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跌落神壇 “債王”格羅斯之殤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7282.html

跌落神壇 “債王”格羅斯之殤

一財網 記者 呂行 實習生 廖若瑫 王天航 2015-11-04 19:24:00

連最後的信任都遭到挑戰,舊“債王”格羅斯正從神壇跌下,並陷入舉步維艱的窘境。近日,有媒體報道,金融大鱷索羅斯旗下的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由格羅斯所屬駿利資本的賬戶撤出約5億美元資金,對格羅斯投下了一張重量級的“不信任”票。

連最後的信任都遭到挑戰,舊“債王”格羅斯正從神壇跌下,並陷入舉步維艱的窘境。

近日,有媒體報道,金融大鱷索羅斯旗下的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由格羅斯所屬駿利資本的賬戶撤出約5億美元資金,對格羅斯投下了一張重量級的“不信任”票。因為格羅斯操盤的駿利全球無限制債券基金管理的14億美元中有約7億美元是索羅斯的個人資金,而不到一年時間,在格羅斯的經營下,索羅斯的投資虧損將近1000萬美元。

格羅斯於1971年創立了PIMCO公司(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一度將其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債券經紀公司,也使其獲得“債王”的美譽。PIMCO網站顯示,他在職期間管理著規模近2萬億美元的證券資產;而2014年9月他離開供職43年的PIMCO,並加入駿利資本(Janus Capital)。業內人士指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格羅斯的時代已然一去不返。

業績表現差 操盤基金屢遭贖回

對於索羅斯此次巨幅贖回的原因,分析人士指出,主要是格羅斯管理的基金今年以來基金表現不佳,且一直不見起色。

根據投資研究機構晨星(Morningstar)的數據,今年至今,格羅斯操盤的駿利全球無限制債券基金回報率為負1.47%,落後於74%的同類基金。實際上,格羅斯跳槽至駿利的一年多來,他操盤的基金一直表現疲軟。

駿利資本官方網站的信息顯示,由格羅斯管理的“全球無限制債券基金”在2014年第四季度表現並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格羅斯將該基金約5%的凈資產投入美國、俄羅斯及巴西能源公司發行的債券,而油價暴跌加上以俄羅斯為主的國家貨幣貶值使得“債王”成為了犧牲品。

2015年格羅斯的表現也並沒有為投資者註入信心。根據晨星數據,全球無限制債券基金2月份遭遇了約1800萬美元資金的凈贖回,盡管規模不大,但這是格羅斯加入駿利資本後遭遇的首次凈贖回。

隨後5月,該基金表現不佳,下跌1.69%,又再次遭遇撤資,資金流出規模約1300萬美元。表現疲軟的原因主要是德債操作的不理想。格羅斯認為,只要歐央行持續進行資產購買,德債會在很窄的範圍內交易。然而德債收益率卻出現大幅飆升,這使得格羅斯出現虧損,而這次機會此前曾被格羅斯譽為“一生一次”的好機會。

而在全球市場動蕩,對沖基金集體業績下滑的第三季度,格羅斯也在劫難逃。9月,投資者再次從格羅斯操盤的基金里撤資約4700萬美元,並指責該基金今年表現落後於大多數競爭對手。

判斷屢失誤 巔峰狀態疑不在

格羅斯之所以享有“債券之王”的美譽,靠的就是他對市場的敏銳觸覺,並憑借對趨勢的準確預測帶領PIMCO公司走上巔峰。但最近一年來,離開了老東家的格羅斯似乎逐漸失去了神準的預測能力。

除了因為執行不當,錯過了自己高喊的做空德債和做空A股這兩大“一生一次”的機會以外,曾經妙語連珠的格羅斯最近幾次判斷的準確度都不盡如人意。

今年7月,在投資市場普遍認為希臘危機已經處於控制之中時,格羅斯隨後接受采訪稱,“市場對於希臘公投結果反應平淡令我意外,我不相信形勢其實很平靜。”並表示希臘已處在“颶風眼”之中,該國棄用歐元的概率現在高達70%至80%。而事實證明,希臘已平安度過最難關卡。

在美聯儲加息時點的預測上,他也失誤不斷。有媒體報道,格羅斯8月在電臺節目中表示,美聯儲確實想要下定決心了,肯定是在9月加息,這是多數派的想法。

在美聯儲9月保持利率不變後,格羅斯表示出了強烈不滿,認為美聯儲應該盡快加息,擺脫零利率,否則美國的實體經濟將會受到長期毀滅。然而他的言論卻遭到投行高盛的隔空叫板,高盛認為12月加息的節奏相對合理,而且從目前看來,12月加息也並非板上釘釘的事。

脾氣暴躁難相處?跳槽背後劇情狗血

格羅斯從PIMCO突然跳槽這出大戲仍未落幕。

有媒體近日報道稱,格羅斯10月對前東家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及其母公司安聯提起訴訟,索賠“數億美元”。

他在起訴書中指出自己受到“由權力、貪婪以及改善自身財務狀況的欲望推動的”PIMCO高管“陰謀集團”的排擠。起訴書稱,他被以不正當且非法的方式驅逐出自己創建的公司,並被PIMCO不正當且非法地剝奪了數億美元應得報酬。”

CNBC評論稱,該訴訟中大膽的主張和戲劇性的措辭,很可能為格羅斯多添一抹不可預知和反複無常的性格色彩,而他的這種性格,曾被認為是他遭到PIMCO解雇背後的原因之一。

