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第一財經記者從蘇寧方面獲悉,蘇寧體育集團旗下的PP體育中標2019~2022賽季英超中國大陸及澳門地區的獨家全媒體版權。蘇寧集團下屬蘇寧文創集團子公司聚力傳媒向記者確認了該消息。根據美聯社報道,收購金額或高達5.64億英鎊。
PPTV方面認為,此次PP體育收獲2019-2022英超版權,標誌著繼囊括西甲五年全媒體版權之後,PP體育在歐洲足球五大聯賽賽事版權方面再下一城,進一步奠定了在體育賽事版權領域的領先地位。
去年8月,蘇寧旗下PPTV聚力宣布獲得2015—2020年西甲聯賽中國地區獨家全媒體版權,交易價格高達2.5億歐元。根據美聯社的報道,蘇寧三個賽季的轉播費用5.64億英鎊,每個賽季的轉播費將達到1.88億英鎊,而目前新英體育每年的轉播費為1600萬英鎊,蘇寧未來的三年的出價比目前的十倍還要高。
蘇寧每個賽季給出了創紀錄的1.88億英鎊,就此超過了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每個賽季的1.67億英鎊,成為英超在海外最貴的轉播權交易。不過蘇寧的出價相比英國國內的轉播權來說依舊很便宜,英國天空體育和電信體育三年的轉播費高達51.4億英鎊,平均一場英超比賽的轉播費就高達450萬英鎊。
據悉,目前英超在中國的版權擁有方是新英體育,擁有英超2013~2019年英超的全媒體版權。蘇寧體育還要等兩年才能接手英超聯賽轉播版權在中國的運營。第一財經記者詢問新英體育方面為何沒有繼續拿下英超賽事版權,新英體育方面向記者表示:“還是價格太高了。”
不過,對於外媒傳言的價格,資深體育產業分析師楊文麒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英超作為足球領域第一大聯賽,在中國也有廣泛的關註度,加上近年來賽事版權價格不斷走高,這個價格還是很有可能的,只是擔憂蘇寧方面能否運營好這個版權,實現盈利。
葉榕資本創始人黃歷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蘇寧有PPTV、龍珠直播,傳聞未來也有可能與電視臺深度捆綁合作,全渠道都通暢。最大限度掌握頭部內容,是合理的策略。”
策略還需要良好的執行。對此,楊文麒表示擔憂:“蘇寧發力頭部內容戰略沒錯,但目前看,蘇寧的執行力還不夠,體育方面也缺乏人才,此前運營西甲就暴露出這方面的問題。”
對此,蘇寧方面坦言,近期蘇寧在體育業務方面的確有一些人才流動,但也快速進行了人才補充,包括從五星體育等知名體育傳媒公司挖掘人才來彌補人才流失。
對於蘇寧能否運營好英超並實現盈利,楊文麒表示,盈利手段無外乎三種——賽事版權分銷、會員付費收入、廣告收入。從目前情況看,版權分銷還是占“大頭”,但這麽高的版權成本,按照蘇寧目前的聯賽版權運營能力,要盈利還是令人擔憂。目前英超聯賽版權運營方新英體育運營的比較成功,也獲得了較好的盈利水平,一度還想謀求上市,但這背後一方面是新英體育是在體育賽事版權價格低谷的時候拿下英超版權,另一方蘇寧未必會有新英體育這樣的運營能力。或許是處於這方面的擔憂,英超此次只出售了三年短期的賽事版權,而不是五年甚至更久的中長期賽事版權,要知道,新英體育當年可是一舉拿下了六個賽季的轉播權。
由於西甲運營的困境,令業內人士擔憂蘇寧能否運營好英超。
楊文麒表示,新英體育在運營英超方面積累了較多經驗,蘇寧如果抱著開放的心態,就應該與新英體育合作,甚至入股、並購新英體育,以更好地運營英超,如果靠自己摸索的話,按照目前情況看,很可能是一筆虧錢的買賣。
每經實習記者 舒曼曼 北京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曾健輝
8月21日下午4點左右,北京工人體育場北路飄著誘人的咖啡香味,這條街道貫穿三里屯太古里、三里屯SOHO和工人體育館,街道上成群結隊的年輕人彰顯出這里的熱鬧與繁華,而與三里屯太古里僅一個小區之隔的世茂廣場·工三(世茂工三)卻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樂視接手後,因其的“互聯網巨頭”品牌效應,世茂工三也招租到一批對樂視抱有高期望值的商戶,在世茂工三一層經營一家西式面包店的趙先生便是其中一位。
“樂視是大公司,接手之後肯定會好好做。”趙先生曾經的期待並未變成現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商戶每月流水縮減過半、虧損、甚至被迫“逃租”等種種情形,已經讓這個處於北京絕佳地段的商業地產項目成為一個“殘局”。
