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近期我們應該做什麼 成長是金

http://www.ltkdj.com/bbs/viewthread.php?tid=83171
  近段時間沒有真正寫一些有意義的東西了,由於本人前期的操作主要是控制倉位,可能會給一些人以誤解,認為本人恐懼市場的下跌,是一個典型的技術操作派。實際上自09年以來到現在,我就沒有輕倉過。1000多點的下跌也就那麼回事,更不可能恐懼最後那幾百點的下跌。所以這次輕倉並非大家想的這麼回事,下面簡單說說本人的主要想法。

    我是一個實用主義者,在資本市場裡生存是第一要素,在保證生存的前提下,就是儘可能獲得收益最大化,是本人的投資核心理念。目前的市場,盲目地堅持和簡單的放棄,均不是最好的選擇,對於手中持有的企業,許多人都是情人眼裡出西施,其實這對投資是非常不利的。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也。

    熊市與牛市操作方法是不一樣的。

    選擇超高速增長的企業是戰勝熊市的關鍵,但斗轉星移,在我們即將面臨的大牛市面前,熊市裡的操作方法卻存在非常大的缺陷,如果在將來的牛市裡仍採取這種方法,估計真的連普通新股民都未必跑得過。
    投資資本市場股票盈利(做空不在本人的討論範圍之內),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企業分紅,由於分紅整體比例偏低,且有承諾分紅的企業並不多,所以這塊收益並不是本人的主要研究方向。
    二是業績增長,企業離開增長,就是一潭死水,基本無價值可言,而企業長期業績增長一定會反映在市場上來,價值投資,最主要的就是賺業績增長的錢。
    三是估值的提升,賺的是市場博傻的錢。

    在熊市裡,第三部分一般來說是負貢獻值,所以主要賺第一第二部分錢,而第一部分錢一般是賺不過市場下跌速度的,所以最主要的還是賺第二部分錢,即業績增長的錢。而且這個業績增長的速度還要跑過估值下跌的速度,也就是說一定要高速增長的企業,才有可能在熊市裡賺錢
    在牛市裡,三個部分都可以賺錢,但卻也有主次之分。牛市一般週期也 就二三年,甚至一年不足,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業績增長二倍的企業並不多,但估值增長二倍以上的企業卻是大有人在。所以這個週期決定了,牛市裡最容易賺的錢 是估值上升的錢,其次才是業績增長的錢,分紅的收益就相當一個小小的紅包,小小的驚喜,但千萬不要太激動。簡單地說,就是如果持有的企業未來估值增長二倍,業績增長一倍,就是5倍的淨收益。

    基於以上的觀點,本人近段時間一直在挖掘未來的投資標的,另一方面,等待市場最後恐慌的同時,儘可能的騰出現金,完成牛熊市交接的戰略性轉移,迎接下一輪牛市的到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58

就任總經理未滿三個月 陳允進傳異動 彰銀高層人事近期大地震

2012-10-08  TWM



彰化銀行高層主管人事布局在近日內將有異動!據了解,新任總經理陳允進因八年前一件案子遭黑函檢舉,恐將調任新職。

撰文‧許瀞文

近日金融圈傳出,彰化銀行高層在近期內將人事異動,就任不到三個月的彰化銀行總經理陳允進,恐調任其他職務。

今年七月九日才接任總經理一職的陳允進,同時也是財政部指派的官股董事,因過去自己殷實的努力,及在財政部的好人緣,也獲得彰銀另一大股東台新金的支持,現在卻傳出財政部要換將,彰銀內部一片譁然。

事情的起因,是由於今年七月陳允進上任後,有人向金管會檢舉,他和彰銀的企業授信戶間有金錢往來,且該公司目前已經倒閉;彰銀因為這筆貸款,硬是吞下五千萬元的呆帳。

根據本刊進一步調查得知,約在二○○四年,當時剛從彰銀倫敦分行經理一職,調回台灣接任資金營運處處長的陳允進,同時自己也投資了一間和彰銀有貸款往來、資本額三千萬元的未上市公司。

等到○六年時,據了解,因陳的好友也想投資這家公司,便匯款六百萬元現金給該公司總經理,但該公司總經理據悉只先給了市值三百萬元的股票。

另外不足的三百萬元,雖然未上市公司股價難有明確的界定,但陳允進就將主觀認定,「市值三百萬元的股票」轉匯給該名好友,而該公司總經理得知此事後,便主動匯款三百萬元現金「還」給陳允進。

早在今年一月,便有黑函向金管會舉報,金管會函令要彰銀內部稽核調查該事件經過。但內部調查後,初步認定沒有明顯不合理之處,也同時呈報給金管會及財政部,當時並沒有對陳允進做出任何懲處,不過彰銀內部有略微調整他管轄的範圍。

