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盤轉熱 趁勢散貨
1 :
GS(14)@2016-07-12 08:13:06【拆局】外圍動盪震不散本港樓市,多個發展商力撐英國脫歐與本港樓市無關,全球繼續量寬,無壞消息就是樓市好消息,一手越賣越旺,面對下半年多個大盤登場,發展商一於趁勢去貨。一手市場繼續暢旺,新地(016)元朗Park Yoho1B期推出333伙都近沽清。樓市勢頭利好,新地急急腳即推同系Park Yoho1C期,就連4年無賣樓的麗新發展(488)都蠢蠢欲動,計劃本季推將軍澳臨海住宅藍塘傲,正申請預售樓花同意書,計劃9月推售。事關下半年幾個矚目大盤出場,無論位置、定價、戶型都一定搶去大量客源,包括長實(1113)荃灣西站項目、新地前北角邨項目海璇、新地與港鐵(066)合作的南昌站項目、以至中海外(688)啟德一號,均為下半年矚目新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12/19691112
南豐香島趁勢加價一成
1 :
GS(14)@2017-04-08 20:28:35【本報訊】一手旺勢持續,多個新盤貨尾都群起加價。南豐筲箕灣香島昨加推74伙及更新價單,部份單位提價約一成,另信置(083)西貢逸瓏海滙昨加推30伙,折實呎價14,690元,發展商指加價約3%,或復活節前賣樓。南豐香島加推的74伙,折實價約1,223萬元至3,442萬元,下周二推售當中18伙。另更新價單,部份單位提價約一成。至於信置逸瓏海滙昨加推的30伙,折實售價由620.4萬餘元至1,227.9萬餘元,呎價由13,142至17,068,均價14,690元。發展商新增5年貸款方案。另嘉華(173)元朗朗屏8號20多伙加價約3%。
匯璽售樓處現人龍
昨第4輪推售152伙的新地(016)旗下南昌站匯璽,截至晚上10時沽出約八成單位,當中B組時段於晚上7時左右開始登記,售樓處現場所見,約有數百人排隊,人龍排到下一層。另外,市傳內房越秀地產(123)持有的太子道西279號全新住宅項目,全幢獲內地客斥近9億元洽購。項目已為現樓,全幢12層高,提供18伙,包括12個分層單位及6個複式單位。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08/19983433
23商業項目千億放售 九七後最旺 業界:地價屢破頂 業主趁勢沽貨獲利
1 :
GS(14)@2017-07-10 09:46:23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429&issue=20170710
【明報專訊】市場屢現商業地王,連月來刺激各發展商或投資者放售全幢商業物業。本報統計,自今年5月起,市場上有逾20個商業項目放售,總市值料逾千億元,為近年罕見。有代理表示,不少業主眼見地價屢創新高,均趁高位放售以圖獲利,令近月成為九七後最大型的商業物業放售潮。
明報記者 甘潔瑩
自今年5月中至6月初,中環美利道及啟德商業地先後以天價售出後,加上商廈租金持續向上,據世邦魏理仕報告指,中環甲廈呎租逾196元,再度蟬聯全球最昂貴寫字樓之冠。在「一帶一路」的概念下,商業物業頓成追捧對象。本報綜合近兩個月放售的全幢商業物業(包括寫字樓、銀座式商廈、商場、酒店等),放售數目超過20個,總值逾千億元,部分更已獲洽購至尾聲,料快將易手。
一眾商業物業中,以文華東方集團旗下銅鑼灣怡東酒店最矚目,因項目坐落核心消費區銅鑼灣,並享全海景致;加上項目於2015年已獲屋宇署批准在4層地庫以上重建一幢26層高商廈,總樓面涉約68.4萬方呎,業界預計市值達274億至342億元,每方呎樓面地價4萬至5萬元。另正捲入爭產疑雲的鷹君集團(0041),旗下冠君產業信託(2778)於上周就指委託代理探討出售旺角朗豪坊辦公室大樓的可能性,項目估值高逾200億元。
