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愛康國賓張黎剛:國內上市的話,翻三倍市值沒問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02/151803.shtml

黑馬說:去年,愛康國賓的營收超過17億人民幣,凈利潤達11%,但美國資本市場給得估值並不高,只有十億美金。在多個場合,張黎剛曾公開表示,愛康國賓的價值沒能在資本市場得到應有的體現。最近出席經緯投資的一個活動時,張黎剛稱,如果愛康國賓國內上市的話,(市值)翻三倍應該沒問題。

去年,愛康國賓的營收超過17億人民幣,凈利潤達11%,但美國資本市場給得估值不高,只有十億美金。國內(上市)的話,翻三倍應該沒問題。美國資本還是喜歡爆發性的增長公司。

愛康的三次轉型

最早,愛康國賓是一家互聯網公司,2004年成立,叫愛康網,是一家B2C的網站。當時的想法是,酒店、航空業需要藝龍、攜程這樣的平臺公司,那麽醫療行業也需要一個公司,作為消費者與醫療機構間的平臺。當時,我們並沒有商業模式,在探索商業模式時,經過三次轉折。

我們首先是B2C模式。最早賣愛康君安卡,電話銷售,一個月只賣了一張卡。之後我們又出了億童卡,因為中國有一億兒童,這個每周可以賣五六張,但受資源限制,也走不下去,這也不是商業模式。

因此,從第二年開始,愛康轉型到了B2B。愛康出現之前,很多大公司如GE、IBM等上萬名員工分布在各大城市,總部不知道員工的健康狀況,也做不了健康管理。我就跟他們說能不能把所有的業務外包給愛康,由愛康幫你們建網站、呼叫中心,幫你們找醫院和體檢中心。一家世界五百強公司相信了愛康,之後,更多的客戶相信了我們。

按照現在的流行說法,這就是通過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平臺獲得了流量,那麽愛康網為什麽又從線上走到了線下呢?

當時我們遇到了一個問題:如果我們把這些員工送到三甲醫院去體檢,我們要賠錢,因為醫院不打折;如果把他們送到私營體檢中心去,雖然有利潤,但對方不願意合作,認為我們是二道販子,搶了他們的客戶和利潤。所以盡管我們用互聯網模式獲得了客戶,但是沒辦法落地。

愛康成立前兩年的經歷表明,當我們講互聯網思維時,最大的瓶頸是什麽?互聯網帶來的流量嫁接到這些產品和服務的時候,這些產品和服務一定是需求過剩的,否則流量就沒有用。藝龍、攜程為什麽成功?因為酒店的房間和航空機票是過剩的,除了旺季。但是高質量的醫療資源是稀缺的,因此不需要分銷。所以愛康是被逼無奈才從線上走到了線下。  

當時國內有兩家最大的連鎖體檢中心,一家在北京,一家在上海。兩家公司,愛康都需要跟他們合作。北京那家,本來約好兩邊老總見面,後來對方沒有露面。他們的一位副總裁接待了我,搬了兩個凳子在走廊里談了半個小時。幾年下來,愛康去年收入超過17億人民幣,那家公司差不多在8億人民幣左右。因此我經常警告我們的員工,千萬不要小看小公司。大公司都是被小公司顛覆的。

上海那家就是國賓,這其中也經歷了很多溝通,張穎及江南春等人都幫了很多忙。當時,愛康收入差不多2000萬人民幣,而國賓有8000萬人民幣。雖然愛康規模還小,但是互聯網公司,成長性好,因此希望占更高比例股份,後來多次討價還價,最終通過一個創造性的方法,完成了合並。

對於創始人,大家都很關註控制權這個問題。如果小公司沒有發展的話,再多股份、再多控股權也都是沒有用的。我自己雖然是在哈佛醫學院讀遺傳學的,但從來沒有當過醫生,也不知道怎麽管理線下的醫療機構。2007年,我接管了整個愛康國賓,從完全不懂怎麽管理醫療機構開始,花了三年時間,學會了怎麽管理連鎖醫療機構。

根據公開數據,從2011年起,愛康國賓的收入在行業里就排名第一了,並一直保持到現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很多投資人給了愛康很多幫助,我們也非常感謝這些投資人。

