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為了讓他加入小米花了3個月談了十七八次,不過最後雷軍認為他沒有創業精神,最後沒談成
來源 | 億歐網(ID:i-yiou)
文 | 極客王子
5月10日,前錘子科技CTO錢晨博士正式宣布加盟洪泰智造工場,出任首席技術官,並負責硬件研發及供應鏈等工作。
錢晨是中科院水下聲學博士,曾在摩托羅拉工作13年,主持過A6188、A388、A388C、E680、E6、A1600、MT620等多款經典產品的硬件研發工作。摩托羅拉手機在世界上第一次使用了雙喇叭設計,這個設計是由錢晨博士建議並被設計部門采納。
加入錘子科技後,錢晨博士主導開發了錘子手機 SmartisanT1,SmartisanT2,以及堅果手機。
在2016年7月11日,關於錘子科技包括CTO錢晨、設計總監羅子雄等高管離職的傳言有了定論,錢晨已經以“退休”的名義離職,其職位將由原華為榮耀產品副總裁吳德周接替(現錘子科技CTO),傳聞稱錢晨的離職跟錘子科技的「尿褲子事件」有關。
子虛烏有的「尿褲子事件」?
內容來源一個帖子:
當時錘子科技最近軍心動搖了,主要有三件事兒:
1.T3和堅果2在產品線路圖上,公司內部有嚴重分歧。老羅每次都按他的“個性”行事。
2. 老羅最近發的站在44歲被告席那篇文章激怒了錢晨博士。上次王自如的視頻影響很差,錢晨博士已經很生氣了。
3. T3和堅果2將會是非常失望的產品,公司內部很多人不看好前景。
老羅的T3硬件沒有什麽新意,要雙曲面。而錢晨說做不了。最後雙方討論激烈起來,互相諷刺對方,甚至出現了臟字。這時老羅扔出手中的礦泉水,砸東西泄氣。但是意外出現,礦泉水滑倒了錢晨的褲襠里,等老羅意識到錢晨已經濕著眼眶走出了會議室。後來他們也沒有和好,錢晨博士可能也受不了了,他就走了。
對於以上爆料內容,並沒有第三方權威人士證實,不過卻引來當事方錢晨的回應。
2016年7月13日晚間,錢晨在微博上回應:“尿褲子的故事編的太弱智!此故事顯得作者的拙劣本性。有本事出來晃晃別老匿名”。
雷軍曾挖錢晨,並認為其沒有創業精神
此前雷軍在接受博客天下采訪,在回答“最痛苦的一次請人經歷是什麽”時說:“我曾經找了一個硬件的負責人。那個人資歷很強,為了說服他加入小米,我一個星期跟他談了5次,平均每次差不多10個小時,前前後後談了3個月,一共談了十七八次,終於說服了他。但在最後一刻,我問他,你要多少股份,他說無所謂。那一瞬間,我有點絕望。”
讓雷軍花了3個月談了十七八次的這個人就是錢晨,不過最後雷軍認為錢晨沒有創業精神,最後沒談成,結果羅永浩軟磨硬泡了六個月,把錢晨拉進了錘子。
錢晨此前最為人知的一段履歷是在摩托羅拉中國工作了13年,於1998年加入,從一名普通工程師,做到工程產品經理,再之後負責管理ODM。在開始的4年時間,錢晨以工作狂、加班狂聞名,得到的回報則是以一年升一級的速度晉升。
錢晨從錘子科技“退休”後加盟數字家圓
很快,2016年11月1日,距離錢晨博士從錘子科技“退休”已經快四個月的節點,宣布加盟數字家圓,出任副總裁,負責供應鏈和硬件研發工作。
據悉,北京數字家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字家圓”)成立於2014年10月,研發人員主要來自摩托摩拉和聯想,CEO唐波曾在聯想任職,創始合夥人吳文良博士出身摩托羅拉,董事長郭斌正是中國著名乒乓球運動員王楠的丈夫。
北京數字家圓是一家集智能座機生產、研發、銷售服務的公司,在2016年2月,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著名建築巴特洛之家舉行以“重新定義座機”為主題的發布會,向媒體介紹該公司最新推出的一款名為“親見”的智能座機。
準確計算,錢晨加盟數字家圓半年後又離開了。
洪泰智造工場專註於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領域的投資與孵化,其“工廠+基金+空間”的模式,在全球十個城市與地區都有布局:北京、成都、天津、合肥、上海、青島、矽谷、柏林、倫敦、特拉維夫。
早在3月4日,錢晨博士便秘密抵達成都洪泰智造工場進行參觀考察。洪泰智造工場能夠為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企業提供深度的技術服務支持,幫助他們解決產品生產交付過程中的問題,為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領域的所有可能性提供實現的空間與機會。
