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黃金熱蔓延至中東地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655

隨著金價跌至2011年來的低點,東方世界搶購黃金的熱潮如今從中國、印度蔓延到了中東。 原來東方世界里“買漲不買跌”的心態如今在西方盛行。當黃金一路上漲的時候,“趨勢投資者”從來不嫌價格貴,爭先恐後的入場;而如今價格已經比高點便宜了30%的時候,黃金在西方市場卻無人問津了。 但情況在東方則有些不同。中國在全球市場上瘋狂掃貨黃金;印度國內對黃金的熱情也一如既往的高漲,由於政府目前正壓制住這些需求,反而導致國內黃金走私現象猖獗。值得註意的是中東地區的人們長久以來也是黃金的最大粉絲群之一,根據沙烏地公報(Saudi Gazette)的報道,我們可以看到中東土豪們也正趁國際金價下跌大量購入: Al-Amari金店的一位負責人表示,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顧客大量購入黃金珠寶或金條,把現金轉換成貴金屬存儲起來。他的客戶來自四面八方,包括沙特阿拉伯、非洲、印度等。根據具體產品不同,黃金出售的價格在165里亞爾~140里亞爾之間(1人民幣約合0.59 沙特里亞爾)。不同產地的黃金價格也不同,主要來源有來自意大利、印度、巴林、韓國、及本地產的黃金。 沙特吉達黃金行業副主管Ali Batarfi認為金價會繼續下跌達到1150美元/盎司的水平,不過2014年第一季度中金價會上漲。 Batarfi說:“黃金今年價格從1920美元/盎司大跌至1193美元/盎司,這增強了人們購買黃金的欲望,此外,學校假期馬上到來,這會有更多消費者進入到市場中來為婚禮等特殊場合購買黃金。我們預測未來金條及金飾的銷量還將進一步增加。” 有專家表示截至今年9月末,全球黃金珠寶銷量增長了20%至3757噸,總價值1839億美元。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GC)最新的報告,中東地區今年黃金珠寶需求增長了25%,至225.8噸,總價值109億美元,其中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是最主要的購買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197

不良貸款違規蔓延煤炭等關聯產業 四大行繼續開年信貸狂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655

中國銀監會近日會議透露,國內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正從長三角地區向其他東部省市和中西部地區多點擴散,從鋼鐵、光伏、船舶等困難行業向上下遊行業和關聯產業鏈蔓延。而今年1月初,中國銀行業繼續集中大量投放信貸,四大行在存款流失7000億元的情況下1月前20天內仍放貸4400億元,遠超去年同期的3000多億元。

知情者向21世紀經濟報導透露

銀監會最近已向地方銀監部門以及商業銀行警示,2012年來暴露的鋼貿貸款領域重複抵質押等違規業務模式,隱現被覆制到煤炭、木材、水產貿易等領域的跡象。

河南省一位銀行業人士表示:

隨著鋼貿不良的大規模暴露,去年開始傳導至鋼鐵生產企業,並進一步蔓延至煤炭、礦產等行業,風險傳染明顯。

該業內人士稱,煤炭貿易商往往也組建多個煤炭市場,煤炭貿易商之間、煤炭商與煤炭市場之間互聯。行業繁榮時,貸款容易膨脹且不良極低,但掩蓋了不少虛假、多重質押等問題。

對此,銀監會近期已提醒商業銀行關注,鋼貿領域此前出現的種種違規情況有被覆制到煤炭行業的跡象。

除了煤炭等資源類面臨不良問題,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還在近日召開的工作會議上指出,房地產結構性風險加大,部分城市和地區的風險正在加快暴露。

21世紀經濟報導獲悉,截至2013年9月末,中國20家主要銀行機構房地產貸款及以房地產為抵押的貸款佔各項貸款比重高達37.9%,抵押品風險較大。

另據21世紀經濟報導,來自權威渠道的消息,面對存款大規模流失7000億元的形勢,今年1月前20天,工農中建四大行新增人民幣貸款投放仍然高達4400億元。

一國有大行中層人士分析,按照廣義貨幣M2新增13%的預期目標測算,2014年新增貸款規模將與2013年不相上下,這意味著今年信貸額度總盤子也可能在9萬億上下。

工行預計今年人民幣新增貸款規模在9000億左右,和2013年持平,其他三大行大體採取了相似策略。

2013年,工農建中信貸投放目標分別為9000億、7000億、8400億和5000億。

本月17日,中國央行的2014年貨幣信貸工作會議也指出:

