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8年高校畢業生達820萬人 為近年來最高值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2985

2018年高校畢業生達820萬人

記者從26日舉行的人社部2017年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17年我國社會保險覆蓋範圍進一步擴大。截至2017年底,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9.15億人、11.77億人、1.88億人、2.27億人、1.92億人;五項基金總收入6.64萬億元,同比增長23.9%,總支出5.69萬億元,同比增長21.4%;全民參保登記信息庫已基本建設成型,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10.88億人。

2017年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實現“十三連調”,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同步調整,1億多退休人員受益。城鄉居民人均月養老金超過120元。

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補助標準,達到人均450元。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工作穩步推進,截至今年1月20日,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達到8624家,備案人數207萬人,累計結算18萬人次,基金支付28.54億元。

就業同樣交出精彩答卷。2017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351萬人,同比增加37萬人,創歷史新高;城鎮登記失業率連續四個季度均保持在4%以內,四季度末降至3.9%,為200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558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77萬人,均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據介紹,2018年就業局勢有望繼續保持穩定,但就業形勢可能更加複雜。從總量上看,就業壓力依然存在,今年城鎮新成長的勞動力保持在1500萬人以上,其中高校畢業生達到820萬人,是近年來的最高值,還有大量的登記失業人員及數百萬農村轉移勞動力需要就業,難度不小。從結構上看,隨著轉型升級的推進,勞動者技能水平和崗位需求不匹配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一方面技術技能人才嚴重短缺,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畢業生和低技能勞動者就業更加困難。

(來源:人民日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511

滬市公司2017年凈利約2.62萬億元,增長率創近年新高

2018年4月30日,滬市有1417家上市公司按期對外披露2017年年報信息。綜觀過去一年,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進入新時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入推進,滬市公司順勢而為,經營業績再上新臺階。滬市公司主動適應國家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發展大局,實現經營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17年,滬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27.97萬億元,同比上升14.46%;共實現凈利潤約2.62萬億元,同比上升18.55%,增長率創近年新高,實現了“十三五”計劃開局以來的連續增長。綜觀業績狀況,滬市公司在經濟發展的韌性、結構優化、新動能發展等方面呈現出八大新亮點。

一是改革深化助力實體經濟再上新臺階。

隨著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2017年滬市實體類公司(非金融類)收入和凈利潤實現雙增長,延續了去年的良好態勢。實體類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1.98萬億元,同比增長16.32%;實現凈利潤1.03萬億元,同比增長39.80%。尤為可喜的是,實體類公司的增長質量明顯提升,扣非後的凈利潤為0.90萬億元,同比增長49.27%。並且,大型公司和中小企業齊頭並進,代表大型龍頭藍籌的上證50和代表中小成長企業的上證380公司凈利潤分別實現了13.92%和26.99%的增長,凸顯市場經營質量協調發展。

二是創新戰略促新興產業取得新突破。

近年,我國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大力推動實施“制造強國”的宏觀戰略。作為經濟建設的主力軍,滬市公司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戰略,2017年,實體創新類公司研發投入達到2,500余億元,同比增長8.55%。在創新引領下,一系列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等高技術、高附加值行業公司迅速成長,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形成“老中有新、新中更新、新老融合”多點突破的新發展局面。第一,高端制造業在創新驅動下,展現新活力,形成高質量發展趨勢。例如亨通光電,積極尋求智能電網領域高端轉型升級之路,布局 5G/6G 未來通信技術及芯片產業,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再創新高,連續三年保持高增長。再如振華重工,自 1998 年以來一直占據全球集裝箱起重機訂單排名的第一位,產品已成功進入 99 個國家和地區,報告期內凈利潤穩步增長。第二,信息技術帶來技術變革,滬市湧現出一批代表未來技術革新和發展方向的“新企業”。例如,恒瑞醫藥、用友網絡,對創新研發的巨大投入,分別在醫藥和雲服務業務等方面實現了較強的競爭優勢,業績均實現了快速增長。第三,綠色發展的新理念引領一批公司致力於新能源產業,推動社會生態高質量的可持續性發展。例如隆基股份,長期專註於為全球客戶提供高效單晶太陽能發電解決方案,多項核心技術與產品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實現在太陽能領域的發展優勢。此外,在創新促動下,還出現新老經濟融合、軍民融合的新現象。例如,騰訊以42億元入股永輝超市,並向永輝雲創增資,共同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新模式。雙方通過優勢互補,有望實現高度協同,加速零售技術與業態的改革與創新。

