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Central Blogger 中環博客 - 禤中怡 中鋁千軍萬馬的悲歌 (2013年06月10日)

1 : GS(14)@2013-06-11 22:59:39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58335 【am730專欄】在金融界工作,一向視為薪高兼有冷氣嘆的舒服工,況且白領人士起碼每周有一天半假期,令人羨慕。不過,這支歌仔恐怕有變,卻是為了遷就家中的傭工!
同金融公司打工的分析部朋友打聲招呼,竟然周日依然身處辦公室內埋頭趕工,面對炎熱夏天,奈何中央冷氣經已停止運作,只能找來風扇吹涼。他解釋,本來周六可開工,怎知太座不想菲傭周日放假,以免和其他同鄉相處學壞,故此安排傭工周六放假,他也只好先照顧家中大小,改為周日下午上班。
除了日常工作外,他正忙於撰寫下半年投資攻略,當然,做朋友的懂得不會追問內容,只好鼓勵他早點下班回家。
中國鋁業(2600)管理層同樣忙透了,皆因正忙於賣資產套現,最終又是母公司悉數接手,其中上周賣西北鋁加工和貴州氧化鋁部分資產,涉高達60.8億元(人民幣,下同)(約77億港元),但最終只賺1.17億元而已。
該集團昨日又賣一籃子鋁加工資產,涉逾32.4億元,而出售的一批債權作價17.55億元,前者可賺10億元,可惜該批債權原來值29.25億元,現在六折收回欠款,即變相蝕11.7億元,一來一回,其實蝕了逾1.7億元,連同上周交易所賺,代表又是得個「桔」。
最悲壯是交易款項並非即時全部「落袋」,一籃子鋁加工資產的七成款項要明年6月中前才支付,而該批債權款項更分5期,最後一期償還至2017年6月中,話雖會計貸款息,但已成無可奈何的選擇。
該集團早於3月初失去藍籌股地位,由電腦加手機股聯想(992)所取代,而由下周一起,更會被剔除於國企成分股名單內,可謂高峰滑落。
其實,該集團持續膨脹,自07年員工人數才9.42萬人,於08年迅速增至10.7萬人,即使09年蝕46億元,直至2010年員工人數更進一步攀升至高達10.8萬人,當中負責生產的員工佔8.84萬人,比07年足足多了1萬人,認真進取。
即使隨後兩年勉強盈利,直至去年底員工人數才累減1萬人至9.7萬人,而最恐怖是總負債從08年754億元年年遞增,去年底見1,212億元之巨,反映單是員工薪酬成本及財務費用,已肯定非同小可。
望望首季未計新收購,生產運營費用和管理費用合共逾10億元,與去年同期比較僅輕微回落,而財務費用一季要付12.4億元,包袱肯定不少,重拾活力需時。
以前常常聽「人多好辦事」,又話「借錢方為人上人」,可能是國企配合國策,兼且發展過快時,又有母公司這種強勁背景支持收拾殘局才有資格,但若果做股東的話,就可能免問了。逢周一刊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062

港版《楢山節考》貧窮悲歌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1 : GS(14)@2014-09-07 12:38:13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4/08/blog-post_29.html\r\n

