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憂鬱症自殺疑雲 辜仲諒母:盼羅惠玲好好解決問題


2010-9-23 TNM




中信辜家大少爺辜仲諒與前祕書9月初生了女兒,遠居美國的大媳婦羅惠玲密友意外跳出來,要辜仲諒給個道歉,使得才如願抱孫女的辜家二老-中信金董事長辜濂松與太太辜林瑞慧,心情猶如洗三溫暖。

週日(19日)晚間,辜林瑞慧首度打破沉默,談家務事。她透過友人向本刊說:「那時我們好幾次找惠玲回來,希望就近照顧,她不肯,又考慮到她與一般人的狀 況不同,不能勉強她。」辜家希望羅惠玲身體健康,早日解決婚姻難題,但眼看辜家嫡傳接班人辜仲諒陷入難解的官司與婚姻困局,辜家二老擔心不已。

有十個孫子的中信金董事長辜濂松與太太辜林瑞慧,九月初如願抱孫女,外傳他們開心包出「五千萬元」大紅包。孫女是辜家長子辜仲諒與前任祕書Jean所生,辜家二老本來還不知如何開口公布這項喜訊,本刊九日披露後,辜家陸續接獲親友致賀,二老才鬆了口氣。

密友爆料 辜媽媽低落

一週後,遠居美國多年的大媳婦、辜仲諒妻子羅惠玲的密友跳出來打抱不平,向本刊爆料,指出羅惠玲未罹患憂鬱症,辜仲諒欠她一個道歉。辜家二老心情頓時跌落谷底。

外界傳言不斷,說媳婦的病與兒子有關,若媳婦沒病,那麼辜仲諒在法庭稱為照顧病妻未處理紅火案的說詞,豈不有誤。不忍傳言越傳越盛,中信人稱「辜媽媽」的辜林瑞慧,打破沉默,透過友人向本刊說明家務事。

友人轉述辜林瑞慧說法,先感謝外界關心辜家抱孫女一事,並說:「惠玲當初帶小孩『做的事』,不是一般人會做的。她剛到美國時,我們好幾次透過阿仲(辜仲 諒)找她回來,就近照顧,但她不肯,又考慮到她與一般人的狀況不同,不能勉強她。」如今,見到羅惠玲健康精神狀況良好,二老很高興,也期盼羅惠玲面對未來 及家庭事情,能冷靜處理,好好解決問題。

煙滿密室 嚇壞全家人

媳婦長居美國,辜家二老依照培養辜仲諒等第二代的模式,將二個孫子安排到日本讀書,辜林瑞慧也到日本照顧孫子。友人轉述說:「我(指辜林瑞慧)是喜歡惠玲 這媳婦,不然,我都快七十歲了,也不用自己去管,其中,還有二、三年的時間,我的腳開刀,行走不太方便,我還得顧小孫子,負擔實在很重。」

辜仲諒是家中老大,不可能常住國外,媳婦沒辦法回台,也無法到日本照顧孩子,二老商量後叫辜仲諒去問羅惠玲:「是要回來,還是要離婚?」然而,離婚始終談不成,羅惠玲有時答應,有時又不同意,但辜仲諒也沒逼她一定要做出決定。

而導致辜仲諒與妻子分居、協議離婚的關鍵,就是六年前發生的「事」。辜林瑞慧友人說,最近辜家二老又想起當時緊急搶救的畫面。

二○○四年十一月底,奶媽想招呼當時八歲的辜仲諒小兒子吃點心,敲羅惠玲房門,卻無人應門,等上好一會兒仍舊無回應,奶媽心急,趕緊找人開啟門鎖,發現空氣瀰漫著煙灰,羅惠玲與小少爺躺著不動,搖也搖不醒,辜家趕緊將人送醫院。當時,辜仲諒人在日本。

母親自殺 子心理受創

經過這番折騰,辜家人驚魂未定,這時才知,羅惠玲精神壓力已很嚴重,而她的壓力來自於要求丈夫忠誠,卻不可得。

事後,辜家安排二個孫子一起接受心理治療,也聽從醫生建議,為羅惠玲安排可專心靜養的住處。同年十二月,羅惠玲轉赴美國洛杉磯安頓。這段陳年往事,辜家二老仍歷歷在目。

本刊就此事問過羅惠玲密友,她說:「其實只有她自己自殺,沒帶著兒子,但兒子自己闖進來,目睹到一切。事後,羅惠玲為此自責不已,因為兒子目睹後,心理受到創傷,心理建設很久。現在羅惠玲不想也不談這些陳年往事,深怕兒子再度受傷。」

此外,本刊也詢問知情的辜家友人,友人說:「羅惠玲可能以為是自己一人自殺,但真實情形卻非如此。我看過孩子的出院病歷,診斷證明上寫著『服藥過量』及『一氧化碳中毒』等字眼。」

○五年七月初,辜仲諒申報轉讓一萬張中信金股票,巿值達三.四億元,在美國洛杉磯置產供妻子安頓、上語言學校、生活開支,以及羅弟弟在美學費,和羅家父母每年赴美探女費用,並安排二個兒子寒暑假赴美陪伴。

「她到了美國之後,不太願意與辜家二老講話,辜家有事都得透過辜仲諒和她溝通。我們鼓勵她回來,在台灣也能看醫生接受治療,但她喜歡美國生活,不願意回來。」辜家友人說。

關於這些往事,一位與辜、羅相識十幾年的女性密友說:「第一時間聽到惠玲自殺送到和信醫院時,我們幾個女生還去看過,她躺在床上很虛弱。她在台灣有段時間 情緒激動、行為反常,我們知道她有憂鬱症,這五年來,在美國調養得比較好,她也跟很多朋友說她沒病,站在朋友的立場,我們相信她。」「惠玲赴美前,辜家曾 裝潢一處台北房子要讓她住,她可以選擇留在台北,但當時媒體追她追得凶,讓她決定赴美,沒人逼她。」

密友證實說:「惠玲在美國只有自己一人,我們幾個好朋友都叫她回來,大家可以常一起吃飯、聚會,但她說喜歡住在美國,於是,我們幾個寒暑假帶著孩子去美國玩時,也去陪她。」

密友還提及:「Jeffrey(辜仲諒)真的對惠玲很好,不論在外面或在家裡,都用很gentleman(紳士)的方式與她互動,這幾年來惠玲一直掛在嘴邊。」

為媳圓夢 籌辦海外婚

事實上,辜家二老很疼幫辜家生下二男孫的羅惠玲,為了讓她能早日進門,二老尊重羅惠玲想在國外辦婚禮的想法,因她從小憧憬在教堂辦婚禮,為此辜林瑞慧找了 二、三名日本友人,一起尋覓合適教堂,一手策劃婚禮細節,二老還親自飛夏威夷主持婚禮。辜羅婚後,辜林瑞慧還帶羅惠玲到日本玩,請她與自己的朋友一起吃 飯。

此外,羅惠玲在台期間與辜林瑞慧的婆媳感情,並非外界想像的不好。

尤其這幾天,名嘴上電視爆料說,婆媳找同一髮廊設計師,有回媳婦先到,設計師幫她做指甲,晚到的婆婆看到此景,氣得打翻桌上茶水。友人澄清說:「她們根本不同設計師,且辜媽媽是受日本教育,不可能在大庭廣眾下做出這種沒教養的事。」

弊案滯日 女祕書伸援

儘管,辜家二老接受兒子事前沒報備的婚姻,也接納無家世背景的平民媳婦,但兒子的婚姻路仍不平順。○六年紅火案爆發,辜仲諒遭通緝,滯留日本二年,這期間辜仲諒的祕書Jean於公於私協助他不少,而辜羅已名存實亡的婚姻就這樣拖著。

