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產生不了靈魂,永遠發展不出來真正的思考,只能無限接近真實個體的模擬
——靜靜謹以此圖獻給那些不懈追求夢想的創業者們
靜靜看完球才做的早報。意大利還在一如既往地坑德國,哈哈!
昨天,靜靜看了近日曝光的阿里巴巴紀錄片《造夢者》,深受觸動。也許有人會認為今天的競爭太激烈,馬雲成功是因為碰上了好的時機,但你不要忘記,馬雲經歷了兩次高考落榜、四次創業失敗、37次VC拒絕……在他前30多年里也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辛酸與坎坷。
馬雲給我們的意義更在於像他說的:“如果馬雲能夠成功,我相信中國80%的人都能成功。如果大部分人都在抱怨,那就是機會所在。有些人選擇抱怨,而有些人選擇改變自己,幫助改變別人,機會就在那些被抱怨的地方。我永遠相信這點,我們也是這樣一步步走到今天。”希望更多的創業者把時間花在進步上,永不抱怨。
廢話不多說,下面是今天的早報時間!
1、霍金: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來於自身的愚蠢
據英國《獨立報》報道,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近日聲稱,他認為汙染和人類的愚蠢仍然是人類所面臨的最大威脅,此外他也表達了自己對人工智能在戰爭中使用的擔憂。
這位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稱:“六年前我就提出對於汙染和過度擁擠的警告,從那以後情況變得更糟糕了,人類已經增長了近五億。以這種速度,到2100年人口將達到110億。在過去五年間,空氣汙染已經增長了8%。超過80%的城市居民暴露在危險的空氣汙染中。”
霍金教授繼續描述了他對未來人工智能技術的擔憂,尤其是它們在武器領域的使用。他聲稱:“政府似乎參與了人工智能的軍事競賽,設計著具有智能技術的飛機和武器。那些對於人類具有直接利益的投資,比如說醫療檢查等似乎成為了次要的投資項目。我不認為人造技術的進步必然是良性的,一旦機器到達能夠自我進化的關鍵階段時,我們無法預測它們的目標是否和我們一樣。”
霍金教授同樣對世界的本質進行了描述,他聲稱更深層次的原因對於他來說仍然是無法解答的。他在特納里夫島舉辦的Starmus科學會議上提出的這些言論,他同時公布了借助輻射圖描繪整個已知宇宙的宏偉計劃。人們也希望這位宇宙學家的研究能夠揭開暗能量的本質。
@吉港小生:霍金你知道的太多了,上帝就把你弄成這樣,天機不可泄露啊
@7年:機器產生不了靈魂,永遠發展不出來真正的思考,只能無限接近真實個體的模擬
@溫州聖恩秀真皮女鞋:上帝創造了人類、而人類的無知和貪婪也正一步步把人類逼向滅亡!
2、傳阿里將花2億美元收購豌豆莢,前年給出的價格是15億美元
傳阿里巴巴將全資收購豌豆莢,作價2億美元,完成收購後,豌豆莢將並入阿里巴巴移動集團,向俞永福匯報。阿里巴巴新浪科技表示對該傳言不予置評。
豌豆莢不止一次傳出被收購的消息。2014年6月就有傳聞稱,阿里將以15億美元收購豌豆莢。
@那些年:豌豆莢還是賣晚了,這要是擱在前幾年豌豆莢起碼十億,現在身邊幾乎都沒有用豌豆莢的人了
@意創id:感覺還好!豌豆值了
@宇漉:阿里表示,我想買誰就買誰
3、百度用戶體驗部總監演講被喊下臺,是接地氣還是真的太low?
百度用戶體驗部總監劉超在昨日國際體驗設計大會上登臺演講時,現場有觀眾大喊“你太low了,下去吧”。從其後討論來看,觀眾對劉超的不滿主要集中在:PPT太隨意、強行打廣告、攻擊有過節廠商、所謂接地氣的表達方式,但最被詬病的還是表達內容。
@席琳_Celine:很百度說得挺好
@魑狂:百度的low深入骨髓。
@冥幣:百度還是專心搞外賣吧
4、自2014年以來“VR色情”在谷歌上的搜索次數增長了99倍
據谷歌趨勢(Google Trends)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在從2014年11月到2016年4月的這17個月中,人們在谷歌上搜索“VR色情”的次數增長了99倍。
這表明,當一個創意涉及到從全新的角度來觀看裸體的時候,它會迅速地得到推廣。市場研究公司SuperData的分析師預計,到2020年,虛擬現實將會變成一個400億美元的業務。人們對於虛擬色情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這種前景。
@龜林高:性和吃飽肚子一樣是生物的原始本能,說出來沒什麽可恥,我就不信那些滿口倫理道德人就終生沒有性生活。
@太5真人:食色,性也這兩者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本來互聯網就是因為色情業而發展壯大起來。
@正在遊:這都是正常人
5、上海迪士尼:無人機未獲批航拍最高罰3萬元
新管理辦法借鑒了世博會對小型航空器和空飄物的管理規定,明確小型航空器和空飄物在國際旅遊度假區核心區起降、飛行需事前獲得有關部門批準。若違反以上規定且對安全管理造成影響,將對單位處1-3萬元罰款,對個人處500-2000元罰款。
@超側衛:上海迪士尼這麽牛逼蓋了個公園就擁有領空了?
@yellowmike:這依據的是哪條法律法規?! 你有罰款權力?
@君子弋:無人機沒砸到你,你是不會理解的
6、首輪融資意外受冷,樂視汽車項目難題待破
在樂視汽車版圖中,從來不缺故事,但這頻繁運作的背後,賈躍亭的壓力超乎外界想像。近日,經濟觀察報報道稱,一份樂視內部機密的投資報告書顯示,樂視超級汽正在進行首輪融資,計劃在Pre-A輪中融資5-10億美元資金,然而並沒有獲得想象中的資本親睞。
@油咖喱_O:PPT做得再好也只是PPT
@沒辦法張先生:不由的讓我想起了那首詩,肥豬賽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殺一口,足夠吃半年。
7、甲骨文違反與惠普的軟件開發協議,法院判賠償30億美元
據外電報道,甲骨文發言人表示,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陪審團就Itanium服務器案勒令甲骨文向惠普企業賠償30億美元。甲骨文稱,它將會對這項判決結果提起上訴。
Itaniuum(安騰)芯片是由英特爾開發的。在2011年,甲骨文決定停止為惠普基於Itaniuum芯片的服務器開發軟件,聲稱英特爾已明確表示將會停止生產這種芯片,轉而專註開發x86微處理器。
但是,惠普稱,它曾與甲骨文簽署過協議,要求甲骨文繼續為Itaniuum服務器開發軟件。因為沒有相應的軟件,惠普的Itaniuum服務器就等於是一堆廢鐵。
@散落人間的信仰:科技大佬們的鬥爭。
@廉智:人家失信的成本多高啊
8、界面完成B輪超3億元融資,將開拓原創視頻和音頻領域
上海報業集團旗下新媒體項目界面(上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昨日宣布,由中石油旗下昆侖信托領投和一家跟投,聯合對界面完成了總額超過3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界面曾於2015年9月獲得A輪9000萬元人民幣融資。界面稱,此輪融資完成後,總體估值較此前A輪的9億元估值大幅增長。
@KKK小巴:檔媒意識形態鬥爭的打手
@anyword_V:界面果然沒看錯,內容確實有選擇,視角不錯
@他日功成名遂了:被廠商包養的媒體
9、國產手機品牌 INUI死亡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競爭的激烈,讓各個手機廠商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甚至還有一些手機廠商青黃不接,漸漸走向死亡。前不久,有媒體報道稱INUI OS已經無法連接到服務器,現在iuni官網更是只剩下售後電話,INUI手機品牌死亡已經是事實。
@ooehikari:錘子什麽時候死?
