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食完先減】喪食韓燒唔怕「月巴」韓妹一晚爆食五餐

1 : GS(14)@2017-01-06 02:07:52

李聖經飾演舉重選手金福珠,身形有份量,仲有返咁上下食量。(《舉重妖精金福珠》截圖)



【三個粉絲追韓劇】李聖經喺韓劇《舉重妖精金福珠》飾演舉重選手,除咗身形有份量,仲有返咁上下食量!為咗食到盡,金福珠喺烤肉店教後輩一招「生、料、炒、冷」,話係最高效率食法!金福珠話:「喺烤肉店亂咁食,好快就會飽,生、料、炒、冷就減少呢種錯誤,產生最高效率食法!」生,即係首先食原味肉;料,第二食醃肉;炒,第三食炒飯;冷,最後以冷麵收尾。原來呢種食法唔止係舉重選手嘅策略,普遍韓國人都係咁食!



佢提出「生、料、炒、冷」,話係最高效率食法!(《舉重妖精金福珠》截圖)

大部份韓國人話,佢哋都係咁食法!

韓男Kim Sang Hyeon話以冷麵收尾,就好似食「Dessert」。

三個粉絲喺街頭做訪問,發現所有韓國人都贊同呢種食法,話按呢個順序會好味啲、食多啲、唔會​​膩。韓女Son Hyeoun Ji話先食原味肉,再食醃肉,仲可以避免鐵板會因為醃料而燶。韓男Kim Sang Hyeon就話以冷麵收尾,就好似食「Dessert」。唔好誤會韓國人所講嘅​​Dessert係甜品或者糖水,佢哋嘅Dessert係韓文嘅「후식」,即「後食」嘅意思,就係一餐埋尾嘅食物。後食除咗有冷麵,仲可以係糕點、生果等。而韓國人覺得食烤肉,後食應該係冷麵,咁先最滿足。其實「生、料、炒、冷」呢種食法,份量真係唔少嘢,究竟係咪真係可以食多啲,食得晒?動主播阿仙同Viu韓劇導賞員阿愁就親身試過,測試結果係點?即刻睇片!



動主播阿仙同Viu韓劇導賞員阿愁親身測試咁食法係咪真係食多啲,食得晒,結果係點?即刻睇片!

韓仔韓妹話有時一餐食好多,或者一晚轉幾場,最勁食五餐!

除咗一餐喪食,韓國人仲好興轉場,一晚食幾餐,尤其係Happy Friday,就算韓女都話自己可以食3至4餐,Lee Sa Yun更加話自己一晚可以食5餐!咁多餐係食啲咩?包括食烤肉、飲咖啡、飲酒、唱K等,韓男Kim Sang Hyeon話自己去5場,5場都係專門飲酒嘅地方!咁食法,韓男O Min Woo笑住話:「係好飽,但係都繼續食!」韓女Cho Hyeoun Jung都話係「飽到爆」!不過咁多餐其實係慢慢食,以Happy Friday為例,放工開始食,食到凌晨都差唔多4至5個鐘,加上中間可能去唱K,消耗咗啲體力,又可以再食過!不停食嘅後果,當然係會肥,劇中金福珠就試過畀錢去減肥中心瘦身。韓女Lee Ji Young就話減肥係​​成日都做緊,唔會畀錢去減,只係自己節食,例如選擇唔食早餐,或者早午餐食得簡單啲,同埋多啲行路。而Viu韓劇導賞員Ruby就對食極唔肥有套特別理論,「我嘅朋友食烤肉,會用生菜包肉又包飯,我就只會食肉,聽韓國朋友講,可能我食肉同食飯係分開,所以食好多都唔肥。」係唔係真係得?咁就要你自己測試下喇!



咁食法,梗係肥死啦,劇中金福珠畀錢去減肥中心瘦身。(《舉重妖精金福珠》截圖)

韓女Lee Ji Young(左)就話幾時都減緊肥,唔會畀錢去減,只係自己節食。

場地提供:Pork University(돼지대학교)地址:首爾市麻浦區合井洞413-26(서울시마포구합정동413-26)電話:02-338-8293主持:動主播阿仙、Viu韓劇導賞員Ruby和阿愁記者及繙譯:卓惠媛(Joyce)攝影:陳家文、李錦鏵《舉重妖精金福珠》片段由Viu提供:
https://goo.gl/7etgRS【三個粉絲追韓劇】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ews/animation/kfans/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105/198866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509

