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套利虛假貿易

2013-05-27  NCW
 
 

 

無風險套利之下,實體經濟真面貌被掩蓋和擾亂◎ 本刊記者 符燕豔?田林 文比地下錢莊更為隱蔽而便利的“熱錢”流入和無風險套利方式,隨著中國官方統計貿易數據被質疑虛增而顯現。

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4月中國進出口總值為3559億美元,同比增長15.7%。幾乎在這個數據發佈的同時,一份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的通知由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發到各地(匯發〔2013〕20號) ,要求及時對資金流與貨物流嚴重不匹配或流入量較大的企業發送風險提示函,且企業必須對此作出合理解釋。

早在一兩個月前,就有多位經濟學家對中國貿易數據提出質疑,特別是內地對香港出口畸高及兩地貿易數據之間差距明顯拉大。

顯然,國家外匯管理局和海關等部門已經對貿易增長數據背後的異常現象有所警惕。在貿易企業、貨代物流公司、商業銀行甚至地方政府等或有意或無意的推波助瀾之下,資金取道進出口貿易,正在以虛增的數據撬動銀行體系的資本杠杆,衍生出無風險套利的模式。被掩蓋和擾亂的,是實體經濟的真面貌。

保稅區虛增

與全國的統計數據對比,在向來具有貿易指標意義的深圳市,其進出口的增長數據更加驚人。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深圳的出口總額為929.58億美元,增長68.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6.4個百分點。

對此數據,多名貿易、物流行業人士均一笑置之。 “怎麼可能增長?現在有一半的貨運是空倉的。 ”一名從事貨代的人士說。

一家大型外資物流企業的高管告訴財新記者,一季度華南地區貿易不可能增長,並且還遠遠不如華東地區。而上海的統計數據卻顯示,今年前四個月,上海市實現進出口1355.2億美元,同比下降1.1%。

這裡問題到底在什麼地方?數據顯示,業務管轄區域包括深圳、惠州兩市的深圳海關,進出口貿易最為矚目的增長項目是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一季度該項下進出口692.01億美元,同比增長739.16%。而同期深圳海關進 出口總額為2452.18億美元,同比增長74.55%。所謂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即設立在中國關境內,被賦予承接國際產業轉移、聯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特殊功能和政策,由海關為主實施封閉監管的特定經濟功能區域,主要有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等六種類型。

深圳與香港毗鄰,其保稅區與香港之間的進出貨物只實施備案制,不需要進出口配額和許可證管理,外管局對區 內企業貿易結算賬戶監管也相對寬鬆。

同時,對於“倉儲轉口”的管理也比較靈活。

一位貿易商告訴財新記者,在“出口轉內銷”的政策鼓勵下,以前是“香港一日游” ,即貨物拉到香港轉一圈就回到深圳,兩年前則演變成了“保稅區 一日游” ,即貨物只需進出保稅區就算是完成一趟進出口。

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貿易額的異動在2012年就已出現,並引起相關部門的關注。一份關於福田保稅區跨境貿易的官方調查報告顯示,部分企業利用香港與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之間的 “倉儲轉口”監管方式,反複進出貨物。

以福田保稅區為代表,上述官方調查報告指出,反複進出口的貨物多數為 租用,而部分批次貨物連經營單位、品名、規格型號、數量甚至連車牌號和櫃號均相同。此類貨物以高價值的集成電路等產品為主。

價值較高的黃金首飾加工貿易也表現詭異。在2010年之前,中國的黃金簡單加工出口幾乎不存在,但2011年1月 -4月,黃金簡單加工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長34500%,至12.1億美元,而同期黃金傳統加工出口量僅4.5億美元,同比增長40%。

財新記者獲得的一份有關黃金首飾加工貿易的官方調研報告顯示,黃金簡單加工產品不符合市場消費需求。傳統加工,即鑲嵌類黃金飾品,對工藝要求高,而簡單加工主要為純黃金類加工產品,工藝低,粗糙,觀賞性不強。另外,簡單加工產品並不在香港市場上公開銷售,而中國對一般貿易黃金進出口實行許可證管理,因此也不會在內地市場銷售。

在此背景下,有企業曾在三個月內,共進出口簡單加工黃金製品300多次,每次重量都相同。此外,大部分簡單加工黃金製品企業的簡單加工進出口頻率,平均至少每天一進一出,數量一般是40千克-80千克。 “投資成本低,只要一台壓片機、兩台油壓機和幾個操作工人,一天就可以加工100公斤的黃金原料” 。

這已嚴重干擾了正常的貿易數據。

上述調研報告顯示,今年1月-4月,深圳關區黃金簡單加工出口總額約30億美元,同期深圳關區加工貿易出口同比增長59%,但如果剔除黃金簡單加工出口,深圳關區加工貿易出口增長率將下降10 個百分點。套利衝動企業動力何在?

林明耀(化名)是深圳一家加工貿易企業的老闆。去年,他曾被邀請參與一種特殊業務, “就是在保稅區和香港兩地註冊公司,通過反複進出口,即所謂的對倒方式,比如一批1000萬元的貨物,通過十次對倒就可以達到1億元的貿易額。目的是賺取香港和內地的匯差” 。

盡管最終拒絕,但他並非沒有心動過: “賺取匯差,回報率高達20%,比真實的貿易高很多,真實的貿易回報也就是三到五個點(即3%-5%) 。 ”他稱,這種套利方式之前就一直存在。 “不過以前匯差沒有今年這麼大,最多的回報大概是13%。同時今年的出口貿易確實也很不景氣,所以企業也就只好打擦邊球。 ”進行套利操作的企業,通常是一兩年後就注銷。

招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在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水平上,香港離岸市場與國內在岸市場兌換價出現持續的套利機會,即人民幣離岸價 CNH 持續高于在岸價 CNY,最高時的差價超過400個基點。以2012年12月31日為例,CNH 為 6.2235,CNY 為6.2303, 這 意 味 著,100萬美元在內地所能兌換的人民幣比在香港多6800元。

另一方面, “香港和內地的人民幣存貸款利率存在明顯的差距,香港貸款利率低於內地” ,一位在國有大行長期從事結算業務的客戶經理表示, “如果我是一家企業,在香港也有公司,這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個利潤。 ”相形之下,真實的貿易愈發慘淡。

“人民幣匯率一直走高,月初報的價格到月底出貨,光匯率就損失慘重。 ”一名在福田保稅區從事上述套利業務的貨代人士說。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透露,福田保稅區內近乎99% 企業均對上述套利業務有所參與。

一位深圳政府官員則表示,推動虛假貿易的背後也有著地方政府的暗中鼓勵。 “因為各地均有貿易額度的指標任務需要完成。 ”據其透露,有些地方政府通過出口補貼的方式鼓勵企業出口黃金。 “因為黃金價格高,比如出口100噸黃金,也許幾百億元的出口任務就完成。 ”因此,在深圳關區出口黃金的,不一定限于深圳企業,也有外地企業。外地企業委托深圳保稅區企業加工再出口,通過一種變通的方法,貿易額度則算在外地企業的註冊所在地。

來自人民銀行的人民幣跨境結算任務壓力,也是重要的推手。一名商業銀行深圳分行高管告訴財新記者,人民銀行深圳中心支行每個月直接給各家商業銀行下達人民幣跨境結算任務指標,並稱 “深圳靠近香港,難道人民幣跨境結算還比不上上海嗎”?