@kevinwon2008:我想知道小辣椒怎麽樣了
@古城新人:沒錢了,硬是窮死了……
10、Netflix聯合創始人再創業:包月30美元電影院電影隨便看
Netflix已經成為覆蓋全球的最大版權視頻網站(電影電視劇),Netflix也在分流電影院和電視頻道的觀眾。然而有趣的是,Netflix的一位聯合創始人再次“創業”,選擇了和Netflix作對的業務——用戶可以包月包年方式,隨意到電影院看電影。
@肉丸子:好電影一個月最多一部,看那麽多垃圾電影是閑著蛋疼
@project.D/se:按照國內的....包月後,看美國大片,需另購美國大片觀影券
@milkysky:就怕這個月碰到的全是國產爛片,那就慘了
11、特斯拉自動駕駛車禍最新進展:司機當時可能在看哈利波特
在車禍中遇難的駕駛員Brown
特斯拉Model S發生的首起涉及Autopilot自動駕駛功能的致人死亡事故最近引發了巨大關註,美國方面關於這起車禍的調查也正在進行中。而最新的調查進展是,佛羅里達州高速公路巡警部門表示,在車中發現了DVD播放器。
事故另一方司機的律師則聲稱,有人調查了目擊者,目擊證人表示,在車禍發生後,DVD播放器正在放一部哈利波特視頻。目前的問題在於,當事人駕駛的2015年款Model S為何沒有在卡車前自動停住,以及在發生事故時,他是否仍專註於道路前方情況。
lady-youngMM:進步與犧牲並存,需求與否各自理解了
@張毅8542:就像阿爾法狗也會輸一樣,有了這次車禍也讓人們對自動駕駛的要求走上正軌,不出車禍的自動駕駛是不存在的。以正常的眼光來看,自動駕駛的車禍比例應該是最低的。
@lady-youngMM:進步與犧牲並存,需求與否各自理解了
@_樣衰_:大晴天不行,那可能更能適應中國的霧霾天。
今日思想
我從沒有見過一個不孤獨的人,會發出耀眼的光芒!付出不一定馬上會有回報,除非是鐘點工,對於事業,傻逼一樣的堅持,總會得到牛逼一樣的結果!
——張小龍
豌豆莢將並入阿里巴巴移動集團,向俞永福匯報。
i黑馬訊 7月2日消息,傳阿里巴巴將全資收購豌豆莢,作價2億美元,完成收購後,豌豆莢將並入阿里巴巴移動集團,向俞永福匯報。
消息稱,阿里巴巴的財務和審計已經全面接管豌豆莢,此次是全資收購,豌豆莢大股東軟銀將在此次交易後完全退出,豌豆莢相關業務將向阿里巴巴移動集團總裁俞永福匯報。
據悉,此前阿里巴巴和豌豆莢的收購談判已經進行過幾輪,因為阿里巴巴的報價不到2億美金,雙方的並購談判陷入僵持。
公開資料顯示,豌豆莢創立於2009年,同年獲創新工場數百萬美元天使投資;2011年獲DCM中國數千萬美元A輪投資;2014年獲得軟銀中國、DCM中國和創新工場1.2億美元投資,此後還完成了同屬B輪的,來自高盛集團的數千萬美元投資。
針對上周末有關阿里2億美元收購豌豆莢的傳聞,《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向多位接近交易的人士獲悉,該傳聞屬實,目前阿里巴巴已派人進駐豌豆莢做盡職調查,交易應該很快就會宣布,成交價尚未被最終坐實,但比兩年前估值超10億美元縮水已成事實。
此次收購是由位於北京的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總裁俞永福主導,被收購後,豌豆莢的分發、搜索等業務很可能將與UC、優酷土豆等整合,阿里移動業務多了一個數億級別的流量入口。
收購之後,個性鮮明的豌豆莢聯合創始人王俊煜去留成謎,但留任可能性更大,阿里也需要移動互聯網人才補齊相對的短板。此前“創新工場出品”的創始人中也有在被收購後留任並主掌核心業務的先例,比如友盟創始人蔣凡,現全面負責手機淘寶業務。
身價縮水數倍
如果2億美元的收購價落地,豌豆莢可謂“起大早趕晚集”。豌豆莢在2009年上線,是最早一批安卓應用市場,並引領了多個創新模式。2014年B輪融資時,其估值曾一度超過10億美元,躋身獨角獸行列,但估值現在已觸達歷史低位。外界認為,不錯的品質和低身價讓阿里的這筆買賣賺到了。
從2013年百度收購91助手,手機應用分發市場慢慢進入發展成熟期,增長率在放緩。盡管360公司創始人周鴻祎曾在該交易過程中擡價,但91助手當年還是賣出19億美元的天價。這個身價放在現在已不敢想象。
盡管阿里與豌豆莢方面均未給出官方回應,且豌豆莢創始人王俊煜以不知情做出回應,但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向不止一位接近該交易的內部人士核實,阿里已開啟對豌豆莢的盡職調查,這意味著離最後交割只剩時間問題,很可能這兩天就要對外宣布。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豌豆莢第一次傳出被收購傳聞,早在2014年這個市場最火熱時,市場傳出騰訊欲收購豌豆莢的消息,後被王俊煜否認;隨後它又與聯想旗下神奇工場傳出“緋聞”。當時王俊煜用連續融資、轉型豌豆莢業務的方式向外界表明,他根本沒打算賣掉公司。
阿里巴巴這兩年一直在尋找移動互聯網入口。早在2013年、UC尚未被阿里收購時,市場上就傳出阿里巴巴有意買下同步推的消息,後又有聲音稱阿里欲15億美元拿下豌豆莢,但這些傳聞都隨著2014年阿里入主UC而破滅。此次雙方走到一起並未讓外界感到過於驚訝,只是時間早晚的區別。
巨頭接管時代來臨
在阿里之前,騰訊應用寶、百度手機助手、360手機助手這些移動產品已經展現了巨頭在手機應用分發平臺領域的布局野心。阿里巴巴在並入UC、PP助手、組建移動事業群後,總算在該領域站了位,但橫向比較仍屬於薄弱環節。像應用寶和騰訊旗下遊戲分發的結合,給騰訊帶來了規模可觀的流量與現金;百度系分發渠道仍牢牢占據市場第一名的位置。
整體上看,豌豆莢處於這個市場的中間層。“中間廠商的角色被市場壓榨了。”易觀國際分析師朱大林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豌豆莢在市場的上一級有騰訊、百度和360,巨頭的活躍用戶基數保證了這些應用的持續發展;向下有小米、華為等手機廠商自建的應用平臺,手機出貨量保證了這些內置應用平臺的用戶數。安卓應用市場的過於分散,讓處在中間位置的廠商面臨一個尷尬的局面。易觀數據分析,豌豆莢的流量在2015年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
2015年初,豌豆莢曾通過官方微博指責百度手機助手屏蔽豌豆莢,並呼籲開放心態。可見,互聯網巨頭之間的競爭產品的生存空間並不舒適。
目前,應用分發市場已進入成熟期,2016年的總體用戶規模比去年增長百分比僅有個位數,依托人口紅利實現高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同質化較為嚴重,模式創新是下一步要考慮的方向。在這個趨勢下,資源整合能力更強的BAT更有機會接管應用市場的主導權。
另一方面,相比於社交、購物等功能性App,手機助手類App屬於低頻應用,行業平均月啟動次數不足10次,且每次開啟App後的停留時間很短。提升用戶黏性和留存率是擺在所有廠商面前的難題。王俊煜兩年前曾主導豌豆莢的轉型,從單純的分發渠道向內容搜索平臺拓展,也是想增強入口效應。
孵化下一個“手淘”?
