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積極發展岩洞 工程師爆料: 港鐵山洞可作陰宅
1 :
GS(14)@2011-08-23 07:57:56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544907
【本報訊】港府正積極研究開發岩洞,增加土地供應。香港工程師學會透露,政府正就發展岩洞展開深入研究,以發掘更多合適選址,料最快今年底推出文件諮詢公眾。該會又指,港鐵正進行西港島線工程,其間需開鑿「出石槽」將石頭運走,據悉最少有三個約 200至 300呎「出石槽」的空間,可用作紅酒倉、骨灰龕等用途。 記者:譚靜雯
2 :
龍生(798)@2011-08-24 13:17:02去個山洞拜山....都幾驚嚇....
券商籲禁沽空 港府未首肯
1 :
GS(14)@2011-10-05 11:26:00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45398c9e3b5a-701368
...
政府評估 禁沽空恐走資加劇
據了解,政府評估後認為,大市急挫與市場憂慮外圍經濟情況有關,沽空雖可能有導致大市下行風險增加,但卻未必是跌市元兇;假如以跌市為由而禁止沽空,將觸發連鎖效應,投資者無法平衡風險,隨時令資金出走情況更嚴重。由於本港已有禁止無貨沽空及限價沽空等措施,相對其他市場更為完善,因此市場分析亦指出,本港毋須急於禁止沽空。
允加強監察 落實淡倉申報制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回應稱,政府及監管機構已加強市場監察工作,包括監察沽空活動,亦會跟進業界對借出股票作沽空用途的關注,並確保現有的規管措施,包括禁止無貨沽空活動及限價沽空(即uptick rule)等有效執行,及確保市場公平和有秩序運作。
發言人續稱,證監會早前已完成引入淡倉申報制度的公眾諮詢,政府會和監管機構盡快修改法例,以落實該制度。
李細燕強調,目前對於沽空的監管尚有不足之處,而在市況波動之下,政府更應暫停沽空活動:「例如普羅大眾的強積金,持有的股份是不是可以借出去讓人沽空?需不需要市民事先同意?又例如沽空人士的背景,是不是需要有所限制?」
另一與會人士,恒豐證券董事長張華峰亦指出,港股表現近日遠遜區內甚至亞洲市場,或與沽空活動有關,而目前監管機構的沽空申報制度亦略嫌缺乏透明度,當局應予以正視。
2 :
八旗子弟(15368)@2011-10-05 13:10:31投資者無法平衡風險???好鬼好笑,港府指投資者係索羅斯,哈哈
3 :
鱷不群(1248)@2011-10-05 13:20:00反對禁止沽空,但可要求證券行書面獲得客戶事先同意,而借貨所得利益歸於客戶而非證券行
4 :
龍生(798)@2011-10-05 13:22:53真係禁沽空...其實係好事黎既...
但這是作為自由港的代價...
無得又要喪威, 又要戴頭盔架....
5 :
glassfund(802)@2011-10-05 13:30:423樓提及
反對禁止沽空,但可要求證券行書面獲得客戶事先同意,而借貨所得利益歸於客戶而非證券行
有無地方係咁, 運作好像很難
如某行代客托管了一百萬股匯豐, 分別由小明, 大明, 小强持有, 間行借了三十萬股俾人沽空, 借貸後的利息收益由誰去領? 平分? 而小明中途沽貨又怎計, 日息?
6 :
鱷不群(1248)@2011-10-05 13:31:27不能輸打贏要,而且准許沽空實則有助穩定
7 :
glassfund(802)@2011-10-05 13:34:396樓提及
不能輸打贏要,而且准許沽空實則有助穩定
同意, 大陸以前無沽空所以單一方向, 現在有沽空玩, 加上收緊銀根, 出口真是差了, 所以股市不濟
8 :
游浪潮(3792)@2011-10-05 13:35:265樓提及
3樓提及
反對禁止沽空,但可要求證券行書面獲得客戶事先同意,而借貨所得利益歸於客戶而非證券行
有無地方係咁, 運作好像很難
如某行代客托管了一百萬股匯豐, 分別由小明, 大明, 小强持有, 間行借了三十萬股俾人沽空, 借貸後的利息收益由誰去領? 平分? 而小明中途沽貨又怎計, 日息?
Glassfund 兄,因券行是託管人,所以受益人是券行
若小明中途沽貨,券行則要向相熟行借
計息應該係每日浮息,但不是 HIBOR 那種,而是借該股的息率
9 :
鱷不群(1248)@2011-10-05 13:37:245樓提及
3樓提及
反對禁止沽空,但可要求證券行書面獲得客戶事先同意,而借貨所得利益歸於客戶而非證券行
有無地方係咁, 運作好像很難
如某行代客托管了一百萬股匯豐, 分別由小明, 大明, 小强持有, 間行借了三十萬股俾人沽空, 借貸後的利息收益由誰去領? 平分? 而小明中途沽貨又怎計, 日息?
要電腦系統強才可以。
我只是覺得是我的貨,被人借出去,自己一點利益都無,借貨的人還要和我打對台,點解我要同意借出去
10 :
glassfund(802)@2011-10-05 13:39:068樓提及
5樓提及
3樓提及
反對禁止沽空,但可要求證券行書面獲得客戶事先同意,而借貨所得利益歸於客戶而非證券行
有無地方係咁, 運作好像很難
如某行代客托管了一百萬股匯豐, 分別由小明, 大明, 小强持有, 間行借了三十萬股俾人沽空, 借貸後的利息收益由誰去領? 平分? 而小明中途沽貨又怎計, 日息?