浪漫月巴睇90s: 月巴氏 賭俠陪我歡度「後金融風暴聖誕」 2016-12-23

1 : GS(14)@2017-01-24 03:33:53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 ... aa%95%e3%80%8d-5107

1998年聖誕,我已是個返緊工的成年人。當年每一個成年人,都需要面對金融風暴(所招致的後果)。


1.但,又到聖誕喎。佳節當前,點都要開心吓。要開心,自然要搵節目。
2.於是我去了看《賭俠1999》。散場,我唔算好唔開心,但肯定稱不上開心。真正感覺是:我好似被人狠狠地摑了好多巴。
3.入場前,我一心以為陳刀仔回來了,即使沒有星仔同行,但應該點都會把當年睇《賭俠》時的亢奮——就算少少都好,帶俾我吧。
4.「賭俠」原來只是一個沒有任何指涉的虛名。劉德華的角色名字,不是刀仔,而是阿King。一個一出場就剛剛搵完情婦減壓相當無情的——老千。《賭俠1999》的Universe再沒有甚麼賭俠,而只得一班老千。
5.這是一齣起圍好現實,一開始已摑醒了我的電影。不像90年代初盛行一時(但濫拍到拍無可拍)的賭片,再沒有好架勢的「神、聖、俠、霸、王」,有的,是「千門八將」:正、提、反、脫、風、火、除、謠。「正」,專門出面賭的;「提」,負責設局呃人;「反」,專用女人呃麻甩佬;「脫」,幫人事後甩身;「風」,收風;「火」,有事時用武力解決;「除」,講數;「謠」,製造及散播謠言,讓被千者更易入局……各有職分,媲美古代「吏戶禮兵刑工」,而且仲多兩個部門。
6.阿King所扮演的是「正」——老正。他曾經以為自己天生注定是贏家,人生最大目標,是跟傳說中坐擁超龐大賭業王國的「馬交文」賭番鋪……直至在搵完情婦減壓後的一場賭局(嚴格來說是千局)中,臨尾香,失手,仲殺埋人,順利踎監;踎監期間,他頓悟,明白「十賭九騙」這真理(但他以前不是一直做老千的嗎?Why而家先明?),於是決定努力進修,學習用電腦儲存、分析賽馬結果,快人一步進入大數據年代。但無論點改變自己,他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他永恆地失去老婆以及尚未出生的兒子。
7.當日在戲院睇完以上一段序幕,心,已經唔知沉咗去邊。
8.好在有化骨龍。之後的故事,就是描述阿King出獄後與化骨龍的相知相遇,既讓化骨龍(呢個熱愛賭錢的九流古惑仔)明白「十賭九騙」(其中最大快人心的一鑊是,智破由黃子揚呢個警界敗類所操控的射龍門騙局),也讓化骨龍個妹知道自己原來一直俾隻鴨呃(鴨叫Raymond周,自稱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經濟,個個月需要化骨龍個妹寄錢接濟,但真身原來是專媾「驅風行血老耆英」的鴨王)。Yes,《賭俠1999》的世界只有兩類人:呃人的人&被呃的人——就連深諳塵世間諸種呃人伎倆百毒不侵的阿King,原來都一直俾人呃。
9.《賭俠1999》時而悲情時而好搞笑,到最後甚至出現堪稱史上最離譜的騙局(也是張家輝/化骨龍生命中一次經典演出),個感覺,的確好難捉摸,但有一點倒是一以貫之——成齣戲由頭到尾都在努力拆散、瓦解90年代初那個賭片(濫拍)熱潮下,所營造的虛假浪漫世界,把曾經沉浸在那片虛假浪漫中的我們一嘢拉回現實——現實就是:你以為自己贏梗?其實一直被千咋傻仔。然後,金融風暴唔該都冇聲就殺到,世上從此滿布被千的人,過其千後餘生。
10.言猶在耳。「你講嘢吖?乜嘢叫做賭神呀?而家乜嘢咁巴閉吖,咪係啲老千仔~」《賭俠》一開波冇耐就出場的CN戴如是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857

浪漫月巴睇90s: 月巴氏 賭俠 陪我歡度1990年聖誕 2016-12-16

1 : GS(14)@2017-01-24 03:35:09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 ... 81%96%e8%aa%95-3730

