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創業者不應該有的墳墓:失敗,自殺!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3650.html

i黑馬 導讀:無論什麼樣的創業者,都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失敗,暫時的也好,永久的也罷,調整好狀態,整理好心情,總結下經驗教訓,整裝再出發,才是擁有海闊天空般胸懷的創業者,如果像本文中所講的那位Ecomom CEO Jody Sherman 因為創業失敗而吞槍自殺,實在是不應該,悲劇啊!死了又如何?

抽取時間中的某個特定片段,基於這個片段匆忙下一個結論,這不公平。不過,作為新聞工作者,這恰恰是我們的職能所在,也是我們在整個創業社區中的角色定位。

這周我我看到新聞說電商網站Ecomom即將關閉的消息。這讓我想起Ecomom獲得第一比融資時我還採訪過其 CEO Jody Sherman。那時的他滿懷希望:「我希望有一天能做得跟 Zappos 一樣大。」沒錯,那時他是這麼說的。

當我得知他開槍自殺的噩耗那天,正好是他的生日。同樣是在那天,我收到了 Skype 上迄今為止最悲哀的一條通知:Jody 已處於離線狀態。

如果消息屬實,由於其基金管理不善和其購買決策無法恢復,Ecomom即將關閉。它的關閉讓我想起了人們對創業成功的狂熱崇拜——這種狂熱或許因為各種媒體的宣傳不斷加劇。或許媒體所宣傳的創業成功的事例並非我們所認為的,是一股完全積極的推動力。

由於媒體對創業公司的不斷美化,百分之九十的的人都忽略了創業公司九死一生的殘酷事實。「作為投資人,我們總是忙不迭地將失敗者抹去、將成功放大,我們需要為今時圍繞創業的大話負很大的責任。」Ecomom 的投資人 Paige Craig 在一封郵件中這樣回覆我。

他媽的,儘管我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有一個很好的起點但是我對創業這件事情仍然很害怕。實際實操行的創業者才能真正體會到創業的樂趣,然而無論你上線何種產品,起碼都能在TechCrunch上看到一篇相關的報導。

Ecomom 的投資人 Dave McClure 也認同的是即整個創業社區將成功案例視為標竿,對失敗案例視而不見的態度必須要對 Jody 的死負一部分責任。「顯然,Jody 承受了諸多壓力。但不幸的是,我們多少都有責任——不到 10 天前我還在洛杉磯見過 Jody,但我完全沒有想到,他當時正在考慮這麼極端的做法。作為投資人,通常情況下我們對於心理健康評估並不在行,但或許,它應成為我們工作的一部分。」

Craig也同樣持有這一觀點:「我從來沒有要求 Jody 給我一個誠實的答案,嚴格意義上沒有——我們一起部署了公司的陣容,對於運營套路也很清楚。我會問:「進展如何?」然後他會答道:「手到擒來。」我們會直接快速地去過一些好的事,然後迴避一些看似不那麼好的事,再繞回到這樣一個中心:「一切都很好。」接下來就是一句:「哥們牛逼,讓我們來喝一杯。」當然,我們的對話會比這樣更深入些,但實話實話,我們從來都沒有觸及那部分真正讓人疼痛、而又真實存在的問題。當你不是董事會的一員時,你就不會想要傷害創始人並刨根問底,而且,他們自己也不想袒露脆弱面。」

當然,還是存在一些有自知之明,能看透這些的創業公司。但是大部分還是深陷輿論的炒作之中無法自拔。

其中LaunchBit 公司的創始人 Elizabeth Yin 的「眩暈與現實」給出了一個我們這個時代急需的視角:

「當創業者聲稱他們「業務驚人」時,從以往統計的角度來說,他們要麼是在撒謊,要麼是盲目自信,而這兩點都不是什麼好的品質。只有你糊塗透頂的時候,你才會相信這樣的說法。假如我告訴我的員工業務很好,他們很快就能看穿並識破。我當然希望他們滿懷希望,但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他們表現出眾時及時地誇讚他們,然後把各種數字和用戶牽引給他們看,而不是製造喧嘩的幻象。」

「在一次核爆炸後,能存活下來的大部分動物就是蟑螂,因為他們生命力太頑強了。」Paul Graham 在 07 年曾這樣寫過,「不要成為那種漂亮的花,把自己的莖藏在塑料管裡去保護他們自己。」

儘管現在有大量的猜測,但是沒有確定的證據證明Jody 的死就跟 Ecomom 的失敗相互關聯。畢竟,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人才收購和炒人都是家常便飯。失敗之後,你還可以在 Google、Yahoo或者eBay 幹上幾年,整個世界照樣轉。

整個行業傾向於將那些表現一般的創業公司邊緣化。在這種情況下,「永遠不要示弱」就成了一個公共信條,直至自欺欺人的程度。TechCrunch 就曾收到成千上萬個「成功企業家十大法則」的投稿,但事實投稿人自己根本算不上成功創業者。

對大部分的業務而言,這些人所描述的超人般的堅韌不拔充其量只能算是膚淺的。想想看,決定做什麼、怎麼做、跟誰做、何時、何地、為什麼、用誰的錢做,所有這些決定背後都意味著艱難困阻。並且當投資人是你的親朋好友而非外人時,如果將自己愛的人的錢賠掉,更會更難受吧。

「無論前方多麼黑暗,你也永遠永遠不要結束你的生命!」「專業的投資人理解失敗。」Ecomom 的投資人 Cyan Banister 對此有深刻觀察,「你的親朋好友或許無法理解,但他們應該理解。你的員工會繼續前進,並找到更好的事去做。所有這些都只是暫時的。你或許不能痊癒,但你周圍所有的其他人都會痊癒。」這還不包括這樣一種情況:所有其他人都可能是錯誤的。