1月份以來,在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應較為寬裕和商業銀行追求『早投放、早收益』等影響下,貸款增長較快。春節臨近,現金需求將顯著增加。貨幣信貸部門要及時提示風險,引導金融機構加強流動性和資產負債管理,合理安排貸款投放節奏,防止資產過快擴張。

除了「早投放、早收益」,中國銀行業年初信貸衝刺還源於信貸管控的時點,上年年末被壓制的一批信貸需求必然要轉移到來年年初。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銀行業為推動國內經濟增長大量增發貸款,五年來賬面貸款規模約增加一倍。

雖然許多人都擔心中國政府2009年推出的「4萬億」刺激可能產生債務惡化問題,但中國銀行系統的不良貸款率(NPL)依然較低。

目前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控制在1%左右,資產質量並沒有像一些人預計的那樣極大地惡化。但分析師認為,銀行保持著貸款高速增長的勢頭不能說明提供的是優質貸款。

問題在於,對中國而言,以貸款帶來的投資推動經濟增長已是不可持續的增長模式。

獨立分析師James Gruber本月分析指出,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倡導的改革很有裨益,應該會有助於經濟再平衡。但中國近期的解決方法有限——

如果貸款刺激的這類投資減少,GDP就會大幅下降。但如果保持這類投資的規模,在不遠的將來就有受到更大衝擊的風險。

而且,實行結構改革短期內會給增長帶來負面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88

違約風險蔓延 中國銀行業大幅削減部分行業貸款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835

由於擔心產能過剩行業的信貸風險,多家銀行大幅削減針對這些部門的貸款,削減幅度高達20%。 據路透社報道,一些鋼廠在這個月收到了銀行的消息,稱其2014年的信貸額度比2013年下滑了20%,浦發銀行已經開始明顯縮減對造船廠的信貸。除了砍掉部分行業的貸款,銀監會還要求銀行提交不同行業未償還貸款的定期報告,其中需包括衍生品以及債務融資相關的貸款內容。 其引述消息人士稱,監管層要求增加這兩項內容算是“新的進展”。 路透社還提到,特定的審計領域包括鋼鐵、水泥、鋁冶煉、平板玻璃、船舶建造等。銀行資金流入到鋼貿和銅貿的情況更是讓人擔憂。 當前中國經濟各項指標加速下滑、實體需求放緩、人民幣貶值打壓套利交易、監管層加強銀子銀行監管,在這多重壓力之下產能過剩行業的境況令市場憂慮加劇。 尤其是煤炭相關的信托產品面臨違約、超日債違約等事件的發生引發了一系列的蝴蝶效應,全球資本市場受創,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包括鐵礦石、銅、鋁等商品很多都是企業融資的抵押品,違約進一步引發相關企業的信貸危機。這對連續多年虧損、靠借新債還舊債的行業來說是非常危險的信號。 在過去十年,中國一直希望減少過剩產能,但是並未取得大的進展,產能過剩現象依然嚴重。 日益惡化的環境以及這些行業陡增的信貸風險讓高層治理過剩產能的決心更加堅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今年我國將削減2700萬噸鋼鐵產能,4200萬噸水泥產能。同時推進節能減排和汙染防治,要求能源消耗強度下降3.7%,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下降3.5%、2.9%。 從去年年末開始,銀行已經著手削減這些部門的貸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06