Glassfund 兄,因券行是託管人,所以受益人是券行
若小明中途沽貨,券行則要向相熟行借
計息應該係每日浮息,但不是 HIBOR 那種,而是借該股的息率
我的問題是針對鱷不群的建議, 不是一般情況
11 :
游浪潮(3792)@2011-10-05 13:44:2210樓提及
8樓提及
5樓提及
3樓提及
反對禁止沽空,但可要求證券行書面獲得客戶事先同意,而借貨所得利益歸於客戶而非證券行
有無地方係咁, 運作好像很難
如某行代客托管了一百萬股匯豐, 分別由小明, 大明, 小强持有, 間行借了三十萬股俾人沽空, 借貸後的利息收益由誰去領? 平分? 而小明中途沽貨又怎計, 日息?
Glassfund 兄,因券行是託管人,所以受益人是券行
若小明中途沽貨,券行則要向相熟行借
計息應該係每日浮息,但不是 HIBOR 那種,而是借該股的息率
我的問題是針對鱷不群的建議, 不是一般情況
明白,誤會了
12 :
glassfund(802)@2011-10-05 13:46:389樓提及
5樓提及
3樓提及
反對禁止沽空,但可要求證券行書面獲得客戶事先同意,而借貨所得利益歸於客戶而非證券行
有無地方係咁, 運作好像很難
如某行代客托管了一百萬股匯豐, 分別由小明, 大明, 小强持有, 間行借了三十萬股俾人沽空, 借貸後的利息收益由誰去領? 平分? 而小明中途沽貨又怎計, 日息?
要電腦系統強才可以。
我只是覺得是我的貨,被人借出去,自己一點利益都無,借貨的人還要和我打對台,點解我要同意借出去
那沽空的人也可以輸的嗎, 而且沽空一定有摃扞 (因所有行都是只需保証金就可以沽貨) 風險更大!
基本上你只用銀行, 或不用些有沽空玩的行, 貨應不會借到俾人
一通或致富沒得玩沽空, 可以想想
你的建議把收益分給持倉者很難監督間行是否誠實盡分所得利益
13 :
GS(14)@2011-10-05 16:58:08電腦系統強一定搞到
14 :
glassfund(802)@2011-10-05 17:22:4613樓提及
電腦系統強一定搞到
做到不等如盡力做
間行做咩要研發一個系統去斷自己財路呢
就算修例, 如何監察? 太難了, 下下查人賬目咩..
如果自己接受不到存倉被借出給人賺$, 就去D無沽空的行買貨
只能這樣
15 :
GS(14)@2011-10-05 17:29:15都是自保的方法,但是證券行用人地D貨唔問人真是有問題
16 :
glassfund(802)@2011-10-05 17:31:3715樓提及
都是自保的方法,但是證券行用人地D貨唔問人真是有問題
孖展戶仲可以押埋俾錢行套現
玩得孖展就要預埋
17 :
GS(14)@2011-10-05 17:32:4716樓提及
15樓提及
都是自保的方法,但是證券行用人地D貨唔問人真是有問題
孖展戶仲可以押埋俾錢行套現
玩得孖展就要預埋
現金倉就唔得是咪
18 :
glassfund(802)@2011-10-05 17:34:3917樓提及
16樓提及
15樓提及
都是自保的方法,但是證券行用人地D貨唔問人真是有問題
孖展戶仲可以押埋俾錢行套現
玩得孖展就要預埋
現金倉就唔得是咪
應該是了
因只有孖展戶先需簽 "可以抵押"同意書
19 :
wilyty(1376)@2011-10-05 17:50:53掉轉呢, 如果散户能方便容易沽空股票 (實際應如此),
我相信指數, 股價不會直插咁多.
20 :
GS(14)@2011-10-05 17:52:0819樓提及
掉轉呢, 如果散户能方便容易沽空股票 (實際應如此),
我相信指數, 股價不會直插咁多.
應該開放沽空同無紙化,現在是只是大戶有得賭都唔太公平
21 :
glassfund(802)@2011-10-05 18:27:0620樓提及
19樓提及
掉轉呢, 如果散户能方便容易沽空股票 (實際應如此),
我相信指數, 股價不會直插咁多.
應該開放沽空同無紙化,現在是只是大戶有得賭都唔太公平
去証卷行開個沽空戶口, 交幾百蚊俾稅局登記, 只要問左間行有貨借, 散戶也可沽空..
不過都係果句, 沽空係有槓桿成分, 風險也不小, 都係要賭岩方向先成
港府一錯再錯 經濟學者「算賬」 每年電費加硬 10%
1 :
GS(14)@2012-02-07 22:40:32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047918

林本利籲大家「使少啲」,因為出年起電費最少加 10%。 梁志永攝
兩電開支已批冇得改
他估計,出年起電能實業( 006)旗下港燈及中電( 002)旗下中華電力,每年電費加幅一定超過一成,「由 2008年到 2013年嘅資本開支都批晒喇,一改就會俾兩電告,無得改……之後到 2018年嘅雖然未批,但政府要兩電加大使用天然氣,咁即係又要買機組啦,咪又係要繼續加。」
「大家若果諗住節約能源想慳啲電費仲死,因為電力使用減少,即係電費收入減少啦,兩電為咗要賺到規定嘅准許回報,加電費仲加得多㖭……所以家真係做乜都無㗎!」林本利說。
里昂估計,單是中電於 2013及 2014年每年便須加電費 10%,以彌補高昂的天然氣成本,不過,鑑於今年加電費引起軒然大波,所以預料中電明年只可調高 6%電費。該行對中電的盈利預測亦以加電費 6%為假設,預期中電今年整體盈利可重上 100億元。
中電及港燈發言人均向本報表示,加電費要取決很多不同因素,現階段未能對 2013至 14年電價水平作估算。
...
