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柳传志解读“民进”新政:难度在于政府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26/170302.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50

難度更勝半導體 EPS10元起跳

2011-4-4 TCM




如果你對LED產業有興趣,那麼請一定要認識這個新材料:藍寶石晶棒與藍寶石基板,因為這將是今年LED(發光二極體)概念股中最強悍的一個族群。

全球前五大藍寶石晶棒廠越峰,從去年十二月底以來,股價一路往上飆竄,從八十八元最高漲到一百七十元,三個月間漲幅是驚人的九三%,目前雖然稍有調整,但依舊維持在一百五十元的高價,打敗LED晶粒大廠晶電,位居國內LED類股股王寶座。

放眼興櫃市場,三家專攻藍寶石基板切割的公司兆遠、兆晶與晶美,去年每股盈餘都在五元以上,股價均曾超過百元,對比其他中、下游的LED概念股,表現可以說是相當突出,其中兆遠表現最亮眼,光是今年二月的營收就達三億元,通過櫃買中心上櫃審議會,預計最快五月將掛牌交易。

就 連台灣新首富王雪紅也插上一腳。去年她花六億元投資昇陽科,三月中昇陽科與中美晶換股,王雪紅成了中美晶的監察人,持股五%左右,而過去以太陽能矽晶圓為 主力產品的中美晶,在二○○七年正式宣布進軍藍寶石基板產業,先從切割技術開始,今年初試產出一百二十公斤以上的藍寶石晶棒。

「其實我們早在二○○○年就投入技術研發,只是最近才來到量產階段,」中美晶總經理徐秀蘭表示。因為擁有藍寶石長晶的開發技術,中美晶的股價也被投資人看好,從今年一月的九十三元一路上漲到三月二十九日的一百二十二元。

缺貨大漲價! 中國需求暴增,去年起供給吃緊

這個LED的上游材料,原本冷僻到乏人問津,金融海嘯時更因全球資金緊縮造成所有廠商虧損慘跌。為何會在此時翻紅?

LED原本就被視為下一個明星產業,可以廣泛應用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與液晶電視的背光模組,去年這三項產品出現爆發性成長,直接帶動整個大趨勢。

中國市場是另一個關鍵因素。今年中國政府在「十二五規畫」中直接點名LED為國家重點產業後,預計將投入人民幣五千億元(約合新台幣二兆二千億元)開發LED照明工程,用補貼的方式大舉增設LED用MOCVD機台,全國四百台在全球占有七○%市場,數目居全世界之冠。

但這些雄心勃勃的廠商沒有料到的是,上游材料的開發速度跟不上下游。藍寶石基板在二○一○年開始出現供給吃緊,去年底達到最高峰。以當前主流的二吋藍寶石基板為例,價格在兩年間由每片七美元飆漲至三十美元,漲幅超過三倍。這就造成了整個產業「上肥下瘦」的情況。

「這簡直是瘋了,」談起藍寶石基板近兩年來的價格波動,徐秀蘭忍不住說。

群 益投信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陳煌仁指出,單就藍寶石產業而言,分為長晶與切割兩種不同的領域。長晶的成品為藍寶石晶棒,經過切割之後才成為藍寶石基板,前者 屬於化工領域,後者則是機械領域,看似相關,但技術層次完全不同。而這一波之所以會有如此大的原料缺口,正是因為晶棒供應不足。

過去藍寶石 晶棒的長晶技術多半掌握在外國大廠的手裡,近年來才有越峰、尚志、鑫晶鑽等國內廠商投入,但除了越峰之外,另外兩家的量都不大。目前興櫃市場中為人所熟悉 的「藍寶石三雄」:兆遠、兆晶、晶美,都是以切割為主。中美晶則是極少數擁有從長晶、切割到圖案化一貫化流程的公司。

「長晶之所以難,就是三個因素要同時存在,」徐秀蘭表示;她所謂的三個要素,指的是高溫、量大、時間長。

生產不容易!欠缺人才、機器與原料,價格難降

與半導體製程類似,藍寶石也是需要在一個大坩鍋裡面投入半噸以上的多晶矽,加入氧化鋁粉燒融,但不同的是,半導體只需要攝氏一千四百度,三、四天內即可完成,要拉出一根藍寶石晶棒卻需要高達兩千度、十天的時間,足足是一倍以上。

不像半導體已經有長達四十年的發展歷史,許多設備與製作流程都已經規格化,藍寶石的設備長晶爐無法現成,需要找合作夥伴特別客製化。同時,還得要有熟悉這項材料特性的工程師,寫出一套專門的軟體,才能控制燃燒過程的品質與強度。

「個別來做都不難,但要讓這幾個要素同時發生,就是它最大的門檻,」徐秀蘭強調,目前這個產業中、下游都有整體解決方案可以套用,唯獨上游還沒有,只要當中有一個環節控制不當,長晶的過程中產生太多氣泡,就會造成原子排列不均,影響到後續的轉換效能。

技 術本身就有難度,設備製作不易,加上台灣過去欠缺化工人才,後進者得解決人(man)、機器(machine)、原料(material)這個「3M」問 題,墊高了進入門檻,也讓價格居高不下,長晶廠因此可以維持在五○%到六○%的高毛利率。 至於在切割技術雖然也有一定難度,但比起長晶來說還是相對成熟,毛利率也低得多,約二五%到三○%左右。

上、下游的毛利率差距如此之大,造成所有人都拚命往上游鑽,想要養出自己的小金雞。除了中美晶已經成功邁進之外,郭台銘旗下的奇美電集團在投資了切割廠兆晶,之外,又再培育了另一家有長晶技術的小金雞鑫晶鑽。

不過華南永昌投顧董事長儲祥生提醒,去年藍寶石基板廠可以交出亮眼的成績單,完全是拜缺貨漲價與低價庫存利益所賜,從今年價格已經大漲兩倍、加上眾家產能不斷開出的狀況來看,好價格頂多只維持到上半年,第三季過後很可能會下跌個一○%。

投資挑上游!長晶廠因利潤高,不易受跌價影響

只是在這麼多檔藍寶石相關股票紛紛要在今年掛牌上市時,投資人該怎麼選擇?

