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萬眾矚目的IPO,後期走勢會如何? 江濤

http://xueqiu.com/8417755168/21391883

Facebook今日正式遞交IPO申請,計劃融資50億美元,將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科技公司IPO交易。伴隨投資者對是否購買 Facebook股票討論,老問題再次出現:萬眾矚目的IPO,值得購買嗎?萬眾矚目的IPO,股價後期走勢會怎樣?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回顧幾個生動的 案例:


第一個來自$谷歌(GOOG)$。2004年8月,谷歌登陸納斯達克,發行價每股85美元,首日收盤價108美元,漲幅為27%。此後3年,谷歌股價一路走高,2008年危機前達到過700美元附近。如下圖:


第二個例子來自$阿里巴巴(01688)$。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以13.5元的招股價在香港掛牌上市,收盤價39.5港元,較發行價漲192%。當時有個小細節:一位女記者高喊著問道「馬 總,你覺得這個股價合理嗎?」站在衛哲身邊的馬云發自內心地笑了,他說「這個價格是很合理的,證明了我當初的判斷。」但是隨著全球經濟的放緩和全球股市的 不景氣,阿里巴巴股價連續下挫,市值不斷縮水,最低僅為5.75港幣。


第三個例子來自

$優酷(YOKU)$

。 2010年12月,優酷登陸紐交所,發行價為每股12.80美元,首日收盤價報33.44美元,較發行價上漲161.25%。在去過的1年裡,伴隨中概上 市熱潮,優酷股價最高曾到過69.95美元,後伴隨中概危機等事件開始下滑,最低到過13.76美元。目前報22.91美元。

第四個例子來自$中國石油(SH601857)$。2007年11月,中石油登陸A股,發行價16.7元,首日收盤報43.96元,漲幅163.23%。此後該股步入漫漫熊途,40元一路跌到10元附近。截止目前報10.21元。


從 上述四個例子可以看出,萬眾矚目公司IPO後的走勢存在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如果再多找幾個例子,你會發現,萬眾矚目IPO後股價常常走的是下坡路,「好日 子只過了1天」。原因或許在於:萬眾矚目IPO的股價往往會被投資者熱情所推高,這種推高通常會達到讓人驚訝、驚嘆的高度。稍微看得長遠一下,接下去這些 公司有兩種結果:

1)大多數股價嚴重偏離公司價值的、業務不足以支撐高增長的,高估值會迅速回落,股價隨之一蹶不振;
2)少數擁有強大盈利模式公司,業務增長繼續加速前進。IPO後被推高的估值也被有效消化,股價繼續一路凱歌;

於是真正的問題出現了:你如何判斷一家公司是否有能力繼續高增長,並通過業績去熨平萬眾矚目IPO後的高估值。 這也是那些有意購買Facebook股票的投資者真正糾結的問題。假設Facebook發行價30刀,首日開盤漲到60刀,市值超過1000億,那麼你敢 買入嗎?你覺得Facebook未來能用業績去證明超過1000億市值是合理的麼?(截止昨日谷歌股價580.83美元,市值1892.10億美 元,2011全年淨利潤102.5億美元;Facebook招股書顯示2011年淨利潤10億美元,市值可能到1000億美元)。

那麼,你會在這次萬眾矚目的Facebook上市盛宴中,買入其股票嗎?你對此次IPO後股價走勢的推測是怎樣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26

林成蔭自創「定錨術」 掌握台股多空走勢 小工程師從賠光本錢到財富自由

2012-02-13  TWM




念工程出身的林成蔭,一路從研究 員到擔任政府四大基金的操盤人,才四十多歲就累積數千萬元財富從容退休。自詡為快樂專業投資人的他表示,樂觀看待台股,投資人可以開始布局中小型股。

撰文‧林心怡

「年少輕狂、﹃武藝﹄不精時,我也曾幻想一夕暴富,結果一天就賠掉了我全部的家當!」林成蔭有些難為情地回想二十年前投資觀念魯莽的自己;如今的他擁有市 值三千多萬元的房產,與八位數的台股操作規模,身價已不可同日而語。

融資、當沖 一次賠光五十萬時序回到一九八九年,那年才剛退伍的林成蔭,帶著父親所資助的十萬元,就開始一頭鑽進股海做投資,「大學時代,其實我不怎麼愛念書,甚至是 家中的頭痛人物,但我倒是對股市投資格外有興趣。」林成蔭笑著說。

大學水利工程系畢業後,在中華工程擔任工程師期間,林成蔭總是心繫台股投資,即使沒什麼錢,還是想著買低價股,甚至做零股投資。

「擔任教職的父親看我這麼愛買股票,就乾脆資助我十萬元投資,就像新手打麻將一樣,剛開始手氣還真順,不用什麼很強的選股邏輯,很快資產就數倍地增長。」 林成蔭笑著說。

一九九○年,他不但躲過了台股從一二六八二點下殺到二四八五點的崩盤,再次進場後,又因押對封閉型基金而大有斬獲(當時基金均呈現折價狀態)。因此,當國 內剛開放信用交易時,自認「武功高強」的他開始融資、當沖,前後才一年多的時間,手上就累積了百來萬元的資金。

「當時覺得自己很棒,怎知道才一天的時間,我就幾乎賠光了本錢!」林成蔭反省當時大賠的原因,都怪自己「太貪」。

「當時電子股交投熱絡,尾盤拉漲停司空見慣,誰知道有天我開盤追高搶進國巨和楠梓電時,買超過我能負擔金額的張數,心想尾盤漲停賣掉當沖就能大賺!」沒想 到,當天殺尾盤跌停,資金不夠的林成蔭只好認賠殺出,讓他一下子賠光五十萬元,幾乎是他放在股票的操作部位。

當時,另一個讓林成蔭震撼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基金也慘賠七成收場。

「還記得一九八九年封閉型基金,例如光華鴻運、建弘福元狂飆的行情,讓我獲利數倍後,我又買了一檔億順日本認股權證基金︵億順後被併為景順資產管理︶與霸 菱新興市場基金。」林成蔭回憶,沒想到,後來日本股市重挫,原本有二○%以上的獲利,竟由盈轉虧。但當時林成蔭告訴自己:「不要擔心,一定還有機會漲回 來,套牢就當長線投資吧!」痛定思痛 認真研究基本面與技術面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九四年底墨西哥發生金融風暴,二八○億美元的財政赤字導致外資迅速撤出,接著「李森事件」讓霸菱銀行不堪虧損 倒閉,並以一英鎊轉賣給ING銀行後,讓當時「從未聽過外商銀行倒閉」的林成蔭心生恐懼,忍痛將手上兩檔基金全數贖回。

「現在回想,如果我的霸菱新興市場基金拗到○七年的話,獲利至少十倍,但當時我哪有這麼多錢跟它搏?這就是趨勢反轉,不懂得停損的下場。」林成蔭回憶。

當時,林成蔭的股票與基金慘賠,讓他一度癱坐在券商樓梯門口許久,最後才無力地起身離開,而一連串的投資失利與虧損,讓他一度靠借貸與信用卡循環利息度 日。曾經身上窮到只剩下十元,落寞地牽著摩托車去加油的他,一副寒酸樣,還被加油站的工讀生竊笑,回想當時的窘態與震撼,讓他至今難忘。

至於賠光積蓄又重新讓他翻本的本錢從哪來?

