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消息,據科技博客AndroidAuthority報道,三星準備換掉所有召回手機中的電池,以保證用戶安全。據來自韓國業界內部的消息稱,未來新批次的Note 7還會徹底拋棄三星子公司SDI生產的電池,轉投香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mperex Technology Ltd.)。
據道瓊斯消息,在已出貨或者到達消費者手中的大約250萬部Galaxy Note 7手機中,有70%電池為由子公司三星SDI(Samsung SDI Co.)供應,剩下的部分則采用了ATL的電池。
韓媒消息稱,受此次爆炸事件影響,未來Note 7將徹底拋棄三星SDI生產的電池,轉投供應商ATL。此外三星還有可能使用LG Chem的電池,以彌補供貨缺口。
此前三星在官方召回聲明中稱,電池缺陷是引起Note 7起火爆炸的主要原因。三星電子手機部門負責人高東鎮(Koh Dong-jin)上周五接受媒體采訪時甚至試圖撇清手機質量本身與電池的關系,稱Galaxy Note 7設備的爆炸是由電池缺陷引起的,與手機本身無關。
如果未來徹底丟掉Note 7的訂單,SDI今年的業界必然相當難看。算上召回需要花費的費用,今年第三季SDI恐怕要少收入1600萬美元。而這次龐大的召回計劃則會讓三星的10億美元打了水漂,對其品牌形象的影響更是不可估量。
自上一輪牛市啟動以來,公募圈業績出眾的基金經理紛紛轉戰私募,行業內大佬級人物日漸稀少。
第一財經獲悉,繼王亞偉、尚誌民、莫泰山等先行者之後,近日又有公募大佬奔私。招商基金前總經理助理兼投資四部負責人王忠波在經過3個月靜默期後,以合夥人和股東身份正式加盟浙江觀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觀合資產”)。未來他將聯手富國基金前權益部副總監尚鵬嶽共同掌舵這家私募基金。
對多數公募大佬來說,奔私即是創業。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王忠波用“老裁縫做服裝定制”的比喻,解釋了他未來要走的路。談及市場,眼下的A股似乎缺少賺錢效應,上證綜指位於3000點上方、創業板指在1800點附近弱市整理。王忠波對此並不悲觀,他表示大盤積弱之余,結構性機會接連湧現,尤其看好消費和科技創新行業的機會。
公募老將再奔私
與王亞偉等公奔私先行者一樣,王忠波在證券投資領域積澱深厚。他於2002年起先後任職於銀河基金、國聯安和招商基金,並實現了證券投資管理生涯的持續“進階”。公募從業15年間,他從基層研究員做起,一路擢升為基金經理、研究總監、總經理助理及事業部負責人等重要崗位;在此之前,他還在山東證券、深圳證券交易所任職多年。
從過往投資業績來看,王忠波在公募生涯交出了一張優秀的成績單,而接下來在私募基金行業的表現尚待檢驗。公開數據顯示,他曾連續7年排名行業前10%,其中2010年以全市場排名第二的成績力壓前“基金一哥”王亞偉,後者當年排名第三。
王忠波稱,接下來私募從業的方式將切換至“老裁縫定制”的模式,就是做業績精品,立足於做好凈值,將業績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礎上再造規模。在他看來,觀合資產是一家起步較高的私募基金。在投研配備上,如今的觀合資產擁有三駕馬車。
除了王忠波外,觀合資產另有兩位基金經理同樣常年浸淫於A股市場,並在行業內取得不錯口碑。其中,公司合夥人、投資總監尚鵬嶽曾任職於銀河基金、富國基金,擔任過銀河銀豐、富國天合穩健、富國通脹主題、富國精選基金經理及富國權益投資部副總監。其間,他管理的富國天合穩健取得了191.97%的總回報,領先大盤81.25個百分點,年複合收益27.5%。而貫穿整個公募生涯,尚鵬嶽先後斬獲三座行業內知名度較高的金牛獎,並獲得第三方出具的業績穩定、三年期及五年期基金的五星評級。
王忠波稱,雖然經驗老到的基金經理可以做到對幾乎所有的行業都有較深的認識,但行業和板塊之間的關註、研究投入正常還是會有親疏之別。好在三人之間過去研究的方向、經歷存在較強的互補性,他們研究的領域覆蓋了整體行業、宏觀策略,三個人互為平臺、分工有協作。
3000點A股機會
作為一名即將入市的私募基金經理,王忠波對當前市場的看法謹慎樂觀。
今年以來,A股市場演繹“二八分化”行情,大盤藍籌表現得抗跌而強勢,中小盤股票則跌跌不休。截至目前,A股上證綜指在3000點上方弱勢整理,而創業板指數在短短的半年間跌逾百點,目前在1800點一線整固。
