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選股方法 - 緊守12個不 精工窮人
http://hk.myblog.yahoo.com/Seiko-Investor/article?mid=297
"不要輸錢"這是巴菲特提供給散戶的忠告中,最為深奧,卻最理所當然的一個。的確,保持不輸錢,羸錢的機會就自然大增,最差也只是打和。但如何才可以不輸錢呢? 極度困難....由於世界上存在太多的未知因素,要長勝不輸的話除非你有預知能力。但長遠來說,要減低輸的機會還是可以的~本人一直持有幾個最基本的過濾條件,不符合任何一項就不會買入保持觀望,又或者不予考慮。 - 頻密的股權重組動作 (例如合股,供股,etc)
- 公司有充足資金要求供股/配供/發債/可換股證
- 公司長期資金充足 + 不派股息
- 公司長期資金過剩
- 公司董事/高管長期減持
- 公司董事局常有變動/最近有大變動
- 經常/不合理地更換核數師
- 公司高層不想長進/個人操守有問題/ 有財技奇人
- 負債太高
- 公司不務正業/業務太多
- 所有礦物開採股
- 市值少於10億的蚊型股
暫時只有以上12項,將來有其他的再補上。
投資方法的協調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30818058/%E6%8A%95%E8%B3%87%E6%96%B9%E6%B3%95%E7%9A%84%E5%8D%94%E8%AA%BF/
李小龍可以打出寸勁,是把全身各組肌肉的力,在短時間內同時爆發,所以可以發揮最大的效能。打羽毛球,要打得遠,也要肌肉的協調,像鞭打地擊球。正如短板理論所言,效果往往受制於樽頸,所以要發揮驚人的效果,需要全面的配合。我相信,投資技巧也有同樣的道理。
現在流行的價值投資,有很多選股的討論。什麼好公司,什麼是便宜,什麼是競爭力,大家都有了解了。如果人們都跟隨這些方法去做,結果會是一樣,或者最少是類似嗎?
假 如一只有投資價值的股票,已經被低估一半,看來已經是一個不錯的買入機會,可享受一倍的增長。可是,股票直跌至低估70%,低估80%,低估90%甚至更 多。在不同時候買入該股票的價值投資者,會有很大的回報差異。相信,這不難理解,難理解的是,為何跟隨同一套有效方法的人,會有那麼大的差別。問題在那裏 呢?相信這是很值得價值投資者思考的問題。
這個例子只是一個例子,不重要。現實上,有紀律地執行一套方法,卻產生很大的差異,那如果我們也執行這方法,即使我們是做對的,我們可有心理準備去面對各種回報的結果呢?
這個問題不止在價值投資中出現,也在技術分析以及各種方法中出現。在技術分析中,更不難找到例子。其中一個技術分析中的回報差,我認為跟方法的協調有關,而其中最明顯的,應該算是時序的協調。
時 序協調,是在我執行買賣中經常要面對的問題。你相信嗎?技術突破在每一刻都在發生,所有的股價波動都是突破所造成的,只是不同時序的突破吧了。因此,技術 分析者,重要的不是利用突破或阻力,而是了解及選擇自己計劃中的突破或阻力去執行。例如,一個經歷大半年的橫行出現了跳空巨量成交純陽突破,事件及行業走 勢配合,連升三日後出現了吊人利淡。那應該怎樣做呢?大家都知道,其實怎樣做也有道理的。賣出可以是出於Risk management, 短線Swing Trading, 買也可有很多理由。同時,交易是連貫的決策過程,買賣後,在不同情況下,如何處理呢?技術分析中,即使正確地執行方法,但單是時序的不協調,也可以產生很 不同的效果。問題又在那裏呢?
