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不能再走國外的彎路 ——“最高級別”聯合研究報告把脈中國醫改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758

就醫難仍是中國老百姓的普遍感受。(視覺中國/圖)

聯合報告認為,中國已形成了一個以醫院為中心的醫療服務體系,該體系重治療而輕預防,註重服務數量和提供治療服務,而不是從源頭上保障健康。人們傾向於在公立大醫院,而不是在基層衛生機構接受服務。

2016年7月22日,由世界銀行牽頭,包括世界衛生組織、中國財政部、國家衛計委、人社部在內的“三方五家”發布聯合研究報告——《深化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設基於價值的優質服務提供體系》。

這份歷時兩年、耗資300萬美元,由上百名國內外專家參與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應進一步從目前以醫院為中心、側重服務數量和藥品銷售的模式,轉向以人為本,以健康結果為重點、更加註重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質量和建立高價值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7月21日,在新聞發布會的前一天,世界銀行官方網站公布了該報告的中英文版。使用了大量研究數據的這份報告充分肯定了中國政府自2009年來實施的新醫改成就,特別是在擴大保險覆蓋面方面“成績斐然”“改革成就舉世矚目”,但也就醫療費用增長過快、醫院過度擴張、激勵機制不合理等問題向中國發出醫改警示,並在八個方面提出了具體建議。

報告認為,“中國到達了一個轉折點,開始面臨很多高收入國家曾經經歷過的挑戰和壓力。”中國的衛生體系需要通過改革來應對新挑戰。

高投入未必帶來高價值

這份被輿論稱為“最高級別”的醫改聯合研究報告認為,中國的衛生服務體系需要避免走向高成本低價值的風險。報告中對“價值”的定義是:以較低的成本獲得更好的健康結果、服務質量和病人安全。

研究報告中將美國與新加坡作對比,認為“美國是一個低價值的衛生系統”,因為按平價購買力計算,其人均衛生支出接近9000美元。而新加坡人均衛生費用僅為3000美元,但健康結果和預期壽命都優於美國,因此被認為“是一個高價值的體系”。

報告認為,改善質量是衛生領域發展的核心目的。高質量服務不一定意味著高成本,但劣質服務往往導致資源浪費和不良的健康結果。例如,2012年,美國因不當和不必要用藥產生的醫療費用約達2000億美元。

在接受財新記者采訪時,世界銀行行長金墉說,美國醫療支出中的30%-40%的費用都是不必要、甚至是有害的。中國不應該重複這些錯誤。

關於美國的醫療,曾有這樣一個比喻:醫生都聚集在一條泛濫成災的河流下遊,拿著大量經費研究打撈落水者的先進工具,同時苦練打撈落水者的本領。結果事與願違,一大半落水者都死了,落水者與日俱增,越撈越多。事實上,與其在下遊打撈落水者,不如到上遊築牢堤壩——也就是加強預防和基層醫療——讓河水不再泛濫,避免更多人“落水”。

根據報告,2014年中國的衛生總費用達到3.17萬億元,占GDP的5.6%。這個比例仍遠低於美國(17%)等西方發達國家,但已經高於新加坡(不到5%)。

報告認為,在中國快速老齡化和慢病負擔加重的背景下,醫療費用快速上升的趨勢在短期內難以扭轉。而在經濟新常態下,中國能否繼續維持衛生投入如此持續的增長則“不容樂觀”。如果不進行深化改革,中國的衛生支出占GDP的比重將從2014年的5.6%上升至2035年的9%以上。

在7月22日研究報告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說,如何在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情況下,進一步提高醫療服務提供的效率,建立高價值、可負擔、可持續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控制醫療費用過快增長的勢頭是當前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

“看病貴”現象仍難緩解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醫療衛生領域曾流行“政府投入力度不夠”的說法。但報告並不支持這一觀點。報告中承認,從上世紀70年代起,隨著中國市場化改革的啟動,公共投入占醫院總收入的比例一度從60%急劇下降到上世紀90年代的不到10%,但之後即迅速提高。報告中使用的一個圖表顯示,中國公共財政對衛生投入的增長率高達15%以上,遙遙領先於其它42個國家,包括美國、日本、英國等。

中國的衛生總支出增長同樣迅速。報告中指出,過去二十多年間,中國“衛生總支出增長至原來的14倍”,年均增長超過17%,大大超過同期GDP增幅。衛生總支出所占GDP的比重,也由1995年的不到4%增長到2014年的5.6%。衛生總費用增長如此迅速,主要因為“政府衛生支出大幅增加,包括對社會醫療保險的大量補貼”。

在7月22日的研究報告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官員給出的最新數據,進一步印證了上述報告觀點:2011年至2015年五年期間,全國財政五年一共累計支出(含計劃生育)46499億元,年均增幅達17.3%,比同期全國財政支出增幅14.4%高出2.9個百分點。醫療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從2010年的6%提高到2015年的6.8%。

既然政府投入力度不小,何以老百姓仍感覺“看病貴”?報告對此亦做出了解釋。原因在於,雖然自付費用在衛生總費用中的比重大幅下降,“從2001年的60%降到2014年的31%”,但因為衛生總費用的上升,“實際自付費用也增加了”,“醫保報銷的費用不足以抵消由於去大醫院就診、住院時間延長、使用更昂貴的治療手段而增加的費用”。