今年七月,陳允進順利內升為總經理後,又有黑函向金管會檢舉,金管會自己調查後,認為銀行的高階主管不該與自家企業授信戶有金錢往來,行為上有瑕疵,才決定要做人事上的調整。

對此,本刊向陳允進求證,陳允進僅表示,這只是個人的投資行為,一切可受公評,而且自認清白。

或許,陳允進時運不濟,但擔任官股銀行的高階主管,屬於公職,必須對國家及全民負責,對自身的資金往來必須更加小心。在此次事件後,金管會及財政部對未來官股高階主管的選任,是否能更加謹慎,才是這次事件的最大啟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562

近期黃金大跌的古怪之處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321

探討金融市場與地緣政治問題及技術分析的博客Charts etc.認為,最近這波黃金大跌看來非常古怪。

怪在哪兒呢?可以用下面這張彭博的黃金租賃利率與金價走勢對比圖說明。
 
 
換在以前,金價下跌的時候,黃金租賃利率都會很猛烈地大幅波動。
 
而最右邊黃色框內的最近這次波動顯示,金價雖然在急劇下跌,黃金租賃利率卻幾乎毫無變化。
 
實際上,黃金租賃利率在金價墜懸式暴跌以前還有所上升,也就是在金價還沒從每盎司1580美元跌至1360美元的時候,黃金租賃利率還走出一個V字回升曲線,然後就大致橫向波動了。這真是古怪。
 
Charts etc.認為,黃金租賃利率通常基於基本面信息和事件波動,最近的金價大跌可能說明:
 
  • 基本面沒有太大的變動,並不是這輪拋售的誘因。
 
  • 更有可能是因為金價突破了關鍵技術位,觸發交易程序拋售。
 
由於這些程序或多或少有高度的關聯性,所以它們幾乎在同一時間集體發出賣單指令,導致了大拋售。
 
接著,可能就隨著價格繼續下跌,突破關鍵價位,出現了週而復始的拋售反應。
 
這種技術面的拋售可能突然爆發。直到價格最終落於較此拋售前低得多的水平,形成新的支撐位,它才會告一段落。
 
雖然這只是猜測,但Charts etc.感到遺憾的是,基於技術面的價格波動再也不是人為驅動的了。這也許不是新鮮事,也許早已如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028

圈內人士近期的一些討論 和順財經

http://xueqiu.com/8432689985/24197927
圈內人士近期的一些討論:
1、下半年的主基調是整頓:黨內整風、金融整頓影子銀行、實業整頓過剩產能。

2、(央行意圖)本質上是把錢要麼逼進實體,要麼進入資本市場,別再錯配,別再高利貸式空轉。不是錢少,而是金融工程玩技巧!資本利得大於資本效率啥時都是危機。

3、一個月回購有10%,說明7月份資金仍不會寬鬆,因此現在應該不是最壞時候。貨幣基金壓力很大,不排除出現負收益的可能。

4、別太對今天的事情過於擔心,中國信貸危機有爆發的可能,但是可能性很低。其實四大行在這塊領域做的還是相對穩健的,大問題應該沒有。至於中小銀行,不少整天在炒資金,倒閉幾家天也塌不下來。市場要形成一種機制,別整天讓這些逃避監管的機構們得利!

5、如果任由影子銀行發展下去,銀行就真有問題了。

6、政府是想逐步降低貨幣投放增速,但不希望引發金融風險,不發生系統性風險是底線。

7、金融監管有其必要性。比如美國的體制是市場化的,銀行自己的行為自己負責,可以破產。

8、央行在防止自己被商業銀行拉下水。買入返售業務是銀行資金緊張元兇。銀行創造出買入返售業務,把信貸業務變成資金業務,把用於同業拆借的資金變成 影子資產鎖死,央行越放水,越被影子資產鎖死。清退買入返售資產,釋放同業現金流,金融市場資金就會全面寬鬆。

9、美林老闆和央行高管打電話,央行覺得現在這情況根本不是個事兒 ,對市場現狀很淡定。央行高管說沒必要救市 ,就是要給過度放貸的銀行一個教訓,央行說 有的是錢救市。哪家銀行需要央行救沒問題,管理層集體下台,這是原話。

10、據說,銀行間市場上中國銀行並未違約,是某編輯把「中國銀行間市場出現違約」這句話中的「間」字弄沒了,結果就成中國銀行違約了。這樣說來,還是有銀行違約,是哪家呢?目前中行否認違約,工行也否認自己向央行定向拆入500億元。只能逐個舉手了?