自認沒拿錢放自己口袋的辜仲諒在特偵組鼓勵下,○八年十一月返台。好不容易盼到兒子回家的辜家二老,高興沒多久,隨著紅火案部分案情明朗,他們的煩惱與日俱增。

原來,辜仲諒在美國、日本與台灣三地奔波安頓妻兒時,因顧不來公司的事,將權力放給專業經理人,當中,又以辜仲諒妹婿、身兼中信銀總經理及香港分行總經理的陳俊哲為主。

妹婿挪錢 害慘辜大少

年輕又一心想做大的辜仲諒,○五年相中兆豐金,有意插旗,一旦合併可增強實力。而插旗兆豐金這件大事,辜仲諒全權交給熟識投資銀行操作的妹婿陳俊哲執行。

在兆豐金股權買賣過程中,陳俊哲透過維京群島紙上公司紅火,賺到十億元(三千多萬美元)價差,照理應全數上繳中信金,卻有三億元去向不明。

在紅火案進入二審後,本刊取得自法院調閱的宗卷資料才知,原來陳俊哲將錢挪用在日本東京置產六千萬元、買世界名小提琴六千萬元、坐私人飛機一千萬元等「不可報支的費用」上。

中信人事後揣測他的動機說:「他(陳俊哲)就錯在這最後一步,他透過紅火與中信銀間買賣,這一來一回,幫中信金賺了快十七、八億元,本來是公司賺不到的錢,他大概是想拿一些去用也還好。」

紅火案裡一個是兒子、一個是女婿,手心手背都是肉,辜家二老陷入天人交戰,看到老二辜仲捲入金鼎證案,順利過關,二老也希望律師能同時救回老大與女婿,但陳俊哲挪用資金的事證俱在,不可能二個都救。

辜仲諒事後得知妹婿挪用資金,為顧及與最疼愛的小妹辜仲玉之間的兄妹情誼,在法庭上,他不願意也不好多講什麼,讓辜家人深怕辜仲諒會被拖下水。

辜家二老看著女婿滯日、媳婦在美,讓辜仲諒的官司與婚姻都陷入難解困局,心疼極了,又苦無兩全的營救之道。百年辜家遇此一劫,大宅門裡的人生,也有不足為外人道的心酸。

紅火案大事記

2005.8~11 中信金旗下子公司買進約3%的兆豐金股權。

2005.9.30 中信銀董事會授權香港分行向香港巴克萊資本證券買結構債,額度2.6億美元,9成資金鎖定兆豐金股票。

2005.12.6 中信銀增撥1.3億美元大量加碼結構債,總計前後共買進兆豐金44萬張、3.9%持股。

2006.1.27 中信金向金管會申請收購兆豐金股權,中信銀香港分行將結構債賣給和辜家有關的維京群島紙上公司「紅火」。

2006.2.9 金管會核准中信金收購兆豐金最多10%股權。

2006.2.15、16 紅火申請贖回結構債,巴克萊賣44萬張兆豐金股票變現,股票7成流入中信金,紅火賺到10億元(3,048萬美元)價差。

2006.5 檢調根據檢舉,著手偵辦紅火案。

2006.7~11 辜仲諒辭去中信銀董事長、中信金副董等職務,和陳俊哲滯外不歸,檢調屢傳不到,其他涉案主管紛遭約談、羈押。

2006.12.4 檢方通緝辜仲諒。

2007.2.15 檢方偵結起訴紅火案,起訴書中指陳俊哲管理的Top Genius公司借錢給紅火買結構債,同日發布通緝滯日的陳俊哲。

2008.11.24 辜仲諒返台。

2009.12.24 檢方認定辜仲諒主導紅火案,依背信、洗錢等罪嫌起訴。

2010.8 辜仲諒在法院陳述說,紅火案發生期間,患有憂鬱症的妻子羅惠玲攜子自殺,遭逢家變,他無心公事,根本沒有心思犯案,爭取無罪。

審理期間發現,陳俊哲2006年間挪用3億元紅火獲利在日置產、買小提琴等。

心靈殺手 憂鬱症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10年後,憂鬱症將成全球最需重視的三大疾病之一,因它很常見,卻易被低估。憂鬱症往往使人失能,且與自殺有高度的連結,研究顯示,97%的自殺者罹患精神疾病,其中87%是重度憂鬱。

目前診斷憂鬱症有9大標準症狀,包括:情緒低落、明顯對事物失去興趣、體重或食慾下降或增加、嗜睡或失眠、思考動作遲緩、疲累失去活力、無價值感或強烈罪惡感、注意力不集中或猶豫不決,以及反覆想到死亡等負面念頭。

時時出現4個以上的症狀(須含前2項),且持續2週以上,就要小心是否憂鬱症上身,宜及早就醫診斷。董氏基金會 (http://www.jtf.org.tw)、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http://www.depression.org.tw /index.asp)均有憂鬱症檢測量表,方便民眾自我檢測。

辜仲諒小檔案

現職:中信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生年:1964年

家庭:中信金董事長辜濂松的長子,和妻羅惠玲育有2子,與錢姓女友生1女

學歷:東吳大學日文系、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企管碩士

經歷:1988年進入中信銀任職,歷任中信金副董事長、中信銀董事長、中信金總經理、中信銀副總經理;進入中信銀前曾於美國摩根士丹利銀行、日本三菱信託等外商任職。

官司:2009年底因紅火案遭檢方以背信、洗錢等罪嫌起訴,一審預定於10月宣判。

羅惠玲小檔案

生年:1971年

婚姻:

.1991年結識辜仲諒

.1994年與辜仲諒私定終身後,接連生下2子

.1996年獲夫家認可,與辜仲諒在夏威夷補辦婚宴

.2004年11月攜子尋短獲救,後選擇赴美休養

.2005年開始與辜仲諒協議離婚

學歷:復興商工畢業

經歷:公關人員、曾與朋友合夥開花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00

南山幕後》專訪新買主博智金融談資金疑雲 「若有中資,五十億捐AIG!」

2010-10-19 TWM




在層層的中資疑慮中,博智金融脫穎而出,成為台灣第二大壽險公司南山人壽的新買主,博智總經理吳榮輝親自跳出來向︽今周刊︾澄清,證明自己絕對不是中資,但事情真相,還在等待經濟部投審會的最後結果。

撰文‧劉俞青

十月十三日晚上八點多,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裡﹁紅豆食府﹂上海餐廳人聲鼎沸,觥籌交錯,這是剛出爐的南山人壽新買家——博智金融團隊在此宴請南山的內勤員工。事實上,約莫十四個小時之前,美國AIG總公司的臨時董事會才剛拍板,由博智金融團隊以二十一.五億美元的價格,買下南山人壽的經營權,﹁第一個晚上﹂博智就選擇與員工一起度過,新買主顯然非常懂得﹁體貼﹂員工的心。

事實上,這個案子的程序還不算全部完成,因為一直釐不清中資疑慮的博智金融,最敏感的資金來源,至今還躺在經濟部的投審會審查中。

不過,博智金融董事長麥睿彬、董事總經理吳榮輝,兩人一路走來信心滿滿,就在宴請員工的前三個小時,兩人正神情嚴肅地在位於板橋的金管會報告,根據吳榮輝會後表示,博智的所有股東結構,隔天十月十四日全部送交金管會審查。

這次驚動整個台北金融圈的南山人壽標售案,博智台面上由對台灣金融市場相當熟稔的吳榮輝親自操盤,吳榮輝雖然是香港人,但曾經擔任台灣富邦金控的策略長,在台灣住過五年之久,博智金融一路過關斬將到今天,吳榮輝出力甚多。

有沒有中資? ﹁保證沒有一毛中資!﹂據了解,早在對外宣布出售之前,金管會其實已經﹁派人了解﹂過博智的背景,如果沒有意外,就金管會的認定,博智應該﹁是港資,不是中資﹂,博智因此順利出線。

一 路走來雖然始終難脫中資陰霾,但吳榮輝激動地告訴︽今周刊︾﹁我最討厭中國人!﹂還說﹁契約中明訂,只要查出來有一毛錢是中資,我一.六八億元︵美元︶全 部被沒收!﹂針對種種疑慮,吳榮輝幾乎都以直來直往的口吻爽快回答,以下是專訪內容:問:到底博智金融團隊是不是中資?有沒有中資?

答:首先我要說,博智金融團隊是由博智金融和香港上市公司中策集團一起組成,兩家公司的股東非常、非常像,包括我和麥睿彬同時都是兩家的董事。我們已經把兩家公司的股東名單給AIG總公司看過,而明天︵十月十四日︶也將送給台灣金管會看,絕對禁得起考驗。

我告訴你,這次我們與AIG的合約中有一條guarantee︵保證︶,只要事後發現有一毛錢是中資,我們的一.六八億美元訂金︵約合新台幣五十三億元︶,就全數被AIG沒收。

而且,大家說中資、中資,真的有這麼容易嗎?你要知道,中國外匯管制是非常嚴格的,你可能可以有個幾千萬元人民幣在香港買樓,但這次交易金額,不是幾千萬元,是人民幣一百多億元耶,你覺得這麼大筆的資金,有可能是中資而不被查出來嗎?

