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這個龐然大物的上市註定一波三折,隨著“文化中國(現阿里巴巴影業)”公告發現可能存在不恰當財務處理行為之後,阿里巴巴上市可能面臨更大力度的監管,其中就包括美國SEC。
盡管公告顯示可能的會計違規行為發生在阿里對文化中國傳播收購前,但這引發外界對於阿里巴巴一系列密集投資的擔憂。
如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但據Dealogic的數據,就在3月份入股文化中國傳播之後,阿里巴巴在短短的時間內已經公布了8個新的投資項目,從足球隊到購物中心再到郵政服務均有涉及,相當於半個月就達成一筆交易。而這些交易與阿里巴巴過去幾年所達成的交易相比較不過是冰山一角。這樣的收購速度使得阿里巴巴難以對其所收購的每家公司都進行必要的評估。
阿里巴巴在最新版本的披露文件里寫道:
我們在消化大型並購方面並沒有非常多的經驗。(這些)困難的發生都可能影響我們現有業務,分散管理層和員工的精力並且增加我們的成本。
Hogan Lovells合夥人Peter Romeo認為:
這顯示是個嚴重問題。如果阿里巴巴是今天上市,SEC顯然不會讓他們這麽做。現在壓力在阿里巴巴這邊,他們需要證明其影響並不重大。
現在談這一財務醜聞是否會影響IPO還為時過早,但FTI Consulting的Jason Flemmons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SEC將考慮的問題包括這一財務不當操作是否有意為之以及是否反映出高管的個人品行等問題,他認為:
從我的經驗看,在公司提供更強有力的證據來闡述這一問題的原因之前,如果IPO繼續往前推進,我會很驚訝。
阿里巴巴此前推遲了IPO的時間,以與SEC就其招股說明書做更多的溝通。而消息人士向媒體稱阿里巴巴影業的問題不會導致IPO推遲。
前SEC企業財務部門主管David Martin向彭博表示:
隨著阿里巴巴進入IPO前的最後階段,美國SEC主要的焦點將是確保阿里巴巴正確適當的披露其信息。
相關反壟斷部門對汽車行業出重拳了。
9月11日,湖北省物價局發布公告稱,對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罰款2.4858億元,同時,對湖北鼎傑、湖北中基等8家奧迪經銷商罰款共計2996萬元。
經湖北省物價局查明,2012年以來,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下屬的奧迪銷售事業部多次組織湖北省區域內的湖北鼎傑、華星漢迪等10家奧迪經銷商達成並實施整車銷售及服務維修價格的壟斷協議。此外,2013年以來,湖北省武漢市的部分奧迪經銷商除了參與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組織的上述整車銷售和服務維修價格壟斷協議外,還通過簽訂《武漢經銷商同盟價格表》、會議紀要等形式,達成並實施了整車銷售的價格壟斷協議。
因此,湖北省物價局依據規定,對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處上一年度相關市場銷售額6%的罰款,共2.4858億元;對7家奧迪經銷商分別處上一年度相關市場銷售額1%至2%的罰款。對另外三家情節輕微或提供壟斷證明材料的經銷商減輕或免於處罰。
無獨有偶,在同一天,上海市發展改革委發公告稱,日前,上海市物價局對克萊斯勒(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處罰款3168.2萬元,對其在上海的3家經銷商罰款共計214.21萬元。
據了解,克萊斯勒的違法行為與奧迪的壟斷行為相似,集中在限定轉售價格、售後價格兩方面。
經查, 2012年至2014年,克萊斯勒在汽車銷售過程中,與經銷商簽訂了含有維持轉售價格條款的經銷協議,發布了含有維持轉售價格內容的商務政策;對電話報價低於廠商建議零售價的經銷商,以扣減返利、罰款等形式進行了處罰,並向全體經銷商發布通告;對於實際成交價格低於或略高於批售價格的經銷商,采取資源分配凍結(即對於某些熱銷車型暫時推遲向經銷商供貨)或暫緩配置試駕車等措施進行懲罰。
9月11日一天內,反壟斷部門對一汽-大眾和克萊斯勒兩家車企開出了高達2.8億元的罰單。而據南方周末網統計發現,2014年8月至今,反壟斷部門已對汽車行業開出四張罰單,罰款總金額達人民幣15.5億元,涉及14家汽車企業和10家汽車經銷商,且在短短兩個月內,汽車行業反壟斷調查範圍不斷擴大,從整車銷售環節蔓延至零配件領域以及售後維修保養等,幾乎覆蓋整個汽車產業鏈。
據南方周末網此前報道,隨著反壟斷風刮向車企,越來越多“豪車”加入到降價行列,多數廠商也迫於壓力,或主動或被動下調了整車及零配件價格,如捷豹路虎、一汽大眾奧迪、梅賽德斯-奔馳等先後宣布下調相關產品價格以回應政府機構的反壟斷調查。
但近日,新華社報道稱,面對反壟斷調查執法壓力,奔馳、保時捷等豪車品牌卻繼續逆勢加價。
有業內專家稱,在國家價格反壟斷部門即將對幾家整車企業開出大額罰單之際,豪車品牌依然“頂風作案”,一方面暴露部分車企與經銷商依然心存僥幸;另一方面則顯示出反壟斷不可以罰代管,消費者維權仍需向縱深推進。
如今,短短兩個月內,相關部門已開出多張巨額罰單,這反映出我國正在不斷加大對反壟斷調查和處罰力度,以下是南方周末網根據國家發改委、相關政府物價部門等網站資料整理,作出的2014年8月以來相關反壟斷部門對汽車行業開出的罰單盤點。
2014年8月以來相關反壟斷部門對汽車行業開出的罰單盤點 數據來源:國家發改委、相關政府物價部門 (小虎/圖)
相關反壟斷部門對汽車行業出重拳了。