林成蔭笑著說:「就是我當時相當重要的兩位好友,一位是名副其實的科技新貴,另一位就是現在的老婆。」之後,林成蔭的投資開始轉趨穩健。

這些慘痛的教訓,讓林成蔭驚覺,以往短線進出,以及過度擴張信用的投資和貪心的資產配置,是他賠光家當的主要原因。為了一雪輸光資產的恥辱,林成蔭除了努 力研究台股的基本面與技術面,也認真地做好資產配置。

後來,林成蔭找出屬於自己的一套獲利模式,核心持股以高現金殖利率股票為主,衛星持股則搭配有題材的高獲利成長股。

之後,林成蔭也因為對台股產業的精闢研究分析得到賞識,甚至能以非金融背景受到投顧公司破格任用擔任研究員,一路從基金經理人,升格到政府基金代操經理 人。

選高現金殖利率股布局

細數林成蔭過去獲利數倍的核心持股,都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首先,林成蔭會選擇每年獲利穩健、現金殖利率高於五%以上的公司;其次,則是挑選流動比與速動比分別高於一二○%與一一○%的公司;第三,就是挑選大股東 持股多、三大法人有涉獵的標的,尤其是勞退基金、國安基金等資金挹注的公司尤佳,以及外資、投信、自營部青睞的標的。

例如,林成蔭於○九年買進的統一超,平均成本僅七十幾元,賣出價位則在一八○元附近,投報率就有一五七%;其餘的核心持股包括中橡、中保、台汽電等等,也 都符合這樣的選股邏輯。

而對於台股長線的多空走勢,林成蔭自有一套「定錨理論」。他認為,影響股市最重要的三個因素就是:資金、景氣、投資者的信心與評價。綜合以上三項的結果, 即可研判台股長線的多空走勢。

「就像船隻進入港口後,會將錨丟進海裡來固定船隻位置,即使風浪變大,船隻也不至於漂流到不知去向。」也就是說,一旦台股長線趨勢研判確立,將不致受到短 期資訊或消息干擾,所以每當開春第一季,他就會詳細思索未來的投資布局。

展望二○一二年,林成蔭認為第一季台股再壞有限,股價跌深、被外資錯殺的中小型電子股,都是布局的好時機。他甚至早在總統大選前預言,在市場疑慮的氣氛 下,會展開軋「空手」與「空單」的行情。

至於產業方面,看好Ultrabook︵超輕薄筆電︶等相關概念股,例如專做SSD(固態硬碟)的群聯、威剛;電池廠商的新普、順達;鋁鎂合金的可成,以 及其他像是系微、NB代工廠緯創、周邊零組件廠神基。在智慧型手機平價化題材方面,則看好TPK宸鴻、勝華等。

歷經長達二十年的投資修煉,三年前,林成蔭得以提早退休,成為專業投資人。前年,他出了一本投資的書,同時還創辦了「財子學堂」,希望以過來人的身分,分 享成功的投資模式,讓曾經像他一樣,在股海跌跌撞撞的人,可以少走一點冤枉路,不必在股市殺進殺出,也能成為穩健獲利的快樂投資人。

林成蔭

出生:1965年

現職:財子學堂創辦人

經歷:萬寶投顧執行副總、新光投信協理、政府四大基金代操經理人學歷:英國萊斯特大學企管碩士著作:《股海樂活 林成蔭教你快樂投資》

林成蔭投資5心法

1. 挑選高現金殖利率股:選擇每年穩健獲利、現金殖利率高於5%以上的公司。

2. 選財務體質佳的公司:挑流動比與速動比分別高於120%與110%的公司。

3. 持股籌碼分析:從年報挑選董監持股較高,以及受法人青睞的標的。

4. 留意公司個別題材:產業趨勢向上,或有兩岸獲利題材者。

5. 從技術面研判進出場時點:以日、周、月、季線,配合RSI、MACD多空訊號觀察進出場時機。

林成蔭的春耕布局

1. Ultrabook(超輕薄筆電)相關概念股:群聯、威剛、新普、順達、可成,以及 系微、緯創、神基等。

2. 低價智慧型手機題材股:TPK宸鴻、勝華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14

容易受偒的走勢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580580

很久以前,我貓王有客戶,常以RSI背 馳的方法觀察股票走勢,我知道這並不是可靠的分析方法。站在技術面輔助基本面的角度,配合其他如消息、或週期等的,這方法還可以,但是,純技術面的角度來 看,我們對這些方法有保留!可是,後來我提議他學習「波浪理論」,也許我當時不懂「小寶神功」,溝通不了,他可能認為我暗示他功力不足,以後反目成仇?

另一方面,一般學術界人士看不起技術面,他們要什麼驗證、模等科學研究確認等,根本上他們對一門學沒 有入深研究就下了定論,不過,今天我貓王無意為技術分析爭論,我亦不是純技術派的!百般滋味在心頭,我們前線的從業使用技術分析是最多,今尤其零售業務使 用的更多。市場有萬千的訊息,唯一最快決策的是技術分析,我反問學術界既然你們指的「有效市場」無從入手,反正任何分析都是多餘,就讓技術分析再多一點餘 (魚)吧!

剛剛在我貓王電腦的桌面看到這幅圖,上個月我已經寫過了,427日,紫金礦業(2899盈利倒退23%的消息見報,我已對這隻股一向沒有好感!在古典型態考慮,這屬於下降式的收縮型態,每每在下破的邊陲,技術指標可以發出買入的訊號,這是容易犯錯的走勢,當然我本人也多過一次而因此受傷!
Picture

ps: 我沒有參與上的炒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50

英80後創業分析Twitter「輿情」 預測金融市場走勢

http://xueyuan.cyzone.cn/gushi-gushi2/229060.html

一位英國的「80後」創業者與一位大學教授聯手,通過對推特(Twitter)上每天超過3億條推文進行抽樣,對網民的情緒評分並做成金融模型,以預測證券市場趨勢。

儘管兩個合作者後來分道揚鑣,儘管這種預測被一些市場人士批評為「不太靠譜」,但這個年輕人依然在堅持夢想。

股市大盤漲跌真的可以預測?英國倫敦有家名為「德溫特資本市場」(Derwent Capital Market,簡稱DCM)的公司宣稱掌握了預測金融市場走勢的本領,並聲稱預測成功率達到87.6%。

他們的做法是,利用計算機程序,對全球最大的微博客推特(Twitter)上的推文進行抽樣,抓取例如「我感覺」、「我認為」、「……讓我覺得」等表達投資者和公眾情緒的語句進行分析、歸納,然後作出推斷。

「人們貪婪與害怕的情緒影響著金融市場,所以實時、大範圍追蹤全球人們日常的情緒有很大的價值。」DCM公司的創始人兼CEO保羅·霍廷(Paul Hawtin)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稱。