Graham 本人也在同一篇帖子中這樣寫道:「投資人仍然沒有意識到的一點是,那些最偉大的創始人在創業之初看起來是多麼毫無頭緒和充滿試探性。任何一個因為缺乏社會認同而沒有拿到融資的人都知道這種先決印象背後的巨大代價。」但這一切也會過去。

從一個更為宏觀的角度來看,我並不清楚解決方案在哪,除了在諸如 TechCrunch 這樣的網站上增加失敗案例報導以外。

讓我們從這篇文章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930

華爾街投行集體點評塞浦路斯「自殺式徵稅」(一)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3086

塞浦路斯「洗劫」儲戶的消息已經成了華爾街各大投行的必談話題,週一全球金融市場也因塞浦路斯這一畝三分地而爆發了一場海嘯。塞浦路斯的救助方案最終會是怎樣?這一輪拋售會持續多久?歐元區危機重燃是否又將引發新一輪歐元崩潰風險?

各大投行的分析師們多數對於塞浦路斯的救助協議感到吃驚,當然更令他們吃驚的還是協議的內容——向儲戶徵收存款稅。

許多分析師擔心塞浦路斯的計劃越過了紅線,會引發歐洲儲戶整體的恐慌,還有一些分析師則相信歐洲領導人的說法,認為這就是解決特殊情況的一次性做法。

花旗集團外匯分析師Steven Englander:

「塞浦路斯的進展將會導致市場依次拋售歐元、買入美元、瑞郎、英鎊、挪威克朗和瑞典克朗。問題的關鍵在於,市場是否相信塞浦路斯對儲戶的『洗劫』是否真的只是一次性的。

「問題在於,這個事件是會成為全面爆發的一場危機還是只會形成小型危機?考慮到塞浦路斯事件的突發性,歐元區領導人可能還沒有準備好具體的應對措施來說服其他地區的儲戶,讓他們相信類似情況不會再度發生。所以,一些尾部風險可能會再次復活,歐元也有可能急劇下跌,歐元區債券息差也有可能出現顯著上漲。」

摩根大通:

「歐洲這是不是在拿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塞浦路斯事件引發了投資者對歐元區誠信的廣泛質疑,塞浦路斯的救助協議更加明確了一個事實:現有的存款擔保機制正如塞浦路斯的主權一樣脆弱。歐元區其它國家和地區不得不報以關注(雖然我們認為近期內這種特殊的風險蔓延還將受到一定的限制),一些潛在的風險蔓延渠道可能現在還不那麼明顯。

「塞浦路斯議會還有很高的幾率投票否決存款稅提議或者進一步推延投票時間。然而任何一種可能都將導致很多問題。

「負面情景假設:存款稅方案不能夠得到通過。顯然,在這種情況下,不確定性會非常高。我們有可能在2013年6月看到債券價格下降的一幕。其他歐元區外圍國家的債券息差也有可能擴大。總體來看,考慮到塞浦路斯非系統性的性質和歐洲央行OMT計劃作為支持,我們認為這個事件對於其他市場的衝擊將會比較溫和,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主權債券有可能遭遇小規模拋售。如果政治局勢開始混論起來,那麼塞浦路斯和其它國家的市場所遭受的衝擊都會更大。」

意大利聯合信貸銀行分析師Erik Nielsen:

「得知塞浦路斯徵收存款稅(甚至不保護存款低於2.5萬歐元的小儲戶),我非常驚訝,但是得知塞浦路斯計劃向大儲戶(比如存款高於100萬歐元)也同樣徵收9.9%的存款稅,我也同樣驚訝。這是否會導致類似的現象蔓延?我並不清楚,但我對此表示質疑。塞浦路斯的銀行系統與歐元區其它國家的銀行系統有很大不同。」

蘇格蘭皇家銀行:

「塞浦路斯真的是一個特殊案例嗎?是的。塞浦路斯銀行規模很大,資產餘額為1250億歐元,是該國經濟規模的7倍多。塞浦路斯的債務非常少,高級和次級債務大約只有20億歐元,所以債券持有人的救助將會非常有效。我們認為,此次干預再次印證了一個歐元區的邏輯:即使傷害問題機構股東,也不能傷害整個系統的社會化損失。

「市場影響:這對於塞浦路斯主權來講是積極的,但對於其它外圍國家的小型銀行和負債銀行來講是是消極的。我們認為這並不會引發範圍較廣的信貸拋售,但是對於可能需要更多資本或者主權支持的其它外圍國家銀行來講,至少會導致其次級債務的重新定價風險升高。

「還有可能一些外圍國家的的小型銀行會出現比大型銀行更嚴重的存款外流現象。我們對於西班牙和意大利銀行的次級債務依然持悲觀態度。另一方面,我們對於葡萄牙和愛爾蘭的情況持較為樂觀的態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779

《歌手告白》歷經失婚、自殺 歌壇浮沉二十七年 黃綺珊:我從來沒有離開過音樂!

