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0月港股市場掠影:博彩股回歸 油氣股承壓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724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0-31 19:54 編輯

10月港股市場掠影:博彩股回歸 油氣股承壓
作者:格隆匯Angelia

受內外市場環境偏好影響,港股恒指今日高開高走,午後受日本股市暴漲近5%影響下,漲幅進一步擴大,盤中一度站上24000點關口。港股恒指十月收官恒指累積上漲4.64%,占中以及美聯儲退出QE所帶來的沖擊似乎漸漸減輕。

縱觀10月份市場的走勢,所有港股10月共有3家個股漲幅翻倍,世大控股(8003)漲1.55倍,而謝霆鋒入股的漢傳媒(0491)10月最後一天複牌飆漲123.88%,中國包裝集團(0572)漲107.5%。


跌幅榜中的個股,多數來自前期爆炒過的細價股。其中,中國微電子(0139)全月跌近80%,壹照明(8222)跌74%。


藍籌股方面,全月50只恒指成分股中,僅有6只個股錄得下跌。博彩股回歸,成為領漲龍頭。金沙中國(1928)累積漲19.26%表現最好,而銀河娛樂(0027)也有17.41%的漲幅。10月內房股在放寬限貸的政策利好下,有所回暖,華潤置地(1109)漲15.25%,中國海外發展(0688)漲12.61%,是恒指成分股中表現最好的地產股,信和置業(0083)漲10.06%,恒隆地產漲9.5%,新世界發展(0017)、長江實業(0001)均漲逾7%。消費股表現分化,百麗國際(1880)、中國旺旺(0151)分別漲13%、9.3%,不過受問題油困擾的康師傅控股(0322)跌5.49%。


整體而言,石油化工股是10月表現最弱的板塊,中國海洋石油(0883)全月跌8.56%領跌藍籌,昆侖石油(0135)跌8.21%,中國石油(0857)跌2.41%,中國石化(0386)跌1.18%。



港股通標的股方面,雅士利國際(1230)累積漲36.5%,是10月份表現最好的。高銀金融(0530)、漢能薄膜發電(0566)漲幅均超過20%,其他漲幅居前的個股主要來自鋼鐵板塊的馬鞍山鋼鐵(0323);航空板塊的東方航空(0670);博彩板塊的金沙中國(1928)、銀河娛樂(0027)、新濠國際發展(0200)、永利澳門(1128)、美高梅中國(2282)、澳博控股(0880);物流板塊的深圳國際(0152)、鐵路基建板塊的中國中鐵(0390)、中國南車(1766)、中國北車(6199)、南車時代電氣(3898);地產板塊的華潤置地(1109)、中國海外發展(0688)、融創中國(1918)、綠城中國(3900);醫藥板塊的複星醫藥(2196)、石藥集團(1093)。

而表現最差的標的方面,受質疑業績造假的天合化工(1619)盡管高管增持回擊做空,但是全月仍跌40%,另外一只被質疑的神冠控股(0829)全月跌13.6%。其他跌幅居前的還有:合生元(1112)跌27.3%,中海油田服務(2883)跌21.07%。

從上面這些統計來看,本月隨著油價的下跌,油氣板塊個股普遍承壓,從目前海外的局勢看以及美元的表現看,油價可能還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這也可能持續給這個板塊帶來壓力。鐵路基建股雖然短期炒作比較瘋狂,但是隨著國內投資加速、海外訂單釋放以及潛在的重組等諸多催化劑作用下,中長趨勢應該是比較明確的,板塊內的個股也值得長期跟蹤。至於博彩股本月的回歸,是深幅調整後短暫反彈還是見底回升,仍待觀察,不過,國內提出多舉措促進消費升級,博彩股應該也會受益。統計中由於期間僅限於本月,正好趕上9月逆勢上漲的環保股普遍回調,該並沒有太多的出彩表現,但是仍要在這里提醒大家關註這個版塊的潛力個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272

俄央行:油價若承壓60美元 俄GDP明年至少萎縮4.5%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044

Russian-economy-in-the-red-as-investment-slumps-and-capital-flies

俄羅斯央行今日發布報告表示,如果石油價格保持在60美元水平,俄羅斯經濟將在明年出現收縮。預計GDP在2015年將萎縮4.5~4.7%,2016年萎縮0.9~1.1%,至2017年底才能恢複。

這份報告顯示了油價下跌和歐美制裁疊加對俄羅斯造成的影響後果可能比想象的更嚴重。俄羅斯盧布昨日大跌10%,創下1998年債務違約風波以來最大跌幅。

此外,最新數據顯示俄羅斯工業產出10個月來首次出現萎縮,11月同比萎縮0.4%,而10月還錄得2.9%的增長。顯示俄羅斯貨幣崩潰的並發癥已經傳染到工業領域,整個經濟體處在2009年以來首次陷入衰退的邊緣。