彭於晏在《悟空傳》中飾演孫悟空。電影版的《悟空傳》沒有唐僧,但在原著中,唐僧顯得比悟空更有反叛精神。(劇組供圖/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7月13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天庭,就是一家控制命運的大公司 十七年後的<悟空傳>》)
今何在覺得四大名著都是悲劇:“《三國演義》到最後,所有的英雄都沒有了;《水滸傳》的結局是招安。《西遊記》也是一個特別悲的悲劇,就是虛無。成佛以後,英雄也沒有了。”
“孫悟空直躍起來,一棒打在唐僧頭上,頓時鮮血飛濺,唐僧倒了下去……”
2000年,唐僧被孫悟空打死了,死在網絡小說《悟空傳》的開頭。
這樣改編《西遊記》,四百多年來幾乎是第一次。《悟空傳》迅速走紅,被網友稱為“網絡第一書”。
在吳承恩的小說《西遊記》里,孫悟空有兩種狀態。“就像一個人的少年時期和成年時期,”《悟空傳》作者今何在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取經前是一只野猴子,看見誰不服,就上去跟他鬥;戴上金箍以後,他已經知道怎麽和這個世界和諧相處了,打不過的時候,直接找對手的神仙主人。”
今何在的《悟空傳》,寫的是第三種狀態——孫悟空“中年造反”。取經路上,孫悟空精神分裂,分化出一個邪惡分身。分身趁孫悟空不備,棒殺了唐僧。孫悟空找閻王為唐僧還魂,分身打傷閻王;小白龍回龍宮為唐僧借定顏珠,分身又殺死龍王……走投無路的孫悟空上天庭請罪,這時,分身用金箍棒捅破天穹,天火從破洞流淌下來,燃著了天際。
天庭決戰,孫悟空殺死了分身,也殺死了自己,取經工程覆滅。孫悟空的屍體落入熊熊天火,燒了七天七夜,剩下一塊燒焦的石頭和一根燒斷的金箍。“他寧願死,也不肯輸。”如來拿著那根斷金箍沈吟,“他終於還是逃出了我的手掌。”石頭飛落花果山,大雨過後,焦土上開出花來。
2017年7月,號稱“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悟空傳》上映,今何在擔任編劇。然而,上述情節全都沒有出現在電影里。“要那麽做的話,就變成文藝片。”今何在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我覺得拍文藝片是特別任性的行為,文藝片的觀眾特別少,大家可能會打高分,但是收不回成本。”
電影版《悟空傳》,實質上拍的是大鬧天宮。沒有精分,沒有自我矛盾,彭於晏飾演的孫悟空“特別純粹”地打架,他打巨靈、鬥天蓬、戰楊戩,手中的金箍棒如同一條揮舞的熔巖,所到之處,電光火石、金崩玉碎。今何在覺得這樣拍才“尊重市場規律”,“是大家所有人都能夠看的、老少皆宜的片子”。
“我寫《悟空傳》的時候,不在乎書能不能賣出去,不在乎別人怎麽看,那個時候是任性的,”40歲的今何在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但是現在做一部電影,不是你自己投錢,你不能想拍成什麽樣就什麽樣。”
大制作的西遊電影,導演大多來自香港,《悟空傳》的導演郭子健也不例外。
郭子健曾與周星馳聯合執導電影《西遊 降魔篇》。片中,黃渤飾演的孫悟空矮小醜陋、邪惡暴躁,完全顛覆了1986年央視電視劇版《西遊記》的孫悟空形象(六小齡童飾)。
“我小時候沒看過這個電視劇,”郭子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香港是很後來才放的,而且是在一個不太有人看的電視臺(ATV)。我特別喜歡看這個臺的電視劇,所以才知道。”1986版《西遊記》登陸香港為時太晚,郭子健對這部劇最深的印象是“很low的特技”。
1980年代,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動畫片《大鬧天宮》在香港重映,孫悟空和天兵天將都講粵語,這是郭子健第一次知道《西遊記》。“很小的年紀我就覺得超級厲害,回到家每一天都畫孫悟空。”其實當時郭子健認識很多超級英雄:美國的超人、蝙蝠俠、蜘蛛俠,日本的鹹蛋超人、奧特曼……但是孫悟空在他心目中排名第一,“我們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都很喜歡罵我們像’馬騮’(粵語‘猴子’)一樣,所以我們特別能夠投入進孫悟空的形象。我們是‘馬騮’,我們是猴子,所以我們就是孫悟空,我們天不怕地不怕,爸爸媽媽是神仙,老師是神仙,神仙我們都不怕。”