往往各種方法在協調上出現的問題,便成了爭論的開端。我認為,這些協調上的不足,是很值得討論的。問題不在方法,而是方法的執行及完滿。很多學科都學者都有精益求精,完善理論的志願,如果投資理論也可以淡化門派,各取所長,理論才能跟得上不斷演進的市場。
一條線不能定位,兩條線可以在平面上定位,三條線可以在三維空間中定位,那要在變化的市場中定位,我們在己有的方法上,還需要什麼去提高精確率呢?短板在那裏?什麼需要協調起來才能發揮出最大效果呢?這是我經常思考的問題。
時富系賣殼方法的利弊比較--時富金融(510)、時富投資(1049)
(1)
昨日見到這隻股再升,但是覺得有點問題,特找出舊留言的分析,供其他有意購股的人參考。
在7月19日,系內公司宣佈,「一名獨立第三者以書面形式正與時富投資和時富金融接洽,表示其有興趣收購時富金融的金融服務業務及/或者以收購時富投資於時富金融的現有股權,成爲時富金融的一個主要股東。」
在7月26日,時富投資(1049)配售2,000萬股,每股2.5元,集資約5,000萬,另外控股股東兌換在2008年向其注入的物業換取的4,280萬股的可換股票據中的650萬股。
在7月30日,系內公司再宣佈,「潛在買家已確認會集中討論可能收購時富金融的金融服務業務之有可能之交易,有關金融服務業務包括
(i)公司及個人客戶的資產管理服務;
(ii)互惠基金和保險相關投資計劃產品之財務諮詢及經紀業務;
(iii)期貨及期權之經紀業務;
及(iv)證券、股票期權和槓桿式外匯交易合約之經紀業務(「金融服務業務」),....可能構成時富投資及時富金融之非常重大出售事項,但將不會涉及收購時富金融之任何投票權,亦不會導致潛在買家及其一致行動人士須根據公司收購及合併守則(「收購守則」)就時富金融提出強制性全面收購。」
所以,很明顯的,他目的就是金融業務。
(2)
那如果是買金融業務,小弟在8月3日的留言中,分析以下約6個可能性。
如果是單純的購入,有以下3個可能性:
(1) 直接買510證券業務
優點: 成本低
缺點: 無上市平台
(2)兩隻殼買晒
優點: 有兩個上市平台
缺點: 成本高,垃圾多,整理需時,兩家上市經營成本好高,披露麻煩...
(3) 買510上市地位:
優點: 進可攻,退可守
缺點: 成本較淨買業務高,況且經營上市公司成本不低
但是,如果想減少未來的,麻煩還有些更複雜的:
(4) 那人用1049買番510證券業務,以網遊業務交換,不足金額以1049補給510,然後關先生賣1049,購買番510股權
優點:和510上市地位相若
缺點:交易麻煩,時間太久,可能市況突轉,對交易不利,並不一致。加上510上市地位的缺點。
(5)買家以人頭買入1049約20%新股,然後向關先生買1049的29.9%股權,那他就持有近50%控制公司(近排批股好似做緊呢樣...)
優點: 避開全購,收購成本低
缺點: 和(2)相若
(6)買家以人頭買入510 20%新股,然後向1049買入510的29.9%股權,510再向多人頭賣出股權
優點:成本最低,並擁有(3)的優點
缺點:控股權不太穩定,加(3)缺點
總的來說,如果是正常要買業務買家,我會選擇(1)和(3)吧,因為麻煩少成本低。如果是想玩財技,但(4)卻是一了百了的方法,因為雙方均可取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時間最久,而(2)、(5)、(6)只是適合財力夠,又想玩財技的人選擇,如果單純要業務,這個是不適合的選擇,當中(2)是成本最貴,(5)(6)是縮骨版,也對股東不利。
小股東在這6個情況中,前3個一定直接觸及時富金融(510)的小股東,但對時富投資(1049)並沒有直接影響,後3者也是兩者都有影響,但時富金融一定較多。
總的來說,時富金融應該最受惠,但為何前者會炒得快一點,後者會炒得慢一點,真是十分奇怪,可能之前時富投資(1049)賣了很多時富金融(510)的股票吧,導致持股不集中吧,或者可能有些人不知道時富金融才是持有股票金融業務的主體?
