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債券黑幕調查:證監會稱銀行的問題比基金更大

http://www.xcf.cn/tt2/201304/t20130426_434103.htm
一場從基金公司開始的債券市場監管風暴,正在將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捲入其中。 

  

  但騰訊財經調查得知,實際上基金並非是真正的源頭,銀行的商業賄賂案件才是公安局此次調查的原點,而長期以來積累了大量風險的債券市場,也已經到了不得不還債的時候。 

  

  「基金絕不是重災區。」4月23日,一位接近證監會的人士對騰訊財經表示,證監會暫時沒有參與此輪債券市場的集中監管,但未來會不會參與,還存在不確定性。 

  

  一位券商債券分析師對騰訊財經指出,一直以來由央行主導監管的債券市場,存在著運作不透明,監管不到位的情況,即使制度安排頗具雛形,但發展速度仍難令人滿意,債券市場的結構性問題,一直困擾著市場的參與者。 

  

  而處於債券市場監管風暴核心地帶的金融機構,已經開始呈現冰火兩重天的境遇,一部分人因違規而付出代價,另一部分人敏感地嗅到了套利的機會。 

  

  監管由公安部發起而非證監會 

  

  這場監管風暴最早爆發於4月15日,市場傳出萬家基金的固定收益部基金經理鄒昱被公安局調查,當日鄒昱管理的萬家添利分級基金B級在二級市場出現罕見的深跌,跌幅達2.84%。次日此消息被官方確認。 

  

  不久之後,易方達基金、中信證券、齊魯銀行等多家機構的固定收益類投資負責人被確認有違規行為,這一違規行為實際上是債券市場長期存在的一種潛規則。 

  

  一位保險行業的資管人員對騰訊財經表示,長期以來金融機構固定收益類投資經理的業績,並不完全取決於投資能力,因債券買賣以詢價交易為主,「人脈」決定了投資經理是否能以預期的價格拿到自己心儀的債券,這一點對業績的影響至關重要。 

  

  如今這一潛規則浮上水面,同時這個被稱為「代持養券」的行為,也開始被人所關注。本來債券的槓桿交易是一個表內行為,通過抵押所持有債券,在市場進行融資,放大自身資金頭寸。但部分投資經理會把債券過戶給他人,在約定時間以約定的價格進行回購,這種代持養券的行為,因已將損益遷移至表外,存在著可能發生利益輸送的灰色地帶。 

  

  隨著監管行動的深入,此輪監管的發起人、動機以及潛在的監管對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因證監會稽查基金「老鼠倉」的行動名聲在外,且前期事發機構中存在兩家公募基金公司,因此證監會在傳聞中被認為是此次監管的主導者。 

  

  一位接近證監會的人士對騰訊財經表示,證監會並未參與此輪監管。該人士指出,這輪監管由公安局發起,是在查銀行的商業賄賂案件中,牽扯到了部分固定收益類投資經理,事隨人走,所以查到了基金公司。從證監會目前掌握的情況,監管可能僅僅開了個頭,基金不是此次監管的重災區,銀行裡可能會有「大魚」。 

  

  該人士表示,從監管的角度來看,目前基金公司出現類似情況的概率,比銀行要低。早在2003年、2004年,基金行業曾出現過類似的情況,問題爆發後,證監會承受了較大壓力。當時由於表外槓桿過高、持券久期過長,公募固定收益類基金產品出現了流動性問題。 

  

  2005年,證監會出台了《關於貨幣市場基金投資等相關問題的通知》,這一通知在槓桿率和持券久期方面的規定,不僅針對貨幣市場基金,對債券型基金同樣有效。該接近證監會的人士指出,此次證監會之所有沒能在公安局之前,查獲相關基金經理涉嫌違規的行為,主要是違規行為的界定較難,如果沒有代持方提供證據,僅判斷基金經理個人意願,很難評定其有違規行為。 

  

  該人士指出,類似事件並不是中國的債券市場獨有,全球的債券市場都存在類似的監管難題,但此次出現問題的基金公司已經受到了證監會的格外注意。 

  

  「穩健的高管走了,換上了一波兒膽子大的。」該人士表示,證監會對頻繁更換高管和風險敞口較大的基金公司似有不滿。其中,剛剛更換了高管的萬家基金,已經被證監會所關注。此外同花順數據顯示,2012年底,多家基金公司的純債基金所持債券市值佔資產淨值的比例在200%左右,其中鵬華豐澤分級債的槓桿最高,比值達216.57%。 

  

  即便如此,基金受到監管仍要嚴苛過銀行。該人士指出,證監會規定基金公司債券交易價格,不得偏離中債收益率曲線上下30個BP,否則將被視為異常交易,而央行給銀行的空間是中債收益率曲線上下200個BP。「銀行的空間是基金公司的好幾倍。」 

  

  債券市場一直存在利益輸送漏洞 

  

  由於銀行監管的寬鬆,以及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無可爭議的霸主地位,造就了一批頗具「人脈」的固定收益類投資經理,而這些人往往在跳槽後仍在利用已經形成的圈子便利。 

  