有些電影對白,你真係會一世都記得。



1.「昨日,我菲律賓工人行過街市,聽到有個賣魚佬講話有條友仔叫做賭神——係你,哈哈哈哈哈……我當堂嚇一跳,然後得啖笑,呢個世界,居然有人自稱為賭神,咁即係分明當我流啫——嗱我就叫做賭聖!你賭啤都要戴隱形液晶體眼鏡吖,我就睬你都嘥氣直情睇穿牌嘅,呢啲就係叫做特異功能;呢度有隻煙屎,只要我輕輕一啜,就即刻變為一隻……巢咗嘅煙屎,因為我未發功吖嘛,我發咗功呀變副麻雀出嚟都得。睥——咩吖?學嘢唔使錢吖?抄低我聯絡電話係香港3345678,我再重複一次,係香港3345678。你唔搵我我冇所謂,因為呢啲係你嘅損失。十點後唔好打嚟,因為我瞓咗。」

2.曾幾何時我真的可以在同學面前一字不漏地將以上對白背出來——嚴格來說,不是背,是演繹,有表情有動作有埋抑揚頓挫嗰種。其實,我可以演繹得更好,只要有女同學願意為藝術犠牲——扮演賭聖身旁嗰位正職夜總會小姐的「王晶姐姐」。如果你記性好,應該記得當賭聖講完「我當堂嚇一跳」後,會叫對方攞碗麵出嚟;講完「然後得啖笑」,就擘大口食啖麵——以上都唔難,最難是呢一下:當賭聖講完「呢啲就係叫做特異功能」,就再次呼喚「王晶姐姐」,身穿低胸裙的「王晶姐姐」隨即醒水地從自己胸前,輕輕地,不徐不疾地,潛出一隻「煙屎」……

3.「發.神.經。」就像刀仔睇完那餅自薦Video之後的反應,這是女同學給我的即時回應(回想,佢哋唔告我,已經要還神)。


4.《賭俠》,肯定是令我呢世人在戲院場內笑得最奔放的電影。

5.那是26年前、1990年聖誕假期。我讀緊中三,正面對人生一個重要關口——隨時不能在原校升讀中四,但我冇理,只管跟同班同學黑鬼(仲有聯絡及見面)和另一班的同學阿業(N年冇見了),前往沙田UA6買飛欣賞《賭俠》。

6.發.神.經。我們買的明明是中午場次,竟然剩番頭三行位置,我們仨只能買到第三行、最側邊的戲飛。事實證明,悶嘅戲,坐得再comfortable一樣會全程坐立不安;正嘅戲,卻會令你渾忘了毫不舒適的坐姿。

7.成齣戲基本上找不到半滴冷場。由一開波賭俠輕鬆賭贏CN戴,到星仔倒立出場;然後兩叔姪登門造訪拜師(但賭俠回港行蹤不是好神秘的嗎?),到殺手殺上門,刀仔星仔逃過一劫,並以賭俠賭聖名義上船決戰老千侯賽因,點知中伏,中了對方的電腦偷窺陷阱輸到身敗名裂……成個過程有笑有淚兼而有之,但最正的還是:到最後,二人痛定思痛,以刀仔星仔的素人身份再戰侯賽因,用借來的廿蚊,贏夠三百萬美金,參加慈善啤王大賽,攞番晒失去咗嘅嘢!絕對比起塵世間所有正規勵志片更加勵志!


8.即使在日後我也看過不少超正香港電影,但就是沒有一齣,能夠俾到我當日睇《賭俠》時的超級亢奮,一種又喊又笑兼夾勵志的亢奮。裡頭冇一個角色多餘,不計作為主角的刀仔星仔和三叔(吳孟達令我笑到噴水!),就連夢蘿、龍五、龍九,甚至明明喺公廁小緊便但因為聽到自己個名而標出嚟的「X家剷」,真的,統統一個都不能少。最不能數漏的,自然是「你簡直係卑鄙下流,冇深度兼無厘頭;教壞晒啲後生仔,敗壞社會嘅風氣」的Final Boss侯賽因,單立文交出了生命中一次經典難忘的演出。

9.事隔多年,我依然忘不了那個坐第三行最側邊同黑鬼阿業以及成場三唔識七的人,一齊狂笑爆笑怒笑的聖誕節。今時今日的我們可能嚴肅了,今年聖誕,想搵齣笑片都難。

10.有一點我咁多年都唔明。Why星仔和阿叔的屋企會裱起一幅賭神專注賭啤時的沙龍?賭神唔係從來唔影相嘅咩?