學習巴菲特的選股方法
http://hk.myblog.yahoo.com/skyknowbook/article?mid=4731
《華爾街日報》--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驕人的投資記錄無可爭議: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市值已達2,050億美元。但是過去幾年來﹐巴菲特投資的一些公司其股價表現卻令人失望,其中包括康菲石油公司 (ConocoPhillips)、U.S. Bancorp、卡夫食品(Kraft Foods)、賽諾菲安萬特(Sanofi-Aventis)、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甚至還有富國銀行(Wells Fargo)。
所有這些企業都算得上是實力雄厚、管理有方。假使巴菲特的眼光沒有錯﹐那麼眼下投資者就有機會花費比伯克希爾更少的錢來買入這些公司的股票。
比如說﹐U.S. Bancorp目前的股價為23美元﹐遠低於伯克希爾平均31美元的投資成本。康菲石油的股價為61美元﹐而伯克希爾的買入價是73美元。法國製藥公司賽 諾菲安萬特美國上市股票的股價為34美元﹐低於伯克希爾買入時的40美元(伯克希爾主要持有本土股票)。卡夫食品目前的股價為32美元﹐而巴菲特當時的買 入價為33美元。以上提到的關於巴菲特的持股成本來自於他致股東的年度信中列出的數據。
巴菲特不願與《巴倫週刊》(Barron's)討論他的股票投資。但是在2009年3月接受CNBC電視台的採訪時﹐巴菲特曾經說過﹐“我經常犯 錯……這是遊戲的一部分。你只要確保你做的正確的事比錯事多。”毫無疑問﹐伯克希爾做到了這一點。它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持有可口可樂(新聞 - 網站 - 圖片)公司(Coca-Cola)和寶潔公司(Procter & Gamble)的股票﹐現在這兩家的股價已經上漲了10倍左右。伯克希爾持有的寶潔公司股份來自於對吉列公司(Gillette)的投資﹐2005年寶潔收購了吉列。
關於康菲石油公司﹐巴菲特對CNBC表示﹐他犯了錯誤﹐因為在他買進康菲石油股票的時候油價已經超過了每桶100美元﹐而當油價下跌的時候﹐康菲石油的股票也大幅跳水。伯克希爾在這次投資中損失了10多億美元﹐但從2008年末到現在公司已經減持了大半的康菲石油股票。
早在20年前﹐伯克希爾就開始持有富國銀行的股票。儘管巴菲特從這個銀行巨頭身上賺到了錢﹐但這主要得益於早期富國銀行股價低廉。近年來﹐伯克希爾 以大約每股32美元的均價增持了富國銀行的股票﹐而富國銀行現在的股價約為26美元。強生公司的股價約為64美元﹐接近伯克希爾買入時的60美元。
伯克希爾買入的幾支股價下跌的股票其估值還是相當合理的。賽諾菲的2010年預期市盈率僅為7倍﹔富國銀行的2011年預期市盈率為不到10倍﹐市 淨率也降值1.6倍的歷史低點。U.S. Bancorp一向被看作是管理有方的金融公司﹐該股的2011年預期市盈率為11倍。
令人不感意外的是﹐巴菲特在2009年3月份致股東的年度信中提到了這些股票的一些亮點。他寫道﹐伯克希爾去年減持康菲石油、穆迪公司(Moody's)、寶潔公司和強生公司的股票﹐部分原因是為了籌措現金﹐以投資瑞士(新聞 - 網站 - 圖片)再保險公司(Swiss Re)和陶氏化學公司(Dow Chemical)的可轉換優先股﹐事實證明這兩筆投資有利可圖。巴菲特寫道這四只股票的股價“未來可能走高”。
從巴菲特的市場動作看﹐他今年愈發看好強生公司﹐對康菲石油、卡夫食品和寶潔公司卻不那麼熱衷。他大量增持了強生股票﹐卻減持了其他三家公司的股票。
巴菲特並不贊成卡夫食品今年對英國糖果製造商吉百利公司(Cadbury)的頗具爭議性的收購﹐認為卡夫支付的收購價過高﹐而且使用了自身被低估的 股票來達成交易。巴菲特似乎在通過減持股票來表達他的不滿──伯克希爾去年底持有卡夫食品1.3億股股票﹐但今年6月30日時﹐公司的持股量已降至 1.05億股。但華爾街對這樁交易的興趣卻日漸濃厚。今年以來﹐卡夫食品的股價已經上漲了17%。
巴菲特對幾乎所有資產類型都很精通﹐包括股票、債券、貨幣、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然而﹐他曾經開玩笑說﹐在投資領域沒有“難度分”。有時候﹐最簡 單的投資會收到最大的回報。他每年都會研究成百上千家公司的年報。巴菲特在3月份時曾提到﹐他剛剛在週五晚上仔細研究了美國國際集團(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550頁的2009年10-K報告。憑借百科全書式的專業知識﹐巴菲特往往僅憑這些報告就可以輕鬆制定投資計劃。大約10年前﹐在看過中石油公司 (PetroChina)的財務報告、發現該公司對其能源儲備的估值只相當於西方石油公司的一個零頭後﹐他作出了一筆獲得豐厚回報的投資。(儘管近年來伯 克希爾在美國國內股市的投資並不十分理想﹐但公司在海外的投資卻大有斬獲﹐比如投資中國的電池製造商比亞迪(新聞 - 網站 - 圖片) (BYD)和韓國浦項綜合製鐵公司(Posco))。