里昂:中電盈利料破百億
港府官員口口聲聲表示不接受電費加幅,更「拍心口」說要幫市民對電費把關。林本利「睇死」港府今次都是「無料到」,「要做改革最緊要有決心,我真係睇唔到囉……解決呢個問題嘅答案係開放市場,家到 2018年得嗰 6年,又要研究又要諮詢,好明顯唔夠時間,大家預咗繼續加電費啦!」
他又質疑,當年開放電訊市場及為巴士引入可加可減機制亦相當困難,但港府可以做到,不明白為何兩電協議運作多年後,也未能開放電力市場,「外國都可以做到,即係技術可行啦,港府同兩電提出嘅問題全部都係藉口!」
2 :
GS(14)@2012-02-07 22:40:50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047919
很多人做事風格與政府一樣,喜歡「講一套、做一套」,但經濟學者林本利就坐言起行,一邊廂「狂插」兩電回報不合理,另一邊廂「身體力行」買中電( 002)及電能實業( 006)股份。他沒有透露獲利多少,只表示已悉數沽售兩電股份。
他說:「金融海嘯之後經濟咁差,邊有投資每年可以保證有成 10厘回報㗎?梗係買兩電啦……今年就唔同,大家預期經濟喺下半年開始好轉,咁股市走先經濟大約半年,所以我都沽晒(兩電),轉買其他增長較快嘅股份。」
電能兩年升 35%
資料顯示, 2010至 2011年間,中電股價上升了 25%,電能升幅更厲害,兩年上升了 35%,去年更是升幅第三大的藍籌股。而且,兩電股價升幅還未計算每年「穩袋」約 3至 4厘股息率。
近期兩電股價稍為回落,令股息率「升返」,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師葉尚志認為現價吸引,「雖然話個市升咗咁多,但經濟基調始終係唔好,隨時會落返嚟;如果以追求穩健回報嚟講,家真係可以買番兩電,貪佢哋高息,表現又穩定。」
3 :
GS(14)@2012-02-07 22:40:59議員狙擊
李華明促兩電公開資料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047920
4 :
passby(15493)@2012-02-08 07:03:34靠姓邱條粉腸把關?
佢除左識收錢仲識乜?
垃圾
5 :
mr_dlm(19486)@2012-02-08 14:28:22D議員真係搞笑, 簽利潤管制時又無意見, 年年審批兩電d capex又無意見,
而家見d市民嘈, 又話兩電無良心, 收十四萬一個月尊貴的議員.....
6 :
teawater(1794)@2012-02-08 14:53:475樓提及
D議員真係搞笑, 簽利潤管制時又無意見, 年年審批兩電d capex又無意見,
而家見d市民嘈, 又話兩電無良心, 收十四萬一個月尊貴的議員.....
成班都正契弟
7 :
GS(14)@2012-02-08 22:13:324樓提及
靠姓邱條粉腸把關?
佢除左識收錢仲識乜?
垃圾
他識講廢話
8 :
GS(14)@2012-02-08 22:13:485樓提及
D議員真係搞笑, 簽利潤管制時又無意見, 年年審批兩電d capex又無意見,
而家見d市民嘈, 又話兩電無良心, 收十四萬一個月尊貴的議員.....
我真是覺得班議員食屎
樓民講場:婚變,港府傷口灑鹽
1 :
GS(14)@2012-11-10 13:57:57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110/18062575
港府打壓樓市其一重招額外印花稅(SSD),限制了買家三年內不能賣樓,否則要額外納稅,在我看來,有時真是一種懲罰,甚至在傷口灑鹽!
我以前住過南豐新邨兩年,在這短短兩年間,同層的鄰居全部先後換過人!點解呢?我冇深究,不過那時我就覺得香港人好鍾意搬屋、裝修,一點都不覺得煩。有了新的額外印花稅,我相信起碼令港人減少了搬屋。
換樓難咗,其實無所謂,但如果家庭突變怎辦?收入有得預期,弊在感情難料,如今離婚當食生菜,兩口子結婚,上車時固然甜甜蜜蜜,但一旦情海翻波,而樓價冇升冇跌(政府不是想這樣嗎),於是賺唔到錢仲要「罰」,即使話300萬元的上車樓,假設半年後出售要交一成稅,就是30萬元之多!
住得300萬「豆腐膶」,這類人掏30萬交稅絕對不易。兩情相悅時萬事好商量,一旦搞到離婚,大部份都係恨之入骨兼火遮眼,一個幾毫都要計得清清楚楚,肯定為稅務安排鬧大交,或者被迫同一屋簷下作困獸鬥。
現代婚姻有時easy come easy go,只要冇細路,離婚未嘗不可,但家睇嚟要寫番張婚姻保證書,確保三年「廝守期」至好買樓結婚。
讀者 李太
2 :
鉛筆小生(8153)@2012-11-11 08:57:15全城圍攻BSD
不是保障市民, 而是保障銀行
3 :
GS(14)@2012-11-11 10:10:082樓提及
全城圍攻BSD
不是保障市民, 而是保障銀行
想了解你點解有呢個想法?