同時,每月公佈人民幣跨境結算量排行榜, “做得不好的銀行,自然覺得臉上無光。 ”因此,在這一衝動下,銀行自然想辦法推動人民幣跨境結算。並且, “這對銀行而言,有百利而無一害,還增加了存款和收入。何樂而不為”?

無風險套利

要實現套利,離不開銀行的參與,甚至是推動。

銀行傳統的結算業務,比較強調真實的貿易背景。例如,開具銀行信用證,往往需要海關的驗貨單據,證明有貨進出。如今,上述多次對倒方式的虛假貿易開始發揮巨大能量。

比如,投資100公斤黃金,三四個小時就可以簡單加工完成,一天就可以完成對倒。 “一次就可以掙個一百幾十萬元。由於信用證一般都是長期才兌付的,半年或一年,在這期間,通過虛增的貿易額度,信用證額度就不斷擴大,每次企業只要投入5000萬元的產品,就可以做到幾十億元的貿易額度,以此獲取境外銀行高達幾十億元的貸款。然後,通過跨境貿易的經常項下實現資金的自由流動。 ”一名熟悉操作流程的人士說。

而各家銀行更設計了在這種業務基礎上的衆多衍生品。這些產品被稱為公司理財產品,均是在某種貿易背景下,以利差和匯差作為收益。

一種主要模式是憑借進出口單證,主要通過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並利用金融衍生產品工具提高財務杠杆,以此獲取境內外人民幣存貸款利差(約兩到三個百分點) 。

這也成為福田保稅區跨境貿易套利的主要手段。 “以此可以規避境內外人民幣利率波動產生的交易風險,並有效鎖定收益。 ”多名參與操作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另一種主要模式,是利用商業銀行的 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等金融衍生品,與進出口貿易相互配合,同時獲取利差和匯差。 “當然,這必須基於人民幣升值和內外利差的基礎上,不然,其操作空間也不復存在。 ”上述人士說。

財新記者發現,這種類型產品主要存在於外匯和人民幣的代付業務。以人民幣代付業務為例,企業向銀行提出申請,並存入一定的保證金,例如同等本金的人民幣,銀行安排其海外分支機構辦理代付業務,即以海外的資金價格借入人民幣,按照海外的匯率價格換成美金並匯到企業“需要支付貨款”的企業賬戶中。然後銀行當日就可以把這個利率和匯率的差額以理財收益的方式返還給企業。等到期,銀行再將企業的保證金還給其海外分支機構。

上述國有大行結算業務的客戶經理表示,這種業務不僅是銀行在做,具有人民幣跨境貿易融資額度的企業,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子公司之間實現這種套利,完全繞開銀行 。

此外,轉口貿易融資亦成為套利渠道。這一需求來源於中轉商與出口供貨商及最終進口商之間的交易結算方式。

例如,通過抵押銀行的信用證,在銀行的海外分行借錢,然後回到國內銀行,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

這方面的操作,企業不用親自參與,銀行會定制做一個理財套餐,企業只需要做出進出口產品的數據即可實現收益。

監管挑戰

上述官方調查報告認為,雖然少數企業套利行為並不違反監管規定,但其危害仍然不可忽略。

一方面,這造成進出口貿易的統計失實,影響國家宏觀調控;另一方面,這會造成國內貨幣增發,危害金融監管秩序。此外,還會進一步惡化進出口貿易的環境,並違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精神。

但如何遏制這種套利卻是個難題。

前述深圳政府官員指出,通過黃金簡單 加工的套利方式非常隱蔽,表面上很難判斷是否虛假貿易。 “以前在海關監管方面,是有加工程度的要求,但現在沒有這種要求。只要有加工,即使再簡單 加工,海關也沒法拒絕這種方式。 ”該官員指出, “因為保稅區的原則是,來料加工必須逐一出去,只要進出平衡就是合法。 ”此外,由於黃金簡單加工在中國境外可以發生產品和原料的轉換,這已超出了中國海關的監管範疇,傳統的監管方式不能對貿易企業境外行為進行有效監管。

不過,隨著相關監管部門的逐漸介入,虛假貿易的套利操作目前已經有所抑制。上述福田保稅區一名貨代表示,他所在的公司已經停止了這項業務。 “不知道其他公司的情況如何。但我們現在必須想辦法發展其他業務,不然就活不下去” 。

這份官方調查報告指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非常敏感,受到監管部門的重視。

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跨境辦即表示,央行對此類創造跨境貿易以套取境內外人民幣存貸款利差的行為一貫秉持嚴厲打擊的態度,將對與相關企業有資金來往的境內商業銀行採取 “窗口指導” 。

央行要求銀行採取有效措施,瞭解企業及其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質,審查相關業務是否具有真實合法的交易基礎,以此遏制此類貿易融資的套利行為。

上述國有大行一結算業務客戶經理表示,目前轉口貿易融資業務已經被叫停。但上述深圳政府官員向財新記者指出,最大的阻力可能會來自地方政府。

“因為有貿易指標的壓力。 ”以深圳市為例,2012年該市出口總值2713.7億美元,增長10.5%,但仍與計劃增長目標有差距。2013年,深圳將外貿出口總額增長目標定在8% 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70

創業中的五種虛假執行力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207.html

第一種虛假執行力:無條件服從——只強調員工「服從」,不強調員工的智慧

很多人講執行力,很喜歡強調員工的無條件服從。這種觀念是OEM(代工生產)製造業時代的產物。實際上這是一種基於「規模製造」的虛假執行力,其本質是把人當成了工具。而現在與過去的不同在於:

過去OEM時代,強調員工無條件服從,目的是進行機械化大生產,規模效率;

現在是品牌創造時代,強調要激發和運用員工的智慧,目的是關注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獨特價值!

OEM時代,強調員工無條件服從

改革開放初期,當時的形勢是所謂的「兩頭在外」——原料在外,市場在外。在這個階段,我們打造出來的是一大批代工企業,以山寨模仿為潮流,以速度為競爭優勢。

拿溫州打火機舉個例子。20世紀90年代,國際上最新款的打火機,不出數月,溫州就可以量產,並且不斷改進,出廠價不到日本產的1/5。

溫州的模仿速度最快,成本又最低,加上絕對的價格優勢,市場幾乎為之癲狂。按有人的話說:「貨車就等在路邊,一下裝配線,馬上打包發貨。」

此時,以代工企業為代表的中國經濟發展,技術是西方的,產品是西方的。企業要做的只是模仿,要的就是快,要的就是把成本降低,要的就是員工服從。

此一時,彼一時,現在時代變了,「無條件服從」反而成了劣勢。

品牌創造時代,強調員工智慧

今天的中國經濟正在從製造轉向創造,從OEM製造轉向品牌製造。

以玩具行業為例。中國的玩具企業70%做代工,這幾年來,整個行業幾乎都在冬天掙扎。合俊集團,曾是全球最大的玩具代工企業,但是在2008年,在東莞說倒閉就倒了。在這種經濟局勢下,員工再怎麼無條件服從也無濟於事!再怎麼無條件服從,也不能讓企業活得更好!

