工作中的夥伴西蒙·哈德和托比·摩爾說了自己的想法,三人一拍即合,決定一同開創一番新事業。
2012年5月,公司在倫敦成立,名稱為Space Ape Games,Logo則是一顆戴著宇航服頭盔的可愛猿猴頭像。
對於選擇倫敦來進行遊戲創業的原因,身為美國人的伊爾勒說,舊金山市場過熱,泡沫太多導致競爭過於激烈,一名優秀的軟件工作室平均在一家公司待的時間只有14個月,然後就很快跳槽到別的公司;而在倫敦,同樣的薪水可以招到最好的人,且能長期待在一家公司5-10年。此外,倫敦的國際化程度甚至要高於紐約,能為公司找到全球各地最優秀的人才。
Space Ape Games在成立之後的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就從風投那融到了第一筆大約26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投資方之一是Accel,他們也曾投過芬蘭Rovio和Supercell。後來又從Initial Capital那獲得了一些資金,Initial Capital也曾是Supercell和Playfish的投資方。
首桶金
有了這些錢,Space Ape Games雇傭了12名美工和程序員,開始打造自己的第一款手遊,題材是關於運動的,名為《Call It: Football》。這是一款休閑遊戲,目標用戶是那些喜愛看球的球迷。
遊戲於2012年9月上架蘋果App Store,結果叫好不叫座,公司在4個月後將匆匆其下架。
對此,伊爾勒說,人生苦短,所以得將重點聚焦到自己更喜歡的事情當中去,這款遊戲完全失敗了,Space Ape Games將從中總結教訓繼續前行。
幸運的是,由於Space Ape Games團隊都是來自Playfish的老兵及業界資深人士,所以獲得了資本的認可,他們很快從風投機構獲得了新一輪融資,此次金額為440萬美元。
當時Supecell的遊戲《部落沖突》已經成為App Store暢銷榜排名第一的遊戲,而《部落沖突》的塔防+戰鬥的遊戲模式,則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鑒自一款名叫《後院怪獸》(Backyard Monsters Unleashed)的facebook遊戲。
《後院怪獸》由總部設在舊金山的Kixeye公司打造,這款遊戲有著數百萬的核心用戶,平均每個玩家每天遊戲次數兩次以上,時間超過一個半小時,遊戲的盈利能力也比對手高出20倍。而在看到《部落沖突》在移動平臺的巨大成功之後,Kixeye也打算將《後院怪獸》移植到移動設備上面去。
於是Space Ape Games決定借鑒這兩款遊戲,照樣學樣,依葫蘆畫瓢的“山寨”一款。遊戲的類型決定了,相關故事背景呢?團隊經過討論,一開始就否決了現代戰爭題材,然後他們羅列了一堆自己有興趣的主題,包括科幻、武士和幻想等。
接著團隊針對這些主題來做用戶調研和頭腦風暴,最後決定做一款充滿東方文化異域風情的,關於日本武士和忍者題材的卡通風格中核類(midcore)策略塔防遊戲,並命名為《戰士圍城》(Samurai Siege)。
《戰士圍城》的研發總共用了8個月的時間,其中用2個月來進行用戶測試,每周都叠代一個版本,邀請玩家來工作室試玩遊戲,並給出建議。同時開辟在線社區,收集玩家的各自反饋湧來進行改進工作。
2013年10月3日,遊戲終於搶在《後院怪獸》移動版之前上線了,由於之前有大量玩家的反饋,上線首日即獲得了蘋果和谷歌的推薦。不到兩周,就迅速登上世界各地的App Store和Google Play排行榜,下載量超過95萬,付費玩家占其中的3-5%,日收益已達6.5萬美元。
雖然《戰士圍城》與《部落沖突》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但也得到了相當多玩家的認可,成為這類型遊戲當中的知名產品。