問:博智的股東名單可以給大家看嗎?

答:等給金管會看過之後就可以,你們很快就會知道,我真的沒有騙大家。 這一次,我覺得台灣的媒體這樣寫,真的太不公平了!博智金融從一開始十三、四組潛在買家一路到今天,很多人︵為了競爭︶在外面放話抹黑我們。

董事是中國高官? ﹁可以傳身分證澄清!﹂問:你認識外傳的幕後中資金主肖建華嗎?

答:肖建華是誰?

全部都是外面的抹黑,我還可以一併告訴你,外面還說博智的董事總經理李聞雷的父親,是前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我可以鄭重告訴你,完全不對。如果不相信,我明天請我祕書傳他的身分證給你看。

問:中策出資八成,博智出資只有兩成,為什麼要捨中策,叫﹁博智金融團隊﹂? 答:因為今年四月博智金融以十億美元成立之後,我們才發現,南山太大了,超出我們預期,十億美元很可能不夠,才只好回頭去找關係企業中策集團一起參與,但博智的名字之前已經決定了,就是這樣。

我們做事一定有邏輯的,你問我我都可以清楚交代,不要再懷疑我們了。

問:你口口聲聲說二十一.五億美元是﹁天價﹂,那為什麼要出這麼高價?是被其他買家例如中信金逼出來的嗎?

答:我只知道我們是好學生,而且最後考了第一名,就這樣,但其他同學怎樣,我不知道。

會出到這麼高價,是因為如果價格不到位,AIG不會肯賣的,但這個價格比起我的好朋友富邦金,去年買ING安泰的價格相比,太貴太貴了!

問:這次購併的過程中,你的感想如何?

答:老實說,我非常非常討厭中國人,現在香港到處都是中國人,香港的生活品質變得壞透了!拜託不要再把博智金融和中國扯在一起了!

問:未來博智主導的南山人壽會進中國嗎?

答:中國太貴了!眼前,博智會先在東南亞及香港一帶蒐獵,明年農曆年前,大家就會看到博智有新的購併案,現在、就是此時此刻已經在談了。

但現在要進中國,book value︵淨值︶都是兩、三倍起跳,比起東南亞這些公司大約︵淨值的︶一倍多,中國真的太貴了。

問:目前要在南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答:要和員工溝通,現在已經晚上八點多了,我要趕去和員工一起吃飯,不能再說了,再見。

博智金融控股

成立時間:2009年4月資本額:20億美元(約640億台幣)負責人:董事長麥睿彬(Robert Morse)董事總經理吳榮輝 惟一投資事業:南山人壽 南山人壽

成立時間:1963年

董事長:謝仕榮

資產規模(至八月底):1兆6千億元淨值(至第二季):997億元2008年保費收入:2190億元,台灣壽險業排名第二

保戶人數:400萬人

有效保險契約:799萬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56

羅康瑞唔做瑞房CEO爆退休疑雲「我退休唔得o架!」 李華華

2011-3-17  AD




 

「最靚仔 CEO」卸任了!瑞安房地產(272)噚日喺公佈業績日突然宣佈,羅康瑞由即日起唔再兼任行政總裁,淨係做集團主席,而執行董事兼董事總經理李進港將會接 佢棒做CEO。董事會話,o依家係適當時機將主席同CEO嘅職責明確區分,令董事會經營管理同業務日常管理上,確保權力同授權分佈均衡云云。

搵李進港接棒

照 字面解讀,似乎係羅康瑞部署退休wor!但當事人話,件事並唔係咁嘅,仲話「我退休唔得o架!」佢話,查實o依家內地好多樓市調控措施,令到佢好鬼多嘢 做,再講,佢係個唔可以退休嗰種人嚟o架,連放假都唔係好得。「我返工好似放假咁,所以,我冇放假囉!」而根據呢個最新分工架構,羅生今後只會專注於領導 董事會制訂戰略方案,而阿進港就會負責日常管理同營運!

其實羅生話唔做CEO,華華又唔係好意外,事關舊年年頭佢接受黨報訪問嗰陣,已講明搵緊CEO接班人,仲希望1年內成事,咁點解會揀到49歲嘅進港呢?佢話問過公司好多經理級同事,九成以上都係揀進港,所以,佢咪就揀進港囉!

點都好啦,華華相信至Happy嘅應該係羅生個「最美麗港姐」老婆朱玲玲,因為就算唔退休唔放假,今後羅生點都有多啲時間陪佢啩!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14

“新型瘦肉精”事件疑雲未了:廣東集能仍正常銷售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907/2414189.shtml

