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遇見最美好的自己



暑假將至,又屆招生季節。

釣勝於魚,招勝於生。最珍貴的,不是報讀人數,而是年復一年,把自己所相信的,持續地去講、去分享下去。

習慣每年為免費講座擬定題目。去年,講題是「不需要叻,都可以有自信」,因為實在不甘心,眼見很多可愛到不行的孩子,總是自信缺缺。今年,想起接二連三的學生自殺個案,決定講「遇見最美好的自己」。

學童連環輕生,很心痛,不知可以做甚麼,搞不好我們都是有份推孩子去死的共犯。究竟一個人為甚麼要去死?原因太多,情況不一,但歸根究底,理由只有一個:其實我們都不懂得如何愛上自己。

這裡說的,不是老生常談的「自愛」,而是「愛上」。自愛,是結果。愛上,卻是過程。每個人,都曾經愛上一些人、事、物。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觀察、體會、代入、接納、認同。那個被愛的對象,表面平平無奇,但被發掘後,卻變得獨一無二。過程中,我們漸次明白,萬事萬物,由來有自。每個個體,每套價值,沒有對錯,只有為甚麼。

同一個過程,可以用來探索自己嗎?我們教育制度,甚麼都教,教我們批判自己,要求自己,否定自己,就是沒教我們愛上自己。

我一直覺得,通識的出現,就是為了把愛還給孩子。通識是眾多學科中,最人性化的科目。它就像一場生命教育,卻比生命教育更遼闊,因為它超脫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探討,藉著了解和回應世界,去找回世界裡那個剛剛好屬於自己的定位。

一個看得見自我價值的人,無論如何都不會輕生。而我一生遇過最積極樂觀、對人生充滿安全感的孩子,都是真心愛自己的。29/5(日)下午三時,一年一度,歡迎你帶同孩子來交流。免費講座報名電:646421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733

蘋果iPhone7:在最好的時間遇見三星

三星上周宣布召回250萬Note7手機,彭博社的預計,這次召回將對三星造成多達10億美元的損失。三星只能說這筆開銷是“令人心碎”的。

但是最令三星心碎的可能還不是損失的數目,而是這一事件發生的時間——不能再糟糕了,就在蘋果新品發布會的前一周。

這對於蘋果的競爭對手而言,是致命的打擊。三星剛剛依靠Galaxy S7手機占據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絕對份額。在Galaxy S7的推動下,三星上個月股價創了新高,季度盈利也創下兩年最高,三星剛在成功的跑道上啟動,不料卻瞬間熄了火。

但是對蘋果iPhone7來說,確是在“最好的時間遇見你”。Note7原本被給予厚望,它是三星最能與蘋果新iPhone相抗衡的手機,但是電池爆炸對於企業品牌形象的損失是巨大而且長期的。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Chang Sea Jin表示:“這次事故對三星品牌聲譽造成的長遠影響比眼前的經濟上的損失大得多。”

根據瑞信的預測,三星每賣出一臺Note7手機,收入將增加600美元,利潤增加108美元。據三星此前預測,Note7的當季出貨量能達到400至500萬臺,第四季度出貨量將翻番至800到900萬臺。

現在三星所面臨的問題就是,在品牌形象受到致命打擊的時候,是否依然能和蘋果競爭。IDC分析師Bryan Ma認為:“三星當季的銷售受到影響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只要他們能立刻采取措施,也不是沒有可能挽回局面,減少長期的影響。”

對於蘋果而言,本周的新品發布會至關重要,這是蘋果銷量連續出現季度下滑以及稅務官司纏身之際,唯一能夠幫助蘋果扭轉乾坤的機遇——或者一旦把握不好,也會加速蘋果的墜落。研究機構Canalys亞太研究總監彭路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次發布會對蘋果非常關鍵,iPhone7將會決定蘋果的銷量能否擺脫疲軟,畢竟忠實用戶手里的手機在某些功能上已經落後了。”

彭路平認為,盡管蘋果銷量低迷的狀態持續至今,從來不是因為競爭對手的原因,但蘋果確實能夠借三星事故之際,有機會靠新品推出把一些正在觀望的用戶爭取過來。這樣看來,三星無疑是在最好的時間為蘋果獻上了一份大禮。

研究機構CCS Insight分析師Geoff Blaber表示:“如果消費者要等上很長一段時間,這很有可能會為競爭對手打開一扇門。”盡管如此,三星的用戶也並非都會轉向蘋果。彭路平表示:“想要購買Note7的用戶,他們可以選擇年初發布的S7,在配置上除了手寫筆之外,其它功能都類似。”

智能手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已經容不得企業犯一點點錯。研究機構Jackdaw Reseasrch分析師Jan Dawson表示:“Note7搶在蘋果iPhone7之前推出,而且發布之初產生了非常好的反響,這原本是三星把競爭對手遠遠甩在後面的好機會,沒想到卻弄巧成拙。”

根據IDC上周發布的研究報告,全球智能手機今年的增長將僅為1.6%,比去年超過10%的增長大幅縮水。這意味著,盡管有三星的失誤幫忙,蘋果也沒有太多值得慶幸的。華爾街的分析師普遍預期,iPhone 7幫助蘋果挽回銷售頹勢的可能性不大。咨詢機構Creative Strategies分析師Ben Bajarin表示:“考慮到中國和美國兩個蘋果全球最大的市場發生的變化,蘋果不能說是失去了用戶,只是用戶更換手機的周期變長了。”

根據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蘋果iPhone在截至今年9月份季度的銷量將至少下滑8%至4400萬臺,這已經是算上了iPhone 7上市後第一周的銷量。“蘋果這一代產品的問題在於缺乏對原有產品功能的突破,這樣就很難讓用戶去更換手頭已經有的手機。”彭路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503

很不高興遇見你!韓寒武漢餐廳因無證經營、鼠患嚴重被關停

據武漢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方微博消息, 武漢中南路有家餐廳叫“很高興遇見你”,是韓寒和他人合夥成立的品牌,主營創意菜。但該店上周被武漢食品藥品監管局列入“很不高興遇見你”餐廳之一,因無證經營、鼠患嚴重,有些餐具上都能看到老鼠屎,直接被關門。

武漢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表示,這家餐廳無證經營。存在員工私人物品亂放、員工沒有按照規定穿著工作服、制冰機沒有按照規定清洗、保養等種種問題。

此外,這家餐廳鼠患嚴重。倉庫貨架頂部全是老鼠屎,有些食品包裝袋已經被老鼠咬破,甚至有些餐廳上都能看到老鼠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27

當大數據遇見"八戒",這會是一個靠譜的生意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3/162081.shtml