更好的消息是,工作室在查看後臺數據發現,遊戲留存率也非常高,安裝遊戲的玩家中有25%的人在約兩周後仍然在玩這款遊戲。Space Ape Games終於依靠工作室成立後的第二款遊戲挖到了第一桶金。
伊爾勒總結了這款遊戲成功的三大原因。第一,工作室有大量單機遊戲的經驗。在進行遊戲的前期調研時,參考了暴雪在個人電腦上推出的《星際爭霸2》和《魔獸爭霸3》當中的單人任務,慢慢展開的劇情來讓你一步步上手遊戲。
在《戰士圍城》當中,玩家翻越高山穿過沙漠,從西方到東方,發現和解謎,完成任務,獲得遊戲幣,人民幣玩家也無法馬上沖上排行榜,無論花不花錢都得完成單人活動。
第二,遊戲中聯盟的設定參考了《魔獸世界》,讓聯盟有等級,隨著等級提升,成員能獲得新特權。聯盟中的任何一個首領都可以向其他聯盟宣戰,戰爭持續12個小時,與《魔戒》一樣,盟戰需要四個聯盟互相對抗,每次需要四支軍隊同時參戰。
戰鬥的目標是爭取最多的榮譽,戰爭結束後,獲勝方的成員將得到大量遊戲幣。後來《部落沖突》也學習了這種設定,於2014年開放了部落戰。
第三,遊戲使用Unity作為引擎,有統一代碼庫,意味著同一款遊戲可同時在Android和iOS兩個平臺上發布,讓程序員和美工可以各自做好自己的事,可實現每兩周推出一個新版本,快速叠代,走在對手的前面。
還有,Space Ape Games為玩家提供了良好的社區和客服。公司有一支30人的社區和客服團隊(當然,其中大部分是兼職或者外派人員),實時解答玩家的各自問題。
此外,為維持遊戲的熱度,Space Ape Games還通過代理公司在全球多個地區經常舉行線下活動,以獲得玩家的最新反饋。
官方稱,通過數據可以發現:社區和客服為至少公司額外貢獻了20-30%的收入,這真是一個可怕的數字。也因為如此,Space Ape Games不把社區和客服視為公司的負擔,而將其視為可以為公司創收的重要組成部分。
遊戲在上架半年後,在全球的下載量突破550萬次,收入超1200萬美元。Space Ape Games乘勝追擊,發布了9種語言的版本,進軍歐洲、南美和亞洲市場,並將工作室人數擴充到了近50人。
同時,Space Ape Games於2014年進行了C輪融資,領投的是Northzone,參投的包括Accel、Initial Capital和Connect Ventures,本輪金額為700萬美元。
競逐之國
其實Space Ape Games在《戰士圍城》剛上線就已經開始籌備下一款遊戲的制作,看到《戰士圍城》在用戶測試時的用戶反應,Space Ape Games清楚了自己該做什麽,那就是另外一款塔防+戰鬥的網絡遊戲《競逐之國》(Rival Kingdoms),而且是核心向。
既然格調已經定了核心向,那就不能和前作一樣再采用卡通的美術風格了,那樣會顯得有點兒低齡向,考慮到市場需求,得改用寫實一些的風格。
Space Ape Games聘用了知名英國女遊戲作家瑞安娜·普拉切特(Rhianna Pratchett)(《古墓麗影》、《鏡之邊緣》)擔任遊戲背景故事的創作,曾為《質量效應》(Mass Effect)做過音樂的理查德·雅克(Richard Jacques)擔任遊戲配樂。
這次的制作周期長達13個月,是《戰士圍城》制作周期的兩倍還要多。同時Space Ape Games進行了新一輪的融資和擴充,本輪融資金額為450萬美元,領投為矽谷銀行。
到2015年5月遊戲上架之時,工作室的人數已經擴充到90人,其中《戰士圍城》團隊15人,《競逐之國》團隊20人,而總人數的30%則負責另外兩款新遊戲的研發。
而這時,《戰士圍城》已經獲得了1100萬下載量和2300萬美元的收入,日活人數仍有30萬,月活人數仍有150萬。作為一款已經上線一年半的手機網遊,這個成績已經很不錯了。
