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風險投資人預測2014科技界8大走勢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0/57811.html

i黑馬分享的這篇文章,作者Sergio Monsalve是矽谷風投公司Norwest Venture Partners合夥人,2013年,他們對科技/互聯網行業的風險投資取得了成功。他在這篇文章中談了談對2014年的一些看法,比如全球互聯網和移動行業的主要趨勢、風投融資環境、主要的成長型新興子行業以及公共市場。2014年八大預言:1. 移動業務將繼續沖擊互聯網巨頭:人們對移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使用將加速,情況就連最樂觀的預言者也會感到意外。舉例來說,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紮克伯格最近曾提到,該公司48%的日常活躍用戶都通過移動設備登錄Facebook。我相信,到2014年底這個數字將達到70%-75%。同時,我認為大多數移動設備用戶及其增長將來自亞洲和拉美的發展中國家。2. Marketplaces 2.0將成為一大風投重點:在美國,當我們回首2014年時,我們會認為這一年屬於那些雙邊市場。雙邊市場是指最終用戶在消費的同時還對外提供服務或產品。這些市場將讓全世界看到,C2C正在不斷地讓電子商務領域變得平坦起來,同時讓行業走勢具有非常強的防禦性。我預計,就在三年之內,租車網站Uber、手工藝品交易網站Etsy、P2P貸款網站Lending Club和租房網站AirBnB這樣一些公司的總市值將很輕松地超過eBay。這種趨勢將開啟“Marketplaces 2.0”時代到來的序幕。3. 個性化商務應用將進入成熟期:社交和移動網絡將通過簡單的消費應用繼續向企業領域滲透。其中包括Dropbox、Evernote和Prezi等許多應用。首先是最終用戶偶爾用到了它們,然後引起了企業的註意。Box、Evernotex和Evernote等“輕量級工作流程”應用將首發上市(或者在為IPO做準備),從而讓規模較大的企業繼續註意到它們。IT主管將在保證安全和控制IT基礎設施方面遇到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原因是大部分數據將移動到雲端。同時,隨著自攜設備上班(BYOD)越來越流行,數據分散度以及安全複雜性將大大提高。4. EduTech和MOOC將沖擊傳統教育行業:多年來,雖然教育市場的規模非常龐大,但對教育領域的投資總是不能帶來高額回報,這一直讓風投人士感到困惑。不過,最近幾年的情況已經證明,新技術對教育行業的沖擊確實能帶來巨大商機,而且大規模退出也許就在眼前。隨著Coursera、Udemy、Udacity、Minerva和Lynda等公司的出現,我預計教育科技行業將在2014年蓬勃發展。我同時認為,2014年,行動遲緩的現有傳統教育機構,比如中小學和大專院校會說: “或許我們最好也應該參與進去”。斯坦福大學(Stanford)和麻省理工(MIT)等起步較早的大學已經開始積極地推出在線課程。5. 金磚四國的互聯網行業將看到一個光明的2014年: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很難跟上美國的複蘇步伐,也很難和矽谷生態系統實現同步發展。我認為,這種趨勢在2014年將淡化,而金磚四國將再次傳出一些積極的消息。幾年來,這四個國家不斷積累和趨於成熟的互聯網行業給人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其中一些公司已經準備在2014年首發上市。我預計,2014年巴西足球世界杯將獲得成功(巴西隊甚至有可能奪得冠軍),從而有助於提升巴西的整體形象。巴西一些最引人註意的互聯網公司將利用這個契機,成為受益者。印度的互聯網行業也在走向成熟,特別是考慮到今後幾年印度的中上階層預計將繼續急劇增長。如果印度大選結果對業界有利,就可能迎來更好的發展勢頭。人口結構年輕以及智能手機越發普及也讓印度受益。出現了一段時間的波動並受到一些幹擾後,中國也將重新獲得一定的增長動力。經歷了幾個表現平平的年份後,我們將看到中國互聯網行業趨於穩定,投資者也會慢慢重新回到中國。2013年10月份去哪兒網(qunar.com)首發上市刺激了人們的投資欲望,同時預示著大型IPO即將到來。阿里巴巴(Alibaba)的超大規模首發上市預計將重新激活風險投資和公共股權投資活動,同時可能帶來中國所需要的轉折點。6. 互聯網並購將增多:隨著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消費者加速從固定網絡轉向移動網絡,Facebook和Twitter等互聯網巨擘必須得更加靈活和貪婪,才能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它們還得進一步開發本公司已經羽翼豐滿的“智能廣告網絡”,同時增強自身移動業務的能力。我相信,這將使移動互聯網和廣告技術領域的並購數量在2014年大幅上升。我預計,網絡股將在2014年出現適度增長,原因是大型互聯網企業基礎堅實,可以進行更多的收購。移動社交網絡的出現將繼續讓消費者的認同度發生分化,特別是在十幾歲和二十幾歲這兩個年齡組。舉例來說,Snapchat、Vine、Nextdoor和Instagram等社交網絡已經暴露出了Facebook和Twitter的弱點,特別是在面對年輕的移動設備用戶的時候。移動設備構建的社交網絡在便攜性方面遠遠超過臺式機,這種情況讓所有大型社交網絡公司更容易受到沖擊。我為什麽認為並購對它們很重要?這就是原因之一。它們必須保持對移動社交網絡領域的控制。如果主要依靠內生性增長策略,這些公司就無法做到這一點。2014年,專家們回顧Facebook對Instagram的收購時會認為這是一項天才之舉,因為它將進一步鼓勵其他大型社交網絡公司采取外生性增長策略。7. 比特幣將大行其道:我認為,比特幣顯然將繼續增長,但也將出現極端的波動性。Overstock.com等零售商會在更多的經營網點使用比特幣。不過,銀行業和政府仍將存在一定分歧。這些機構仍將無法正確認識到比特幣帶來的真正機遇和威脅。比特幣有可能讓經濟和政治脫鉤。8. 2014年納斯達克指數將再次上漲:納斯達克指數年底可能收於4500點,但也可能更接近5000點,這是納斯達克指數在2000年創下的神奇紀錄。但同時,投資者們也會因此在自己的博客里大談“泡沫”問題。我認為,關於泡沫的探討會讓投資者著迷,他們會不由自主地把2014年和1999年進行比較;他們還會註意到,2014年正是科技行業首次進入繁榮期15周年。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市場雖然有可能出現不安和波動,但我認為它的整體趨勢將繼續向上。個人投資者最終會重返這個市場,從中受益。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Sergio Monsalve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037

