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中國當局要求德國汽車配件商在中國建立合資企業,而非獨立經營的中國分支。(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德國汽車配件生產商ElringKlinger執行長Stefan Wolf對斯圖加特日報稱,中國當局已告知德國三家汽車配件生產企業,他們不能再獨立經營中國分支,要與中國本土企業組建合資企業。
“中國當局已告知幾家(德國汽車)供應商,不允許他們單獨經營中國分支,以後只能作為合資企業的一部分來經營,”斯圖加特日報援引Stefan Wolf的話稱。
他說他知道有三家企業需要尋找中國合作夥伴,但沒有透露是哪幾家,並補充稱ElringKlinger沒有受到影響。
“如果真是這樣,那將違反知識產權。公司50%的股權被拿走,實際上是被沒收了,”Wolf稱。
“我認為這是試圖在技術和創新方面趕上我們。”
目前無法聯系到博世(Robert Bosch)和德國大陸集團發表評論。它們是德國規模最大的兩家汽車供應商。
本月稍早中國歐盟商會對中國近期的反壟斷調查表示關切,稱中國使用強硬手段,似乎不公平地針對外企。
包括大眾汽車(福斯汽車,Volkswagen AG)、奧迪、寶馬和奔馳(平治/賓士,Mercedes-Benz)在內的歐洲汽車品牌正在爭相下調新車及汽車配件價格,以安撫中國監管機構。此前中國監管機構指稱一些歐洲品牌有壟斷行為。
華爾街見聞提及,7月以來,中國對汽車、日用品等多個行業開展了大規模反壟斷調查。汽車行業尤為突出。英文版《中國日報》報道稱,國家發改委官員證實,目前有超過一千家中外汽車企業正接受發改委的反壟斷調查。
英國金融時報獲悉,為應對俄羅斯侵犯烏克蘭,英國和其他六國將組建一支至少一萬人的新聯合遠征軍,以增加北約的軍力。(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報道稱,該舉措將是北約成員國回應烏克蘭危機一事上,最為大膽的舉措之一,目的在於組建一支作用全面、達到師這一規模的軍隊,這支軍隊要能迅速調度、進行常規及頻繁演習。參與計劃的官員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他們有能力大幅擴張這支軍隊的規模。
這支軍隊將包含海陸空三域部隊,由英國將領領導,其他參與國貢獻一系列的特種部隊和編隊。目前的六個參與國分別是丹麥、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挪威和荷蘭。此外,加拿大也表達了加入的意願。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英國首相卡梅倫料在下周舉行的兩年一度的北約峰會上宣布該計劃。這次峰會由英國擔任東道主,在威爾士舉行。
出席威爾士舉行的北約峰會期間,美國國務卿克里透露,美國正組建一個“核心聯盟”,旨在打擊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武裝分子,但排除了動用地面部隊的可能性。(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克里還說,國際聯盟正在發展壯大,它能在三年內擊敗IS:
“我們確信,未來我們有能力摧毀IS。可能花一兩年,也可能三年。但我們肯定它必然會發生。”
克里稱,為成功擊潰IS,聯盟的戰略將包括:
·“全軍事層面”的策略,包括給予敘利亞政府軍援。“這方面顯然對敘利亞有影響”,但克里未透露在敘利亞的具體軍事戰略。
· 化解人道主義危機。美國、法國、澳大利和英國均已在伊拉克多個地區提供人道主義救助。
· 制止國外武裝分子流入伊拉克與敘利亞。北約將組建多國特遣部隊,共享國外武裝分子流入的信息。
· 打擊IS的融資與籌資,包括石油產品貿易。
· 從更廣義的範圍還擊IS,讓IS的意識形態失去合法性。
此次出席北約峰會的間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土耳其、意大利、波蘭和丹麥的國防部長與外交部長共商對策,以求解決IS武裝肆虐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問題。
據路透報道,克里在上述十國的會議上說,該聯盟采用的方式要能避免IS武裝占據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領土,能增強伊拉克的治安部隊和該國其他準備打擊IS的力量,但不會動用他們自己的軍隊。
克里強調:
“顯然,我覺得大家在這方面的紅色警戒線是:不要在陸地作戰。”
本周IS又公布了斬首美國記者的視頻,距離上月公布將一名美國記者斬首的視頻還未滿半月。視頻中,IS武裝分子點名挑釁“我回來了,奧巴馬”,並聲稱此番行動是因為奧巴馬對IS傲慢的外交政策和堅持繼續轟炸。