地產風波蔓延 香港豪宅遭拋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1872

隨著房地產信貸的收緊,不少中國富豪面臨資金緊張的壓力,為此不少人紛紛出售位於香港的豪宅。 路透社報道稱,為盡快變現,他們願意承受8折的折扣幅度。“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把房子盡快賣出去”。 其引述房地產中介稱,目前香港市場上待售的房屋中接近三分之一為中國大陸人士所擁有,這比一年前要高出兩成。其中許多售房者願意在平均售價的基礎上下浮5%-10%,還有人願意讓利20%,目的是為了盡快出清。 今年年初開始,房地產增長出現疲態,國內金融機構開始逐步收緊了對地產企業的貸款。而日前興潤置業35億債務違約的出現更是加劇了市場緊張情緒。 高力國際的住房銷售部執行董事Ricky Poon對路透社表示, 一些銀行要求這些豪宅的所有人償還貸款,所以他們需要出售房產收回資金。由於受到銀行的巨大壓力,他們願意減價出售。 而過去幾年,房地產一直是中國富有人群最青睞的投資品。他們也被認為是推高香港房價的“罪魁禍首”。 2010年前後,香港房市特別火熱,售價3000萬港幣到6600萬港幣的豪宅非常受歡迎,不少樓盤在開盤第一天就能賣掉三分之一。2012年三季度,香港銷售的豪宅中有43%被大陸富豪搶下。 為打壓房產投機,抑制房價過快上漲,2012年10月,香港政府規定非港籍人士在香港買樓需要支付15%的"買家印花稅",如果三年內把房子出手,還需要支付一筆10%到20%不等額外的印花稅。 香港政府對豪宅的打壓更嚴厲,去年2月其宣布對價值200萬港元以上房產交易實施加倍印花稅,開放商在去年上半年的住房銷售降到2008年下半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曾寫過相關文章) 美銀美林曾預計,因政府遏制香港房價,且市場預期利率上升,香港房價至多將下跌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78

房地產寒流蔓延 全國地價現六個季度內首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704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持續降溫已經開始蔓延至土地市場,地價漲勢趨緩,二季度中國地價同比出現六個季度內首次出現下降。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最新發布報告稱,今年二季度全國綜合地價水平保持溫和上漲態勢,環比增速進一步放緩,同比則在連續六個季度上漲後首現微降。 二季度,全國主要監測城市綜合地價(包括商業、住宅和工業用地等)環比增速為1.36%,連續第二個季度放緩,較上一季度下降了0.53個百分點。 同期,商服、住宅和工業地價環比增長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住宅地價環比增長率為1.45%,轉為低速增長,增速較上一季度回落0.66個百分點。 報告稱,房地產市場仍將以市場化為主導,其變化也會進一步傳導致土地市場,預計三季度商業、住宅用地價格繼續保持小幅波動,工業地價有望平穩上漲;各用途地價環比增速分化的趨勢或將有所收窄。 此外,全國主要監測城市中,綜合、住宅地價環比上漲的城市連續第三個季度減少,六成城市環比增速處於平穩區間,五成城市增速放緩。 總體來看,二季度的數據顯示市場競爭強度、土地購置需求有所轉弱。 此外,一線城市上報異常地塊占總數較多(占全國上報的39%),與以往三四線城市占多數的情況不同,側面反映了土地市場的分化,一線城市市場的內在抗壓能力更為明顯。 報告分析當前土地市場稱,部分地區樓市偏冷的市場氛圍正向土地市場傳遞,二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增速同比下降,土地成交價款增速回落,地價上漲動力減弱明顯。而且,當前強調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有利於地價形成正常的波動變化。 本周早些時候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還顯示,6月土地出讓金收入也出現跳水。1至6月累計,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1129億元,同比增長26.3%,其中6月份增幅回落至7.3%,較一季度土地出讓金40.3%的增幅明顯下滑。這是房地產市場降溫在財稅收入方面的體現。 全國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組負責人趙松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 出讓金數據和地價監測數據變化都表明,經過兩個季度觀望,樓市轉冷逐步傳導至土地市場。加上房企上半年資金面總體偏緊,土地市場有效需求下降。一些地區前期供應已超量,需要時間調整消化。 然而,樓市下降未到“探底”程度。如果沒有所謂“救市”,這一下行通道還得繼續走上一段時間。 但樓市、地市降溫不必大驚小怪。經歷近十余年高速增長後,該體現一些周期性變化了。泡沫破裂不是各方想看到的。 談到對未來形勢的預測,趙松表示,三季度預計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預計全國商業、住宅用地價格走勢將繼續保持小幅波動,工業地價平穩上漲;各用途地價環比增長分化趨勢或將有所收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502