霍廷出於生1982年,他於2008年創業,兩年後一次偶然機會使他開始鑽研並嘗試利用推特「情緒數據」作為自己的決策依據。一年後,因為籌資困 難,他不再進行對沖基金交易,而是決定轉型做一個網上交易平台,與投資者共享預測市場的技術。這一平台將於2012年6月底開放運行。

和教授合作,給情緒打分

2010年10月14日早上,霍廷跟往常一樣來到公司上班,打開電腦,瀏覽新聞。一篇題為《推特情緒預測股票市場》的文章吸引了他。

這一文章援引了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研究數據和金融關係的教授約翰·博倫(Johan Bollen)主筆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報告稱,推特情緒能夠平均提前3天預測道瓊斯指數的走向。

博倫教授使用現在兩款推特情緒追蹤工具,對2008年3月至12月間的近千萬條推文進行了研究。這兩款追蹤工具分別為OpinionFinder和 Google-Profile of Mood States。前者可以衡量積極與消極情緒,後者則可以衡量喜悅、悲慘、冷靜、緊張、確定和積極等情緒。

「我們並非只關注華爾街交易員、公司CEO等企業和金融界人士的情緒。」博倫教授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稱,「我們發現,無分地域、職業等因素,最大範圍地隨機抽取樣本獲得的預測結果是最精準的。公眾真的有很強大的智慧。」

博倫教授隨即對這些情緒打分,分數區間是1到100。1分最悲慘,意思是「絕對不要持有」,100分最積極,意思是「買入,別錯失機會了」。他將每 天量化好的情緒分值連成走勢圖,跟道瓊斯工業指數的走勢圖做對比。報告發現,如果將推特情緒走勢圖向後挪3天,兩條走勢線走勢相似,吻合度達87.6%。

頭腦精明的霍廷看完這份報告後興奮不已:為什麼不試著和博倫教授合作?

2010年聖誕節,霍廷和博倫教授各自跟家人在東加勒比海附近小島度假。他們第二天見面後發現想法相似,於是一拍即合,決定聯手。

「當時有很多投資者想跟我們合作,霍廷提供的資金最多。」博倫教授說。

霍廷此前曾籌集了2500萬英鎊(約2.5億元人民幣)。2011年2月,他抽出1000萬英鎊(約1億元人民幣)成立試運行賬戶,運用博倫教授的預測系統做對沖基金。之後幾個月的運行結果跟他們「年回報率在10%到15%」的預期相符。

不安分的「80後」

在英格蘭中部德比郡出生的霍廷,家境富裕,從小得到優質的教育。在12歲還在念中學的時候,他發明了「手搖發電電筒」,並因此獲得英國「少年發明家」和「少年工程師」的稱號。

2002年,還在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念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的霍廷發現英國當地的護髮產品質量很好,便開始嘗試在學生團體裡試著銷售,沒想到非常暢銷,之 後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遂決定輟學從商。他在這一行當一共幹了三年,最終把公司賣了出去,帶著一筆錢來到倫敦,開始了金融投資生涯。

霍廷先是在從事國際資本市場在線投資的投行盛寶銀行(Saxo Bank)做交易員,並總結了一套稱為「國富指數100振盪投資戰略」的方法論,他對南方週末記者稱這一方法令他在2008年金融危機裡也收效頗豐。

2008年10月,霍廷和弟弟西蒙(Simon Hawtin)共同成立DCM公司,專門為擁有高資產淨值的客戶提供投資建議。這兩位「80後」共同管理著15個客戶,管理資產規模逾3000萬英鎊。霍廷說,客戶獲得的年回報率「由5%到25%不等」。

一直對算法和量化交易很感興趣的霍廷想轉做對沖基金生意,嘗試建立一套算法,將他多年的投資心得直接運用到投資中。

而就在這個時候,大洋彼岸印第安納大學博倫教授的研究報告讓霍廷發現了「新大陸」。

這個預測「靠譜」嗎?

簡單來說,霍廷和博倫教授做的事,是運用行為經濟學原理建立金融模型,通過對人們不同心理和情緒的分析,給投資決策以建議。

印第安納大學電腦系統每天收錄逾3.4億條推文,隨機抽取其中超過1萬的推文進行分析(起初只抓取英文推文,後來將中文、荷蘭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和日文都納入),分析結果實時同步傳輸到博倫教授的辦公室裡。博倫教授通過處理後再發送給霍廷。

除了道瓊斯工業指數,系統還預測其他的金融市場和具體的股票。如果客戶關注某一種股票,系統突然對用戶發來警示,說他手持的股票情緒值從75分下降到40分,那麼該用戶可能就該考慮拋售股票了。

系統的分析結果反映的是全球普遍的情緒而不是某一個具體地域,所以霍廷主要選擇與全球市場聯繫緊密的多元的投資組合。

「我們也會虧損,」霍廷對南方週末記者說,「當突如其來的利空消息與我們的預測有出入或者相悖時,我們就會虧損。但整體而言模型讓我們盈利多於虧損。」

但也有人認為霍廷和博倫教授的做法「不太靠譜」。Titan Trading Analytics是美國一家金融軟件製造和服務商,其總裁約翰·庫特(John Coulter)認為,社交媒體上信息和情緒的聚合,對證券市場來說確實有一定影響,但這些媒介「還沒有足夠大的群聚效應去形成嚴謹的投資參照物。」

路透社全球商業經理裡奇·布朗(Rich Brown)則說:「如果每次系統提醒你說股價變動你都去買入賣出的話,高昂的交易費會讓你得不償失。」

分歧產生了

博倫教授的諮詢公司獨家擁有使用印第安納大學程序系統對推特情緒分析的權利,為了保證研究技術不外洩和維持研究獨立,諮詢公司跟DCM公司在2011年7月簽訂了協議,出售數據只讀權利。

也是在這個時候, DCM公司推出一隻「德溫特絕對回報基金」(Derwent Absolute Return Fund Ltd)

——光聽名字就「霸氣十足」。

基金運行後的第一個月,全球金融市場一片愁云,當月標普500指數下跌2.2%,美國對沖基金公司平均回報率在0.76%左右徘徊,然而「德溫特絕對回報基金公司」的回報率達到1.86%,遙遙領先。

但就在這個時候,博倫教授提出要終止和霍廷的合作協議。博倫教授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慢慢地我發現我的諮詢公司和霍廷的基金公司有本質的不一樣。我們希望保持獨立的科學研究,他們只追求利潤率。」

霍廷在接受採訪時,則提及雖然彼時他鋒芒盡露,但由於金融市場風聲鶴唳,對接下來到哪裡籌集資金很是頭疼。他無奈對外宣佈停止對沖基金業務。

經過和投資者商量,霍廷決定轉型為投資者提供預測訊息,做他更為熟悉的網上投資平台。

為此霍廷重啟在和博倫教授合作前已經初步建立的投資算法模型,算法的基本思路也是透過測量社會情緒來預測金融市場。

基於目前在推特上關注DCM公司的粉絲量和訂閱其新聞的用戶量,估計將有3000到5000人屆時會通過此平台進行交易。客戶在平台上開設一個至少250美元的賬戶後,便可獲得公司的預測信息,之後公司從客戶每一次的交易中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佣金率還沒最終敲定,但可以確定不會很高。」霍廷於2012年6月中旬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稱,客戶可以借此投資全世界接近千種投資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45