郭子健開始追各種奇思妙想的西遊作品。“其實小時候看這些,我們就認孫悟空,是不是《西遊記》的故事沒關系。”日本動畫片《太空西遊記》對他和同齡人影響深刻。片中的唐僧是個女人,這個設定延續到了本木雅弘、香取慎吾等版本的日劇西遊記。“日本人特別喜歡這樣改,女唐僧跟孫悟空之間有一些很微妙的感情。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接受了。”郭子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1995年,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大話西遊》在香港上映,“評價非常慘”,就連30歲左右的年輕觀眾都無法接受。“第一是罵劇情非常分裂:前面花了半個小時去說蜘蛛精,後來沒關系了;又說白骨精,白骨精原來也沒關系,到後面說了一個原創人物紫霞出來。前面是亂七八糟沒有故事性的鬧劇、喜劇,後面突然間變成了愛情故事。把孫悟空所有對宿命的理解放到愛情上,那個時候的成年人完全不能接受,罵到祖宗十八代。”郭子健回憶,當時只有像他這樣接受過日漫洗禮的孩子,才會覺得這電影挺好玩的。
1990年代《黃飛鴻》系列電影問世,導演徐克也曾被香港觀眾罵得很慘。“‘找李連傑來演黃飛鴻,你是不是傻了,是不是神經病?’人們心中經典的黃飛鴻,是關德興演的一個老人家,民國初年的、短頭發的,沒可能是清末的人,根本完全錯了。”郭子健回憶,“但是我們年輕人很接受。”
2000年左右,北大推出《大話西遊》專題研究。“那個時候香港人嚇呆了,這麽一個垃圾電影為什麽會成為一個專題去研究的事情?”郭子健說,“內地火起來,加上我們這些年輕觀眾長大了,香港觀眾才重新去認識這個東西。”
2011年,郭子健獲得了拍《西遊 降魔篇》的機會。“第一個想法就是要把它拍成恐怖片。”郭子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來自他對《西遊記》原著的感受。郭子健十三歲學古文時開始讀《西遊記》原著。“真的看明白了,才知道原來《西遊記》這麽恐怖、這麽血腥。”郭子健對南方周末記者舉例,“孫悟空從五指山出來以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殺了一頭老虎,把它的皮扒出來變成自己的衣服;三打白骨精的時候,他一棒就把女孩打到頭都爆開;去到女兒國,豬八戒被那些女人把身體切開,半個身子在爬。原來不是給小孩看的童話。”
電影《悟空傳》的導演郭子健(右)、編劇今何在(中)、主題曲作者趙英俊(左),都有很深的西遊情結。(劇組供圖/圖)
郭子健美術中專畢業後,進了一家很小的公司做平面設計,每天替超市畫“大減價”圖案。“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我們改變不了,也知道現實是很殘酷的,”郭子健說。他就像孫悟空,馴服地護送唐僧取經,打妖怪給自己積“功德分”,以期早日“修成正果”。
“但是我也會跟自己說,我肯定可以走下去,可以改變這種命運。”就像《悟空傳》里孫悟空的分身,郭子健每天利用業余時間看大量電影。25歲時,他裸辭了工作,報名參加香港導演學會的業余電影班。“當時我沒有工資、沒有背景,甚至不知道膠卷式電影是一秒24格。我進電影圈時香港經濟很差,電影產量下降得很厲害,很多長輩跟我說不要浪費青春,但我給自己立下一個理想,進去我就要當導演。”
郭子健從場工做起,2007年終於拍出電影處女作《野良犬》,2010年,他導演的《打擂臺》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片中老拳師羅新(泰迪·羅賓飾)的經典臺詞也是郭子健內心的寫照:“不打,就不會輸,要打,就一定要贏!”影片最後,羅新的徒弟(陳小龍飾)在比武中連續被年輕的對手擊倒,但是他一次次爬起來,決不認輸,對手最終默然離開。
周星馳正是看到《打擂臺》,才邀請郭子健合作執導了《西遊 降魔篇》。“我到現在還完全沒有感受到自己有過成功,我還是覺得自己好像在掙紮、在拼命地去做一個從第一天就想做的事情。”郭子健說。
今何在的人生軌跡恰恰相反,他在24歲就迎來了“成功”。
那是2001年,今何在還叫曾雨,本科畢業後在江西老家的電信局做網絡管理員,過著“很安逸”的生活。曾雨閑來上網寫小說,筆名“今何在”取自《滕王閣序》的最後一句:“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26歲的王勃曾因《滕王閣序》名噪天下,24歲的今何則因《悟空傳》成名。