當大數據遇見"八戒",這會是一個靠譜的生意嗎?
智曉峰 智曉峰

當大數據遇見

閃銀已經把信用評估技術從線上帶入線下的多個場景中。它甚至還為養殖戶研發了新的風控模型。

由於農村征信體系的缺失,通過獲取農民的金融數據做農村金融,對於金融機構來說並不現實。要想為他們提供金融產品,金融機構不得不先解決風控的難題。Wecash閃銀似乎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從2015年底開始,閃銀就把自己的大數據信用評估技術推廣到了農業行業的豬肉供應鏈中,做起了“八戒”的生意。

幫助農戶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降低金融機構壞賬率

2015年,閃銀與農業金融平臺農信寶達成合作,針對生豬養殖業推出了一個名為“八戒分期”的產品。閃銀作為“八戒分期”的技術提供商,負責評估和風控。在閃銀的技術支持下,農信寶會與飼料廠、肉質加工公司和IFC(世界銀行集團成員國際金融公司)等合作,為養戶提供飼料購買、收豬以及貸款等服務。

具體來說,閃銀將線上數據采集、模型分析和德國IPC技術結合在一起,獲取超過300個維度的農戶資料,並且在數秒內將評分結果反饋給審核人員。

此外,閃銀會為養豬戶或養豬企業搭建監控體系。借助閃銀的SaaS服務,後者除了能夠獲得更優的選種方案,還能看到豬成長的相關數據等。比如,獲得每頭豬日進食量與體重增長的數據關系,從而改善餵食方式以求得更高的效率。

“養豬場其實和工廠一樣,有很多流程管理和成本管理是可以依靠數據與技術優化的。”閃銀CEO支正春告訴創業家&i黑馬

類似閃銀這樣進入到某個產業鏈獲取相關的數據,以此來分析農戶的風險,似乎是可行的。據閃銀提供的數據,其去年覆蓋農戶的生豬產量占全國總產的1%,今年的目標是3%。

在農業這個領域,閃銀風控的思路是幫助農戶降低生產成本,同時在此過程中收集相關信息,以幫助金融機構降低壞賬的風險。

一般來說,農村金融的單個客戶風控成本至少要1500,閃銀則可以幫助金融機構降到200元。對於養殖戶來說,這不僅更便利地獲取了金融機構的服務,還避免了尋找民間借貸所帶來的高額的成本壓力。

銀行給農民放貸款的風險一般在5到10個點壞賬,特別是像各地的農信社,基本上在30%以上了,而閃銀的壞賬在1%以下。”支正春對i黑馬說。

去中心化,讓消費金融走入更多線下場景

早在2013年底,閃銀就已經在微信公眾號上為用戶提供在線貸款撮合業務。用戶填寫資料後,直接在線上就能拿到由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提供的現金。那個時候,阿里小貸只面向淘寶商戶放貸,京東白條還沒有出現。

閃銀成立之初是為解決個人征信數據缺失問題,通過用戶主動授權、網絡標記以及合作機構分享等方式獲得用戶數據。在獲取數據後,其會對數據清洗、建模等,整理出標準化的個人征信信息,包括用戶的資質信息、消費信息和社交關系信息等,並對接借貸平臺。

閃銀最初進入的是消費信貸領域。目前,其App累計下載量已經超過7000萬,並與30多家金融機構達成合作。

“之前APP只有找金融機構借錢的功能,現在開始有信用支付,用戶可以買越來越多的東西。接下來我們會搭一個商城,並會考慮把它引到線下。比如說,用戶有租房、醫美和婚紗旅拍等需求時,我們通過廣告的方式引導,預測到他可能會有某種需求,會做一些相關廣告位的推送。如果這個服務正好是他要的,就會帶來新的價值。”支正春告訴創業家&i黑馬。

線下方面,從2014年底進入3C店開始,閃銀已經將業務拓展至農業、租房和醫美等場景。與農業行業類似,閃銀會選擇類似“八戒分期”這樣,本身已經積累了不少用戶的公司合作。

在支正春看來,消費金融的模式已經從線下刷信用卡(1.0模式),線上封閉習題的花唄、白條(2.0模式),發展到了連接一切場景的“消費金融3.0”。“對於資金方,要建立一套針對於消費金融的系統,投入巨大。而閃銀的這個投入已經做完了,輸出的技術可以幫助金融機構降低進入到消費金融領域的門檻。”

對於線下商戶來說,提供分期付款而非付全款,或許能夠更大程度提升到店用戶的轉化率。而對於銀行等資方,來自消費金融的風險足夠分散,利潤空間也更多。

目前,越來越多公司做起了消費金融的生意,而後者正悄然接棒P2P,成為時下最火的互聯網金融細分領域。但該領域由於審核門檻低,出現了超過50%的壞賬率以及高達600%的利率等現象。

這對於閃銀這樣的金融科技來說,是新的機會,也充滿挑戰。芝麻信用、京東金融和51人品等都在布局消費金融。他們面臨激烈的同質化競爭,往往使用改變不大的風控模型做風控。

而這個時候,找到一個量足夠大或創新的場景就顯得至關重要。那麽如何做風控創新?幫助農戶降低資金使用成本,或許就是閃銀給出的第一份答卷。

大數據 閃銀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639

遇見小面、湯先生、精悅蓉獲資本青睞,餐飲單品模式為何崛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04/163923.shtml

遇見小面、湯先生、精悅蓉獲資本青睞,餐飲單品模式為何崛起?
新消費內參 新消費內參

遇見小面、湯先生、精悅蓉獲資本青睞,餐飲單品模式為何崛起?

未來趨勢下什麽樣的餐飲業態值得投資。

來源 | 新消費內參(ID:cychuangye)

作者 | 龍貓君

今天這篇文章重點想聊幾個問題:

1 投資人青睞的新餐飲跟傳統餐飲業態發生了什麽變化?

2 投餐飲的邏輯和護城河是什麽?

3  未來趨勢下什麽樣的餐飲業態值得投資。

過去龍貓君見過非常多餐飲企業,這些餐飲一開始對資本都是抗拒的。起碼龍貓君見到的餐飲老板都是很賺錢的。而不同城市里的餐飲老板,又有不同的經營策略與思考。

看餐飲的風向,為什麽要看這三個城市?