而在世茂工三經營方一位工作人員看來:“樂視是樂視,我們是我們”,“我們這個公司在運營,不是樂視在管。”樂視控股內部人士則稱,一直在對商場進行價值挖掘和提升,對於商業合作或轉讓,也在積極的溝通洽談中。
去年4月份,趙先生與合夥人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投資決策。在考察了不少商圈之後,趙先生最終選擇在世茂工三商場租店鋪。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樂視即將接手,屆時客流量將不成問題。
“招商人員說,樂視收購之後要打造旗下各個生態品牌展示的概念店,再加上正在修建的地鐵3號線工人體育場站的站點,所以,當時我們直接簽了6年。”趙先生對樂視的願景和規劃抱有很高的期望,並希望能借勢做大生意。
去年5月16日,樂視從世茂股份手上接盤世茂工三,交易總價29.72億元。該項目是北京世茂國際中心的商業部分,也是由世茂股份打造的“市中心高端地標綜合體”。彼時,賈躍亭希望在此處打造樂視旗下涵括汽車、電視、手機、體育和影視等多元產品的品牌展示地。
樂視品牌為商場帶來流量的期待逐漸落空。樂視接手之後,商場運營並未有多大的變化,但彼時趙先生並未過多擔憂,他相信“樂視是大公司,接手之後肯定會好好做。”
對於這個重金買下的商業地產項目,樂視接手之後似乎已經無暇顧及,更難言“好好做”。到去年11月,賈躍亭的一封公開信,讓樂視資金危機曝光。這個並不在樂視生態鏈中的地產項目被暫時擱置亦不難理解。
比趙先生租店更早的老商戶也經歷了類似的心態和業績的起伏。“客流量比去年同期比下降30%左右。”已經租了五、六年的一家店鋪經理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時還覺得樂視應該會有一套自己的東西,還是挺振奮的,但其實不是那麽回事。”
在不少商戶看來,樂視接手以後幾乎沒有對商場做出改變,也沒有實質性的推廣或者規劃,“感覺是聽之任之,定期把租金收了就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多家世茂工三的商戶獲悉,從去年12月開始,尤其是能夠帶動客流的伊藤洋華堂撤店以後,商場的客流量逐漸下降。今年以來,商戶的銷售業績更是明顯下降,目前商場仍然缺少能夠帶動客流的元素。
這讓趙先生也陷入焦灼,他疑惑的是:“其他商場節假日都會有活動,但這個商場就冷靜得出奇。越是過節越沒人,商場的宣傳造勢頂多是給廣播一下。你看現在商場都成什麽樣子了?就跟集市擺攤沒什麽區別!”
“周末基本上就更沒有什麽客流了。”商戶漢拿山的孫店長坦言,由於客群是以周邊寫字樓上班人群為主,通過外賣做活動的話,抽點要達到15個點左右,所以生意越來越差,下午兩點到七點店面基本上就空蕩了。
“以前世茂在管的時候客流量還可以,人多的時候需要等位,但現在已經很久沒有坐滿了。”孫店長有些無奈地說。
趙先生對於自己的投資也已經沒了信心。他粗略計算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後對記者坦言,想要盈利很難,目前很大程度上是在吃老本。
在樂視危機成為輿論焦點之後,世茂工三的商戶也明白了經營慘淡的緣由。有商戶直言,樂視接手之後沒多久資金鏈就出問題,根本沒時間管。“賣場地理位置這麽好,真把這個地方浪費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漢拿山孫店長處得知,他上個月剛從富力城雙井店調到世茂工三店,原來的店長因為收入下降和業績連續不達標選擇了離職。“(樂視接手之前)高的時候一天能賣8000多,現在最高的時候也就3000多塊錢,生意確實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位於負一層的肥貓烤魚雖然已經搬走大半年了,但其門店外部被物業貼上“閉店裝修”的字眼。據其旁邊的租戶透露,肥貓烤魚被迫選擇了逃租,店內所有設施設備都留了下來,“合同沒有到期,屬於單方面違約,違約金非常高”。
“他們一天幾乎沒有流水,每天三、五百元,多的時候也就一千左右,他們是賠不起了。”漢拿山的孫店長遺憾地說道。
記者就此采訪了世茂工三負責運營的工作人員,對方表示,肥貓烤魚是合同沒有到期,經營虧損撤租。
實際上,在二層經營服裝品牌的商家也遇到類似的問題,拉夏貝爾店助李先生談到業績搖了搖頭,直言到期後不會續租,“業績已經不行了,平均四、五千(元)的流水,幾乎每個月都會虧損,平均每月賠三萬(元)左右。”
如果情況仍然不能好轉,趙先生也打算撤租,“我們之前找物業商談過,但是沒有同意,我們(是)自有資金,不像漢拿山和拿渡有集團撐著。”
