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夠另類!他連四年登暢銷出版冠軍

2015-01-12  TCW
 

這是一個逆勢求勝的故事,主人翁是產業環境一年比一年低迷的出版業老將──三采文化董事長張輝明。

在網路書店,三采是博客來二○一四年百大暢銷書出版王,共入列十本,像新上任台北市長柯文哲的《白色的力量》,或擠進四大通路暢銷書排行榜前十大的《夢想這條路踏上了,跪著也要走完》都出自三采;在實體書店,更連續四年獲金石堂暢銷書冠軍。

攤開二○一四年營收表,整體出版業銷售額平均下滑一五%,三采出書量較前一年也減少三%,總營收卻逆勢成長一五%;近四年來,每年營收都成長一○%以上。

他曾擔任高職美術科教師十年,進入出版界一開始就走了一條另類的路:從專業書起家。接下來一路逆勢成功的秘訣,「另類」成為最主要的關鍵詞。

靠專業書打地基自己「造書」,握版權利潤

所謂專業書,如學生辦校園活動,要畫海報;有人做折紙工藝,需要一步一步教他怎麼折紙,三采的專業書滿足了這塊市場。這類書不會像出版市場的暢銷書引起討論,但他形容,專業書就像金字塔底層的結構,很厚實,需求永遠都在,這也成了三采站穩出版業,不怕風吹雨打很重要的一塊基石。

專業書市場操作就是「造書」,一次開發十本書來測試市場,其中一本熱賣,就成了下一個書系,因此能源源不絕靠衍生系列推量,版權還可握在自己手中。他分析,這樣才不會落入出版社買版權,宛如「借腹生子」,陷微利窘境。

同時,另類之道之一,三采是少數設立專屬攝影棚的出版社,很早就有建立「零件資料庫」的概念。例如,專業書有很多手做教學,必須靠圖解,所以他早在二十五年前就建立大量圖庫,像圖文書中若出現蘋果畫面,就將買來的蘋果,先將外觀、橫切面、切成片到切絲等表現方式,一一拍攝存檔起來。「我想的是未來三到五年,可能會用到,」他說。

但,門外漢的他,「造書」很厲害,卻僅限於專業書領域,美其名叫作出版社,卻跟一家校園小書店無異。「第一桶金雖然利潤五○%左右,但三年後呢?單線無法做大!」危機感很重的他,二○○二年到韓國參加書展,只見大出版社忙得不亦樂乎,他一個人無聊發慌,還能去別的攤位串門子。

靠韓版書拚成長布局十年,養出超吸金書系

這一串,卻讓他從「小眾中的大眾」,走向真正「大眾市場」。當大家都認為年度暢銷書是三采主要營收來源時,他卻說:「那只是冰山上的一角。」其實,三采很早就引進韓國授權的兒童知識漫畫書,像講述歷史的《希臘尋寶記》,就占其年營收一五%,約六分之一比重。

關鍵在於,他將危機感轉化為洞燭機先的商機。任職三采十餘年、現任總編輯的曾雅青就表示,張輝明一回來,馬上派她出去考察。她發現,韓國政府積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且漫畫是強項;看準了兒童知識漫畫商機外,三采也是第一個將養生、生活風格書籍引進台灣的出版社。

靠獨家書大紅經營人脈,搶下柯P版權

韓國兒童漫畫系列,張輝明布局十年,在這幾年出版業不景氣下,凸顯出扎根夠深,終於贏得開花結果時機。以《白色的力量》為例,等到柯文哲成為紅人,再去談出版來得及嗎?當大家還在爭取柯文哲新書版權時,張輝明自信滿滿的說:「第三本講選戰經過的書,我們已經爭取到了。」

因為早在十年前,他跨入養生書系領域時,就曾幫柯文哲出醫學專業書,並累積人脈;十年後,張輝明不爭不搶,獨家拿到三本書授權。鴨子划水十年,才得以有今日獨家豐收。

另類,為他賺到先行者的「創新財」,卻沒被創新淹沒在戰場,主因還是一份危機感。「需求是滾動的,創新也要滾動,」張輝明說。一九九九年,內湖科學園區尚一片荒涼時,他就用第一桶金買下三百坪辦公室。

公司僅十六人,當時他卻買下九十九張椅子。「怕以後人齊了,椅子顏色不搭,」語氣聽起來狂妄,但背後彰顯的是,一份大膽向未來宣戰的信念。「『九十九張椅子』的故事,是不被『時差』淘汰的起點,」曾雅青一語道破箇中關鍵。

儘管公司每年成長,他危機感依舊不減,源於其出身。他在金門出生一個月,即遇到八二三炮戰,從小在炮聲隆隆戰地長大。「就算搬到台北,聽到消防鈴聲,馬上跳起來,」生存恐慌就像血液裡的DNA,早深植在他心中,也被延伸至商業思維裡。

目前的三采,已從當年僅出版美術專業書,變成年營收約四億元的出版社,且自製生活、養生類書版權甚至回銷至當年買版權的日、韓等國;內部也從十六人擴張至破百人,原先的九十九張椅子早已不夠坐。

現在,他僅須在內部不斷傳送「顧客導向的『滾動式創新』」理念;連書名都由內部共識產生。如書名決定,開放所有員工投票。第一輪若A名大幅勝過B名,A名勝出;遇上票數差不多,他會先分析理由才拍板定案,「九九%幾乎都中,」他分析。

