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2016年二季度及上半年
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
2016年二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3879億元人民幣,資本和金融賬戶(含當季凈誤差與遺漏,下同)逆差3879億元人民幣,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含當季凈誤差與遺漏,下同)逆差6132億元人民幣,儲備資產減少2255億元人民幣。
2016年上半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6448億元人民幣,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3889億元人民幣,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14183億元人民幣,儲備資產減少10303億元人民幣。
按美元計值,2016年二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594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1250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593億美元,初次收入逆差61億美元,二次收入逆差3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594億美元,其中,資本賬戶逆差0.3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939億美元,儲備資產減少345億美元。
按美元計值,2016年上半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987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2290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1169億美元,初次收入逆差102億美元,二次收入逆差31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595億美元,其中,資本賬戶逆差1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2172億美元,儲備資產減少1578億美元。
按SDR計值,2016年二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421億SDR,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421億SDR,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666億SDR,儲備資產減少245億SDR。
按SDR計值,2016年上半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704億SDR,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423億SDR,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1553億SDR,儲備資產減少1132億SDR。
據銀聯國際10月29日公告,近期,我們通過商戶交易監測發現,部分境外保險類商戶存在單卡單商戶多筆交易量激增的情況。為進一步規範境外保險類商戶受理境內銀聯卡,近日,我們發布《境外保險類商戶受理境內銀聯卡合規指引》(以下簡稱“《指引》”),重申相關監管要求及業務規則,保證境內銀聯卡在境外的合規使用。
《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區試行,適用於境外保險類商戶在POS終端、互聯網、移動支付等所有渠道受理境內銀聯卡的情況。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境內居民在境外購買與意外、疾病等旅遊消費相關的經常項目保險,可以使用銀聯卡支付;其他保險項目嚴禁使用銀聯卡支付。二是嚴格落實外匯政策規定的境外保險類商戶單筆交易不超過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幣的消費金額限制。三是強化境外收單機構對保險類商戶管理要求,包括:準確設置商戶類別碼、加強商戶培訓及異常交易監控、強化商戶檢查等。
我們將繼續在監管政策框架內提供境外保險類商戶的銀聯卡支付服務。
外管局11月4日晚間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2016年三季度及前三季度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數據顯示,2016年三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712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1371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695億美元,初次收入順差48億美元,二次收入逆差12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712億美元,其中,資本賬戶逆差2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2073億美元,儲備資產減少1363億美元。
附全文
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2016年三季度及前三季度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
2016年三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4744億元人民幣,資本和金融賬戶(含當季凈誤差與遺漏,下同)逆差4744億元人民幣,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含當季凈誤差與遺漏,下同)逆差13816億元人民幣,儲備資產減少9085億元人民幣。
2016年前三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1503億元人民幣,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5688億元人民幣,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25054億元人民幣,儲備資產減少19388億元人民幣。
按美元計值,2016年三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712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1371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695億美元,初次收入順差48億美元,二次收入逆差12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712億美元,其中,資本賬戶逆差2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2073億美元,儲備資產減少1363億美元。
按美元計值,2016年前三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747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3669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1830億美元,初次收入逆差48億美元,二次收入逆差45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856億美元,其中,資本賬戶逆差3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3794億美元,儲備資產減少2941億美元。
按SDR計值,2016年三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510億SDR,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510億SDR,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1485億SDR,儲備資產減少976億SDR。
按SDR計值,2016年前三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248億SDR,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612億SDR,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2718億SDR,儲備資產減少2108億SDR。
據外管局數據顯示:中國三季度經常賬戶順差693億美元,二季度順差594億美元;三季度資本和金融賬戶順差51億美元,二季度逆差594億美元;三季度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1311億美元。
外匯局2月8日消息,2016年四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2576億元人民幣,資本和金融賬戶(含當季凈誤差與遺漏,下同)逆差2576億元人民幣,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含當季凈誤差與遺漏,下同)逆差12807億元人民幣,儲備資產減少10232億元人民幣。
2016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3950億元人民幣,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3183億元人民幣,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32780億元人民幣,儲備資產減少29620億元人民幣。
按美元計值,2016年四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376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1183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593億美元,初次收入逆差196億美元,二次收入逆差17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376億美元,其中,資本賬戶逆差0.1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1872億美元,儲備資產減少1495億美元。
按美元計值,2016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2104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4852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2423億美元,初次收入逆差263億美元,二次收入逆差62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470億美元,其中,資本賬戶逆差3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4903億美元,儲備資產減少4436億美元。