黃金、鉑金、白銀價格百年走勢對比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77

Gobal Financial Data圖表呈現的1910年以來黃金、鉑金與白銀價格走勢顯示,目前三種金屬都處於它們各自交易價的最高水平。而最近鉑金的表現吸引了更多的目光。

 
 
去年3月,非洲阿爾及利亞鄰國馬里發生政變,極端伊斯蘭教主義者勢力膨脹。今年1月16日,一批伊斯蘭教恐怖分子襲擊阿爾及利亞天然氣田,41名外籍人士遭綁架成為人質。
 
本週三,南非最大鉑金礦Anglo American Platinum因工人罷工爆發關閉危機。除了地緣政治威脅,非洲礦業又捲入勞工爭端漩渦。
 
這些供應面不利因素進一步影響了鉑金價格。
 
截至本週三收盤,鉑金價格在7個交易日裡上漲近10%,目前現貨鉑金相對黃金不再是折價,而是溢價。
 
同在本週,德國央行宣佈將運出存於美國紐約聯儲與法國央行的黃金儲備,引起外界質疑全球主要央行之間失去信任,也讓人對貴金屬交易後市產生更多聯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54

美國房價歷史走勢 北美購房網

http://xueqiu.com/4010286949/24046095
2008年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的破裂,信貸環境出現惡化,最終導致了歷史上最嚴重的金融地產危機。很多人認為,美國房地產市場前景堪憂,未來無法預測;也有人堅信美國的經濟實力與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定能使房地產市場回暖。那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未來到底會如何呢?我們知道預測未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回顧歷史,下文我們將通過回顧美國將近50年來的實際交易的房產均價,來探索美國房地產市場的規律和趨勢。

查看原圖                           1963年 -  2011年美國房屋平均成交價格走勢圖

    根據官方數據,自1963年至2011年第四季度,美國實際成交房價上漲了近14倍;與2007年的頂峰相比更上漲了16.7倍;至今47年間平均每年上漲5.9%(房屋成交價漲幅,未剔除通脹)。如圖可見,美國房產價格小波動不斷,大趨勢則穩定上漲。從1963年至今,共有四次大的房地產危機,亦稱為「市場調整期」。應該說美國房地產市場每一次的市場調整期都與美國甚至世界經濟週期密切相關。

    1969年,由於美國越南戰爭、阿拉伯國家大幅提高油價以及禁運石油,美國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第5次經濟危機,導致住房抵押貸款利率從7%上漲至8-11%,房產市場價格下跌,於是「第一次房地產危機」開始了。而「壞景不長」,1972年房價觸底反彈,之後很快回到經濟危機之前水平,並且開始了開始數年的大幅上漲。

    直到1981年,80年代世界第一次經濟危機爆發,世界各國發生嚴重的滯漲(Stagflation),美國失業率大增,「第二次房地產危機」爆發了。住房抵押貸款利率高達18%,一級借貸利率高達22%。人們對市場充滿了消極的態度,認為近10年房價都難以回升,於是,房產交易量大幅縮水。但事實上,僅過去兩年房價便又回到了上升的軌道。

    時隔十年,由於全國性的商業房產投資過剩,美國房地產市場於1991年又爆發了一次小規模的房產市場波動,也就是「第三次房地產危機」。但其影響力相對較小,對於住宅市場,僅加州等地受到影響。之後,自1993年起,美國房地產市場開始了十幾年的繁榮期。

    在2006年左右房價達到高峰後,美國爆發了一次近50年最轟動的金融地產危機,同時也觸發了規模最大的這 「第四次房地產危機」。由於房價的飆升導致需求量的下降,銀行為了刺激需求放寬了貸款門檻,取消贖回權比例上升,銀行沒收了越來越多的房產;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越來越多的人無法再負擔房屋的貸款,只好低價將房屋出售,或是被銀行收回後以很低的價格拋售。據統計,2008年,美國整體房價下跌近20%,部分地區達40-50%。這一場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崩潰持續了近4年,直至2009年5月開始,標準普爾的房地產季度報告帶來了令人鼓舞的消息:美國總體房價開始回升!

    47年的歷史數據體現了一些房產市場的幾條基本規律:

(1)  12年週期:美國房產市場大約相隔12年左右有一次大的市場調整期。

(2)  3年調整期:市場調整週期持續大約3年,這期間美國房價會有較大的波動、下滑。

(3)  6%長期自然增長:每次地產危機後無一例外會迎來新一輪的房產增長,但突破自然增長比率的短期繁榮最終會在長期內回歸理性。

    長期來看,美國房產市場有著穩定的回報,只要不在地產危機爆發的市場底部出售,虧錢還並非易事。如今,我們正處於上一次價格調整期的末尾,部分市場如加州等地的房價已脫離谷底,開始逐漸回到上升的軌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667

林三富重押轉機股 財富三級跳 從報價圖走勢 提前找出井噴產業飆股

2013-06-10 TWM
 

投資前輩的一句話,財富翻倍要靠重押轉機股,讓原本對半導體有投資經驗的林三富,開始注意DRAM產業,並鎖定華亞科技在三元開始買進,透過分析DRAM報價走勢,他堅持到現在一張都沒賣,以現在市價計算,已經大賺兩倍以上。

撰文‧張弘昌

「今年投資就靠華亞科技大賺一票了!」六年級前段班的林三富(化名),談及手上平均成本不到五元、總數量超過一千張的華亞科技時,眼角都忍不住開始微笑。對他而言,當初買華亞科不但是投機,更是一場豪賭,因為如果判斷錯了,所有資金可能就會歸零;但如果對了,就意味著將有數倍利潤的回報入袋。

「我相信在今年之前,大家都認為台灣早就從全球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版圖中消失了,」林三富推一推臉上的眼鏡,瞇著眼睛說著,「但去年第四季在偶然機會下,與一位投資前輩聊天,他提及人生財富要大翻身,一定要找轉機股,而且要重押。」長期陷於谷底 留意反彈噴出的可能這位投資前輩告訴他,二○○一年時,鋼鐵業與散裝航運產業供過於求,許多企業面臨破產整併的威脅,後來中國經濟崛起,不斷增加基礎建設,使得鋼鐵股與散裝航運股出現噴出行情。當時波羅的海指數(BDI)就從不到一千點連續飆漲到一萬點以上,創下歷史紀錄,而燁輝股價更從二.二元直奔四十一.三元。

「經過投資前輩的點醒,以此概念,我當時注意到,DRAM產業露出一線生機,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在金融業服務的林三富,平時財經嗅覺就比別人靈敏,一下子就聞到了獲利契機。「我早期曾經投資過DRAM等半導體股,知道這行業是有景氣循環的,只要在谷底買進,應該是穩操勝券的。」當時市場對DRAM股聞之色變,甚至還有投資人一直抱著力晶與茂德的股票,最後淪為壁紙。而台塑集團的南科與華亞科因為虧損累累,每股淨值降到不到五元,已經被證交所打入全額交割股(必須先匯錢或備齊股票才能買賣),隨時可能被市場淘汰出局。為何林三富敢跳下去買華亞科?