盧布兌美元今年已下跌49%,為阻止盧布下跌,俄羅斯今年3月以來已經六次加息至17%的高位。

瑞信的歐洲/中東/非洲新興市場主管Valery Pushnya認為, 油價暴跌導致俄羅斯盧布匯率跌至創紀錄水平,更多俄羅斯企業債務違約不可避免。

Pushnya說,今年盧布貶值、油價下跌超過40%給企業帶來的痛苦尚未體現在企業破產數據、就業數據和經濟增長數據中,這顯然是不匹配的。

隨著美國和歐盟因為烏克蘭問題而對俄羅斯實施制裁,該國日益加深的國際孤立讓俄羅斯企業很受傷,很多外國債市對俄羅斯企業關閉了大門,國內融資成本也一高再高。俄羅斯總統普京本月的政策演說未能提振人氣,盧布匯率周一跌至創紀錄低點,超越烏克蘭格里夫納成為今年全球表現 最差的貨幣。

“政治僵局沒有明確的出口,不知道俄羅斯政府是否有明確計劃,投資者總是會討論不確定之地,”Pushnya通過電子郵件回複彭博新聞社提問時表示。”違約不可避免。”

俄羅斯第三大黃金生產商Petropavlovsk Plc本月早些時候與多數投資者 就一份援救計劃達成協議,包括將發行股票和債券融資3.35億美元,以降 低債務負擔。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853

再爆7000萬壞賬 紅嶺創投流動性承壓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3589.html

再爆7000萬壞賬 紅嶺創投流動性承壓

一財網 洪偌馨 2015-02-08 13:19:00

自去年紅嶺創投轉型“類銀行”模式以來,關於其介入大額融資業務的爭議從未間斷。盡管去年出現了一億壞賬的風波,但由於紅嶺創投第一時間表態全額墊付,所以不僅順利度過危機,其用戶數量和交易規模均出現爆發式的增長。

受累廣州紙業風波的一億壞賬才剛剛“消化”不久,紅嶺創投再爆7000萬壞賬。

2月7日,紅嶺創投在其官網發布了“關於森海園林借款情況的說明”,承認有項目出現還款困難的情況,並表示“由於處置時間較長,在貸款到期前未必能夠順利變現,但是仍將按期支付投資者本息。”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這個名為安徽4號的標的於2014年6月12日上線,融資規模7000萬,項目共發標11期,1000萬5個月,1000萬11個月,5000萬18個月,融資方為安徽森海園林景觀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森海園林”)。

根據當時發布的融資公告,成立於2001年的森海園林在安徽多個地市有近6.2萬平方米的苗木基地,承攬過上千個綠化建設項目,而此次借款主要用於采購苗木、石材和施工墊資。

融資公告顯示,該項目的風控措施包括關聯公司及實際控制人擔保;學院提供學費收費權質押;借款主體股權100%質押。其中,借款主體為森海園林,而前兩者則涉及其實際控制人,及其名下的兩家公司:文達電子和文達學院。

根據紅嶺創投發布的情況說明,該筆貸款發放後,前三期借款人正常支付利息,直到2014年9月按期進行貸後管理時發現出現問題。目前,紅嶺創投已向福田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申請財產保全,此案件將於2015年5月21日開庭。

自去年紅嶺創投轉型“類銀行”模式以來,關於其介入大額融資業務的爭議從未間斷。盡管去年出現了一億壞賬的風波,但由於紅嶺創投第一時間表態全額墊付,所以不僅順利度過危機,其用戶數量和交易規模均出現爆發式的增長。

根據紅嶺創投公布的數據,2015年1月,紅嶺創投註冊人數達21540人,同比增長2.63倍。今年1月份,紅嶺創投交易金額達34億5814萬元,同比增長20.25倍,平均年化收益率17.45%。其中快借標占比20.65%,凈值標占比57.30%。

據了解,截至2014年末,紅嶺創投待收貸款余額已超過70億元。大多數大額借款都將在今年到期,如今剛一開年便爆出一筆7000萬的壞賬,2015年紅嶺創投面臨的流動性壓力恐怕還會越來越大。

編輯:林潔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257

【宏觀經濟數據】經濟承壓, 政策將繼續加碼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26

經濟承壓 政策將繼續加碼——2015 年4 月份經濟數據預測和政策分析
作者:李慧

結論或者投資建議:

4 月仹整體經濟繼續下行築底,保增長政策將繼續加碼。預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加5.5%左右,略低二上月;預計1-4 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13.5%,不上月持平;內需羸弱,外需溫和,預計4 月仹出口增長0.8%,顯著恢複;而迚口下跌18.1%,繼續低迷。通脹維持低位,預計4 月CPI 同比增加1.7%,PPI 同比下降4.3%。事季度核心是保增長,保增長的核心是鐵工基和投資,發改委和地方近期將推出新的一批重大工程包。階段性可以關註,1、降準之後還需降息來改善融資成本,年內仍將有1-2 次降息、3-4 次降準可能;2、受益二保增長的傳統的投資品行業;3、受益二特殊通融資安排的領域,例如PPP,特定行業的PSL;4、關註價格受中國需求影響比較大的資源型行業。

原因及邏輯:

工業仍在探底,預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加5.5%左右,略低於上月。從高頻數據來看,4 月六大電廠日均煤耗量約60.2 萬噸,同比下降9.4%,跌幅雖有縮窄但仍在絕對低位,下遊工業用電需求仍弱,預計4 月仹工業發電量繼續負增長;鋼廠陸續複產,4月上旬重點企業粗鋼產量環比增加5.05%,但同比減少3.0%,4 月仹雖然是建築施工傳統旺季,但終端需求幵未有明顯改觀。4 月匯豐PMI49.2,創12 個月來新低,內需弱、生產擴張放緩,目前工業仍在探底。


保增長還是要靠鐵公基:預計1-4 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13.5%,與上月持平。地產投資增速預計小幅回落,330 新政刺激4 月商品房銷售環比回升,但同比預計仍負增長,受制二高庫存,房地產投資增速小幅回落,而制造業投資增速仍將保持低位。鐵路、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的開工及擴大投資將對基建投資增速產生積極影響。2 月仹以來,發改委批複的新項目大多為水利工程,發改委近期將推出新的一批重大工程包,研究建立“政銀企社”合作對接機制,保證資金供給。


 預計4 月份消費零售總額增速為10.4%,受物價漲幅回升略有回升。受地產銷售回暖提振,房地產類消費可能會有所提速,而汽車類消費處二淡季,整體來看內需疲軟仍將拖累消費增速提升。



 內需羸弱,外需溫和,預計4 月份出口增長0.8%,相比上月顯著恢複。一季度春節錯位因素造成迚出口增速大幅波勱,4 月仹出口和迚口恢複正常。匯豐PMI 新出口訂單分項由上月49.8 回升至50.6,顯示內需羸弱但外需溫和。外需伴隨海外主要經濟體尤其是美國的經濟複蘇出現一定程度的改善,有望拉勱出口回升。而迚口受內需疲軟制約,下跌18.1%,繼續低迷。

通脹維持低位,生產資料價格環比改善:預計4 月CPI 同比增加1.7%,PPI 同比下降4.3%,均高於上月。4 月生產資料價格環比整體有所回升,根據生意社數據,4月紡織、化工、塑膠和能源板塊價格環比回升明顯,鋼鐵、農副、有色和建材板塊價格有所回落,預計4 月PPI 同比下降4.3%。消費者價格方面,從農業部批發價格數據來看,蔬菜價格季節性回落,豬肉價格開始反彈但肉禽價格整體來看較穩定,鮮果價格有所回落,預計4 月仹食品價格環比回落0.9%;非食品價格方面,受國際原油價格反彈影響,本月兩次上調成品油價,房租價格季節性回升,預計非食品價格環比增加0.28%,4 月CPI 預計同比增加1.6%。








(來自申銀萬國)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673

跨國醫療器械商在華承壓 糖尿病、養老等領域仍加速擴張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9257.html

跨國醫療器械商在華承壓 糖尿病、養老等領域仍加速擴張

一財網 王蔚佳 2015-07-23 16:40:00

未來政策將是目前醫療器械格局發生變化的最重要因素,其中,優秀國產設備遴選將使得包括東軟、華潤萬東和上海聯影等一批國內相關高端醫療設備公司廣泛受益。

長期以來,通用電氣、飛利浦、西門子三家跨國企業,壟斷了國內CT、核磁共振、PET-CT等大型高端醫療設備市場的70%。

日前,中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10年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正式發布。行動綱領將高端醫療器械發展提至國家戰略的高度。其中,提高醫械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發展影像設備、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耗材,實現生物3D打印等新技術的突破與應用成為重點內容。

隨著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臺,跨國醫療器械巨頭在中國的布局正在悄然生變。

長期以來,在大型醫療設備方面,外資品牌長期占據國內市場主流(來源:百度圖庫)

格局生變

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中國醫療器械貿易報告》顯示,我國正在使用的高端醫療器械中,80%的CT、90%的超聲波儀器、85%的檢驗儀器、90%的磁共振設備、90%的心電圖機、80%的中高檔監視儀、90%的高檔生理記錄儀是外國品牌。

而本土1.6萬家醫療器械企業中,除東軟、邁瑞等發展較好外,其余多為規模不大的中小型醫療器械公司——基於2014年醫療器械市場總量2760億元計算,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平均收入僅在1700萬元左右。

但近年來,國家多部門對國產設備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同時重點推動醫院采購數字化X光機、彩色多普勒超聲波診斷儀和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高端設備,促進國產醫療設備自主創新。

浙商證券研究所分析認為,未來政策將是目前醫療器械格局發生變化的最重要因素,其中,優秀國產設備遴選將使得包括東軟、華潤萬東和上海聯影等一批國內相關高端醫療設備公司廣泛受益,而在高層力推三甲醫院采購國產醫療設備的背景下,已經有部分城市出臺了相關的刺激政策額,未來會有更多的省市將繼續跟進,預計醫院采購國產設備的比例將明顯提升。