\r\n上世紀80年代曾有一套名為《楢山節考》的電影上映,瓜瓜當時不敢去看。是恐怖片來嗎?不是,其實是悲情片,但劇情無比淒慘。楢山是個地名,楢山節考則是指流傳在該地的山歌。故事背景是古時的日本,內容主要講述一個座落在楢山山腳的貧窮村落,他們有一個非常殘忍的習俗,所有老人家只要年屆70歲,不論健康與否,都要由子女背上楢山等死。為什麼?因為村落經常糧食不足,所以要控制人口,畢竟老人沒有生產力,少一張口就能減輕負擔。記得瓜瓜當時還是學生,得悉劇情後怕心情太過沉重,所以一直沒有去看。豈料到了今天,竟然聽到類似主張。\r\n\r\n沒能力長者被標籤「大食懶」\r\n\r\n事緣扶貧委員會最近發表《香港退休保障的未來發展》研究報告,建議政府向所有長者每人每月發放3000元老年金。報告還建議,政府先為計劃注資500億元,以及負責每年相關支出的一半。報告同時建議引入「薪俸老年稅」,全港僱員和僱主按薪金某個百分比徵稅,薪金愈高,稅率愈高,上限為薪金的2.5%。報告一出,反對聲此起彼落,當中最多人質疑的問題,是計劃能否持續。按報告推測,計劃將於2026年開始出現入不敷支,老年金於2041年將僅餘135億元,由於該年已經需要由老年金結餘拿出143億元來補貼赤字,若情況持續而且沒有新資金注入,意味老年金將於2042年完全耗盡。\r\n\r\n眾所周知,政府正面對結構性赤字,在勞動人口下降,以及人口老化等因素下,此計劃勢必加重政府的財政壓力。雖則如此,退休保障以討論多年,除了自2000年開始實施那個成效存疑的強積金外,退休保障制度根本毫無寸進,港人退休生活依然沒有安全感可言。不過,拖延不是辦法,社會始終要為此達成共識。\r\n\r\n計劃影響深遠,各方持有不同意見可以理解,但最令人失望的,就是不少人將沒能力退休人士標籤為「大食懶」,就好像李兆波先生最近寫的《助置業好過加老年稅》,當中有一段寫道:「加稅津貼大食懶只會加劇社會矛盾,大部分人還是靠自己的努力好了」。拜讀李先生的鴻文後得出一個印象,沒能力退休人士可分兩類,一類是沒有能力付款的弱勢社群,另一類是有能力但理財不善,退休前夜夜笙歌,退休後生活迫人。李先生還提到,對於第一類的弱勢社群,政府可以照顧一下,但這批人為數不多。\r\n\r\n港人不缺錢卻無「人心」\r\n\r\n根據上述研究報告引述《2012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的計算,2012年貧窮長者人數達38.8萬人。既然李先生認為弱勢社群是少數,是否意味這批貧窮長者,大部分都是第二類的大食懶?再者,瓜瓜不清楚李先生如何得出第一類為數不多的結論,可是,現實是香港有不少人仍是「餐搵餐食餐餐清」,不要說儲蓄,平常生活也甚為艱難,去年貧窮人口就多達134萬人,佔整體人口約19%,莫非他們大部分都是理財不善嗎?退休保障制度不完美,我們可以再檢討,大家尋求共識找出可行方法,但不應用二分法,簡單地將無力退休長者標籤,這樣才是加劇社會矛盾的元凶。\r\n\r\n最近有調查指出,近四成的受訪長者表示,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不獲讓座,無力退休又被標籤成大食懶,在港生活的長者認真淒慘。香港沒有楢山,但卻滿布楢山的想法,把老人家看待成社會的負累,難道我們真的如此貧窮嗎?想深一層,香港的確是窮,但不在金錢上,而是人心。\r\n\r\n文章來源:《信報》年青有計 2014-08-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422

好戲派:朴有天《怒海沉淪》前進號悲歌

1 : GS(14)@2014-11-03 22:42:47




由真人真事改編的韓片《怒海沉淪》,將人性最醜陋的一面表露無遺,在一架「前進號」的破舊漁船上,大鐘獎影帝金允錫飾演的船長為了保住漁船,鋌而走險走上非法偷渡之路;男團JYJ成員的朴有天飾演的新手船員,為了萍水相逢的偷渡少女,不惜與船上所有人對峙,還有殺人躲避債主的工程師、對船長忠心不二的甲板長、見錢開眼的滾軸手等,數十條人命在濃霧閉鎖的大海上,一段泯滅人性的悲劇赤裸裸盡露人前。撰文:施洛冰香港上映日期:11月6日


有望提名奧斯卡

陣容強大的《怒海沉淪》,由大鐘獎影帝金允錫、JYJ成員朴有天、韓藝璃等主演,並由《殺人回憶》和《末世列車》的導演奉俊昊監製,在韓國上映時掀起話題,更成功揮低《走到盡頭》、《道熙呀》、《群盜》等電影,從多部作品中脫穎而出,將代表韓國報名參賽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外語片,外界認為此片由真人真事改編,並從中探討人性、民族等問題,大眾亦一致認為電影有望可為韓國爭光,成功獲獎吐氣揚眉。