三是供給側改革助推傳統產業煥發新風采。

2017年,滬市傳統產業公司緊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縮減低質產能、增加有效供給,實現上中遊供需關系的進一步改善。行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延續了上年的增長態勢,特別是三大去產能行業表現亮眼。黑色金屬行業、煤炭、有色金屬行業分別合計實現營業收入8,501億元、7,958億元和9,555億元,同比增長分別達32.11%、35.46%和15.96%;實現凈利潤462億元、782億元和263億元,同比增長分別達503.93%、152.42%和138.42%。同時,在去杠桿政策的推動下,傳統去產能杠桿水平持續改善,實現了財務費用率的穩步回落,杠桿結構得到改善,系統性風險得到緩解。一些公司表現突出,例如,寶鋼股份年報顯示,寶武整合取得了超預期成效,公司實現凈利潤191.7億元,同比增長111.22%。其中,“武鋼有限”效率大幅提升,全年實現凈利潤5.9億元,實現大幅增長。

四是並購重組推動轉型升級取得新成效。

2017年,滬市公司並購重組在延續近年來良好態勢的基礎上,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的主旨更加突出。全年共完成並購重組864家次,交易總金額9,200億元,較上一年度分別增長45%和8%。其中,74家公司完成重大資產重組,涉及交易金額約2,500億元,合計增加市值約2,300億元,新增市值超過百億公司13家。可喜的是,過去一年里,滬市並購重組在助推結構優化、動力轉換方面,湧現出一批推動改革、示範引領的典型案例。例如,360科技通過江南嘉捷實現重組上市,帶動實現我國網絡安全技術體系自主可控,夯實我國網絡強國的堅實技術基礎,成為滬市“新藍籌”行動的標誌性事件。

五是“一帶一路”助力海外發展贏得新空間。

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滬市公司積極踐行國家倡議,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發展,努力開拓海外市場,著力提升自身實力。例如,中國建築的境外業務,全年新簽合同額2,096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5.7%;在9個新國別市場實質運營、在20個新國別進駐設點、全年新簽合同額5億元以上的海外市場達26個、30億元以上的海外市場已達15個。又如,鄭煤機收購博世旗下起動機和發電機業務,獲得啟停電機和能量回收助力系統這兩項混合和電動車型領域的重要技術,逐步成為全球領先的起動機和發電機制造商。

六是混改戰略深入推動國企煥發新活力。

報告期內,滬市國有公司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債轉股試點、資產證券化、專業化重組等多種方式,多點開花、全線並進,積極推動企業整合資源、提質增效,創下多個第一。國企改革整體性突破的積極態勢已經形成。其中,滬市國有上市公司並購重組金額超過5,400億元,重大資產重組金額接近2,000億元。具體地,中國聯通引入阿里、騰訊、百度、京東等戰略投資者,同步完成增強資本實力與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成為國企混改的“里程碑”案例。中國重工推出首單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方案,整體降低資產負債率5個百分點,開拓出國企可持續化降杠桿的新路徑,豐富了資本市場服務供給側改革的思路和手段。

七是責任意識引導社會貢獻取得新成績。

根據十九大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部署要求,未來要重點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滬市公司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履行社會責任,成為推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例如,中國聯通結合行業優勢,重點在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等方面推進定點扶貧工作,2017年在精準扶貧方面投入扶貧資金和物資約8,400萬元,幫助1.93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在汙染防治方面,滬市已有370余家上市公司建立了環境信息披露機制,主動披露環保相關信息。例如,環旭電子對能耗情況進行了細致的量化分析,還主動披露了公司在綠色管理、綠色供應鏈、綠色教育、綠色支出方面的各項進展。