85後創始人王俊煜在業內被視為一位個性鮮明、有情懷的創始人,這也保持了豌豆莢的“調性”。周鴻祎曾對此表達自己觀點稱,“你們做的事太陽春白雪了,是打不了仗,生存不下去的。”在被阿里收購後,王俊煜的去留仍是個懸著的問題。
但從阿里的角度看,將豌豆莢並入UC,王俊煜向俞永福匯報不失為得意算盤,王俊煜在移動互聯網的經驗對於阿里移動布局將帶來幫助。事實上,買下豌豆莢,阿里移動業務的心思並不僅在於應用分發這麽簡單的領域,王俊煜兩年前轉型沒能實現的內容搜索理想,有可能借助阿里系的資源重新上路。
具體來說,UC頭條、神馬搜索是阿里移動旗下的重要業務,豌豆莢此前做的對視頻、遊戲娛樂、電子書等內容的搜索業務,與UC有整合空間。俞永福現在是阿里大文娛領導小組實際負責人,旗下還有視頻、影業、音樂等內容資源,像優酷土豆與UC、豌豆莢如果整合好,娛樂內容入口價值將被放大。
豌豆莢屬於創新工場投資孵化項目,在王俊煜之前,已經有另一位“創新工場出品”的創始人在阿里創出了一片天地。當年創新工場投資了天使輪的友盟被阿里收購,創始人蔣凡留任阿里。2013年年底,阿里啟動“all in 無線”戰略,蔣凡在2014年接管負責手機淘寶業務。與負責技術後臺的現任淘寶移動平臺資深總監莊卓然一起,牽頭轉型無線化。現在手淘已成為阿里旗下最成功的一款移動App,讓阿里拿到了一張移動互聯網船票。
傳聞剛剛度過了一個周末後即被證實。7月5日下午,豌豆莢並入阿里移動的消息得到了雙方的正式公布,主導這次投資的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俞永福“抱得美人歸”,將豌豆莢並入阿里移動。據第一財經記者進一步了解,其創始人王俊煜留任。不僅如此,王俊煜還拉上當初豌豆莢另外兩個聯合創始人崔瑾和馮鋒會一同進駐阿里。
被收購後,豌豆莢保持品牌獨立發展,此前一貫的小清新調性得以保持,業務和團隊會逐步與阿里移動整合。豌豆莢初創期的“鐵三角”留任,保證了業務整合平穩過渡。移動互聯網人才恰恰是阿里現在渴求的。
對於外界最為關心的價格問題,雙方均未對外透露。據第一財經記者從接近交易的人士了解到,外界傳言收購價為2億美元,但實際交割價格並沒有這麽高,這兩年豌豆莢估值確實縮水較明顯,被巨頭壓榨較厲害。
但豌豆莢的整合價值還是被外界看好。整合後的豌豆莢將與阿里移動事業群旗下PP助手一起把移動分發市場做大,補齊短板。根據比達咨詢發布的《2016 年第一季度中國第三方應用商店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市場份額排名前五分別是百度、騰訊、360、豌豆莢和 PP 助手。王俊煜透露,豌豆莢的應用分發業務目前處於盈利狀態。
事實上,阿里移動未來的主要心思並不在應用分發上。俞永福稱,豌豆莢加入阿里移動,未來更大的價值在於雙方在“大數據”與“內容”的雙向互利。阿里的大數據優勢,加上豌豆莢在應用內容搜索等領域的探索經驗,勾勒出一個不同於現有分發模式的整合空間。
很明顯,在巨頭擠壓下,再按照以前的套路出牌將沒有希望。具體而言,在新的行業背景下,移動應用商店未來可以和其它文化娛樂產品一起形成產品矩陣,同時需要大數據支持。這是豌豆莢升級發展的方向,也是豌豆莢選擇阿里的最重要原因。“大家都過了數錢過日子的時候,現在已經到了為未來而激動的時代。”俞永福說。
豌豆莢和高德、UC一樣,躋身成為阿里軍團的一員。
一向走小清新路線的豌豆莢恐怕再難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了。當然,受到威脅的不只是豌豆莢,而可能是整個獨立第三方應用商店。
7月5日,第三方應用商店“豌豆莢”宣布,其應用分發業務並入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雙方已正式簽訂並購協議。
豌豆莢創始人王俊煜表示,豌豆莢的應用分發業務目前在盈利狀態,與其他同類產品相比,豌豆莢以幫助用戶發現高品質的應用和遊戲為目標,譬如手遊皇室戰爭等等。
至此,豌豆莢和高德、UC一樣,躋身成為阿里軍團的一員。
豌豆莢緣何終被“收購”
令人唏噓的是,豌豆莢曾經在B輪融資後估值高達10億美金,而當時媒體也曝出阿里巴巴欲以15億美金的價格向豌豆莢伸出了橄欖枝。三年之後,豌豆莢還是選擇了阿里巴巴,而網傳價格為2億美元。
近年,豌豆莢被賣身的消息層出不窮,2013年,阿里巴巴有意向要收購豌豆莢,2015年初,有消息稱騰訊和聯想旗下的神奇工場將要收購豌豆莢。最終這些傳聞都沒有得到證實。
其創始人兼CEO王俊煜也一直對被巨頭收購不感興趣,“我們除了抱抱貓以外也還真的沒有什麽別的愛好,退休也不知道該做什麽。除此之外,我們也希望有自己的獨立辦公室,能養幾只萌貓,想花40萬裝空氣凈化器的時候,不用被人批準。這是創業的樂趣,及其中非理性的一面。”
然而,第三方應用分發市場的式微卻讓豌豆莢的市場地位愈發尷尬。
前段時間,荷蘭數據研究機構Newzoo公布了國內安卓應用商店Top10,排名顯示,騰訊應用寶繼續以24%的市場份額位居行業第一,並實現連續兩個季度領跑,保持穩固的領先優勢。小米應用商店、360手機助手緊隨其後。
而豌豆莢作為排行榜中唯一的獨立第三方移動應用商店已經從去年年底的第五跌至第十。
即使豌豆莢在業內仍擁有不錯的口碑,但不得不正視的一個事實是,在BAT和手機終端廠商的夾擊之下,豌豆莢的市場份額在縮減,前景堪憂。此時如果能夠找到阿里這棵大樹,先不說其它方面的幫助,至少可以借助YunOS成為內置軟件,從而提高豌豆莢的裝機量,提升一定的市場份額。據了解,阿里YunOS手機操作系統裝機量截至5月已突破7000萬。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點評,豌豆莢情懷太深,開創了太多產品和先河。即便豌豆莢進了阿里系,但依然會面臨很大挑戰,因為阿里的“兒子”太多。的確,融入阿里軍團能數得上名字的就包括高德、UC、優酷等企業。
另外,有分析指出,從資本的角度來看,阿里此次收購也可能是在幫助大股東軟銀緩解負債壓力。根據軟銀最新財報顯示,目前軟銀的負債已達到1080億美元。近段時間以來,軟銀接連通過拋售阿里巴巴股票、出售Supercell和GungHo來緩解債務危機。
當然,對於1985年出生的豌豆莢創始人王俊煜而言,無論豌豆莢的價格和命運如何,這都不是一個創業失敗的故事。正如前3G門戶總裁、700bike創始人張向東所言,豌豆莢出售是王俊煜的失敗嗎?像我第一次創業才是失敗,清算的時候股東都不願到場。俊煜青年才俊,再起爐竈,起步估值都能以億美元計,人家哪里失敗了?