這說明,能夠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再是員工的手腳,而是員工的頭腦。

在愁云慘霧的玩具行業中,當其他玩具行業都在掙扎的時候,有一家玩具企業正相反,活得非常好,這家公司叫奧飛動漫。我親自服務過這家企業,為這家公司提供過戰略與執行一體化服務。這家公司的前身叫「奧迪玩具」,也是一家傳統玩具公司,也做過代工。

奧飛動漫從2004年開始轉型,目標是做「中國的迪斯尼」。他們自己拍動漫、收購電視台、開發動漫玩具,打造「奧迪玩具「「奧飛文化」品牌。

2009年,在整個玩具行業最慘淡的時候,奧飛動漫A股火爆上市,被譽為「冬天裡的一把火」。

品牌創造的時代,企業需要的執行力不是無條件服從,而是對目標客戶需求的準確理解,而這種理解背後,需要的是員工的智慧。奧飛動漫恰恰就是抓準了目標客戶的娛樂需求。

奧飛動漫為了滿足目標客戶的這種需求,在產品的創意和製作上花費很大的心力,對動畫製作以及管理團隊的素質也相當重視。它的動畫製作及管理團隊有上百名成員,其中動畫、漫畫、電視劇等主要創意和製作人員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高薪從中國香港請來的。這支團隊打造了《火力少年》《鎧甲勇士》《電擊小子》《果寶特攻》等一系列經典動漫產品,深受孩子們的歡迎。

准,是這個時代的特點。誰能夠準確理解消費者的內在需求,誰能夠讓員工創造性地滿足客戶,誰就能活得好。

准,就要關注消費者,就要激發員工的智慧!

第二種虛假執行力:沒有任何藉口——只強調員工責任,不強調領導者責任

「沒有任何藉口」是前些年很流行的口號。這個口號在軍隊也許很有價值,但在講究品牌與創造力的今天,「沒有任何藉口」就是一種虛假執行力!

為什麼?因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讓人把「藉口」講出來,也許正是我們改進工作、創造價值的地方。有句話說得好,「問題即機會」!

要知道,

但「執行力」已經變成了領導者的首選藉口,如果公司做不好,一句話就推得乾乾淨淨——「執行力不行」。於是,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公司戰略是沒有問題的,就是執行有問題。」

這句話表面上沒有問題,但如果認真分析一下,就有問題了。我們只需要深入問一句:

拿學生學習打個比方。很多家長都會說:「這個小孩不認真讀書。」那麼,小孩為什麼不認真讀書呢?家長會說,他們其實給孩子制訂了一個計劃,給孩子構建了一個未來,戰略沒問題了,就是小孩執行力不行。

這樣講表面上沒什麼錯,但我們都有切身體會,知道孩子不學習,是因為不想按家長提出的計劃學習。換句話說:家長常常忽略了自己的責任,即尊重孩子,讓孩子自己做計劃。清楚了這一點,再去談孩子的執行力。執行力的天然結構是不能切割的。

我的結論是:這個工作主要是領導者的責任,不應該是員工的責任!

北上抗日,毛澤東也要自己做通團隊的思想工作。我們過去在強調員工執行力的時候,其實強調的是,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因此,領導者不需要多說什麼、做什麼,考核就行了!發獎金就行了!

這是一種什麼邏輯?!執行不是簡單地讓敢死隊衝鋒,這套邏輯的背後,是執行力的誤區:我們過分地強調員工的責任,不強調領導者的責任。

第三種虛假執行力:心態決定一切——只強調員工心態,不強調製度和流程

大家要明白一點:現在很多公司熱衷於心態遊戲。可為什麼執行力會變成心態遊戲?

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沒有花時間去認真研究一件事情的順序或者邏輯結構。公司沒花最大的力氣去做這件事,而只是呼籲讓員工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突破一切障礙、去戰勝一切困難,這時候,執行就成了虛假的心態遊戲。

舉個例子,有人掐著時間趕飛機,稍微一堵車,主觀能動性就出來了。他就猛跑、猛衝,甚至跟人吵架。為什麼?沒時間了。

為什麼沒時間?因為他沒有提前做準備。

反過來,這個人如果先在網上把登機手續辦了,然後坐地鐵去機場,就不會有任何問題了。

這些準備工作沒有做好,他選坐出租車,可能選的還是一個駕駛技術不怎麼好的司機,然後時間還很趕,最後一切就都取決於執行力了。

所以,執行力有一個非常致命的假象:虛假執行力聽起來很好,卻很害人,因為虛假執行力導致的結果是:公司永遠做不大!或者,做大了也會總出事,就像今天的蒙牛一樣。強調員工的心態,不強調公司的組織制度和流程,公司小還沒關係,公司一大就出大問題,這是虛假執行力的典型表現。

第四種虛假執行力:集體利益高於一切——只強調團隊利益,不強調個人利益

虛假執行力的第四種表現,是強調在團隊執行時,提倡所謂的「集體利益高於一切」,卻不強調個人利益,更不強調個人利益與團隊利益共贏的團隊文化。

這樣的結果是:時間一長,大家都反感集體,覺得被集體愚弄了。

為什麼會感到愚弄?因為個人永遠是商業的出發點,或者說,每個人參與商業活動,首先考慮的是個人利益,然後才是集體或團隊利益。所謂的市場經濟,就是一種制度設計,讓個人追求利益的時候,他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同時得到實現。

市場經濟能夠勝利是有原因的。同樣,所謂的公司,也是一種制度設計。這種制度設計的核心在於,每個人為團隊利益考慮的時候,個人利益會自動得到實現,而不是損害個人利益。

我們要明白一個基本點:現在很多公司都在講團隊執行,把團隊抬得至高無上。這表面上沒有錯,但認真去看,會發現背後有很大的問題:在強調團隊的時候,這不是真正的團隊精神,也不是真正的團隊管理!真正的團隊是什麼?

問自己一個簡單的問題吧:家庭可以說是中國最好的團隊了,那家庭是如何形成的?我們過年為什麼要回家?清明為什麼要回去祭祖?為什麼要參加婚禮?為什麼要給老人祝壽?

請問,家庭只不過是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基於血液關係的一種利益認同。大家相信,每一個人的付出,都會得到其他人同樣的回報,這就是家庭文化,家庭凝聚力只是家庭文化的一個體現而已。

所以,真正的團隊是什麼?

只有讓一個員工內心對團隊有真正的歸屬感,感到團隊的強大就是個人利益的強大,這個團隊才是他的團隊。

如果我們內心沒有歸屬感,利益沒有實現的渠道,對公司有不同意見也沒有辦法反映,有人破壞了公司的利益(或者個人利益)也沒有辦法制止……卻在做一件事的時候說,「為了團隊你必須這樣做」,又會是怎樣的場景?