4 :
鉛筆小生(8153)@2012-11-11 10:14:153樓提及
2樓提及
全城圍攻BSD
不是保障市民, 而是保障銀行
想了解你點解有呢個想法?
I MEAN CY 這次是保障銀行
5 :
GS(14)@2012-11-11 10:16:024樓提及
3樓提及
2樓提及
全城圍攻BSD
不是保障市民, 而是保障銀行
想了解你點解有呢個想法?
I MEAN CY 這次是保障銀行
根本現在個個借錢都是炒樓炒股,無論乜用途都是
6 :
qt(2571)@2012-11-11 13:30:01爛果抽水文真係無日無之
一旦情海翻波喎, 不如講一旦失業, 一旦有HIV, 一旦有生癌, 一旦撞車, 一旦乜乜物物, 日日出一篇....
直接D, 世界未日就到, 等住一鑊熟啦, ON9, 正垃圾報紙
楊匡北京被扣押 港府懶理
1 :
GS(14)@2013-03-10 12:10:27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310/18190350
【本報訊】香港社運人士楊匡前晚在北京,再遭多名疑為內地國保的便衣漢毆打,並強行押上警車帶走,下落不明如同人間蒸發。本港入境處誇口「十分關注」事件,卻以沒收到「被失蹤」的楊匡求助為由,不主動營救。內地維權人士胡佳斥責港府的回應不合邏輯,民主派炮轟港府竟懶理香港公民失蹤事件,冷漠態度令人髮指。
2 :
GS(14)@2013-03-10 12:10:43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310/18190651
【本報訊】本港四間電子傳媒的記者,前日隨社運人士楊匡在北京探訪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妻子劉霞,合法採訪卻被圍毆,惹起港人公憤;本港建制派不僅未有積極為傳媒討回公道,捍衞香港核心價值,反為「阿爺」護航而大放厥詞。港區人大馬逢國着記者要「入鄉隨俗」;工聯會副理事長潘佩璆誣衊事件是傳媒聯手策劃,目的旨在報道記者被阻。
記者:張岳弢 林俊謙 袁樂婷
毆打香港記者的兇徒逍遙法外,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李飛昨早列席港區人大團組會,副團長馬逢國會後說,有港區人大提到本港記者遇襲事件,認為合法採訪不應受暴力對待,但李飛無任何回應。聲稱不清楚記者今次是否合法採訪的馬逢國說,「實際發生乜事無從得知」,指記者在內地採訪時,要「入鄉隨俗,入境問禁,我係咁去睇」。
工聯會副理事長潘佩璆更在愛護香港力量的facebook上留言回應事件,「整件事係無綫、now、商台、港台一齊策劃衝擊,目的不在報道劉太近況,只在於報道記者被阻」,留言獲多名「志同道合」人士讚好。
3 :
GS(14)@2013-03-10 12:11:12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310/18190652
【一味逃避】
口口聲聲重視新聞自由的高官,一律封口不談香港記者在北京被打事件,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和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出席公開活動時,均對香港記者在北京採訪時遇襲事件避而不談,陳茂波更拒絕接受正式訪問。
陳茂波拒受訪
陳茂波昨出席明愛慈善步行活動,有記者表示,希望他回應記者遇襲事件,他打官腔稱政府已交代立場,他沒有補充,在活動完畢後離場,沒有接受正式訪問。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昨出席一個關懷貧窮人士的活動後,雖願接受訪問,對長者生活津貼、標準工時等問題有問必答,但被問到記者在北京遇襲事件時,只稱「政府駐京辦已經處理」就急急離去。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出席歐洲高等教育展覽開幕禮後,亦只向傳媒交代其「份內事」,包括學生資助辦事處如何處理學生家長入息證明,教師培訓獎學金計劃等,沒有談及襲擊事件。政府新聞處為特首梁振英出稿,指他「與民同樂」,昨向到訪禮賓府的市民介紹新居歷史和建築特色。
《蘋果》記者
4 :
GS(14)@2013-03-10 12:11:23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310/18190653
【阻撓報案】
於北京採訪時被打傷的無綫電視攝影師前晚到羊坊店派出所報案,遭公安留難,反問他為何要到該區報案。特區政府駐京辦昨送果籃予受傷記者,但特區政府未有實質行動跟進事件。
十多名香港記者前日隨社運人士楊匡,探訪被軟禁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妻子劉霞,卻在劉的住所外遭五名便衣大漢拳打腳踢。其中被按倒地上狂毆的無綫攝影師譚永文,前晚到朝陽醫院驗傷後,再到羊坊店派出所報案。
駐京辦僅送果籃
譚指,公安似不想接辦案件,錄口供時竟問他為何要到該區報案,又要他提供當時所有在場記者的姓名及電話,擾攘三個多小時才完成報案程序。他說傷勢雖無大礙,但呼吸時胸口仍覺痛楚,加上右腳受傷,令他行動不便。
公安態度愛理不理,特區政府前晚發聲明指「十分關注事件」,聲稱透過駐京辦交涉,但昨日未見有任何實際行動;駐京辦則禮節性送果籃予受傷記者,以示慰問。有記者認為駐京辦此舉「九唔搭八」。
《蘋果》記者
5 :
Louis(1212)@2013-03-10 23:31:26彩他就傻
6 :
Louis(1212)@2013-03-11 17:04:18尋釁滋事罪可判5年徒刑
內地在1997年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時,從第160條規定的「流氓罪」分解出第293條「尋釁滋事罪」,當中包括:1. 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2.追逐、攔截、辱罵他人,情節惡劣的;3. 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4. 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一經定罪,最高可判5年有期徒刑。
趙連海亦遭定此罪
涉及該罪名的知名人士,至今皆為內地人,當中港人較熟悉的,包括毒奶粉事件維權父親趙連海、網絡維權記者周莉、涉嫌襲擊方舟子等人的泌尿外科醫生肖傳國等。根據資料顯示,在楊匡之前,亦曾有香港人干犯此罪。黑幫「水×」在東莞發展及作案,結果蔡權勝、李庭芳等成員被當地公安拘捕,被判多項罪名,其中包括了一項尋釁滋事罪。新報記者
http://www.rfa.org/cantonese/new ... a0308-620.jpg/image
原來北京單野,楊匡同記者走入小區拉横額搞事!