「還是要挑毛利率高的下手,」陳煌仁分析,整個產業的上下游呈現供給需求的對立關係,上游材料的價格高就代表下游的晶粒、封裝等工廠的毛利低,在上肥下瘦短期內不變的狀況下,投資人最好還是往肥的上游尋找投資標的。

一位國內的券商分析師認為,兆遠、兆晶、晶美三家公司,雖然利潤空間不像上游這麼好,但產業位置正確,同時具備IPO題材,股本小、籌碼面集中等優勢,比起已趨成熟的晶粒廠與下游封裝廠,更具投資價值。

這當中,兆遠雖然是從切割研磨起家,但因為是屬於聯電集團,下游有晶電這個大出海口,上游又有位於山東的長晶廠元鴻,倘若今年能順利量產,不只獲利能力大幅提高,還可望與中美晶一樣擁有從上到下一條龍的生產線,加上有即將掛牌上市的題材,未來股價成長性可期。

至於越峰、尚志等專注在長晶的上游公司,毛利率依舊可維持在五到六成左右的高水準,相對於中、下游二五%到三○%的晶粒廠與封裝廠,即使價格出現變化,所受到的衝擊也比較小。若以越峰為指標,相關類股的本益比可上看十至十二倍。

【延伸閱讀】今年賺翻!—精選6檔藍寶石概念股

尚志 產品:矽晶圓研磨片、藍寶石晶棒 看好理由:自產的藍寶石晶棒於去年10月起小量出貨,今年產能可望大幅提升 股價:133元 EPS:18元

兆晶 產品:2吋LED基板切割,也可切4、6吋晶圓 看好理由:鴻海集團成員,月產能逾30萬片,未來有2倍擴產空間 股價:92.1元 EPS:11.5元

兆遠 產品:2吋LED基板、6吋基板研發切割 看好理由:聯電集團成員,國內最大藍寶石晶圓、基板供應商 股價:91.5元 EPS:14元

中美晶 產品:矽晶圓、晶棒、2吋與4吋基板切割 看好理由:同時掌握上游長晶技術與下游切割能力,預計今年晶棒自製率可逾5成 股價:122元 EPS:13.7元

晶美 產品:LED基板拋光及2吋晶圓切割 看好理由:中國市占率超過80%,是今年中國MOCVD裝機數躍升全球第一的主要受惠者 股價:117元 EPS:14元

越峰 產品:單晶長晶及晶棒 看好理由:台灣第1大、全球前5大長晶廠, 產能與良率居全台之冠 股價:147元 EPS:18元

註: EPS為2011年預估值;股價統計到3月29日資料來源:各媒體、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99

如何判斷一個好生意(二) 從產品的差異化及複製難度來判斷一個企業的競爭力 散人

http://xueqiu.com/7267494171/22105292
三大門戶基本都是同質化競爭,但要複製一個門戶也不容易,畢竟用戶規模很難複製,鳳凰新媒體依託電視節目內容硬擠入門戶市場,有一定的優勢,但看樣子很難大有作為,畢竟這是一個同質化的競爭,除非能在內容上長期的獨樹一幟,否則很難大有作為。

搜狐和騰訊都試圖複製新浪的微博,雖起步晚了一點點點,拼盡全力,特別是搜狐,目前的結果看是失敗的。微博這個產品的技術難度對搜狐和騰訊來說都不大,但客戶的社交關係和積累很難複製,就像QQ的關係群一樣。

奇 虎是顛覆者,以免費的方式顛覆了殺毒軟件的商業模式,再侵入相關的工具及網址導航。QQ大戰後,騰訊也聯合金山搞了類似奇虎的產品(感覺騰訊的小工具效果 並不能擊倒已經先入為主的奇虎),但產品容易複製,客戶規模卻不容易,即使是實力如騰訊這般雄厚的也奈何不了奇虎了,何況其他競爭對手?但奇虎的問題是掌 握流量後,貨幣化的效果及未來的空間有多大還不確定,這有點像新浪的微博,但奇虎的客戶粘度遠比不上微博,不過,正如有人形容過的「奇虎是會打牌的人手上 一副爛牌,而新浪是不會玩牌的手上有一副好牌」。

複製蘋果的手機,難度可能有點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比如三星,sony, 戴 爾,google,亞馬遜等要達到蘋果手機硬件的水平,應該還是能做到的,但不能撼動蘋果手機的地位,必須能將手機硬件,apple store平台 及 平台裡的軟件三者都複製成功甚至要做得更好才能動搖蘋果的根基。蘋果已經走在前面了,要想在這三者同時超越蘋果,需要比蘋果優秀很多的公司才有可能。要有 優秀的企業文化,抓住行業發展的契機,在硬件,平台及應用軟件上超越,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除非是產業下一次發生顛覆或巨變的時候。(蘋果也是抓住 了移動終端的市場變化趨勢,比較這幾年蘋果電腦和ipad,iphone的發展可以看出其中的差異,先入容易,追趕難)。

消費品行業看似 產品差異化不大,實際上非常大,產品的物理特性是同質化的,但產品的心理感知是巨大的差異化,這就是品牌的作用。巴菲特說給他1000億美元他也無法複製 可口可樂的品牌和渠道,那麼茅台的品牌可以複製嗎?或者可以複製出一個類似的品牌嗎?2000年前記得白酒的第一品牌是五糧液,但隨著五糧液盲目的擴展質 量低劣的子品牌,結果傷了五糧液的母品牌,讓位給了茅台。那麼中國傳統的八大名酒是否有機會與茅台平起平坐?都一樣有歷史的沉澱,都一樣有獨特的口感,工 藝及配方,一樣的目標消費群體,我個人的觀點是完全有可能。七大名酒不會取代茅台的地位,但平起平坐爭搶市場完全有條件,只不過企業的內因沒有發揮出來罷 了。但八大以外的其他酒廠要想和茅台爭市場就難了,畢竟品牌相差太遠。品牌也不是萬能和一成不變的,經營不好,品牌一樣會沒落衰退及死亡。李寧曾經領跑體 育裝備,但現在已經讓出了第一的寶座。品牌並不是天然的護城河,需要不斷深挖和加寬,否則年久失,修護城河也會消失的。

銀行業似乎是個同 質化的行業,幾乎所有的產品都一樣,很容易就可以相互拷貝,存款貸款,理財產品,信用卡等等,但服務態度和服務的感受可以形成很大的差異,特別是當一個銀 行有成千上萬家的網點時。幾乎所有的銀行都知道要提高服務質量,但執行的結果就大不相同了,都知道銀行是經營風險的行業,風控很重要,但風控的結果每家銀 行都有所不同。能在其中勝出的,競爭者很難複製這種優勢,比如富國銀行,競爭者都知道該怎麼做,但就是做不到。這種企業的競爭優勢在於企業文化,所以難以 複製。

連鎖超市是高度同質化競爭的行業,其本質是薄利多銷,低毛利高周轉,從業者都知道這個道理,降低成本的戰術方法大家都可以學習和借 鑑,但能做到極致的的就不多了,這是一個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的行業,和銀行業一樣,這種大家都知道戰略策略戰術,但結果就是不同的企業,其競爭優勢是很難 複製的,比如沃爾瑪和COSTCO. 好在作為投資人,不需要能夠做到,只要能找出這樣的股票及知道這種優勢是難以複製的就足夠了,而且這種企業容易跟 蹤,從財報上可以很容易就能看出這種優勢是否在持續。

