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民生銀行:獲泛海系舉牌 占總股本的5%

民生銀行12月19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泛海國際股權投資有限公司12月15日-16日購買公司H股普通股13475.05萬股,占本公司總股本的0.369%。

本次增持後,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有本公司A股普通股1,682,652,182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612%。泛海國際持有公司H股普通股6,864,600股,占本公司總股本的0.019%。泛海股權持有公司H股普通股134,750,500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369%。截至12月19日,中國泛海、泛海國際、泛海股權合計持有本公司 1,824,267,282 股,占本公司總股本的5%。

對於增持目的,中國泛海表示,此次增持是對中國證券市場持樂觀態度,看好民生銀行長期表現,未來12個月內將視市場情況擇機增持A股股份(占總股本的0.1%~5%股份)、H 股股份(占總股本的0.1%~5%股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149

熊曉鴿再出發:聯手中國泛海收購美國IDG集團  

1月19日晚,IDG資本與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泛海)宣布雙方已簽署最終協議,將全面收購美國國際數據集團(以下簡稱IDG),交易標的包括IDG集團旗下的國際數據公司(簡稱IDC)、IDGCommunications和IDGVentures。

雙方還表示,日前已收到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對該收購的批準。交易完成後,IDG資本將成為IDGVentures投資業務的控股股東,中國泛海將成為IDG運營業務(包括IDC數據業務和IDGCommunications媒體業務)的控股股東。該交易預計將於2017年第一季度完成交割。不過雙方並未公布此次收購的價格。

至此,傳聞數月的IDG被收購一事終於有了定論,這也為2017年農歷新年來臨之前的創投圈加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交易落定

今日早間有消息稱,包括中國泛海在內的財團將支付不到10億美元收購IDG。買方財團包括IDG的中國風投運營負責人熊曉鴿。作為該交易的一部分,熊曉鴿料將接管IDG全球風投運營。

交易尚未完成,IDG方面沒有公布具體的交易細節。但是,有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10億美元的收購價格並不準確。

交易完成後,IDG總部仍將設立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現任管理層將保持不變。KirkCampbell將繼續擔任IDC的首席執行官兼總裁,MichaelFriedenberg將繼續擔任IDGCommunications的首席執行官。交易交割後,將任命新的董事會。

事實上,在2014年3月IDG創始人麥戈文去世後,業內當時就有傳言,IDG將尋求出售,據稱,當時討論了多個方案:一是將公司整體出售給第三方;二是管理層收購公司全部股份;三是引入風險投資;四是維持現狀。

在中國,IDG資本是最知名的品牌之一,但實際上美國的IDG是媒體出版行業出身,於1967年發行了著名科技雜誌《計算機世界》,主營業務除了出版、還有會展、研究等等,風險投資只是其業務的一部分。

作為IDG的創始人,麥戈文曾經130多次訪問中國,並和熊曉鴿一起開拓了IDG在中國傳媒行業、市場調研和風險投資領域的業務。可以說,熊曉鴿也是IDG在中國安營紮寨、開疆擴土的首位功臣,特別是風投業務上,IDG資本在中國投出了像騰訊、百度、搜狐、搜房、小米這樣的公司。

對於收購之後IDG的發展,熊曉鴿表示:“在未來,我們將繼續傳承麥戈文先生的理念與精神財富,持續關註公司業務與人才的可持續發展。此次對IDGVentures的收購將進一步補充完善IDG資本在投資領域的全球化布局。”

熊曉鴿

熊曉鴿再出發

IDG公司創建於1964年,總部設在美國波士頓。IDG資本於1993年成立,是第一家進入中國的國際風險投資機構。

1991年,在美國留學後留在波士頓當了三年記者的熊曉鴿決定回國做風險投資,此時的他,滿腦子都是資本和創業者,回國之後卻發現,國內尚不知VC為何物,這無疑是一個機會。特別是1992年之後的中國,市場經濟開始大發展。

1999年,IDG資本從原本IDG的投資部門演變為實行合夥人制的獨立運作基金管理團隊,成為中國第一家設立合夥人制基金管理模式的機構,自此IDG與IDG資本管理團隊已不存在任何股權方面的關系;2005年,IDG資本與AccelPartners達成戰略合作,從只有IDG一個機構出資人發展到擁有多個國內外知名的機構出資人。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日益繁榮,IDG資本開始募集及管理人民幣基金,於2010年成為第一批國家發改委批準的有資格管理國家社保基金的管理公司,並於當年發起設立了首支人民幣基金,成功引入了全國社保、國科、北京國資中心、中關村、海澱引導基金、國開金融及其他政府引導基金等國內大型機構投資人。

截至2016年,IDG資本累積管理十余支美元及人民幣基金,深度布局各個階段包括早期(VC)、中後期(PE)、並購(M&A),並開始搭建富有潛力的產業平臺,形成全面平臺化、生態鏈優勢,進一步升級專業服務。

迄今為止,IDG資本已在中國扶植超過500家優秀企業,包括騰訊、百度、搜狐、搜房、漢庭、如家、宜信、小米、攜程、奇虎360、傳奇影業、暴風科技、烏鎮、古北水鎮、美圖、bilibili、蘑菇街等,並已有超過120家所投公司通過上市或並購成功退出。

對於熊曉鴿來說,IDG資本成為IDGVentures投資業務的控股股東之後,未來不僅將獨立運營,還將擴大在全球範圍內的投資版圖。記者獲悉,除了目前已在香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波士頓、矽谷等地設有辦公室或辦事處外,在完成收購後,IDG資本的業務範圍將拓展至IDGVentures所在的舊金山,印度班加羅爾、德里,越南胡誌明、河內,以及韓國等地,從而進一步拓展全球投資覆蓋。

而中國泛海將成為IDG運營業務(包括IDC數據業務和IDGCommunications媒體業務)的控股股東。對於泛海來說,這也是其全球化戰略布局的延伸。泛海目前的業務範圍包括房地產、金融、能源、文化傳媒以及戰略投資。

中國泛海董事長盧誌強表示:“IDG是世界信息技術數據分析領域的佼佼者,成功打造了眾多領先的科技媒體品牌並且擁有非常成功的風險投資業務。IDG在全球範圍形成的強大品牌效應和影響力使其成為了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戰略投資對象。我們將給予IDG現任管理層最大的自主權,鼓勵其實施既定的業務發展戰略,並且在資金和商業資源方面給予大力支持,進一步鞏固IDG在市場的領先地位。”

對於此次交易,IDG董事長WalterBoyd表示:“我非常有信心,中國泛海和IDG資本將帶來最合適的資金、戰略和文化,促使IDG未來的發展更上一個臺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096

IDG資本聯手中國泛海收購美國IDG集團

1月19日,IDG資本宣布聯手中國泛海等中國財團收購美國國際數據集團(以下簡稱IDG)的全球投資業務IDG Ventures。收購完成後,IDG資本將成為IDG投資業務的控股股東。該項交易預計將於2017年第一季度完成交割。

IDG集團創建於1964年,總部設在美國波士頓,是世界領先的媒體、市場研究和風險投資公司。1999年IDG資本從IDG集團剝離出來。本次收購完成後,中國泛海將成為IDG集團旗下數據業務和傳媒業務的控股股東。該項交易已獲得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批準。

IDG總部仍將設立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現任管理層將保持不變。Kirk Campbell將繼續擔任IDG的首席執行官兼總裁,Michael Friedenberg將繼續擔任IDG Communications的首席執行官。交易交割後,將任命新的董事會。

IDG董事長Walter Boyd表示:“我們經過審慎權衡規劃出既對IDG未來的成長有益,又能夠實現麥戈文基金會使命的發展藍圖。中國泛海和IDG資本將帶來最合適的資金、戰略和文化,促使IDG未來的發展更上一個臺階。IDG旗下三個業務品牌IDC、IDG Communications和IDG Ventures也將充分受益於此次合作,並獲得長期投資,以實現持久的增長。”

對於此次收購,IDG資本創始合夥人熊曉鴿表示:“雖然隨著IDG資本管理基金規模的不斷壯大,IDG在我們的投資人中的占比越來越小。此次對IDG Ventures的收購將進一步補充完善IDG資本在投資領域的全球化布局。”

1999年,IDG資本從原IDG的投資部門獨立出來,成為中國第一家設立合夥人制基金管理模式的機構。2005年,IDG資本與Accel Partners達成戰略合作,從只有IDG一個機構出資人發展到擁有多個國內外知名的機構出資人。

目前IDG資本共管理十余只美元及人民幣基金,布局領域覆蓋各投資階段包括早期(VC)、中後期(PE)、並購(M&A),目前還在搭建產業平臺。IDG資本在中國投資的超過500家企業中,有騰訊、百度、漢庭、宜信、小米、奇虎360等眾多知名企業。

目前,IDG資本在國內已於香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地設有辦公室。完成收購後,IDG資本的業務範圍將拓展至IDG Ventures所在的美國波士頓、舊金山,印度班加羅爾、德里,越南胡誌明、河內,以及韓國等地,從而拓展全球投資覆蓋,實現全球化布局。

中國泛海是一家總部位於北京的跨國民營企業集團,總資產達到數百億美元,業務範圍涵蓋了金融服務、房地產、媒體、科技、戰略投資等領域,在全球範圍擁有超過1.2萬名員工。

中國泛海董事長盧誌強表示:“投資IDG是泛海全球化戰略布局的自然延伸。IDG 在全球範圍形成的強大品牌效應和影響力使其成為了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戰略投資對象。我們將給予IDG現任管理層最大的自主權,鼓勵其實施既定的業務發展戰略,並且在資金和商業資源方面給予大力支持,進一步鞏固IDG在市場的領先地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281

中國泛海完成收購美國IDG集團主要資產 盧誌強出任董事長

3月29日下午,中國泛海在北京宣布,已完成對美國國際數據集團(下稱IDG)主要資產的收購,包括IDG集團旗下的國際數據公司(下稱IDC)、IDG Communications。至此,中國泛海成為IDG運營業務(含IDC數據業務和IDG Communications媒體業務)的控股股東。

當天,交割完成的IDG集團還召開了2017年董事會。新一屆董事會成員為:中國泛海控股集團董事長盧誌強出任IDG董事長,中國泛海控股集團董事、副總裁劉冰當選IDG新任總裁、董事兼執委會主席,IDG原董事長Walter Boyd獲選新任董事,IDG資本全球董事長熊曉鴿當選IDG新任董事。Kirk Campbell將繼續擔任IDC總裁和首席執行官,Michael Friedenberg將繼續擔任IDG Communications首席執行官。

IDG新任總裁、董事兼執委會主席,中國泛海控股集團董事、副總裁劉冰表示,我們相信IDG未來具有不可限量的商業前景。作為新股東,我們會把中國泛海積累的經驗、優勢與IDG分享,將泛海現有業務與IDG結合。IDG與中國市場,特別是科技信息產業的深度結合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

此次完成收購後,中國泛海透露,在全球範圍將擁有近兩萬名員工。

對於來自中國的收購方,IDG原董事長、新任董事Walter Boyd在發布會上回溯了創始人麥戈文先生與中國的淵源,稱麥戈文先生在數年前曾預言“世界的未來在中國”。

他表示:“IDG命中註定了由中國公司接管,我個人確信麥戈文先生對這樣的安排也會感到高興,並且很自豪地將他的公司交到中國泛海和IDG資本的手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492

泛海控股:一季度凈利增137% 黃木順大舉增持成三股東

泛海控股發布一季度報告,公司營收33.7億元,同比降33.55%;不過,得益於投資收益大幅增加,凈利達4.35億元,同比增137.01%。此外,一季度,牛散黃木順大幅增持0.48億股至1.38億股,占比達2.66%,超越泛海能源控股成第三大股東。

報告期主要財務數據、財務指標發生重大變動的原因說明

1. 貨幣資金、存貨及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較期初及上年同期發生較大變化,主要原因系報告期內公司加速推進上海及北京項目拆遷進度,土地成本支出增加。

2. 短期借款等有息負債期末余額大幅增加,主要原因系報告期內公司融資規模增加。

3. 營業總收入及營業成本較上年同期有所減少,主要原因系報告期內公司受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地產結算收入同比有所降低,相應結轉成本也隨之降低。

4. 管理費用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主要原因系報告期內金融板塊子公司業務及管理費用增加。

5. 投資收益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主要原因系報告期內投資聯營企業權益法下確認的投資收益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處置收益大幅增加。

6. 所得稅費用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主要原因系報告內利潤總額大幅增加。

7. 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較上年同期大幅降低,主要原因系公司報告期內投資上海雲鋒新呈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雲鋒基金”)以及支付華富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富國際”,系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公司,股票代碼:0952.HK)股權收購對價帶來投資活動現金流出大幅增加。

8. 籌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較上年同期大幅降低,主要原因系公司上年度取得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帶來籌資活動流入規模相對較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290

泛海控股27億美元收購美保險公司Genworth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日,據媒體報道,中國泛海控股集團以2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Genworth公司的並購案已通過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交易審查,收購成功後,Genworth公司將成為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旗下的子公司。

接下來,中國泛海控股集團還將繼續與Genworth公司密切合作,推動後續審批工作,爭取早日完成交割。

這項收購案始於2016年初,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在CFIUS看來,此筆交易的潛在國家安全風險在於Genworth保險等業務涉及的美國消費者個人信息,是否會因收購而由中資公司掌握。在獲得了美國多個州及聯邦政府監管機構批準後,這筆交易終於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公開資料顯示,Genworth公司的長期護理保險業務和住房按揭保險業務在美國分別排名第一位和第四位,其住房按揭保險業務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商業保險公司中排名第一位。2017年,Genworth公司營業收入82.95億美元,稅後經營利潤6.96億美元;公司總資產1,052.97億美元,其中可投資資產769.11億美元,凈資產153.28億美元。

我國已步入快速老齡化的階段,根據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失能、半失能老人已達到4063萬人。而長期護理保險是上世紀70年代在一些發達國家興起的養老和健康保障制度,主要是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保險保障。

業內分析稱,泛海控股收購Genworth公司是基於應對國內人口老齡化趨勢做出的重要舉措,將有利於借鑒長期護理保險發展的國際先進經驗和成功模式,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的養老和健康護理需求。

目前,泛海系控股和投資了多家內地與香港上市公司,包括泛海控股(000046.SZ)、民生控股(000416.SZ)、中泛控股(00715.HK)和民生銀行(600016.SH,01988.HK)、聯想控股(03396.HK)等。中國泛海控股集團的保險布局則分別包括亞太財產保險有限公司、民生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泛海在線保險代理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738

上訴法庭駁回泛海酒店集團(129,前八佰伴)市場操縱案的上訴

1 : GS(14)@2010-08-20 21:32:07

http://www.sfc.hk/sfcPressReleas ... ervlet?docno=10PR96
上訴法庭駁回泛海酒店集團市場操縱案的上訴

陳前遠(男)早前因串謀操縱泛海酒店集團有限公司(泛海酒店集團)的股票行情被判監禁,陳不服上訴,今天遭上訴法庭駁回。

2009年11月26日,陳在上述香港歷來檢控的最大宗操縱市場案中被定罪,被判監30個月(註1),另外三名串謀操縱市場人士 ─ 陳的胞弟、小姨及陳的友人 ─ 各被判監26個月。

證監會的調查發現,四名被告於2005年8月1日至9月5日期間,串謀就泛海酒店集團的股票行情營造虛假或具誤導性的表象。陳為上述三人提供交易資金,而該三人的交易佔期內成交的泛海酒店集團股份一半以上,涉及的成交額大約為1.9億元。

上訴法庭將於稍後公布駁回陳的上訴的理由。



備註:

  1. 有關陳的定罪詳情,請參閱證監會2009年11月26日的新聞稿。
2 : GS(14)@2010-08-20 21:33:05

http://www.sfc.hk/sfcPressReleas ... rvlet?docno=09PR167
香港歷來最大宗操縱市場案四人被判監

區域法院今天在香港歷來最大宗的操縱市場案中,判處全部四名被告監禁26至30個月。

四人早前被裁定罪名成立,控罪指他們串謀操縱泛海酒店集團有限公司的股票行情,參與導致泛海酒店集團股價被人為推高78%,並使公司市值上漲40億元(註1)。

陳仲衡暫委法官判處陳前遠(男)監禁30個月,陳的小姨歐陽文珍、胞弟陳前達及友人徐少峰(男)則各被判監26個月。

四人須各自向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支付調查費用288,400元。

證監會法規執行部執行董事施衛民先生(Mr Mark Steward)表示︰"這是香港經法院審理最嚴重的操縱市場個案。案中四名被告串謀造市謀利,瞞騙無辜的投資者,令他們蒙受金錢上的損失。今次判刑發出了最明確的訊息,使違法者不會錯誤以為,瞞騙市場及廣大投資者後無須受制裁。他們要知道,違法者必定會被繩之於法,且會被判監。"

案情透露,四名被告於2005年8月1日至9月5日期間,串謀就泛海酒店集團的股票行情營造虛假或具誤導性的表象。

證監會指四人的交易活動實際上操控市場,就泛海酒店集團股份的市場深度及流通量營造虛假的表象,參與導致泛海酒店集團股價被人為推高,並使公司市值上漲。

陳前遠為其餘三名被告提供交易資金,而該三名被告主要在彼此之間互相進行交易;他們的交易佔期內成交的泛海酒店集團股份一半以上,涉及的成交額大約為1.9億元。

陳前達及徐少峰亦被控於證監會調查期間,無合理辯解而未有按照《證券及期貨條例》的規定回答問題。這項控罪的聆訊已排期於2009年12月17日展開。



備註:

1. 有關本案的詳情,請參閱證監會2008年7月10日、2008年8月7日及2009年11月13日的新聞稿。
3 : GS(14)@2010-08-20 21:33:56

http://www.sfc.hk/sfcPressReleas ... rvlet?docno=08PR104
證監會控告四人串謀操縱市場

2008年 7月 10日

證監會控告四人串謀操縱市場

證監會對四名人士展開刑事法律程序,指他們串謀操縱市場買賣泛海酒店集團有限公司(泛海酒店集團)的股份。泛海酒店集團是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證監會指稱陳前遠(男)、歐陽文珍(女)、陳前達(男)及徐少峰(男)於2005年8月1日至9月5日期間,串謀在股票市場就泛海酒店集團股份的表現營造虛假或具誤導性的表象,違反《證券及期貨條例》第295條。具體而言,證監會指稱:

  * 有關的交易活動將泛海酒店集團的股價推高78%,令該公司的市值上漲40億港元,藉此就泛海酒店集團股份在股票市場的深度及流通量營造虛假或具誤導性的表象;
  * 一名被告為其餘三名被告提供交易資金,而該三名被告主要在彼此之間互相進行交易;及
  * 他們的交易額佔期內成交的泛海酒店集團股份的一半以上,涉及的成交額大約為1.9億港元。


各被告今天在東區裁判法院應訊,暫時無須答辯,案件押後四個星期至2008年8月7日再行聆訊,以便律政司申請將案件移交區域法院審理。

屆時,本案將會是第二宗可循公訴程序就《證券及期貨條例》所訂罪行而提出的檢控(註1)。

鑑於案情嚴重,證監會已申請向四名被告施加保釋條件。陳前遠獲法院批准以200,000元保釋,但必須於每月最後一日前往落馬洲警署報到。其餘被告均每人獲准以100,000元保釋。

與此同時,證監會已向陳前達及徐少峰展開刑事法律程序,指他們於證監會調查泛海酒店集團股份交易期間,無合理辯解而未有按照《證券及期貨條例》的規定回答問題。


4 : GS(14)@2010-08-20 21:34:29

http://www.sfc.hk/sfcPressReleas ... rvlet?docno=08PR123

2008年 8月 7日

市場操縱案件移交區域法院審理

東區裁判法院今天批准律政司的申請,將證監會第二宗可循公訴程序提出檢控的市場操縱案件移交區域法院審理(註1)。

四名被告──陳前遠(男)、歐陽文珍(女)、陳前達(男)及徐少峰(男)今天在東區裁判法院第二次出庭應訊。他們各被控一項控罪,即串謀就泛海酒店集團有限公司(泛海酒店集團)的股份營造交投活躍的虛假或具誤導性的表象,違反《證券及期貨條例》第295條。

此外,陳前達及徐少峰被控於證監會調查泛海酒店集團股份交易期間,無合理辯解而未有按照《證券及期貨條例》的規定回答問題。

各被告將於2008年8月26日到區域法院出席答辯聆訊。

陳前遠獲法院批准以 200,000元保釋,及於每月最後一日向落馬洲警署報到。其餘被告每人獲准以100,000元保釋。




備註:

1. 證監會展開調查後,於2008年6月7日發出傳票。詳情請參閱證監會於2008年7月10日刊發的新聞稿。
5 : GS(14)@2010-08-20 21:34:53

http://www.sfc.hk/sfcPressReleas ... rvlet?docno=09PR161
2009年 11月 13日

香港歷來最大宗操縱市場個案四被告罪名成立

區域法院今天裁定,四名人士串謀操縱泛海酒店集團有限公司股份市場行情的罪名成立(註1)。

這是香港首宗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可循公訴程序提出檢控的操縱市場個案。

法院經過兩周的審訊後,裁定陳前遠(男)、陳的小姨歐陽文珍、胞弟陳前達及友人徐少峰(男)操縱市場罪名成立。

區域法院陳仲衡暫委法官昨天早上開始宣讀裁決理由,今天作出上述判決。案件押後至2009年11月26日判刑,四人分別獲准以200,000元保釋。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法規執行部執行董事施衛民先生(Mr Mark Steward)表示︰"操縱市場是不誠實的行為,屬嚴重刑事罪行,違規者企圖欺騙廣大投資者,從中謀取非法利潤。在本案中,四名被告被控就有關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場行情營造完全虛假的表象,令其市值被推高40億元。"

施衛民先生續說:"任何不法分子若以為可透過營造市場假象,從無辜的投資者身上謀取利益,應可從本案的判決中,清楚知道證監會將會竭力打擊違法行為,必將他們繩之於法。"

根據證監會的調查,上述四人於2005年8月1日至9月5日期間,串謀就泛海酒店集團股份的行情營造虛假或誤導的表象,違反《證券及期貨條例》第295條的規定(註2)。

證監會又指:

  * 他們四人實際上操控有關交易活動,藉此就泛海酒店集團股份的市場深度及流通量營造虛假的表象;
  * 這些虛假交易將泛海酒店集團的股價推高78%,導致該公司的市值上漲40億元;
  * 陳前遠為其餘三名被告提供交易資金,而該三名被告主要是在彼此間進行交易;及
  * 他們的交易額佔該段期間內泛海酒店集團股份逾半成交,涉及的成交額約為1.9億元。


此外,陳前達及徐少峰亦被控於證監會進行調查期間,無合理辯解而未有按照《證券及期貨條例》的規定回答問題。這項控罪的案件已排期於2009年12月17日進行審訊。

本案由律政司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出檢控。




備註:

1. 證監會在2008年提出控罪,各被告於2008年7月10日首次在裁判法院出庭應訊,案件其後於2008年8月7日移交區域法院循公訴程序審理。請參閱證監會2008年7月10日及2008年8月7日的新聞稿。
2. 凡違反《證券及期貨條例》第295條者,只有循公訴程序被定罪,才可判處最高刑罰,即監禁十年及罰款1,000萬元。
6 : GS(14)@2010-08-20 21:35:25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t ... -06&cl=106&page=all

《财经》特约记者 丰鸿平/文


  2009年11月26日上午9点30分。

  位于香港湾仔港湾道12号湾仔政府大楼中的香港区域法院,如常开始了一天的审判工作,但在七层的第22号法庭,宣判的案件与以往大不相同。

  历时四年,香港证券市场最大宗操纵市场案当天在该法庭尘埃落定。主要被告陈前远被判入狱两年六个月,三名与其关系紧密的次要被告——欧阳文珍、陈前达和徐少峰均被判入狱两年两个月。

  陈前远只是众多在东莞开工厂的香港老板中的一个,但一桩官司,让他在香港证券监管史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判决书显示,陈前远等四名被告被控于2005年间串谋操纵泛海酒店(00292.HK,下称泛海)股价,制造大量虚假交投,成交额达1.9亿港元,令该公司市值劲升40亿港元。

  该案是首宗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遵循公诉程序而提出的刑事检控的造市操纵市场案,也是自2003年内幕交易被列为刑事罪行后,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提出的第二宗刑事检控。

  在宣布判词时,该案暂委法官陈仲衡称:“4名被告所犯罪行是严重的市场操纵,涉案交易额数量巨大、涉及中介人数众多。为维护香港股票市场的正常运作,判决要有阻吓性,以防他人步其后尘。”

  异动股惊动香港证监会

  2005年8月1日至9月5日期间,泛海的股价从1.07港元攀升至1.89港元,涨幅高达78.3%。股价飙升、成交量突然放大的“异动”情况,引起了香港证监会的注意。

  按惯例,出现泛海这类股价的异动情况,香港证监会都会出手调查。

  2006年11月29日,香港证监会法规执行部对陈前远的办公地点——荣昌工业大厦三楼的某单元房进行了搜查,查获大量文件,包括银行及证券买卖户口记录、证监会向陈前远及欧阳文珍发出的信件正本、陈前达的信件以及一本笔记本,当中载有欧阳文珍、陈前达及徐少峰于2005年8月至9月期间买卖泛海酒店股份的手写记录。

  经过对有关文件的调查分析,案情逐渐浮出水面。调查组发现,陈前远等4人关系密切。陈前远46 岁、其小姨欧阳文珍45 岁、胞弟陈前达42 岁,徐少峰为陈前远之友人,54 岁。

  四人在泛海股价飙升期间,进行了“完全偏离正常投资者的做法”:2005年8月1日至9月5日期间,他们通过多个不同经纪落盘,相互交叉买卖泛海酒店股份,他们有时甚至高买低卖,或在一分钟的时间买完即卖,交易甚至在没有利润以及明明要亏损交易费的状况下,仍然进行。

  其中较为突出的一处细节是,2005年8月4日中午11点11分38秒,陈前达委托股票经纪Delta Asia Securities Limited以1.37港元成功购买泛海股票6万股;五秒钟后,陈前达又委托同一股票经纪以1.38港元成功购买泛海股票4万股;52秒后,陈前达委托另一个股票经纪Vivtory Securities以1.36港元的价格,抛售泛海股票10万股。

  40亿港元的虚假泡沫

  据进行控罪举证的香港律政司陈述,2005年8月1日至9月5日期间,欧阳文珍、陈前达及徐少峰,分别通过12家、8家及12家经纪,发出大量泛海酒店买盘及卖盘。

  三人在涉案期间的买卖活动,买盘占泛海酒店总买入交易的60.2%,卖盘则占沽出交易的53.39%。

  控方披露的情节还显示,有关交易资金均由陈前远提供。在这段期间,陈前远不时向其他三名被告的银行户口存入款项,让他们支付经纪做交收之用,但同时,三人又将款项转回陈前远账户。

  香港律政司举例说,2005年8月12日,陈前远向徐少峰户口存入247.4万港元,而随后,徐少峰便向经纪支付247.4万港元,涉及的金额完全一致。

  “这些行为根本不符合股票市场中投资者意在牟利的正常心态。”香港财经分析师学会的会长龙克裘在专业证词中如此表述。他参与了香港证监会对泛海案调查的数据分析。

  是次案件,控方由龙克裘出任专家证人,编制报告指证各被告造市。由于龙克裘并非来自监管机构,且是首次出任专家证人,因此,他受到被告律师质疑没有足够的经验,亦不熟悉二三线股的交易情况。但法官经考虑后,决定接纳他的专家证人身份。

  法官陈仲衡认为,四名被告是有经验的投资者,不可能同一日通过29个经纪做同一宗买卖,而且买卖价相同,这不合常理,明显是有人为了操纵市场而联手推高股价的行为。

  据控方披露的数据,陈前远四人交易额占该段期间内泛海逾半成交量,涉及成交额约1.9亿港元,把泛海股价人为推高了78%,令该公司市值上涨了40亿港元。

  控方认为,四名被告串谋在2005 年8月1日至9月5日期间,在股票市场就泛海的表现营造虚假或具误导性的表象,违反了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295条的规定。

  被告所得蒸发且有亏损

  在法庭上,法官陈仲衡表示,陈前远为案中主谋,判刑较重,其余被告的角色相对轻微,但参与程度相等。他同时透露,虽然控方于案发后三年才提出检控,但“延误仍属合理”。

  此外,鉴于陈前远过往热心公益,又患有阻塞性睡眠窒息症,加上被告同意大部分案情,节省了审讯时间,获酌量减刑。其余被告亦因案件延误三年和没有案底,获减刑四个月。主要被告陈前远最终被判入狱两年六个月,欧阳文珍、陈前达和徐少峰均被判入狱两年两个月。

  四名被告的代表律师在法庭上求情指出,泛海股价大幅上升并非纯因被告操纵市场,而是投资者当时认同酒店旅游业前景乐观,而泛海本身亦有其市场地位,加上事发后期泛海股价急速下滑,被告所得亦已全数蒸发,请求轻判。

  代表律师同时说,陈前远在东莞开设两间厂房,有多达400名工人,被判监或会令工人失业。

  同时,第三被告陈前达的代表大律师也表示,陈前达在事件中亏蚀逾300万港元,而次被告欧阳文珍亦因事件欠债200万元。

  对此,法官陈仲衡认为,陈前远在经营业务上的成功,并不是求情的因素。

  陈仲衡指出,股票市场是香港经济的一部分,必须维持正常运作,禁止人为操控,造市行为会破坏它的信誉,因此,判刑要有阻吓性。他强调,犯案人有没有从中得益并不重要,因为行为可能令投资者有重大损失,亦损害市场正常运作及公正性。

  另外,控方指香港证监会调查该案耗资过百万港元,因此,要求法官判被告摊还该笔调查费用。法官最后接纳控方要求,判处四名被告应当各自向香港证监会付28.8万港元费用。

  26日宣判后,大批亲友散庭后拥往被告栏,与一众被告哭别。

  由于陈前达及徐少峰在另一案中被香港证监会检控,指他们在香港证监会调查期间没有按照法例回答查问,该案将于12月17日聆讯。

  调查慎之又慎

  根据香港证监会法规执行部高级经理陈德清的表态,这是自2003年4月1日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生效后,依公诉程序打击操纵市场行为的第一例。

  在香港实施《证券及期货条例》之前,香港证监会负责的大多是民事案件,或者是连带刑事案件中的民事部分,审判结果通常只是罚款;遇到更严重的,如涉及诈骗、公众利益等违法事件,香港证监会必须与商业罪案调查科或廉政公署进行联合调查。

  然而负责刑事案件以来,对于香港证监会而言,也带来了莫大的挑战。在去年,香港证监会即在一起市场操纵案中败诉。

  当时,香港证监会怀疑证券行衍锋集团的投资负责人许巍瀚、何东及衍锋前职员林耀麟三人曾对认股证——中移汇理进行价格操控,制造交投活跃的假象。最终因证据不足,法院判香港证监会败诉。

  这使得香港证监会对陈前远等人的调查慎之又慎。陈前远等四人的案卷卷宗厚达300页,提请的相关证人多达65名,包括证监会法规执行部的技术人员、汇丰银行职员、股票经纪、专业财经分析师等。

  香港证监会法规执行部执行董事施卫民认为,这次的审判结果向市场发出了最明确的信息,即违法者瞒骗市场及广大投资者后,不仅会受到制裁,且还会被判刑入监。

  之前,香港证监会对中信泰富、杜军等多个案件的调查,同样显示该机构对证券市场强势监管的决心。陈前远案,更是开创了香港证券监管史上新的一页。■
7 : GS(14)@2010-08-29 18:20:08

http://legalref.judiciary.gov.hk ... IS=72551&currpage=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383

中國通海國際金融(0952,前華富國際、中國泛海國際金融)專區

1 : GS(14)@2011-06-18 13:46:52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19573
新聞專區
2 : GS(14)@2011-06-18 13:50:0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617726_C.pdf
截至二零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全年業績公佈

公司下半年約賺400萬..但財務情況仍值得關注

建議末期股息
董事會擬在將於二零一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星期五)舉行的本公司應屆股東週年大會(「股東週年大會」)上建議派發截至二零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5港仙(二零一零年:無)。
3 : Hierro(1191)@2011-08-17 23:58:40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817614_C.pdf
供股,4供1,每股0.25,較收市價折讓10.7%。

本集團會將供股之所得款項淨額用作其業務未來拓展(包括於蘇州及中國其他城市開發及投資私募基金)之資金及促進本集團證券業務之增長。董事認為,透過進行供股,可向本公司之全體股東(不包括除外股東)提供參與本集團之進一步發展之機會,藉以鞏固本集團之財務狀況,擴大其資本基礎,故供股符合本集團及本公司股東之整體利益。


包銷商: (i) 包先生;(ii) 林先生;及(iii)魏先生

林建興先生,本公司副主席兼執行董事

包利華先生(Bernard Pouliot),本公司主席兼執行董事

魏永達先生(Richard David Winter),本公司副主席兼執行董事

以上3人現合共持有公司超過63%股權。
4 : 龍生(798)@2011-08-18 00:00:39

9乘9又係供錢, 上次又係咁
5 : Hierro(1191)@2011-08-18 00:05:55

他們的財政真的不太好呢…
6 : gundamlotte(13580)@2011-08-18 20:14:35

4樓提及
9乘9又係供錢, 上次又係咁

請問甚麼是「供錢」?不是供股嗎?不明白你的意思,有謝指教
7 : Hierro(1191)@2011-08-18 20:16:31

我們討論的,是這次供股的目的。

「供錢」是供股其中一種目的。
8 : gundamlotte(13580)@2011-08-18 20:52:22

7樓提及
我們討論的,是這次供股的目的。

「供錢」是供股其中一種目的。

明白了,有謝賜教。
9 : GS(14)@2011-08-18 21:18:57

5樓提及
他們的財政真的不太好呢…


根本內地檔野發展賺唔到錢,又借落唔少,無計
10 : Hierro(1191)@2011-08-18 21:25:05

應收脹很恐佈,避之則吉。
11 : GS(14)@2011-08-18 21:26:07

10樓提及
應收脹很恐佈,避之則吉。


這些公司做的盤都是基金公司為主,收錢一定慢
12 : CHAUCHAU(1254)@2011-08-30 12:38:40

http://www.hkex.com.hk/chi/marke ... /PMI2011-155(C).pdf
就華富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證券代號952)4供1供股,將於除權日(2011年8月30日)
13 : CHAUCHAU(1254)@2011-09-08 19:33:11

華富國際股權(no.2950) 股權開始買賣 9/9
14 : CHAUCHAU(1254)@2011-09-29 22:48:3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929182_C.pdf
供股結果
15 : Hierro(1191)@2011-09-30 01:17:12

哈,真有趣
16 : 龍生(798)@2011-09-30 01:27:24

嘿...這種市況, 當然不足啦, 小心上次09年周顯的例子...
17 : Hierro(1191)@2011-09-30 01:29:01

現在是炒細股不宜
18 : GS(14)@2011-10-15 11:11:00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1014438_C.pdf
今次大劑