報告認為,中國許多公立醫院仍然存在逐利行為,增加收入和提升上限成為一些醫院管理者的首要目標。

研究報告強調了基層衛生服務的重要性。提到中國曾經是基層衛生服務和公共衛生的先驅者,並肯定了中國在上世紀60年代曾實施的“赤腳醫生”制度。報告倡導建立一個以基層衛生服務為基礎的“以人為本的一體化服務模式(PCIC)”。

世界銀行高級衛生專家張碩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世界銀行所倡導的這一模式,其理念與中國當年的赤腳醫生制度一致,其要義就是根據國情和發展階段,因地制宜地使用最適宜的技術和模式,組織和提供最高效的服務。

世界銀行首席衛生專家Ramesh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中國的醫改需要從歷史中汲取經驗。當他還是一名醫學生時,在公共衛生課上就要學習中國的赤腳醫生制度,這並不是說把整個醫改拉回到當年的赤腳醫生制度,而是強調醫療衛生行業一些基本原則不能變,比如要強調預防,強調健康教育,強調提供基層的醫療服務。

2015年,國務院頒布相關文件,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在張碩看來,這一舉措的理念也與PCIC相契合,核心就是強化基層衛生服務,更多關註患者的健康需要而不是治療需要。

千人床位數已高於英美

不過,分級診療在現實中的推進並不樂觀,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受制於醫院的過度擴張。報告認為,中國已形成了一個以醫院為中心的醫療服務體系,該體系重治療而輕預防,註重服務數量和提供治療服務,而不是從源頭上保障健康。人們傾向於在公立大醫院,而不是在基層衛生機構接受服務。“由於利益驅動和管理不善,許多公立醫院花費巨大卻沒有實現其社會目標”,這種情況“必須改革”。

報告提到,中國的醫院數量在近年來迅速增加,2002年至2013年,二、三級醫院的數量分別上升29%和82%,而基層衛生機構的數量卻下降了6%。“受過正規醫學教育的醫務人員不斷向上級機構流動,尤其是向醫院集中”,“縣醫院正在接替鄉鎮衛生院成為農村住院服務的主要供方,而後者正在弱化”。

與醫院的快速擴張相伴,從1980年至2000年,中國的醫院床位數翻了近一番,從119萬張增至217萬張,隨後的短短13年里又翻了一番,2013年達到458萬張。自2005年以來,中國的病床人口比增長了56%,住院率增加了一倍多,高於大部分中等收入國家的水平。報告認為,這種擴張與全球趨勢不符,現在很多國家都在鼓勵由基層衛生機構提供門診服務,並減少住院服務。在過去十多年里,多數經合組織國家大幅減少了醫院床位數,有的國家降幅高達30%。

報告指出,中國目前的千人床位數已經高於加拿大、英國、美國和西班牙。中國的住院率從2003年的4.7%迅速升至2013年的14.1%,年均增長11.5%,“床位建一張占一張”。中國的平均住院天數為9.8天,也高於經合組織國家的水平(7.3天)。2013年中國二、三級醫院的住院量是2003年的三倍。

報告引用《2013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數據稱,中國一半以上的首診是在醫院,醫院占了全國醫療衛生支出的70%以上。2011-2013年醫院收入年增長23.6%。推動醫院行業增長的是巨額資本投資,這導致整個衛生系統的發展頭重腳輕,並進一步推高了醫療服務成本。

報告肯定了新醫改在加強基層衛生方面的努力,認為中國政府投入大量資金開展基層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使得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得到強化,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但還面臨諸多挑戰,比如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工資水平低沒有競爭力,很難留住高素質、合格的醫護人員。一些地方所實施的“醫聯體”改革,往往由大醫院主導,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往往成為上一級醫療機構獲取病人的來源。

醫生收入不能掛鉤創收

對於廣受詬病的“過度醫療”問題,報告中亦有提到,並從多個角度加以分析論述。報告中稱,“過度開藥,特別是過度使用抗生素”是一個問題,此外還“存在CT和MRI等不必要的檢查和剖宮產、冠狀動脈支架植入、冠狀動脈搭橋等不必要的手術的情況”。

報告將過度醫療主要歸咎於不合理的激勵機制,特別是兩項政策:第一,為提高醫生的績效水平,實行醫生的收入與其創收掛鉤的獎金制度;第二,為了提高衛生服務的可及性,人為地定低基本醫療服務和基礎藥物的價格。

“這些扭曲的價格體系和激勵機制產生了眾所周知的後果:為了實現收入最大化,醫生往往誘導病人消費,創造更高收入;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醫院鼓勵醫生多開藥和昂貴的檢查。這些行為導致服務提供普遍低效,並進一步增加患者經濟負擔”,“即使是簡單的健康問題,醫生更願意多開抗生素和靜脈註射……”。與此同時,報告認為中國醫務人員的正式薪酬吸引力不大,醫生收入過於依賴其為醫院創收的部分。

報告中稱,如果醫院的收入盈余是通過不很透明的獎金制度,依據科室的業務量和所實現的收入在員工中分配,那麽這種情況對醫院及臨床醫生的激勵機制就是鼓勵他們通過增加服務量,提供不必要的服務,多收住院病人及延長住院時間將收入最大化。