今年,當大家都圍繞在數位化打轉時,他卻要成立非書部門,賣起實體物品。誰說,另類就是離經叛道,重要的是,提早部署對的方向,小眾也能變大眾,張輝明正是典型例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629

小說《梅岡城故事》 暢銷續集爆黑幕


2015-08-10  TCW

就算它無法穩坐未來十年最暢銷文學作品寶座,肯定是今年最賣小說。」七月中,美國雜誌《彭博商業週刊》在國內版的封面故事中評論。它指的是《設立守望者》(Go set a watchman)。

根據出版商統計:七月十四日上架,第一週賣出一百一十萬本。《富比世》回顧歷史紀錄:沒有幾位作家的單一作品能在一年內賣出一百萬冊,作者哈波.李(Harper Lee)新書的首週銷量「令人驚歎」。

這 本書聲勢浩大,原因不少,但作者本身就是大賣點:處女作《梅岡城故事》(To kill a mockingbird)熱銷五十五年,至今每年還貢獻作者版稅高達三百二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億元)。但她從此封筆,直到去年八月她的律師卡特 (Tonja Carter)翻出被遺忘的手稿。

黑函直指,作者遭控制

《彭博商業週刊》說,新書的狂熱當然是沾了前作的光,因為少女思葛(Scout)眼中的種族歧視罪行「從一九六○年出版以來就一直影響我們。」不過,它端出封面規格報導,更像是追隨思葛的勇氣:「讓我們對律師比中指吧。」質疑卡特把李當傀儡,引爆糾紛。

事發今年初,州政府接獲爆料「可能有人虐待李」,因而派員調查。四月,州政府主張無須插手,就此結案;不過,《紐約時報》和《彭博商業週刊》的訪查結果卻都顯示,居民對卡特的不滿溢於言表,「她說只是照李的吩咐辦事,但我們都知道她才是幕後黑手。」

探望名單上只有十來個名字,多數人被禁見;卡特為李成立保護註冊商標的基金會,然後控告自稱保護文化遺產的博物館,卻放過禮品店非法販售。居民多向記者指出,卡特找到手稿後,李一步步被隔離。

不過《彭博商業週刊》說,當李被包在層層神秘的迷霧中,任何傳言都只是刺激《設立守望者》熱賣的動力,加上商標法護身、新書發表,甚至影視改編權,「李就在一小方養老病房裡一步一步打造她的《梅岡城故事》商業帝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61

敢捨棄暢銷車款 速霸陸翻身獲利王 不以日本市場為滿足 要做全球都能賣的車

2016-01-18  TWM

富士重工業的汽車品牌速霸陸(SUBARU)雖然銷售量只排名日本第八,獲利能力卻是全球最強。八年前,該公司改變原本集中「小型車」的經營策略,改為重視休旅車,而且把重點從日本栘到北美,如今大豐收。

現在獲利能力最高的汽車製造商是哪一家?很多人以為是全球銷售千萬輛、淨利破兩兆日圓的豐田,但其實是富士重工業,品牌名是速霸陸(SUBARU)。

該公司一五年度全球銷售估計為九十五萬輛,是日本八家轎車廠商中最少的,但一四年度的營業利益卻有四二三0億日圓(約新台幣一千二百億元),這已是日產或 本田的七成了,它的銷量卻只有這兩家公司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而已。令人驚訝的是,達九.一%的稅後淨利率,在全球的汽車業界也堪稱數一數二。連富士重工 業社長吉永泰之也說,「這數字很特殊」。

改做大車搶攻北美市場

十年前,該公司面對的可是完全迴異的景象。二000年代中期,其他競爭者的銷量與業績不斷成長,該公司卻持續低迷。0五年,該公司首度裁員,也接受了豐田出資(比率是八.七%,現為一六.五%)。產能過剩的美國工廠,還接豐田的訂單來彌補。

反轉的攻勢在0七年展開,富士重工業大幅修正之前的策略,把經營資源集中在北美市場。當時該公司的最大市場是日本,北美只是第二大。速霸陸車子的特點在於 水平對臥武引擎以及四輪驅動,在雪地等路況差的地方照樣能行駛自如。因此當年在北美市占率雖只有一%,但在這種降雪的地區有一定的存在感。

為集中在北美發展,雖然在日本營收有六成以上都靠利潤薄的小型房車,但因為市場局限在日本,該公司仍決定結束這種小型房車的開發與生產。這等於捨棄「原點」,因為該公司的汽車事業,正是始自「速霸陸三六0」這款迷你車。

「以我們的規模來說,與其把開發資源分配到小型房車上,還不如投注於全球能賣的車款上。這不是什麼勇氣或決斷,只要理性地考量過,捨棄是唯一的路。」吉永說。

接下來新車的開發完全針對北美市場需求,從車子的尺寸和設計就可以看出來。因為富士重工業把招牌車款Legacy與休旅車Forester加大一號,公司也做好了大車在道路狹窄的日本會賣不好的心理準備。