按SDR計值,2016年四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276億SDR,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276億SDR,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1371億SDR,儲備資產減少1096億SDR。
按SDR計值,2016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510億SDR,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342億SDR,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3543億SDR,儲備資產減少3204億SDR。
2016年四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808億元人民幣,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3175億元人民幣,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7056億元人民幣,儲備資產減少10232億元人民幣。
2016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2961億元人民幣,資本和金融賬戶順差1865億元人民幣,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27733億元人民幣,儲備資產減少29621億元人民幣。
按美元計值,2016年四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18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1213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683億美元,初次收入逆差373億美元,二次收入逆差38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順差464億美元,其中,資本賬戶逆差0.1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1031億美元,儲備資產減少1495億美元。
按美元計值,2016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964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4941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2442億美元,初次收入逆差440億美元,二次收入逆差95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順差263億美元,其中,資本賬戶逆差3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4170億美元,儲備資產減少4437億美元。
按SDR計值,2016年四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87億SDR,資本和金融賬戶順差340億SDR,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756億SDR,儲備資產減少1096億SDR。
按SDR計值,2016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406億SDR,資本和金融賬戶順差197億SDR,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3004億SDR,儲備資產減少3204億SDR。
30日據外匯局消息,2016年四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808億元人民幣,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3175億元人民幣,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7056億元人民幣,儲備資產減少10232億元人民幣。
2016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2961億元人民幣,資本和金融賬戶順差1865億元人民幣,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27733億元人民幣,儲備資產減少29621億元人民幣。
按美元計值,2016年四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18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1213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683億美元,初次收入逆差373億美元,二次收入逆差38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順差464億美元,其中,資本賬戶逆差0.1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1031億美元,儲備資產減少1495億美元。
按美元計值,2016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964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4941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2442億美元,初次收入逆差440億美元,二次收入逆差95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順差263億美元,其中,資本賬戶逆差3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4170億美元,儲備資產減少4437億美元。
按SDR計值,2016年四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87億SDR,資本和金融賬戶順差340億SDR,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756億SDR,儲備資產減少1096億SDR。
按SDR計值,2016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406億SDR,資本和金融賬戶順差197億SDR,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3004億SDR,儲備資產減少3204億SDR。
此外,國家外匯管理局根據最新獲得的數據,修訂2014年以來各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並通過國家外匯管理局官方網站“統計數據”欄目公布。
為便於社會各界解讀國際收支和國際投資頭寸數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分析小組同時發布《2016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
5月8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17年一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90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190億美元。
一順一逆分別都是190億美元。其中經常賬戶順差190億美元中,貨物貿易順差817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601億美元,初次收入順差1億美元,二次收入逆差26億美元。反觀資本賬戶和金融賬戶,為逆差190億美元,其中,資本賬戶逆差1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215億美元,儲備資產減少26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就2017年一季度國際收支狀況答記者問時表示,2017年一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顯示的主要情況一是經常賬戶順差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二是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含凈誤差與遺漏,下同)大幅收窄;三是國際收支交易導致儲備資產略有下降,降幅明顯收窄。
外匯管理局發言人介紹稱,2017年一季度,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215億美元,同比環比均下降87%。其中,直接投資呈現凈流入114億美元,具體來看,對外直接投資凈流出209億美元,同比和環比分別下降64%和43%,說明市場主體對外投資更趨理性;外國來華直接投資凈流入324億美元,仍保持了較高水平。
具體而言,針對經常賬戶順差190億美元,外匯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順差水平雖然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貨物出口和進口自2015年二季度以來首次均呈現同比增長,分別為12%和23%,顯示內外需改善帶來外貿回穩向好的趨勢。服務貿易逆差601億美元,同比增長11%,主要是受進口增長帶動運輸項下逆差擴大34%,同時旅行逆差增速較上季收窄至5%;初次收入順差1億美元,上年同期為逆差41億美元,主要是投資收益收入有所增加。
據外管局網站8日消息,2017年一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309億元人民幣,資本和金融賬戶(含當季凈誤差與遺漏,下同)逆差1309億元人民幣,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含當季凈誤差與遺漏,下同)逆差1478億元人民幣,儲備資產減少178億元人民幣。
按美元計值,2017年一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90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817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601億美元,初次收入順差1億美元,二次收入逆差26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190億美元,其中,資本賬戶逆差1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215億美元,儲備資產減少26億美元。
按SDR計值,2017年一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40億SDR,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140億SDR,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159億SDR,儲備資產減少19億SDR。
數據公布後,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請介紹一下2017年一季度我國國際收支形勢如何?