細分領域“小巨頭”擴張

然而,醫療器械細分領域的競爭卻在進一步加速。

來自海關方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醫療器械貿易總額達到357.94億美元,同比增長4.32%,較2013年下降9.8個百分點。其中,進口額為157.71億美元,同比增長5.32%,但增幅同比下降了14.75個百分點。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分析認為,去年我國醫療器械進口增幅為近3年來最低,且在華三資企業成為我國醫療器械進口主力,相關進口額占比達到40%;與此同時,診療設備類產品進口額占比超過70%,遠高於其他類別產品。

特別值得註意的是,2014年,在我國醫療器械進口產品中,進口額超過1億美元的有35個品種,主要為通用診療設備、彩色超聲波診斷儀、彌補生理缺陷的康複用具、X射線斷層檢查儀、內窺鏡、醫用導管、核磁共振成像裝置等——在我國醫療器械進口總額中占72.25%。

日前,全球最大醫療技術公司美國BD宣布,其在中國總投資1億美金的第三個生產基地在蘇州建成,進一步延伸其在中國的業務版圖和本地化生產範圍。

事實上,這也是繼醫療業務產品線、診斷業務產品線之後,BD第三次將其產品線引入中國,新生產基地投產後將生產糖尿病護理業務的胰島素註射筆用針頭和標本分析前處理系統業務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預計年產總量將超過10億支,可覆蓋BD中國目前在售的70%以上真空采血管產品。

而糖尿病正是中國目前面臨最嚴重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報告,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數達3.82億,所有類型的糖尿病患病率都在上升,到2035年,糖尿病患者數目將增加55%,糖尿病已成為全球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而我國是糖尿病的重災區,糖尿病患者人數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總數的三分之一,且年輕化趨勢明顯,相關護理產品的市場巨大。

“該工廠將使BD在華真空采血管產品產量翻番,充分滿足市場需求,提升市場響應速度,並預留有未來產量再次翻番的生產能力,預計至少將滿足BD中國未來5~10年的產能擴張需求。” BD標本分析前處理系統全球業務總裁John Ledek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

事實上,作為全球成長最快的區域市場,BD中國在2012年超越日本市場,成為其第二大市場;2014財年,BD中國25%的銷售增長使中國在其總部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而1993年進入中國的歐姆龍已經將大連變為其全球最大的電子血壓計生產基地和全球研發中心,30多條生產線可實現每月100萬臺血壓計的產能。

2014年,歐姆龍健康醫療事業在中國的整體銷售額已達到了12.3億元人民幣,較2013年增長20.6%,成為歐姆龍全球銷量第一的地區。

而隨著中國迅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骨科產品正在成為醫療器械領域的新增長點,全球脊柱、膝蓋、臀部及創傷產品占比已經超過整個骨科產品市場總數的65%,而這一點在中國尤甚。

對此,美敦力(Medtronic)宣布其在中國已經發展了2000個員工;施樂輝(Smith&Nephew)宣布了重組,並將戰略性鎖定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並將急需投入更多研發資金在面對這一市場的產品中。

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日前公布的《中國健康產業藍皮書(2015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2014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總量從1284億元增長到276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0.8%,相當於5年內市場規模擴大了一倍以上;而根據這一增長預測:未來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將進一步增長,至2019年整體市場規模將達6003億元。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23

跨國醫療器械商在華承壓 糖尿病、養老等領域仍加速擴張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9257.html

跨國醫療器械商在華承壓 糖尿病、養老等領域仍加速擴張

一財網 王蔚佳 2015-07-23 16:40:00

未來政策將是目前醫療器械格局發生變化的最重要因素,其中,優秀國產設備遴選將使得包括東軟、華潤萬東和上海聯影等一批國內相關高端醫療設備公司廣泛受益。

長期以來,通用電氣、飛利浦、西門子三家跨國企業,壟斷了國內CT、核磁共振、PET-CT等大型高端醫療設備市場的70%。

日前,中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10年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正式發布。行動綱領將高端醫療器械發展提至國家戰略的高度。其中,提高醫械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發展影像設備、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耗材,實現生物3D打印等新技術的突破與應用成為重點內容。

隨著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臺,跨國醫療器械巨頭在中國的布局正在悄然生變。

長期以來,在大型醫療設備方面,外資品牌長期占據國內市場主流(來源:百度圖庫)

格局生變

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中國醫療器械貿易報告》顯示,我國正在使用的高端醫療器械中,80%的CT、90%的超聲波儀器、85%的檢驗儀器、90%的磁共振設備、90%的心電圖機、80%的中高檔監視儀、90%的高檔生理記錄儀是外國品牌。

而本土1.6萬家醫療器械企業中,除東軟、邁瑞等發展較好外,其余多為規模不大的中小型醫療器械公司——基於2014年醫療器械市場總量2760億元計算,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平均收入僅在1700萬元左右。

但近年來,國家多部門對國產設備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同時重點推動醫院采購數字化X光機、彩色多普勒超聲波診斷儀和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高端設備,促進國產醫療設備自主創新。

浙商證券研究所分析認為,未來政策將是目前醫療器械格局發生變化的最重要因素,其中,優秀國產設備遴選將使得包括東軟、華潤萬東和上海聯影等一批國內相關高端醫療設備公司廣泛受益,而在高層力推三甲醫院采購國產醫療設備的背景下,已經有部分城市出臺了相關的刺激政策額,未來會有更多的省市將繼續跟進,預計醫院采購國產設備的比例將明顯提升。