報告認為,不合理的經濟激勵機制促使醫生們誘導服務需求,多開檢查和昂貴的專利藥,是成本飆升和服務質量不高的一個重要根源,且對醫療隊伍有著深刻的影響。

更為嚴重的是,報告認為,公立醫院還面臨資本密集型投資的“負向激勵”:為了保證持續獲得提供檢查和治療服務獲得的利潤,醫院就要大量投資高新技術和醫療設備,必須在這些投入賺錢之前,獲得大量患者來分擔固定成本。

報告認為能否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至關重要。設計一個能夠有效地協調各方利益並且可以提高衛生服務體系整體績效的激勵機制並非易事,政策制定者和行政管理者一直在“艱難地尋找必要的解決方案”。報告中提到,貴州曾試點杜絕過度處方的激勵機制,但醫生增加了非藥品註射服務和不必要的醫院轉診服務,導致衛生服務總費用增加。但也有積極的案例。如寧夏采用按人頭付費與按質支付的激勵機制相結合的方法,減少了抗生素使用和門診總費用,同時又未對衛生服務的其它方面產生太大影響。

報告建議改革醫療服務收費定價政策,如支付方式由項目制改為預付制,並改變激勵機制,“將醫生收入與基於綜合指標的績效評價掛鉤,而不是創收水平”。改革服務提供體系,“必須要從獎勵服務量和收入轉向獎勵健康結果讓投入的資金創造更高的價值”。

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健康中國”國家戰略,將改善全民健康作為衛生系統的主要戰略目標。上述報告認為,這說明中國已經認識到了挑戰,並制定了影響深遠的政策,以改革和完善衛生服務提供體系。

“任何國家的醫療系統其實都會面臨困難,”Ramesh說,“我們現在這個報告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把一些發達國家走過的彎路介紹給中國,然後設計一個方式,避免中國重蹈覆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985

奧運安保級別再提升 巴西擴大軍方巡邏範圍

新華社9日報道,巴西代總統米歇爾·特梅爾8日簽署法令,決定重新部署駐紮在里約熱內盧的軍力、擴大軍方人員的巡邏範圍,以保障奧運會期間賽場、重要區域和旅遊景點的安全。

巴西國防部在里約部署了2.2萬名海陸空三軍士兵,目前主要集中在奧運村、重要的交通沿線和車站附近。根據特梅爾簽署的法令,軍方人員的巡邏範圍將擴大到舉行沙灘排球賽的著名旅遊區科帕卡巴納海灘及周邊地區、聖杜蒙特機場等重要區域。但目前沒有向里約增兵的計劃。

在今年其他國家發生一系列恐怖襲擊後,巴西對奧運的安保級別不斷提升,政府更換了負責奧運場館的安檢人員,解雇了之前的公司,共投入8.5萬名軍警加強里約奧運會的安保工作,為2014倫敦奧運會安保人數的兩倍。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網站此前報道,由於IS聲稱計劃襲擊里約奧運會,巴西政府在奧運會開幕前采取了多項措施,例如在滿是遊客的里約地鐵站進行防恐演習,為機場內站崗士兵配備隨身攜帶的自動武器,還與美國密切合作以確保奧運安保問題等。

當地時間6日到7日, 巴西聯邦警察局分別在科帕卡巴納海灘男子自行車公路賽終點附近和里約奧運會核心區一快速公交車站附近發現可疑箱包,隨後出動拆彈小組對其進行引爆。 目前安全局勢總體平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41

為什麽說下一個10億美金級別的收購不會出自科技公司之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23/158336.shtml

為什麽說下一個10億美金級別的收購不會出自科技公司之手?
Alex Taussing Alex Taussing

為什麽說下一個10億美金級別的收購不會出自科技公司之手?

這對於一個欠缺軟件基因的汽車制造商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棋。

本文由將門創業(ID:thejiangmen)原創編譯,內容來源Techcruch,作者:光速資本合夥人 Alex Taussing。

在矽谷科技圈,10億美金級別的收購並不罕見。在過去的幾年里,平均每個季度都會有2-4個10億美金級別的收購發生。但是近期“通用收購自動駕駛創業公司Cruise”以及”聯合利華收購Dollar Shave Club(以下簡稱DSC)”的這兩起單子卻與我剛剛提到的有所不同,因為這兩家創業公司的買家都並非來自科技圈。

大公司的戰略布局促使了這兩起收購案的發生。對於擁有108年歷史的通用汽車來說,Cruise的收購讓它快速成為了無人駕駛戰局中一個富有競爭力的玩家。這對於一個欠缺軟件基因的汽車制造商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棋。

而對於擁有86年歷史的聯合利華來說,對DSC的收購使得它可以更有底氣和它死對頭寶潔競爭。寶潔旗下擁有著著名的剃須刀名片吉利,這是之前聯合利華所沒有的。

如果這兩個單子買家是來自矽谷的科技公司,那麽它們所受的關註可能會比現在小得多。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是,這兩個傳統意義的消費品公司為了買這兩家創業公司,開出了與矽谷價格持平的收購價。

之後,我們又看到了這樣的新聞:沃爾瑪以3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美國電商網站Jet.com。

未來,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老牌消費品公司通過收購的方式來重啟他們的創新活力麽?

我認為這個答案是肯定的!