成名後,粉絲稱今何在為“猴子”,他的微信至今使用這個昵稱。“金箍是無處不在的,我以前在電信上班,大家覺得這很安逸,但是它又把你鎖定,好像你這一輩子就會做這件事情,它就是你的金箍,”今何在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寫完這本書以後,你不用戴這個金箍了,好像更自由了,不缺錢了,不需要工作了,但是你會戴上另外一個金箍,有更多的人給你希望,希望你寫出更好的東西來。”
《悟空傳》出版時,出版商打出了“西遊三部曲”第一部的名號。十多年後,今何在寫出了《西遊日記》,反響平平。他沒打算再寫第三部。成名後,今何在很快受邀給王家衛做電影編劇,後來又與周星馳合作寫電影小說《西遊 降魔篇》,然而他至今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仍然是24歲時寫的《悟空傳》。
“那是你最年輕的時候,最無拘無束的時候,最不在乎別人看法的時候,反而容易出好東西。到後來你壓力越來越大,特別認真要把這個東西當成一個作品來寫的時候,你會受到拘束。”今何在又談到了金箍的隱喻,“這個金箍戴上以後,是無形的,只要你還是一個世俗的凡人,你就摘不了這個金箍。”
這樣的宿命,多少也像今何在對《西遊記》的理解。他覺得和其他三大名著一樣,《西遊記》也是一個悲劇:“《三國演義》最後,所有的英雄都沒有了;《水滸傳》的結局是招安。《西遊記》也是一個特別悲的悲劇,就是虛無。成佛以後,英雄也沒有了。”
電影里沒有出現如來、觀音等“諸佛”,管理天界的是虛構人物上聖天尊,她每天對著一個巨大的佛頭請示匯報,佛頭從不回應,這是她的“領導”——“上蒼”。
這一靈感來自文學作品中的“老大哥”形象。“就好像大公司里面最上面的一個大老板,你可能沒有見過他,只知道他叫曹總。但每個部門每件事都在他掌控之中。”郭子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郭子健設想的天庭,就是一家控制命運的大公司,這里不雇用大小神仙施法,而是生產風雷雨電。“風雷雨電本來就是原始時代控制我們命運的東西,你多努力也好,來一場洪水你什麽都沒有;你跟你最愛的人在一起,可能因為一場地震就生死相隔。”電影里的天庭不是瓊樓玉宇、雲遮霧繞,而是充滿大工廠的機械感,“神仙去控制命運的時候,手里發一道電光,那是很小孩的想法。現代天庭,它應該像一個工廠,做一些雲做一些雨,然後讓你們人世間的命運變動。”
給電影《悟空傳》寫歌的時候,音樂人趙英俊把小說里的一句話用作副歌的歌詞:“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趙英俊自稱“這輩子讀完的書不超過十本”,但《悟空傳》是其中之一。他讀過最長的書是漫畫《龍珠》,也是一個關於悟空的故事。第一次讀《悟空傳》的時候,趙英俊就被封面上的這句話吸引,心想:“真棒!這就是孫悟空嘛!”又想:“早早晚晚得有人把它寫成歌。”
在原著《悟空傳》里,這句豪氣萬丈的話其實是唐僧說的。但電影里根本沒出現唐僧。今何在覺得,許多人並沒有真正理解這句副歌歌詞。
“它並不是簡單地說要‘戰勝一切’,因為它不是悟空說的話,而是唐僧說的話。唐僧前世就是個佛,當他說要諸佛煙消雲散的時候,他想的當然不是打倒如來,而是打破你們腦袋里的傳統。”今何在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這是禪宗的思想:如果一個人總去拜佛,求佛給他保佑,那這個人是不懂佛的,他把佛當成什麽,當成一個貪官嗎?真正懂佛的人,其實覺得佛本身這種偶像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佛是可以打碎的。你需要建立自己的東西。”
一些原著讀者認為,《悟空傳》的唐僧比孫悟空更有反叛精神。“他們的反抗是不一樣的,比如中世紀,你敢說地球是繞著太陽走的,就會被燒死,悟空可能就是‘誰敢來燒死我,我就跟誰鬥’。而唐僧是:我要去推翻這個理論,我要去證明,用科學告訴你,這個才是正確的。”今何在說,“《悟空傳》歌頌的不是最有力量的人,孫悟空和唐僧都不是能夠戰勝一切的,他們只是敢去懷疑,敢去戰鬥的人。”