細分領域“小巨頭”擴張

然而,醫療器械細分領域的競爭卻在進一步加速。

來自海關方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醫療器械貿易總額達到357.94億美元,同比增長4.32%,較2013年下降9.8個百分點。其中,進口額為157.71億美元,同比增長5.32%,但增幅同比下降了14.75個百分點。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分析認為,去年我國醫療器械進口增幅為近3年來最低,且在華三資企業成為我國醫療器械進口主力,相關進口額占比達到40%;與此同時,診療設備類產品進口額占比超過70%,遠高於其他類別產品。

特別值得註意的是,2014年,在我國醫療器械進口產品中,進口額超過1億美元的有35個品種,主要為通用診療設備、彩色超聲波診斷儀、彌補生理缺陷的康複用具、X射線斷層檢查儀、內窺鏡、醫用導管、核磁共振成像裝置等——在我國醫療器械進口總額中占72.25%。

日前,全球最大醫療技術公司美國BD宣布,其在中國總投資1億美金的第三個生產基地在蘇州建成,進一步延伸其在中國的業務版圖和本地化生產範圍。

事實上,這也是繼醫療業務產品線、診斷業務產品線之後,BD第三次將其產品線引入中國,新生產基地投產後將生產糖尿病護理業務的胰島素註射筆用針頭和標本分析前處理系統業務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預計年產總量將超過10億支,可覆蓋BD中國目前在售的70%以上真空采血管產品。

而糖尿病正是中國目前面臨最嚴重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報告,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數達3.82億,所有類型的糖尿病患病率都在上升,到2035年,糖尿病患者數目將增加55%,糖尿病已成為全球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而我國是糖尿病的重災區,糖尿病患者人數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總數的三分之一,且年輕化趨勢明顯,相關護理產品的市場巨大。

“該工廠將使BD在華真空采血管產品產量翻番,充分滿足市場需求,提升市場響應速度,並預留有未來產量再次翻番的生產能力,預計至少將滿足BD中國未來5~10年的產能擴張需求。” BD標本分析前處理系統全球業務總裁John Ledek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

事實上,作為全球成長最快的區域市場,BD中國在2012年超越日本市場,成為其第二大市場;2014財年,BD中國25%的銷售增長使中國在其總部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而1993年進入中國的歐姆龍已經將大連變為其全球最大的電子血壓計生產基地和全球研發中心,30多條生產線可實現每月100萬臺血壓計的產能。

2014年,歐姆龍健康醫療事業在中國的整體銷售額已達到了12.3億元人民幣,較2013年增長20.6%,成為歐姆龍全球銷量第一的地區。

而隨著中國迅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骨科產品正在成為醫療器械領域的新增長點,全球脊柱、膝蓋、臀部及創傷產品占比已經超過整個骨科產品市場總數的65%,而這一點在中國尤甚。

對此,美敦力(Medtronic)宣布其在中國已經發展了2000個員工;施樂輝(Smith&Nephew)宣布了重組,並將戰略性鎖定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並將急需投入更多研發資金在面對這一市場的產品中。

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日前公布的《中國健康產業藍皮書(2015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2014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總量從1284億元增長到276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0.8%,相當於5年內市場規模擴大了一倍以上;而根據這一增長預測:未來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將進一步增長,至2019年整體市場規模將達6003億元。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24

主業增長承壓加緊金融轉型 華資實業逾300億增資華夏保險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8085.html

主業增長承壓加緊金融轉型 華資實業逾300億增資華夏保險

一財網 李琪 2015-09-18 23:04:00

華資實業在9月18日晚公布了其非公開發行預案。公司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逾300億元,用於對華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夏保險”)進行增資。而增資完成後,華夏保險將成為其控股子公司

經濟結構調整的大勢,正在加速向微觀層面滲透,金融領域則成為重要的轉型方向。停牌近半年後,傳統制糖主業增長承壓的華資實業在9月18日晚公布了其非公開發行預案。公司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逾300億元,用於對華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夏保險”)進行增資。而增資完成後,華夏保險將成為其控股子公司。

據公告顯示,華資實業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將不超過34.66億股,發行價格不低於9.14元/股,擬募集資金總額316.8億元(含發行費用)。扣除發行費用後募集資金凈額將全部用於以現金形式對華夏保險增資。而本次重組並不會導致華資實業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

此次增資華夏保險,並非華資實業首次試水金融布局。在此之前,華資實業已相繼入股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恒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主業增長承壓,是華資實業加緊金融轉型的直接原因。以制糖為主業的華資實業,正面臨利潤縮水的嚴峻考驗。近幾年來,由於國內市場對糖的需求量持續低迷,加之大量進口糖的湧入使國內食糖產業競爭加劇,以制糖為主營業務的華資實業的業務格局急需調整。