兩幅圖解釋美債收益率與美股走勢高度相關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313

By 金融博客Charts etc撰稿人,資產組合經理Edward Miller

從短期看上10年期美債收益率與標普500指數有高度的相關性。(下圖)

自2012年夏季以來,10年期美債收益率(紅線)處於上升趨勢,收益率從1.5%上漲到了3%附近。同期,標普500指數(黑線)呈現類似的上漲趨勢,漲幅約為40%。

其中原因有三:

1)收益率上漲=債券價格下跌,這意味著資本正在從債券被配置到股市。

2)利率升高暗示經濟轉強,使得美聯儲執行QE政策必要性下降,健康的經濟推動股市上漲。

3)資本湧入美債的一個重要理由是避險,這壓低了利率和收益率,由於這種趨勢意味著投資者者去風險,從而不利於股市。

隨著美聯儲明確提出退出縮減QE,10年期美債收益率繼續緩步增長,而美國股市也已經轉入牛市,經濟好轉使得QE不再是必需品。

而從技術分析來同樣支撐了上述觀點,目前美債價格正在走向熊市。(下圖)

頭肩形態(藍圈所示)顯示10年期美國國債價格將進入熊市,目前美債價格跌破了長期趨勢線(紅線),以及短期頸線(橙色)。

Edward Miller說:「127美元是10年期美債的關鍵點,我預期頸線最終仍會守住。從歷史上看,10年期美債多次跌破127美元,而目前維持在123-124美元附近。」

紫色的數字是標普500指數在美債價格關鍵位置的對應點位。由於國債價格與收益率相反,當美債價格上升時,股指傾向下跌(反之亦然)。美債價格自2012年見頂(處於「頭部」),去年跌破了頸線,同期標普500指數從1320點上漲到1840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142