八是股東回報意識推動現金分紅創新高。

滬市公司回報股東的意識不斷增強,現金分紅水平持續維持高位。2017年,滬市公司分紅整體比例為37.92%,高於去年約5個百分點。統計顯示,共有1,000余家公司推出派現方案,占公司總數的74.47%,同比增加約5個百分點;合計派現8,111余億元,同比增加約18個百分點,現金分紅金額再創歷史新高。分紅公司中,代表藍籌績優股的上證50和上證180成份公司依然是分紅主力,分別派現4,988億元和6,861億元,占滬市分紅總額的61.50%和84.59%。從公司分布情況看,持續穩定高比例分紅公司群體已形成,單年分紅比例在50%以上的企業194家,30%以上的778家。其中,有370余家公司連續三年分紅比例超過30%。諸如中國神華、福耀玻璃、上汽集團等公司已經成為滬市公司長期大比例分紅的典範。同時,部分企業在監管推動下,也從常年不分紅到開始實施分紅。

當然,年報也反映出,在落後產能加速出清市場環境下,部分上市公司仍然存在階段性經營困難或風險,70余家公司出現虧損。這些公司普遍存在主營業務不清、歷史包袱較重、轉型方向不明等問題,未來經營存在很大不確定性。投資者需高度關註相關風險。此外,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規範運作風險。特別是,一些公司的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在從嚴監管背景下出現信用風險,利用不同形式損害公司利益,幹擾公司經營,甚至直接出現資金占用、違規擔保問題。對於這些情況,上交所需要繼續從嚴監管,防範出現重大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311

證監會:近年來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情況已出現較大改觀

5月23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就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情況答記者問表示,證監會在始終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的理念下,積極倡導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引導上市公司更加註重投資者回報,強化股東回報機制,對長期不分紅的上市公司持續強化監管,推動上市公司不斷提高現金分紅水平。近年來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情況已經出現了較大改觀,呈現積極變化。此外,分紅方式出現了積極的變化,A股市場流行多年的“高送轉”大幅縮減。

針對部分上市公司長期不分紅的問題,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投資者通過投資上市公司股票,分享經濟發展和上市公司成長帶來的收益和回報,是投資者的合理訴求。作為監管者,維護資本市場的公平正義,有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切實服務實體經濟,保護好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近年來,證監會在始終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的理念下,積極倡導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引導上市公司更加註重投資者回報,強化股東回報機制,對長期不分紅的上市公司持續強化監管,推動上市公司不斷提高現金分紅水平。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介紹,近年來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情況已經出現了較大改觀,呈現積極變化。2017年度上市公司年報顯示,275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現金分紅事項,分紅金額合計約10705.72億元,同比增長21.88%,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其中,1424家主板公司分紅9563.80億元,占比89.33%;714家中小板公司、616家創業板公司分紅852.19億元、289.73億元,分別占比7.96%、2.71%。

具體特點有:

一是代表實體經濟的非金融類企業現金分紅超過6000億元,約為同期凈利潤的三分之一。特別是煤炭、鋼鐵等直接受益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傳統行業,不僅扭轉了虧損局面,有的公司積極提出高分紅方案,與投資者共享改革發展紅利。

二是持續高比例分紅的上市公司不斷增加。近3年(2015-2017年),現金分紅比例持續保持在30%以上的有660家,50%以上的有128家,較此前3年(2014-2016年)分別增加14%和20%。2017年,分紅比例在30%以上的公司有1512家,占比55.08%;分紅比例在50%以上的公司有547家,分紅比例在80%以上的公司有211家。

三是一些長期不分紅、分紅比例不高的上市公司主動推出分紅方案。例如,2014-2016年度期間具備分紅能力但連續未分紅的35家公司中,有15家在2017年度推出了分紅方案,平均分紅比例達到50%以上。

另外,分紅方式出現了積極的變化,A股市場流行多年的“高送轉”大幅縮減。2017年推出“高送轉”公司僅為57家,分別較2016年、2015年減少144家、313家。統計顯示,今年“高送轉”披露前1個交易日,股價平均漲幅僅約1%,披露後1個交易日,平均漲幅僅約2%,披露後3個交易日,股價基本回歸常態,市場對“高送轉”的反應更趨理性謹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635