彭於晏在《悟空傳》中飾演孫悟空。電影版的《悟空傳》沒有唐僧,但在原著中,唐僧顯得比悟空更有反叛精神。(劇組供圖/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7月13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天庭,就是一家控制命運的大公司 十七年後的<悟空傳>》)
今何在覺得四大名著都是悲劇:“《三國演義》到最後,所有的英雄都沒有了;《水滸傳》的結局是招安。《西遊記》也是一個特別悲的悲劇,就是虛無。成佛以後,英雄也沒有了。”
“孫悟空直躍起來,一棒打在唐僧頭上,頓時鮮血飛濺,唐僧倒了下去……”
2000年,唐僧被孫悟空打死了,死在網絡小說《悟空傳》的開頭。
這樣改編《西遊記》,四百多年來幾乎是第一次。《悟空傳》迅速走紅,被網友稱為“網絡第一書”。
在吳承恩的小說《西遊記》里,孫悟空有兩種狀態。“就像一個人的少年時期和成年時期,”《悟空傳》作者今何在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取經前是一只野猴子,看見誰不服,就上去跟他鬥;戴上金箍以後,他已經知道怎麽和這個世界和諧相處了,打不過的時候,直接找對手的神仙主人。”
今何在的《悟空傳》,寫的是第三種狀態——孫悟空“中年造反”。取經路上,孫悟空精神分裂,分化出一個邪惡分身。分身趁孫悟空不備,棒殺了唐僧。孫悟空找閻王為唐僧還魂,分身打傷閻王;小白龍回龍宮為唐僧借定顏珠,分身又殺死龍王……走投無路的孫悟空上天庭請罪,這時,分身用金箍棒捅破天穹,天火從破洞流淌下來,燃著了天際。
天庭決戰,孫悟空殺死了分身,也殺死了自己,取經工程覆滅。孫悟空的屍體落入熊熊天火,燒了七天七夜,剩下一塊燒焦的石頭和一根燒斷的金箍。“他寧願死,也不肯輸。”如來拿著那根斷金箍沈吟,“他終於還是逃出了我的手掌。”石頭飛落花果山,大雨過後,焦土上開出花來。
2017年7月,號稱“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悟空傳》上映,今何在擔任編劇。然而,上述情節全都沒有出現在電影里。“要那麽做的話,就變成文藝片。”今何在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我覺得拍文藝片是特別任性的行為,文藝片的觀眾特別少,大家可能會打高分,但是收不回成本。”
電影版《悟空傳》,實質上拍的是大鬧天宮。沒有精分,沒有自我矛盾,彭於晏飾演的孫悟空“特別純粹”地打架,他打巨靈、鬥天蓬、戰楊戩,手中的金箍棒如同一條揮舞的熔巖,所到之處,電光火石、金崩玉碎。今何在覺得這樣拍才“尊重市場規律”,“是大家所有人都能夠看的、老少皆宜的片子”。
“我寫《悟空傳》的時候,不在乎書能不能賣出去,不在乎別人怎麽看,那個時候是任性的,”40歲的今何在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但是現在做一部電影,不是你自己投錢,你不能想拍成什麽樣就什麽樣。”
大制作的西遊電影,導演大多來自香港,《悟空傳》的導演郭子健也不例外。
郭子健曾與周星馳聯合執導電影《西遊 降魔篇》。片中,黃渤飾演的孫悟空矮小醜陋、邪惡暴躁,完全顛覆了1986年央視電視劇版《西遊記》的孫悟空形象(六小齡童飾)。
“我小時候沒看過這個電視劇,”郭子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香港是很後來才放的,而且是在一個不太有人看的電視臺(ATV)。我特別喜歡看這個臺的電視劇,所以才知道。”1986版《西遊記》登陸香港為時太晚,郭子健對這部劇最深的印象是“很low的特技”。
1980年代,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動畫片《大鬧天宮》在香港重映,孫悟空和天兵天將都講粵語,這是郭子健第一次知道《西遊記》。“很小的年紀我就覺得超級厲害,回到家每一天都畫孫悟空。”其實當時郭子健認識很多超級英雄:美國的超人、蝙蝠俠、蜘蛛俠,日本的鹹蛋超人、奧特曼……但是孫悟空在他心目中排名第一,“我們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都很喜歡罵我們像’馬騮’(粵語‘猴子’)一樣,所以我們特別能夠投入進孫悟空的形象。我們是‘馬騮’,我們是猴子,所以我們就是孫悟空,我們天不怕地不怕,爸爸媽媽是神仙,老師是神仙,神仙我們都不怕。”