2013-04-22  TWM
 
 

 

黃綺珊出道二十七年,作品受到肯定,然而從未走紅,人生歷經低潮,她從未想過,三個月的歌唱比賽節目,會幫她打開演藝生涯的大門,以下是黃綺珊暴紅後的第一手獨家心情告白。

撰文‧賴琬莉

「當初節目找歌手,設定是要高知名度、家喻戶曉的人,唯一例外是黃綺珊,但是她符合第二個要件——最能唱的。」擔任「我是歌手」總導演的洪濤說。

黃綺珊會唱歌,在音樂圈與同業之間,早就不是新聞,但她的歌唱生涯浮浮沉沉,未曾大紅大紫過,一直到登上「我是歌手」舞台,才讓觀眾真正認識她的歌唱實力。

「我是歌手」總決賽後隔天,黃綺珊在飯店大廳接受《今周刊》採訪。由於前一天慶功宴到凌晨三點,之後她回飯店談出唱片的事情,到早上六點才就寢。這天下午,一臉素顏現身的她,看來有些許疲憊。

出道二十七年,黃綺珊在這短短三個月,才真正嘗到走紅的滋味,被助理周小雷形容「女人當中的爺們」,黃綺珊說話很直爽,「這件事(指走紅)來得太快,感覺好突然,現在比賽結束了,我內心堅定一件事,就是我從來沒有離開過音樂,音樂也沒有嫌棄過我。」這句真情告白,其實道盡了她在歌唱生涯的無奈與挫折。

一心想紅 作品受肯定卻被觀眾遺忘黃綺珊是四川重慶人,從三歲唱樣板戲開始,就一心只想紅。「我從小到大只想一件事,就是要成功。」自從知道自己有唱歌天賦,黃綺珊的生命中就只有唱歌這件事,而唱歌是為了要成功。

黃綺珊擁有「亞洲第一女聲」封號,一九八六年,她從一個舞蹈團開始了演唱生涯,五年後,與當時中國嶺南歌壇最負盛名的「新空氣」樂隊合作,二十幾年前,她曾和崔健、那英、朱哲琴一起在廣州酒吧駐唱。

一九九四年,福茂唱片幫黃綺珊在台灣發行《INSIDE MUSIC》(躲在音樂背後的人),「沒有任何宣傳,這張唱片賣了五萬張,算是很好的成績。」黃綺珊回憶。而這張唱片,就是她與前夫、台灣知名作曲家涂惠源合作的。

二○○○年底,黃綺珊推出她出道十幾年來,首張在中國正式發行的專輯《珊珊來遲》,專輯中的〈只有你〉、〈我真想回到你身邊〉、〈我還能做什麼〉等幾首歌,充滿力度與霸氣,加上她獨特的氣聲唱腔詮釋,驚豔華人樂壇。

然而,歌壇長江後浪推前浪,黃綺珊淺嘗成功的滋味,就被市場與觀眾遺忘,她的作品受到市場肯定,但是觀眾卻沒有記住她,黃綺珊繼續在歌壇中沉浮,幾乎半退出歌壇,這十多年來,只有在○四年雅典奧運、○八年北京奧運與汶川大地震義演等活動演唱。

虔誠信主 走出酗酒陰霾致力傳唱福音自視甚高的黃綺珊,內心大為受挫。「外界一片讚美聲,但機會就是不給你,看似要成功,卻一直破碎,這十幾年來我信教,一直問上帝,你給我這個天賦,為什麼不讓我成功?」○三年信主後,給了黃綺珊人生答案,讓她走出人生陰霾。

黃綺珊的歌唱事業未有起色,加上婚姻出現問題,這期間她借酒澆愁,甚至走上自殺的絕路;所幸,從宗教信仰中,她對人生有新的體悟。

「信主之後,我才發現,人生不是我設計的,上帝點選我,一定有祂的恩典,一直都在祂的設計中。」黃綺珊看著窗外遠方,言語平淡,但沙啞的聲音,讓人聽來有一種歷盡滄桑的感慨。

「有時候,人生就是這樣,發生了很多事,當你還搞不清楚時,已經隨著歲月向前走、年齡向前走、生命向前走,你的經歷也跟著向前走,這是一種學習過程,你會迷茫,解決不了問題,找不到答案;但最後信仰會給你答案。」黃綺珊過去追求成功,別人擁有什麼,她內心的欲望也要擁有,譬如說「你是天王,我也要當歌后。」現在她的人生觀大轉變,「人活著很簡單,就是吃飯睡覺,看到別人好,就由衷祝福。」信仰讓黃綺珊重生,她學會放下、等待與接納。

甚至,她現在對唱歌也有不同見解。「音樂是簡單的事情,為了想要成功的欲望而唱,就會搞得太複雜,應該回歸音樂最單純的本質。」於是,這幾年黃綺珊上神學院,想要當一位福音歌手。

難忘舞台 內心深處仍想盡情唱歌黃綺珊在新加坡神學院上一年制的事工文憑(註:指基督教會成員執行教會所任命的工作),結果「我是歌手」製作人洪濤透過關係找上門,「神學院不允許這麼長假期,而且,我早就發誓不參加中國任何的歌唱比賽。」原來,一九八七年剛出道的黃綺珊參加一次中國大型比賽時,被評為優秀獎,結果現場觀眾拿礦泉水瓶子砸評審,憤怒地問:「為什麼這麼優秀的歌手,沒讓她得名次。」她被這個場景震撼和嚇到了,從此不再參加比賽。

但去年底,洪濤趁黃綺珊回家鄉重慶,說服她去KTV唱了一首〈I will always love you〉,讓洪濤很感動,加上新加坡神學院破天荒同意她請假,黃綺珊因此答應邀約。

「我原本說好只錄兩場就回去讀書,但一來就迷上這個舞台,內心有個聲音說,自己從小到大,不就盼望這樣可以盡情唱歌的舞台?」助理小雷也說,黃綺珊的骨子裡是個愛舞台、愛音樂的人。