社會動態(39):小巴、的士牌價走勢反映了行業前景 梁隼

http://notcomment.com/wp/?p=11946

最近新聞報道都講(或建議)施政報告打算將長者搭車2蚊優惠伸延至專線小巴(即綠van),不過執行上有點困難,因為每條專線小巴唔係由單一公司經營,搞到回贈車費都唔知點做。

上市公司進智公交的年報有以下的一段節錄:

儘管營業額錄得溫和增長,惟經營成本上漲令本集團經營溢利下跌。相比過往年度之顯著增幅,本年度燃料價格升幅相對溫和。儘管如此,業界仍然面對來自經營成本上漲之壓力,當中以勞工成本及公共小巴租金開支尤甚。近年本集團與業內其他營運商一樣在留聘及招聘車長方面遇到若干困難。為確保我們的服務班次及質素不受影響,本集團已提升薪酬水平以留聘及招聘車長。於回顧年度,我們所採取的措施成功將人手保持在合適水平,惟我們預期於短期內行業仍存在車長短缺問題。

與此同時,本集團將積極推行其他長遠措施,例如將小巴載客量增至20座,此等措施我們於過往年度及中期報告中曾討論。據知運輸署已成立工作小組研究將小巴納入乘車優惠計劃之可行性,該計劃讓65歲或以上長者及合資格傷健人士於任何時間以每程2港元之優惠票價乘搭港鐵、專營巴士及渡輪,我們對此表示歡迎。

所以小巴經營者既歡迎呢個未証實的建議,另一邊都唔知點樣配合好,其實小巴呢種接近個體戶的經營模式已經不合時宜,再加上定位尷尬,座位又唔夠巴士多,快捷又唔夠的士快,兩頭唔到岸再加固定開支有加無減,都咪話唔慘。

專線小巴唔同紅色小巴線,路線、班次同收費等係受到運輸署監管,但係經營開支好似人工、保險、油費、維修、泊車等就受到市場供求影響,近幾年最低工資令到好多低技術工種人工升左好多,不過技術成份較高的小巴司機(先要考私家車牌,三年後才可考小巴牌,揸小巴又要應付路面同乘客)人工反而無乜加到,結果就係有得揀,都寧願去大公司揸巴士或者自僱揸的士或紅van啦,起碼福利好點或者多勞多得。

另外一個經營開支深淵就係保險,因為近幾年涉及小巴的意外都唔少,有幾單仲係因為司機超速或精神不足做成,咁搞法保險想平都難,儘管現時小巴已鎖速上限為80公里,都唔難保意外率會因此而下降。

至於市場空間方面,港鐵不斷擴展的確扼殺了小巴的生存空間,如將軍澳線通車後犧牲的卻是來往將軍澳至北角的小巴線,可預期未來觀塘延線、港島南線及沙中線通車後小巴的市場空間會進一步萎縮,隨時變成集體回憶。

小巴行業也不會坐以待斃,例如爭取增加座位至20個位,增加收入去攤薄開支,除左降低小巴的加價壓力,講得大啲還可以提高能源效益,甚至減低碳排放添,只可惜受到的士行業反對而沒有進展,即係話,未有計劃執行。

結果,小巴牌照價格就無情地反映了經營困難同成本上升等因素,按年下跌了15%,搞到小巴大王都要掃的士牌去做對沖。因為的士牌價仍然在上升中:

http://hk.taxiclub.com/price.php

牌價比較

http://tungnam.com/price.php

的士小巴牌價走勢

講開的士牌,很多人說炒的士好過炒樓炒股票,不如又參考下網上提供市區及新界的士牌價的長期走勢有甚麼啟示:

http://www.unioninv.com/taxixchange/a_license_reward.php

的士牌價走勢

1987年十月股災前夕,恆生指數4,000點,22,800點,上升4.7倍;

大家click一下本網的「市場統計資料」連結,就會找到1987年港島平均樓價每呎1,010元,現在最新數據是11,519元,上升10.4倍;

市區的士牌價由40萬上升到約675萬,即15.9倍;

新界的士牌價由30萬上升到約525萬,即16.5倍;

的士牌照的升幅,真的明顯高於股票和樓價,也同時說明了香港市道好,好多人搭的士,同時應檢討一下小巴應「巴士」化(即變晒所有專線小巴做專利巴士線)還是「的士」化(即變成高檔次或個人化)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248