類似於超市的行業是電商,高度同質化的競爭,競爭的本質是低價格高周轉同時保持基本 的客戶體驗,同類的企業還有如攜程及藝龍,攜程在眾多同質化競爭對手的圍剿下很難保持其高價策略,要麼降低價格,要麼流失客戶,薄利多銷才是這類企業的出 路。複製這類企業的難度有多大?只要有足夠的資金及低價格,京東,蘇寧,國美,噹噹,甚至淘寶,百度等等,誰具備資源及適合的戰略及時機,誰就能勝出,一 旦勝出,後來者就很難跟進,因為複製客戶規模的成本太高了。作為投資者,可以坐山觀虎鬥,等到具備條件的公司出現才出手。

連鎖餐飲是高度 差異化的行業雖然表面上看似乎是同質化激烈競爭的行業,如果能做出特色,前途不可限量,但要做出特色並標準化並不容易,這也是國內幾十年做不出中國的麥當 勞和KFC的原因,難並不是沒有可能,相信未來中國一定會有類似麥當勞和KFC的中式快餐連鎖企業,這比在中國出現沃爾瑪和COSTCO的概率更大。

連 鎖酒店幾乎是同質化競爭了,雖然表面上似乎有差異化。反正對於我來說,住哪一家體驗都差不多,雖然如家,漢庭,7天定位訴求各有不同。同質化競爭必然導致 入住率下降,利潤下降。現在的增長是行業的整體增長,一旦行業增長停滯,就如同體育裝備的情況一樣,股價可能一瀉千里,而這個行業比體育服裝更慘,因為是 低利潤和低周轉。前3名的情況看,7天的戰略策略更合適,預計到未來低利潤低周轉的情況,採取以加盟店為主的擴張策略風險最小,而如家和漢庭在行業往低利 潤低周轉發展的趨勢下仍然堅持自主經營店的擴張策略,風險極大。

最近新東方暴跌,雪球上大家討論也熱烈,湊湊熱鬧,教育產業的問題是教學 質量由教師的個體決定,短期內批量培訓優秀教師,很懷疑,也許托福培訓可以,但其他領域的培訓,難。再者,優秀教師為什麼要在新東方裡做而不是自己出來 做?這是管理者的最大挑戰。這個行業有點像A股的裝飾業,新東方就如同金螳螂。再看廣一點,諮詢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和這類企業幾乎是同樣性 質的,到了一定的規模,估計就很難發展了,屬於看不懂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179

郭台銘:iPhone5生產難度大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9/2ONDE1XzU1OTA2OA.html

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稱生產中蘋果外殼容易被劃傷。

因裝配複雜,外殼容易劃傷,新增一項檢查程序,目前難以滿足蘋果的巨大需求

據外媒報導,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11月7日表示,受設計因素影響,iPhone 5生產難度較大,富士康目前仍然無法滿足蘋果的巨大需求。

無法滿足蘋果需求

「生產iPhone並不容易,我們還不能滿足這一巨大需求。」富士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11月7日對外表示。

在此之前,iPhone 5供貨不足一直是外界關注的問題。在美國市場,蘋果開放iPhone 5預定僅一個小時,iPhone 5的發貨時間就已經從9月21日發貨延遲至2周之後發貨。在發售後的第一個週末裡,蘋果共售出500多萬部。分析師稱,如果不是受制於供應鏈,這一數字會更高。

蘋果CEO庫克在此前的財報會議上也表示,「對iPhone 5的需求極度強勁,我們現在很擔心供貨不足。目前產量的程度是蘋果歷史上的最大產量。很難預測何時供求會平衡,但我對供應iPhone的能力很有信心。」

此前,郭台銘接受外媒採訪時就曾抱怨稱,iPhone 5是富士康裝配過的最複雜的手機,它的鋁外殼在裝配過程中極易被劃傷而導致產品不合格。為此,富士康不得不引入了一項新的質量檢查程序,以降低產品受損的幾率。

iPhone 5上市後,很多用戶抱怨黑色iPhone 5容易出現掉漆等問題。10月5日晚,富士康鄭州園區發生大規模糾紛。據媒體報導,廠方要求工人在國慶長假期間加班趕製iPhone 5,為減少掉漆情況發生,富士康採用了更加嚴格的產品質量檢驗制度,但員工沒得到相應培訓。質檢員與工人產生爭執,最終導致事件升級。

富士康國際股價大漲

在富士康集團無法滿足蘋果需求的情況下,有消息稱,富士康可能將把部分iPhone零部件生產訂單轉移給其旗下子公司富士康國際。據報導,富士康國際到目前為止並沒有接獲任何iPhone訂單,其主要組裝非蘋果產品,如諾基亞手機。

花旗集團在投資報告中稱,富士康iPhone工廠面臨招工困難問題,自10月以來部分生產已經轉至富士康國際。富士康正逐漸將10%至15%的iPhone生產轉至富士康國際,估計後者在10月已經開始生產iPhone的金屬外殼,最終的組裝預計將在今年年底開始。

受此消息影響,昨日富士康國際股價上漲2.874%,收於3.58港元。富士康國際11月5日股價暴漲超過30%。

相關新聞

蘋果股價跌至5個月新低

新京報訊 (記者劉蘭蘭)此前不斷帶給投資者信心的蘋果公司週三股價大跌3.8%,創5個月新低。分析稱,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對蘋果前景擔憂。

曾經,蘋果股價創造出700美元的紀錄,蘋果公司市值也飆升到6600億美元。9月份,有數據稱,如果蘋果繼續保持當前的軌跡,到了2015年4月9日11時,蘋果將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家市值突破萬億美元的公司。

不過,這些已經發生了改變。自iPhone 5發佈以來,蘋果的負面消息不斷,iPhone 5沒有給大家帶來驚喜,同時,還存在供貨不足的情況。上季度財報也缺少亮點,淨利潤更是連續三個季度下滑。上個月,蘋果公司高層人事也出現罕見的重大變動,庫克解僱了兩位公司高管。

伴隨著這些消息的是蘋果股價不斷下跌,週三蘋果的股價大跌3.83%,報收於558美元。與曾經705.07美元的歷史最高點相比已經縮水20%,市值也因此縮水1000多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32