  目前基金行業去銀行、保險挖角固定收益類投資經理的意願明顯,且已經成為行業共識。一位基金公司的固定收益類投資總監對騰訊財經表示,大部分基金公司主要是看中了這些投資經理的從業背景,其在銀行、保險行業的人脈,決定了這個人的身價。而這些人的到來,確實能給公司的固定收益類業績帶來明顯的改善。 

  

  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從業人員對騰訊財經表示,一般來說,固定收益類產品的久期和槓桿都有著明確的限制,債券普遍收益率波動性小,所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收益率不應該差距太大,但現實情況是,債券基金的收益率差距已經引起了證監會的注意。 

  

  上述接近證監會人士印證了這種說法,他認為問題的根源在於債券市場的監管不夠完善。 

  

  中國的債券市場起步於1988年,當時財政部在全國61個城市進行國債流通轉讓的試點,銀行櫃檯現券的場外交易模式出現。 

  

  199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開始接受實物債券的託管,並在交易所開戶後進行記賬式債券交易,形成了場內和場外交易並存的市場格局。1994年後,出現了以代保管單的形式超發和賣空國庫券的現象,市場風險增大,由此催生出了銀行間債券市場。 

  

  1997年,商業銀行退出交易所債券市場,將其所持有的債券統一託管於中登公司,並可進行債券回購和現券買賣,銀行間債券市場就此形成。2005年,為了能與債券回購相配合,幫助債券投資人避險和提前鎖定收益,央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推出了債券遠期交易。 

  

  在基本的制度安排都已經具備的情況下,債券市場仍沒能成為公司融資的主要渠道。對此 

  

  一位債券行業分析師指出,由於債券市場以央行監管為主,多部門的監管為輔,存在多頭管理的問題,有時管轄界限並不明確。同時,債券發行利率與二級市場存在明顯利差,債券品種不夠豐富,缺乏衍生品種,這些都是中國債券市場沒能發展起來的原因。尤其是一級半市場的套利,令債券從發行開始,就存在著利益輸送的漏洞。 

  

  上述北京大型基金公司的從業人員稱,目前債券市場在設計上無法規避人性弱點。 

  

  監管風暴下的拋售與逐利 

  

  在整個債市的原罪中,丙類賬戶充當著特別重要的角色。丙類賬戶區別於以銀行、大券商為代表的甲類賬戶、以保險、基金、信託、小券商為代表的乙類賬戶,主要以非金融機構法人為主。 

  

  丙類賬戶不僅活躍於一級半市場的灰色地帶,同樣是涉嫌違規的投資經理們代持養券的中間人。上述接近證監會人士稱,此類賬戶本身沒有確定的監管機構,因此也增加與其相關聯的甲類、乙類賬戶的監管難度。 

  

  有媒體報導稱,通過此次債市監管的深化,央行已經決定向丙類賬戶出手,未來或取消或升級丙類賬戶,目前此消息尚未證實。不過分析師認為,央行應該採取更優化的監管方式,取消丙類賬戶,可能會影響債市的流動性和增量資金的規模。 

  

  不過此次監管確實為逐利者創造了一個好的條件。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從業人員對騰訊財經表示,在萬家基金事發後的三天裡,債券整體價格下跌50個BP。「一般來說,這一跌幅需要4到5個月才能形成,此次由於監管風暴的影響,金融機構恐慌性拋債,給了我們抄底的機會。」該人士表示,由於與債市緊密相關的基本面沒有變化,事件型的套利讓他們公司大賺了一筆。 

  

  據消息人士透露,恐慌性拋盤主要來自基金和丙類賬戶,丙類賬戶急於撇清自己,而基金則是因為需要大量現金應對贖回。 

  

  騰訊財經獲悉,大型基金公司的固定收益類基金沒有突出的贖回現象,反而部分固定收益類產品出現了淨申購。而中小型基金公司承擔了較大壓力,贖回申請主要來自以中國平安為首的保險公司,而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緊隨其後。 

  

  一位市場人士指出,如果保險公司賣掉自己的部分債券,隨後贖回債券基金,基金公司將被迫拋售債券,保險再藉機買入,可在短期內完成套利。對於是否贖回債券型基金的問題,中國平安回應騰訊財經稱,不能透露投資的詳情。 

  

  4月25日,央行取消丙類賬戶的消息傳出,債市出了一身冷汗,嗅覺敏銳的基金經理們又找到了一次套利的機會。 

  

  債市監管正漸入高潮,在有人可能深陷囹圄之際,越來越多的資產管理者在關注監管行為對債券市場的影響。將一場意欲償還經年「債務」的監管行為,變成逐利者的盛宴。但這並不是監管層希望看到的。(騰訊財經閆錚 發自北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80

特斯拉將成為一個更大的泡沫 狼狼槍槍

http://xueqiu.com/5732397344/24394146
前幾天翻譯完特斯拉汽車公司全面分析2.0的時候,@坐下再說 前輩告訴我要多看看空方的觀點,我很贊同前輩的說法,我覺得這樣比較理性,可以避免頭腦發熱。