近年來央企境外投資年均增長15%,境外資產規模超6萬億

《中央企業海外社會責任研究報告(2017)》(下稱《報告》)顯示,中央企業近年來每年在境外的投資均保持了15%左右的高增速,每年境外營業收入的增幅達4.5%。

25日發布的《報告》,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發布的第一本中央企業海外社會責任研究報告,也是國內外首本系統分析中央企業海外社會責任工作的研究著作。

《報告》稱,目前,中央企業境外資產規模已超過6萬億元,分布在全球185個國家和地區,業務已經由工程承包、能源資源開發,拓展到高鐵、核電、電信、電網建設運營等領域,共有47家央企參與、參股、投資或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合作共建了1576個項目。

當天下午,在國務院國資委綜合局、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等舉辦的“中央企業‘一帶一路’社會責任論壇暨國資委社會責任課題啟動會”上,國務院國資委綜合局副局長周密說,國資委要求中央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使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能力不斷提升,全面邁向高質量發展。

“中央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國有經濟發揮主導作用的骨幹力量。中央企業的特殊定位,決定了其特殊責任。”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說,中央企業在國家戰略、國防安全、國計民生等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並在海外履責中發揮了“排頭兵”和“領頭羊”的作用。”

《報告》說,中央企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也是推進我國企業海外發展、建設“一帶一路”的骨幹力量。近年來,中央企業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隨著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實施,探索如何更好地“走出去”,更好地履行海外社會責任,成為當前一項重要和緊迫的任務。

調查結果顯示,海外經營的中央企業普遍具有海外履責意識,在海外履責信息披露、民主管理、員工職業健康管理、環境保護、誠信經營和社會融入等方面表現積極,相關制度建設比較完善,履責實踐成效明顯。

但《報告》同時稱,中央企業在海外履責過程中,也面臨缺乏專業組織和人才服務、缺少理論和實踐支持的制約。難以預料的政治局勢、顯著的中外文化差異、缺乏與當地社區的有效溝通,以及由此產生的當地居民對中國企業的誤解等,是中央企業海外履責面臨的主要挑戰。

《報告》建議,國資委要形成中央企業海外社會責任專項指引、主動開展專項提升工作,制定央企海外社會責任績效考核體制、建立海外履責績效考核和獎懲機制,敦促央企加強海外履責信息披露,同時指導央企培養社會責任專業人才。

此外,外交部和駐外使領館可以借助論壇、研討會的活動,增強央企責任意識,鼓勵央企海外履責,同時通過主動宣傳、加強同當地政府合作等方式,支持央企海外履責。

《報告》還建議,中央企業自身要完善海外履責管理機制,包括海外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管理部門和人才隊伍建設,同時還要加強海外履責信息的披露和傳播,構建海外責任品牌,完善責任實踐模式,積極參與國際責任交流,參與相關國際標準制定,借鑒東道國企業優秀履責經驗,以提升海外履責實踐水平、樹立責任擔當品牌形象、提升海外責任影響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815

蔡東豪:「近年日本海外留學人數大減。」

1 : GS(14)@2012-04-26 22:41:25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fin/20120426/83349
「近年日本海外留學人數大減。」
《時代雜誌》

日本經濟迷失十年最致命,是傷透年青一代的心。80年代日本如日中天,日本人充滿自信,相信有志者事竟成,他們四出投資、探索、學習,世界就在他們腳下。日本經濟崩潰,日本人陷入自信心危機,新一代日本人目睹上一輩人遇到的失望--對國家的失望,對自己的失望。
失去自信的人會縮回熟識的一角,日本人近年變得內向,逐漸跟世界失去聯繫。日本人出外留學數目連年以雙位數字下跌,英美名校充斥來自中國和印度的學生,但很難見到日本學生的踪影。日本人的英文水平在下降,TOEFL英文試的平均成績,日本在27個亞洲國家包尾。
不少日本企業仍掌握領先技術,但受制於生產成本、日圓高企等因素,日本企業要走出去,奈何日本年青一代並未同步見識世界,製造出人才錯配的危機,對未來日本經濟發展有百害無一利。
有一個外國朋友告訴我,香港成功是因為文員儲錢放假,會去布拉格。