從第一集唱到最後,黃綺珊成為來往新加坡、長沙的空中飛人,同時還要兼顧課業,對體力是一大負荷。林志炫就說,「我第五集加入就累得要命,那些從第一集就參加的人不是更累?」出道二十七年後終於暴紅,面對突來的成功,黃綺珊坦言,要花一點時間思考未來的計畫。過去曾有朋友對她說:「綺珊,其實你從來都沒有進入娛樂圈,你出過幾張唱片,是個歌手,但從未用這個圈子的規則行事,根本是個局外人。」黃綺珊的助理也吐嘈她:「性格決定命運。她不應酬,對很多事情又很堅持,這在娛樂圈是很吃虧的。」以這次「我是歌手」節目來說,後來如婚變、和辛曉琪搶唱〈一樣的月光〉等話題,讓黃綺珊愈唱愈不開心。

她大剌剌地說:「我就是個很不會娛樂的人。」但眼看粉絲從零到五十萬,黃綺珊也感受到「我是歌手」這個節目的驚人魅力,面對未來,她這才說出:「這次,我可能是真的踏入這個圈子了!」

黃綺珊

出生:1968年

經歷:

1986年 考入重慶華樺舞蹈團,開始歌唱事業。

1991年 與台灣音樂製作人涂惠源結婚後退出歌壇,定居台灣。

1994年 與涂惠源合作錄製專輯《躲在音樂背後的人》。

1996年 與涂惠源離婚後回大陸;獲廣州十大金曲「最具潛質女歌手」獎。

1999年 專輯《珊珊來遲》問世,一曲〈只有你〉技驚四座,先後獲北京音樂台第二季度十大金曲、廣州至上音樂城我最愛2000最佳優異表現獎。

2004年 雅典奧運會演唱央視主題曲〈驕傲〉。

2012年 到新加坡浸信會神學院學習。

2013年 參加「我是歌手」,從第一集一直唱到總決賽,成為家喻戶曉的歌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70

陸羽茶室槍殺案主謀楊家安被傳「自殺」


2013-04-25  NM
 
 

 

十一年前、中環陸羽茶室「雪茄林」林漢烈槍殺案,案件主謀、前藝人楊家安六年前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被判「無期徒刑」。本月十日,現年六十歲的他突然傳來「自殺」死訊,但楊的親友立即出來否認。空穴來風,未必無因。楊在大陸被囚多年,據悉,原來一直生不如死。當年,他把所有罪名攬上身,但並未判處死刑,反而被囚在獄中。他一方面在獄中被公安長期盤問;另一方面,亦受到案件真正幕後黑手的威脅。被殺的林漢烈,生前與觀瀾湖高球會創辦人朱樹豪結怨甚深。林漢烈被殺後,朱樹豪前年亦因癌病去世,其長子朱鼎健全面接掌觀瀾湖集團,近日大展拳腳。就在此時,手握真相的楊家安突傳死訊,案發後至今從沒露面的楊家親人首次現身,坦言對楊的生死,憂心忡忡。

本月十日,聲稱與楊家安同囚的一名深圳獲釋囚犯,指在月前目睹楊家安在獄中用繩索吊頸自殺,鎮守監獄的武警發現楊時已死去,傳聞言之鑿鑿。不過,大陸監獄一向監控嚴密,有人質疑楊沒可能得到繩索自殺,於是有關楊家安「被自殺」的揣測一湧而出;同時間,楊的親友亦通過其好友、導演徐小明向外否認消息。

胞姐親述

楊家安八年前被捕至今,其親人一直沒有露面。據知,楊在案發後,曾收取某人大額安家費。入獄後,楊為保家眷安全,一直小心翼翼,一方面對真正幕後黑手的秘密一直三緘其口,同時亦千叮萬囑家人絕對不要公開露面,以防成為人質被威脅。楊家安育有一名獨子楊忠民,九九年因工作壓力燒炭自殺死亡,其妻在他入獄後亦沒再露面。楊父母已歿,有六兄弟姊妹。現時仍在生的只有姐姐楊家廣、哥哥楊家華及楊家安本人。上週二,本刊終於找到其胞姊楊家廣。六十多歲的楊家廣,多年來隱居在美孚新邨,她向記者證實,在本月十日得悉楊家安自殺死亡的消息,當時極度傷心。「我見到有報紙咁講,我即刻搵家華,佢話唔係,話家安仍然在生,仍然安全,只係喺獄中經常生病,患有高血壓。」楊家廣憂心地說︰「我係受保護動物,佢哋一直乜都唔俾我知唔俾我理。家安一直唔想我去探佢,話怕我傷心,所以我連佢響邊個監獄住都唔知。每次都係家華探完家安之後,打電話來向我匯報。佢話佢冇事,我都唔知是真是假,唯有相信,但係我真係好擔心佢(楊家安)的安危。」