通過此前一系列資本運作,華資實業將其金融產業的布局從參股銀行、券商拓展到控股保險公司。華資實業方面亦表示,控股華夏保險得以將保險業務納入上市公司主營業務中,從而實現上市公司主業以制糖業務為主向以金融保險、制糖為雙主業的轉型。此次增資華夏保險,也是看好保險業未來在政策利好和市場發育背景下的增長潛力,通過吸納行業內優質資產率先布局。

保險日漸成為傳統行業轉型的重要方向,與行業發展空間不無關系。2014年出臺的“新國十條”,明確了未來保險將成為政府、企業、居民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的基本手段,在政策及監管上也將大力推進保險業的發展。同時,中國保險業市場需求充足,2014年國內原保險保費收入2.02萬億元,同比增長17.49%,快速的增幅使中國成為全球重要的新興保險市場。

值得註意的是,華夏保險此前已經歷過多次增資。對於保險企業而言,充足的資本儲備有利於提升保險業務的償付能力。2014年,華夏保險償付能力174%,屬於充足Ⅱ保險公司行列;華資實業的本次增資完成後,新一輪資本的補充將提升華夏保險償付能力。而有市場觀點分析,引入上市公司作為控股股東能夠為華夏保險提供在資本市場持續的融資能力,拓寬資本補充渠道,建立良性的資本補充機制,使其實現業務的可持續增長。

據資料顯示,華夏保險業務範圍涉及普通壽險、分紅險、萬能險、健康險和意外險多個險種,其2014年度保費為715億元,位列市場第七;截至2015年7月31日,總保費944.1億,位列市場第三。而在去年,華夏保險也實現了業績的扭虧為盈,由2013年虧損15.87億元扭轉為2014年全年盈利11.55億元。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062

加入TPP反而承壓 影視產業尚需保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4977.html

加入TPP反而承壓 影視產業尚需保護

一財網 何天驕 2015-10-09 19:18:00

目前國內市場如果放開的話,肯定國產片票房受到很大沖擊,而國產片走出去幾乎很難,由於內容趣味以及制作能力還不及好萊塢,因此,目前還不是放開的時候。

近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TPP)引發各行各業大討論,也引發不少行業對前景的擔憂,但是,處在風口行業的影視產業卻不急著加入TPP。在影視產業人士看來,加入TPP反而會讓尚處在發展中的影視產業承受巨大壓力,畢竟跟好萊塢比起來,我們的競爭力還有一段差距,冒然放開市場最大的可能是我們本土大部分市場要被好萊塢搶去,而我們卻在美國等海外市場占不到任何便宜。

12國簽署的TPP協議全文目前尚未公開,網上流傳的版本基於2011年時泄露的一個早期談判文本,不能反映後續的變化。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TPP主要是促進成員之間的貿易、自由貿易和商務法律適應標準的統一等。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網站日前公布了一個TPP協議官方概要,介紹了TPP協議的主要內容。該概要中也有涉及影視產業相關內容。

在版權方面,“知識產權”章節確立了一些承諾,要求保護著作、表演和音像作品,包括歌曲、電影、書籍和軟件,也包含了一些技術保護措施和權利管理信息方面有效而平衡的安排。作為這些承諾的補充,該章節包含了一項義務,要求各方持續努力,探索維持版權體系平衡態勢的方法,例如依據合法的目的出臺一些例外和限制措施,包括在數字環境下的措施。該章節要求各方為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建立或維持一個版權安全港框架。這些義務不允許各方以提供此類安全港為條件,要求互聯網服務商監控其系統內的侵權行為。

TPP各締約方同意,打造強有力的執法體系,包括民事程序、臨時措施、邊境措施、以及針對偽造商標和版權剽竊等等行為的刑事程序和刑罰。尤其是,TPP各方將提供法律手段,防止非法占有商業秘密,並設立刑事程序和刑罰以制裁竊取商業秘密(包括網上竊取)和(對電影、表演等的)偷拍。

從概要看,TPP力求保護影視內容版權,推動成員國相關法律法規出臺。在版權保護方面,陳少峰表示,這些年,政府已經在打擊盜版上不斷加大力度,各項法律制度穩步推進,盜版等影視知識產權保護已經不需要借助外力了,所以在這方面,並不是很需要TPP。

而在促進自由貿易方面。影視界目前並不希望過快放開中國市場。誠然,目前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電影票房市場,然而,在全球影視產業,能夠在國際上橫掃千軍的只有好萊塢,其他地區的影視產業包括中國都很難走出國門,中國電影今年票房大約能達到400億人民幣,而海外票房預計將不及本土票房的十分之一,貿然放開市場會讓本土影視公司承受巨大壓力。

據悉,中國已經加入的世界貿易組織(WTO),中國與美國達成的協議已經對美國大片進入中國開了很大的口子。

中美雙方2012年2月18日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簽訂了《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彼時,中國進口片配額便從每年20部提高至34部,並以IMAX和3D電影為主,而美國電影票房分賬比例也從13%提高到25%。目前該諒解備忘錄即將在2017年到期,這意味著進口片的配額限制極有可能被進一步放開甚至取消。