2%:進高盛難度是哈佛的三倍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331

哈佛校報Harvard Crimson去年公佈,將在2016年畢業的哈佛學生錄取率僅有5.9%,創了史上最低記錄。

但即使是這樣比以往更加嚴挑細選的哈佛,也要在「挑剔」的華爾街面前甘拜下風。
 
其實,這樣比較對哈佛來說不算太公平。畢竟,對方是「投行界還有誰陪你笑到最後」的高盛
 
而且,進高盛比讀哈佛難不是新聞。2010和2011年有30萬人向高盛申請全職工作,實際聘用人數不足4%。
 
高盛總裁及首席運營官Gary Cohn近日在彭博採訪時透露,今夏高盛投行部門錄用了350名見習分析師,這300多人可是從1.7萬餘名應聘者中選拔的。
 
這等於說,據最新數據,投行高盛的錄用率只有2%。
 
前兩天華爾街見聞報導,哈佛大四學生調查結果顯示,畢業後首選金融業的學生比例為15%,仍遠低於2007年47%的峰值,但已明顯高於去年同類調查的結果:9%。
 
雖然沒有危機以前那麼高,但華爾街的吸引力已經在慢慢恢復。
 
下面再回顧下2010年高盛的招聘廣告。
 
不過,高盛也不能算「冷豔高貴」。
 
去年12月,彭博報導了全球第二大航空公司美國達美航空(Delta Airlines)招募員工的盛況。
 
當時達美航空計劃招聘約300名空乘人員,在消息對外公佈第一週就有2.2萬人求職應聘。
 
這樣算來,達美航空選空乘的錄用率起碼也是1.36%。
 
即便達美航空去年的錄用率這麼低,和兩年前相比這還算是好消息。
 
2010年10月,這家公司聘用的1000名空乘可是經歷了真正的海選。她們是10萬人中選出的幸運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43

【師兄幫幫我】餐飲行業運營難度大,如何發展連鎖?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2/57589.html

小型餐飲業扎堆,開一家成功的餐飲店如何起步?開業前期最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什麼?如何發展連鎖?

以下是一位餐飲行業創業者對師兄提出了自己的難題:小型餐飲業如何做連鎖?「黑馬師兄」云南云海肴創始人趙晗結合自己的行業經驗給出了專業性的解答。

【餐飲行業創業者 王元勛】

問:

想在太原開餃子店,20—30平方那種,後期想發展連鎖,請問1.加工生產餃子這塊放店裡好,還是另外找地方單獨加工好,自己找員工做還是外包好?2.第一個店開業前需要注意些什麼事情?3.這個項目後期發展怎麼樣,如果想做連鎖的話最重要的困難是什麼?萬分感謝!期待您的回覆。

【云南云海肴創始人 趙晗】

答:

1、早期一來肯定前店後廠經濟性最好,第一個店可以租大些,相當於前面幾個店的中央廚房。要想掌握核心技術,必須一來自己找人包,一是質量控制要求,二是掌握完核心技術和關鍵控制點了,再外包,不然和賣速凍餃子沒有區別。

2、第一個店,對於餐飲零售來說,最重要的三件事,選址、選址、還是選址。(北上深互聯網程度高和人口密集大的城市,早期一兩個店,選址相對可以要求低些)

3、餐飲是一個營運難度很大的生意,所以做好管理抓好營運,在一個城市一個區域深耕,開很多店都會活的不錯的,但若要全國發展異地擴展,餃子連鎖這個品類,一是運營管理難度很大,二是已經有大娘水餃、老娘舅一類更知名品牌的挑戰,三是餃子這個產品的食品行業涉足很深,你需要思考客戶為什麼不直接買速凍餃子自己做,而要到店消費?超市的凍餃品牌會不會自己開店?7.11賣關東煮了,會不會賣餃子?自己容易做的東西,別人做起來也容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971

安全局勢惡化增加伊拉克石油增產難度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6589

過去兩周,伊拉克安全形勢急劇惡化。不幸中的大幸可能是,恐怖主義組織ISIL領導的遜尼派武裝,控制的只是幾乎沒有原油生產和相關基建設備的北部和西部地區,因此當前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並未受到沖擊。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專家Kenneth Pollack認為,伊拉克北部和西部的快速淪陷其實並不意外,因為這些地區都是遜尼派的集聚地,以什葉派為核心的伊拉克軍隊在這些地區缺乏抵抗的決心。然而,鑒於巴格達和巴格達以南地區是什葉派的集聚地,而且巴格達部署了更多的兵力,ISIL不大可能繼續高速推進,戰事很可能出現長期的僵局(除非強大的外部力量打破這個均衡):

當前最可能出現的局勢是,快速推進的遜尼派武裝很可能會在巴格達或巴格達北部陷入對峙。他們可能繼續往前推進一點,但看起來不大可能有能力打下巴格達,更不可能定都巴格達。與以下兩種可能出現的局勢(遜尼派武裝攻占巴格達,繼續向什葉派聚集的南部推進;什葉派聯軍強力反擊,把遜尼派武裝驅逐出他們最近占領的地區)相比,這種局勢看起來發生的可能性要大多了。

雖然伊拉克當前的石油生產看起來並沒有出現什麽重大風險,但伊拉克局勢的發展仍然牽動著石油市場的神經,特別是因為伊拉克北部油田預期是全球石油市場未來增產的關鍵一環。那麽,伊拉克安全局勢惡化,將會如何影響伊拉克未來的石油生產呢?Pollack繼續解讀:

恐怖主義/破壞:過去幾年,ISIL和其他Salari聖戰主義組織一直在嘗試通過攻擊伊拉克南部的石油基建設施,打擊伊拉克的石油生產。正如上面提到的,他們在襲擊北部基建設施上已經取得了莫大的成功,但至今仍未在南部取得類似的成功。鑒於他們已經與什葉派的敵人卷入了全面的常規戰爭,他們很可能會加倍努力襲擊石油基建設備。畢竟,當前伊拉克的石油生產是什葉派聯合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這與兩伊戰爭期間,巴格達和德黑蘭相互都在嘗試切斷對方石油出口的原因是一樣的,所以遜尼派武裝這次也將作出相同的努力。此外,鑒於他們控制了伊拉克北部的一大批地區,他們這麽做的能力可能增加了。

分神的官僚機構:就算在內戰(大規模動亂)再次爆發前,伊拉克也遭遇到了提升石油產量的眾多問題。伊拉克政府是低效、腐敗和嚴重集權的。石油企業(和其他西方企業)在獲取簽證和牌照上,在轉移人力資源和設備上,在獲取預期伊拉克人會提供的資源上,都出現了問題。一些對伊拉克和其石化產業至關重要的大型項目,已經遭遇到眾多雜亂無章的官僚問題,延誤了項目的完成。這包括捕獲被直接燃燒浪費掉的伊拉克天然氣的關鍵企業,和把海水運送到南部註入油田替代淡水來源減少的關鍵企業。鑒於內戰全面爆發(以及很可能出現的一系列內部問題),伊拉克政府的註意力將變得更為分散,可能比之前變得更為低效。