答:2017年一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顯示的主要情況是:
一是經常賬戶順差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2017年一季度,經常賬戶順差190億美元,占GDP的比例為0.7%。其中,國際收支口徑的貨物貿易順差817億美元,順差水平雖然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貨物出口和進口自2015年二季度以來首次均呈現同比增長,分別為12%和23%,顯示內外需改善帶來外貿回穩向好的趨勢;服務貿易逆差601億美元,同比增長11%,主要是受進口增長帶動運輸項下逆差擴大34%,同時旅行逆差增速較上季收窄至5%;初次收入順差1億美元,上年同期為逆差41億美元,主要是投資收益收入有所增加。
二是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含凈誤差與遺漏,下同)大幅收窄。2017年一季度,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215億美元,同比環比均下降87%。其中,直接投資呈現凈流入114億美元,具體來看,對外直接投資凈流出209億美元,同比和環比分別下降64%和43%,說明市場主體對外投資更趨理性;外國來華直接投資凈流入324億美元,仍保持了較高水平。
三是國際收支交易導致儲備資產略有下降,降幅明顯收窄。2017年一季度,我國儲備資產因國際收支交易(不含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因素影響)減少26億美元,同比和環比均減少98%,其中,外匯儲備減少25億美元,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等減少1億美元。
總體來看,一季度我國國際收支基本平衡,說明隨著結構性改革的推進,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在增強,中國國際收支具有良好的經濟基本面基礎。
人在一個公司,如果你只會把他當成本,那不是好的CEO,不是好的人力資源。
來源 | 筆記俠(ID:Notesman)
作者 | 清野
一、找人的三個方面
創業最重要的是就找人、找錢、找方向。創業者在這三個方面經常會犯錯誤,而成為99%的死亡者。
今天先說說找人。找人又分三個方面:質量、數量和方法。
① 找人的質量
說實話,剛創業的時候,有一些創業者更迷信一些加入者的經歷,而非經驗。甚至很多做電商的創業者對我說,幫我找阿里巴巴出來的人。
我說,你所知道的只是經歷,他到底在阿里巴巴做什麽,有什麽經驗,你知道嗎?創業者不是需要有什麽經歷的人,而是需要有適合經驗的人,這是找人的質量。
2000年,年紀比馬雲大 50% 的關明生加入阿里巴巴。他來的時候說有組織才有公司。今天阿里巴巴最重要的使命、願景、價值觀和這麽高的執行力的都是在 2000 年的時候由關明生確立的。
所以,關於找人的質量,我想說的是創業者要知道團隊缺什麽。馬雲知道自己缺什麽,他知道才26歲的他怎麽可能做 CEO ,只是掛了一個名字叫 CEO 而已。所以他請來有經驗的管理者,幾年以後,這個公司才能發展得好。
② 找人的數量
人給組織帶來沖擊,不是成本,而是管理的混亂和低效。創業者一定要問自己, “對於人的數量是怎麽規劃的?”
很多創業者有了錢,缺人就加,但並沒有對人的效率做出規劃,更沒有去問自己“以前管過 100 個人嗎?”很多創業者在初期的時候,管理靠吼就行了,到幾百人的時候,創業團隊人數每擴大一批,就會死一批。
大量創業企業走向高風險的階段叫做“隔兩級”,即創始人和第一線員工中間產生了兩層幹部,企業規模大約在 1000-2000 人。公司的執行力往往在這個時候產生最大的問題。創業者對自己的員工人數是怎麽規劃的?到底是按需規劃,還是按能力規劃呢?
③ 找人的方法
我們看到太多的創始人一開始公司請不起人力資源總監,創始人親自招人招得不錯。等到拿到錢了,人力資源總監一到位,公司招人的事請人力資源總監負責,就開始出問題。
太多的創業公司在規模幾十人之後就開始由人力資源總監招人了,問創始人自己為什麽不面試?他說忙啊,忙著做各種業務的事。
為什麽創始人會去忙業務呢?因為招來的人不對,才要創始人降級來做他們本來該做的事,惡性循環。
二、如何解決招聘環節容易出的3個問題?