未來十年看好移動醫療

過去十年,愛康一直在尋找互聯網與醫療相結合的機會,現在,我認為這個結合時間到了。

最近聽說掛號網估值10億美金。其實愛康以前是中國最大的掛號公司。2005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共有8家掛號公司,愛康收購了6家,一夜之間成了最大的掛號公司,但是那個時候掛號沒有商業模式,後來各種原因不做了。愛康通過體檢,做了十幾億人民幣,但市值才10億美金。聽說掛號網的營收只有幾千萬,並且是虧損的,也值10億美金。因此愛康國賓決定投資,重新把預約掛號平臺建立起來。再過一段時間,在愛康投資的導醫通平臺上就能看到有十幾個省市可以掛號了。

導醫通是一個獨立的公司,我個人投資了20%股份,愛康70%,10%將給到管理團隊。剛才有一位投資人列出的美國15家準備上市的移動醫療公司中,其中有一家是愛康投資的,愛康希望通過投資把他們的技術帶到中國來。另外,我們也很榮幸有機會成為好大夫的股東。在各家移動醫療平臺上,醫療專家最多的,是好大夫,我們是他們唯一的一家醫療行業的股東。

除了好大夫之外,我們還投了幾家專門做移動醫療的公司,愛康將打造一個開放平臺。 

版權聲明:本文口述張黎剛,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668

被看衰的導航二哥 搭無人車熱翻身 TomTom靠一筆「壞交易」,股價五年翻三倍

2016-02-22  TWM

一場天價購併案被視為「輸了整場戰役」,營運直直落;

八年後,這場交易獲得的圖資資源,讓它衝向上坡。

身處於頹勢的產業,同時公司營收與獲利不斷衰退,你該如何讓營運止跌回升,且贏回投資市場的青睞?

二0一五,是歐洲最大、全球第二的導航廠TomTom揚眉吐氣的一年。全年營收約十億歐元,是二0一0年以來,首度止跌回升,股價更從二0一一年的低點至今,翻了約三倍。但幾年前,沒人看號這間走下坡的公司。

TomTom曾經在五年內,營收成長逾四十三倍,迅速威脅到市場龍頭Garmin的地位。一切卻從二00八年開始翻轉。

金融海嘯前夕,TomTom和對手Garmin競價,最後用二十九億歐元,相當於全年營收一.七倍,買下地圖資訊公司Tele Atas。「所有人都覺得我們瘋了....,購併金額真的非常高,很可能讓我們破產。」TomTom共同創辦人


Facebook一季度盈利翻三倍 紮克伯格致力打造生態圈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8314.html

Facebook近日公布財報顯示,一季度盈利同比增長兩倍至15.1億美元,其中廣告收入增長至52億美元,移動端廣告占比達80%。財報公布後,Facebook盤後股價大幅飆漲。

視頻服務依舊是Facebook的重點發展項目,吸引了大量的新客戶。在本月13日Facebook的發布會上,紮克伯格還宣布Facebook將正式推出視頻流媒體直播服務,這比此前市場猜測的8月發布要提前了不少。

紮克伯格表示:“網絡視頻直播非常受歡迎,針對網絡視頻的評論是視頻數量的10倍。就連公共電視臺也開始喜歡網絡電視直播新聞。”紐約時報此前報道就透露,Facebook可能會允許媒體發布者使用其開發的專業視頻拍攝硬件和編輯軟件,在Facebook平臺上發布內容。其中很可能用到的拍攝硬件就是360全景拍攝技術。

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中,Facebook表示:“公司將進一步考慮收購其它企業,但是這些企業必須是能夠提供服務的。”近年來,Facebook投入巨資進行收購,包括2012年斥資10億美元收購圖片共享服務商Instagram。

事實上,Facebook的商業模式也越來越被外界所看好。紮克伯格本月還公布了一項Facebook未來10年的發展路線圖,發展階段包括從技術,到產品,再到生態圈。Facebook最初花三年時間建立起一個社交網絡平臺;又花了兩年時間打造和收購了一些具有影響力的品牌產品,如Instagram,Whatsapp和Messenger;未來5年,Facebook將用先進的技術進一步實現互聯網的連接性。

紮克伯格表示:“無論Facebook自己開發這些技術或者交給開發者開發,未來都會專註於三項內容,即連接性、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技術。”這些技術開發之後,又將反過來作用於Facebook旗下的產品,從而構建一個屬於Facebook自己的生態圈。

目前Facebook每月全球活躍用戶同比增長15%至16.5億人,遠超分析師預期。平均每個用戶每個月在Facebook上的支出也從去年的2.5美元升至3.32美元。


腫瘤藥市場強勁增長 單抗藥物預計五年銷量翻三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7700.html

首批國家藥品價格談判結果上周出爐,腫瘤藥的大幅降價成為市場最關切的重點,包括阿斯利康、浙江貝達等在內的國內外腫瘤藥企迎來了“價格換市場”的機遇。

但事實上,腫瘤藥物的市場五年前就已進入強勁增長狀態。如今,伴隨著醫藥科技的革新換代,單抗藥物有望在腫瘤藥物的細分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為下一個受市場矚目的子領域。

腫瘤藥下一個“爆款”?