富士重工業在北美也改變宣傳策略。過去強調的是狂熱粉絲喜愛的性能,後來政為強調開速霸陸去露營等戶外活動的情境。加上原本就擅長的安全性,主打「安心又開心」。

安全、環保都符合高規格

金融海嘯後,美國市場很低迷,但或許是新的宣傳奏效,速霸陸在當地的銷售較前年成長。只是由於日本銷售下滑,0八與0九年度整體來看還是虧損;但北美銷量穩健增加,工廠的開工率也改善了。

一二年底,安倍經濟學推動日圓貶值。對多半出口到北美的富士重工業來說,只要日圓兌美元匯率貶一日圓,就能增加約一百億日圓營收。那時速霸陸人氣高漲,年產能八十多萬輛,就算加班,把開工率拉到二0%,依然無法滿足以北美為中心的全球需求。

由於速霸陸規模小,車款偏向休旅車,人氣若能維持倒是還好,若其中一款不暢銷,銷量馬上會縮水。但因美國的供需落差已大到不容忽視,富士重工業仍決定擴大 產能,把原本預計在二0年度前才要實現的計畫,提前到一六年底,也就是將美國工廠的二十萬輛產能,提高到近四十萬輛。

問題在於,一五年美國汽車銷量創有史以來最高,美國景氣穩健、利率超低、汽油超便宜等環境因素,可以說市場不可能更好了;換句話說,市場的成長餘地正在減少。

想維持並擴大目前的人氣,就要多磨練自己擅長的安全技術。在美國的安全評鑑中,速霸陸所有車款得分都是最頂級的。「具體手法不能透露,但在下一代車身平台中,我們的安全性能還是維持在頂級。」技術本部長武藤直人說。

還有一個關卡是環保。美國在這方面的規範趨嚴,對美國市場依存度高,就必須因應。「研發費用可能得提升到一千億日圓,我們已做好獲利率下滑的心理準備。」吉永說。

吉永的座右銘是「莫妄想」,意思是不拘泥於成功或失敗,做現在該做的。該公司唯一能做的,就是踏實地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譯者 · 江裕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513

女王 為伴侶付出 是最大滿足 我的幸福時刻 暢銷作家從公主變好老婆

2016-02-08  TCW

女王暢銷書作家女王坦承以前談戀愛是以「大仁哥」標準,任性要求對方; 現在,她最享受的卻是燒一桌熱騰騰的飯菜等老公下班,為他按摩紓壓。經過婚姻試煉,她最終體認到,付出才是幸福。

以前,偶像劇看太多,常不自覺用大仁哥的標準檢視對方,總希望對方能付出更多心力在我身上,比如累的時候幫我按摩啊,做一些比較任性的要求。吵架了也是甩門就走,我是不低頭的,反正大不了分手。

婚後,這些不切實際的愛情幻想,都被我拋在腦後,吵架也會想,甩門出去以後怎麼辦?怎麼跟爸媽交代?一起住的房子誰要搬出去?婚姻不是兒戲,就試著磨合溝通,現在生氣,我都盡量忍住不要回話,避免爭端一觸即發。

如果是以前,可能會覺得忍讓是很委屈的事,但婚後,對他的付出都讓我有幸福感,這和單身時把對方單向的付出當作幸福,完全不一樣。其實所有付出對方都有感覺;一次、兩次,他感受到我的退讓,會主動在其他方面回饋,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比如說我們以前都沒在做家事,但我現在會為他煮飯,他看了,一聲不吭就主動洗碗、拖地;我看了心裡也感動,結果現在他下班,都是我在幫他按摩,和婚前的期待根本相反嘛。

維繫幸福,是能帶動對方成長燒好一桌菜,等老公回家,期待他吃下去的滿足表情,其實是我婚後最幸福的時刻。我以前從來沒上過菜市場,剛開始學煮菜,還傻傻上超市買菜,後來才知道菜市場是王道,便宜又新鮮。

婚後對財務規畫也不同,婚前花錢不手軟,現在偶爾想買些奢侈品,老公都會委婉勸退,但如果我買廚具,他就開心地稱讚我,我們還計畫生小孩,現在就得精算奶粉錢。

老公職務和財務相關,他是個「計畫控」,連出遊都要做Excel報表。個性耿直的他,常常指出我的缺失與盲點,例如偶爾網路遇到酸民攻擊,我想反擊,他都會勸我,「謙卑謙卑再謙卑。」忍一時風平浪靜。的確按照他說的冷處理,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風波。

遇到他,我改變很多,待人處事更成熟,才意識到維繫一段幸福關係的前提是彼此都能帶動對方成長,而正直的品格是關鍵,有品格才能建立信任,讓付出更心甘情願,進一步滋養愛情。

女王(本名陳怡利)

出生:1979年

現職:部落格作家

經歷:香緹卡化妝品企畫公關、

新光三越百貨行銷企畫

學歷: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著作:《我是女王——那些好女孩不懂的事》、《我是女王2——那些壞男人教我的事》、《女王i曼谷》、《相信你值得幸福》等撰文 / 口述•女王 整理•蔡曜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071

亞馬遜假日購物季賣出10億件商品 Echo成最暢銷產品

12月28日消息,據《福布斯》報道,亞馬遜宣布,今年假日購物季通過Prime和Fulfillment服務發送的商品已經超過10億件,Alexa設備的定購數量刷新了紀錄。其中最快的Prime Now交付花了13分鐘。達拉斯的人們比任何其他城市訂購了更多的Prime Now項目。