何可夫脫罪消失

據瞭解,楊家安現時正囚禁在東莞監獄,並非謠傳指的深圳監獄。大陸監獄規定,犯人被送往囚獄後,當局會寫信給犯人的直系親屬通知地址,並要是囚犯同意的人才可探監,每月只可探一次,其他人等一概不可查問犯人的資料。楊家廣說,她十多年前不在香港,對楊家安涉及殺人的案件一直不清不楚。「佢哋一直唔讓我問呢件事,但我一直覺得單案其實是那個反骨仔何可夫害他的!」楊家廣勞氣地說。十一年前,「雪茄林」林漢烈在陸羽茶室被人當場開槍殺死,一干涉案人等在內地被捕,案件在深圳法庭開審。當日,楊家安多次高呼寃枉,報稱是一名台灣大哥「鮑哥」所託,遂安排自己的外甥何可夫將一信封交給湖南幫大佬劉一賢,楊聲言不知信封內資料,又說自己並無收取酬勞。劉一賢○三年被捕,供出楊家安每月向劉家人送上港幣兩萬元,楊家安否認,指是澳門賭場分給劉的錢。可是,楊的外甥何可夫,當庭推翻楊家安說法。何稱付給劉一賢的錢,有六、七次是經過他轉交劉的下屬,而那筆錢是在劉被捕後才支付,這說法令法庭相信楊家安買兇殺人。最後,楊家安的外甥何可夫成功脫罪,楊家安卻罪名成立,被判無期徒刑。提起何可夫,楊家廣即火冒三丈,指他在庭上誣衊楊家安︰「何可夫媽咪,即係我家姐,好多年前已過身,佢死咗後,何可夫一直都係(楊)家安照顧佢,我都唔明點解佢可以恩將仇報,搞到家安坐監。件事發生咗之後,我已經同佢斷絕來往。」何可夫脫罪後,至今銷聲匿跡。

朱家父子

林漢烈被殺的案件,隨著楊家安入獄之後,幕後黑手一直成謎。林漢烈生前涉及多宗官司,當中與觀瀾湖高球會創辦人朱樹豪的最糾纏不清。林漢烈與朱樹豪本是生意合作夥伴,後因觀瀾湖高球會會籍的炒賣事件反目。林自九七年起,不斷向朱樹豪追數二億五千萬元。○二年,林漢烈更入稟法院申請觀瀾湖高球會破產,就在案件開審前九天,林在中環陸羽茶室被殺。朱樹豪於九二年在深圳創立觀瀾湖,第三年正式開業啟用後,因成功爭取四十一屆高爾夫球世界盃總決賽主辦權,令觀瀾湖在國際間聲名大噪,朱樹豪於九三年更當上全國政協委員。前年八月十日,朱樹豪因癌病在香港養和醫院去世,終年六十一歲,同年八月十七日,朱樹豪在世界殯儀館設靈。朱樹豪死後,他的生意及全國政協委員職位,由長子、今年三十九歲朱鼎健繼承。

朱鼎健接手觀瀾湖後立即大展拳腳,上月尾,他以觀瀾湖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身份,於深圳宣佈今明兩年將投資一百二十億人民幣,開發三個項目,包括深圳龍華新區的「觀瀾湖新城」,亦與其他集團合作,開發海南島及海口一帶的休閒區,更準備與大陸名導馮小剛及華誼兄弟傳媒集團,合搞電影主題旅遊景點。據《2012胡潤中國外來富豪榜》顯示,朱鼎健家族排行第三,擁有三百億元財富,比前一年增長了四十億元。就在朱家最鼎盛之時,突然爆出楊家安自殺死訊,往事重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98

自媒體亂拳來襲,老師傅自殺計劃書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355.html

這幾天在北京和金融八卦女、Wemedia自媒體聯盟等新朋友、商業週刊主編魏寒楓、NTA創始人申音、雪球創始人方三文等老朋友交流,還有一些投資銀行、風險投資基金、行業監管部門的人(這就不點名了)交流。在很多人眼中,傳統媒體機構雖然百足之蟲,但已經行將就木,坐以待斃而已了。這些在居民樓裡折騰的年輕人,總有一天會讓高檔寫字樓裡的媒體高層們失業。

在范言直諫看來,目前傳統媒體的困境,正是亂拳打死老師傅。嚴謹地說,老師傅還沒死,如果真打死了也就解脫了,現在是吐了幾口血,陣法已亂。有人說老師傅索性也打亂拳,有人說要保持風格優雅地戰死。就像史泰龍的洛奇系列,眼下的這些傳統媒體,二三十年前是第一集,自己是屌絲逆襲,現在劇情已經到了第五六集,自己成了被少年拳手逆襲的老朽。

寒楓說,傳統媒體所陷入的,正是「蔣介石困境」,切中病灶。自媒體不用養兵、安民,如同遊牧蠻族的騎兵,但是傳統媒體必須守城守鐵路,護境安民,象宋朝千里設防,但是每個點上,都不敵蠻人的閃電般的劫掠鐵騎。所以岳飛只能攻,不能守。

目前自媒體的戰略是「因糧於敵」,傳統媒體成了他們的內容原料的運輸大隊長。以往只是抄襲轉載,如今更有甚者,有些公司建立了平台,鼓勵媒體記者拿媒體的資源,換體制外的聲譽、收入。你氣憤?沒用。人家準確地把握住了媒體管理失效的頑症,而且摸到媒體從業者的心理。它挖動了你的根基和牆腳?活該。誰讓你護城河這麼窄呢?

至於版權保護這條路,老老實實地忠告你:忘記版權吧。我堅持一個觀點:版權已死。至少文字版權事實上已經死亡。

接受現實,學習新戰爭吧。

我覺得,目前的情況,類似當年盟軍對希特勒、曾國藩對太平軍、蔣介石對毛的戰爭。只有比對方更狠,比如斯大林把機槍對準前線的紅軍、比如書生曾國藩、胡林翼的殺人如麻,終於慘勝。