蔡東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981

金像影后:港女星近年發威

1 : GS(14)@2015-03-06 09:05:04





香港一直缺乏女演員,觀乎過去十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后,至2005年開始,都以內地女星稱霸,到09年本土電影女星才抬起頭,開始發威。



葉德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306/190649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262

近年海外狂掃貨 身家突破2600億 王健林贏李嘉誠 膺胡潤首富

1 : GS(14)@2015-08-20 15:04:5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820/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近年內地新興富豪強勢崛起,令本港老牌富豪地位備受挑戰。胡潤研究院昨公布2015年度全球華人富豪榜,穩居首富多年的長和系主席李嘉誠,20年來首次被近年頻頻在海外「掃貨」的萬達集團主席王健林超越,以600億元人民幣的財富差距,屈居第二。而近期禍不單行的漢能集團主席李河君,雖然5月上市公司股價縮水一半,但仍以1600億元人民幣的身家與恒基兆業(0012)主席「四叔」李兆基並列第四,緊隨位列第三的阿里巴巴主席馬雲之後。

明報記者 孫娜

統計顯示,排名前10位的華人富豪中,內地富豪佔據6個席位(見表),平均年齡為53.5歲,其中以44歲的騰訊(0700)主席馬化騰最為年輕。反觀4位上榜的香港老牌富豪李嘉誠、李兆基、郭鶴年及鄭裕彤,全部已步入耄耋之年,平均年齡高達89歲,年齡的巨大差異令排行榜成為名副其實的兩代人競爭。

內地富豪平均53歲 港平均89歲

在此次排行榜中,最受關注的無疑是李嘉誠和王健林的財富角力。胡潤調查顯示,61歲的王健林截至今年6月初,財富達2600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增長一半以上,主要得益於萬達商業地產(3699)及萬達院線股價的大漲,而王健林僅在這兩間公司的持股就為他積累2250億元人民幣的財富,兩股的股價在上市以來至昨日收市分別漲12.92%及755%。

王成第3人挑戰李嘉誠首富地位

早前「超人」李嘉誠雖將長實及和黃進行「世紀重組」,變相為自己釋放逾500億身家,但其「華人首富」的寶座近來仍屢屢遭內地新晉富豪挑戰。

去年內地「電商巨人」阿里巴巴赴美國上市,主席馬雲身家水漲船高,去年12月時就已以3億美元的優勢,超越李嘉誠成為亞洲首富。而今年兩會期間,由於新能源概念炒起,漢能薄膜發電(0566)4日內股價茘升六成,持股七成的主席李河君身家亦一度超越李嘉誠。一年不到,王健林已是第三位挑戰「超人」華人首富地位的內地富豪。

內地富豪多涉科技 港多做房地產

在上榜的1577位身家超過20億的華人富豪中,有八成來自內地,多達1254人;香港則只有99人上榜,平均財富達人民幣180億元,是內地地區富豪平均財富的2.6倍,房地產仍是最多香港富豪從事的產業,而內地方面,前10名的富豪則有一半是涉足科技產業。值得注意的是,在富豪居住城市中,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上榜人數達111人,超過香港的99人,北京則有181人。
2 : GS(14)@2015-08-20 15:06:0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820/news/ea_eaa2.htm
上榜女富豪少白手興家
  2015年8月20日

【明報專訊】華人財富不斷積累,女富豪們亦是當仁不讓。據胡潤統計,2015年有345位「女中豪傑」入榜,佔所有華人富豪的18%,其中不少女富豪都是大集團的老闆娘或千金出身。今年已有86歲高齡的新地(0016)前主席「郭老太」鄺肖卿以640億元(人民幣.下同)身家奪得華人女首富頭銜。