5000年全球市場走勢圖?你看!你再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647

不論是美國獨立後約240年國內股市、債市、黃金、大宗商品和美元的相關走勢,還是中世紀以來500、甚至800多年來股市、債市、大宗商品和黃金的價格走勢,在以下兩幅圖面前,都要自認小弟弟。因為本文展示的是人類文明有記錄以來商品及利率的走勢圖,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兩三千年。

華爾街見聞與大家一同見證人類從遠古走到今天的市場風雲。考慮到歷史跨度較大,請大家看仔細,建議點擊圖表觀看大圖。

點擊看原圖

利率, 国债, 利息, 大宗商品, 商品

點擊看原圖

利率, 国债, 利息, 大宗商品, 商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194

688中國海外走勢對2014下半年投資環境的啟示 Consilient_Lollapalooza

http://blog.frankyfan.com/2014/06/6882014.html

中國經濟下滑, 路人皆知. 投資者的工作, 審時度勢. 除了知道差有多差, 好有多好, 更重要的是理解固中的變化.

我很重視內房, 因為內房拉動大量經濟活動, 更重要的是作為貨幣化的儲存器. 內房不銷, 貨幣不長, 問題便大了.

最近聽聞政府不少放鬆政策, 內房也願意減價. 聽起來內房有轉機, 還須市場的驗證. 中國海外是全國性地產開發商, 而且流動性高, 是內房的重要proxy. (1109也是, 但最近受華潤系新聞影響.)

過去半年, 內房都呈下跌趨勢, 8度挑戰50天線而失敗而回. (紅色). 每次都迎上深度的調整. 最近第8次回落, 調整幅度明顯地少, 而且成交淡薄. 今天重趨50天線之上, 前路未卜.

我認為一個月三次挑戰50天線意義重大. 若內房能夠擺脫跌勢, 則中國經濟企穩機會甚大, 這意味著6月淡市不淡, 對下半年的投資環境利好. 若內房還是一瀉千里, 則預後不良.

我的思路過於簡單, 但卻易於實戰操作. 個人意見, 不必認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030

媒體愛報、散戶愛看 喊價卻常與短期股價走勢相反 外資目標價滿天飛 金管會怎麼管?


2014-08-11  TWM  
 

 

金管會鐵了心管制外資報告針對個股漫天喊價的現象,外資券商譁然。但事實上,外資券商出具個股報告,雖然主要對象是客戶,但分析師普遍也心知肚明,這份報告,通常很快就會出現在媒體版面……。

撰文‧張舒婷

七月三十一日,是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上任滿一週年的日子,當天台股卻慘遭外資賣超一○四億元,指數大跌一三一點。有部分聲音指出,由於金管會表示將強化外資報告管理,要求外資券商若發現其報告的目標價、業績預估等被媒體報導,必須主張著作權,這項新制引發外資疑慮,外資才會出現報復性賣壓。

雖然當天曾銘宗再三強調,相信外資是理性的投資機構,不至於出現報復性賣壓,不過事隔不到二十四小時,「主張著作權」的政策仍轉向;金管會證期局表示,一旦要求外資券商主張著作權,媒體引用報告就可能被告,「為了避免傷害媒體,將不會採取此管制方式。」除此之外,「參考國外作法,目前也的確沒有別的國家這麼做。」

具外資色彩個股

喊錯機率高

且不論金管會以更嚴格方式管理外資是否合理,官方說法至少已點出一個台灣資本市場特有的現象:媒體熱中報導外資對個股的目標價,而投資人似乎也對外資目標價特別看重。

「我們其實都心知肚明,自己寫的報告,非常有可能最後會出現在媒體版面上,並且影響一般散戶的操作策略。」某家知名外資機構分析師不諱言表示,撰寫報告時,對象當然是針對客戶,只不過分析師也知道,記者們泰半有管道可以取得報告,「尤其外資通常只針對市值三百億元以上的個股進行分析,這類股票在市場上的關注度較高,媒體一旦取得報告,自然不會輕易放過。」本刊查詢過去一年兩大證券專業報紙的資料,光是出現在前三版、標題有「個股外資目標價」的報導,總共就有一九二則;換言之,投資人平均至少每兩天,就能在證券專業報的重要版面上,看到一則「××外資對××股目標價達××元」之類的標題。