應用市場走向消亡?
從巨頭在應用分發市場的布局來看,百度收購了91無線,騰訊自己做了應用寶,唯獨阿里稍微薄弱。
去年,阿里就看重移動流量入口,開始對應用商店進行布局,於2015年10月份發布自家應用分發中心PP助手。然而,今年以來PP助手在國內市場的表現一直不算出色,排名也從前五跌出前十。豌豆莢的加入無疑會讓阿里重新進入這一戰場,畢竟在移動應用分發市場的早期,豌豆莢曾具有絕對的占有率。
由於入行門檻較低,在2013-2014年的應用商店市場上,一度出現數百家獨立的第三方應用商店,但隨著BAT和手機廠商在此領域的強勢崛起,蛋糕逐漸被巨頭們瓜分完畢。
獨立的第三方應用商店在沒有任何競爭力的情況下已經“無路可走”,大多面臨被收購的命運。
91無線就是一個典型案例。2013年7月,百度宣布以19億美元的價格完成收購91無線,91無線將成為百度的全資子公司,並作為獨立公司運營。然而據媒體報道,在被百度收購之後91的業務卻出現下滑。
2014年,另一家渠道網站機鋒網也因業績不佳被收購,作價4700萬元。當時,A股上市公司愛施德與機鋒達成的收購協議並沒有獲得外界太多“祝福”,甚至被指是附加條件太多的“賤賣”。
2015年1月,移動應用分發平臺為愛普6億元賣身的消息傳出。科冕木業披露重大資產購買報告書草案,擬通過全資子公司天神互動以6億元現金收購深圳為愛普100%股權。
2015年9月,孵化於創新工場的移動應用商店應用匯,作價4687.5萬元被賣給A股上市公司,估值減少6千萬。
另據媒體爆料,2016年4月,安智市場也已賣給A股公司巨龍管業。
以上這些一次次的“被賣”不難看出第三方應用商店的尷尬地位。
隨著智能手機市場增長的觸頂,廠商們需要尋找更多硬件以外的生意來賺錢,於是,他們瞄準移動應用商店這塊大蛋糕,逐漸將獨立第三方應用的市場空間蠶食殆盡。而對於第三方應用商店來說,也許只有像豌豆莢一樣抱住一棵足夠大的大樹,才可能會有翻身的機會。
第三方應用商店將占據市場主導地位,手機廠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者| 龔進輝
傳聞往往接近真相,豌豆莢應用分發業務並入阿里移動最終被坐實,外界不僅關心豌豆莢這家以情懷著稱公司的決策考量,更期待未來阿里移動在應用分發較量中的表現。
事實上,面對BAT3的猛烈攻勢和小米、華為等手機廠商的強勢崛起,豌豆莢這一最大的獨立第三方應用商店的命運走向一直備受關註。如今,豌豆莢並入阿里移動,遲遲未公布的“賣身”價格反倒成為關註焦點。
其實大可不必,在我看來,“賣身”價格不公布是豌豆莢與阿里移動共同商討的結果,目的是不希望焦點轉移,而是聚焦於雙方聯姻的初衷、行業影響力和未來發展方向,尤其是增強應對手機廠商的競爭籌碼,使應用分發排位戰再添變數。
安卓應用商店四股勢力
與手機行業相似,應用分發也是個碎片化市場,各種勢力你來我往、明爭暗鬥,我總結主要有四股勢力。一是互聯網巨頭,憑借自身資金和流量優勢,其應用商店突飛猛進,百度手機助手、360手機助手、應用寶是典型代表;二是獨立應用商店,其在巨頭和手機廠商的夾擊下無法獨善其身,要麽被收購,要麽退出市場。
業內習慣把互聯網巨頭和獨立應用商店統稱為第三方應用商店,智能手機的走俏,使其迎來一個新的勁敵——手機廠商,隨著應用分發能力不斷提升,手機廠商逐漸從舞臺邊緣走向中央,成為應用分發市場不可忽視的力量,比如小米、華為、vivo等。
值得註意的是,為避免被管道化,近年來運營商不遺余力地推廣自家應用商店,以搶占應用分發這一價值窪地,中國移動MM應用商場、中國電信天翼空間、中國聯通沃商店應運而生。
四股勢力互相攻伐,好不熱鬧,纏鬥數年之久,應用分發行業格局基本成型,起步較早、舍得砸錢、產品導流的BT3躋身第一陣營,現阿里旗下擁有了市場排名第四的豌豆莢和排名第五的PP助手,BAT齊聚應用分發第一梯隊。資金、資源匱乏的獨立應用商店和用戶體驗不佳的運營商應用商店敗下陣來,未來應用分發市場的重頭戲莫過於第三方應用商店與手機廠商的對決。
豌豆莢阿里合體的深層考量
豌豆莢並入阿里消息一公布,外界反應不一,有人為其找到最終歸屬叫好,也有人為其被收購感到惋惜。在我看來,上述觀點只能代表對豌豆莢過去的評價,而無法準確預測其未來命運。想要知道豌豆莢命運走向和行業趨勢,必須弄清楚豌豆莢與阿里聯姻的初衷。
先說豌豆莢,傍上阿里大腿,除了獲得資本輸血,更重要的是優質資源互補,主要體現在大數據和內容雙向互利。大數據是阿里未來10年三大戰略之一,借助阿里深度數據和海量用戶,不僅可以快速提升豌豆莢的品牌影響力,UC、高德地圖、神馬搜索、PP助手等阿里移動分發矩陣為其提供流量支持,還能實現個性化服務和精準分發。要知道,應用分發是一項價值業務,更是規模業務,必須有龐大且穩步增長的體量,才能有對應的數據積累,構成精準分發的前提。
同時,阿里在文化娛樂領域廣泛布局,積累視頻、電影、遊戲、小說、體育等豐富的內容資源,這對深耕應用內搜索的豌豆莢而言具有天然吸引力,緩解優質內容匱乏和類型不齊全的尷尬。通過與阿里文化娛樂產品的深度結合,豌豆莢可以更好地響應用戶從搜索應用到消費內容的需求轉變。
再說阿里,收購豌豆莢的重頭戲莫過於強化自身應用分發實力,增加行業話語權。作為國內最早的一批安卓應用商店,豌豆莢擁有業內最全的應用數據庫,裝機量已超過5億,2015年近一半三星、1/4小米和華為用戶選擇豌豆莢,而且包括魅族、小米、搜狗、APPSolution在內的80多家軟硬件廠商均選擇接入豌豆莢的應用和遊戲內容庫,進一步鞏固阿里多元大數據對應用分發的賦能效應。
另外,區別於其他應用商店,豌豆莢還具備強悍的內容挖掘能力,幫助用戶發現高品質的應用和遊戲是其重要使命,豌豆莢設計獎、應用發布會等手段屢試不爽,挖掘大量優質應用和遊戲並推薦給用戶,皇室戰爭、VSCO、紀念碑谷在華首發均由豌豆莢運作,其中皇室戰爭首發期間豌豆莢分發量行業第二,近期已躍居第一。豌豆莢對優質內容的敏感,成為阿里收購的又一原因,為其大而全的文化娛樂內容增加一個高效輸出渠道。
正如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俞永福所言,豌豆莢並入阿里不是一場基於財務的收購,而是雙方基於未來戰略方向共識的合體。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阿里移動將形成大數據+內容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個性化、精準的應用內容分發。
手機廠商覬覦應用分發
去年4月,手機廠商抱團“抵制”第三方應用商店引起廣泛關註,在華為、金立、vivo應用商店搜索360手機助手、百度手機助手、豌豆莢、應用寶均無果。手機廠商此舉目的不言而喻,意在推廣自家應用商店,以獲取不菲的收益。