這幾天我閱讀了一些空方的言論和文章,如今空方的文章已經從Tesla造不出一款好的車轉變成了Tesla的市場在未來會被什麼汽車公司蠶食,現在的主要論點是大廠商的混合動力車會在未來成為主流,瓜分純電動車的市場。

在此我的觀點是,混合動力汽車有相當理想的燃油經濟性,以Lexus ct200h這款車來說,長期駕駛的油耗只為百公里5升,新款的奔馳S系的混合動力轎車,數據上更是能達到百公里3升的油耗數據,我覺得這些都是偉大的進步,可是並不會影響Tesla的市場份額,混動的一個弱勢就在於又有發動機,又有電動機和電池,侵佔了車內大部分空間,工藝和零件也更複雜,後期保養和零件故障率也相應提高了。

拿奧迪A6混動版來說,後行李箱的四分之一空間都被電池佔據,http://www.autohome.com.cn/drive/201305/539916-2.html  這與Tesla Model S前後都是行李箱的對比相當明顯,作為消費者,我覺得我傾向於性能更優越,結構更簡單的Tesla Model S。

而作為投資者,還是要奉勸大家理性最重要,在此翻譯了一篇空方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

特斯拉將成為一個更大的泡沫

George Kesarios   翻譯:狼狼槍槍

幾年前,格林斯潘曾說,「當你處在一個泡沫中時,你無法得知,正因為如此,你也會不知道是否應該採取任何行動」。

我認為他是對的,因為市場上有許多泡沫股票,而投資者似乎不能夠分辨他們,他們只是不停地買入,買入,買入。我不知道這些股票的泡沫會在什麼時候或在什麼情況下會破裂,但我可以肯定的是,這一切終將發生。

但很多投資者用這句話反駁了我的觀點:「這只股票的上漲已經讓我賺到了很多錢,你憑什麼非要說這只股票是泡沫呢?」好吧,我對這種說法無語,同時我也想告訴你們,靠泡沫賺的錢完全是運氣,並非每天都是聖誕節。

市場就是市場,市場比我更能說明什麼是泡沫,然而,如果每個人都決定從橋上跳下去,這並不意味著我也要跟風,雖然市場常常是正確的,我在大多數情況下也同意「市場先生」的選擇,但是有些時候,我還是有我的底線的。

言歸正傳,我認為現在最大的一個泡沫就是TESLA,儘管連市場都在否認它不是一個泡沫,但我想告訴你,沒有比TESLA更加泡沫的股票了。

那麼,你們是不是因為TESLA是泡沫而賣出呢,猜猜我會怎麼建議?我會說,不!事實上TESLA正在成為一個比它現在還要大的泡沫。在未來的幾個月中,它的市值有可能將會超越通用或者福特。(好吧,這是個玩笑)

為什麼TESLA會成為一個比它現在還要大的泡沫呢?因為它剛剛被宣佈進入了納斯達克100指數。而且成為了納斯達克100 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Powershare的被跟蹤股票。

但是TESLA不會就此止步,TESLA可能還會進入更多的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公司的視野。

對買入TESLA的投資者來說,天空才是盡頭,TESLA可能會比當年的APPLE更受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的追捧。(這是另外一個玩笑)

艾倫•格林斯潘曾說:「當你處在泡沫中的時候,你不會知道自己是泡沫的一員」,TESLA市場參與者們都認為TESLA還很便宜,在未來幾個月值得繼續加倉,因為會有更多的ETF介入。他們有可能會被證明都是正確的。而我今天寫這篇文章是告訴大家:在買家的追捧下,TESLA在未來幾個月中,將會成為一個比它現在體積更大的一個泡沫。

譯者註:作者George Kesarios,上篇唱空文章發表於2013年5月14日,標題符合雪球上眾多Tesla空方的觀點:Tesla: An Idea, A Dream, A Concept 特斯拉是一個想法,一個夢,一個概念
歡迎做延伸閱讀:
http://seekingalpha.com/article/1433941-tesla-an-idea-a-dream-a-concept?source=kizu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306

宸鴻 一場比蘋果抽單更大的危機

2013-08-19  TCW  
 

 

如果,你常覺得,我比對手、同儕更優秀,所以我比較有競爭優勢。

那麼,你可能跟觸控面板龍頭宸鴻光電(TPK)陷入同一個競爭迷思。

八月六日,宸鴻召開第二季法說會,由總經理孫大明領軍,公布成績單。第二季合併營收較上季減少逾兩成,僅剩新台幣三百八十三億元,第三季還會更不妙,預計營收將再衰退一五%到二○%。第二季營業利益率更腰斬至六.七%,創下掛牌以來最低紀錄。

營收、獲利不如預期,隔天,宸鴻股價重挫,降到一年來新低點,只剩三百零二.五元,比起四月時的最高價六百三十五元,股價大砍超過一半。今年開春才榮登去年台股每股獲利王的宸鴻,究竟怎麼了?