違法事件:在過去6-8個月,伊拉克政府一直都在把伊拉克軍隊和警隊調離南部地區,派往西部的Anbar省與已經占領了Fallujah並威脅到Ramadi, Abu Ghraib和Samarra城市的ISIL作戰。從南部轉移了這麽多維持安全的人力(比如說,駐紮在南部Basra省的17支伊拉克部隊有11支已經被轉移),正在令南部的安全形勢複雜化。現在已經出現了更多部落暴力事件的報道,有組織犯罪,地方政治暴動也增加了,整體的犯罪活動量在增加。從那以後,巴格達更變本加厲地把軍隊和警隊調離南部,派往北部與新的遜尼派武裝對抗。一段時間以後,伊拉克可能有能力為南部建立新的安全部隊,但只要內戰持續,前線總會競爭更多的軍力,從歷史上說,前線的優先權高於後方安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14

俄羅斯增持金磚國家債券有難度 西方不是想甩就能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52

金磚國家,俄羅斯,制裁,國債,普京,中國

面對西方嚴厲的經濟制裁,俄羅斯加快拓展新興市場,考慮增持中國等金磚國家債券。可俄羅斯4000多億美元的外儲規模龐大,金磚國家債券又體量尚小,且信用評級與歐美債券尚有差距,無法滿足俄方投資多樣化的需求,短期內俄羅斯投資還難以繞開西方。

上周末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俄羅斯財長Anton Siluanov表示,希望循序漸進地實現投資多樣化,遠離對俄制裁的西方國家,目標轉移到其他四個金磚國家巴西、中國、印度和南非,打算購買這四國發行的債券。

據彭博統計,俄羅斯兩大主權財富基金合計管理約1770億美元外儲,而上述金磚四國發行的歐元與美元債券約合470億美元。目前市面流通的美國國債共約12萬億美元,即便市場預計美聯儲將加息,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將因此開始上升,這類債券的流動性也是全球其他主權債券無可比擬的。

券商 Jefferies International Ltd.駐倫敦的國際信用策略負責人Richard Segal近日分析指出,

與上述新興市場的美元債券相比,俄羅斯的外儲規模太大,所以俄羅斯難以中止購買美國、歐洲與日本的債券。

俄羅斯財政部規定,國內917億美元的“儲備基金”(Reserve Fund)可將50-100%的資金用於投資國外債券,另一主權財富基金“國家福利基金”(National Wellbeing Fund)規模853億美元,其投資外債比例範圍為0-100%。但金磚國家的債券並未列入這類基金可投資的外債之列,

這兩大基金只能購買英、美、法、加這類發達國家的債券,債券計價貨幣必須是美元、歐元或英鎊,且債券評級不得低於惠譽或標普評級的AA-級或穆迪評級的Aa3級。投資債券發行規模不得低於10億美元、10億歐元或5億英鎊。

彭博統計發現,金磚國家之中,巴西與南非的標普評級僅有BBB-,印度的穆迪評級為Baa3,中國的標普評級為AA-。因此符合上述俄羅斯財政部對投資外債評級要求的只有中國債券。

俄羅斯副財長Sergey Storchak本周表示,財政部計算今年年底以前明確兩大主權財富基金的金磚國家歐元債券投資規定。他透露,兩只基金正在尋找AAA級債券的替代品,“輿論不傾向持有傳統發債國的債券作為外儲。”

不過,花旗的中東歐、中東與非洲地區外匯與當地市場策略負責人Luis Costa認為,俄羅斯的債券多樣化計劃聽起來很像是擺擺姿態而已。畢竟,這些主權財富基金的規模是個大問題。

今年7月底,歐美宣布對能源、金融和國防三大俄羅斯關鍵經濟領域施加制裁,本月歐美又加大制裁力度,俄最大石油生產商Rosnef、俄最大銀行Sberbank、五大俄國防與科技企業和俄能源公司均被列入制裁黑名單。

此前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Rosneft的CEO上月就向俄羅斯政府求助,希望得到1.5萬億盧布,因為西方制裁限制了該公司融資。梅德韋傑夫本月表示,即使這筆救助款為數不小,政府也可能出手相助,因為Rosneft是政府稅收的主要來源。

上周末梅德韋傑夫表示,俄羅斯經濟目前的問題不在於制裁,制裁產生的損失僅占5%,主要都是國內經濟結構限制。(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358

第三方支付人士談管理辦法:落實有難度 末位公司將淘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3735.html

第三方支付人士談管理辦法:落實有難度 末位公司將淘汰

第一財經日報 王瑩 2015-08-01 21:27:00

某第三方支付平臺高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市場末位”公司自然消亡或許會出現,但是兼並收購潮以前沒有出現,未來也不會大規模出現。

監管,再監管。

距7月18日央行等部門正式下發《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不到兩周的時間,7月31日央行再次下發《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

這次在總體頂層設計之上,重點針對隸屬央行監管的第三方支付。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此次《征求意見稿》的下發,一方面明確銀行、支付機構以及銀聯三大機構的各自分工,讓銀行回歸銀行,支付機構回歸支付機構;另一方面,則是從作為金融創新業務基礎設施的第三方支付入手,進一步防範金融創新過程的金融風險;此外,也是對此前《指導意見》的進一步落實。

針對上述文件,《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了多名第三方支付機構從業人士。在肯定《征求意見稿》的同時,業內人士也表示該《征求意見稿》在落地方面還存在一定難度,例如相關技術的投入力度、配套外部機構的數據範圍等。

此外,除對第三方支付機構將產生業務拓展方面的影響外,互聯網金融業將隨之受到影響,此前大量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做資金托管業務的P2P平臺成為關註焦點。

收購、兼並潮不會來臨

“央行肯定了第三方支付在電子消費領域以及支付通道方面帶來的貢獻。”一家第三方支付機構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征求意見稿》關於賬戶開立的部分更多是讓第三方支付機構回歸支付通道定位,央行從監管角度對賬戶本身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做了規定。

上述負責人表示,在支付行業中,有一些傳統機構在從事支付業務時更看重資金沈澱,但是正規從事支付業務的機構,針對資金沈澱需要投入更大資源和精力。他進一步解釋道,真正的支付機構對於客戶留存在“個人零錢”賬戶中的資金管理一定要符合央行的備付金管理辦法,並且還要投入額外的管理精力,第三方支付對於客戶的資金管理與成本直接掛鉤,平臺需要同相應存管機構行進行合作,並交付存管費用,此外,平臺監管的人力成本也不可小覷。