不良貸款擴散蔓延 銀行股為何還能“牛氣沖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692

近來,監管層不止一次強調,銀行業對部分地區部分行業的風險在擴散,不良貸款率在走高。但是銀行股似乎反其道而行之,昨日突然迎來久違的大漲。有分析人士認為,市場大漲或許是已經意識到了央行正在布局兜底。 據財新報道,銀監會高層在近期的內部會議上提出了對銀行業風險的最新判斷,部分行業持續承壓,企業負債水平整體上升,資金鏈趨緊,經濟上行時期被掩蓋的風險可能進一步呈現,銀行風險形式更趨複雜嚴峻。 其獲悉,銀監會從行業角度認為,風險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尤其是親經濟周期的鋼鐵、船舶、工程機械等行業及關聯行業、以及鋼貿、銅貿等金屬貿易、煤炭貿易、貿易代理等貿易類行業。 從地域上,除前期風險暴露集中在長三角以外,珠三角、福建、山東、山西、河南等省份不良貸款增長均明顯。部分長三角地區的金融機構不良率已回升至2%到3%。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上周公開提到,未來須全面加強風險防範,堅決守住風險底線。嚴格控制信用風險擴散。重點監控房地產、政府融資平臺、產能嚴重過剩等領域風險,嚴格管控高杠桿、多頭授信、涉及非法集資和民間高利貸企業的債務風險,及時處置互保聯保、擔保圈、擔保鏈、企業群和各類倉單融資風險。 銀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則表示,“部分地區房地產風險是銀行不良貸款上升的重要原因。” 截至6月末,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比年初增加1024億元,達6944億元,連續十一個季度上升;不良貸款率1.08%,比年初上升0.08個百分點,亦為近六個季度的高點。 但市場卻並未將風險計入價格。昨日,銀行股集體大漲,截至收盤,銀行板塊漲幅達4.86%,交通銀行漲停。 這可能與滬港通時間窗口臨近、交通擬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工行發行境內外優先股等消息有直接關系,但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認為,中國銀行股重估的機會在於降低市場對於其資產負債表的擔心。 他的意思是,央行一系列隱形的輸血行為可以為銀行壞賬“兜底”,如果市場逐漸明白銀行風險已經被隔離保護,中國經濟可以擺脫硬著陸,那麽銀行股的機會就來了。由此帶動中國股市迎來明顯回升。 他還提到,未來行情的演化,經濟指標可能只是輔料。核心是量寬給出了一個影影倬倬的方向,由於貨幣寬松(央行擴表)+(中央)政府負債,尾部風險有可能被封殺(至少一段時間)。這與歐洲去年行情的性質類似。 以下是他的觀點: 股票依然在等待下半年指數一次明顯回升的可能。指數的關鍵在於市場對銀行的看法。不在於地產會跌多少,市場關心的是跌了之後,是否有足夠的政策儲備能避免系統性金融風險爆發。中國銀行股重估的機會在於能否有手段降低市場對其資產負債表的操心。 中國股票指數趨勢的邏輯關鍵看銀行。 擺脫經濟硬著陸預期的邏輯關節在金融,只要金融被某種程度地隔離保護,經濟硬著陸概率很低。經濟低效率的狀態的改變要靠改革,但來日方長。 中國暗中的金融救助可能已經展開,從央行去年下半年至今一系列資產業務的作為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央行應該已經做了明確的政治表態,逐步開始明確金融穩定為“錨”,並想主動作為(定向)引導融資成本下來。 金融救助有大張旗鼓的方式,如撇帳、AMC、註資等等,也有隱性的,如貨幣量化操作(QE),QE的財務效果本就是對商業銀行的利益輸血,讓他們保持盈利能力,時間換空間。中國銀行股的機會在於讓市場逐漸不再擔心其資產負債表。目前還是隱性的,未來不排除也會來顯性的。 所以某種意義上講,中國經濟的短線問題其實很簡單: 擺脫硬著陸的預期。做到這一點並不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76

穆迪警告:中國的影子銀行正向保險業蔓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025

20141029issurance

中國保險業持有的信托產品半年內迅速翻番,引發多家國際評級機構的警告。

中國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保險業持有的信托產品規模已達2810億元(460億美元),較去年年底的1440億元翻了一番。

標準普爾估計,中國保險業持有的影子銀行資產(包括財富管理產品和其他銀行表外業務)已經高達1.14萬億元,占到其總資產的13%。這讓保險業“在壓力下顯得很脆弱”。

穆迪表示,中國太平洋保險,太平人壽保險和都邦財產保險等公司的信托產品在今年上半年都至少翻了5倍,而這對這些公司的信用評級都將產生負面影響。

保險業的信托投資中,有51%都與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直接相關。惠譽指出,隨著房地產市場的降溫,保險業正變得原來越脆弱。

穆迪駐香港分析師Sally Yim表示:“如果保險公司的流動性遇到問題,他們很難講這些信托產品快速變現。這些資產將會越來越脆弱,收益率將會走高,而且還有可能違約。”

