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沃爾瑪全球官方旗艦店入駐京東 雙方首次聯合參戰雙11

繼京東與沃爾瑪於今年6月宣布達成戰略合作之後,今日,雙方宣布在電商、跨境電商、O2O等領域的合作取得了多項重要進展。

據了解,沃爾瑪全球官方旗艦店正式入駐京東全球購。沃爾瑪全球官方旗艦店將為中國消費者提供來自全球的進口商品。沃爾瑪後續還將引進更多的優質進口商品,消費者在該旗艦店購買的商品可以享受京東“最後一公里”配送服務。

沃爾瑪在廣州、深圳兩個城市的所有門店也已上線京東到家,後續還將擴大到更多城市。雙方的合作落地都在“雙11”之前完成,這意味著京東和沃爾瑪今年將聯手參與“雙11”大戰。

京東集團CEO劉強東表示:“今天宣布的系列創新性合作是雙方團隊高效合作的重大成果。京東與沃爾瑪均致力於以極具競爭力的價格為消費者提供最好的產品、最佳的品質以及最優的服務。”​

沃爾瑪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董明倫(Doug McMillon)則表示:“我們今天宣布的這一系列成果,背後凝聚著與京東團隊緊密合作數月的艱辛工作。這些最新的服務將結合京東和沃爾瑪的優勢,為中國消費者提供來自全球各地的高品質商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616

維秘旗艦店落戶上海!直男偏愛黑色蕾絲款、閨蜜同逛是主力

日前,萬眾期待的Victoria’s Secret 維秘旗艦店落戶上海淮海路力寶廣場,由維秘的母公司L Brands直營,門面的原位置為LV的旗艦店。這家LV旗艦店開業6年,但隨著全球奢侈品銷售逐步下滑而於2016年關店。而“輕奢”品牌則在中國強勢崛起,並以35%的速度迅猛增長,這也是Victoria’s Secret維秘進軍中國內地市場的重要依據。

2月23日維秘旗艦店試營業首日當天,中商數據特地調取了來自百度、阿里等多家大數據平臺的維秘客群的特點,並實地布點相關數據設備抓取和分析,第一時間分享維秘背後的商業秘密。

中商數據研究了解到,雖然早前在上海來福士已經有一家Victoria’s Secret開業,不過並非L Brands直營,而是由馬來西亞Valiram Group所代理,只賣香水、沐浴香波、帆布包等美容產品和配飾,並沒有顧客們最翹首以盼的內衣。因此旗艦店開業消息一出,在2016年下半年度,以“維多利亞的秘密”為關鍵詞,百度指數呈現明顯上升趨勢。

根據現場數據監測,2月23日維秘旗艦店在10:00-11:00形成了首個小高峰,由於1小時的時間正好能逛完旗艦店4個樓層,因此11:00-12:00客流量回落明顯。午休時間迎來了開業當天的首個高峰,附近商圈的白領都在午休時間前來搶購從前需要海淘才能買到的“心水”好物。

中商數據認為,消費行為與自我定位密切相關,在維秘旗艦店試營業首日光顧的客群中可以看出,結伴來店夠買的人數要明顯高於單身人士,閨蜜結伴高於情侶夫妻。數據表明50%的女性更願意與閨蜜共同購買,互相參謀,再給各自的另一半一個意外的驚喜。

在調研中,中商數據發現,在購買款式上,無鋼圈、無胸墊的爆款內衣被更多的女性所鐘愛,雖然傳統意義上的內衣應屬絕對隱私的領域,而現在人們對於“內衣外穿”的案例也早司空見慣的,具有強大購買力的成熟女性對於內衣的選擇上更偏好於犒賞自己,由內而外打造女性魅力。

大數據平臺分析顯示,對於大多數直男而言,黑色、性感、誘惑、蕾絲及擁有大長腿的天使,是與維秘品牌關聯最近搜索詞。

內衣是維秘的“當家產品”,但目前其周邊產品的銷量表現也毫不遜色,數據顯示,運動內衣和瑜伽褲占據維秘門店銷售額的10%-15%。但也不是所有的嘗新都是成功的,Victoria's Secret的核心產品包括內衣、子品牌Pink、泳裝和運動裝等核心產品,相比而言,其他服飾類的利潤率也低於其核心產品。

中國內衣行業增速迅速。公開數據顯示,中國的內衣市場年銷售額在1000億以上,且每年以近 20%的速度增長,高於紡織服裝行業增速(過去十年紡服行業年均複合增速為18%),在整體的市場中女士內衣約占到 60%,市場規模超過600億元。