巴菲特喜歡簡單。他認為富國銀行是一家注重基本面的高回報銀行。今年三季度﹐富國銀行存款的平均利率不足0.5%。2009年早些時候﹐當富國銀行 股價徘徊在10美元上下的時候﹐巴菲特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金融危機結束後﹐富國銀行可以實現400億美元的稅前利潤(在進行100億到120億美 元的貸款損失撥備前)﹐這相當於每股4美元的稅後利潤。
現在看來﹐由於經濟低迷、新股發行和監管變動導致銀行業手續費收入降低﹐巴菲特的預測顯得有些過於樂觀了。另外﹐富國銀行也在應對喪失抵押品贖回權 不當披露的影響。分析人士認為﹐富國銀行明年每股盈利將達2.80美元﹐2012年為3.50美元。這些盈利將輕鬆地讓它的股價超過30美元。
儘管截至今年6月30日﹐伯克希爾仍持有價值550億美元的股票﹐但它的股票組合已經不再像15、20年前那樣﹐是其股價的主要推動力。伯克希爾更 多依靠的是它完全控股的企業﹐包括Burlington Northern 鐵路公司和汽車保險公司Geico﹐幾家公用事業公司和大型的財產、意外再保險企業。
巴菲特沒有透露伯克希爾股票組合的表現。我們預計它今年的表現不虧不賺﹐而截至10月27日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則上漲了5%。2009年﹐伯克希爾的股票組合上漲了約17%﹐而同年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增幅為23%。
巴菲特在金融危機中買入了價值約210億美元的未上市證券﹐這是筆極為出色的投資﹐其中包括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 50億美元的優先股和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30億美元的優先股。兩家公司的股息均為10%﹐而且高盛公司的權證目前的市值約為20億美元。4月份﹐《巴倫週刊》猜測高盛可能會尋 求回購那些高成本優先股。《華爾街日報》10月28日報導﹐高盛正在考慮採取這樣的行動。
很多專業人士認為﹐在經歷過令人失望的十年之後﹐藍籌股將是未來十年的最佳投資手段之一﹐而投資巴菲特青睞的企業可能是在這場盛宴中分一杯羹的好辦法。
撰稿﹕財智月刊ANDREW BARY
不同的定價方法 巴比倫人
http://babylonian-investing.blogspot.com/2010/12/blog-post.html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篇文章,它精簡地列出市場上現時採用的大部份股票估值方法。原始出處我不清楚,因為國內網上文章會給到處轉貼又轉貼,都不會列明原作者和出處。我就只寫出我找到那文章時所標示的作者好了,至於是否真正作者不得而知。
===========
估值模式漫談
作者:雪兒
“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 ” ,同樣是做官,每個人的評判標準都不一樣,選擇就更不一致了。這就好比市場價格,我認為價值千金的東西,別人很可能不屑一顧,正因為評估標準不同,價格便有了起伏波動。以一顆蘋果樹舉例。
從前,有個農民,想把自己種植多年的蘋果樹賣掉。這顆蘋果樹枝繁葉茂,長勢喜人,碩果累累,大概還能結20年的果子,每年光賣果子就能賺1000元。
第一個顧客出價300元,因為他不懂得經營果樹,在他看來,蘋果樹就是拿來當柴燒的,一棵枝繁葉茂的蘋果樹大概相當於300元的木柴。
第二個顧客出價600元,因為他跟老農打聽到,15年前老農就是花了600元買回來樹苗的。
第三個顧客出價4000元,因為他知道如果不跟老農買,自己重新種一棵同樣的蘋果樹需要4000元。他認為,老農這15年來對蘋果樹的悉心栽培,澆水施肥大概值2500元,而蘋果樹苗現在已經要1500元了。
第四個顧客出價6000元,因為他看到周圍的梨樹、棗子樹都賣6000元。
第五個顧客出價8000元,因為他是個制鞋商,他知道如果他生產鞋子的話,每投資8塊錢一年能收益1塊錢,那麼蘋果樹每年收益1000元,應該值8000元。
第六個顧客出價13000元,因為他是個經濟學家,他估計未來20年的平均通脹為5%,根據未來現金流貼現模型,把未來20年,每年1000元的收益,經過5%的通脹貼現後,大概相當於13000元的現值。
第七個顧客出價15000元,因為他是個股民,他知道現在滬深股市的平均股票的市盈率為15倍,於是他認為每年收益1000元的蘋果樹,應該價值15000元。
第八個顧客出價23000元,因為他是個企業家,他觀察了這個老農幾年,發現他一直兢兢業業,可以用最少的產出獲得最大的回報,他要求老農每年用這棵蘋果樹繁殖一棵新的,蘋果樹一般3年後有產出,於是,企業家10年後就有了7棵能結果的樹,這些樹每年能賺不少錢,企業家認為這個買賣太值了。
第九個顧客出價30000元,因為他是個美學專家,他認為這棵樹長相奇特,拿來做根雕一定不錯,一棵樹至少可以做10個根雕,每個根雕至少賣5000,所以他願意出30000元。
第十個顧客出價60000元,因為他是個生物學家,他發現這棵樹的基因很特別,接的果特大特甜,可能是新物種,他可以拿這棵樹去做雜交實驗。60000元買一個可能的科學突破,實在太值了!