位居第二的則是法國石油大亨、Perenco創建人Hubert Perrodo的華裔遺孀黃嘉兒。黃年輕時曾當過模特兒,今年64歲,她來自香港,現居法國。曾為台灣首富的富邦集團創始人蔡萬才去年逝世,遺孀蔡楊湘薰繼承巨額財富,身家達520億元人民幣,排名第三。

除了「遺孀派」,「千金派」亦在富豪榜上舉足輕重。澳門賭王何鴻燊女兒何超瓊以400億元人民幣的身家排名第四。而今年34歲的碧桂園(2007)主席楊國強的千金楊惠妍,因25歲時獲父親贈送公司70%股份,而一舉升為當時內地女首富。

相比之下,白手起家的內地手機玻璃製造廠藍思科技董事長周群飛則較特別,今年3月公司在內地創業板上市後狂升,她與丈夫的身家大漲至500億元人民幣,在全球華人中排名第26。
3 : GS(14)@2015-08-20 15:06:3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820/news/ea_eaa3.htm
「超人」多非上市資產
  2015年8月20日

【明報專訊】雖然王健林近年身價暴漲,但若論超越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成為全球華人首富,胡潤富豪榜的計算方法可能不公平。胡潤未有公布富豪身家具體統計方法,若參考結論相若的彭博富豪統計方式,均集中計算已上市資產,並只是截至今年6月的歷史數據,意味「超人」的大量非上市投資均未有列入計算。

萬達分拆業務上市

王健林的萬達集團將主要業務分拆成多間公司,除本港上市的萬達商業(3699),A股上市的萬達院線,以及美國上市的AMC,其他業務還包括未上市的萬達百貨、萬達旅遊、萬達電商、萬達影視、萬達媒體等資產。萬達院線市盈率高達110倍,5月至6月A股最瘋狂的時候股價更上至245元,即總市值高達1372億元人民幣。A股上半年的瘋狂,可能才是王健林稱王的原因。

而李嘉誠不但將大量業務集中於長和(0001),同時不少私人業務如李嘉誠基金會未有公開運營資料。李嘉誠基金會通過私人投資公司維港投資進行的生意遍佈全球,投資超過100間科網企業,包括facebook。
4 : GS(14)@2015-08-20 15:07:0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820/news/ea_eaa4.htm
僅保證六至七成準確
  2015年8月20日

【明報專訊】自1999年胡潤推出富豪榜以來,除數名中國首富下場引起「廣泛注意」外,亦曾引不少爭議,令富豪榜的公信力備受質疑。過往曾有入榜富豪質疑,根據未曾回應胡潤的查詢,便高踞榜內首十名之列;去年推出藝術榜時更發現出錯,被迫撤回。

上榜富豪稱從未回應查詢

出生於盧森堡的英國人胡潤,曾在內地修讀漢語及深造,於1999年起推出中國首個富豪榜,之後他以不同的名目,例如圍繞內地的慈善、地產及藝術領域發布不同排行榜,引起海內外注意。

以他名義發行富豪榜後,亦引起擬打入內地市場的《福布斯》注意,促成雙方合作。儘管胡潤富豪榜不無爭議,胡潤亦不諱言,只能夠確保60%至70%準確,亦明言不會事先徵得富豪同意。

至於胡潤中國富豪榜的首富位置,更被戲言為「魔咒」,過去曾經登頂的上海富豪周正毅及國美(0493)大股東黃光裕,均先後身受牢獄之災,而今年初最新出爐的漢能(0566)主席李河君,旗下公司更已被證監勒令停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038

環海爆11宗撻訂 近年最多 買家頻縮沙 房協料綠悠逾10宗

1 : GS(14)@2015-09-17 00:33:1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916/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新盤撻訂潮蔓延,九建(0034)月初至今累售逾340伙的紅磡3年長樓花環海‧東岸,連錄11宗撻訂個案,以單位總作價5098萬元、各買家遭沒收訂金5%計,總殺訂金額料近255萬元,成近年一手新盤撻訂王。另房協青衣「置安心」綠悠雅苑再多錄1宗撻訂,預料買家遭殺10%訂金約35萬元,除了令該盤近日撻訂個案增至4宗外,房協不諱言最終撻訂個案或增至逾10宗。本報統計,9月至今錄得的一手單位撻訂個案增至約32宗,即平均每日約有兩名買家縮沙,遭沒收總金額增至逾千萬元。