記者將片段斬頭,呵呵!
內地尋釁滋事罪可判5年徒刑! 它應該是適用於楊匡和香港記者的身上?
施政要顧內地 港府死撐做法負責
1 :
GS(14)@2013-05-12 14:35:54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511/18256451
本報昨日揭發梁振英透過發出政府內部機密文件,要求各政策局的公務員由下月起,將政策提交行政會議討論前,必須預先評估內地政府及民眾的反應和觀感。
文件同時要求,公務員向立法會交代行政會議決定的文件時,要刪除有關評估內地反應的內容。政府昨日發表聲明,默認新安排之餘,卻拒絕交代具體內容,只死撐政策局評估有關政策在內地可能引起的反應,「是負責任的做法」,聲稱評估按《基本法》及一國兩制原則進行。
提三大問題促梁回應
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昨發表聲明,直斥梁振英的新要求是「敲響一國兩制的警鐘」,因根據一國兩制原則,所有政府官員根本毋須揣測內地的反應,「否則會嚴重傷害特區政府的高度自治」。陳太又指作為前政務司司長,可以確定過去殖民地政府從來不需要就香港本地政策評估英國的反應,即使有關政策可能影響英國企業的商業利益也沒有例外,「我和我的同事十分清楚,我們當時的責任是制訂及落實符合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政策」。
陳太又向梁振英提出三大問題,要求他公開回應,包括政府官員如何制訂有關評估、官員在內地的諮詢對象是誰,以及內地方面的意見將如何影響政策的制訂過程。
梁家傑:欠政治智慧
泛民主派計劃在下周三的人事編制小組委員會,討論政制及內地事務局要求將一個編外的副秘書長職位,轉為常額職位的議程上,跟進有關事件,要求局方交代如何要求官員在制訂政策時,需考量內地感受,同時亦會去信政制事務委員會要求討論問題。
公民黨議員梁家傑批評,政府因限奶令而發出上述指引,做法矯枉過正和欠缺政治智慧,「令公務員覺得內地利益凌駕香港人利益,港人優先不再存在」,表明會要求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到立法會交代事件。
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昨試圖為事件降溫,聲稱梁振英的新要求是「無可厚非」,認為反映香港和內地近年磨擦越來越多,但批評政府要求公務員向立會提交文件前,刪除評估內地反應的內容是「多此一舉」,只會引人誤會。

2 :
咖哩黃(16844)@2013-05-12 22:46:18梁振英是政治白痴的,有些事從來只能做不能說。陳方安生也是太天真,人地英國佬一個電話已傾掂數,要通知你陳四萬?
3 :
股股怪怪(15021)@2013-05-13 01:30:44其實梁振英這做法是很正常, 及很合理, 試想想, 現在限奶令在大陸論壇一面倒在鬧香港人, 若果將來其他政策, 又再重覆不停發生這情況 , 中國十二億都不滿香港人, 聽到是香港人, 就不屑不喜歡, 對香港人是百利而無一害
但問題是, 現時在香港, 任何合理的政策, 都會被泛民及傳媒來個180 度歪曲, 然後又寫成是負面, 硬是對香港人洗腦, 沒有獨立思考能力, 又怎能不被洗腦?
4 :
hh0610(1603)@2013-05-13 03:53:32香港政策唔要顧及大陸? 真係笑話!
陳良心: "陳太又指作為前政務司司長,可以確定過去殖民地政府從來不需要就香港本地政策評估英國的反應,即使有關政策可能影響英國企業的商業利益也沒有例外"
=>笑撚死人! 講都冇人信. 港英的肥豬肉, 鑊鑊都係流哂去英國公司.