10個顧客的出的價錢各不相同,但又各有各的道理,其實,這代表的是不同市場環境下的不同估值方法。分別是1.清算價值法、2.歷史成本法(帳面價值 法)、3.重置成本法、4.比較估值法、5.收益資本化法、6.未來現金流貼現法、7.股票的市盈率法、8.成長性估值法、9.重組價值法、10.借殼上 市(一廂情願)法。
同一棵蘋果樹,估值方法從清算價值法到借殼上市法,價格竟然相差200倍,可見價格的高低不是絕對的,是相對的。在市場極為悲觀時,投資者一般只願用清算 法或是歷史成本法計算價值;而當市場平穩上揚時,投資者開始用比較估值法或股票的市盈率法計算價值;而當市場熱火朝天,死了都不賣時,就會有人採用重組價 值法或一廂情願法法來評估價值了。舉個例子,在2005年6月時,上證指數在1000點左右,當時很多股票跌破淨值,股票的市盈率4、5倍的股票不少;而 指數走到4000點時,市場開始消滅10元以下的股票,這時用的是比較估值法;到了6000點,有人開始出書大喊上證10000點時,股民已經在用一廂情 願法了。
不同的市場環境,市場氛圍是不同的,行情在絕望中(1000點)誕生,在半信半疑中(2000點)成長,在憧憬中(4000點)成熟,在希望(6000 點)中毀滅。市場氛圍的變化主導著估值模式的變化,人在絕望時,總是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估值就很保守(對應法一法二);在半信半疑時,就比較理性,估值 就喜歡講所講的價值投資(法三到法七);而人在憧憬時,就比較樂觀,估值就講成長性(法七法八);但當人開始瘋狂時,就會很激進,估值就開始亂來了(法九 法十)。
市場的高低是不可知的,總是創新高後還有新高,創新低後還有新低,所以單從指數來看,是很難知道未來走向的,但是市場的氛圍是可以感受到的,不同的市場氛 圍對應不同的估值方法,讀者可以通過感受市場的氣氛或是觀察是市場的主流估值方法來判斷現在行情所處的階段。舉個例子,現在是08年9月,上證從6000 點跌到2000點,你問我底在哪裡,我不知道,但我可以建議你去證券股票上市公司營業部看看,去感受一下那裡的氣氛,你可以看看報紙股評,是在說反彈在即 還是後市不容樂觀;你也可以看看券商的投資報告,看看他們在用哪種估值方法,如果還在講所講的價值投資,那就是還沒跌夠,如果有人很保守,用歷史成本法或清算法來計算價值,那就是行情就要來了。 (責任編輯:查股島)
==========
其實關於估值的話題,單單市盈率已可寫幾篇文章。但縱使方法很多,都可歸納為三大類,分別是(1)成本法;(2)收益法及(3)比較法。文中所述第九及第 十法,屬於企業特別事件,要待事件細節公佈後,才可依據前面三類方法來估值。這篇文中最有用地方,是從第一到第十法中,依靠未來估計成份越來越重,亦即可 靠性越來越低。若是Graham,應從第八法開始便不樂於採用。
希望短期內能有時間和心情,去把這幾年下來思考過有關價值的材料,寫下來並整理一下。
笨方法 陸羽仁
http://blogcity.me/blog/reply_blog_express.asp?f=5YTPBH5B812303&id=284234&catID=&keyword=&searchtype=
美股仍強。蘋果CEO喬布斯(Steve Jobs)請病假,蘋果公司股價下挫;而花旗集團季度業績差過預期,亦令金融股受壓。不過,在卡特彼勒(Caterpillar)和波音公司(Boeing) 的力撐下,美股再創兩年半以來新高。杜指氣勢如虹,開市即抽高逾70點,之後在高位反覆,杜指收報11838點,漲51點,係2008年6月23日以來最高;標普500指數漲2點,至1295點;納指升11點,報2766點。