低價機種翻轉局勢!靠高品質技術,不再吃得開

簡單的說,宸鴻最大的優點──高品質技術,在客戶眼中已經沒這麼值錢了。

「今年最大的挑戰就是產品快速低價化。」法說會上,宸鴻財務長劉詩亮直言。宸鴻仍然很優秀,相較於友達、群創等面板廠,良率約六成到七成,宸鴻的良率卻逼近九成,這是去年底它在觸控筆記型電腦擁有逾九成占有率的關鍵。

但是,今年起,隨著低價手機與電腦開始普及,友達與群創也進入此領域,並推出低於宸鴻兩成價格的解決方案後,即便宸鴻有再好的技術,也很難遏止客戶願意用較低價格拿對手產品的意願,在比價效應下,造成今日營業利益率狂降的狀況。

相較於,先前宸鴻碰過的蘋果抽單危機,是單一客戶事件。這次,宸鴻面對的是,客戶消費口味的改變。這是一個產業的典範轉移,也形成,比前者更巨大的危機。

現在,價格取代技術,成為新戰場的王道。

隨著各大消費性電子產品吹起低價風,全球智慧型手機平均價格從二○一一年的四百四十三美元,下滑到今年的三百七十二美元,跌幅達一六%;Google、三星也紛紛降價,推出比蘋果iPad便宜一百美元以上的平板電腦;品牌廠殺價求生,連帶壓縮零組件廠商獲利空間。

「現在的TPK就像喬丹(Michael Jordan)當年跑去打棒球,即使有一身籃球絕技,也無法施展,因為場上沒有它發揮的空間。」瑞銀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謝宗文形容。

產業的競爭焦點轉移,宸鴻又遭遇來自面板產業的對手友達、群創搶下索尼、惠普觸控筆電訂單;此外,中國觸控大廠歐菲光也來勢洶洶,祭出比市價更低約三成的價格搶單,緊咬宸鴻不放。

面對殺價競爭,劉詩亮坦承,低價化趨勢的確比想像中來得快。但,對宸鴻而言,要從高階產品轉做低階,就像是倒吃甘蔗,現有的技術、產能規模都足以應付,不害怕對手會追上來。

不過,一位本土券商分析師認為,向來被譽為「touch panel king」(觸控面板之王)的宸鴻,現在才算是看清事實。「之前NB廠要求降價,它不願意,認為技術比別人好,客戶用一用不滿意,還是會回來,沒想到後來卻一去不回頭。」未來,它想收復失土,推出的低價「單片式玻璃觸控方案」(簡稱OGS),至少得比現有報價便宜兩成,才算有競爭力。

只是,先不談獲利能力,如果宸鴻推出低價方案,是否能保證,它還能維持過去超高的市占率?

觸控技術走向分歧!決策壓錯寶,只能分食訂單

目前看來,難度很高。原因是,觸控技術現在已經走向分歧化,也就是說,宸鴻很難再如過去一般,靠領先技術呼風喚雨。

細數市場現有的觸控方案,從過去宸鴻主導、技術難度高的玻璃貼合,到去年蘋果iPhone5改採的內嵌式製程(in cell),還有成本、技術難度較低的薄膜式觸控等……,二○○七年蘋果與宸鴻合作,推出第一支有觸控功能的iPhone至今,這門還不到七歲的新技術,並未隨著時間過去,逐步統一,反而越趨分歧。

今年二月,宸鴻董事長江朝瑞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面對蘋果變心,力推新研發的TOL(Touch on Lens)技術,試圖走出新路。但,「除了樂金和中國的魅族,幾乎沒聽到有什麼大客戶用它。」WitsView研究部協理邱宇彬分析,因為TOL採取小量製程,無法大量生產,加上重視玻璃強度,切割後需要一片片電鍍,成本難降低,當價格成為客戶的第一考量,這樣的技術很難受到青睞。

觸控技術一分歧,只要決策沒壓對寶,就容易流失訂單。例如,蘋果最新的iPad5採取更輕薄的「雙層ITO薄膜觸控方案」(簡稱GF2),面板交由夏普、JDI等大廠供貨,薄膜觸控感應器則是日本寫真負責,宸鴻從主角變配角,僅和鴻海旗下的英特盛分食貼合訂單,重要性大不如前。

話題再轉回來。如果,宸鴻穩守高價戰場,不去殺價,以高獲利率去回應市占率流失的問題,難道不行嗎?為何十六家券商要聯手下調宸鴻的目標價,摩根士丹利甚至從三百二十元砍到只剩二百七十五元,下調逾一四%?