買樓花或免交DSD 港府助地產商散貨
1 :
GS(14)@2014-05-14 01:04:05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513/18718494
【本報訊】為緩和樓市供求失衡,政府急於覓地建樓增供應之外,更有意催谷一手供應。消息指,政府擬放寬雙倍印花稅(DSD)換樓計算期限,將六個月換樓期延至樓花收樓後才開始計算。一旦草案獲修訂,除刺激業主換樓意欲之餘,亦協助發展商積極散貨,加快沽售樓花步伐,有「明益」發展商之嫌。現時,待批樓花超過6,700伙,連同舊契物業等,受惠樓花達一萬伙。據了解,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今日將到立法會交代有關修訂。
記者:湯家明 朱連峰 莫劍弦
消息指,政府是次乃針對買樓花人士而作條例修訂。政府消息人士強調,是次修訂並非減辣,亦不是軟化打擊樓市炒風,只是因應換樓市民實際需要,不想市民賣樓之後,又未能入住新樓,要額外租住地方增加開支。
入伙半年內沽原有住宅
按照現時DSD草案,換樓人士購置樓花物業,在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六個月之內,必須出售原有物業。不過,有關「先買後賣」的方式在樓花市場運作存在一定難度。
有消息指,政府有意就豁免DSD稅務上作修訂,考慮改為交吉才計算,對二手物業即多一至兩個月時間換樓。至於一手,將換樓計算時限延至樓花入伙紙批出計算。假若條例按消息所獲修訂,對買樓花的買家而言,可舒緩急於沽出舊有物業的壓力。
去年賣樓收益跌至13年來新低的長實,旗下的荃灣新盤環宇海灣即將開賣,在現有草案之下,若項目短期內開賣,買家購買新樓花後,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半年內須沽出舊有物業,才可獲豁免支付DSD。不過,若草案獲得修訂,買家可於樓盤預計明年3月入伙後的半年內,即明年9月前才須沽出手頭物業,或成為第一個搶飲頭啖湯的發展商。
雖然有關修訂構思能幫助購買樓花市民,但另一邊廂,必定幫助發展商散貨。目前樓市在額外印花稅(SSD)及買家印花稅(BSD)綑綁下,交投嚴重萎縮,去年發展商開始以回贈稅項,甚至減價散貨,力挽一手銷情,面對超過6,700伙待批一手樓花來勢洶洶之勢,放寬DSD條例,有助發展商盡快沽出,以免造成囤積情況。據悉,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今日將在立法會交代放寬DSD修訂事宜。
陳家強今赴立法會交代
發展商風聞有關修訂幾乎「燒炮仗」叫好,地產建設商會歡迎修訂,並相信社會對措施已有太多質疑。該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認為,若政府在條例上作修訂,相信政府已有全面考慮。
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認為,放寬DSD對換樓客有幫助,對樓市影響非常正面,預料可刺激交投。
中原地產創辦人之一施永青認為,目前市場最關注問題並非「換唔換到樓」,而是中國及美國經濟前景存在隱憂,他表示:「睇唔清前景,呢個先係major factor(主因)。」施永青又指,假若政府是次乃主動修訂措施,就具有象徵意義,意味政府對後市也有保留,若修訂是針對樓花入伙計後六個月內出售第一層物業,可獲豁免DSD,對於發展商出售樓花有幫助。

2 :
GS(14)@2014-05-14 01:04:21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513/18718496
【拆局】
梁振英政府竭力建立不向地產霸權讓步的形象,以免遭市場指摘官商勾結,並且推出多項打壓樓市措施冷卻熾熱樓市。不過,今次政府打算修訂雙倍印花稅(DSD)草案,估計欲在樓市交投淡靜之下,測試市場反應,或是政府「撤辣」的第一步。
政府為免樓市泡沫爆破而推出的辣招措施之中,《2012年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中涉及的住宅交易的買家印花稅(BSD)及加強版額外印花稅(SSD)已經於今年立法會通過。目前,可以再爭取的,則是仍然在審議中的DSD草案。
測試市場反應
在樓市一片淡風之中,早前已經有審議DSD的立法會議員建議就「先買後賣」換樓人士設定退稅安排,期限則考慮由樓花入夥紙發出後半年計算,一切細則如稅率等則維持不變。
相對而言,換樓客向來只佔市場很少數目,招攬該批客源對樓市影響不大,意義在於一旦進行修訂,意味著政府「企硬」姿態有變。
事實上,隨著為遏止樓市過熱時推出的「港人港地」政策消失,不排除政府是次再讓步,測試市場反應,屬政府「撤辣」的第一步。
《蘋果》記者
3 :
GS(14)@2014-05-14 01:04:33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513/18718498
【本報訊】業界認為,若政府放寬雙倍印花稅(DSD)換樓期限,在發展商貼市價及提供優惠銷售新盤下,換樓客將湧去換入新盤,二手樓價無可避免受壓。學者則指換樓客主要看整體樓價走勢,DSD獲放寬並非換樓主因。