11、幾個熊孩子以前零花錢太多,亂花,買很多沒營養的零食,現在收點零花錢回來,你們就開始一哭二鬧三上吊,以為會叫的孩子有奶喝啊。今後必須合理的花零花錢,零花錢不是無限量的,有事找央媽協商,飯還是有的吃的,但零食少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390

近期新聞:華電福新(816) & 陽光紙業(2002) stockbisque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3/06/27/%E8%BF%91%E6%9C%9F%E6%96%B0%E8%81%9E%EF%BC%9A%E8%8F%AF%E9%9B%BB%E7%A6%8F%E6%96%B0816-%E9%99%BD%E5%85%89%E7%B4%99%E6%A5%AD2002/

【特高壓輸電工程】
美銀美林
(2013年6月5日)
■ 6月初,美銀美林出報告提過華電福新能源(00816.HK)及龍源(00916.HK)會受惠哈密-鄭州線特高壓輸電工程。
新華網6月7日報導全長165.553千米的哈密南至鄭州±800千伏特高壓輸電工程新疆段6日實現全線貫通。(註:工程途經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南六省)

來源
http://www.aastocks.com/sc/news/HK6/NOW.547074.html‎ 美銀美林:內地北部電網趨完善升風電股目標價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3-06/07/c_116079191.htm 哈密南至鄭州±800千伏特高壓輸電工程新疆段全線貫通

【風電供暖示範項目 】
■2013年05月13日:龍源電力的風電供暖示範項目”建成後,每年可利用風電限電電量2000萬千瓦時,利用風電供暖,減少燃煤消耗70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000噸”
■2013年06月25日:華電福新也有一個風電供熱示範項目 “華電福新所屬輝騰錫勒公司在蒙西地區也開展了一個風電供熱示範項目,內蒙古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已明確要求公司所屬7.5萬千瓦(75MW)風場不限電,用於供熱項目電量置換,但目前還需要電網企業的配合執行。”

來源:
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5/13/c_124702086.htm 龍源電力推廣風電供暖示範項目
http://www.cpnn.com.cn/zdyw/201306/t20130625_586215.html 五論棄風症結 對話華電福新能源董事長方正

【裝飾原紙】
(a)中國產業信息網(2013年6月18日)
■ “2013 年行業在建及投產的項目僅有陽光紙業4 萬噸、齊峰股份7 萬噸募投項目(計劃9 月份投產)”
■ “截至2012 年末全國裝飾原紙產能近57 萬噸, 其中齊峰股份夏王紙業魯南位列前三。” 估計投產後陽光紙業飾原紙排名應該是全國第五
■ “2013年中國裝飾原紙消費量將達到56萬噸”

來源:
http://ind.chyxx.com/201306/209534.html 2013年中國裝飾原紙消費量將達到56萬噸
http://ind.chyxx.com/201306/209536.html 2013年中國裝飾原紙產業產能調研

(b)申銀萬國 (2013-06-19):
■ “目前國內裝飾紙行業需求約60萬噸”
■ “下遊應用領域延伸和國內地產行業複蘇,公司(指的是齊峰股份(深圳002521))裝飾紙需求旺盛” , “產品有效提價,原材料價格徘徊低位,預計盈利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來源: http://money.163.com/13/0619/14/91O7U1BE002540BQ.html 申銀萬國:齊峰股份 裝飾紙利基市場龍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712

廣東將近期提出方案 南沙新區有望成華南首個自貿區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101

近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自貿區),廣東也加緊準備,將於近期提出南沙新區自貿區方案。作為今年5月才定位為自貿區的國家級新區,專家認為南沙自貿區有超越深圳前海等競爭對手的潛力。

廣州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員向羊城晚報記者透露,廣東省發改委正在就南沙新區申報自貿區一事做相關方案,力爭盡快上報。

 

今年5月5日,廣東省副省長招玉芳同廣州市市長陳建華一行調研南沙新區自貿區申報選址工作。自貿區選址規劃面積為24.52平方公里,包括龍穴島南部、北部和南沙灣三個區域。

同月出爐的《廣州市南沙新區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給予南沙多項政策優惠。

廣州市金融辦也提出支持南沙新區金融創新發展「十九條」政策,目前正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辦理。

一旦獲批,將使南沙新區在金融政策上全面超過深圳前海、珠海橫琴、上海浦東新區等地區。

今年7月,上證報報導,消息人士透露,按照廣州市的初步計劃,南沙新區自貿區將於近期提出方案,下半年上報國務院,力爭在年內獲批。

消息人士稱,在國家層面,國家發改委有關領導已對南沙多次調研。而在廣東省層面,包括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省長朱小丹在內的多位省領導都曾來過南沙新區進行前期的調研活動。

據瞭解,按照設想,南沙新區自貿區將以「對港澳開放」和「全面合作」為方向,在投資准入政策、貨物貿易便利化措施、擴大服務業開放等方面先行先試,率先實現區內貨物和服務貿易自由化。

 

7月23日,廣東省政府官方網站正式下發《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2013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其中在對南沙新區2013年建設目標進度一欄中,明確提出「啟動申報自由貿易區」。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林江認為,南沙成為華南地區第一個自貿區可謂勝券在握