研究餐飲品牌,中國有三個城市必看:一個是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經濟最發達也是最時尚的城市,往往一些新模式和新的餐飲業態首先能在這個城市成功。所以中國很多西餐品牌的總部基本都紮推於上海,上海對潮流的領先和新鮮事物的追逐速度也是最快的。

Cate001

由於上海這個城市獨有的海派文化氣質,在餐飲的表現也如此,所以上海比較容易出西餐品牌的爆款。

而成都這個城市則是不同氣質,除了休閑這個名詞之外,我喜歡用市井這個詞匯來形容成都的氣質,倒不是說他不夠時尚,而是所在成都餐飲圈容易紅的一定不是海派氣質的西餐廳,而是缽缽雞、芋兒雞、小龍坎火鍋。

成都就是一座火鍋之城,整個城市彌漫著火鍋的味道,據說海底撈如果在成都開店,應該很難進入到前10,畢竟還有很多依靠味道取勝的火鍋品牌,你有可能甚至於之前都未曾聽過。

深圳這個城市就又不太一樣了,有著濃烈的移民文化,充拆著時尚氣質,但又不同於海派文化,又由於位於廣東,粵菜文化在這里有著交融,時尚感十足。

不同的城市會造就不同的餐飲文化,不同的餐飲文化之下的、餐飲老板的心態是不一樣的,所以如果你要跟成都的餐飲老板去談投資,成都老板會用“板板的龜兒子”的語調把你轟出去。

或則說過去中國餐飲老板們是不認為自己需要去融資的,也不知道自己原來是可以融資的。

這里不得不感謝黃太吉和西少爺,又一次幫助中國餐飲老板們拉升了自己的認知,雖然這種認知是在怒拆黃太吉的過程中完成了。

每個行業或許都是這樣,當偶爾來幾只鯰魚的時候,大家一般不會感謝鯰魚,而是第一件事是希望殺死鯰魚。

那麽回到最初的問題,以上面的案例為例,如果一個餐飲老板,突然下定了決心想要開啟規模化擴張,哪些餐飲是能夠融資的?

這五種狀態,你會拿不到錢

先說說哪些餐飲不能夠拿到錢吧,或者叫拿了錢也沒有意義,龍貓君列了下列若幹條:

1如果你只有一個店就想拿到投資難度非常大。

對,龍貓君說的就是那些剛剛才開了一個門臉,每天生意都還冷冷清清的就開始做中國麥當勞夢想的創業者。如果你連驗證自己選址能力、產品能力的方式都沒有,就幻想資本能夠挽救你,可能性太低。

龍貓君曾經見過一個餐飲創業者,拿著BP來來投資,第一個門店還沒開出來,而且在規劃里未來主要的盈利模式還不是靠餐飲,wtf你在跟我開玩笑嗎...這就是典型受互聯網模式毒害太深啊....

所以對於投餐飲、投消費類的企業而言,如果有可驗證的模式是最總要的,尤其是這個可驗證模式必須已經是賺錢和正向現金流的,如果聯消費品企業都不賺錢了,那就真是在耍流氓了。

當然這中間只有一種情況是除外的,就是你可以驗證燒錢到臨界點後可以帶來某個產品成本的規模化下降。

2 太具有地方性獨特性的產品很難拿到融資。

我們首先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之下,導致南北方飲食文化差異很大,如何找到一個能讓南北方人民普遍都能夠接受的產品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比如北京特色的鹵煮、成都特色的缽缽雞、芋兒雞或許在本地非常強勁可以經常性霸屏,但是去到別的市場,用戶對辣度的接受度也會有問題,所以冒菜到了別的城市,也不得不進行改良。

這對很多地域性品牌同樣如此,畢竟投資人最希望達到的結果就是通過融資實現規模化擴張,如果你的產品難以做到在整個普羅世界的廣譜性,投資的價值就會大大降低了。

你的產品能不能融到資,先得檢驗一下產品的廣譜性,做不到這一步,你也就沒有融資必要了,你可以測試你的產品在南北方的通用性..

3 產品使用的食材最好不要太稀缺。

前幾天見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項目,有個餐廳通過跟釣友合作來賣一些稀缺的食材,釣友釣的魚都是一些稀有魚類,確實會受到食客的喜歡,但是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這些魚類的供應是不穩定的。

如果今天食客運氣好,可能有魚吃,如果今天食客運氣不好,就可能沒有該類魚吃了,所以能夠有穩定的供應鏈是很重要的。

曾經龍貓君寫過一個品牌叫做新辣道,這個品牌到後期就是開始自己來養魚,就是要保持穩定的供應鏈食材的輸出,在選擇品類上最好不要太稀缺了,普羅大眾都認識最好。

4 把餐廳味道做的實在太好了的餐廳不太容易融資。

你看了這句話肯定會覺得我在胡說了,但是事實如此,在餐飲行業里,好吃的餐廳往往都有一個好的大廚,但是好大廚恰好就是一個不穩定的元素,情緒不好,錢給的不夠多,隨時有可能罷工。

所以對於所有規模化餐飲里,做到最好吃一定不是目標,而是如何穩定的做到相對好吃,比市面上大多數餐廳平均高一點就很好了,所以有時候這就是一個天然的矛盾體啊。

麥當勞好吃嗎?肯定不會有人用好吃形容它,但它卻是世界上連鎖程度和規模做的最大的企業之一,系統性滿足基本的需求是很重要的事情。

成都的火鍋都很好吃,龍貓君去了成都就不想走(當然美女的誘惑也是不容忽視的原因),但是成都卻沒有一個好吃的火鍋能夠做成規模化的,因為火鍋鍋底的炒制的過程還是需要很多經驗成分的。

中國的餐飲很講究五味的調和,你自己做火鍋吃的試下,會難吃的讓你想哭,不要以為把幾種調料組合到一起了就叫火鍋了。

這就是麥當勞永遠不會做到最好吃的原因,因為這會增加它系統性難度和成本,餐飲離不開好吃,但是規模大的餐飲一定是因為好吃而成功。

5 想做加盟的老板融不到資。

不是說直營有多好,也不是說加盟就有多差,但是你不得不承認,凡是只有一個店的老板就是開始想要做加盟,他多半很缺錢。

龍貓君見過各種拍胸脯說自己管控能力很強的,但是只偷偷得看了看他們家廚房的幹凈程度我就再也不信了,要知道的是該老板的店其實離該公司總部只有三公里。

一個在自己三公里範圍內的餐廳都管理不了,我實在不太相信通過控制食材和供應鏈就可以做成中國的餐飲帝國了。

不過客觀而言,做加盟的老板們才不在乎賺不賺得到錢呢,這群職業做加盟的老板手上多少都握著好幾個品牌,這張牌用壞了很多張可打的牌,狡兔尚且有三窟。

所以這麽看來,在中國做餐飲拿到融資還真是挺難的,那麽前面說了這麽多,到底融資能融到的,到底有什麽特性?