郭子健開始追各種奇思妙想的西遊作品。“其實小時候看這些,我們就認孫悟空,是不是《西遊記》的故事沒關系。”日本動畫片《太空西遊記》對他和同齡人影響深刻。片中的唐僧是個女人,這個設定延續到了本木雅弘、香取慎吾等版本的日劇西遊記。“日本人特別喜歡這樣改,女唐僧跟孫悟空之間有一些很微妙的感情。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接受了。”郭子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1995年,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大話西遊》在香港上映,“評價非常慘”,就連30歲左右的年輕觀眾都無法接受。“第一是罵劇情非常分裂:前面花了半個小時去說蜘蛛精,後來沒關系了;又說白骨精,白骨精原來也沒關系,到後面說了一個原創人物紫霞出來。前面是亂七八糟沒有故事性的鬧劇、喜劇,後面突然間變成了愛情故事。把孫悟空所有對宿命的理解放到愛情上,那個時候的成年人完全不能接受,罵到祖宗十八代。”郭子健回憶,當時只有像他這樣接受過日漫洗禮的孩子,才會覺得這電影挺好玩的。
1990年代《黃飛鴻》系列電影問世,導演徐克也曾被香港觀眾罵得很慘。“‘找李連傑來演黃飛鴻,你是不是傻了,是不是神經病?’人們心中經典的黃飛鴻,是關德興演的一個老人家,民國初年的、短頭發的,沒可能是清末的人,根本完全錯了。”郭子健回憶,“但是我們年輕人很接受。”
2000年左右,北大推出《大話西遊》專題研究。“那個時候香港人嚇呆了,這麽一個垃圾電影為什麽會成為一個專題去研究的事情?”郭子健說,“內地火起來,加上我們這些年輕觀眾長大了,香港觀眾才重新去認識這個東西。”
2011年,郭子健獲得了拍《西遊 降魔篇》的機會。“第一個想法就是要把它拍成恐怖片。”郭子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來自他對《西遊記》原著的感受。郭子健十三歲學古文時開始讀《西遊記》原著。“真的看明白了,才知道原來《西遊記》這麽恐怖、這麽血腥。”郭子健對南方周末記者舉例,“孫悟空從五指山出來以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殺了一頭老虎,把它的皮扒出來變成自己的衣服;三打白骨精的時候,他一棒就把女孩打到頭都爆開;去到女兒國,豬八戒被那些女人把身體切開,半個身子在爬。原來不是給小孩看的童話。”
電影《悟空傳》的導演郭子健(右)、編劇今何在(中)、主題曲作者趙英俊(左),都有很深的西遊情結。(劇組供圖/圖)
郭子健美術中專畢業後,進了一家很小的公司做平面設計,每天替超市畫“大減價”圖案。“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我們改變不了,也知道現實是很殘酷的,”郭子健說。他就像孫悟空,馴服地護送唐僧取經,打妖怪給自己積“功德分”,以期早日“修成正果”。
“但是我也會跟自己說,我肯定可以走下去,可以改變這種命運。”就像《悟空傳》里孫悟空的分身,郭子健每天利用業余時間看大量電影。25歲時,他裸辭了工作,報名參加香港導演學會的業余電影班。“當時我沒有工資、沒有背景,甚至不知道膠卷式電影是一秒24格。我進電影圈時香港經濟很差,電影產量下降得很厲害,很多長輩跟我說不要浪費青春,但我給自己立下一個理想,進去我就要當導演。”
郭子健從場工做起,2007年終於拍出電影處女作《野良犬》,2010年,他導演的《打擂臺》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片中老拳師羅新(泰迪·羅賓飾)的經典臺詞也是郭子健內心的寫照:“不打,就不會輸,要打,就一定要贏!”影片最後,羅新的徒弟(陳小龍飾)在比武中連續被年輕的對手擊倒,但是他一次次爬起來,決不認輸,對手最終默然離開。
周星馳正是看到《打擂臺》,才邀請郭子健合作執導了《西遊 降魔篇》。“我到現在還完全沒有感受到自己有過成功,我還是覺得自己好像在掙紮、在拼命地去做一個從第一天就想做的事情。”郭子健說。
今何在的人生軌跡恰恰相反,他在24歲就迎來了“成功”。
那是2001年,今何在還叫曾雨,本科畢業後在江西老家的電信局做網絡管理員,過著“很安逸”的生活。曾雨閑來上網寫小說,筆名“今何在”取自《滕王閣序》的最後一句:“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26歲的王勃曾因《滕王閣序》名噪天下,24歲的今何則因《悟空傳》成名。