恒地恒隆積極放售非核心物業
此外,以232.8億元投得中環美利道商業地的恒地(0012),亦積極部署放售3個非核心物業,包括全新落成的北角京華道18號商廈、上環富衛金融中心及新蒲崗友邦九龍金融中心,3個項目總值逾200億元,並以京華道項目估值最高,估值達110億元,料在港島區缺乏全新商廈下,可獲財團承接。
另恒隆地產(0101)近期亦低調地推售3項非核心區屋苑商場,包括荔枝角碧海藍天商場、荃灣灣景花園商場及何文田君逸山商場,3個項目估值合共約40億元。
內地超市50億洽購九龍城廣場
除本港大型發展商外,投資者亦積極放售持有商業物業,資深投資者「玩具大王」蔡志明,上月初曾透露,有內地超市對九龍城廣場極有興趣,項目市場估值逾50億元,並洽購至尾聲。若成功售出,料將繼九龍塘又一城商場後,市場上最大宗商場易手個案。
中資對全幢商廈有需求
事實上,近年全幢商業物業成為內地資金追捧對象,最矚目首推恒大地產(3333)於2015年以125億天價向華置(0127)購入旗下兼集團總部的灣仔美國萬通大廈。去年最大宗的商廈成交,為光大控股(0165)以100億元向爪哇控股(0251)購入灣仔大新金融中心;另深圳富商陳紅天旗下的祥祺集團,以45億元向會德豐(0020)購入紅磡One HarbourGate東座全幢。
業界人士續稱,近年多幅商業官地以高價投得,反映發展商對商業地皮極為渴求,然而興建項目需時,不少持「現貨」的投資者伺機放售,趁高位時沽貨,部署換貨或樓價回軟始再入市。
發展商趁勢急推納米盤吸客
1 :
GS(14)@2017-10-15 18:27:13■主打一房戶的土瓜灣翰畋料月內開售。馬泉崇攝
【本報訊】施政報告後,中產一族驚覺上車還是要靠自己,紛紛撲入市搶樓,誘使多間中小型發展商密謀急推出多個主打納米戶的新盤望分一杯羹吸上車客。
土瓜灣翰畋或賣「啟德價」
當中主打一房戶的土瓜灣翰畋料月內開售,全盤92伙悉數為一房戶,實用面積僅200餘方呎起。翰畋前身為土瓜灣公務員合作社,由「保齡球大王」楊氏家族收購並重建成單幢樓,已獲批預售樓花同意書。發展商指最快下周公佈價單,且明言價錢參考啟德區新樓,目前啟德新樓呎價近2萬元。至於長沙灣元州街310號單幢盤悅雅,發展商雅仕圖遠東置業過去主要從事印刷及出口業務,同樣首度涉足住宅市場。悅雅全盤僅104伙,開放式及一房戶佔七成,最細單位實用面積低見170方呎,估計本季內會推售樓盤。上述兩個樓盤的發展商早前出席活動時,不約而同強調不擔心首置上車盤對樓盤銷情造成影響。另外,近年着力發展劏房新盤的宏安地產,部署短期內推出最新作品大圍薈蕎,早前已經向代理進行推廣,據悉全盤336伙有多達九成屬中小型單位,開放式單位面積300方呎內。■記者陳東陽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1015/20183566
A股拖累 港股3萬關一天失守 外資趁勢低撈 北向成交逾234億創新高
1 :
GS(14)@2017-11-26 14:51:48【明報專訊】憂慮內地加強金融監管,上證綜指昨午尾市突然大跌,創近一年最大跌幅,並拖累港股午後急挫,踏上30,000點關後一天即告失守,一度跌逾400點。然而,外資趁勢撈A股,北向交易額創歷來最多,且整體錄得的淨買盤是近兩周最多。大行則繼續看好中資金融股,認為可帶動港股突破2007年的高位。
明報記者 廖毅然
昨日深股通成交創去年開通以來最多,達91.47億元人民幣,連同滬股通合計成交額為234.68億元人民幣,破了2015年7月初大跌期間的紀錄。而滬股通錄得逾20億元人民幣淨買盤,資金更罕有流入茅台A股。茅台自上周股價突破700元人民幣之前,外資已開始沽出,自上周三起連續6個交易日,滬股通合共淨沽出該股30億元人民幣,但昨日突見流入,錄得淨買盤1.67億元人民幣。