如果學蔣介石,就必敗。蔣介石有N次機會完勝毛,但是,最後關頭全都放過。為什麼?一怕美國,二怕蘇聯。每次功敗垂成,飲恨孤島。

新媒體和老媒體未來共存合作?別上當。這是慕尼黑協議、1946年的和平煙幕。這裡在觥籌交錯,那裡磨刀霍霍。打消這種危險的綏靖思想。

用毛的話來說,拋棄幻想,準備鬥爭,擁抱變化,脫胎換骨,打到新媒體、自媒體的陣營裡去,學習他們,變成他們,投資他們,打敗他們。

策略上,讓各位有功名的進士們去辦團練,或者投資收購江湖上的英雄豪傑、哪怕是戈登的洋槍隊。

曾國藩的話:以今日之我,殺死昨日之我。眼下,僅僅是斷臂求生、自宮練神功已經不夠了,必須先自殺。然後才有一線生機。這正是如今蘇寧、平安們面對巨變時的戰略。老師傅們,亂拳來襲,若想求生,必先自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804

億萬富翁Robert Wilson自殺身亡 曾折戟“現代最慘烈的逼空大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750

本周,對沖基金億萬富翁Robert Wilson自殺身亡。華爾街會銘記,他將生前的8億美元資產絕大多數捐給了慈善事業,華爾街更會銘記,他曾在1978年被福布斯稱為“現代史上最慘烈的逼空大戰”中幾乎全軍覆沒。 周一,Robert Wilson因不堪病痛折磨,從他16樓的位於紐約上西區的公寓中跳樓自殺,當場身亡,享年86歲。據紐約郵報,Wilson的朋友Stephen Viscusi表示,他幾個月前罹患中風,“他總是說他不想受苦,等時候一到,他已經準備好了。” 他將自己生前8億美金財富的絕大多數都捐給了慈善事業,他也將因此被華爾街銘記。 華爾街還會記得,他在1978年對國際酒店集團的逼空之戰中幾乎全軍覆沒,該事件也被福布斯評價為“現代最慘烈的做空”。 Wilson於1969年投資1.5萬美元成立了多空對沖基金Wilson and Associates。 1978年5月,他在國際酒店集團在大西洋城開設第一家賭場後,對其建立了2萬股空倉。 他當時的想法是,隨著越來越多的賭場進駐大西洋城,隨著後來的賭場越來越華麗,國際酒店集團將面臨激烈的競爭。 雖然市場走勢從一開始就與他的押註相反,但Wilson表現得非常淡定。他告訴福布斯:“我正在被釘上十字架,但我可能做更多空倉。” 當年秋天,國際酒店集團的股價從19美元躥升至190美元。 在此期間,Wilson卻在環球旅行,他去了挪威、香港、澳大利亞等地。而在1978年和1979年,整個華爾街都陷入了對賭博/賭場股票的狂熱投機之中。Wilson的經紀人最終成功地說服他平倉,接受巨額損失。 Wilson並不是唯一一個在這場逼空大戰中折戟的投資者,如今大名鼎鼎的索羅斯也同樣對國際酒店集團進行了做空。不同的是,索羅斯根本沒有公開他的倉位,並且在市場走勢與他的想法相反時,他及時調轉了槍口,轉而做多。 這絕對是一堂生動的歷史課,諸位看官且慢慢思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209

什麽節奏!一周來華爾街第三位金融高管自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961

這可能是不尋常的一周,繼摩根大通和德意誌銀行的兩位高管自殺後,羅素投資集團(Russell Investment)首席經濟學家Mike Dueker被發現死於華盛頓州的高速公路上。據警方稱,看上去是自殺。Dueker年僅50歲。 據彭博社報道,Dueker可能是跳過了1.2米高的圍欄,然後從12米高的路基上墜下。1月29日,Dueker就失蹤了,他的朋友們和執法人員一直在找他。探長Ed Troyer說,Dueker在工作上出了些問題,不過沒有說明具體情況。 羅素投資集團發言人Jennifer Tice表示,Dueker在公司工作得很好。Tice對Troyer所說的Dueker在工作上出了問題的言論拒絕發表評論。 Michael Snyder在“The Economic Collapse”網站發表了文章稱,歷史上銀行家們被認為最可能自殺,這與1929年股市崩盤有關,那時1616家銀行倒閉,2萬多企業破產。1929年危機爆發後,共20位銀行家自殺,另有100位金融業從業人員在危機爆發那年死於自殺。 Dueker以前是聖路易斯聯儲的經濟學家。過去20多年的時間里,他發表了許多研究論文,多數是與貨幣政策有關的。Dueker的文章發表數量排名在前5%,他引用量最多的文章為1997年發表的“收益率曲線作為預測美國衰退的指標應得到重視”。 Zerohedge點評稱,美國股指距離歷史高點僅4%,為什麽近來這麽多銀行家自殺? 願逝者安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635

好似中了魔咒,第四位金融高管自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5572

上周華爾街見聞文章報道過,摩根大通、德意誌銀行、羅素投資集團的三位金融高管在一周內相繼自殺。然而不幸的是,僅幾天之後,American Title公司的創始人兼CEO Richard Talley也自殺了。 據Denver郵報報道,周二,Richard Talley在家中用射釘槍(nail-gun)自盡。Talley被家人發現死在家中車庫,頭部和身上有7~8處傷口,為射釘槍打入。 Talley是American Title公司的創始人兼CEO,公司成立於2001年。目前,American Title公司正在接受科羅拉多州保險監管機構的調查。媒體尚不清楚保險監管機構對American Title公司調查了多久,以及調查目的是什麽。Talley自殺與公司接受調查是否有關,也不能明確。 Talley現年57歲。Talley畢業於著名的西北大學。在去科羅拉多之前,Talley是德崇證券(Drexel Burnham Lambert)芝加哥地區的財務經理,他在德崇證券認識了他的妻子Cheryl,Cheryl是公司的副總裁(Vice President),他們二人於1989年結婚。據Zerohedge報道,1989年Talley結婚時,芝加哥論壇報指出,他曾是1980年美國奧林匹克遊泳隊隊員。本周四,美國遊泳協會一位發言人稱,情況不屬實。 此前,Talley成立了許多小公司,一些已經不存在了,根據科羅拉多州的材料,這些公司包括:American Escrow, Clear Title, Clear Creek Financial Holdings, Swift Basin, Sumar, American Real Estate Services, and the American Alliance of Real Estate Professional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89