視頻中,IS還威脅將殺害一名英國人質David Cawthorne Haines,說如果美方繼續空襲,“我們的刀將繼續割破你們人民的脖子。”
奧巴馬此後表示,不會被嚇倒,承諾會同他們較量到底,直到他們不再對美國和敘伊兩國構成威脅。他說,美國將繼續帶頭讓IS的幻想破滅,組建今後需要的地區同盟。
美國副總統拜登表示,悼念了兩位死難的記者後,就要讓劊子手為自己的罪行負責。
“他們應該知道,我們會窮追不舍,把他們追到地獄的門口,直到將他們繩之以法。”
對於IS在視頻中威脅將處死本國國民,英國首相卡梅倫稱,英國不會向恐怖主義屈服,正考慮加入伊拉克空襲。法國總統奧朗德也表示不排除采取軍事行動。
思科將對合資公司投資1600萬美元,持有20%的股份。TCL將投資6400萬美元,持股80%。TCL將任命合資公司的4位董事,思科將任命一位董事。目前新公司仍在註冊之中,名稱尚未宣布。
這8000萬美元投資共分為三個階段進行,每一階段的投資都要得到雙方的共同批準。具體的投資期限目前尚不得而知。在此之前,亞馬遜(321.49, -1.21,-0.37%)、IBM(188.3, -1.06, -0.56%)和微軟(46.69,-0.09, -0.19%)等科技巨頭已紛紛進軍中國雲計算市場。
該合資公司將在中國建造數據中心,為中國中小企業和行業用戶搭建雲視頻通信和協作辦公系統。根據市場需求和公司的發展,該合資公司的規模將來可能進一步擴大。
主辦:《創業家》&i黑馬
詳情見:http://www.iheima.com/activity/details/id/753
據騰訊科技從可靠渠道獲悉,阿里近期正在與中國移動洽談一項合作,涉及中移動飛信與阿里雲YunOS的深度合作,雙方已交換了意向,但目前還未有實質進展。
據接近雙方洽談的人士向騰訊科技透露,中移動和阿里計劃組建合資公司單獨運作飛信,其次,阿里雲YunOS與中移動終端公司將進行深度合作,推出基於YunOS的終端產品,不僅僅限於中移動自主品牌,還包括其他手機品牌。
但由於中移動還在籌劃互聯網公司以及新媒體公司,與阿里合資公司的計劃目前並未提到具體日程上。
今年4月,阿里發布了新的雲手機戰略——移動“生態鏈戰略”,區別於兩年前發布的雲手機平臺戰略。平臺戰略強調專業化分工,生態鏈戰略強調封閉環境里的控制力。生態鏈戰略是阿里集團移動互聯網戰略的升級,首要任務的是發展OEM合作夥伴。
從此次合作不難看出,阿里雲YunOS汲取了之前單一地與企業硬件合作教訓,而是開始向阿里雲YunOS生態鏈的部署,寄望借助中移動的終端平臺為生態鏈快速打造規模硬件基礎,畢竟運營商渠道在終端廠商中的號召力是顯而易見的,比起阿里針對終端廠商給出的優惠條件更快速有效。
而成立單獨公司運作飛信,則是YunOS在構建移動互聯網的入口,一旦有了終端的規模,則需要考慮入口的控制,這也是阿里移動生態鏈的最根本目的。
所以此番合作阿里最在意的是與飛信的深度融合,據上述人士透露,雙方在幾個月前開始接洽。
針對阿里方面提出的合作意向,中移動當時僅對終端公司與YunOS的合作較為感興趣。這是因為中移動正在大力推自主品牌手機,但Android同質化的競爭,以低價策略並不能快速提升品牌效應,與YunOS合作則會凸顯差異化,有機會脫穎而出。
對於成立合資公司運作飛信,中移動其實有自己的規劃,其或許現在並不急於需求外力。盡管飛信現狀每況愈下,但中移動依然把飛信被定義為未來的融合通信產品,其可以和中移動的其他產品功能結合,充分和手機聯系人、撥號盤等終端能力結合,盡快實現全量用戶默認開通飛信。
目前,中國移動對於飛信的改造還在進行,年內已經開通點對點的免費網絡通話,而且提供免費流量支撐,顯然是從應用開發層面做好了與VOLTE對接的準備。
而隨著中移動在4G網絡的成熟,新版飛信擬增加“身邊”功能,借助其通信能力和用戶關系鏈,實現從熟人社交到陌生人社交的跨越,還給未來飛信商業化增加更多的想象空間。
但歸結到底,中移動固有基因轉型慢的思維難以迎合現有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其業務形態的提升往往也是錯失最佳時機,牽手阿里未嘗不是件好事。因為飛信一直以來都被認為缺少互聯網基因也需要類似YunOS這樣的新平臺來承載
即使雙方合作達成,未來合資公司內部的控制權依然是外界關註的焦點。運營商一向比較強勢,即便成立合資公司,中移動也必將是掌握生殺大權,雙方如何攜手掌控合資公司的方向依然是棘手的待解問題。
“成立獨立公司運作飛信,與電信和網易的合作的易信模式類似,不過中移動不會向中國電信那樣放棄業務運營管理權,而作為飛信一直以來的服務商神州泰嶽也有意註資該公司。”該人士表示。
希臘右翼黨派“獨立希臘人黨”(Independent Greeks)領導人今日表示,將與贏得大選的極左翼黨派聯盟Syriza建立聯合政府。
據英國《金融時報》,Syriza領導人Alexis Tsipras尚未證實此事,因他仍在與其他黨派領導人協商成立聯合政府。
自2010年5月起,希臘政府獲得“三駕馬車”(歐盟、IMF和歐洲央行)2400億歐元的援助,作為交換條件,希臘實施了緊縮政策。然而, 獨立希臘人黨與Syriza一樣反對緊縮政策和削減財政預算。