9月11日,湖北省物價局發布公告稱,對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罰款2.4858億元,同時,對湖北鼎傑、湖北中基等8家奧迪經銷商罰款共計2996萬元。
經湖北省物價局查明,2012年以來,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下屬的奧迪銷售事業部多次組織湖北省區域內的湖北鼎傑、華星漢迪等10家奧迪經銷商達成並實施整車銷售及服務維修價格的壟斷協議。此外,2013年以來,湖北省武漢市的部分奧迪經銷商除了參與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組織的上述整車銷售和服務維修價格壟斷協議外,還通過簽訂《武漢經銷商同盟價格表》、會議紀要等形式,達成並實施了整車銷售的價格壟斷協議。
因此,湖北省物價局依據規定,對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處上一年度相關市場銷售額6%的罰款,共2.4858億元;對7家奧迪經銷商分別處上一年度相關市場銷售額1%至2%的罰款。對另外三家情節輕微或提供壟斷證明材料的經銷商減輕或免於處罰。
無獨有偶,在同一天,上海市發展改革委發公告稱,日前,上海市物價局對克萊斯勒(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處罰款3168.2萬元,對其在上海的3家經銷商罰款共計214.21萬元。
據了解,克萊斯勒的違法行為與奧迪的壟斷行為相似,集中在限定轉售價格、售後價格兩方面。
經查, 2012年至2014年,克萊斯勒在汽車銷售過程中,與經銷商簽訂了含有維持轉售價格條款的經銷協議,發布了含有維持轉售價格內容的商務政策;對電話報價低於廠商建議零售價的經銷商,以扣減返利、罰款等形式進行了處罰,並向全體經銷商發布通告;對於實際成交價格低於或略高於批售價格的經銷商,采取資源分配凍結(即對於某些熱銷車型暫時推遲向經銷商供貨)或暫緩配置試駕車等措施進行懲罰。
9月11日一天內,反壟斷部門對一汽-大眾和克萊斯勒兩家車企開出了高達2.8億元的罰單。而據南方周末網統計發現,2014年8月至今,反壟斷部門已對汽車行業開出四張罰單,罰款總金額達人民幣15.5億元,涉及14家汽車企業和10家汽車經銷商,且在短短兩個月內,汽車行業反壟斷調查範圍不斷擴大,從整車銷售環節蔓延至零配件領域以及售後維修保養等,幾乎覆蓋整個汽車產業鏈。
據南方周末網此前報道,隨著反壟斷風刮向車企,越來越多“豪車”加入到降價行列,多數廠商也迫於壓力,或主動或被動下調了整車及零配件價格,如捷豹路虎、一汽大眾奧迪、梅賽德斯-奔馳等先後宣布下調相關產品價格以回應政府機構的反壟斷調查。
但近日,新華社報道稱,面對反壟斷調查執法壓力,奔馳、保時捷等豪車品牌卻繼續逆勢加價。
有業內專家稱,在國家價格反壟斷部門即將對幾家整車企業開出大額罰單之際,豪車品牌依然“頂風作案”,一方面暴露部分車企與經銷商依然心存僥幸;另一方面則顯示出反壟斷不可以罰代管,消費者維權仍需向縱深推進。
如今,短短兩個月內,相關部門已開出多張巨額罰單,這反映出我國正在不斷加大對反壟斷調查和處罰力度,以下是南方周末網根據國家發改委、相關政府物價部門等網站資料整理,作出的2014年8月以來相關反壟斷部門對汽車行業開出的罰單盤點。
2014年8月以來相關反壟斷部門對汽車行業開出的罰單盤點 數據來源:國家發改委、相關政府物價部門 (小虎/圖)
鄲市房地產商資金鏈斷裂、民間非法集資的事態再也捂不住了。7月以來,陸續曝出金世紀、萬聚、卓峰等開發商非法集資、還本付息困難之事,當地政府初步摸排的涉及金額達93億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赴邯鄲市調查,各方信息顯示,邯鄲房地產商非法集資和高息吸儲金額可能不止93億元,且已經波及建材、物流、交通運輸、新能源等多個產業鏈上下遊。
不止93億
9月23日上午,在河北省邯鄲市人民東路219號金世紀國際商務中心1604室,陳以軍(化名)正在統計和登記卓峰債權人花名冊,周圍是十幾名債權人。
這里原來是卓峰房地產開發公司(下稱“卓峰”)的經理辦公室,自7月初公司資金鏈斷裂停工,這里已經人去樓空。
據本報記者了解,登記在冊的債權人多是散戶,金額過百萬的債權人並沒有位列其中。普通的債權每月2分利,年化利率24%,千萬級的債權人則能拿到每月5分、6分的利息。陳以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今年3月、6月、7月,他分別向卓峰公司出借5萬元、10萬元和5萬元,累計放款20萬元。
由於債權人眾多,陳以軍成為卓峰討債小組的代表之一,負責統計和錄入債權人信息,以及與叢臺區卓峰幫扶處置工作組的溝通。在本報記者獲得的卓峰花名冊中,密密麻麻登記著債權人的基本信息和債務數額,這些數字從5萬、8萬,到幾十萬、一百萬不等。
在借款協議中,卓峰與邯鄲盛圖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盛圖”)作為甲方,債權人作為乙方,簽訂內部員工借款協議。協議註明借款金額、期限、利率、利息,規定“協議期滿後,甲方需將借款本金及當月利息一次性返還乙方,合同終止。”
本報記者查閱順企網發現,盛圖於2011年11月21日在邯鄲市工商局註冊成立,法人為卓峰董事長馬海晨。而馬海晨已經於7月初跑路。
據新華社報道,邯鄲市已經成立了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領導小組,通過對主城區有項目的141家房地產企業摸排,發現32家企業存在非法集資和高息吸儲行為,涉及金額達93億元。其中,已對風險較大的13家企業派駐工作組。