世茂工三物業方北京百鼎新世紀商業管理有限公司一位經理對記者表示,“樂視之前有負面消息,但樂視是樂視,我們是我們,樂視接的時候用途就不是做商場,他們有其他用途。但是現在樂視情況不太好,我們要重新讓商場運作。”至於如何重新運營,他表示:“通過招租,新引進一些品牌的形式慢慢恢複人氣。”
針對樂視是否有具體盤活計劃,該經理再一次強調:“我們現在是這個公司在運營,不是樂視在管,目前也沒有接到任何通知要賣。”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袁東 每經編輯 謝欣
2017年末,北京證監局責令賈躍亭於當年12月31日前回國。但限期已到賈躍亭本人還是沒有回來,不過賈躍亭夫人甘薇卻受委托回國處理債務問題。
就在甘薇回國不久,此前在港股上市的酷派集團(02369,HK)就宣布最大單一股東的賈躍亭大量折價減持其股份,並失去第一股東的地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此次賈躍亭對於酷派集團的減持並不意外,因為在2017年11月賈躍亭已經辭去了酷派集團主席、執行董事等職務。而在賈躍亭減持酷派股份後,三位剛入職不到兩個月的樂視系董事又閃電離職。
在2018年1月4日,酷派集團宣布獲Leview Mobile HK Limited(以下簡稱LMHK,為賈躍亭全資控股)告知,LMHK已向威日創投出售了約8.97億股酷派集團的股份,成交價格為0.9港元,總金額達約8.07億港元。
在股權轉讓交易完成後,賈躍亭不再是酷派集團的單一最大股東,而威日創投成為最大的單一股東。賈躍亭在減持後還持有酷派集團10.95%的股份,而威日創投持有酷派集團17.83%的股份。資料顯示,威日創投是一家在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成立的公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早在2015年6月,賈躍亭就以LMHK的名義以每股3.508港元的單價買入了約7.8億股酷派集團的股份,購買金額達到了27億多港元。而在2016年8月,賈躍亭又以每股1.9港元的價格完成了對酷派集團的增持,增持金額達到了10.48億港元,增持後成為酷派集團最大單一股東,持股比例升至28.83%。而此次的減持價——每股0.9港元僅為賈躍亭首次買入單價的約四分之一。
事實上,在賈躍亭2015年買入酷派集團股份之後,酷派集團股價就開始持續下跌。從2015年6月份的每股2.9957港元跌至了目前的0.72港元(股價前複權處理)。而酷派集團自2017年3月31日起一直停牌至今。
在此前兩年多的時間里,由於最大單一股東的變化,酷派集團的董事會也是出現頻繁的人事變動。而此次賈躍亭減持及退出最大股東地位,也讓樂視系的酷派董事會成員在上任不足兩個月的時間後又閃電離職。
在2015年賈躍亭入股酷派集團之後,便被委任為執行董事,隨後又升至公司主席。而樂視網董事劉弘、樂視負責財務管理事務的張巍也先後成為酷派集團執行董事。
不過,僅坐上主席位置一年多的賈躍亭卻在2017年11月辭去了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等多個職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在賈躍亭卸任酷派集團主席的同時,三名樂視系的高層被委任為酷派集團的非執行董事。樂視副總裁馬麟、王俊民及前樂視副總經理楊永強被委任為酷派集團非執行董事。
然而,就在賈躍亭減持酷派後的第二天(1月5日),張巍、馬麟、王俊民、楊永強便宣布分別辭任執行董事及非執行董事職務。而目前,此前三年內上任的樂視背景的董事會成員僅有劉弘任董事會主席一職,非執行董事職位已無樂視高層人員擔任。
目前,賈躍亭面臨的困境及信任危機已不用贅述,不過近期賈躍亭夫婦的一系列行為卻使得這一困局看到了發展的希望。
首先賈躍亭在自己微博上發布了關於《北京證監局責令賈躍亭回國履責通告》的回應函,稱“我一定竭盡全力解決債務問題,想盡一切辦法彌補造成的負面影響和損失。”
隨後甘薇也在微博表示:“受老賈委托,我將負責賈躍亭在國內的債務問題。”另外,從甘薇微博也可以看到,賈躍亭大幅度折價賣出酷派集團的股份並籌集的資金,就是用於解決債務問題。甘薇在微博中表示, 出售酷派股份,轉讓價款8.07億港元直接被招商銀行抵消對應的部分債務(原債務本息約14億港幣),償債比例近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