在已經統計了的99.8%的選票中,Syriza獲得了36.3%的支持率,領先於現執政黨新民主黨的27.8%。這意味著Syriza獲得了希臘國會300個席位中的149個,距離單獨組建政府所要求的絕對多數僅差2個。
“金色黎明黨”(Golden Dawn)排名獲得了6.3%的支持率,大河黨(To Potami)為5.96%。隨後便是獨立希臘人黨,獲得了4.7%的支持率,約13個國會席位。
獨立希臘人黨領袖Panos Kammenos表示,原則上已與Syriza達成協議。
在會見了Tsipras之後,Kammenos表示:
總理(指Tsipras)今天會與總統見面並宣誓就職,還會宣布新政府的組成,獨立希臘人黨將參與其中。
Syriza的勝出無疑對“三駕馬車”(IMF、歐盟委員會以及歐洲央行)構成挑戰。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Syriza不是一個真正的政黨,它是一個聯盟。盡管Syriza不希望放棄使用歐元,但其聯盟內部的左派團體希望希臘退出歐元區。
希臘曾與“三駕馬車”(IMF、歐盟委員會以及歐洲央行)達成諒解備忘錄。該諒解備忘錄給希臘帶來了重大的經濟變革,例如公共板塊支出的大幅減少,而Syriza希望將政策協議撕毀。
Tsipras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希臘需要“暫停”債務償付行為,需要減記希臘債務的名義價值,希臘債務需要與經濟增長掛鉤;如果極左翼聯盟黨贏得新政府執政權,將在1月26日立即結束援助計劃,屆時,將不會與支持援助的黨派合作。
一句話總結,Alexis Tsipras試圖並相信可以廢棄大部分希臘獲得金融援助需滿足的要求,比如終結應德國等債權國要求推行的財政緊縮。因為Tsipras以為,希臘最終會自行經濟複蘇,其他歐元區國家會像此前兩次救助希臘時那樣對希臘讓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世界上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將建立人工智能團隊,以在競爭激烈的投資界獲得優勢。
知情人士向彭博新聞社表示,管理資產高達1650億美元的橋水基金將於下月開啟一個新的人工智能團隊,該團隊約有六名員工。該團隊將向David Ferrucci匯報。在2012年年底加入橋水基金之前,Ferrucci供職於IBM,開發了Watson人工智能。Watson成功的在電視猜謎節目上打敗人類玩家。
據彭博新聞社報道,該團隊將設計交易算法,通過歷史數據和統計概率預測未來。該程序將隨著市場變化而變化,不斷適應新的信息,而不是遵循靜態指令。
許多量化投資公司都在招聘工程師和編程人員來擴展人工智能團隊,其中包括管理著240億美元資產的Two Sigma Investments和管理著250億美元的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招聘公司WhiteRock Group首席執行官Gustavo Dolfino向彭博新聞社表示:“人工智能將是今後20年投資的一股熱潮。聰明的投資者都在專註這一領域。”
事實上,高盛也在積極擴展人工智能業務。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到,一家名叫Kensho的金融數據服務商得到高盛1500萬美元的投資。Kensho目前正在研發一種針對專業投資者的大規模數據處理分析平臺。該平臺將能取代現有各大投行分析師們的工作。該工作平臺將可以快速、大量的進行各種數據處理分析工作並能實時回答投資者所提出的複雜的金融問題。
Kensho公司的軟件取名沃倫(沃倫巴菲特的沃倫)。你可以像在谷歌上搜索一樣,在簡單的文本框里輸入複雜的金融問題。例如:
當三級颶風襲擊佛羅里達州時,哪支水泥股的漲幅會最大?(最大的贏家是誰?德州工業[Texas Industries])。
又或者,當朝鮮試射導彈時,哪支國防股會漲得最多?(雷神公司[Raytheon]、美國通用動力公司[General Dynamics]、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
要回答此類問題,即使對沖基金的分析師能找到所有的數據,這也要花上他們數天的時間。但沃倫軟件可以通過掃描藥物審批、經濟報告、貨幣政策變更、政治事件以及這些事件對地球上幾乎所有金融資產的影響等9萬余份資料,立刻為6500萬個問題找到答案。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國有企業改革將是今年全國各地改革的重要著墨點,31省區市的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無一例外提及“國有企業改革”,其中13省市明確今年將著力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