朴有天演技蛻變

男團出身的朴有天現時歌影視三棲發展,面對老戲骨金允錫、文成根、金相浩等人也絕不欺場,他在片中飾演新手船員,為了韓藝璃飾演尋找哥哥而偷渡的朝鮮少女紅梅,不惜與船長對抗,更與紅梅在怒海上演一場床戲。起初觀眾對朴有天的演技有所懷疑,但他卻親自與船員見面商討,為了與眾演員融為一體,他更每天與他們飲酒增默契,最終表現獲一致好評,亦得到監製奉俊昊激讚。



海上拍攝增難度

整部電影有七成以上都在水上及船中拍攝,電影每次拍到海的場景,劇組都需要出海拍攝,演員亦要親自下水,拍攝時遇到不少困難,好像朴有天就要泡在充滿機油的海中拍攝,令朴有天絕不好受,但最終亦頂硬上完成拍攝。雖然在片中飾演船員的演員都沒有在船上生活過,但他們就花了一個月時間與真正的漁夫作交流,就連一些抓魚技巧也要學習,令到拍攝時更加傳神演繹到角色。



揭示人性陰暗面

電影揭示人性,在恐怖真相後,到底誰是誰非。觀眾作出審判前,亦要了解到電影幾位男角的悲哀,船長哲珠的太太紅杏出牆,東植為了紅梅不惜一切,但紅梅選擇他,到底是因為愛還是為了保護自己?還有沒有錢嫖妓的船員,當發現一直藏匿的紅梅,即獸性大發。船員聽從船長的命令,處理船上偷渡客的屍體,有人受不了內心折磨,但最終卻反被船長殺害。



【故事簡介】誓死護偷渡少女

《怒海沉淪》是真人真事改編,講述船長哲珠(金允錫飾)為保護漁船「前進號」,毅然接下偷運中國偷渡客的生意,新手船員東植(朴有天飾)滿心歡起以為終於找到工作,但在船上他卻遇到尋找哥哥而偷渡的朝鮮少女紅梅(韓藝璃飾),他不惜一切保護紅梅。前進號在一次偏離航道之際,遇到水警檢查,船員即將偷渡客驅趕到魚艙躲避。當眾人待水警離開打開艙門後,發現無法挽回的悲劇正展開。



【三個粉絲去首爾】追星實錄,即上韓劇讀: http://hk.apple.appledaily.com/ksta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41103/189212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301

屋邨仔勵志傳奇 坤哥自爆攞綜援悲歌

1 : GS(14)@2016-01-20 23:41:38

2016-01-13 EW
吳業坤(坤哥)近期風頭勢不可擋,橫掃各大樂壇頒獎禮,除了以「全滿貫」姿態,囊括四台的新人王獎之外,更破紀錄撼贏一眾前輩歌手,勇奪《叱咤》的「我最喜愛」歌曲和男歌手兩個大獎,肯定是今年娛樂圈的大贏家之一。

坤哥旋風式冒起前,原來有段坎坷身世。從小屋邨長大的他,父母十幾年前離婚,單親的坤媽帶着一對子女,面對生活逼人,無奈只好攞綜援解燃眉,而坤哥亦要做清潔工幫補家計。

由攞綜援的屋邨仔,到今時今日一粒鐘騷價六萬;由扮棋子的諧星,到今日捱出頭來,坤哥成功締造一個勵志傳奇。

人氣新人王

二十五歲的吳業坤(坤哥)今期爆紅,先在《勁歌》爆喊到眼鏡起霧「一喊成名」,後在《叱咤》奇蹟地以新人身份,鍊贏一眾前輩歌手,連奪「我最喜愛」歌曲和男歌手大獎,激動到下身「動L」,成功霸佔報刊娛樂版,贏盡風頭;就連各大社交網都被他瘋狂洗版,人氣一時無兩。