媒體報導等於擴大了分析師對個股股價的影響力,既然分析師也心知肚明自己的報告有此「火力」,那麼,關鍵就在於外資分析師是否濫用報告影響力,甚至存在外界所質疑的「喊高價卻反手賣」的現象。

初步來看,在近一年見報的一九二則「外資目標價」報導中,刊出已滿一個月的共有一七三次,若比較「目標價」、「見報日收盤價」、「見報一個月後收盤價」等,會發現,若以「一個月」的期間做判斷,外資「喊錯方向」的次數是六十四次,佔比三七%,喊錯的股票檔數則有三十二檔。

由三七%的「喊錯機率」來看,似乎不能說有「喊買卻反手賣」的現象,「但,若是外資持股比率較高、外資色彩較重的個股,喊錯的機率會明顯較高。」某資深台股投資人提出他的觀察;就數據來看,的確在六十四次的「喊錯方向」中,聯發科、台積電、宸鴻這三檔外資持股比率較高者,就被外資「喊錯」了十八次,三檔股票佔了「喊錯」總數的二八%。

當然,外資對個股目標價的設定往往是以一年至一年半為「有效期限」,不能以一個月來定奪喊盤準度,再者,股價漲跌也有各種複雜多元的因素,且外資本身也分成「Buy side」和「Sell side」兩個部門,媒體常見的報告出自後者,無法影響類似自營部門的Buy side進出動向,但「外資色彩較重的股票,短線股價走勢相對容易與外資喊價相反」也是事實。由此來看,在「外資目標價滿天飛」的台股市場中,金管會加強管理外資對目標價的揭露,確實有其必要性。

某外資分析師指出,一般外資券商內規均相當嚴格,不會輕易讓分析師對外表示看法。他也相信,多數分析師都是愛惜羽毛的,「但我必須承認,確實有某些分析師,樂見媒體記者引用自己的報告。」

報告曝光事小

應嚴查有無內線交易

華南永昌投顧董事長儲祥生則表示:「不是每位分析師都有良好道德。」他指出,不管是外資或本土券商,都有一些習慣靠上市櫃公司「餵養」消息的分析師,只是外資佔台股成交比重達到三成以上,是三大法人中最具影響力者,這也讓一般上市櫃公司往往更看重外資分析師。換言之,外資報告的確存在「被有心人士利用」的可能性。

儲祥生建議,必須對外資報告建立一套管理機制;然而,到底怎麼管卻是一大難題。在金管會放出「外資必須主張著作權」的新制風向後,除了引發外資反彈之外,也有金融業者擔心政府「開自由化的倒車」,恐不利台股市場的國際評價,一位港資券商分析師就感嘆:「全世界只有台灣如此忌憚外資。」不過,他也提出了國外監管單位的基本作法,「不是管理報告的曝光,而是嚴查這份報告的背後是否存在內線交易。」他指出,每份報告的預估數字,都必須有其資料依據和邏輯推演,資料準確性和邏輯嚴謹度可交給客戶及市場檢驗,監管單位該做的,是嚴查報告發佈前後的資金異常進出情況。

市場有傳言指出,今年五月巴克萊證券分析師侯明孝對力旺發佈市價三倍的「目標價七五○元」報告前,以力旺為標的的權證即有「被特定人士蒐購」的現象,是否形成內線交易,值得主管機關進一步追查。

至於對外資報告的管理究竟該如何拿捏?金管會高層表示:「對外資加以管制的方向不變,還是會祭出其他措施。」官員指出,在首度出招失利後,金管會已決定將先仔細研究國外作法,預計在不久之後即會再出招。

哪些個股,短線走勢最常與外資喊價相反?

以過去1年在2大證券報前3版出現的標題統計,對比1個月後股價,以下個股與外資喊價相反的次數最多:

股票

代號 公司 目標價

見報次數 1個月後走勢與喊價相反次數 外資持股

比率(%)

2454 聯發科 15 7 61.8 2498 宏達電 9 7 20.7 3763 宸 鴻 12 6 57.9 2330 台積電 9 5 76.3 3008 大立光 20 4 40.8 註:外資持股比率結算至2014/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479