亞馬遜在聲明中表示,搭載Alexa語音識別軟件的Echo音箱銷售火爆,與2015年假日購物季相比,今年的銷量增加了9倍多。12月23日是在亞馬遜Prime上Echo音箱交付量最大的一天,與去年相比訂單增加了3倍。

亞馬遜全球消費者部門CEO傑夫·威爾克(Jeff Wilke)稱:“盡管我們做出了最大努力,生產規模也有所提高,但是仍然供不應求。”

值得一提的是,12月中旬,亞馬遜Echo音箱已經銷售完畢。從Echo的缺貨可以看出語音激活助手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消費者可以用語音命令控制設備,用它預訂披薩、播放音樂,完成其它任務。

威爾克表示:“Echo與Echo Dot是今年亞馬遜最暢銷的產品,無數新用戶將會擁抱Alexa,我們感到很興奮。”

亞馬遜還表示,在假日購物旺季,超過70%的亞馬遜用戶通過移動設備購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722

蘋果iPhone首次跌出中國最暢銷機型榜首

蘋果iPhone在中國的地位正在發生變化,這或許意味著這個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巨頭所創造的神話已經終結。

根據研究機構Counterpoint上周末發布的調研報告,在2016年最暢銷機型排行榜中,蘋果iPhone 6S所占市場份額僅2%,排名第一的是Oppo R9,市場占有率達4%。這也是自2012年以來,蘋果iPhone首次跌出最暢銷機型榜首。

去年蘋果iPhone 6S在中國銷量1200萬臺,而Oppo的旗艦機型R9銷量達到1700萬臺,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智能手機。Oppo的高性價比以及廣泛的線下銷售渠道使其成為中國增速最快的智能手機品牌。

報告還顯示,去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歷史新高,同比增長6%至4.65億部。Counterpoint研究總監閆占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去年最後一季度的智能手機銷量其實反映了包括蘋果、Oppo、華為和小米等旗艦機型的銷售情況。中國智能手機的需求相比前一年要更為健康,阿里巴巴的雙十一的線上銷售也創下了歷史紀錄。”

在智能手機年度出貨量增長方面,實現增長的排名前五位的手機品牌全是國產品牌,包括Oppo,Vivo,金立,華為和魅族,其中Oppo增長高達109%,Vivo增長78%。五大品牌相加的市場份額占比達58%。而三星、中興、蘋果、小米、酷派和聯想手機出貨量增速下滑,其中蘋果手機出貨量下滑21%,小米下滑22%,聯想下滑幅度接近80%。

對此,閆占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手機品牌出貨量今年仍然會保持擴張的趨勢。手機制造商已經在中國的春節前布局好線下的銷售渠道。在功能方面,智能手機的指紋識別、4G+LTE、快速充電、OLED顯示屏、電池續航時間和更高分辨率的攝像頭以及雙攝像頭功能等都會是關註的焦點。”

Counterpoint報告指出,蘋果在中國的地位仍然是“脆弱的”(vulnerable)。“盡管蘋果iPhone 6S的出貨量下滑一部分被iPhone 7的需求所抵消,但是蘋果在中國的地位依然脆弱。人們對今年的期間機型期待非常高,不管是在設計還是零部件方面。”報告寫道。對於iPhone 8何時面世、有何種功能,蘋果方面未予以回應。

不過根據此前關於蘋果與三星達成OLED供貨協議的消息,蘋果在其高端機型上使用OLED顯示屏來代替目前的LCD屏幕是大概率事件。此外,根據目前智能手機發展的趨勢,蘋果可能還會采取更高的屏占比。事實上,iPhone 8的成功與否將決定蘋果能否打開增長處於瓶頸期的中國市場。

Counterpoint研究總監Neil Shah表示:“快充和OLED顯示屏是驅動智能手機市場發展的關鍵因素。在iPhone 7 Plus中我們已經看到了更大容量的電池和雙攝像頭,但是價格仍然很難被大部分消費者接受。”

Counterpoint的最暢銷機型排行榜是根據公司針對500多個手機機型的銷售排名追蹤所得出的。Neil Shah表示:“在全球500多個機型中,最暢銷的20種智能手機機型所占的市場份額能達到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受到中國本土智能手機品牌迅猛發展的壓力,蘋果過去幾個季度在中國市場的表現遭遇滑鐵盧。去年9月24日公布的財報顯示,蘋果在大中國區的收入驟降30%。Counterpoint數據顯示,蘋果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也從2015年的14.3%跌至2016年的10.4%。為了顯示中國市場的重要性,蘋果CEO庫克去年訪問中國,不僅表達他對中國的友好,還宣布了一項實質性的舉措,在北京投資4500萬美元建立研發中心。

蘋果在高端機和中端機方面都面臨著來自中國手機品牌的競爭,這種競爭甚至蔓延到了海外市場。比如華為近年來在高端機型方面采取更加激進的策略,大舉進軍歐洲和美國市場。今年拉斯維加斯CES期間,華為宣布Mate 9在美國上市。而在中端機市場,Oppo和Vivo在線下的布局也大幅提振其銷量。

Counterpoint指出:“盡管智能手機用戶基數已經創下新高,並且趨於成熟,但是最受歡迎的機型仍然傾向於性價比較高的中端手機,這對於蘋果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是最大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012