委任本集團行政總裁
華富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欣然公告,自二零一一年十月十七
日起,現任本公司副主席兼執行董事的林建興先生已獲委任為本集團行政總裁,並將負
責監督本集團業務管理,而本公司主席包利華先生將停任本集團董事總經理,惟將留任
本公司主席兼執行董事。包先生將繼續領導董事會。
林先生於二零零一年加入本公司並為華富嘉洛證券有限公司第1、2、4及9類受證券及期
貨條例規管業務之負責人員、華富嘉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第4類及第9類受證券及期貨條
例規管業務之負責人員及華富嘉洛企業融資有限公司第6類受證券及期貨條例規管業務
之負責人員。
彼曾擔任一間國際銀行之中國及企業銀行業務部主管達10年,於企業融資及銀行業擁有
逾25年經驗。林先生現為一間於泰國上市之公司Seamico Securities Public Company
Limited之董事,亦為一間於香港上市之公司漢國置業有限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彼為
證券商協會有限公司之副主席及前任主席(二零零九至二零一零年)。

19 : Hierro(1191)@2011-10-15 11:30:09

18樓提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1014/LTN20111014438_C.pdf
今次大劑

委任本集團行政總裁
華富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欣然公告,自二零一一年十月十七
日起,現任本公司副主席兼執行董事的林建興先生已獲委任為本集團行政總裁,並將負
責監督本集團業務管理,而本公司主席包利華先生將停任本集團董事總經理,惟將留任
本公司主席兼執行董事。包先生將繼續領導董事會。
林先生於二零零一年加入本公司並為華富嘉洛證券有限公司第1、2、4及9類受證券及期
貨條例規管業務之負責人員、華富嘉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第4類及第9類受證券及期貨條
例規管業務之負責人員及華富嘉洛企業融資有限公司第6類受證券及期貨條例規管業務
之負責人員。
彼曾擔任一間國際銀行之中國及企業銀行業務部主管達10年,於企業融資及銀行業擁有
逾25年經驗。林先生現為一間於泰國上市之公司Seamico Securities Public Company
Limited之董事,亦為一間於香港上市之公司漢國置業有限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彼為
證券商協會有限公司之副主席及前任主席(二零零九至二零一零年)。



唔明喎
20 : GS(14)@2011-10-15 11:31:10

包先生想退休定是點...他是大股東之一來的
21 : Hierro(1191)@2011-10-15 11:34:16

20樓提及
包先生想退休定是點...他是大股東之一來的



包生黎緊60,退休都唔奇
但其實林生都50有7


他們似是共同行動人仕,或者真係包生年老想退落黎?
22 : GS(14)@2011-10-15 11:46:00

所以咪可能覺得有D問題
23 : 清風詩人(3217)@2011-10-17 09:24:24

 《經濟通通訊社17日專訊》華富國際(00952)公布,公司主席包利華將停任集團董
事總經理(MD),惟將留任公司主席兼執行董事;及公司副主席兼執行董事林建興已獲委任為
行政總裁(CEO),公司副主席兼執行董事魏永達則已調任為企業融資業務行政總裁。
(tt)
http://www.etnet.com.hk/www/tc/n ... ETN211017224&page=1
24 : andy(858)@2011-10-18 21:04:0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1018326_C.pdf

陳子亮先生,64歲,為香港大華銀行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彼為資深銀行家,於商業及投
資銀行方面積逾38年經驗。陳先生為Hutchison Port Holdings Management Pte.
Limited(於新加坡上市的和記港口控股信託的託管人—經理)及新加坡上市公司Noble
Group Limited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彼亦為建基北京及上海的基金管理公司Long March
Capital Limited的高級顧問,該公司與中國中信集團公司等領先中國機構合夥經營。彼
持倫敦大學理學(經濟)榮譽學士以及利物浦大學工商管理碩士銜,並為香港董事學會資
深會員。除上文所披露者外,陳先生於過去三年並無擔任香港或海外之其他上市公司的
任何董事職務。
25 : GS(14)@2011-10-18 21:28:01

種族大清洗啊
26 : greatsoup38(830)@2012-05-19 16:57:03

http://www.blogger.com/comment.g ... 1597629454181013779
David兄,好幾年沒要寬網的服務了。當初看,是因為有東尼,而且懶得找資料,人家做好了方便看。後來覺得有自己的想法了,甚且已經覺得經常跟東尼的想法不一樣了,所以約八九年前自己搞了《亞米亞》網,再過了幾年也就沒再光顧寬網了。黃國英是很靈醒的,時有獨到的眼光。不過人話說多了,自然難免會有錯漏的,而作為讀者或觀眾,本來也不適宜全跟一個人的想法,該有自己的一套理解和選擇,如此才能真正成熟,也對自己負責。近幾年,尤其是近一年多,個別的分析和報告我是會看的,但是,早於十年前,於我個人而言,香港已經沒有任何讓自己覺得非聽不可、非參照或抄襲其意見不可的投資界權威了……
27 : GS(14)@2012-06-24 00:43:4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0622640_C.pdf
虧損擴大1倍至1,200萬,重債

本年度業績受到若干個別事件影響,而我們相信該等事件將不會再度發生,亦不會影響日後
的公司盈利。誠如二零一一年中期報告所述,我們受到明富環球香港於二零一一年十月底清
盤所影響。儘管我們的營運和證券及期貨業務仍能維持不受影響,但事件已導致整個行業放緩。
由於我們在明富環球香港持有款項,因此我們在二零一二年一月的首次分派中獲得40%的申索
款項,而臨時清盤人現已取得法院命令,將進一步分派30%的客戶款項。臨時清盤人的指示及
公告顯示,其已控制約87%的客戶款項,其餘款項則在海外聯屬公司及經紀手中。由於收回款
項的程度及金額未能完全確定,我們已就該項可能出現的差額為數7,000,000港元,在本年度的
帳目中作出撥備。
由於全球營商氣氛惡化,尤以中東為甚,因此我們於本年度開始就聯營公司McMillen
Advantage Capital Limited(「MAC」)計提減值撥備。此外,二零一二年二月,泰國上市之金融
集團The Brooker Group Public Company Limited(「Brooker 」)向MAC全體股東作出全面要約,
以收購MAC的全部股份。儘管該項要約略低於MAC的資產淨值,但我們決定就我們的全部股
份接納該要約。該要約亦須經Brooker的獨立股東批准,方可作實。在接納該要約後,我們已
委聘獨立專業估值師評估所需減值,因而影響了本集團的業績11,803,000港元。但在報告日期後,
Brooker之獨立股東否決了該項要約,而令有關交易未能完成。因此我們仍繼續持有MAC的股
權,但我們放棄了委任MAC集團任何董事或派遣代表至MAC集團的權利,該項持股現時重新
歸類為「按公平值計量並計入其他全面收益的財務資產」。然而,MAC已取得批准以削減資本,
並正打算向其股東發還資本。
我們繼續參與Seamico Securities Public Company Limited(「Seamico」)及其主要經營實體KT
ZMICO Securities Company Limited(「KTZ」)的業務。Seamico截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
日止年度的業績儘管低於去年,但仍錄得溢利為20,500,000泰銖(二零一零年:67,300,000泰銖),
原因為分佔KTZ溢利下跌以及泰國上調企業稅率。報告日期後,我們收取了每股0.05泰銖的少
量股息。我們於日本Capital Partners Securities Co., Ltd.的投資經二零一一年初的地震及海嘯
打擊後仍然理想,並已擴張其資產管理業務及擴大基金分銷。
誠如中期報告所述,基於管理問題,我們在財政年度上半年採取行動結束了一支留駐上海的
新團隊;該團隊於本財政年度初擬擴充為私募基金業務。我們截至二零一一年十月就此項業
務產生之成本為6,027,000港元。此外,由於一項包銷活動,我們受一間澳洲上市公司清盤拖累
以至蒙受虧損。
儘管環境險峻,但我們的證券部及企業融資部於本年度仍然表現理想。本年度內,企業融資部
完成了數宗首次公開招股(「首次公開招股」),而股票資本市場(「股票資本市場」)團隊亦促成
了數宗配售及顧問聘約。證券部亦成功擴大其於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的市
場份額,並於二零一二年第一季晉身組別B。此乃由於自二零一零年九月起,銷售員工及客戶
主任的人數不斷增加,帶動銷售表現節節上升。我們利用現有的辦公室成功達致上述生產力,
而日後我們亦會對銷售員工的生產力加以管理。另外,隨著銷售活動增加,保證金貸款以至保
證金利息收入均錄得增幅。財富管理業務持續擴展,並於二零一一年十二月遷入新辦公室及
重塑業務品牌為「華富嘉洛私人財富管理」,現時擁有超過45名獨立顧問,去年則有25名。新服
務包括全權委託投資組合管理服務及外聘資產管理服務。
儘管於本年度資產管理業務推出了兩隻新基金Quam Silkroad Mongolia SP Fund及Quam
BRIC EDCA Segregated Portfolio,但市場信心仍然普遍低迷,建立管理資產(「管理資產」)將
面臨重大考驗。管理資產總值於本年度結束時為62,900,000美元。儘管基金表現受到市場波動
拖累,但仍大致緊貼相關基準指數。
華富財經網站業務繼續透過廣告及內容訂閱服務費收益取得增長。我們已透過於深圳及上海
主辦金融投資研討會以及更廣泛利用華富財經台,致力擴展中國版圖。
鑒於市場持續憂慮歐債情況,下半年不斷惡化的投資氣候影響了整個行業。全球(尤其是歐洲)
市場連番失利,我們預期來年的經營環境將會更形艱困。因此,我們自一月起已進行必要的重
組工作,以減低資產管理及華富財經網站業務的成本。我們將會繼續因應整體環境監察上述
各項變動。

...
展望
儘管全球投資及營商氣候非常嚴峻,我們在未來一年將仍然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歐洲危機
將一直持續,而美國及中國的主要市場將受到投資者信心下滑以及營商環境欠佳影響。
我們自二零一二年一月起開始進行節流。我們相信,為提升表現,現時應採取的策略為減少支
出。於此環境未明的期間,維持現有業務及關係實屬關鍵,而我們日後亦將加強有關方面的工
作。
我們將繼續集中資源於產生正面盈利貢獻的業務上,並通過節流或將若干成本架構轉為浮動
或遞增基準,從而收窄有關差距。
我們將繼續致力出售並非與我們的核心業務直接掛鈎的若干投資,所得款項將用作進一步改
善我們的核心業務,以期爭取日後增長。

資本市場及金融體系自金融危機後大舉修訂法規及慣例。本集團已在業務推進過程中持續採
納有關修訂。我們相信旗下若干業務範疇的其他競爭對手將有所整合。因此,於商界重拾信心
時,我們將準備就緒,足以分佔更高市場份額。
28 : greatsoup38(830)@2012-12-02 10:34:3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1127588_C.pdf
952
轉盈為虧,蝕900萬
展望
隨著美國大選及中國領導層交接於十一月結束,市場均注視兩國政府在全球經濟疲弱及歐債危機持續下之任何新措施及方向。歐洲及美國繼續推出量化寬鬆措施,導致資金流入亞洲,使亞洲成為發展之首選地點。然而,我們預測香港之前景未見明朗。短期內資本市場將繼續波動。隨著通脹壓力上升,我們相信通過投資資產保障財富是明顯的解決方法,而任何消費增加所帶來刺激的增長卻未必足以帶來即時復甦。我們對目前業務前景抱持審慎態度,而本集團將作好準備,以透過證券經紀業務從波動的走勢中獲利,並促使我們財富管理及資產管理部門之間更緊密融合,以短期資金管理及中期資本保存策略為客戶創造回報。
與此同時,華富財經網站與證券買賣部門合作建立提供買賣工具之平台,即將於二零一三年第一季試推。我們相信,此平台將為證券買賣業務注入競爭優勢,同時增加華富財經網站作為平台供應商之新收益來源。
在如此環境未明之情況下,我們將秉持專注發展核心業務及「減少支出,提升表現」之策略。
29 : greatsoup38(830)@2013-01-11 01:08:39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30110387_C.pdf
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謹此宣佈,本公司收到一名獨立第三方表示有意收購本公司之全
資附屬公司華富財經有限公司若干股份權益之初步建議(「該建議」)。華富財經有限公司及
其附屬公司之主要業務為網站管理及相關服務。
倘該建議實行,根據上市規則,可能會構成本公司一項須予公布的交易。
於本公告日期,本公司與該獨立第三方並無就該建議訂立具法律約束力之協議。由於該建議
可能會或可能不會實行,故本公司股東及潛在投資者於買賣本公司股票時務須審慎行事。
30 : greatsoup38(830)@2013-03-13 00:59:22

造d盈利先
31 : greatsoup38(830)@2013-03-16 13:36:19

又無左2,000個
32 : greatsoup38(830)@2013-04-13 14:03:51

賣股套現
33 : greatsoup38(830)@2013-05-17 20:12:20

952
34 : GS(14)@2013-05-24 18:54:13

952
35 : greatsoup38(830)@2013-06-18 23:13:27

虧損增1成,至2,400萬,重債
36 : greatsoup38(830)@2013-06-27 00:19:5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30625456_C.pdf
952 OMG
37 : GS(14)@2013-10-16 00:24:02

952
38 : greatsoup38(830)@2013-11-23 13:26:19

952

轉盈1,000萬,重債
39 : greatsoup38(830)@2013-11-23 13:27:27

發票據
40 : GS(14)@2014-02-21 00:55:43

1萬供840份票據,利率6.5%,並供1份票據大約送1.9權證,換股價50仙
41 : LHC(34894)@2014-02-21 02:15:27

greatsoup40樓提及
1萬供840份票據,利率6.5%,並供1份票據大約送1.9權證,換股價50仙

好覆雜,唔明,其實是什麼來的?
42 : greatsoup38(830)@2014-05-04 01:00:02

952
43 : GS(14)@2014-06-19 23:25:52

952
轉盈2,100萬,重債
44 : kk104104(19268)@2014-08-06 16:04:46

似唔似就黎會賣呢?...
主板證券行得番290 同 952 細細隻,
又冇乜錢搵
45 : greatsoup38(830)@2014-08-06 23:09:21

賣都吹左好多年了
46 : 承天(1379)@2014-08-06 23:26:48

自從湯兄係952寫文之後...華富的價值就開始比人發現左
47 : greatsoup38(830)@2014-08-06 23:43:16

都是寫左半年左右
48 : GS(14)@2014-11-21 00:37:53

盈利降4%,至980萬,重債
49 : greatsoup38(830)@2014-11-30 22:00:24

發行1.6億票據加融資
50 : greatsoup38(830)@2014-12-09 23:44:27

咪亂作
51 : greatsoup38(830)@2015-01-29 00:41:31

買回票據
52 : GS(14)@2015-04-17 02:19:56

75仙配售1.5億股
53 : GS(14)@2015-04-22 02:05:27

於二零一五年四月十六日與東海期貨有限責任公司簽立營銷互惠合作協議,以發展本集團期貨業務。
54 : GS(14)@2015-04-29 02:46:17

1988認購952新股
55 : GS(14)@2015-04-29 14:48:3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429/news/ec_eca2.htm
民行斥最多75億入主本港券商
2015年4月29日

【明報專訊】本地券商股近期炒「賣盤」概念,最新一宗是民生銀行(1988)耗資最多75.1億元入主華富國際(0952)。民行昨晚宣布,透過旗下的民生商銀國際,擬以每股0.565元認購88億至133億股華富國際,交易作價介乎49.7億至75.1億元。

  假如交易作實,民銀國際所持股份,將佔華富國際擴大後已發行股份約86.1%至90.35%股份。華富國際副主席林建興,回應本報查詢時稱,今次交易以平常心看待,並會繼續在集團內任職。

擬提全購 溢價18%

由於今次交易所牽涉的股份比例甚高,民銀國際將向華富國際的股東,提出強制無條件收購所有股份,以及尚未行使的購股權及認股權證。假如提出全面收購要約,每股作價為1.38元,較華富國際於4月27日停牌前的股價1.17元,存在17.9%溢價。民銀國際若完成收購,因所佔的股份比例逾75%,故需要有後續動作,向公眾股東釋放出25%流通量,同時民銀亦表明會維持華富國際的上市地位。

集團控股權易手,但早前所訂的配售交易亦完成。昨晚宣布以先舊後新的形式,按每股0.75元向6名投資者,配售1.5億股的交易,涉資1.13億元。同時,集團再向林建興配售1.5股新股,作價亦是0.75元。相較之下,民行入主華富的作價,較配售價更存在24.7%折讓。

今次配售完成後,主席包利華所佔的股份比例,將會由31.03%,攤薄至27.67%,而林建興的持股比例,則由28.61%降至25.51%。至於,6名承配股份的投資者,則佔已發行股本10.55%。


56 : GS(14)@2015-06-20 01:27:58

盈利增15%,至2,500萬,重債
57 : GS(14)@2015-07-23 22:42:24

我不會買炒垃圾概念的東西
58 : greatsoup38(830)@2015-08-09 11:23:3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808/news/ea_eac1.htm
民行購華富 審批嚴致延期
  2015年8月8日

【明報專訊】民生銀行(1988)擬提出全面收購本地證券商華富國際(0952),雙方需要三度延長獨家洽購期,至今未達成協議。華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林建興昨天表示,民行大抵對盡職審查滿意,洽商多次延期主要與內地審批程序要求較嚴有關,未有因為近期股市波動而調整作價。具體收購進展則會於下周—獨家洽商到期時再予公布。
相關分析

更多   

華富:股價波動 未影響作價

他又指出,華富若落實引入民行取得巨額資金,會繼續原有國際化及多元業務發展策略,配合內地走出去的策略。集團更因應歐洲缺乏投資亞洲的工具,已經部署申請UCITS認可資格,冀日後在當地推出與中港股市、人民幣及亞洲債券等高息基金產品,並打算在盧森堡開展。原有的華富財經媒體業務,雖然創辦人東尼逝世,但已得到艾薩繼承,相信仍會運作。