眾所周知,手機擁有天然入口優勢,非常適合做分發類、工具型產品,因為每出貨一臺,代表自帶應用商店增加一個用戶,強悍的用戶拓展能力是第三方應用商店無法企及的。
手機廠商涉足應用分發市場,主要有兩大優勢:一、實現應用商店與底層系統的深度對接和整合,提供更多獨特功能,比如免流量靜默應用更新、減少用戶安裝過程的“秒裝”。二、平臺延續性,手機廠商每年出貨量至少達百萬級,優秀應用可以獲得更好的推廣政策,幫助其觸達用戶,而且應用商店既能結合硬件、定制ROM,也可以與用戶互動。換言之,手機應用商店可以從底層系統與用戶建立強關聯,從而提升分發能力,有效解決用戶與第三方應用商店的割裂感。
盡管手機廠商涉足應用分發領域優勢明顯,但也存在兩大明顯短板。一、智能手機市場增速放緩,手機應用商店主要通過捆綁終端覆蓋海量用戶,因此出貨量成為左右其影響力的關鍵因素,中國智能手機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已成定局,這意味著手機出貨量增長每況愈下,導致應用商店增量用戶逐步減少。
二、應用商店管理規範,現有應用商店魚龍混雜,存在諸多灰色地帶,需要進行規範化和系統化管理,相比管理機制健全且經驗豐富的第三方應用商店,手機廠商則顯得力不從心。華為消費者BG掌門人余承東曾公開表示應用是其工作重心之一,意在加強應用審核力度,以杜絕惡意應用對用戶、平臺產生不利影響。
顯然,現階段手機廠商想要蠶食第三方應用商店市場份額,仍面臨諸多阻礙。事實上,以BAT3為首的第三方應用商店仍是主流分發渠道,這是否意味著行業格局生變再無生變可能?我看未必,任何玩家都不能掉以輕心,打贏未來分發之戰才是關鍵,個性化推薦、精準分發大勢所趨。
第三方VS手機廠商:誰能打贏未來分發之戰
第三方應用商店的優勢是用戶體驗和產品運營,過去經常參與手機應用商店的定制、運營,雙方關系算不上親密無間,但至少和平相處,如今部分手機廠商收回應用商店運營權,比如魅族從37遊戲手遊團隊收回遊戲應用中心接入和運營權,而抱團屏蔽第三方應用代表雙方矛盾正式公開化,大戰一觸即發。
小米、華為、vivo等手機廠商應用分發能力增強有目共睹,但並不意味著手機廠商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沖擊第一陣營。姜還是老的辣,百度、騰訊、360仍占據領先優勢,而且不會坐以待斃,第四名PP助手與第五名豌豆莢合體後,阿里躋身應用分發第一陣營,形成BAT3應用分發新格局。
對開發者而言,大量僵屍、冷門應用得不到有效分發,甚至應用一上線生命就進入倒計時,其核心訴求是以最低成本獲得最高效的應用分發。對用戶而言,玩轉應用的需求強烈,但不知道哪款應用有價值,個性化推薦可以滿足其越來越細分的需求,千人千面式的個性化、精準分發才是最優解,這恰恰證明阿里移動大數據分發思路的正確性,與手淘千人千面和UC賦能媒體計劃如出一轍。此前,PP助手曾提出“數據+”的大數據分發戰略。此次阿里和豌豆莢媒體溝通會上,王俊煜也指出,“大數據驅動精準分發”和“產品和內容精品化”將是豌豆莢未來發展方向。
不難看出,智能、精準、高效的應用分發是未來應用商店的發展趨勢,可以有效滿足開發者和用戶的需求。值得註意的是,應用商店正面臨新一輪變革,從工具性產品轉型為內容型產品,用戶通過應用商店獲取優質內容的需求日益旺盛,為善於挖掘內容的阿里移動提供施展空間,未來或將在個性化、精準應用內容分發大戰中拔得頭籌。
長遠來看,第三方應用商店將占據市場主導地位,手機廠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是終點。”今年7月,豌豆莢宣布並入阿里移動時,豌豆莢聯合創始人王俊煜曾這樣說。
對於“小清新”豌豆莢而言,和阿里合作的想象空間很大程度在於大數據和內容上。王俊煜曾透露,和馬雲見面時,馬雲就告訴他要“業務數據化以及數據業務化”。
從豌豆莢並入阿里移動至今,已經過去5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里,豌豆莢怎樣與阿里巴巴其他文化娛樂產品一起形成產品矩陣化?又是如何通過大數據分發幫助移動應用解決流量之困?在第一財經、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舉辦的萬有引力·第一財經數據盛典上,豌豆莢總經理張博一一做出解答。
破解長尾分發之困
在張博眼里,並入阿里移動是豌豆莢新的起點。5個月里,豌豆莢與阿里包括數據能力、資源能力進行打通,並對相關團隊、資源進行了合並。
應用分發是一項價值業務,同時也是一項規模業務。換句話說,必須有龐大並穩步增長的體量,才能有對應的數據積累,從而實現個性化服務和精準分發。
“在新的行業背景下,移動應用商店未來可以和其他文化娛樂產品一起形成產品矩陣化,同時需要真正大數據。這些是豌豆莢升級發展的方向,這也是豌豆莢選擇阿里的最重要原因。”曾攜UC加盟阿里,後在阿里擔任多個要職的俞永福評價說。
而在張博看來,應用分發平臺對App的推薦模式,歷經了人工編輯推薦到大數據智能推薦4個時代。豌豆莢正在借助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將移動應用分發引入4.0時期。
“傳統分發模式下,1.0、2.0和3.0情況下,分發基本是圍繞著列表,圍繞著庫集、分類等等。我想豌豆莢有一個最大的目標是要做內容,以及做內容的前置化,這需要背後數據的支持。”張博說。
可以看到的是,目前,Top200的頭部應用大約占據了應用分發平臺上55%~60%的流量份額,用戶打開同一類App不超過3款,各細分領域內App間的競爭激烈。大量長尾應用得不到有效分發,開發者表現出對高黏性、高活躍度、高消費的用戶越來越大的依賴。
張博認為,造成這一行業痛點的根本原因是,大量App內容不能精準觸達用戶。將大數據融入應用分發行業,能有效助力App實現個性化分發,找到目標用戶。
今年8月,豌豆莢通過阿里雲ODPS平臺,著手與阿里大數據進行融和。融合了淘寶天貓電商數據、UC閱讀數據、優酷觀影數據等多維度的阿里大數據,可全景式分析用戶的購買行為、閱讀行為、下載行為、路線行為等,能更精準分析用戶需求。張博對第一財經記者舉例,如果一個用戶近期頻繁閱讀母嬰類文章,淘寶搜索母嬰產品,就可分析出她有母嬰需求,她的豌豆莢客戶端上,就會出現母嬰類App推薦。
同時,豌豆莢建立顯示標簽、搜索標簽、個性化標簽、推薦標簽等多維度的應用標簽。盡管處於數據融合初期,但數據融合後應用分發效果得到明顯提升,張博透露,目前豌豆莢實現個性化推薦資源位上App分發量提升了約60%~200%,分發精準度高達90%。
張博還透露,借助阿里大數據在“內容+、場景+和生態+”上發力,很快豌豆莢將發布更多的重磅戰略信息。
未來趨勢:流量+內容雙入口
在大數據的基礎上,未來分發行業還可能往哪些方向變革?