家屬泣訴降職受辱 統一主管自殺身亡

2014-03-06  NM  
 

 

在統一企業工作超過30年的委外管理組主管李三健,農曆年前上吊自殺身亡。他曾研發統一暢銷產品滿漢香腸,並在2010年和前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同獲馬英九頒發傑出經理人獎,被視為功臣。但這2年統一改朝換代,進行一連串人事整頓,李三健遺孀向本刊控訴統一的不當調動逼死李三健,還導致親眼目睹父親死狀的兒子精神崩潰,她自己也得了憂鬱症。

二月十四日統一集團舉行媒體春酒,羅智先首次以統一企業董事長身份出席,開心公佈去年營收四千二百多億元,成長三.五%,金雞母統一超商營收也達二千多億元,年成長四.一%。然而,當羅智先意氣風發宣示今年營收穫利還要拚新高的同時,一曲集團老臣的悲歌,也正在統一發跡地台南低泣。

一月九日,在統一服務三十年的技術群委外管理組主管李三健,在台南家中上吊,結束五十六年生命。一月十六日,記者在台南市立殯儀館遇見遺孀蔡愛慈,她一邊發抖一邊哭著說:「人都死了,還能怎麼樣。」

遺孀崩潰 指控統一

「這二年多,公司一直調整他的工作,如果他一直留在新市廠,今天應該不會把命賠掉吧!」上週,蔡愛慈出面指控統一不當調職,害她先生罹患憂鬱症輕生。事隔一個多月,蔡愛慈談到先生的遭遇,仍情緒崩潰。

李三健是統一老臣,中興大學食品科學系畢業的他,一九八三年進入統一,從新市廠研究人員做起,一路升上副廠長、廠長、副總廠長、總廠長,旗下管理千名員工。

李三健專長肉品研發,「徐重仁(前統一超商總經理)是通路教父,我先生就是肉品教父,台灣的蒜味香腸、統一滿漢香腸就是我老公研發的,他在統一被稱為meat lee,連他的E-mail都用meat lee開頭。」講到先生的成就,蔡愛慈淚光中帶著驕傲。

三十年來,李三健獲獎無數,單在統一集團內部就得過三次研發技術類獎,是公司的明星人物。二○一○年李三健還獲得羅智先推薦,與徐重仁一起獲頒第二十八屆國家傑出經理獎,由馬英九總統親自頒發,全國也只有十一位傑出經理人獲獎。

人事整頓 難以調適

但二○一一年國內爆發塑化劑事件,幫統一超商代工低鈉運動飲料的廠商泰華油脂、生產統一「寶健運動飲料」的美達食品公司,向賓漢公司購買起雲劑遭到調查,身為總廠長的李三健,曾以證人身份接受偵訊,蔡愛慈說:「公司給我先生一張紙,跟他說遇到記者問就照上面講,結果回來還是被罵。」

二○一二年,統一進入世代交替,創辦人高清願逐漸不管事,集團人事大幅變動,徐重仁及統一超商營運長謝健南先後去職,二十名中高階主管相繼退休、調職,李三健就在當年十月,從新市廠總廠長調到永康廠技術群企劃室主管。由統率千軍到只帶小貓二、三隻,李三健一時難以調適,加以工作內容和過去完全不同,公司氣氛也改變了,「他開始感到不適應,常常睡不好,擔心公司的事情。」蔡愛慈表示。 產品出鎚 擔心被罰

蔡愛慈拿出統一「一○一年十二月上級指示事項(技術群摘要)」公文,指出其中第二點,統一企業對幹部要求:「主管的責任重大,一旦出了事情,負完全責任,不接受任何申訴、藉口,不得喊冤。」

身為主管的李三健一直在這種壓力下工作,二○一三年一月,李三健開始去看身心障礙科門診治療憂鬱症。「他跟醫生說自己生不如死,家人只能一直鼓勵他。」蔡愛慈無奈地說,很多上班族為了三餐、家人,公司怎麼調動都只能接受,不敢反抗。

「不到二年,公司一直調整他的工作,換來換去。」最令蔡愛慈耿耿於懷的,就是二○一三年七月,李三健轉調委外管理組主管才二個月,旗下產品統一奧雷特被發現有懸浮物,整批要銷毀,而責任是算在李三健頭上。

後來統一虧損一千九百七十萬元,代工廠只願意賠九百多萬元,李三健擔心剩下一千多萬元的損失要由他吸收,「因為他們上次有一個玫瑰花飲料,未做農藥檢驗就生產,後來公司賠五十萬元,課長就去職。」

李三健跟醫生說擔心公司會求償、拍賣自己的財產、沒退休金。蔡愛慈訝異的說:「怎麼可能有這種事情?」李三健當時回她:「妳沒有在統一上班,妳不曉得。」

開會被罵 曾想輕生

李三健的筆記本上,充斥著凌亂的字跡,滿滿的都是寫奧雷特代工事件,裡面提到一句值得玩味的話:「不要再咬文嚼字,公司規範高於法律。」蔡愛慈也不明瞭這句話涵義。

「他晚上睡不好,常要準備跟公司報告奧雷特賠償事件,他說開會被罵得跟小孩一樣,長官不喜歡聽就說『你出去』或『報告那麼多幹嘛』。」蔡愛慈回憶。

「去年十二月,他跟我說買了二瓶農藥,去成大校園,差一點喝下去。」蔡愛慈在他的背包看到二瓶農藥,知道李三健動了自殺念頭,講到此,她忍不住落淚:「我跟他說怎麼可以丟下我、兒子和女兒,他那時頻頻跟我道歉,說不會這樣。」 轉降職位 心灰上吊