在王忠波看來,A股市場上述格局會持續較長時間。究其原因,主要有方面,一是由於A股IPO發行節奏在加快;另一個原因則是,重組和定增監管的趨嚴使大量殼資源的價值大幅降低。
對於小盤股的弱勢,王忠波進一步解釋稱,這中間還存在一個時代背景。始於2011年的移動互聯網創新周期的高潮期已經過去。2015年在“互聯網+”戰略的推動下,行業投資到達了高峰期。行業投入沖高回落後,小公司的生存狀態發生了較大變化,一些主打概念、並無真實業績的公司股價紛紛腰斬,整個創業板正在經歷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王忠波認為,3000點進場要勝出,唯有精選個股。未來重點布局一些有業績支撐的、估值相對低廉的龍頭公司。
A股震蕩3000點之際,對於大市王忠波並不悲觀。他稱,整體來看,過去一段市場風險偏好比較低。在這一過程中,市場在逐步地尋底。但市場發展積極的一點是,中國A股的估值已經低於美國、日本的股票市場。“當然,股票市場弱市也是一個經濟存在問題的側面反映。中國經濟與股票市場的下一次強勢走高,可能需要一段時間,在此之前投資者信心的恢複將是至關重要。” 王忠波認為未來的牛市開啟之前,A股需要經歷較長時間的休養生息。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5月15日,申萬宏源研究所內部發文,陳曉升不再兼任研究所總經理。鄭治國接任陳曉升成為申萬宏源研究所黨總支書記、總經理。
在公司內部人士轉發的一篇陳曉升署名的文章中,其稱申萬研究總經理一職“已經超長服役15個年頭”。而於卸任之際回顧研究所的經營和管理歷程,陳曉升總結為,要繼承傳統,更要“出思想、建體系”。而在其帶領下,申萬宏源研究所此前提出的“預期差”、“關鍵假設表”、“驅動力+信號驗證”體系、“基本面趨勢投資”方法論等研究體系,對市場產生過重要影響。
根據陳曉升在日前召開的公司幹部任職宣布會上的發言,未來將更多關註研究所董事會和戰略層面工作,同時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整個公司包括跨境協同在內的大機構業務上。
打造券商研究“黃埔軍校”
5月15日,申萬宏源研究所官方確認了陳曉升卸任的消息。而在他自己看來,這是結束了一段“15年的超長服役”,而去更加專註的“打造一片新天地”。
申萬宏源研究所是市場上少有的按照子公司運行的證券公司研究所。在陳曉升任職的15年間,研究所構建了完善的研究體系、人才發展體系、信息化體系、客戶關系管理和業務協同體系。其中,更令市場記憶深刻的是研究所提出的“出思想、建體系”的價值投資路徑,“預期差”、“關鍵假設表”、“驅動力+信號驗證”體系、“基本面趨勢投資”等方法論。
而在公司內部人士轉發的上述署名文章中,陳曉升也再次總結了這套研究理論。
陳曉升稱,研究所的經營要繼承傳統,更要“出思想、建體系”。出思想是要看到股票或者證券價格漲跌背後的邏輯,要找到個別投資者和市場預期之間的預期差。而自從在2008年研究所的年度務虛會上提出了“預期差”的概念後,研究所就把證券研究的直接目標定義成尋找預期差,而多位分析師更以經驗總結提供了諸多典型的研究案例。
“要找到關於分子的預期差和分母的預期差,要根據每個分析師的擅長才有可能找到。如果把預期差理解成博消息和內幕交易,那就是誤入歧途了。預期差是理解金融產品定價和金融行為的一個法門。”陳曉升強調。
建體系,是研究所日常工作的重點。陳曉升稱,研究所體系的建立需要公司中後臺的高效支持,包括分析師考核機制、內部分工體系的建立、信息系統的規劃和更新叠代、不同類型人才的招聘與培養、財務預算的投入等等。包括研究體系的構建和完善、人才發展體系的構建與完善、信息化的體系構建和完善等。
申萬宏源研究所在業內有“黃埔軍校”之稱,一方面是對研究所上千名投研人才體量的概括,另一方面也是對研究所人才培養體系的總結。對此,陳曉升回顧道,早在2005年研究所就在國內首創“派點制”,2006年從海外引進“投資案件”培養體系,2007年在國內券商中首創“海外研究團隊”,2009年首創中小公司研究團隊,2014年團隊支持申萬宏源重組整合。在2016年,鄭治國副總帶領始創了“行研精英”培訓班,進一步完善了人才平臺化建設。