 品類就像選職業:錯了就變不了了

龍貓君認為餐飲的品類非常重要,選對品類就選對了融資的密碼,比如上面獲得融資的基本都不是主流的中餐,普標切入口都是單品。

微信圖片_20170704114426

當初一位餐飲圈的前輩曾經告訴龍貓君,他不看好單品,因為他的邏輯是用戶會厭倦一個產品品類,但事實會是如此嗎?

真正的事實真相是,用戶最終對所有的餐飲品牌都會厭倦了,用戶也不會一直堅持在一個餐飲品牌吃東西的,所以產品是不是單品,不是用戶會不會拋棄你的根本原因。

那麽什麽樣的品類會是好品類?龍貓君認為核心是標準化程度高、廣譜性好,具有半自助性質的品類更容易被投資好和獲得規模化的可能性。

舉幾個例子,龍貓君認為燒烤、粥、火鍋都屬於這個定義的範疇,無論是做法還是吃法都相對比較自助。例如火鍋,餐廳老板只需要提供食材與鍋底,剩下的一半是需要自己食客完成的,這樣的品類都是好品類。

另外有社交屬性品類好於沒有有社交屬性的品類。作為餐飲圈最大的IP小龍蝦就是一個社交屬性很強的品類,吃著小龍蝦,就沒法再拿手機聊天了,大家就終於可以好好的吃東西了。

火鍋同樣也是社交屬性強的產品,當然如果有人像龍貓君這樣偏愛一人去吃火鍋那就是另說了..

小店模式,會是下一波潮流嗎?

最後龍貓君總結一下,拿到融資的餐飲品牌到底靠什麽融資,龍貓君教給大家以下幾個秘密:

微信圖片_20170704114430

1  看品類。要做不依賴人、毛利高、標準化程度高、廣譜性好的品類。燒烤是個好品類,中國目前除了木屋燒烤,還沒見到幾個標準化程度和規模化比較大的燒烤品類。

2  看標準化程度。這個好多人都在說來說去,都被說爛了,但是到底什麽是標準化程度高,我覺得就是讓你的店員招聘來了,培訓兩天就能上手管理店鋪的。

3  符合小店發展趨勢的。如果說夫妻店里的小賣部會被便利店替代,那麽街邊餐廳也有機會被這樣規模化標準化小店替代。

下一步,小店業態會成為大家重點關註,尤其是15平所有低成本的小店,又可以跟外賣業務打通的模型。

4 餐飲集合店也是一種趨勢。最近有越來越多的餐廳可以做到進了一個餐廳可以吃兩種菜系,你能想象到把日料店跟火鍋開在一起麽,已經有先行者在做這樣創新業態的嘗試了。

5  餐飲+。比如在大型面積的餐廳里售賣食材增加坪效,這樣的業態也越來越開始受歡迎,上海的新天地就已經有類似的業態了。

新餐飲的很多變化跟整個新消費環境一樣,有著千奇百怪的玩法,只有符合商業擴張規模的才能得到資本青睞,當然,沒得到資本青睞也沒關系,你看大多數餐飲不也沒有融資麽。

餐飲 新消費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756

全民創業為何快速終結:繞過BAT,轉角遇見TMD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8/0131/167152.shtml

全民創業為何快速終結:繞過BAT,轉角遇見TMD
歪道道 歪道道

全民創業為何快速終結:繞過BAT,轉角遇見TMD

左右創業者命運的,除了BAT,現在TMD的影響似乎也正越來越重。

臨近春節,區塊鏈風雲乍起、暗潮洶湧,眾多行業巨頭似乎都開始將眼光轉移至此,雖現在情形尚未明晰,但有一點暗示可能已經迫在眉睫:一個戰場的開始,代表著另一個戰場將加快進程、迅速決戰。

因而,滴滴接管小藍單車也許並不是延長戰時,而是變量急速變化刺激質變的前奏,畢竟它已經將危及叢生的ofo暴露在公眾視野。

隨著滴滴和ofo決裂的一些細節被公開,很多人對這場互聯網精彩大戲的結局更加期待。不過有一點可能也值得關註,尤其是對現在以及未來的創業者來說。

在這場勢力交鋒中,我們看到,滴滴早於騰訊或阿里表現出來的野心和強勢,使得創始人在眾多投資方面前的處境頗為尷尬。若不是兩方強烈反對,滴滴將成為最大的利益既得者,這代表著在兩大巨頭還未表態前,創業公司就有可能終結於滴滴之手嗎?

而左右創業者命運的,除了BAT,現在TMD的影響似乎也正越來越重。

TMD的崛起不僅僅是體量,還有充滿野心的投資布局 

相較於美團,滴滴的投資進程更為激進,即使本身還靠著不斷的融資支撐,公司的投資版圖就開始大規模擴展到全球各地以及國內的一些明星公司,而且投資額度都不小。共享單車就是一個最現實的例子,經過幾輪融資,滴滴系現在的股權要高於創始人戴威。甚至有報道說,加上董事會的兩個席位,戴威存在被架空的可能性。

一個誕生於互聯網風口不久的公司,如今已經有能力主導另一場風口的結局,這不僅僅是說明滴滴的實力,也代表一種改變:原先由BAT或者說騰訊、阿里兩家掌控創業公司最後命運的局面,現在增加了一個變量。

即使滴滴布局共享單車是為了出行領域的進一步壟斷,也無法排除這種改變只是一個開始的可能性。長遠來看,在投資層面,滴滴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類似騰訊的存在,並不是空穴來風,而對更多的創業者來講,這絕非一件好事。因為滴滴有可能成為BAT之外,另一個只能攀爬而難以逾越的大山。

更何況,滴滴在共享單車資本博弈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強勢,可能已經令創業者感受到了更直接的壓力。

一名接近阿里的業內人士對《中國企業家》聲稱,滴滴系作為大股東,曾一度嘗試主導摩拜、ofo合並,試圖將整個共享單車納入滴滴的出行大生態版圖。在雙方大股東提出的合並方案中,掌控這家新公司的,既不是ofo,也不是摩拜,而是直接由投資方滴滴主導,把兩家創始人都踢出去。

話說,原本兩家爭了這麽久,總會在中間出現一個勝者,但滴滴現在直接想要同時獲得ofo和摩拜的最終控制權,這種漁翁得利的手段,比巨頭直接控股更為強勢。盡管現在雙方已經決裂,但滴滴在共享單車領域的關鍵作用並沒有消失,ofo即使請來阿里協助,可能也未必好辦。

出於業務聯系,滴滴對共享單車可能是個個例。但反過來想,想要覆蓋用戶吃喝玩樂的美團,因為其本身的市場想象空間更大、覆蓋範圍更廣,以後為了擴充體量,保不準搭上哪個風口也會像滴滴一樣,通過投資進而控制初創公司。