新書登上商務暢銷書榜(六)

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17-04-12

真的沒想到,我上月出版的新書《選股與估值——價值投資的得勝之道》可以登上商務印書館2017年3月份商管類暢銷書榜冠軍!相比去年4月出版第一本書《實踐價值投資的真諦》時,在另一家大型書局三聯最高的銷售榜排名也只是第七位,今次有如此好的銷售成績,實在感恩。

雖然自己對於新書的內容編排頗具信心,但回想當初亮光文化出版社決定為新書定價200港元的時候,難免有點擔心這個定價會否太高,市場未必能夠接受。如今看來,終於可以舒一口氣。非常感謝讀者對我的支持,即使價錢稍高於同類的投資書籍,也樂於購買。

記得止凡兄在最近的一次講座中提到「股神」畢菲特的名句“Price is what you pay. Value is what you get.”真心希望若干年後,讀者翻看我的作品時,還是會覺得物有所值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336

一季度全球最暢銷手機:iPhone 7第一 OPPO R9s第三

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周三發布報告稱,iPhone 7是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最暢銷手機。該機構預測,一季度iPhone 7出貨量為2150萬部,占全球智能手機市場6%的份額。

第二暢銷機型為iPhone 7 Plus,出售量1740萬部。

第三暢銷機型為OPPO R9s,出貨量890萬部。

三星 Galaxy J3出貨量610萬部,排名第四,三星Galaxy J5出貨量500萬部,排名第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591

磨铁图书:平台化运作畅销书

1 : GS(14)@2010-11-20 18:06:45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120/168301.html



  “大规模生产”畅销书背后蕴藏着的是系统化的平台管理模式

  磨铁图书 平台化运作畅销书

  姜蓉 闫荣伟

  “做个好诗人是我活这一世的最大尊严和价值。”沈浩波说。不过,他的商人身份却远比他的诗更有名。

  如今,沈浩波创办的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磨铁图书)已凭借《明朝那些事儿》《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等畅销书,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民营出版公司之一。

  日前,鼎晖创投与基石资本联合给磨铁图书注资一亿元人民币,加上首轮2007年获得的5000 万元投资,磨铁图书已成为民营出版业内融资额最大的公司。在沈浩波看来,“投资人投的其实是文化产业,而在文化产业里,出版业基本上算是块处女地”。

  从作坊到规范化平台

  大学时代做过先锋派诗人,毕业后又做了报社记者,沈浩波之所以决定辞职创业,就是“想挣点钱”。

  2001年,沈浩波用借来的十几万元注册了磨铁文化公司,主营业务就是出版业。然而,“当时就是文人心态,没有调查过市场,对市场的需求并不了解,自己想当然地策划出一些书。”沈浩波说,借来的钱不到半年就赔光了。

  在接受了市场教训后,沈浩波开始意识到:以读者需求驱动的产品才有市场。于是,他和团队认真分析了当时青少年的阅读偏好后,推出了主打80后青春叛逆概念的《北京娃娃》,并初战告捷。随后,循着这一读者思路,磨铁图书相继出版了《诛仙》《明朝那些事儿》《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等畅销书,动辄上百万的发行量不仅给磨铁图书奠定了行业地位和品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大畅销书的运作模式也给磨铁图书带来了充足的现金流。

  对于运作畅销书的经验,沈浩波说,出版实际上是个创意产业,其核心资产是人。正如他当年发现和出版《明朝那些事儿》的情景:“看到稿子后,怦然心动”。从这个角度上说,出版在很大程度上是出版人的敏感的产物,这里边并没有什么可标准化的运作规律可言。正是因为如此,民营出版行业里大多数民营公司都是处于这种创始人主导的作坊式运作状态。

  然而,沈浩波也意识到:要想做成一个规模化的出版公司,仅仅靠“作坊”式运作肯定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沈浩波决定把公司创意和平台运营分开来运作,但两者又都是有因果关系的。

  磨铁图书最初是从大畅销书运作中成名立万的,品牌和现金带来的最直接的效益就是吸纳了更多优秀的出版人。而有了优秀的出版人,就保证了每年超过50本发行量过10万的畅销书,这是公司的核心价值,而这个出版团队,也被沈浩波视为“非标准化”的创意部分。

  在平台运营部分,包括采购、印制、销售、物流等,这些职能部门则构成了一个出版平台和标准化流程,这个平台讲究绩效管理、成本考核、数据分析等。“一头是创意的编辑团队,一头是足够的支撑平台,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多的畅销书,或者说才能使畅销书规模化地生产出来。”沈浩波说,现在磨铁图书需要持续打造的核心竞争力正在于平台。

  用海尔经验运营平台

  “用平台来服务于创意和创意人,我为所有的出版人提供出版所需要的职能服务、科学管理以及资金支持,这样创意就会像卫星一样围绕着这个平台转了。”沈浩波说,要使这个平台具备更强悍的支撑力,除了资本外,还需要管理人才。