成名後,粉絲稱今何在為“猴子”,他的微信至今使用這個昵稱。“金箍是無處不在的,我以前在電信上班,大家覺得這很安逸,但是它又把你鎖定,好像你這一輩子就會做這件事情,它就是你的金箍,”今何在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寫完這本書以後,你不用戴這個金箍了,好像更自由了,不缺錢了,不需要工作了,但是你會戴上另外一個金箍,有更多的人給你希望,希望你寫出更好的東西來。”
《悟空傳》出版時,出版商打出了“西遊三部曲”第一部的名號。十多年後,今何在寫出了《西遊日記》,反響平平。他沒打算再寫第三部。成名後,今何在很快受邀給王家衛做電影編劇,後來又與周星馳合作寫電影小說《西遊 降魔篇》,然而他至今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仍然是24歲時寫的《悟空傳》。
“那是你最年輕的時候,最無拘無束的時候,最不在乎別人看法的時候,反而容易出好東西。到後來你壓力越來越大,特別認真要把這個東西當成一個作品來寫的時候,你會受到拘束。”今何在又談到了金箍的隱喻,“這個金箍戴上以後,是無形的,只要你還是一個世俗的凡人,你就摘不了這個金箍。”
這樣的宿命,多少也像今何在對《西遊記》的理解。他覺得和其他三大名著一樣,《西遊記》也是一個悲劇:“《三國演義》最後,所有的英雄都沒有了;《水滸傳》的結局是招安。《西遊記》也是一個特別悲的悲劇,就是虛無。成佛以後,英雄也沒有了。”
電影里沒有出現如來、觀音等“諸佛”,管理天界的是虛構人物上聖天尊,她每天對著一個巨大的佛頭請示匯報,佛頭從不回應,這是她的“領導”——“上蒼”。
這一靈感來自文學作品中的“老大哥”形象。“就好像大公司里面最上面的一個大老板,你可能沒有見過他,只知道他叫曹總。但每個部門每件事都在他掌控之中。”郭子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郭子健設想的天庭,就是一家控制命運的大公司,這里不雇用大小神仙施法,而是生產風雷雨電。“風雷雨電本來就是原始時代控制我們命運的東西,你多努力也好,來一場洪水你什麽都沒有;你跟你最愛的人在一起,可能因為一場地震就生死相隔。”電影里的天庭不是瓊樓玉宇、雲遮霧繞,而是充滿大工廠的機械感,“神仙去控制命運的時候,手里發一道電光,那是很小孩的想法。現代天庭,它應該像一個工廠,做一些雲做一些雨,然後讓你們人世間的命運變動。”
給電影《悟空傳》寫歌的時候,音樂人趙英俊把小說里的一句話用作副歌的歌詞:“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趙英俊自稱“這輩子讀完的書不超過十本”,但《悟空傳》是其中之一。他讀過最長的書是漫畫《龍珠》,也是一個關於悟空的故事。第一次讀《悟空傳》的時候,趙英俊就被封面上的這句話吸引,心想:“真棒!這就是孫悟空嘛!”又想:“早早晚晚得有人把它寫成歌。”
在原著《悟空傳》里,這句豪氣萬丈的話其實是唐僧說的。但電影里根本沒出現唐僧。今何在覺得,許多人並沒有真正理解這句副歌歌詞。
“它並不是簡單地說要‘戰勝一切’,因為它不是悟空說的話,而是唐僧說的話。唐僧前世就是個佛,當他說要諸佛煙消雲散的時候,他想的當然不是打倒如來,而是打破你們腦袋里的傳統。”今何在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這是禪宗的思想:如果一個人總去拜佛,求佛給他保佑,那這個人是不懂佛的,他把佛當成什麽,當成一個貪官嗎?真正懂佛的人,其實覺得佛本身這種偶像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佛是可以打碎的。你需要建立自己的東西。”
一些原著讀者認為,《悟空傳》的唐僧比孫悟空更有反叛精神。“他們的反抗是不一樣的,比如中世紀,你敢說地球是繞著太陽走的,就會被燒死,悟空可能就是‘誰敢來燒死我,我就跟誰鬥’。而唐僧是:我要去推翻這個理論,我要去證明,用科學告訴你,這個才是正確的。”今何在說,“《悟空傳》歌頌的不是最有力量的人,孫悟空和唐僧都不是能夠戰勝一切的,他們只是敢去懷疑,敢去戰鬥的人。”
幾年前,多數人的大學時光,可能都是一個叫做人人網的社交平臺陪伴度過的。大學畢業後,與青春一起被安放在角落的除了不再翻閱的畢業照,還有人人網上那些記錄了自己無數時光漫漫的文字……人人網因沒跟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步伐而沒落了,壞事連連,原人人網負責人許朝軍也因涉賭被抓。