首先,林三富發現,自從金融海嘯後,德國奇夢達、日本爾必達與台灣的茂德、力晶破產倒閉,DRAM產業倖存的只剩韓國的三星、海力士以及美國的美光;而且美光還收購整合台灣與日本的DRAM公司,整個市場從完全競爭變成只剩三家壟斷,形成寡占局面。

其次,台塑王家曾經對外釋出訊息,表示「台塑的企業不能倒」,這代表大股東準備傾注集團資源全力支持,「買進華亞科變壁紙的機率大幅降低」;而且隨著力晶、茂德出局,三星不計代價倒貨的舉動也開始收斂,DRAM現貨價格並出現些微反彈。

於是林三富從去年十二月起,在華亞科三元時開始分批買進。「坦白說,剛開始買進時,心裡還不是那麼踏實。」後來他仔細研究由集邦科技製作的DRAM報價走勢圖(DRAMDXI Index)後,信心開始增強,並一路加碼到五元。

報價會往上走 背後必有潛藏因素林三富表示,一一年DRAM價格跌破企業現金成本(必須用現金支付的成本,不包括折舊、攤銷等帳上變動的費用)時,產業已露出曙光。在過去,只要跌到現金成本以下,幾乎就代表景氣谷底,當時力晶還買進設備準備升級,迎接下一輪景氣高峰。

沒想到後來爆發歐債危機,導致DRAM價格在短暫反彈後又再次下跌。這次力晶就撐不住了,銀行團為了保障債權,在市場上大量拋售DRAM,使得價格再度跌破現金成本。「接連兩次嚴格淘汰,整個DRAM產業徹底重組,活下來的變成最後贏家,而且贏者全拿,」林三富分析。

從報價圖可以發現,這兩次跌破現金成本的走勢,正好形成「W」底,林三富也就是在價格突破頸線後(兩個谷底中間的高點所延伸的價格線)繼續加碼,後來知道,這波價格上漲是因為中國白牌平板電腦開始大量使用DRAM所帶動的需求。

「我是報價的信仰者。」林三富強調,價格永遠是最真誠的指標,報價會往上走,背後就代表有潛藏的事情正在發生。另外,林三富在報價圖上分別畫上四五○○、三五○○與二五○○點三條線,並整理歷史經驗發現,當DRAM報價走勢來到四五○○點以上,因廠商賺錢變得容易,會開始積極擴廠,接著就發生尖頭反轉,樂極生悲。

二五○○點通常意味著景氣離谷底不遠;至於三五○○點,是DRAM報價正式超越廠商的生產成本,因此報紙上會出現轉虧為盈的消息;而且依照經驗,廠商開始賺錢後可以連賺兩個季度,也是股價漲勢最凶猛的階段。

得出這樣的心得,林三富在去年十二月開始買進華亞科後,就設想今年六月DRAM報價會來到四五○○點以上,準備獲利了結(正好兩個季度),但沒想到才三、四個月,DRAM報價就快速來到四六七一點,創下歷史新高;而華亞科股價則從五元一路頭也不回的漲到十三元以上。有趣的是,華亞科三月才正式轉虧為盈,這說明,好戲不過剛登場而已!

眼看DRAM報價沒有作頭的跡象,林三富把股票抱得更緊,儘管帳面獲利已超過二倍,但一張都未賣出,因為他驚覺,DRAM可能與過去的景氣循環習慣不同。DRAM已經是寡占市場,與過去完全競爭的經營環境不可同日而語。就經濟學的定義,寡占代表市場由少數廠商所主宰,顯示DRAM產業未來數年將延續復甦態勢,而且目前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擴大DRAM的應用,供過於求的現象已經大幅逆轉。

林三富拿起美光的K線圖一看,股價已在今年正式突破十年線,不但意味著過去十年買進的投資人已經解套,更暗示DRAM產業已經邁入嶄新的階段,而華亞科屬於美光陣營,自然跟著雨露均霑。

努力研究抓住時機 膽識與堅持也是重點至於要抱股多久?林三富認為,現在華亞科還是全額交割股,法人仍有顧忌,而且如果要買,操盤人幾乎都要上專案簽呈,「很多人怕看錯丟工作不敢賭。」因此,部分資金反而流向華邦電、晶豪科、威剛等個股。

但他表示,華亞科剛辦完近六十億元私募,每股價格九.四七元,加上第二、三季的獲利,預期最快下半年每股淨值就會回到五元以上,恢復普通交易,「屆時法人買盤就會湧入,進一步推升股價。」問他目標價多少?他笑著說,再漲一倍應該不是難事,如果再計算超漲空間,應該有二十五元左右的實力,理由是,屆時華亞科總市值差不多接近旗下兩座十二吋晶圓廠的建廠成本。

靠著一檔轉機股,林三富今年的財富出現三級跳,箇中因素除了時機,還有膽識、堅持與實力。在台股裡,每年總會發生許多傳奇故事,只要用心挖掘,努力投入研究,相信下一個財富倍增的投資人就是你。

林三富靠報價表找出產業飆股

圖表1DRAM報價表

1.力晶退出市場,銀行團倒貨,加上歐債危機仍然存在,DRAM報價第二次跌破廠商現金成本,林三富在分析市場只剩三星、海力士和美光後,開始嘗試在3元買進華亞科。

2.DRAM報價突破頸線,林三富持續加碼。

3.過去歷史經驗顯示,當DRAM報價走勢來到4500點以上,因為廠商賺錢變得容易會開始積極擴廠,接著就發生尖頭反轉。

4.今年DRAM報價走勢在三月底來到歷史新高4671點,比林三富預估的時間還要早,DRAM產業變成寡占市場是重要因素。

華亞科近5季財務資料

2013年第一季 2012年第四季 2012年第三季 2012年第二季 2012年第一季營收(億元) 86.3 91.1 86.9 95.679.3 EPS(元) -0.11* -0.71 -0.84 -0.58 -0.92 *註:華亞科3月正式轉虧為盈 資料來源:股市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723

美國長期股市走勢的技術分析觀點 Consilient_Lollapalooza

http://blog.frankyfan.com/2013/07/blog-post_11.html

不久之前, 好友問我: 美國股市已經橫行左十多年, 股市會否出現像1980-2000的大牛市? 這篇文章就是回答這個問題. 我覺得很有趣, 但我懂的不多, 只從我熟悉的技術學派觀點出發.

這是S&P60年的月線圖. 三個紅圈左中右. 那些綠色線就是bollinger Band. 也即是移動平均加減某個standard deviation.