細看這些公司的手上的資源的話,很顯然,這樣的單子可以更多些。實際上,很有可能。如果把美國財富500強公司的數據拉出來看,並且按照消費食品、服務和物流等類別來進行篩選,同時去掉那些手上的現金少於10億美元的公司的話,最終剩下的公司是31家

下面這張圖表反映了這31家公司的現金收支和它們的增長率:

218314158111680657

來源:Sentieo & Yahoo Finance (2016.7.30)上市公司檔案

從圖上可以看出,這31家公司賬面上總共躺著1330億美元的現金,平均每家有24億。這其中,有9家目前有超過50億美元的現金在手上。他們分別是:可口可樂、寶潔、百事、沃爾瑪、UPS、Costco、耐克、迪士尼以及21世紀福克斯。如果花10億美元買一個公司的話,那也只是花了他們手上現金的1/5。

換個角度,如果看一眼這些公司的增長率的話,確實讓人憂心。這些公司的年平均增長率僅為2.6%。這樣的增長率粗略來看,僅是五大巨頭科技公司(Facebook、Alphabet、亞馬遜、微軟、蘋果)的1/7

在消費領域,幾乎所有的增長都來自於軟件的助力。這也就為什麽這31家公司中的多家都在深思自己的軟件策略,以及他們如何能夠利用互聯網去和消費者建立更直接的關系。未來,可能“消費級產品”公司和“消費級科技”公司之前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

但要實現這樣的轉變,對於很多老牌的消費品公司來說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它需要有新的產品、新鮮的血液、勇於冒險的精神、以及長期的大投入。不過,1330億美元的錢就擺在那里,拿它們去買一條通往未來的路,看上去並不是一個瘋狂的主意。

金融背景出身的我當然知道這些收購對於尾大不掉的老牌公司來說並不是那麽容易操作。

一方面,大部分的科技收購案將會稀釋掉收購方的股份,這是華爾街的投資者們不想看到的。另一方面,如果要為通用汽車的增長率貢獻1%,需要被收購方能夠為他帶來16億美元的新收入。這兩個問題從數字的角度上去看都是非常棘手的。但是我們看到了,即便如此,通用汽車還是推進了Cruise的收購案。毫無疑問,在通用汽車內部,一些非常資深的經理必定拿自己的信用為這起單子做了擔保。

不是所有的老牌消費級公司都有像通用汽車、聯合利華、沃爾瑪這樣的決心和魄力。但我相信,他們中一定還有一些會緊隨其後。如果你在為自己的公司考慮並購路徑,我的建議是開始和一些非傳統買家的高層搭上線。你可能會需要教育他們未來將會是什麽樣的,但是如果處在像2016年這樣資金吃緊的環境里,這些人就是那些又有錢、又有動力達成買賣的玩家。

所以,你準備好退出了麽~

收購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639

美國稱俄黑客幹擾其大選 系俄高級別官員授權

10月8日據中新社報道,美國國土安全部與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7日發表聯合聲明稱,經調查認定,俄羅斯政府曾授權黑客入侵美國政治組織的網絡系統,試圖對今年的總統大選進行幹擾。

聲明稱,美國情報部門認定,近期發生的多個美國政治組織和個人的電子郵件外泄事件與俄羅斯政府有關。經查,一些失竊的電子郵件被發布在互聯網上,黑客所使用的技術和服務器出自俄羅斯。聲明稱,通過黑客技術盜取信息的做法對於俄羅斯而言並不新鮮。俄羅斯此前曾在歐洲等地使用過類似的手段,並以此來影響公眾輿論。

該聲明還說,情報部門基於黑客行為的規模和敏感程度認定,只有俄羅斯高級別官員授權,俄羅斯黑客才會從事這些活動。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詹姆斯·克拉珀(James Clapper)和美國國土安全部在聲明中表示,情報機構不太清楚究竟是誰“掃描和刺探”了美國各州的在線選舉情況,但“多數都是由俄羅斯公司運營的服務器發起的”。不過,這份聲明並沒有直接指責俄羅斯政府發動了這些刺探活動。

該聲明稱,俄羅斯黑客的行為意在幹擾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美國情報部門評估認為,任何個人或國家都難以入侵總統大選的計票系統。大選所用的投票機並不接入互聯網,計票系統分散於全美各地,投票和計票過程有多重防範與核查。

聲明敦促負責選舉工作的各級地方官員提高警惕,必要時可向國土安全部尋求網絡安全方面的協助。國土安全部現已成立專門的工作組,應對大選期間可能出現的網絡安全風險。

自今年6月以來,多家美國媒體報道了俄羅斯黑客入侵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和民主黨國會競選委員會的網絡系統。據外媒報道,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負責人唐娜·布拉齊兒(Donna Brazile)上月表示,有俄羅斯政府背景的黑客入侵了他們的系統,試圖影響美國選舉。但俄羅斯官方曾否認參與其中。

據美媒“政客”7日報道稱,美國情報部門在過去數月中一直在進行調查,7日的聲明是美國首次對俄黑客行為做出正式表態。該媒體稱,在目前美俄關系因烏克蘭問題、敘利亞問題陷入低谷的情況下,此舉料將進一步使美俄關系惡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669