阿里巴巴是對人力資源特別重視的一個公司。但即使像這樣一個特別重視人力資源的公司,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也走過很多彎路。
2005、2006年,我剛去阿里巴巴的時候,曾向人力資源部門了解:我們的工程師和銷售的離職率是多少,部門的同學告訴我,離職率是 10%。
我一聽,哎喲,太了不起啦!銷售和工程師都是流失率特別大的崗位,阿里巴巴才 10% !結果人力資源同學馬上說:不不,我剛才沒有說清楚,是一個月 10% 。
噢,那就是年化120%,一年換一遍。
員工流失率這麽高,最後采取什麽措施沒有?采取了。我們把員工流失率定了個指標,作為各級 HR ,各級幹部的 KPI 掛鉤考核。效果怎麽樣呢?還不如不定這個 KPI 。
為什麽呢?該留的一個沒留,該走的一個沒走。也就是留下來的,都是該走的人。走了的,都是該留的人。硬性制定了一個流失率指標,並不能解決流失率的問題。
為什麽員工流失率這麽高?核心只有一句話:
人力資源的源頭,也就是招聘,出了問題。
出了哪些問題?我來分享一下:
① 不輕易下放招聘權
阿里巴巴剛創建的時候,大概在公司 400-500 人的時候,任何人加入公司,馬雲都要見,親自面試。任何人,包括我們的前臺接待,包括我們公司的保安。
所以,阿里巴巴能在今天誕生出一些傳奇性的人物,很勵誌的人物,沒什麽好稀奇的。
阿里巴巴今天的首席人力資源官 ( CHO ) ,前面做過菜鳥物流董事長的童文紅,從我們前臺的接待做起,然後做行政經理,做人力資源,管業務,管客服。最後,成為菜鳥董事長,還升任整個阿里集團的首席人力資源官。
那麽,如果這個前臺接待,是行政經理面試的,她的出路,應該就是行政經理。但,如果這個前臺接待,是馬雲面試的,她就有可能成長為副總裁。
阿里巴巴在公司只有四五百人的時候,馬雲親自來面試,就誕生了這麽多奇跡。那麽,後來招聘權力下放之後呢?就發現很多問題。
最極端的例子,我們有很多經理,自己入職才一個多月,居然他可以去招聘別人了。他並不了解公司的文化和價值觀。甚至對於這個崗位有什麽要求,也不清楚。就有點像以前的解放戰爭,國民黨拉壯丁,自己剛剛來當兵沒多久,又可以去發展,為自己的隊伍招人,這是多大的風險。
我們也碰到過中小企業的老板,大概員工人數在一兩百人左右,就說我有人力資源部門了,招聘是人力資源部門的事情。我不再管招人了。
那我說,你在忙什麽呢?
他說我又是開會,又要出差,又要做銷售,又要做客服。我說,你在降級,做不該你做的事。那麽為什麽你會降級,做這些事呢?
因為你沒有招對人,你沒有把時間放在招聘上,形成了惡性循環。因為招的人不行,你要替他們去幹,他們本來該幹的事。
很多跨國公司,至少堅持跨兩級招人,阿里巴巴一度恢複到跨四級招人。
比如,我們廣東大區的總經理,下邊有城市經理,城市經理下邊有業務主管,業務主管下邊是我們普通的銷售或者客服。也就是廣東大區總經理,要直接面試到銷售或者客服。
廣東大區多少人呢?廣東大區1000個人。每年至少 200-300 人的流動。可想而知,他要招多少人,工作量有多大。
所以,阿里巴巴人力資源工作的改進,就是從招聘這個源頭開始。而招聘源頭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輕易下放招聘的權力。中國有很多公司,人力資源開始出問題,就在於下放了招聘權力。
② 重視專業技能以外的考核
業務技能很簡單,很好判斷。
你是做銷售的,來我們公司也是做銷售的,以前業績多少,賣什麽產品,管多少人。工程師,以前是寫 Java 的,還是寫什麽其他語言的,做過什麽樣的程序等等。水平很好判斷。
我經常問,公司招人,難道只看業務技能嗎?我希望每個公司都能回答這個問題:
在業務技能以外,你們需要什麽樣的人?