在過去五年中,中國保險業資產總額翻了一番,至9月底已經增加至9.6萬億元。由於受到銀行業財富管理產品的競爭,保險公司紛紛推出了回報更高的產品。於是保險業追求的投資收益率也就跟著水漲船高。

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保險業的資產中28.6%為銀行存款,40.5%為債券,10%為股票和基金,剩余的為其他類投資,其中就包括信托產品。

中國第三大保險公司太平洋保險今年前三季度的財富管理、信托類投資激增至102億元,增幅638%。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998

利比亞戰火蔓延 原油產出受影響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303

受到戰火蔓延至第四大原油港口Mellitah的影響,利比亞原油產出將低於此前市場預期。敘利亞油企National Oil Corp本月先前已經宣布,Es Sider和Ras Lanuf兩大油港因遭遇武裝沖突而被迫關閉。

上述兩大港口分別為利比亞第一大和第三大原油輸出港,兩大港口合計運能為每日56萬桶。

National Oil Corp周日表示該國西部區域最重要油港Mellitah受到戰火影響,但是是否會完全關閉目前還不得而知。公司發言人稱,“公司對於該地區的事態發展密切關註,事態進展對於原油和天然氣的影響較為複雜。”該發言人同時表示,由於戰亂原因,公司可能無法完成此前的原油輸送協議。

美國能源信息局在2013年的時候預測利比亞產能為239000桶/日,最新12月15日的預測則為350000桶/日。

周日,由乍得、馬里、尼日爾、毛里塔尼亞和布基納法索組成的“撒赫勒地區五國集團”元首會議發表聲明呼籲,“聯合國安理會應與非盟協商組建一支國際部隊,對利比亞局勢進行軍事幹預,消滅利境內的各武裝派別,幫助利比亞實現民族和解,最終在利比亞建立穩定而民主政權。”

自7月13日以來,利比亞兩派民兵武裝在的黎波里、東部城市班加西等地持續爆發沖突。得到世俗勢力支持的利比亞新一屆議會國民代表大會被迫遷往東部小城圖蔔魯格,由國民代表大會組建的利臨時政府則在貝達召開內閣會議。在支持宗教勢力的“利比亞黎明”武裝奪取的黎波里控制權後,任期本已結束的利比亞國民議會複會,並組建了“救國政府”。利比亞由此出現兩個議會、兩個政府並立的局面。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普遍承認新議會國民代表大會和臨時政府的合法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577

違約風波蔓延 佳兆業5只離岸債暴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27

23e099936860236c3a6b53a4061_p16_mk18

由於一筆4億港元的匯豐銀行貸款違約,佳兆業集團多只離岸債券在場外市場出現價格大跌。

21世紀經濟報道,一只2018年到期的佳兆業債券價格已經跌至34-37美分(面值1美元)左右。而近日在二級市場上,佳兆業的五只離岸債券迅速變身為“垃圾債”,債券價格自從去年10月中以來一路暴瀉,目前平均價格已經由1美元的債券面值腰斬至40美分以下。

佳兆業月初宣布無力償還匯豐銀行一筆4億港元的貸款,市場擔心這將觸發集團5只總數值25億美元的離岸債券的交叉違約事件,從而導致了這些債券的價格狂瀉。

目前,穆迪和標普均將佳兆業的評級調低。穆迪繼上周將佳兆業信用評級由“B1”降至“B3”後,1月5日再次將評級下調至“Caa3”,前景展望降至“負面”。而標準普爾宣布,將佳兆業集團評級從BB-降至SD(選擇性違約)。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深圳房地產龍頭企業佳兆業集團開啟了2015年中國資本市場的首例違約。1月1日,佳兆業發布公告稱,未能償還4億港元匯豐提供的融資貸款。這是該司董事會主席郭英成辭職觸發的強制性提前還款。該公司稱此次違約可能導致有關貸款融資、債券、股本證券的交叉違約。

佳兆業曾連續三年榮獲“深圳地產資信十強”。2009年12月赴港上市後三年內,該公司銷售額增長2.4倍,從2010年的剛過百億元增至2013年的239億元。2014年上半年,佳兆業以16.7萬平方米(1801套)的成交量、41億元的成交金額,超過行業龍頭萬科,摘得深圳樓市成交量、成交金額的雙料冠軍。