東京都知事自願將薪金減半 成日本同級別官員中最低

11日據共同社消息,東京都議會總務委員會今日下午一致通過了知事小池百合子薪金減半的條例草案。預計13日的全體會議將正式通過。

據悉,知事薪金減半條例草案由小池本人提出,理由是“自己也需要以身作則推行改革”。目前包括津貼在內,知事的月薪約為174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1.2萬元),加上年終獎年收入約為2900萬日元。若薪水減半條例獲得通過,小池的年收入將減至約1450萬日元,在全國知事中最少。

4日在都議會全體會議上,最大黨團自民黨在代表質詢中提出,此事應聽取東京都特別職務報酬等審議會的意見。對此,小池答辯稱:“基於推動都政改革的政治姿態而減薪的情況不適合咨詢審議會。”

委員長、公明黨黨員加藤雅之在會後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全會一致同意尊重知事的政治姿態。議員也應該推進以身作則的改革。”

小池百合子

7月31日,日本東京都知事選舉結束投票。64歲的小池百合子當選東京都首位女性知事。小池在競選東京都知事時,曾承諾會大刀闊斧進行財政改革,並且要以身作則減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247

辜勝阻:特大鎮改市如果要有級別 就是副縣級市

全國人大常委,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表示,特大鎮改市,不應該是縣級市,但也不能是鎮級市,所以應該是縣管市。

10月16日舉行的“複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辜勝阻說,“這個縣管市,我們就是說不應該要有什麽級別,如果要有級別的話,就是副縣級市。”

10月11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八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會議審議通過的一批意見和方案中,有《關於深入推進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

會議強調,深入推進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圍繞加強基層政權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擴大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探索建立簡約精幹的組織架構、務實高效的用編用人制度和適應經濟發達鎮實際的財政管理模式,創新基層服務管理方式,構建符合基層政權定位、適應城鎮化發展需求的新型行政管理體制,進一步激發經濟發達鎮發展內生動力。

這也意味著,經濟發達鎮將會進一步擴權,“鎮改市”或許很快啟動。

“鎮改市”與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密切相關。

辜勝阻說,此前的城鎮化更多是半城鎮化,就業在城市,戶籍在農村,勞動在城市,家屬在農村,生活在城市,家庭在農村。現在農民工在城市擁有自己住房的比例只有10%,在觀念方面是過客心態、邊緣化心理,是一種非家庭式的遷移,導致6000多萬留守人員。

也因此,“十三五”推進城鎮化,要從以地為本的城鎮化,轉向以人為本的城鎮化。改變農業轉移人口的過客心態,讓兩億多農民工更好地城鎮化。

在推進城鎮化的路徑上,要實現就近城鎮化,就需要做多小城市。但是,辜勝阻說,小城市是中國城鎮體系的最大短板。

辜勝阻說,中國二十萬人以下的城市,1998年是370個,但到了2014年只有240個,負增長130%。“小城市不發達,大量的人湧入北京、上海,還有房價上漲四小龍。”

因此,辜勝阻認為,城鎮化就是要讓城市成為主平臺,發揮核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以大帶小,大力提升城鎮化的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同時積極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大力發展五線城市,縮小特大城市。

所謂的五線城市,辜勝阻表示,就是新生的小城市,比如浙江的橫店、龍港。“叫龍港鎮所有的人都流走了,一改市所有的人回來了,資本也回來了,所以是鎮還是市,完全不一樣。”

龍港鎮地處溫州南部,總人口達50萬。2015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226.9億元,工業總產值407.8億元,財政總收入23.2億元。

辜勝阻說,這些五線城市是就近城鎮化的戰略支點,實現區域城鄉統籌的重要抓手,優化城鎮空間布局重要節點,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對象,人居環境優化的重要載體。

如何推進有序的鎮改市?辜勝阻說,就是強基、擴權、賦能、改制、控本,最後是正名。“我們把鎮改為市,這一項工作可以擴大內需,可以實現我們城鎮化體系的優勢。”

辜勝阻表示,特大鎮改市,不應該是縣級市,否則就非常敏感。比如龍港鎮如果改為縣級市,就要從其所屬的蒼南縣獨立出來。但也不能是鎮級市,否則就矮化了,所以應該是縣管市。

不過,對於農民工市民化,辜勝阻說,調查顯示80%的年輕農民工不想改變戶籍,不想落戶,最希望的是拿到居住證,而且是有真金白銀的基本功能,特別是教育。

所以,“我主張差別化落戶,對於不願意落戶的人,辦居住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995

北大試點取消院系行政領導級別 或采用聘用方式

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北大的綜合改革正穩步推進,效果開始逐步顯現。在人事改革方面,北大未來將嘗試取消院系行政領導的行政級別,並采用聘用方式,進一步弱化行政級別,加強人員流動。取消行政級別以後,北大會采用聘用方式上崗。

新華社對外部官微截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092

直擊全球最高級別健康促進會:大數據如何把脈城市健康?