然而,壓垮李三健最後一根稻草,是今年一月八日的人事命令,公告李三健卸任主管降轉主任工程師,薪水也砍掉三成,李三健覺得遭羞辱。蔡愛慈回想那晚:「他說做了三十年,變一無所有,臭名萬世,連平時工作用的筆電都沒帶回來。」李三健還坐在沙發上用台語喃喃唸著:「不甘願啊,很不甘願啊。」還把家裡牆上掛的最佳經理人獎狀、獎牌等收起來說:「我不是最佳經理人,很見笑。」

「隔天下午,我打電話給他都沒接,覺得不安。」蔡愛慈馬上叫當兵放假的兒子回家,下午五、六點趕回家的兒子,看到的是懸掛在樓梯間爸爸冰冷的遺體,他和朋友把父親解下,樓梯間的牆面上至今還留著李三健上吊前的黑色手印。

據瞭解,總廠長、企劃室部主管與委外管理組主管在統一算平調,但主任工程師等同課長,「李三健算是被降職,昔日部屬有的比他職位高,情何以堪。」一位統一主管抱不平的說。 目睹死狀 長子重鬱

親眼目睹父親死狀的李家長子,受到嚴重打擊。「他後來就常在那兒走來走去。」蔡愛慈發現兒子精神崩潰,被診斷患有重鬱症,一月二十二日,兒子被強制住院。

事發當日,李三健仍在花蓮唸書的二女兒,知道父親出事當場痛哭,隔天馬上趕回台南。蔡愛慈說:「她沒有見到父親最後一面,心中有很大的遺憾。」

後來李家二女兒寫信給統一,表達心中悲憤,信中寫道:「你們跟殺人兇手一樣,毀了他的自尊…我們李家人在等你們…還給我們家一個道歉和認錯,不然我們永遠不會原諒統一…」

李三健自殺身亡,統一是否有責任尚待釐清,然而一個幸福家庭破碎卻是不爭事實。

「一月十五日是我們的結婚紀念日與他的生日,竟然變成他的頭七,你看我心裡有多痛,這種折磨不是金錢可以簡單代替的。」蔡愛慈說:「我就像做一個噩夢,到現在這個夢都還醒不過來。」

上班族自救

★上班族若遇到公司不合理的勞動條件,該怎麼解決問題呢?

.尋求勞工局介入協調:台南市勞工局表示,一般僱主調動勞工須符合內政部對勞基法第9條解釋令中的「僱主調動勞工工作之5項原則」,例如基於企業經營上所必需、調動後工作與原有工作性質為其體能及技術所可勝任等,若勞資雙方沒有共識,可向地方政府勞工局的勞資關係科申請調解。

.申訴:台南市勞工局表示,當公司有明顯違反勞基法時,勞工可向勞工局申訴,尋求公司改變做法。

★工作壓力大,如何避免憂鬱症上身?

.中國醫藥學院精神科顧問級主治醫師鄭若瑟建議抗憂5招:

1.規則作息:每日睡覺、起床時間誤差不要超過半小時,讓體內賀爾蒙平衡。

2.適曬陽光:每日至少4小時的陽光照射,在窗邊、屋簷下取光即可,不需要強光。

3.運動保健:每週3次的運動習慣,柔軟操或者快走30分鐘等。

4.調適得失:不要有太多得失心,導致過度在意外人對自己的評價、長官的責罵。

5.多交朋友:獲得朋友的扶持,相互鼓勵。 回應 統一:片面指控實非合理

統一表示:「李三健是本公司資深幹部,已任職公司20多年,今年1月9日驚聞李君不幸身故,公司深感錯愕不捨與遺憾;而去世原因,公司深感不解與困惑,因此,對李君死因與公司有關的聯想有失偏頗,有違公道。事發後,公司主動持續與家屬溝通,後續依公司制度主動與家屬協調撫卹金額,希望能儘快將此事圓滿。」

對於家屬表示,統一曾說若其二女兒在統一官網的留言出現在臉書或訴諸媒體,一毛撫卹金都拿不到。統一表示,片面指控公司,實非合理,公司同理其喪父傷心欲絕情緒,進行勸說,並無上述之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214

Robin Williams自殺的背後:美國白人男性的中年危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364

加州當地警方初步調查報告顯示,被稱為在世最偉大的喜劇演員的Robin Williams周一因為抑郁癥而自殺身亡。中午11點55分,警方接到報警電話,12點02分確認死亡。

在美國,自殺的防治主要針對親少年或者老年人。然而,在美國,Robin Williams所代表的中年白人男性正越來越成為自殺的高發人群。

1999年到2011年之間,超過4.86萬名年齡在45-49歲之間的人自殺。而同期,15-19歲的青少年自殺人數為20930人。

2011年,美國共計有39518人自殺。其中,31003人為男性,13406人為40-64歲之間的白人男性。(其他人種的男性自殺率較低)

在沒有家庭和事業做支撐時,男性更容易自殺。這不僅僅是美國的特例。

在英國,男性往往將事業作為自己的人生標簽,而在金融危機中,中年男性自殺的可能性往往高於其他人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6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