早在2015年時美團涉足的品類就已經囊括了電影、外賣、餐飲實物電商等十余類。當時一名投資人將美團形容為“狼牙棒”:雖然不夠銳利,但是它很大,有很多的可能。現在需要在棒上插針,針插多少、插在什麽地方,是美團比較重要的事情,“當針插得足夠多時,這根大棒就變成了狼牙棒”。

創業繞不開BAT的籠罩和幫助,現在另一條路也被TMD占領

但凡互聯網創業或有幸站在風口上的,都很難繞開BAT,不僅是因為有錢,更重要的是有資源,這是三大巨頭的關鍵性作用淩駕於風投之上的核心原因,尤其是流量和人脈至關重要。所以相比普通創業者,投資人更偏愛從BAT出來的創業團隊。

但現在,TMD系的創業者儼然也成了“香餑餑”。

去年9月,前點評系高管呂廣渝創建的“猩便利”,宣布完成超1億元天使輪融資,張濤、王興、葉樹蕻、王慧文都在此次的投資陣營中。12月,“魔急便Mobile Go”獲1250萬元天使輪融資,其CEO韓振威出身滴滴。無論是內部創業還是外部創業,巨頭給創業環境造成的影響只增不減,只不過是多了TMD這一層。

當然人脈在創業中遠沒有流量帶來的實際利益大,即使不是前高管也能拉來投資,但想要繞過BAT的流量就很難了,除非是面向B端或純技術性公司。從這個角度再來看TMD對創業者的影響,其流量入口雖不及微信、支付寶等等,可把控出行、內容創業及本地生活服務的主要流量,可能意味著,關聯業務及市場的創業者難免要屈居於他們之下。

就像ofo接受滴滴的頻繁投資,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中了滴滴的出行入口,但戴威卻沒想到滴滴的野心是實質上的全權把控。而內容創業現在更離不開今日頭條,無論是PGC還是UCG,頭條和他們也算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不過一旦平臺格局已定,內容創業者對頭條形成更強的依附,像微博強勢改版、無視大V利益的事件,可能也難免發生。

除此之外,創業公司的產品或業務有時也會與巨頭重合,這是BAT給創業者帶來的最大威脅,盡管現在其行為收斂了很多,但像阿里這樣的龐大商業帝國,創業者想要做大經常有可能觸碰到其業務邊界。數年來,可能也只有美團,成功脫離其掌控,也成功威脅到阿里。

可是現在的美團,對其它創業者何嘗不是一種壓制?

據說,創業十年的二維火,因為美團自己要做收銀機,也是一句說說封殺就封殺了。而且王興去年剛剛成立了美團-大眾點評產業基金,任命副總裁陳少暉擔任公司CEO,基於產業鏈上下遊和信息化服務進行投資,這種打法和阿里甚為相似,囊括到自己生態體系可能是遲早的事。

卷入TMD的戰場,創業者也要站滴滴、美團或頭條的隊了?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騰訊、阿里及百度之間明爭暗鬥這麽多年,受其影響的互聯網企業數不勝數。尤其是像共享單車這樣處在風口之上的初創企業,提早站隊是打響規模戰必不可少的條件,更何況“二選一”的競爭形式也越來越明目張膽。

當然,被卷入巨頭的戰爭,既有弊也有利,有很多初創公司的業務本來對巨頭並沒有太大的商業價值,但因為能扮演打擊對手的棋子,反而更容易獲得重視。

總而言之,創業者能在牽連巨頭的商業對決中明哲保身是一種難得的智慧。如今TMD之間也開始因為美團和滴滴的直接對抗,而形勢緊張。盡管頭條目前尚未摻雜其中,可眼看著同一階梯的“隊友”體量越來越大,張一鳴恐怕也很難甘心只做內容。所以說,BAT的處處較量,很可能就是滴滴、美團及頭條之間未來競爭關系變化的參照。

屆時創業者又該如何抉擇呢?

就滴滴和美團的“世紀之戰”來講。在網約車市場上,摩拜、嘀嗒、首汽、美團等看似單個弱小的敵人,如今抱團成立了反滴滴聯盟。雖然無法預測這究竟會對滴滴造成多大的沖擊,但單看聯盟本身,美團毫無疑問是主力軍,從形勢而言,其它相對弱小的成員可能也會變相地為美團裹挾,這是強弱聯盟的一個必然。即使不是現在,也可能會是聯盟作用發揮之後。

而且無論是美團打車還是滴滴外賣,很多人都猜測“二選一”的強制舉措將會上演,這對商家及司機來講,也是一種損失。

美團和滴滴的戰事,較BAT之間的大規模對抗,影響範圍還是小一個層級,但美團的野心顯然不止於滴滴。它與阿里這種跨“維度”的巨頭較量,以及未來在生活服務交易層面的可能性抗爭,將會波及到更多的創業者。

而王興也沒有掩飾對阿里巴巴底盤的入侵企圖,他曾在一次采訪中提到:“中國有7億網民,我們現在有2.4億活躍買家,阿里有4.5億活躍買家,所以美團點評還有兩到三倍的增長空間。當然新零售我們也幹,馬上要在線下開店。”由此可見,美團看重新零售就等同於加入了對抗阿里的陣營。

BAT商業勢力觸及各個領域,雖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可TMD也已初具當年阿里、騰訊和百度三足鼎立的形態,他們自身體量增強的同時,可能就意味改變創業環境的變量。

而在這種局勢之下,創業的門檻已經在無形之中提高,這對於全民創業來說可能不是好事,但對於創業這個領域來說,也許未必。畢竟,在很多人看來,創業就不該是全民運動化的。

歪道道,獨立撰稿人,互聯網與科技圈深度觀察者。同名微信公眾號:歪道道(wddtalk)。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748