一位邯鄲當地企業主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公布出來是93億,實際上要遠遠高於這數字。”本報記者從多位債權人處獲得的信息顯示,目前邯鄲涉及非法集資的有卓峰、金世紀等多家房地產商。
事實上,這種以20%-30%高息開展民間集資的現象在邯鄲已經持續了近十年之久。如今房地產商資金鏈斷裂,邯鄲建築建材、物流、制造、交通運輸、新能源等多個產業鏈上下遊資金受到影響。一位邯鄲市金世紀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金世紀”)包工隊的包工頭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金世紀老板跑路後,拖欠該包工隊700萬元。
本報記者調查中獲悉,在邯鄲,民間集資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生態圈。除了房地產、制造、新能源等產業,連屠宰、養殖業都依靠民間借貸存活,原因是這些中小企業無法通過銀行渠道融資。如今,邯鄲多個行業處於資金鏈斷裂的風口浪尖,集資活動卻並未停止。上述企業主稱,一個做實體產業的朋友剛以5分利內部集資1.1億元。“他找的都是企業高管,五六個人內部私密進行,不會出問題。”
金世紀迷局
在邯鄲市國際商務中心26層,這里原本是金世紀的辦公地點,如今董事長史虞豹去向不明,人去樓空。
債權人謝女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2010年她在售樓部購買了“誠意金”每份5萬元,購房抵7萬元,不買房子者一年到期給1萬元利息,她當時購買了2份。2013年以來,金世紀為一次性打入50萬元以上者開出每月2.5分利息,受高息誘惑,謝女士把銀行存款全部取出並聯合親戚湊齊50萬元,資金一次性打入史虞豹(或其妻子高旗蘭)個人賬戶。
作為債權人參與集資以來,謝女士每月都能正常收到利息,但2013年11月底曾出現過利息拖延,2014年3月底,金世紀資金鏈斷裂,史虞豹跑路,像謝女士這樣,參與金世紀集資的3700多名債權人此後再也沒有收到利息,本金更是無處追討。
從史虞豹事後的舉動來看,金世紀資金鏈斷裂似乎是一場有預謀的“圈套”。一位當地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邯鄲市現有樓盤的存量十年也消化不完,今年初金世紀兩位股東撤資,史虞豹預感房產形勢不妙,將公司法人變更為他的妻子高旗蘭(現為家庭主婦),並通過多種渠道將資產變現,抽空公司資金而跑路。
一位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2014年6月3日由史虞豹委托金世紀總經理黃渤,赴京與某大型券商商談並購事宜,該券商意欲收購金世紀下屬兩家電廠,最終談判結果將對金世紀進行“打包”收購。隨後,該券商委托審計、律師團隊進駐金世紀清產核資,由史虞豹表外甥魯誌文主導工作,主要負責清查核資。核查結果是金世紀資產52余億元,負債34余億。
針對金世紀的債務工作,7月28日,邯鄲市政府成立了維護穩定組、資產監督組、規範組和資料組4個專項小組,進駐金世紀。
7月29日淩晨,上述大型券商不明原因撤離,並購事宜戛然而止。本報記者致電該券商並購部人士,對方稱未參與該項目不作回應。
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史虞豹的資產主要包括:邯鄲金世紀新城、邯鄲金世紀花園、館陶新能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邢臺廣宗新能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山東臨沂金世紀廣場(史股份占比87.5%)、蘇州275畝建築用地、廈門3棟別墅、10部高檔轎車以及其在香港的土地和房產。
在邯鄲,金世紀是當地的房地產龍頭企業,總資產超過1000億元。在金世紀公司一間玻璃房里擺滿了這家企業及董事長史虞豹獲得的榮譽,“2009年度誠實守信企業”、“2009年度經濟貢獻先進單位”、“07-08年中國地產綜合開發實例十強企業”等,而史虞豹本人是邯鄲市第十一屆政協委員,獲得過“經濟貢獻先進個人”、“優秀政協委員”、“邯山功臣”等諸多個人榮譽稱號。
房地產盲目擴張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房產開發商通過民間借貸將短期資金用於長期建設,無異於飲鴆止渴,盲目擴大規模。如今國家經濟結構調整,淘汰產能過剩行業,銀行信貸投放隨之收緊,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預期破滅,房地產商樓盤大量囤積,無法回籠資金償還債權人本息,導致資金鏈進入惡性循環進而斷裂。
徐洪才表示,開發商的盲目擴張,也與地方政府監管不嚴格有關。當地政府要做好疏導引導工作,可以通過引導社會資金註入,促進房地產企業並購重組,防止事態蔓延擴大,同時,加強賬戶監控,防止資產進一步流失。
(編輯:高飛)
本周有市場知情人士表示俄羅斯央行正在考慮實行臨時資本管制,該消息一度引發了市場的劇烈動蕩,黃金在當時曾快速反彈。而隨著市場擔憂情緒的加深,俄羅斯債券市場資金持續流出的現象有增無減。
俄羅斯曾經在1998年執行過資本管制,不過普京隨後在2006年取消了該政策。在烏克蘭危機爆發之後,美國及歐洲對俄羅斯發起制裁,嚴重影響了俄羅斯經濟及投資者信心,造成資本大量外逃。
今年上半年俄羅斯資產流出規模達到了746億美元,遠高於去年全年610億美元的水平。俄羅斯經濟部認為,2014年資本外流規模或將達到1200億美元,差不多占俄羅斯GDP的10%。自2007年以來,俄羅斯還沒有錄得私人資本凈流入的記錄。