港股美國預託證券造好,ADR港比指數收報24313點,比香港收市高159點或0.7%。匯控收88.05元,比香港高0.6%,中移動收77.26元,比香港高0.5%。
喬布斯宣佈將再次病休,上一次病休,他聲明請假半年,但今次就沒有,市場懷疑他換肝後免疫系統可能出了毛病,可大可小。喬布斯對蘋果公司而言,已經唔係一家公司的CEO咁簡單,可以講係蘋果公司的靈魂,市場預計他的退出,會為蘋果公司帶來不利影響。受消息拖累,蘋果股價(17號)在德國市場一度勁跌7.7%,昨日在美國市場穩番鱓,但亦下挫2.3%。
投資機構BTIG LLC首席市場策略師Mike O'Rourke公則表示,蘋果公司市值高達3200億美元、是標普500指數中市值第二大的公司,在標普500指數的權重僅佔2.7%,對大市整體的影響不會太大。但在納指的權重比例高達20.7%,對該指數的影響好大。蘋果由一年前的211美元,暴漲到昨日的340美元,是推動納指數復甦並在三個月逼近十年來最高水平的主要動力,可謂單天保至尊,蘋果唔掂納指無運行。
蘋果昨日收市後公佈季度業績,上季度收入267億美元,賺鰦60億美元,比較去年同期,收入增長超過7倍,盈利亦升鰦78%,超過市場預期,蘋果股價收市後交易急跳3.2%,收復全日失地。
花旗集團亦公佈了第四財季業績,雖然扭虧為盈,但利潤不及市場預期,股價勁挫6.4%,拖累銀行類股走軟。美銀(Bank of America)收跌1.6%,係表現第二差的藍籌股。花旗咁樣一搞,又破壞鰦市場認為銀行股好掂的假設。
網友YY太有個留言,佢話「陸sir您之辛苦冇白費, 因為真的幫了我及身邊好多人. 賺錢與否看個人之悟性及心理質素. 但您幫了好多人反省學習, 不會成為大炉點心. 就是只學到月供股票, 己改變了好幾個人的一生 (我一直有剪下您一些入門的文章, 俾身邊不懂理財的朋友看. 好幾個都己月供了股票一年至幾年. 起碼他們儲到錢, 不是都是去了日本, 或者人買股他買股, 買了三、四線大炉股,搞到錢冇晒。)
YY太又話:「我好鼓舞的是一個月入只是8千多的80後, 一直看我分享月供的文章及計算之例子俾他, 一直儲錢加碼, 今天己供了三年(我2007年開始知道您的網誌). 現已供了七萬多元本, 他計回報及利息, 都跑贏銀行及通脹(我忘了%, 但成績ok). 他自己計過, 放定期好像只有幾百元, 但單是去年收息己過一千。初初他一個人供, 之後他媽媽開始供, 去年女友都供一份, 來年他加了人工, 會再儲多500元. 目標是2年內, 加埋女友的一份, 加上少少父母支持, 用女友大機構之九成按計劃, 買一個3、4百呎之市區港鐵上車盤. (200萬內).他看了您文章, 同意延遲享受消費, 買到樓後會先出租俾人, 兩小口住自己家, 租金收入, 再補些, 供多2, 3 年, 當是一個共同投資, 過幾年, 年紀大些要結婚, 就有自己的家 (當然我提醒了他們有關分手之可能及業權清楚之需要)。我己教了他, 要試埋加息幾厘之壓力測試.他們有目標,有行動, 比一般80後像優勝.陸sir 及您家人犧牲寶貴時間, 真的幫到人, 及改變了人的命運. 70, 80後, 大學生,與其埋怨社會, 不如自我增值, 自強不息。感謝您.。」
老實講我好多年前見到月供呢個方法時,心諗呢個係乜№笨方法,每月定時買,買入唔睇時機,選擇股票又唔靈活,又要俾手續費銀行,點解唔自己選股呢? 但後來和散戶接觸得多了,才慢慢發現,笨方法可能係最簡單易學有效的方法。
好多人以為自己買股唔得係眼光唔好睇錯市,又或者信錯人消息唔準,所以只要自己聰明鱓醒目鱓選股精明鱓,就可以一矢中的,買親股都發達。呢鱓係典型的散戶,佢地想以小博大,理由好簡單,就係本金太少,唔能夠唔博。所以有少少係焗賭的意味。