儘管股市在六月尾、7月初大幅波動,近日成交縮減,林建興表示並不擔心,原因是未見香港投資者運用大量槓桿買賣,相信反而造就機會低位累積。

此外,另一華資證券行英皇證券(0717)的大股東英皇證券控股,已以近1.45億元向其中一間中資最大金融機構轉讓約4%股份,完成交易後大股東仍持股42.28%。

59 : 陳啦毛(55129)@2015-08-22 16:04:18

請教一下,952近期好多人唱佢賣唔成,但林副主席又話差最後一步,湯兄認為成事機會大唔大?
60 : greatsoup38(830)@2015-08-24 10:19:22

我覺得成事機會好低
61 : 陳啦毛(55129)@2015-08-24 19:25:03

greatsoup3859樓提及
我覺得成事機會好低


湯兄可唔可以麻煩你講多少少?唔該哂~~~
62 : greatsoup38(830)@2015-08-25 01:31:48

個市況太差
63 : stock_newbie(41225)@2015-08-29 03:58:22

星期一會高開吧! 得兩注貨...smiley
64 : greatsoup38(830)@2015-08-29 13:48:04

機會細一點
65 : stock_newbie(41225)@2015-08-29 15:16:58

greatsoup3863樓提及
機會細一點


會跌?
66 : Louis(1212)@2015-08-29 15:59:12

恭喜所有巴絲:

民行50億購89億股華富國際新股

http://www2.hkej.com/instantnews ... B%E6%96%B0%E8%82%A1

民生銀行(01988)宣布,旗下全資附屬民銀國際及新希望全球控股等11名聯合投資者,以總代價約130.26億元,認購約230.55億股華富國際(00952)新股,每股作價為0.565元。其中,民銀國際認購約88.67億股華富國際新股,總代價約50.1億元。


根據聯合協議,民銀國際諾於認購華富國際新股後,將提出強制無條件現金要約收購,按每股1.38元,收購華富國際全部已發行股份,以及將就未行使認股權證提出認股權證要約,和提出購股權要約,以註銷所有未行使購股權。完成交易後,華富國際將成為民銀國際附屬公司。


另外,民銀國際僱員於同日亦以總代價8814萬元,認購華富國際1.56億股新股,每股作價同樣是0.565元。華富受託人TMF Trust(HK)Services全資擁有的King Ace,則以總代價9266萬元,認購1.64億股華富國際新股。

67 : greatsoup38(830)@2015-08-30 18:49:42

但1.38 的價錢,應該都還要低了
68 : greatsoup38(830)@2015-09-01 01:52:16

1988 認 952 新股
69 : greatsoup38(830)@2015-09-01 01:55:38

莊友堅、孫粗洪都有...
70 : stock_newbie(41225)@2015-09-01 07:41:36

街貨宜家好少, 炒上比炒下易得多。 俾我見讖下3億成交額吧!
71 : greatsoup38(830)@2015-09-01 12:36:24

唔好幻想
72 : stock_newbie(41225)@2015-09-01 12:50:05

1.79走得70k...1/10...其餘1.6均清..smiley
73 : greatsoup38(830)@2015-09-01 13:03:2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901/news/ec_ecl1.htm
民生等130億 入主華富國際
  2015年9月1日

【明報專訊】本地證券商華富國際(0952)賣盤,終在上周五(28日)達成協議。除獲民生銀行(1988)入主外,更進一步引入民行兩名副主席,亦即新希望集團主席劉永好及張宏偉旗下之聯合能源(0467),以及安邦人壽及復星國際(0656)旗下機構。入股注資金額,則由原先最多75.15億元,大增至130.26億元,成為香港證券行業史上最大一宗購併項目。

華富是次獲洽購的每股作價,與4月下旬所述每股0.565元一樣。其在引入劉永好等人之外,亦引入從事海洋保險並由中國船東協會持99.99%的中國保賠、民行旗下民銀國際行政總裁高寶明、近年活躍股壇的孫粗洪,以及另一股壇活躍人士莊友堅女友羅琪茵等。另民銀國際及華富僱員將認購3.2億股。完成收購後,民行將佔華富35.56%權益,劉永好、張宏偉及安邦則各佔11.67%權益。

因為華富在收購消息公布後,股價持續炒高,因此較昨日停牌前每股1.41元,致民銀國際提出全購每股作價維持1.38元下,折讓2.1%。完成收購後,華富會維持現有業務及上市地位,另包括華富主席包利華、兩名副主席林建興及魏永達,將留任為高級管理人員及執行委員會成員。

74 : greatsoup38(830)@2015-09-01 13:07:57

stock_newbie71樓提及
1.79走得70k...1/10...其餘1.6均清..smiley


賭得太大了
75 : stock_newbie(41225)@2015-09-02 03:27:33

1.45小注入番, 我都知風險是存在既, 但依隻炒消息確實萬唔錯。 smiley
76 : greatsoup38(830)@2015-09-02 12:43:19

唔好亂賭消息啦,呢d股基本因素確實欠奉,個市太差
77 : Drama(55037)@2015-09-02 13:38:48

民銀國際完成交易之先決條件
民銀國際完成交易須待下列條件達成或獲民銀國際豁免(就第(v)、(vi)、(vii)及(viii)而
言)後方告作實:
(i) 股東於股東大會通過決議案,批准(a)根據第一份認購協議及僱員認購協議進行認購
事項及據此擬進行之交易;及(b)根據上市規則、其公司細則及適用法律規定,配發
及發行認購股份;
(ii) 中國銀監會及中國證監會授出相關同意及批文,以及就第一次認購及據此擬進行之
交易及該等要約向中國外匯管理局作出相關存檔(如需要);
(iii) 按照證券及期貨條例之規定,證監會就據第一次認購擬進行之交易及該等要約而導
致持牌法團主要股東變更授出批准;
(iv) 聯交所批准所有認購股份上市及買賣;
(v) 要約人接獲本公司董事會決議案之認證副本,正式批准第一份認購協議及其他附帶
事宜及發行第一批認購股份;
– 8 –
(vi) 本公司已遵守其責任(包括並無違反其任何保證,導致對本集團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及在所有重大方面已履行其於第一份認購協議所載並規定須於民銀國際完成交易時
或之前履行或遵守的所有責任;
(vii)概無牌照遭撤回,且亦無任何政府當局通知本集團指其將會或可能會撤回;及
(viii)概無股份於聯交所暫停買賣14個連續交易日或以上(就據第一份認購協議擬進行之
交易而暫時停止或要約人可能協定之其他期限除外)及本公司並未名列聯交所任何
除牌名單上。
倘上述任何條件未能於最後截止日期或之前達成或豁免,則概無第一份認購協議訂約方
須進行民銀國際認購及聯合投資者認購,且第一份認購協議將不再具任何效力,以及概
無訂約方須向其他方承擔任何責任。
民銀國際完成交易毋須以聯合投資者完成交易或僱員完成交易為條件。
78 : Drama(55037)@2015-09-02 13:41:14

greatsoup3875樓提及
唔好亂賭消息啦,呢d股基本因素確實欠奉,個市太差


我覺得依隻成事機會好大
起碼1.38有得守下
近期玩業績股好似過地雷陣
79 : Louis(1212)@2015-09-02 14:38:44

成事後, PB多少?
80 : greatsoup38(830)@2015-09-02 21:59:17

Drama77樓提及
greatsoup3875樓提及
唔好亂賭消息啦,呢d股基本因素確實欠奉,個市太差


我覺得依隻成事機會好大
起碼1.38有得守下
近期玩業績股好似過地雷陣


但成事都要輸錢
81 : greatsoup38(830)@2015-09-02 22:00:06

Louis78樓提及
成事後, PB多少?


都是大約1點幾
82 : Louis(1212)@2015-09-02 22:35:23

greatsoup3880樓提及
Louis78樓提及
成事後, PB多少?


都是大約1點幾


成事後, NAV約50港仙, 今天的收盤價$1.4, 即PB約2.8。
83 : greatsoup38(830)@2015-09-03 00:10:25

Louis81樓提及
greatsoup3880樓提及
Louis78樓提及
成事後, PB多少?


都是大約1點幾


成事後, NAV約50港仙, 今天的收盤價$1.4, 即PB約2.8。


睇錯認購價
84 : Louis(1212)@2015-09-04 10:33:07

1. 經過計算:
成事後, NAV 55.2港仙, 今天的股價$1.38, PB約2.5。 不應該被認為是非常昂貴的!

民生銀行(01988.HK)宣布,旗下全資附屬民銀國際及新希望全球控股等多名聯合投資者,以總代價約130.26億元,認購約230.55億股華富國際(00952.HK)新股, 每股認購價0.565元。


2. 1499前進控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50821548_C.pdf
集團主要從事(i) 提供地基工程及配套服務;及(ii) 在香港政府管理的公眾填料接收設施處理建築廢物。集團主要承接香港私營建築項目,一般擔任次承建商或再分包商。它的上市招股價0.25元, PB3.85倍(請參考上市文件第9頁)。2015年9月2日第一天上市收市0.305元, 高上市價22%, PB4.7倍。

3. 儘管952與1499是經營不同的業務,很難比較, 然而很難相信在後台實力(當然包括經營和炒作)及未來發展方面952比不上1499!
85 : greatsoup38(830)@2015-09-04 10:43:03

1499 他有基本殼價支持,但是952 這個虛無的價值太大
86 : greatsoup38(830)@2015-09-04 10:43:31

所以不可單純考慮PB 作參考價值
87 : wilyty(1376)@2015-09-04 10:47:14

PB is an evil way of misleading people into buying stocks.
pe + yield still a little bit better
88 : Louis(1212)@2015-09-04 11:10:23

我總是很保守(喜歡低PB股票), 我從來沒有持有952, 純粹參加討論。
89 : Louis(1212)@2015-09-04 11:32:48

看看其他人的意見
......
晚上見網友們又多了關於華富國際的討論,我又補充少少看法。這次民銀及關連人士突然加碼至130億元認購新股,前兩天我還想不通原因,但昨天見到源源不絕的人民幣兌換港元,導致金管局都要出手注入港元,忽然豁然開朗,似乎是民銀及關連公司或人士藉加大這單交易額,以名正言順地將大量人民幣轉到港元避險之餘,也可以籌得更多資金在淡市收購之用。至於這單交易能否短期內落實,還看背後安邦大佬的牙力及關係。

其次,這次入主華富可以說是過江龍 + 地頭蟲的結合,可能是參考了過往殼王高生的做法,所以這次民銀牽頭的財團也邀請了地頭蟲加入,效果如何目前無法下結論,但炒作方式肯定多了一些香港莊家的技倆在內,故此股價波動大是可以預期的,也因此持貨多的網友要做好風險管理,不然可能在等待過程中會受不住煎熬。

近日市況積弱,死貓彈也是轉瞬即逝,相信不是太多網友們把握得到機會;不過即使如大摩所預言最壞情況恒指可以跌到18000點,其實也只是再跌多一成多,我仍然維持候低吸納的看法,只是近日很多心水股下跌幅度不大,故打算再跌再買的想法落空,仍然持有約20%的現金等機會。
90 : greatsoup38(830)@2015-09-04 11:41:32

wilyty86樓提及
PB is an evil way of misleading people into buying stocks.
pe + yield still a little bit better


我比較多用這一個方法,加上前景
91 : greatsoup38(830)@2015-09-04 11:41:50

Louis88樓提及
看看其他人的意見
......
晚上見網友們又多了關於華富國際的討論,我又補充少少看法。這次民銀及關連人士突然加碼至130億元認購新股,前兩天我還想不通原因,但昨天見到源源不絕的人民幣兌換港元,導致金管局都要出手注入港元,忽然豁然開朗,似乎是民銀及關連公司或人士藉加大這單交易額,以名正言順地將大量人民幣轉到港元避險之餘,也可以籌得更多資金在淡市收購之用。至於這單交易能否短期內落實,還看背後安邦大佬的牙力及關係。

其次,這次入主華富可以說是過江龍 + 地頭蟲的結合,可能是參考了過往殼王高生的做法,所以這次民銀牽頭的財團也邀請了地頭蟲加入,效果如何目前無法下結論,但炒作方式肯定多了一些香港莊家的技倆在內,故此股價波動大是可以預期的,也因此持貨多的網友要做好風險管理,不然可能在等待過程中會受不住煎熬。

近日市況積弱,死貓彈也是轉瞬即逝,相信不是太多網友們把握得到機會;不過即使如大摩所預言最壞情況恒指可以跌到18000點,其實也只是再跌多一成多,我仍然維持候低吸納的看法,只是近日很多心水股下跌幅度不大,故打算再跌再買的想法落空,仍然持有約20%的現金等機會。


又在想無謂野
92 : stock_newbie(41225)@2015-10-13 00:26:36

證監會唔會以新主大額配股952新股王, 變成現金公司為由, ban份認購協議吧?
See this in other forum...
93 : GS(14)@2015-10-14 00:42:17

stock_newbie91樓提及
證監會唔會以新主大額配股952新股王, 變成現金公司為由, ban份認購協議吧?
See this in other forum...


如果有明確計劃,應該不會
94 : GS(14)@2015-10-16 00:57:37

盈喜
95 : greatsoup38(830)@2015-11-01 17:18:37

盈利增270%,至3,400萬,輕債
96 : Clark0713(1453)@2016-02-14 22:31:56

中銀監批左
97 : GS(14)@2016-02-15 02:23:33

還在談
98 : GS(14)@2016-02-15 15:42:21

民生被銀監批准收購952交易
99 : GS(14)@2016-03-01 01:19:29

467不認股
100 : 太平天下(1234)@2016-03-01 01:25:24

greatsoup98樓提及
467不認股


有點燶味
101 : GS(14)@2016-03-01 01:55:32

驚爆爆地
102 : Clark0713(1453)@2016-03-01 11:16:40

有中資大行揾緊人配咖啦。


103 : GS(14)@2016-03-01 17:39:13

Clark0713101樓提及
有中資大行揾緊人配咖啦。



得唔得架
104 : Clark0713(1453)@2016-03-02 12:48:01

"第一份認購協議已於二零一六年二月二十八日失效。"

"民銀國際與本公司正持續磋商以尋求認購新股份(「可能認購」)之可能性。"
105 : 炮哥(56969)@2016-03-02 13:58:49

再一次證明國企野,應該見而遠之...

就算一定要買,都要等單野成左先講
106 : GS(14)@2016-03-02 14:07:38

國企真是唔太穩陣,消息太多
107 : GS(14)@2016-03-02 15:40:47

可能唔得了
108 : GS(14)@2016-03-02 22:52:26

還有談952
109 : GS(14)@2016-03-09 17:58:17

在談
110 : hohiareq(53614)@2016-05-12 22:51:38

賣盤失敗 + 盈警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60512875_C.pdf
111 : 太平天下(1234)@2016-05-13 16:10:22

hohiareq109樓提及
賣盤失敗 + 盈警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60512875_C.pdf


呢鋪真係唔少散戶重傷。
112 : greatsoup38(830)@2016-05-13 23:33:25

太平天下110樓提及
hohiareq109樓提及
賣盤失敗 + 盈警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60512875_C.pdf


呢鋪真係唔少散戶重傷。


唔知點解d人輸好多次都要買奸人
113 : hohiareq(53614)@2016-05-14 08:23:50

greatsoup38111樓提及
太平天下110樓提及
hohiareq109樓提及
賣盤失敗 + 盈警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60512875_C.pdf


呢鋪真係唔少散戶重傷。


唔知點解d人輸好多次都要買奸人


財演推,老散信,情何以堪
114 : 太平天下(1234)@2016-05-14 12:12:31

hohiareq112樓提及
greatsoup38111樓提及
太平天下110樓提及
hohiareq109樓提及
賣盤失敗 + 盈警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60512875_C.pdf


呢鋪真係唔少散戶重傷。


唔知點解d人輸好多次都要買奸人


財演推,老散信,情何以堪



深港通,港劵商受惠。呢d標題過去一年經常出現, 入晒腦。其實就算呢個concept都好似仲係work, 不過實際炒股邊有簡單
115 : greatsoup38(830)@2016-05-14 23:02:08

現在個市太難玩了
116 : greatsoup38(830)@2016-07-03 08:35:57

盈利降一半,至1,300萬,重債
117 : greatsoup38(830)@2016-08-02 10:49:14

http://www.sfc.hk/edistributionW ... ws/doc?refNo=16PR75
證監會就華富嘉洛企業融資有限公司在擔任保薦人時所犯缺失對其處以罰款80萬元

2016年8月1日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對華富嘉洛企業融資有限公司(華富嘉洛)處以罰款80萬元,因其未有履行作為喜尚控股有限公司(喜尚)(現稱新煮意控股有限公司) 於2011年7月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創業板上市時的保薦人職責(註1及2)。

證監會發現,華富嘉洛未能在擬備喜尚的招股章程時以適當的技能、小心謹慎和勤勉盡責的態度行事,違反了證監會的《操守準則》及《企業融資顧問操守準則》(註3及4)。

具體而言,招股章程指出,喜尚的董事概無於往績紀錄期間在其五大供應商中的其中四家擁有任何權益。然而,其中一家供應商乃由喜尚的兩名董事所擁有,而他們亦分別為喜尚的主席及行政總裁。

招股章程亦錯誤地指出,於往績紀錄期間,各主要供應商並無終止向喜尚及其集團公司供貨,但實際上喜尚與其中一家供應商的供貨安排已於往績紀錄期間結束時終止。

在擬備上市申請的文件時,喜尚曾向華富嘉洛披露與該供應商的擁有權以及喜尚和該供應商之間的業務關係狀況有關的資料。因此,資料不準確並非由於喜尚隱暪任何資料所致。

現時並無充分證據證明此等事宜構成重大虛假或具誤導性的聲明,否則所採取的行動便會有所不同,而保薦人將需要負上刑事及民事責任。儘管如此,此等事宜仍與香港規定保薦人應須達到的標準不符。



備註:

  華富嘉洛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獲發牌進行第6類(就機構融資提供意見)受規管活動。
  喜尚(現稱為新煮意控股有限公司)於2011年7月8日在聯交所創業板上市,而華富嘉洛為其唯一保薦人。招股章程於2011年6月30日刊發。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持牌人或註冊人操守準則》。
  《企業融資顧問操守準則》(2003年4月)。


有關紀律處分行動聲明載於證監會網站



最後更新日期 : 2016年8月1日

118 : Clark0713(1453)@2016-10-31 09:50:29

sell shell again......
119 : greatsoup38(830)@2016-11-01 07:55:09

希望今次唔好玩野
120 : GS(14)@2016-11-01 12:37:50

應華富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要求,本公司之股份將於二零一六年十月三十一日(星期一)上午九時正起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短暫停止買賣,以待刊發有關本公司內幕消息及符合公司收購及合併守則要求之公告。
121 : Clark0713(1453)@2016-11-03 00:19:41

泛海 $1.38 收 #952
122 : greatsoup38(830)@2016-11-03 02:53:36

泛海買
123 : greatsoup38(830)@2016-12-02 02:40:14

轉虧1,000萬,重債
124 : Clark0713(1453)@2017-01-20 00:42:27

"於二零一七年一月十八日,要約人收到證監會批准本集團主要股東變動的通知。收妥上
述批准後,除明確指出須於完成交易日期達致的條件外,買賣協議所有先決條件已獲達
致。預期於二零一七年一月二十六日完成交易。"

Fully succeed!
125 : GS(14)@2017-01-20 01:28:29

好快出要約
126 : hohiareq(53614)@2017-01-20 09:54:58

greatsoup124樓提及
好快出要約


泛海風格唔似會大炒
127 : GS(14)@2017-01-21 19:58:46

不炒是一定啦
128 : Louis(1212)@2017-01-21 22:40:23

瘟總第二炮 - 952華富國際聽日又爆了! 估唔到一個夢可以發兩次!!

http://forum8.hkgolden.com/view.aspx?type=FN&message=6606924

無料到喎! 禁急做咩? 熱緊身者! 開始留意番, 睇两蚊。5蚊不是夢! hi你仲睇5蚊咁短視, 20蚊不是夢!