  然而,沈浩波自认为自己并不是最合适的管理人,因此将决定在2011年退出磨铁图书的事物性工作,“我认为自己还是适合看看选题。”沈浩波说。

  而张凯锋就是沈浩波认为的那个善于管理,而且能够将平台做得更强悍的人。据了解,张凯锋来磨铁图书做执行总裁之前,曾是海尔的流程再造总监。在竞争充分激烈的家电业里从业过的张凯锋,深谙商业规范和企业运作,尽管他没有图书的从业经验,但他将图书看成一个产品之后,就引入了包括汇聚封面设计、策划、定价、成本核算在内的产品管理机制。

 比如,由于图书行业多采用的是赊销制,像新华书店一般都会有半年以上的账期,而当当网等网上书店的账期也有两个月之多。在这样的行业状态下,张凯锋考核销售人员标准之一就确定为:严格按应收账期从渠道回款。

  “每天每个单品的销售数据,磨铁图书都能做到日清。”沈浩波说,在磨铁图书的管理平台上,每天每本书的销售数据和报表曲线都能看  得到,甚至连当当网、卓越亚马逊的位置占有率数据每天都能反馈回来,而这些数据就成为了前端的销售团队和编辑团队研发的指挥棒。比如,销售人员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片区、哪些书卖得好,是否需要补货,而卖得不好的,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对于编辑团队来说,某一本书如果卖得好,就可以立刻决策策划出类似题材的图书。

  销售数据日清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指导前端供应链体系,从而调动印刷、物流,以保障磨铁图书的几千本图书在终端销售不会断货。

  尽管张凯锋给磨铁图书带来的这种规范化的平台管理模式有明显的复制海尔流程再造经验的迹象,但磨铁图书的受益也是明显的:“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图书的销售量,同时也能大量地吸引优秀的出版人、作家,从而使磨铁图书能网罗更好的图书产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沈浩波说。

  多种盈利模式探索

  “磨铁图书是个平台品牌。”沈浩波说,他希望能在这个平台上诞生更多的图书品牌,他特别提到了“文治”。

  “文治”是磨铁图书的第一个子品牌,是由磨铁图书原来的编辑部主任苏静担纲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就是这个子品牌下的第一本畅销书,而专栏作家李海鹏所写的新书《佛祖在一号线》也是由“文治”出版的。在沈浩波眼里,《佛祖在一号线》属于“价值出版物”,其发行量有望突破10万册。届时,“文治”这个子品牌也将渐渐成熟起来。

  除了子品牌模式外,磨铁图书还在尝试更多的合作模式。据沈浩波透露,磨铁图书已经全资投资了一家子公司,专做少儿图书,虽然目前还未完成工商注册,但已经签约了 200多本图书,未来这家子公司的儿童图书将会由独立子品牌来运作;此外,聚星天华是一家专注于青春读物出版商,最近也与磨铁图书达成了合作,并成为其产品供应商,通过磨铁的平台来运营和销售,然后双方按合同约定从销售额中分成获益。

  沈浩波说,无论是磨铁图书本身的五大编辑团队策划的作品,还是由子公司以及合作公司策划的作品,虽然模式不同,但都是由磨铁图书的统一运营平台来运作的,最终图书走向渠道的流程是基本相同的。在他看来,在一个标准高效的运营平台下,是完全可以支撑各种盈利模式的。沈浩波甚至向记者透露:磨铁图书计划涉足媒体行业,并打算从杂志做起。

  投资物语

  基石创投合伙人林凌表示,磨铁图书在社科文艺领域做出了许多非常畅销的作品,是非常符合大众阅读的需求和趋势的。而且在大畅销书的运作模式中,他们建立了一个很强大的团队,能够把畅销书的经验带到其他品类中,从而获得规模化的扩展,并形成了一种系统性的图书生产能力,因此能够持续不断地大批量地生产出好书来,这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

  第三只眼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张亚男认为,受益于国家扶持政策的出台,近年来大型出版企业加速了改制重组的进程,其中的投资机会正在显现,因此VC/PE在我国出版业的投资有明显的增长趋势。然而,不可回避的是:尽管国家进一步开放出版市场,但由于优质的内容资源一般掌控在大型国有出版方,民营资本独立设立出版社的门槛依旧没有放开,而民营机构要想进入出版产业链的核心部分——出版环节,仍需从国有出版社获得书号资源,这其实意味着像磨铁图书这样的民营出版机构仍将会游走于灰色地带。因此,资本介入此类市场依然存在巨大的政策性风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690

炮製暢銷書

1 : GS(14)@2011-03-20 18:24:05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18/xNMDAwMDIyNzQxNA.html

  
  