還有硬仗要打!撐住榮景,得找獨門新應用

關鍵,就在於宸鴻在半年前砸下的新廠,所帶來的高折舊成本,逼得它勢必要加入殺價戰場。

半年前,觸控筆電還是微軟旗下最夯的新產品,筆電廠期盼藉此拉抬買氣,連宸鴻也向微軟靠攏,其砸下約新台幣一百五十億元,在福建平潭興建五.五代廠。喊出新、舊產能每月共達三百六十萬片至四百萬片的目標。

沒想到,如今觸控筆電第一季全球出貨量約四百五十萬台,僅占筆電市場一成。以宸鴻拿下其中近半數訂單來看,換算下來,每個月僅生產不到七十萬片觸控面板,與原先預期相差甚遠。因此,宸鴻宣布將平潭廠每個月一百二十萬片產能,下修至五十萬片,今年資本支出,也由三百億元砍到二百五十億元。

然而,廠房的高折舊成本,從明年第一季起,平潭新廠每季還得攤提新台幣四億元,也逼迫宸鴻必須去填補產能。邱宇彬說,以前宸鴻只需要服務好一個A咖客戶,但是現在還有許多B咖、C咖得拉攏,「價格要先釋出一些善意,才有機會靠技術成為客戶的first choice(優先選擇)或second choice(第二選擇)。」

「(觸控筆電)是一條不會回頭的路。」這是宸鴻總經理孫大明在第二季法說會上的論述。未來的宸鴻,還有一場硬仗要打。

雖然前景蒙塵,現在外資對宸鴻的評等仍維持在中立,只有摩根士丹利建議客戶減碼。巴克萊資本證券分析師葉婉屏指出,宸鴻比起對手,在技術、品質上仍有一定優勢,未來,就看它能否靠「物美價廉」的產品搶回市占率。但是,宸鴻要維持過去獨大的榮景,就只能等觸控產業又出現非宸鴻不可的新應用。

二○一○年十月,宸鴻經營團隊首度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曾說,苦熬出的技術優勢,能確保領先對手三年之久。但,當時大家都忽略了,最後決定成果的是客戶,而非對手。當客戶把價格放在技術之前時,你先前的所有優勢布局,就可能一夕間被翻盤,即便再努力,也難以扭轉全局。

而,這,就是真實的商場。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45

克魯格曼:蘋果今後可能比微軟問題更大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110

本週五,微軟突然公佈首席執行官Steve Ballmer將在12個月內退休。宣佈這條消息當天,微軟股價大漲7.3%,投資者用行動表示他們對這位從進入21世紀就執掌微軟的「大老闆」有多不滿。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則是借此機會吐槽另一大業內巨頭蘋果。

克魯格曼觀察全盛時期的微軟和如今的蘋果,得出的結論是,蘋果看起來非常像微軟,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現在,和微軟不同,蘋果沒有出售較低檔的產品,但它出售的產品即使優於其他競爭對手,溢價也很低。

那能怎麼辦?就要又一次利用網絡效應,主要來自實力更強的應用。

那麼,蘋果統治的前景和微軟的相比如何?

我們別忘了,微軟實際上已經是難以置信的成功典範了,幾十年來都雄霸個人電腦界,其實直到今天也還是霸主,不過如今的市場形勢在變。

我印象裡,蘋果的統治地位還沒有那麼穩固,這部分源於它依靠的是個人客戶的忠誠度,這與微軟截然不同。

微軟主要依賴企業IT經理的忠誠度,那些經理人本質上更保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73

沒有最大只有更大的強國債台!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09/blog-post_23.html
⋯王安石的悲劇是在於他自己並不任情放縱,也不腐敗貪污,他也是迫不得已。要把他主張的國家資本計劃那麼激進、那麼極端的製度付諸實施,必得不顧別人的反對。⋯」(蘇東波傳 – 林語堂)