熊猫慢递:遇见未来的自己

1 : GS(14)@2010-11-16 23:44:37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116/166864.html
“把生活的脚步放得慢一点。”熊猫慢递正在用原创明信片和慢递服务的形式记录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意经。
   在这个分秒必争的时代,每天都上演着打电话催快递的场景,但在北京798艺术区中却有这样一家小店:熊猫慢递。
  店中间的长条桌子边坐着几对情侣在写信,熊猫慢递的负责人之一——王海元正忙着一边摆着明信片一边招呼着客人,“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其实放慢脚步可能会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你想想,在你几十年后要是收到年轻时写给自己的一点东西,会有什么感觉?”这个看起来很内向的年轻店老板,谈起未来,谈起幸福,眼睛闪闪发亮。
  与快递不同,在这家店里你可以想像时空穿越的快感,给未来的某个人写信或者明信片,然后指定时间,由熊猫慢递为你保管这样一封信直至某年某月某日,或许你已经忘记有这样一封信,但是它来到了你的身边,为你带来惊喜,而你需要做的只是交付给熊猫慢递较低的服务费。
  这家开业于2009年初、能让幸福穿越时空的小店引起了不少消费者的注意,每天都有人来798找熊猫慢递,甚至连街口餐厅的服务员在为记者指路之后都嘟囔着要不要在门前挂个熊猫慢递的地标图,省得每天这么多问路的人。
  这样的知名度也为熊猫慢递带来了实际的收益。“一年的明信片零售量能达到20多万张,现在还有增长的趋势。”在记者问到当初设立一年50万元人民币的营业预期是否完成时,王海元很腼腆地表示:“肯定做到了。”
  目前熊猫慢递与商场、银行、演艺公司都在合作团购式的服务,这部分业务占全部业务的20%,但未来发展速度会更快,其主营业务明信片销售和慢递服务分别占40%,预计2010年的销售额将达到400万元左右。
  以原创明信片与慢递信件为主营业务的熊猫慢递,正在慢慢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做一家百年老店。
  慢递服务不只是创意
  “一定要经过缜密的分析与论证,否则只会糟蹋好点子。”
  798街区艺术氛围很浓,但让人讶异的却是熊猫慢递的六个创始人居然没有一个是做艺术出身的,这些充满想象力的原创明信片与极具创意的点子竟然没有一点儿艺术基因。
  熊猫慢递的故事是从一次旅行开始的。王海元原来公司的一位女同事去丽江游玩,在当地一个很小的邮局为同事们写了明信片,结果这位同事旅行结束,大家依然没有收到这份小礼物,直至一个月后的一天,同事们很意外地收到了这张迟到的明信片,这些明信片又勾起了女同事的美好回忆,为大家讲述在丽江的美好。当时有人开玩笑:开一家慢递公司吧,也许会有意外的惊喜。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们老大留意了这件事,随后策划了这样一家公司。”王海元口中的“老大”便是如今熊猫慢递六位创业者之一刘伟。不过熊猫的成功却不仅仅来源于当初的头脑一热,或是灵光一闪。“我们做过可行性报告分析。”王海元说,“我们确信我们会比其他人的成功几率更高一些。”
  在创办熊猫慢递之前,熊猫慢递“六巨头”的工作是为建筑项目做咨询,每天做可行性分析报告,或许是基于这样的理性思维,在慢递的点子迸出来时刘伟并没有急于落地,而是带领几个人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头脑风暴。
  “我们有时间就凑在一起研究怎样做这件事,首先确定慢递可以做,随后就是证明为什么可以做,必须能拿出数据与事实来证明我们的推断是对的。”刘伟带着王海元几个人开始做报告,这样一个有创意的小店应该开在哪里成为首要的问题。
  后海、南锣鼓巷、798等北京有名的年轻人聚集街区都成为备选,但最后他们还是确定将慢递做在798。“之前我们项目组为798做过咨询与可行性分析,对这个街区比较了解,这里本身就很有艺术氛围,来逛的人大部分都喜欢富有创意感的东西,我们的产品正和这些消费者对路——用原创的明信片作为载体来为游客保留美好的记忆,同时这里没有邮局,这些条件让我们最后决定选择在798开店。”
 王海元的报告组随后做出了一份关于熊猫慢递开在798工厂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这份三十几页的可行性报告细致无比,从立意到选址,再到产品包装、收益分析等无不包含。王海元拿着这份两年前的“秘笈”很得意,“我们有过这么多的分析与论证,所以说成功的几率大。实践之前一定要确定好方向,否则只会糟蹋好点子。”
  一诺千金的情感营销
  “这些都是顾客的心,不能丢了。”
  对于慢递服务,很多消费者都会考虑信件的安全问题,王海元表示,这些写给未来的信件都保存在招商银行的保险柜里,“这些都是顾客的心,不能丢了。”而未来即使邮资成本上涨,也不会再找顾客加钱。“我们既然承诺了,那就一诺千金,决不变。”
  在长桌子边,两个女孩正写着东西,其中一位是写给自己的一张明信片,希望在明年生日可以收到;另外一位是写给男朋友的一封信,也是在明年男朋友的生日时收到。随后,两个女孩又在店里的牛皮纸质感的留言本子上涂鸦,而像这样的留言本,店里已经保存了有几百本。“这些都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我们原创的明信片有500种左右,上面有不同的话,都很充满感情直指心灵,有些素材就是来源于我们这些留言的顾客,那些语句都很感人。装订成册按照日期保存也是希望如果有一天一位顾客想回店里来看自己当时说了哪些话,到时都能找得到。”王海元指着店里存放留言册的隐蔽角落说,“未来我们还会建一个心灵档案馆。”
  这样的留言册与明信片都是经过几位创始人深思熟虑后选用的方案。明信片对于熊猫慢递来说不但是产品,更是营销工具。“这样的明信片不管是寄出的人还是收到的人都会珍惜,通过明信片的情感传递,我们也可以把它当做熊猫慢递的营销媒介。”
  原创明信片不只是年轻人喜欢,还有一些商场与银行也看中了熊猫慢递的明信片。已经有商场与企业来与王海元洽谈,希望熊猫慢递可以为他们做打包服务,在一些特殊的日子为客户寄出明信片传情达意。“熊猫慢递给人的感觉很浪漫,也很贴心,比给客户或者会员一张印着自己公司Logo的贺卡要贴心得多。”这个服务在给客户带来惊喜的同时也让熊猫慢递自己得到了宣传和收益,“这种打包服务会相对便宜一些,比如你选择一年十次快递,本来100元钱我们打包之后收80元。虽然不如零售赚得多,但熊猫慢递也从中进行了宣传,得到了隐形客户。”
  那些志同道合的伙伴们
  “不见得成为百年老店,但我们一家人曾为共同的目标努力过,这就足够了。”
  如今,熊猫慢递已经有了两家直营店,每天都有不少人前来洽谈加盟合作。由熊猫慢递发起的慢递业务正在逐渐被市场看好,无论是山寨店还是正规军都开始了行动。据悉,长沙也已经有了一家名叫熊猫慢递的小店,据王海元介绍,长沙的店主正是因为看到了熊猫慢递,所以买了很多明信片回去开店。而中国邮政在刚刚过去的十月也启动了“未来邮局”的业务,限量订制了2020万套“未来信”邮资封,并特别开设了中国邮政“未来邮局”及专属的101010邮政编码及信箱。普通公众可通过当地邮局或主办方指定的合作伙伴获取“未来信”邮资封,向2020年发出了一封“未来信”。这些“未来信”将在中国邮政“未来邮局”统一封存10年。2020年,所有“未来信”将从封存处启封,并邮递到参与者指定的收信地址。
  “某种程度上说明我们真的得到了认可,也说明我们的创意很到位。”目前熊猫的业务拓展很顺利,虽然开始有其他慢递,王海元并不担心,“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现在公司已经慢慢发展,未来会更好,而且我们有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王海元说这话时,店里的慢递专员刘颖正和另外一位店员玩着呼啦圈。“这里是我们的家。”而这种家的感觉也让每一个员工都毫无保留地去经营这份事业。
在熊猫慢递中,90%的员工都是80后,很多人都是先辞掉了工作,然后直接来店里准备“死磕”应聘店员的。刘颖在来熊猫慢递之前是一名老师,只是因为觉得这里是她的归属便辞掉了工作来到这里应聘,“我觉得在这里很快乐,我毕业几年一直喜欢写信与朋友交流,当我看到这样一家店时便义无反顾地来到这里。”而刘颖与记者说起这番话时恰好也是她在熊猫慢递工作满一年的日子,“我很庆幸能找到这里。”有些内向的刘颖眼睛有些湿润。
  而另外一名在店里忙来忙去的小伙子也刚刚20岁出头,之前做工程监理的他是中铁某局的正式员工,在北京培训的时候无意中在宾馆看见了熊猫慢递的介绍,“姐,我不骗你,当时感觉灵魂一震,我就是要这样的工作!前二十年我压根没有什么目标。”小伙子从决定来熊猫慢递到辞职只用了三天时间,其中两天是周末。为此事,他还和爸爸冷战了一段时间,不过如今父亲也理解了他的想法。“这是我的事业,我相信我们能做好熊猫慢递。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去送一封地址不明的信件,在卢沟桥转了一天,但收信人拿到信件时的激动表情感动得我都想哭。”
  这样志同道合的伙伴让王海元每天都有很多新想法,“大家一起努力想点子,虽然到最后不见得成为百年老店,但我们这样一家人为这样一个目标一起努力,这就足够了。”暮色中,熊猫慢递的灯箱亮起来,那只骑着自行车的熊猫骑士就在那里,静静的,守护着幸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622