風光背後,坤哥卻歷盡幾許辛酸,他接受訪問時,坦承自己屋邨出身、來自破碎家庭。十多年前,做小巴司機的爸爸,疑似因為「包二奶」和坤媽離婚,所以他自少特別缺乏父愛。

在一〇年,坤哥參加《超級巨聲2》時,選唱了〈單車〉一曲,「細細個爸爸就錫妹妹多過錫我,唔同我傾偈,後來同媽咪分開更加搬走咗。見到人哋兩父子有溝通、會擁抱,會好羨慕。」

坤哥一年只見到父親兩、三次,平時偶然會收到對方一兩個簡單的短訊問候,但他表示自己已經心淡且沒感覺。提起家用問題,他更似對父親仍懷恨意,「Suppose佢應該養我㗎,離婚後都冇養我,係有少少(錢)返過吓嚟,但都唔夠啦!」

單親坤媽一個人難以養起一對子女,在坤哥升中後,惟有開始靠綜援支撐,可是一家三口的生活仍然捉襟見肘、入不敷支。坤哥說:「媽咪真係好辛苦,做好多兼職,例如:清潔、家務助理之類。」為了幫補家計,在中五時,坤哥也開始做兼職,包括:打蠟、保險、收銀等。而他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中五暑假時做清潔工,「記得嗰時人工係一百八十蚊一日,好勁㗎!工作都係拖地、掃地,同埋因為要搬開啲枱櫈,練到幾弗吓㗎!」

缺物質生活

第一次打工出糧,坤哥買了人生第一支結他;第一部智能電話,就是他在二十歲時參加《巨聲2》之後,自己買給自己的;第一次坐飛機離港,也是跟無綫拍攝隊出埠工作。可想而知,他從前物質何其缺乏,一直是生活在清貧底下,掙扎求存。

直至坤哥在理工環境科副學士畢業後,正式加入無綫工作,他成為了家中的經濟支柱,一家才停止領取綜援。不過,坤哥初出道時月薪僅得八千,家用加上供細妹讀大學,杯水車薪;他惟有密密接騷幫補,試過只收兩三千車馬費的騷仔都照接,好彩慳住使勉強夠用。難怪直至今時今日,有指坤哥縱使收入大激增,做一小時騷價升到六萬,但他卻依舊冇改慳儉性格,使錢計過度過。

本刊發現,坤哥對含辛茹苦養育自己的坤媽,的確孝順有加,常在社交網晒母子合照,更不時做乖仔請媽咪食飯、旅行。而名副其實「廿四孝」慈母的坤媽,在家打理家務任勞任怨之外,每逢兒子出騷,她更例必撐場做坤哥的「頭號粉絲」,包括:四台頒獎禮,以及上周六(九日),坤哥的處男唱片簽名會,坤媽都被發現隱身於fans堆當中,默默在背後支持。

黃翠如相助

除了家庭背景坎坷之外,坤哥每次提起之前冇唱片公司肯簽,心情亦頗大感觸。他曾不下一次公開感謝黃翠如,「嗰時佢都係啱啱入無綫,一次大家做節目等緊綵排傾開偈,佢知我鍾意唱歌,就話都識啲唱片公司嘅人,可以畀啲意見我,估唔到佢講完,真係畀埋電話我,又真係好上心,約嗰日仲一齊出埋嚟添!」在黃翠如的悉心安排之下,坤哥第一次接觸到唱片公司「星娛樂」的高層,不過卻未能一擊即中,獲得對方的青睞。之後,坤哥繼續尋覓肯給他一個機會的伯樂,試過某唱片公司在網上公開招募新人,他傻到寫信毛遂自薦,「我話我識自己化妝、自己整頭嘅;我係吳業坤,參加過《超級巨聲2》都有啲人識嘅,諗番嗰時都好戇居,人哋明明招募素人,我竟然自薦,真係幾幼稚吓!」

坤哥搵唱片公司多次碰壁後,沒有放棄夢想,繼續在網上平台勤力唱cover,又嘗試自己作歌,日日po相、po片。而呃到不少like的他,愈吸愈多fans,竟成為網絡紅人,得到一定的注意。