俗語有云: 寧得罪拉登, 莫得罪高登! smiley
129 : Louis(1212)@2017-01-21 22:45:27

Peter Li:
以下取自蘋果報。大家無有怕,怕就兩份,就算859賣盤不成,還有股場大炒家和我們齊齊坐艇,周顯買了兩次,每次幾十萬股,均價1.7以上,不次賣不成,還有下次,再下次...哈哈哈!我都買了十幾萬股玩下!

2017年01月10日
【名家搶先睇】買股票勁賺
不在實質而在幻想(周顯)


兩個月前,我在他報的專欄,推介了「鎮科集團」(859)﹕「股價1.15元,實際價值是3元,大股東揸到乾晒,風聞很多內地大鱷,垂涎著這隻股票……
不過真正的理由,我當時賣了個關子,扭捏不說,查實是其創辦人吳鎮科今年已78歲,變化可期,引來無數遐想。想不到在兩星期前,居然誤中了﹕它宣佈正在洽談賣殼中。
查這公司,相傳賣盤已久,賣來賣去賣不成,皆因手頭持有大量物業,買家要買,必須連物業一併買下,這牽涉到物業估值,不易談成,因此,買家必然是大疊水的大牌子、大企業,才有能力啃下這塊肥肉。
交易所公告了消息之後,股價急升,我飛身撲入,1.62元買進了幾十萬股後,股價即時升了上去,擁有大量此股票的朋友來電,說他在1.72元試沽了10萬股,馬上被人吃掉,於是我試圖買多點,但一掛牌買入,股價即時升了幾格,我唯有高追,在1.78元至1.82元之間,又買進了幾十萬股。
這股票如果出售失敗,股價有可能打回原形,下跌30%,如果洽談成功,以它的物業估值,全購價最少要2.5元,利潤是40%,但我當然志不在此,而是憧憬於其潛在買家的身分,究竟是哪一個大孖沙,畢竟,買股票最大的利潤,不在實質,而在幻想!
周顯
130 : GS(14)@2017-01-22 02:05:48

他每次都摺
131 : greatsoup38(830)@2017-01-27 07:12:16

ok
132 : GS(14)@2017-04-06 10:28:36

贖回於二零一七年到期之票據
133 : GS(14)@2017-04-30 01:42:34

盈警
134 : GS(14)@2017-04-30 01:42:49

改12月年結
135 : kkcw(39721)@2017-05-01 00:59:31

睇黎要收乾下d貨先...
136 : GS(14)@2017-05-01 03:02:10

乾都無用,幾十億還可以搞咩
137 : greatsoup38(830)@2017-05-02 03:59:32

1供[email protected]
138 : GS(14)@2017-07-02 18:19:27

轉虧7,700萬,重債
139 : GS(14)@2017-08-06 22:55:59

供股不足
140 : pcp7838(1616)@2017-08-09 17:05:22

greatsoup138樓提及
供股不足


預計之中,但仲未出公眾持股不足.
141 : to10midnight(57269)@2017-08-09 22:42:49

E 隻勁多人留意,但應該都係同系作風:十世都未必行
142 : greatsoup38(830)@2017-08-11 22:13:24

不好玩這隻
143 : GS(14)@2017-08-16 11:40:11

更改公司名稱
董事會欣然宣佈,本公司之英文名稱已由「Quam Limited」更改為「China Oceanwid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imited」,以及已採納中文名稱「中國泛海國際金融有限公
司」為本公司之第二名稱,以代替本公司僅用作識別用途之「華富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144 : GS(14)@2017-08-16 12:15:06

更改公司名稱
董事會欣然宣佈,本公司之英文名稱已由「Quam Limited」更改為「China Oceanwid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imited」,以及已採納中文名稱「中國泛海國際金融有限公
司」為本公司之第二名稱,以代替本公司僅用作識別用途之「華富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145 : GS(14)@2017-09-24 23:32:35

952買1658 優先股
146 : greatsoup38(830)@2017-11-25 15:54:27

盈喜
147 : GS(14)@2017-12-20 01:04:32

3供[email protected],大股東以私人公司包銷
148 : GS(14)@2018-03-06 00:03:39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N201802281240_C.pdf
952
建議更改公司名稱
董事會建議將本公司之英文名稱由「China Oceanwid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imited」更改為「China Tonghai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imited」,以及採納中
文名稱「中國通海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為本公司之第二名稱,以代替現有中文第二
名稱「中國泛海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建議更改公司名稱須待於股東特別大會上由
股東通過特別決議案以批准建議更改公司名稱及百慕達公司註冊處批准建議更改
公司名稱。

149 : GS(14)@2018-06-05 19:13:24

952 buy 6837
150 : GS(14)@2018-06-22 00:22:07

買1141同樣債券
151 : GS(14)@2018-09-11 00:32:00

取消供股
152 : GS(14)@2018-10-23 08:08:21

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宣佈,考慮到香港立信德豪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立信
德豪」)已擔任本公司及其若干附屬公司的核數師多年,適時輪換核數師為恰當考
慮,按本公司審核委員會(「審核委員會」)建議,董事會議決更換核數師。董事會及
審核委員會認為更換核數師乃為奉行良好企業管治常規並將加強核數師的獨立性。
基於上述理由及因應本公司要求,立信德豪已退任本公司核數師,自二零一八年十
月二十二日起生效。
董事會進一步宣佈,經審核委員會推薦,董事會已議決建議委任畢馬威會計師事務
所為本公司新核數師,以填補立信德豪退任後的臨時空缺,並會一直擔任核數師,
直至本公司下屆股東周年大會結束為止,惟有關建議須待本公司股東(「股東」)於即
將舉行的本公司股東特別大會(「股東特別大會」)上批准後,方可作實。根據本公司
之公司細則,本公司董事須在可行情況下儘快召開股東特別大會以批准委任本公司
新核數師的事宜。
153 : Keylost(61312)@2018-12-23 01:27:30

湯財
誤信朋友買左10萬股 買完即插
現在帳面已蝕一半
上月952賤招唔供股玩回購
回購數量好少 雖然有小量注銷股本
但股價仲係直插 好似無底咁
係咪上得中度同蝕放好
154 : GS(14)@2018-12-23 01:36:31

Keylost153樓提及
湯財
誤信朋友買左10萬股 買完即插
現在帳面已蝕一半
上月952賤招唔供股玩回購
回購數量好少 雖然有小量注銷股本
但股價仲係直插 好似無底咁
係咪上得中度同蝕放好


呢十零萬對你重唔重要,重要就減到你舒服的水平,唔重要就同佢死過。

回購是用來托價,老細唔太得
155 : Keylost(61312)@2018-12-24 00:04:32

greatsoup154樓提及
Keylost153樓提及
湯財
誤信朋友買左10萬股 買完即插
現在帳面已蝕一半
上月952賤招唔供股玩回購
回購數量好少 雖然有小量注銷股本
但股價仲係直插 好似無底咁
係咪上得中度同蝕放好


呢十零萬對你重唔重要,重要就減到你舒服的水平,唔重要就同佢死過。

回購是用來托價,老細唔太得


多謝湯財咁快回覆
做好長期作戰打算
見回購都托唔住有點擔心
老細唔太得⋯可唔可以講多啲 當初見佢係海通系同全牌照先敢買
156 : GS(14)@2018-12-24 00:30:03

Keylost155樓提及
greatsoup154樓提及
Keylost153樓提及
湯財
誤信朋友買左10萬股 買完即插
現在帳面已蝕一半
上月952賤招唔供股玩回購
回購數量好少 雖然有小量注銷股本
但股價仲係直插 好似無底咁
係咪上得中度同蝕放好


呢十零萬對你重唔重要,重要就減到你舒服的水平,唔重要就同佢死過。

回購是用來托價,老細唔太得


多謝湯財咁快回覆
做好長期作戰打算
見回購都托唔住有點擔心
老細唔太得⋯可唔可以講多啲 當初見佢係海通系同全牌照先敢買


他唔是海通系,是泛海系,他另外一隻715都唔太得
157 : GS(14)@2019-01-01 00:39:00

952 認購 527 債券
158 : GS(14)@2019-01-22 18:36:13

1632 buy 952 bond
159 : Keylost(61312)@2019-04-20 11:45:41

greatsoup156樓提及
Keylost155樓提及
greatsoup154樓提及
Keylost153樓提及
湯財
誤信朋友買左10萬股 買完即插
現在帳面已蝕一半
上月952賤招唔供股玩回購
回購數量好少 雖然有小量注銷股本
但股價仲係直插 好似無底咁
係咪上得中度同蝕放好


呢十零萬對你重唔重要,重要就減到你舒服的水平,唔重要就同佢死過。

回購是用來托價,老細唔太得


多謝湯財咁快回覆
做好長期作戰打算
見回購都托唔住有點擔心
老細唔太得⋯可唔可以講多啲 當初見佢係海通系同全牌照先敢買


他唔是海通系,是泛海系,他另外一隻715都唔太得


湯財大大
最近952削減股份溢價,似乎仲想用溢價盈利來發行新股同回購,唔用作派息,係咪行緊老千股?
160 : GS(14)@2019-04-20 14:07:44

Keylost159樓提及
greatsoup156樓提及
Keylost155樓提及
greatsoup154樓提及
Keylost153樓提及
湯財
誤信朋友買左10萬股 買完即插
現在帳面已蝕一半
上月952賤招唔供股玩回購
回購數量好少 雖然有小量注銷股本
但股價仲係直插 好似無底咁
係咪上得中度同蝕放好


呢十零萬對你重唔重要,重要就減到你舒服的水平,唔重要就同佢死過。

回購是用來托價,老細唔太得


多謝湯財咁快回覆
做好長期作戰打算
見回購都托唔住有點擔心
老細唔太得⋯可唔可以講多啲 當初見佢係海通系同全牌照先敢買


他唔是海通系,是泛海系,他另外一隻715都唔太得


湯財大大
最近952削減股份溢價,似乎仲想用溢價盈利來發行新股同回購,唔用作派息,係咪行緊老千股?


可能印股票
161 : Keylost(61312)@2019-04-23 15:32:42

greatsoup160樓提及
Keylost159樓提及
greatsoup156樓提及
Keylost155樓提及
greatsoup154樓提及
Keylost153樓提及
湯財
誤信朋友買左10萬股 買完即插
現在帳面已蝕一半
上月952賤招唔供股玩回購
回購數量好少 雖然有小量注銷股本
但股價仲係直插 好似無底咁
係咪上得中度同蝕放好


呢十零萬對你重唔重要,重要就減到你舒服的水平,唔重要就同佢死過。

回購是用來托價,老細唔太得


多謝湯財咁快回覆
做好長期作戰打算
見回購都托唔住有點擔心
老細唔太得⋯可唔可以講多啲 當初見佢係海通系同全牌照先敢買


他唔是海通系,是泛海系,他另外一隻715都唔太得


湯財大大
最近952削減股份溢價,似乎仲想用溢價盈利來發行新股同回購,唔用作派息,係咪行緊老千股?


可能印股票


呢個情況係咪應該放?
162 : GS(14)@2019-04-25 08:01:59

應該要考慮了
163 : Keylost(61312)@2019-05-02 13:06:04

greatsoup162樓提及
應該要考慮了


明白,睇黎都係唔生性既股
多謝回覆
164 : GS(14)@2019-05-03 09:12:20

Keylost163樓提及
greatsoup162樓提及
應該要考慮了


明白,睇黎都係唔生性既股
多謝回覆


留幾股食飯
165 : GS(14)@2019-05-15 09:15:57

買自己952 債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899

解答歐陽風的問題: 泛海系點解平?

1 : GS(14)@2012-02-21 22:32:1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6&art_id=16085147
比較上,上周五急升 10%的滙漢控股( 214)算較有基本因素支持,公司是泛海集團( 129)的控股公司,市值僅 9億元,除持有市值 17億元的泛海約 50%權益,還有多項物業資產,惟市賬率只得 0.13倍,持有磚頭都咁唔值錢,令人難以理解,一門三傑,泛海 PB低至 0.2倍,泛海酒店( 292)有 0.34倍已算係咁。投資呢類股份最緊要有耐性,公司唔會執笠,但股價唔升你亦冇佢符。
2 : GS(14)@2012-02-21 22:34:05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 ... B%E6%B5%B7#p1366664
華匯系呀


只是風險警示,沒有別的,相信不會再搞吧。

2003-11-03 經濟日報
萊福股東及愛股 關係如蜘蛛網
本港上市的投資公司,既有董事會,又有在證監會註冊的投資管理公司負責投資事宜,在專業人士管理和層
層的監察下,其投資組合理應毌庸置疑。
  不過,近期因為股價異動,一度被證監會勒令停牌的萊福資本(0901),就接獲證監會函件,指稱萊福的「股
東以及投資組合之間,涉及非常密切關係」,究竟證監會是憑甚麼作出這樣的質疑?
調查持股分布 3個月後完成
  萊福表示會應證監會要求,調查公司股份所有權,預期3個月後完成,之後會對證監會的指稱作出回應。但在此
之前,翻查萊福已披露的資料,是否又能看出個端倪?
  萊福現時最大股東為互聯控股(0273),互聯透過Hennabun Management Inc持有萊福23.24%。
  截至上月24日,萊福的投資組合,持有本港的上市投資股票,大概可以分為7大類(見附表)。當中佔最大分量
,要算是渝港國際(0613)一系4隻股票。萊福持有渝港系股份市值達3,674.93萬元,佔投資組合的27.09%。翻查資
料,看不出渝港系股份,與萊福和互聯之間有甚麼瓜葛。但萊福投資組合其餘大部分股份,互相之間竟又或多或少
有點關連,若以圖表示意的話,關係之複雜,恐怕可以編成一個蜘蛛網(見附圖)。
  首先萊福本身就持有其主要股東互聯986萬股和401.76萬元的可換股票據,雖然986萬股僅佔互聯2.67%,但這批
股份加上票據的市值,就佔萊福投資組合的11.68%。
莊友衡昆仲 間接持萊福
  至於另一隻佔萊福投資組合達21.3%的泛海酒店(0292),其最終控權股東匯漢投資(0214),據萊福自己披露
,原來也是互聯的股東。

  萊福另一批佔投資組合11.45%的兩間公司股份,漢基控股(0412)和中國科技(0985),兩者本身已經有點關
係。中國科技持有漢基6.04%,而持有中國科技的主要股東之一羅琪茵,亦持有漢基6.3%。但中國科技的最大股東
,持16.53%的莊友堅,原來又是互聯主席莊友衡的兄弟。
  就算萊福另外持有的兩隻股份,和成國際(0651)和旗下持34.87%的寶福集團(0021),和成的前主席趙渡
,以往也曾出任中國科技的主席;甚至互聯也曾經是和成的股東。
  另外,上面提到的羅琪茵出任董事的139控股(0139)和任主要股東的合一投資(0913),也被收納在萊福組合
中。
合一投資組合 「熟口熟面」
  但最耐人尋味的是,同樣是上市投資公司的合一,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投資組合,竟然也包括了一系列相熟的
名字:互聯、漢基、萊福、確利達(1224)、和泛海國際(0129)。這5項投資,共佔合一投資組合的22.87%。

  以上種種盤根錯節的關係,究竟是來自一連串的巧合,抑或有其他原因呢?事實上,證監會除了對萊福股東與
投資組合表達關注外,早前也曾經直接勒令萊福停牌,指萊福「股份的市場有欠秩序及公平,倘若繼續買賣,可能
會損害投資公眾人士的利益」,用詞之嚴厲,實在罕見。
  不過,自萊福於上周四復牌以來,短短兩日,股價已由停牌前的1.34元,急跌至上周五的0.43元,幾乎打回原
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866