俄羅斯10年期國債收益率隔夜觸及一周新高,而盧布則一度跌至歷史新低。過去一個季度,俄羅斯債市下挫16%,為全球之最。盧布在第三季度重挫14%也讓情況更為糟糕。
掌管170億美元的Deka Investment GmbH新興市場固定資產投資經理人Peter Schottmueller認為,如果俄羅斯執行資本管制的話,投資俄羅斯將成為一個很大的難題。本幣的大幅貶值意味著出現虧損的概率將加大。
今年7月份俄羅斯央行曾意外加息,將關鍵利率上調50個基點至8%。這一舉措也被視作是最近烏克蘭局勢緊張、美歐擴大制裁後,俄羅斯應對大規模資本外流的措施。不過如果俄羅斯最終決定資本管制的話,央行的努力很有可能瞬間化為泡影。
俄羅斯官方目前並未對資本管制傳聞做出回應,俄羅斯央行行長9月末曾表態實行管制並不合理,但他也暗示如果情況特殊的話,可能會“非常規”措施。(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新集團因“飼料油”事件仍處於風暴之中。
此外,值得關註的是,頂新集團旗下業務也受到了波及,有臺灣媒體報道,此前頂新投資控股的4G運營商臺灣之星受到群眾抵制,股東結構或受影響。
產品遭富士康“下架”
“目前尚不清楚園區內涉及到的產品總數,也不是所有園區都有康師傅面館和德克士,但商超涉及的頂新產品都會下架。”富士康知情人士對記者說,以大陸廠區百萬人和三十多個園區的體量來看,食品問題都是大問題,所以集團非常重視此次爆發的安全事件。
據上述知情人士表述,從月初臺灣地區爆發地溝油事件開始,富士康的各個廠區已經陸續關停康師傅面館和下架相關產品。
由於事態嚴重,富士康工會聯合會日前發表聲明,聲明中表示:“為保障員工食品安全,富士康工會目前已對深圳園區商業街超市販賣的頂新集團相關產品進行下架處理。同時,富士康大陸地區各園區工會目前正在對園區商鋪進行徹底盤查,凡涉及產品都將做下架處理。”
除了富士康廠區外,另一家臺灣知名科技企業華碩集團也宣布,華碩總部及員工餐廳全面下架頂新貨品,並將不再供應頂新、味全相關產品。
對於大陸食品是否涉及問題產品,味全和康師傅均表示否定。
10月14日,大陸的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在其官網發聲明稱:“康師傅與臺灣味全、正義公司、頂新制油為獨立經營法人,並無直接關聯。康師傅在大陸生產與銷售的產品並未涉及臺灣油品事件,亦未從臺灣進口相關油品,在大陸生產與銷售的產品均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此外,臺北市相關部門目前已與頂新旗下的味全、德克士炸雞及布列德面包協商退費方案並形成結論,將賠償消費者3倍金額,再加新臺幣500元賠償金。
電信運營商業務遭波及
記者在頂新官方網站看到,頂新集團是臺灣一個以食品制銷為中心的企業,由彰化永靖的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魏應行四兄弟共同創立,旗下擁有的知名品牌有康師傅、德克士、味全、全家FamilyMart等,此外還涉及糧油、地產、社會公益、數位文創(即電信)等行業。
而除了食品業務受到重創外,由頂新集團投資的電信公司臺灣之星事實上也受到“飼料油”事件波及。
據記者了解,去年臺灣發放首批4G牌照,一共有6家公司中標,其中包括鴻海、臺灣之星等3家新興公司,而臺灣之星只有180萬用戶,在電信運營商中處於劣勢地位。而臺灣之星的股東持股比例為頂新集團持股52%,為最大股東,霖園集團持股20%,正崴集團持股10%,金仁寶集團持股10%。
但據臺灣媒體報道,日前正崴集團董事長郭臺強已表示,臺灣之星投資計劃可能走不下去了,他個人投資的計劃也可能生變。此外,傳出頂新集團也在評估退出臺灣之星的可能,面對兩大大股東的表態,臺灣之星並未作出回應。
而此次抵制頂新產品的鴻海,則被業內認為很有可能會是“收編”臺灣之星的潛在投資者,以鞏固在4G上的地位。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此前了解,鴻海在電信行業的布局已經加快,繼去年10月取得臺灣運營4G頻段的牌照後,今年5月又獲得了臺灣第四大移動運營商亞太電信14.99%的股權。有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鴻海成為臺灣大哥大的重要股東後,未來勢必會持續擴大電信版圖,也不排除可能通過其他方式持續投資,借此與臺灣電信三雄一較高下。(東方IC圖)
相關報道
他同時宣布了三點事項,即頂新將全面退出臺灣油品業;尹衍梁出面成立食品安全革新委員會;捐30億元新臺幣成立食品安全基金。
(編輯:李燕華)
| ||||||
上海中遠物流監守自盜,與銀行、鋼貿商共同炮製了一個長達五年、涉資近20億元、涉嫌受賄7000萬元的騙局◎ 財新記者 吳紅毓然 文wuhongyuran.blog.caixin.com 上海中遠物流有限公司(下稱上海中遠物流)如今窩案重重,積重難返。 這曾是中遠物流有限公司(下稱中遠物流)旗下業務最強、貢獻最多利潤的子公司。物流產業是央企中遠集團旗下的重要資產,也是航運業低谷時為中遠集團保持盈利的資產。2013年,中遠物流從上市公司中國遠洋(601919. SH)中匆匆剝離,當時財新記者即聽說此間有大案。 據上海市檢察院初步估計,上海中遠物流及銀行工作人員涉嫌受賄7000多萬元,騙貸逾20億元。從立案件數到涉案資金規模,均可謂2014年的“上海第一大案” 。 10月14日,上海市檢察院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深挖窩串案成效 :其中1月至9月,虹口區檢察院從上海中遠物流配送有限公司(下稱上海配送)深挖出原總經理傅亮等18人貪汙、行受賄案等。 