 9月5日,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再次詢問廣東集能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稱廣東集能)相關負責人陳先生,何時向媒體公佈檢測結果時,陳先生稱:“到時再說。”距被媒體曝光廣東集能公司產品含苯乙醇胺A(俗稱新型瘦肉精)一個多月之後,此事仍一團迷霧。
7月25日,媒體報導稱,今年4月份,湖南嶽陽市雲溪區畜牧水產局將廣東集能公司生產的大豬預混料附帶添加小包營養素抽樣送北京檢測。經國家飼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表明,廣東集能公司的大豬預混料內含有苯乙醇胺A。
此事自始疑點重重。岳陽市雲溪區畜牧水產局查出廣東集能公司產品含新型瘦肉精之後,並未按相關規定通報廣東省農業主管部門,後者也未到廣東集能公司查處。
而廣東集能公司方面表示不認同檢測結果,上述陳先生對記者說,這是對公司的誣陷。
面對諸多疑點,記者趕赴岳陽市雲溪區水產局了解情況,卻無人接受采訪。廣東集能公司也不對外公佈廣東相關部門的檢測結果等相關事宜,在記者長達一個月的追問中,該公司相關負責人陳先生的回复皆是:以後再說。
被曝“新型瘦肉精”數月未處理
7月25日,權威媒體報導稱,今年3月以來,岳陽市雲溪區畜牧水產局對全區的飼料經銷店、經銷商進行拉網式排查。
報導稱,3月中下旬,該局工作人員先後在路口鎮查封和抽取了福建龍海市海新飼料預混公司與廣東集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大豬預混料,附帶添加小包營養素。
雲溪區畜牧水產局將上述兩家公司生產的大豬預混料附帶添加小包營養素抽樣送北京檢測。經國家飼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表明,兩個廠家的大豬預混料內均含有苯乙醇胺A。
據悉,苯乙醇胺A是瘦肉精品種目錄中的一種,與其他瘦肉精品種如萊克多巴胺等相比,同樣可使生豬長速加快、皮紅毛亮、瘦肉率高。人吃了含這種瘦肉精的豬肉後,可誘發高血壓、心髒病等。2010年12月,農業部公告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添加該物質。
今年4月18日,岳陽雲溪區畜牧局向當地警方反映,查獲福建省龍海市海新飼料預混公司大豬預混飼料含“苯乙醇胺A”一事,當地警方於4月28日立案偵查,經過2個多月努力,共抓獲福建省龍海市海新飼料預混公司及相關涉案對象8人,搗毀非法生產窩點1個,打掉非法銷售團伙3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於7月25日致電岳陽市雲溪區畜牧水產局,詢問廣東集能公司被查出飼料含“新型瘦肉精”一事,該局工作人員稱,案件還在處理中,不方便透露具體情況,但該局會依法對此事進行查處。
但1個多月過去了,雖然其他涉瘦肉精的相關涉案對像已被抓獲,但廣東集能公司卻仍無被查處的消息。
據廣東集能集團官網介紹,該集團成立於2009年,總部落戶於廣州市從化明珠工業園。由廣東集能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廣州綠安康飼料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集能農牧開發有限公司和福州滋農生物肥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四家企業組建而成。集團主營業務為飼料添加劑預混料、幼齡動物飼料、生物飼料原料、動物保健、種豬養殖、生物肥料、養殖場環境治理以及進出口貿易等。
相關公司產品一直在銷售
廣東集能公司被曝光飼料產品含有“新型瘦肉精”之後,該公司以及廣東省、市農業畜牧部門卻有著相反的意見與結果。
7月25日,廣東集能公司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並不認可岳陽雲溪區畜牧水產局的相關結論,並提出三點質疑:一、當初岳陽市雲溪區畜牧部門抽檢公司產品時,並未有公司人員在場並簽名,公司對檢測程序有疑問;二、公司被岳陽市相關部門檢出的“含新型瘦肉精”的產品,在全國其他多個省份均有銷售,但從未被檢測出此類情況;三、公司有實驗室與相關檢測設備,產品配方均有檢測,但從未發現含“新型瘦肉精”成分。
此後,廣東集能公司還在其公司網站發布聲明稱,岳陽市雲溪區畜牧水產局向該公司出示的檢測報告複印件上(至今未見原件),沒有任何地方標明是該公司銷售的產品,因此,該公司認為檢測報告與其無關。同時,事發後,廣東集能仍照常生產與銷售。
廣東方面:岳陽處理過程違規
8月10日,廣東從化市畜牧獸醫漁業局詹局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該局從未收到岳陽相關農業畜牧部門檢測出廣東集能公司飼料含“新型瘦肉精”情況的通報,他們也是通過媒體的報導才得知此事。
詹局長說,廣州及從化市的畜牧等部門均會定期檢測廣東集能的飼料產品,從未發現該公司產品含“新型瘦肉精”,要是查出肯定會及時處理,讓群眾放心。對於岳陽畜牧部門聲稱查出廣東集能的產品含“新型瘦肉精”而未向廣東相關部門通報,他感到“很蹊蹺”。
從化市畜牧獸醫漁業局畜牧科張科長對記者說,廣州及從化市畜牧部門在每年的2月、4月、6月、9月等月份,會定期對廣東集能的飼料產品進行抽檢,均未發現含“新型瘦肉精”。
張科長認為,發現飼料中含“新型瘦肉精”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件,應當及時通報,及時查處。而岳陽畜牧部門聲稱在今年4月份便已查出廣東集能的飼料產品含“新型瘦肉精”,卻從未向廣東相關部門通報,這不符合農業部門的規定,也不合常理。
張科長說,如果廣東集能的飼料產品真含有“新型瘦肉精”,幾個月以來卻未加查處,一直在生產和銷售,那得有多少違規產品流向市場,產生的危害將有多大啊?
張科長還稱,岳陽畜牧部門抽檢的廣東集能飼料產品是該公司去年11月份生產的,屬於過了保質期的產品。過期產品已經失去了檢測的意義。
8月11日,廣東省農業廳飼料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岳陽雲溪區畜牧部門從未向廣東省農業相關部門通報廣東集能公司被查出“新型瘦肉精”一事,只是私下聯繫了廣東集能公司,這根本不符合相關法規。從岳陽畜牧部門發給廣東集能公司的檢測報告複印件來看,也沒有任何地方標明該檢測報告與該公司有關。
同時,記者從廣東省農業廳農業飼料辦公室了解到,經過具有相關檢測資質的廣東省獸藥與飼料監察總所檢測,近期從廣東集能抽檢的所有飼料產品中,未發現含“新型瘦肉精”。
據從化市畜牧獸醫漁業局畜牧科張科長介紹,7月25日,廣州市畜牧、質檢等多部門到廣東集能公司進行抽檢,共抽取了該公司今年2月、3月的9份飼料樣品。經相關部門檢測,亦未檢出“新型瘦肉精”。
岳陽相關部門:“無可奉告” 
8月1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繫了岳陽市雲溪區畜牧水產局飼料辦主任楊俊傑,要求就上述疑點進行採訪,楊俊傑卻稱“無可奉告”。
8月26日,記者趕赴岳陽雲溪區畜牧水產局。該局綜合辦公室工作人員稱,局里相關領導去長沙了,而對記者提出的採訪其他相關負責人的要求,工作人員稱,現在關於“新型瘦肉精”一事的採訪事宜,已經交由區委宣傳部新聞科負責。
記者來到區委宣傳部新聞科,新聞科郭主任卻聲稱對廣東集能公司被查“新型瘦肉精”一事不發表看法,在記者的要求下,郭主任聯繫了雲溪區畜牧水產局的相關領導,但郭主任告訴記者,該局領導說採訪要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才行。但當記者問“上級主管部門”是哪個部門時,郭主任說不清楚。
廣東集能:面對媒體躲躲閃閃
9月5日,廣東集能公司相關負責人陳先生向記者表示,自岳陽雲溪區畜牧水產局通過媒體公佈其產品含“新型瘦肉精”之後,公司損失很大,產品銷售量已經下降了50%。
此前,廣東省農業廳飼料辦人士也對記者說,據他了解,廣東集能被曝“新型瘦肉精”之後,一些客戶要求退貨。
既然“損失很大”,廣東集能為何遲遲不向媒體公佈廣東省、市對其有利的檢測結果?近一個月來,記者多次與廣東集能陳先生聯繫,但得到的答复總是:以後再說。
8月10日,廣東省從化市畜牧獸醫漁業局張科長對記者稱,廣東集能負責人向她表示,等到廣東省、市相關部門對其產品的檢測結果報告出來後,公司會將相關情況向媒體通報。張科長還透露,廣東集能公司已經準備委託律師維權。當天,廣東集能陳先生也表示以後會向媒體公佈此事。
幾天后,當記者從廣東省農業廳飼料辦了解到,對廣東集能公司抽樣產品檢測結果報告已經正式作出了,但陳先生只是說到時會邀請記者去公司,其他的“以後再說” 。
但到9月5日,關於廣東集能何時公佈廣東省、市相關部門的“檢測結果”等相關事宜,陳先生仍稱:到時再說。
廣東集能集團“新型瘦肉精”之謎受到公眾強烈質疑。“瘦肉精”嚴重危及食品安全,事關公眾生命健康,一家企業產品被指查出含“新型瘦肉精”,卻存在重大分歧與對抗性結論,而岳陽雲溪區畜牧局和廣東集能公司始終不願面對媒體的追問與質疑,表現諱莫如深,令公眾無法獲知真相。更可怕的是,近5個月以來,涉“瘦肉精”案企業的產品仍照常生產和銷售,相關部門也無公開說明,公眾如何能對擺上餐桌的豬肉放心?
重慶沃爾瑪陷“豬肉涉假門” 
專家稱肉類供應商應出具綠色豬肉證書及標識
每經記者胡沛發自成都
◎新聞事件
疑似假冒“綠色豬肉”現身
9月5日,重慶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通報稱,近期查獲沃爾瑪在渝多家超市涉嫌銷售假冒“綠色豬肉”。據調查,今年以來,重慶沃爾瑪超市3家分店以低價普通冷鮮肉假冒高價“綠色食品”認證的豬肉1178.99公斤,涉案金額4萬餘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9月6日)走訪沃爾瑪等賣場發現,許多超市儘管打出“綠色豬肉”的招牌,但並沒有出具第三方機構認證的證書和標誌。
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重慶市工商局表示,將根據最終調查結果,對沃爾瑪超市實施行政處罰。
昨日,沃爾瑪中國在給記者發來的聲明中表示,就重慶工商部門通報的相關商場的問題對廣大消費者表示最誠摯的歉意,並稱對此高度重視。目前正在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對事件進行全面核查,並對相關商場存在的問題立即糾正和嚴肅處理。
同時,沃爾瑪應急處理小組已對重慶所有門店的相關豬肉產品展開全面核查。
但是,對已購買假冒“綠色豬肉”的消費者權益如何保護等問題,聲明書未作任何說明。
◎記者調查
商場“綠色豬肉”鮮有認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走訪沃爾瑪成都SM店鮮肉櫃檯看到,在標有“綠色、有機、原生態”字樣的專櫃上,擺放著五六種五花肉、後腿肉、排骨等豬肉種類。
價格顯示牌顯示,帶皮後腿豬肉24.05元/斤,而普通的精品帶皮後腿豬肉是18元/斤,綠色帶皮五花肉22.8元/斤,而普通帶皮五花肉價位是18.9元/斤。在專櫃上,記者發現掛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但並沒有發現綠色認證的標誌。正在挑選鮮肉的消費者李女士坦言,“不知道怎麼分辨綠色豬肉和普通豬肉,看起來都差不多,就挑便宜的買。” 
記者走訪市內其他賣場也發現,打著“綠色豬肉”招牌的豬肉不在少數。究竟什麼是綠色豬肉?沃爾瑪銷售員解釋:“綠色豬肉是用糧食餵養的,普通豬肉一般都是用飼料餵養的。”據業內人士介紹,以是否是飼料餵養來判斷二者的區別顯然是誤讀,綠色豬肉就是對健康豬肉的一種統稱,從豬源品種、牧養方式、餵養方式和生長周期等方面,都與普通豬肉不同,其核心有兩點,一是飼養過程中餵的是天然、綠色的飼料,不添加抗生素、激素等藥物;二是生長周期完全達到自然成熟年齡。
如何分辨綠色、無公害豬肉和普通豬肉的區別呢?四川省畜牧食品局信息中心主任錢亮表示,消費者要想鑑別綠色豬肉,首先要看有無綠色、無公害豬肉的標識。“一些包裝上會印有相關標識,但在銷售零散的綠色豬肉時,相關企業也應該出具由農業部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驗證的檢測報告。”他介紹,要銷售綠色豬肉的肉類生產加工企業,應經農牧部門檢測後,申請獲得綠色豬肉證書,有機豬肉還要專門向農業部認證,銷售過程中也應將相關證件的複印件貼在顯眼位置以告知消費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19