然而,Space Ape Games很快發現,《競逐之國》在市場上的接受程度不如《戰士圍城》。相關數據顯示,在瀏覽完《競逐之國》的介紹之後,只有5%的玩家下載安裝了這款遊戲,而《戰士圍城》的這個比例是15%。
Space Ape Games聯合創始人兼首席運營官西蒙·哈德最後總結:“通過《競逐之國》的失敗表明,制作團隊不能以自己的品味來替代大部分玩家的品味。這款遊戲的設定過於黑暗和核心,而在移動設備之上,核心玩家的數量並沒有那麽多。”
變形金剛:地球戰爭
在經歷了《戰士圍城》的成功和《競逐之國》的失敗之後,Space Ape Games的下一款產品決定嘗試一個現成的大IP,來吸引更大範圍的用戶。那就是孩之寶的《變形金剛》,類型還是自己擅長的策略塔防。
這是一款美式漫畫風格的快節奏遊戲,遊戲將於今年春季發布。在這款名為《變形金剛:地球戰爭》的遊戲當中,玩家可選擇汽車人或者霸天虎陣營,登場人物包括擎天柱、威震天、紅蜘蛛和大黃蜂等,都是80後一代人的童年回憶。
這一次,Space Ape Games找了孩之寶旗下的遊戲工作室Backflip Studios來發行這款遊戲。Backflip Studios正在運營孩之寶多款網絡遊戲,月活躍用戶人數達3300萬。
“手遊界的暴雪”
當前,Space Ape Games的員工人數已經突破100人,人員的快速擴張不可避免的帶來了管理方面的問題,Space Ape Games的做法是,將工作室分為若幹個小的獨立團隊,每個團隊的人數最多不會超過20人,他們甚至設立了一個只有5人的新遊戲開發團隊:一名設計師、一名程序員、一名制作人和兩名腳本策劃。
談及為何偏好小型的團隊,伊爾勒說,首先最好的創意往往來自於那些小的團隊,而像《部落沖突》和《戰士圍城》這種成功的遊戲團隊也才15個人;其次,自己在EA時曾有過這方面的教訓:當時為了想讓《Sims Social》快速上線,團隊人數一下子被擴充到50人,結果發現反而拖慢了遊戲的上線速度。
對於公司的長遠目標,伊爾勒說,Space Ape Games致力於成為手遊界的暴雪。因為自己很喜歡暴雪這家公司:在十多年前,正是暴雪使得實時戰略遊戲成為了個人電腦上最熱門的遊戲類型。伊爾勒認為,只要Space Ape Games還有最好的人才、足夠的錢、專註於手遊且能承擔得起失敗,那麽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如今手遊界的暴雪,行業大致已有共識,那便是Supercell。那麽為何Space Ape Game還放出這樣的豪言來?大概是因為,他們從始至終都在以這位手遊界暴雪為藍本來“學習”——截止目前Space Ape Game的全部主力產品,其原型都來自《部落沖突》。從這個角度來說,Space Ape Games的目標也能說得通了。
騰訊天價收購年營收破七百億的手遊公司,震撼全球玩家,這個中國網路大亨,如何靠「爆買」深入你我手機、電腦遊戲? 全球遊戲玩家們,不能不認識這位新霸主了——來自中國的網路巨頭:騰訊。 它敢買,近十年買35家 上週二(六月二十一日),全球線上遊戲史上最大一筆收購案誕生了,騰訊斥資八十六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八百億元)收購全球最賺錢的芬蘭手機遊戲開發商Supercell。 這家成立只有六年的公司,至今只開發四款App遊戲,以《部落衝突》最受歡迎,全球每日活躍玩家有一億人;全公司員工不過一百九十多人,卻創造出二○一五年二十三億二千六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七百六十一億元)的營收,每人平均創造的產值是新台幣四億元,可說是遊戲產業中最「小而美」的公司。 Supercell為搶進中國這全球最大手機遊戲市場而出售自己,非常合理。