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台灣為何變全球商情黑市中心?

2012-02-27  TCW




一名外資分析師捲入內線交易案, 讓台灣竟成為彭博社(Bloomberg)口中的商業情報黑市(Business Intelligence black market),而且,你我都可能是其中成員而不自知!

二月十七日,台北市東區的一家外資證券公司會議室裡,多位業界高知名度的分析師表情 嚴肅,另一頭,海外總公司法務部主管正透過視訊會議,對散布全球的分析師們上課,講述的主題是:「如何避免捲入內線交易」。

台灣外資圈氣氛 緊繃,原因是,根據二月十五日《華爾街日報》報導,高盛證券亞洲區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職級董事總經理的金文衡,捲入美國史上規模最大避險基金內線交易案 ——大帆(Galleon Group)案,經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要求配合調查。

大帆案爆發於○九年,大帆創辦人拉加拉特南(Raj Rajaratnam)因為事前得知數家科技公司重大消息,非法獲利超過五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十五億元),去年底判決須向美國證交所(SEC)繳交約合 新台幣二十七億八千萬元的證券史上最高罰款。

大帆案其他涉案人,還包括IBM、英特爾、高盛等公司高層。根據《華爾街日報》報載,今年年初 金文衡因疑似涉入其中,被要求留在美國協助調查。

金文衡是誰?他曾經多次獲得有外資奧斯卡獎之稱的《機構投資 人》(Institutional Investor)雜誌,最佳亞洲下游硬體分析師的榮銜。

洩漏大廠出貨量給客戶遭到調查!

去 年三月底宏?預警下修營運目標的前半年,金文衡就率先質疑宏當時接受建議的投資人,就可避開後來宏?眭捋鸗y斬的命運。二○一○年第二季,他率 先看好可成將受惠iPad風潮,在七十元推薦買進,股價後來在去年第三季就漲到兩百元以上。

據了解,金文衡這次捲入事件中,是由於他主要負 責與美股高度連結的大型電子股,包括蘋果的主要供應商鴻海、可成、和碩、富士康,還有廣達與仁寶兩大筆電廠。而大帆避險基金與另一家前年底同樣遭FBI調 查內線交易的科技基金Level Global(現已停業),都是金文衡的客戶。

金文衡所提供的台灣產業訊息,正好做為客戶短線進出美股的 重要依據。據悉大帆案後,美方循線向上追查並進行大量的電話錄音「釣魚」,而金文衡與對沖基金客戶間的對話,讓他惹上了麻煩。

截至截稿為 止,金的友人轉達金文衡已經獲准可離開美國,但金文衡手機仍未開機,高盛亞洲總部則對此案不予置評。

有意思的是,消息傳出後,投資界的兩個 反應。

第一個反應是,大家多說 :「這樣算犯法嗎?」一位前外資從業人員驚呼:「這樣子不是每一個(研究部)都要抓去關了?」

因 為,業界推測他洩漏給大帆、Level Global等對沖基金的「重大消息」,竟然是台灣媒體、研究報告中,俯拾即是的──出貨量。

從台 北、新竹到台中的這一百九十公里裡,上下游業者比鄰而居,在國際電子業中彌足珍貴的商業情報,也在台灣引以為傲的群聚(Cluster)效應中,得以快速 的流竄。這,就是從彭博社到《新聞週刊》(Newsweek),形容台灣是「商業情報黑市」的主因,對習於短期進出的對沖基金而言,頗具吸引力的關鍵。

台 灣掌握全球九成電腦出貨量,早在幾個月前,台灣供應鏈就會知道蘋果、惠普(HP)與戴爾(Dell)下一代的產品規格與預估出貨量。誰先掌握這些訊息,就 可以掌握這些大廠未來的股價變動。

舉例來說,雖然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很多,但純就消息面推論,若蘋果在今年三月將推出新款iPad,若供應 商在一、兩個月前從備料端透露訊息,有心人獲知訊息後加碼蘋果,那麼,自二月初至今,蘋果股價約一成(約四十六美元)的漲幅,要落入口袋並非難事。

事 實上,台灣電子公司捲入美國內線交易案已有前例,去年五月,台積電前經理卡路納提拉卡(Manosha Karunatilaka)在曼哈頓聯邦法庭上就承認,曾將台積電內部消息洩漏給專門提供資訊給避險基金的第一全球研究(Primary Global Research)。

有趣的是,從台灣投資人到媒體界甚至是投資界,即便至今日,都把此視為常態。如蘋果新款iPad三月上市、六月發表 iTV、第三季新款iPhone可能出爐等產品規畫與出貨狀況的訊息,都在業界四處流傳。

也因此,大家對此事件的第二個反應,也不令人意 外:「他很衰!」

幾年前,某大外資找尋半導體分析師時,第一個問題就是:你能不能掌握台積電前十大客戶每個月的下單變動?答不出來,當場就 出局了。

產業數據掌握太過精準惹禍上身!