不僅如此,格羅斯所堅持的自己擅長的債券投資的收益率正日漸下降也是關鍵原因之一。PIMCO在格羅斯的帶領下,確實曾登上最高峰,資產規模高達2900多億美元。但在他離職前,該基金就已經表現黯淡,連續18個月出現資金凈流出。2013年虧損2.3%,跑輸大盤和大部分競爭對手。一位在PIMCO工作的內部人士如此評價:“格羅斯跳槽再次提醒我們在華爾街不賺錢就得離崗,哪怕你是債王。”

業內人士指出,一年過去了,盡管“債王”已經離開,但PIMCO公司整體表現仍然維持良好。而已近70歲的格羅斯卻好像已經英雄遲暮,陷入低迷困境。

編輯:呂值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988

庫克午餐打折是否昭示蘋果走下神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7528.html

庫克很忙。他不僅要擔心今晚發布的蘋果四季度財報;還要攻克新版Apple Watch的最後技術難關;在剛剛平息了和美國政府的解鎖官司後,他又會見了梵蒂岡教主。這些還不是重點。重點是庫克的日程排得再滿,他也必須要和兩個幸運的人共進午餐,時長一小時。而想和庫克共進午餐,你只要花上12.5萬美元就可以了。這些錢將全部捐助給慈善機構Charitybuzz。

這是庫克第四次拍賣午餐了。這次午餐的地點將設在蘋果設在加州庫伯蒂諾市的總部。競拍最後的獲勝者還將獲得一場事先未公開的蘋果產品發布會的兩張VIP門票。這場發布會上,身穿牛仔衣的神秘人將會在黑暗的大禮堂里向蘋果粉絲發布新品。

現在已經有16名競標者要和庫克一起午餐,答案在9天後將會揭曉。為了這一小時的午餐,其中出價最高的人出了12.5萬美元。但是比起2013年,這個價格已經便宜了不少,當時是庫克第一次進行午餐拍賣,要和他吃上一頓飯得花60萬美元,一年後,這個價格幾乎打了對折,僅售33萬美元,去年更是跌到了20萬美元。蘋果真的走下神壇了嗎?

有人認為,當時庫克的午餐之所以賣得貴,是因為大家都想知道喬布斯之後,他將如何領導這家偉大的公司,但是隨著蘋果的產品並沒有想象中的驚艷,和庫克午餐的吸引力也逐年降低。不過,也有人表示,可能會有投資者對於蘋果如何在困境中求生感興趣,因此今年的午餐說不定能賣個好價錢。

蘋果今天盤後即將公布四季度財報,有分析預計這可能是13年以來最糟糕的一次財報,主要原因包括在複雜的經濟形勢下,蘋果主打明星產品iPhone的銷量下滑。而上一次蘋果財報盈利出現下滑是2003年,當時iPhone還沒有誕生。

就在蘋果公布財報前,上周蘋果股價下跌2%,在這種情況下,庫克將如何應對?答案或許將會在這頓6位數的午餐中揭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305

期貨早間收盤:黑色系農產品競相發力 黃金走下“神壇”

期貨早間收盤,黑色系與農產品競相發力。鐵礦石漲5.45%,焦炭漲3.92%,螺紋鋼漲3.25%,熱卷漲2.83%,動力煤漲2.39%,菜粕漲4.92%,棉花漲4.9%;黃金回吐前日漲幅,跌1.38%。

黑色系“王者歸來” 得益供需改善還是向好的預期?

近日,發改委主任徐紹史部署了煤炭行業去產能下階段重點工作,要求各地在15日前將目標任務分解到市縣和企業等。國資委則在日前部署中央企業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工作,明確從今年開始,用5年時間壓減中央企業鋼鐵煤炭現有產能的約15%,爭取兩年時間壓減現有產能約10%,電煤一體企業資源優化配置,其他涉煤央企原則上退出煤炭行業。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供給側改革各項配套措施落實,煤炭產量將有效減少。環評、安全生產及審批等政策同時趨嚴,未來幾個月內,庫存將維持向下趨勢,而需求側相對平穩,煤價存在進一步上漲空間。

宏源期貨金屬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王瀲表示,近期螺紋鋼上漲並不是實際的供應端收縮過快或需求的大幅上漲,而是得益於對減產題材的炒作及遠期去產能向好的預期。目前國內處於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相繼出臺的出產能力度都非常大,加上河北等地環保的需求,對黑色產業鏈的限產管控措施比較嚴厲。“去產能只是停留 在預期上的變化,並沒有實現從去產能到去產量的轉變,如要實現,肯定是一個產能、產量、利潤螺旋式交替變化的長期過程。”

華泰期貨研究員徐軻表示,目前來看,唐山限產政策是助推黑色系上漲的主要因素。供給側改革、前期唐山舉辦的世園會等因素,都會對我國鋼鐵廠開工率及鋼鐵產量造成一定影響,從而有利於黑色系價格走高。

避險情緒降溫 黃金短期走下“神壇”

繼COMEX黃金走下1360美元/盎司的高位後,內盤黃金也隨之走軟,截至早間收盤, 滬金跌1.38%,領跌期貨市場。

由於英國的緊張局勢已經緩解,新首相也將上任,全球風險情緒回歸股市大漲,對黃金的避險需求也隨之減少。 市場預期日本執政聯盟也將會出臺更多的刺激政策,而英國央行降息的決定最快可能會在本周四的月度政策會議上決定。

九州證券認為,黃金價格將顯著回調。目前黃金價格對全球貨幣寬松預期已經充分反映,同時過度反映了經濟下行風險。結合近期全球風險資產價格上升,全球風險偏好回升,避險情緒高點已過,黃金價格大概率回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50

蘋果大中華區營收劇降30% 兩大手機巨頭已跌落神壇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0-26/1047878.html