從國家在戰略上的安排推測,在華南地區設立一個自貿區相當必要,而南沙可謂不二之選。

論地域面積,800多平方公里的南沙顯然勝過15平方公里的前海。而且,南沙的線性製造業初具規模,以現代服務業為製造業支撐,而前海注重發展金融業,結構較單一。

 

廣東省社科院的報告建議南沙新區借鑑香港經驗設立「南沙自由港」,著眼於「境內關外」的物流、航運、商貿、金融等業務,建成與國際接軌的貿易和航運「政策特區」和「功能特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54

近期更新 (1 Sep - 14 Sep) PARTIPRAL - ROAD TO FINANCIAL FREEDOM

http://partipral-hk.blogspot.hk/2013/09/1-sep-14-sep.html
八月業績期過後港股連環上衝, 而上升股份則主要集中於早前跌得太多之週期股及中國類股票. 年初汲取過慘痛教訓, 自己對此類公司看法極度審慎, 因此今個月個人組合完全跟不到指數升幅. 基本上已經戒買中國, 直至上週四終於忍唔到手買了兩隻中海發展(1138)及江西銅(358), 翌日立即大幅下跌. 買此類股票很難有信心長坐, 就算要搏, 止蝕位都要放得近, 睇得緊; 唔中即走, 以避免重覆犯上半年的錯, 任由虧損放大.

短線倉位, 目前主力持有旺旺(151), 天虹(2678)及昆能(135), 大約共佔組合25%. 不難發現, 其實三者最近因為特殊事件而觸發股價回落: 前兩者配股, 後者則受管理層落台事件困擾. 旺旺(151)配股, 如早前留言提及:

PARTIPRAL 派得好 said...

統一(220) $11 盡沽旺旺(151),為數約4千6百多萬股。事實上前者早於旺旺上市時已經入股投資,選擇目前套現,一來股價績後抽升不少;其次公司亦的確要繼續燒錢打仗。有點弱者沽貨味道,所以整個配售事件不應理解作負面消息,穩守配股價之上,反而值得看好。

September 4, 2013 at 10:36 AM

直至今日, 旺旺仍算死守配股價之上, 由於止蝕位相當明顯, 個人認為仍然值得繼續持有. 無獨有偶, 天虹(2678)亦是接近$11配股, 可能早有春江鴨收到消息, 未公佈配股前天虹股價已經徐徐而下, 直至配股日, 反而有見底跡象. 公司業績相當強勁, 難得股價高位回落甚多, 加上止蝕位亦相當易定, 值得進場搏短線重返$14樓上. 比較大顧慮在於此股波幅甚大, 買得太多自己便容易會心理不平衡, 因此只買一注就算數.

反貪事件持續困擾中石油系, 昆能(135)屬超級風眼, 非常時期無人願意買亦是正常. 因此目前搏必須有相當耐性. 以8月28低位作止蝕, 繼續持有, 等待市場逐步消化事件.

太多股票要死捱, 跑輸指數是正常. 沽清新濠(200)後, 若然指數再上便會更加難追. 早前預期業績後濠賭股會出現一輪重估, 最後未買夠股價已經急升. 扮醒目估頂, 新濠明顯沽得太早; 再一次證明估頂估底難度甚高, 順勢而坐反而簡簡單單. 自己其實明白此道理, 因此有好些股票, 例如信星(1170), 自己唔介意死坐, 講到底其實都係信念與了解度的分別.

買回維他奶(345)則純粹搏11月份業績, 應該有排坐, 沒有特別可談. 信星持續回購托價, 但除回購外, 近兩星期亦明顯見到比以往多大手主動買入. 對待此股自己是有一定信心, 目前心態是等發盈喜; 亞衛(1045)績後大上升裂口一直未有回補, 並且有能力再向上衝. 暫時斷定重估期不會短時間內終結, 早前趁有小幅調整便重新買回早前沽出之部位; 對待精電(710)自己亦是用同一操作手法.

本月關鍵在於周三FOMC議息會議結果, 在此之前其實都不應該太進取. 自己近乎100%持倉, 但接近3份1部位都是隨時可以打靶走人. 起碼預期輸極有限, 等中秋節後再審視自己投資策略是否值得重新調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338