與此同時,業務體系的建設在申萬宏源研究所的發展中也極為關鍵。陳曉升強調,在2010年按照申萬證券戰略轉型的需要設立機構客戶中心、企業客戶中心、財富管理中心後,就完成了公司從以業務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轉型的雛形。當前,證券行業已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直面新一輪對外開放和資本市場大發展,專業化的要求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如何把研究融入證券公司轉型發展的大局更為重要。
鄭治國接任研究所總經理
卸任研究所總經理一職後,陳曉升稱,未來將把重心放在研究所這間公司的董事會層面,以及申萬宏源證券包括跨境協同在內的大機構業務上,“更加專註一個新時代,打造一片新天地”。而根據申萬宏源幹部任職宣布會上的安排,鄭治國接任陳曉升成為申萬宏源研究所黨總支書記、總經理。
鄭治國是研究所的一名老將。資料顯示,鄭治國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碩士、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亞利桑那州立大學EMBA,截至目前有17年的行業從業經驗。在2002年時進入申銀萬國研究所,先後從事紡織服裝、化工、石油化工行業研究,連續多年上榜新財富,並帶領團隊獲得2009年新財富基礎化工行業第一名。
在上述幹部任職宣布會上,申萬宏源黨委書記、董事長儲曉明表示,希望研究所堅持研究本源,從百年團隊目標出發,強化研究品牌,支持公司轉型發展,同時加強黨建工作。
鄭治國在發言時還透露了後續工作的三個重點,即增強研究所的護城河,實現百年團隊的傳承;團結幹部員工,平衡好各類發展關系;堅持研究為本,聚焦核心,腳踏實地貫徹執行好既定的2018年工作計劃。
8月31日,上海鳳凰自行車有限公司一紙訴狀,再一次將ofo的資金鏈問題推向了風口浪尖。鳳凰自行車此次起訴ofo共享單車運營商東峽大通拖欠自行車貨款人民幣6815.11萬元。ofo對此不予置評。
此外,另據第一財經記者獨家獲悉,滴滴仍醞釀於今年第四季度低價接盤ofo,後者公司內部正在逐步實施裁員。有ofo內部員工對記者透露稱,八月下旬ofo總部只剩750人左右,九月初計劃進一步裁員,人員規模大幅縮減,部分被允諾一定賠償金的員工目前並沒有到位。第一財經就此詢問ofo,該公司否認了這一消息。
此外,作為被告方ofo創始人的戴威,目前已投身於區塊鏈項目運作當中,通過與波場創始人孫宇晨的同學關系,積累到相關資金資源。同時多名原ofo共享單車主體老員工,也已從ofo轉投到戴威所創立的區塊鏈項目當中。
減縮員工與業務
據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ofo內部裁員一直進行著,截至目前,包括行政、人力資源、公共關系、風險控制等基本職能部分幾乎都有涉及。
實際上,關於ofo裁員的消息自今年上旬便頻頻傳出,當時消息稱,ofo因資金鏈緊張,總部開始逐步裁員,包管理層也頻繁傳出離職消息,例如負責海外市場業務的前Uber中國北區西區總經理張嚴琪陷離職傳聞。隨後,如同多米諾骨牌效應一般,ofo國際業務逐步收縮、甚至直接關閉。
6月,ofo取消原來推行的25城芝麻信用免押;7月,ofo逐漸削減在美業務,同時撤出德國、澳大利亞、以色列等剛進入不久的國家;8月,《韓國先驅報》報道稱ofo正準備退出韓國市場,將重心轉至國內,同時ofo大部分韓國員工也被裁員。
業務收縮必然伴隨人員裁減,ofo聯合創始人於信曾公開表示,5月中旬,ofo計劃將員工數量1.2萬人裁減至8000人,大量運維師傅被“優化”,總部裁員500人。
據ofo內部員工透露稱,八月下旬ofo總部只剩750人左右,九月初計劃進一步裁員400人,人員規模大幅縮減,計劃減至300人以內。但這些“裁員”舉措均未伴隨相應的賠償方案。一方面,為避免主動型裁員所需要支付的賠償金,ofo方面不會主動開口,但也不會派發重要任務或進行工作管制,感覺事業被耽誤的員工會自己主動提出離職;另一方面,部分被允諾一定賠償金的員工目前並沒有到位。
“但是報銷款項相繼發放出來了,”另一名已離職的ofo員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稱,之前ofo主要將資金用於發放在職員工工資上,完全無暇顧及離職員工的賠償或報銷款,但近幾日相關款項逐漸發放出來了。他認為上海鳳凰自行車還是選擇起訴ofo,是因為拖欠款項金額實在太大的原因。
矛盾爆發