泛海集團(0129)專區

1 : GS(14)@2014-11-26 02:06:58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5851&page=
前專區
2 : GS(14)@2014-11-26 02:13:07

盈利增1成,至3.5億,10億現金
3 : x31294128(46781)@2014-11-26 02:37:56

"呃人"的估值
4 : x31294128(46781)@2014-11-26 02:40:49

堅持年年唔益小股東
5 : x31294128(46781)@2014-11-26 02:48:04

果然同華匯班人思想一致
6 : greatsoup38(830)@2015-01-08 00:09:44

78 買 292 股票 至 超過10%
7 : greatsoup38(830)@2015-02-08 15:30:32

買到無晒公眾持股
8 : GS(14)@2015-06-24 23:58:29

盈利增15%,至7.1億,輕債
9 : greatsoup38(830)@2015-07-19 12:02:24

2015-07-01 HJ
泛海國際點心債頗雞肋   

上回是筆者新欄處子登場,利用多年來萬試萬靈的「神奇框架」睇Bond。由於篇幅關係,只以泛海國際的數據質素和發行人的結構風險作為引子,理順了債券分析的脈絡。今期,筆者將從發行人的營運情況、資產質素、資本結構,以及現金流/流動性看看這隻債券是否存在糖衣陷阱。

泛海點心債存在結構風險

從營運情況觀察泛海國際,其主要收入中,寫字樓租賃收入約8000萬至1億元,算是穩定。至於物業發展方面,集團大部分發展物業仍在規劃發展中,估計至2018年前未必會有大錢回籠,期間集團更可能需應付龐大的開發成本。泛海國際的酒店業務收入則由泛海酒店營運,因泛海酒店是另一間上市公司,相關收入並非直接進入泛海國際口袋,泛海國際的點心債亦沒有擔保。

簡單來說,泛海國際基本要靠泛海酒店派息才能接觸到後者的現金流,但觀乎泛海酒店過去5年的派息比率,均不超過10%,可見投資泛海國際點心債確實存在一定的結構風險〔表一、二〕。

流動資產易因市況波動

除此之外,該集團的其他收入還包括投資物業之公平值收益和聯營及共同控制體之應佔溢利,這些均屬非真正現金流項目,若直接用Income Statement中的賬目計算公司的EBITDA以考慮公司的還息能力,或會造成誤導。以2014財政年度計,撇除酒店的2.4億元的現金流入和4.15億元的財務投資,泛海國際去年的Adjusted EBITDA只得2.1億元,為未經調節前EBITDA的24%,Adjusted EBITDA由9000萬至2.1億元不等,資金回籠的走勢存在波動。

論資產質素,泛海手持股債基金組合,以公允值計算為57億,其中99%為可於公開市場交易的資產,74%為債券。假設全數倉皇套現,價值打個七折計,加上現金,尚足夠還清所有計息債務。投資物業方面,集團持有的3棟物業均為香港核心地段商廈。至於發展中物業方面,亮點應算是澳門石排灣的地皮,其餘發展地皮既有未來樓宇供應重鎮屯門和元朗,亦有豪宅區的渣甸山〔表三〕。

泛海國際過去3年的營運現金流入似乎都不穩定,在2014財政年度就錄得7.2億元的淨現金流出,考慮到集團正在發展多個非兩三年才可完成的地產項目,估計未來幾年的營運現金流仍會維持流出,同時亦意味到期的債務可能要靠集團的內部資源或以續期的方法應付。財務比率方面,截至2014年9月30日止,集團的流動比率為7.7倍,表面看來很高,但Thedevil is in the details,財務分析的研究質素其實比單看其數值重要。

坊間教科書都認定流動比率高於某指標(如行業平均數)便是好,數值愈高,流動性愈強,但更重要的,反而是流動資產的組成部分及其質素,這個單從流動比率的數值看不出來。如現金的變現能力便較應收賬款強,畢竟客戶可以賴賬,而應收賬款的變現能力卻較庫存為佳,畢竟庫存有滯銷的機會。以泛海國際流動比率為例,其93億的流動資產中有57億為公平值入賬的財務資產和17億的待售物業存貨,兩者的價格均視乎市況,流動比率雖近8倍之高,但在此情況下似乎並不適用。

另外,同期的利息覆蓋比率(EBITDA/利息支出)為8.2倍,表面上看似極高,但營運現金流/利息支出的比率卻為-12.7倍(沒錯,是負12.7倍)。兩個同樣量度財務負擔的指標,得出的卻是迥異的結果,這主要是由於IncomeStatement計算的EBITDA納入了非真實現金流入的賬項(包括靠泛海酒店派息才能實現的酒店業務收入,以及實際營運現金流中需應付的龐大地產存貨項目發展開支),使得計算結果為正數,但真實現金流卻是流出。值得留意的是,發展地產項目的資金流出預計在未來幾年仍會持續,泛海酒店除非大幅增加派息,才有可能逆轉EBITDA和營運現金流出成反向的現象。

再看公司的存貨周轉率,由2012財政年度的0.26倍跌至2014財政年度的0.16倍,顯示其周轉待售發展中物業的能力下降,情況看似不太樂觀。

債到期年遇還錢高峰期?

最令人關注的是集團的財務投資佔比。該佔比自2011年後逐年增加,盈利貢獻至2014財政年度已佔近半,然而持有的股債比例大概只有一三之比,這會影響公司現金流或收入的穩定性。須知道財務投資本與市況掛鈎,若集團在2018年債券到期時遇上股債大跌,或會出現大幅折讓於其內涵值,到時集團管理層會幾頭痕。

截至2014年9月30日為止,泛海國際的淨負債約為44.6億元,較2013財政年度年結增加了約15億元,短債為6億,佔總計息負債約12%,暫時12億元的現金足以應付〔表四〕。問題在於佔多數的長債,在泛海國際的長期銀行貸款中,有26億元需要在2至5年內償還,意味着在5億元點心債到期的2018年,可能為集團銀行貸款到期的高峰期。到時問題變得複雜,其債券的價格、還款能力,以至再融資能力會受多項因素影響。基於泛海國際持有大量股債資產,到時持有的股債價格將成關鍵;而公司手頭上亦有部分待售物業,能否賣出要視乎其時地產市道之好壞。

宏觀市況欠佳 泛海點心債或成雞肋

神奇框架的保本部分主要針對發行商自身的底子,就算底子夠厚,若投資者要tradebond trade得出色,還是要多留意宏觀市況。利率走勢是近期熱話,美國聯儲局加息實際時間表仍有變數,筆者參考芝加哥交易所(CME)的30天美國聯邦利率期貨數字作沙盤推算,市場預期美國未來3年的加息將會是穩步上揚,到2018年4月時幅度已達1.9厘,較今年5月將升1.8厘,若債息如市場所願在其時抽上,債價將隨貼現率抽升而下跌,不利2018年的新債發行,融資成本亦會比今年高。加息亦會減低貨幣的乘數效應(MultiplierEffect),抽緊銀根,不僅會對股市造成短期的負面衝擊,亦使市場買賣債券的意欲降低。

至於本港物業市場方面,參考國際調查機構Demographia,以樓價中位數除以年度家庭中位數收入計算,香港物業市場價格在過去幾年升幅驚人,而且居世界之首,達17倍,拋離第二位紐西蘭的8倍甚遠。樓價還有沒有可能再升呢?筆者相信供求法則,參考運房局數字,以已批出仍未施工的單位、已落成而未售出的單位數目和建築中未售出的單位作私人住宅供應計,未來幾年的私人住宅一手市場供應截至今年第一季已達到78000個,且該數字在過去4年都不斷攀升,4年計共升了32%,估計這個趨勢在現屆政府力增地皮的情況下很可能會持續。泛海在香港的主要發展物業地區在元朗洪水橋,該區為未來主要的供應重災區,屆時過剩的一手供應或會對售價造成影響。

商品大王羅傑斯指出,全球金融危機周期很少超過10年,而今年離上一次金融海嘯已過了7年,意味着未來幾年全球金融再有風吹草動的機會不低,一旦危機爆發,資金大幅撤走,將對股樓帶來震盪。屆時新樓的銷售情況或不如集團預期,資金回籠亦可能變得困難。

總結而言,泛海國際的營運現金流既受限於發展地產項目和投資市場的波動,亦因附屬公司的低派息率而令酒店業務現金收入不足,債券到期時可能亦是集團需要融資的高峰期。債券的票面息率為6.5厘,交易到期孳息率只得7.28厘(截至2015年4月22日), 對比多隻房地產商的點心債而言,筆者覺得孳息回報麻麻,又因現時市況,估計沒有太多upside trading 賺錢機會稍低),頗為雞肋。(作者電郵: [email protected]

楊邦

作者為80後,擁雙碩士學位,曾在歐美大行打滾逾10年,經手大小債券發行及買賣。單名一個邦字, 註定為bond而活, 用神奇框架睇Bond,深信價跌保本,有upside時可賺價,進可攻,退可守。與暢銷書《破解上市公司易容術》作者黃玲亦師亦友,經常交流上市公司易容手法,看透古惑招數。

10 : greatsoup38(830)@2015-12-06 21:19:58

盈利降35%,至2.2億,1億現金
11 : greatsoup38(830)@2016-06-26 18:27:38

盈利降6成,至2.8億,輕債
12 : greatsoup38(830)@2016-07-02 03:01:44

129買78、120的292股
13 : mrmarket(44038)@2016-07-02 20:45:16

greatsoup388樓提及
2015-07-01 HJ
泛海國際點心債頗雞肋   

上回是筆者新欄處子登場,利用多年來萬試萬靈的「神奇框架」睇Bond。由於篇幅關係,只以泛海國際的數據質素和發行人的結構風險作為引子,理順了債券分析的脈絡。今期,筆者將從發行人的營運情況、資產質素、資本結構,以及現金流/流動性看看這隻債券是否存在糖衣陷阱。

泛海點心債存在結構風險

從營運情況觀察泛海國際,其主要收入中,寫字樓租賃收入約8000萬至1億元,算是穩定。至於物業發展方面,集團大部分發展物業仍在規劃發展中,估計至2018年前未必會有大錢回籠,期間集團更可能需應付龐大的開發成本。泛海國際的酒店業務收入則由泛海酒店營運,因泛海酒店是另一間上市公司,相關收入並非直接進入泛海國際口袋,泛海國際的點心債亦沒有擔保。

簡單來說,泛海國際基本要靠泛海酒店派息才能接觸到後者的現金流,但觀乎泛海酒店過去5年的派息比率,均不超過10%,可見投資泛海國際點心債確實存在一定的結構風險〔表一、二〕。

流動資產易因市況波動

除此之外,該集團的其他收入還包括投資物業之公平值收益和聯營及共同控制體之應佔溢利,這些均屬非真正現金流項目,若直接用Income Statement中的賬目計算公司的EBITDA以考慮公司的還息能力,或會造成誤導。以2014財政年度計,撇除酒店的2.4億元的現金流入和4.15億元的財務投資,泛海國際去年的Adjusted EBITDA只得2.1億元,為未經調節前EBITDA的24%,Adjusted EBITDA由9000萬至2.1億元不等,資金回籠的走勢存在波動。

論資產質素,泛海手持股債基金組合,以公允值計算為57億,其中99%為可於公開市場交易的資產,74%為債券。假設全數倉皇套現,價值打個七折計,加上現金,尚足夠還清所有計息債務。投資物業方面,集團持有的3棟物業均為香港核心地段商廈。至於發展中物業方面,亮點應算是澳門石排灣的地皮,其餘發展地皮既有未來樓宇供應重鎮屯門和元朗,亦有豪宅區的渣甸山〔表三〕。

泛海國際過去3年的營運現金流入似乎都不穩定,在2014財政年度就錄得7.2億元的淨現金流出,考慮到集團正在發展多個非兩三年才可完成的地產項目,估計未來幾年的營運現金流仍會維持流出,同時亦意味到期的債務可能要靠集團的內部資源或以續期的方法應付。財務比率方面,截至2014年9月30日止,集團的流動比率為7.7倍,表面看來很高,但Thedevil is in the details,財務分析的研究質素其實比單看其數值重要。

坊間教科書都認定流動比率高於某指標(如行業平均數)便是好,數值愈高,流動性愈強,但更重要的,反而是流動資產的組成部分及其質素,這個單從流動比率的數值看不出來。如現金的變現能力便較應收賬款強,畢竟客戶可以賴賬,而應收賬款的變現能力卻較庫存為佳,畢竟庫存有滯銷的機會。以泛海國際流動比率為例,其93億的流動資產中有57億為公平值入賬的財務資產和17億的待售物業存貨,兩者的價格均視乎市況,流動比率雖近8倍之高,但在此情況下似乎並不適用。

另外,同期的利息覆蓋比率(EBITDA/利息支出)為8.2倍,表面上看似極高,但營運現金流/利息支出的比率卻為-12.7倍(沒錯,是負12.7倍)。兩個同樣量度財務負擔的指標,得出的卻是迥異的結果,這主要是由於IncomeStatement計算的EBITDA納入了非真實現金流入的賬項(包括靠泛海酒店派息才能實現的酒店業務收入,以及實際營運現金流中需應付的龐大地產存貨項目發展開支),使得計算結果為正數,但真實現金流卻是流出。值得留意的是,發展地產項目的資金流出預計在未來幾年仍會持續,泛海酒店除非大幅增加派息,才有可能逆轉EBITDA和營運現金流出成反向的現象。

再看公司的存貨周轉率,由2012財政年度的0.26倍跌至2014財政年度的0.16倍,顯示其周轉待售發展中物業的能力下降,情況看似不太樂觀。

債到期年遇還錢高峰期?

最令人關注的是集團的財務投資佔比。該佔比自2011年後逐年增加,盈利貢獻至2014財政年度已佔近半,然而持有的股債比例大概只有一三之比,這會影響公司現金流或收入的穩定性。須知道財務投資本與市況掛鈎,若集團在2018年債券到期時遇上股債大跌,或會出現大幅折讓於其內涵值,到時集團管理層會幾頭痕。

截至2014年9月30日為止,泛海國際的淨負債約為44.6億元,較2013財政年度年結增加了約15億元,短債為6億,佔總計息負債約12%,暫時12億元的現金足以應付〔表四〕。問題在於佔多數的長債,在泛海國際的長期銀行貸款中,有26億元需要在2至5年內償還,意味着在5億元點心債到期的2018年,可能為集團銀行貸款到期的高峰期。到時問題變得複雜,其債券的價格、還款能力,以至再融資能力會受多項因素影響。基於泛海國際持有大量股債資產,到時持有的股債價格將成關鍵;而公司手頭上亦有部分待售物業,能否賣出要視乎其時地產市道之好壞。

宏觀市況欠佳 泛海點心債或成雞肋

神奇框架的保本部分主要針對發行商自身的底子,就算底子夠厚,若投資者要tradebond trade得出色,還是要多留意宏觀市況。利率走勢是近期熱話,美國聯儲局加息實際時間表仍有變數,筆者參考芝加哥交易所(CME)的30天美國聯邦利率期貨數字作沙盤推算,市場預期美國未來3年的加息將會是穩步上揚,到2018年4月時幅度已達1.9厘,較今年5月將升1.8厘,若債息如市場所願在其時抽上,債價將隨貼現率抽升而下跌,不利2018年的新債發行,融資成本亦會比今年高。加息亦會減低貨幣的乘數效應(MultiplierEffect),抽緊銀根,不僅會對股市造成短期的負面衝擊,亦使市場買賣債券的意欲降低。

至於本港物業市場方面,參考國際調查機構Demographia,以樓價中位數除以年度家庭中位數收入計算,香港物業市場價格在過去幾年升幅驚人,而且居世界之首,達17倍,拋離第二位紐西蘭的8倍甚遠。樓價還有沒有可能再升呢?筆者相信供求法則,參考運房局數字,以已批出仍未施工的單位、已落成而未售出的單位數目和建築中未售出的單位作私人住宅供應計,未來幾年的私人住宅一手市場供應截至今年第一季已達到78000個,且該數字在過去4年都不斷攀升,4年計共升了32%,估計這個趨勢在現屆政府力增地皮的情況下很可能會持續。泛海在香港的主要發展物業地區在元朗洪水橋,該區為未來主要的供應重災區,屆時過剩的一手供應或會對售價造成影響。

商品大王羅傑斯指出,全球金融危機周期很少超過10年,而今年離上一次金融海嘯已過了7年,意味着未來幾年全球金融再有風吹草動的機會不低,一旦危機爆發,資金大幅撤走,將對股樓帶來震盪。屆時新樓的銷售情況或不如集團預期,資金回籠亦可能變得困難。

總結而言,泛海國際的營運現金流既受限於發展地產項目和投資市場的波動,亦因附屬公司的低派息率而令酒店業務現金收入不足,債券到期時可能亦是集團需要融資的高峰期。債券的票面息率為6.5厘,交易到期孳息率只得7.28厘(截至2015年4月22日), 對比多隻房地產商的點心債而言,筆者覺得孳息回報麻麻,又因現時市況,估計沒有太多upside trading 賺錢機會稍低),頗為雞肋。(作者電郵: [email protected]

楊邦

作者為80後,擁雙碩士學位,曾在歐美大行打滾逾10年,經手大小債券發行及買賣。單名一個邦字, 註定為bond而活, 用神奇框架睇Bond,深信價跌保本,有upside時可賺價,進可攻,退可守。與暢銷書《破解上市公司易容術》作者黃玲亦師亦友,經常交流上市公司易容手法,看透古惑招數。


這個作者自稱擁雙碩士學位,曾在歐美大行打滾逾10年. 不過, 我對他的文章有幾個疑問.