90年代,可能是我們最後的快樂時代。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 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858

浪漫月巴睇90s: 月巴氏 曾經有個高中生, 趕返屋企睇 朱茵~ 2017-01-13

1 : GS(14)@2017-01-24 03:36:15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 ... c%b5%ef%bd%9e-11091

請明瞭,我心癡,這是毫無心理準備下突然想寫的一篇。


1.初中年代的我是個熱愛球類運動的小夥子。每個放學後,例牌駐守籃球場,揮灑青春的汗水……


2.上了高中,不再打波——我給波友們的解釋是:要預備會考了,不得不放棄Basketball。狀甚無奈的我從此謝絕波友們邀請。


3.其實我只是為了一放學即搭81K返屋企,然後連校服都唔換,趕住收看《閃電傳真機》——嚴格來說,是為了欣賞朱茵。


4.朱茵有甚麼吸引我?我不知道,只知道1992年某一天睇完《逃學威龍2》,腦海便Keep住浮現她——她在戲中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她的嬌嗔和嬲怒、她對愛情抱持(過分)浪漫幻想的天真,以及佢個靚樣——Yes,吸引我的,就是所有構成她的物質與非物質元素。我明顯將戲中那虛構的「Sandy」跟現實的「朱茵」,混淆了。


5.我不知道自己把那餅經由Laser Disc複製的錄影帶翻炒了多少遍(但其實我不認為《逃學威龍2》好睇,根本只是將首集Copy一次,但又冇晒首集趣味),只知道自己深深被這個100%的女孩吸引,書又唔溫,波又唔打,不能自拔……


6.1993年,對朱茵來說是極重要的一年。電影,她拍了《超級計劃》(可惜她的角色可有可無,主要用來製造危機)、《的士判官》(可說是女主角,但因成齣戲由始至終的主角只得一個:黃秋生,做吳孟達個女的朱茵其實純屬配角,作用,是為那個暴戾的Universe加添一點可愛和調皮,以及吸引男性觀眾如我入場觀看)、《風塵三俠》(也是配角,但如果冇咗佢,成齣戲要扣五十分)——但最重要的還是兩齣電視劇,《原振俠》&《都市的童話》,而當中又以《都市的童話》更重要。


7.故事的主要設定,應該參考了桂正和《電影少女》——一個虛擬少女錯誤地來到現實世界,不自覺地跟人類男主角日久生情,嚴重地愛到不能自拔,但又無奈地注定不能一起,嗚嗚。配合埋由黎明主唱的主題曲《傻癡癡》,實在為我帶來一種如夢似幻但又有層悲哀墊底的甜絲絲感覺。這種複雜(到要動用多組形容詞來描述的)感覺,在電視史上,只有《都市的童話》帶過給我。你可以話有冇咁誇張吖,但,就係咁誇張。


8.最大功勞是朱茵。且讓我再誇張一點:朱茵絕對是上世紀90年代初最重大的發現——唔知點解地,她就是能夠為一個普通角色Add上難以估計的Value,把普通變得好唔普通;而如果,好彩地,角色本身已經寫得極度精彩,朱茵就更能動用她那得天獨厚的特質,讓該角色成為不能磨滅的經典——例如,紫霞仙子。


9.她就是這麼與別不同,單憑一雙眼已足以訴說塵世間各種不同情緒。只是到了後來,可能為了挑戰自己、或開發自己更多可能,又或……我都唔知點講好了,總之就是走去同馬德鐘拍那齣甚麼誘惑……OK,你可以話我偽君子,但看在眼裡,我是傷心的。


10.好多年後,當我正在為「浪漫月巴睇90s」煩緊寫乜時,「朱茵」這名字突然在腦裡唔知邊忽閃過,然後寫了以上一大段字,我終於明白:朱茵絕對是構成「我的90年代」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份。只是當年那個為了收睇《閃電傳真機》連波都唔打的月巴,就像《都市的童話》的她,化成泡沫,煙消雲散。這一刻有點感觸的我,只想祝福朱茵永遠快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859

浪漫月巴睇90s: 月巴氏 曾幾何時,入場為了睇周星馳(上) 2017-01-20

1 : GS(14)@2017-01-24 03:37:52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 ... 6%b3%e4%b8%8a-14326