__2.thumb_head

過去10多年,蘋果快速增長,腰包越來越鼓,如今終於遇到了門檻。

10月26日淩晨,蘋果公司公布的2016財年第四財季業績報告顯示,營收為468.5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15.01億美元下滑9%;凈利潤為90.1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11.24億美元下滑19%。

這次財報最“亮眼”的是大中華區營收,為87.8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125.18億美元下滑了30%。

蘋果2016財年營收遭遇15年來首次下滑

蘋果已經連續三個財季出現營收下滑。第四財季業績報告公布後,可以計算出,蘋果2016財年營收達到2156億美元,低於2015財年的2337億美元,下降9%。這是2001年以來第一次整個財年業績出現下降。

iPhone一直是公司收入的大頭,第四財季,蘋果公司來自於iPhone的營收為281.6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22.09億美元下滑13%。

第四財季共售出4551.3萬部iPhone,比年同期的4804.6萬部下滑5%;共售出926.7萬臺iPad,比去年同期的988.3萬臺下滑6%;共售出488.6萬臺Mac,比去年同期的570.9萬臺下滑14%。

蘋果的產品只有服務還在增長。來自於服務的營收為63.2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0.86億美元增長24%。庫克稱,“公司旗下服務業務的驚人動能,我們感到十分激動。這項業務的營收增長24%,再度創下歷史紀錄。”

分析師最感興趣的是蘋果對2017財年業績的展望。蘋果公司預期,2017財年第一財季營收為760億美元到780億美元。

iPhone7能否讓蘋果重振輝煌?

隨著今天業績公布,iPhone出貨量出現了連續三個財季下跌的命運。

與此同時,三星作為蘋果在手機行業內最大的競爭對手,其搶先於iPhone7推出的Note7卻在首發後因電池燃損事故遭遇“召回”挫折,出師不利。

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降至第五。在它前面,華為、OPPO和vivo三家占據了47%的市場份額。分析認為,對於蘋果而言,這意味著除了與三星的較量之外,還要面對中國本土品牌加劇提升的競爭性,面對“兩面夾擊”的競爭局面。

“就中國市場而言,蘋果短期內重振輝煌的可能性很小。”電信獨立分析師付亮表示,以前iPhone價格比國內中高端手機高一倍甚至以上,但性能對比也明顯高出一大截,因此整體來看iPhone性價比很高。而近兩年的產品對比,蘋果的價格變化不大,但國產機性能在快速與之接近。包括華為、vivo、oppo等品牌2500-3000以上的手機,性能替代性已很好,導致性價比的競爭方面iPhone優勢不再,甚至轉向劣勢。如果這一狀況不得到解決,付亮認為iPhone將很難找回此前的火爆。

領先業界產品至少五年,一度是蘋果及果粉最大的驕傲。盡管iPhone仍然堪稱業內最好用的智能手機之一,但近一兩年來,“沒有驚喜”成為評價新近幾代iPhone發布時的高頻詞:去年秋季推出的iPhone6S曾被吐槽,除了玫瑰金的色彩,與iPhone6的區隔性並不明顯;今年春季推出的iPhoneSE是小屏“回歸”之作,甚至蘋果自己也沒有將其放在秋季作為年度機型來發布;而對於剛剛推出的iPhone7,也有不少人首先是問,“跟6S比有多大的不同”?包括7Plus的雙攝像頭設計,也被認為是步了其他品牌的後塵。

或許待到明年,蘋果智能手機十周年之際“iPhone8”的推出,能讓我們重新看到令人驚喜的蘋果。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139

選情逆轉黃金走下神壇 歐洲股市全線飆漲

歐洲股市全線大漲,截至發稿,英國富時100指數漲142%,法國CAC 40指數漲1.43%,德國DAX指數漲1.36%,歐洲斯托克50指數漲1.35%。

FBI局長科米(James Comey),於當地時間6日通知國會,該機構維持7月得出的結論,不建議對希拉里提起訴訟。FBI此舉讓美國大選的選情再度出現逆轉。

此前一度走強的黃金立即走下神壇,失守1300美元關口,截至發稿跌幅達1.24%,報1288.35美元/盎司。

美元指數王者歸來,重回97關口上方。截至發稿美元指數漲0.81%,報97.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564

債市跌落神壇:加出來的杠桿 遲早是要還的

成也杠桿,敗也杠桿——這句話用在四季度的中國債市身上再恰當不過。當流動性趨緊之時,背負著杠桿裸泳的資產暴露無遺。

“近期國債期貨跌到94塊多,94塊多的價格對應10年期收益率3.7%的水平。這是2014年年底我們的國債收益率。可見債券市場只用了6周時間,把過去漲幅都跌完了,慘烈程度比此前的商品大跌更可怕。”敦和資管宏觀策略總監、原中金明星固收分析師徐小慶在12月19日的永安期貨論壇上表示。

究竟是什麽使得債券從一個明星產品迅速跌落神壇?貨幣政策調整或許是一個原因,然而,多方通過債市加杠桿博取高收益的行為才從根本上導致了如此迅速的回調。“所以中央經濟會議中提出抑制資產泡沫、防範金融風險。資產泡沫主要是指房地產,金融風險其實主要是指現在債市大量的加杠桿的行為。”徐小慶表示。

“我們在4月債市大規模回調後加倉,10月前已經全部清空了利率債和信用債的杠桿。”某大型券商固收部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債市信心受挫,明年看平債市,預計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將維持在3.3%-3.5%的水平。”

債市加杠桿 牽一發動全身

12月20日,中國10年期國債期貨由跌轉漲,開盤一度跌超1%。5年期國債期貨跌幅也收窄至0.08%。不過隨著貨幣政策邊際趨緊、去杠桿進程持續,債市波動中短期仍將持續。