環境、疫情、家庭暴力、抗生素耐藥性、心理健康、科技、兒童疾病、老年生活、出生死亡率……有關一座城市的健康,話題太多。

昨天,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在滬閉幕。3天半的時間內,參會代表們圍繞“可持續發展中的健康促進”這一主題,在這場全球最高級別的健康促進會議中共享了各國國家和地區健康促進的經驗與成果。

而於健康產業而言,一座城市的健康管理讓醫療信息、醫療機構、互聯網大數據等產業在承載重任的同時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45萬人,500萬份標本。這是一組來自於中國工程院院士寧光所帶領的科研小組在上海瑞金醫院進行調研的一組數據。他們希望通過海量數據的監測和分析,幫助醫學更深刻地理解糖尿病的內在病因、內外環境對疾病的影響等等,進而有效的服務並縮小糖尿病群體。

“海量的樣本可以真正產生大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幫我們看到在上海城鎮化進程中慢病到底是怎麽發生的?這可以給正在城鎮化過程中的城市帶來什麽樣的借鑒意義?到底糖尿病會產生什麽樣的並發癥?這些並發癥到底是什麽樣子?”寧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按照他的計劃,目前該調研小組已經在全國25個社區完成第三年隨訪,目標是隨訪六年,“其實這三年的隨訪數據出來,就可以回答非常多的問題。”

在醫學上,有了這些數據,專家就可以知道對慢病應當如何進行管理,對慢病的很多內在病因,外環境、內環境的影響因素,以及具體的影響方式都可以有更量化的理解,從而對一座城市、一個社會的健康進行“精準把脈”。

“上海已經通過社區、區中心醫院以及市級醫院和公共防疫機構的連接,使得我們了解疾病譜的變化。這些疾病恰恰是慢性疾病,這些慢性疾病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工作,是可以去控制、減緩、減少它的並發癥,使得整體生命質量有所提高。”上海市衛生計生委主任鄔驚雷在會議現場談及了上海的情況,數據、科技正在這座城市的健康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醫療機構、體檢機構、影像中心……醫療信息化需要無縫連接治病的每一環節,才能最終畫出一張完整的“城市健康數據圖”。

“如果打造了體系,就可以做新藥研發、疑難雜癥研究、建標本庫、常見病人群的研究。這個就需要互聯網大數據來承擔,換句話說,只有我們的數據量達到一定的地步時,才需要雲,如果只有兩個病人、4個數據,還需要雲嗎?一個小計算器就夠了。”寧光補充說。

數據對於一個城市的意義不僅僅是在慢病的治療上,疾病的預防也是重要環節。

目前國內體量最大的體檢機構美年健康通過對連續三年體檢客戶人群的體檢數據分析發現,具有某些指標的糖尿病前期病人轉化成為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可以高達14%~18%,由此他們可以發現一些疾病發病的風險點,在公共衛生體系內,如果可以提前做好這些風險點的控制,就可以縮減糖尿病患者的人數。

“今年我們的服務客戶有1500萬左右,預計到2019年可以達到4000萬人,這是相當大的一個客戶規模,體檢作為醫療信息采集的入口,在海量體檢普查、篩選高危人群、精準評估和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等方面都可以幫助公共衛生體系更好的管理居民的健康。”在本屆健康促進大會上,美年健康董事長俞熔如此表示。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衛生總費用支出占GDP的比重約為6%,而在德國、法國、日本均約為11%,英國為9%,美國的這一比重接近18%。此前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周子君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是曾表示,按照預計,在未來10~15年時間,國家衛生支出占GDP的比重會達到10%,按照現有價格水平計算,未來健康產業的規模將會達到10到12萬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772

環保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實施高級別預警應急聯動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4日晚從環境保護部獲悉,12月2日至4日,受明顯不利氣象條件影響,我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發生一次大面積區域性空氣重汙染過程,影響範圍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遼寧等7省市,涉及到60多個城市。

環保部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環保部於11月29日晚已提前函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東省、河南省政府,提示各地按照預測預報情況及時發布相應級別重汙染天氣預警,實施區域聯動,共同應對重汙染天氣,同時派出4個督查組,分赴河北、山東省等地開展督查,重點督查地方政府應急預案啟動和落實情況,地方“土小”企業排查情況,重點企業達標排放及應急減排措施落實情況。

督查發現,各地采取的削減汙染物排放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重汙染強度。比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有60個城市統一啟動預警響應,首次實現了區域高級別、大範圍預警應急聯動。

其中,河北省石家莊、保定等9個城市啟動了紅色預警措施;北京市、天津市等24個城市啟動了橙色預警措施;河南省鄭州、洛陽等22個城市啟動了黃色預警措施;山東省濟南、臨沂等5個城市啟動了藍色預警措施。各地還根據預警情況,對工業企業采取強化汙染監控、降低生產負荷或停產等措施,加強機動車汙染排放管控,加大公共交通運力。

如北京市加大對固定汙染源、移動汙染源排放執法檢查,共出動執法人員1030余人次,檢查施工工地、企業排放等點位1100多個;通過路檢、遙測、入戶和進京口檢測共檢查機動車3.77萬輛次,處罰尾氣超標車輛50輛。山西省長治市組成40個督察組持續對132家停工的工地、62家限產和210家停產的企業進行重點督導檢查。