而金文衡,就是可以每次都精準回答客人的分析師。事發之後,一位外資分析師打趣說: 「誰的客戶服務做得越好,誰的風險就越高。」

在媒體眼中,認識金文衡超過七年的同事說:「每次打給他,晚上十一點還在辦公室,非常認真。」 「但也非常小心,談趨勢可以,問數字就是要看公開的報告。」

金文衡對產業出貨數據掌握很精準,是因為他進入外資圈前的工作,就是替研調機構 IDC在台灣蒐集電子業下游的產業資訊。轉戰外資圈後,一位主機板廠主管表示,金文衡除了定期向他詢問產業狀況,也會向客戶再次求證,確保數字無誤。

「盯 緊數字」,是他準確預估產業趨勢的秘密武器。早年他將這些出貨量寫在週報裡,但近年他轉以預測產業趨勢為主,但只要客戶需要,據悉金文衡仍會提供統計等數 據。

隨著這幾年台灣電子業下游如主機板與電腦產業的成長性趨緩,看此領域的外資逐漸變少,但,只有金文衡一直堅持下去,甚至,如果他提供關 係人的數據,沒有這麼精準,可能也不會惹上大麻煩。

台灣對公司訊息保密意識還須教育!

金文衡案後,「影響很大啊!以後我們會 避免問數字,盡量講趨勢就好!」一位知名分析師說出外資自保之道。

有意思的是,這位金牌分析師中箭落馬的背後,帶來的反思。

原 來,我們過去習慣的市場遊戲規則,都有問題!多少企業發言人會傾向獨厚外資,事先暗示營運相關的訊息?多少媒體又吹捧,握有企業內線訊息的外資分析師,想 搶先報導國際大廠出貨進度?這些外資機構,又是如何以百萬美元年薪,多數人一輩子都賺不到的薪水,去要求分析師提供「第一手」數據?

以上都 會涉及內線交易嗎?只要是涉及公司營運,外人理應不知道的「未公開重大消息」,嚴格來說,都是內線。

政大法律系教授劉連煜說,證券交易法之 所以規範內線交易,就是希望資訊公平、公開,「公司不能因為投信、自營商會買股票,就揭露訊息給特定機構的法人。」這都是清楚的遊戲規則。

但, 是什麼蒙住了台灣,甚至是這些王牌分析師的雙眼?

曾任北檢檢察官、負責台開案蒞庭公訴的博理法律事務所律師李傳侯說,在台灣,因為「重大消 息」氾濫,讓大家誤以為理所當然,「相對於股票炒作,台灣對內線交易的意識一直很低。」

直到○七年包括明基集團董事長李焜耀等,涉入內線交 易案,當時的法務部長施茂林舉辦一系列內線交易相關座談會,包括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等多位大老闆,都親臨上課後,企業界的意識才逐漸 提高。但,「從沒想到分析師也會牽涉,顯然台灣還需要多一點教育,」李傳侯表示。

就連這次採訪過程,也有三、四位外資圈受訪者,驚訝回應: 「出貨量也是重大訊息?」

當擁有影響全球股市「核武級」商業訊息的台灣,碰上○九年後,對偵辦內線交易案更加嚴格的美國,若台灣對商業機密 仍繼續輕忽,類似金文衡的案件,絕非只是唯一,而且爆發點,不會只在分析師端,可能在媒體人,甚至是曾不經意透露公司重要訊息的你我。

【延 伸閱讀】大帆案,仍餘波蕩樣——主要涉案人物表

公司:大帆人物:創辦人拉加拉特南

公司:超微人物:前執行長魯茲

公 司:IBM人物:前資深副總莫法特

公司:英特爾人物:前策略投資部門主管戈爾

公司:高盛人物:前董事古塔、亞洲區科技產業研 究部主管金文衡

公司:麥肯錫人物:前董事庫瑪

資料來源:外電綜合整理:王毓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