根據Evaluate Pharma此前發布的數據,2015年全球藥品市場總量為1萬億美元左右。在這其中,抗腫瘤藥物的銷售額從2010年的510.7億美元,增長至2015年的792.3億美元,銷售額市場占有量排名第一,五年增長了55%,表現出了高市場占有量並且高增長率的強勁態勢。

在中國市場,腫瘤藥物市場的增長則表現得更為搶眼。

根據麥肯錫在2015年發布的《中國醫院藥品利用觀察》報告,中國醫院渠道的抗腫瘤藥品市場自2012年~2014年以來的複合增長率達到17%,在2014年銷售額達到約460億元,這一強勁增長在未來仍將持續。

在腫瘤藥的細分領域內,單抗藥物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五年最具成長性的藥物品種。

從全球數據看,1999年,全球單克隆抗體藥物的市場銷售額僅有12億美元,而到了2002年,單克隆抗體的全球銷售額已達40億美元。隨著已上市品種的銷售額不斷增長以及新適應癥的批準和新品種的上市,單克隆抗體藥物市場容量迅速攀升。資料顯示,2015年全球單克隆抗體藥物的銷售額已達到980億美元左右。

在中國市場,根據咨詢公司Frost&Sullivan的數據,在過去的一年,中國的單抗藥物市場已經達到了72億人民幣,2020年有望達到200億。

“目前中國的單抗市場僅占全球市場單抗藥物的1%~2%。我們預計到2020年,這一市場有望增加到200億人民幣左右,大約三倍的市場增長潛力。”藥明生物首席執行官陳智勝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美國,單抗藥物在過去的5年~10年間得到了快速發展,國內這兩年單抗藥物的研發也開始變得火熱。

國內企業進軍單抗領域

單抗藥物的全稱為單克隆抗體藥物,該類藥物具有靶向性強、特異性高和毒副作用低等特點,其代表了藥品治療領域的最新發展方向,並且在抗腫瘤和自身免疫系統缺陷治療領域得到了有力的推廣。

“在過去幾年大,部分中國的制藥企業對單抗藥物多處在研發階段,比如中信國健、複宏漢霖、恒瑞等都在研發,有一些即將獲批,所以現在有些企業開始考慮廠房的建設。”陳智勝透露。

上周五,藥明生物與德國生物藥研發設備供應商賽多利斯宣布在上海共建了“聯合實驗室”,這一實驗室將用以滿足未來中國以及全球市場市場包括單抗藥物在內的生物藥研發。

“我們可以看到,單抗類藥物的新產品正變得越來越多,當然這一藥物也是非常昂貴的,比傳統的小分子靶向藥要貴五倍以上,但是我們正在嘗試通過一次性使用生物反應器系統來提高生產的效能,那麽未來單抗藥品的價格就有下降的空間。”陳智勝說。

根據上海市醫藥行業協會透露的數據:截至2016年,國內將會有4~6款單抗藥相繼問世。預計到2020年,將會有6~10款單抗藥上市,其中不乏自主研發的藥品。

據悉,目前國內只有兩家企業有人源化單抗產品,其中之一是中信國健,另一家是百泰生物。

中信國健生產的一款抗體藥“益賽普”,上市第一年就取得6000萬元的銷售額,目前累計銷售超過30億元,國內市場占有率始終位居第一,2014年末的市場份額保持在60%以上。

“抗體藥物是一個和市場很貼近、目前來說比較新的領域。我們可以看到近兩年全球單藥銷售的前十五位中,大部分是抗體藥物的品種。所謂的重磅藥物都是在這個領域產生的。”中信國健總裁王俊林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認為,抗體藥物相對於傳統的化學藥物,其靶向性特點導致它在療效上會提升較大的數量級,而且因為它是蛋白質藥物,人源化程度高,無論是做投資還是研發都是一個無法抗拒的領域。