但督查組在檢查中也發現,一些地方存在應急減排措施落實不到位、散小亂汙企業汙染嚴重、面源管控不到位等問題。

督查組發現,河北省任丘市河北天時化工有限公司應急預案弄虛作假,不能穩定達標排放。廊坊市新利鋼鐵公司未按照市政府要求停產,燒結、高爐、轉爐等各個工段正常生產;凱越集團有限公司應限產限排40%,但排放量最大的4臺燃煤鍋爐應急響應前後燃煤量無變化。滄州市易安供熱設施服務有限公司和滄州正元化肥有限公司,二氧化硫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煙塵超標排放情況突出。山東省淄博市淄博海通建築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提供限產說明材料弄虛作假;山東耐火材料集團王耐分公司未按要求限產,在線監測數據顯示該企業粉塵排放達162mg/m3,超過當地排放標準7倍;山東隆盛鋼鐵有限公司、嘉周熱電有限公司、鐵鷹鋼鐵有限公司未落實減排要求。

督查組還發現,散小亂汙企業汙染問題嚴重。天津市靜海區王口鎮數十家炒貨加工企業集聚,這些企業僅配備了簡單的除塵設施,部分企業煙囪冒黑煙。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有色金屬循環經濟試點基地多家鋁冶煉企業均夜間生產,無組織排放極為嚴重,如開順鋁業公司在除塵設備損壞、無法正常運行的情況下仍正常生產,煙塵直排;旺村鎮梁四嶽村有多家小作坊,門口廢渣堆未苫蓋。

定州市通達彩鋼鐵藝不銹鋼仍在路旁進行露天切割作業,周村鎮234省道鐵門制造作坊仍在進行切割、電焊、噴塗作業;周村鎮、前屯村養殖場存在小鍋爐冒黑煙現象。保定市雄縣小塑料加工企業集聚,粉塵排放嚴重,如億興塑料有限公司二樓上料口無組織粉塵排放明顯。

天津市靜海區沿莊、子牙鎮存在焚燒稭稈現象,其中大黃窪村焚燒面積較大,現場濃煙滾滾。河北省石家莊槁城市河北眾誠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隆騰分公司廠區部分生產砂石料未苫蓋;鹿泉區井陘縣部分石料廠、石灰廠未進行苫蓋。滄州市G3高速路沿線燒荒、燒稭稈現象多見;南皮縣護坡燒荒綿延一公里,濃煙彌漫;青縣381省道兩側存在個別紅木家具作坊冒黑煙、煤堆料堆未苫蓋、焚燒稭稈等問題。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環保部了解到,近日,環保部將繼續對各地應急措施落實情況開展督查,及時要求各地落實整改措施。

天津市靜海區王口鎮企業煙氣直排

定州市周村鎮畜禽養殖小鍋爐冒黑煙

河北廊坊市大城縣開順鋁業煙氣直排

河北滄州市青縣381省道(花苑軒附近)稭稈焚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345

洪崎:智庫影響力不在於規模和級別,取決於其“思想產品”

面對複雜的國內外發展環境,真正具有價值的新型民間智庫的研究成果就顯得非常重要。

1月7日,由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主辦的“中國新供給經濟學 50 人論壇 2017 年會”在深圳舉行。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理事長、民生銀行董事長洪崎表示,中國新供給經濟學 50 人論壇的設立宗旨,是力求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取向上,深刻反思近幾十年歐美主流經濟理論框架,踐行“求真務實融匯古今,開放包容貫通中西,努力打造與未來中國經濟地位相適應的一流智庫”理念,積極研討構建中國“新供給經濟學”理論。

2017年1月7日召開的“中國新供給經濟學 50 人論壇 2017 年會”,以“新供給、新經濟、新動能”為主題,將集中研討供給側改革一周年、供給側改革與中國經濟發展、供給側改革培育中國經濟新動能等課題。

洪崎、賈康、深圳市政研室主任吳思康、深交所副總經理金立揚、大成基金執委會主任周健男、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姚余棟等專家學者與會。《第一財經日報》副總編輯楊燕青作為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理事會理事,主持了“供給側改革一周年”主旨演講環節以及“供給側改革與中國新經濟發展”圓桌論壇。

洪崎表示,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通過構建跨界合作的“中國新供給經濟學 50 人論壇”和“中國養老金融 50 人論壇”,成為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新型民間智庫組織,在基礎理論研究、決策咨詢、公益性學術論壇、前沿重大課題研究等方面取得卓越的成效,助力中國改革開放進程 。

洪崎回顧了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建立的過程。2012 年,賈康、徐林、李萬壽、姚余棟、黃劍輝、劉培林、李宏瑾等七人,組成“中國新供給經濟學研究小組”,歷經多次內部研討及小組成員流水作業的 12 次比較重大的修改和補充完善,撰寫了《中國需要構建和發展以改革為核心的新供給經濟學》一文,先後發表在《財經》、《財政研究》、《經濟要參》等刊物,獲得“2014 年度鄧子基財經學術論文獎”。

2013 年 9 月下旬,經北京市民政局批準,成立了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洪崎擔任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賈康擔任院長。2016 年 11 月 5 日,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選舉了第二屆理事會、監事會,洪崎繼續擔任理事長,賈康出任名譽院長及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第一屆副理事長、華軟資本董事長王廣宇出任第二任院長。

附:洪崎演講全文

繼往開來新供給 共展宏圖新征程

——在中國新供給經濟學 50 人論壇 2017 年會的致辭

2017 新年尹始,我們濟濟一堂匯聚在充滿早春氣息、生機勃勃的中國改革開放試驗田、排頭兵——鵬城、深圳,召開主題為“新供給、新經濟、新動能”的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 人論壇 2017 年會,共同研討如何貫徹落實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及時前瞻、展望、抓住中國經濟發展新機遇,有效應對國內外發展環境新變化、新挑戰,並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中國實體經濟新動能、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貢獻智慧!首先我謹代表會議主辦方——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對各位領導、論壇成員、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對協辦單位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參會各媒體,表示誠摯的感謝!