美債走勢完全忽略華爾街的建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406

說到預測美國借貸成本的走向,債市根本不把華爾街的建議當回事。

華爾街的經濟學家們個月放棄美國國債收益率2014年會攀升的預估,現在改口稱隨著美聯儲升息,10年期國債收益率明年才會上漲,料達到3.6%。可是按照美 國長期國債的表現,隱含收益率顯示,投資人認為收益率在未來10年或更久都不會升到這麽高的水準。

摸清美國國債收益率的趨勢從未這麽重要過。美國公共債務余額達到17.7 萬億美元,創下紀錄高點,美聯儲主席耶倫面對的難題是把利率從接近零的水準往上調高而不引發融資成本飆升。

經濟學家認為烏克蘭和加沙地帶動蕩不安是解釋美國國債需求不跌的原因;債市認為美國經濟擴張力道,不足以讓美聯儲大舉升息,由此可見收益率未來幾年或持續維持低檔。

MKM Partners LLC 首席經濟學家Michael Darda 8月18日接受彭博社電話訪問時 表示,從市場指標可以看出預測人士的預估過頭了。部分人擔心美聯儲的行動可能落後於市場實際情況的擔憂是多余的。

因上周美聯儲7月會議紀要提到“很多”與會者認為美聯儲應較預期提前升息;同時在堪薩斯城舉行的傑克遜霍爾會議上,耶倫的講話也不及市場預期的那麽鴿派,美國十年期國債的收益率自周內高點回落0.05個百分點至2.4%,彭博數據顯示根據隱含收益率10年期美債只有到2015年底才會到2.8%的水平。

這比彭博調經濟學家調查顯示的預期中值3.6%要低0.8個百分點,事實上根據隱含收益率顯示至少要到2024年收益率才可能升到3.6%。

市場出現了如此之大的分歧,顯示相當一部分投資者堅信工資持續增長及相應的通脹缺位將制約經濟的發展,意味著美聯儲不可能按以往那種速度加息。

Smith & Williamson投資管理公司固收部總監Robin Marshall表示,國債收益率的走勢與當前新常態(New Normal)的經濟是一致的,即在加息周期中我們將看到更低的峰值及通脹。

美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74

日本股市走勢與日韓匯率驚人的一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15

決定日本股市能走多遠的最佳指標可能是觀察韓元/日元的表現。

彭博在報道中引用了這張圖表:

iJCegX90a.SU

上圖的上半部分追蹤日本股市與韓元/日元匯率的關聯。德銀預期,隨著美國經濟的複蘇,1韓元在年底時將可兌換0.108日元,這將推動東證股價指數大漲8%至1400點上方,創下2008年6以來的新高。

下半部分展示的是日本對美國的出口量以及索尼與東芝的年收入。韓元走強會令韓國出口商例如三星的競爭力大減。

德銀的首席外匯策略師Taisuke Tanaka對彭博表示,韓元/日元的匯率與東證指數的走勢如此趨同,是因為兩個市場傾向於以同樣的方式對風險情緒做出反應。市場有種潛在的感知,東亞股市中,韓國和日本在各方面都存在競爭。

東證指數在過去四周不斷走牛,昨日收於1300點上方,這是自今年一月來的首次。韓元/日也大漲了4.1%,達到6年來的高點,市場紛紛預測,韓國當局接近於采取行動幹預匯市,因為過高的匯率影響到出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724

對目前市場走勢和質量安全大會的看法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20

對目前市場走勢和質量安全大會的看法
作者:格隆匯 徐彪

重申上周末的看法:1、工業增速跌至08年區間,PMI、工業生產、總需求、貨幣信貸一致顯著疲弱,表明經濟下滑各層面互相印證,基本可以排除是隨機因素所致。

2,的確,過去兩月股市走勢和經濟相關性很低,這波主導資金也不是看宏觀數據操作的公募。問題是,這種狀況還會持續多久?如果增速繼續快速下滑,企業盈利必然雪崩,無論這波資金多麽彪悍,最後一定以暴跌收場。5月習總提出新常態,7月新聞聯播和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明確新常態對應的增速區間為7.5左右。按照7月和8月工業增加數據推算,gdp增速大致在7.0左右,無法對總書記交待,也無法對總理剛說的能夠完成年度7.5左右目標交待。因此,增速一步跌至08年區間,後續微刺激必然出爐。方向上,房地產進一步放松不可避免,因為產業鏈條長,鏈條短的基建持續性太差。金融支持經濟力度預計將繼續加大,包括定向寬松措施、推動企業融資成本下降等;投資上,鐵路、棚改資金已有著落,技改、節能環保等方向也是可加大加度的方向。8月經濟數據已很低,如果要完成年度目標,基本上已無下行空間;