據法制晚報消息,2017年6月15日,有人向警方舉報:在北京市東城區一家茶樓門口,常年豪車雲集,里面有人開設賭局。經過調查,警方發現,這家茶樓內,有人邊賭博邊教授賭技,不僅如此,還備有充足的食品、飲料,甚至是藥物,供他人使用。
開設賭局,教授賭技的這名男子就是互聯網行業舉足輕重的人物——原人人網負責人許朝軍。
圖片來源:法治進行時
許朝軍到案後供述,身邊有很多人也在玩,這就是一種娛樂的方式,在這家茶樓的賭局內,許朝軍不僅可以憑借自己的賭技贏錢,還通過教授學員賭技賺錢,因此許朝軍也被學員稱為“校長”,要想成為他的學員,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核,而且需要有正當的職業以及一定的經濟實力。
據北京青年報消息,賭客的身份也都不簡單,開著賓利、寶馬等豪車進行豪賭。據了解,他們都是廣東、上海等地的私營企業主,文化學歷較高,每個私營企業主都是公司的實際經營者,董事長、總經理等職務。
“錢對他們來講不會太在意,他們要征服這個遊戲。”許朝軍認為,征服遊戲,提升技能是“校長”的賭局得以吸引“高端人士”的原因。
許朝軍口中的遊戲叫做德州撲克,起源於20世紀初的德克薩斯洛布斯鎮,它是一種玩家對玩家的公共牌類遊戲,一張臺面至少2人,最多22人,一般是由2-10人參加。
圖片來源:法治進行時
作為參賭人員,深圳一家互聯網公司董事長李某稱,“就像打麻將,輸贏不會太多,10萬、20萬,有時候不是太在意。”李某說,雖然知道是賭博,但有一種僥幸心理。自認為都是比較高端的人群,是“校長”私密組織的局,沒有人為了錢特別計較。
即便參賭者不在乎錢,但隨著賭註下得越來越大,許朝軍等人的行為已超越法律的界限。
根據《刑法》第303條及相關司法解釋規定,聚眾3人以上,涉案賭資達到5萬以上就構成賭博犯罪。
警方表示,被抓時,許朝軍開設賭局已有半個月時間,涉案金額達300余萬元。目前,許朝軍已被檢察院批捕,案件還在進一步審理中。
許朝軍之所以能夠聚攏如此多的“人物”一起賭博,除了德州撲克這款遊戲本身的趣味性,更在於其特殊的身份——有人形容他是天才少年,創業大咖。
而據許朝軍自己講述,他今年37歲,16歲就考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曾在搜狐做過技術總監,在人人網做過副總裁,在盛大在線擔任過總裁,2011年後自己創業。
每經小編根據天眼查數據發現,許朝軍自2011年後在多家創業公司擔任要職。其中北京龍必馳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長灘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長堤科技有限公司等五家科技公司都由許朝軍擔任法人代表。
圖片來源:天眼查
每經小編還找到了一份許朝軍的履歷表:
16歲考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1999年,加入ChinaRen創業團隊擔任技術工程師;
2000年至2005年任搜狐技術總監;
2005年至2009年12月,任千橡互動副總裁,校內網負責人;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任盛大在線首席運營官一職、盛大邊鋒總裁;
2011年2月,離職創辦點點網;
2012年10月,推出語音應用啪啪。
據許朝軍自己的說法,德州撲克一直都是他最喜歡的一種競技遊戲,聰明才智在德州撲克上可以充分發揮。
今年4月份他還代表中國隊去挑戰美國德州撲克大師,自稱成績是最好的。走下戰場,許朝軍以競技遊戲為名,組織起了賭博。
據每經小編了解,許朝軍3年前一直活躍在知乎平臺上,他更新的最後一個問答是:創業公司CEO們是如何識別人才的。
自認具有聰明才智的他說道:人才,我覺得有三個基本點很重要,就是智商、情商和內驅力。創業會遇到很多困難的事情,這些困難可以稱為瓶頸,需要在最快的時間內解決。如果解決不了,整個公司就會停滯發展,這是極其危險的事情。
在被問到,許朝軍在人人網的賬戶為何被註銷時,他回答:是我自己註銷的,人人網不能滿足我現在的需求了。
圖片來源:知乎
每經編輯 湯亞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法制晚報、重案組37號、北京青年報、中新經緯、財經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