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從工信部網站獲悉,工信部決定自即日起至2018年3月31日,在全國範圍內對互聯網網絡接入服務市場開展清理規範工作。
工信部將依法查處互聯網數據中心(IDC)業務、互聯網接入服務(ISP)業務和內容分發網絡(CDN)業務市場存在的無證經營、超範圍經營、“層層轉租”等違法行為,切實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強經營許可和接入資源的管理,強化網絡信息安全管理,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秩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通知提出,各通信管理局要對本轄區內提供IDC、ISP、CDN業務的企業情況進行摸底調查,杜絕無證經營、超地域範圍經營、超業務範圍經營、轉租轉讓經營許可證等非法經營行為。各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網絡接入服務企業要全面自查,未經電信主管部門批準,不得自行建立或租用專線(含虛擬專用網絡VPN)等其他信道開展跨境經營活動。
中央氣象臺2月19日發布的最新預報稱,20日至23日,我國中東部地區將出現今年以來範圍最大的雨雪天氣過程,內蒙古、甘肅、陜西、山西、河南、山東等地的部分地區將迎來大雪或暴雪。同時,受較強冷空氣的影響,中東部地區的氣溫也會大幅下跌,乍暖還寒,部分地區氣溫起伏劇烈。預計24日以後,冷空氣勢力減弱,氣溫呈回升趨勢。
冷空氣重拳出擊 氣溫集體跳水
預計19日下午至23日,長江中下遊及其以北地區平均氣溫將下降6~10℃,局地12℃以上,南方地區氣溫下降4~8℃,局地10℃以上。21日以前,降溫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23日夜間至24日早晨,0℃線將南壓至湖北中部、安徽南部至浙江北部一帶。
此外,新疆、西北地區東部、長江中下遊及其以北部分地區伴有4~6級左右偏北風;南疆盆地、甘肅西部、內蒙古西部有揚沙或浮塵天氣;東部海區有6~8級大風。
冷暖空氣活躍 雨雪強勢來襲
2月20日夜間至22日,西北地區東部、華北、東北地區、黃淮、漢水中上遊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其中內蒙古中部、甘肅東部、陜西、山西、河南中北部、山東北部和西部等地有中到大雪,內蒙古中部、陜西、山西、河南中北部的部分地區有暴雪(降雪量10~18毫米,積雪深度5~15厘米)。
長江中下遊及其以南地區將有小到中雨,其中西南地區東部、江淮西部、江南西部和北部、湖北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雨,局地暴雨(50~60毫米);雨雪分界位於陜西南部、湖北中部至黃淮南部一線。
初春時節下暴雪?專家說不稀奇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介紹,這次大範圍的雨雪降溫天氣是由兩股冷空氣前後“合作”所致。第一股冷空氣強度較強,於19-20日影響我國北方,將之前明顯偏高的氣溫拉回到0℃上下,為後面的降雪創造了氣溫條件。後一股弱冷空氣接踵而至,並與南方暖濕氣流配合,制造出大範圍的雨雪。
孫軍說,初春時節本來冷暖空氣就比較活躍,水汽條件好,此時出現的大雪或暴雪的幾率比隆冬時節還要大一些。
專家提醒,目前正處於寒假收尾學生返校的時間,客流量仍較大,各地要註意防範雨雪、道路結冰對交通的不利影響,加強機場、火車站、高速公路等交通樞紐、幹線的管理和疏導,公眾外出時也應合理安排出行計劃,註意交通安全。
另外,中東部部分地區還將伴有強降溫,公眾尤其是體質較弱人群需及時調整著裝,避免受凍生病。
環境保護部22日上午召開“大氣汙染防治媒體見面會”,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趙英民在會上表示,2017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的決戰之年。環保部將會同各地各有關部門,以冬季重汙染天氣治理作為戰略重點,嚴格控制機動車排放,天津港不再接收柴油貨車運輸的集港煤炭。
22日上午,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趙英民在“大氣汙染防治媒體見面會”介紹有關情況。攝影/章軻
天津港。攝影/章軻
趙英民說,今年將深入開展中央環保督察,切實落實地方政府環境保護責任。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繼續開展《大氣十條》實施情況和約束性指標年度考核、督促各地落實重點任務,對空氣質量惡化、大氣汙染防治措施不落實的地區及責任人進行問責,確保完成既定目標。建立實施空氣質量季度預警制度,對進度緩慢的地區及時預警。推動未達標城市編制限期達標規劃,明確空氣質量改善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趙英民說,今年將加快推進重點治汙項目。加大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散煤和“小散亂汙”企業治理、中小鍋爐淘汰、揮發性有機物減排等工作力度,部署推進臭氧汙染防治。深化機動車環境管理,實施機動車第五階段排放標準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第三階段排放標準,配合做好車用油品質量抽樣調查,完成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聯網。