感激易服男

今年初,坤哥在一位朋友撮合下,再次接觸「星娛樂」的高層,這次終於給他如願簽約公司,一圓出碟做歌手的夢。上周六(九日),坤哥在網上出po公開多謝這位大恩人說:「有一位朋友,她讓我有機會踏出去,成真了夢想。沒有她,就沒有原來她不夠愛我,就可能沒有現在的東西……謝謝身邊有這樣的一位她。」

坤哥雖然用了「她」字,來形容這個對他如此重要的人,但instagram上tag着的,明明是與許廷鏗傳緋聞、關心妍的前助手、「易服男」阿小的名字。出席簽唱會時,坤哥被問起此事,他強調只想答謝幫過自己的朋友,並拒絕評論關於對方的性別問題。

人紅自然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特別惹人關注,坤哥由以前nothing to lose到今日略有成績,坦言感覺到壓力,但絕對不敢「飄飄然」。而且,出身草根的他,目標也絕不離地,就如普羅大眾一樣,儲夠首期買樓,只想讓一家人住好啲。

中四初戀速 8女星

坤哥雖然天生一副「毒男」樣,但其實他在中四時,已經開始拍拖。接受訪問時,他憶述跟初戀女友一齊排隊攞周杰倫簽名、一齊在沙灘倒數,更似十分懷念。雖然坤哥外表木獨,但被指「偽毒」,因為他好識冧女。一〇年入行以來,他的異性緣不知幾暢旺,還狂冧八女星,真是人不可以貌相!

周秀娜

坤哥參加《超級巨聲2》時,公開自己視周秀娜為女神,後獲公司安排一嘗所願,多次與女神合作。

鄧佩儀

因拍J2台的《搵食飯團》,坤哥與主持之一、華姐冠軍鄧佩儀混熟,兩人被影到出雙入對,一同返公司而傳緋聞。

蔡穎恩

去年五月,坤哥推出新歌〈原來她不夠愛我〉,親自邀請蔡穎恩拍MV做女主角,因而傳出緋聞。

麥明詩

麥長青大爆坤哥暗戀今屆出爐港姐冠軍麥明詩,坤哥揚言要待自己事業有成,才敢展開追求,間接承認對女方有意。

吳若希

坤哥曾公開表示對吳若希有好感,又透露在女方五月二十三日生日,捐了五百二十三元當送女方生日禮物,「巧爛漫」啫!

Christy@FFx

去年九月,女團FFx憑一曲〈Sugar Baby〉在網絡大hit,坤哥揚言喜歡隊中最年輕的Christy(周葆諭),因他鍾意斯文型女仔。

Aka@Super Girls

有傳,坤哥曾跟女子組合Super Girls 隊長Aka(趙慧珊)暗撻半年,後因被女方嫌窮而分手。

龔嘉欣

有傳,坤哥與龔嘉欣因拍劇集《愛.回家》撻着,兩人經常出雙入對,戴埋情侶帽、情侶眼鏡,被指發展姐弟戀。

300呎坤竇逐格睇

坤哥一家三口現住樂富橫頭磡邨公屋,面積三百幾呎,從不同角度睇,坤竇與一般公屋家庭無異,傢俬布置都是比較簡陋,而且因為屋細更擠滿不少雜物,晾衫曬衫更掛滿窗口之外。而在曬晾的衣物中,記者發現,多條紅噹噹的男裝內褲,相信是坤哥所有,攞新人王獎「全滿貫」,不知是否靠這些紅底催運呢?