上海配送是上海中遠物流的全資子公司,後者是中遠物流旗下最大的區域公司; 同時,中遠物流另一全資子公司,中遠物流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遠供應鏈)上海分公司,亦捲入其中。 中遠物流窩案,是2007年開始的鋼貿瘋狂融資中,倉儲管理人員監守自盜、銀行人員利用職務便利尋租,開假倉單進行“一貨多嫁”甚至“空倉計” ,引發騙貸黑洞最典型的縮影(相關報道見本刊2012年第35期“鋼貿融資劫” 、2014年第6期“鋼貿黑洞塌陷” ) 。 財新記者向多位業內人士求證,2011年上海鋼貿危機涉及總資金約2000 億元,經過不斷擠泡沫後,到2013年底還剩700多億元不良貸款。銀行人士對此無不心有餘悸,但類似事件屢出不窮:今年爆發的廣東及福建鋼貿風險、青島港與德誠礦業百億元騙貸案、廣州金山聯紙業近20億元債務危機等,均暴露出這一存在致命缺陷的貿易模式曾經遍地開花。 “銀行之所以未能有效防範這類不高明的騙貸手段,原因均是貨權或質押權失控。 ”銀監會相關人士對財新記者指出,從根本上講,必須推進建立健全擔保品管理行業的監管機制,以及權威的全國動產擔保物權登記公示體系,從法律層面正本清源。 而中遠這類大型國企的捲入,則證 明相關模式存在的巨大道德風險以及商業銀行的盲目 :大型央企及衆多國企都情願充當鋼貿商的托盤企業,以“國字頭”背景幫助鋼貿商繼續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延緩危機的暴露,于公“做大了”業務,于個人則借機“中飽私囊” 。 “這些物資公司沒有主營業務,就是以托盤為生。 ”一位業內人士稱。 多人陷落 今年2月,上海市虹口區檢察院對上海配送原總經理傅亮、原總經理助理沈江進行立案偵查,兩人涉嫌特大貪汙及受賄。由此,拉開了中遠物流涉鋼貿騙貸 案的序幕。 8月以來,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檢察院正式向當地法院公訴,指控上海中遠物流五位項目經理,犯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9月,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下發一審刑事判決書,判決五人受賄罪成立。 據知情人士向財新記者確認,這五人為李偉、王軍海、陳晨、錢靖、陳剛。 按判決書,五人受賄金額分別為13.4萬元、17.5萬元、9.7萬元、5.7萬元及6萬元。其中,陳剛為上海配送的巡庫員,錢靖、陳晨為上海配送的項目經理,李偉與王軍海為上海配送的供應鏈融資部項目經理、中遠供應鏈項目經理。 據法院判決書,在檢察院對傅亮等人立案偵查之後,先後有幾人主動投案自首。2014年6月11日,錢靖主動向虹口區檢察院投案,並退出了5.7萬元的全部贓款。2014年6月24日,陳晨也主動投案。他利用經辦客戶融資質押監管業務的職務便利,先後收受上海巨申金屬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民金鋼材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明文賄賂款9萬元,上海步潮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章某給予價值6000元的消費卡,以及上海寶投物資有限公司負責人林某給予的賄賂 款1000元。 “這些都是馬仔。 ”一位接近中遠物流的知情人士表示。 據財新記者瞭解,傅亮和沈江被帶走後,上海配送原常務副總經理謝雲嵩、上海配送業務部原經理呂森亦均被檢察機關帶走。 虹口區檢察院曾于6月23日表示,傅亮伙同沈江,于2008年至2012年間,利用為鋼材貿易商提供質押監管的職務便利,共同隱匿、侵吞公司巨額應收監管費用,二人還為相關鋼貿企業謀取利益,分別收受他人巨額賄賂。在這些重量級人物中,目前檢察機關僅就呂森涉案向法院提起公訴,但尚未審判; 傅亮、沈江等案仍未開庭審判。 知情人士透露,謝雲嵩于8月25日被虹口區檢察院反貪局傳訊,當晚即被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刑事拘留,于8月29日被取保候審。據稱,中遠物流曾多次提醒他,如果有問題要主動向組織坦白,但謝雲嵩一直未主動投案。 工商資料顯示,4月11日,上海配送的法人代表由李虎變更為田敏。田敏曾為上海中遠物流總經理助理。8月26 日,中遠供應鏈上海分公司的負責人已由傅亮變更為王劍峰。王劍峰為中遠物流倉儲配送有限公司(下稱中遠倉配)副總經理,中遠倉配也是中遠物流的全資子公司。上海配送的總經理則由上海中遠物流的辦公室主任劉毅兼任。 “加盟倉” 秘密 從判決書可以看出,錢靖于2007年開始收受鋼貿商的賄賂。這一時間點,與中遠物流開始試點代理倉庫加盟的時間一致。 據財新記者獲得的一份中遠物流內部材料顯示,在2007年夏季,上海配送便開始嘗試以通過特許經營加盟的方式,將倉儲管理開放給第三方倉庫,將其變成中遠物流名義的自有庫。這是為保證中遠物流自有質押庫在貿易融資中的發展。 上海中遠物流曾用“另辟蹊徑”來形容這一模式。通過輸出管理方式,中遠物流可以迅速做大倉儲規模,也降低了派監管員的人工成本及土地成本。代理倉庫則可以借助中遠物流的品牌優勢,提高倉庫的運營收益。銀行對於“中”字頭的倉儲,則頗為放心,內部也更容易“免責” 。 具體過程為,中遠物流作為監管方,與銀行、企業就質押融資額、質押物數量、控制方式、融資模式、監管時間、三方責任與義務、監管收費進行商談。 在銀行放款前,中遠物流人員進行核庫,對加盟倉庫的質押物進行實地檢查,並錄入信息,信息系統可以自動編號生成出以中遠物流為抬頭的格式倉單。