張博認為,目前應用商店承擔的依然是一個流量入口的角色,聚合流量,幫助開發者進行分發,但未來僅做應用分發已遠遠不夠——未來的應用商店會同時扮演流量入口和內容入口的角色。
可以看到的是,豌豆莢從2013年探索移動內容搜索,此後又推出了“像刷朋友圈一樣刷應用”的信息流產品“一覽”,人肉推薦短視頻產品“開眼”及遊戲資訊產品“遊戲小報”等,通過內容選擇與分發的能力,提供給用戶新的App消費場景。
張博同時也引入了新的概念,把所有根據用戶的點擊、購買,以及他的走動、位置、評論等等行為生成的數據,重新統計、重新篩選,計算出來他在下一步要去做什麽。“在知道下一步的情況下,我們希望跟更多的開發者和企業深度合作,將我們所有的流量,通過豌豆莢這個平臺,導入到直接內容前置化,流量變現上減少所需的轉化率。”
過去,人們如果想了解App的內容,需要通過下載體驗實現。所謂“內容前置化”是指,將產品的內容進行前置的分發。比如,用戶可以通過一個頻道入口,或信息流頁面,了解產品的相關信息,使得用戶不用下載App,就能體驗應用的部分內容和服務。
通過“內容前置化”,豌豆莢將對內容具有更好的把控,實現“千人千面”,為與其他商業場景的打通做好準備。
這些都與阿里大文娛板塊的需求不謀而合。一方面,阿里移動收購豌豆莢,寄望於它能夠加強阿里大文娛板塊的內容分發能力;另一方面,並入阿里之後的豌豆莢,在阿里大數據能力的驅動下,也有希望在內容分發這一未來發展方向上走得更遠,實現更加個性化和精準的應用內容分發,成為阿里大文娛航母上又一艘飛船。
丁吉昌是怎樣一步步走在成功創業路上的?
本文系創新工場(微信 ID:chuangxin2009)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丁吉昌。
導讀:七年前,畢業於北京大學的丁吉昌從創新工場開始了他的職場生涯。這七年來,從創新工場到工場孵化的豌豆莢,丁吉昌參與到了豌豆莢六年從創立到被收購的全過程,也見證了中國移動互聯網從誕生、成長到爆發的完整過程。他從一個一線工程師開始,嘗試過不同產品團隊四五個職位的工作;從基層開始,嘗試過中層到高層的工作,學會了管理,完整的習得了如何從零開始做一個功能、做一個產品、做一個團隊到做一個公司。
後來他再從豌豆莢分拆出來創立了大宇無限。在公司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在全球市場獲得了超過一億用戶,每日為超過千萬的全球用戶提供移動視頻和內容服務。立誌為全球用戶打造世界領先的移動互聯網產品,助力中國公司和產品走向海外,建立全球的領先優勢。
丁吉昌是怎樣一步步走在成功創業路上的?他在春節後寫了這篇文章,讓我們看看他對自己過往七年的回憶與總結。
過去的 2015 經歷的是全年在個人健康和工作的各種艱難考驗,最終也在歲末迎來了「柳暗花明」。回顧在這 2016 的生活和健康上,一切還算順利;但再回首這一年事業上的點點滴滴,「鉚勁前行」更能代表一年的感覺。
曾經傾註了六年青春的豌豆莢徹底告別,轉手阿里;昔日豌豆們則散落九州,或是再次領頭舉旗重新來過,或是輔佐當紅炸子雞再攀高峰,或是回爐繼續深造;我們新的公司也萬事從頭來過,再聚人馬重搭平臺,一起迎接新的無限可能。
六年夢碎
傳說豌豆莢被某某某收購已經有三四年時間了,沒想到在 2016 年終於成為了現實,阿里巴巴的 UC 成了新的股東,因為一些原因,最終價格也不方便對外正式公布,而相關的解讀和扼腕嘆息文章更隨處可見。跟自己更相關的感受是,不少不熟悉創業和資本規則的老朋友也特意遠道恭喜,恭喜朋友中誕生了「千萬或億萬富翁」,可惜讓各位失望了,這次交易完成,財富上對我們來說,只不過是個年終獎的水平,並不是一個值得特別稱道的事情。
實事求是講,剛開始當我知道這個交易的時候,心里是極其複雜的,一方面這麽多年的心血就此真正結束了,以後就真的再也沒有任何關系了,相當於一個多年為之奮鬥的夢想和希望破滅了;另外一方面來說,以其拿到這筆錢,我更願意就當投資放著,去賭註一個豌豆莢可能的希望,畢竟如果想要被收購,早就被收購了,反而落得今日的尷尬狀態,並不是我們最希望出現的吧。
反過來如果拋開情感上去看,這確實也是一個比較明智的決定吧,畢竟大部分早期和骨幹成員都已經離開了這家公司,只剩下創始人苦苦支撐,而之前的輝煌又導致了巨大的成本壓力,轉型也不太容易,直接脫手業務反過來可以給現有創始人和團隊更多的自由,換得更多時間去歸零啟航,做更有趣的事情,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還是非常感謝在豌豆莢的這六年,TA 帶給了我幾乎不可多得的豐富經歷,讓我有幸見證和親自參與到了中國移動互聯網從誕生、成長到爆發的完整過程。也讓我從一個一線工程師開始,嘗試過不同產品團隊四五個職位的工作;從基層開始,嘗試過中層到高層的工作,慢慢知道了管理是什麽東西;也算是完整的習得了如何從零開始做一個功能、做一個產品、做一個團隊到做一個公司。更讓我認識了一大批非常優秀的同事和朋友們,讓我從一個畢業的白紙到知道設計是何物,市場、品牌和商務又有什麽區別,什麽是夢想什麽是工作,謝謝曾經在工場和豌豆莢一起共事或指導過的每一位。也恭喜那十幾對在豌豆莢相識相知相愛的夫妻們,第一次知道這麽多夫妻在同一個公司工作也是可以相安無事的。
為此,在豌豆莢搬離前的最後一晚,創始人給所有的豌豆辦了一場「深夜酒館」,來自五湖四海的豌豆們從各地趕來,沒有統一的公開講話,沒有痛心的哭喊,只有一場場暖心的交流分享,更像是一群學生們回來參加個畢業聚會。
前幾天看到開複說了一段話:「我非常懷念 98 年創立微軟亞洲研究院的時光,那段時間真的是當你有足夠的資金的時候,是可以全球範圍內把這樣的一批華人力量吸引回來,我覺得今天又看到了當年的影子」。確實感謝移動互聯網過去這一波大浪潮,無論是工場還是豌豆莢,都聚齊了在業界非常不錯的一大批人,今天這批人中有不少都重新創業了,也有不少公司已經做到了過億美金的規模,還有更多的人加盟到了新一代的小巨頭中,讓我們幾乎有機會在這一代公司里面找到曾經熟悉的人,就像今日的中國互聯網巨頭們其實 95 時候也都泡在同一個論壇彼此熟悉一樣。
也許要再過十年,等這批人或公司起來,或者新的人工智能大浪潮再起來,回頭來看,才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鉚勁狂奔
回首過去的一年,首先想起的卻是各種匆忙的倉促,匆忙著和豌豆莢切斷關聯關系,匆忙著招聘新人大幹一場,匆忙著向新機構證明公司的價值,匆忙著梳理產品和團隊讓公司走上正道,匆忙著 HR 自己上場搞定辦公室的擴張、設計和裝修。
好不容易終於開完第一次董事會,可以輕松一口氣時,豌豆莢又被主要競爭對手收購了,這更是一個處理不好公司就會死路一條的股權關系,好不容易整完,再回頭一看公司的所剩現金卻無法再撐一年了。