對於未來支付行業的走向,部分業內人士表示,在《征求意見稿》的“強監管”之下,部分小的支付公司以及沒有認真開展業務的支付公司或許會就此消亡,從而未來行業兼並和行業並購將會出現。

但是,某第三方支付平臺高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市場末位”公司自然消亡或許會出現,但是兼並收購潮以前沒有出現,未來也不會大規模出現。

縱觀目前整個支付行業共有支付牌照不到300家,在他看來這並不是一個正常現象。數據顯示,第三方支付行業位列前8名的機構共占據了90%的市場份額,因此正常的市場體量應該是5-8家。

相對其他金融該機構,牌照對於支付行業並非“絕對稀缺資源”。正是由於該原因,行業中幾乎未出現大支付機構收購小支付機構的更多先例。“收購牌照,並沒有用處,一方面,大公司自身不缺牌照,牌照價值低。另一方面,若是收購市場份額,但這些小規模支付公司自身並不存在市場份額優勢,收來何用?”上述高管表示,大的支付機構如果打收購、兼並牌,更多則是看中了國外的牌照資源,或者被傳統金融機構在向互聯網業務轉型的過程中收購。

如何跨越“數字證書和電子簽名”

《征求意見稿》中第二十八條指出,支付機構采用不包括數字證書、電子簽名在內的兩類(含)以上要素進行驗證的交易,單個客戶所有支付賬戶單日累計金額應不超過5000元。

對此,“5000元”限額成為市場上很多人關註的焦點。對於網購扣款超過5000元部分將走銀行通道這一說法,一名支付行業資深業內人士表示,從技術角度來看,這5000元限額依舊存在。

原因在於“數字證書和電子簽名”兩種技術的普及度。上述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隨著移動智能設備的普及,強場景化的支付產業將業務越來越多地轉移至移動端,但是上述兩種技術更多應用在PC時代,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主要體現在被大家熟知的“U盾”。

“如果我在手機端,支付賬號綁定了四張銀行卡,那是否意味著要在對接不同銀行業務的時候插不同的U盾?”該業內人士稱,從目前的技術來看,一方面,在移動端U盾外接接口並不存在,另一方面,截至目前,尚未開發出不需要外接接口但是符合《征求意見稿》中數字證書和電子簽名技術要求的驗證系統。

但是,不同於上述業內人士,某支付機構高層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移動端可以達到這個目標。但這是個花成本的問題,同時,《征求意見稿》更多從“know your customer”角度出發。

該高層也表示,想要在移動端實現該技術存在一定難度,一方面,移動端不能簡單地將該系統直接從PC端複制。另一方面,需要研發相關的移動應用,並且覆蓋足夠的市場份額和用戶。“這個層面的技術壁壘並不如想象中的高,而且一旦投入過,則相對容易,但是卻存在行業快魚吃慢魚的問題。”他進一步解釋道,所謂快魚吃慢魚,即現在還未在這方面做相關布局的支付機構,一旦《征求意見稿》落地,那麽有大量的機構將不能開展這一業務。屆時再投入、研發則可能會被市場淘汰。

交叉認證能否實現?

“安全認證你就是你,這就是央行的意思。”一名支付行業觀察員對本報記者解讀《征求意見稿》的意義時如此表示。

《征求意見稿》中也明確將支付賬戶劃分為綜合賬戶、消費賬戶兩種類型。綜合賬戶可以用於消費、轉賬以及購買投資理財產品或服務。消費賬戶僅可以用於消費以及轉賬至自己的同名銀行賬戶。其中,其中,綜合賬戶需要面對面核驗身份,或者用至少5種方式進行交叉驗證身份;消費賬戶需要至少3種方式進行交叉驗證。

一名支付平臺內部人士就此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很多支付機構在交叉驗證方面,如何落地仍有待考證。他進一步解釋稱,縱觀所有外部驗證渠道,目前只有公安網擁有全部中國公民的個人身份信息,而人們能夠想象到的獲取數據的機構,例如稅務、社保等所擁有的並非全數據,而是部分數據,例如部分用戶並未繳納過社保,因此,社保數據空白。此外,對於三四線城市以及農村、偏遠地區的用戶數據並未被“數據擁有機構”所采集,因此交叉驗證無法實現。

“互聯網的創新一部分是針對這樣並未被傳統金融機構覆蓋的群體所服務,但是目前來看可能將會面臨開戶無法操作的現實境況。”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未來如何拓展新增用戶將是擺在第三方支機構面前的問題。

而針對客戶身份驗證的還存在於規定中,超過200元非公共事業費、稅費繳納等收款人固定並且定期發生的支付業務,客戶身份以及交易驗證需要重新回歸至銀行。

過去第三方支付對於客戶身份信息驗證的方式,是平臺手機客戶綁定在支付賬戶相應銀行卡的卡號、姓名、電話等相關信息,進而跟該客戶留存在銀行的信息做比對,一旦符合則表示驗證完成。

“該流程產生兩方面的結果,第一,客戶會發現,只要輸入第三方支付賬戶交易密碼,而非銀行卡取款密碼,就發生了資金轉移事實。第二,該用戶的交易信息並沒有留存至銀行,而是被第三方支付平臺獲取。”一名第三方支付行業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此舉未來或將部分支付業務轉回至銀行網銀,與之相伴的交易業務也留存至銀行。

P2P影響首當其沖

作為互聯網以及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基礎設施,對於第三方支付的規範將經過傳導進一步影響至相應的行業。在多名業內人士看來,在短期看來,對以金融創新為主要特色的互聯網金融影響更為直接,而P2P更是首當其沖。

《征求意見稿》第八條規定,支付機構不得為金融機構,以及從事信貸、融資、理財、擔保、貨幣兌換等金融業務的其他機構開立支付賬戶。

對此,央行回應稱,一是現行支付體系為傳統金融機構提供了高效安全的支付清算及結算安排,並符合國際支付清算監管慣例和準則。二是支付機構按《征求意見稿》規定雖然不能為網絡借貸等互聯網金融企業開立支付賬戶,但仍可為其提供支付通道服務,將付款人的款項劃轉至網絡借貸等企業的銀行結算賬戶。

P2P行業一直存在爭議的資金存、托管問題,過去P2P平臺面臨著銀行以及第三方支付兩種選擇。同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的方式是,在支付機構設立個人虛擬賬戶,募集齊後再行劃撥,而現在,這種方式或無法實行,第三方支付作為資金通道,將設立臨時平臺賬戶,進而直接撥款至銀行,再行由銀行操作具體資金劃轉。