新華社記者根據各省區市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所作統計顯示,31省區市在召開地方兩會時都勾勒出2015年地方國資改革的藍圖,“混合所有制改革”、“兼並重組”、“分類改革”、“整體上市”、“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等內容在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頻頻出現。
新華社報道稱,廣東、重慶、黑龍江、江西、湖北、遼寧、吉林、貴州、湖南、江蘇、河北、河南、山西這13省市明確今年將推進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這是政府管理國企方式向“管資本”轉變的一項重要體現。
上述報道舉例稱,圍繞著“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的思路,廣東省提出改組或組建國有資本運營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河南省提出繼續開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試點;湖北省提出更高要求,明確要“做優做強一批投融資功能強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
上述報道稱,在作為國家層面牽頭制定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組建試點方案的財政部,有關人士此前表示,改組建立若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履行出資人代表職責,是本次國企改革的關鍵。
國務院國資委去年7月啟動央企改革試點工作,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列入首批開展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
國泰君安今日發布報告認為,本周開幕的兩會有望成為國企改革的重要窗口,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有望兩會後出臺。報告預計:
· 改革頂層設計方案後將全面鋪開央企改革,被列入央企改革試點的北新建材、國藥股份、中國玻纖、國藥一致、國投新集等央企個股將首先受益。
· 混合所有制利好“好國企”,國資管理體制改革帶動“差國企”。國企占比較高的行業有望因此取得較大突破,軍工、煤炭、零售、建築、食品飲料、社會服務、汽車、建材、傳媒、機械、輕工和電子等行業將首先受益。
· 地方國企改革將進一步加速,廣州、深圳可能成為排頭兵,上海、安徽、江蘇、雲南、貴州等地的改革也將取得突破。
安信證券上月底報告認為,今年行業配置策略的大主題是軍工和國企改革,由於“一帶一路”和國企改革有深遠影響,降息通道下,傳統行業整體機會增多,天然氣價改正式拉開給整個行業帶來了機會。
興業證券則是在分析上周末中國央行降息的報告中提到,繼續堅定看好國企改革主線的浦發、光大、交行和中行,認為除了降息帶來資產質量改善,國企改革的事件性機會將帶動alpha收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光匯石油董事局主席薛光林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國家應該趁著油價現在大回調,加快步伐建立石油儲備。
在此次帶來的提案中,薛光林提出組建一家國家能源儲備總公司的建議。在他的構想中,這家公司應作為國家能源儲備實施主體,負責買油、儲油、輪換以及日常運作。
來自石油行業的多名政協委員,在本屆“兩會”上都提出了擴充國家石油戰略儲備的建議。近日,財政部在一份報告中稱,今年中國將花費1546億元人民幣用於擴大大宗商品庫存,增加原油儲備也被外界認為是在範圍之內。
在經歷了2008年的下跌後,近期,國際油價再度回調至歷史低位,“充盈國庫”成為各方關註的焦點。
政協委員建議組建能源儲備總公司
國家能源儲備主要分為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石油儲備目前主要靠中石油、中石化還有國家石油儲備中心進行,薛光林認為,幾家分工運作的模式很難統一對國際能源市場的變化做出快速反應,導致目前國家石油儲備無論是儲備庫體系建設還是實際儲油規模都遠遠趕不上市場的變化以及符合國家石油戰略儲備要求。
他的建議是,立即組建國家能源儲備總公司,作為國家能源儲備實施主體。
在他的設想中,能源儲備總公司一旦成立,可以負責在國際油價低的時候大量買進石油,在國際油價高企並且影響國內經濟的時候,在市場上拋售,平抑油價,保障供應安全。