但誘人的同時風險亦存。根據三生制藥此前公布的年報(中信國健去年底成為三生制藥控股子公司)目前中信國健擁有包括賽普汀、利妥昔單抗、貝伐單抗、曲妥珠單抗、西妥昔單抗等在內的在研單抗藥物。但就在本月初,中信國健對賽普汀進行了申報撤回,按照原計劃,賽普汀原本有望在2017年拿到批文上市。

“包括複星醫藥、禮來都已經在國內對單抗藥物的生產研發企業進行了投資,但總體來說,單抗藥的投資風險還是比較大的,並且投資要求也比較高,單個藥物的研發成本至少在1億美元左右。”高特佳投資執行合夥人王海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TMT】人工智能界的蘋果:一年翻三倍的英偉達,手握著什麽秘密武器?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2636&summary=

【TMT】人工智能界的蘋果:一年翻三倍的英偉達,手握著什麽秘密武器?

Part 1

文|奧西里斯的三宮主


2016年標普500的第一明星股非英偉達Nvidia(NASDAQ:NVDA)莫屬,全年超逾220%的漲幅令許多人驚呼“第二個蘋果”誕生,將其視為不可多得的兼具高成長性和穩健性、值得長線投資的珍貴標的。



然而進入今年以來,從2月7日的最高點119.13美元的收盤價起,在一個月時間內跌至100美元附近,中途甚至下探到95.17美元,最高跌幅達20.1%。之前沒能搭上這趟上升火箭的投資者開始蠢蠢欲動:如今是否已到了入手的好時機?


時間拉回到去年9月2日,君臨團隊曾經推送過一篇非常有價值的投資參考——《星談|美國大牛股的成長和時代密碼》,文章末尾處說道,“我們並不確定,Nvidia是否會成長為下一個時代的英特爾或者高通,但是他所處的關鍵位置,近段時間突然爆發的新業務增長,或許預示著新一輪的產業創新周期已經開始了”。


當時的Nvidia股價尚在60美元左右,而在11月Q3財報公布後,啟動了新一輪淩厲的上漲攻勢,從此股價一騎絕塵。


相信不少根據9月的這份參考做出了投資決定的君臨粉絲們都收益頗豐,這其中也包括筆者本人,在此要特意向君臨團隊表示一個大大的感謝,比心~


作為一點小小的回饋,我想先暫時撇開幹燥無味的數據,結合自己的思考與經歷從7個問題的角度來梳理Nvidia,幫助對它感興趣的讀者用最短時間來了解這支明星股。


當然投資是一項需要嚴肅謹慎對待的事情,只了解提及的這幾個方面是遠遠不夠的,在接下來更細致的分析整理工作之前,希望這篇文章能起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Nvidia是一個怎樣的公司?


Nvidia是一家以設計圖形處理器為主的半導體公司,創立於1993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州聖克拉拉。1999年1月在納斯達克上市,目前總市值約600億美元,是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和納斯達克100指數成分股。


它的主要產品和營收構成為何?


相信對Nvidia感興趣的朋友都聽說過GPU和CUDA。


GPU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獨立顯卡。Nvidia的顯卡分為三個系列:面向大眾的 Geforce系列,面向工業圖形設計的Quadro系列,以及面向科學計算的Tesla系列;而CUDA是Nvidia於2007年起推出的圖形處理開發環境。


原本GPU只是被用來處理圖形加速,CUDA的推出使得GPU可以容易地用於圖像加速處理以外的目的(如深度學習,下面會談到)。GPU與CUDA的關系就是硬件與平臺的關系。


GPU芯片即顯卡產品收入占到Nvidia總營收的80%以上。


Nvidia的股價為何在2016年後大漲?


2015~2016年之前GPU基本上只是用在遊戲PC領域,2016年隨著VR和深度學習崛起,使得GPU的市場前景變得極具想象力。


雖然VR和深度學習都有賴於GPU,但深度學習的大規模普及除了GPU以外還需要與之相應的、對於普通程序員來說足夠友好的開發平臺。


無論說是搭了順風車也好,CEO黃仁勛的遠見卓識也好,在VR和深度學習崛起的這個時間窗口里作為唯一具有GPU硬件+平臺優勢的公司Nvidia終於迎來了業績的大爆發,同時也帶動了股價一路高歌。


據悉世界上目前約有3000多家AI初創公司,大部分都采用了Nvidia提供的GPU硬件+平臺。


為什麽我敢買?