1998年3月在當選新一屆的國務院總理時,朱鎔基在全國「兩會」的記者招待會上豪氣萬丈的發言:「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將一往無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有人把鐵面朱跟商鞅、桑弘羊、劉晏、王安石和張居正比較。在回顧中華五千年歷史中,鹽鐵酒專賣(今天的石化能源)、修治長城馳道運河(這可是今天的五縱七橫公路和高鐵的大型基建)、重農抑商(且看今天胡潤打靶榜)的國家資本主義政策本來是大一統王朝的經濟基調,對外貿易很多時是天朝用來籠絡外夷的一種手段。倘若由中國的歷史軌跡來看,強幹弱枝的國家經濟主義其實便是「鐵面朱經濟學」的基本思路。
先把話題又再一次扯遠,談一談後「蘇東波」國際政治史。話說在後「蘇東波」時代,米帝軍力獨大而全世界貨幣政策基本上緊盯美元。為了應付兩次伊拉克戰爭和及其他福利政策以安撫優秀的米帝公民,米帝必須有一廉價工廠替其子民服務和企業賺錢,亦要有人願意焗玩美元回流美國債券的遊戲。中共能夠在後「蘇東波」時代米帝軍力獨大下虎口餘生,便是承認米帝是大佬,甘心做血汗工廠以透支人口紅利和國家天然資源換取要幾多印幾多的美鈔。受惠油元和中共血汗美元的回流,米帝才可以擁有債愈大息愈低的神話。正如筆者拙文《鐵面朱經濟學》中引述米帝近代「首席刁王」國務卿亨利·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所言,海派出身的江澤民乃「Cosmopolitan Enough」的醒目仔,自然明白米帝所求的是什麼。當然海派江之上還有老鄧和陳雲,在老鄧1992年深圳南巡一句「誰不堅持改革開放誰就下台」喝令下,海派江便忠誠地執行中國以不惜任何代價透支人口和環境紅利去做世界工廠的路線。
在改革開放首二十年由於中國經濟基數仍低而擁有豐富的人口和環境紅利,出口導向型經濟的確是推動經濟増長的靈丹妙藥。在以放權讓利和推行承包製為改革的主要手段的「國退民進」主題(其實這不也是Adam Smith的古典經濟學的思路麼?)下不但民間經濟重拾活力,更為中共中央賺得豐厚的美元儲備頭寸,但同時亦出現了如當年黃鴻年的中策集團般倒賣國家資產的行為。剛巧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中國國內又飽受產能過剩和國企改革的下崗潮困擾,鐵面朱把心一橫利用分稅制和中央豐厚的美元儲備之基礎反轉推行帶有凱恩思主義(Keynesian)「國進民退」的逆週期政策之餘,亦同時重手打擊倒賣國家資產的行為,把宏觀經濟大權重掌於中央之手。這便是鐵面朱經濟學第二道版斧「三駕馬車」出台的背景。
首先繼續深化對外開放外貿,其中包括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值得留意的是鐵面朱汲取了早期國企改變革教訓,在新一輪的國企改革中決定保留石油、鋼鐵、金融、通訊等傳統壟斷性產業作為中共中央的基本盤,而其他領域基本全面進行「國退民進」。在這種背景下,國務院相繼出台政策允許民營企業自營出口,創造了中國入世後超過十年的「中國製造」世紀奇蹟。在這點上,鐵面朱根本上是跟隨中國歷代鹽鐵酒專賣的歷史軌跡。
由於中央擁有豐厚的儲備,鐵面朱決定執行具有凱恩思主義色彩的逆週期政策。在宏觀貨幣政策上,中國人民銀行先後七次降低存貸款利率增加了貨幣供應。另外在1998年至2001年,中央發行長期建設國債共人民幣5,100億元,配合四大國企銀行發放同等額度的「配套資金」,資於基礎設施,如高速公路、交通、發電和大型水利工程等。鐵面朱如此啟動城市化建設令他嬴得「赤字總理」的美譽,而日後溫總的四萬億政策基本上是「赤字總理2.0」的版本。正如iOS7已經出台,日後中共總還會有新的「赤字總理X.0」的版本出現罷!

第三是刺激內需,而其中要點是開放房地產市場,那必須要先立即増加中國人民的購買力。首先在1998年7月,國務院決定黨政機關一律停止實行了40多年的實物分配福利房的做法。同時中國人民銀行頒佈《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允許商業銀行開展住房按揭貸款的服務。之後中國房地產業的黃金十年便是在這種背景下啟動。心清水的博友不難聯想到,當年香港前特首曾爵士也是用停建公屋和放寬住房按揭貸款令香港樓市起死回生麼?!

走筆至此,大家明白中國根本自鐵面朱落場後,其「三駕馬車」式的國家資本主義基本上是現在甚至將來一段長時間中共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思路。鐵面朱經濟學在二十一世紀初的特點是以國企抓緊戰略性產業,然後以基建和內需去補救日漸式微的進出口和工業。但回顧自1985年至2011年中國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相對GDP比率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相對GDP比率由2001年許的34.17%急升至2011年的65.8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相對GDP比率則由1985年的49.47%下跌至2011年的39.00%,內需其實是相對來說是萎縮。

對於黑仔強總理來說的未來十年,要不中央出豉油四大國企銀行借雞,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相對GDP比率100%+的低效槓桿去以基建谷經濟,要不放寛民間信貸,鼓勵強國人借錢消費救國。正如在Facebook吹水時一名高手所言:「套用美國的思維,中國人的問題不是借得太多,而是太少!」未來強國的債台,沒有最大,只有更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730

還有更大的夢想等著實現

2013-12-16  TWM
 
 

 

認識Samuel時,他告訴我他看好生技業,未來要投資六百億元,當時我聽完哈哈大笑。但幾年下來,我已經不懷疑他說的話了。

我與Samuel(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英文名字)認識,是透過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介紹的,我們一見如故。後來,因為我在美國生技界有幾次成功經驗,他有什麼案子都會請我看,我也幫忙出些意見,結果,最早期他投資生技業,每投必敗,我幫他出意見後,每戰必勝,真的差很多。認識Samuel時,他告訴我他看好生技業,未來總共要投資六百億元,當時我聽完後哈哈大笑,但這幾年下來,看他每次出手金額愈來愈大,我已經不懷疑他說的話了。

去年,美國Optimer製藥公司與台灣浩鼎發生了爭議,我被Optimer董事會以莫須有的罪名,除去兩家公司董事長的職務,雖然我在美國待了四十年,已看太多這種商場上為了利益翻臉不認人的事,但仍不齒這種行為,這是惡意誣告。Samuel也很氣憤地想幫我,請來大律師曾達夢接董事長,並聯合國內股東與Optimer攤牌,最後以每股一美元,買下Optimer手中的台灣浩鼎四三%股權。

Samuel對員工非常慷慨,我後來知道,當時潤泰集團買了四三%的浩鼎股權,大約六萬多張股票,但他拿出一萬張給主管認購,把利潤分享給員工,目前浩鼎股價漲到二五○元,潛在獲利超過二十幾億元,這是不算小的利益吔!