撰文 錢慧 攝影 娛樂追蹤組 設計 吳俊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672

《愛.別讓我走》複製人悲歌或成真

1 : GS(14)@2016-03-08 00:08:21

延長注定早夭胎兒的生命,並以其器官換取別人活命的機會,意念與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小說《Never Let Me Go》相似。



胎兒不懂表達意願

這部2005年出版的作品,故事講述無親無故的主角在遠離塵囂的寄宿學校長大,學校從小就要求他們嚴格管理健康,尤其禁絕吸煙。情節及後揭發學生原來是複製人,而學校的任務就是教育他們成為天生的器官捐贈者,長大後適時摘下器官,反覆捐贈直至死亡。小說2010年拍成電影《愛.別讓我走》,由嘉莉慕萊根、姬拉麗莉和安德魯加菲主演。日本今年亦將小說拍成電視劇,由綾瀨遙主演。作者筆下的主人翁對犧牲自己、成全他人的使命毫無懷疑,反而着眼於如何將有限而短暫的人生延長並活得無悔。但胎兒不懂表達意願,變相要他們為捐器官而生出來是否道德,就是醫學界激辯的問題。英國《星期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7/195194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119

中環人悲歌 阿梅

1 : GS(14)@2016-10-30 16:06:33

2016-10-30 HJ
小時候渴望在中環上班,幻想秒秒鐘幾百萬元上落好鬼威風。當真的做了中環人後,慢慢才明白箇中悲歌。正所謂西裝骨骨,熱到出汁。一邊在茶記吃着50元的碟頭飯,一邊拿着手機傾談億億聲的 「大買賣」,畫面其實都幾惹笑。

中環人每日與大量金錢打交道,一般以百萬元單位起錶。所談論的數目字背後總是拖着一堆零,令人對金錢短暫失去知覺。幾百萬、幾千萬,說起來臉不紅氣不喘,好像都只是小意思。可惜的是,大額數字永遠只能在公司電腦的excel上出現,大部分中環人在現實中卻曾未擁有過,下班後大家又要為省下一個幾毫而費神。精神分裂的最高境界莫過於此。

上周,市場失當行為審裁處裁定,沽空機構Citron因四年前發表唱淡恒大(03333)的報告而被罰,其創辦人Andrew Left更被禁止參與香港市場5年。事件值得關注,是因為此案為香港首度向非證監會持牌人的沽空機構作出懲處。審裁處指Citron於恒大報告中犯有失當行為,包括向投資大眾呈報有欺詐成分的資料。證監指Left在報告發表前不久沽空恒大股份,而恒大股價在報告發表當日急挫,最終讓Citron獲利。審裁處法官批評,Citron的報告粗疏,又無尋求專業人士意見,屬於誤導市場咁話。

事件是繼穆迪的紅旗報告後,證監再次向唱淡者高調開炮。有趣的是,市場上每天有無數人在發表形形色色的偉論,大行的唱好報告即使錯到七彩,也從不被罰。明顯地,市場對看淡者存有嚴重偏見。可以想像的是,假如Citron發表的是唱好報告,哪怕內容再「粗疏」,估計也不會被人抽秤。Citron的報告之所以具有影響力,正是因為其track record夠堅,幾乎箭無虛發,就如當年的紅旗報告一樣,Citron對恒大提出的疑點,實屬合理推測。現在的情況是,假如唔啱聽,即使命中率高,也有可能被罰;相反,即使是但噏錯到七彩,只要政治正確,也可被接受。中環人講規矩、信制度,儍儍以為什麼問題都有機制可解決,問題是香港的監管思維早就成功與國內接軌了。