“目前將突出抓好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治理。以冬季重汙染天氣治理為重點。”趙英民介紹,環保部將具體采取六項措施:
加大化解過剩產能力度,傳輸通道"2+26”城市提前完成化解鋼鐵過剩產能任務,10月底前完成違法“小散亂汙”企業取締;
全面推進冬季清潔取暖,加快“禁煤區”建設,限時完成小燃煤鍋爐“清零”工作,傳輸通道城市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
加強工業大氣汙染綜合治理,重點行業要滿足特別排放限值要求,率先完成排汙許可證發放工作,實施揮發性有機物(VOCS)綜合治理;
實施工業企業采暖季錯峰生產,在水泥、鑄造等行業繼續全面實施錯峰生產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錯峰生產範圍,石家莊、唐山、邯鄲、安陽等城市采暖季鋼鐵產能限產50%,實施電解鋁、化工類企業生產調控;
嚴格控制機動車排放,天津港不再接收柴油貨車運輸的集港煤炭,協同加強柴油車管控,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劣油品行為,取締黑加油站點;全面加強機動車排汙監控能力;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切實降低工地揚塵排放。
2016年監測數據表明,全國環境空氣質量形勢總體向好。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8.8%,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例為2.6%,同比減少0.6個百分點;空氣質量達標城市數由2015年的73個增加到84個,增加了11個。
2016年,全國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為8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7%,比2013年下降15.5%;全國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0%;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71、46、32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下降7.8%、13.2%、5.9%,比2013年下降幅度均超過30%。
趙英民表示,今年將紮實做好重汙染天氣應對。完善重汙染天氣預警工作機制,全面加強環境監測人員業務培訓和基礎能力建設,規範預報程序,進一步提高預報準確性。在對各地應急預案全面評估的基礎上,指導各地修編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有效提高減排比例,細化減排措施,明確各級別減排措施的具體工藝流程和停限產設備,確保應急措施可操作、可核查、可計量。加強監督檢查,督促預案落實到位。
同時,自2月中旬開始,環保部組織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18個重點城巿開展為期一個月的聯合專項督查。趙英民表示,“大規模的專項督查活動,今年還將組織1-2次。”
22日上午,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趙英民在“大氣汙染防治媒體見面會”介紹有關情況。攝影/章軻
近年來,有關部門逐步加大清理打擊“掛證”行為的力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針對‘掛證’的根源性問題,下一步將采取針對性措施,”將推動多部門聯合行動,大力整治“掛證”亂象。
據人民日報3月21日報道,“掛證”問題目前還沒有得到根治。建設、食品藥品、消防、環保、專利代理等領域“掛證”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尤其是建設領域,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食品藥品領域執業藥師缺口較大,導致“掛證”現象突出。註冊消防工程師已成為新的“掛證”熱點。環保領域“掛證”較多的是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
