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彗星或恆星?

2013-03-25  TCW
 
 

 

眼前這個年輕人的資歷漂亮,建中、台大研究所,通法、德、俄等五國語言,歐洲交換學生一年,人看來也體面。他說,渴望進行文字創作。

為什麼沒有考慮其他業者,「聽說他們的生產流程有點制式,可能沒有個人發展空間……,」「我覺得自己的文字很有風格……應該很快就學不到東西了。」

問他是打哪聽來,他說,問了三位知名學者、業界權威,還有一些同學的親身見聞,看來他有些人脈。同學在該處工作多久?「有的離職,有人近一年。」再問,完全相信離職者的說法?這機構真的如他所說僵化?如果是,那不正是你的發展空間?

前半個小時對答如流的他,至此停頓。

第一次找工作的他,能夠如此肯定自己的文字風格,我一方面佩服其自信,也有些不解。像我這個年紀的人,要有多大的把握,才敢說自己很有「風格」?又像我這種在同一家機構任職逾十年的人,每天都覺得還有許多不足,也很難想像一個新鮮人可斬釘截鐵的預測,業界老大哥沒啥可學習?

一起面試的出版部總編輯余幸娟苦笑,「現在年輕人的起跑點都定得很高,他們一出門就要搭轎車。」

幸娟挑人的第一個條件,「屁股不能長針眼」。年輕人眼神中閃著疑惑,幸娟接著說,世界上很多事情沒你想的那麼刺激,常常,「生活中只有二%的樂趣,其他的都是garbage。」但就是那一點點的樂趣,支撐著我們把事情做出來。

我們無意打擊這位年輕人,只是希望他理解,天資聰穎,不見得能當飯吃;滿腔熱情,也不見得能成大事;關鍵在於,任何事情要成,都有一定的過程,而這些細節是沒法按快轉鍵,需要細火慢燉的。問題是,你願意嗎?你能嗎?

結束前,問年輕人聽懂否?「謝謝,我學到好多,」一邊做筆記的他謙虛的說。幸娟笑道,「你是聽到好多吧!」一個字的差別;從「聽」到,到「學」到,不是一條捷徑。

或許,多年後的某一天,他真的聽懂了。那一天,他不再只是我們眼中,那顆從天際劃過的彗星,而已經朝恆星邁進了。

如何定義自己,成為自行發光發熱的恆星,是一輩子的命題,個人如此,公司亦是。本期的封面故事、特別企畫都可以從這個角度去體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49

羅塞塔號探測器成功撞向彗星,結束12年"追星"之旅

據新華社報道,總部位於巴黎的歐洲航天局30日確認,“羅塞塔”彗星探測器已成功按計劃撞向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表面,結束了12年“追星”之旅。羅塞塔號項目主管Partrick Martin宣布任務圓滿成功。

羅塞塔號任務開始於12年前,它利用火星的引力彈弓效應,飛往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2014年8月,羅塞塔號成功到達彗星,開始與彗星同步轉動,2014年11月12號,羅塞塔號向彗星表面發送了菲萊登錄器,羅塞塔號的任務是對彗星進行監測,並觀察它在接近太陽時會發生什麽變化,在其12年的偉大征程中,一共拍攝並傳回11.6萬張照片

自去年8月飛過近日點後,67P彗星正逐漸遠離太陽。67P彗星近日點為1.24個天文單位,而遠日點則達到5.68個天文單位,軌道周期6.44年。隨著距離太陽越來越遠,羅塞塔號兩翼各14米長的太陽能電池陣列發電能力也顯著降低,將無法繼續維持探測器和科學儀器的運轉,歐空局決定讓羅塞塔號著陸67P彗星,結束探測任務。

羅塞塔號將執行人類太空探索史上第二次彗星著陸任務,第一次實現彗星著陸探測的是“菲萊”著陸器,它於2014年11月12日在67P彗星阿吉爾基亞(Agilkia)地區著陸,但其攜帶的魚叉式著陸裝置未能發揮作用,著陸後菲萊被反彈飛行了兩個小時,最終在67P彗星阿比多斯(Abydos)地區失蹤。

在此之後,菲萊登錄器進入了休眠狀態,雖然其後曾短暫蘇醒過,但後來又失去了聯系,如今,羅塞塔號就要和菲萊登錄器重聚了。

歐空局在北京時間19:24確認羅塞塔信號消失。也就是說,此時此刻,羅塞塔飛船應該已經降落到67P彗星表面。

歐空局隨後表示,羅塞塔是一個偉大的項目,但接下來還有更多充滿挑戰性的任務要做。最後,羅塞塔飛船官方推特表達了感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239

“追星”12年 歐洲航天局“羅賽塔”號彗星探測器成功結束使命

當地時間周五,在連續追蹤一顆彗星長達12年之後,歐洲航天局“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成功完結使命,通過撞擊彗星表面宣告任務結束。