醫藥股近期幾點看法 小權

http://xueqiu.com/6413254712/25293830
醫藥股近來走勢,一個字:煩!
股票炒的永遠是預期,未來是手游還是醫藥。那麼影響醫藥股走勢有哪些因素?
一,醫藥股價值高估,好多個股13年業績早已炒完,加上漲幅巨大,本身存在巨大調整需求。
二,板塊輪動,資金出逃。近期自貿區,金融優先股等題材火爆,吸引大批資金參與。
三,醫藥賄賂整治。有人認為是影響醫藥股走勢很重要原因。
四,各省基藥招標遲遲沒開展,市場擔心藥價大幅下降,影響藥企利潤。
在我眼中看來,第四條是最要命的!前面兩條,會影響部分短線資金出逃,但從部分醫藥股走勢看,明顯有機構大幅減持。
國家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把槍口對準藥企?因為這個時候正是各省基藥陸續招標時候,需要從輿論製造藥企暴利現象,迫使其主動降價。難道國家之前就不知道醫藥賄賂現象?這是一個行業的遊戲規則!
撇開醫保缺錢角度,從企業經營行為分析,本次基藥招標本身就存在巨大價格下滑壓力。道理很簡單,一個合作三年的企業合作協議期滿續簽,當然需要降價。所以有廣東唯低價中標,還有上海的二次議價等,最終矛頭都指向降價!
正是新一輪基藥招標降價這個陰霾沉重壓在醫藥股頭上,才導致近段跳水行情!
未來醫藥股何去何從,會否走白酒道路?我認為整體行業依然看好,至少十年之內,醫藥指數能大幅跑贏大盤,這是由人口老齡化根本因素所決定!醫保的持續投入,城鎮化發展,催生這個巨大市場。
未來更多機會會來自受益基藥放量,創新能力強的藥企,還有醫療器械,醫療服務。加快推進基藥比例,促進縣級醫院建設,盡快實施仿製藥創新藥一致性效果評測,都會是未來幾年醫藥股投資要點。
風雨過後是彩虹,等下半年各省基藥招標完畢,就是新一輪醫藥股走牛時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704

TCL集團近期情況整理 舒顏

http://xueqiu.com/8528235036/25634766
一、關於三季報

三季報關心的朋友挺多。預告出來後,股價下跌,市場的解讀可能不是正面。在公告裡,主要的直接不利是可能電視業務的虧損。虧損是個很不好的字眼,體現了業務經營的不穩定性,這樣無疑大大增加趨勢預測的不確定性,被難看是正常的。

從我的角度看,倒是可以理解的。大家首先不要把TCL看作一個藍籌型公司,它其實是成長型公司。這個行業,和其他有所不同,「千億是個起步」。就tcl的目前業務架構來說,各方面處於劇烈變動中。對他的業績測算或估值,按季度,或按靜態,都是不合適的。

比如面板是新業務,投產才一年,目前也就一條線;比如通訊,剛剛扭虧,處於發展關鍵期。如果能像公司的目標那樣成為世界前三,智能機銷量過億,那麼可以想像,即使近半年手機業務的股價漲了3倍,未來也仍然是有巨大上漲空間的;而電視業務近三年則處於野蠻生長中。2010年,液晶電視銷量才600多萬台,2011年就1000萬台,2012年是1500萬台,今年估計有1900萬台。考慮到去年和今年全球電視銷量都是萎縮的,再對比一下海信或創維,就可以看到它是怎樣的發展狀況。

單單電視業務來說,它目前雖說是銷量世界第三,但資本市場上並沒有這樣認可,從市值看,創維股價近二年沒有上漲,tcl多媒體翻番,市值仍然是它一倍。海信目前則大致是其3倍。所以說,電視業務顯然不是一個收穫期。規模追求是一種野蠻生長的過程或方式,按世界排名,三星大概5千萬台出頭,LG是3千萬,TCL多媒體的目標三年內顯然是要去爭第二的。現在僅僅1.5%的淨利潤率(去年年報),可見盈利能力並非是第一戰略。這樣的階段虧損是很容易發生的,三季度面板成本跌價5%引發計提就夠受了。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它的經營現金流淨額是極好的,大家可以看看HK1070。

所以,對於tcl集團A股,我以為關鍵是趨勢,看它各個業務能做到什麼高度,整體又會是有怎樣的可能性。比如目前是千億級別,如果它的企業願景是三五年後,成為世界級的巨頭,2000億甚至3000億都不在話下,同時在戰略上進行了規劃,架構上準備就緒,是一種「出發」的姿態,執行力上有可能,那麼它就是一個成長型公司。(和康佳完全二樣吧?)

有二點還是比較難得的,一是它畢竟保持了較高的總盈利,二是有可觀的現金流淨額。它今年估計接近20億的盈利(明年可能30億),和70億的現金流創造力。放在一個成長型公司裡,沒見過吧?如果它的願景能實現,那目前的市值肯定是太小了,體量上完全不匹配。

二、關於三季度面板價格下降

這一點真在我預料之外。今年面板沒有新增產能,只是韓台日幾家提高了產能利用率,居然會引發面板價格如此下降。一個主要原因是全球需求不增反降。這一點我同樣沒有想到。現在一年的電視銷量是2.2億台,而手機快要20億部,和三五年前相比,二者的差距對比是越來越大。五年前電視沒有變化,手機則不到10億。