這里其實有一點管中窺豹的意思。作為一個投資風格比較保守的人,坦白說我從來沒有買過40倍PE以上的股票。


但當時我發現我所在的研究室里面玩VR的成員,都在越來越頻繁地討論怎樣攢機;身邊玩VR的人也越來越多。有些人分析Nvidia的財報說他們根本沒做VR產品就斷言Nvidia在VR上的利潤增長只是一個噱頭,這就有點尷尬了。


其實Nvidia並不是直接做VR產品(如頭顯等),而是VR產品必須用到搭載了GPU的電腦來驅動。由於Nvidia的GPU占到全部PC GPU市場份額的70%以上,所以VR產品的銷售前景越好,間接說明Nvidia的GPU銷售前景越好。


另外,那時我也剛接觸深度學習,發現深度學習的門檻確已大幅下降,越來越多的人(比如甚至我自己)都可能直接或間接地成為Nvidia的消費者時,我對Nvidia的業績上漲也產生了很大的信心。



我認為這些在自己身邊就可以捕捉得到的真實信號,比財報上幾個數字更能說明問題。當然那時候並不是覺得業績馬上就會漲,而是假定如果放在一至兩年的時間框架來看,上漲幾乎是肯定的。所以斷定當時40倍PE的估值並不算高。


今年下跌的原因主要是什麽?


我們可以看到2015年~2016年,Nvidia的上漲是因為VR和深度學習的崛起,而從2016年下半年起又加入了用GPU取代CPU在雲計算業務中的地位、為特斯拉汽車提供無人駕駛系統等等新“故事”。


無論前者還是後者,其股價的支撐都是來自於對未來GPU芯片銷量增長的想象而非實際的盈利數字。而今年的下跌一則是因為公司預期未來芯片銷量不及市場預計,一則是因為前期漲幅巨大引起大量獲利盤了結。


來自競爭對手的主要風險?


雖然目前Nvidia憑借CUDA已有的強大生態圈在深度學習領域占有巨大的先發優勢,然而2016年12月AMD推出的Radeon Instinct平臺會對其造成直接競爭壓力,使得Nvidia的硬件+平臺的“護城河”被逐漸填平;


不斷改良的Intel的Xeon Phi處理器是Nvidia Tesla系列的直接競爭對手。這兩者的實際市場表現都是非常值得持續密切關註的。


Nvidia的管理層?


價值投資者理應對投資標的的管理層有所了解。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競爭對手AMD的五年更換三次CEO,Nvidia的CEO黃仁勛自創業之初便擔任至今,在過去24年里對Nvidia的數次業務轉型都展現出了過人的戰略眼光。



公司創始人至今仍然擔任CEO是一個很大的優勢,使得Nvidia以一個成熟企業的身份相對保持著初創企業般的市場敏銳性和執行力。


跟還是不跟?


雖然AMD去年的股價表現也非常搶眼,但從中長期投資角度來看,Nvidia在業務經營的穩健性、可靠性和成長性上的平衡仍然明顯優於AMD。


目前Nvidia即使下跌到標普500的平均25倍PE的水平,股價仍可維持在76.5美元。


個人計劃在90美元附近適度增持。適度購入一定比例的AMD、Intel作為風險對沖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但必須了解的一點是,沒有人確切知道在未來的AI領域哪家芯片廠商才是最大的贏家,也許這三家都不是。IT行業的技術變化日新月異,聰明的投資者需要保持對此領域的長期密切關註。


Part 1

文|君臨


首先感謝奧西里斯的三宮主的投稿,很久沒談過美股了,趁著這個機會,君臨也來發表一下對英偉達這家公司的一點看法。


1.我們投資英偉達,投資的是什麽?


投資這個時代的主題。


我們知道,成長股投資最大的風險,就在於我們永遠不知道這個公司的超預期增長什麽時候會結束。


成長股的估值中是包含著投資者的巨大預期的,但這個預期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增長總有放緩的一天,一旦這個勢頭結束了,就會迎來業績、估值的雙殺,被投資人紛紛拋棄,一地雞毛。


這就像懷里揣著一個定時炸彈睡覺,讓人提心吊膽,夜不能寐。


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選擇,就是買入那些天花板足夠高,市場空間足夠廣闊的行業。比如電商、搜索,足夠強的主流需求,這些行業里的公司,像亞馬遜、谷歌,漲了十幾二十年也沒有結束。


相反,那些垂直領域里的小而美,則是要時刻提防的,比如運動手環的Fitbit,運動相機的GoPro,需求太小了,增長個一年半載就到頭了,讓人防不勝防。


那麽,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是什麽呢?