所謂少數服從多數,就成為強迫的藉口,第五種虛假執行力:「木桶短板」——只強調競爭力,不強調核心競爭力

第五個虛假執行力,體現在很多公司強調的執行中,沒有強調獨特的客戶價值,執行遠離了核心競爭能力的打造。

大家要明白:為什麼真正有效的執行不是做多而是做少?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中講得很清楚:要想真正有效,一段時間只做一件事,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放棄不值得做的事。

這就是說,執行力的本質並不是木桶理論,去補短板,執行力是長木桶理論,要揚長避短。

在木桶理論下,由於找不到方向,於是到處補短,彷彿執行力就是勤奮、加班,就是玩命地工作。這是虛假執行力盲目執行的表現,同時也是對執行力最大的誤解!

所謂執行,就是創造公司和客戶想要的結果。問題是,結果有很多,你想做出什麼結果?公司的事很多,員工的精力也有限,我們到底要做哪些事?

執行力的本質是做投資回報率最大的事,而最大投資回報率是由客戶決定的,講講我自己的故事吧。大學四年,我非常清楚地知道,哪些課對我的未來非常有價值,哪些課其實可學可不學。我花了最大的精力學兩門課,一門是數學,一門是英語。數學是一切東西的基礎,必須通過數學來訓練自己的邏輯能力。英語是我瞭解外部世界的窗口。

而非常空泛的課我基本不上,非常具體的操作性的課我也不上,未來要不要干這些事都不知道,現在玩命去學那些很專業的課幹嗎?所以,我與很多人相反,他們都強調專業課,而我強調基礎課!我放棄了很多課,但我把數學和英語學得非常好。

我們班還有另一類人,他們每門課都學得特別好,拿到了獎學金。我從來沒拿到過獎學金。但是現在來看,哪類人更有執行力?

我覺得我有執行力,他們沒有執行力,因為像我這樣學習的更適應社會。我們在大學時,所謂的計算機課是BASIC語言,我就不上,現在大家都知道,那東東可能已經成古董了!

如果凡事都要做好,就是讓大家都去拿獎學金,都去做三好學生,這個執行力就太難了!這就是打造執行力很痛苦,不容易做到的原因。

如果打掃衛生不外包,綠化也不外包,員工要把所有工作上的事都做了,上完班之後還要打掃衛生,有哪件事能做到真正的高水平?員工執行力就超強了?

所以,執行力有個非常重要的前提:領導者要把最核心的客戶價值(也叫獨特客戶價值)定義出來,作為員工的奮鬥目標!

而聚焦的做法,理論上,稱之為核心競爭力理論。核心競爭力強調的是發揮長處,而不是修補短板。

真正的執行力,強調的是「斜木桶理論」。執行力並不要求像木桶理論那樣,每塊木板都一樣齊。真正的執行力,要求的是,我們的優勢在什麼地方,就應該把那塊板加長,然後將木桶傾斜起來裝水,這樣不是一樣可以裝得了很多水嗎?

換句話說,缺的東西怎麼彌補?外包就行了,讓別人去做。

耐克把運動產品的設計能力發揮到極致:美國人工成本高,就把生產外包給亞洲。揚長不補短,所以優秀!

想要核心競爭能力?就要懂得一點:取長補短、全面發展,只會造就平庸。請記住一句話:「均好」與「平庸」往往是同義詞。

 以上文章選自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執行》一書,作者:姜汝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613

外管局出台措施打擊虛假貿易融資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6957

國家外匯管理局7日宣佈,已於日前發佈《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完善銀行貿易融資業務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以遏制無真實交易背景的虛假貿易融資行為,防範異常外匯資金跨境流動。《通知》自下發之日起實施。外管局曾在年中集中出台措施遏制熱錢流入。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報導,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宣佈人民幣取代歐元成為全球第二大常用貿易融資貨幣,但在支付貨幣中的增長緩慢,對此有的分析師就認為這是由於實際的套利資金利用虛假貿易融資行為流入中國內地所致。

《通知》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督促銀行完善貿易融資真實性、合規性審核。銀行應遵循「瞭解你的客戶」原則,加強對貿易融資、特別是遠期貿易融資的真實性、合規性審查,積極支持實體經濟真實貿易融資需求,防止企業虛構貿易背景套取銀行融資。銀行應加強內控督導,及時報告可疑交易,嚴禁變通執行或協助規避外匯管理規定。外匯局加大對銀行貿易融資真實性、合規性的監測力度,評估銀行交易盡職審查情況,必要時實施現場核查或檢查。

二是加強企業分類管理,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強調企業貿易外匯收支應具有真實合法的交易基礎。外匯局加大對貿易收支異常企業,特別是遠期貿易融資規模異常增長且具有典型套利交易特徵企業的監測核查力度,按照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有關規定進行分類管理,對守法合規的企業繼續給予最大程度的便利化支持,對列為B類或C類的企業予以重點監管。

三是加大對銀行、企業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銀行未充分履行審查職責的,外匯局將進行風險提示或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罰。對企業有關違規行為,外匯局依照有關法規,區分不同情形,分別以外匯非法流入、非法結匯、非法套匯或逃匯定性處罰。銀行、企業有關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38

跨境資金加速流入 外管局嚴厲打擊虛假轉口貿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8269

國家外匯管理局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11月,銀行結匯1647億美元,售匯1281億美元,結售匯順差366億美元,為今年8月以來連續第四個月出現順差,且順差額為近四個月來最高。 在連續兩個月逆差後,銀行結售匯數據從8月份開始出現順差,且順差額不斷擴大。8月、9月和10月的順差額分別為83億美元、268億美元和359億美元。 新華社分析認為,貿易順差擴大是銀行結售匯順差增長的主要原因。11月貿易順差為338.1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73.4%。 此外,國際熱錢的流入也是一大因素。 下半年來隨著國內外形勢變化,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再起,境外資金通過各種渠道入境,試圖套取人民幣利率和匯率的收益。 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今年11月外匯遠期交易量暴漲,單月合計折逾133億美元,遠超今年前11個月平均25.21億美元的水平。 中國外管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1月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451億美元,創今年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同月遠期結售匯為凈結匯204億美元,為年內最高水平。 今年以來,外管局便加強了對異常外匯資金流入的監管。 繼5月份《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後,外匯局又於12月初發布了《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完善銀行貿易融資業務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周一外管局也發布了一份新聞稿,稱截至11月底已查驗虛假轉口貿易單證1,076份,涉及企業112家,涉嫌違規金額超過25億美元。 新聞稿引述專項行動通報會並稱,會議重點通報了專項行動中發現的銀行辦理外匯業務把關不嚴的問題,要以實體經濟作為貿易融資業務的依托,融資產品必須建立在真實貿易基礎上,防止資金運行“脫實向虛”,防範異常外匯資金投機套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035

【i黑馬法律顧問】我的廣告被認定為虛假廣告怎麼辦?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04/59199.html

參與律師:大雁(想聯繫他?請入群:284391214)

阿創:阿律,我和小夥伴創立了一家小型食品公司,在四線城市創業,我們的減肥茶可以用來幫助妹紙減肥。去年9月份拉了一筆風投,然後就下了決心加大推廣力度。後來,我們委託了一家本地的廣告公司幫我們製作和投放廣告,總之花了很多錢。這家公司很快擬定了廣告推廣的創意,然後幫我們投放到城市裡的茶館、影碟出租屋,美容中心、健身會所、咖啡館和賣糖果蛋糕的市場等妹紙喜歡去的產所(我們不走藥店渠道),我們還把最近很火的男主演的劇照PS成我們的減肥茶的代言人,還通過他的嘴說我們的產品「幾億人在使用的產品或服務」、「使用量世界第一」「外星人最愛」等等。不久,有人去工商部門舉報,此後我們就被調查了,還被認定為涉嫌虛假宣傳。請問阿律虛假宣傳的判斷標準是什麼?我們會承受怎樣的後果?我該怎麼辦?