我們經常說,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味道。阿里巴巴招聘的時候經常聞味道,判斷跟我們是不是一類人。因為人的分類沒有對錯。錯的是什麽呢?是不同類的人,天天要坐在一起,天天要在一起共事。可想而知,心情不愉快,工作效率低。
那麽,到底怎麽去 “聞味道”?
我們要動腦筋去設計一些問題。很多人總在打聽阿里巴巴的面試問題。其實,我把答案告訴你也沒有用。因為有些問題是開放性的。
比如說,你招聘一個崗位,特別希望他能吃苦,你不能問他,同學,你能吃苦嗎?沒有人會跟你說,對不起,我不能吃苦。你特別希望你們公司招的人都誠信,是守信用的人,你也不能問他,你誠信嗎?不能這麽問。
那我舉個例子,大家回去,多去開發一些這樣的問題:
案例一:
就拿第一個問題,能吃苦嗎?很簡單。同學,你能不能跟我描述一下,你這輩子吃的最大的苦是什麽?我們有個面試者回答說,那個時候,沒有動車,從上海到無錫,我沒有買到坐著的票。我是從上海站到無錫的。
這是他人生中吃過的最大的苦,可想而知,他的吃苦能力很弱。
案例二:
我們希望招的人大氣一點。阿里巴巴希望招的人大氣一點。那你就可以問他,同學,你能不能跟我講講,你這輩子吃過的最大的虧是什麽?我們有聽到過一個答案,我在讀小學的時候,同桌的女同學,拿了我的橡皮,到現在都沒有還。我心想,哎呀,這哪是吃虧,這是記仇啊。
女同學拿了塊橡皮沒有還,到二十多歲都還記得。而且他認為,這是他這輩子,吃過的最大的虧。那你覺得這個人,適不適合你們的味道?肯定大部分公司都不適合。
這些因素,我歸類為非技能類因素。我希望大家能在招聘中,圍繞每個公司的味道,設計一些非技能的問題來判斷一下。
這是阿里巴巴當年犯的第二個錯誤,招聘時,過度強調技能,忽略非技能因素。其實,這個錯誤,跨國公司經常犯,阿里也犯,不過糾正得快,糾正得堅決。
③ 跨 一兩 級選拔人才
舉個例子,你要招一個月薪大約1萬的人,我們通常就在 8000-10000 里面去挑。結果來了以後,這些人的流失率很高,因為他們會認為,我原來掙 8000 ,跳槽後掙 10000 很正常。
在阿里巴巴有句話,叫做 平凡的人做非凡的事情,我們不追求精英文化。
什麽叫降級呢?你要招一個願意給1萬的人,從 3000-4000 收入的人里去找。他來了之後,是不是有翻身做主人的感覺?成就感特別大,特別感謝這個公司給他這個機會。因為,他在外面沒有這樣的機會。
當然,說來輕松。從 8000 塊的人里挑可以給 1 萬塊的人容易挑,從三四千里面,確實不容易挑到這個人。
可是容易,還要我們幹嘛?
我經常說,八千塊里面挑一萬的,你大概面試 3 個人就有一個。但是你要在三四千塊里面,挑出來一個你願意付 1 萬塊的人,你大概要看三四十個人,但一定會有的,我相信一定會有的。
高考當年就差了一分,這個人就從名校,到了普通高校。為什麽在三四千塊收入的人里面沒有那個人?你可以把他挖掘出來,可以培養出來。
阿里巴巴那時候,很少去清華招工程師。我去清華做校招,人家問我,衛哲你來幹嘛,馬雲怎麽不來,李彥宏都還來呢,覺得我去都不夠格。
那我跑到華中科技大學,一千多人的場子,擠進來兩千多人。阿里很多最優秀的工程師,都是武漢郵電、華中科技這些大學招聘過來的,並不是大家心目中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
清華北大,永遠有比阿里更好的職位。那你到了武漢郵電,到了華中科技,阿里就是他們最好的機會。
這就叫做跨級招聘人才,跨級選人才。
我們當年在招聘環節容易出的這3個問題,就是用這些方法來應對的。
三、如何提高人效?
做投資五年來,我有一個很深的感觸就是,很多創始人都不重視效率,他們覺得互聯網不需要追求效率,傳統企業才追求效率。其實恰恰相反,互聯網最大的作用就是提升效率。
說起阿里巴巴的成功,很多人都會說阿里的規模多大,發展多快。但其實阿里能夠走到今天,最重要的是它重視效率指標。
那麽如何提高人效呢?可以從這三步入手:縮小作戰單位、建立信任、樹立企業文化。
① 縮小作戰單位
很重要的一點,我們要問自己的企業,有沒有做成一個自我驅動的公司。
如何自我驅動呢?