8月31日,上海鳳凰公告稱,控股子公司上海鳳凰自行車有限公司因與東峽大通(北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於近日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起訴理由為——2017年,鳳凰自行車與東峽大通簽訂了《自行車采購框架協議》後,鳳凰自行車與東峽大通簽訂了多份采購合同。經雙方核對,截至起訴之日,東峽大通仍欠鳳凰自行車貨款人民幣6815.11萬元。
實際上,除了上海鳳凰自行車廠,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ofo與多家自行車廠與物流業務廠商之間爆發矛盾。
2017年5月,ofo與上海鳳凰自行車廠達成戰略合作,鳳凰方面為ofo一年提供500萬輛自行車,並預期通過此次合作實現4000萬元收益。而整個2016年,鳳凰自行車年產量為300萬輛左右。
行業沈寂許久的鳳凰自行車廠,寄希望於通過與ofo之間的合作實現行業翻身,承擔“共享單車系列方案提供商”的角色,甚至於去年下半年直接投資了北京微藍暢享與上海摩亭兩家公司,用於研發智能鎖與共享平臺交易管理系統。
可惜,事與願違,ofo於2017年底便停止自行車生產。今年5月6日,上海鳳凰發布公告稱,2017年ofo計劃向其采購的自行車訂單數量只兌現40%。其最新披露的半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5月5日,鳳凰自行車共向東峽大通及其關聯公司提供各類自行車產品187萬輛。同時,上海鳳凰上半年業績也急速下滑,報告期內營收3.53億元,同比下滑55.72%;凈利潤1911.35萬元,同比下降55.44%。8月,雙方矛盾徹底公開化,上海鳳凰直接將ofo運營商東峽大通告上法庭。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的情況是,除了與自行車廠商之間齟齬深化,ofo與物流配送行業也鬧翻。接近ofo方面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本周雲鳥已連續兩天到ofo總部公司前來催賬,雲鳥系一家致力於“同城供應鏈配送”的互聯網平臺,是在ofo產業鏈條上業務占比很大的物流服務商。第一財經記者據此向雲鳥方面求證,對方表示會與公司業務部門進行確認。
落地何處
此前,關於滴滴或將收購ofo的言論一度被熱議,具體金額從14億、20億漲至25億,輿論背後的推手也被多方猜測,有言論稱系ofo方面故意擡高價格,或投資人為收購方案早日落地推波助瀾,但據第一財經記者獨家獲悉,滴滴方面並無高額收購ofo的意願,其計劃是於第四季度直接低價接盤。
一方面,滴滴方面剛剛爆發順風車命案事件,整個公司深陷輿論旋渦,不論收購事宜或者上市節奏,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另一方面,馬上進入秋冬季節的共享單車,損毀率將上升、使用率將大幅下跌,使得ofo愈發貶值,更利於收購方低價購入。
一位業內人士則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ofo一方面到冬季自身大幅貶值,另一方面又負債累累,最後誰來“背鍋”、是虧是賺,還是未知數。但無論如何,整個市場上的可選項已然不多。
目前,整個共享單車行業陷入低潮與質疑。自2017年7月始,悟空單車、酷騎單車、小藍單車、小鳴單車等相繼陷入倒閉、合並。2017年10月,哈羅單車投身共享單車第一股永安行旗下,哈羅單車創始人楊磊將出任新公司CEO。今年4月,螞蟻金服在原有4億入股基礎上,再次增資19億,徹底將哈羅單車劃歸旗下。2018年8月23日,永安行發布未經審計的2018年中期業績報告,上半年營收4.23億元,同比下降10.8%;凈利潤6454萬,同比增加5.2%。
不僅是ofo,整個市場留給共享單車行業的窗口已然不多。
從這個層面講,戴威是聰明的,他早已將目光轉向更廣闊的領域——區塊鏈。
據第一財經記者獨家獲悉,上文所提原ofo COO張嚴琪既是離職、又未離開——他離開ofo共享單車主體公司,但參與到戴威新成立的區塊鏈公司運作之中。據知情人士透露,戴威與波場創始人孫宇晨系同學關系,也曾炒過幣、賺過錢,積累了相關資源。但孫宇晨所創立的波場及其發布的波場代幣波場幣TRX頗受質疑,此為另一話題。該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戴威不僅僅是通過區塊鏈賺錢,是切實希望通過技術做些實事的。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