歐洲航天局稱,在格林威治時間周五10:39(北京時間周五18:39),“羅賽塔”號撞擊彗星表面後,任務控制人員如計劃那樣與這一探測器失去了聯系。據美聯社報道,任務負責人帕特里克·馬丁說:“再見,羅賽塔號,你完成了工作……這是空間科學的最佳表現。”

“羅塞塔”探測器追蹤的彗星名叫“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下稱67P),該彗星誕生於45億年前太陽系形成初期。由於彗星內部溫度很低,科學家認為太陽系誕生時的一些原始物質會被“凍結”在其中,因此探索“67P”可能揭開太陽系形成的奧秘。

“67P”彗星也被證明存在大量與生命形成有關的有機化合物,初步分析顯示包括16種。據新華社報道顯示,發現物包括水、一氧化碳、甲烷、乙醛、甲胺等,而且乙酰胺、異氰酸甲酯、丙醛和丙酮這4種有機化合物是首次發現。

此外,“67P”彗星上重水的含量被證明很高,這支持了一些科學家的假說,也就是彗星或小行星在數十億年前將水乃至其他生命相關物質帶到了地球上。

歐洲航天局局長讓—沃特里希·韋爾納表示,開支達14億美元的“羅賽塔”項目是一次成功。除了在2014年11月將“菲萊”登陸器送上彗星表面之外,“羅賽塔”探測器收集了大量有用的信息,以至於研究人員可能要花費數年時間才能分析完畢。

目前,“羅賽塔”12年的行程已經足以讓科學界產生許多新發現。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高級科學家傑西卡·森夏恩表示,通過研究彗星形成的方式,科學家可以得知,包括地球在內的太陽系星體是如何在45億年前形成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347

結束12年探索萬物之源長征羅塞塔號撞向彗星告別

1 : GS(14)@2016-10-01 13:19:38

■羅塞塔號收集的數據,將造福後世。



歐洲航天局(ESA)無人探測器「羅塞塔號」(Rosetta)探索生命起源之旅,隨着它昨日撞向目標彗星自毀畫上句號。12年長征,「羅塞塔號」帶着多項紀錄告別,一直以來以至這最後一程蒐集的資料,預料科學家還要用上好幾年鑽研,亦將造福後世。

「下一站#67P!」ESA前天在Twitter宣告「羅塞塔號」的最後任務,調整飛行軌迹,讓它以自由落體形式撞向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在每秒90厘米的慢步速度下,整個過程花了14小時,至格林威治時間周五約10時38分(本港時間昨晚6時38分),「羅塞塔號」正式跟67P作第一次亦是最後一次身體接觸,約40分鐘後傳回降落彗星畫面,確認撞擊完成。



■羅塞塔號拍下67P表面照片。

「送它一程感失落」

「多謝你,羅塞塔號。」ESA局長沃納(Jan Woerner)隨即發推文,德國西南部達姆施塔特(Darmstadt)的控制中心亦登時一遍歡騰,但同時依稀有股離愁別緒。參與「羅塞塔號」項目近20年的飛行任務主管阿科馬索(Andrea Accomazzo)坦言「一定有捨不得,但還好吧,總要向前走」;英籍科學家泰勒(Matt Taylor)感歎「一直以來我們肩負着保護探測器的重任,如今卻要親手送它一程……真是苦樂參半,有一種失落感」。為了解彗星的原始物質是否萬物之源,「羅塞塔號」帶着登陸器「菲萊號」(Philae)12年前在法屬圭亞那升空,向逾60億公里外的67P進發。為了在漫長太空之旅節省能源,「羅塞塔號」經歷了近三年停止運作的休眠期,靠着擦過地球與火星的重力拋向67P,成功按時重新啟動並進入預定軌道,成為人類第一個繞着太陽追蹤彗星的探測器,並再在三個多月後寫下另一創舉,讓人類儀器「菲萊號」登陸彗星。


彗星67P狀如沖涼鴨

飛行了共60億公里、透過傳回的11.6萬張相片等資料,「羅塞塔號」讓人類驚悉67P外形似沖涼鴨、氣味似臭雞蛋;支持了生命可能因彗星撞擊行星而起的假設;亦更正了海洋可能起源於小行星而非彗星的觀念。昨天的最後一程,「羅塞塔號」更一邊撞向67P的「鴨頭」坑洞區域,一邊拍攝表面近照及採集氣體樣本,用盡最後力氣為人類採集珍貴數據,泰勒相信「得花上十年八載去分析」。隨着撞擊完成,控制中心亦跟「羅塞塔號」失聯,按計劃它的墜落點跟已經停止運作的「菲萊號」相距僅一、兩公里,雙雙長眠67P之上。法新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01/197876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8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