你要把一個大的組織,想辦法變小,為什麽呢?
因為在100人以上的公司里,個人的成就感變小了。
但是如果你把大團隊變成一個個10人的組織,每個人在中間的貢獻都看得到。
舉個例子。
大家都知道蒙古軍很厲害。
但是他們一沒兵書,二沒名將,為什麽能橫掃歐亞大陸?
阿里巴巴當時請的第一位經理人關明生說,蒙古軍隊最厲害的是十夫長和百夫長,就是帶領十個人的團隊。
因此,如果能驅動最小作戰單位,一個公司就有活力。
② 建立信任,提倡自我約束
但是個人效率的提升,光是自我驅動是不夠的,還是要有約束。但是員工不喜歡約束,怎麽辦?要提倡自我約束。
舉個例子。
阿里是民營企業,但是官僚這種病,它不會繞開民營企業走。
阿里巴巴很多客服、銷售都是女同學,2006-2007年, 25 歲、 26 歲很多女孩子結婚了,要生孩子了。園區 6000 人,女生占 60% ,也就是 3600 個女生,每年生 700 、 800 個孩子,差不多六年內都得生孩子。
因為孕婦要在電腦前工作,當時阿里聽說防輻射的孕服對孕婦好,就給孕婦配防輻射的孕服。
我們當時買的是最好的牌子,一件300多元。一人發兩件換洗,那就是 600 多元,按照 800 元一人,一年是 48 萬。
48萬對當時的阿里巴巴說大不大,但畢竟是個錢,總得定個規定。行政部定了一個孕婦裝領用辦法,就是讓懷孕的員工自己寫申請,主管批準,拿著醫院的懷孕證明去行政部領取,這個流程按理說不複雜。
但後來我們發現這就是一個很愚蠢的政策。因為第一,這個孕婦服不好看,女孩子愛美,沒事不會套孕婦裝。第二,沒人會假裝懷孕領孕婦服,很多病能裝,懷孕裝不了。
我們為什麽不相信員工?懷孕就讓她領唄。
但行政部提出一個反對意見,說萬一她沒有懷孕,她給自己的親戚朋友領怎麽辦?後來阿里做了一個很簡單的宣講,告訴所有同學,給大家準備孕婦服,是保護大家和未來下一代的身體健康,這里有阿里巴巴的標誌。
如果你覺得孕婦服好,想給親戚、朋友送一件,到小賣部去買。如果你覺得在阿里巴巴的待遇買不起,你也可以領。給同學們把話講透之後,阿里把規定取消了。
過了一年問領出多少,還是大概800份左右,沒有員工來占這個便宜。因為懷孕冒充不了,你去領了以後,周圍看到你沒懷孕怎麽辦,這個會自我約束,不要太擔心。
個人的效率要提高,除了自我激勵以外,不要有太多有上級的約束,而要有道德的自我約束。企業應該跟員工講什麽是道德底線,群眾之間也會監督的。
官僚是怎麽產生的?就是因為不信任產生的。企業如何和員工建立互聯的信任呢?我建議強勢的一方要率先邁出一步。
你看阿里巴巴,員工說我懷孕了,我們不相信她。強勢一方不信任,你以後就不要指望員工來信任你。
自我驅動是個人效率最好的來源。成長是每個人自己的事,你不想成長,誰能逼你。所以我們要問自己的企業,有沒有做成一個自我驅動的公司。
③ 樹立企業文化
為什麽創業的時候,效率都是比較高?因為所有的人知根知底,大家相互信任。但是隨著越來越多陌生人加入,不信任開始增加,怎麽辦呢?樹立共同的價值觀——企業文化。
阿里非常註重價值觀這方面的培訓,我們喜歡講故事,不喜歡講大道理。
我們在阿里巴巴經常會問,為什麽加入阿里巴巴?