http://moybeanplayground.blogspot.com

#阿梅 #財富管理 #財經DNA - 中環人悲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165

財經評論:「九萬五」家長悲歌

1 : GS(14)@2017-06-10 12:39:19

小一統一派位結果揭盅,這個俗稱大抽獎的派位遊戲,每年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愁,但今年更應該是最多人愁的一年,包括本人在內。父母要為抽不到心儀學校的子女東奔西跑「叩門」,盡最後努力為子女爭取更理想學校。小女2011年出生,那時政府尚未叫停雙非孕婦湧港產子,這年全港出生率高達95,451人,屬香港有史以來最多嬰兒出生一年,更較回歸20年來的每年平均數6.4萬人,高出近一半。2012年政府宣佈停收「雙非」後,2013年出生率才開始回落;2013年至2016年,新增嬰兒跌至5.7萬至6.2萬人。阿女背負「九萬五」出世後,從奶粉開始已習慣甚麼都需要同人爭。到兩歲入讀幼兒班,搵學校肯定難過抽新盤,最後要走捷徑才有書讀。香港何時也是識人好過識字。今年升讀小學,她再次要與逾3.2萬準小學生爭小一學位。今年參與小一派位的學生創10年新高,好多「九萬五」家長對結果不存在希望。到周六收到結果,可用比慘更慘形容,小女被安排到一所「國際學校」。小一派位套用在樓市上,相信抽學位可以用難抽過「浩劫灣」形容。聽太太講,女兒心儀的一所學校,每年最多只有8個叩門學額。早一、兩年便多達500人遞表爭兩至三個學位。若以兩個學額計,超額逾200倍,勁過當今不少新盤,甚至媲美1997年開售青衣灝景灣錄得的189倍破紀錄盛況。荃灣愉景新城1期96年開售,超購也只是106倍。時也命也,運氣是人生成功的重要法則。抽學位又好,抽新盤又好,運氣決定一切。樓市一日癲過一日,好多人開始唱淡樓市幾時玩完,新盤就次次抽籤排長龍,連只識買餸的港媽也搶入市。樓市總有爆的一天,但幾時來就無人知。正如開售踏入20周年的天水圍嘉湖山莊美湖居,當年亦有誰估到在樓盤開賣後一年,金融風暴令樓價大跌四成。記者:朱連峰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06/200454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685

一路一帶:香港回歸廿年的悲歌

1 : GS(14)@2017-07-01 09:32:58

香港即將回歸廿年,近年被批評最多,就是香港原地踏步、不思進取、食老本。的確,香港廿年來,進步得最多,是超支基建,是癲狂樓價。就連八達通廿年都冇乜進步過,難怪林鄭都唔識得用。香港的前路,年輕人「睇唔透」,昔日的獅子山精神,在現今已用不着,勤力工作,準時交稅,睇住啲錢白白流出去,搵得錢最多,仍然是地產及銀行那班人,「收租好過打劫」,是香港最穩陣的產業。年輕人唔係冇理想,而是不敢有太多幻想,創業的機會成本實在太大,社會認同的身份價值,不是你有幾大貢獻,而是睇你有幾多層樓,有幾多息收,「叻」是看你荷包有幾深,而唔係讀過嘅書有幾厚。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香港剛好相反,上一代累積財富,下一代用畢生積蓄去繼續增長前人的財富。曾經是香港仔精神嘅王維基,最近都高調「藐視」香港年輕人,都係老土的唔捱得、唔夠勤力,「因為未ready而去投訴社會唔畀機會,我唔係好贊成呢種態度。」這句說由他講出來相當諷刺,其實香港人同樣可以回敬佢「未ready就去投訴行會唔發個電視牌。」將制度不公平合理化,王維基好像忘記了,當初就是這班年輕人最支持他搞電視台,其實最埋怨別人唔畀機會的,正是王維基本人。後記:傳媒寒冬,已經寒咗幾年,倒閉的同業已有數間,香港人睇新聞習慣已經改變,別說賺大錢,好新聞和收入,由正比變成反比,明星食煙偷食,好像比國家大事更為重要,怎樣轉身迎接新科技時代,怎樣將新聞化為收入,是傳媒要認真考量的問題。不過當我看到今年書展主題是「旅遊」,便知道傳媒就快玩完。要考量一個地方的文化軟實力,可以留意市民的閱讀普及程度和質素,今年書展以旅遊書作主題,港人願意花一百幾十買在Google可以免費找到的資訊,卻不肯每月花時間去支持新聞資訊,完全是為香港回歸廿年寫下悲歌。斯郎
https://www.facebook.com/oneroadonebelt/本欄逢周四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9/200723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164