Groupon前車之鑑 拉手網IPO疑雲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1/4OMDcyXzM3NTk4OQ.html

對於團購網站瘋狂的燒錢競賽,拉手網的IPO是終點還是另一個起點?

10月28日晚,中國團購網站「拉手網」向美國SEC正式提交F-1文件,申請在納斯達克上市。按照招股說明書,拉手網上市代碼為「LASO」,擬融資1億美元。巴克萊資本將承擔此次IPO承銷商。

這是一筆融資金額不大的IPO,但由於令人瞠目的燒錢速度以及美國Groupon的前車之鑑,拉手網上市很快引發普遍關注和爭議。 團購商業模式的鼻祖美國Groupon的上市亦經歷一波三折,儘管最終得以敲定於11月4日上市,卻以融資規模縮水近半為代價。

作 為Groupon的中國模仿者,拉手網在收入規模、利潤以及行業競爭等方面,更加遜色,僅僅今年上半年,拉手網的虧損已達到3.91億元。 拉手網IPO陰影 「不排除流血上市的可能」 「Groupon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將直接影響著中國團購網站能否得到投資者的關注和認可。」團800聯合創始人胡琛告訴記者。 美國資本市場的中國概念股,以往都愛講「美國模式中國版」的故事。此前,優酷上市,曾被比作「youtube+Hulu」的中國網站;人人網上市藉著「中 國版Facebook」的旗號。這既便於美國投資者理解商業模式,也能幫助他們分析和判斷公司未來發展前景。

然而,不幸的是,拉手網效仿 的模板本身就受到質疑。過去兩年,Groupon在美國風生水起,曾被認為是社會化電子商務的典型案例。然而,由於Groupon目前還沒有實現盈利,業 務增長速度也放緩,受熱捧的好時光已不復存在。 這給拉手網IPO前景蒙上一層陰影。加之,今年的資本市場遠非去年下半年景氣,亦有迅雷等中國企業上市夭折的案例在先。「拉手網選擇在此時上市,不排除流 血上市的可能,未來資本市場的表現也不容樂觀。」一位團購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 可是,箭在弦上的拉手網又不得不上市。

拉手網的招股說明 書顯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拉手網在過去一年淨虧損為5350萬元。截至2011年6月30日的前6個月,淨虧損為3.91億元。拉手網成立近 兩年以來,已經累計虧損4.74億元。這或創造了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燒錢速度之最。以今年上半年的數據計算,意味著拉手網每獲得1元的營收,需要以約6.8 元的虧損為代價。 拉手網解釋稱,造成公司虧損不斷擴大的原因主要是營銷、市場推廣費和一般管理費用的大幅攀升。而業界對此的最直觀感受,則是拉手網在戶外、網絡等各種渠道 鋪天蓋地的廣告投入。

 但大筆投入帶來的營收規模卻不成比例。根據拉手網的招股說明書,拉手網過去一年的營收為1050萬元。在截止到2011年6月30日的前6個月,營收為5780萬元。

團購的燒錢邏輯

加速擴張,與競爭對手拉開距離,等到大部分競爭對手相繼倒閉, 再提高行業毛利潤率,迎來盈利拐點 與迅雷、盛大文學相比,拉手網的上市環境已經回暖。過去一週,歐洲債務危機緩解。然而,就其個體命運來言,眼前的多重危機仍然威脅著其上市進程。

 Groupon 的幸運在於,其在美國只有唯一一個真正的競爭對手LivingSocial。儘管團購網站門檻不高,但谷歌和亞馬遜等公司並未對其構成威脅,也不存在一夜 之間冒出的「千團大戰」。但拉手網在中國卻面對著眾多實力匹敵競爭對手。 根據團800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9月銷售10強團購網站」中,大眾點評網、拉手網、滿座網、美團網、糯米網和窩窩團等幾大團購網站的9月成交額 相距不遠,都達到1億元以上。

其中,窩窩團最高達到1.65億元,大眾點評網最低也達到1.02億元。 在這種情況下,拉手網需要不斷投入重金展開大規模營銷,拉開與中小團購網站的差距;另一方面,拉手網又未能真正樹立行業第一的位置,美團網、窩窩團等公司 與其旗鼓相當。 目前,國內團購網站與商家的分成比例主要是1:9。如果有哪一家提高自身份成比例,就將受到競爭對手搶走市場份額的威脅。這與Groupon在美國與商家 主要按照4:6的分成比例相比,收入和利潤大打折扣。 此前,拉手網大規模擴展的商業邏輯是:加速擴張,與競爭對手拉開距離,等到大部分競爭對手相繼倒閉,再提高行業毛利潤率,迎來盈利拐點。但是,目前看來, 拉手網的實力難以一家獨大,也不足以改變行業競爭規則。 如果要繼續生存,拉手網需要更多資金的支持和補充。此前,拉手網分別在2010年6月、2010年12月和2011年4月進行3輪融資,金額分別為500 萬美元、5000萬美元和1.11億美元資。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按照團購網站如此燒錢速度,其在私募市場繼續融資的難度已經增大。IPO自然成了拉手 網的募資渠道。」

「如果團購網站不能改變現有的經營模式,不能大幅提高收入和利潤率,即使上市,也只能是『千金散盡』。」胡琛說,「公司 上市後,需要每個季度拿出漂亮財報向投資者和公眾匯報。如果難以拿出,不僅股價受到影響,甚至會影響其線下業務的正常合作和經營。」 但是,花錢如流水的團購行業,幾家領先的中國公司都已開始不計後果地流血上市。此前,窩窩團CEO徐茂棟不斷為公司今年年內赴美IPO造勢。美團網CEO 王興亦對外透露,美團網將在今年下半年達到納斯達克上市標準。種種跡象顯示,團購網站的融資大戰已經將戰火燒到IPO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50

唯品會止血上市疑雲:現金僅能維持兩月運營

http://news.imeigu.com/a/1329698940184.html

如果唯品會闖關成功,或表明國外資本對中國電商的態度轉向正面。CFP供圖

名品折扣購物網站唯品會18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首次公開募股(IPO )申請文件,擬在紐交所上市,籌集最多1.25億美元資金,用於增強公司IT系統和一些可能的併購交易。

如果不出意外,唯品會有望成為2012年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中國電商公司。自去年8月土豆網上市後,就沒有中資企業在美國上市,即使在業內處於領先地位的迅雷、盛大文學、拉手網也都相繼臨門收手,推遲IPO日程。

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如果唯品會闖關成功,則表明國外資本對於中國電商的態度轉向正面;而即使IPO失敗,也不會對京東商城和凡客的上市征程產生太大影響。

止血上市疑雲

唯品會招股說明書顯示,2009年至2011年,唯品會淨營收分別為280萬美元、3258萬美元和2 .27億美元;同期,相應的淨虧損分別為138 .07萬美元、836.58萬美元和1.56億美元。