這一輪,債券加杠桿主要有兩大鏈條:貨幣基金-同業存單到同業理財鏈條,和銀行理財到委外鏈條,牽一發而動全身。

根據中金固收的研究,貨基-同業存單(CD)到同業理財鏈條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貨基規模在過去幾年持續攀升,其中不少銀行自營資金將貨基作為投資及流動性管理工具。銀行自營投資貨基的主要優勢有:銀行自營可從投資貨基等公募基金中獲得免稅優勢,同時還有不少資金出於流動性管理或缺少配置渠道等原因將貨基作為流動性管理工具。

同時,由於CD在信用資質、利率水平、容易上量、期限等諸多方面都頗具優勢,大量基金投向同業存單。目前,廣義基金持有的CD規模已達到2.45萬億,其中貨基占比將近一半。

“其中,有部分CD資金在同業投資時選擇了同業理財。從銀行資管的角度看,同業理財雖然期限短、同質性強、不穩定性大,但負債成本最低,銷售對象是金融同業,最容易沖規模,甚至可以定制化,比零售理財更為靈活。尤其是股份制行和中小行,同業理財是銀行資管擴張的最重要資金來源。”中金固收分析稱。

由這一鏈條又進一步催生出了另一鏈條——同業理財又通過委外等模式將資產管理壓力轉移給非銀機構,增加對債券的配置需求的同時,也導致資金和風險鏈條大大拉長。當然,同業理財資產當中往往也有非標等期限長、流動性差等資產,形成期限和流動性錯配。

中金固收分析師張繼強等提出,貨基-同業存單到同業理財鏈條的問題在於,貨基、同業存單、同業理財鏈條的形成,已經形成一個不穩定體系,在該體系擴張時,增加對債券的配置力量。但一旦貨幣市場資金吃緊,不但從資金面影響債市,也容易引發同業理財規模的波動,進而從配置行為方面沖擊債市,從而造成債市的雙重打擊。

由於過去貨幣持續維持寬松,債市收益率走低,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逼近2.5%,各大金融機構都通過不斷加杠桿來提高投資收益。天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對金融加杠桿的一番總結道明了為何宏觀流動性仍較為寬松的背景下,貨幣市場流動性卻如此緊缺。

“過去兩年金融部門最大的變化是什麽?是同業存單+同業理財+委外的繁榮,同業理財等於把表內的錢轉到表外,自營的錢買同業理財,中小銀行沒錢就發同業存單,借錢買同業理財,轉到表外,然後對接委外,委外再加杠桿,這就是金融加杠桿的過程,金融脆弱性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持續累積了差不多兩年時間。同業理財在2014年中期只有4千億不到5千億,到今天不到兩年時間已經是4萬億的規模,我們看到了交易結構巨大的脆弱性。”

同業對接的是另一家同業(同業存單-同業理財),另一家同業對接委外,委外對接基金,基金可能對接的還是基金。最終這個交易結構中要想獲得流動性只有一個節點,就是基金和市場進行個券的交易。杠杠如同串聯電路,極易受到流動性的沖擊,形成自我強化、自我實現的正反饋反應。

表外理財監管趨嚴

也正是意識到了這個巨大的“杠桿黑洞”,上周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防範金融風險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貨幣政策上,沿用“穩健”和“中性”的總基調的同時,再提“貨幣閘門”,流動性的表述上不再堅持“合理充裕”的提法,而是改為“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

此外,作為防風險的重要舉措,將表外理財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廣義信貸指標一事也在近期得到了中國央行有關負責人的詳細解讀。此舉或將限制表外理財的過度擴張。

央行負責人表示,在總結前期經驗的基礎上,央行將於2017年一季度評估時開始正式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範圍,以合理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表外業務風險的管理。具體為:表外理財資產扣除現金和存款等之後納入廣義信貸範圍,納入後廣義信貸指標仍主要以余額同比增速考核。

為了防止金融機構把握年末關口沖業績,央行明確表示,“如果今年底若金融機構表外理財業務沖時點,會大幅拉高明年一季度乃至二、三季度廣義信貸余額和同比增速,直接對明年前三季度MPA評估結果造成負面影響。”

不過,上述固收部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如果經濟持續轉暖,銀行則會加大放貸,否則銀行仍然會持續將資金投向委外業務以尋求高收益,表外理財並不會因為MPA的因素而顯著收縮。

貨幣市場利率實質性擡升

對於2017年,相較於股市,圈內對於債市的走勢並不看好。盡管央行並沒有加息,但貨幣市場利率的擡升實質上已經發生,這也決定了債市收益率曲線擡升、大幅加杠桿難以持續。

徐小慶表示:“過去外匯占款成為基礎貨幣投放的主渠道,當前流動性的投放則依靠央行的各種創新工具,例如成本低、期限短的逆回購。但現在央行主要通過中期借貸便利(MLF)向市場投放流動性,這種工具期限長達三個月到一年。總共5萬億資金投放當中,有80%資金通過MLF投放,而MLF平均成本是在2.8%到3%之間,這就意味著整個市場回購利率水平不可能再回到2.5%以下。因此可以說我們實質性基準利率已經上升了。”

盡管去杠桿的過程中債市持續波動,但各界紛紛表示,這是正確的一步。 徐小慶稱:“如果采取偏緊的貨幣政策,就意味著往後看,出現大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可能性下降,因為我提前把它釋放掉了。雖然是一顆原子彈,但是沒有讓它變成氫彈的時候再爆炸。” 

“年末債券的基本面利空似乎還沒有出盡,這波下跌之後仍然需要謹慎,可能僅存在波動交易機會。” 中航信托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對記者表示。