但騰訊拿去年全年遊戲事業營收人民幣五百六十九億元,買下這家八千公里之外的小公司,更引人關注。 「這筆交易,將使騰訊成為一個真正全球化的競爭主體。」《紐約時報》如此評論這筆交易背後的意義。 事實上,大多數你最喜歡的遊戲,都和騰訊有某種程度的連結。如果納入Supercell最新玩家數一億人,粗估全球每月至少有五億人在玩騰訊旗下的遊戲,其中也包括台灣的六百萬玩家。 敢買、會買,是騰訊短短九年翻身全球遊戲霸主的關鍵。 中國網路圈的致勝密碼有別西方市場邏輯,廣告增長緩慢,網路公司要賺錢得另覓管道,因此,有人依附電商賺抽成,有人靠支付賺手續費,但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卻認為,「遊戲,會成為移動互聯網變現的最強商業模式。」 因此近十年來,騰訊進行了三十五件海外遊戲公司收購案,總額逾人民幣五百億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五百億元),像個購物狂,從遊戲研發商買到技術底層,從韓國、新加坡,買到美國、歐洲(見表)。「它都挑最好的買,不是市占最高,就是某領域最賺錢的公司。」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遊戲分析師李易鴻說。 最著名的就是是入股頂尖遊戲研發公司暴雪母公司動視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以及買下全球最受歡迎電競遊戲《英雄聯盟》,這讓騰訊因此坐穩PC遊戲市場的龍頭地位。 它敢放,讓收購公司自主 然而,買和經營,卻是兩回事。《紐約時報》肯定騰訊的不只是買得好,而且「相比之下,中國大部分數位和媒體公司,往往沒有能力收購和經營有價值的外國產品及服務。」 「騰訊海外名聲非常好,因為它讓收購公司保有獨立自主權,不像傳統『土豪』買了就要插手經營。」遊戲資歷超過二十年、有「東南亞最強臉書」封號的migme產品研發副總經理暨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徐志瀟說。 不插手收購公司經營方向,對騰訊來說,更多時候是「不能」。騰訊靠聊天軟體QQ和微信起家,二??七年涉入遊戲產業後,一路靠與外部聯盟或是收購壯大。 這與馬化騰的核心管理思維有關:只專注自己擅長的,不擅長的,交給其他人做。「大家以為我們騰訊什麼都會做,我們也走過一些彎路……,現在把越來越多業務砍掉,交給其他人來做。」馬化騰說。 擅長的事就做到極致,騰訊內部甚至可以容許QQ和微信兩項同性質產品「左右手亙搏」。「騰訊放手讓內部競爭,QQ和微信兩BU(事業部)至今沒有擦槍走火,是因為騰訊長期以來強調尊重異類的文化。」徐志瀟說。 它敢衝,全賴神秘購併部 不擅長的就交給別人做,技術出身的馬化騰在騰訊內部設有二十人團隊的「投資併購部」,這個團隊以神秘著稱,招聘成員一律要求「北大清華以及海外名校」,成員多有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等國際投資公司背景,領軍的總裁劉熾平本身也出自高盛。 這回,就是劉熾平親自飛去芬蘭和Supercell首席執行官帕納寧(Ilkka Paananen)談判。令人意外的是,劉熾平本身就是Supercell全球前百大玩家,這讓帕納寧更願意相信騰訊會信守承諾,維持自主獨立。 中國經驗向來被視為走不出中國,騰訊則擺脫了宿命,靠「聰明花大錢」站上國際舞台。但當務之急,是它接下來能否聰明串聯中國七億多的QQ和微信用戶與Supercell的遊戲,畢竟對他而言,賺人民幣,絕對比賺外幣快又輕鬆多了。 撰文者顏瓊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