2017 年,是我國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從國內情況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強調,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雖然有周期性、總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導致經濟循環不暢,必須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努力實現供求關系新的動態均衡;從國際環境看,美國新總統特朗普 1 月 20 日將正式宣誓就任,其競選期間發表的涉及中美貿易方面的有關觀點如果正式實施,必將對中國 2017 年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構成巨大挑戰。

因此,新的一年,是中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年,也是面臨巨大外部壓力和挑戰之年,作為中國的重要民間智庫——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中國新供給經濟學 50 人論壇,應當繼續奮發有為、不斷前行。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匆匆之間,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中國新供給經濟學 50 人論壇已走過了三年多的不平凡歷程。2012 年,黨的十八大前夕,賈康、徐林、李萬壽、姚余棟、黃劍輝、劉培林、李宏瑾等七人,滿懷當代中國經濟學人的強烈使命感、責任感,組成“中國新供給經濟學研究小組”,歷經多次內部研討及小組成員流水作業的 12 次比較重大的修改和補充完善,撰寫了《中國需要構建和發展以改革為核心的新供給經濟學》一文,並先後發表在《財經》、《財政研究》、《經濟要參》等刊物,產生了廣泛影響,獲得“2014 年度鄧子基財經學術論文獎”。

2013 年 9 月下旬,經北京市民政局批準,成立了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由我擔任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由賈康先生擔任院長。隨後,依托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設立了“中國新供給經濟學 50 人論壇”,成員和研究員來自國家有關部委、著名高校、一流智庫、國際投行、國內金融機構, 2013 年 12 月 8 日召開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年會,2014 年、2015年年會在北京召開,2016 年 1 月在河南鄭州召開了第四次年會。

中國新供給經濟學 50 人論壇的設立宗旨,是力求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取向上,深刻反思近幾十年歐美主流經濟理論框架,踐行“求真務實融匯古今,開放包容貫通中西,努力打造與未來中國經濟地位相適應的一流智庫”理念,積極研討構建中國“新供給經濟學”理論。通過構建跨界合作的“中國新供給經濟學 50 人論壇”和“中國養老金融 50 人論壇”,成為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新型民間智庫組織,在基礎理論研究、決策咨詢、公益性學術論壇、前沿重大課題研究等方面取得卓越的成效,助力中國改革開放進程 。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和中國新供給經濟學 50 人論壇設立以來,在理事會的精誠合作、強有力領導下,在 100多位新供給經濟學 50 人論壇專家、研究員,以及論壇秘書處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各項工作蓬勃發展、穩步向前,形成了一批重要成果和智庫產品。這些成果通過直報、專報等渠道向中財辦、中辦、國辦、國研室、中宣部等有關部門報送,獲得國家有關領導人的批示及相關部門的積極反饋和高度肯定,並通過出版著作和發表學術文章和媒體文章等形式,傳播新供給經濟學研究成果。

近三年來,《新供給:經濟學理論的中國創新》等公開出版著作,《中國 2049 戰略》等重大課題研究等均產生了很好的反響和影響力;《以增加有效供給的“聰明投資”促進穩增長、促改革、優結構、護生態、惠民生的建議》、《改善供給側環境與機制,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創構發展新動力——“十三五”時期創新發展思路與建議》、《供給側改革:理論、實踐與思考》等研究成果為決策部門提供了思路和政策建議參考;在民新中小企業指數和新供給螞蟻消費指數的開發、運用等方面,也取得了日趨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和市場認可;平均每月召開 2 次公益性學術研討會——“新供給季度宏觀分析會”、“戰略圓桌”、“金融圓桌”、“重大熱點問題專題研討會”——新供給研究院民間智庫品牌,社會影響力持續提升。此外,在研究院日常管理、50 人論壇成員管理、內部機構建設等方面,也逐步得到規範和完善。

2016 年 11 月 5 日,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召開理事會,順利完成了換屆,選舉了第二屆理事會、監事會,我繼續擔任理事長,賈康院長出任名譽院長及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第一屆副理事長王廣宇先生出任第二任院長,中國新供給經濟學 50 人論壇秘書處也進行了改選,加強了力量,啟動了研究院和論壇新的發展征程。面對國內外經濟金融發展的新形勢、新變化,新一屆研究院管理團隊和論壇秘書處,需要繼往開來,持續推動研究院成為特色鮮明、制度創新、跨界合作的高端智庫。智庫影響力的樹立並不在於其規模和級別,而是取決於其‘思想產品’,即研究成果的質量。研究院將秉持這一理念,著力打造具有品牌影響力研究成果,並轉化為具有影響力的出版物和智力產品。

展望未來,在各位理事、監事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深信,必將能夠繼續保持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和 50 人論壇的學術影響力,持續匯聚各方資源,不斷加快團隊建設,大力促進機構發展和提升品牌影響力,加速推動新供給研究院成為一個具有高學術品位和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

(2017年1月7日,深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1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