新年伊始,作為一群基本二次創業的老豌豆,我們坐在一起首先是複盤過去的經歷和教訓,以及我們到底想成為一個什麽樣的公司,願意為打造一個什麽樣的公司文化而把未來五到十年的青春傾註在這里,最開始我們選中了三個詞「Ownership, 追求卓越和實現個人價值」作為公司的文化代表,我們希望打造一個有主人翁精神的氛圍,能夠不斷在產品,技術和商業上追求卓越,為用戶和公司帶來價值,以此實現每個人的個人價值,畢竟大家都已經過了「必須找份工作來養活自己」的階段了。
經過這一年的實踐,我們更加意識到人生不過就是一場追求自由的過程,無論是精神、時間還是物質上。只有擁有一顆勇敢攀登和不畏失敗的心,才有可能帶領團隊走的更高更遠,我們也希望團隊有勇氣和擔當在面對「本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無限接近事實真相,卻不得不需要在當下做出一個盡量正確的決定」處境時,可以克服心中恐懼,不畏失敗,勇往直前。為了表達這種追求,我們把「Ownership」改成了「Be Bold,勇敢」,與「追求卓越」和「實現個人價值」一起構成公司新的文化主張。
如果說做公司除了可能把公司搞掛了,創始人還會有什麽風險的話,今年確實交了不少學費,考慮到朋友圈中還有不少朋友在進入這個領域,分享一點經歷供參考,避免踩同樣的坑才好。
第一個坑就是成立公司時正好新政出臺,不需要一開始就繳納註冊資本了,於是跑去前海註冊了一個五百萬註冊資本的公司,後來才意識到這可能是個神坑,如果將來公司做的不好了,創始人首先欠了公司五百萬債務,先要繳清才能涉及到有限責任公司的問題;
第二個坑是在去年年底給大家高高興興發了工資和年終獎,卻不知道要去稅局繳納代繳個人所得稅,於是剛成立公司一兩個月,就被政府罰款了,還好這是一筆小錢;
第三個坑是因豌豆莢股權回購的架構設計問題,在做下一輪融資時候,才意識到這個設計會在法理上來說創始人其實是欠了公司小一千萬,需要創始人自己籌款還清。其實如果不是公司發展還不錯,新舊股東願意一起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而是公司做的不好或是找的投資機構有其他想法,是否會發生類似「空空狐創始人凈身出戶」的事件呢?真的不知道。
如果不是因為這些年發生在身邊的股份和期權問題,也包括傳說中各種 A 股上市套利退出的問題,以及新公司需要設計更好的激勵機制,來給大家講明白和看到希望,估計也不會花這麽多時間去了解和學習,也謝謝漢坤和競天律所的幫助,讓我對這個領域有了更深入了解。
第一個感受就是,不少媒體和創始人的斷章取義真的忽悠了不少人,很多人都不完全知道期權和股份是怎麽回事,就莫名其妙以為自己按照公司估值和持股比例一算,已經是「百萬千萬或億萬富翁」了,當然也包括當初的自己,相類似的一個例子就是現在很多人買房剛交了個首付就覺得自己已經是「千萬富翁」了;
第二個感受就是資本市場其實經過這幾十年的洗禮,所設計的條款都遵循最基本的一個原則:回報和風險永遠是對等的。誰願意承擔更大風險,誰就能得到更大的回報可能,永遠沒有看起來無風險但超高回報的事情發生,如果真的有,那肯定也是因為你真的不懂,看不到人家曾經的努力或承擔的風險;
第三個感受就是只有公司和自己成長了,一切才有機會,也才有可談的資本。努力去做一個靠譜的公司總是沒錯的,把自己和公司的優勢發揮出來,讓團隊和公司每年都有大成長,不斷往前拱就好了。而其他的財物和法務等問題,找一堆專業的機構來幫助自己吧,誰在這些事情上花的時間最多,才有可能是更專業的。
今年也終於等來了創新工場到深圳來開創華南分部,七年前剛加入創新工場時候開複就差點把分部開到深圳來了,沒想到這一耽擱又是七年過去了。不但借機見到了好多六七年前的老朋友,還蹭到了工場主辦的新銳 CEO 集訓營,認識了更多深圳的創業朋友和前輩,共同交流,共同踩坑,共同成長。
回首這一年下來,也經歷了不知道多少次崩潰的時刻和突發事故,好在團隊,機構,朋友們和合作夥伴都非常給力給予支持和建議,每一次都能逢兇化吉,找到解法,讓公司渡過難關,再上臺階:從年初的千萬用戶突破到超過一億,又一年增速超過十倍,再一次遠超年初我們給團隊制定的翻四五倍目標,也在全球超過一百多個國家得到用戶認可,公司在一年時間里還順利從零到完成了多輪融資,得到了用戶和業界的基本認可,而這只不過是二十多人的團隊做出來的。
謝謝團隊這一年的艱苦努力和突破,也非常感謝所有機構和合作夥伴對我們的關註,支持和幫助,更加感謝在創業初期給過幫助的創業者前輩,讓我知道了不是創業一開始就需要全天下開始做 PR,其實只要做好一個用戶喜愛的產品,TA 也會自己說話的;也是你們,讓我看到了世界更大的多樣性。
不過展望未來 2017,我們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過去的兩年只不過是剛剛開了個頭。全球的移動互聯網和視頻都在大爆發,特別是中國和新興地區。得益於移動的普及,現在年輕人已經基本不怎麽看電視了,從電視上遷移出來的視頻機會也一定是移動的,而且因為用戶量和更碎片時間的關系,同時伴隨網絡的發展,移動視頻最少會是電視產業幾十倍的規模。
同時,也由於手機屏幕更小,用戶每天開屏幾十次上百次,也擁有大量的分鐘級閑散時間,這些都將誕生與電腦和電視時代很不一樣的移動視頻產品形態和內容。今日頭條,快手,秒拍,Instragram 和 SnapChat 等分別從不同的維度切入這個領域和市場,有的已經成長為百億美元級公司,如果能夠在移動視頻領域取得突破,估值規模或是商業價值都可能再上一個數量級。
期望明年底再做總結時候,自己和公司都能有所突破,能夠把握住這下一次的大機會,為用戶帶來更大的價值,做一個更有商業價值的企業。
更大更美好的世界
嚷了好久,今年終於成功把老人和小孩一起帶出去了泰國。以前兩個人出去玩,幾乎所有項目都可以隨便安排,也沒有太多的禁忌,只要不是住在動亂區就好了。這次帶老人和孩子出門,首先改變的就是行程,本來計劃7天時間分別呆曼谷和清邁的,結果一開始排行程就發現每天不能走太多路,還要考慮飲食,住宿和熱水問題,加上個小孩五個人出行只能選擇七座車或地鐵,最後只好6天都呆在了曼谷。
也因為父母的視角,倒是對我們來說,發現了很多不一樣的視角,有很多都是之前出行完全不用考慮或習以為常的問題。
比如飲食習慣,老人和孩子基本只吃米飯,不吃面食,而且完全不能吃辣;再比如熱水問題,老人家每頓前都要喝湯或熱水,否則吃不下,所以每天出門都需要背一個大的保溫杯;
再比如,老人第一個感慨的就是這泰國怎麽跟新聞上說的完全不一樣,竟然這麽安全,滿大街的摩托車都隨手一放,也不用上鎖,甚至有些人的錢袋子還掛在上面也沒人拿;滿大街的汽車堵的要死,竟然比我們國家汽車看起來還要多;甚至他們還感慨因出了趟國門,才知道原來還有 Goolge Maps,Google Translate,Uber 等這麽好用的東西,自己原來用的那麽好用的百度地圖等怎麽就沒法用了?