阿律:首先,我不知道你的藥品的真實效果如何?我們假定你的產品品質沒有問題,僅就宣傳和廣告的法律風險進行分析。廣告公司為了推廣你的產品,採用了誇大用戶數的方式來暗示消費者,這種產品是被用戶認證過的。這種宣傳方式多出現在互聯網企業中,但是後者用戶數據可以更新,即使被工商部門追問,也可以拿出證據來。而你的產品在四線城市創業,這個用戶數顯然是不可靠的。因此,當你採用「幾億人在使用的產品或服務,使用量世界第一或全國第一的xx,長期在xx方面排行第一名等、這樣的廣告宣傳內容時,極易被工商部門認定為虛假宣傳。因為工商部門拿不到直接的證據,而你自己可能也無法證明自己的用戶數。並且你是藥品,這種用戶數的計算更是非常謹慎。一般認為,當商業宣傳具有或可能具有欺騙、誤導消費者的購買傾向或決策能力的,就構成了虛假宣傳行為。

另外,我們國家的法律規定,即使你的廣告並沒有產生欺騙消費者的實際效果,也可以認定為虛假宣傳行為而加以禁止。

(創業家&i黑馬註:虛假宣傳行為是指經營者為獲取市場競爭優勢和不正當利益,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產品或者提供的服務、商品的質量、製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進行不真實的宣傳,導致或足以導致購買者對商品或服務產生錯誤認識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工商執法部門判定你的廣告是否存在虛假宣傳的行為,他們一般會去五個角度去判斷你的廣告是否構成虛假宣傳,符合任一一條、就可以被判定為虛假宣傳。

1、對產品性能、效果、用途等誇大其辭,誤導消費群對實際功效的判斷。

2、對構成商品的原材料標示含糊,掩蓋等級差別。

3、使用無效或過期的許可證、合格證,暗示其商品或服務品質正宗。

4、宣稱所售商品系同類某品牌的更新換代產品,喻示自己的商品在質量上更為卓越。此處的同類某品牌往往是已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知名度或者已為消費者普遍認可的商品,稱自己的產品是其更新換代產品,利用的是人們一般認為經改良的後代產品一定比前一代好的思維定式。

5、打著「出口轉內銷」、「指定商品」等旗號,為商品「貼金」。)


法律責任

通常要承擔的法律後果一類行政責任。具體包括:停止發佈虛假宣傳行為、更正廣告制度和罰款制度。第一種直白點就是把廣告撤下來。第二種就是把廣告不實的部分修改過來。第三種就是罰錢。(創業家&i黑馬:《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四條 經營者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可以根據情節處以一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廣告的經營者,在明知或者應知的情況下,代理、設計、製作、發佈虛假廣告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專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依法處以罰款。)

第二類是民事責任。你在發佈虛假宣傳行為後,如果對消費者已經造成了損害,根據民事賠償的法律,你應當賠償受害者的損失。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國家對經營者奠定了懲罰性賠償的原則。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相信我,這算是輕的。

第三類是刑事責任。

(創業家&i黑馬:《廣告法》第37條、第39條規定,「利用廣告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宣傳的,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我國1997年修改的《刑法》第222條也規定,「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佈者違反國家規定,利用廣告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宣傳,情節嚴重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你該怎麼辦

首先,按照工商執法部門的要求修改或者撤下你們發佈的廣告。該罰錢就罰吧。對於有問題的產品實施召回。避免事態惡化。

其次,如果該廣告的製作方存在違約行為,可以依法追究廣告商的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075

外管局查實虛假轉口貿易金額達100億美元 工業金屬下挫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668

782bcb888b161466749a01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官員今日表示,截止目前外管局已查實虛假轉口貿易單證金額達到100億美元。此前,青島港貿易騙貸事件引發全球商品市場震動。

在今天的外管局例行發布會上,管理檢查司副司長武瑞林稱,在青島港事件爆發之前,外匯局於去年4月前啟動了打擊虛假外匯轉口貿易的檢查 ,今年範圍擴大了24個省市。青島也是在檢查範圍之中。

路透報道稱,武瑞林提到,外管局專項行動檢查發現大量企業利用偽造、變造商業單據、重複使用物權單證,或者套用已報關進口的一般貨物貿易單證等手法構造虛假貿易,使得轉口貿易成為投機套利的工具,甚至演變為熱錢乃至違法犯罪跨境資金流動的通道。

“當中部分銀行未盡交易真實性審核的職責,為企業辦理轉口貿易融資和收付,在轉口貿易融資的異常增長,還有虛假轉口貿易業務當中發揮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他稱,虛假轉口貿易對外匯收支乃至整個宏觀經濟危害嚴重,既加大了熱錢流入的壓力,又為各類違法犯罪活動資金違法跨境轉移的通道,助長了金融資本脫實向虛,抑制了實體經濟的發展。

而當前,虛假轉口貿易已得到有效遏制,轉口貿易投機套利行為呈現收斂狀態。下一步外管局將繼續嚴厲打擊虛假轉口貿易的行為。

中國的銀行業對青島港事件的風險敞口約有200億元,青島當局正在調查倉庫中的金屬是否被重複抵押。

受到此消息的刺激,工業金屬下挫,在LME交易的主要金屬幾乎全線下跌,三個月期銅最多下滑了24.5美元至6717.5美元/噸,鋁則跌0.2%至1970美元/噸。

除此以外,外管局資本項目司司長郭松在發布會上還提到,外管局下一步將會逐步取消資本項目在匯兌方面的限制,讓市場主體有更多的投資自主權,在用匯方面享受更多便利。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295

對港出口激增34% 虛假貿易卷土重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361

屏幕快照 2014-10-14 上午9.41.37

中國出口數據的真實面目究竟是什麽模樣?

9月中國進出口數據強勢回暖,出口增長創19個月新高。然而細看數據不難發現,最令人意外的是,9月香港超過了美國成為中國第一大出口目的地,而且作為貿易融資中心的貴金屬出口增加。這是否意味著虛假貿易卷土重來了?