當妖股遇見孫悟空 高仁

1 : GS(14)@2016-05-31 21:25:31

2016-05-30 HJ

上文提要:上市公司通往妖股必經之路,往往是由一名「新丁」(新股)開始;第一階段是上市後首年內,控股股東受限制較多,動作亦不多;第二階段是市場認受性增加,令股價進一步攀升。

高仁相信各位「巴打」都有看過《西遊記》的小說、電視或電影,孫悟空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白骨精3次變身迷惑唐憎都被孫悟空識破,造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情節。

「高仁指點」話你知,當妖股市值大幅膨脹,基本因素及業績跟不上,妖人的融資壓力就會愈來愈大。當妖人遇上空軍成本就更高,妖股就更如白骨精一樣,遇見孫悟空可能是死路一條。

由於公司股價愈升愈高,市值亦愈來愈大,妖股有可能根據港交所選取指定證券準則,進入「可作賣空的指定證券名單」,也是其進入第三個階段的時候【表】。

伴隨着股價上升,妖股的市盈率亦愈升愈高,動輒超逾百倍甚至近千倍,各位「巴打」,估值是名副其實的「堅.離地」,這便需要「基本面」作出配合。

押股借錢炒賣不歸路

為了進一步推高股價,妖股可能會建議把股份拆細,以及更改每手買賣單位;而一些比較「疊水」的妖人,可能會畀錢「水佬雜誌」讓妖股登上封面,以及引入「水佬」(財演)在專欄推介妖股,務求吸引更多的「魚」。

如果各位「巴打」是高仁的忠實「粉絲」,相信一定記得2011年7月的〈公開「水佬」三大秘密〉文章,當中有關於「水佬雜誌」及「水佬」推股的運作過程。

話時話,2011年正是高仁在《信報》「開壇作法」(撰寫專欄)之時,之後每星期為「巴打」與「絲打」拆解上市公司財技、蠱惑招數等,不經不覺無間斷地踏入第六年,相信是第一位連續6年在《信報》寫財經拆局的作家。

在這個第三階段,妖人的融資壓力會很大,其中的一個原因是,他可能做了很多孖展或借貸。各位「巴打」試想一想,妖人利用一隻被人為膨脹的股票抵押融資,再去買回自己的妖股,絕對是一條不歸路。

PK空軍成本大增

以上文的例子再說明,假設現時妖股的市值進一步膨脹至200億元,單單是10%已經是20億元,但以一般的孖展融資率約25%至35%,股份吹得愈大,融資金額愈不足夠,就可能會死得愈快。當妖股的股價愈高,孖展補倉額就會愈高,妖人亦變得愈來愈被動。

在這個時候,空軍通常都會出現,一些對沖基金會故意沽空妖股;但妖人要維持妖股的股價,就要被迫與對沖基金直接PK(對戰),實行你沽我買。為了對付空軍的來犯,妖人會不惜拉高股價,一方面增加空軍的成本,但另一方面亦會增加自己的成本,名副其實的七傷拳;得到了上升的股價,同時也得到了「堅.龐大」的成交!

除非妖人的財政實力十分雄厚,否則承受的風險將會非常大,妖股就更如白骨精一樣,遇見孫悟空可能是死路一條(高仁註: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前科嘛)。妖人唯一出路是以更高價出售股份,如果能夠跨過這個危機,妖股將可以繼續下去。

不過,既然是以更高價售股,股價「堅.離地」,試問有誰人願意接貨呢?各位「巴打」不用心急,高仁將會於下周公布答案,揭開通往妖股之路的第四及第五個階段。

「識破上市公司成仙成妖之路」系列文章

本欄逢周一刊出。

歡迎交流上市公司的財技個案及招數,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

#高仁 #財經拆局 #財圈識真假 - 當妖股遇見孫悟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512