學者:未必有大量成交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表示,若DSD換樓期限獲放寬,將大大提高市民的換樓意欲,「過往限於半年內換樓,才豁免稅款,令好多業主擔心賣唔切樓,打消換樓念頭」。
布少明續稱,政府放寬DSD對一手樓盤有幫助,他說:「好多新盤要一、兩年內先交樓,換樓客要換新盤,之前系夾唔到個時間,而家延長期限,一手樓搶去二手購買力的情況將更明顯,對二手造成更大衝擊」。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坦言,若放寬DSD換樓期限,雖然換樓客選擇的單位及時間增加,但不代表市場會有大量換樓成交出現,因為影響換樓客換樓意欲,並不單止是稅款獲得豁免,而是整體樓市走勢,麥萃才表示:「換樓客系咪急於換樓呢?都有層樓住緊咯,目前雙倍印花稅上限稅率為8.5%,較一般印花稅最多多了4.25%,如果樓價跌5%至10%呢,條數都喺番度,始終換樓是要考慮樓價」。
4 :
GS(14)@2014-05-14 01:04:54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513/18718501
【話你知】
政府去年2月推出新一輪打壓樓市措施,向本港永久居民買第二層樓,要徵收雙倍印花稅(DSD),並首度伸延至工商舖等非住宅物業。200萬元或以下的交易,印花稅的稅率將由100元,增至交易額的1.5%,其他交易的稅率則全面增加一倍,由以往最高(樓價2,173萬元或以上)4.25%大幅增加至8.5%。
5 :
Louis(1212)@2014-05-14 10:52:33[周顯的社論寫相當不錯]
微調印花稅為了政治利了商界
【新論】 2014年05月14日
在前天,傳出政府有意在新的《印花稅條例》(俗稱「辣招」),作出某程度上的微調,其中包括了多個方案,例如說,放寬豁免雙倍印花稅的換樓期限,從簽臨時買賣合約起計,改成為簽正式買賣合約起計,這可以把付款期拉長了30日至45日,還有另一個可能性,就是「先買後賣」的換樓人士,在出售舊物業時的期限,從6個月延長至12個月,又或者是,把計算換樓的時間,可以寬限到在現樓交收之後,才開始計算6個月(如果前述也通過了,則是12個月)。
政治交換通過印花稅
政府的立場是對於此事極度重視,畢竟,梁振英政府上台至今,唯一見到成果的政策,就是實施了「雙辣招」,在這方面,他們要「鎖定勝利的果實」,當然不容有失。因此,在立法會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開會時,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出席會議時,也提及了此事。看來,政府對某程度上的「微調」印花稅條款,是事在必行,只是不知究竟在哪一個方面、哪一條條款,去作出「微調」,以及不知這項「微調」的程度究竟有多微,或者究竟有多大而已。
然而,無論如何,地產市場對於這宗消息,有着一定的憧憬,因此,前天多隻地產股大升,昨天也能維持着價格,所以市場對於這個消息,反應是正面的。然而,究竟政府的心意和目的為何,這個放寬假如落實,對於地產市道,又會有甚麼影響呢?
有人認為,政府這次「變相減辣」,是向地產商「叩頭」,以便地產商在市場上「散貨」,多點賣出一手樓,這是官商勾結原因。有人說,這是因為政府見到地產市道的勢頭不對,所以先一步減辣,以免樓價大跌,這是經濟原因。另一種說法,則是政府為了換取印花稅的加快通過,所以作出了這個讓步,以作為交換條件,這是政治原因。
我們的看法,首先是否定了政府因為地產市道不對頭的理由,因為地產市場炒至去年的高位,至今日只是微微的跌了幾個巴仙,如果以此理由,就去貿然「減辣」,這個政府可未免太過離譜了,這政策也未免太過兒戲了。所以,我們也傾向於相信,政府是為了政治原因,為了盡快通過《印花稅法例》,才作出這個政治交換。因為,在今日香港這個瞬息萬變的政治局勢,任何政策還是生米煮成熟飯盡快通過為佳。換言之,我們是不相信經濟原因,認為這是政治原因居多。
創造雙贏何樂而不為
然而,政府此舉,是否向商界讓步呢?答案當然是的。我們有理由相信,商界在這方面,是向政府施壓了,而商界也應該預聞了,政府應該在某程度上,將會作出「微調減辣」。有目共睹的是,在這一年多以來,地產商的售樓數目一直不多,低於市場估計。當然了,這些累積下來的存貨,不管地產商們是多麼的財雄勢大,終究是要出售的。如果政府宣布微量「減辣」,相信大大的有利於地產商的推出新樓,到了這個時候,地產商便可以乘機散貨了。
故此,反對政府的人對於「政府幫助地產商散貨」的說法,是正確的。但是,把更多的樓盤推出市面,終究是可以改善市民的居住環境,而快點通過《印花稅條例》,也的確是有利於加快落實政策。我們是實事求是的人,也永遠支持政府實事求是地去工作,只要是實質上有利於公眾的政策,我們便支持。如果印花稅在大前提上,是有利於香港的大部份市民,現時政府只是微調一下,便能夠盡快通過,這又何樂而不為呢?記着,香港人的立場不是鬥氣,我們的立場原意也不是「餓死地產商」,而是希望創造雙贏,令到香港人得到最大的好處。如果要堅守立場,一步不讓,結果是兩者皆輸,這叫做「食砒霜毒老鼠」,我們當然是義無反顧地反對的。
6 :
Louis(1212)@2014-05-14 11:49:41DSD取消與否 香港的樓價必漲
(香港大學建築系博士候選人 鄭林子)

■政府雙辣招實行一年多,香港樓市成交量下降,而樓價只是微跌。資料圖片