有關負責人分析,產生證書掛靠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利益驅動。職業資格證書持有人可以通過“掛證”牟利,企業通過“掛證”既能滿足資質審查的需求,又可以節省人工成本。而一些中介服務機構因為有利可圖積極牽線搭橋。二是有的部門對企業開辦、年檢的人員資格權重條件設置過高,一些不具備人員條件的企業為取得資質尋找具有職業資格的人員掛靠。三是取得職業資格的人員數量難以滿足行業發展需要。四是市場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證書掛靠違法成本較低。五是信息共享機制不健全,管理部門之間存在信息孤島,發現、查處證書掛靠違法行為較為困難。
以往,由於部門之間信息不暢,懲處“掛證”存在困難。為此,相關部門將加強信息共享,職業資格信息、人員註冊信息、企業資質管理信息等能夠公開的全部公開,打通信息孤島。提高企業和個人信用意識,建立“掛證”黑名單,並適時納入全國誠信體系,實現一處違規、處處受限。
為加強懲處力度,人社部將推動職業資格設置管理立法工作,加大違紀違規行為處罰力度,加強職業資格管理法制建設,並認真清理資質資格管理方面的規章制度。
降低“掛證”需求本身也是源頭治理的有效手段。為此,多部門將進一步清理取消與企業資質相關的行政許可事項,減少企業資質與人員資格掛鉤,盡可能放寬準入,積極培育市場;不斷完善職業資格報考條件、專業設置和考試內容,不斷提高職業資格設置的科學化水平;通過多種方式提升相關從業人員素質,增加人才有效供給。
有關部門將進一步加強事中事後監管。通過明確監管責任,行業主管部門負有“掛證”監管的主體責任,既管證書註冊,也管企業行為。“要加強聯合抽查,集中查處一批、曝光一批。‘掛證’嚴重的要啟動追責,對當事人、當事企業、違規中介、主管部門追責。”有關負責人說。
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嚴厲整治“掛證”網站,及時清理取締“掛證”論壇、QQ群等,嚴厲打擊網上公開的違法違規行為,形成整治“掛證”亂象的高壓態勢。
財政部在過去三年按照計劃推出了總額1.86萬億元的三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後,正醞釀推出第四批國家級PPP示範項目。
據財政部旗下中國財經報,財政部金融司副司長董德剛近日在北京市財政局舉辦的PPP培訓班上表示,財政部將進一步加強市場環境建設,推出第四批示範項目,打造行業精品與改革示範區,並將嚴格執行PPP項目信息公開管理辦法,加強項目全過程信息公開,引導市場規範發展。
財政部PPP中心副主任韓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第四批PPP示範項目申報方案還在設計中,希望盡快出臺。項目具體申報條件既延續此前示範項目申報條件,也會突出重點領域體現新特點。目前還沒有確定第四批示範項目的數量和總投資額。
PPP示範項目是財政部推進PPP模式的主抓手,希望通過示範項目形成可複制、可推廣的實施範例,形成一套有效促進PPP規範健康發展的制度體系。
韓斌表示,正是因為此前三批PPP示範項目取得比較好的示範效果,以及社會呼籲推出更多示範項目,財政部才計劃推出第四批PPP示範項目。
截至目前,財政部已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別推出了三批PPP示範項目,項目數量總計743個、計劃總投資規模1.86萬億元,涉及幾乎所有公共服務領域。從財政部PPP中心發布的數據來看,前三批PPP示範項目的落地率持續提高,落地周期不斷縮短。
根據財政部PPP中心數據,截至去年年末,第一、二、三批示範項目已經簽約落地363個,投資額9380億元,落地率為49.7%。
PPP示範項目區域和領域不斷擴大。第一批示範項目覆蓋 11 個省份和 4 個領域,第二批覆蓋 28 個省份和 16 個領域,第三批覆蓋 30 個省份和 18 個領域。
各地PPP示範項目中,山東已有 37 個示範項目簽約落地,居全國第一,其後為河南 31 個、河北 26 個、安徽 21 個、雲南 20 個。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前三批次PPP示範項目投資額逐批擴大。比如第三批PPP示範項目總投資額突破1萬億元,達到11708億元,遠超第一批的1800億元和第二批的6589億元。
PPP示範項目申報條件也更加嚴格透明。
第三批PPP示範項目評審標準繼續采用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與第二批示範項目相似,今年定性方面對示範項目劃了9條紅線,踩了任何一條紅線的申報項目將直接被否決。比如適用領域不屬於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領域的;運作方式采用建設-移交(BT)方式實施的;合作期限(含建設期在內)低於10年的,以及采用固定回報、回購安排、明股實債等方式進行變相融資的,等等。
董德剛表示,財政部一直致力於將示範項目打造成真正經得起考驗的“樣板”和“標桿”。為此,還建立了對示範項目的跟蹤指導、對口聯系、動態調整機制,持續對示範項目實行嵌入式、全流程管理,確保示範項目規範實施。
按照此前財政部要求,第三批PPP示範項目原則上在今年9月底前落地,也就是第三批PPP示範項目要在一年內落地,發揮穩增長作用。