面板價格下降,可能是一個更大的不利。雖然公告裡,已經提到「通過優化生產工藝提高了生產效率,綜合良品率也得到持續改善;通過完善產品結構和加強成本控制,有效降低了製造成本,使產品市場競爭力得以提升,實現了滿產滿銷。在液晶面板市場價格下降的市場環境下,經營性盈利同比大幅提高,成為本集團利潤增長的主要來源。」不過,這一點,估計仍然是成為了壓制股價的一個因素。因為三季度面板價格處於持續下跌中,使得三季報可能並沒有完全體現。作為集團盈利主要來源,由於面板業務利潤率的下降,會不會導致四季度比三季度更差?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

相應的,有一點是要確定:TCL集團股價的目前問題是上漲被壓制了,還是下跌中繼。換言之,是等待利空到來,還是等待利好出現?股價之前的下跌有沒有充分體現利空?未來股價上行有沒有大的催化劑和廣闊的空間?還是什麼都沒有,將一直半死不活地橫盤?如果將下跌,可能性有多大?幅度會有多少?值不值得迴避?

我的看法是,從過去它的股價復權圖形看,長期處於箱體走勢,在2~3主區間之間波動。07年大牛市沒有突破4元,08年大熊也沒有低於1元,目前處於箱體中部。這樣的情況下,擔心是次要的,他的基本面已經遠遠超越過去N年的質地,期望早日出現脫離箱體平台的走勢是合理的。(事實上,靜態盈利並非核心因素。TCL集團的今年盈利已經翻番,明年還將繼續大幅增長,但股價並沒有上漲。所以,盈利即使不及預期,同樣也不是未來下跌的主因。)

從長遠看,跌價有助於產業轉移。想當年,華為和五大通信巨頭打價格戰,把他們都搞慘了,最後華為笑到最後,這是一個道理。搞清跌價或價格競爭是怎麼發生的,非常重要。如果是國內有無數家供應商,可以沒有壁壘地提供無窮產能,導致了無序競爭和價格崩潰,那麼這樣的市場是沒有價值的。但面板競爭顯然不是這樣,它是寡頭俱樂部,在和韓台日競爭。

另外,華星是全球盈利能力最強的面板企業,是最不怕價格競爭的。目前的價格尚不至於讓韓台虧損,華星就更加無憂了。現在的華星光電佔世界產能只有3%,與三星相比,還有9倍的差距,和群創也有5倍的差距。在跌價這樣的產業環境下成長,就是產業轉移。

當然,值得自省的是,應該想到在產業轉移過程中不會那麼順利,途中會有諸多波折,比如競爭導致面板價格下跌,從而引發估值憂慮。

三、關於智能電視跨界競爭和價格戰

小米電視的價格是2999,樂視S50的3D版是2999,這樣的價格競爭看上去是要毀滅行業價值。這一點,肯定是引發了市場憂慮,所以傳統黒電股過去四個月走勢都表現不佳。

我的看法是:

1、對傳統黒電廠家,肯定是不利的。不要說熊貓牡丹SVA,更不要說彩訊哈尼凱虹,就算康佳海爾長虹創維,也都是不利的。智能大潮開啟,引發行業洗牌。未來的電視,是第四屏。第四屏要做得好,可能需要其他資源的互動和支持。比如一家公司手機做得好,那麼在安卓系統的積累會很強大,這種能力能幫助它在智能電視方面開發出好產品;比如一家公司在內容資源上有優勢,生態平台打造得好,也會有助於其智能電視硬件業務。最後,一家公司在上游硬件供應鏈整合方面的能力會變得更重要。以前做電視很簡單,僅有一個核心零部件,現在則需要更多的核心零部件,綜合優勢不容易輕易取得。

2、最不利其實是外資品牌,尤其是日本品牌。現在的市場注意力,都在國內品牌,這將進一步加速外資品牌的沒落。國內的政策因素,導致智能電視廠家必然要和國內的內容供應商合作,這一點對外資品牌非常不利;而激烈的國內競爭,又將大大極高國內品牌的產品力,從而更好的走向世界。日本連手機都已經放棄,電視還能堅持?

3、電視產品,在過去N年,都只能看直播電視,是沒有本質差異的。以前顯像管時代還有質量好壞,到了平板時代,用了韓日台的面板,質量都差不多。所以如果仍然是直播電視,那麼真的沒有差異,品牌都是虛的。但是進入智能時代,就不一樣,電視不僅僅是面板的事情,另有智能化元器件、操作系統、點播內容、附件(遙控器、3D眼鏡、攝像頭、遊戲手柄、體感遊戲等)、應用(云應用、娛樂、教育等等)……,差異化時代就此開始。這對未來領先廠商是一件好事。

4、不要過於擔心價格競爭。這種競爭,其實不僅是價格競爭,小米或樂視,都在強調的還有其品質或內容,所以也是一種品質或品牌或生態的競爭。這種競爭將加速產業的革命。從價格的角度,像TCL這樣的領頭羊,完全是可以應對的。比如TV+的經典版,一個月前的定價就是2999,不遜色與小米或樂視。尊爵版的4567,包含了3D眼鏡、京東奍和大禮包,折算下來也很便宜,樂視的S50的3D版加上499也要3500元。需要特別強調的一點,雖然是硬件製造產業,但無論是手機還是電視,仍然處於產業轉移的進程中,放眼國際還處於追趕階段,有什麼好擔心的?

