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萬科:截至6月末鉅盛華所持萬科股份96%質押或凍結

8月21日晚間,萬科A公布半年報,報告中“前十名股東、前十名無限售條件股東持股表”顯示,截至6月30日,鉅盛華直接持有萬科A股票926,070,472股,持股比例為8.39%。但其中,質押或凍結的股份數量是888,713,162股,質押比例接近96%。

報告還顯示,鉅盛華以實益擁有人身份直接持有公司 A 股股票 926,070,472 股,還以控制的法團的權益身份間接對 735,877,445 股公司 A 股擁有權益,同時,以資產管理計劃受托人的身份對 1,019,447,807 股公司 A 股擁有權益。鉅盛華合計對 2,681,395,724 股公司 A 股擁有權益,全部為好倉,占公司 A 股股份的比例為 27.57%,占公司總股份的比例為 24.29%。 報告期後至本報告披露前,鉅盛華作為資產管理計劃受托人擁有公司 A 股的權益增加 122,501,492 股,合計對 2,803,897,216 股公司 A 股擁有權益,全部為好倉,占公司 A 股股份的比例為28.83%,占公司總股份的比例為 25.40%。

截至報告期末,華潤股份以實益擁有人身份直接持有公司 A 股 1,682,759,247 股,其全資子公司中潤國內貿易公司以實益擁有人身份直接持有公司 A 股股份 6,840,570 股,合計持有公司 A 股股份 1,689,599,817 股,占公司 A 股股份的比例為 17.38%, 占公司總股份的比例為 15.31%,全部為好倉。

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控制的法團的權益身份間接對 682,583,814 股公司 A 股擁有權益, 有關股份占公司 A 股股份的比例為 7.02%,占公司總股份的比例為 6.18%,為好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360

銀監會: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7月末境內總資產212.7萬億元 同比上升14.5%

中國銀監會25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止7月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總資產212.72萬億元,同比上升14.5%;銀行業金融機構7月末境內總負債196.40萬億元,同比上升14.4%。

其中,商業銀行總資產164.35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77.3%;商業銀行總負債152.11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77.5%。

大型商業銀行總資產77.88萬億元,同比增長5.5%,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36.6%;大型商業銀行總負債71.59萬億元,同比增長5.0%,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36.5%。

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資產39.98萬億元,同比增長11.9%,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18.8%;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負債37.45萬億元,同比增長11.6%,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19.1%。

城市商業銀行總資產25.33萬億元,同比增長24.0%,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11.9%;城市商業銀行總負債23.66萬億元,同比增長24.2%,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12.0%。

農村金融機構總資產28.73萬億元,同比增長17.4%,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13.5%;農村金融機構總負債26.69萬億元,同比增長17.6%,占銀行業金融機構比例13.6%。

其他類金融機構總資產40.80萬億元,同比增長30.5%,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19.2%;其他類金融機構總負債37.01萬億元,同比增長31.1%,占銀行業金融機構比例1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936

6月末銀行理財余額26萬億 上半年19萬億投向實體經濟

8月31日,中債登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2016)》(下稱“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底,全國共有454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存續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數6.9萬只,理財資金賬面余額26.28萬億元,較2016年年初增加2.78萬億元,增幅為11.83%。

今年上半年,銀行業理財市場累計發行理財產品9.76萬只,累計募集資金83.98萬億元。

銀行理財資金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實體經濟。報告統計,上半年累計有18.99萬億元的理財資金通過配置債券、非標資產、權益類資產等方式投向了實體經濟。截至2016年6月末,投向實體經濟的理財資金余額16.03萬億元,占理財資金投資各類資產余額的60.74%。

理財資金投向行業分布情況

按照投向行業來看,投向實體經濟的理財資金涉及國民經濟90多個二級行業分類 ,其中規模最大的五類行業為:土木工程建築業、房地產業、公共設施管理業、電力熱力生產供應業和道路運輸業等 ,前五類行業占比為51.54%。

近年來,銀行理財產品的快速發展,監管亦對銀行理財快速發展帶來的風險進行“疏堵”。此前第一財經記者獲悉,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銀行理財新規《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已經向銀行征求意見,其中提及將對銀行理財投資範圍進行分類管理等。

那麽,銀行理財產品資金究竟青睞於投資哪些類別的資產?