3、對市場的影響,超短期(1周內)大概率要調整一下,但隨後市場大概率要考慮“穩增長”的重要性,配合相關政策力度實質性加大,從中短期來看,市場對經濟的預期大概率會出現改善,這使得市場風險下降。另外,在“穩增長“訴求下,打破剛兌、企業破產制度等釋放風險的改革領域將被推遲。同時,改革加快,熱點層出激活市場。加上政策支持激活資本市場方向明確,滬港通等已明確的制度之外,不排除會持續有新的支持資本市場的政策出臺。上述四大因素將很可能股市的風險偏好在中短期出現持續性改善,形成對股市的支撐。再有,資金價格在政策引導下,下行概率較大,至少無風險利率不大可能上行。因此,中短期來看,不要對市場悲觀!

“質量”問題,一切經濟、社會活動的生命線

從字面意思來理解,所謂“質量”問題不外乎兩個方面,一個是“質”的問題,表示一種產品或者一項服務的基本屬性,即達到其功能或滿足服務對象需求的性質;另一個是“量”的問題,表示產品或者服務在數量上是否達到預期的標準。

國家層面關於“質量”問題也早有闡述,朱在擔任國務院副總理、總理期間,曾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質量第一,百年大計”,並且早在其任上海市市長時,就已經提出“質量是上海的生命”。不管對於一個家庭、一個企業,還是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來說,“質量”問題關乎每一個普通百姓,是一切經濟、社會活動的生命線。

然而各式各樣、各行各業的“質量”問題卻從來沒有讓下到普通老百姓,上到國家、政府的領導者放心過。以食品藥品的質量安全為例,在2013年的網絡調查中,96%的網民對現在的食品安全不放心,73%的網民認為2012年的食品安全問題比之前惡化了,85%的網民認為當地政府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行為的力度較小。“地溝油”、“問題奶粉”、“肯德基雞肉問題”等事件層出不窮,在無良企業無法用道德品質對其“唯利是從”的行為進行約束的時候,嚴格而有序的質量檢測將成為解決“質量”問題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因此,國家總理從1992年開始,每隔7年左右親自主持召開一次全國質量工作會議,其頻率之低,規格之高實屬罕見。

1992年,首次全國質量工作會議——為全局奠定基調

80年代末,90年代初,借鄧小平南巡之風,各類中小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迅速成長,而這背後卻隱藏著重大的危機。由於中小企業過分追逐利益和監管部門的不完善,各種假貨以及質量不達標的商品爆發式的混入稚嫩的中國市場。此刻,中國領導層第一次意識到“質量”問題的重要性,於1992428日召開中國政府有史以來的首次全國質量工作會議。李鵬和朱基在會上分別指出:“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在抓質量上要對人民負責”、“質量意識是存亡意識,今年要突出抓一下質量,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清醒地認識到,不講質量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中國質量報》)。

首次質量工作會議即把“質量”問題上升到關乎民族未來希望的高度之上,也為後續幾屆全國質量工作會議奠定了基調。會議結束後一年半的時間,即199391日,《產品質量法》正式實施。當年9月,中國質量協會、中國質量萬里行組委會聯合舉辦了自1985年以來的第一次“質量宣傳月”活動。隨後,199612月,國務院頒布了帶有具體措施和時間表的《質量振興綱要(1996年~2010年)》。

1999年,第二次全國質量工作會議——質量檢測見雛形

國務院第二次全國質量工作會議於1999114日召開,除了時任總理朱基和副總理吳邦國再次對“堅持質量第一,把提高產品質量放在首位,是我們黨關於經濟建設的一貫重要指導思想,是我們經濟發展戰略的核心問題。必須要切實把質量第一的思想貫穿到經濟工作的各個環節中去”等方向問題的判斷外,我們認為此次會議的核心在於對質量監管機制的梳理,在道德約束和事後懲罰都無法防止低質量的產品進入市場的情況下,技術上的質量檢測將成為阻止假貨等殘次品瘋狂增長的最後一道關卡。