我分析散戶的情況後發現,如何選中好股這類問題,等如大學生的問題,但佢地其實面對緊小學生的問題,先要改變態度。首先係要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增加儲蓄投資。以YY太講的年青人計,月入8000元,3年都可以儲到7萬幾,估計每月要供1000多、2000元。無個月供計劃逼佢定期供,呢2000元一定唔知點解唔見鰦,淨係買部iPhone都唔見幾千,都唔好講話出一期換一期新款啦。所以第一步要儲番鱓錢,若果餐搵餐食餐餐清,成副成家得1、2萬,話錢少又焗住去鲻身博大霧,結果又輸,呢鱓就係「窮根」。
第二係唔好全部錢去投機。大家都知我唔反對投機,我自己都有投機,但主要係當興趣來玩纒,研究纒不同的投機方法,但我反對鲻身投機。散戶由於一世都錢少,所以經常要投機,投機又經常輸錢,所以就無錢剩。如網友新亨記所謂,佢投機唔見鰦10萬,不如花5萬 裝身好過,咁比較又飱,起碼可以當裝身也是一種吸引異性的投資,裝完個身靚鰦,好過輸哂,但更重要問題係唔輸。將大部份買股票的金錢,放在投資而非投機 上,是絕大多數功夫唔好的散戶保命之法,而月供就係逼自己投資的方法,差不多盲目咁供下去,好少要作選擇,而且月供供大股,甚至供指數基金,更係無得投 機。
所以我的結論係月供雖然笨,但若果你過去買股損手爛腳,何妨將較多資金去月供。其餘資金可以小試牛刀,自己選股投資也好,投機也好,練就較好的技巧時,練好工夫下山時,才放棄笨方法也不遲。呢個又係龜兔賽跑的老生常談,你點都估唔到,有時龜可以跑贏兔 。以賭為例,一個普通打工仔,一個月賭馬賭波平均輸2000元,一年輸2.4萬,20年下來,表面睇累積輸48萬,如果你用呢鱓錢去合理投資,1年有10%回報,20年每年投入2.4萬新錢,複式增長,都可以有151萬,151萬呀老友! 仲未計你加人工賭多鱓會輸多鱓,所以有時笨笨地都得啦。
陸羽仁
笨方法(2) 陸羽仁
http://blogcity.me/blog/reply_blog_express.asp?f=5YTPBH5B812303&id=284583&catID=&keyword=&searchtype=
美股開始回吐。多家銀行業績報告令人失望,金融股受壓。美股連升八周後,昨日終於出現較似樣的調整,標普500指數及納指創出近兩個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杜指收報11825點,跌13點,跌0.1%;標普500指數挫13點,收1282點,跌1%;納指跌40點,造2725點。杜指期貨最新報11779點,較現貨低水46點。
杜指和標普500兩個指數跌幅差好遠,但標普有500隻成份股代表性大鱓。杜指跌得少的原因有二,一是IBM是杜指權重股但大升3.4%,二是杜指內的消費股無乜跌,如麥當勞、寶潔等,但其他多種股份都跌。美股升得多,可能要調整纒。
港股美國預託證券下挫,ADR港比指數收報24196點,比香港收市低224點或0.9%。匯控收87.18元,中移動收78.21元,都比香港收市低0.8%。
IBM頂住杜指,IBM公佈業績,上季收入290億美元,盈利53億美元,較去年增長16%好過市場預期。IBM預測22011年盈利會比增長9%至每股12.56美元。IBM昨日大漲3.4%至156.69美元,創了52周新高,係表現最好的杜指成份股。為杜指貢獻了38點,沒有IBM,杜指昨日會下挫50點。
拖累大市向下的主要力量來自金融股,杜瓊斯金融指數勁挫2.8%。曾經在金融海嘯期間創造不敗神話的高盛係導致市場人氣大跌的主要元兇。高盛第四財季收入下跌一成至86億美元,差過市場預期,盈利更銳減52%至22億美元,其中承銷收入下降12%,財務諮詢服務營收由於併購活動的減少而下降7%。股價勁挫近半成。
信用卡行業巨頭美國運通發盈警,預計預計第四財季盈利盈利將稍低於市場預期。並宣佈因業務整合,會裁員550人。另一隻杜指成分股美銀將於明天派成績表,市場對其業績普遍持悲觀預期。美國運通及摩根大通齊跌約2.4%。美銀挫4.2%,係表現最差的杜指成份股。