與內衣市場相關的還有一組有趣的數據,世界各國女性的胸部大小排名中,俄羅斯女性是全球之最,該國女性胸部平均大於D罩杯,從地圖上看是全國一片紅。可與之匹敵的只有北歐三國,瑞典、挪威和芬蘭的女性;來自美國、巴西、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等地區的女性則緊隨其後,均擁有D罩杯;澳大利亞、法國、意大利、英國和加拿大等多國的女性,則平均擁有C罩杯。非洲、亞洲等國家及地區,包括中國的女性在地圖上則是“綠意盎然”,平均胸部只有A-B罩杯。

根據淘寶數據平臺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女性購買B罩杯最多,大概占到七成;購買C罩杯的不到一成,而且是北方的新疆、甘肅等地;而購買A罩杯的則占到兩成以上,自古以來出美女的浙江、江蘇等地區的女性一般都購買A罩杯。

中商數據指出,時至今日,維秘在全球擁有超過1600家門店,如果此次上海旗艦店開業大獲成功,那麽在不久的將來,或許可以在中國更多的一二線城市的大型高端購物中心見到維秘品牌店的身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775

渠道變奏,OPPO在華強北開出“超級旗艦店”

2006年的華強北市場,每天都在上演著金錢和財富的故事,從土丘荒地發展為中國電子的第一街,山寨手機商人們敏銳的嗅覺讓這個地方一度成為最炙手可熱的電子產品集散地。不足千米的街道上,據稱誕生過上百個1米櫃臺的億萬富翁。

但想要在市場上真正找到一款“好用”的國產手機並不容易,當時品牌意識尚未覺醒的國產手機廠商依然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打轉。

“那種工藝,那種質量,就算白送給我,我也不想用。”OPPO創始人陳明永花了5個小時也沒有在華強北找到喜歡的手機後,決定投身手機行業。兩年後,OPPO手機應運而生。

隨後的手機市場被稱為“動蕩十年”,在經歷了最好的時機和最殘酷的洗禮後,山寨文化“褪下”昔日的榮光,華強北正式進入升級改造,OPPO則進入國產四強,與其他品牌共同搶下七成市場,中小品牌逐漸消失。

在全球調研機構Canalys今年的二季度報告中,OPPO以市場份額同比3%的增長穩居國內第二,但圍繞在企業內部的“危機感”卻久未散去。

“我們過去更多的布局在於消費者如何更加便利地買到產品,但隨著大環境的升級,消費者對環境的體驗和訴求都在提高。”近日,OPPO中國區銷售負責人嚴濤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OPPO在渠道上希望做出更多的變革,其中超級旗艦店是OPPO特色零售終端的一步嘗試,今年年內將覆蓋至北京這樣的超一線城市。

渠道變奏

隨著手機市場競爭的加劇,國產手機品牌在過去兩年遭遇了一次“結構”調整,“倒三角”到“T形”格局的分化變得越發迅速,具體表現為頭部品牌繼續擴張產品線,高中低價位全線洗牌,腰部品牌空間大幅壓縮,規模受限,小品牌產品與消費者形成斷層,渠道難以滲透,市場活力大幅減弱。

根據諾為咨詢提供的一份手機報告,5月份零售銷量份額中,華為(含榮耀)達到25.2%,OPPO和vivo分別以17.7%和16.6%的份額排名第二和第三,小米的國內零售份額則為11.1%。也就是說,華為、OPPO、vivo以及小米組成的“新國產四強”瓜分了國內市場份額的七成。

在這種微妙的格局下,每一家頭部手機廠商都不能犯錯,並且需要再推陳出新做出些應對策略。

嚴濤對記者表示,用戶體驗的訴求在不斷提升,將倒逼廠商重新定位渠道的價值。“對於目前依然擁有20萬零售終端的OPPO來說,我們會逐步考慮對這些零售點進行適當的優化,超級旗艦店是一個探索。”

而作為世界最大的電子元器件集散地,華強北的日均人流量曾經達到約50萬人次,年交易額超3000億元,是全國規模最大的電子產品交易集散地,一度被視為中國電子行業的“風向標”和“晴雨表”。選擇在華強北開設超級旗艦店,OPPO認為既有示範性的作用,解決問題的經驗值積累也更快。