雖然概念股虧損上市本是常態,但外界質疑,唯品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抵消掉銀行貸款後,其現金流僅為3224萬美元。以2011年的運營費用為1.5億美元計算,其現有的淨現金額度僅能維持其兩個半月的運營。於是,業界不少人士認為此舉是為圈錢止血。

唯 品會媒體發言人對此稱「目前不便做出回應」。而招股說明書披露的另一些數據浮出水面,「2011年唯品會運營費用計入了近8000萬的期權發放費用,所以 2011年的實際虧損是2000多萬美元,若再拋去其2011年在崑山、成都、北京擴建的三大分倉部分固定資產費,運營虧損率僅為4.5%左右。」一位不 願透露姓名的電商界「深喉」人士分析,唯品會的銀行貸款是抵押性貸款,其抵押的資金比貸款額還要多,「此次擬籌資僅1 .25億美元,意圖不在圈錢止血。誰先上市拔得頭籌,將借助資本力量成為行業寡頭。」

消費類公司驅動上市窗口重啟

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如果唯品會闖關成功,則表明國外資本對於中國電商的態度轉向正面;即使IPO失敗,也不會對京東商城和凡客的上市征程產生太大影響。

「當 當與麥考林IPO時儘管贏利數據不理想,但市場對企業增長前景給了很高的預期,因此前期定價高。唯品會的融資規模屬於中小型,在一定的市場」融量「下,考 驗的是投資者對不同品類電商是否有興趣。」ChinaV enture投中集團首席分析師李瑋棟稱,2012年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窗口在第二季度會迎來一個小高潮。

進入2012年,神州租車趕在農曆新年前夕提交IPO申請,緊接著是唯品會、易傳媒也相繼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 )申請上市。

「這波小高潮與2010年底搜房、麥考林、噹噹網陸續上市類似,都是由消費類公司驅動,重開上市窗口。」李瑋棟說。

業界觀點

ChinaVenture投中集團首席分析師李瑋棟

歐債危機以及美國經濟環境並未轉好,具有消費類概念的中國公司相對傳統互聯網公司更具吸引力,因為國內消費總額在過去幾年持續增長,無論是租車還是電商都有望分享增長,獲得潛在收益。

派代網分析師李成東

如果唯品會上市成功,這表明國外資本對於國內電商的態度轉向正面,也表明機構投資者的退出渠道在持續收窄後再次變寬。即使唯品會IP O闖關失敗,對京東商城和凡客的影響也不會很大。其定位和京東商城與凡客等電商的定位迥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67

台電退休員工揭露:一號機「震動」存在近三十年 核二螺栓斷裂疑雲 台電沒說的真相?

2012-5-21  TWM

核二廠「錨定螺栓」斷裂事件,事發近六十天後,台電終於公布原因。不過整起事件並未因此釐清,疑雲反而有 越滾越大之勢。台電退休員工直指,應是水槌作用長期引發震動,加上金屬疲勞,導致七根螺栓斷裂。學者建議台 電應請國際專家會診,提出合理解釋。
撰文•張瀞文 五月十四日,原能會召開第四次的核二廠一號機錨定螺栓斷裂專家諮詢會議。在當天的會議中,台電表示,螺栓
斷裂的三大原因主要是材質有問題、安裝不當,以及階段性腐蝕環境共同作用所致;裂紋初期應該是由應力腐蝕龜
裂造成,後期裂面成長則是因金屬疲勞所主導,最後導致斷裂。
這是核二廠螺栓斷裂發生至今約兩個月後,台電首度對外承認「螺栓斷裂與腐蝕有關」。 但是對於台電的說法,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表示,這只能說是螺栓斷裂機制的分析,斷裂背後真正那個
「力量」來源,台電還是沒講清楚。

由於台電一直強調,核二廠一號機停機期間「每天至少損失五千萬元」。環保團體擔心,在五月十八日原能會對 外召開聽證會後,可能會讓台電過關,台電也會搶在這個月月底立院休會前,進行專案報告,然後就闖關申請,讓 換了反應爐基座螺栓的核二廠一號機重啟運轉。

儀器壞?台電退休員工駁斥對於台電提出螺栓斷裂的三個理由,曾經親自參與國內核一、核二廠建置,同時在台 電服務超過三十年的台電退休員工李桂林則予嚴正駁斥。

李桂林表示,台電提出的三個理由當中,「安裝不當」就是把責任推給原廠奇異以及顧問公司貝泰;第二點「材 質問題」就是指「螺栓製造過程有問題」;第三點「階段性腐蝕環境」就是「大環境所造成」。若按照台電的說法
,針對「螺栓斷裂」,台電一點責任都沒有。
李桂林說,從這次斷裂的螺栓都在內側且位置上互為對稱可以清楚說明,螺栓斷裂原因主要是來自於震動。 另外,李桂林更語出驚人地表示,「核二廠一號機的震動問題,已存在近三十年。」水槌作用引發震動? 李桂林回憶當年在核二廠裡工作情景說,「以前在沒有地震的情況下,核二廠地震儀器上也曾有過○•二G多的
震動訊號出現,當時(在一九八○年左右)大家都當成是一般雜訊處理,並沒有特別在意。」李桂林分析,當反應
爐要停機,模式開關由熱停機轉到冷停機時,系統的設計會有RPS(反應爐停機系統)再驗證的動作。

所謂的「再驗證」就是「控制棒再急停一次」。由於冷停機時,反應爐一直到頂端都灌滿水,這時底部因急停所 產生接近二七○公噸的重力往上,撞到反應爐頂部,產生反彈波來回震盪,就是所謂的「水槌作用」。

上下的反彈波會造成相互撞擊,且撞擊的時間會越來越短、力道會越來越強。李桂林表示,當年在核二廠內工作 時,也曾經站在管路上,感受過這樣巨大聲響的震動。
但是當年他並不清楚是反應爐冷停機造成「水槌作用」,一直到累積多年經驗後,才了解到這樣的威力。 李桂林推測,核二廠接近除役年限,錨定螺栓已出現金屬疲勞,再加上水槌作用的加乘,是造成反應爐內圈七根
螺栓斷裂的主要原因。

對於李桂林「水槌作用導致反應爐內部出現劇烈震動,進一步造成反應爐基座內圈多根錨定螺栓出現斷裂」的說 法,原能會核能管制處處長陳宜彬表示,「任何原因,原能會都會追查,但水槌作用應該不會是原因。」
斷裂螺栓應送國際鑑定 李桂林也強調,因反應爐裡頭冷卻蒸汽的乾燥器是焊接上去的,「水槌作用」也不排除會震裂乾燥器。如果乾燥
器有裂縫,那蒸汽將夾帶水分進入到汽機當中,就會形成「水刀」,侵蝕汽機運轉的葉片。

至於葉片被侵蝕的後果,輕則葉片受損;嚴重的話,如果在運轉中造成葉片斷裂,那麼斷裂的葉片可能會打穿反 應爐汽機的殼,進一步造成含有輻射的蒸汽外洩,情況將相當危急。

經營大地工程的專業工程師王偉民分析指出,台電目前對螺栓斷裂原因指向安裝不當與材料瑕疵,但這無法說明
為何斷裂螺栓都集中在內圈?也無法解釋為何斷裂螺栓位置呈南北、東西的對稱性。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系教授張武修建議,台電除了把斷裂的螺栓送到國內核研所鑑定外,應該進一步將斷裂螺 栓送到歐洲AREVA(全球最大的核能工業公司)等具有公信力的機構做鑑定,並商請國際核能協會相關專家來 台灣會診。畢竟「錨定螺栓」斷裂事件在全球核能界絕無僅有,台電在處理上必須更周延,才能使民眾安心。

水槌作用    慣性動量驚人水槌作用(Water?Hammer),或稱水擊。意指水流於長管路中流動,此時若將管路下游 之閥門快速關閉,水流之流動具有慣性動量,因此水流之慣性動量持續往前推擠,造成管內壓力急速上升,導致管 路受到破壞。

水槌作用大小視發電水路之流量與水頭落差(指管路兩頭落差)而定。瞬間流量與水頭落差愈大,造成流速愈快
,相對地水流的慣性動量愈大,產生水槌作用所造成的巨大壓力更是驚人,有可能造成設備的損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63

光伏產業高負債疑雲:精心陰謀還是行業困境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9/3NNDE3XzQ5NDI3Nw.html

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還是行業面臨困境?