上星期在觀塘睇《天煞異降》,開波前,先送上由周星馳和徐克親身演繹的《西遊伏妖篇》第二段trailer,即徐克玩緊扭計骰,周星馳上前話啲電腦特技好正嗰段……


1.全.場.靜.默。不是單純冇笑那一種靜默,而是根本連些微反應都沒有的死寂。不是咁邪吧?我立即四圍望,咦唔係冇人喎,仲坐滿了4/5觀眾。

2.Why會咁?我明明經歷過一個只要見到周星馳(就算企棟棟保持緘默)都必定全場爆笑的年代,而我,亦自然是其中一個,仲係笑到最癲嗰個。

3.於是突然想回顧那一個周星馳嚴重支配我們面部神經的90年代。就由1990年開始。那一年,周星馳已經OK紅,而當年不少OK紅的電視演員,都會拍埋戲(今時今日反而壁疊分明),而事實是,他早在1988年已經開始拍戲。

4.但那段時間的戲,大抵都抓不住(又或根本冇諗過要去抓住)周星馳的個人特點——嚴格來說是都抓不住當時觀眾喜歡的周星馳個人特點。

5.還有一個嚴重問題:濫拍。睇番1990年,10齣。除咗1月、11月和12月,每個月都有周星馳(掛帥的)電影上映,當中除了5月《咖喱辣椒》和8月《賭聖》真正奠定他的地位,其餘的,應該都冇乜人會再提,只當是香港電影市道興旺時,亂咁拍的過眼雲煙——偏偏我有睇晒,我當時實在太鍾意睇周星馳嘞,但再鍾意,理性還是要話俾我知,拍得極度粗疏的《一本漫畫闖天涯》實在唔算好睇,最好睇嗰場就只是周星馳上台高歌「你老竇有身紀~紀~紀~紀~~恭喜~恭喜!」,問你死未?《風雨同路》,根本唔需要搵周星馳拍囉。《小偷阿星》,主角由始至終都是陳觀泰,海報卻用周星馳個大頭作招徠,呃鬼我。《師兄撞鬼》其實唔太差,但周星馳明顯擠唔入驃叔和馮淬帆個Universe……還有(牌面好笑其實好悲的)《龍鳳茶樓》、(真係得啖笑的)《無敵幸運星》、(完全唔識形容的)《江湖最後一個大佬》——問題是,即使成齣戲再有問題,周星馳的演出部分其實冇問題,只是那一年的他仲未能夠單靠個人光芒去凌駕成齣戲。

6.當然,之後再冇呢個問題。1991和1992那兩年,他拍戲數量依然嚇死人,但每一齣都收得(最唔收得是《情聖》,個感覺太80s,不合時宜,但都收過千五萬喎)。當年的我太Crazy,每一齣我都例必入場觀看然後再租LD並Dup成帶以便不時翻炒,在我眼中,周星馳電影只有「好睇」和「好好睇」之分,甚至被植入一種觀念:他的電影充分展現「後現代主義」(而我當時連「現代主義」係乜都唔知)。

7.但到了現在,我會說,那一批在90年代初相當收得的周星馳電影,並非每一齣都是佳品——票房數字(這種數據)所反映的不是質素,而只是熱潮,熱潮就是一種社會大多數人都在參與(而未必理性的)的事;至於所謂「後#現代主義」的展現,不過是有些人(食飽飯冇屎屙)對熱潮所做的一種詮釋,一種過度詮釋。或許,「無厘頭」的興起,真的跟「後六四」情緒的釋放有點關係,但其實,香港人一直都咁鍾意睇笑片,就像80年代某些明明不旨在搞笑的戲,都要夾硬攝入大量搞笑場面和情節。

8.「周星馳笑片」,一種轉變了形態的香港笑片——不再像過去般純以情節作為產生笑意的主導(以便由任何演員去演,觀眾都會識笑),變成了必須要由周星馳本人親身去做,總之一切都要由他主導,才能真正直達爆笑的根源。唔信?不妨看看古天樂事隔多年後,將《家有囍事》常歡所患的「無定向喪心病狂間歇性全身機能失調症」重新演繹……那一刻,我是戥佢尷尬的。

9.原來當時的我,入場只是為了睇周星馳個人表演——但,咁仲算睇戲咩?一齣真正好電影,包含的應該更多更多;好在,1994年及之後幾齣周星馳電影,都是真的好電影。但冇位了,下星期再講。

10.補充少少:1990年周星馳還有一齣《望夫成龍》,一對夫婦由鄉間走進城市,感情由鄉間的純真,到城市後逐步變異。成齣戲近乎完全不搞笑,但真摯動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860

浪漫月巴睇90s: 月巴氏 感謝上官小強 2017-01-27

1 : GS(14)@2017-01-31 18:13:59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 ... 0%8f%e5%bc%b7-15822