9月中國對香港出口激增,同比增長96億美元至376億美元,增幅達到34%,為中國9月的出口額增長貢獻近1/3。

9月的貿易數據中極有可能存在虛假發票以及謊報瞞報的成分。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表示,貿易數據中可能又開始顯現出了歪曲的跡象,如果因為這一數據,政策制定者高估了外部需求、減少國內經濟穩增長的力度的話,那麽經濟增長的前景將非常令人擔憂:

考慮到基數效應及貿易虛增的影響,9月出口增速難言樂觀。去年9月出口同比增速由8月的7.1%大幅下滑至-0.43%,創下當年第二低點。這給今年9月出口增速帶來了明顯的低基數,因而推升了今年9月的同比增速。

徐高還指出,貴金屬的出口量激增很值得註意,因為貴金屬正是虛假貿易發票風波的中心。政府對出口的支持可能刺激了虛假貿易的擡頭:

如果假設今年9月的貴金屬出口與今年8月持平,而不是那樣反常的大幅跳升,那麽今年9月的出口同比增速將只有11.2%。如果把對香港出口、加工貿易出口等虛增的可能性考慮進來,出口增速還會更低。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對港出口增速躍升至34%是9月出口增速大增的主要原因。由於滬港通推出在即,吸引了海外資金流入國內,導致對港出口虛假貿易擡頭。

澳新銀行經濟學獎劉利剛在報告中寫道,對港出口飆升的同時,人民幣重拾升勢,引發“擔心搭車人民幣升值的投機性貿易流可能已經卷土重來。”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檢查司副司長武瑞林上個月在北京的一個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外匯局對全國24個省市進行的檢查發現,大量企業利用偽造、編造商業單據、重複使用物權單證等手法構造虛假貿易。自去年4月份以來,中國已經發現近100億美元的虛假貿易。

彭博新聞社引述高盛分析師宋宇則認為,虛報出口可能因為地方政府想要達到經濟增長目標。但他也指出,沒有這方面的明確證據。根據計算,不包括對港出口,其余出口增長基本持平於12%。

《中國證券報》,9月的貿易數據引發了虛假貿易卷土重來的推測,分析如下:

一是去年3月在虛假貿易“摻水”後的推動下,我國貴金屬出口量曾創下了50億美元的峰值。今年9月,我國貴金屬出口大幅跳升至108億美元,甚至比去年“摻水”後的峰值的兩倍還高;

二是去年上半年,造成貿易虛增的主要原因是內港貿易。今年9月,內地對香港出口金額又明顯拉升,拉升模式與去年上半年類似;

三是今年9月加工貿易進出口金額大幅上升,與往年相比,較為反常。

虛假貿易問題最初的披露還是因為香港方面的進口數據和大陸對港出口數據之間存在較大差異。香港方面的9月貿易數據將於10月27日公布,屆時可以關註一下數據的具體情況。

去年開始,中國貿易數據就時常被籠罩在造假的陰影中。政府對數據造假、虛假貿易的嚴打,已經開始起到效果。今年上半年,中國貿易數據出現了很大波動,甚至有出口負增長的情況出現。

一年多過去了,嚴打之後,中國大陸和香港的貿易數據不吻合的情況仍然存在。此前,一些出口商用虛假發票來逃避買入外匯的限制,造成了許多虛假貿易,從而導致中國貿易數據虛高。

此前,華爾街見聞曾介紹,如今虛假出口、詐騙退稅的現象仍然存在。中國的貿易數據是否能反映真實情況仍然是一個謎。下圖顯示,中國方面的出口數據和外國方面從中國進口的數據出現了很大的偏差,這或許意味著中國的貿易數據仍然存在虛假成分:

20140730china

從以上這些因素看,9月出口數據中有虛增跡象。盡管無法精確剔除數字中的虛增部分,但大致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出口增速只是保持穩健,並未明顯加快。

昨天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

中國9月出口同比(按美元計價)增長15.3%,市場預期為增長12%;

中國9月進口同比增長7.0%,預期為下降2.0%;

中國9月實現貿易順差310億美元,預期為順差411億美元,前值順差498.3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921

人民幣升值套利猖狂 虛假貿易程度創年內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931

20141028

9月中國官方公布的對港出口數據和香港方面公布的從大陸進口數據再度出現偏差,且此次這一缺口創下今年以來最大。這暗示中國虛假貿易、偽造發票的現象又卷土重來,再次“催肥”了中國貿易數據。

27日香港方面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香港從大陸進口同比增長5.5%至241億美元。而此前中國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對港出口同比激增34%,達到376億美元。

這其中高達135億美元的缺口創下年內最高,暗示背後虛假貿易的再度猖獗,意味著對港出口數據可能是真實數據的1.56倍。

這一波虛假貿易的崛起,恰逢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階段,這也不禁令人懷疑,一些投機者趁著人民幣升值又開始玩起了套利遊戲。此前華爾街見聞曾介紹,一些企業通過偽造支付出口商品的現金流入,來規避監管部門的相關規定和限制,而出口到香港的貿易最容易做這樣的偽造。

瑞穗證券首席亞洲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兩邊進出口數據的差別,肯定是又一個證明對港出口虛假發票催高了中國資金流入規模的重要證據。所以對於中國近期的貿易數據,我們不能太過樂觀。”

更重要的是,貿易數據的不可信直接影響到三季度GDP數據的含金量。第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7.3%,雖然是近六年以來的新低,但仍然比預期的7.2%略高,許多分析師認為,近幾個月貿易數據的走強對GDP數據有很大的支撐作用。

去年開始,中國貿易數據就時常被籠罩在造假的陰影中。政府對數據造假、虛假貿易的嚴打,已經開始起到效果。今年上半年,中國貿易數據出現了很大波動,甚至有出口負增長的情況出現。

一年多過去了,嚴打之後,中國大陸和香港的貿易數據不吻合的情況仍然存在。此前,一些出口商用虛假發票來逃避買入外匯的限制,造成了許多虛假貿易,從而導致中國貿易數據虛高。

《中國證券報》,9月的貿易數據引發了虛假貿易卷土重來的推測,分析如下:

一是去年3月在虛假貿易“摻水”後的推動下,我國貴金屬出口量曾創下了50億美元的峰值。今年9月,我國貴金屬出口大幅跳升至108億美元,甚至比去年“摻水”後的峰值的兩倍還高;

二是去年上半年,造成貿易虛增的主要原因是內港貿易。今年9月,內地對香港出口金額又明顯拉升,拉升模式與去年上半年類似;

三是今年9月加工貿易進出口金額大幅上升,與往年相比,較為反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781

虛假大學改頭換面又來一茬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279

“野雞大學”全國分布。 (梁淑怡/圖)

“野雞大學”部分名單。 (梁淑怡/圖)

近日,各地2015年高考分數線陸續出爐,高校招生季將至。南方周末獲教育資訊服務平臺“上大學網”獨家授權發布“第四批中國虛假大學警示榜”(以下簡稱“第四批警示榜”),並對其揭露的118所“大學”一一核查,證實榜上有名者均不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15年全國高等學校名單”之列,亦不在各地教育主管部門批準的相關民辦學校名單中。

報考提示

1.考生及家長應通過正規渠道獲取填報誌願及錄取信息,切勿輕信網上搜索結果。

2.考生可到教育部高考招生陽光工程指定平臺“陽光高考”對院校進行查詢。如在院校庫無查詢結果,表示該院校不具備2015年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不能授予國家承認的學歷。