業內人士稱,假設這是一場精心策劃「陰謀」,對手僅借輿論之勢,就掐住了中國光伏業賴以生存的融資生命線

8 月7日,美國投資機構M axim G roup最新發佈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債務累計已高達175億美元,約合1110億元人民幣。 這一看似嚴謹又客觀的數據統計,徹底擊垮了市場對中國光伏本已脆弱不堪的信心,隨之而來的是股價大跌、貸款收緊,人們可以預想到的連鎖反應正接踵而至。

接 近某光伏企業的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們越來越感到,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他們並不是為了『雙反』而『雙反』,而是希望借助『雙 反』系列事件給中國光伏業資金鏈製造壓力。而資金鏈的斷裂顯然比『雙反』更可怕。最終,他們希望借此徹底摧垮我們寄予厚望的新能源產業」。

「雙反」揮之不去的痛

從去年10月開始,「雙反」就成了中國光伏業揮之不去的痛。

2011 年10月19日,德國SolarWorld公司在美國的子公司牽頭6家匿名美國光伏企業所建立的美國太陽能製造聯合會(CASM)向美國商務部 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訴,稱中國75家相關企業獲得政府補貼,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在美國進行傾銷,同時還指責中國政府向國內生產企業提供了大量的非法 補貼,補貼內容包括獲得大量現金補貼,極為低廉的原料,甚至免費的土地、電力、水資源,幾十億美元的優惠貸款,大量的稅收減免、退稅政策和優惠的出口保險 政策等,要求美國政府向中國出口美國的光伏產品徵收100%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關稅。

彼時,在我國諸多行業均曾遭受過美方「雙反」制裁的前車之鑑下,光伏「雙反」立案的最終結果並不出人意料。

果 不其然,2011年12月2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初裁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對美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稱中國的進口光伏產品對美國光伏生 產廠家形成「危害」或「危害威脅」;2012年3月21日,美國商務部公佈了其對懲罰性徵收中國光伏企業反補貼稅的初步裁定結果。根據該聲明,這一反補貼 稅率最低為2.90%、最高為4.73%,其遠低於去年美7家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提起「雙反」申訴時要求的100%。

由於預期的結果還曾一度刺激相關光伏中概股在美國市場迎來普漲。不過,作為僅佔全球光伏裝機容量10%的市場,美方實施「雙反」制裁對中國光伏業的打擊還不夠致命。

時隔4個月後,中國光伏業終究還是要面對這可能致命的一擊。2012年7月24日,德國SolarWorld公司再度發難中國光伏業,向歐盟委員會正式提出申請,對來源於中國的多晶硅光伏電池產品提起反傾銷調查。

對 此,儘管人們推測,經濟環境每況愈下的歐洲會謹慎考慮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調查;儘管歐盟「雙反」立案門檻高於美國,其還給中國光伏業留下了可做 充分應訴準備的「45天窗口期」。但畢竟歐盟是佔據了全球光伏裝機容量70%的第一大市場,更是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的主要地區。歐盟「雙反」最終是否立案, 將關係到中國光伏業的生死存亡。

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有接近358億美元的光伏產品出口,其中60%以上是輸送至歐洲市場。而最新的2012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各企業光伏組件出貨歐洲的比例分別為,尚德電力佔總出口的44%、英利佔65%、天合光能佔89%。

資金鏈危機甚於「雙反」

雖然局勢緊迫,但就目前來看,除德國SolarWorld公司等少數公司對「雙反」樂此不疲外,美國只對中國輸美光伏產品裁定了最低2.90%、最高4.73%的反補貼稅,而歐盟則尚未展開調查。

應 該說,即便8月7日,美國投資機構M axim G roup發佈的數據屬實,其也僅與此前歐洲縮減光伏補貼,全球經濟不振有關,尚與「雙反」關係不大。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認為,「近幾年中國 光伏產品產量一直在增加,但歐洲債務危機、美國雙反使得光伏市場急劇萎縮,價格一路下跌,利潤空間被壓縮得很厲害」。

但時下「中國10家光伏企業負債已高達1110億元人民幣」的消息正在與歐美「雙反」的消息發生巧妙的「化學反應」。在很多人看來,中國光伏業已斷糧斷餉,前途暗淡。

一位不願具名的投行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現在幾乎所有的投行都對光伏業持迴避態度,銀行信貸也已將光伏企業拒之門外。甚至連一些國有政策性銀行,都停止了對光伏企業的信貸」。

事實上,近年來一批中國光伏「巨頭」的快速崛起,得益於銀行信貸的大力支持,以無錫尚德為例,數據顯示,其銀行貸款從2005年末的0.56億美元攀升至去年底的17億美元,7年時間暴增了近30倍。

在「對手」眼裡,中國光伏「巨頭」們曾經的信貸優勢頃刻間便可成為劣勢。因為,長期依靠貸款發展的中國企業普遍具有高額資產負債,而一旦市場低迷,這些負債將成為企業融資最大的障礙。

「如果不能保證擁有充足的過冬資金,中國光伏企業甚至撐不到歐盟實施『雙反』立案的那一天。而反過來說,假設這是一場精心策劃『陰謀』,對手甚至不發一兵一卒,僅借輿論之勢,就掐住了中國光伏業賴以生存的融資生命線。」上述投行人士向記者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085

尚德被欺詐案疑雲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8-17/100425384_all.html

7月30日,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NYSE:STP,下稱尚德)發佈可能遭受環球太陽能基金管理公司(Global Solar Fund, S.C.A, Sicar,下稱GSF)潛在反擔保欺詐的公告。而在此之前,頗為神秘的GSF還被不少光伏行業人士視作尚德帶動組件銷售的有力武器。

  2010年5月,尚德為GSF投資的一家名為普利亞第二太陽能(Solar Puglia II)的公司提供擔保,從國家開發銀行(下稱國開行)融得5.54億歐元貸款,同時GSF資本(GSF Capital Pte Ltd.)以5.6億歐元德國國家債券為此提供反擔保。GSF資本由哈維爾•羅梅羅(Javier Romero)100%控股。但尚德在前述公告中稱,在決定從GSF退出的過程中,外聘顧問的盡職調查發現這筆反擔保債券可能並不存在。這使得尚德可能面對國開行大額融資的擔保風險。

  公告一出,業內譁然。7月31日尚德股價下跌14.55%,次日再跌10.62%。由於尚德是GSF的主要投資人,其董事長兼CEO施正榮在兩 家公司都扮演重要角色,尚德顯示出對反擔保債券問題毫不知情的說辭,很難令市場信服。數位接受財新記者採訪的人士都認為,這一擔保看上去就是尚德自己在冒 險,目的是從國開行拿到資金。

  8月14日,尚德公告稱已收到法院令狀,凍結GSF和羅梅羅的資產,法院還將派出一名獨立經理接管GSF的資產運營。「GSF門」無疑將使尚德從GSF套現退出的時間變得不可預期。此外,引人關注的還有GSF所投資的位於意大利南部的電站項目的真實運營情況。

  尚德試圖退出GSF的舉動,顯示了其自身正面臨巨大的財務壓力。根據今年第一季度財報,其資產負債率已逾80%。在此內外交困之際,創始人施正 榮選擇了退到後台。8月15日,尚德公告施正榮不再擔任CEO一職,轉任執行董事長兼首席戰略官。2011年5月才進入尚德的首席財務官金緯(David King)接任CEO,這一人事安排或反映了當前財務問題對尚德的重要性。

神秘的GSF

  GSF進入公眾視線的一個重要時點是2011年3月,尚德公佈其201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當期確認了由投資GSF帶來的2.5億美元非現金收益,以及GSF全年為尚德帶來1.97億美元營業收入。

  GSF的出場令人感覺激進,一時業內爭議紛起。一位曾在光伏上市公司擔任財務工作的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要真正確認從對GSF的投資中獲得收益,應當在其投資的電站並網發電且完成退出之後。