“遠看像修空調的,走近了才知道是環保部門的。”第一財經記者日前在貴陽市花溪區的一次采訪中,有環保執法人員這樣調侃自己。
當時在執法現場,貴陽市花溪區環境監察大隊的執法人員們,除了胸前掛著的“貴州省行政執法證”,就是一件印有“花溪環保”字樣的黑馬甲,衣服和褲子五花八門。
由於沒有統一的制式服裝,給環保執法帶來很大困難。近日,環保部第九督查組有關人員在河北省邢臺市現場檢查時執法證被搶奪。
“如果像北京等城市的環保執法人員那樣,有制式服裝,有大蓋帽,加上必要的執法裝備,肯定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一位環保執法人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貴陽市花溪區環境監察大隊人員對重點排汙企業進行現場執法檢查。攝影/章軻
21日上午,在環境保護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透露,環保部正“積極制定執法服裝標準,並商財政部積極推動全國執法人員盡早配發。”
去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將環境執法機構列入政府行政執法部門序列,並推進垂直管理改革。
田為勇介紹,環境監察執法機構是環保部門所屬的、並接受委托專業從事現場環境執法的機構。目前,全國基本已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四級環境監察執法體系,機構總數超過3000個,人員超過7萬。環境監察機構主要負責現場執法、監察稽查、糾紛調處和排汙費征收等。其中,最為核心的職能就是執法。
“2016年以前環境監察執法機構未納入政府執法部門序列,沒有強制權可以行使。在新《環境保護法》實施以前,環境監察執法機構沒有法律地位,需要同級環保部門委托才可以進行執法。”田為勇說,2016年以來,環保部門的執法能力發生明顯變化。
“首先是讓環境監察執法機構‘名正’了。環境執法機構列入政府行政執法部門序列,並推進垂直管理改革。”田為勇說,讓環境監察執法機構“言順”。《指導意見》依法賦予環境執法機構實施現場檢查、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的條件和手段,讓環境監察執法機構能夠挺起腰板執法,不再有所顧忌。
此外,還提升了環境監察執法機構“軟實力”。2016年開展環境執法大練兵活動,連續第二年實施“三年培訓計劃”,對193個市級環保部門和1595個縣級環保部門開展稽查,累計稽查案卷(案件)2.96萬個,有效提升基層執法的能力和水平。
田為勇介紹,按照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通知》的要求,繼續推進全國移動執法系統的建設和使用。截至2016年底,全國整體覆蓋率超過50%,現場執法信息化水平得到較大程度提升。為充分使用移動執法系統數據,提高統籌調配執法力量的能力,開發了環境執法平臺的原型,並與天津、江蘇、廣西和湖南等省(區、市)全部環境監察執法機構的移動執法系統進行了聯網。為因地制宜推進信息化,組織研發了環境監管APP,配發給尚不具備建設使用移動執法的地區,大幅度提高了環境督查執法的效率。
田為勇對記者表示,目前我國環境汙染違法犯罪行為高發多發態勢仍沒有根本性扭轉,企業頂風非法排汙的現象還比較普遍,暴力抗法的案例時有發生。與此對應的是,全國環境監管執法能力依然相對薄弱,難以承擔繁重執法任務。
他表示,將推進執法人員統一著裝、配備一線執法用車、納入行政執法序列,全面提升環境執法能力。
同時,強化自動監控數據的使用,推進環境監管執法平臺建設並拓展試點聯網範圍。繼續豐富熱點網格內容,推進熱點網格在大氣汙染防治強化督查中的應用。依托部分科研機構和環境保護部直屬事業單位,開展環境執法的新技術、新手段和新方法研究,不斷提高環境執法的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
環保部當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按日連續處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移送行政拘留和移送涉嫌環境汙染犯罪等五類案件22730件,同比上升93%,而且所有地級市均有適用配套辦法案件。其中,按日連續處罰案件共1017件,同比上升42%,罰款8.14億元,同比增加43%;查封扣押案件共9976件,同比上升138%;限產停產案件共5673件,同比上升83%;移送行政拘留共4041起,同比上升94%;移送涉嫌環境汙染犯罪案件2023件,同比上升20%。
2017年第一季度,全國實施五類案件總數4987件。其中,按日連續處罰案件共224件,同比上升54%,罰款26375萬元;查封扣押案件2190件,同比上升229%;限產停產案件1228件,同比上升308%;移送行政拘留958起,同比上升206%;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機關案件387起,同比上升46%。
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預計到2020年將全部退出,沒了補貼的新能源公交車企該何去何從?