至於明年整體的貨幣政策走向,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明年中國的政策紛繁複雜——從穩增長角度則需要降息,從應對通脹壓力、資產泡沫和資本外流角度則需要加息。“如果通盤考慮,如果2017年就業整體還比較平穩的話,相對於物價上漲、資產泡沫和貨幣貶值這些方面,似乎穩增長的壓力對貨幣政策而言要稍微輕一點。因此在2017年,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貨幣政策會適當向緊的方面做一些調整,整體維持穩健中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348

牛皮破了:安碩信息跌落神壇

近日,安碩信息(300380.SZ)業績快報披露,2016年安碩信息凈虧損約2000萬,此前大肆鼓吹的互聯網金融並沒有為公司的經營業績帶來實質性的改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公司。並且,證監會的行政處罰,也給上市公司開展業務帶來了一些不利。

從曾經“首只400元股”的冠絕A股到如今的凈利由盈為虧,短短2年間安碩信息“跌落神壇”,從200多只公募基金的眾星捧月到如今的門可羅雀,安碩信息正為其“互聯網金融”相關的誤導性披露交出學費。

跌落神壇

或許安碩信息自己都沒想到,能成為史上“第一只400元股”。這家在2014年1月登陸創業板的上市公司,在風風火火的互聯網金融浪潮中,1年後被擡上了“神壇”,一時間膜拜者不絕如縷。

但事無絕對,因互聯網金融而興,卻也能因互聯網金融而衰。

2017年2月27日晚間,安碩信息發布2016年年度業績快報,2016年上市公司凈虧損1951.2萬元,上年同期則盈利2138.97萬元;營業利潤凈虧損2155萬元,同比下降238.5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凈虧損1951萬元,同比下降191.22%;同樣,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每股凈資產也從2015年同期的3.09元降至2016年的2.85元。

也就是說,除營業收入有所增長外,營業成本、期間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大幅增長,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大幅下降至虧損。

第一財經註意到,安碩信息的營業利潤較上年銳減238.35%,降幅非常大。安碩信息稱,主要原因是營業成本、期間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增加較快所致。營業成本增加主要是人力資源利用效率下降、人均薪酬增長較快,服務價格卻上升較慢所致。

2016年12月15日,安碩信息公告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2016〕138號)(簡稱138號文),138號文直指安碩信息的互聯網金融相關業務不符合現實狀況、缺乏未來實現基礎及信息具有片面性等。

這也意味著,被公司大肆鼓吹的互聯網金融業務,並沒有為公司的經營業績帶來實質性的改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公司:比如上海安碩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投資的項目尚無法產生盈利,其參股公司處於停滯狀態;因擬開展的業務監管環境發生較大變化,西昌安碩易民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尚未展業;公司其他業務如數據應用服務、企業征信等仍處於投入和開拓階段,收入很少,目前仍然處於虧損中,何時收支平衡或盈利難以預測。

事實上,在2月27日晚間的披露中,安碩信息也坦言138號文給公司經營帶來了諸多不利:公司自2015年8月被立案調查並每月披露風險提示性公告至今,客戶對公司的業務能力產生了一定的疑慮,並導致合同簽署周期延長、項目執行節奏放緩。而公司的人力資源數量是按照業務量和業務進度予以配置的,上述情形導致公司人力資源實際上無法得到充分利用,造成部分項目超預算投入且不能帶來預期進度的收益,因此項目執行效率下降。

“多種因素導致公司2016年凈利潤出現較大下滑,公司2017年的經營業績能否改善還存在很大的困難和不確定性。”安碩信息坦言。

頂格處罰

在安碩信息登上400元高峰時,重倉的諸多公募基金賺得盆滿缽滿,最有代表性的當數匯添富。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末,匯添富旗下5只基金合計“抱團”持有安碩信息581.56萬股,占流通股的比例達24.07%,這也一度引來外界對其“控盤”安碩信息的解讀。

這番解讀背後,是公募基金的不斷買入與公司股價的連創新高的“相得益彰”,它們也一度是這個市場上的贏家。

公募的買入是後,券商的調研在前。從2014年5月起至2015年4月末,近一年時間安碩信息接待機構投資者不下10次,2015年3月20日至4月30日期間在接待機構投資者調研時,披露成立了西昌安碩易民互聯網金融公司(下稱“西昌互聯網金融公司”)、擬成立上海安碩織信網絡信息有限公司(下稱“織信公司”),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相關情況等。其間在接待太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時,安碩信息強調已經在西昌成立了互聯網金融公司,除了可參與證券化資產的交易之外,還可以從事其他業務。

事實上,據監管查明,安碩信息業務收入均為傳統軟件等業務收入,互聯網金融相關業務收入極小。2014年年報中互聯網金融服務業務收入僅為137.19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0.62%。“但公司卻持續、廣泛宣稱已經開展征信、數據、小貸雲、互聯網金融等相關業務,使得投資者誤認為公司為互聯網金融公司。”138號文指出。

譬如監管指出,在向機構投資者推介中,安碩信息互聯網金融相關業務不符合現實狀況,比如西昌互聯網金融公司其實是一家空殼公司,“無場地、無人員、無投入、無規劃”。

證監會認為,安碩信息在披露涉及公司未來經營信息時,不完整、不準確,不夠謹慎、客觀,將重大不確定性信息當作確定性信息對外披露,涉嫌違反了上述規定,構成《證券法》一百九十三條第一款所述的誤導性陳述違法行為,並對安碩信息以頂格行政處罰,這也意味著投資者向安碩信息提出股票損失賠償的前置條件已經滿足。

“2017年春節前已代理了部分投資者啟動了第一批安碩信息虛假陳述投資者索賠立案,負責此案的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已經接收了一批股民的索賠訴求資料。”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臧小麗告訴記者,調解期限在2個月左右,調解不成即進入正式的民事訴訟審理程序。