明報記者 林可為、林尚民

明天展開次輪銷售推出242伙的環海‧東岸,截至昨晚累收逾千票,超額認購逾3倍,反應雖不俗,惟樓盤首輪售逾340餘伙,卻出現11宗連環撻訂,成近年新盤撻訂最高紀錄。九建市務及銷售部總經理楊聰永回應稱,環海‧東岸個別買家除因財政出問題外,亦有部分是想「換貨」轉購其他單位而取消交易,暫時未知今批撻訂買家,有多少是借盡35%二按。楊續稱,樓盤撻訂比率仍低,當中1c座27樓K室(實用面積216方呎),昨已以原價415萬元再售出。

九建﹕個別買家因財政或換貨撻訂

以提供最高35%二按作招徠的環海‧東岸,撻訂中包括最廉單位,位於1b座5樓H室、成交價296萬元,預料買家遭殺訂15萬元;損手最慘重的買家,則斥1179萬元連購1b座6樓E、F室,損手近59萬元。

房協﹕綠悠或延成交期助上會

房協綠悠雅苑的新增撻訂,為2座25樓實用面積542方呎D室,買家2013年初以350萬餘元購入,料遭殺訂一成涉逾35萬元。連同上述單位,綠悠雅苑近日已錄4宗撻訂,單位作價337萬至363萬元,估計總殺訂額近140萬元。

房協企業傳訊主管谷國融表示,綠悠雅苑仍有小量單位未完成交易,最終撻訂數字有機會逾10宗,但重申若以樓盤整體988伙計,撻訂比例仍屬正常。谷續稱項目開售逾兩年,部分家庭因出現種種問題而取消交易,房協不排除會延長成交期助買家上會;樓盤多數買家料為用家,故認為撻訂與樓市轉淡無關。

東環撻訂戶加價高達9%

新地(0016)本周六會開售東涌東環、東環II合共148伙,總值9.5億元;可以留意的是,東環是次推出的19伙,當中3A座7樓06室(實用面積381方呎)、5B座地下01室(實用面積462方呎另連花園),屬早前撻訂單位,新訂價分別為474萬及672萬餘元,比舊訂價調高2%及9% 。
2 : GS(14)@2015-09-17 00:33:2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916/news/ea_eaa2.htm
長實:料不掀一手撻訂潮
  2015年9月16日

【明報專訊】近期新盤連續錄得多宗撻訂個案,市場人士擔心樓市步入轉角階段。不過,長實地產(1113)投資董事郭子威認為,個別買家或因自身財務問題而需要撻訂,但整體一手買賣氣氛依然向好,相信不會掀起撻訂潮。他稱,買家撻訂後,發展商可因應市把單位重新定價,對發展商可謂百利而無一害。

重推單位因應市定價

另外,長實紅磡維港‧星岸第1、2座昨日正式封盤,並首度推出第5座單位應市。郭透露,第5座正式命名為「星海譽Star No.5」,提供78伙,實用面積介乎706至1358方呎,預計最快可於本月底推出,料首批涉約30餘伙,稍後亦會開放1個以5座單位為設計藍本的交樓標準示範單位予公眾參觀。現時維港‧星岸1、2座累售逾八成單位,套現近25億元。

嘉里:目前撻訂水平可接受

嘉里(0683)發展執行董事朱葉培稱,不論旺淡市,撻訂個案亦會出現,目前的撻訂比例尚可接受。朱續指,由集團牽頭發展的沙田九肚玖瓏山,已售逾810伙,佔總數973伙逾八成。已推單位尚餘約54伙,另餘下約107伙料年內亦會推出。