人工智能、AR遊戲、無人駕駛汽車,所有這些,最終都指向了英偉達。


2.英偉達是個什麽公司?


簡單來說,這就是一個圖形計算芯片公司,他的GPU圖形芯片份額大概在70%左右,基本上壟斷了這個行業的最牛逼技術。


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說,英特爾、高通都在大力進軍自動駕駛芯片領域,要跟英偉達一決雌雄。貌似這個行業的前景仍處於混沌階段,英偉達未必擁有勝算。


如何看待這個事情?


我們都知道,芯片史上,有幾個王者,第一代是模擬計算時代的德州儀器,第二代是PC計算時代的英特爾,第三代是移動計算時代的高通,第四代就是目前即將進入的人工智能時代。


太久遠的我們就不說了,說說二代和三代的交接。


英特爾是如何敗於高通的?


智能手機興起,高通的手機芯片獲得大量應用,英特爾眼饞的很,也曾經推出了自己的移動計算芯片,開始的時候,風頭很足,可惜沒多久就偃旗息鼓了。是市場預算不足嗎?是公司不夠重視嗎?當然都不是的。


核心的問題在於,英特爾的芯片,是基於X86架構的,具體技術細節什麽鬼我們不用懂,只需要知道一點,這個技術的特點在於超強大的邏輯運算能力,但是缺點是發熱量大,能耗高。而高通的芯片,是基於ARM架構的,運算能力弱一點,但是優點是發熱量小,能耗低。


就是這麽一個技術架構的差異,決定了英特爾雖然能夠在PC端,在服務器端獲得統治地位,卻眼睜睜的看著高通在移動計算領域一步步做大,毫無辦法。


這就像是體育運動領域的,白人、黑人、黃種人,由於身體結構的差異,黑人善奔跑,白人善遊泳,黃人更善技巧性運動。


所有的道理都是相通的,英偉達之所以值得被充分看好,就在於此。


很多文章對人工智能講的雲山霧罩,神秘莫測,其實並沒有那麽複雜。人工智能時代,並不是真的計算機就會思想了,只是在之前的“數字邏輯運算”基礎上,進一步增加了對世界的感知能力。


舉個例子來說,一個人擁有了大腦,他需要了解這個世界,並對世界的變化作出反應。


最低等的動物,比如草履蟲,會對溫度、重力、方向等作出反應,高等一點的動物,會對觸覺、聲音等作出反應,更高等一點的動物,則是會對語言、圖形視覺作出反應。


我們人類,每天接觸的信息中,大約70%來自眼睛,25%來自聲音,只有5%來自觸覺、溫度、重力、方向等等各種其他信息的輸入。


也就是說,人工智能的核心,其實不是高度複雜的數據計算,而是對視覺圖形、聲音語言的高效率處理能力,機器只有看得懂圖形,聽得懂語言,才能作出恰當的判斷和反應。


這就是為什麽人工智能中我們見得最多的應用是人臉識別和語言翻譯,無人駕駛汽車的關鍵在於攝像頭對環境的識別,服務機器人成熟的前提也是對周圍環境的識別能力提升。


GPU和CPU,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技術架構的不一樣,後者是為複雜邏輯運算而設計的,名詞叫串行運算,前者是為大數據量、邏輯不複雜的重複計算而設計的,名詞叫並行運算。無論視覺圖形的處理,還是聲音語言的處理,本質上都是一種簡單對象的大數據量重複計算。


兩者的差別有多大呢,據卡耐基梅隆大學的lan Lane教授稱:"借助 GPU,預先錄制的語音或多媒體內容的轉錄速度能夠大幅提升。與CPU相比,我們執行識別任務的速度可提升33倍。"


正是這架構底層的區別,決定了英偉達的GPU能夠在人工智能時代大放異彩,也是英特爾、高通這些巨頭所難以追趕的。


我們看好英偉達這家公司,不僅源於對技術發展趨勢的判斷,還有對這家公司管理層的信心。


和英特爾、高通都已經是二代之後的職業經理人打理不一樣,英偉達還是一家創始人執掌的公司,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