機構轉向

在安碩信息持續披露上述互聯網金融信息下,匯添富、交銀施羅德等的基金經理前往安碩信息調研並與公司高管溝通,將上述披露信息作為買入依據,大量買入安碩信息。

據監管查明,部分基金公司於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5月27日期間累計共有221只公募基金持有安碩信息最高達1808.21萬股,占安碩信息流通股的74.84%,匯添富只是其中之一。結果是,安碩信息股價從2014年4月30日的28.30元上漲至2015年5月13日的450元,漲幅高達15.9倍。

但到了2015年第三季度,狂熱的公募基金紛紛選擇離安碩而去,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只有兩只基金持有安碩信息,而在前一個季度,有36只公募基金持有,另外還有一只社保基金。截至2016年年末,已經沒有機構再持有安碩信息。

第一財經也註意到,在東方財富choice上有關安碩信息的研報最新發表日期是2015年8月10日銀河證券對其中報暨設立合資公司的點評;而在Wind上,則是川財證券在2015年4月14日標題為《“安碩易民”橫空出世,互聯網金融平臺終落地》的研報。

彼時,西昌互聯網金融公司取得營業執照,這被券商的分析師解讀為實際控制人落實互聯網金融的重要實體。但似乎這個時候的研報已經起不到什麽作用,2016年二季度後,公募基金漸漸遠去,機構投資者對安碩信息的最新調研記錄,還停留在2015年8月。

“現在公募基金看成長股更多是關註其業績的可持續性以及估值的合理性,有一些還是像以前一樣炒概念的話已經沒有市場了。具體到安碩來說,隨著證監會的調查它不像之前大家預想的那麽好,這是大家現在拋棄它的主要原因。”北京一位資深公募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表示,如果沒有業績的支撐,即便股價超跌也不會輕易去參與。

伴隨著2月27日晚間業績虧損的公告,安碩信息2月28日下跌0.17%,截至當日收盤報收34.5元∕股,上市公司總市值為47.42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421

蘋果跌出了“神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13/165100.shtml

蘋果跌出了“神壇”?
創業家 創業家

蘋果跌出了“神壇”?

過去人們相信蘋果這家星光熠熠的公司總會帶來驚喜,現在我們必須承認,它不再是過去的它了。一個過去靠產品引領市場的公司正在為了引領市場在產品上做出妥協。

首發 | 創業家&i黑馬(ID:chuangyejia)

文 | 麻策

當在發布會前已聽過關於蘋果新品的各種爆料信息後,我依然選擇熬夜並滿懷期待地守在屏幕前,直至最終發現真機和傳言中的幾無區別,毫無驚喜。

沒有比這更糟糕的事了。

相信很多熬夜看了這次蘋果發布會的人,會有上述相同感受。我們先來簡單回顧一下這次發布會內容。

54f6608b-f4dc-4151-912c-932f7acf5844

蘋果今晨主要發布了三大類新品:Apple Watch Series 3、Apple TV 4K、iPhone 8/8 Plus和iPhone X。其中,iPhone X如此前傳言,為周年特別版。

即將發售的Apple Watch Series 3主要做了性能、軟件以及體驗方面的提升,此外,這款手表最大的變化在於內置了蜂窩網絡,讓手表的應用更加自由,可以說獨立使用基本擺脫了iPhone。據了解,該產品9月22日正式發售,非通話版售價為2588元,通話版售價為3188元,陶瓷版10188元起售。

Apple TV 4K版主要體現在對顯示效果的提升方面,加入了4K+HDR技術。采用蘋果A10處理器,性能較上代提升2倍。此外提供更豐富的包括影視、遊戲等內容資源。該產品被庫克稱作“影院級別電視”,將率先在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上市,9月22日正式發售,售價179美元起。

0 (3)

iPhone 8/8 Plus和iPhone7系列的尺寸、外形設計基本沒有變化。關鍵區別在於,前者采用雙面玻璃面板設計,配備了A11處理器(性能提升70%)和無線充電功能。其相機采用1200萬像素雙攝像頭、光學防抖,拍照效果較7系更優。增強現實(AR)類APP在這兩款機器上得到更好支持。簡言之,這兩款新品手機是7系列的升級版,9月22日正式上市,顏色包括黑、銀、金(偏粉),64GB版售價分為5888元、6888元,256GB版售價分為7188元、7988元。

0bfabef69aa1bf5

iPhone X是本次發布會的壓軸產品,是蘋果第一款全面屏手機。這款手機同樣采用全玻璃面設計,配備無線充電功能,取消Home鍵和指紋解鎖,改用名為Face ID的臉部識別解鎖。同時,其正面采用5.8英寸超視網膜(創業家&i黑馬註:英文名為Super Retina Display)顯示屏,機身防水防塵。

0 (6)

iPhone X毫無爭議地搶了iPhone 8/8 Plus的風頭。有人質疑,前者或將影響後兩者的銷量,甚至有網友調侃,後者是為了襯托前者。不過,iPhone X的“前劉海”設計被認為影響整體美觀,遭到詬病。此外,背面豎排雙攝也被認為是一種不得已的“妥協”。

iPhone X只有銀色和深空灰兩種顏色可以選。其上市時間略晚,正式發售日定於11月3日,根據蘋果官網信息,iPhone X國行64GB和256GB版本售價分別是8388元和9688元。雖然發布會前各種傳言已經表明iPhone X售價不低,但是實際價格還是超過了不少人的預期。

跌出了神壇?