3.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學信網)是教育部指定的學歷查詢唯一網站,其他網站未被授權。

這意味著,“北京城建大學”“上海國際管理大學”“湖北工商大學”等分布在25個省份的118所“大學”,均不具備2015年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

此前,南方周末曾對210所虛假大學進行跟蹤報道(見2015年5月21日《<中國210所“野雞大學”完整名單全披露>後續:教育部網站查不到的,不承認學歷》)。“上大學網”的第四批警示榜發布後,被曝光的分布各地的“虛假大學”已超過300所。

“野雞大學” 掛靠境外服務器

這些虛假大學還有一個不雅的名稱:野雞大學。

與此前揭露的210所野雞大學一樣,偽造、拼接“校名”與“學校官網”是這些虛假大學的兩大偽裝手段。最新曝光的118所“大學”模仿正規高校捏造“校名”,仿造正規“校徽”,抄襲、盜用正規高校的學校簡介、校園新聞、校園活動等內容以偽裝成自己的“學校官網”,自建未在工信部備案或盜用其他實體單位的網站備案信息,以供學生或家長查詢。

其中,有3所均為仿冒正規高校歷史上更名前的學校名稱;1所仿冒廣西1980年左右存在過同名的民辦學校。比如,野雞大學之一“北京醫科大學”,從學校簡介到新聞圖片全面仿冒北京大學醫學部(原北京醫科大學)等內容信息。而早前的2000年4月3日,北京醫科大學與北京大學正式合並,組建新的北京大學。2000年5月4日,北京醫科大學正式更名為北京大學醫學部。

“上大學網”內容總監諶江平告訴南方周末,以往不少學生及家長因在網上簡單搜索後發現類似的“學校官網”而信以為真,上當受騙,因此,他所在的團隊一直將核查虛假大學網站信息,分析其中的抄襲、盜用內容作為工作重點。在制作第四批警示榜時,團隊還著重對域名、IP地址進一步查證核實。

根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國務院第292號令),所有大陸境內運行的網站需在工信部備案,並在網站上顯示備案號。南方周末在核實上述野雞大學網站時發現,這些“大學”為規避備案程序,將“學校官網”掛靠境外服務器,但為提高“官網”的逼真程度,這118所“大學”中有53所虛假大學的“官網”的底部均標識了網站備案號。經仔細核查,南方周末發現65所“沒有符合條件的記錄”;35所“有備案號,但查詢未果”,涉嫌盜用或捏造;18所涉嫌抄襲盜用正規學校或企業或個人的備案信息,還有不少“大學”頻繁更換網站域名。

以“山東華信大學”為例,南方周末對照教育部“2015年全國高等學校名單”,發現沒有該“大學”任何相關信息,說明“山東華信大學”不具備2015年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該“大學”的“校名”模仿石家莊經濟學院華信學院(隸屬河北省教育廳的獨立學院),“校情總覽”抄襲中原工學院(隸屬河南省教育廳的學院);網站掛靠香港地區的服務器,網站頁面底部顯示的“備案號”為魯ICP備07504268號-1。經查實,該備案號屬於山東省一家貿易公司網站,與“大學”無關。

“野雞大學”十大“罪狀”。 (梁淑怡/圖)

證書查詢:騙人的特殊功能

虛假大學建網站的核心目的,是讓其團夥偽造並騙賣出去的大中專院校學歷文憑證書上的證書編號,在互聯網上、在其所謂的官方網站上能有所查詢,因此在虛假大學的網站一般都設置有“學歷查詢”“證書查詢”“信息查詢”等欄目入口。

這一騙人的“特殊功能”,在我國任何一家正規的普通高等院校官方網站是見不到的。目前,國家教育部僅認定了全國唯一的查詢認證網站——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以下簡稱“學信網”),只有在學信網,正規普通高校的學生或畢業生,才能查詢到大一新生的學籍、在校大學生的檔案、高校畢業生的畢業或學位證書。

南方周末進一步分析發現,118所虛假大學的“學校官網”大多在其顯眼處設置了“證書查詢”入口,聲稱學生可在此進行大一新生的學籍查詢、在校大學生的檔案查詢、高校畢業生的畢業或學位證書查詢。諶江平指出,虛假大學之所以建這樣的查詢接口,就是想讓假文憑更有市場。

通過學信網學歷查詢系統,公眾可查詢1991年以來的各類高等教育學歷證書信息。除學信網外,其他網站並未得到教育部授權。

學信網特別提醒:凡接受高等教育學歷教育的學生,可在入學三個月後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網址http://www.chsi.com.cn),核實自己的學籍信息,如果查不到自己的學籍信息,將不能獲得國家承認的學歷。

虛假大學的肥沃土壤

“虛假大學屢禁不絕,根源在於‘文憑情結’。”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社會對一紙大學文憑的極端重視,為野雞大學得以存活提供了肥沃土壤。“文憑情結”之下,“真的假文憑”與“假的真文憑”並存。虛假大學出售的假文憑屬於前者,他們往往利用高考低分考生及家長的僥幸心理,故弄玄虛,聲稱有“計劃外”招生名額,致使學生上當受騙。

除此之外,“明知故犯”,有些家長或學生明知這些“大學”和文憑證書是假的,但因為報考、升職、考核、入戶等利益驅使,使得他們“花錢買假”,淪為虛假大學造假利益鏈條中的最後一環。很多僥幸受益者,不僅不舉報不投案,反而口耳相傳,很大程度上助長了虛假大學在中國社會很多個角落里的泛濫。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表示,考生及家長在報考學校時應多留心眼,用人單位需重視學歷認定工作,使假文憑無生存之地。教育、工信、公安等部門應加強聯合行動,打擊虛假大學。

熊丙奇分析,要鏟除虛假大學在中國社會的土壤,改革國內學位授予制度很有必要。在他看來,應實行大學自主辦學、自授學位(文憑),學位(文憑)由社會專業機構認證的制度;另一方面,應加強對高等教育的專業評價和社會評價,從而促使“受教育者關註教育質量、品質,而不是混一張文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94

缺乏監管的微商爆減肥產品騙局:虛假宣傳、違禁成分濫用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7452.html

缺乏監管的微商爆減肥產品騙局:虛假宣傳、違禁成分濫用

一財網 陳姿羊 2015-08-26 14:16:00

據媒體報道,目前中國大約有1000萬人從事微商。也是在這種情下,加上微商渠道監管的缺失,導致了微商圈內魚龍混雜。此外,微商交易在很多情況下是通過微信直接轉賬付款,被騙方想要事後維權難度極大。

經歷“斷崖式”下跌後,野蠻生長的微商渠道正面臨更大的考驗。

近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接到報料,稱目前在微商渠道廣泛銷售的一款名為“隨便果”的產品涉嫌違規宣傳。作為深圳四季優美貿易有限公司(下稱“深圳四季優美”)引進的一款進口食品,在產品的官方網站中,隨便果的功效被描述為“減脂控重、纖腰收腹、清腸排毒和改善氣色”。根據中國《食品廣告發布暫行規定》,食品廣告不得直接或者間接地宣傳治療作用、保健功能,也不得借助宣傳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該食品的治療作用、保健作用。

這並非個例,在微商渠道,違規宣傳“減肥”功效的普通食品層出不窮。僅與隨便果相似的梅子類食品,就有“清凈果”、“凈顏梅”、“纖體梅”和“酵素梅”等,它們大多標榜著“清腸”、“排毒”、“減肥”等功效。

而除了違規宣傳,流通在微商渠道的“三無”減肥藥被查處消息也在各地頻現。今年6~8月,就有濟南、南京、湖州及嘉善等地被報道出微商銷售假減肥藥事件。渠道亂象頻現,生於草莽的微商們如今深陷輿論暴風眼中。未來,微商將何去何從?