OPPO終端形象設計與管理負責人周坤補充道,“沒有特別打造引導路線是希望打破零售門店的常規套路,營造出‘城市客廳’的感覺。進店之後也不會有人推銷產品。”

Canalys分析師賈沫認為,在小米、華為大舉進攻之後,國產四強在一二線城市的競爭將更加膠著,簡單的人海戰術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的要求,體驗營銷將成為未來終端店面吸引消費者的重要方向。

強者之戰

在不久前的半年報溝通會上,華為消費者BG負責人余承東對記者表示,未來幾年中國大部分玩家都會消失掉,未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將只剩一到兩家。未來是強者之戰,話語之間流露出華為典型的狼性文化,也把手機行業殘酷的競爭現實擺到了公眾面前。

據記者了解,國產四強中,OPPO和vivo以渠道見長,其中OPPO的線下零售終端數量超過20萬。而作為追趕者,華為的零售陣地全球超過了53000家,今年計劃再建10000家,其中體驗店超過3500家,計劃再建700家。而過去主攻線上的小米也加快了線下擴店的步伐,上市之後,小米之家的店面數超過400家。小米創始人雷軍希望,三年內開出1000家店面。

面對“激進”的同行,嚴濤回應道,“品牌要長期繼續走下去,必須要構建健康長久的渠道體系。”

嚴濤對記者表示,這里面包含了幾個核心的觀念,“第一,我們要滿足用戶的價值;第二,我們要滿足好核心合作夥伴的訴求。讓合作的過程變得越來越方便、越來越簡單,讓他們獲取合理的回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長期持久地走下去,其他的我們並不太在意。”嚴濤說,早兩年不少品牌來找OPPO想了解發展背後的“秘訣”時,他們會說“這個問題和十年前的答案是一樣的,OPPO做500萬臺機器和5000萬臺機器的態度都是一樣的,不以排名定輸贏。”

OPPO的一名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十年來,陳明永拒絕的是成本導向的產品開發思路。他特別堅信稻盛和夫說的一句話,“不要追著利潤走,要讓利潤追著你走”,產品做好了,自然會有用戶。

因此,超級旗艦店在內部並沒有嚴格的績效考核指標。嚴濤對記者表示,超級旗艦店的運營費用由總部負責,以顧客滿意度為店員考評標準,不做銷售考評,但這並不意味著不加強運營,只是希望在嘗試的時候能夠打開思路,不受盈利壓力的限制。

但也有分析師擔心這種方式在和競爭對手“碰撞時”不具有優勢。

“從實體零售的角度看,各種專賣體系的占比持續提升至20%,與此同時隨著單品利潤的下降和整體市場的不景氣,一些成本壓力比較高的店面臨著盈利壓力。”諾為咨詢負責人李睿對記者表示,不管是OPPO還是vivo,抑或是其他品牌,升級旗艦店的問題是缺乏生態鏈產品體系的支撐的,而這又是高附加值的產品,並且,僅僅憑手機產品很難維系超級旗艦店的客流,久而久之也會對運營產生影響,這是品牌執行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OPPO在產品的豐富這一塊也會去做一些嘗試,目前超級旗艦店里已經有Beats耳機、大疆無人機、B&O音響等科技潮品。”嚴濤對記者表示,OPPO也會在運營模式上做一些升級,比如顧客活動運營,除了定期舉辦產品知識類的即時講堂,還會做一些跨界的合作,比如跟遊戲合作,與用戶進行溝通,提升用戶黏性。

賈沫認為,從線上到線下,從三四線到一二線,未來一年,頭部手機企業對渠道的爭奪戰無疑更加激烈。“人海戰術”將隨著新消費族群的出現及傳統渠道的成本提高而逐漸地失去其殺傷力,取而代之的是什麽,每一家都在探索。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寧佳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212

蘋果旗艦店

1 : GS(14)@2011-09-05 22:40:3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585053



蘋果國金旗艦店大致完成裝修,工作人員以帆布遮蓋玻璃,防止設計曝光。

有報道指,蘋果國金旗艦店已決定本月 24日開幕,有消息指,蘋果在新店開幕時會舉辦為期三天的推廣活動,蘋果最快在開幕前一星期公佈詳情。據了解,商場方面,已預期新店開張前後,會出現大批蘋果迷到店外通宵排隊,為免對其他商戶造成影響,以及避免商場要通宵開放,因此初步預留商場地下行人路位置給市民排隊。
2 : Sunny^_^(11601)@2011-09-05 22:45:29