昨晚夜期回穩 維持高水
但外資流入難阻A股下跌。昨日下午2時起上證綜指突向下插,收市報3351點,跌78點或2.29%。滬深300及深成指亦分別跌2.96%及3.33%。原本好淡爭持的港股亦受拖累,尾市一度急挫410點,收報29,707點,跌295點,總成交1358億元。但昨晚恒指夜期初段回穩,普遍維持高水,最高見29,950點。
瑞士寶盛私人銀行高級證券分析師周雯玲表示,市場突然憂慮內地加強金融監管,因為自上周起,無論人行或中銀監等監管機構,都分別推出針對資產管理業及銀行業的新規,日前中保監亦放話指要重塑保險監管,加上有傳安邦被迫沽出內銀股持股,種種消息集中起來,令人猜測中央要大規模整治金融行業的問題。
中資金融領跌 騰訊挫1.7%
中資金融股是昨日港股的跌市元兇,內險股首當其衝,平保(2318)挫3.8%,建行(0939)及工行(1398)跌1%至2%。強勢股續回吐,騰訊(0700)跌1.69%至419.6元,瑞聲科技(2018)跌4.24%,是表現最差藍籌股。不過,恒指成分股中有22隻上升,主要為「本地薑」,新地(0016)及領展(0823)均升逾1%。
瑞銀發表報告,繼續看好內險股,認為行業有三大正面因素,包括利率上升有利投資及儲備金、監管新規令毛利率擴張及行業估值廉宜等。該行最看好平保,最新目標價為106元。
大市沽空率降至8.5%
儘管恒指失守30,000點,但大市沽空率進一步降至8.5%。大行繼續「鬥牛」,繼日前高盛預測港股明年升至32,000點,建銀國際昨日預計,明年初港股可升至34,500點,建銀國際證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及主管蘇國堅表示,千億成交將是常態,「北水」流入繼續是港股上升動力。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642&issue=20171124
盧志威:有智慧不如趁勢
1 :
GS(14)@2018-02-25 02:58:04【明報專訊】全球最大對冲基金橋水(Bridgewater),在本月中公布正大舉增加注碼,沽空歐洲的能源、製造和建築公司,這項交易的注碼高達220億美元,就算是橋水過千億美元的規模,亦不可視之為等閒的交易。
創辦人達利奧(Ray Dalio)最近指出,美國債市早已見頂,經濟未來16至24個月陷入衰退的風險增加,美國接近經濟周期末端的程度,要比他想像中更甚,現時難以找到合適理由買入美股,由於沽空歐股,需要比美股更嚴格的申報,有理由相信達利奧,同樣下注沽空美股,橋水目前的淨長倉比率,應該大幅降低。
好友已重奪大市氣勢
達利奧以至市場上的淡友,目前的理據是債息上升,而美國政府的債務已經很沉重,難以再擴張貨幣政策,因此美國經濟在2019年或2020年,亦即下一大選之前陷入衰退的風險增加,所以近來非常看淡美國、歐洲的股市。
但股市從來都是「有智慧不如趁勢」,在某段時間可以脫離基本因素運作,純粹是看供求,哪邊錢多就會獲勝,筆者不敢過早下定論,究竟橋水這一着是好是壞,只是橋水沽空的時機不算太好,目前股市已從低位大幅回升,氣勢重回好友之中,除非債市真的出現急瀉,令股市被拖累,否則要從沽空中獲利,將十分困難。
捕捉市場的脈搏,就好像冬奧冰舞的選手,最好是剛剛合拍,一進一退,不能過快或過慢,尤其是真金白銀沽空,不能經常以「再挾一口」來敷衍了事。
烏托邦資產管理合伙人
[盧志威 美股搏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204&issue=20180222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