業內人士透露,為了應對WTO,中國政府已經在盡最大可能為本土電影爭取時間,目前看,中國電影在國內雖然取得了不錯的票房,但在海外市場依舊缺乏競爭力。官方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內地票房收入超過了327億,與2014年同期相比增幅約為49%,其中,國產片票房約為193億,占比接近六成,比進口片的票房多了59億。然而,本土電影在海外票房表現並不如人意。

陳少峰向記者表示,目前國內市場如果放開的話,肯定國產片票房受到很大沖擊,而國產片走出去幾乎很難,由於內容趣味以及制作能力還不及好萊塢,因此,目前還不是放開的時候。

陳少峰坦言,從促進中國電影市場國際化的角度看,市場遲早要放開,但目前還不是時候,中國電影產業起步晚,發展還不全面,仍然是需要政府進行保護的行業,不過陳少峰建議,國產電影保護月等舉措應該可以取消了。

編輯:郭潔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886

二級市場不穩導致投資退出承壓 去年企業並購市場活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5445.html

二級市場不穩導致投資退出承壓 去年企業並購市場活躍

一財網 江旋 2016-01-28 17:36:00

盡管經濟增長趨緩,多家研究機構的年終數據顯示,去年,中國企業的並購交易仍舊活躍,這背後既有經濟轉型對公司並購戰略的推動,也有IPO關閘之後投資退出的需求。

盡管經濟增長趨緩,多家研究機構的年終數據顯示,去年,中國企業的並購交易仍舊活躍。在這些交易的背後,既有經濟轉型對公司並購戰略的推動,也有IPO關閘之後投資退出的需求。普華永道認為,今年中國並購交易仍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移動互聯網早期項目吸金能力強

記者近日從普華永道獲悉,去年,中國企業整體並購交易數量與金額均創下歷史記錄,並購交易總數量上升37%,交易總金額上升84%,達到7340億美元。

同時,去年中國大陸企業海外並購交易數量增長40%,金額增長21%,均創下歷史新高。民企海外並購繼續活躍,但國企略顯緩慢。

在這些投資活動的推動下,IT、互聯網以及生物醫療行業成為去年並購交易的大熱門。清科集團的統計數據顯示,這三個行業的並購案例數額超過總量的三分之一。

普華永道認為,2016年中國並購交易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科技行業和金融服務行業仍將延續去年的勢頭,成為資金湧入的熱點領域。

清科集團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天使投資爆發,投資案例和金額總量都接近於2014年的三倍,TMT行業受到熱捧,投資占比超過八成。而VC市場中,互聯網、電信及增值業務、生物醫療技術、金融、IT行業的吸金能力同樣遠優於其他行業。

記者註意到,去年備受關註的移動互聯網領域融資、並購持續活躍。根據投中集團統計,該領域去年VC/PE融資案例為479例,增長17.11%;披露金額共計45.32億美元,增長69.44%。

從融資輪次的案例分布來看,去年移動互聯網融資的A輪發生了338起相關案例,比2014年增長22.46%,表明機構投資者更傾向於投資初創型企業。

從具體案例來看,2015年國內移動互聯網企業融資金額位於首位的是快的打車獲阿里巴巴、軟銀中國等6億美元註資。排名二、三位的融資案例分別是掛號網獲得3.94億美元投資,高瓴資本、高盛領投、複星集團、騰訊、國開金融等共同參與;秒拍視頻獲2億美元融資,由德豐傑旗下新浪微博基金和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韓國YG娛樂有限公司等聯合註資。

在並購方面,去年該領域完成交易案例數量124起,環比增長87.88%;披露金額共26.55億美元,環比增長44.10%。

私募股權存量投資等待退出

盡管去年整體經濟形勢低迷,二級市場大幅震蕩,但私募股權基金的募資、投資和退出顯示出平穩狀態。

普華永道數據顯示,去年國內私募股權基金交易的數量與金額分別增長了79%和169%。同時,私募股權基金與財務投資者的國外並購趨勢非常顯著,2015年的數量相比往年有較大幅度的增長,而這些投資者最熱衷的是尋找具有“中國視角”的海外資產。

從分行業的投資熱點來看,清科集團的統計表明,金融、互聯網和房地產是去年私募股權投資最熱衷的三大板塊。

普華永道指出:“財務投資可用資本大幅增長,歸因於保險公司、其它金融機構及類金融機構(包括政府和產業基金、國有企業基金、私有企業基金和高凈值人士等)均大力開展直接投資活動。”

不過,去年IPO關閘也給私募股權基金的退出帶來了不小壓力。普華永道認為,因去年國內資本市場的動蕩,私募基金退出活動低於預期,大量存量投資等待退出在今年依然會是一個行業性問題。A股市場的動蕩將會減緩國內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活動。

據清科集團統計,去年私募股權投資退出的主要渠道首先是新三板,其次是並購和IPO。

不過,普華永道也認為,隨著市場的逐步穩定,退出活動將增加。去年VIE回歸成為市場熱點,該機構北方區企業並購服務部主管合夥人錢立強對本報記者表示,今年國內IPO仍然會是首選的退出路徑。對於同一類型的企業來說,在A股上市所得到的估值要普遍高於美國和香港市場,而私募基金發行人希望尋求估值的最大化。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76

英國歐盟“離婚” 原油承壓黃金受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174.html

盡管退歐公投前的多項民調結果以及博彩公司賠率均暗示英國留歐的可能性大於退歐,但英國和歐盟這對“相愛相殺”的“情侶”終於以退歐支持率大幅超過留歐支持率的事實,宣告“離婚”。英國首相卡梅倫也在公投結果出來後不久,宣布辭職。

與美聯儲是否加息相比,英國最終選擇退歐可謂出乎全球市場意料。那麽,在市場人士看來,該“黑天鵝事件”會如何影響原油以及黃金的走勢呢?