細奀時代:這一代理財悲歌

1 : GS(14)@2017-10-15 16:33:59

■上一代的香港人,理財方案是置業。可是這一代的香港人,此路已不通。 資料圖片





「每天都在用六位數的密碼,保護着兩位數的存款。」「小時候總騙爸媽自己沒錢,現在總騙爸媽『沒事~我還有錢。』」「經濟獨立了,才敢做真正的自己,否則只好一直做別人喜歡的自己。」內地16家基金公司,以「年紀越大,越沒有人原諒你的窮!」為題,一人用一句文案,直接刺痛人們的神經。人到中年,臨近退休,最絕望的一件事,竟然是再做多十年八年,不是怕無所事事,而是擔心坐食山崩,不能夠斷了收入,這種例子根本隨處都係。上一代的香港人,理財方案很簡單,當然是置業。年輕時識得諗,買多過一層樓,便可以確保安享晚年。可是這一代的香港人此路已不通,先不說樓價是否泡沫,最終會否爆煲。在目前水平,不靠父幹的話,普通一個香港年輕人傾盡全力也只會買到一個小單位,還要隨時供足一世,到將來年老的時候,唯有用逆按揭才會有現金流,可是一旦用了逆按揭,代表下一代就不能靠父幹,依然面對相當苦惱的狀況。


財經傳媒有責任

前景太灰,大部份人的選擇是不聞不問當唔知。香港人的理財智商其實甚低,舉個例子,每次強積金要提高供款上限,打工仔都以為自己被無良基金公司打劫一樣,明明僱主增加的那份供款,等於提供子彈墊住賭,對打工仔長遠必然有利,德政竟然也被看成暴政。香港人之所以討厭儲錢,是因為明知儲得幾快,都唔夠樓價升得快。於是我們生活很矛盾,一方面很忙在工作,另一方面則很忙在花費。因為工作已經很忙,根本無時間鑽研理財之道。同樣因為工作已經很忙,當然一有機會就要享受一下,才對得住自己。於是集體陷入一個沒有出路的循環,生活看起來很充實,work hard,play hard。實際上只是白忙,過得一日得一日。人最可悲是每日重複做一樣的事情,而天真地期待會有不同的結果。其實財經傳媒也有責任,老闆只看收視率,理財賭博化娛樂化也在所不惜,永遠只是關心今日炒乜,恒指是升還是跌。放棄灌輸讀者正確的投資理念,最終看着一代香港人年紀越大,越沒有人原諒我們的窮。阿飛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10/201781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641

財經評論:$4,000管理費的悲歌

1 : GS(14)@2018-02-13 01:50:37

脫離樓奴之列,可能是很多人的願望,不過,身邊朋友最近發現,即使有幸供滿層樓,都未必如想像中輕鬆快樂。買樓這個話題,向來是香港人一種無形的壓力,香港地小人多,政府房屋福利政策非人人受惠,除非你是新界擁有丁權人士,否則解決住屋需求,不少人窮一世為層樓籌謀,置業遂成為一個長青話題,無論你是十多廿歲,求學階段或是初出茅廬,或是已經首次置業,計劃換樓,甚至打算買多層樓收租退休,每個階段都會對住屋有所求。筆者身邊不乏朋友已供滿層樓,理應恨死隔離,讓人「葡萄」,正當以為無債一身輕之時,原來「管理費」可以貴得嚇人,足以要友人做份兼職去交管理費。他直言,樓是供滿,看似消遙,但每月動輒幾千元管理費,不吃不喝不用供樓,都要付這筆管理費,一個實用面積近800方呎單位,每月交近4,000元管理費。友人笑言,樓價還沒有如此高漲年代,新界區買層200多萬元私樓,每月供款也是徘徊4,000元至5,000元,其後,因應首置物業升值,套現換層面積更大物業打算安享晚年,豈料新樓的管理費近5元一呎,即使你不用住客會所設施,不在25米泳池暢泳,即使樓下看更每天「黑起塊面」,你每月都要準時交高昂的管理費。友人原定考慮「父幹、母幹」為子女籌謀買物業,兒女勉強具備供樓能力,但隨樓附上一大筆開銷,除了息口增加的考慮,還有更實際的如管理費,差餉地租水電煤氣費等雜項,最好預早提示兒女,有定心理準備免「斷供」收場。記者:湯家明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05/202960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2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