英偉達的創始人叫黃仁勛,1963年出生在臺灣,9歲時跟隨家人去了美國,曾先後在AMD和LSI Logic擔任芯片設計師,30歲時創辦英偉達。


黃仁勛的創業史,基本上就是一部不斷被現實打敗,然後勇敢站起來,通過改進技術,適應現實需求,變得更強大的奮鬥史。


1993年,剛剛成立公司,黃仁勛對於圖形芯片領域的創業還看的不太清楚,於是咨詢業內的分析師,別人告訴他,最好別幹,因為這個領域里已經有30多家公司了,不缺你一個。


黃仁勛對這位分析師的忠告,表示了戰略上的藐視,和戰術上的充分重視。他決定放棄大部分公司混戰的領域,從一個細小的正方形成像技術上進行攻關,突出自己的優勢。


鐵的事實教育他,分析師的判斷是正確的,一年之後天使資金就被花光了,員工裁掉三分之二,而銷量並沒有任何好轉。


幸運的是,黃仁勛抓住了一個機會,由於強調英偉達芯片對遊戲手柄的支持,獲得了和日本世嘉遊戲機的合作機會,以及繼續生存下去的資本。


幸福的日子剛剛開始,噩夢再次降臨。1995年,微軟windows95上市,電腦的遊戲表現性能大幅提升,遊戲主機市場受到嚴重沖擊,世嘉也放棄了和英偉達的合作。


大腿抱不成,英偉達再次重傷,但黃仁勛沒有放棄,他很快又抓住了另一個機會。


windows95的上市,讓整個電腦上下遊市場天翻地覆,圖形芯片也是一樣的。傳統的圖形芯片有著各種各樣的接口標準,就像現在的手機充電線接口,五花八門一樣,當windows95成為了平臺標準,就看誰的支持更快,更完善,誰就將受到市場的歡迎。



英偉達當時開發的幾款顯卡,就是最早支持微軟Direct3D和OpenGL標準的產品,因此大受PC組裝商青睞,一舉統一了圖形芯片市場。


最近十幾年來,黃仁勛一直雄心勃勃的開拓新業務,與微軟合作Xbox遊戲主機芯片,慘敗,推出手機處理器與高通競爭,慘敗,豪賭GPU並行運算的通用化架構設計,導致短期內技術不成熟而出現的燒機事故頻出,甚至一度被譏笑為“兩彈元勛”。


但是這一切,黃仁勛都挺過來了,他對技術的遠見和瘋狂投入,讓英偉達最終站在了人工智能時代的最前端。


想想未來所有帶有攝像頭、麥克風的計算設備上,包括汽車、無人機、監控設備、機器人、手機上,都可能安裝英偉達的GPU芯片,你就知道這市場空間有多龐大了。


據一份市場流傳的資料顯示,2015年,在矽谷的大公司中,英特爾投入在研發上的資金,占營收的比例為22%,高通占28%,而英偉達,則是驚人的31%。這是美國大型高科技公司中,對技術投入最執著的代表。


信仰技術,百折不撓,這就是黃仁勛給英偉達所賦予的靈魂。這樣的公司,簡直可以說是科技成長股的完美標的,任何一次市場的震蕩和下跌,我都相信會是好的上車機會。(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中報眼|衡水老白幹半年業績翻三番,白酒毛利下滑2個百分點

衡水老白幹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約為1.46億元,相較於上年同期的4700萬元翻了三番。不僅如此其總資產也大增84%,由2017年末的約28.9億元增長至53億元。這背後的一大原因是衡水老白幹在今年4月完成收購豐聯酒業,實現業績並表,同時豐聯酒業產生的商譽高達6.32億元,占新增總資產的1/4。

剔除豐聯酒業的業績貢獻,衡水老白幹今年上半年營收為12.0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6%;歸母凈利潤為1.2億元,同比增長1.5倍。該公司給出的解釋是,公司不斷的梳理產品線, 2018年上半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增長,毛利率增加,費用率下降,利潤增加。

但根據第一財經統計,在主營收入中占據“大頭”的白酒成本上升,毛利率從去年的59.96%下降至57.99%,下滑近2個百分點。

資產大增84%,6.32億商譽托底

4月衡水老白幹完成對豐聯酒業的收購。此次收購,衡水老白幹采取現金+換股的方式收購這家公司,其中現金收購達6.19億元。值得註意的是衡水老白幹於2018年4月4日進行了定向增發,融資7.8億元用於購買豐聯酒業。這意味著衡水老白幹在此次收購中並沒有花費老股東的真金白銀便把豐聯酒業收入囊中。