幾好呀,內地人多左個地方買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888

舖租飆升「住好啲」旗艦店被迫遷

1 : GS(14)@2013-01-24 00:28:4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22/18142642
據悉,該店現正盡最後努力與大業主希慎集團磋商,冀於3月租約期滿前達成協議,否則,這間有12年歷史的旗艦店就要關閉。據瞭解,住好啲早於半年前已主動與希慎磋商,但雙方處膠著狀態。消息指,住好啲已「打定輸數」,很大機會於3月初關閉該店。
正與希慎磋商續租
住好啲發言人證實,該店租約將於3月屆滿,現正與業主磋商續租,若談不攏,會在區內另覓地方重開;而受影響員工會調到其他分店繼續工作。希慎則拒絕透露租務變動。
美聯商舖部董事盧展豪指出,住好啲銅鑼灣旗艦店位處時代廣場周邊,屬區內黃金三角地帶,以現時區內地舖租金約60至70元呎租計算,估計這個面積達二萬呎的地舖月租約140萬元,「呢個舖係區內罕有嘅大面積舖位,但希慎呢類大業主好少會放租出嚟」。盧直言近年該區地舖租金以倍上升,租戶主要是鐘錶、化妝品等與自由行有關行業。
灣仔區議員伍婉婷表示,該區街坊小店幾近絕跡,只餘下大型連鎖零售店,大感無奈,「o依家連住好啲呢類高檔店都面對迫遷,我覺得好可惜,話曬佢都推動本土文化特色嘅商舖」。
2 : teddycmh(30805)@2013-01-24 02:39:50

佢地D野已經賣得好貴嫁啦喎...咁都挨唔住個租金, 到底又會租俾邊個
3 : LHC(34894)@2013-01-24 03:05:34

可能會開間二萬呎既藥房吖 smileysmiley
4 : greatsoup38(830)@2013-02-09 18:45:3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209/news/ec_ggd1.htm


【明報專訊】大賣本地特色的家品店「住好鱓」(G.O.D),其月租逾40萬元的尖沙嘴新港中心分店,早前因租約期滿結業,卻未能「全身而退」。業主指住好鱓雖已遷離,但仍欠最後兩個月租金及管理費等,昨入稟追討118萬元。

月租40萬 租約滿結業

住好鱓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楊志超的秘書昨表示,楊不在港,未能回應事件。原訴公司銀高有限公司為新港中心大業主,與被告住好鱓有限公司於2008年1月簽訂租約,租出新港中心商場地庫舖位,為期5年。入稟狀透露,首3年月租40萬元,最後兩年月租增加4萬元至44萬元,每月初亦須支付逾14.5萬元管理服務費。

原訴一方指雙方一直相安無事,但去年11月及12月,被告未有繳交租金及服務費。年底租約完畢,被告仍然拖欠,原訴上月18日發出律師信追數,至今未能取回欠款。被告現被指拖欠兩個月租金加管理費共117萬元,及相關利息1.77萬元。

銅鑼灣店下月亦關門

住好鱓把本港地道及懷舊事物,如「紅白藍」及地道俗語,融入家具與家品中,憑特色設計風格打響名堂,廣受歡迎,廣州及新加坡皆有加盟店。惟近期難敵高昂租金,香港店舖逐漸離開鬧市中心地帶。除了尖沙嘴分店結業,楊志超早前接受訪問時亦透露,於銅鑼灣霎東街之旗艦店不獲業主續租約,下月底將關閉,原舖位將由連鎖化妝品店進駐。根據住好鱓網頁,除銅鑼灣店,尚存7家分店,分別位於中環、山頂及鴨婣洲等。