繼宣布遭匯豐銀行追款4億港元後,1月6日,佳兆業在香港聯交所公告表示,公司於2014年12月31日,接獲兩名項目夥伴的通知,關於深圳龍崗區兩個市區舊改項目,項目夥伴指佳兆業已違反項目合作協議,因此行使終止合作協議的權利,要求退回根據合作協議支付的12億元人民幣費用。

佳兆業表示,截至1月5日,除上述通知及根據匯豐融資協議的還款通知外,集團並無接獲任何債權人的任何還款通知或要求。截至5日,佳兆業有約7.97億元人民幣的債務已屆到期並需支付。公司正評估上述通知及還款責任對財務狀況的整體影響。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436

專利訴訟蔓延至上遊 國產手機出海需適應遊戲規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4761.html

專利訴訟蔓延至上遊 國產手機出海需適應遊戲規則

第一財經日報 李娜 2015-08-20 20:42:00

隨著中國內地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完善,可以肯定未來內地知識產權保護的遊戲規則會向歐美靠攏,從這方面看,越早適應海外遊戲規則,未來就越容易應對市場的變局。

近日,日本專利管理公司IP Bridge稱TCL的智能手機侵犯專利,向美國特拉華州聯邦地方法院提起訴訟,要求TCL停止銷售並進行損害賠償,起訴書指TCL侵犯了包括LTE的無線通信及音聲壓縮技術等3項專利。

起訴涉及的專利都是使用該通信標準的智能手機不可或缺的標準專利,但TCL未取得授權,且並未回應IP Bridge要求談判的聯絡。

而隨著越來越多大陸手機品牌走向海外,涉及專利侵權的訴訟也越來越多,並且有向上遊元器件廠商蔓延的趨勢。

“我們已經向美國專利商標局遞交多個專利無效的行政訴訟程序,反擊美國加州的Synaptics新思。”手機上遊觸控廠商匯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帆20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隨著市場份額的擴大,進入美國市場是必經環節,對於專利訴訟是有準備的,需要用理性的心態來看待。

今年4月,美國觸控芯片龍頭企業新思稱,深圳市匯頂侵犯其數項創新性觸控感應技術專利,並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及美國地方法院提出起訴,並且請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調查裁決。

據了解,美國新思業務此前主要集中於顯示和觸控領域,其產品包括面向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的觸控和指紋識別裝置等。新思首席執行官Rick Bergman去年訪問中國時表示,新思2/3業務資源分布於亞洲,目前已在中國觸控控制器市場獲得30%市場份額。

相比之下,被起訴的匯頂科技主要業務也集中在觸控與指紋識別領域,被定義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其客戶包括華為、聯想、中興、魅族等多家終端企業。根據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今年2月份對外公布的《中國電容式觸摸屏控制芯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按2014年出貨量計算,匯頂以28.2%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兩者在市場上競爭激烈。

據本報記者了解,新思公司起訴匯頂科技主要是認為對方侵犯了其多項觸控感應技術專利,同時遭起訴的還有美國手機品牌商BLU Products,後者采用了匯頂科技觸屏控制器。目前,新思已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申請禁止進口令,阻止兩家公司設備在美國市場銷售。

“新思的訴訟是毫無基礎和根據的,匯頂科技將繼續采取一切攻守措施進行維權。”張帆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匯頂在國內的觸控高端業務中占比超過50%,整體市場則達到25%以上,其中部分客戶與新思客戶重疊,對方主要是希望通過訴訟影響客戶的選擇,這不是市場行為。

張帆表示,新思公司聲稱的所有被侵犯的專利早已成為業界的公知常識,在新思公司專利申請的多年之前,這些方案已被其他的公司開發並公開。

“而匯頂具有長期獨立自主的電容檢測技術開發積累,在觸控及指紋識別領域已申請或已獲得260多項國內外專利。”在張帆看來,電容觸控芯片及指紋識別芯片均為公司的自主開發,並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識產權。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則對本報記者表示,不管是國產品牌手機廠商還是上遊元器件廠商,出海時更關鍵的是要熟悉海外市場的遊戲規則,針對不同專利訴訟找到合適的應對策略。

“以前量小的時候也許對方不會註意,但現在隨著市場份額的擴大,廠商應該提前做好準備。”王艷輝表示,國內知識產權訴訟比較少,往好處講是消費者受益,其實是以傷害企業創新為代價,隨著中國內地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完善,可以肯定未來內地知識產權保護的遊戲規則會向歐美靠攏,從這方面看,越早適應海外遊戲規則,未來就越容易應對市場的變局。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6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