Samuel很講義氣,對創業者的支持也不遺餘力。他曾在美國投資一家生技公司,挺了七、八年,其他股東都退了,只剩他一個人,其間也曾請我去看,我提供了很多建議,但該講的都講了,創業團隊不聽,我也沒辦法,當時匯率還是三十三比一,最後Samuel賠了七、八億元。但更可愛的是,現在這位創業者還在潤泰工作,你看Samuel是多有肚量的老闆啊!

我和Samuel在生技業有許多共同想法,我們都覺得社會責任很重要,像他已把自己的財富裸捐了,還出錢成立唐獎,要做到像諾貝爾獎這種世界級規格。

同時,我們也都認為,醫學進步的目的是要造福人群,因此浩鼎的乳癌新藥若研發成功,不僅有錢人可以得救,也要讓弱勢族群能夠享受到新藥研發的成果。此外,我們也都覺得,如果是一個好藥,風險高低沒關係,我們願意去挑戰。像Optimer的抗生素藥,就撥出一七%免費送給弱勢族群,讓沒錢的病人也能接受治療。這種作法在美國並非特例,但在台灣目前還未發生過,因為股東可能會覺得犧牲了他們的權益。Samuel說,屆時他會用基金會付錢的方式送給窮人,不影響股東權益,但就是要讓窮人都能獲得醫治。

我常與Samuel一起去花蓮、宜蘭騎腳踏車,或到東南亞去潛水,我們不僅在商業上是好朋友,私底下也有很多事可以聊。Samuel的責任感與企圖心很強,在綠能產業及醫療的社會責任上,他還有更大的夢想等著實現,這些夢想若公布,一定會讓世界都很驚訝,大家可以等著看!

(口述.台灣浩鼎生技董事長張念慈 整理.林宏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94

美國牛市迎來五歲生日 估值高峰預示更大威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754

轉眼美國股市的這輪牛市已持續了五年。從2009年3月的低谷起步,標普500股指上漲逾170%。牛市邁入第五個年頭,是否就會止步於此?

價值投資理論的奠基人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曾說過,短線市場是一部「投票機器」。回顧美股過往表現,歷史上還有比五年更久的牛市和更長久的經濟擴張期。

近來美股看多的情緒非但沒有減少,還大反彈。截至2月11日當週,投資顧問情緒調查 Investors Intelligence的牛/熊比率由去年12月24日創最高紀錄的4.23降至2.40。過去三週,該比率回升至3.62。

美国股市, S&P 500, 标普500, 股市,美国

不過,投資顧問公司Pension Partners的博客文章(文章)認為,投資者要瞭解現在處於週期的哪個階段,現在再也不是2009年了,風險與回報的平衡點越來越向風險一端傾斜。

如以下標普500累計回報圖表所示,1900年以來,回報超過如今這輪五年牛市的牛市分別出現在:

1、1928-1930年;2、1937年;3、1954-1956年;4、1987年;5、1998-2000年

美国股市, S&P 500, 标普500, 股市,美国

文章總結了上述高峰期後的市場表現:

    · 1929年高峰期後,標普500暴跌86%,美國陷入經濟大蕭條;

    · 1937年高峰期後,標普500大跌54%,美國陷入為期13個月的經濟衰退;

    · 1956年高峰期後,標普500下跌21%,美國陷入為期8個月的經濟衰退;

    · 1987年高峰期後,標普500下跌35%;

    · 2000年高峰期後,標普500重挫50%,美國陷入為期8個月的經濟衰退。

本輪牛市也會步以上高峰的後塵嗎?文章認為,那倒未必,可能這次不同以往。

今天的市場估值還沒有達到2000年那樣的水平,也沒有漲得像1929年和1987年那麼高。

所以,這表明這次和以往的高峰期不同。文章認為,這意味著要著重有策略性的風險管理,始終有節制地投資。

經濟研究機構Yardeni Research, Inc.總裁兼首席投資策略師Ed Yardeni則是警告,現在,地緣政治危機爆發對股市的威脅可能比他此前預計的更大。

以下Yardeni提供的圖表可見,標普500、400和600的預計市盈率現在都略微超過2007年上一輪牛市的水平,截至本週二,預計三種股指的預測市盈率倍數分別為15.4、17.7和19.1。

美国股市, S&P 500, 标普500, 股市,美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05

海外投資者無懼美聯儲加息 美元升值帶來更大回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06

通常來說一國加息對該國的國債並不是好消息(債券價格會下跌),但是美國不斷升溫的加息預期反而成了幾個最大美債持有者的福音。

雖然美聯儲上調明年利率升幅預期導致美國國債本月走低,但美元兌多種貨幣的匯率創下2010年以來最高水平。這幫助多數境外的美國國債持有者實現了扭虧為盈,這些境外機構擁有的美國國債總計6萬億美元。美元的漲勢如此迅猛,對於本幣為歐元,英鎊和日元的海外投資人來說,美國國債是本 季度表現最好的發達國家主權債。