【案件編號:HCA254/13】
5 : skfv(15984)@2013-02-10 22:59:54

3樓提及
可能會開間二萬呎既藥房吖 smileysmiley


我笑左~~~~~~smiley
6 : GS(14)@2013-02-11 16:22:35

5樓提及
3樓提及
可能會開間二萬呎既藥房吖 smileysmiley


我笑左~~~~~~smiley


今日生果至講藥房,第30間藥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167

H&M逆市港開設亞洲旗艦店

1 : GS(14)@2015-10-30 07:40:05

■H&M Home家品店首度在港登場。 受訪者提供


【專訪】本港零售氣氛轉差,H&M亦無法獨善其身,今年來在港銷售出現倒退。不過,集團仍選擇逆市擴張,近日於銅鑼灣開設全亞洲最大旗艦店,其大中華地區總經理Magnus Olsson接受訪問時指,短期市況波動不會影響集團長遠發展策略,租金回落更有利開店,「過往在不同市場,公司亦遇過低潮,之後總會以更強姿態示人。」截至今年8月底止首三個季度,H&M香港區營業額約14億瑞典克朗(約12.8億港元),扣除匯率變動後按年跌2%,單計第三季則倒退6%,為H&M自2007年進駐香港多年來罕見。
Olsson指,生意受訪港旅客減少影響,至於情況近日有否進一步惡化,他卻沒正面回應,只強調「市場總會有升有跌」,H&M仍看好本港前景,「宏觀經濟及外部因素造成的短期波動,對我們不成問題。」現時H&M香港共有18間分店,幾乎「區區有一間」,惟Olsson認為本港時裝市場遠未飽和,「消費者想要更多H&M」,他透露旺角家樂坊將開設另一間大型分店,該樓高3層的巨舖現已圍板裝修,市傳月租達900萬元。



租金回落有利開店

Olsson續指,本港商舖租金普遍回落,有利改善營商環境,「香港是全球零售租金最貴的地方之一,租金出現調整,對我們相當重要。」公司一直評估不同地區開店可能性,「如感覺良好,就會行動。」事實上,H&M是高昂租金下「苦主」,其香港首間分店、位於中環卡佛大廈的舖位,2013年被對手Zara以逾倍租金搶走,間接催生出現時的銅鑼灣旗艦店。Olsson指,不會為香港定下明確開店目標,公司會保持全球每年10%至15%的擴張速度。與香港相比,H&M中國發展步伐驚人,今個財政年度準備在中國開設70間新店。截至8月底止,H&M中國分店近300間,扣除匯率變動後,首三季營業額增長21%至77.3億瑞典克朗(約70.7億港元)。記者:鄭柏齡



■H&M銅鑼灣旗艦店今日開張。 彭志行攝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1030/193531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590

澀谷麥當勞旗艦店結業

1 : GS(14)@2016-01-18 01:31:18

■店外貼出結業告示。


日本麥當勞經營遇困難,位於東京都澀谷區的旗艦店,前日亦告結業。原宿表參道店在2012年4月底開張,位處JR原宿站附近的品牌商店區,是日本首間結合快餐店和咖啡店的麥當勞,亦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分店之一,總面積達743平方米,設308個座位,卻因租金昂貴而結業。有該區居民表示無法忘懷麥當勞剛打入日本市場時,首次吃到漢堡包的感動。受近年的食品安全風波影響,日本麥當勞的客源不斷流失,去年錄得380億日圓(約25.3億港元)虧損,連續兩年赤字。為了救亡,日本麥當勞去年4月宣佈關閉全國131間分店以騰出資金改裝店舖,其中約30間因租約處理需時而延至2016年2月底才結業。除原宿表參道店外,位於上野、新宿等大型分店亦不能倖免。共同網/日本經濟新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117/194554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402

愛馬仕旗艦店遷往太子大廈

1 : GS(14)@2016-02-18 22:30:01

【明報專訊】零售市道下滑,高檔消費品牌續整合核心區舖位,繼COACH(6388)早前棄租中環旗艦店後,法國著名品牌愛馬仕HERMES自用多年的中環嘉軒廣場的品牌旗艦店將遷往太子大廈,意味再有品牌撤出皇后大道中街舖。



HERMES昨日公布,已與香港置地簽訂合約,將品牌旗艦店遷往太子大廈,此項目將是品牌於香港一項重大投資,也同時表示品牌對本地零售市場充滿信心。發言人又稱,中環太子大廈旗艦店將於嘉軒廣場旗艦店關閉後開店,暫時未有確實日期。

原自用舖早前叫價15億放售

有地產代理稱,HERMES自用多年的中環皇后大道中9號嘉軒廣場地下6至9號舖位及地庫等,面積共約7500方呎,早前於市場以叫價15億元放售,呎價約20萬元;據了解,該舖亦曾獲意向買家洽談但最終未有落實。

市場消息表示,現時HERMES或有機會考慮放租上址,但據悉業主方面尚未決定用途。據了解,HERMES於2002年先後以合共近1.9億元購入該批舖位,如順利以15億元沽出,持貨約14年帳面賺13.1倍或近7倍。