此格式倉單被蓋章後,銀行才能據此放款。 加盟倉庫對存放在其場地的質押貨物履行監管義務。 其中,中遠物流和代理倉庫簽署長期連鎖經營代理協議,雙方共同與土地所有者簽訂長期租賃協議,中遠物流代表代理倉庫,與銀行等簽訂質押監管協議等。據前述材料,中遠物流規定,代理倉庫從外部形象裝飾到內部流程都要與中遠物流保持一致。包括倉庫的外牆標識、庫管員的服裝、倉單格式、融資信息系統等。由此,中遠物流在華東迅速做大規模。 2007年,現任中遠物流華東總經理李虎從中遠物流辦公室主任被調任上海中遠物流副總經理,10月出任物流總監,分管產品物流部 ;並兼任上海配送的董事長。當時李虎才33歲。據財新記者瞭解,在葉偉龍擔任中遠物流總經理期間,李虎為中遠物流辦公室主任。葉偉龍于2011年底出任中國遠洋集團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傅亮于2005年開始任上海中遠物流的物流部經理,後兼任上海配送總經理,期間曾因賬目作假受過處分。2007年12 月,謝雲嵩出任上海配送副總經理。 2007年以來,鋼價迅速上漲,再加之銀根寬鬆,鋼材生意相當好做。2008 年,上海中遠物流產品物流部及上海配送開發“黑金”項目,涉足鋼材代理採購。 “物流金融化加速了。 ”一位大行貿易融資人士說。 據財新記者瞭解,2009年,中遠物流總部在內部高度肯定並推廣上海中遠物流的加盟庫模式,並由此衍生出“海陸倉” (監管商輸出監管的異地動產融資)等模式。2009年9月,時任上海中遠物流的副總經理李虎也開始對外宣傳。據李虎當時的介紹,截至2009年,上海中遠物流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占市場份額三分之一,信貸超過70億元。該項 業務的主導權,就是由上海中遠物流配送公司行使,並從上海輻射鎮江、連雲港、無錫、南通等多地。 業內人士稱,監管商還要收取貸款額1% 的監管費,那麼2009年上海中遠物流光監管費收入就有7000萬元。 監守自盜 看上去天衣無縫、管理細緻的模式,卻脆弱得不堪一擊。 “倉庫被鋼貿商控制了,掛羊頭賣狗肉。 ”知情人士說,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中遠物流完全放棄了對加盟倉庫 的管理。倉庫實際由鋼貿商控制,包括管理信息系統的、現場中遠派駐的監管員都是鋼貿商的人,他們使用中遠標誌的倉庫,對外穿著中遠的衣服、掛著中遠的品牌,貨物的控制權卻不屬於中遠。 另一家央企物流公司高層對財新記者說,他們發現,上海鋼貿商會先期註冊一個倉儲物流公司、一個擔保公司和一個貿易公司,然後貿易公司以倉單 質押融資,倉儲公司做監管,擔保公司做擔保,再向銀行借貸,隨後將資金以26%、36%的利息水平貸出,不斷套利。 這些倉儲公司很可能變成了中遠物流的加盟倉庫。 一位曾就職于民生銀行上海分行人士表示,在2010年就發現了鋼貿諸多問題,開始進行授信敞口排查。當時就發現中遠的若干加盟倉庫有貓膩,包括蘊通倉的鐵力庫、盤古庫、富聯庫等,主要問題包括場地權屬不清、質押物貨權 不清晰、單據管理不規範、出入庫管理流程不規範、配合度不高。 2009年後,中遠物流總部多次對倉 儲風險進行提示,但上海配送並未規範整改。2009年9月,中遠供應鏈成立,傅亮被提拔出任副總經理,並兼任上海配送總經理一職,謝雲嵩任上海配送副總經理,主持工作。當時中遠供應鏈的主營業務是鋼材代理採購,貨物放在上海配送的加盟庫,客戶為加盟庫的鋼貿商。前述知情人士透露,2010年8月,時任中遠集團總裁的魏家福在內部會議上也認為倉儲風險過大,要求停止鋼貿監管業務。 一位鋼貿商透露,2011年,謝雲嵩還將30個倉庫的業務公章交給鋼貿商。 這樣,鋼貿商手里就完全控制了全套流程。 2013年6月,謝雲嵩因鋼貿危機爆發被免職;當時上海配送黨支部書記張 俊接任總經理 ; 2014年3月,謝雲嵩官復原職。 “太典型的窩案、串案,即使更換了總經理、發現了問題,但仍然不報告。 ”業內人士指出,上海中遠物流案反映了該公司內部管理機制的失控, “內控制度最有效的就是換人,但‘前腐後繼’ ,所有制度都不管用了” 。 石徑軍于2013年5月離任中遠供應鏈公司,由廣東中遠物流黨委書記馬曉東接任。2013年6月, 中材國際 (600970. SH)發佈公告稱,中遠供應鏈未能依約交付貨材,涉資逾2億元。中材國際表示,其子公司東方國際貿易公司曾與中遠供應鏈簽署《倉儲保管合同》 ,約定將鋼材貨物倉儲在中遠供應鏈的倉庫 中,由中遠供應鏈進行倉儲保管。 “但中遠供應鏈未能依約交付東方貿易開具的八份倉單項下總計5.73萬噸、價值2.15億元的鋼材貨物,給東方貿易造成了巨大損失,中遠應承擔全部賠償責 任。 ”2013年3月,中遠物流被中國遠洋出售給母公司中遠集團,轉讓收益為19.6億元,助該上市公司扭虧。近年來,中遠集團已有多人因貪腐被查(相關報 道見本刊2013年第36期“中遠高租金船腐敗鏈初探 ” 、2014年 第23期“中遠徐敏傑案內情” ) 。 銀行折戟 據近期披露的法院判決書,中信銀行上海四平路支行原行長張某及客戶經理蔡某,亦被上海虹口區人民法院判受賄罪。 中信銀行在鋼貿上折戟甚多,2013年該行共計核銷52億元不良資產,時任行長朱小黃就表示,主要由於鋼貿行業的大量違約,導致壞賬激增。 銀行人士如張某,于2009年至2012年任中信銀行上海四平路支行行長期間,在開展“廠商銀”業務過程中,利用負責該行“廠商銀”業務的職務便利,先後收受賄賂款共計9.5萬元。按判決書不完全統計,這類通過行賄獲得假倉單,再向銀行融資的鋼貿企業近百家。 上海衛視報道,除中信銀行外,民生銀行、浦發銀行也有工作人員被抓,相關案件尚未開庭。