  GSF於2008年2月在盧森堡成立,主要投資目標是開發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的企業,尚德當年承諾對GSF投資2.58億歐元。截至2011年 底,尚德實際出資1.56億歐元。事實上,尚德在GSF中的股份佔比高達80%,施正榮個人出資佔比10%,剩餘10%來自羅梅羅的GSF資本。但在 GSF的投資決策中,尚德只擁有50%的投票權。2011年11月尚德將6.7%的GSF股份轉給羅梅羅,此前尚德和施正榮在GSF中的出資佔96%。在 一位來自歐洲的光伏項目投資人士看來,GSF和尚德根本就是「一家人」。

  在GSF成立之前,西班牙人羅梅羅曾擔任尚德組件產品在西班牙的銷售代理。根據公開信息顯示,羅梅羅還是一家名為China Link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主席、首席投資官和投委會成員。其曾在世界銀行的投資部門擔任項目負責人,2000年開始,加入一家管理和技術諮詢公司理特諮詢(Auther D. Little)。

  羅梅羅手中控制公司的情況十分複雜。於2011年11月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陽光電源),其招股說明書中提到一家名為 華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Chinalink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下稱華聯國際)的企業,羅梅羅持有其全部股權。同時,羅梅羅還持有一家名為「ENERINICITATIVAS ENERGETICAS, S.L.」公司50%的股權。在新加坡環球太陽能資本有限公司上海代表處的一則招聘啟事上顯示,GSF資本由GSF基金、China Link和EnergeticaS.p.A.組成。根據Energetica官網消息,其主要投資項目集中在意大利,組件採購自尚德,逆變器則來自陽光電 源。2010年10月,陽光電源進行上市前最後一次增資,華聯國際控制的麒麟亞洲以等值於1731萬元人民幣的美元認購了陽光電源1.92%的股份(未上 市稀釋前)。

項目虛實

  單從光伏上下游產業鏈角度來看,尚德投資GSF的邏輯不難理解,意在利用下游電站開發帶動組件銷售,同時從電站的運營和最終退出中獲得收益。

  2009年,GSF給尚德增加了1.16億美元營收,2010年為1.97億美元,2011年則大幅減少至3360萬美元。2009年,GSF提出了240MW的光伏電站投資計劃,在2010年宣稱有150MW在建,並計劃為另外90MW項目開發進行融資。

  而根據尚德此次盡職調查的初步結果,GSF在意大利擁有並運營著142MW的光伏電站項目,其中141MW已經並網並通過售電取得收入,內有74MW享受意大利上網電價補貼。

  一位在歐洲從事項目開發的人士向財新記者樂觀表示,電站的估值是按照未來20年電價收益計算,2009年投資的意大利電站至今售價應超過 4000歐元/千瓦,因此早期並網的電站屬於優質資產。但亦有行業人士指出,GSF已經並網的電站項目一個都沒賣掉,恐怕是在運營上存在一些問題;此外, 還有約67MW的項目沒有拿到政府補貼,也一定程度上影響電站的收益。

  GSF投資了七家從事光伏電站開發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意大利南部普利亞大區(Puglia)的布林迪西(Brindisi)、萊切 (Lecce)等地。在意大利南部進行新能源項目開發並非易事。中意私募股權基金公司曼達林基金(Mandarin Capital Partners)創始合夥人傅格禮(Alberto Forchielli)告訴財新記者,當地的新能源行業欺詐等犯罪行為屢見不鮮,甚至有黑手黨牽涉其中。「中國企業去南部建電站,必須跟『地頭蛇』或者地 方強勢企業合作,但這些地方企業財務情況不是特別清晰,可能會跟一些地方組織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中國企業在當地常常會因為信息不對稱,帶來損失和風險。」 一位瞭解意大利南部市場的行業諮詢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一些意大利開發商會提供虛假的上網電價,或者在組件上以次充好。」

  曼達林基金從一開始就試圖勸說其主要投資人之一——國開行,不要參與GSF在意大利南部的項目。除了對犯罪行為的擔憂,曼達林基金對GSF的投 資計劃也抱有懷疑。「項目價值太高,成本又太低」,傅格禮向財新記者表示,這使得這些投資看起來有些像欺詐,「在意大利南部做這麼大的項目,只有三種可能 ——愚蠢、欺詐或者和黑手黨有關」。但曼達林基金寫給國開行的多封勸阻郵件都沒有收到回覆。

  傅格禮回憶稱,當時GSF在這些項目中提到了一些很重要的公司和人物,但他與這些公司和人物進行核實的時候,他們卻對這些投資毫不知情。令傅格 禮感到困惑的是,為什麼只讓擁有GSF10%股份的GSF資本提供反擔保,而國開行在貸出這筆遠超GSF本身資金量的貸款時,為何沒有對擔保進行嚴格審 核。同時GSF選擇的投資對象也並非擁有良好行業聲譽的歐洲企業。據財新記者瞭解,當時的尚德CFO並沒有在提交給SEC的擔保報備文件上籤字。

  根據意大利當地媒體報導,2011年,GSF在普利亞大區的項目陷入非法用工醜聞,數個光伏電站項目遭到當地執法機關調查,隨後GSF宣佈暫停 在這一地區原本數億歐元的投資計劃。2010年,在薩萊諾(Salento)地區,GSF投資的項目遭遇了超過200起搶劫,也影響了項目的電力生產。 2012年初,GSF投資的一個7MW的電站因周邊環境影響等問題被叫停。

  「組件製造商為提高出貨量,進行下游開發,這是非常規手段,也有非常規風險」,一位業內人士認為,「還是應該各自做專業的事」。

  不過,一位行業分析人士仍然相信,光伏製造企業以正確的動機去做電站開發是可行的,「但是製造企業和項目開發必須是獨立的兩個法人,兩家要獨立,而不能由同一個控制人控制,這可能會導致一些利益輸送或者別的損害股東利益的情況發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431

全球最大紅酒投資基金Nobles Crus估值疑雲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8768

《金融時報》獲悉:全球最大的紅酒投資基金,盧森堡Nobels Crus,其持有的藏品估值比其他競爭對手都高出很多。這種差異使人對葡萄酒市場的精確估值產生了懷疑。這家基金近年來吸引了許多收藏者、投資者甚至是養老金投入數十億美元在其中。

很少有比Nobels Crus做的更好的紅酒基金,它於2008年成立時僅有200萬歐元資產,現在已經增長到1.09億歐元。
 
自從基金成立以來,由於13%的年回報率,吸引了許多來自歐洲各地的投資者,資產累計達54,000瓶。這些酒主要來自波爾多和勃艮第。自2011年開始,基金每月淨資產收益都保持獲利,即使是在Liv-ex 100紅酒指數下跌23%的情況下。
 
但比利時一個獨立金融分析師Jean Walravens認為, Nobles Crus的高回報率並沒反應現實情況。
 
「當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離開這個基金,而新的投資者卻沒有那麼多時,這些利潤就會消失。」
 
幾乎所有Nobles Crus的收益都是來自其葡萄酒庫存的「不真實的利潤」,而不是真實的銷售額。
 
《金融時報》向Liv-ex詢問Nobles Crus的紅酒窖藏分佈。Nobles Crus的波爾多葡萄酒佔到儲藏總量的三分之一,價值2600萬歐元。而Nobles Crus則將這些酒的估值提高了37%,為3600萬歐元。
 
 Nobles Crus的管理者之一Michel Tamisier解釋說,基金的估值方法是有基礎的。 Nobles Crus採用拍賣行兩個價格的平均價格(不除去佣金價格),還有兩個價格數據來自酒商。但據《金融時報》聯繫其競爭對手獲得的消息卻是,沒有任何紅酒基金 販賣的酒價能比Liv-ex給出的中間價格高出很多。
 
Nobles Crus是允許每月贖回的開放式基金。它由德勤審計並在盧森堡註冊,受到盧森堡金融監管委員會監管。
 
Liv-ex 100紅酒指數, 是葡萄酒業價格的指標,每月計算100種二級市場交投活躍的優質葡萄酒的價格變動情況。在該指數的100種成分酒中,94.62%是波爾多紅 酒,0.85%是波爾多白酒,1.02%是勃艮第紅酒,2.96%是香檳,0.55%是意大利葡萄酒。Liv-ex100指數是透過業界公認的Liv- ex平台所報的中間價定價,並按供應和稀有程度做加權計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4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