報告統計,6月底銀行理財產品投資各類資產余額26.39萬億元。債券、銀行存款、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是理財產品主要配置的前三大類資產,共占理財產品投資余額的74.70%。

其中,債券資產配置比例為40.42%,現金及銀行存款占比為17.74%,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占比為16.54%。

具體來看,銀行理財資金在債券投資中,利率債(包括國債、地方政府債、央票、政府支持機構債券和政策性金融債)占理財投資資產余額的6.92%,信用債占理財投資資產余額28.96%。

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也是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投資的資產之一。投資於非標債權類資產的資金占理財投資余額的16.54%。其中,投資收/受益權所占比重最大,占全部非標債權類資產的33.18%。投資信托貸款、委托貸款以及信用證的占比也較高,分別為16.45%、13.88%和15.77%。

理財資金投資非標債權類資產分布情況

報告還顯示,截至2016年6月底,銀行理財資金投向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中重點監控行業和領域的資金余額為2034.9億元。涉及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非標債權類資產規模出現了一定的下降,較2015年底下降2.34%。

投資收益方面,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市場共有10.8萬只產品發生兌付(其中有8.73萬只產品終止到期),累計兌付客戶收益4723.8億元。封閉式理財產品兌付客戶收益率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兌付客戶年化收益率從年初的平均4.2%左右下降至平均3.7%左右。

同期,終止到期的理財產品中有68只產品出現了虧損,虧損的產品中62只為外資銀行發行的結構性理財產品,5只為外資銀行發行的代客境外理財產品,中資銀行只有1只面向機構銷售的結構性理財產品發生虧損。

根據報告數據統計,虧損產品僅占全部終止到期產品的0.08%,虧損理財產品本金的平均償還率是91.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44

8月末外匯占款232483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8月份末央行外匯占款為232483.50億元,相比7月末的234402.45億元減少了1918.95億元。央行外匯占款已連續10個月份減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005

央行:8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49.83萬億元 同比增長12.3%

初步統計,2016年8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49.83萬億元,同比增長12.3%。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01.48萬億元,同比增長13.5%;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余額為2.69萬億元,同比下降25.0%;委托貸款余額為12.38萬億元,同比增長22.5%;信托貸款余額為5.83萬億元,同比增長7.5%;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余額為4.03萬億元,同比下降37.6%;企業債券余額為17.00萬億元,同比增長29.8%;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余額為5.35萬億元,同比增長25.4%。

從結構看,2016年8月末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67.7%,同比高0.7個百分點;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余額占比1.8%,同比低0.9個百分點;委托貸款余額占比8.3%,同比高0.7個百分點;信托貸款余額占比3.9%,同比低0.2個百分點;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余額占比2.7%,同比低2.1個百分點;企業債券余額占比11.3%,同比高1.5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余額占比3.6%,同比高0.4個百分點。

註1:社會融資規模存量是指一定時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實體經濟(境內非金融企業和個人)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余額。

註2:數據來源於人民銀行、證監會、保監會、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和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等部門。

註3:社會融資規模中的本外幣貸款是指一定時期內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人民幣和外幣貸款,不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拆放給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款項和境外貸款。

註4:2015年1月起,委托貸款統計制度進行了調整,將委托貸款劃分為現金管理項下的委托貸款和一般委托貸款。社會融資規模中的委托貸款只包括由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等委托人提供資金,由金融機構(即貸款人或受托人)根據委托人確定的貸款對象、用途、金額、期限、利率等向境內實體經濟代為發放、監督使用並協助收回的一般委托貸款。

註5:當期數據為初步統計數,同比增速為可比口徑數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006

外管局:6月末中國全口徑外債余額為等值13893億美元

截至2016年6月末,我國全口徑外債余額為92127億元人民幣(等值13893億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和臺灣地區對外負債,下同)。

從期限結構看,中長期外債余額為34615億元人民幣(等值5220億美元),占38%;短期外債余額為57512億元人民幣(等值8673億美元),占62%。短期外債余額中,與貿易有關的信貸占42%。

從機構部門看,廣義政府債務余額為7500億元人民幣(等值1131億美元),占8%;中央銀行債務余額為5318億元人民幣(等值802億美元),占6%;銀行債務余額為38377億元人民幣(等值5787億美元),占42%;其他部門債務余額為25278億元人民幣(等值3812億美元),占27%;直接投資:公司間貸款債務余額為15654億元人民幣(等值2361億美元),占17%。

從債務工具看,貨幣與存款余額為22155億元人民幣(等值3341億美元),占24%;貸款余額為20174億元人民幣(等值3042億美元),占22%;貿易信貸與預付款余額為16008億人民幣(等值2414億美元),占17%;直接投資:公司間貸款余額為15654億人民幣(等值2361億美元),占17%;債務證券余額為14234億元人民幣(等值2146億美元),占15%;特別提款權(SDR)分配為648億元人民幣(等值98億美元),占1%;其他債務負債余額為3253億元人民幣(等值491億美元),占4%。

從幣種結構看,本幣外債余額為39366億元人民幣(等值5936億美元),占43%;外幣外債余額(含SDR分配)為52761億元人民幣(等值7957億美元),占57%。在外幣登記外債余額中,美元債務占78%,歐元債務占8%,港幣債務占5%,日元債務占4%,特別提款權和其他外幣債務合計占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807

銀監會:9月末銀行業總資產同比增15.7% 增速創5個月新高

銀監會10月26日發布銀行業監管統計指標月度情況表。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217.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7%。9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負債200.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5%。