結合近幾年蘋果新品發布會表現,以發展的眼光看,只希望它未來發布會的表現不要低於人們的預期,最起碼不要低於先於發布會到來的各路“傳言”。

當然,或許是時候需要我們換種心態來看待蘋果新品發布會了。

過去人們相信蘋果這家星光熠熠的公司總會帶來驚喜,現在我們必須承認,它不再是過去的它了。一個過去靠產品引領市場的公司正在為了引領市場在產品上做出妥協。

蘋果過去幾乎從不把未經市場檢驗的“技術”倉促地應用到自家產品。在這一點上,相較三星的激進,蘋果自然顯得有些保守。甚至在大屏潮中,蘋果都是最後進入的。iPhone從初代到4S一直都是3.5英寸,到iPhone 5也不過只做到4英寸。喬布斯認為,小屏手機能給用戶帶來極佳的單手體驗。

0e1aa1e6b3905e7size412_w2008_h1339

就像喬布斯當年堅持的那樣,推出iPhone 6系之前的蘋果始終堅持著它的理念:不提倡大屏手機。即便到了iPhone 6和更大尺寸的6 Plus,接過喬布斯棒的庫克依然充分考慮到了單手操作體驗好壞的問題,在系統功能中提供了單手操作模式。

市場證明,小屏智能機如今基本成為歷史,大屏是絕對主流。而曾經不看好大屏手機的蘋果卻也成為大屏時代至今最大贏家,並一路引領大屏機潮流。有評論認為,蘋果正向市場妥協,變得唯利是圖。

從iPhone 6凸起的攝像頭和背板上的兩道不太美觀的白線開始,業界對蘋果的吐槽從未停止。同時,國產手機廠商批評蘋果的聲音也逐漸多了起來,認為它正在放棄自創立以來的堅持。但對外觀“醜陋”的批評並未影響這一代兩款手機的銷量,蘋果借此成功於2014年第四季度首次超越三星和小米等廠商,成為中國銷量最大的智能機廠商。

庫克曾在一封郵件中寫到:“中國市場有著前所未有的機會。”而2016年,蘋果第四季度財報暴露其在大中華區銷售的疲軟。“蘋果跌落神壇”一時成為熱議話題。

目前而言,蘋果的處境並不理想。資料顯示,蘋果在中國的銷量已經連續6個季度出現下滑,被華為反超。另據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15年iPhone在中國的份額約為14%,今年1-6月降到了9%。自iPhone 6之後,蘋果新機對於中國人而言吸引力並不大。

持悲觀看法者認為,蘋果正在喪失創新力,與此同時面臨國產廠商沖擊壓力明顯,華為、OPPO、vivo和小米在國內的銷量上都已經超過蘋果。

盡管路透社表示新款iPhone成功與否對蘋果來說異常重要,但路透社卻刊文唱衰,稱iPhone X的定價“對中國銷售或有較大沖擊,因為這樣的價格大致是中國民眾平均月薪的兩倍。”

不過,對這種類似“大陸人民吃不起茶葉蛋”的說法,有網友則用戲謔的語句表達了不同意見:你沒看過中國人買房子吧。

另據市場情報公司TrendForce預測,今年蘋果iPhone銷量將達到2.275億部,比去年同期增長5.6%。這意味著其增長幅度超過智能手機市場整體增長水平(有望達4.8%)。TrendForce還稱,配置AMOLED屏幕iPhone X的推出將有助於加快AMOLED在智能手機市場的普及。

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也指出,從2007年到2017年第二季度,iPhone在蘋果的全球營收累計達7600億美元。而且這筆收入依然在持續增長,預計到2018年底,iPhone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營收達萬億美元的智能手機。

而根據本場蘋果發布會的發言人透露,蘋果仍在全球升級、布局更多的零售店,位於芝加哥的新店將於近期營業。

顯然,蘋果充滿自信。

優勢很能領先多久?

在對蘋果的批判潮流下,有分析稱,蘋果掌控軟硬件兩端,“兜售軟件體驗以及提供附加服務”,擁有諸多隱藏優勢。不過,蘋果眼下急需靠新發布的產品挽回頹勢。

然而,北京時間12日晚間,在發布會開始前,蘋果股價在高開後迅速下挫,跌幅一度達到0.62%。據報道,在Apple TV 4K發布時,蘋果股價漲幅一度達1%以上,最高達163美元。iPhone X發布後,股價開始下跌,截至收盤股價下跌0.4%。對於“每次發布新iPhone股價都上漲”的蘋果來說,此次股價下跌看起來似乎“不太正常”。

有專業人士在發布會後表示,iPhone 8和8 Plus雖然外觀上與上一代沒有太多變化,但是在軟件和技術層面有了不小突破,同時,iPhone X雖然不完美,但仍是市面上首選的全面屏手機之一。

iPhone 8/8 Plus和iPhone X均具有的無線充電功能,是本次發布會一大亮點。同時,iOS11支持增強現實,這也被視作蘋果未來發展的重大優勢。此外,Face ID或也將引領行業臉部識別解鎖潮流。不難看出,蘋果著眼於未來布局。

未來的競爭註定愈發激烈。就9月份而言,手機行業已爆發大戰,包括小米、榮耀等在內的各大品牌紛紛在本月舉辦發布會,揭曉新機。9月11日,小米發布全面屏手機Mix 2,和配備臉部識別解鎖功能的Note 3,大有“狙擊”蘋果之意。

與此同時,“全面屏戰爭”徹底打響,且全面屏已成當下智能手機形態演進的主要趨勢。蘋果推出之前夏普、小米、三星均已推出過該類產品,之後vivo、華為等廠商也會陸續進場參與角逐。

業界認為,全面屏至少是未來3-5年的趨勢。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所有的智能手機都將會是全面屏手機。