由於並購豐聯酒業,衡水老白幹資產大增。與去年年末相比,衡水老白幹總資產增加84%。由2017年末的28.9億元增長至53.3億元,增長24億元。其中非流動資產大增由7.6億元增至25.72億元,在這其中商譽和無形資產共增加12億元,占增長資產的一半。其中,商譽分別由0增至6.32億元。無形資產由1.22億元增至7.1億元,包括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和軟件,其中土地使用權賬面價值達5.1億元。

就商譽而言,4月初衡水老白幹完成對豐聯酒業的收購。標的資產包含承德乾隆醉、安徽文王、湖南武陵和曲阜孔府家四家公司。老白幹酒將承德乾隆醉、安徽文王、湖南武陵和曲阜孔府家分別劃分為板城事業部、文王事業部、武陵事業部及孔府家事業部。根據中企華評估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經2次評估,豐聯酒業凈資產少則4.87億元多則5.38億元,該公司100%股權作價約14億元,溢價1.6倍到1.87倍,商譽高達6.32億元。。

所謂商譽就是公司收購資產時支付對價與標的凈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值得註意的是,對於商譽的後續處理,我國新準則規定:企業合並所形成的商譽,應當在每年年度終了進行減值測試。這意味著即使過了業績承諾期,依然需要進行減值測試。

根據衡水老白幹今年的半年報顯示,新收購標的的4大事業部中,文王事業部和孔府家事業部實現虧損,今年上半年分別虧損308萬、303萬。若經營不善,衡水老白幹6.32億元的商譽面臨減值風險。

衡水老白幹表示,公司與豐聯酒業需在企業文化、團隊管理、銷售渠道、客戶資源等方面進行進一步的融合。如果公司組織模式和管理制度不能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而及時調整、完善,不能對豐聯酒業實施有效整合,將給公司帶來較大的管理風險。

利潤大增,突圍不易

在資產大增的同時,衡水老白幹的凈利潤也實現大增。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為14.59億元,同比增長31.7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約為1.46億元,相較於上年同期的0.47億元,增幅高達208.01%。

衡水老白幹給出了2大理由,一是在經營管理提升管理,一是實現並購增厚業績。就後者而言,公司於2018年4月份完成對豐聯酒業的收購,對豐聯酒業進行合並報表,合並範圍變動帶來收入增加、利潤增加,2018年4-6月份,豐聯酒業實現營業收入2.57億元,凈利潤2748萬元。

需要註意的是豐聯酒業之所以能取得較高的營收和其業績對賭脫不開關系。衡水老白幹與豐聯酒業簽署《業績承諾及補償框架協議》,承諾豐聯酒業2017年度的承諾凈利潤需達6676.6萬元;2018年除承德乾隆醉外,豐聯酒業的承諾凈利潤需達4687.12萬元;2019年除承德乾隆醉外,豐聯酒業的承諾凈利潤需達7024萬元。

剔除豐聯酒業業績外,衡水老白幹的凈利潤也實現大漲。衡水老白幹今年上半年營收為12.0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6%;歸母凈利潤為1.2億元,同比增長1.52倍。該公司給出的解釋是,公司不斷的梳理產品線,優化產品結構,深化市場建設,2018年上半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增長,毛利率增加,費用率下降,利潤增加。

但根據第一財經統計,在主營收入中占據“大頭”的白酒成本上升,毛利下降。具體而言,2018年上半年白酒營業收入為10.57億元,成本由去年同期的3.9億元上漲至4.44億元,毛利由去年同期的5.83億元上漲至6.13億元,總體而言毛利率從去年的59.96%下降至57.99%。

當前在A股上市的白酒公司共19家。根據今日收盤價計算,市值最高者為貴州茅臺達8740億元,衡水老白幹市值為128億元,處於中下遊。根據2018年第一季度的戰績看,凈利潤最高為貴州茅臺達85億元,有14家白酒上市公司凈利潤超過1億元,衡水老白幹一季度凈利潤僅為0.75億元。

當前白酒的品牌化、理性化消費趨強,名優酒企 強者恒強趨勢加速,一線名酒、區域名酒與個性化酒企市場的競爭加劇,白酒行業已經進入了深度分化期,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公司產品作為區域品牌,面臨被高端白酒擠壓市場的風險。老白幹酒想要殺出重圍前路不易。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杜卿卿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