1. 作者話, "泛海酒店是另一間上市公司,相關收入並非直接進入泛海國際口袋,泛海國際的點心債亦沒有擔保。簡單來說,泛海國際基本要靠泛海酒店派息才能接觸到後者的現金流"

我的問題: 129擁有292股權高達 70.23% (不計最近向富豪系收購的股權), 不是把292盤數綜合入帳嗎?

2. 作者話, "泛海手持股債基金組合,以公允值計算為57億,其中99%為可於公開市場交易的資產,74%為債券。假設全數倉皇套現,價值打個七折計"

我的問題: 根據129年報, 有60.45億元的"以公平價值計入損益賬之財務資產"和"可供出售投資" 屬於第一級資產(Level 1), 第一級資產即是有market price 的資產, 看不出有什麼強烈理由需要按市價打7折, 就算如何倉皇套現.

3. 作者話, "現金的變現能力便較應收賬款強".

我的問題: 我明白什麼叫做應收賬款變現為現金, 但我不明白, 現金已經是現金, 為何現金還要再變現? 將現金再變現會成為什麼? 我想問作者, 現金幾錢一斤?
14 : greatsoup38(830)@2016-07-02 22:33:43

1. 作者話, "泛海酒店是另一間上市公司,相關收入並非直接進入泛海國際口袋,泛海國際的點心債亦沒有擔保。簡單來說,泛海國際基本要靠泛海酒店派息才能接觸到後者的現金流"

我的問題: 129擁有292股權高達 70.23% (不計最近向富豪系收購的股權), 不是把292盤數綜合入帳嗎
=現金流不同資產,只要公司不發一毛錢股息,你都只是「控制」了這堆資產,並不具這堆資產榨取現金的能力。他說的是,母公司控制子公司,子公司不派息,母公司自然沒有錢派息,所以就沒有能力。

債項沒有擔保,即可以估計是用空殼公司借錢。如果母公司出問題,這間空殼公司自然是無能力還錢給你。

併表和他的說法完全是不同的。

2. 作者話, "泛海手持股債基金組合,以公允值計算為57億,其中99%為可於公開市場交易的資產,74%為債券。假設全數倉皇套現,價值打個七折計"

我的問題: 根據129年報, 有60.45億元的"以公平價值計入損益賬之財務資產"和"可供出售投資" 屬於第一級資產(Level 1), 第一級資產即是有market price 的資產, 看不出有什麼強烈理由需要按市價打7折, 就算如何倉皇套現.

= 你要明白債券市場交易者實在太少,況且也大都為專業人士。有這麼大批債務突然賣出市場,相信無論如何都會引起其他人對這家公司的擔憂,賣出自然會壓價。報表是這樣說,但對於一隻沒有成交,但你又擁有大量這類資產的人,實在只能等到到期,如果突然流動性枯竭,賤賣是必然的。市場先生可以試試把幾百萬的股票突然在市場上一時間賣掉,股價可能沒有了兩到三成呢。例如前幾隻266的表現。

這是market sense,有部分auditor 會把大事化小的,甚至不相處理的。

3. 作者話, "現金的變現能力便較應收賬款強".

我的問題: 我明白什麼叫做應收賬款變現為現金, 但我不明白, 現金已經是現金, 為何現金還要再變現? 將現金再變現會成為什麼? 我想問作者, 現金幾錢一斤?

現金變現能力較AR強是事實,現金當然就是現金,但AR 的對家沒有可能保證100%還錢,所以現金可以視作全價持有,即是你可以把一種貨幣,即時換作另一隻貨幣,但AR轉換現金真是較差。

我覺得市場先生對債券和財務上的知識貧乏,雖然會計上勝過我不少,但是這基本的事實,我相信你要實際體驗才會明白
15 : mrmarket(44038)@2016-07-02 23:02:13

greatsoup3813樓提及
1. 作者話, "泛海酒店是另一間上市公司,相關收入並非直接進入泛海國際口袋,泛海國際的點心債亦沒有擔保。簡單來說,泛海國際基本要靠泛海酒店派息才能接觸到後者的現金流"

我的問題: 129擁有292股權高達 70.23% (不計最近向富豪系收購的股權), 不是把292盤數綜合入帳嗎
=現金流不同資產,只要公司不發一毛錢股息,你都只是「控制」了這堆資產,並不具這堆資產榨取現金的能力。他說的是,母公司控制子公司,子公司不派息,母公司自然沒有錢派息,所以就沒有能力。

債項沒有擔保,即可以估計是用空殼公司借錢。如果母公司出問題,這間空殼公司自然是無能力還錢給你。

併表和他的說法完全是不同的。

2. 作者話, "泛海手持股債基金組合,以公允值計算為57億,其中99%為可於公開市場交易的資產,74%為債券。假設全數倉皇套現,價值打個七折計"

我的問題: 根據129年報, 有60.45億元的"以公平價值計入損益賬之財務資產"和"可供出售投資" 屬於第一級資產(Level 1), 第一級資產即是有market price 的資產, 看不出有什麼強烈理由需要按市價打7折, 就算如何倉皇套現.

= 你要明白債券市場交易者實在太少,況且也大都為專業人士。有這麼大批債務突然賣出市場,相信無論如何都會引起其他人對這家公司的擔憂,賣出自然會壓價。報表是這樣說,但對於一隻沒有成交,但你又擁有大量這類資產的人,實在只能等到到期,如果突然流動性枯竭,賤賣是必然的。市場先生可以試試把幾百萬的股票突然在市場上一時間賣掉,股價可能沒有了兩到三成呢。例如前幾隻266的表現。

這是market sense,有部分auditor 會把大事化小的,甚至不相處理的。

3. 作者話, "現金的變現能力便較應收賬款強".

我的問題: 我明白什麼叫做應收賬款變現為現金, 但我不明白, 現金已經是現金, 為何現金還要再變現? 將現金再變現會成為什麼? 我想問作者, 現金幾錢一斤?

現金變現能力較AR強是事實,現金當然就是現金,但AR 的對家沒有可能保證100%還錢,所以現金可以視作全價持有,即是你可以把一種貨幣,即時換作另一隻貨幣,但AR轉換現金真是較差。

我覺得市場先生對債券和財務上的知識貧乏,雖然會計上勝過我不少,但是這基本的事實,我相信你要實際體驗才會明白



1. 129的證券組合包括股票和債券, 當中, 股票分散至美股, 歐股和港股; 而債券也分散至星加波, 香港和歐洲. 129不是持有單一股票或債券60億元.

2. 債市的世界比股市大很多的, 即使60億的債券是很小金額.

3. 現金已經是將非現金資產變現的最後東西, 將現金再變現, 會得到什麼? 將港元換做美元, 呢D不是叫做變現.
16 : mrmarket(44038)@2016-07-02 23:12:00

greatsoup3813樓提及
1. 作者話, "泛海酒店是另一間上市公司,相關收入並非直接進入泛海國際口袋,泛海國際的點心債亦沒有擔保。簡單來說,泛海國際基本要靠泛海酒店派息才能接觸到後者的現金流"

我的問題: 129擁有292股權高達 70.23% (不計最近向富豪系收購的股權), 不是把292盤數綜合入帳嗎
=現金流不同資產,只要公司不發一毛錢股息,你都只是「控制」了這堆資產,並不具這堆資產榨取現金的能力。他說的是,母公司控制子公司,子公司不派息,母公司自然沒有錢派息,所以就沒有能力。

債項沒有擔保,即可以估計是用空殼公司借錢。如果母公司出問題,這間空殼公司自然是無能力還錢給你。

併表和他的說法完全是不同的。

2. 作者話, "泛海手持股債基金組合,以公允值計算為57億,其中99%為可於公開市場交易的資產,74%為債券。假設全數倉皇套現,價值打個七折計"

我的問題: 根據129年報, 有60.45億元的"以公平價值計入損益賬之財務資產"和"可供出售投資" 屬於第一級資產(Level 1), 第一級資產即是有market price 的資產, 看不出有什麼強烈理由需要按市價打7折, 就算如何倉皇套現.

= 你要明白債券市場交易者實在太少,況且也大都為專業人士。有這麼大批債務突然賣出市場,相信無論如何都會引起其他人對這家公司的擔憂,賣出自然會壓價。報表是這樣說,但對於一隻沒有成交,但你又擁有大量這類資產的人,實在只能等到到期,如果突然流動性枯竭,賤賣是必然的。市場先生可以試試把幾百萬的股票突然在市場上一時間賣掉,股價可能沒有了兩到三成呢。例如前幾隻266的表現。

這是market sense,有部分auditor 會把大事化小的,甚至不相處理的。

3. 作者話, "現金的變現能力便較應收賬款強".

我的問題: 我明白什麼叫做應收賬款變現為現金, 但我不明白, 現金已經是現金, 為何現金還要再變現? 將現金再變現會成為什麼? 我想問作者, 現金幾錢一斤?

現金變現能力較AR強是事實,現金當然就是現金,但AR 的對家沒有可能保證100%還錢,所以現金可以視作全價持有,即是你可以把一種貨幣,即時換作另一隻貨幣,但AR轉換現金真是較差。

我覺得市場先生對債券和財務上的知識貧乏,雖然會計上勝過我不少,但是這基本的事實,我相信你要實際體驗才會明白


仲有, 變現的意思是將非現金的東西變成現金. 如果作者和你要比較變現能力, 你可以比較應收賬款和存貨, 你地點可以拿應收賬款和現金來比較變現能力. 作者和你用應收賬款和現金相比, 表示你地根本不明白什麼叫做變現的意思.
17 : greatsoup38(830)@2016-07-02 23:22:45

mrmarket14樓提及
greatsoup3813樓提及
1. 作者話, "泛海酒店是另一間上市公司,相關收入並非直接進入泛海國際口袋,泛海國際的點心債亦沒有擔保。簡單來說,泛海國際基本要靠泛海酒店派息才能接觸到後者的現金流"

我的問題: 129擁有292股權高達 70.23% (不計最近向富豪系收購的股權), 不是把292盤數綜合入帳嗎
=現金流不同資產,只要公司不發一毛錢股息,你都只是「控制」了這堆資產,並不具這堆資產榨取現金的能力。他說的是,母公司控制子公司,子公司不派息,母公司自然沒有錢派息,所以就沒有能力。

債項沒有擔保,即可以估計是用空殼公司借錢。如果母公司出問題,這間空殼公司自然是無能力還錢給你。

併表和他的說法完全是不同的。

2. 作者話, "泛海手持股債基金組合,以公允值計算為57億,其中99%為可於公開市場交易的資產,74%為債券。假設全數倉皇套現,價值打個七折計"

我的問題: 根據129年報, 有60.45億元的"以公平價值計入損益賬之財務資產"和"可供出售投資" 屬於第一級資產(Level 1), 第一級資產即是有market price 的資產, 看不出有什麼強烈理由需要按市價打7折, 就算如何倉皇套現.

= 你要明白債券市場交易者實在太少,況且也大都為專業人士。有這麼大批債務突然賣出市場,相信無論如何都會引起其他人對這家公司的擔憂,賣出自然會壓價。報表是這樣說,但對於一隻沒有成交,但你又擁有大量這類資產的人,實在只能等到到期,如果突然流動性枯竭,賤賣是必然的。市場先生可以試試把幾百萬的股票突然在市場上一時間賣掉,股價可能沒有了兩到三成呢。例如前幾隻266的表現。

這是market sense,有部分auditor 會把大事化小的,甚至不相處理的。

3. 作者話, "現金的變現能力便較應收賬款強".

我的問題: 我明白什麼叫做應收賬款變現為現金, 但我不明白, 現金已經是現金, 為何現金還要再變現? 將現金再變現會成為什麼? 我想問作者, 現金幾錢一斤?

現金變現能力較AR強是事實,現金當然就是現金,但AR 的對家沒有可能保證100%還錢,所以現金可以視作全價持有,即是你可以把一種貨幣,即時換作另一隻貨幣,但AR轉換現金真是較差。

我覺得市場先生對債券和財務上的知識貧乏,雖然會計上勝過我不少,但是這基本的事實,我相信你要實際體驗才會明白



1. 129的證券組合包括股票和債券, 當中, 股票分散至美股, 歐股和港股; 而債券也分散至星加波, 香港和歐洲. 129不是持有單一股票或債券60億元.

2. 債市的世界比股市大很多的, 即使60億的債券是很小金額.

3. 現金已經是將非現金資產變現的最後東西, 將現金再變現, 會得到什麼? 將港元換做美元, 呢D不是叫做變現.


1. 債券在新加坡和在香港那些大都是差不多種類的債,估計都是內房債。股票是美股、歐股我不確認是哪一類股,但就港股來說,我相信是持有朋友的股票,相信都是華匯系或恆大類股票,這些股票確實變現能不這麼強。

2. 如果單以國庫券來說,可能流動性相當強。但相信以利息來看,個人認為他們持有的債券並不是你相像的變現性強,估計相當部分是內房債。這些內房債變現能力是好弱的。

3. 問題以流動性來說,AR 確實變現能力弱於現金,現金是可以全額變成其他種類的貨幣,但AR 要轉換成現金的能力較弱,相信他只是表達這樣的意思。相信是先生不理解他的意思,我覺得他應該是寫為「應收帳款轉換現金能的較弱」,相信對讀者理解能力不會受過份的損害
18 : greatsoup38(830)@2016-07-02 23:23:46

mrmarket15樓提及
greatsoup3813樓提及
1. 作者話, "泛海酒店是另一間上市公司,相關收入並非直接進入泛海國際口袋,泛海國際的點心債亦沒有擔保。簡單來說,泛海國際基本要靠泛海酒店派息才能接觸到後者的現金流"

我的問題: 129擁有292股權高達 70.23% (不計最近向富豪系收購的股權), 不是把292盤數綜合入帳嗎
=現金流不同資產,只要公司不發一毛錢股息,你都只是「控制」了這堆資產,並不具這堆資產榨取現金的能力。他說的是,母公司控制子公司,子公司不派息,母公司自然沒有錢派息,所以就沒有能力。

債項沒有擔保,即可以估計是用空殼公司借錢。如果母公司出問題,這間空殼公司自然是無能力還錢給你。

併表和他的說法完全是不同的。

2. 作者話, "泛海手持股債基金組合,以公允值計算為57億,其中99%為可於公開市場交易的資產,74%為債券。假設全數倉皇套現,價值打個七折計"

我的問題: 根據129年報, 有60.45億元的"以公平價值計入損益賬之財務資產"和"可供出售投資" 屬於第一級資產(Level 1), 第一級資產即是有market price 的資產, 看不出有什麼強烈理由需要按市價打7折, 就算如何倉皇套現.

= 你要明白債券市場交易者實在太少,況且也大都為專業人士。有這麼大批債務突然賣出市場,相信無論如何都會引起其他人對這家公司的擔憂,賣出自然會壓價。報表是這樣說,但對於一隻沒有成交,但你又擁有大量這類資產的人,實在只能等到到期,如果突然流動性枯竭,賤賣是必然的。市場先生可以試試把幾百萬的股票突然在市場上一時間賣掉,股價可能沒有了兩到三成呢。例如前幾隻266的表現。

這是market sense,有部分auditor 會把大事化小的,甚至不相處理的。

3. 作者話, "現金的變現能力便較應收賬款強".

我的問題: 我明白什麼叫做應收賬款變現為現金, 但我不明白, 現金已經是現金, 為何現金還要再變現? 將現金再變現會成為什麼? 我想問作者, 現金幾錢一斤?

現金變現能力較AR強是事實,現金當然就是現金,但AR 的對家沒有可能保證100%還錢,所以現金可以視作全價持有,即是你可以把一種貨幣,即時換作另一隻貨幣,但AR轉換現金真是較差。

我覺得市場先生對債券和財務上的知識貧乏,雖然會計上勝過我不少,但是這基本的事實,我相信你要實際體驗才會明白


仲有, 變現的意思是將非現金的東西變成現金. 如果作者和你要比較變現能力, 你可以比較應收賬款和存貨, 你地點可以拿應收賬款和現金來比較變現能力. 作者和你用應收賬款和現金相比, 表示你地根本不明白什麼叫做變現的意思.


我覺得他的說法沒有重大問題,應收和存貨相信難以比較變現能力,但現金和應收很明顯會使人明白兩者高下。
19 : mrmarket(44038)@2016-07-02 23:31:17

greatsoup3817樓提及
mrmarket15樓提及
greatsoup3813樓提及
1. 作者話, "泛海酒店是另一間上市公司,相關收入並非直接進入泛海國際口袋,泛海國際的點心債亦沒有擔保。簡單來說,泛海國際基本要靠泛海酒店派息才能接觸到後者的現金流"

我的問題: 129擁有292股權高達 70.23% (不計最近向富豪系收購的股權), 不是把292盤數綜合入帳嗎
=現金流不同資產,只要公司不發一毛錢股息,你都只是「控制」了這堆資產,並不具這堆資產榨取現金的能力。他說的是,母公司控制子公司,子公司不派息,母公司自然沒有錢派息,所以就沒有能力。

債項沒有擔保,即可以估計是用空殼公司借錢。如果母公司出問題,這間空殼公司自然是無能力還錢給你。

併表和他的說法完全是不同的。

2. 作者話, "泛海手持股債基金組合,以公允值計算為57億,其中99%為可於公開市場交易的資產,74%為債券。假設全數倉皇套現,價值打個七折計"

我的問題: 根據129年報, 有60.45億元的"以公平價值計入損益賬之財務資產"和"可供出售投資" 屬於第一級資產(Level 1), 第一級資產即是有market price 的資產, 看不出有什麼強烈理由需要按市價打7折, 就算如何倉皇套現.