只有美國第四大銀行富國銀行(Wells Fargo)表現好鱓(股神巴菲特係主要股東),富國第四季凈盈利增長21%,從上年同期的28億美元,增至34億美元,符合市場預期,但股價每股61美分。無奈市場氣氛悲觀,股價仍跌逾2%。
睇番多隻美國銀行股的業績,只有摩根大通較為突出,雖然其他都唔算太差,但並無超預期的表現。投資機構Jurika, Mills & Keifer的投資策略師Mikel Keifer表示,「市場們剛剛經歷大漲行情之後,對企業盈利的預期就會變得過高。不管企業公佈的業績如何,出現失望情緒總是在所難免。從花旗集團和富國銀行的財報來看,信貸狀況似乎還不錯,看來信貸正在好轉,這是個好現象。」
昨日提到爛賭輸錢唔覺,夾埋2、30年唔見好多。網友回應時提到的典型爛賭港男爸爸。網友MonsterGary話:「講開自己既老豆,我老豆都係好你懐少少,成日聽人講軲巴去炒股,雖然d 料都有八九成真既,不過佢自己又唔鎖定利潤,又唔嚴格執行止蝕行動,或者係無耐性去等,結果又係輸多贏少,早兩年我唔見10萬係隻HSBC輪都係多謝佢。自始學陸sir咁教,嚴格執行止蝕行動,咁呢幾年蝕既次數都唔多……都唔知係咪老一輩既多數都係大男人,成日做錯又唔認。」
網友Myself搭咀:「既然各位都『講老豆』,小弟又講。我覺得老豆都係一個悲劇,周身惡習,食煙、飲酒、打麻雀、外浦、唔顧家、認叻,最終就係扮勁冇錢淨,小弟好多野,都係睇住佢反過來做,反面教材,爽。不過佢都有優點.....就係晚餐,餐餐都係佢煮。」
各位幾衰都係老豆,做父子有今生無來世,忍纒啦。不過Myself的總結又真係好到位,「周身惡習,食煙、飲酒、打麻雀、外浦、唔顧家、認叻,最終就係扮勁冇錢淨」,我地作為「港男」,又真係要檢討纒,起碼唔好咁典型。
我將呢種港男病態,從賭博和炒股的角度分析纒。社會上傳統上認為「男主外女主內」(記住「傳統上」呢三個字,而家開始無呢支歌仔唱,你地睇纒大學收生女生佔據大多數優秀學系的位置,就知到20年後係女性的天下,如醫學院,過住男女比例9比1,而家聽聞已差不多5比5), 由於男人要主外,所以要「扮勁」,可惜扮勁的結果係俾人滾,無錢剩。男人外浦兼賭錢,除鰦享受賭錢的刺激之外,還覺得賭錢會贏,而客觀上又真係久不久會贏 一次,所以男人就在贏錢的一刻扮哂勁,我細個去過一些親友的飲宴,問阿媽人家為乜擺酒,係唔係做壽,阿媽話人家贏馬所以擺酒。當時我小小的心靈已有疑問, 贏馬要酒,乜佢成日贏咩?咁輸錢時又點? 一句老話,「輸錢皆因贏錢起」,真係無錯。
炒股又係,男人在朋友中同事中,最鐘意扮股神,認為這是男性魅力最輝煌爆發的時候,個個女仔抬高頭望住佢吹水,話買乜№軲巴,又賺鰦幾多,幾勁。所以3、4線 股仔輸死人又永遠有人跟,就係咁原因。我識得鱓朋友炒細股好叻,多數係跟風走一段,但從來都唔講軲巴出街,佢話一講人人都跟,個莊馬上食糊,佢想走一轉的 機會都無埋,所以唔會講。倒過來說,那些細價神仙股唱通街話睇幾多幾多,都係想搵多鱓傻仔跟上車鎹,唔係做乜要同你講。
雖然都有不少師奶爛賭,但港男爛賭爛炒還是佔多數,這是男人的宿命。既然大多數人係窮,係剩唔到錢,要打破大多數人的宿命,自然不能做大多數人都要做的事,食煙、飲酒、打牌、外浦、認叻,扮勁冇錢剩,通通要戒,才有機會發達,即使唔發大達,都發小達。若你50歲時有番400、500萬,即使提早退休唔做№,買隻405收6厘息,一年都收30萬息,一個月收2.5萬,仲唔使交稅,等如要交稅2.8、2.9萬的收入,幾爽,仲使睇人面色? 戒掉惡習,合理投資,唔識就用笨方法投資,持之以恒必定掂,唔好做呢鱓典型港男啦。
陸羽仁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