是《小強漫畫集》帶我進入港漫世界。

1.這個港漫世界,跟一般(從來唔睇甚或蔑視漫畫的)人所認知的,好唔同。


2.一般(從來唔睇甚或蔑視漫畫的)人所認知的港漫世界就是:打打殺殺。咁又難怪,因為長時間在書報攤所能買到的主流港漫,就是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和殺——不同漫畫的不同角色在不同Universe,同樣需要終日面對不同戰役,打得贏自然好,唔夠打?就要練功。好彩(定唔好彩?),有大把強勁武功等住佢哋去練,練完,又再打……他們的命運,恍如希臘神話的薛西弗斯,分別是薛西弗斯永恆在推一塊永遠會碌番落嚟的石頭,港漫的主角們就Keep住打一班永世都出唔完的高手(但我承認,當日睇住王小虎用「霹靂狂龍」踢爆火雲邪神時我超級興奮)。


3.《小強漫畫集》給我看到的,完全不同。基本上冇乜涉及打鬥的漫畫,有的,是題材、畫風、表達、技巧上完全不劃一的短篇作。這些短篇作,絕大部分均由一群當年的漫畫界新人(有一些甚至是助理)負責。


4.Yes,《小強漫畫集》就是一本沒有固定題材、專俾機會新人發表作品的漫畫結集。這本結集的出版時間是——唔知,因為是不定期刊。


5.所以每當行經書報攤瞥見出版了最新一期《小強漫畫集》,就會不禁Yeah出來;假如咁啱撞正是由邱福龍精心繪製的封面,更是Yeah上加Yeah——全靠《小強漫畫集》,才讓我知道香港原來有一位彩稿極度強勁的人物,兼且最叻畫機械人幪面超人異形怪獸等等,一般香港漫畫家唔會畫的題材事物。我永世難忘那一個S.F.3.D.機械人的封面。


6.邱福龍以外,《小強漫畫集》還先後讓我認識了:利志達、甘小文、羅永康、祖兒、狄克、大粒墨等等。他們的作品讓我知道,原來在那個招式不同但本質相同的打打殺殺表象下,有一班欠缺知名度的香港漫畫家,努力用不同方式去畫不同故事,而因為上官小強,他們得到了難能可貴的發表機會。只要你(曾經或依然)有創作,自然明白創作人最需要的,就是發表機會。


7.因為《小強漫畫集》,我開始睇埋《壽星仔》。問心,我不認為故事超級好笑,而只會說,《壽星仔》透過對其他漫畫和電影的二次創作,唔覺意令我認識了更多漫畫和電影(例如望月三起也《七金剛》);書內極度貼地的對白,教識了我一些廣東字的寫法和應用(另一本教我廣東字的課外書是《加菲貓》中文版)。而成本書我最鍾意睇的是:A.上官小強專欄。字裡行間我感受到小強份人應該好Nice,而且極度喜愛英美音樂,兼夾留意流行事物;B.讀者投稿。分兩種,一頁完漫畫&半版篇幅的專欄,當年的我自問冇能力畫一頁有故事性的漫畫,於是決定專攻半版專欄,記憶中仲苦心孤詣地畫咗隻(甩漏的)異形皇后,結果——冇刊登,失望自然有,但反而激發我努力練畫的決心。


8.上官小強在80年代末自組公司,《小強漫畫集》繼續出版,只是名字變成《小強畫集》,而我依然期期捧場。90年代初,是香港漫畫(最後)的高潮——沒有了統一局面,各公司先後推出了足以代表港漫最輝煌時期的代表作(但同樣離不開打打和殺殺),而上官小強,繼續畫他的壽星仔、小強和彭蛇,繼續提供機會,讓擁有創作熱情的新人發表跟主流迥異的漫畫。


9.直至他退隱,與太太留守在信和「壽星專門店」。外面的港漫世界經歷風風雨雨,由掛愛情賣色情到人人爭住濫出兵器到江湖書,日日出版到市場逐步萎縮到今時今日——係點?大家有眼睇。


10.上官小強離開了,我是真的有種傷感。傷感是因為,在那個漫畫界光芒耀眼到好多人盲目的時候,上官小強為很多有志於漫畫的新人提供了機會,而他這樣做,並不因為要做甚麼漫畫大亨,或甚麼漫畫之神,而只因為他是一個好Nice的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853

浪漫月巴睇90s: 月巴氏 曾幾何時,入場為了睇周星馳(下) 2017-02-03

1 : GS(14)@2017-02-06 12:10:05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 ... 6%B3%E4%B8%8B-16299