9月末的總資產同比增速創4月份以來的新高,總負債增速創3月份以來的新高。

其中,大型商業銀行總資產同比增長8.1%;行業占比為36.6%;總負債同比增長7.7%,行業占比36.4%。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資產同比增長14.6%,行業占比18.7%;總負債同比增長14.5%,行業占比19.0%。城市商業銀行總資產同比增長24.0%,行業占比12.1%;總負債同比增長24.1%,行業占比12.2%。農村金融機構總資產同比增長16.7%,行業占比13.4%;總負債同比增長16.8%,行業占比13.5%。其他類金融機構總資產同比增長27.7%,行業占比19.2%;總負債同比增長27.9%,行業占比1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54

月末資金面緊張壓制 A股突破向上急需量能配合

在臨近月末市場整體資金面趨緊、價格攀升的背景下,A股市場的調整仍在繼續。周四滬深兩市股指再度雙雙走跌,全天未能翻紅,兩市成交也出現大幅萎縮。對此市場人士認為暫時仍處於合理調整的範圍,3100點整數位的支撐也較為明顯,不過要想繼續突破上行,成交量的有效放大仍是關鍵。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受到臨近月末資金面趨緊的影響,滬深兩市股指在低開之後繼續震蕩下行,成交量減少較為明顯。兩市股指全天未能翻紅,而這已是連續第二個交易日出現了!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112.35點,下跌3.96點,跌幅0.13%,成交1822億元;深成指報收10788.97點,下跌28.54點,跌幅0.26%,成交2717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182.48點,下跌2.01點,跌幅0.09%,成交731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4539億元,較上一交易日縮量逾900億元。

對於這樣的走勢,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還是受到了月末資金面緊張的影響,不過上證指數盤中跌到3100點整數位後明顯受到了買盤的支撐,尾盤的小幅拉升更是體現了多方意欲維持整體漲勢的態度,不過股指要想反身向上還要成交量的配合!

中泰證券策略分析師羅文波認為,本周煤炭、鋼鐵等直接受益供給側改革的行業表現活躍,另外銀行、券商等權重板塊亦有觸底走強跡象。目前來看,諸如人民幣匯率擾動和美國大選等外圍風險因素對市場的影響或已被消化,市場仍處在做多窗口期。而隨著食品飲料、醫藥等板塊崛起,市場正在逐漸形成價格上行的預期,建議關註價格回升產業鏈中的機會。盡管壓制市場中期趨勢的因素未變,但未來2-3周將是短暫的風險空窗期,這也為漲價產業鏈提供了有利的炒作環境。

國金證券策略分析師李立峰則表示,最近半年,不管是策略還是行業,開口必談“低估值,有業績”,市場選股風格變化明顯,但即使知道了這種風格,並轉變投資思路,機會依然很難把握,很多板塊的波段太短,這和2013-2014年的震蕩市並不一樣,彼時創業板結構性機會的可持續性是很強的。

而整體性機會的缺乏最重要的原因是沒有增量資金,但結構性機會也難以把握,這只用增量資金缺乏還不足以解釋,還有來自基本面的原因:1)經濟自2011年下臺階後,GDP增速長期維持在窄幅震蕩,經濟由2000-2010年的增量經濟變為存量經濟。2)存量經濟存在結構性機會,而結構性機會的大小要看有沒有“領頭羊”。2013-2014年由於智能手機普及率達到臨界點,TMT板塊爆發,成為結構性板塊的領頭羊,目前雖然很多行業都出現了“結構性改善”,但並不是“結構性爆發”,存量經濟缺乏領頭羊。

展望後市,國金證券認為,如果想要打破現有的格局,出現板塊差異更大的行情,變化可能來自於:1)利率、匯率、股市政策等出現波動(往上和往下均可),給各個行業的估值重新洗牌,板塊的差異隨之出現。2)補庫存、企業利潤周期大幅變化、供給側改革推進速度變化等。3)更長遠來看,改革出現較大進展、全球經濟找到新引擎、VR/智能汽車/物聯網等領域達到量變的臨界點。而在出現這些變化之前,維持近期的策略觀點:“慢工出細活,市場風險偏好不具備趨勢性回升,亦不具備趨勢性下降,存量博弈”。行業配置方面傾向於市場風格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高估值板塊將繼續承壓,“高分紅高股息率”、類債券的板塊受到青睞。主題方面,建議依次關註“深港通、債轉股、國企改革、舉牌”四個方面的投資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46

央行:10月末外匯占款下降2679億元 連續第12個月下滑

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10月份末央行外匯占款為226430.04億元,相比9月末減少了2678.64億元。

至此,已經是連續第12個月下滑,但降幅較上月的3375億元有所收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56

外管局:6月末中國對外證券投資資產3120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2016年6月末我國對外證券投資資產分國家/地區數據。

統計顯示,2016年6月末,我國對外證券投資資產(不含儲備資產)3120億美元。其中,股權類投資1867億美元,債券類投資1254億美元。

投資前五位的國家/地區是美國、中國香港、開曼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和英國,投資金額分別為1166億美元、724億美元、203億美元、143億美元和137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6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