不管今次政府是否放寬或取消DSD,香港的樓價都有很大機會大幅度上漲。更廣泛一點說,香港樓市之所以從2009年開始就漲得厲害,暫時拋開土地財政這個大問題來談,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政府一輪接一輪「打壓炒樓政策」的結果。
為甚麼會這樣說?地產市場之複雜人盡皆知,要了解和掌握它的走勢,不妨從淺中求。
房價取決於市場的供給和需求,是最淺的理論。兩層含義,一是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經過互相作用會形成一個時期內(經濟水準等因素不變)的出清價格(market-clearing price);二是價格是供求雙方的市場決定指引。在政府制訂樓市政策時,這第二層含義很容易被忽略。
當政府打壓市場需求時,如果經濟形勢沒有變差,被打壓的僅僅是成交量,而成交量只是需求量的一部份,此時的價格是成交價格,並不能反應市場上的真實需求,因此發揮不了對住房供應方的投資指引作用。而這一指引作用的缺失,正是樓價將會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
先看地產商如何應對。雖然政府出辣招的意圖是打壓樓市上的投機者和外地買家,但對地產商的影響不可小覷。很簡單的邏輯,稅賦加大使潛在買樓者取消或推遲買樓計劃,一段時期內,房屋成交量銷售慘淡,導致地產商資金鏈收緊。資金實力不同的地產商會做出不同的反應。
對一些小型的地產商來說,現金流斷開的打擊是致命的,它們的選擇有兩個:被大房企吃掉,來一輪大魚吃小魚的過程;如果沒人吃得下,就只有必要降價售樓。而回籠的資金,或不足以進行下一輪買地與投資,它們的命運是離開地產行業,庫存出清後,不再投資建造新樓;或等待形式好轉而進行新一輪地產投資,到那時新樓上市定價必然高,因為要彌補這一季的損失,或為以後再遇到類似的低迷情況做打算。從長遠來看,整個發展周期的收入將會被拉平,不會有低於行業整體水準的利潤。這一點對實力強的地產商來說也是如此。
對資金實力強大的地產商來說,也可以先低價出售一部份,待形勢好的時候再定高價,也可以選擇捂盤──地產商吃定了政府打壓政策不會持久,因為樓價低或房屋賣不出去,地產商就不會買地,政府就沒錢出糧──等寒冬過去,形勢好轉再以高價售盤。
但不管地產商實力有多強,目前他們是資金短缺的,也不知道辣招政策會持續多長時間。而如前所述,此時的市場成交價格也不能反應真實的需求資訊,地產商對未來的銷售預期會持保留態度:一方面放慢在建樓宇的建築速度,另一方面則是在庫存壓力下不再大量購地。又由於房屋建設的周期長,對需求進行了暫時的打擊之後,一系列作用下最後的結果是:新樓供應將會變得非常緊缺。
2013-2014年度香港的計劃出售住宅用地共36幅,可供興建約13,700個單位,但剩餘15幅,其中11幅將滾存至下一年度,其中有2幅合二為一,另有4幅將不於下一年度出售──房屋賣不出,帶不動地價,政府也不願意把土地放出來賣了。
這一組數字已經證明了上述推論,因此,香港樓市供不應求已是必然結果,樓價上漲也是自然而然的了。之所以說無論今次政府是否放寬或者取消DSD限制,樓價都會漲,是因為房屋供應不足,是所有潛在的購樓者都會面臨的局面,即使不放寬DSD或者撤銷辣招,香港永久居民的購樓需求已經不能被滿足;如今的成交量減少、價格微跌只是暫時情況。更嚴重的是,即使政府現在就立即撤銷辣招,幫助開發商回籠資金和重樹信心,但房屋建築周期長的特點將使得市場上可供出售的房屋數量變得十分稀少,價格上升已經是必發之勢,炒樓者也開心起來了。
樓價若真的下跌,惟有兩種情況,其一是供給增加,其二是經濟大幅度下滑。這兩點,在香港來說都很難。靠賣地賺錢的政府,再加上地產商團體施加政治壓力,政府必不願意多賣地。沒有人願意看到經濟下滑,就近幾年來看,香港經濟下行的現實,並沒有到達抑制住房需求的程度。
鄭林子
香港大學建築系博士候選人
港府加快批 高山道盤4個月批售樓
1 :
GS(14)@2014-06-12 14:45:3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12/news/ea_eaa2.htm

港府加快批 高山道盤4個月批售樓
2014年6月12日
【明報專訊】除發展商積極推盤外,地政總署亦加快批出預售樓花同意書。據悉,永泰(0369)、南豐於今年2月才入紙申請預售的紅磡高山道項目,剛獲批預售,由申請到批出,歷時僅4個月,屬近年罕見。永泰地產執行董事陳玉成稱,雖然項目閃電批出,但仍會至今年第四季才開售。該項目涉173伙,其中64伙屬實用300至400餘方呎一房戶,另有80伙為實用900餘至1500餘方呎3、4房單位,頂層亦設特色大戶。
嘉里華懋下季紛推盤
此外,多個發展商均計劃於下季推盤,嘉里(0683)執行董事朱葉培稱,九龍塘義德道項目已獲批入伙紙,料於下季以現樓形式推出,提供40伙及2幢洋房,分層實用約1400或1700方呎,洋房實用4400方呎;同系喇沙利道住宅項目亦已申請入伙紙,有機會第3季推出。
華懋售樓部經理吳崇武亦指,下季公司將有3個項目推出,包括義德道項目、屯門青發里項目及九龍城衙前塱道項目,合共有100多伙。
另方面,嘉華國際(0173)香港地產總經理黎漢群稱,旗下將軍澳66D1區項目,早前已入紙申請預售,項目提供約380伙,1房至4房間隔,預計2016年入伙,樓花期約30個月。而東半山肇輝臺6號(前稱嘉岶薈),有機會於下周公布新價單,項目現餘17伙。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