此次會議後,國務院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質量工作若幹問題的決定》,同時,新修訂的《產品質量法》也正式施行,重點強調了企業自身的內部質量監督管理和企業外部執法部門對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

2007年,第三次全國質量工作會議——食品安全嚴把控

進入21世紀,我國對外開發程度已經達到一定高度,國產商品銷往世界各地,與此同時,“質量”問題也開始變成了一個國際化的問題。據悉,全國第三次質量工作會議召開的背景十分尷尬,一些境外媒體對我國產品質量,尤其是出口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圍攻”迫使國務院第三次全國質量工作會議提前召開,並以出口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為主要議題。隨後,經過全國範圍內開展的食品安全整治問題後,《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為全面加強和改進食品安全工作,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

2014年,第四次全國質量工作會議——

915日,以“質量、創新、發展”為主題的中國質量大會在北京召開,李克強總理出席並發表講話。此次會議,來自美歐等國家和地區及國際質量組織負責人,中外企業家和專家學者等600多人出席。

李克強總理在講話中指出,要努力構建全社會質量共治機制,堅持標準引領、法制先行,樹立中國質量新標桿。要加快相關法規建設,完善國家標準體系,推進強制性標準改革,提升標準和檢測的有效性、先進性和適用性。公開產品和服務標準,確立中國質量對市場的硬承諾。鼓勵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優劣“用腳去投票”,舉報質量違法行為,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倒逼質量提升,形成“人人重視質量、人人創造質量、人人享受質量”的社會氛圍。

表格1:  歷次全國質量工作會議梳理

iPhone 6 64G 市場走勢分析 馬沙筆記 Char Blogger

來源: http://charblogger.blogspot.hk/2014/09/iphone-6-64g.html

由於市場對iPhone 6 64G 睇法過份悲觀, iPhone 6 64G H股回收價反覆向下跌穿招股價HK$6,388,H股現價HK$6,300, 創上市5日新低。

iPhone 6 64G 5天RSI 跌穿30報25.52, 已呈嚴重超賣,預期會作出比較顯著反彈, 反彈目標為HK$7,000。

至於iPhone 6 64G A股回收價企隱RMB6,900 (約HK$8,970)。

由於中港iPhone 互通已準備好, 香港phone管局預期, iPhone H股 / A股回收價在未來一星期將進行回收價接軌。至於H股回收價會向上追A股回收價,還是A股回收價向下跟H股回收價,有待市場對iPhone 6 64G 未來一星期出貨量去確認!




(2014年9月24日刊於 全民媒體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
時間
會議
核心要旨
頒布法律法規
1992年4月28日
首次全國質量工作會議
“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在抓質量上要對人民負責”、“質量意識是存亡意識,今年要突出抓一下質量,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清醒地認識到,不講質量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1.《關於嚴厲打擊生產和經銷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的通知》
2.《關於進一步加強質量工作的決定》
3.《產品質量法》
4.《質量振興綱要(1996年~2010年)》
1999年11月4日
第二次全國質量工作會議
建立打假工作行政領導責任制和質量監管分工協作機制,盡快理順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體制,既要加強協調配合,也要進一步明確執法主體。
1.《關於進一步加強質量工作若幹問題的決定》
2.修訂版《產品質量法》
2007年7月27日
第三次全國質量工作會議
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以食品為重點的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按照國務院的部署,整治行動的重點要放在農村和城鄉接合部等重點區域,放在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等重點單位,放在食品和與健康安全相關的重點產品上。對達不到質量衛生基本條件的必須限期改造,對制假窩點要堅決取締,對產品不合格的出口企業要撤銷出口資格。
1.《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
2.《食品安全法》

2014年9月15日
第四次全國質量工作會議
要努力構建全社會質量共治機制,堅持標準引領、法制先行,樹立中國質量新標桿。要加快相關法規建設,完善國家標準體系,推進強制性標準改革,提升標準和檢測的有效性、先進性和適用性。公開產品和服務標準,確立中國質量對市場的硬承諾。鼓勵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優劣“用腳去投票”,舉報質量違法行為,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倒逼質量提升,形成“人人重視質量、人人創造質量、人人享受質量”的社會氛圍。
資料來源:華泰證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