在一名P2P業內人士看來,目前P2P面臨的狀況是,原有第三方支付托管模式已受阻,而銀行同P2P平臺合作的熱情尚不高。

網貸之家CEO石鵬峰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P2P平臺和第三方支付間合作存在兩種方式,第一,第三方支付為平臺開立賬戶,投資者的投資款通過這一賬戶直接充值到P2P平臺,進而產沈澱資金。第二種,則是P2P平臺僅僅作為資金通道。

“目前只是征求意見稿,從意見落地到真正執行尚存在一定的時間,不會一次性卡死。”石鵬峰表示,對於P2P的影響肯定會有,但同時,也會進一步推動P2P和銀行間托管的合作。

針對《征求意見稿》對於第三方支付機構以及與第三方支付結合較為緊密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影響,匯付天下高級副總裁穆海潔回應稱,匯付天下已經為新金融行業的諸多企業提供包括賬戶系統、支付結算、運營支撐和數據分析等“水電煤”基礎服務。

在《指導意見》中也曾針對支付做過相應規定,其中第十四條指出從業機構應當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資金存管機構,對客戶資金進行管理和監督,實現客戶資金與從業機構自身資金分賬管理。

易寶支付CEO唐彬表示,支付作為互聯網金融的基礎設施,未來資金托管業務的走向要看上述頂層設計的未來的相關細則。“從托管角度來看,作為資金通道對於行業影響有限。”唐彬說。

唐彬表示,任何監管都具有滯後效應,行業先發展再監管是歷史路徑。“未來隨著財富的增長,交易的增多,監管額度口徑也將與時俱進。”唐彬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393

三桶油整合大戲即將上演:整體合並難度大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1196.html

三桶油整合大戲即將上演:整體合並難度大

經濟觀察報 2015-09-06 10:33:00

三大石油公司如何進一步改革,目前正在梳理階段,官方機構和民間機構都在組織人員進行研究,各種研究非常多,未來中國油氣領域格局或將面臨改變

面臨國內國企改革和國際行業洗牌的雙重格局,前段時間“三桶油”合並還是拆分的猜測四起。如今這樣的討論雖未進入官方階段,但討論在國務院研究室等為政府提供決策咨詢的研究機構中仍在持續。“三大石油公司如何進一步改革,目前正在梳理階段,官方機構和民間機構都在組織人員進行研究,各種研究非常多,未來中國油氣領域格局或將面臨改變”,一位接近國務院研究室的知情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

樹欲靜而風不止,曾風光無限的國際各大油氣巨頭紛紛陷入低油價帶來的危機中,今年4月份披露的英國天然氣公司(BG)被殼牌收購的消息如今已坐實,市值大幅跳水的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公司之一——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開放式股份公司(Gazprom)日前被傳面臨分拆的厄運。

與此同時,中國國企改革整合路徑也在探索中,南北車合並、中國核電和中電投合並已成事實,中遠和中海整合信號再起,這些都刺激著“三桶油”的神經。

管道將拆分?

去年起,拆分中石油、拆分管道以及“兩桶油”合並或者中海油與中化合並的傳出。

早在2010年,發改委就曾討論過管道拆分的問題。最近有新的消息稱,8月27日,中石油、中石化[微博]在同一天召開的年中業績發布會期間均提及油氣體制改革,中石油副總經理汪東進透露,發改委和能源局組織開展的油氣行業體制改革方案的編制工作,目前處於征求意見和修改完善階段。而且他還稱,油氣管道分離符合油氣行業體制改革的大方向,也是重點內容之一。與此同時,中石化董事長王玉普則坦言,對於管道拆分問題,公司正根據國家發改委有關規定和政策做好準備。這似乎都意味著管道拆分獨立的大方向正在成型。

“國內幾大石油公司到底是合並還是分拆,目前有贊成合並的,也有贊成分拆的,我的意見是對幾大石油公司進行專業化分拆,特別是壟斷性質強的油氣管道、天然氣業務分拆出來已經刻不容緩了。”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單聯文告訴經濟觀察報。

五年前的那次管道拆分重組計劃終因未能意見一致而作罷,隨後的幾年間,管道資產主要持有者中石油,因不堪管道建設投資規模巨大的壓力,於2012、2013年連續兩次引入社會資本建設新的油氣管道。更於混合所有制改革開啟後的2014年5月份發布公告稱,中石油擬設立東部管道公司,並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轉讓東部管道公司100%股權。

繼2010年後,受彼時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與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鶴擔綱撰寫的一個改革方案的影響,2013年底管道被拆分獨立的說法又再度盛行。這個改革方案中曾明確提出,“將石油天然氣管網業務從上中下遊一體化經營的油氣企業中分離出來,組建若幹家油氣管網公司”。

幾個月後油氣管網的油氣運輸性質再次被強化,2014年2月13日,《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試行)》下發並正式實施,強調作為油氣管網運營企業的“三桶油”,應按照一定要求無歧視對第三方開放使用其油氣管網設施輸送、儲存、氣化、液化和壓縮等相關服務。

值得關註的是,今年6月初的消息稱,中石油西氣東輸二線與中石化川氣東送實現互聯互通。在中石油與中石化各自獨立經營的背景下,兩大石油公司的管道實現互聯貫通,這在國內還是頭一次。這被認為可能佐證了管道業務將從“兩桶油”拆分出來,成立一個新管道公司獨立運營的消息。

據了解,中國目前的油氣管道總里程約12萬公里,掌控格局以“三桶油”為主,其中中石油憑借中哈原油管道、西氣東輸等特殊項目,運營著全國約70%的原油管道及約90%的天然氣管道,控制著7.7萬公里長的油氣管道。中石化緊隨其後,擁有超過3萬公里的管道。

不過在“三桶油”合並與拆分現在只是大輪廓,離具體實施起來依然有些距離。幾天前,中石油董事長王宜林在年中業績發布會期間也表示,“管道專營符合專業化管理的大方向,但是中國天然氣管網建設尚不完全配套成熟,受多種因素制約,需要在宏觀頂層設計的基礎上分階段地進行實施”。

整體合並難度大

不過從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到石油企業多個層面來看,油氣管網剝離出來獨立運營的提法認同度還是較高。以國務院研究室綜合經濟司副司長範必為代表的不少專家學者都曾建議采取,將“三桶油”的天然氣骨幹管網業務合並,成立一個新的天然氣管網公司。

實際上,管網拆分的提法還曾是“拆分中石油”提法的其中一項內容,在2013年下半年,伴隨中石油反腐風暴推進,“拆分中石油”的可行性分析熱潮在媒體和產業界人士間掀起,彼時討論較多的有四個方向:單將上遊業務剝離成立專門的國家石油公司;將中石油管道拆分出來獨立成為公司;借鑒美國標準石油公司拆分經驗將中石油按照區域拆分為區域公司;將中石油按照產業鏈各環節拆分為獨立的勘探、管道、煉油和銷售等公司。