續上回。周星馳由一個好多戲爭住搵佢拍但仲未搵到定位的演員,好快地,變成一位人人入場就只為睇佢個人表演的喜劇之王。


1.喜劇之王,就是單憑個人之力,便可把最爛的Gag變成全場大笑的笑話。

2.但笑話的本質是甚麼?冇人得閒去理,畢竟入得場就只是為了笑。Why笑?好笑咪笑囉——曾幾何時的港產笑片,功能就只在令人笑,笑像本能,要被滿足,被餵飽。

3.撇除那些單純以演員身份參與的電影,周星馳在90年代,用了四齣戲,去拆解/探索/鑽研/提升「笑」這一回事。笑,不純粹是擘大個口的行為,行為背後可以包含一大堆複雜情緒,只不過殊途同歸以「笑」展示出來。

4.像賀歲片《大內密探零零發》,不只是效法其他古裝笑片,用一班笠住古裝的現代人,去演繹其實好Modern的笑話(古裝不過是俾人睇的表象,核心還是現代的觀念思維)。表面上,《零零發》或許也是這樣,但電影更想做的,是戲謔我們自小被灌輸的那個約定俗成「武俠世界」:原來古龍筆下的西門吹雪可以是一個地中海月巴中坑,葉孤城竟然可以是完全不型,甚至甩皮甩骨的黃一飛;決戰紫禁之巔原來是違法的,是要踎監的(武俠世界從來沒有甚麼合法違法的觀念,畢竟大俠要踎監實在成何體統)。當時在戲院一睇見呢個開場,已經爆笑,而爆笑,是建基在一種對武俠世界固有概念的幽默瓦解。

5.瓦解,還包括主角的設定。作為「保龍一族」的零零發,竟然是一個連前滾翻都打得唔好、只醉心科學研究的發明家,而不是武功高強的人(反觀其他「保龍一族」成員,又鐵布衫又五形拳,個個都好打得);偏偏就是這麼一個最唔打得的發明家,才是最有用的人——回看中國歷朝歷代,科學的頭腦根本不曾被重視。

6.《食神》則要用笑片去講一個其實極度嚴肅的故事:一個明明人間失格(但又被捧成神)的人,怎樣做回一個似模似樣的人——「人」與「非人」的最大分辨,在於有沒有「心」——而「心」,固然可以反映在行為,在《食神》裡,則呈現在一碗雪中送炭患難見真情的叉燒煎蛋飯。問心,到最後那場對決突然搬出滿天神佛埋尾,是一種失控的埋尾,也削弱了故事原有的「用心重新做人」主旨,但至少,這主旨還是一以貫之,由頭貫穿至尾。《食神》的笑,有著一種不露骨的人性感動墊底。

7.《喜劇之王》把這份人性感動再推進一步。尹天仇不像零零發及食神,他由頭到尾都沒有成功過,他唯一的成就,在於沒有離棄柳飄飄(這一個同是天涯淪落人),而就是這份完全懶理身份地位的情義,尹天仇展示了人心中最難Keep而又最Core的東西——即使他始終做不成著名演員,而只能留守在那條村,在那個冇人識欣賞佢的地方,同一班甩皮甩骨的人共演悲劇《雷雨》。「喜劇之王」,由始至終,一個反諷。

8.反諷不止於抽水。抽水,抽完就算,只有(輕輕的)破而沒有任何建立。《國產凌凌漆》是一場極強的反諷,諷甚麼?如果你睇過,應該好清楚(對比起來,《表姐,你好嘢!》就純屬抽水)。而我最佩服是那一組人物設定,以一個政治成分良好,但被喻為廁紙的廢柴特務,配一個(天生就注定的)漢奸走狗賣國賊,反諷地,合力地對付表面最義正辭嚴其實最X街的高官,好笑,笑裡卻藏悲。

9.悲到盡頭的笑,是哭笑不得的苦笑。

10.周星馳在90年代,把「笑」提升到一個過去從沒有人到過的層次。靠的,純粹是他本人的演繹以及鑽研到極其深邃的劇本。千禧後,他戀上人人都有能力去做(只是未必個個都做得好)的特技(連《西遊.伏妖篇》Trailer都不斷強調特技特技特技)。「周星馳」這名字過去所代表所包含的,被他自行瓦解。

news-images
《大內密探零零發》完美拍出兩公婆嗰份甜蜜。劉嘉玲代表作。
news-images
《喜劇之王》的尹天仇究竟是一個好演員還是渣演員?不重要。最重要,他是一個好人,而且不是做戲咁做。
news-images
去錯麗晶飯店呢一場,My Favorite。
news-images
化灰都記得呢一幕。
news-images
政治成分良好的廢柴特務配漢奸走狗賣國賊。
news-images
《食神》頭30分鐘史提芬周嗰份賤,億看不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728