從編輯到市場到發行,一共十餘人,「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亨通堂(VCI)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亨通堂)一年可以操作七八十本書,
年收入達千萬級別。曾在《三聯生活週刊》、《經濟觀察報》做過主筆的陸新之是亨通堂的創始人。他坦言,一家成功的圖書公司,人少一樣能造出有數量、有質量
的貨。
那麼,「重資產」的出版行業,民營出版機構怎麼玩?
在亨通堂,一本書的產品製造週期大體是這麼定義的:拿到書稿,先經
由編輯審稿,再進行排版,然後與出版社合作,包括內容的終審,隨後可以出片印刷。成品書出來後,市場部進行宣傳推廣,發行部再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分銷。「這
樣一個生產週期過去可能要半年甚至一年,我現在縮短到一個半月或者是兩個半月。」陸新之說,前提是書稿的內容已然成型,「客觀來講,你策劃一本專著操作難
度大,做得差不多了,你再澆一杯水,再施點肥做起來比較容易。」
書稿來源方面,大致可分為主動策劃和作者拿原稿上門聯繫兩種。主動策劃可能
是通過其已發表文章找到有實力的作者再策劃內容,也可能是先發現一個有價值、具可操作性的主題,再考慮作者,進行創作;若公司口碑佳,名聲在外,自有作者
主動上門。無論何種方式,都得熟悉文化圈子,有人脈資源。而拍板過程,考驗的便是決策者的水平、經驗以及對市場的把握。
具體到不同的書有不
同的標準,陸新之個人原則是,「首先要具有一定的信息量;其次要符合圖書的結構與節奏,要有內在的主邏輯和分邏輯而不是羅列與堆砌;另外還需要考慮閱讀趣
味、市場需求等等。」相比傳統出版要通過重重審批的決策機制,亨通堂的決策效率快得多,基本兩三天內就能拍板。
到審稿過程,編輯要提煉出營銷的「賣點」,將樸素原材料包裝成一盤「色香味俱全的菜」。這些重點將在接下來的排版、封面、文案等各方面中反映出來,具體到字號、字間距、行間距等都會經過細緻考慮。

一個細節對於書的成功來說都是非常關鍵的,封面與裝幀設計尤為重要。例如陸新之提到亨通堂策劃的《性別戰爭》,主題為借動物講人類兩性的博弈,原版書名直
譯文為《Dr.Tatiana給全球生物的性忠告》,2003年有出版社引進國內,取名為《動物性趣》,封面是一公一母兩獅子溫情相依,賣得不理想,而亨
通堂不僅換了主標題,還採用亮眼的明黃色封面,並創新性地以同樣的明黃色刷邊,非常引人注意。另一個例子,《中國企業家黑皮書》,黑色封面,左下方「官
商」兩字上仿似被撕開了一角,輔之以十個商人關注的關鍵詞,醒目又特別,市場效果很不錯。「企業家朋友看了說不雅,不夠雅這種感覺就對了。」陸新之笑談,
素雅未見得是好賣的設計風格。
圖書大規模印刷後,根據書的種類與內容具體安排,要針對性選擇推廣渠道,主要的宣傳渠道有網絡,比如在各大網
站發佈書評與推介,開放部分在線連載等;還有傳統媒體、移動媒體,以及一些現場活動如作者簽售會。另外也可能通過與銀行、保險公司與開發商等機構合作,做
客戶禮品等多種促銷方式。一切正常產品的宣傳促銷渠道都可以做,但重點在於如何平衡成本與收益。圖書單本貨值低,沒有廣告收入,只有銷售收入,因此營銷成
本不能太高。
進入銷售階段,渠道首先會有所選擇,不同渠道受眾也不一樣,有的書適合在民營銷售渠道,有的如經典著作、學術類或社科類圖書則
可能在新華書店銷售更佳。推書的力度,也要與渠道商多溝通。就亨通堂而言,一般熱門書網絡銷售佔25%,這個比重比普通書的15%-20%要高一些。在線
下銷售渠道,新華書店系統約佔60%,民營書店約佔40%。出書回款賬期基本很長,半年是很常見的。亨通堂2008年10月註冊成立,如今累計投入的資金
也是千萬級規模,也包括部分外來資本。
亨通堂的出版書目,從財經書籍到網絡小說,品類紛繁複雜,不過,陸新之認定其定位很精準,讀者群指向很清晰——就是CBD人群、城市白領。他的整體策略是,先將消費人群鎖定,然後使產品形態儘量滿足讀者的不同的閱讀需求。

圖書策劃多年來,陸新之親自操刀過大賣二三十萬冊的暢銷書策劃,一般成功的暢銷書的年回報率能達到30%到40%。他也坦誠,如今出版業粗放式增長時代已
經過去,市場需求增長放緩,優秀資源爭奪加劇,這些因素都加大了盈利的難度。現在高端的財經書,兩三萬的銷量都已算是不錯。未來,除了引入資本擴充規模,
亨通堂也將更細分產品線與公司業務,併力求更精準地發行,更精準地定製,更精準地推廣。
「策劃和出版是一門藝術,感知市場、評估書的成功係數、分配投入等各方面都是考驗。」陸新之說,一個成功出版人,對選題的把握基本要達到成功率八成以上,
「這個出版圈子,還是生意人多,文化人都活不下去了,都被淘汰掉了,能夠活下來的文化人也是會做生意的人,我就是個正學著做生意的文化人。」
2 : GS(14)@2011-03-20 18:25:03

對話CEO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18/xMMDAwMDIyNzQxMg.html
王 斌 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周中華 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分社總經理

徐智明 快書包董事長

1.目前,整個出版業的格局如何,出版社的盈利情況怎麼樣?