帶父母和孩子出行,確實會是完全不一樣的感受,除了排行程,找吃的,叫車,做翻譯,看他們玩和幫忙拍照外,自己倒也是沒有太多的事情要幹了,倒也是挺有意思的。不信,你們可以都試試。
如果說,做全球和中國的產品有什麽不一樣的話,第一個就是各種不一樣的文化和風俗,如果你有一個環球旅行的夢想,加入一個做全球產品的公司一定會是最好的選擇。第一次讓我對世界地圖和全球大事有了這麽深刻的感受和理解:今天伊拉克戰亂,用戶數掉了;那天土耳其封掉了 YouTube 和 Facebook,用戶數猛漲;突然墨西哥所有學校放假了,用戶又開始漲了;巴西迎來了一個大節,活躍度大幅提升等等。
這一年里,我們去了趟墨西哥、埃及、阿布紮比和迪拜,看到了可能處於十年前中國狀態的開羅,而迪拜和阿布紮比的奢華,又能讓人膛目結舌。也見到了很多非常熱情、努力和積極向上的年輕學生、商人和一些政府官員。
更是第一次更深入的了解了伊斯蘭文化,見到了非常多非常虔誠的信徒,甚至在開羅的絕大部分中老年人都有點「印堂發黑」,僅僅是因為常年每天五次的磕頭留下的印記;而齋月更是一個之前從沒了解過的文化傳統,竟然有這麽幾億人可以做到在一個月時間里白天不吃不喝,為的就是一個宗教信仰,也能明顯看到這期間他們白天和晚飯後工作狀態的巨大反差;甚至還有類似中國春節一樣的什葉派阿舒拉節,只不過我們的傳統是一家人的團聚為主題,阿舒拉節的主題是一家人徒步到殉道者到犧牲地聚會,同時用綁有刀片的鐵鏈條鞭打自己,直至血肉模糊,用這種身體自殘的形式來血祭殉道者。
而同時,以阿聯酋為代表的 GCC 作為阿拉伯地區最富有的國家,除了宗教信仰是一個鐵條之外,也是用於排斥外人的方法,幾乎所有的本地人占有了那些最不需要勞動又能有高收入的機會,剩下的就是全球各地趕來淘金的人們,而印巴勞工幾乎囊括了 GCC 地區的所有建築業工人、出租車和大巴車司機等。夏季到了迪拜,真實的讓我感受到了什麽是天堂,什麽是地獄,一面是在戶外體感 64 度環境中整天露天辛勞的工人,一面是到處金碧輝煌的高樓大廈里舒適的空調房里虔城禱告的本地人,另一面卻是這個國家花了幾百億美元修了一個鑲滿了黃金的教堂。
開羅的城市面貌更是告訴我們,這個國家應該曾經非常輝煌過,滿地都是幾十年前的汽車和高樓大廈,只不過如今已經有點破舊不堪了,看起來更像是停滯發展了幾十年的狀態,滿大街都是抽水煙閑來無事的人,以及陰暗面到處可以聞到的尿騷味。這些充滿矛盾和沖突的畫面,可能也能解釋為什麽中東地區這幾十年來一直民不聊生,戰亂不止的原因了吧。如果說我們這一代沒有經歷過戰亂,不知道會是什麽樣子的話,有空去趟這些地方,應該會有所收獲的。
去年在法國的旅行,今年在阿拉伯地區的出差,都加深了我的一個認知:如果普通話水平不行,那基本上只能和自己的家鄉人做生意了;如果英語水平不行,那最多只能和中國最優秀的人一起合作;除非自己能找到非常好的人給予補位,否則只有自己的英語水平很好,才基本具備了和全世界最優秀的人和公司合作的可能性。好在這一年我們找到了一些英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和葡萄牙語等很不錯的人,才讓我們有機會去見識這麽多有趣的文化和人群。如果我們連知道都談不上,又怎麽可能去理解和尊重這些文化和民族呢?
2012 年,豌豆莢給了我一次去美國參加 Google IO 的機會,也讓我徹底看到了不一樣的精彩世界,所謂的天外有天的震撼,不止是科技,更是自然和文化,也讓我有了更加往前努力的目標和動力。也正是這個原因,這些年來,自己不停的努力帶著家人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今年為止,也算是曾經踏上過四大洲了,這些在五年前對我來說都是無法想象的事情;同時也不停的鼓勵身邊的朋友們多出去走走和看看,人的價值觀真的是會改變的,需要的只是一個契機而已。
去年的年會,因為預算有限,我們一起去了珠海的東澳島。今年公司終於有能力和機會,可以組織大家去趟外面看看了,本來想的是去加州和矽谷,後因為時間簽證和預算關系,改到了離我們更近的美屬塞班島,加州和矽谷,留給將來吧。有超過一半的小夥伴都是第一次出國或去美國,還是挺有收獲和震驚的,不止是因為碧海藍天白雲,更是因為不一樣的世界吧。也有不少同學表示要好好努力,希望能把公司帶到更高臺階,將來一起去看看更大的世界,這個我信。
對我來說,這也是第一次嘗試浮潛和高空跳傘。高空跳傘因為角度問題,幾乎是站在「上帝視角」來鳥瞰這個海島,站得高望得遠,就是這種感覺。特別沒想到的是浮潛,一個從表面看並沒有什麽了不起的海面和湖面,但當自己真的下水那一刻,才發現這個海底世界太不一樣了,和自己平時在網上看到的,商場看到的隔著玻璃的海底世界的感受太不一樣了,鋪在臉前的是那幾乎觸手可及的魚群和海洋生物,甚至還有陽光灑在海底的波光粼粼和幽幽藍光,真的是「換個角度看世界,觀點大不同」,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去學習深潛。也更加欽佩那些為探索海底世界而努力的創業者和探險者,這確實是一個更巨大的機會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