浪漫月巴睇90s: 月巴氏 沒有先旨聲明,我們置身的世界竟然是…… 2017-02-17

1 : GS(14)@2017-02-19 14:57:15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 ... 0%a6%e2%80%a6-66200

1.其實你根本不需要理會引言中的所謂「先旨聲明」——生命,從來沒有「先旨聲明」。在你被拋到世上擘開雙眼之前,有冇「人」懶係溫馨提示地同你把生命這回事「先旨聲明」?

2.我們都在毫無預設下,展開生命,再以不同方式演繹生命——即使大部分都係殊途同歸地返工等放工等出糧,唔覺意愛上一個跟自己同樣平凡的男或女,拍一場平凡的拖結一場(懶係不)平凡的婚,再生一個平凡細路,然後平凡地逐漸老去,死,塵歸塵,土歸土。

3.期間我們通常(甚或肯定)不會懷疑:眼前這一切,Really?

4.但Neo有問,仲成日問,問到遇上Morpheus這個關鍵人,問到問題核心,終於知道自己過去每一天所身處的世界原.來.假.嘅,只是The Matrix投射在他腦袋的感官意識在作祟,在弄虛作假。

5.關鍵時刻沒有Pizza Hut,只有由親切Morpheus遞上的兩粒藥丸:食藍色的,Neo可以回到本來的虛假日常,繼續營營役役地在那不存在的場所,虛度那根本不存在的光陰;食紅色的,Neo就可以被引領到Real World……

6.真實與虛假的世界對照,人生恍如夢一場,不是甚麼新主題(《The Trueman Show》、《Dark City》都拍過),只是《The Matrix》再進一步,抽取了Hilary Putnam「桶中之腦」這個有關知識論的思想實驗(當中涉及好技術性的論證,不是我能夠用三言兩語講得完),再加上不少哲學議題和典故(例如一開始Neo用來收藏Hacker程式的書,竟然是布希亞的《擬仿物與擬像》,極度拋書包;又例如一開始Trinity叫Neo「follow the white rabbit」,便來自《愛麗絲夢遊仙境》)作幌子,用一種OK哲學的包裝,去拍一齣極度娛樂的科幻電影。

7.娛樂性既來自故事,也包括視覺衝擊。CG在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令我們大開眼界,像《未來戰士續集》的T-1000液體金屬機械人、《侏儸紀公園》的史前恐龍,甚至是Michael Jackson《Black or White》MV中的變臉示範,我們看見了一種過去不曾看見過的「真實」,一種被摸擬和製造出來的「真實」;到了《The Matrix》,則把Bullet Time這種真實地存在但我們肉眼看不見的時間進程,「真實地」呈現出來——偏偏又只能在由The Matrix整出來的虛假世界,才能夠睇得見。

8.Bullet Time被之後唔少戲玩到爛,真正對日後荷李活片產生超深遠影響的始終是:請來袁和平擔任動作設計。在《The Matrix》前,荷李活動作片的肉搏方式,主要是「拳拳到肉式」——你出完一拳嘞?Well,咁到我出拳咯喎——由史泰龍到阿諾舒華辛力加到布斯韋利士,一概如是;直至《The Matrix》,所展示的,是一種急速優美招來招往得來更加超現實的港式動作,畢竟功夫的出現場所,是在那個虛假世界——不單純是視覺技藝的挪用,還包括對功夫這技藝的深邃思考(題外,周星馳《功夫》動作設計絕對悅目,但如果是拍於《The Matrix》三部曲之前,才算真正強勁)。

9.講到尾,《The Matrix》將哲學+CG+功夫後,想帶出的一點無非是:醒覺。當Neo醒覺,他看透了現實不過是一個由虛假所編織成的網,知道了自己過去每一天都在虛假中過活,能夠回到真實才是無比可貴——即使個真實極其不堪。

10.至於我們,無論食Blue Pill定Red Pill,個世界都只會是七警打人罪成,而佢哋個一哥感到非常難過。我都難過,難過在覺得有冇搞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0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