Rap歌籲搶劫中國人超歧視華人Rapper作「遇見廢柴」反擊

1 : GS(14)@2016-10-26 08:03:00

加州非裔饒舌歌手YG在2014年寫下的《遇見劫匪》(Meet the Flockers),當中歧視華人的歌詞,近期在華人社會中引起軒然大波。對此,最近一名來自中國的饒舌歌手小龍(Ph. Dragon)也「師夷長技以制夷」,寫下《遇見廢柴》(Meet the Sucker)反擊YG,要用rap告訴他,華人可不是好惹的!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遇見劫匪》歌詞大力鼓吹歹徒針對華人社區搶劫,其中「找個中國人的社區,因為他們不相信銀行」、「他們當天就會把現金給你」這段露骨直接的內容最為爭議,也引起不少華裔居民的擔憂,深怕自己會因此成為歹徒下手的目標。旅居洛城的華人饒舌歌手小龍接受《蘋果》訪問,採訪當天只見小龍一身嘻哈裝扮,時尚潮帽搭配嘻哈飾品,全身上下充滿嘻哈元素。來到美國已經7年的小龍,其實是個高材生,擁有南加州大學(USC)藥學博士學位。也因此在《遇見廢柴》中,他巧妙地寫下「當你在街上賣藥(drug),華人博士可是在藥廠賣藥(drug)」、「歌寫了2年我才聽到,你真的很不紅??你討厭我們只是因為嫉妒」來反擊YG。說到寫這首歌的緣由,小龍說一開始聽到YG的歌時,他就覺得十分生氣,認為一定「要有人出來替華人發聲」。在他決定之後,僅花了一個周末就完成歌曲並且上傳YouTube,引起廣大迴響。《遇見廢柴》上傳後遇到許多「知音」,更獲得許多在美華人的具體支持,希望拍成MV「參演一角」。住在洛杉磯、外型性感的平面模特兒Berry就表示,無意中在網路上聽到《遇見廢柴》這首歌,一開始只覺歌詞讓她「一解怨氣」,後來發現歌手居然就是自己認識的小龍,馬上自告奮勇要拍MV,一起為華人向YG喊話。小龍表示,MV上傳後,歌曲獲得更多關注。但問他怕不怕因此成為某些特定族群仇恨的目標?小龍表示,的確有像是「滾回去做炒飯及宮保雞丁」、「中國人唱甚麼rap」這樣攻擊性的留言,但他自認問心無愧,所以不害怕。近期美國華人界社會案件頻傳,小籠謙虛表示,若作品能發揮拋磚引玉的功效讓華人團結起來,他十分願意再寫出更多歌曲給大家聽。Berry則霸氣說:「對於MV本身,我覺得沒有甚麼好擔心的」。她認為對的事情,該做就做,而且「我是女生,應該不會怎麼樣」。她最大的煩惱反而是:「入鏡的女生那麼多,我的身材會不會看起來不夠好」。記者走訪洛杉磯華人社區,詢問民眾對《遇見廢柴》的反應。幾乎所有人在看完MV後,都對這首歌報以高度的肯定。在美國擔任司機多年的高先生說,華人長久以來都比較善良,也不願意惹麻煩,一直以來較少出聲的結果,就是長久都被美國社會給漠視,導致華人缺乏「話語權」。現在有這麼一個歌手透過網路讓大家聽到屬於華裔群眾的聲音,他認為是「深深地替中國人出了一口氣」。而從青島來洛杉磯觀光的曹小姐以及孟小姐,也表示他們對這個新聞有所耳聞,認為小龍的作為「值得驕傲,終於有人捍衛華人在美國的地位」,並說:「非常贊同未來有人再共襄盛舉」。從廣東來美國念書的林小姐則是不客氣的回應YG,表示她「非常不高興!中國人的錢都是自己賺的,又不是非法賺錢」。她不滿地說:「難道錢賺得多,有錢就倒楣該遭搶嗎?」緊貼選情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26/198127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517

[Gossip]愛在遇見前 新海誠 2016年11月18日

1 : GS(14)@2016-11-21 03:51:09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337879
近月最紅的日本導演,必然是這位新一代億萬票房導演、被譽為宮崎駿接班人的新海誠。香港電影市場從來沒有多少空間留給動畫片,不過,選擇在光棍節上映、由新海誠執導的《你的名字。》,卻霸氣地比同期新片多近一倍的放映場次,而且大部分更全場滿座,令被視為艾美莉賓特衝金之作的《列車上的女孩》、北美票房撼贏《Pete’s Dragon》成條街的《洋腸派對》,以及李安「四年磨一劍」大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都要在開畫票房榜上未戰先輸。 文:Wing 圖:蘇文傑

撞橋 純屬巧合
毫無疑問,新海誠在香港爆紅,全因《你》片在日本創下單月突破一百億日圓票房佳績,直迫國寶級導演宮崎駿紀錄。一個關於高中生的愛情故事、一條似曾相識的身份交換橋……《你》片雖然票房稱霸,好評不斷,但負評亦少不免隨之而來,「電影有人很喜歡,當然會有人不喜歡,但對於批評,我無力改變,亦無意刻意改變。」近年改編風氣盛行,類似的電影情節在不同導演手中loop完再loop,《你》片講述男女主角在夢中交換身份後相愛,新海誠坦言元素不算新鮮,但提到被指與韓片《觸不到的戀人》撞橋時,他說:「我創作時沒看過這部電影,但在製作《你》片時的確有職員提過《觸不到的戀人》,亦說過故事有點相似。其實好多愛情電影都包含『時間』元素,當然,我不排除創作時會受到看過的電影影響,得到一些hints,例如《星際啟示錄》中的父女情、韓片《我的變身男友》中的身份轉換,還有80年代改編自電視劇的日本電影《謎之轉校生》等,我在製作《你》片時都曾經看過。」


宅男狂想
作為一位國文系畢業的導演,新海誠每部電影都有推出同名小說,出名慢工出細貨的他,作品多為愛情故事,但男女主角的愛情往往沒有圓滿收場,反而多屬帶著遺憾的愛,「我不是一個細心男朋友或老公,也不是愛情專家,學生時期,我一點都不受歡迎,反而時常暗戀女同學,當時我想不通,為甚麼她們不能愛上我?或者因為對愛情很多幻想,所以一直憧憬談戀愛。」新海誠過去在《星之聲》、《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等作品中,亦曾寫下在茫茫人海尋覓愛人的故事,但他坦言,《你》的故事是獨一無二的,「愛上一個人可以有很多原因,我一直想寫一個相識前的愛情故事,想探討為甚麼有些人可以未見面便相愛。《你》的男女主角到最後才真正相見,他們之所以彼此愛上,是因著他們實實在在經歷過的事,而不是因為外表。」


愛情就是攀越時間
新海誠最為人所知的「尋愛技倆」就是攀越時間限制,今次他除了翻兜舊橋之外,亦加入了大放笑彈的性別調換橋段,「看類似的電影時,觀眾通常很在意兩人最後會變成哪個身份,但《你》片最後沒有完整交代,仍然受觀眾歡迎,這就是故事有趣之處──觀眾看到後來會忘記他們為何相識,只希望看他們如何走在一起。」至於導演為何獨愛玩時間線呢?「愛情本來就是一種很講timing的事,因為,愛情之所以產生,全因人的心情變換,如何捉緊愛情發生那一刻的感覺,時常都是相愛的重要因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4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