今天(5月27日)下午,交通運輸部政策研究室副巡視員李占川透露,交通運輸部將積極協調財政部門,將調整後的農村客運、出租汽車油價補助資金合理統籌,用於支持公共交通發展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動新增及更新公交車優先選擇新能源車輛。
在當日交通運輸部主辦的“新能源公交高品質線路經驗交流會”上,李占川說,新能源汽車代表未來汽車產業發展方向,對實現運輸服務綠色低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他說,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預計到2020年將全部退出,交通運輸部提出到2020年交通運輸行業新能源汽車總量達到60萬輛,要完成這一目標,還面臨不小的壓力。
他透露,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積極協調財政部門,將調整後的農村客運、出租汽車油價補助資金合理統籌,用於支持公共交通發展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動新增及更新公交車優先選擇新能源車輛。“對於公交企業來說,這是一項發展利好。”李占川說。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交通運輸改革發展取得重大成果,公共交通服務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目前,全國每天約有2.5億人次選擇公交出行,全行業累計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突破30萬輛,綠色出行分擔率逐年提升。
目前,上海、南京已成為首批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張家口等50個城市成為“十三五”期第一批公交都市創建城市。深圳成為“公交電動化第一城”,杭州主城區公交車已全部更新為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
“‘十三五’時期,公共交通領域推廣應用新能源車的熱情巨大。”經驗交流會上,交通問題專家、中國交通報社副社長韓世軼對記者表示,按照推廣目標和現有規模推算,未來三年里,我國新能源公交市場仍將蓬勃發展,助推全國“公交都市”創建,增加優質公交服務供給。
第一財經記者從交通運輸部了解到,近年來,一些地方公交企業推廣應用新能源與清潔能源車輛已收到明顯成效。
2009年1月,大連市作為國家四部委確定的“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投用了首批12輛混合動力客車。從此,大連公交低碳發展、轉型新能源公交的大幕正式拉開,混合動力、LNG(液化天然氣)、純電動等不同類型的新能源、清潔能源車紛紛亮相。
大連公交黨委書記、董事長孫明介紹,從2016年起,新增的的公共用車全部采用電動車或天然氣車,預計到“十三五”末,大連公交綠色公交運營體系將基本成型。
目前,大連公交清潔能源、新能源公交車占運營車輛總數的67%,這些車輛分布在全市80余條主幹線路運營,全年減少排放二氧化碳67372噸,有害顆粒物306噸。
河北省衡水市公共交通總公司公交18路自2015年更換10.5米金旅純電動客車以來,車長們普遍反映純電動公交車起步平穩,加速順暢,大幅減少了司機的勞動強度。截至目前,衡水公交共有新能源車約350輛。數據顯示,純電動公交車在非空調期每百公里耗電約65度,百公里電耗只需48元左右,相比同級別燃氣車百公里能耗節約56%左右。新能源公交車的維修保養費用也比燃氣車輛下降78%。
安徽省合肥公交集團有限公司18路是全國最早批量運用純電動車的公交線路之一,於2010年投放的30輛安凱純電動公交車已安全運營8年,行駛總里程約1120萬公里,相當於替代柴油約427萬升。與傳統燃油公交車相比,節約使用成本約1600多萬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2萬噸。車輛歷經高溫嚴寒、暴風雨等惡劣天氣的考驗,整體運行效果良好。
韓世軼表示,當前新能源公交的推廣應用還面臨不少難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國家補貼逐年遞減的同時,新能源公交購置補貼、運營補貼也受到地方財政等各種因素的限制;提高新能源車輛技術穩定性、保障新能源車輛運營安全還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適合公交的新能源車運營管理模式、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應用模式還不是很多。
李占川也表示,目前,我國城市交通領域仍然存在一些明顯的“短板”。由於公共交通線路布設不足、服務水平不優等原因,公交出行在居民出行選擇中的優先度不高,全國多數城市公交機動化出行分擔率不足40%,在滿足人民高品質、多樣化出行需求方面還有不小的改進空間。
李占川說,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補齊城市公共交通短板,實現運輸服務高質量發展,必須推進以低碳環保為導向的綠色化發展,大力開展綠色出行行動。從加快推進運輸裝備技術升級入手,加快新能源公交車在公共交通領域的推廣應用,促進運輸服務綠色低碳發展。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美國商務部將部分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發表談話稱,我們註意到美國商務部將部分中國實體列入美出口管制“實體名單”。中方反對美動輒對中方實體實施單邊制裁的立場從未改變。中方敦促美方采取切實措施,放寬對華出口管制,保護和促進雙方企業開展高技術貿易與合作,維護雙方企業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