另恒隆地產(0101)早前推出跑馬地藍塘道項目兩幢洋房招標,分別為實用面積4571方呎的27號A及4599方呎的27號B屋,據悉,有持本港身分證的內地背景買家出價7億元洽購,實呎約7.6萬元。恒隆地產傳訊助理董事關則輝稱,公司不會就市場傳聞作回應,但就指上述兩幢洋房可供買家購入後打通成一個面積近萬方呎之大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205

世茂70億奪大窩坪地王 近年內房最重槌

1 : GS(14)@2015-10-01 13:00:4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930/news/ea_eab1.htm




【明報專訊】近年內房不斷在港投地,當中更不乏地王級靚地,世茂房地產(0813)剛擊敗其餘6家發展商及財團,以70.2億元投得石硤尾大窩坪延坪道豪宅地,成為近年內房在港投地最重槌的一擊(見表),項目每方呎樓面地價約1.11萬元,貼近市場預期下限。

上述延坪道地皮,佔地約21.9萬方呎,可建樓面約63.2萬方呎,預計提供約980伙。雖然項目正處於司法覆核階段,發展商亦要為附近逾200萬方呎地皮(當中近130萬方呎在獅子山郊野公園範圍內)進行評估,有必要時需進行平整工程,佔地比發展商購入之地皮還要大。

發展商需為逾200萬呎地評估

地政總署昨日公布,項目由世茂以70.2億元投得,每方呎樓面地價1.11萬元,與市場估計的59億至94億元、每方呎樓面地價約9000至1.5萬元相比,現中標價接近市場預期下限,亦較嘉里(0683)於今年2月以每方呎樓面地價20534元投得的龍翔道相比,今次每呎樓面地價較龍翔道地低近四成。

世茂發言人稱,售價是接近市場預期下限。他表示,項目將興建4幢約18層高住宅,另有3、4排洋房,總投資額約120億至150億元,不過,目前首要工作是要設法滿足政府及環保團體的要求,但對於司法覆核一事,他就表示不便評論。另對於今次地皮售價,是否已反映近期淡靜的樓市,他就認為,集團購地是看中長線,中長線而言,在香港任何一個地方都無問題,特別是豪宅物業。

投資150億建中低密度住宅

產業測量師張翹楚稱,上述地皮成交價屬市價,雖然每方呎樓面地價較龍翔道低,相信是由於龍翔道地皮密度較低,可建洋房比例較多,預計項目未來出售,分層部分實呎料約2.5萬至2.7萬元,洋房部分則至少要4萬元以上。

中原測量師行張競達則表示,項目中標價未見進取,相信是由於地皮有大範圍坐落於郊野公園,發展商需提交環評報告,日後所涉及的管理等負擔亦大,加上地皮周邊有大量斜坡,日後工程複雜,涉及的鞏固維修等成本亦龐大,而且地皮亦受到環保團體的司法覆核挑戰,潛在風險增加,因而令發展商出價較審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667

國企主帥近年屢洗牌

1 : GS(14)@2016-05-08 01:20:40

【明報專訊】國企換帥不是新鮮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重演。2011年劉明康與吳定富分別退任中銀監主席與中保監主席,並由時任中證監主席尚福林接替中銀監主席一職,至於餘下的中證監主席與中保監主席兩個職位,則分別由時任建行(0939)董事長郭樹清與農行(1288)董事長項俊波頂上。原任人行紀委書記王洪章與國開行行長蔣超良,亦分別接任建行董事長與農行董事長職位。



三電訊商三桶油 去年高層互調

銀行體系以外,其他行業的國企亦多以「洗牌」方式互相調任高層,最近一次便發生在電訊業。去年8月中移動(0941)董事長奚國華卸任,隨即由工信部副部長尚冰接替,同時聯通(0762)時任董事長常小兵與中電信(0728)董事長王曉初亦對調職位,惟其後常小兵因涉嫌違紀而被調查,隨即辭任。

至於「三桶油」早於去年5月亦上演同類戲碼,中海油(0883)董事長王宜林調到中石油(0857)出任董事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玉普則調任至中石化(0386)董事長,而原任中石油與中石化董事長周吉平與傅成玉則雙雙退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06/news/ec_ecl3.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6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