= 你要明白債券市場交易者實在太少,況且也大都為專業人士。有這麼大批債務突然賣出市場,相信無論如何都會引起其他人對這家公司的擔憂,賣出自然會壓價。報表是這樣說,但對於一隻沒有成交,但你又擁有大量這類資產的人,實在只能等到到期,如果突然流動性枯竭,賤賣是必然的。市場先生可以試試把幾百萬的股票突然在市場上一時間賣掉,股價可能沒有了兩到三成呢。例如前幾隻266的表現。

這是market sense,有部分auditor 會把大事化小的,甚至不相處理的。

3. 作者話, "現金的變現能力便較應收賬款強".

我的問題: 我明白什麼叫做應收賬款變現為現金, 但我不明白, 現金已經是現金, 為何現金還要再變現? 將現金再變現會成為什麼? 我想問作者, 現金幾錢一斤?

現金變現能力較AR強是事實,現金當然就是現金,但AR 的對家沒有可能保證100%還錢,所以現金可以視作全價持有,即是你可以把一種貨幣,即時換作另一隻貨幣,但AR轉換現金真是較差。

我覺得市場先生對債券和財務上的知識貧乏,雖然會計上勝過我不少,但是這基本的事實,我相信你要實際體驗才會明白


仲有, 變現的意思是將非現金的東西變成現金. 如果作者和你要比較變現能力, 你可以比較應收賬款和存貨, 你地點可以拿應收賬款和現金來比較變現能力. 作者和你用應收賬款和現金相比, 表示你地根本不明白什麼叫做變現的意思.


我覺得他的說法沒有重大問題,應收和存貨相信難以比較變現能力,但現金和應收很明顯會使人明白兩者高下。


想表達應收帳款變現能力差,直接講應收帳款變現能力低便可以了,拿應收帳來同現金比變現能力是牛頭不對馬嘴。其實如果想早些變現,可以將應收帳款貼現俾銀行。
20 : mrmarket(44038)@2016-07-02 23:32:54

greatsoup3816樓提及
mrmarket14樓提及
greatsoup3813樓提及
1. 作者話, "泛海酒店是另一間上市公司,相關收入並非直接進入泛海國際口袋,泛海國際的點心債亦沒有擔保。簡單來說,泛海國際基本要靠泛海酒店派息才能接觸到後者的現金流"

我的問題: 129擁有292股權高達 70.23% (不計最近向富豪系收購的股權), 不是把292盤數綜合入帳嗎
=現金流不同資產,只要公司不發一毛錢股息,你都只是「控制」了這堆資產,並不具這堆資產榨取現金的能力。他說的是,母公司控制子公司,子公司不派息,母公司自然沒有錢派息,所以就沒有能力。

債項沒有擔保,即可以估計是用空殼公司借錢。如果母公司出問題,這間空殼公司自然是無能力還錢給你。

併表和他的說法完全是不同的。

2. 作者話, "泛海手持股債基金組合,以公允值計算為57億,其中99%為可於公開市場交易的資產,74%為債券。假設全數倉皇套現,價值打個七折計"

我的問題: 根據129年報, 有60.45億元的"以公平價值計入損益賬之財務資產"和"可供出售投資" 屬於第一級資產(Level 1), 第一級資產即是有market price 的資產, 看不出有什麼強烈理由需要按市價打7折, 就算如何倉皇套現.

= 你要明白債券市場交易者實在太少,況且也大都為專業人士。有這麼大批債務突然賣出市場,相信無論如何都會引起其他人對這家公司的擔憂,賣出自然會壓價。報表是這樣說,但對於一隻沒有成交,但你又擁有大量這類資產的人,實在只能等到到期,如果突然流動性枯竭,賤賣是必然的。市場先生可以試試把幾百萬的股票突然在市場上一時間賣掉,股價可能沒有了兩到三成呢。例如前幾隻266的表現。

這是market sense,有部分auditor 會把大事化小的,甚至不相處理的。

3. 作者話, "現金的變現能力便較應收賬款強".

我的問題: 我明白什麼叫做應收賬款變現為現金, 但我不明白, 現金已經是現金, 為何現金還要再變現? 將現金再變現會成為什麼? 我想問作者, 現金幾錢一斤?

現金變現能力較AR強是事實,現金當然就是現金,但AR 的對家沒有可能保證100%還錢,所以現金可以視作全價持有,即是你可以把一種貨幣,即時換作另一隻貨幣,但AR轉換現金真是較差。

我覺得市場先生對債券和財務上的知識貧乏,雖然會計上勝過我不少,但是這基本的事實,我相信你要實際體驗才會明白



1. 129的證券組合包括股票和債券, 當中, 股票分散至美股, 歐股和港股; 而債券也分散至星加波, 香港和歐洲. 129不是持有單一股票或債券60億元.

2. 債市的世界比股市大很多的, 即使60億的債券是很小金額.

3. 現金已經是將非現金資產變現的最後東西, 將現金再變現, 會得到什麼? 將港元換做美元, 呢D不是叫做變現.


1. 債券在新加坡和在香港那些大都是差不多種類的債,估計都是內房債。股票是美股、歐股我不確認是哪一類股,但就港股來說,我相信是持有朋友的股票,相信都是華匯系或恆大類股票,這些股票確實變現能不這麼強。

2. 如果單以國庫券來說,可能流動性相當強。但相信以利息來看,個人認為他們持有的債券並不是你相像的變現性強,估計相當部分是內房債。這些內房債變現能力是好弱的。

3. 問題以流動性來說,AR 確實變現能力弱於現金,現金是可以全額變成其他種類的貨幣,但AR 要轉換成現金的能力較弱,相信他只是表達這樣的意思。相信是先生不理解他的意思,我覺得他應該是寫為「應收帳款轉換現金能的較弱」,相信對讀者理解能力不會受過份的損害


我相信作者沒有你對129的認識那麼深。
21 : greatsoup38(830)@2016-07-02 23:36:11

mrmarket18樓提及
greatsoup3817樓提及
mrmarket15樓提及
greatsoup3813樓提及
1. 作者話, "泛海酒店是另一間上市公司,相關收入並非直接進入泛海國際口袋,泛海國際的點心債亦沒有擔保。簡單來說,泛海國際基本要靠泛海酒店派息才能接觸到後者的現金流"

我的問題: 129擁有292股權高達 70.23% (不計最近向富豪系收購的股權), 不是把292盤數綜合入帳嗎
=現金流不同資產,只要公司不發一毛錢股息,你都只是「控制」了這堆資產,並不具這堆資產榨取現金的能力。他說的是,母公司控制子公司,子公司不派息,母公司自然沒有錢派息,所以就沒有能力。

債項沒有擔保,即可以估計是用空殼公司借錢。如果母公司出問題,這間空殼公司自然是無能力還錢給你。

併表和他的說法完全是不同的。

2. 作者話, "泛海手持股債基金組合,以公允值計算為57億,其中99%為可於公開市場交易的資產,74%為債券。假設全數倉皇套現,價值打個七折計"

我的問題: 根據129年報, 有60.45億元的"以公平價值計入損益賬之財務資產"和"可供出售投資" 屬於第一級資產(Level 1), 第一級資產即是有market price 的資產, 看不出有什麼強烈理由需要按市價打7折, 就算如何倉皇套現.

= 你要明白債券市場交易者實在太少,況且也大都為專業人士。有這麼大批債務突然賣出市場,相信無論如何都會引起其他人對這家公司的擔憂,賣出自然會壓價。報表是這樣說,但對於一隻沒有成交,但你又擁有大量這類資產的人,實在只能等到到期,如果突然流動性枯竭,賤賣是必然的。市場先生可以試試把幾百萬的股票突然在市場上一時間賣掉,股價可能沒有了兩到三成呢。例如前幾隻266的表現。

這是market sense,有部分auditor 會把大事化小的,甚至不相處理的。

3. 作者話, "現金的變現能力便較應收賬款強".

我的問題: 我明白什麼叫做應收賬款變現為現金, 但我不明白, 現金已經是現金, 為何現金還要再變現? 將現金再變現會成為什麼? 我想問作者, 現金幾錢一斤?

現金變現能力較AR強是事實,現金當然就是現金,但AR 的對家沒有可能保證100%還錢,所以現金可以視作全價持有,即是你可以把一種貨幣,即時換作另一隻貨幣,但AR轉換現金真是較差。

我覺得市場先生對債券和財務上的知識貧乏,雖然會計上勝過我不少,但是這基本的事實,我相信你要實際體驗才會明白


仲有, 變現的意思是將非現金的東西變成現金. 如果作者和你要比較變現能力, 你可以比較應收賬款和存貨, 你地點可以拿應收賬款和現金來比較變現能力. 作者和你用應收賬款和現金相比, 表示你地根本不明白什麼叫做變現的意思.


我覺得他的說法沒有重大問題,應收和存貨相信難以比較變現能力,但現金和應收很明顯會使人明白兩者高下。


想表達應收帳款變現能力差,直接講應收帳款變現能力低便可以了,拿應收帳來同現金比變現能力是牛頭不對馬嘴。其實如果想早些變現,可以將應收帳款貼現俾銀行。


AR factoring 那些客戶的規模相信要好大,否則銀行難以貼現。如果貼現,相信保險貼現的利息也不低。
22 : greatsoup38(830)@2016-07-02 23:36:54

mrmarket19樓提及
greatsoup3816樓提及
mrmarket14樓提及
greatsoup3813樓提及
1. 作者話, "泛海酒店是另一間上市公司,相關收入並非直接進入泛海國際口袋,泛海國際的點心債亦沒有擔保。簡單來說,泛海國際基本要靠泛海酒店派息才能接觸到後者的現金流"

我的問題: 129擁有292股權高達 70.23% (不計最近向富豪系收購的股權), 不是把292盤數綜合入帳嗎
=現金流不同資產,只要公司不發一毛錢股息,你都只是「控制」了這堆資產,並不具這堆資產榨取現金的能力。他說的是,母公司控制子公司,子公司不派息,母公司自然沒有錢派息,所以就沒有能力。

債項沒有擔保,即可以估計是用空殼公司借錢。如果母公司出問題,這間空殼公司自然是無能力還錢給你。

併表和他的說法完全是不同的。

2. 作者話, "泛海手持股債基金組合,以公允值計算為57億,其中99%為可於公開市場交易的資產,74%為債券。假設全數倉皇套現,價值打個七折計"

我的問題: 根據129年報, 有60.45億元的"以公平價值計入損益賬之財務資產"和"可供出售投資" 屬於第一級資產(Level 1), 第一級資產即是有market price 的資產, 看不出有什麼強烈理由需要按市價打7折, 就算如何倉皇套現.

= 你要明白債券市場交易者實在太少,況且也大都為專業人士。有這麼大批債務突然賣出市場,相信無論如何都會引起其他人對這家公司的擔憂,賣出自然會壓價。報表是這樣說,但對於一隻沒有成交,但你又擁有大量這類資產的人,實在只能等到到期,如果突然流動性枯竭,賤賣是必然的。市場先生可以試試把幾百萬的股票突然在市場上一時間賣掉,股價可能沒有了兩到三成呢。例如前幾隻266的表現。

這是market sense,有部分auditor 會把大事化小的,甚至不相處理的。

3. 作者話, "現金的變現能力便較應收賬款強".

我的問題: 我明白什麼叫做應收賬款變現為現金, 但我不明白, 現金已經是現金, 為何現金還要再變現? 將現金再變現會成為什麼? 我想問作者, 現金幾錢一斤?

現金變現能力較AR強是事實,現金當然就是現金,但AR 的對家沒有可能保證100%還錢,所以現金可以視作全價持有,即是你可以把一種貨幣,即時換作另一隻貨幣,但AR轉換現金真是較差。

我覺得市場先生對債券和財務上的知識貧乏,雖然會計上勝過我不少,但是這基本的事實,我相信你要實際體驗才會明白



1. 129的證券組合包括股票和債券, 當中, 股票分散至美股, 歐股和港股; 而債券也分散至星加波, 香港和歐洲. 129不是持有單一股票或債券60億元.

2. 債市的世界比股市大很多的, 即使60億的債券是很小金額.

3. 現金已經是將非現金資產變現的最後東西, 將現金再變現, 會得到什麼? 將港元換做美元, 呢D不是叫做變現.


1. 債券在新加坡和在香港那些大都是差不多種類的債,估計都是內房債。股票是美股、歐股我不確認是哪一類股,但就港股來說,我相信是持有朋友的股票,相信都是華匯系或恆大類股票,這些股票確實變現能不這麼強。

2. 如果單以國庫券來說,可能流動性相當強。但相信以利息來看,個人認為他們持有的債券並不是你相像的變現性強,估計相當部分是內房債。這些內房債變現能力是好弱的。

3. 問題以流動性來說,AR 確實變現能力弱於現金,現金是可以全額變成其他種類的貨幣,但AR 要轉換成現金的能力較弱,相信他只是表達這樣的意思。相信是先生不理解他的意思,我覺得他應該是寫為「應收帳款轉換現金能的較弱」,相信對讀者理解能力不會受過份的損害


我相信作者沒有你對129的認識那麼深。


我不確認,但是我肯定這家公司很喜歡和老千公司打交道
23 : greatsoup38(830)@2016-11-12 15:16:19

盈喜
24 : GS(14)@2016-11-28 19:45:48

盈利增1倍,至4.7億,2億現金
25 : GS(14)@2017-01-12 14:36:24

茲提述在二零一三年四月十七日刊發由本公司發行並在聯交所上市的本金額人民幣
500,000,000元6.50厘於二零一八年到期優先票據(「票據」)通知。
本公司宣佈在二零一七年一月十日,本集團已完成回購合共本金額人民幣245,000,000元
的票據(「已回購票據」),佔票據尚未償還本金額人民幣500,000,000元的49%。
已回購票據將予以註銷。在註銷已回購票據後,還有尚未償還票據合共本金額人民幣
255,000,000元。
26 : GS(14)@2017-05-17 10:11:18

正面盈利預告
27 : Louis(1212)@2017-06-30 17:25:43

“129被懷疑是老千,恐懼供股,恐懼低位配股......”

我的確說過129會見三蚊!

基於我幾十年的炒股經驗,我還是深信不疑"老千129遲早都是會大炒(不只三蚊),只是我們不能準確把握時機而已!" 久不久,不大炒一次,老千股的老闆和幕後人士怎樣賺大錢?

這是常識,對吧? 況且129的資產非常值錢!

28 : GS(14)@2017-06-30 23:04:46

Louis26樓提及
“129被懷疑是老千,恐懼供股,恐懼低位配股......”

我的確說過129會見三蚊!

基於我幾十年的炒股經驗,我還是深信不疑"老千129遲早都是會大炒(不只三蚊),只是我們不能準確把握時機而已!" 久不久,不大炒一次,老千股的老闆和幕後人士怎樣賺大錢?

這是常識,對吧? 況且129的資產非常值錢!


他們只能向下炒,但現在不向下炒,不過要很多錢和很有耐性,可惜,我沒有
29 : GS(14)@2017-07-02 17:36:10

盈利增1.02倍,至7.8億,4億可變現資產
30 : GS(14)@2017-12-03 15:36:22

盈利降25%,至3.8億,8億可變現資產
31 : GS(14)@2018-07-03 06:54:13

盈利增4%,至8億,輕債
32 : Louis(1212)@2018-07-16 14:19:23

何車500:一折有交易的磚頭股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716/20451346

https://static.appledaily.hk/ima ... 16/large/b0404a.jpg  
■泛海市值僅24.1億元,全資擁有中區泛海大厦,樓面13.3萬方呎,假設呎價2.6萬元,已值35億元。互聯網圖片
  
上月27日於2.38元推介正大企業(3839),上周五因盈喜最高見2.85元,單日最高升29%,收2.75元,單日升24%。坐定定,目標價4元,水位仍大。

今日推介二三線磚頭股泛海集團(129),1991年借殼上市。1992年純利1,250萬元,去年14.63億元,爆升116倍,而現價1.83元,則只及當年最高價13.5元的14%。

1)泛海市值僅24.1億元,隨便一幢大厦,所值已逾公司市值。全資擁有中區泛海大厦,樓面13.3萬方呎,假設呎價2.6萬元,已值35億元;全資擁有灣仔美國萬通大廈,樓面20.2萬方呎,假設呎價1.6萬元計,已值32億元。泛海又持有泛海酒店(292,泛店)64.4%,泛店在港擁有5家酒店(1,140客房,樓面57.5萬方呎),在加國溫哥華的1項酒店(樓面廣達41萬方呎)改建為豪宅,首批單位逾半已預售,套現近6億元。泛店亦非常超值,將另文分析。

衰在孤寒

2)泛海最為小股東詬病的,是一向派息「孤寒成性」。去年EPS1.11元,只派3仙,派息比率低至2.7%。去年派息總額4,000萬元,竟然少過董事酬金(去年數字未悉,前年6,270萬元)。其次以借來巨額資金買入債券,賺取差價,所涉風瞼未必是所有小股東所願意接受的。

3)去年(2018年3月年結),泛海純利14.63億元,按年微增1%。公司市值24.1億元,PE低至1.6倍。今年,假設借錢買債券成績大不如前,及投資物業重估盈餘減少,盈利倒退一半,預測PE亦只是3.2倍。
4)泛海的NAV特高,超級吸引。3月底,每股賬面NAV(收租物業以市價估值入賬,酒店依例以原值減折舊入賬)高達14.15元,賬面PB低至0.13倍。酒店若以估計市值計,則每股NAV高達19.38元,實際PB更低至0.09倍,亦即股價較實際NAV折讓91%!

★泛海若能派發稍為正常的股息,及減少借錢買債券降低風險,股價將有大升的催化劑。以非常區區的實際PB0.20倍計,股價要升120%至4元;以實際PB0.25倍計,股價要升1.8倍至5.1元。

何車
33 : GS(14)@2018-12-07 15:11:00

盈利增35%,至5億,輕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5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