有一個同學站出來說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我說去你的,為了這個來阿里巴巴騙誰呢。後面越說越自然了,聽說阿里巴巴美女多,想在這里找個女朋友,挺好。聽說阿里巴巴待遇好,想把家人接到杭州買套房,挺好。每個人帶著自己的夢想來都挺好。
公司有一些清規戒律,講一些所謂的文化價值觀。
比如你去廟里拜佛,帶著什麽想法去拜都好,廟門口的小和尚不會讓你背一段金剛經再讓進去,阿里巴巴也不會讓你宣誓,說你的願望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但是你在廟里面,有一些東西你還是不能破壞,比如說你在廟里面拿出肯德基的雞腿來啃,有一個小和尚說施主您要吃雞請到外面去。
阿里巴巴一樣,每個人可以帶著不同的個人夢想來公司,但是在阿里我們是一個團隊,還是有一些基本的底線要守住的,這就是能力以外的培訓。
阿里非常重視叫新員工的第一堂課,所有的新員工入職第一堂課都是馬雲親自講,一直堅持到 2006 年。我是從 2006 年接過來,一直講到我 2011 年。
新員工的第一堂課,就得創始人去講,講的一定不是技能,講的是我們團隊為什麽存在?我們對內對外做事的遊戲規則是什麽?這種培訓一定是能力以外的,但是非常重要。
總結來說,企業文化就幹兩件事,日子好的時候,帶來信任,使公司變得簡單高效;公司快不行的時候,能夠扛過來。
四、人不是成本,人應該是投資
消費者的體驗就四個字:多快好省,傳統零售只能犧牲其中兩個,換來另外兩個。
比如,美國的 Costco( 好市多 ) 第一主打就是“省”,第二個是“好”,那它犧牲了什麽?
犧牲了 “多”。 因為 Costco 的商品種類有 4000 種,沃爾瑪有 2 萬多;
也犧牲了 “快”, 你看整個灣區沒幾個 Costco ,開車沒個 30 分鐘到不了。像便利店就相反,犧牲了“省”、“多”,換來了“快”。
要想做好新零售,就要想清楚四個維度里如何補全。
我特別反對無人便利店,人不是成本,人應該是投資。要是做無人便利店還不如搞個自動販賣機呢。零售店里的人,不是理貨員,而是要變成理客員,幫助顧客最快找到想要的貨。
盒馬鮮生很重要的一點——新鮮,這就是互聯網代替不了的體驗。這也是我想說的第二點,新零售應該把互聯網幹不了的體驗補回來。
現在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是蘋果,有人敢說蘋果不是科技公司嗎?
蘋果公司這麽一個技術公司,把奢侈品牌巴寶莉( Burberry ) 的 CEO 找來做實體零售業的負責人,為什麽?我去蘋果零售店時,經常問店長和店員幾個問題,問了十幾家店。
我問店長,你知道這個月的銷售目標和完成情況嗎?店長說:I don't know ,I don't care( 不知道,我不在意。 );問店員,你知道這個月的銷售目標和你賣一個產品提成多少嗎?店員說:I don't know,I don't have( 不知道,我沒賺那個錢。 )。
這意味著什麽?意味著蘋果店的店長和店員存在,並不是以銷售為第一目的的,基本上沒有人給你推銷。但中國的手機店,還是不停給你推銷,希望你用華為還是保時捷款的。所以蘋果店的存在,就是體驗。所以蘋果本身就是一種新零售。
新零售的店不需要這麽大,要做到實體小店,虛無大店,新零售一定要對原有的零售門店加以再利用。
因為傳統零售有兩個成本不可避免上升:
第一,房租成本,租金不能降低;
第二,人工成本,沒法降低。
所以 , 新零售要解決的是:人均產出大幅度上升,每平米產出(坪效)大幅度上升。如果新零售不能成倍地提高坪效,就做不下去。
如何讓我們的公司變得好玩?
對一個95後,他加不加入、留不留在你們公司,最有吸引力的,不是因為多幾百塊工資,而是你的那頓午飯,能不能打動他;公司的那頓午飯,是不是很用心,打動了他。如果不僅是包這頓午飯,你還包他住。
很多公司還是提供這個福利的,但是你只是幫他找了個民居,讓他在三室兩廳里擠進去10個人湊和一下,還是給他一個像家一樣,有年輕人的社區,有很溫馨、很好玩的地方……這個對 95 後,變得越來越重要。
好吃、好玩、好住,也可以是公司的賣點,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人在一個公司,如果你只會把他當成本,那不是好的CEO,不是好的人力資源。所以,我也不相信人工智能、機器人能取代人,他們只能使我們變得更加強大。他們只能給我們的人力資源管理者,提出更多的挑戰,讓我們變得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