就目前而言,蘋果仍處於行業頂端,擁有絕大多數競爭對手無法相比的規模,以及技術優勢。但這個優勢還能領先多久時間?

iPhone發布會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430

業績不佳又逢外部環境動蕩,兩地科技股紛紛跌下神壇

科技股最近在二級市場的日子不太好過。8月15日,A股三大指數均大幅下挫,跌幅超過2%,其中創業板指單日大跌2.63%,跌去近40點後最新收盤指數為1478.51,再度失守1500點。

港股恒生指數今天也表現不佳,單日跌幅1.55%,收盤指數27323.59點,未能守住27500點關口。其中科技股表現不佳,多只科技股出現在近兩天跌幅榜前列。今晚發布中期業績的“股王”騰訊控股股價也沒能撐住,繼昨天下跌3.435%後今天再度下跌3.61%,報收336港元,股價創今年新低。

兩地科技股走低,市場人士認為有外部環境因素也有個股業績不佳帶累大盤的原因。平安大華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監李化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最近創業板和成長科技股下跌,主要是新能源、自動化、消費電子等硬件公司的基本面低於預期。

博大金融控股非執行主席溫天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環球貿易摩擦對世界科技產品的需求有壓抑的作用,對科技類股份未來的前景有負面影響,另外個股業績影響科技股走低也是事實,很多投資者給包括騰訊在內的科技類股份高估值,現在科技股的業績達不到預期,導致整體估值重估。

港股科技股輪番下挫

外圍環境波動又遇上業績發布期整體表現不及預期,近日港股科技股整體出現下跌趨勢,多只昔日明星股股價低迷甚至破發。今天收盤後映客下跌13.18%,金蝶國際下跌12.06%,神州租車下跌10.97%,美圖公司下跌8.79%,閱文集團下跌5.4%,小米集團下跌5.01%,跌幅均在港股前列。

昨天多只科技股同樣表現不佳,舜宇光學科技大跌24.11%,金山軟件下跌18.84%,閱文集團下跌17.01%,映客下跌13.39%,市場一片慘淡。

李化松認為,成長科技股的大跌主要有三個因素:一是消費電子創新周期進入低谷,需求增速低於預期,而國內產業鏈相關公司產能釋放增加供給,使得整體盈利低於預期;二是受貿易摩擦和政策支持力度低於預期影響,新能源產業鏈基本面低於預期;三是受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行影響,高端裝備制造業基本面低於預期。

不過他指出,成長股也有分化,以雲計算、醫療服務為代表的相關公司表現較好,美國市場的科技股主要在雲計算領域,所以納斯達克指數表現較好。

外部環境的壓抑也使得科技股表現不佳。溫天納表示,貿易摩擦、關稅原因壓抑了對世界科技產品的需求,導致市場情況不佳,大家對於科技類股份未來的前景不看好。

李化松認為,港股最近除了受部分科技公司業績低於預期影響之外,人民幣貶值、貿易摩擦等宏觀不確定因素也對投資者風險偏好造成負面影響。短期可能仍處於震蕩消化負面因素階段,長期看好中國優秀企業成長空間,港股市場估值更有優勢。

此外,“股王”騰訊的股價對港股影響舉足輕重,近期騰訊股價的連續下跌帶累恒生指數。騰訊從上周五開始經歷了四連跌,最新收盤價僅336港元。8月15日晚騰訊業績一出,立刻有港股市場人士對記者表示“情況不妙”。

溫天納表示,香港市場中科技類股份騰訊是權重股,它對港股市場有直接影響。騰訊股價壓力比較大主要是業績因素,現在內地新的政策不利於手遊業務的開拓,對互聯網企業特別是類似騰訊背景的企業有比較大的影響,所以投資者基本上采取觀望態度。

內地創業板:泡沫基本消除?

內地創業板迎來兩連跌後,今天重新跌破1500點,2.63%的跌幅是三大指數跌幅之首,651只個股下跌,智雲股份、延江股份跌停,醫療衛生、水泥、保險、白酒等多個板塊跌幅超過3%。

創業板指今年二季度以來一路走低,從4月初的年度高點1900跌至1500點以下,市場情緒十分低落。李化松認為,“對於創業板指數,我們覺得會持續分化,以人工智能、雲計算、新能源為代表的領域中優質的成長龍頭公司仍有巨大成長空間,而大部分競爭優勢不明顯的公司因為估值不便宜將會表現較差。短期由於外部宏觀不確定因素較多,可能仍處於震蕩狀態。”

也有市場人士指出,創業板的低迷是市場情緒不佳的反應,基本面並沒有變化。融通創業板指數基金經理蔡誌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受市場情緒影響,創業板指遭受調整,但其基本面並無變化。

蔡誌偉指出,創業板指100家成分股的中報預告已於7月中旬披露完畢,中報整體業績增速為12.8%,中報增速相比一季報有所回落,但創業板指成分股增速中位數為25%,持平一季度增速中位數。從歷史上看,創業板指中報業績平均占全年業績的42%,考慮到部分存在重大風險的個股將較高概率被調出成份股,推算2018年創業板指凈利同比增速為15%左右,總體盈利水平將從2017年四季度的-39.7%穩步回升至創業板指的歷史平均增速,盈利趨勢總體向好。

蔡誌偉認為,創業板指經過長達3年的調整後,當前估值PE(TTM)為35倍,低於歷史均值PE(TTM),已回落至2012年創業板大牛市啟動前相當水平。創業板的泡沫已基本消除。前瞻地看,創業板指以季度的頻率調整成份股,部分存在重大風險的個股將較高概率在年內被調出成份股,若今年創業板指增長15%,則到年底創業板指2018年PE將降為30多倍,應該說創業板指當前位置已經具備相當的吸引力。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黃向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3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