這在一定程度上類似於中儲糧。中儲糧總公司通過收購和拋售的方式來穩定市場糧價。不同的是,糧食儲備主要是針對國內市場,而能源儲備更多的需要和國際油價博弈。
能源“糧食”儲備的重要性,也在近年來越來越得到重視。一個經常會在各種場合提及的數字是:中國石油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非常大,石油依存度接近60%,天然氣達到32%。並且,隨著國內能源消費量的增加,這一比例還會不斷上升。
薛光林認為,一直以來,中國既沒有一個國際性的石油交易所,也沒有強大的石油戰略儲備,在國家的石油生產供應基地或主要供油國出現重大事故,供油減少或終斷時,或者在國際油價大幅波動時,就會非常被動。
他在提案中指出,讓國家能源儲備總公司利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的油庫,包括他們煉油廠的油庫和社會上的油庫進行儲存。
但這並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同樣的意見,薛光林此前已經和能源局建議過,但主管部門沒有明確表態。
打破原油進口權壟斷
“大規模進口石油唯一構成限制的,不是資金問題,而是現有國家石油儲備庫的容量問題。因此,有必要創新國家石油儲備體系的建設和運作思路。”薛光林指出,儲備庫的構成可以包括租用央企和自建等多個渠道。
在我國,原油進口權一直是處於壟斷狀態,相應的,央企石油公司也承擔著我國石油儲備的重要任務,除了戰略儲備,三桶油還持有大量的商業儲備。2010年的數據顯示,中國當時至少有4950萬立方米的商業原油儲存能力,其中,中石化擁有近一半,中石油擁有約43%,中海油-中化集團等擁有近7%。
去年11月,國家統計局首次公布了國家石油儲備一期工程的庫存量。四個儲備基地目前原油儲備總量1243萬噸,這一數字與國際能源署(IEA)的建議——關於儲量應該相當於90天進口量差距較大,盡管IEA的建議主要是針對其成員國。
增加石油儲備的現實矛盾是,戰略石油儲備的當前可用空間可能已接近飽和,但民企的石油倉儲能力卻沒有物盡其用。
不過,隨著油氣體制改革的推進,油氣領域的壟斷也正在逐一打破。
春節前夕,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進口原油使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將允許符合條件的地方煉油廠在淘汰一定規模落後產能或建設一定規模儲氣設施的前提下,使用進口原油,其中擁有境外油氣資源、深加工和先進治汙三類企業優先使用。
充盈國庫與搶奪定價權並重
“2008年當時的機會很好,但沒有建立好石油儲備,現在機會又來了,從長遠看來,國家需要3~6個月的石油儲備。”薛光林對記者表示。
正在進行的“兩會”中,來自能源行業的政協委員,都在通過各種渠道都在呼籲抓緊時間擴大石油儲備。全國政協委員許智明則表示,擴大海外原油進口,以較低成本擴充我國石油戰略儲備,眼下是難得並必須實施的戰略時機。
許智明建議,石化企業甚至可以在低利率的環境和低廉的運油輪租金的經濟環境下,考慮利用儲存量高達40─50萬噸的超大型運油輪在海上囤積現貨,增加在海上的臨時儲存量。
逢低買進的策略正在全球蔓延。今年1月,據路透社報道,部分石油貿易商預訂了超大油輪,用以在海上至少存放2500萬桶的原油,等待油價反彈。
這些動作的背後判斷是未來交割的石油價格會上升。薛光林對記者分析到,雖然全球經濟疲弱,石油需求不振,但一方面因為原油的深水開采成本、頁巖油氣開采成本、油砂開采成本都在60-65美元每桶,因此,國際油價不大可能長時間處於低迷狀態。但他拒絕評論油價走勢。
對油價的判斷仍然像是一場賭博。在經歷了2月份的回升後,北海布倫特油價仍然在60美元每桶左右徘徊。
此外,國際上常用的兩大基準油是布倫特原油和WTI原油,在原油貿易中,在北美生產或銷往北美的原油都以WTI原油作為基準來作價;從俄羅斯、非洲以及中東銷往歐洲的原油,則以布倫特原油作為基準來作價;但是,無論是進口還是出口,中國一直處在定價權缺失的狀態。比如,大慶出口的原油就是以印度尼西亞的米納斯原油作為定價基準,而進口的原油也多以布倫特原油為定價基準。
2014年11月,IEA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4》預計,亞洲發展中國家未來將占到全球原油需求總量的60%,中國將在未來20年內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原油消費國。
當然,“超級買家”並不打算維持被動的現狀太久。去年12月,中國證監會正式批準上海期貨交易所在其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開展原油期貨交易,試圖參與到亞洲區域原油定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