萬景?車位230萬 創新高

另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荃灣萬景?2樓一雙號車位以230萬元易手,打破本月初錄得的222.8萬元紀錄,成為荃灣住宅車位新高。原業主2011年6月以88.5萬元買入,現易手帳面獲利141.5萬元或升1.6倍。而新買家為黃伊汶,與本地一藝人同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18/news/eb_eba2.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157

UNIQLO紐約蘇豪區旗艦店重開全球首引入書報攤抹茶吧

1 : GS(14)@2016-09-09 05:08:28

日本服裝品牌UNIQLO殺入美國十週年,在紐約曼哈頓蘇豪區重開28,000呎旗艦店,成為全球第一間在店內引入書報攤及抹茶吧(MatchaBar)的分店,裝潢充滿日系風格。UNIQLO美國行政總裁滝寬志(Hiroshi Taki)接受專訪透露,盼透過旗艦店提高UNIQLO在北美知名度,明年更進軍美國首都華盛頓開店。駐紐約記者:鄭柏齡快速時裝品牌UNIQLO在亞太區幾乎無人不識,北美市場發展卻不盡人意,近年皆錄得虧損。公司上周五重開十年前已落戶蘇豪區的旗艦店,翻新後該店以「蘇豪區的新東京」為主題,希望重新獲得紐約消費者注視。《蘋果》記者在旗艦店開幕當日現場直擊,UNIQLO為首日的顧客派發現金券,吸引過百名市民在早上8時左右已到店外排隊,當中不少是亞裔臉孔。翻新後蘇豪店無論燈光及人偶衣服飾品搭配皆悉心設計,幾乎是東京分店翻版。除可看到UNIQLO標誌性大型玻璃櫥窗外,店內一幅已故紐約潮流教父安迪.沃荷(Andy Warhol)巨型畫像,更成為旅客自拍熱點。最特別是,以往只賣時裝的UNIQLO,竟劃出專區售賣日本雜誌、時裝書籍等,為全球首間設書報攤分店。另外,該三層高旗艦店逢周六日舉辦特別活動,推廣日本文化,如9月份邀請布魯克林區日本餐廳抹茶吧(MatchaBar)開設快閃店(pop-up store),為顧客免費沖調抹茶飲料。曾任香港、台灣UNIQLO高層的滝寬志,用半鹹淡廣東話「麻麻地」形容美國業務表現,「財務數字大家都可以看到,我們的目標是盡力提高盈利」。他透露,明年將首次進軍首都華盛頓,以及中西部城市丹佛(Denver),又計劃擴張波士頓及洛杉磯業務規模,但集團暫時無意把系內最平價的時裝店GU引入到美國。目前,UNIQLO在全美經營44間分店,其中5間位於紐約市。作為世界時裝之都,紐約服裝品牌競爭激烈,滝寬志認為當務之急是提高品牌在北美市場知名度,「產品款式、質素皆獲美國客人認同,但如何把訊息傳遞開去?開旗艦店是其中一個做法」。另外,公司將開拓各種市場推廣方式,如繼續贊助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及與本地藝術家及餐廳合作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08/197644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185

ZARA中國最大旗艦店結業

1 : GS(14)@2017-02-09 23:43:49

速食時裝風靡全球,西班牙品牌ZARA近年在中國開枝散葉開分店,但隨經濟放緩,市民消費力不及以往,ZARA在四川成都開設的中國最大兼首家旗艦店,農曆新年後悄悄關門大吉,事件引起社會關注。據稱,因服裝業增長滯緩,業績欠佳的門店面臨關停局面。
ZARA於2004年在香港開設首家門市,兩年後在中國大展拳腳,陸續登陸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一線60個城市,至目前在內地已開設超過190店舖。其中位於四川成都總府路、被視為在華最大兼首家旗艦店,近日結束營業。被關閉的店舖樓高3層,總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約3.2萬平方呎),開業後至今已有5年,原址為LV和Dior分店。據稱,ZARA上周五(3日)正式關店,門上貼有「門店關閉」告示,並提示顧客可以到伊藤洋華堂店、遠洋太古里店購物,店員正整理存貨進行收尾工作。


速食時裝市場飽和

業內人士表示,速食時裝近幾年迅速擴張後已顯現疲態,由於市場趨向飽和,更開始出現調整、閉店等現象。資料顯示,ZARA母公司Inditex在2012至2015年間,以驚人的擴張速度,在中國開設超過110家門市,僅2014年就開設了44家新店,然而前年一季度只新開了8家店,速度已經有所放緩。ZARA官方未就關店作回應。《北京商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09/199224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0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