王斌:中國出版業規模其實不大,總共大概800億人民幣的規模,其中,大眾零售大概350億元的規模,其中財經品種不到10%,大概20億左右的規模。中信社能建立品牌影響力,與中國社會正經歷商業轉型,經濟學家、企業家擁有話語權的背景有關,長遠看,財經出版是一個窄眾市場,因此我們也在延伸出版品類。

周中華:華章的碼洋大約兩個多億。傳統的出版行業的利潤大概是在8%,可能有一些更高,像教育(出版社)、高教(出版社)這些,都會有兩位數。像國外的教材,一本書能夠賣到500美金,他有收入的模塊組合,一些產品不僅有版權收入,還有數字化開發的收益,中國的出版行業利潤結構太過單一,風險是非常大的。

徐智明:一般的圖書銷售市場規模,除教材教輔,300億左右。噹噹根據它的營業額,說它佔10%以上市場份額。我認為:這三百億,在未來5年,應該不萎縮,但增幅可能很小很小,甚至於不增。

2.出版社目前給付作者的預付金和版稅怎麼算?

周中華:所謂預付金實際上是版稅中的一部分,相當於後端銷售提成得提前支付,如果賣得好,後續還得給作者支付版稅,風險放在了出版社,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銷量,出版社不僅要賠錢的,有可能要賠大錢。

因為國內的競爭比較厲害,會導致這種預付的方式,要有一個先期的投入;後續的版稅實際上大家的操作都差不多,按照實際的銷量或者是按照業績。在國內,還有一個業績版稅,在國外都是銷售版稅,我們還是有中國特色的東西。

3.目前,移動終端發展很快,尤其是電子書的市場,您怎麼看待這一塊市場對傳統出版行業的影響?自己的計劃怎樣?

王斌:中國數字出版市場格局,現在沒有看出個端倪,也許最終水落石出,還要大量的時間。這和中國分散的出版市場格局也是有關係的。

中信出版成立了新媒體事業部,也在推「中信飛書」這樣的產品,不過主要是鍛鍊隊伍。未來這些產品形態或許都會改。做E-book,除了把書搬上來,是否還有其他形式?現在不知道,或許價值未必在版權,可能在渠道和服務。我覺得,現在數字出版,還是缺產品突破,一個好的東西打通以後,整個產業格局可能會改變。現在,移動互聯、數字出版,都是谷歌、蘋果、中移動、中電信這些公司在做,而不是出版社,產業鏈的突破很大可能出在外部力量,而不是出版圈內部。

周中華:華章現在也有數字出版的團隊,我們一直都在嘗試,包括網絡出版、手機閱讀,也與移動有合作,我想,或許是三年,或許是五年,數字出版肯定是有未來的。至於紙質媒體,會不會消亡?我自己看,書可能比較難一點,報和刊有可能。我們在做自己的客戶端產品,也計劃做好與書相關的專業網站,當然它可以是平台業務,怎麼利用好自己的品牌和現有資源,這是出版社都要考慮的問題。

徐智明:我認為未來幾年必須解決兩個問題,才能保證數字出版有比較好的發展:第一是版權問題,第二是民眾的消費習慣。這兩方面將如何發展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數字出版只是會巨頭的遊戲。比如蘋果、Kindle,國內的移動、盛大等。原先的出版公司不管大小,也能成為內容供應商,但賣內容這件事,跟民營書店、新華書店通通都沒關係。

數字內容現有的市場規模也就是一二十億,基本是給大學做數字圖書館的收益,還沒形成B2C市場。中國與美國的格局完全不同,所以我的預測是紙質書在未來五年內仍然是主流。但八年、十年後,是數字書超過紙質書,或者紙質書像音樂行業一樣被數字化摧毀,這些都不知道。但我認為五年內,不會變。

4.未來,出版行業應該往哪個方向去發展?

周中華:產業鏈一定要多樣化,出版社還是要去做加法,比如一些空白市場。就華章而言,比如能不能擴張到華章教育、華章科技,或者其它的東西?還有,就是如何利用互聯網的平台。文化產業,應該有一種相關多元化的結構和商業化模式,將各種資源聚集起來,尋求利潤的多元化。

王斌:下一輪出版的大繁榮或許在20年以後。出版業不是壟斷、資源性產業,還是創造性產業。現在3-5年,由於政策之類的推動,資本市場比較熱鬧的階段,接下來,會是誰死誰活的階段。中國出版業,先給政策讓出版社變成市場主體,如果不行,國家給政策撮合在一起,還不行,給資金、上市支持,最後市場競爭一輪下來,總有行的。

湯姆森併購路透,其實能給出版業的變遷提供一些借鑑。湯姆森本是加拿大一個報業集團,後併購出版社,打造教材體系、專業體系,進入專業體系後發現最掙錢的是數據庫服務,最掙錢的還是金融。20年時間,前後百億美金,將一個小報社打造成湯姆森路透。

5.您如何看待出版行業上市的問題?

周中華:會有這方面的考慮,但考慮得比較少,也要取決於投資方和體制環境。無論上市與否,核心能力還是特別重要的,如果你沒有這種內生的競爭力和價值,不能創造收益,資本來的時候也是沒有用的。

王斌:現在大家上市,我自己感覺都沒想清楚,錢在出版業務中的去處。現在是,大錢進來發不出力,只能擴充品種,這沒什麼意義,總體市場蛋糕不大,品種上漲,只會加劇市場衰退速度。只有拚殺過後,有些人能幹,資本才能讓他長起來,當然也有人拿錢放進來,做投資,搞房地產。錢可以進來,但關鍵是,能否吸引更多人才,讓核心業務長起來。

(採訪:陳曉平 整理:陳潔 陳曉平 許夢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5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