據財新記者獲得的權威數據,全銀行業在鋼貿行業的債權 約1.3萬億元,其中貸款7800億元 ;鋼貿行業表內外不良資產合計738億元,不良率高達5.69%。 所謂“廠商銀” ,是銀行在鋼廠承諾回購的前提下,給鋼貿商貸款。當鋼廠將貨物發到銀行指定倉庫後,監管商向銀行出具倉單,負責動產質押監管。 這也被稱作階段性回購。後來還發展為差額回購,即鋼貿商需向銀行交付提貨保證金後,由銀行向監管倉庫發出提貨通知,鋼貿商才能提貨。 在這些模式上,銀行並未能防範好風險。銀行人士在2010年的摸底排查中就發現種種問題:在規定發貨期限內,到達指定倉庫的貨物不足值 ;大型鋼廠如日照鋼鐵不能直接向監管商通知、交付貨物;到貨規格、數量與採購合同的訂貨數量、規格不相符,到庫貨物非該行“廠商銀”模式項下質押物 ;貨物到庫後,未接到銀行指令,市場/ 監管商已將質押物釋放等等。 也正是由於這些模式,衆多央企、國企鋼廠開始充當“二銀行” ,發展托盤融資業務,釀成巨額黑洞。此前中國鐵物淨利虧損76億元,主要原因在於深陷托盤業務,鋼貿商違約所致。除中遠物流外,大型央企及衆多國企都充當鋼貿商的托盤企業,包括中鋼集團、中建材集團、五礦集團等;更多非專業的國企也涉足,包括中材國際、杭州熱聯以及天津物資、浙江物資、廣東物資等省級物資公司。
| ||||||
當地時間本月2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對朝鮮實行增加制裁措施的行政令。這是奧巴馬在上月表示會對朝鮮策劃黑客攻擊索尼影視娛樂有限公司(索尼影業)網絡做出回應後首次采取行動。奧巴馬政府還表示會有進一步行動。
上月索尼影業宣布,因遭到黑客攻擊和威脅,取消以刺殺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為主線的喜劇《采訪》(又名《刺殺金正恩》)在北美地區公映。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表示,有“足夠信息”顯示朝鮮應對索尼被黑客攻擊事件負責。此前強烈譴責該片上映的朝鮮政府予以否認,稱這是韓國政府散布的“荒誕不經的謊言”。奧巴馬當月表示,美方會“以我們選擇的場合、時間和方式”解決索尼影業遭遇的網絡攻擊。
美國打擊報複
朝鮮網絡上周斷網近十個小時,外界普遍猜想是美國的報複行為,朝鮮政府指責美國應為朝鮮網絡的不穩定狀況負責。但白宮並未就美國是否為此事負責發表評論。
奧巴馬昨日下令,授權美國財長雅各布·盧對與朝鮮政府有關的個人和實體實施制裁。美國財政部此後公布,禁止十名朝鮮國民和三家朝鮮國有機構進入美國金融系統,禁止美國公民與其交易或參與相關交易。
成為此次美國制裁對象的三家朝鮮機構分別是朝鮮偵查總局、朝鮮礦業發展貿易公司、朝鮮檀君貿易公司。其中朝鮮偵查總局是朝主要情報機構;礦業發展貿易公司是朝鮮主要軍火商、彈道導彈和常規武器有關裝備的主要出口商,該司在多國設有辦事處;檀君貿易公司主要負責商品與技術采購,為朝鮮國防研究與發展項目提供支持。
十名被制裁的朝鮮國民與上述三家機構有關,包括礦業發展貿易公司駐俄羅斯、伊朗、敘利亞、納米比亞等國的代表、該公司負責對外事務的官員等,包括檀君公司駐沈陽代表金光村(Kim Kwang Chun)。
白宮新聞發言人Josh Earnest稱,昨日對朝鮮的新增制裁只是美國就索尼影業黑客事件的第一步回應。Earnest在聲明中表示,美方慎重對待朝方以損害美國企業盈利、限制藝術家和其他個人自由表達觀點為目的的攻擊,“今天的行動是我們回應的第一層面。”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奧巴馬此前承諾會就此事件報複朝方,他還在考慮將朝鮮列入發起恐怖主義的國家之列,若被視為那類國家,可能產生更大範圍的國際影響。
中新社報道提到,發動本輪最新制裁之前,美國已對朝鮮實施多種單邊制裁,如2010年8月將朝鮮偵察總局、朝鮮勞動黨第39號辦公室等部門列為制裁對象;2011年4月宣布嚴禁美國進口朝鮮制造的任何商品等。
索尼因禍得福
《刺殺金正恩》講述了,兩名被美國中情局收買的美國記者借采訪之機實施刺殺金正恩的計劃。今年11月底,索尼影業美國總部的內部網絡遭到黑客攻擊,內部電郵、財報等大量機密數據被黑客公開。索尼影業股價一度因此大跌7%。
上月17日,索尼影業發出通知,取消定於聖誕節當天上映《刺殺金正恩》的計劃。奧巴馬對此公開批評,他認為索尼取消電影《刺殺金正恩》的決定是“錯誤的”,他可能會設法確保讓索尼放映這部電影。三天後,索尼影業CEO Michael Lynton表示,將於聖誕節當天在多家院線上映。
除了在300多家獨立影院上映,《刺殺金正恩》還通過互聯網平臺放映。線上開播後頭四天,該片觀看量超過200萬,進賬超過1500萬美元。《刺殺金正恩》一躍成為索尼影業迄今為止最賣座的線上電影。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預測機構Oxford Economics稱,其對希臘1月25日大選的民調結果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分析顯示,激進黨派Syriza將在大選中獲得“決定性勝利”,推進其反緊縮的政策。
希臘退出歐元區的風險引起了市場的恐慌,大量資金湧入避險資產。希臘國債收益率大漲,而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歷史新低。
Syriza承諾,如果當選,將對希臘援助項目的條款進行重新談判。
德國政府昨日希望緩解市場對希臘退歐的恐慌,不過投資者依然感到緊張。投資者的緊張並非沒有道理。
Oxford Economics的分析顯示,Syriza已經獲得足夠支持,獲得大多數選票。其報告指出:
Syriza的最終得票率可能高於36%。Syriza的表現在過去的20次民調中都很穩定,在最近5次的民調中,Syriza的得票率都高於40%。