左圈: 股市經過二次大戰急速上升, 走勢出現變化:
- 綠色中線穿了
- 綠色底線穿了
- 股價開始在綠色頂底線橫行穿插.
意思: 股價只能永恒地波動, 但事物也有其穩定的狀態, 這叫做動態平衡. 左圈的這個變化, 正是由上升進入動態平衡之中. 在平衡中, 低買高賣便是最好的策略了. 在上升中, 只買不賣, 加大風險就是最好的策略.
右圈: 股市在1980-2000出現很大的升浪, 然後跌穿綠色中線, 進入動態平衡區至今.
問題是, 股價可否一直往上升? 在無常的股市中, 怎樣得到信心? 我的答案是: 試過就知.

請看中間的紅色圈:
一個大牛市, 不是一天建成的. 事發的發展有其階段, 及趨勢的變化. 而變化之上又有其趨勢, 生生不息.
中圈:
股價經過長時間的動態平衡, 在中圈出現變化. 綠色中線突然變成強大的支持, 讓本身應該下插的股價得到支持, 消化下跌周期的壓力. 當股價回復上升周期時, 會出現了強勁的上升動力. 這就是這個大牛市的元氣了. 元氣足, 則事物可以漸漸發展, 完成生老病死.

現在美國的升市, 跟據以上的看法. 我的觀點如下:
1 美國經濟回復元氣, 是有可能的, 但言之尚早.
2 股價需要經歷下跌周期而表現穩健, 才可以言大升市.
3 現價屬動態平衡的高位, 投資值搏率低, 不適合長線投資者.
有趣的是, 報紙越來越多投資美股的推介. 全球經濟互根互生, 誰也難言獨善其身.

周而復始, 動中有靜, 靜有有動. 了解變化的發展, 就是技術分析的作用. 以上觀點是片面的, 所以不足以為論. 技術學派往往沒有理據, 只是它有一套解釋事物的方法, 凡事適可而止, 有跡可尋咁解.

(以上只屬片面觀點, 不足以為任何建議, 讀者需自行判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892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歷史走勢初探 語風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5249a20101i5g9.html

  1971年2月8日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建立,涵蓋納斯達克市場上市的所有美國和外國的公司。最初指數基數為100點,截止2013年7月23日收盤,納綜指3579點。從超長期看,股市的回報率是驚人的!美國納斯達克市場在過去的四十二年間,僅指數的漲幅就高達35倍!更不用提那些動輒翻上百倍甚至數百上千倍的超級大牛股了,如MSFT(微軟)、ORCL(甲骨文)等。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历史走势初探

   

   總的來說,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歷史走勢可分為七個階段,去除首尾兩個(即1971.02~1974.09和2002.11~2013.07)可借鑑意義不大的階段,我們分析下中間五個階段(即第二至第六階段)的走勢和特點。

 

   第二階段:1974年10月至1989年10月,納綜指從55點上漲至480點,耗時15年,漲幅773%,年復合漲幅15.5%。同期標普500指數漲幅419%,年復合漲幅11.6%。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历史走势初探

   這一階段是納斯達克市場的平穩上升期,持續時間很長,長達15年。期間經歷了三個小熊市,但總的來說熊市持續時間不長,跌幅不大(回撤幅度小於30%)。此階段納綜指年復合漲幅15.5%,每年小幅跑贏標普500指數3.9%,有耐心和眼光的投資者將獲得豐厚回報。

 

   第三階段:1990年10月至1996年5月,納綜指從330點上漲至1250點,耗時5年零7個月,漲幅約279%,年復合漲幅26.9%。同期標普500指數漲幅126%,年復合漲幅15.7%。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历史走势初探
   這一階段是納斯達克市場的初步加速期,持續時間較長,有五年多時間,期間經歷了三次小調整,但調整幅度比較小。此階段納綜指年復合漲幅26.9%,將標普500指數的差距擴大到11.2%。

 

   第四階段:1996年7月1998年7月,納綜指從1079點上漲至的2008點,耗時2年,漲幅約86%,年復合漲幅36.4%。同期標普500指數漲幅85%,年復合漲幅36.3%。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历史走势初探
   這一階段是納斯達克市場的持續加速期,也是初始泡沫期,持續時間不長,但有點空中加油的意味。此階段市場上開始出現泡沫和風險的呼聲,看空的聲音逐漸增多,市場震盪幅度開始加大。

 

   第五階段:1998年10月8日至2000年3月10日。納綜指從1419點飆漲至5048點,耗時1年零5個月,漲幅約256%,年復合漲幅144.9%。同期標普500指數漲幅55.2%,年復合漲幅36.4%。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历史走势初探
   這一階段是納斯達克市場的最後瘋狂期,也是泡沫頂峰期,持續時間較短,但市場做多情緒十分高漲,市盈率高達上百倍甚至數百倍的概念股垃圾股隨處可見。期間,納綜指的漲幅遠超標普500指數,股神巴菲特也是在這個時期大幅跑輸指數而被人嘲笑。

   此階段又可分為兩個小階段,第一個是從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納綜指從1419點漲至2915點,漲幅較大但還算平穩;第二個是從1999年10月至2000年3月,短短5個月納綜指飆升88%,殺盡所有做空力量,耗盡所有做多人氣,上演最後的瘋狂,最終捅破了泡沫,迎接超級大熊市!

 

   第六階段:2000年3月至2002年10月,納斯達克綜指從5048點大跌至1273點,耗時2年零7個月,跌幅約74.5%,同期標普500指數跌幅47.6%。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历史走势初探
   這一階段是納斯達克市場的泡沫破裂期,歷時很長,跌幅很深,到處都是跌幅高達70%甚至90%的股票,投資者損失極為慘重!而且,此階段引發的熊市效應影響深遠,即使到現在已經過去13年,但納綜指只有3579點,離歷史最高5048點相差甚遠。
   由此看來,超級大牛市尤其是超級大泡沫破裂之後,隨之而來的往往都是超級大熊市,投資者不能有過多的幻想。比如納綜指泡沫破裂後的走勢,與道瓊斯指數1929年崩盤後的走勢並無多大差別;再比如我國上證綜指2007年6124點之後的走勢,與納綜指2000年後和道瓊斯指數1929年後的走勢同樣無多大差別。

 

   最後,給大家提兩個問題一起思考:

   一個是從2007年10月的6124點算起,我們的上證綜指需要多少年才能夠再創新高?
   一個是從2012年12月的575點算起,我們的創業板綜數與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歷史上的哪個階段類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525

杜金龍、蕭明道、郭恭克等七大名師獨家公開 修練四手絕活 判斷走勢、檢視持股 提高投資勝率

2013-09-23  TWM
 
 

 

股市贏家與輸家的區別,就在於進場前是否有充足的專業判斷,對大盤與個股的技術面及基本面條件,都有了然於胸的看法,蒐羅七位股市高手、三十五件股市觀察面向,只要能做對幾件,就能提高投資勝率。

撰文‧林心怡、歐陽善玲

年前,陳太太聽信「專家」建議,挪出多年儲蓄以九百元買進七張宏達電,四個月後股價腰斬,她不甘心地再加碼二十張,滿心期待奇蹟出現,眼看股價再跌到二四○元,她再加碼四十張;直到股價僅剩二百元附近時,她絕望了,終於忍痛賣掉,大賠近一千萬元。