5、對TCL來說,機會大於風險。和愛奇藝合作的TV+表現不俗,是一個證明。過去幾年,TCL在產品力上遜色於海信創維,但是這一次也有可能就此實現彎道超車。另外,TCL在供應鏈方面的能力和潛力是很大的,在未來也會是一種優勢。最後,TCL整體的實力以及國際化的先發優勢,也有助於其電視業務的競爭或轉型。如果這一輪巨變中,tcl能夠領先,那麼將建立一個相對長期的優勢,和過去時代相比,這種優勢會更具壁壘。

四、其他擔心

現在是進階之路,經營不穩定是存在的,市場和行業本身也在快速變化。股價表現不佳,諸多擔心疑慮可以有,但是我們看一個企業的願景、執行力和經營趨勢後,總是承認:

現在的tcl集團比過去十年的它都好吧?總不是在毫無作為的走下坡路吧?

現在的tcl集團前景比過去三十年裡的任何時候,都明朗一些吧?更有可能成就國際級體量吧?

——日本已經離場,韓國很小,東南亞不濟,印度太弱,這個舞台未來主要是中國的。家電以及消費電子是個極為龐大的產業,會讓中國企業長週期成為主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127

TCL集團近期情況 舒顏

http://xueqiu.com/8528235036/26065088
有朋友希望我對TCL集團十月份公佈的運營數據做一番解讀,我在這裡稍微展開一下。

一、面板業務

十月份投片量達到13.17萬片,是個亮點,首次超越13萬片的量級。這意味著傳說中的「產能已經擴產到14萬片的規模」得到了驗證,估計到元旦就可以看到。

華星一期僅僅募資45億,最初投資額250億,計劃是月投片量10萬片,但是邊投產邊擴建,現在居然達到14萬片,相當於1.4座。相比之下,京東方的北京八代線募資百億,投資280億,計劃投片量是才9萬片(據說也在擴產到12萬片)。

在這樣的情況下,華星仍然有能力投資二期,這展示了其不一樣的運營效率和強大的現金流創造力。按終極產能,我預計他明年現金流創造力在50億左右。雖然公告說,華星二期所需的245億元,將以「自有資金、股權融資、銀行貸款」為主,不過按推理股權融資只是一種「周到的說辭」,比如在行業經營極度惡化時,或投資需要大躍進時,華星可能需要尋求「以華星為主體的股權融資」,但實際上至少近二年是不必要的。

因為二期就在一期的隔壁,用地早已留好,且由於投資主體是華星,而沒有第三方參與,所以二期的建設,可以同樣視作「邊投產邊擴建」,進度和規模可以自行安排。這一點和京東方不一樣,京東方每個工廠都是新項目,既有第三方投資者,又有股市上的融資。我一直強調華星的融資效率、投資效率和經營效率,我現在再強調一下,華星其實已經擁有了一種可以滾動發展的能力,即「可複製」。二年後,當二期也滿產滿銷,那麼華星屆時可以創造的現金流能力是一年一百億!滾動發展也將真正加速。

如果說三季度面板價格下行超乎預期,行業競爭令人擔憂,那麼即便如此,這也僅是一種「週期性」的制約,是階段性的利空,根本性的發展大環境——即面板業向大陸轉移,而其中最優秀的參與者可以獲得大發展——這樣的邏輯是沒有變的。

二、手機業務

我近三個月,最大的關注點是其手機業務,幾乎每天都看它在蘇寧京東的用戶評價。

最近你去看蘇寧易購,可以看到TCL hero N3手機已經在一個月內都高居著聯通版手機暢銷榜首。而到京東看,這款手機的移動版,上市剛一週,獲得了幾乎是100%的好評。東東槍「玩真的」是TCL第一款中高端手機,雖然有些小問題,但總體反響較好,銷量也不錯。這次的牛3「玩大的」是TCL手機第二次嘗試,非常驚豔,更大的成功可以期待。我初步看了TCL的下一款手機,以及四個產品系列的整體理念,感覺中高端戰略是其未來主要業務方向之一。

當然,瞭解了一圈其高管們的近二年演講或訪談後,也可以獲知TCL通訊的高端戰略是非常確定的。他們自認為在全球現在只是二流品牌,目標要在二三年後成為一流品牌,因此在產品、營銷、品牌運作方面投入很大。看其招聘資料,顯示招兵買馬的力度空前。

十月份數據看,手機國內銷量沒有增長,反而下降。我猜測是轉型的緣故,高端機型在上升,而低端在下降。運營商渠道、社會渠道以及全國佈局則還沒有成型,國內業務暫以電商渠道打造形象或擴大影響力為主。明年是關鍵。