隨著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QE)並準備實施2006年以來的首次加息,美國的最大海外債權人(如中國政府和日本國際資產管理公司)對美債的持續需求是美國控制融資成本的關鍵。美國國債相對於全球主權債的收益率溢價為七年來最高,美元走強或有助於避免海外投資人的大舉撤離,他們一旦撤資將引發規模12.2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市場動蕩。

高盛資產管理亞太區固定收益主管Philip Moffitt在9月19日回複彭博記者的電郵中指出,“在美元上漲背景下,持有美國國債將令你得到相對較高的收益,美國得以借此吸納資本。”

美聯儲已經維持了6年接近0的利率,並且購買了數萬億美元的債務,如果此時國債需求面上出現疲軟可能造成整個社會的借貸成本快速上升,威脅到美國正在複蘇的經濟。

QQ圖片20140922134841

彭博美債指數顯示,美國國債今年前8個月價格上漲了4.45%,但9月份出現了年內最大跌幅,為1.1%。

美債的拋售潮加深了美聯儲官員對於未來利率升高速度的擔憂,他們在上周的會議後提高了2015年末的利率預期0.25個百分點至1.375%。這使得美國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在9月19日升至2.65%,而一個月前收益率還只有2.3%。

盡管加息預期升溫讓一些債券投資者的神經緊繃,但這也誘使更多外匯交易員湧向美元。本季度彭博美元即期指數上漲了5.2%,是2011年以來漲幅最大的一個季度。

日本國際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經理Masataka Horii在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現在匯率將成為投資回報中貢獻最大的一塊。”

日本國際資產管理公司目前正削減日元、歐元資產以購買美國國債。截止9月11日該基金30.3%的資產為美元資產,而8月29日的數據中這個比例還僅為28.2%。

據彭博調查顯示,分析師們預期至2015年底美元兌十種主要貨幣中的九種都將繼續升值。(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66

李克強:將以更大決心和力度推動金融改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45

就在市場熱議中國為穩定經濟增長而可能犧牲相關改革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6日表示,將以更大決心和力度推動金融改革創新。

他在出席第十八屆國際銀行監督官大會的外方代表座談時提到,中國金融改革開放已進入新階段。

他稱,通過放寬市場準入,允許各類資本平等參與金融市場競爭;通過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更好保護存款人利益;有序擴大資本和貨幣市場對外開放。

同時,李克強再次強調,繼續改革和加強金融監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近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的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或離職的消息廣為流傳,該報認為,凸顯了高層是先保增長還是推進改革的兩難困境,為了保持7.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中國的決策者可能不得不放慢改革的步伐。

今年3月,周小川表示,存款利率很可能在最近一兩年放開。但從4月開始,為穩增長,高層陸續推出一系列的微刺激舉措,兩次定向降準、調整存貸比、貨幣市場降息、1萬億PSL、5000億SLF等等舉措已經顯示出,央行開始放水。

華爾街見聞上周的文章援引彭博本月初的調查結果稱,23位受訪分析師之中,將近半數受訪者認為,中國政府將無法達到周小川今年3月設定的上述放開存款利率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354

美原油出口禁令松動 油價或面臨更大下行壓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278

《華爾街日報》報道,必和必拓在沒有獲得美國政府正式允許的情況下和國外買家達成了協議,將向國外買家出售價值5000萬美元的德克薩斯輕質原油。這或意味著有40多年歷史的美國原油出口禁令面臨重大變化。

由於油價下跌,包括美孚在內的許多美國原油公司正在呼籲政府放開原油出口限制。而美國政府內部對此分歧較大。支持者認為出口原油可以創造就業機會並改善貿易平衡,而反對者則表示這將導致汽油價格的上漲並最終損害消費者利益。

過去40年以來,美國政府盡管允許出口類似汽油和柴油等成品,但是在只對極少數地區開放原油出口。即便在諸如加拿大這種有限開放的地區,原油公司出口也需要得到政府的特許批準令。

由於正值美國中期選舉之際,因此對於該禁令的最終說法尚無定論,不過美國原油公司已經計劃在未來幾個月繼續遊說政府開放出口。

知情人士表示,必和必拓交易的買家是世界最大的原油貿易公司、總部設在瑞士的維多石油集團(Vitol SA),該筆交易涉及未經精煉處理的65萬桶原油。。

早在6月25日,美國商務部允許先鋒自然資源有限公司和企業產品合夥公司出口凝析油,這被外界解讀為自1974年初美國禁止對加拿大以外市場出口石油以來首次放開原油出口禁令。不過,美國商務部對此予以了否認。

而在今年5月,美國能源部部長莫內茲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目前由於美國增產的頁巖油品質與當前的煉廠裝置不匹配,政府正在重新審視1974年以來的原油出口禁令。

分析人士表示,如果美國最終允許開放出口的話,可能會給本已疲弱的原油價格帶來更大的下行壓力。本周沙特國有石油公司剛剛宣布下調對美原油出口價格,並上調對亞洲市場的售價,暗示沙特為保證其在美國的市場份額正在采取行動。如果其他石油出口國也聞風而動的話,市場恐將出現激烈的價格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9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