同樣也在兩年多前作多過宏達電的投資達人羅詠樂,卻有截然不同的投資結果。他每天都會花時間研究技術線圖,檢視手中持股,當他發現宏達電股價破線時,不但停損出場,還陸續找機會反手作空,扣除虧損。

這說明了,股市輸家心中在意的是股價,等待的是奇蹟;但股市贏家心中在意的是客觀條件,等待的是買賣點!輸家的情緒是焦躁的、是茫然的;而贏家的精神是篤定的、是了然於胸的。而這些差別就在於每日收盤後修練的真功夫。

在此,我們歸納出許多投資專家與中實戶贏家們,收盤後最常做的投資功課,從研判大盤走勢、建立選股名單、檢視手中持股規畫,與提升投資素質中,蒐羅出「收盤後股市高手默默在做的三十五件事」,提供不同投資性格的人練功方向的參考。

第一招:研判大盤多空走勢正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大盤走空,個股也難有行情;因此,凱基投顧董事長杜金龍指出,做好投資策略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研判大盤多空走勢」;而觀察的指標包括總經面的國際股匯市變化、三大法人的籌碼面變化,以及技術指標形態與量能潮變化,都是研判大盤走勢的重要參考依據。

每天收盤後,杜金龍必做的投資功課,就是從網路上調出大盤技術線圖,一一檢視其多空指標與形態強弱,用他擅長的波浪理論規畫大盤行情,以KD值、RSI、MACD來研判大盤多空走勢。

首先,杜金龍會以周KD掌握波段行情,當周KD低檔黃金交叉且超過二十,而MACD也在低檔出現交叉向上時,他會認定後勢會有中波行情。相反的,當周KD從高檔八十向下死亡交叉,且MACD出現高檔黃金交叉,則會面臨中段整理。至於觀察RSI在七十以上則為超買區,三十為低檔超賣區,當高檔向下交叉為賣訊,低檔交叉向上則為買訊。目前,杜金龍綜觀所有技術觀察指標對大盤研判的結論是,大盤正走波浪理論的「三~三波」,台股大盤後勢可期,高點可望在十月見到九○一五點。

而統一國際副總經理廖繼弘的盤後功課,則以「均線與乖離率」研判大盤走勢。例如,當均線上揚,而大盤指數在各均線之上,可確定行情趨勢往上;反之,就要留意下修風險。至於乖離率,則指大盤指數與均線的距離,均線之上代表「正乖離」,代表潛藏賣壓越大,股價越有機會拉回;反之,當「負乖離」越大,投資人低檔撿便宜的心態越濃,股價越有反彈的機會。

廖繼弘說,當大盤跌深與月線負乖離逾一○%、季線負乖離逾一五%時,都是底部買訊;而大盤飆漲與月線正乖離逾一○%、季線正乖離逾一五%時,則為高檔賣訊。此外,為研判大盤走向,杜金龍每天盤後也會上「台灣證交所網站」蒐集「三大法人進出動態、融資融券變化與外資借券放空動態」。

杜金龍指出,漲勢啟動時,會出現「資減券增」的形態,這時後勢往往會有波段行情可期;當「資增券增」時,仍有機會持續漲勢;直到漲勢再創高點,出現「資增券減」時,代表盤勢即將進行整理,宜先做賣出動作。至於國際財經資訊方面,除美國聯準會政策動向,杜金龍還會特別留意「匯率變化」;他認為匯率為股市先行指標,其中又以美元與日圓走勢對新台幣影響最大,且通常是「新台幣升、股市漲;新台幣貶,股市跌」。

第二招:檢視手中持股 汰弱留強對大盤多空有了然於胸的看法後,再來就是檢視自己手中的持股,進行汰弱留強。

收盤後,技術派高手蕭明道最常做的功課,就是檢視個股量價結構,挑選下跌量縮價不跌標的。他認為,正常情況下,當市場走多,個股的量價結構應是「價漲量增」、K線收紅;反之,個股應是「價跌量縮」、K線收黑。掌握這個簡單原則,首要功課就是將手中持股的量、價表現全部瀏覽一遍,對個股的強弱就有個了解。

此外,若大盤上漲,多頭趨勢成形,但手中個股卻出現量增、價不漲,且收黑K情況,就要特別小心,宜提防頭部出現,選股也應盡量避開,以免押錯寶。同樣的道理,當市場明明走空,但手中個股卻出現低檔爆量、收紅K的情況,即代表個股底部可能出現,應該持續持有。

蕭明道強調,當個股在低檔,出現長黑K棒後股價立刻止跌回升,且量縮不再見低價的個股,就是長線持有的首選。他以超過二十年投資經驗分享,這樣的股票優勢,在股價整理過一段時間,籌碼沉澱乾淨;一旦下跌量縮不破低點,就代表股價底部支撐強勁,只要多頭點火,漲勢就會相當凶猛。

對於手中持股的檢視,蕭明道也希望投資人能掌握手中持股周線、月線及季線的扣抵位置;因為各期均線不僅代表這段時間的多空趨勢,也有助漲、助跌的特性。蕭明道說,「這就叫做借力使力、不費力。」一旦投資人了解個股各期均線扣抵位置,以及所代表的意義,自然就能對手中持股有基本的掌握,甚至搶先一步,挖掘好股。

此外,著重技術面選股的廖繼弘也特別提醒,通常KD值在八十附近,一般被視為高檔過熱區,尤其向下出現死亡交叉時,代表有過熱反轉疑慮;不過一旦出現「高檔鈍化」時,這類股票後勢都很強勁,股價上演噴出行情的機會也高;所以不但可以伺機介入,也可以持股續抱,不用急著賣出。

而以基本面作為買賣依據的投資人,獵豹財務長郭恭克分享,除了重視產業前景外,也應定期追蹤「公司長短期營收變化」與「營收成長指標」作為進出場的依據。當短期營收(三個月平均營收)低於長期營收(十二個月平均營收),或兩者都下滑,宜賣出持股;反之,宜買進股票或持股續抱。

在營收成長指標部分,郭恭克則會鎖定營收、毛利率、營益率等,要能逐月、逐季成長者,才能持股續抱或買進;反之,宜賣出,例如殺價競爭的筆電代工廠就要避開。

在檢視個股合理買賣價方面,他也主張利用「外部股東權益報酬率」來推算股價的合理性。外部股東權益報酬率=每股盈餘╱每股股價;也就是說,期待報酬率越高,就須以相對便宜價買進,一旦股價超出期待報酬率,就可以獲利了結。

第三招:建立準備買進的觀察股懂得掌握手中持股的強弱,這些功課也同樣可以用來尋找、建立自己未來要買進的觀察股名單。

在建立觀察股名單上,技術派投資達人蔡森會先觀察期貨以及大盤日線、小時線與五分鐘線,作為台股大盤多空走勢的研判。他認為,期貨指數是大盤的領先指標,一旦期貨小時線出現一根帶量長紅,並突破前波高點,那就代表短線大盤即將翻多;此時就要同步篩選當日股價走勢較強的個股。