Oxford Economics的Gabriel Sterne的報告指出,
如果現在的執政黨New Democracy party可以將大選和退出歐元區公投劃上等號,那其有可能縮小與Syriza之間的差距。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新加坡銀行首席經濟學家Richard Jerram近日發布報告稱,中國決策層依然在采用泡沫掩蓋泡沫的方式,以避免經濟出現突然的失速。依靠信貸擴張支撐起來的經濟增長不值得沾沾自喜。
Richard Jerram此前是麥格理集團(Macquarie)的亞洲首席經濟學家。
Jerram認為:
中國2014年GDP增速7.3%(1月20日將公布,7.3%為市場預期)似乎並不合理。在2012年工業產出增速10%的時候,中國GDP增速為7.7%;2013年工業產出增速9.7%的時候,GDP增速同樣為7.7%。而今年工業產出增速僅有8%,按照之前的數據參考來看,7.3%有高估之嫌。此外,諸如發電量和貨運數據等參考對比之後也有類似的結論。
2014年12月末中國發改委網站統計數據顯示,11月份,全國鐵路完成貨運量3.2億噸,同比下降6.5%,降幅比10月份擴大0.3個百分點,完成貨物周轉量2354億噸公里,同比下降6.4%,降幅比10月份收窄1.1個百分點。
中國政府曾預計2014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速將達到7.4%,這意味著全年的增速將在7.5%左右。而總理李克強已經多次強調,7.5%的GDP增長並非政府的首要目標。所謂的7.5%,多一點少一點都是可以接受的。重點在於促進就業市場的複蘇和收入的增長。
Jerram緊接著在報告中表示,
我們更為擔憂的是中國信貸泡沫的擴張趨勢。BIS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信貸擴張占GDP比重再增14%。自2008年末以來,信貸擴張已經占比GDP的79%。歷史數據顯示,這種程度的信貸泡沫最終都會導致大量壞賬。而根據IMF的判斷方式,三年內信貸擴張達到GDP40%通常就會引發壞債危機。中國已經在六年內保持這樣的情況。
很顯然,為了保持經濟增速,信貸擴張似乎是難以回避的選擇。然而在如此泡沫下,經濟增速依然算不上驚艷似乎更讓人不安。
中國決策者試圖利用放松信貸環境(降息、降準)等方式來提振經濟。這是一個很短視的行為,最終的惡果必定代價高昂。即便如此,2015年進一步降息/降準的預期依然強烈。
房地產市場可能最好的管中窺豹的方式。年內多次救市措施並沒有阻擋樓市價格下滑的趨勢。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高級經濟學家、副總裁章俊也有類似的觀點:
在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央行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推行定向降息降準以及貨幣政策操作工具的創新來進行“滴灌”式寬松,希望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但實際情況依舊是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居高不下。這背後的原因是在目前“經濟三期疊加”的背景下,實體經濟有效貸款需求下降,同時壞賬率上升也導致銀行風險偏好下降,從而出現慎貸惜貸的現象。
去年11月21日,中國央行宣布降息,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惠及剛需人群。當月新增信貸達8527億元,較市場預期高約2000億元。進入12月,路透等外媒獲悉,中國央行通過國開行向銀行系統註入了約4000億元流動性,並鼓勵銀行放貸,允許銀行去年放款總額達到10萬億元,高於此前媒體報導的9.5萬億元目標。 而在此之後市場對於央行在2015年持續降息和降準也多有預期。
Jerram最後總結認為:
在這樣一個政府大量幹預並且相對封閉的金融體系下,維持短期的經濟增速顯然是首要任務。因此判斷泡沫破滅的時間肯定是一個大難題。
改革似乎是唯一可能帶來變化的可能。但是“讓市場說了算”的計劃到目前為止收效甚微。
出口作為對沖國內投資增速放緩的一種方式在現在也已經難以奏效。雖然下半年人民幣也出現了一定的貶值,但是其他國家和地區貨幣的貶值力度更為明顯。美國目前20%的進口來源於中國,這也限制了中國在出口市場上繼續擴大份額的空間。
我們認為中國政府有能力控制經濟放緩的節奏。但是2014年在信貸泡沫支撐下未出現硬著陸並不值得沾沾自喜。在我們看來,如果信貸可以放緩,GDP增速7%(甚至是5%)都是可以接受的。
Bloomberg View專欄作家William Pesek的觀點則更為犀利,他表示中國需要“雷曼”時刻:
李克強總理必須找到自己內心的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擁抱創造性破壞。除了讓一些大公司倒閉外,中國也應取消其年度增長目標。對實現目標(今年是7.5%)的迷戀是道德風險滋生的根源,因為地方政府會依賴舉債完成經濟增長目標。
中國失控般的信貸增長是很難抑制的,因為市場廣泛地相信,政府會為銀行和有風險的投資兜底。這種思維缺陷在國企尤難戒除,它們深信自己與政府的關系太緊密而不會倒閉。如果習近平不能在未來一年中改變這種思維方式,中國可能會重蹈日本16年前的覆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