違規宣傳減肥功效

隨便果去年8月份後開始在微商渠道銷售,代理隊伍“滾雪球”般擴大。作為“來自臺灣地區”的進口食品,隨便果生產商為臺灣四季優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臺灣四季優美”),出品商為深圳四季優美。在隨便果的包裝盒中,臺灣四季優美將隨便果定位為“糖漬青梅”。

根據隨便果官網描述,隨便果“已經通過國內外衛生檢測測試”,其作用可以清除腸道宿便及毒素,清除蔬菜等食物中的激素及農藥殘渣,清除血液里的毒素和排除體內多余油脂。

在隨便果微商代理中,對於隨便果“減肥”、“排毒”等功效的宣傳則更加直接,稱其為“排毒蜜餞食品”,食用隨便果後“瘦了十幾斤”,有的代理甚至表示隨便果有“降血壓”、“緩解痛風”、“治痔瘡”等功效。

但本報記者在臺灣相關網站查詢臺灣四季優美工商資料發現,該公司成立於今年2月25日,經營範圍包括食品什貨批發,國際貿易,罐頭、冷凍、脫水及腌漬食品制造等,並不包括保健食品及藥品。而深圳四季優美也僅有食品流通許可證(有效期2015年1月8日至2018年1月7日)。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的進口保健食品及進口藥品分類中,隨便果也不在其列。

作為普通食品,隨便果卻標榜有“減脂控重”、“纖腰收腹”等功效,顯然與《食品廣告發布暫行規定》相違背。

除此之外,隨便果“進口”身份也存在不確定性。報料人對本報記者質疑道:“隨便果是以進口食品進入大陸市場。但是目前只有代理提供的報關單及衛生證書各一張,且將部分資料塗改了。我所知道的所有代理均只能提供一份相同的報關單及衛生證書。根據規定,應該是每一批進口貨物都有該證明。”

對此,本報記者致電深圳四季優美希望以上事情進行采訪,但截至發稿,仍未得到回應。

價格虛高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系主任何計國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進口食品除了衛生證書,還需要進出口許可證等證書,目前審批越來越嚴格。他同時表示,“只要是食品就不能宣傳任何功效。如果說有減肥、養顏功效就要去申請保健品、藥品,通過審批證明這些功效。相比食品生產許可,保健品認證的時間更長門檻也更高。”

打著“減肥”、“排毒”等旗號在微商渠道中違規宣傳的普通食品並不少見。就在今年6月,本報曾報道過健康元與思埠集團合作的新產品“太太白蕓豆固體飲料”,雖然宣傳能達到“減肥”、“修身”效果,但實際上其僅為食品。

僅與隨便果相似,標榜“清腸”、“排毒”、“減肥”的梅子類食品,微商渠道中就有“清凈果”、“凈顏梅”、“纖體梅”、“黃金梅”和“酵素梅”等。 報料人告訴本報記者,在四季優美內部宣傳中,稱“個別明星團隊月銷量達到75萬盒”,“上千名代理月收入超過10萬元”。臺灣明星何潤東還受邀出現在了“2015四季優美經銷商感恩盛宴”活動現場。

高利潤背後是虛高的產品價格。本報記者了解到,一盒隨便果里面有15顆梅子,零售價128元。隨便果代理從上到下分為總代理,一級代理,二級代理,三級代理。從一級代理開始,代理進貨價依次為60元,75元,90元。按照級別不同,一盒利潤可達到38元~68元。一隨便果的代理透露,減肥需要食用隨便果5~10盒。照此算來,一個“療程”最多可獲利近700元。

根據今年6月底濟南公安局食藥環偵支隊通報的一起涉藥案顯示,一女子靠微商售賣含有違禁成分的減肥藥,非法獲利近20萬元。其銷售的減肥產品“魔豆”原價20余元/盒,隨後其以“XX瘦身密碼排毒減肥膠囊”為名自行設計印制了一批包裝、合格證,將“魔豆”改頭換面後從每盒20余元提價至200多元銷售,反而銷量倍增。

含有違禁成分

更嚴重的是,微商渠道中流通的含有國家明令禁止成分的假減肥藥並不少見。在上述濟南公安局破獲的涉藥案中,山東省級食品鑒定部門在“XX瘦身密碼”排毒減肥膠囊中檢出了量值高達246.5mg/g的國家食品和保健食品禁用藥品成分——酚酞。

根據今年8月人民網報道,南京一90後女孩與前男友、前男友母親以及現男友四人,通過微信、QQ發展代理下線,銷售減肥膠囊。而這款所謂的減肥藥其中含有“西布曲明”,副作用極大,長期服用將會抑制中樞神經、嚴重損傷肝腎功能。因此,中國於2010年10月30日明令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西布曲明制劑和原料藥。

不僅如此,7月浙江湖州還破獲一起通過微商等途徑銷售含有“西布曲明”減肥藥,而這個聲稱“進口代購”的減肥藥實際上在廣州市白雲區生產。根據當時公布的信息,此案涉及假藥銷售金額達到了上億元。

“之前微商最流行的模式是就是代理分銷和低門檻、零成本的病毒營銷。這種微商在朋友圈大量湧現,形成了最早的微商雛形。”知名電商評論員、“鮮膜”品牌CEO簡江告訴本報記者。

據媒體報道,目前中國大約有1000萬人從事微商。也是在這種情下,加上微商渠道監管的缺失,導致了微商圈內魚龍混雜。此外,微商交易在很多情況下是通過微信直接轉賬付款,被騙方想要事後維權難度極大。

隨著媒體的曝光,微商渠道上種種亂象也越來越受到外界關註。今年,國務院出臺《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出,加快“互聯網+”相關立法工作,研究調整完善不適應“互聯網+”發展和管理的現行法規及政策規定。

而騰訊的態度也為飽受爭議的微商帶來了更多的想象。2015年第一季度,馬化騰表達了“微商有意思”的看法,但同時微信亦兩次公告稱將清理微商中不健康的代理、非法分銷等經營形態。

對於微商的未來,微盟CEO孫濤勇認為,微商的定義應該是移動社交電商,今後占據前端的一定是有實力的廠商、品牌商或供貨商。微商主要形式最終將會由目前C2C發展至B2C。隨著優質品牌進入,微商必迎來理性的發展。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9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