蔡森說,這波大盤翻多關鍵日在八月二十九日,當時台股期貨小時線就出現帶量長紅,且越過前波高點。收盤後發現這個狀況,就必須回頭搜尋當天,或留意隔天股價表現強勁的個股。就過去經驗來看,這些個股走勢也相對亮眼。

換言之,利用期貨小時線,先觀察大盤是否有反轉跡象,再對照大盤走勢,若兩者皆有強烈翻多訊號出現,再進一步篩選當日表現較強的個股,列為買進名單。另外,熟記大盤及個股的量價結構,也是投資高手建立「買進池」的常見作法。

蔡森盤後便會「畫出個股趨勢線,瞄準突破壓力線的個股」。所謂壓力線,就是將一段時間內的股價高點連成一條線,並向右延伸畫出;值得買進的個股,就是股價突破壓力線的標的。這不僅能用於個股強弱的研判,也適用於大盤。

蔡森舉例,像這波大盤高點可從五月二十二日八四三九點,到七月十八日八二六五點連成一線,並將此線視為短期壓力線。九月五日,大盤最高收在八一六九點;站在這條壓力線之上,代表接下來多頭企圖心強烈,指數可望由此再展開另一段行情。以這種方式,尋找突破壓力線的個股,並將其列為買進觀察名單,也是投資達人常用的方式;相反地,當股價跌破由一段時間低點所連成的支撐線時,選股就要盡可能避開。

除了技術面選股外,著重基本面與中長期投資的投資高手黑傑克,盤後會尋找產業趨勢向上,後勢有想像空間的標的。他最常做的事就是參加上市公司的業績發表會、投資同好的討論會,並且建立有用的人脈網絡,尋找符合任何一項「五新」(新產品、新團隊、新產能、新策略、新市場)的產業,然後到股市「公開資訊觀測站」或「鉅亨網」,檢視看好產業的營收與毛利率的變化,挑選適合的個股。

禮正投顧總經理毛仁傑則指出,資訊爆炸的時代,想做好投資功課,最忌諱是盲目地追求無止境的資訊。他認為,「善用自己的專業」,在熟悉的領域進行投資,是確保獲利的不二法門。因此,盤後應選擇性地閱讀、蒐集資訊,甚至建立相關人脈,強化在產業趨勢,或公司營運方面的深度。

第四招:檢討與修正,提升投資素質「像在塑化業工作的人,就要鎖定塑化相關情報;在航運公司上班的人,也可從本身專業出發,蒐集有利資訊。」他強調,每個人都一定有屬於自己的「專業」,而市場上投資機會五花八門,各行業訊息真假難辨,投資人若能利用自己的強項,學習將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功效,才可能在市場上長長久久。

毛仁傑認為,資料蒐集與閱讀重點,在質、不在量,為確保資訊品質,投資人可主動出擊,籌組討論會或讀書會,藉由多方交流,來彌補個人思考的不足,久而久之,還可提升自己對產業的敏感度。「最後就會發現,善於思考才是決定投資勝負的關鍵;而利用相互討論方式,深化思考力,則是值得學習的作法。」總之,股市贏家與輸家的區別,就在於進場前是否有充足的專業判斷,對大盤與個股的技術面及基本面條件,都有了然於胸的看法;在操作時,則能順勢應變、果決行動。「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盤中買賣雖只是一通電話、一個按鍵的動作,但背後卻是日積月累的真本事!

股市高手盤後默默在做的35 件事

研判大盤多空走勢

1.國際面:觀察經濟重要指標(恐慌指數、美元、油價等)及匯率變化。

2.籌碼面:追蹤法人進出狀況、資券變化、借券放空動態。

3.籌碼面:從摩台指未平倉量解讀外資籌碼動態。

4.技術面:從波浪理論形態規畫大盤走勢。

5.技術面:觀察大型權值股漲跌與成交量,研判多空氣氛。

6.技術面:觀察均線扣抵位置,若在相對高檔代表均線將下彎偏空,反之偏多。

7.技術面:留意大盤與各期均線的乖離變化。

8.技術面:留意KD、MACD黃金交叉與死亡交叉。

9.技術面:留意RSI低檔交叉向上與高檔向下的多空指標。

10.技術面:留意期貨及大盤日線、小時線相關走勢。

11.技術面:謹記前3日大盤低點,若跌破3日低點,就要減碼,反之加碼。

檢視手中持股,汰弱留強12.技術面:觀察持股上升趨勢線,跌破即為賣出訊號。

13.技術面:出現頭部、破底形態就該出場。

14.技術面:日或周KD持續高檔鈍化(80以上),宜持股續抱。

15.技術面:短線追漲操作者,遇K線帶量收黑、跌幅3.5%就要停損。

16.基本面:公司長短期營收變化,當短期營收(3個月平均營收)低於長期營收(12個月平均營收),或兩者都下滑,宜賣出持股。

17.基本面:營收成長指標能逐月、逐季成長者可續抱;反之宜賣出。

18.資金面:隨時檢視手中資金部位,永保二成以上現金,以便不時之需。

建立準備買進的觀察股

19.技術面:留意周KD高檔鈍化(80以上),股價沿著10日走高者。

20.技術面:留意股價突破箱形整理區間,帶量收紅K棒者。

21.技術面:畫出個股趨勢線,瞄準準備突破壓力線的個股。

22.技術面:W底成形,即將突破頸線的個股。

23.技術面:留意個股下跌過程中,已出現價穩量縮者。

24.技術面:檢視各期均線扣抵位置,鎖定均線翻揚個股。

25.技術面:留意突破前3日高點的個股進場買點。

26.基本面:蒐集研究報告,尋找趨勢向上,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

27.基本面:留意新產品、新團隊、新產能、新策略、新市場等「五新產業」。

28.基本面:選擇產業歷久不衰、年年穩健配息,ROE>15%,盈餘再投資比率<80%,市占率高的龍頭股。

29.基本面:利用「外部股東權益報酬率」推算買股合理價,外部股東權益報酬率=每股盈餘÷每股股價。

檢討與修正,提升投資素質30.檢視:檢討盤勢與自己的預期是否相符,針對錯誤提出改善辦法。

31.反省:落實賺賠出場檢討,修正弱點,避免重蹈覆轍。

32.研究:上網搜尋研究報告、閱讀有口碑的財經部落客文章尋找投資靈感。

33.求知:多閱讀財經與投資心理學的文章,提升投資專業與心理素質。

34.人脈:培養產業人脈網絡,參加可教學相長的討論社群,蒐集投資素材。

35.紀律:克服恐懼與貪婪,釐清自己是長線投資,還是短線交易,並嚴守紀律。

股市重要資料搜尋參考網站

網站 主要功能

奇摩股市 查詢公司基本資料、技術面鉅亨網 查詢公司基本資料、技術面、研究報告、重要財經資訊台灣股市資訊網 查詢個股歷年營收資料、經營績效公開資訊觀測站 檢視季報、年報等財報資訊財報狗 以財務指標選股並同時比較多檔財報資訊

撿股讚 以殖利率挑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