退歐影響下,原油價格無視基本面利好因素

英國公投382個投票區全部公布結果。其中支持留歐人數16141241人,占比48.1%,支持脫歐人數17410742人,占比51.9%。英國於1973年加入歐盟。此次投票結果意味著歐盟和英國長達43年的“婚姻”宣告結束。

原油隨即應聲下跌超過6%。WTI油價一度下跌2.77美元每桶至47.34美元每桶,布倫特油價亦下跌2.75美元每桶至48.16美元每桶。而此前,原油價格已經從年初的低位上漲超過30%。

截止記者下午4點半截稿時,油價部分收複失地。WTI原油價格為48.12美元每桶,國際布倫特油價為48.91美元每桶。

HIS原油分析師Victor Shum表示,在公投結果還未正式出來前,從股票到原油,所有的資產都在下跌。他同時強調,“英國和歐洲的經濟情況堪憂,對於原油市場是利空消息,也可能對亞洲經濟體帶來多米諾效應。”但他認為,原油市場如今正在經歷供需關系重新平衡,因此,撇開退歐因素,原油價格可能在50美元每桶獲得支撐。

興證期貨研究院劉佳利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英國退歐會進一步提升市場規避原油等大宗商品風險資產的意願,並將使得美元走強,而強勢美元在一定程度上會使油價受挫。此外,歐洲的原油消費占全球總消費量的16%左右。長期來看,英國退歐可能會沖擊歐洲經濟,從而額削弱這一地區對於原油的需求。

但他也稱,最近原油市場上其實有一些利好消息。比如上周三,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0.25%-0.50%不變,同時公布的點陣圖還顯示,預計今年僅加息一次的決策者從3月份時的1位增加到6位。此外,上周國際能源署(EIA)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10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減少93.30萬桶,目前已經連續4周下降。美國國內原油產量削減2.9萬桶每天天,降至871.6萬桶每天。

“原油短期要承壓了。”他稱,“不過基本面還是不錯的,壓力不會那麽大,短期會圍繞50美元上下波動。”

但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交易員ToddColvin看來,英國退歐對於原油市場沒有什麽影響。“公投後,市場給出的任何反應,可能都是暫時的或往相反的態勢發展。“他稱,英國退歐結束前,市場已有準備。

此外,他表示,“基本面可能有改善,但最終油價還是會走低,油價此前已經觸及51美元每桶,但這一價格是被高估的,由於拋售壓力、獲利回吐,以及經濟問題的存在,(原油)之後可能下跌至45美元或以下。”

避險情緒起,黃金為最大“贏家”?

而與原油不同,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其價格一度觸及兩年新高,上漲8.2%至1358.20美元每盎司。截止記者截稿時,黃金價格部分回吐此前的漲幅,為1320.55美元每盎司。

但對於黃金是否會成為退歐的最大“贏家”之一,市場也存在分歧。

某對沖基金貴金屬交易員對記者表示,此前,其機構在退歐公投事件不斷發酵的過程中,一直選擇做多黃金,但一旦“靴子落地”,而黃金價格又已經基本反映了退歐的影響,其在1350點位開始反向做空黃金。

但大部分分析員認為退歐成真,將大幅提升全球避險情緒,從而有利於避險資產。

法國興業銀行大宗商品研究亞洲主管Mark Keenan表示,英國退歐,金價的避險需求會升溫,金價可能升至1400美元每盎司,同時波動可能會大幅上升。其還表示,美元升值加上避險情緒或不利於油價,油價可能下跌5%左右。

安信有色齊丁團隊亦在研報中表示,英國退歐,將導致全球避險需求上升,帶來美元指數和黃金同漲的局面,並對人民幣造成貶值壓力。黃金將享受避險需求和人民幣貶值的雙重利好。

IG 分析師Angus Nicholson認為,由於英國退歐給歐盟的未來帶來不確定性,並可能導致全球性的衰退,黃金將在未來數個交易日內持續擴大漲幅,而原油也將繼續下跌。

持類似觀點的還有貝萊德(Blackrock)。其在退歐公投前,就表示,退歐公投的結果至關重要,因為除了英鎊外,各資產價格還沒有完全反映出退歐的影響,而退歐的可能性也被大幅低估了。“我們預計英國和歐洲的所有風險類資產將會被大幅拋售,而避險雷資產則會獲益。”其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