然而拆分的邏輯還未清晰,今年年初前後中石油和中石化合並、中海油和中石化合並的說法傳出,而隨後的5月4日,“三桶油”掌舵者輪流坐莊、互相對調集體換帥,油氣領域改革的猜測甚至達到高潮。

在這一輪“三桶油”掌舵者的人事大調整中,中石油董事長周吉平到齡退休,由中海油董事長王宜林接任,而中海油董事長職位由原中海油總經理楊華接任,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到齡退休,由有著多年大慶油田工作經歷的王玉普接任。

就在“三桶油”集體換帥的當口,5月4日到7日,短短四天內,共有7家央企集體換帥,除了“三桶油”外,還包括五礦、一汽集團、東方汽車、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而一汽集團與東風汽車的董事長均來自對方的管理班子。

在那之前,一則關於“央企將在分類基礎上大規模兼並重組,未來將由112家有望縮減至40家”的媒體報道甚囂塵上,雖然國資委[微博]快速給予否認以澄清事實,但是央企合並的案例卻在傳聞、否認、成真的過程中,讓後續一些央企合並傳聞變得撲朔迷離。南北車合並、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合並如今木已成舟,而早前傳聞合並的中遠系和中海系下屬5家上市公司於8月7日發布停牌公告,更有媒體披露雙方組建集團層面的“改革領導小組”已經在商討整合改革事宜,合並重組呼之欲出。

但是目前看來,幾大石油巨頭整體合並阻力較大。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戚聿東說,如果中石化和中石油合並,中海油和中化合並,則中石化與中石油合並後,很可能將會排在埃克森美孚之前,成為世界五百強的第一位。但是現在已經分別位列世界五百強第三和第四位的中石化、中石油,冒著更加壟斷和效率降低的巨大風險,只為進一兩個名次,合並的意義何在?

“原本就因壟斷而頗遭詬病,倘若中石油和中石化合並,會不會更加壟斷?回到之前石油化工工業部的時代。”中石化一位退休官員對經濟觀察報說。

不過一位老油氣專家對記者說,“兩桶油”直接合並的可能性非常小,某些板塊整合重組的可能性還是有的,比如將在勘探開采等領域的石油服務公司全部剝離出去,讓其不再依附在企業其他板塊嗜血生存,而是憑技術和服務面向社會,與社會上的其他同類公司一樣公平競爭,這樣可以激勵其不斷進行技術創新。

另外,此前有一種說法就是將油氣管網全部剝離出來,成立一個國家管網公司,上述油氣專家表示,不一定只成立一個,可以成立多個管網公司。以前三桶油各有優勢,把勘探開采、煉化銷售和海上勘探等產業鏈人為割裂,那樣拆分顯然是不完全合理的,如今需要將產業鏈延伸,或者合並同類項等,也並不能一概而論,而應該因板塊屬性而異、區別對待。

上述專家分析,對於石油、通信等涉及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領域,一旦合並將更加壟斷,降低效率和競爭力,而且這些領域遭到的整合阻力也特別大,所以合並的可能性較小。

經營壓力倒逼重組

曾於1998年按照“上下遊、內外貿、產銷一體化”原則脫胎的“三桶油”,彼時曾有區域性拆分的觀點,而如今面對去年遭腰斬今年持續低迷的油價和央企改革方向,業內再次掀起“三桶油”合並與拆分的討論。

單聯文說,如今低油價帶來的業績大幅下滑,正蠶食著“三桶油”的信心,這在未來持續一定時間段後,可能會反過來倒逼它們加快重組。

8月27日前後,“三桶油”集體發布了今年中期的業績,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凈利潤依次為254.06億元、244億元、147.3億元,分別同比下降了62.7%、22.3%、56.1%。“除了煉化業務占大頭的中石化凈利潤下降兩成多,中石油和中海油都下降六成左右,這種降幅是驚人的,在油價高時,‘三桶油’的現金流都不是很充裕,現在這種情況如繼續持續下去,對現金流影響不小。”一位油氣領域專家告訴經濟觀察報。

因此為了緩解自有現金流的壓力,類似於國際石油巨頭的做法,也在“三桶油”中間迅速推進,比如降薪裁員、縮減投資、剝離資產以及資產互換和股份置換等方式。據了解,今年2月27日前後,中石化集團下發了《中石化2015(85號)關於離崗人員分流安置工作的指導意見》,通過內部競爭上崗、單位外部上崗、提前退休、內部退養、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停崗留薪等六種渠道妥善分流安置離崗人員,隨後,中石油集團傳出降薪15%消息。

經營狀況相對差的是中海油,前兩年油價高位上海外大手筆收購了尼克森油田,資本支出從2012年599億元人民幣陡增至905億元,其中尼克森能源資本支出約為165億元,資本支出占中海油的18.2%,但是利潤僅占2%。

另一方面,此時正是抄底並購的好時機,不少有實力的國際石油巨頭開始獵殺優質資產布局長期發展。以殼牌為例,此前殼牌先後宣布出售日本煉油業務、英國加油站、尼日利亞資產等,今年8月7日還在轉讓所持統一潤滑油75%的股權,但是今年上半年成功以700億美元左右、溢價50%的收購價格將英國天然氣公司(BG)收入囊中。

不過中石化也有小的抄底動作,8月份,中石化完成了約11億美元從Lukoil PJSC收購一家哈薩克斯坦石油生產商50%股權的交易。

經營壓力日益增加的情況下,中海油內部油氣改革從煉化開始。8月4日,中海油總公司董事長楊華主持召開了中海油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總公司煉化產業優化整合方案》。

單聯文說,現在大的輪廓主要有合並、區域性拆分和專業化拆分等方式,以世界上的國家石油公司為例,總市值從最高3000多億美元跌到如今的500億美元,俄羅斯天然氣公司面臨分拆的命運,這可能會給中國油氣領域重組提供一個樣本,個人認為專業化拆分將很大程度提高效率,激發活力。

不過也有一位石油企業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說,石油企業大集團化和上中下遊一體化發展是經過歷史驗證的,曾經盛極一時的美國標準石油公司便是例子,而小公司化和專業化只會加大融合成本和形成新的壟斷。

但是單聯文並認為,以後“三桶油”統一按照管道、天然氣、上遊勘探開采、煉化和銷售等進行拆分為五六個專業化公司,然後由新成立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統一持股,按照淡馬錫模式進行管理,是一條有利於中國石油天然氣領域提高效率及國際競爭力的有效改革路徑。

編輯:姚逸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9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