順便談一下,我對中國手機業的看法。小米很成功,他的成功給國產手機品牌帶來一個啟示,那就是在1500元到2500元這個價格區間裡,國產手機廠家可以好好作為。近一二年裡,在這個價格區間裡,差異化、有個性、高性價比的手機產品紛紛湧現:女性、小資、大氣、防水、精緻、商務……。看了京東里,用戶對N3的評論,再看看聯想K900、華為P6、魅族MX3、OPPO,有一個強烈感受,那就是:國產可以雄起,至少在這個區間裡,明顯比蘋果三星有比較優勢。三星手機在2500元以內,其配置是非常低的。

小米並不是唯一。大家可以看看這篇文章:OPPO陳永明,打造中國第二賺錢的手機公司。http://money.163.com/13/0715/08/93QFJA7H00253G87.html   如果做100億,可以有7%的淨利率,那麼這個生意還是很不錯的。為什麼這個生意不錯呢?手機是個工程師紅利體現很顯著的行業,動輒需要幾千個軟硬件工程師。在智能手機已經趨向成熟的階段,加上該行業是開放體系,中國完全可以把終端品質做得和蘋果三星一樣好或非常接近。只要求7%的淨利率,就意味著同樣產品可以有著30%以上的價格差異。

正當我們還停留在蘋果三星合計利潤佔比超過全行業100%的時候,其實手機行業已經成為了中國最好的行業之一,從零部件到終端。聯想目前的股價接近歷史最高,市值900億港幣,過去二年股價翻番多。固然他的原有主業仍處於增長之中,但毫無疑問,驅動近二年股價走高的主因,部分要歸功於移動產品。小米的市值是100億美元,聯想手機的估值可能也不會少於300億港幣。假設OPPO國內上市,那麼市值也可能有200億人民幣。

TCL手機的目標是明年實現3000萬台智能手機的銷量,另加4000萬台功能手機,三年內衝擊億台。如果其中未來中高端能有千萬量級以上,那麼對手機業務的盈利,以及整個TCL品牌的價值提升,是極有好處的。三星在手機爆發以前,冰箱、電視、筆記本並不突出,但當手機大放光芒後,其他品類也跟著沾光了。當然,更為主要的是,TCL中高端戰略只要在手機業務取得成功,那麼肯定也會在其他領域複製同樣做法。格力何以成就高價值?主是因為中高端產品戰略的成功。

我之前說過,我去實體店體驗過TV+,即TCL愛奇藝電視,感覺非常棒。現在Hero N3手機也很出色,希望從現在開始,TCL集團在各項業務上,都能推出好產品,執行中高端產品戰略,成為第一流品牌。

三、小結

我曾經在年中對TCL的下跌做了一些分析。現在看,這些分析有些務虛了。其實下跌很簡單實在,就是源自於經營趨勢的意外阻斷,包括面板價格下降幅度意外得大,以及電視業務出現波折。這二者體現在三季報上,就是華星光電的經營性利潤較二季度下降了一個億,而電視業務則因為大幅庫存跌價計提出現了虧損。在這樣的情況下,股價劇烈下跌並橫盤一直毫無起色,都是可以理解的。這二個風險我的確之前沒有想到,因為今年是面板沒有新產能開出的,居然會發生這樣的持續降價;而電視業務它搞得風生水起,我一直以為它有彎道超車的可能性,卻反而一下子進入虧損狀態了。當然,現在來看,這也不意外,世界就這樣充滿不確定性。

但現在,又應該可以上漲了。

在去年下半年以及今年上半年一季度,市場對TCL集團的關注,主要是它面板業務,對其原來主營並無寄望,面板業務幾乎是唯一的增量。現在呢?即使市場仍然對面板行業的未來有顧慮,那麼TCL集團的股價也有了新的支持邏輯:那就是它的原有主業,尤其是手機業務。以三季報為起點,在未來二年不考慮面板行業的增量的情況下,原有主業也可以挑大樑了!

當然,你或許認為它手機業務體量不大,可能對集團的貢獻有限。不過仔細分析的話,並不盡然。在今年,華星的確是TCL集團最主要的利潤來源,佔比超過80%。明年華星以20億淨利算計,按85%計,則是17億。那麼其他業務的貢獻未來到底能有多大呢?

按三季報,手機業務利潤是1.8億,二季度基本為零。我的預計是四季度手機業務可能有3億利潤,明年全年可能達到15億,後年則可能是20億。如果這一點能夠實現,加上電視業務再回歸正常,僅需貢獻前幾年那樣的利潤(8~10億),那麼原有主業的盈利能力就不可小視,份量可觀。明年按權益加起來也能達到弱15億,後年就不止了。

我對TCL集團的盈利中性預測是從2013年開始到2016年分別是:20億、28億、35億、55億。2016年後盈利將加速,目前集團200億不到的市值。市場,你看著辦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4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